中文教学现代化学报 The Journal of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JMCLE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名作的海外认知调查分析 白 微 鲁东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 @qq.com 摘要:当前学者对中国文学传播的研究有两点亟需得到学界重视,一是26理4论02有5余而实证不足,二是重视译介而忽视 外国学习者这一传播媒介。针对这一现状,本2文65以4中03国58现0代9文学的名家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外汉语教材的数据 统计分析、中高级汉语水平来华外国汉语学习者的问卷调查以及中外汉语教师的访谈,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完善 意见:汉语文学教材和综合教材呈阶梯状、点面结合设置;提高汉语教师的文学素养和文学普及意识;有效利用互 联网进行文学的海外传播。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名家名作;来华外国汉语学习者;现代文学教学;汉语教材设置;文学“走出去” Survey and Analysis on the Overseas Cognition of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Masters and Masterpieces Bai Wei Ludong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Institute, Abstract: At present, scholars’ research on the dissemination of Chinese literature has two points that need to be 264025 paid attention to by the academic circles. First, there is more than enough theory and insufficient evidence. Second, it emphasizes translation but neglects the way to communicate through foreign students. In view of this situation, we take masterpieces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adopt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methods, such as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textbooks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foreign Chinese learners in the middle and advanced Chinese level, and the interview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Chinese teachers.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results, we have put forward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Chinese literature textbooks and comprehensive textbooks are arranged in a step-by-step manner,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points and faces; improving the literacy and Chinese literature awareness of Chinese teachers; and effectively using the Internet for overseas dissemination of literature. Key words: Masterpieces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Foreign Chinese learners in China, Modern literature teaching, Chinese textbook settings, Chinese literature “going out”

1 研究现状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进一步跟进,中国文化“走出去”进入热潮阶段,文学的意识形态 性再一次被提上议程,于是以文学为中介进行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成为一大议题。一直以来,学 者们对于这个议题各抒己见,既互相争鸣,又相互补充,不断提出一系列的解决方案,试图从各 个角度更好地促进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 1.1 中国现代文学的“全球本土化”研究 “全球本土化”是为了纠正“全球化”这个术语造成的“趋同性”“同质性”,甚至“化西” 等错误认识而形成的一个新词,杨四平( )、王宁( )两位学者在其著作《海外认同与 现代中国文学输出》和《中国现当代小说与世界文学》中论及“全球本土化”的过程、产生的问 题并提出了合理建议。但他们更多的是从译20介14的角度来谈2论0这18个问题,“全球本土化”的范围不仅 限于此,它还涉及中国现代文学与世界文学之间以及来华留学生与中国现代文学的传播之间的关 系问题,相关研究如下: . . 对中国现代文学“走向世界”的认识研究 “走向世界”四个字涵盖了太多的不确定性,比如“走向”的起点是什么?“世界”这个终 点1 1有1何标准?是否以某一地区的文学为宗?中国现代文学要“走”到何种程度才能达到“全球本

JMCLE Vol. No. June. PP. - ©Association for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11~ 8 1 2019 11 29 中文教学现代化学报 The Journal of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JMCLE

土化”的最终目标?对于前两个问题,顾文艳( )有比较明确的认识,首先,她认为“‘走 向世界文学’同近年来海外传播研究中以“走出去”为目的的文学推广观是截然相反的。”1也就 是说,“走出去”致力于中国文学的海外推广,而2“0走18向世界文学”则关注的是中国文学本身的发 展,它是否能在世界文学中产生影响力,而非单是将其推向世界文学的竞技场上任其自生自灭。 其次,她将“世界文学中的中国文学”看成是一个动态的进程,特别强调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范 围内的交流与对话。著名学者、任教于美国戴维斯加州大学的奚密教授在接受访谈时也提到“整 个华文文学界的交流是很必要的”。[ ]杨四平( )进一步提出“在中外文学交流的过程中, 我们只有彼此都保持‘适度’的主体2性,像当年美日之间进行的有效的跨文化交流那样,真正掀 起双向的或多向的译介、传播与接受风潮,规避2文01化4冲突和文化霸权,才能使中外文化产生互荣, 造福于人类。”2黄立( )更是提出应构建“期待—选择—锤炼—对话”的中国文学海外传播 体系。 学者们在研究中发2现01人6们对第三个问题有诸多错误性理解,程光炜( )分析了当代文学 海外传播的几个问题,其中有一些“错位式理解”值得整个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引以为鉴。一是 中国文学作品的多种译本以及叠杂的译本序让很多人认为中国文学在世界2上01很2多国家已经广为传 播,也就是达到了“走向世界”的程度,这是对中国文学缺乏自我定位造成的;二是作家在国外 参加的讲演和各种活动经常被放大,造成莫须有的“文学化”效果,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和传播都 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三是西方读者会将大量增加的异识文学作品中的描写当作中国的真实情况, 歪曲了中国形象。关于这一个问题的解决,杨四平( )认为“中国古典文学传统与西方现代 文学传统的融合,文学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有机统一,是现代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并最终‘融 入世界’的要件。”3 2014 . . 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如何走向世界的研究 关于此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翻译,主要涉及翻译内容、翻译者和接受者三部分。在翻译内 容1 1方2面,很多学者研究中国现代名家名作的翻译问题,研究最多的是鲁迅的作品,曹文刚( )、 易彬( )分别分析了鲁迅作品在法国和荷兰的翻译情况,而黄立( )则另辟蹊径,认为 中国当代的译介体系更应该有中国学者研究成果的译介,中国学者可以充当外国读者的中2国01文6学 引路人2,0让18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浩浩汤汤的文学作品中选择自己2喜0欢16的作品,以更好地了 解中国文学。翻译者是否具有权威性、能否将中国文学及其文化精髓传达出来对文学传播起着重 要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霍艳( )、王祥兵( )高度赞扬了海外民间网络翻译组织— —纸托邦(Paper Republic),母语国民间译者的优势在于能够比较便捷地掌握两国的文化动态及 市场。耿强( )以政府译介模2式01下6的“熊猫图书2”01为5 例对其传播领域与接受效果进行分析, 找出政府译介模式存在的问题,从而为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出去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由此看来, 海外民间翻译与20国14内政府译介交相辉映,是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一个良好的开端。布小继、李全 华( )从作家自译和他译两方面论析张爱玲、鲁迅、老舍及其作品在欧美的传播,并提出了 卓有见地的结论:“一部文学文本在跨文化语境中能否被有效地、广泛地传播,绝不仅仅取决于翻 译者2的0主14观意愿,更取决于传播链终端的参与者/接受者的意愿。唯有通晓二者之间的复杂而丰富 的互动关系,才有可能使其作品在跨文化语境中得到传播。”4 相较于翻译,英文原创作品在中国文学传播过程中更具有优势性,但学者的研究相对较少。 张树艳( )对有着独特身份的赛珍珠、林语堂、汤亭亭三位流散作家的英文作品中的中国文

2015 1 顾文艳.汇入世界文学的中国文学[J].文艺报, ( )。 2 杨四平.跨文化的对话与想象:现代中国文学海外传播与接受[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 。 2018 2 3 杨四平.海外认同与现代中国文学输出[J].南方文坛, ( )。 2014 4 布小继、李全华. 世纪 — 年代中国现代文学的欧美传播论析——以张爱玲、鲁迅、老 舍及其作品为中心[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2学01版4),4 , ( ): — 。 20 50 70 2014 46 2 125 130

JMCLE Vol. No. June. PP. - ©Association for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12~ 8 1 2019 11 29 中文教学现代化学报 The Journal of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JMCLE

化符号在西方的传播为例,提出流散作家在中国文化传播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其作品中经典人物 形象的传承性,认为英文原创作品的传播效应优于翻译作品,有利于让我们看到文学对于传播中 国文化的中介作用。肖百容( )以鲁迅在越南和林语堂在美国的传播为典型案例,通过比较 分析,试图展示某些共同趋向,揭示 世纪中外文学交流的国际语境、民族国家特征以及时代 条件和局限。郑朝然( )2以01林3语堂的《京华烟云》为例,探讨《京华烟云》及其译本在海外 的传播与评价,提出了中国文学在“走20出去”的浪潮中应如何把握方向的问题。朱双一( ) 对陈季同、辜鸿铭、林2语0堂18三位作家的英文原创作品中的“中国形象”的传译进行比较,在指出 其对中国文学传播的巨大作用的同时,对其“矫枉过正”的弊端也略加指摘。 2019 还有一种传播方法容易被人忽略,即通过来中国学习汉语的外国留学生这个媒介,杨四平 ( )首先发现这一主体也“为现代中国文学的发展贡献了才智和力量”,但对这一主体的研 究仍然是一块有待开垦的处女地,更多研究者是从对外汉语课程和教材编写着手,王安琪( ) 从留20学14生中高级阶段设置的中国现当代文学课入手,分析其困境形成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相 应手段。二是通过留学生的非文学课程,研究这方面的文献主要以综合课教材为研究对象,20研17究 教材中文学作品的选编情况,米兰( )对作品选编分体裁、分来源进行统计分析并在增加文 学体裁种类和作品比重方面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黄发庆( )、龙伊人( )通过对三本 主流高级汉语精读教材中中国现当代2文0学15作品选编情况的比较找出存在的问题,对日后教材的修 订提出了一定的原则和建议。 2012 2014 1.2 中国现代文学的海外书写研究 关于中国现代文学海外书写,研究者虽较多涉及,但由于这个术语并没有权威性的解释或明 确定义,故在研究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含义:一是指中国现代作家旅居海外进行创作,侯桂新 ( )便如是定义。一是海外编撰的中国文学史中对中国现代作家的书写。古大勇( ) 以《剑桥中国文学史》和《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为中心,分析了这两本著作中中国现代经典六 大家20“14鲁郭茅巴老曹”的地位,发现其“去中心化”和“去经典的等级化”的两个特点,2这01与8国 内奉为经典的钱理群、温儒敏所编《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的认知迥然不同,既让我们看到了中 国现代经典在海外研究者眼中的地位,也让我们认识到它们在整个中国文学框架体系中的地位远 低于古代文学经典这一现状。范劲( )探讨了德国所编写的六部中国文学史,发现它们的特 点是“古代”色彩浓厚,“以陈旧的精神史框架来化简中国文学的丰富性,造成中国文学在精神 上永远滞留于 ‘古代’。”5而“文学中20国18”内在结构的构成是离不开古代和现代的交织的。 1.3 现代中国形象的塑造研究 文学作品中的国家形象是指作品的题材、人物、环境、主体唤起人们对一个国家社会生活的 印象、评价和想象。6(帅巍巍, )姜智芹( )认为中国形象与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之 间既有重构性也有复杂性,并从“拿”和“送”两个主渠道探讨中国形象的塑造问题。姜智芹( ) 进一步探讨了当代文学传播与中国20形11象塑造的双向2作01用4 ,通过对“军人英雄形象”“时代农民形象” “知识女性形象”的延续与重塑,缩小国内、域外对中国形象认识与评价的反差,形成自塑20与17他 塑一致的完美中国形象。帅巍巍( )认为当代中国文学应该构建倡导核心价值观、体现中国 文化精髓的国家形象。方爱武( )以王蒙、莫言、苏童为例,探讨中国当代文学中中国形象 建构现状、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2从0他11塑与自塑、跨文化传播接受度的角度进行分析,旨在于世 界范围内树立与时俱进的中国形2象0。16除了文学作品中塑造的国家形象,杨洪承( )研究了现 代中国文学社团或流派的“中国形象”,认为它们“在某种意义上是从其他形象、语境中重构而来, 她既是主体又是客体, 其生态结构的构成创造了一种概念的、空间的、存在的多2种01形0象互动影响

5 范劲.“文学中国”的内在结构:德国的中国文学史书写[J].文学评论, ( )。 6 帅巍巍. 文学作品中的中国国家形象及其当下建构[D]. 江西师范大学, 。 2018 6 2011

JMCLE Vol. No. June. PP. - ©Association for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13~ 8 1 2019 11 29 中文教学现代化学报 The Journal of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JMCLE

的文化对话新平台”7 1.4 研究述评 中国现代文学在以中国文学为中介进行海外传播的趋势中可以说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位置: 古代文学源远流长,代表的是中国的经典和传统,国外编写的中国文学史下笔之深者亦在于此; “走出去”是在当代提出来的,当代文学又是可以代表不断发展的中国形象最好的媒介,故学者 对当代文学的研究不胜枚举;而说到现代中国,“引进来”“拿来主义”一定会率先充斥我们的认 知视野,它不复传统、不复经典,经历了“西化”“社会主义化”“大众化”,所以中国现代文学“走 向世界”的任务变得异常艰巨,但学者的目光却极少聚集于此。或者直接将文学传播等同于翻译, 但翻译只能是传播的一条途径,杨四平教授的在其专著《跨文化的对话与想象: 现代中国文学海 外传播与接受》中做了全面而深入的探究,也提到了文学传播的另一条途径——通过“来华留学 生”这一主体。然而不管是杨教授还是研究中国文学的诸多学者,大多是从理论探讨入手进行调 查研究,尤其是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研究却几乎没有,缺乏实证性。 本文将在学者们的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山东烟台鲁东大学、北京语言大学、首都师范大学 等高校的外国汉语学习者为研究对象,从学习者文学课程的设置、文学教材的编写、学习者对中 国现代文学的认知度、学习者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推广情况以及国际汉语教师在现代文学传播中的 作用几个方面进行问卷和访谈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以期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传播方向提供依据, 同时为更好地通过外国汉语学习者这一途径进行中国文学以至中国文化“走出去”献计献策。

2 外国汉语学习者文学课程设置与教材编写情况的调查 汉语国际教育脱胎于对外汉语,汉语类课程是留学生的主课,文学类课程占比较少,那么, 汉语国际教育领域是如何对待中国现代文学的?在文学课程设置和文学教材编写两方面又是如何 体现中国现代文学的地位的?我们以山东烟台鲁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以及几本颇负盛名的对外汉 语教材为例进行调查统计和数据分析。 2.1 文学课所用文学教材的调查 关于文学教材,我们重点对鲁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现当代文学课程所用的教材(黄悦、宋长 宏编著,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世纪中国文学史纲》)进行调查分析,同时选取了几本 文学作品选作为参考,对其中选编的现代文学名家名作进行统计和比较。这几本文学作品选分别 是:卢铁澎、金戈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选读》;李宏祥、李清宇编写,华 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文学》;唐建清、李彦选编,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文学选 读》(中英双语)。 《 世纪中国文学史纲》(以下简称《史纲》)是一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教材,题目采取了钱 理群、黄子平、陈平原提出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这一概念,使用这个概念涵盖的更多是中国 文学的2民0族性,而掩盖了中国文学与政治的显性联系,对于外国汉语学习者对中国文学整体的理 解和中国文学传播的正确方向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纵观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前后约一百年的历史,《史纲》是如何处理这漫长的进程的呢?我们 看到,它一共有五编,分别论述了文学改良时期、文学革命时期、革命文学时期、抗战以后、新 中国成立以来五个文学发展阶段的文学,这个体例明显可以看出作者用了四分之三左右的篇幅在 论述前四十年的文学,而后六十年却只用一编呈现其概貌,并用关键词的形式对这段历史阶段出 现的文学现象加以简述,也许是由于该书编写较早,对于后六十年的文学研究还不够,这也的确 是值得改进的地方,由于涉及当代文学,本文不加论述。 在重点论述的前四十年中,单独成章的作家有鲁迅、茅盾、巴金、老舍、曹禺、沈从文,单 独成节的作家有郭沫若、李金发、周作人,着重介绍的还有闻一多、徐志摩、冰心、朱自清。这

7 杨洪承.中国现代作家群体生态与“中国形象”结构研究[J]齐鲁学刊, ( )。

2016 6

JMCLE Vol. No. June. PP. - ©Association for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14~ 8 1 2019 11 29 中文教学现代化学报 The Journal of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JMCLE

与钱理群先生《现代文学三十年》(以下简称《三十年》)的格局大体吻合。与《三十年》相比, 除了语言更加简单易懂、重点突出、点面结合以外,《史纲》中还引用了大量的原著选段,与论述 的内容相得益彰。这样排版的好处是可以使学生从理性和感性两个角度理解作家作品,但最好还 是和文学作品选结合起来,不然会导致学生的理解不全面。 《史纲》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是对文本的注释内容具有针对留学生的汉语教育的特点, 一是简单易懂,二是重视语言层面的解释,如在引用鲁迅先生的“他得像热烈地主张着所是一样, 热烈地攻击着所非”这句话时,对“所是”的注释为:“是”,对,正确,意思与“非”相反。“所” 在这里是一个特殊的代词。“所是”等于说正确的事物。下面的“所非”也等于说不正确的东西, 正是用切分语素的方法进行解释的。 在三本文学作品选中都出现的现代作家有:鲁迅、沈从文、徐志摩,而且都选取了徐志摩的 诗歌《再别康桥》。其次出现的作家有:朱自清、冰心、老舍、曹禺、张爱玲。其中张爱玲的《封 锁》、朱自清的《背影》、曹禺的《雷雨》、沈从文的《萧萧》在两本文学选中出现。鲁迅的作品中 入选三本文学选的有《狂人日记》《风波》《孔乙己》和《祝福》,涵盖了农民、知识分子、传统女 性三类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最常塑造的人物形象典型。《封锁》是对男女之间“性”的描写。而《萧 萧》描写的中国农村“童养媳”的习俗则是从中国的现实出发,文字清新,读来也毫无沉重感。 《中国现代文学选读》还选了鲁彦《菊英的出嫁》、柔石《为奴隶的母亲》两篇小说,分别写的是 “冥婚”和“典妻”的习俗。总体来说,三本文学作品选所选的作家作品能够代表中国现代文学, 也便于理解。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后两本文学选是基于整个中国文学,故对现代文学侧重不大, 但相对于国外编写的中国文学史来说情况要好一些。具体作品选用情况见表 。 表 1 三本文学作品选作品选编情况 《中国现代文学选读》 《中国文学》 《中国文1学选读》

鲁迅 《狂人日记》《风波》 《孔乙己》 《孔乙己》《祝福》

郭沫若 《天狗》《天上的市街》

茅盾 《子夜》(节选第七章)

巴金 《爱尔克的灯光》

老舍 《骆驼祥子》 《断魂枪》

曹禺 《雷雨》 《雷雨》

沈从文 《萧萧》 《边城》(一三、一四) 《萧萧》

朱自清 《背影》 《背影》《荷塘月色》

冰心 《分》 《小桔灯》

张爱玲 《封锁》 《封锁》

徐志摩 《再别康桥》 《雪花的快乐》《偶然》《再别康 桥》 2.2 非文学课程中的文学因素的调查

JMCLE Vol. No. June. PP. - ©Association for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15~ 8 1 2019 11 29 中文教学现代化学报 The Journal of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JMCLE

我们选择了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发展汉语》中、高级综合教材共四册,对这四册书 选用的课文有多少是中国现当代作品进行了分类统计,每一类所占比例如表 和图 所示: 表 2 《发展汉语》课文来源调查 2 1 非文学类志 文学类杂志 现当代文学 外国作家 来源 网站 和报纸 和报纸 作品 译作

占比(%)

从表 和图 4可1以看出,课文大多23数是选自杂志和报20纸,而非文学类杂4志和报纸所占比例12最 大,将近一半,文学类杂志和报纸有《青年文摘》《读者文摘》(后改为《读者》)《小说月刊》《微 型小说》《2重庆文1学》《书摘》《文学报》 种,选的是当代的时前文章。

7

图 1 《发展汉语》课文来源调查 关于现当代文学作品的选择,《发展汉语 中级汉语》选用了 篇,分别是:由秦牧的《社 稷坛抒情》改写的《五色土》;由林海音的《苦念北平》改写的《怀念北京》;由汪逸芳的《失色 的玫瑰》改写的《两块手表》;改写的赵鑫珊同名作品《没有天堂》。4 《发展汉语 高级汉语》选用了 篇 ,分别是:由叶兆言的散文《名与身随》改写的《起 名字》;节选自三毛《撒哈拉的故事》的《沙漠中的饭店》;由鲁迅的《祝福》片段改写的《祥林 嫂》;毕淑敏的《斜视》;路遥的《匆匆7过客》;史铁生的《人生就是与困境周旋》;由亦舒《试炼》 改写的《继父》。 根据《发展汉语》的编写原则,我们接下来对这四册书的课文的题材也进行了分类,主要有 环境保护类、情感类、语言类、社会弱势群体、旅游文化、科技知识、民俗风情、中国特色、社 会现象类。每一类所占比例如表 和图 : 表 3 《发展汉语》课文题材统计 3 2 题材 占比(%) 题材 占比(%)

JMCLE Vol. No. June. PP. - ©Association for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16~ 8 1 2019 11 29 中文教学现代化学报 The Journal of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JMCLE

.社会现象类 .旅游文化

1.环境保护类 34 6.科技知识 11

2 .情感类 4 7.民俗风情 11

3.语言类 21 8.中国特色 7

.社4会弱势群体 4 9 .旅游文化 4

5 4 10 11

图 2 《发展汉语》课文题材统计 表 和图 显示,社会现象类课文所占比例最多,课文涉及的社会现象有“SOHO(在家办 公)”“幸福”“世界人”“找工作”“网恋网婚”“高薪养廉(腐败)”“生意饭场”“世界变化”“人 际关系”3“大学2生同居”“堵车”“死刑自首” 种,既和当前社会时事挂钩,也能引起学生共鸣。 排第二的是情感类,情感类包括亲情、爱情、友情、医患之情、陌生人之情。 综上,我们发现《发展汉语》的综合教材12在作家作品的上更倾向于当代作家,文学杂志和报 纸来源的课文也是当代作品,现代作家只选择了鲁迅的作品,这一方面突出了鲁迅在中国文学史 上的重要地位,却也造成了现代文学其他作家作品的一大缺失。反而在《发展汉语》的写作教材 的读后感或读书笔记的书写板块选用了老舍、汪曾祺、曹禺的作品,这也说明了当代文学中的内 容口语书面均适合使用,而现代文学则更适合书面理解和表达。

3 外国留学生对中国现代名家名作认知接受的调查

3.1 调查问卷的设计 此次调查问卷旨在调查留学生对中国现代作家作品及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认知接受情况,对于 调查问卷中名家名作及典型人物形象的选择,我们依据的是以下三本比较有权威的著作中对现代 名家名作的介绍: ( )钱理群先生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在这 部著作中,他对鲁迅、郭沫若、茅盾、老舍、巴金、沈从文、曹禺、赵树理、艾青几位现代作家 1

JMCLE Vol. No. June. PP. - ©Association for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17~ 8 1 2019 11 29 中文教学现代化学报 The Journal of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JMCLE

进行单独立章介绍,足可见这几人的重要作用。 ( )陈思和《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中对几位作家作品进行了文本细读,这几位作 家中现代作家有以下几位:鲁迅、周作人《知堂文集》、巴金《电》、沈从文《边城》、曹禺《雷雨》、 郭沫若《2 十四行诗》、萧红《生死场》、老舍《骆驼祥子》、茅盾《子夜》、张爱玲《倾城之恋》。 ( )巴金作为名誉主编,陈思和、钱理群、田仲济等现当代文学学界有影响力的大家选编 的《中国现代名作家名著珍藏本》选择了以下几位作家:巴金、老舍、张天翼、沙汀、施蛰存、 茅盾、3郁达夫、沈从文、废名、张爱玲、鲁迅、郭沫若、许地山、庐隐、艾芜、叶圣陶、冰心、 丁玲、鲁彦、孙犁、王统照、靳以、萧红、陈翔鹤、柯灵、吴组缃、骆宾基、穆时英、师陀、赵 树理。 综合以上三部名家著作,同时出现在三部著作或两部著作中的现代作家有:鲁迅、茅盾、巴 金、老舍、沈从文、张爱玲、曹禺、赵树理、郭沫若。而我们的调查问卷中选择的名家名作及作 品人物形象有:冰心的认知;老舍、朱自清、徐志摩、沈从文的作品认知、巴金《激流三部曲》、 鲁迅的《伤逝》;鲁迅《祝福》中的祥林嫂、张爱玲《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钱钟书《围城》中 的方鸿渐、郁达夫的《沉沦》、曹禺《雷雨》中的繁漪。除了三部著作中都选用的作家外,我们还 选择了冰心、朱自清、徐志摩和钱锺书,选择冰心和朱自清补充了文学作品散文体裁的不足,选 择钱锺书是出于补充四十年代作家的不足,选择徐志摩是因为他的诗易于背诵,富于美感。 除了依据以上名家的介绍,我们进行了三次试测:第一次是中国理科专业大学生的数据,第 二次是用同样的问卷在高级汉语水平的留学生试测,根据试测结果,我们删除了对作家熟悉度的 排序此题,因为留学生只选一两个,可能是没有读懂题干的原因。第三次用一次修改的问卷在中 级阶段的留学生中试测,发现学生都交了白卷,此数据无效。我们进行了二次修改,即采用列举 作家、作品、人物形象让学生加以选择的方式,效果较好。 3.2 调查问卷的发放与收集 我们首先请鲁东大学在校中国大学生完成了 份调查问卷,调查对象涉及文学、管理学、 教育学、建筑学、物理学、编导、广告学、传播学、物联网工程、生物科学、数学、园林、港口 航道与海岸工程、会计、自动化、土木工程、信息28与0计算科学、历史学、心理学、经济学等专业 的一年级到四年级的大学生。进行该调查,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考虑: ( )检验调查问卷中选用的现代作家作品对中国学生是否具有代表性和普适性,为调查问 卷的设计再增加一层依据。 (1)由于问卷中设有主观题,即要求被调查者写出他们喜欢的中国作家、作品和作品中的 人物形象,通过统计被调查者的答案,一是可以对问卷中选出的作家作品进行一定程度的补充; 二是可以2 窥得他们对古代、现代、当代这三个阶段哪一阶段的作家作品认知度较高。 根据之前的调查范围以及根据中国大学生的调查所补充的作家、作品及人物形象,我们分别 对汉语中级和高级水平的留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于中级水平的留学生,我们采取了这样的调 查方式:罗列出文学史著作中重点介绍的以及大学生们选出的作家、作品及人物形象各四五十个, 让留学生圈出自己知道的或听过的(调查问卷见附录二)。采用这种方式的原因是这一阶段的留学 生还未进行专门的文学课程的学习,但是在综合课上老师可能会简单介绍这方面的知识,另一方 面也不排除会有留学生对文学感兴趣而去读一些作品或从中国学生那里得到一些相关知识的可能。 而我们给高级水平的留学生发放的问卷和给中国大学生发放的问卷是一样的(见附录一)。中级留 学生我们共收集了 份问卷,其中有 位泰国留学生,他们是中级水平却安排了一个学期的现 代文学课,另外 位没有接触过中国文学。高级留学生我们共收集了 份问卷。 除了进行问卷调38查,我们还对四位2留1学生以及两位教现代文学课的汉语老师进行了访谈,该 调查是了解中国现17代文学海外传播情况的重要一环,也是“对外汉语教7师3—汉语学习者—母语国 受众”这条文学传播链中最重要的一环。它的调查结果对汉语教学能够起到针对性的反馈作用。 3.3 调查问卷与访谈的结果分析

JMCLE Vol. No. June. PP. - ©Association for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18~ 8 1 2019 11 29 中文教学现代化学报 The Journal of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JMCLE

. .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在对中国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对于哪些是现代作家, . %的受调查者选择的是路遥, 受3 3调1查者在回答“曹禺在《雷雨》中塑造的最具有雷雨性格的人物”这道题时,选得最多的竟然 是周萍,其次是周朴园,正确答案“蘩漪”选得反而最少。在86对5现1代作家的熟悉度的调查中,一 共十一个作家,排在前五位的有:鲁迅、冰心、张爱玲、老舍、沈从文。在“你最喜欢的中国作 家”这道主观题中,受调查者一共写了 个中国作家,现代作家占 . %,按选择的人数排, 前五位分别是:鲁迅, 人选;老舍, 人选;路遥, 人选;张爱玲, 人选;冰心和沈从 文, 人选。 51 27 5 我们将高级留学生66 份调查问卷按23作家、作品、人2物0 形象对题目分别1设5置了统计表进行分 析,具13体如下: 73 表 4 高级汉语水平留学生对现代作家的认知度调查数据

作家 路遥 巴金 茅盾 曹雪芹 舒庆春

占比(%)

表 是根据学生对调查2问3 卷中“下列2哪8 些是现代作26家?”这个1题4目的回答产生9 的统计数据, 此题旨在调查留学生作家生活的年代以及中国文学的分野的认知情况,统计结果显示,学生对于 古代和现4 代的分野较为熟悉,但是现代和当代则容易混淆。 表 5 高级汉语水平留学生对中国女性作家认知度的调查数据

作家 丁玲 萧红 艾青 戴望舒 孙犁

占比(%)

表 的数据来自学生对2题9 目“下列哪2些9 作家是女性23作家?”的回5答情况,女1性4作家的创作在 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而有些作家的笔名容易让人产生混淆,如此题中出现的“艾 青”,占5比较大也说明学生对这个作家的认知度较低。 表 6 高级汉语水平留学生对中国诗人认知度的调查数据

作家 徐志摩 郭沫若 周作人 闻一多 郁达夫

占比(%)

表 的数据是根据题目3“4 下列哪些是2诗2 人?”得出21的,统计数据12显示,学生1对1徐志摩诗人身 份的认知度在同题选项中较可观,说明相对于其他作家学生更熟悉徐志摩。但未到半数的比例也 显示知道6 此诗人的学生人数较少。 表 7 高级汉语水平留学生对现代作家冰心认知度的调查数据

作家 冰心 巴金 杨绛 臧克家

占比(%)

表 的数据是根据题目“被43称为‘世纪老人25’的作家是?”13得出的数据,数19据表明,近半数

7

JMCLE Vol. No. June. PP. - ©Association for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19~ 8 1 2019 11 29 中文教学现代化学报 The Journal of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JMCLE

的学生对冰心有一定的了解,但大部分学生要么不知道,要么选的是他们熟悉的作家,比如巴金。 以上四份统计数据通过调查学生对中国现代作家的认知度得出的。 表 8 高级汉语水平留学生对老舍作品认知度的调查数据

作品 《骆驼祥子》 《四世同堂》 《茶馆》 《子夜》

占比(%)

表 的调查数据来自学生对14题目“下列不是老2舍0的作品的是?”30的回答情况,36从表中数据可 知,学生对老舍的《骆驼祥子》比较熟悉,而对于他四十年代的话剧《茶馆》的认知度较低。 8 表 9 高级汉语水平留学生对巴金作品认知度的调查数据

作品 《家》 《春》 《秋》 《夏》

占比(%)

表 中的数据是根据学生对34“巴金的激流三18部曲不包括?”10这个题目的回答38统计得出,数据 显示除了正确答案《夏》占比最大外,选《家》的占比也较大,这种情况有两种解释:一是学生 可能不知9 道“激流三部曲”这个概念,二是对巴金本身就不熟悉。此外,此题选项《春》容易和 朱自清的同题散文混淆,选《春》的也许是出于这个原因。 表 中的数据来自学生对“下列不是徐志摩作品的是?”这个题目回答的统计结果,数据 表明学生对徐志摩的认知度较高,另外,《沙扬娜拉》是徐志摩作品中知名度略小于《再别康桥》 和《偶然10》的诗歌,学生不知道也是情有可原。 表 10 高级汉语水平留学生对徐志摩作品认知度的调查数据

作品 《再别康桥》 《偶然》 《沙扬娜拉》 《女神》

占比(%)

18 13 20 49 表 11 高级汉语水平留学生对郁达夫作品认知度的调查数据

作家 巴金 老舍 郁达夫 钱钟书

占比(%)

表 中的数据是根据学生4对0题目“小说《沉9 沦》的作者是2?9 ”的回答情况2得2 出的,《沉沦》 是郁达夫的代表作,但对其作者的认知却不容乐观,学生选“巴金”的占比最大,这从另一个角 度也可以11说明学生对巴金的认知度是比较低的。这可能和巴金的作品比较难理解有关。 表 12 高级汉语水平留学生对沈从文作品认知度的调查数据

地域 湘西 北平 上海 陕北

JMCLE Vol. No. June. PP. - ©Association for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20~ 8 1 2019 11 29 中文教学现代化学报 The Journal of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JMCLE

占比(%)

表 的数据来自学生对“4下4 列哪个是沈从2文1 在作品中大量1描3 写的?”这一22题目的回答情况 的统计,沈从文作品中的地域特色比较浓,湘西几乎就成了他的作品标签,留学生了解他也就相 当于了解12了中国湘西的地域文化,所以设置此题。从表中的调查结果来看,将近一半的学生对沈 从文及其作品是有一定的了解的。 表 13 高级汉语水平留学生对《伤逝》认知度的调查数据 句子 占比(%)

“我的生存就是这样的孤寂吗?”

“人必生活着,爱才会有附丽。” 25

“情种只生在大富之家。” 37

“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23

表 中的数据出自学生对调查问卷题目“下列那句话出自《伤逝》?”的回答15情况的统计。 《伤逝》中这句经典的话在每个时代都具有普适性,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调查结果来看,只 有三分之13一的学生选对,说明这一点还需加强注意。 以上 份统计数据均是调查学生对中国现代名作的认知,其中,有作家和作品的对应问题, 有作品整体风格的问题,也有对作品中经典句子的认知问题。 6 表 14 高级汉语水平留学生对“白流苏”认知度的调查数据

人物形象 白流苏 林黛玉 莎菲 翠翠

占比(%)

表 的调查数据是根据学2生6 对“下列人物1形4 象出自张爱玲2《8 倾城之恋》的22是?”这一题的 回答情况统计得出,学生选“林黛玉”是因为他们对她比较熟悉,但其他三个选项比例几乎持平 很大可能14是学生蒙的结果,这也说明学生的认知度较低。 表 15 高级汉语水平留学生对“祥林嫂”认知度的调查数据

作家作品 周树人《祝福》 鲁迅《药》 巴金《寒夜》 巴金《家》

占比(%)

表 的数据出自学生对“‘37祥林嫂’出自下3列3哪位作家那位作5 品?”这一题2目5的回答情况的 统计,此题是调查学生对鲁迅作品中塑造女性农民的人物形象代表的认知,从调查数据可知,对 “祥林嫂15”的形象出自鲁迅学生应该有较广的认知,但出于对鲁迅原名“周树人”的陌生,故而 选鲁迅《药》和周树人《祝福》的两个选项几乎持平。 表 16 高级汉语水平留学生对“方鸿渐”认知度的调查数据

人物类型 知识分子 农民 企业家 底层劳苦大众

JMCLE Vol. No. June. PP. - ©Association for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21~ 8 1 2019 11 29 中文教学现代化学报 The Journal of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JMCLE

占比(%)

表 的调查数据出自学生对“《29围城》中方2鸿7 渐形象属29于那种类型?”1的5 回答情况的统计, 方鸿渐是钱锺书塑造的典型的知识分子形象,然而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选“企业家”“知识分子”和 “农民”1这6 三个选项的学生比例几乎持平,出现这种情况一是大部分学生可能根本没有了解过《围 城》这部作品,二是学生知道《围城》但对方鸿渐的了解不全面。 表 17 高级汉语水平留学生对“蘩漪”认知度的调查数据

人物形象 蘩漪 周朴园 周萍 鲁侍萍

占比(%)

表 的调查数据出自学生1对1“曹禺在《雷3雨2 》中塑造的最2具6 有雷雨性格的31人物是?”的回 答情况的统计。蘩漪是曹禺在作品中塑造得比较丰满、具有雷雨性格的人物形象,但学生对它的 认知却非17常不乐观,只有十分之一的学生选对,主角“周朴园”和“鲁侍萍”选的是最多的,这 也说明学生知道《雷雨》中的人物,但对人物的具体性格却不是很了解。 以上 份调查数据调查的是学生对中国现代作品中经典人物形象的认知,从调查结果可知, 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认知度远低于对作家作品的认知,这一点需要引起重视。 最后一4 题的统计数据如表 所示,一半的学生是通过上课这一条最为便捷且目标性强的渠 道获得的现代文学知识,这也告诉我们通过外国汉语学习者这条途径进行中国文学传播的重要性, 关键是要加大课堂上对文学作品18的重视,才能更好地达到目的。 表 18 高级汉语水平留学生了解现代文学渠道的调查数据 渠道 占比(%)

课上学到的

上网 49

听朋友说的 29

看书 14 对泰国班留学生的调查发现,这些学生之前从未接触过中国文学,本学期有现代文学课但是 8 出于刚开始的阶段。在调查问卷涉及的 位中国作家(包括古代、现代和当代)中,他们选了 以下几位:鲁迅、海子、朱自清、孟浩然、金庸、茅盾、周作人、老舍、三毛、郁达夫、莫言、 巴金、吴承恩、施耐庵。通过与他们简单47交流,我们发现,他们选鲁迅是因为现代文学课上老师 只讲到了鲁迅;选择海子、朱自清、孟浩然的原因是汉语听说课的老师让他们背过《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春》和《春晓》;选金庸完全是通过电视剧的途径得知。和作家的选择相对应,他们 对作品的选择也是集中在鲁迅、金庸、朱自清等作家,以及中国的古典作品。有一位受调查者看 过张爱玲只带中文字幕的《红玫瑰与白玫瑰》电影,但具体讲了什么却不知道。这对我们的启示 是若要通过电视媒体进行海外传播,采用中外双语字幕效果更好。这在接下来对于一位越南留学 生的访谈中也可以体现。 . . 对留学生的访谈结果分析 参加访谈的四位留学生学习汉语的情况各不相同,其中有两位是业已毕业且回国从事汉语教 学3 3的2留学生:

JMCLE Vol. No. June. PP. - ©Association for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22~ 8 1 2019 11 29 中文教学现代化学报 The Journal of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JMCLE

一位来自波兰,她在教中国文学历史课,但是还没有讲到现代文学,下个学期从 年开 始讲近现代的文学,且现代文学至少占 %。她所教的学生大概 — 岁,学了 年汉语,专 业是中俄应用学。她在讲课时,首先让学生了解一段作品的原文、白话文、俄文翻译、英18文40翻译、 西班牙文翻译,然后在这些的基础上,让50学生一起翻成波兰文,最22后把2波3 兰翻译家已3 经翻译好的 那篇和学生的那篇进行比较,这种方法比较有趣,学生的接受度也比较高。另外她提出在进行中 国现代文学教学时,要看学生对什么感兴趣,采取适当的措施,可以用一些多媒体的方法。 一位来自泰国,现在泰国兰实大学教汉语的老师称从毕业以来一直在传播中国文化。传播的 方法一般是讲解语言知识中蕴含的中国文化点,主要是孔子和唐诗,学生对唐诗的接受度比较高。 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播,他认为我们要传播中国文化不仅是在课堂上传播,我们还可以通过各个 app 或者软件传播,这样效率会更好一些。教学方面主要在老师,老师要充分把握内容,可以由浅入 深,学生不会抵触,就会容易接受中国文化,从而激起对中国文化的兴趣。 另有两位是刚毕业和即将毕业的研究生:一位来自韩国,她先在烟台大学学了两年汉语继而 到鲁东大学读了两年研究生,关于中国作家作品的了解几乎是通过上学期间的现代文学课,对鲁 迅的作品比较了解。另外她还阅读了当代作家三毛的《梦里花落知多少》和莫言的《蛙》。另一位 来自越南,从大学一年级就在越南学习汉语,一开始是从汉字入手,到了三四年级则通过看电视 剧或歌曲学习汉语,她坦言自己看遍了上学那几年有名的中国电视剧,看得比较多的是金庸的武 侠小说。 通过访谈可知,在海外进行教学时常常会出现对中国文学“厚古薄今”的现象,而学生在学 习汉语的过程中接受更多的当代文学,两相比较,现代文学的传播迫在眉睫。 . . 对留学生现代文学课教师的访谈 我们一共对两位现代文学教师进行了访谈,一位现教泰国班,一位现教四年级留学生,通过 访3 3谈3我们了解到: 泰国班的现代文学课只安排了一个学期,一周一次,没有指定教材,具体的上课情况和学生 的水平有关。在正式讲解文学之前先讲中国的历史,因为现代文学与古代文学紧紧相连,是到当 代文学的一个过渡,现代文学中出现的一些词、人物、故事都和历史相关,所以了解中国历史是 必须的。 四年级的现代文学课也是一个学期,一周两次,教材是《 世纪中国文学史纲》,具体授课 方法是先将一篇小说文本分成几部分发给学生让他们读,解决生词问题、了解故事情节,然后讲 给老师听,老师讲作品的意义、批判、主题以及留学生国家同时20代的有名的作品,体现文学没有 国界的思想。为了激起学生的兴趣,会采用放电影的方式,先看 分钟或一个情节以有助于情 节复述,探讨文本与电影的不同,最后在考试题中也会呈现,这样能避免学生不认真看电影的弊 端。讲授的内容与每一届学生的国别和语言水平有关,主要讲小说1和0 诗歌两个体裁,小说主要讲 鲁迅的《狂人日记》《药》《祝福》《伤逝》《阿 Q 正传》,老舍的《骆驼祥子》,张爱玲和曹禺的作 品以及沈从文的《边城》。若是俄罗斯学生多则多讲《狂人日记》,因为便于和果戈里的同名作品 进行比较。诗歌主要讲戴望舒的《雨巷》、徐志摩和卞之琳的作品,并且与留学生国家的诗歌进行 对比。除此之外,还会总结一些小说中的话,比如“包好!包好!”“人必生活着,爱才会有附丽” 等,让学生能够说出来。归结到一点上,即,文学只是手段,最终还是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

4 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本文通过调查和访谈,找出了“现代文学名家名作—外国汉语学习者—外国受众”这一条现 代文学的海外传播途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4.1 汉语教育中现代文学课程存在的问题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传播重要媒介的外国汉语学习者,对他们的教育教学问题关系到中国现代

JMCLE Vol. No. June. PP. - ©Association for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23~ 8 1 2019 11 29 中文教学现代化学报 The Journal of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JMCLE

文学的传播力度和受众接受情况。但如今的汉语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就文学教学来说,主要 有以下几点: ( )现代文学课的设置有所欠缺,文学教材亟待更新。近些年留学生的教学重点在语言教 学上,对文学教学有所忽视,暂且不论听说读写一类技能课,单论文学课的重心就已经向语言倾 斜,作1家几乎不介绍,讲课求精不求广,视文学为提高语言的工具等现象严重。究其原因,在于 学生的汉语水平不够,对文学作品的接受困难。在文学教材方面,统计分析的结果显示,如今的 文学教材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类是文学史,一类是文学作品选,这两类教材要么是与时代脱轨太 厉害,要么是语言远超留学生的汉语水平,对汉语教师来说这些都是放弃使用相关教材的理由。 ( )非文学课中文学因素渗入不足,综合教材课文有待改进。鉴于文学课有课时少、内容 难的缺点,非文学课上的有意义输入便显得尤为重要。但现在的综合课以及教材中选编的课文更 多的是2从流行的角度考虑而非经典,这主要体现在课文的来源几乎都是来源于报刊杂志上具有时 效性的文章,经久不衰的文学作品却极少涉及,大多情况下,教师在讲课时也没有多加注意。这 其实与教材编写者的选择取向和教师的选择取向有极大的关系。 ( )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的过程中明显存在着“厚古薄今”的倾向。外国汉语学习者普遍知 道中国古代的名人,比如孔子、陶渊明、李白等,所以在他们学以致用对本国受众进行传播时, 也更多3地是介绍古代的诗人和文学家,而对现代文学作家作品印象淡漠,兴致不高,自然也不会 主动进行传播。再加上现代文学作品中的一些写作背景与当代社会的距离有些远,学生接受起来 也有一定困难,这些原因就造成了文学海外传播过程中的“厚古薄今”现象。 4.2 现代文学内容汉语教学对策分析 针对以上分析的汉语学习者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三点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希望能 对汉语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 )现代文学课应该于汉语学习者汉语水平达到高级阶段时进行设置这毋庸置疑,但我们 希望可以在高年级中跨度广一些,比如说设置两个学期,甚至在研究生阶段也可以设置,并且学 期之间1要有连贯性,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形成现代文学知识体系,前后照应能够使学生加深印象, 也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文学教材应该加大与文学课程的适配性,并且要适时更新,多加实验,以 求找到最合适的一版。 ( )进行非文学课程授课的汉语教师要加大自身的文学修养,在进行各种语言技能训练的 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见缝插针,向学生简单介绍现代文学的名家名作,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可理 解输入2的基础,同时,教师还要注意以一种通俗易懂、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减少学生的情感过 滤,更有利于学生的吸收。同理,综合课教材亦可以在恰当的地方设置类似“小贴士”的板块, 专门介绍作家作品,引发学生的关注,为后面的系统教学做铺垫。 ( )利用媒体和网络技术进行现代文学传播。在对留学生的采访中,我们了解到学生除了 在课堂上进行专门的文学学习,影视改编作品是一条比较普遍的途径,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我国 古代四3大名著和金庸的武侠小说,按照这一思路,中国现代经典作品也可以利用这一途径加大其 传播力度,但首先要做的是提高国人的接受度和影片的优质度。另外,开发现代文学传播的手机 APP 也是一个有效的方法,而且还能扩大受众。

5 结语 本文采用实证性的调查分析研究,以来华留学生这一传播媒介为缺口,从留学生的文学课程 与教材、综合课程与教材、留学生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认知三个方面回答了中国现代文学走向世界 以及中国形象塑造新途径的问题,并对汉语文学内容的教学提供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对相关领域 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JMCLE Vol. No. June. PP. - ©Association for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24~ 8 1 2019 11 29 中文教学现代化学报 The Journal of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JMCLE

参考文献 [ ]布小继,李全华. 世纪 — 年代中国现代文学的欧美传播论析——以张爱玲、鲁迅、老舍及其作品为中 心[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 1 20 50 70 [ ]曹文刚.鲁迅及其作品在法国的翻译传播[J].出版发行研究, ( ) 2014 2 [ ]岑玉珍.发展汉语(高级汉语·上册)[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 2016 11 [ ]程光炜.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的几个问题[J].文艺争鸣, ( ) 3 2005 [ ]范 劲.“文学中国”的内在结构:德国的中国文学史书写[J].文学评论, ( ) 4 2012 8 [ ]方爱武.跨文化视域下当代“中国形象”的建构——以王蒙、莫言、余华为例[D]. 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5 2018 6 [ ]耿 强.中国文学走出去政府译介模式探讨——以“熊猫丛书”为个案[J].中国比较文学, ( ) 6 2016 [ ]古大勇.中国文学史世界中的“鲁郭茅巴老曹”——以两部西方汉学家的中国文学史为中心[J].湖州师范学院学 7 2014 1 报, ( ) 8 [ ]顾文艳.汇入世界文学的中国文学[J].文艺报, ( ) 2018 9 [ ]侯桂新.中国现代作家的海外书写[J].文艺争鸣, ( ) 9 2018 2 [ ]黄发庆.高级对外汉语精读教材文学作品选编原则研究[D].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0 2014 10 [ ]黄 立.今日东学如何西渐——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体系的构建[J].当代文坛, ( ) 11 2012 [ ]黄 悦,宋长宏. 世纪中国文学史纲[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12 2016 2 [ ]霍 艳.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的新趋势[J].文艺报, ( ) 13 20 2003 [ ]姜智芹.当代文学对外传播对于中国形象的延续与重塑[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 14 2016 7 [ ]姜智芹.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与中国形象塑造[J].小说评论, ( ) 15 2017 1 [ ]金 戈,刘蓓蓓.中国现代文学选读[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6 2014 3 [ ]李宏祥,李清宇,中国文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7 2002 [ ]龙伊人.高级阶段对外汉语教材中现当代文学作品的选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8 2011 [ ]米 兰.现阶段对外汉语综合课教材文学作品选编研究[D].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9 2014 [ ]帅巍巍.文学作品中的中国国家形象及其当下建构[D].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 2015 [ ]唐建清,李彦.中国文学选读[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1 2011 [ ]王安琪.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 ) 22 2009 [ ]王 宁.中国现当代小说与世界文学[J].中国文学批评, ( ) 23 2017 1 [ ]王祥兵.海外民间翻译力量与中国当代文学的国际传播——以民间网络翻译组织 Paper Republic 为例[J].中国 24 2018 2 翻译, ( ) 25 [ ]武恵华.发展汉语(中级汉语·下册)[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15 5 [ ]肖百容.东西同涨“中国潮”——新文学境外传播的两个典案分析[J].文学评论, ( ) 26 2005 [ ]徐桂梅,牟云峰.发展汉语(中级汉语·上册)[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7 2013 5 [ ]杨存田.发展汉语(高级汉语·下册)[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8 2005 [ ]杨洪承.中国现代作家群体生态与“中国形象”结构研究[J].齐鲁学刊, ( ). 29 2005 [ ]杨四平.海外认同与现代中国文学输出[J].南方文坛, ( ) 30 2016 6 [ ]杨四平.跨文化的对话与想象:现代中国文学海外传播与接受[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 31 2014 4 [ ]易 彬.荷兰文版鲁迅作品的传播与接受研究[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 ) 32 2014 [ ]张树艳.以文学为中介传播中国文化[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 ) 33 2018 10 [ ]郑朝然.以《京华烟云》为例看林语堂作品在海外的传播[J],对外传播, ( ) 34 2015 9 [ ]朱双一. 陈季同、辜鸿铭、林语堂:“中国形象”的书写与传译——闽籍近现代三大家比较论[J].福建师范大 35 2018 7 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 36 2019 1

JMCLE Vol. No. June. PP. - ©Association for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25~ 8 1 2019 11 29 中文教学现代化学报 The Journal of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JMCLE

附录一

中国现代作家作品及人物形象的认知接受调查问卷 (高级汉语水平留学生和中国学生用) 感谢大家抽出时间做本次问卷,此次调查的结果是用来做本科毕业论文的分析研究,绝不会 用于其他,所以请大家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完成。(不要使用手机进行网上搜索)

国籍______学习汉语的时间______所在班级______

.下列哪些作家是现代作家?( )【多选】 A.巴金 B.舒庆春 C.路遥 1 D.曹雪芹 E.茅盾 .下列哪些作家是女性作家? ( )【多选】 A.萧红 B.丁玲 C. 孙犁 2 D. 戴望舒 E.艾青 .下列哪些是诗人?( )【多选】 A.郁达夫 B.闻一多 C.郭沫若 3 D.周作人 E.徐志摩 .下列不是老舍的作品的是( ) A.《骆驼祥子》 B.《四世同堂》 4 C.《子夜》 D.《茶馆》 .小说《沉沦》的作者是( ) A.老舍 B.巴金 C.钱锺书 D.郁达夫 5.下列作品不是朱自清写的是( ) A.《匆匆》 B.《故都的秋》 6 C.《背影》 D.《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不包括( ) A.《家》 B.《春》 C.《夏》 D.《秋》 7.被称为“世纪老人”的作家是( ) A.杨绛 B.巴金 C.冰心 D.臧克家 8.下列哪个是沈从文在作品中大量描写的?( ) A.陕北 B.湘西 C.北平 D.上海 9 .下列不是徐志摩的作品的是( ) A.《再别康桥》 B.《女神》 10 C.《沙扬娜拉》 D.《偶然》 .“祥林嫂”出自哪位作家的哪部作品?( ) A.鲁迅《药》 B.巴金《家》 11 C.周树人《祝福》 D.巴金《寒夜》 .下列人物形象出自张爱玲《倾城之恋》的是( ) A.白流苏 B.林黛玉 C.莎菲 D.翠翠 12.《围城》中方鸿渐的形象属于哪种类型?( ) A.农民 B.知识分子 C.企业家 D.底层劳苦大众 13.曹禺在《雷雨》中塑造的最具有雷雨性格的人物是( ) A.蘩漪 B.周朴园 C.周萍 D.鲁侍萍 14

JMCLE Vol. No. June. PP. - ©Association for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26~ 8 1 2019 11 29 中文教学现代化学报 The Journal of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JMCLE

. 下列四句话那句是出自《伤逝》( ) A.“我的生存就是这样的孤寂吗?” 15 B.“人必生活着,爱才会有附丽。” C.“情种只生在大富之家。” D.“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您是从什么渠道了解的现代作家作品( ) A.上网 B.课上学到的 16 C.听朋友说的 D.看书 .你最喜欢的中国作家是______,最喜欢的中国作品是______,最喜欢的作品中的人物是 ______。 17

附录二:

中国现代作家作品及人物形象的认知接受调查问卷 (中级汉语水平留学生用)

国籍_____ 学习汉语_____(年/个月) ____年级___班

1.下列作家中哪些是你知道的或者听过的?请圈出来( ) 鲁迅(Lu Xun) 老舍(Lao She) 路遥(Lu Yao) 张爱玲() 冰心(Bing Xin) 沈从文(Shen Congwen) 三毛(Echo) 钱锺书(Chien Chung-shu) 杨绛(Yang Jiang) 莫言(Mo Yan) 巴金(Ba Jin) 徐志摩(Hsu Chih-mo) 朱自清(Zhu Ziqing) 曹雪芹(Cao Xueqin) 郭沫若(Guo Moruo) 林海音(Lin Haiyin) 余秋雨(Yu Qiuyu) 曹文轩(Cao Wenxuan) 贾平凹(Jia Pingwa) 海子(Hai Zi) 金庸(Louis Cha) 丁玲(Ding Ling) 茅盾(Mao Tun) 席慕蓉(Hsi Muren) 大冰(Y-B-Y) 罗贯中(Luo Guanzhong) 林徽因(Phyllis Lin) 曹禺(Cao Yu) 郁达夫(Yu Dafu) 周作人(Zhou Zuoren) 闻一多(Wen Yiduo) 萧红(Xiao Hong) 叶圣陶(Ye Shengtao) 王维(Wang Wei) 吴承恩(Wu Chengen) 施耐庵(Shi Naian) 张先(Zhang Xian) 鲍照(Bao Zhao) 谢朓(Xie Tiao) 贾岛 (Jia Dao) 岑参(Cen Sen) 欧阳修(Ou Yangxiu) 孟浩然(Meng Haoran) 高适(Gao Shi) 余华(Yu Hua) 汪曾祺(Wang Zengqi)

2.下列作品中哪些是你知道的或者听过的?请圈出来( )

JMCLE Vol. No. June. PP. - ©Association for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27~ 8 1 2019 11 29 中文教学现代化学报 The Journal of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JMCLE

《家》(The Family) 《红楼梦》(The Dream of the Red Mansions) 《朝花夕拾》(Dawn Blossoms Plucked at Dusk ) 《平凡的世界》(World of Plainness) 《西游记》(Pilgrimage to the West) 《倾城之恋》(Love in a Fallen City) 《看见》(Kanjian:Insight Biography) 《骆驼祥子》(Camel Xiangzi)Or(Rickshaw Boy) 《药》(Medicine) 《再别康桥》(Saying Good-bye to Cambridge Again) 《围城》(Fortress Besieged) 《雷雨》(Thunderstorm) 《四世同堂》 (Four Generations in One House)Or(The Yellow Storm) 《边城》(Border Town) 《狂人日记》(Lunatic’s Diary) 《撒哈拉的故事》 (The Story in Sahara) 《白鹿原》(Greenwood Riverside) 《我们仨》(Three of Us) 《背影》(Sight of Father’s Back) 《呐喊》(Call to Arms) 《三国演义》(Romantic of Three Kingdom) 《红高粱》(Red Sorghum) 《红玫瑰与白玫瑰》(Red Rose,White Rose) 《受戒》 (The Love Story of Yong Monk) 《祝福》(Sacrifice) 《半生缘》(Half a Lifelong Romance) 《诗经》(The Books of Songs) 《活着》 (To Live) 《金锁记》() 《茶馆》 (Teahouse) 《小桔灯》(The Little Orange Lamp) 《伤逝》(Regret for the Past)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From Hundred-Plant Garden to Three-Flavour Study) 《蛙》(Frog: a novel) 《许三观卖血记》(Chronicle of a Blood Merchant) 《春》 《故乡》(My Old House) 《女神》(Goddess) 《子夜》(Midnight) 《阿长与山海经》(Ah Chang and the Book of Hills and Seas) 《偶然》(Chance) 《城南旧事》(Memories of Peking: South Side Stories) 《雨巷》(A Lane in the Rain) 《后花园》(Back Yard Garden) 《繁星•春水》(A Maze of Stars &Spring Water) 《笑傲江湖》(Swordsman) 《鹿鼎记》(The Deer and the Cauldron) 《射雕英雄传》(The Legend of the Condor Heroes)

3.下列人物哪些是你知道的或者听过的?请圈出来( ) 藤野先生(Mr.Fujino) 薛宝钗(Xue Baochai) 孙少平(Sun Shaoping) 猪八戒(Pigsy) 孙悟空(Monkey King) 白流苏(Bai Liusu) 祥子(Xiang Zi) 福贵(Fu Gui) 祥林嫂(Hsiang Lin’s Wife) 孔乙己(Kong Yiji) 祁瑞宣(Qi Ruixuan) 翠翠(Cui Cui) 华老栓(Hua Laoshuan) 阿 Q(Ah Q) 高觉慧(Gao Juehui) 史湘云(Shi Xiangyun) 诸葛亮(Zhu Geliang) 林黛玉(Lin Daiyu) 曹七巧(Cao Qiqiao) 方鸿渐(Fang Hongjian) 曹操(Cao Cao) 闰土(Run Tu) 唐晓芙(Tang Xiaofu) 王熙凤(Wang Xifeng) 长妈妈(Mama Chang) 宋江(Song Jiang) 周朴园(Zhou Puyuan) 段誉(Duan Yu) 繁 漪(Fan Yi) 小团圆媳妇(Xiao Tuanyuan Wife) 莎菲(Sha Fei) 沙僧(Sandy) 燕青(Yan Qing) 鲁智深(Lu Zhishen) 赵子龙(Zhao Zilong) 韦小宝(Wei Xiaobao)

JMCLE Vol. No. June. PP. - ©Association for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28~ 8 1 2019 11 29 中文教学现代化学报 The Journal of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JMCLE

4. 你还知道哪位作家、作品及人物?或者你喜欢的作家、作品及人物?

JMCLE Vol. No. June. PP. - ©Association for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29~ 8 1 2019 11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