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Languages And Language Education National Hsin-chu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碩士論文 Master Thesis

賽夏語詞彙的結構與語義研究 A Morphological and Semantic Study on Word Formation in SaySiyat

指導教授:葉美利 Adviser: Dr. Marie Meili Yeh

研究生:高清菊 By ya’aw kalahae’ kaybaybaw

中華民國九十八年七月 July 2009

i 摘 要

本論文旨在探討賽夏語詞彙的結構與語義。賽夏語詞彙的結構有三種,分別 為衍生結構(derivation) 、重疊結構(reduplication) 和複合結構(compounding) ,其中 以衍生結構數量最為豐富且語義多樣。

第一章介紹賽夏語的基本背景、語法簡介。第二章是相關文獻的回顧。第三 章討論賽夏語的衍生結構、重疊結構以及複合結構。賽夏語的衍生結構依詞綴出 現的位置比較,發現前綴的數量最多,環綴次之,中綴及後綴最少;賽夏語的重 疊結構豐富,有 Ca-、CV-、CVC-、Full 等重疊,語義豐富且多樣,是賽夏語的 主要構詞之一;複合結構數量不多,有時需加入格位或連詞才能形成語義。第四 章是將前綴部分依承載的語義分為空間與移動、變化及動作等類別,並比較同類 屬的前綴語義間的差別;屬「動作」的前綴相較於其他語義的前綴數量較多,也 印證文化上對於重視的事物,不但表現豐富,而且出現頻率較高。.第五章從語言 看文化。語言是一種文化現象,例如表示「吃」的詞彙,除了 si’ael 之外,還有 前綴 San-、pa:-、ko-有分工現象,有時也可互通語義。也討論姓氏名是人群識別 的標誌,也是居住地的地理特徵描述。從這些詞彙的解構可以看到語言、文化、 環境之間的關係。第六章則將本論文的研究發現加以整合與歸納,並提出一些本 論文的貢獻與缺失,以及未來可繼續研究的方向與目標。

關鍵詞:賽夏語、構詞、衍生、重疊、複合、語義、前綴。

ii Abstract

This thesis aims to discuss the lexical structures of Saisiyat and their derivational meanings. There are three lexical structures in Saisiyat, derivation, reduplication and compounding. Among these structures, derivation is productive, and it has more diverse meanings. Chapter 1 provides a sketch of Saiiyat. Chapter 2 is literature review. Chapter 3 discusses the structure of derivation, reduplication and compounding. Compared the affixes in Saisiyat, prefixes are the most, circumfixes are less, and infixes and suffixes are the least. The reduplication, includes Ca-, CV-, CVC- and full reduplication, is abundant and various. Reduplication is one of the main word formations of Saysiyat. There are few words formed by compounding because they need case markers or conjunctions to form new meanings. In Chapter 4, according to the meanings, affixes are divid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including space and movement, change as well as action, and we compare the meanings of the affixes. The action prefixes also confirms the important things of cultural, not only the performance of the abundant, but also a higher frequency of occurrence. Chapter 5 discusses Saisiyat language through its culture. Languag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ulture. For example, the meaning ‘eating’ can be expressed by not only the root si’ae l but also the prefix San -, pa :- and ko -. Although every prefix has its own specific meaning, the meaning of these affixes may overlap. Besides, we also discuss the surnames of Saisiyat because they are related to the distribution of groups and the geographical features. In terms of the structure of the words, we can se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language, culture and environment. In addition to a conclusion, the last chapter provides a summary and future research.

Key words: Saisiyat language, word formation, compounding, derivation, reduplication, affixation, semantic

iii 致 謝 詞

對於自己的未來,總是走一步算一步,沒有認真規劃。根本沒想過自己也可 以讀研究所,而且完成了論文!其實這本論文差點難產,還好有許多志同道合的 伙伴的鼓勵及師長的督促才能順利完成。

最要感謝的是我的指導教授也是我的啟蒙老師─葉美利教授,這位亦師亦友 的老師,除了專業知識的傳授,也常指引我人生的方向,在賽夏語的專業更是讓 人敬佩,給我很多的幫助。在論文撰寫期間當我徬徨無助、迷失在雜亂無章的語 料中時,老師總是會驚喜的告訴我有趣的發現,並指引出新的研究方向;由於自 己的怠惰常常耽誤了進度,老師總是包容的原諒我,讓我再燃起新希望,雖然不 如預期,但還是完成了論文。另外,也要感謝口試委員宋麗梅教授及謝富惠教授, 除了對賽夏語學有專精,對於後學總是提攜與鼓勵,也提供這本論文很多精闢的 建議,ma’alo’ a tomalan ! 學習的路雖然艱苦,還好所上的師長總是以鼓勵的態度指導我們─呂菁菁老 師引領我進入語義的研究;劉秀雪老師讓我認識許多南島語語音有趣的現象;董 忠司老師及范文芳老師在本土語言的學養及熱情上也感染我對自己語言的珍惜; 黃美金老師對原住民語的熱心及用心更是令我欽佩萬分,這也讓我對族語教學有 更強烈的責任感。另外,也要感謝一起學習的伙伴們,tali 、裕龍、葚慈…等學長 姐,有你們的陪伴讓我這一路上都充滿了喜樂,特別是韋晟(lowking) 是我們學習 的的典範,全茂永大哥(atul) 總是以自己的故事來激勵大家,更是好學不倦的模 範,你們讓我感到以生為原住民為榮,還有很多所上的師長及學習的伙伴,即使 未曾共同學習,但是在台語所這個大家庭,大家都有共同的興趣、共同的目標, 也互相扶持鼓勵,謝謝你們! 唸研究所對我們家而言是件大事,這本論文是集合很多人的心力共同完成。 感謝二哥(高榮財)、二嫂總是盡心盡力的提供我豐富的語料,感謝二嫂的媽媽, 在我們無法想出更好的句子時,願意成為諮詢的對象;也感謝風健福老師在族語 教學之餘提供很多協助,讓我能順利完成論文;感謝媽媽(趙喜妹)在我詢問語 料時,給我原汁原味的答案。還要感謝我的先生在這段期間給予我全力的支持, 讓我無後顧之憂完成學業,還有部落裡提攜我、鼓勵我的長輩及兄弟姊妹們…, 要感謝的人真的很多,那就感謝祖靈吧! 僅將這本論文獻給我至愛的家人、部落的族人及有需要的人。這本論文的完 成不是一個結束,而是一個開始,希望藉此拋磚引玉,讓有興趣研究賽夏語者, 從這本開始有更多的文章及研究出現。

ni ya’aw kina:at

iv ─── 目目目 錄錄錄 ───

第一章 緒論...... 1 1.1 前言...... 1 1.2 賽夏語的語言簡介 ...... 1 1.3 方言的分佈 ...... 4 1.4 研究動機 ...... 5 1.5 研究方法 ...... 6 1.6 賽夏族語語法簡介 ...... 7 1.6.1 音韻系統 ...... 7 1.6.2 音節結構與重音 ...... 8 1.6.3 音韻規則 ...... 8 1.6.4 詞序 ...... 9 1.6.5 格位標記 ...... 10 1.6.6 代名詞系統 ...... 13 1.6.7 焦點系統 ...... 14 1.6.8 時制動貌 ...... 16 1.7 本文結構 ...... 19

第二章 文獻回顧...... 21 2.1 臺灣南島語詞彙結構文獻 ...... 22 2.2 賽夏語文獻 ...... 22 2.2.1 賽夏語的專書 ...... 23 2.2.2 音韻方面的研究 ...... 23 2.2.3 語法結構方面的研究...... 24 2.2.4 賽夏語相關研討會及期刊論文篇章文獻...... 25

第三章 賽夏語詞彙的結構...... 29 3.1 衍生結構 ...... 29 3.1.1 前綴 ...... 29 3.1.1.1 非詞彙性前綴...... 29 3.1.1.2 有焦點變化的詞彙性前綴...... 34 3.1.1.3 無焦點變化的詞彙性前綴...... 40 3.1.2 中綴 ...... 46 3.1.3 後綴 ...... 47 3.1.4 環綴 ...... 48 3.1.5 小結 ...... 51 3.2 重疊結構 ...... 53

v 3.2.1 Ca-部份重疊...... 54 3.2.1.1 動詞的 Ca-重疊...... 54 3.2.1.2 名詞的 Ca-重疊...... 56 3.2.2 CV-部份重疊...... 57 3.2.2.1 動詞的 CV-重疊 ...... 57 3.2.2.2 名詞的 CV-重疊 ...... 59 3.2.3 CVC-部份重疊...... 59 3.2.3.1 動詞的 CVC-重疊 ...... 59 3.2.3.2 名詞的 CVC-重疊 ...... 61 3.2.3.3 其他 CVC-重疊 ...... 62 3.2.4 完全重疊 ...... 64 3.2.4.1 動詞重疊...... 64 3.2.4.2 名詞重疊...... 65 3.2.4.3 其他重疊...... 66 3.2.5 小結 ...... 67 3.3 複合詞結構 ...... 68 3.4 本章小結 ...... 72

第四章 賽夏語詞彙的語義...... 74 4.1 空間與移動 ...... 74 4.1.1 hin-...... 74 4.1.2 hon-...... 75 4.1.3 ka- ...... 77 4.1.4 kam-...... 78 4.1.5 kawna-N-an...... 79 4.1.6 kaS-...... 80 4.1.7 kaSiki-...... 83 4.1.8 lo-...... 84 4.1.9 maS-...... 85 4.1.10 pat-...... 87 4.1.11 pay-/may-...... 88 4.1.12 Say-...... 89 4.1.13 tako-...... 90 4.1.14 tani-...... 90 4.1.15 小結 ...... 90 4.2 變化...... 93 4.2.1 ’iya-...... 93 4.2.2 ha:-...... 95 4.2.3 ho-...... 96

vi 4.2.4 ma:-...... 96 4.2.5 min-...... 98 4.2.6 tato-...... 102 4.2.7 小結 ...... 103 4.3 動作...... 103 4.3.1 ki-...... 104 4.3.2 kiS-...... 105 4.3.3 ko-...... 105 4.3.4 li-...... 106 4.3.5 maSna-...... 107 4.3.6 pal-...... 108 4.3.7 pan-/man-...... 109 4.3.8 paS-...... 110 4.3.9 paw- ...... 112 4.3.10 pit-...... 113 4.3.11 po-/p-in-o-...... 115 4.3.12 pon-...... 116 4.3.13 Sil- ...... 117 4.3.14 hin-...... 118 4.3.15 Sin-...... 120 4.3.16 So-...... 122 4.3.17 tal-...... 123 4.3.18 taSi-...... 124 4.3.19 ti-...... 126 4.3.20 til-...... 130 4.3.21 tay ∕t-om-ay-...... 132 4.3.22 小結 ...... 133 4.4 本章小結 ...... 135

第五章 從詞彙的解構看語言與文化 ...... 136 5.1 飲食...... 136 5.1.1 ko-...... 136 5.1.2 'il-∕mil- ...... 137 5.1.3 pa:-...... 138 5.1.4 pil-...... 139 5.1.5 San-...... 141 5.1.6 tikin-...... 140 5.1.7 小結 ...... 143 5.2 數...... 145

vii 5.2.1 ’apna-/papna- ...... 146 5.2.2 may/minay- ...... 147 5.2.3 mon-...... 148 5.2.4 pap- ...... 149 5.2.5 paSo-...... 150 5.2.6 小結 ...... 151 5.3 姓氏...... 152 5.3.1 採用重疊結構的命名方式...... 152 5.3.2 採用衍生結構的命名方式...... 153 5.3.3 採用音譯、意譯的命名方式...... 155 5.4 地名...... 157 5.4.1 採用重疊結構的命名方式...... 157 5.4.2 採用衍生結構的命名方式...... 158 5.4.3 採用詞組的命名方式...... 159 5.4.4 其他的命名方式 ...... 160 5.5 動植物的命名 ...... 161 5.5.1 採用衍生結構的命名方式...... 161 5.5.2 其他的命名方式 ...... 163 5.6 稱謂與婚配的語彙 ...... 164 5.7 小結...... 167

第第第六第六六六章章章章結論結論...... 168 6.1 研究發現 ...... 168 6.2 論文的貢獻與缺失 ...... 169 6.3 未來可研究的方向 ...... 170

參考書目...... 172

viii --- 表 目 錄---

表 1-1 發音人簡介...... 7 表 1-2 子音...... 7 表 1-3 母音...... 8 表 1-4 人稱代名詞系統...... 11 表 1-5 賽夏語的格位標記系統 ...... 13 表 1-6 賽夏語焦點系統...... 14 表 1-7 賽夏語的時制與動貌系統 ...... 17 表 2-1 賽夏語的研討會或期刊論文 ...... 26 表 2-2 賽夏語重疊結構的形式與語意 ...... 27 表 2-3 賽夏語重疊結構的形式與語意 ...... 28 表 3-1 賽夏語的前綴舉隅 ...... 52 表 3-2 賽夏語的中綴、後綴及環綴 ...... 53 表 3-3 賽夏語重疊結構的形式與語義 ...... 67 表 3-4 賽夏語之複合結構 ...... 68 表 3-5 賽夏語保留格位標記之複合結構 ...... 69 表 3-6 賽夏語重疊結構的形式與語義 ...... 70 表 4-1 賽夏語屬於「空間與移動」概念的前綴舉隅...... 92 表 4-2 賽夏語屬於「變化」概念的前綴舉隅 ...... 103 表 4-3 hin/Sin+ 數詞:表示「砍;切;劈」的意思...... 121 表 5-1 婚配用語...... 166

ix --- 圖 目 錄---

圖 1-1 南島語族分佈示意圖 ...... 2 圖 1-2 台灣南島語的語言家族 ...... 2 圖 1-3 臺灣原住民分佈圖 ...... 3 圖 1-4 賽夏部落分佈圖...... 4 圖 1-5 論文的研究概念...... 6 圖 1-6 論文的架構...... 19 圖 3-1 複合詞的上下位關係 ...... 71 圖 4-1 hinkosizaeh...... 75 圖 4-2 honroton ...... 76 圖 4-3 honra:waS...... 76 圖 4-4 ka-ra:ra:i’&ka-babaw...... 77 圖 4-5 時間軸...... 78 圖 4-6 kamra:waS...... 79 圖 4-7 kawna-N-an 的用法 ...... 80 圖 4-8 kaS-+名詞的用法 ...... 81 圖 4-9 kaS-+動詞表示“踩”的意思...... 82 圖 4-10 kaS-nay-的相關語義...... 83 圖 4-11 kaSiki-的用法 ...... 84 圖 4-12 losa:ah...... 85 圖 4-13 maStaba’...... 86 圖 4-14 maSriyae...... 87 圖 4-15 pay-的用法...... 89 圖 4-16 tako-的用法...... 90 圖 4-17 前綴 ka-&前綴 tani-的區別...... 91 圖 4-18 ’iya-的用法 ...... 94 圖 4-19 ha:ra:i’ ...... 95 圖 4-20 前綴 ma:-的用法...... 97 圖 4-21 ma:Siba:i’ “帶狀皰疹(皮蛇)...... 98 圖 4-22 ’itol ...... 99 圖 4-23 minboway...... 100 圖 4-24 min-N-an 的用法...... 101 圖 4-25 min-的相關用法 ...... 102

x 圖 4-26 ki-的用法...... 104 圖 4-27 li-的用法 ...... 107 圖 4-28 maSna-的有關情形...... 108 圖 4-29 pan-的用法...... 110 圖 4-30 paS-的用法...... 111 圖 4-31 paS-的用法...... 112 圖 4-32 paw-的用法...... 113 圖 4-33 pit-的用法 ...... 114 圖 4-34 po-的用法...... 116 圖 4-35 pon-的用法...... 117 圖 4-36 Sil-“燒”的用法 ...... 118 圖 4-37 hin-+樹的部位用法...... 119 圖 4-38 Sin-+動詞的用法 ...... 120 圖 4-39 Sin-+數詞的用法 ...... 121 圖 4-40 So-動詞的用法 ...... 122 圖 4-41 tal-的用法...... 124 圖 4-42 taSi-的用法 ...... 125 圖 4-43 ti-的相關用法 ...... 127 圖 4-44 ki-“收割”和 ti-“摘採”的用法 ...... 127 圖 4-45 ti-“擦洗”的用法...... 129 圖 4-46 ta:-“刷洗”的用法 ...... 129 圖 4-47 til-“買”的用法...... 130 圖 4-48 til-的用法 ...... 132 圖 5-1 ko-的用法...... 137 圖 5-2 mil-的用法 ...... 138 圖 5-3 pa:-的用法...... 139 圖 5-4 pil-“煮”的用法...... 140 圖 5-5 San-“吃”的用法...... 142 圖 5-6 ti-kin-的用法...... 143 圖 5-7 前綴有關飲食的用法分工 ...... 144 圖 5-8 ’apna-“各…”的用法...... 146 圖 5-9 minay-的用法...... 148 圖 5-10 與數相關的詞綴...... 152 圖 5-11 依照語言結構分類姓氏 ...... 156

xi 圖 5-12 horhorok “鵝公髻”的相對地理位置...... 158 圖 5-13 rayngabas “石門”...... 160 圖 5-14 kaSikibintoe’an “雨傘節”...... 161 圖 5-15 kaSino-ripon “紫花霍香薊” ...... 162 圖 5-16 賽夏族人的稱謂結構 ...... 164 圖 5-17 賽夏族人的婚配過程 ...... 167

xii

第一章 緒論

1.1 前言

語言現象有生理及心理的基礎,同時也是歷史及文化的產物。從語言本能 (language instinct )的角度來看,人類語言是生理的現象,在表徵上及歷程上都 受到人類生理的限制。這是人類語言共性的最大基礎。然而,語言也是傳達訊息, 表達思想的工具。這個工具會因為文化及歷史背景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詞彙系 統,不同的比喻方式,不同的表達方式,以達到最精簡而且能通情達意的效果。(戴 浩一,2000:551 )

人們對世界及自身的瞭解,語言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每一種語言都有獨 特的特徵,語言是文化的符號,所建構的文化世界基本上也都存在語言之中。一 個民族的語言反映了民族的生活習慣及文化,若想認識自己的文化,就要瞭解自 己的語言。因此,我們想透過賽夏語的詞彙結構與語義來認識賽夏文化。

1.2 賽夏語的的語言簡介語言簡介

臺灣原住民族語言( )被歸於南島語系( )。這個語系是世界上唯一主要分佈在島嶼上的語系,包括一千多種的語 言,其分佈東起南美洲西方的復活島,西到非洲東岸的馬達加斯加島,南達紐西 蘭,而台灣則是此語系分佈的最北端,如圖 1-1 所示。

事實上,愈來愈多的南島語言學者承認台灣南島語的重要性。就目前的語言 學研究而言,台灣至少是最古老的南島民族居住地之一,甚至極可能就是古南島 民族的發源地(Blust 1985 ;Bellwood 1991 )。

賽夏族的定位,自日據時代就有所爭議1。而在語言方面,學者對於其分群見 解也有所分歧,中央研究院語言所李壬癸(1997:126-127 )認為賽夏語屬於平埔 大西北支,戴恩(Dyen 1965:287 )以詞彙統計學上的證據將台灣南島語言分為泰 雅、鄒與排灣三大群,賽夏與巴則海同屬於大排灣群裡的一個支群。而美國學者 帥德樂(Stanley Starosta 1995:683-726 )則認為賽夏語與泰雅語群屬同一分支2。

1 相關資料請參考,賴盈秀(2004 ),《誰是賽夏人?》。 2 詳閱葉美利(2000 ),《賽夏語參考語法》,頁 37 。

1

圖 1-1 南島語族分佈示意圖3

Formosan

Northern Tsouic Paiwanic

North -western

Atayalic SP TBPH Tsou KS TBAPP Kavalan Ruka

Atayal Seediq TB PH kanabu Saaroa Thao Bunun

SaySiyat Pazeh Amis Puyuma Paiwan Taokas Babuza Papora Hoanya

圖 1-2 台灣南島語的語言家族4

3 圖片摘自劉還月、李易蓉,《認識平埔族群的第 N 種方法》,頁 199 。

2

依據李壬癸(2004:809 )對賽夏語的分群,如圖 1-2 所示。不管賽夏語屬於 哪一個支群,不可否認的它有屬於自己的一套語法規範,文化脈絡,也已成為臺 灣原住民十四族之一。5

圖 1-3 臺灣原住民分佈圖 6

4 摘自李壬癸(2004)《The position of Atayal in the Austronesian family 》,頁 809 。 5 截至九十七年底止,獲得政府承認的原住民族共有十四族。 6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Image:Formosan_Distribution_01.png&variant=zh-tw#file 摘自 970106 。

3

1.3 方言的分佈

賽夏族分佈在新竹苗栗兩縣交界的山區,和泰雅族與客家族群毗鄰而居,賽 夏族以鵝公髻山和橫屏背山的脊線,分為南北兩群。北賽夏分佈在新竹縣五峰鄉 大隘社的十巴兒(Sipazi )、夏埔(Sikaw )、碑萊(pilay )。南賽夏分佈在苗栗縣南 庄鄉東河村瓦祿(walo’ )、加拉灣(kalawan )、蓬萊村的巴卡散(pakaSan )、阿米 希(’amiS )、獅潭鄉百壽村(Sawi’ )。人口總數約有五千五百餘人。7

由於地理分佈,賽夏語形成了南北兩大方言,南方言分佈於苗栗縣,以東河 為中心,稱為東河方言,因與客家人共處,故族人皆能講客語;北方言分佈於新 竹縣,以大隘為中心,稱為大隘方言,因夾雜於泰雅族群內,為了適應當地社會 環境的需求,大部份的族人皆能說泰雅語。雖然兩地皆有往來通婚,但地域區隔, 導致兩地方言也各自發展,開始有所差異,在語音上齒擦音/s/ 和/z/ 東河方言讀成/θ/ 及/ð/;在詞彙上亦有些許的差異(李壬癸,1978 :135-138 ),但在句法上則沒有 顯著的差異。

北方言

南南南方言南方言

圖 1-4 賽夏部落分佈圖8

本論文所研究的方言別是位於苗栗縣南庄鄉東河村的東河方言。村內賽夏族 人口約佔百分之六十,是南方言的代表中心,大部分的部落成人皆能聽懂賽夏語, 亦可用賽夏語做日常用語溝通。

7 根據行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原住民人口數統計資料(民國九十六年十一月)。 8 資料來源 http://www3.nccu.edu.tw/~g1259501/maps/map_index.htm 摘自 980420 。

4

1.4 研究動機

在臺灣,使用原住民族語的人口數約只佔百分之一,而原住民族語言的研究 在許多專家學者的努力下,愈來愈受到重視,不僅在國內的語言學領域構成一股 風潮,在國際間亦佔有一席之地。

在回顧臺灣南島語言的語法結構、語義及語用功能時,發現早期研究語法的 碩、博士論文,就內容比例而言,都較偏向於純粹的語法結構描述。探究其因, 一則是因為在這之前,幾無與臺灣南島語法研究相關之文獻可供參考,是故這些 研究大都從零開始。再者,這些語言都非研究者所熟悉的語言(更遑論是他們的 母語),因此除了要花很長的時間去作田野調查、蒐集語料外,研究者也都缺少本 族人所具有的文化經驗及語感,故僅就語音語法等研究。(黃美金 2000:91 )

賽夏語是我的母語,在小學之前是以母語做為日常生活用語,直到國小才開 始接觸中文。當時尚有推動國語的運動,在校園裡只要一個不小心脫口而出的不 是中文,就會被老師處罰,但也無損於自尊。印象最深刻的是當我因為家庭因素 轉到臺北市的國中就讀時,我才開始意識到我跟其他人的不同,由於口音、腔調, 每次一開口說話常引起哄堂大笑,於是乎我開始努力矯正我的口音,直到目前我 能說一口頗正統的中文。然而因為從小就沉浸在族語的環境裡,大部分的詞彙也 都已深植在我的心中,即使求學期間不使用,再恢復亦不難。

上大學時參加原舞者「矮人的叮嚀」演出,認識了賽夏族的文化之美。大部 分的原住民都沒有文字,當時使用羅馬拼音學習矮靈祭祭歌,而祭歌之中有許多 歌詞意思都已不可考,當漸漸的對祭歌熟悉之後,才開始慢慢瞭解歌詞中的涵意。 非常佩服那些非賽夏族的舞者,能背誦這些有如外星文的祭歌呢!而我也再度拾 起了生為賽夏族人的信心。

民國九十年教育部將現職教師召回研習,以備九年一貫課程將實施鄉土語言 教學。在這個課程中我開始對賽夏族語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也認識了對賽夏語學 有專精的葉美利教授,當時參與受訓的老師,大部分都已不太能用賽夏語溝通了, 只能說幾個簡單的詞彙,無怪乎賽夏語被認為是即將消失的語言。回到學校教賽 夏語讓我倍感壓力,沒有足夠的教材,我也只能教我會的,對於語言結構更是不 知其然,也不知其所以然。

進修是一個自我精進的管道,在就讀研究所期間,不但對賽夏族語有了更深 一層的認識,更驚訝於語言學界已經有很多專家學者投入南島語的研究了。而我 對自己的文化之美,語言的奧妙也產生了莫大的興趣,生為賽夏族人,又怎能無 視於它的存在,理當做語言復振的擁護者。

語言是個很奧妙的文化產物,在形式結構上的研究已有許多專家學者討論; 而在詞彙語義上所承載的意義是一個未開發的處女地,除了可以服務教學之所 需,又可以更認識賽夏語的精髓,從語言的角度瞭解族群的思維,更透徹更能發

5

現問題背後的問題,因此有了研究賽夏語詞彙的構想。很令人玩味的,每當刻意 去尋找所要的詞彙,卻總是怎麼想都想不出來,但是總在不經意的時候便在交談 之中脫口而出,令人恍然大悟欣喜不已。我的家人是我在研究賽夏族語的老師, 時常藉田調之故拜訪親人,總會憶起往日種種,增進情感互動;也因此帶動了家 族對族語的重視,真可說是一舉數得呢!

1.5 研究方法

本論文所要討論的主題是位於苗栗縣南庄鄉東河方言所使用的賽夏語的詞 彙結構形式與所要表達的語義研究。語料來源使用了中央研究院的台灣南島語數 9 10 位典藏之台灣南島語語料庫語料 、台大台灣南島語多媒體語料庫 、九階教材賽 11 夏語學習手冊 、實地田野調查紀錄以及個人蒐集的資料,並經過發音人檢驗可 接受的詞彙。我們認為語言是活的東西,因此論文採用了共時性的資料分析做為 研究的材料。

論文的研究概念如下:

詞 彙 結 構 形 式

衍生結構 複合結構 重疊結構

前綴語義 語 義

個案討論

圖 1-5 論文的研究概念

9 中央研究院的台灣南島語數位典藏網址 http://formosan.sinica.edu.tw/ ,詳參 Sung et al.(2008) 。 10 台大台灣南島語多媒體語料庫,網址 http://corpus.linguistics.ntu.edu.tw/index_zh.php 11 由政大原住民族語教文中心編纂之〈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原住民族語─賽夏語學習手 冊〉,並發布於http://www.alcd.nccu.edu.tw/index_0.htm

6

此論文進行的步驟為利用語料庫及實地田調方式蒐集語料,並蒐集相關的文 獻以比對資料,之後再與發音人確認相關的構詞形式及有關的詞彙語義,加以整 理並分析與討論,最後希望能儘可能呈現賽夏語的構詞方式及詞彙語義,進而能 提供給族人或想認識賽夏語的人更明確的語言學習參考資料,更能服務族語教師 在教授族語的工具書。發音人如表 1-1 所示: 表1-1 發音人簡介

姓 名 族 名 性 別 出生年次

高德盛 para:in ’oemaw kaybaybaw 男 1928 趙喜妹 Sayta’ ’apong tawtawazay 女 1930 風健福 ’oemaw taro’ baba:i’ 男 1948 高榮財 ’aro’ kalahae’ kaybaybaw 男 1956

1.6 賽夏族語語法簡介

賽夏語已有許多專家學者研究,對於賽夏語基本認識也做了介紹,以下是研 究賽夏語前的基本認識。

1.6.1 音韻系統

賽夏語的語音系統12 包含 17 個子音音位和 6 個母音音位。子音、母音字母及 其音值如表 1-2 所示。 表1-2 子音 發音部位 唇音 齒音 舌尖 舌根 舌面 喉音 方式 塞音 p t k ? (’) 清 s / θ (s) 13 S(S) h 擦音 14 濁 β(b) z / ð (z) 鼻音 m n ŋ(ng) 顫音 r 邊音 l 半母音 w j(y)

12 依據 94 年 12 月 15 日教育部及原民會所公佈之「原住民族語言書寫系統」。 13 清齒擦音/s/與濁齒擦音/z/在大隘與東河方言,分別代表[s]、[z]與[θ]、[ð]二種不同的音值。 14 語音系統表格中的標示為 IPA 符號,如 / β/ ;括弧中者為原民會公佈之替代符號,如(b)。

7

表1-3 母音

發音部位 前 央 後

高 i 中 œ (oe) ə (e) o(o/u) 低 æ (ae) a

賽夏語的母音如表 1-3 所示。前低母音 /ae/ 與央低母音 /a/ 在讀音上差別不 大,而且/ae/ 都在鄰近喉音 /h/ 或 /’/ 的情況下出現,因此音位不易區辦。(葉美 利,2000:42 )除以上所述之語音系統之外,尚有一個在賽夏語中很常使用的長母 音/:/ 。大部分的長母音是因為閃音/L/丟失而變長的。(葉美利,2000:51 )

1.6.2 音節結構與重音

賽夏語的音節由母音與子音所組成,母音以“V”表示,而子音則以“C”表 示,其結構以母音為核心,有兩種形式分別為 CV 與 CVC ,由此衍生出各種類型 的組合,實詞中都以兩個音節以上為主;虛詞中則有單一音節成詞,例如「ay 」 問句結尾、「ray 」處所格。

賽夏語的重音落在最後一個音節,如/’anhíl/ 甜;/ ’a’anhíl/ 微甜;/’an’anhilán/ 微甜;/’anhil a tomál/ 太甜。除非要加重語氣刻意拉長為 /’a:ánhil/ 很~甜,重音 才會移到要強調的地方。

例如:

a. C1 V1 . C2 V2 C3 h i m a ’ 『手』

b. C1 V1 C2 . C3 V2 C4 k a ’ n i w 『香菇』

詞彙加綴後,會引起音節重整,如/kahoey/ 「樹」的音節結構為/ka .hoey/ , 重疊加綴-an 形成/kahkahoeyan/ 「樹林」,音節為/kah .kah .hoe .yan/ 的最後一個 子音/y/ 與後綴的-an 形成一個音節。

1.6.3 音韻規則

賽夏語的語音會因出現的環境不同而在發音上略有改變,可用傳統的音韻規 則來呈現其語音變化情形及出現的環境。(葉美利,2000:54-56 )

8

(1) 塞音/p 、t、k/ 一般為不送氣音,但若與擦音/h/ 連用時會合併為送氣音。 15 規律:{p, t, k} → { p h, t h, k h}/_{+, #}h 例如:hikhikil [hik hikil] 小指頭 Sombet hisiya [ Sombet hisiya] 打他

(2) 前高母音/i/ 在鄰喉音時,常會讀為[I]或[e] 。

規律:i → { I , e }/_{ ’, h }

例如:tawpolih [tawpol Ih/tawpoleh] 黑螞蟻 Sawki’ [Sawke’] 鎌刀

(3) 非重音節的/o/ 在鄰唇音或舌根音時,有時可讀為高母音[u] 。 規律:o → u /{p, b, m, r, k, ng } 例如:pongaw [pu ŋaw] 白頭髮 boway [buwa] 果實 molaw [mulaw] 脫皮 roSa’ [ru Sa?] 二 koloban [kuloban] 鍋子 ngoray [ŋuraj] 呆

(4) 賽夏語實詞的重音在最後一個音節,可以用下列的音韻規則來預測。 規律:V → V[+stress]/_ (C)# 例如:takil [takíl] 竹背簍

(5) 母音 o 與 i 因閃音流失而與另一母音相臨時,有時中間會產生一個滑音 w 或 y(j) 。 規律:ø → w/o_V ø → y/i_V 例如:bo:ay [bowaj] 給 ngo:ip [ŋowip] 忘記 pinati:ay [pinatijaj] 田

1.6.4 詞序

賽夏語的一般詞序和國語一樣,為主事者(S)─動詞(V)─受事者(O), 如例(1a. )、(1b. )。這是臺灣原住民語言中較特殊的地方,但在交談中或長篇故 事裡也會出現以動詞為首的句子,如例(1c. )。

15 一般將語境寫在“/”之後,“+”表示詞素間的界限,如 hikhikil 塞音送氣發生在相鄰 的詞素間形成[hik hikil] ;“#”表示字的界限,如 Sombet hisiya 塞音送氣發生在相鄰的詞 之間形成 [Sombet hisiya] 。

9

(1) a. hosong s-om-i’ael ka tawmo’. 猴子 吃-AF- 受格 香蕉 猴子吃香蕉。16 b. ya:o hayza’ ’aehae’ ka ’aehoe’ . 我.主格 有 一 受格 狗 我有一隻狗。17 c. ø-rima’ ila toeroe’ ka ralom o... ’am t-om-alek ka pazay o. AF-去 動貌 滴水 受格 水 語氣 將要 煮-AF- 受格 稻米 語氣 他只是去取煮飯的水。18

以下的例子是以非主事者為主語的句子,詞序相當自由,我們以「他吃飯」 為例,如(2a. )~(2f.)都可以置於句首。

(2) a. pazay nisiya si’ael-en. 飯 他.屬格 吃-PF 飯被他吃了。 b. pazay si’ael-en nisiya. c. nisiya pazay si’ael-en. d. nisiya si’ael-en pazay. e. si’ael-en nisiya pazay. f. si’ael-en pazay nisiya

不同句子結構展現不同的詞序自由度;以主事者為主語的句子,其詞序比較 固定,通常是主事者(S)─動詞(V)─受事者(O);以受事者為主語的句子, 詞序則相當自由。這種特色與賽夏語的格位標記有關,當格位標記相同時,我們 就藉著詞序來區分主語或受事者。(葉美利 2000:70-72 )

1.6.5 代名詞系統

賽夏族語的人稱代名詞系統,有第一人稱(我)、第二人稱(你)、第三人 稱(他)之分;及單數(你)及複數(你們)之不同;和格位(主格、受格…)

16 本論文所使用的語料,若摘錄於資料庫者則予以一一註明,凡未註記者則屬筆者的田野 調查資料。 17 摘自九階教材賽夏語學習手冊第一階第六課。 18 摘自中央研究院台灣南島語語料庫,賽夏語「取敵首」一文。

10

的區別。賽夏族語和其他台灣南島語不同之處是賽夏族語只有自由式,而沒有附 著式的人稱代名詞。

賽夏族語的人稱代名詞系統依格位有六種形式,如表 1-4 所示。所有人稱代 名詞並無性別區分,不論是表男性或女性形式都相同;第一人稱複數代名詞有包 含式和排除式兩種,前者包括說話者和聽話者,後者只包含說話者,而排除了聽 話者。 表1-4 人稱代名詞系統

主格 受格 屬格 予格 所有格 處所格

19 kan-man 1S yako ’i-yakin ma’an ’ini-man ’in-mana’-a kala-ma’an 單數 kan-So’ 2S So’o ’i-So’on ni-So’ ’ini-So’ ’in-So’o-a kala-ni-So’ kan-siya 3S siya hi-siya ni-siya ’ini-siya ’in-siya-a kala-ni-siya kan-mita’ 包含 ’ita’ ’ini-mita’ mita’ ’ini-mita’ ’in-mita’-a kala-mita’ 1P 20 kan-yami

複數 排除yami niya’om niya’om ’ini-ya’om ’in-niya’om-a kala-yami

kan-moyo 2P moyo ’i-nimon ni-mon ’i-nimon ’in-moyo-a kala-moyo kan-nasiya 3P lasiya ’i-lasiya na-siya ’ini-lasiya ’in-lasiya-a kala-na-siya

主格代名詞在句子中擔任主語,其語意角色可以是主事者(3a. )、經驗者 (3b. )、受事者(3c. )、客體(3d. )等語意角色。

(3)

a. siya 主事者 s-om-i’ael ka ’awpir. 他.主格 吃-AF- 受格 地瓜 他吃地瓜。

b. yako 經驗者 ’iya lobih. 我.主格 想 回家 我想回家。

19 yako 與 ya:o 相同。 20 根據田調處所格 kan 或 kala 大部分都附加在屬格前,除了複數的第一人稱排除式 yami “我們” 及第二人稱的 moyo “你們”是附加在主格之前為 kan-yami/kala-yami 及 kan-moyo/kan-moyo.

11

c. yami 受事者 sawa’en nasiya. 我們.主格 笑-PF 他們.屬格 我們被他們笑。

d. yako 客體 Saywalo’. 我.主格 來自東河 我是東河人。

受格代名詞的語意角色是受事者(4a. )或終點(4b. )。受格標記為“ hi’ ” 或是“ ’i ”。

(4)

a. kamatortoroe’ r-om-okol ’iyakin . 受事者 老師 稱讚-AF- 我.受格 老師稱讚我。

b. sa’sa’ih ka hahila: ’oya’ mobo:ay hisiya 終點 ka rayhil.

每 受格 天 媽媽 給.AF 他.受格 受格 錢 媽媽每天給他錢。

屬格代名詞標示領屬者(5a. )、主事者(5b. )、經驗者(5c. )等語意角色。 屬格標記大部分以 ni 標記,第一人稱單數 ma’an 及第一人稱複數包含式 mita’有 獨立的形式。

(5)

a. hini’ ’oya’ ma’an . 領屬者 這是 媽媽 我.屬格 這是我的母親。

b. hima’ nisiya 主事者 ma:riyae’. 手 他.屬格 腫起來 他的手腫起來

c. siya ngo:wip-in niSo’. 經驗者 他.主格 忘記-PF 你.屬格 他被你忘了。

所有格標記為’in-代名詞-a,標示領屬者(6a.~6b. )。

(6)

a. hini’ walo’ ’in-So’o-a. 領屬者 這 糖果 你.所有格 這個糖果是你的。

12

b. hini’ tawmo’ ’okik ’in-siya-a. 領屬 這 香蕉 沒有 他.所有格 這個香蕉不是他的。

予格標記以’ini-做為前綴標記,表示受惠者(7a. )或受害者(7b. )。

(7)

a. yako ’am manra:an ’iniSo’. 受惠者 我.主格 要 走 你.予格 我要幫你奔走(助選)。

b. baki’ mam bi’i: ’inisiya’. 受害者 爺爺 正在 生氣 他.予格 爺爺正在生他的氣。

處所格標記有 kan-及 kala-兩種標記,表示處所(8a. )及來源(8b. );目前 的使用情形有以 kala-替代 kan-的趨勢,尤其是使用在人名時更甚之。

(8)

a. paza’ hato’ kanSo’處所 ray taew’an. 女子名 那 你.處所 在 家 paza’在你家。

b. yako mari’ kala-moyo 來源 ka tatimae’. 我.主格 拿 你們.處所格 受格 菜 我從你們那裡拿菜。

1.6.6 格位標記

賽夏語名詞前通常會加上一個格位標記,藉以標示這個名詞在句子中所擔任 的語法功能。主格標示主語,受格等其他格位標記標示非主語。我們將格位標記 整理如表 1-5: 表1-5 賽夏語的格位標記系統

名 詞 主 格 受 格 屬 格 予 格 所有格 處所格

ø 21 kala 人稱專有 hi ni ’ini ’in __ a hi kan ø ray 普通 ka noka no ’in noka __ a ka kam 格位標記可依標示普通名詞(9a. )或人稱專有名詞(9b. )而分為兩大類,

21 也有人使用’an__a ,所有格部分 ’in 皆可替換為’an 。

13

主格 hi 或是 ka 都可省略不用(9c.~d. ),但如果要強調主語則保留使用,格位 標記和人稱專有名詞與普通名詞大致相同。我們列舉如下: (9) a. ka ’aehoe’ somi’ael ka boe’oel. 主格 狗 吃 受格 骨頭 狗吃骨頭。 b. hi lalo’ mam pak-ranaw ka korkoring. 主格 女子名 正在 使動-洗澡 受格 小孩 lalo’在幫小孩洗澡。 c. ø baki’ rima’ ’omalep ka waliSan. 主格 爺爺 去 打獵 受格 山豬 爺爺去打山豬。 c. ø ’awhaS hato’ ila ray kalihokan Sowaw-en ni ’ataw . 主格 老鼠 往 了 處所 洞 追-PF 屬格 男子名 老鼠被’ataw 追跑到洞裡去了。

1.6.7 焦點系統

在語法上,接受強調或為重心的參與者就是該句子結構中的主語,臺灣南島 語在動詞上會有某些詞綴與之相呼應,即形成所謂的「焦點系統」。(黃美金, 2000:100 )賽夏語有四組焦點標記,分別為主事焦點標記、受事焦點標記、處所 焦點標記與工具焦點標記。這四組焦點標記又可分為二,第一組出現在陳述句及 否定詞 kayni’ 與’okik 之後,第二組出現在祈使句及否定詞’okay 、’izi’ 和’i’ini’ 之 後。賽夏語焦點系統如表 1-6 所示: 表1-6 賽夏語焦點系統

焦 點 Ⅰ Ⅱ 語意角色 22 主事焦點 -om-, m-, ma-, ø ø 主事者、經驗者、客體 受事焦點 -en -i 受事者 處事焦點 -an 處所 工具焦點 Si-, Sik- -ani 工具、原因、客體、受惠(害)

主事焦點的形式共有四種,分別是-om-、m-、ma-和 ø- ( 零形式),主事焦點 主要表達的就是事件的主事者(10a.~c. )、經驗者(11 )或客體(12 )做為句子 的主語。以下依序介紹這四種形式:

22 零標記 ø 標示該動詞沒有任何符號來標示該焦點。

14

(10)

a. siya mam h-om-angih. 主事者 他.主格 進行貌 哭-AF- 他在哭。

b. hiza minkoringan m-ayna:a’ ’iSo’on. 主事者 那 女孩 AF-等 你.受格 那個女孩在等你。

c. baki’ ma-Sa:eng ray bato’. 主事者 爺爺 AF-坐 處所格 石頭 爺爺坐在石頭上。

23 (11) yako ma-ngowip ila ’iSo’on. 經驗者 我.主格 AF-忘記 了 你.受格 我忘記您了。

(12) takil ø-Sili:. 客體 竹背簍 AF-重 竹背簍很重。

受事焦點在賽夏語有二個形式,即-en 如(13) 及 -i (14) 。動詞加上受事焦點 詞綴,其主語就是受事者。

(13) tawmo’ ma’an si’ael-en. 受事者 香蕉 我.屬格 吃-PF 香蕉我吃了。

(14) tawmo’ ’okay si’ael-i. 受事者 香蕉 否定 吃-PF 香蕉沒有被吃。

處所焦點只有一種焦點詞綴-an ,帶處所焦點的動詞,其主語為處所,表達 的語意角色為處所(15a.~b. )。

(15)

a. hini ma’an ka-si’ael-an ka tawmo’. 處所 這 我.屬格 吃的地方-LF 受格 香蕉 這是我的吃香蕉的地方。

23 摘自葉美利,2000 。夏語參考語法,頁 87 。

15

b. hini pangih k-in-a:as-an noka ’aehoe’. 處所 這 傷口 咬-完成-LF 屬格 狗 這個傷口是被狗咬的。

工具焦點在賽夏語中,雖然只有一種焦點詞綴 Si-/Sik ,但是卻可標示很多的語 意角色為主語,如工具(16)、原因(17)、客體(18)、受惠者(19)、受害者(20)、移轉 客體(21)。

(16) kahoey Si-halay ka kayba:en. 工具焦點 樹 IF-掛 受格 衣服 樹(枝)被拿來掛衣服。

24 (17) noka korkoring kano’ Si-hangih? 原因 屬格 孩子 什麼 IF-哭 小孩為什麼哭?

25 (18) raro:o’ niSo’ Si-ngo:ip ila ma’an. 客體 姓名 你.屬格 IF-忘 了 我.屬格 我忘了你的名字。

(19) yako Si-tatilhaehael noka mae’iyaeh. 受惠者 我.主格 IF-幫忙 屬格 人 我被別人幫忙。

(20) hini korkoring Sik-ra:iw ni ’oya’. 受害者 這 小孩 IF-離開 屬格 媽媽 媽媽離開這個小孩。

(21) hiza tatpo’ bo:ay-ani ’iniman. 客體 那 帽子 給-IF 我 那頂帽子給我。

1.6.8 時制動貌

葉美利(2000:89-104 )指出,賽夏語的時制動貌可用四種方式表示,一是語 境(包含時間詞),第二是情態動詞,第三種方式是名物化,第四種是動貌標誌。

24 摘自葉美利,2000 ,賽夏語參考語法,頁 88 。 25 摘自葉美利,2000 ,賽夏語參考語法,頁 89 。

16

表1-7 賽夏語的時制與動貌系統

表達方式 說 明 限 制 語境 時制 ’am 情態動詞 主事焦點

ka- 名物化 受事焦點 kin 持續 mam 進行 主事焦點 動貌 ma’ 進行 非主事焦點

-in- 完成 動態動詞 ila 新式態

在賽夏語中,不帶任何標誌或是只帶焦點的動詞並沒有傳遞特殊的時制或動 貌,只能在前後語境中才能表達或傳遞時制或動貌。

(22) siya kahiya’ S-om-bet ka korkoring. 他.主格 昨天 打-AF- 受格 孩子 他昨天打孩子。

賽夏語沒有區分現在和過去的時制標誌,而主事焦點句的未來式則是以表示 情態意義的動詞 ’am 來表示。

(23) ngiyaw ’am s-om-i’ael ka ’aelaw. 貓 要 吃-AF- 受格 魚 貓要吃魚。

受事焦點句的未來式是以衍生名詞名物化詞綴 ka- 來表示的。

(24) ma’an So’o ka-Sebet-en . 我.屬格 你.主格 ka-打-PF 你會被我打。

動貌標誌 kin 出現在動態動詞之前,可以表示動作的持續或反覆進行;出現 在靜態動詞前面則表示程度的加強。

(25) ngiyaw kin s-om-i’ael ka ’aelaw. 貓 動貌 吃-AF- 受格 魚 貓一直吃魚。

17

(26) siya kin bali’ 他.主格 動貌 瘦 他太瘦了。

表動作正在進行的標誌有二個,即 mam 與主事焦點動詞連用,另一為 ma’ 出現在受事焦點之前。

(27) ngiyaw mam s-om-i’ael ka ’aelaw. 貓 動貌 吃-AF- 受格 魚 貓正在吃魚。

(28) ’aelaw ma’ si’ael-en noka ngiyaw. 魚 動貌 吃-PF 屬格 貓 魚也被貓吃。

動詞中綴 -in- 可出現在主事焦點及受事焦點結構中,表示動作已經發生或 者完成;在表經驗的句子中也可以用 ’ina 來表示。

(29) pazay t -in-alek. 飯 煮-動貌- 飯煮了。

(30) yako ’ina r-om-a’oe: ka ralom. 我 動貌 喝-AF- 受格 水 我喝過水。

賽夏語完成貌的句子中,後面都會有 ila 表示新事態。

(31) yako kerpe:. 我 胖 我很胖。

(32) yako kerpe: ila. 我 胖 動貌 我胖了。

18

1.7 本文結構

本論文共分成五個章節,第一章是緒論;第二章則是將南島語的相關論述及 探討賽夏語的文獻加以回顧,藉以定位自己的研究方向;第三章探討賽夏語的詞 彙結構及語義,討論衍生結構、重疊結構以及複合結構等形式。在語料蒐集中發 現賽夏語衍生結構中的前綴豐富而多樣,因此在第四章裡試圖透過主題式的分 類,加以整理前綴的語義,以期能找出可尋的脈絡。第五章希望透過詞彙的解構 來認識文化的內涵。第六章則討論本論文的發現及缺失,並指出未來可進一步研 究的方向。其結構如圖 1-6 所示。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文架構 第三章 詞彙結構

第四章 前綴語義

第五章 詞彙與文化

第六章 結論

圖 1-6 論文的架構

19

第二章 文獻回顧

本章節所要討論的是與本研究相關的研究報告及論述,包含過去賽夏語的相 關研究以及討論詞彙結構及語義的相關研究。藉此文獻回顧與討論能定位本論文 的方向及研究價值。

2.1 臺灣南島語詞彙結構文文文獻文獻獻獻

有關臺灣南島語言構詞的碩士論文寥寥可數,本論文主要以詞彙結構相關的 文獻加以回顧,我們依照出版年份一一介紹。

施玉勉(1996) 的《雅美語構詞》,包括加綴、重疊和複合,其中大部分以加綴 為主要的討論。詞綴的部分,該論文討論了雅美語 15 個動詞前綴、6 個名詞前綴、 2 個後綴和 2 個不連續詞綴,並依據五個標準區分屈折詞綴與衍生詞綴,結果發 現有些詞綴是屬於模糊地帶,無法清楚的劃分。並進一步指出,時式、動貌、語 態、焦點等詞綴間具有層次的關係,其層次為:時式 > 語態 > 焦點 > 衍生詞 綴 > 情態 -- 動詞字根。重疊的部分,可分成完全重疊和部分重疊,主要發生在 動詞和名詞的重疊,另外詞根或詞綴也都可以重疊。

蔡中涵、曾思奇(1997) 的《阿美語母語語法結構分析》,介紹阿美族語的構詞 有附加法、重疊法以及由附加法、重疊法衍生的綜合法等構詞方式。其中附加法 包括前綴、中綴和後綴;重疊法包括完全重疊、部分重疊和混合重疊;也就是說, 詞綴和重疊之間可以相互作用。採列出所有的前綴,並說明其用法及核心語意。 除了三種主要的構詞方法外,還討論借詞法,包括閩南語和日本語的借詞。

林太等(2001) 的《Isbukun 布農語構詞法研究》提到 Isbukun 布農語主要的構 詞方法有三種,附加法、重疊法和合成法(Compound) 。其中附加法包括前綴、中 綴和後綴;重疊法包括完全重疊、部分重疊,部分重疊又包括單音節重疊和 Ca- 重疊兩種,並提出重疊常和詞綴一起結合產生新意;合成法沒有附加法和重疊法 豐富,主要包含修飾式和動賓式兩種。採列舉式兼說明的方式呈現,與蔡中涵、 曾思奇(1997) 相似,較不同的是,林太等(2001) 不僅是在形式上的呈現,在語意上 也有做整理歸納,並舉出附加法與重疊法的基本差異與區別。

石德富(2004) 的《台灣卑南語的構詞法研究》,介紹了卑南語的構詞法,他認 為卑南語的詞彙是以衍生詞為主,卑南語的構詞主要通過附加詞綴和重疊詞根的 方式來實現,兩者之間也常有互動發生。而複合構詞法較為罕見,所謂的複合詞 一般以短語的形式出現。論文針對各個部分提出個別的語義特徵,並對主要詞綴

21

語意及功能進行整理歸納。

鄭裕霖(2004) 的《布農語卓社方言的新詞研究》,其中提到布農語的構詞法, 包括衍生構詞法、複合構詞法和重疊構詞法三種。衍生構詞法包括衍生前綴和衍 生後綴;複合構詞法的使用是三種方法中比例最少的,其內部結構是中心語在前、 修飾語在後;重疊構詞法主要以部分重疊的 CV-重疊為主。使用隱喻(Metaphor) 的概念解釋新詞的產生。

吳新生(2008) 的《尖石泰雅語前綴研究》,討論泰雅語衍生前綴語意與功能。 衍生前綴有些可以依附在動詞和名詞;少數只依附在動詞、名詞或數詞。有些可 能改變原詞彚的詞類;有些則未改變原詞彚的詞類。依據是否改變原詞彚的詞類, 區分成:動詞化、動詞詞綴、名詞化、名詞詞綴。根據衍生詞綴的功能探討語意; 針對衍生前綴的語意與功能進行分析與比較。

許韋晟(2008) 的《太魯閣語構詞法研究》,討論太魯閣語構詞法有複合構詞法、 衍生構詞法、重疊構詞法和功能轉換等四種。複合構詞法用認知語意學中的「角度 攝取」和「突顯原則」概念解釋現象,發現大都使用於表示新事物或新概念,以 名詞居多。重疊構詞法包含於衍生構詞法,詞綴的數量以前綴最多,後綴次之, 中綴最少。功能轉換則利用語義演變的角度將功能轉換法分成借代、比喻、特指、 泛指四種路徑,以借代路徑佔多數,從語義演變的過程中,發現語言、文化、環 境之間的改變與關聯。

從以上的文獻裡可以知道過去在談論構詞時,大都採列舉式再加說明的方式 呈現,但可以發現除了單純的列舉語料外,也開始討論構詞和語意間的關係。本 論文想從詞彙的結構討論語義,呈現方式除了採取列舉式附加說明之外,也希望 透過形式和語意比對整理並歸納其關係。

2.2 賽夏語文文文獻文獻獻獻

過去介紹賽夏語的文獻不多,有少數的語言調查報告或對矮靈祭歌的相關研 究,如小川尚義與淺井上惠(1935 )所著的〈台灣高砂族傳說集〉、林衡立(1956 ) 的〈賽夏族矮靈祭歌詞〉、趙榮琅(1957)的〈苗栗縣南庄鄉東河村賽夏族語言 學調查簡報〉、土田滋(1964 )的〈賽夏語音韻系統初探〉、以及李壬癸(1978 ) 的〈賽夏語方言的詞彙比較〉等篇章式的文章出現,可以看見賽夏語的相關訮究。 由於南島語言的定位及被學者所重視,也愈來愈多的專著或研究以賽夏語為題材。

22

2.2.1 賽夏語的專書

《賽夏語參考語法》(葉美利,2000 )一書是台灣南島語言叢書之一,根據 作者多年實地田野調查的經驗所寫成,內容包含賽夏語的分佈與現狀、音韻結構、 詞彙結構和句法結構,並附有基本詞彙表及建議參考書目。就結構而言,書中介 紹賽夏語的詞彙依其結構方法可分成單純詞、複合詞、衍生詞、重疊詞四大類。 單純詞依構成的音節分,單音節單純詞多屬功能詞,如 ray 處所格位標記;多音 節單純詞即實詞,如 masa’“眼睛”。複合詞並不多,有些詞彙保留了格位標記, 看起來像片語,如 haleb noka habon “彩虹”。由單純詞加綴產生的衍生詞,依加 綴位置分前綴、中綴、後綴及前後綴。賽夏語的重疊詞相當豐富,許多詞彙在構 詞上具有重疊特色。

2.2.2 音韻方面的研究

江芳梅(2004 )的《賽夏語韻律研究》,主要論述從聲學描述賽夏語的韻律 結構,詞彙的重音節主要以降聲調 (falling tone) 與其他非重音節作區分,實詞的 詞彙重音往往被保留,是以賽夏語音調在音韻上的描述為主的研究。

謝方穎(2006 )的《賽夏語音韻研究:以元音變化為例》,此文的焦點在於 討論並形式化音韻現象與構詞加綴的互動中有關元音的變化。由於賽夏語的重音 規則地落在詞尾的音節上,詞尾的開音節(open syllable) 必須延長成為重音節以便 承載重音。因此,賽夏語的元音在底層皆為短母音,且韻尾輔音需具有音拍性 (moraic)。這些分析亦有利於分析某些構詞音韻互動間產生的元音變化─詞幹尾的 長母音在加後綴後縮短音長是因為它不再居於詞尾的重音音節(stressed syllable) 故不需延長;某些詞幹中間的元音在加了中綴或前綴後即消失是因為它原本就不 存在於底層。以優選理論討論賽夏語的音韻現象。

鄧婉貞(2006 )的《賽夏語輔音丟失所產生之歷史音韻現象研究》,主要在 顯示賽夏語中,因著閃音的丟失而產生的歷史音韻現象,根據李壬癸在 1978 年對 兩個方言的詞彙所做的比較和記錄,閃音曾存在於賽夏語,但後來已丟失。而因 著閃音的丟失所衍生出來的主要音韻現象包括以下:輔音在韻尾丟失而產生的鄰 近母音延長(compensatory lengthening (CL)),零聲母音節(onsetless syllables)的大量 出現,滑音的產生(glide formation) 和音節重整(resyllabification) 。而在非音拍韻尾 方法當中,根據 Kavitskaya (2002) ,因著輔音丟失而產生的 CL ,就歷時的觀點而 言,不牽涉到長度或是重量的移轉,而是牽涉到母音在某些韻尾輔音的環境當中 固有的長度,而這種語音上的長母音在輔音丟失後被重析為音韻上的長母音。

23

2.2.3 語法結構方面的研究

葉美利的《賽夏語結構》(1991 )討論賽夏語的句法、焦點系統、動詞、時 制、動貌和否定句等;又於《賽夏語動詞的語意與語法研究》(2003 ),從賽夏語 動詞所展現的形式和語意對應關係來探討句法與語意的互動,其中焦點詞綴的主 要功能在標示主語的語意角色,就主事焦點而言,同一語意角色可由不同的主事 焦點詞綴 -om-, m-, ma-, ø 來標示,而非主事焦點所展現的是同一焦點詞綴。也 探討賽夏語重疊的三種形式:Ca-、CV- 與 CVC-,各展現多重的用法或涵義。透 過語意關係的檢視發現其發展是由動詞未來式至句法層次的名物化,再詞彙化到 詞彙層次的名物化。主張焦點是一種動詞的特質,名物化帶的焦點功能仍然是標 示語意角色,且名物化是由動詞語法化而來的。

黃惠如(2002 )的《鄒語及賽夏語時制動貌與實現態之探究》,討論賽夏語 時制、動貌與實現態之語法標記方式,發現賽夏語無特定的語法標記指示事件發 生時間,亦無特定的語法標記指示實現態,實現態與非實現態的區分是從不同語 境中推論而得。

吳曉菁(2003 )的《鄒語與賽夏語的空間概念研究》,藉著思考語意結構、 概念焦點及空間觀念的語法化,探究使用者如何將空間事件在語言中概念化,並 透過命名一連串含有空間位移的動作引導測驗,顯示精密的分類原則。賽夏語在 描述靜態或動態的事件時,以含 ray 的等同結構完成大多的靜態方位描述,賽夏 語使用指示詞系統指涉相對於說話者近、中、遠距離的物體,語言的空間指示詞 被延伸用於非空間的領域且提供比較抽象的功能,證明空間語意學因每一語言獨 特的空間概念建構方式致使空間文法產生諸多的跨語言差異。

謝富惠(2006 )《噶瑪蘭語及賽夏語情緒及思想語言之研究》探討人類的內 在活動及經驗:情緒及思想語言。作者指出賽夏語用 Si-句構表達情感感受態度, 經由感知經驗傳遞到感知者身上。研究顯示知道動詞(KNOWING verbs) 在賽夏是 獨特的,因為的三個知道動詞─ra:am “知道;會”、Sekla’ “確知”、haSa’ “不 知道;不會”,在構詞語法句型上形成一組;他們都接否定詞 ’okik ,而且在使 役、名物化及 RF 型動詞形式,都有靜態詞素-k-出現,說明三個動詞比起其他思 想動詞更像靜態動詞。最後探討有關人觀的民族文化理論,生理上,賽夏人不覺 得 a:oe’ “心臟”會痛,而是 ka:ala’ “胸部”會痛。概念上,不管是 a:oe’ “心臟” 或是 ka:ala’ “ 胸部”都沒有被用來當作思考或感受情緒的場所。 賽夏人 用’inaz’azem 來指稱涵蓋大範圍的思想及情緒內在活動,然而在隱喻的表達方 面,’inaz’azem 則主要被用來指稱思想活動而不是情緒經驗。

宋立心(2007 )的《賽夏語比較句結構》,探討賽夏語形容詞在句法、構詞 上的特徵。就句法而言,賽夏語形容詞具有高度的動詞特性,特別是與靜態動詞 相類似的句法、構詞表現。在形容詞的修飾功能方面,賽夏語形容詞必須加上一 特定標記--’ima ;而作為形容詞述語時,則不需與任何標記連用,因此更證明了賽

24

夏語的高度動詞性。賽夏語比較句結構主要可區分為三類,分別是:並列型(第 一類)、加接型(第二類)和超越型(第三類)。賽夏語並沒有構詞上的機制來表 現等同句和最高級句型,前者利用連動結構表現等同關係;後者則需憑藉語境傳 達。

周一銘(2008 )的《賽夏語疑問詞問句及其左緣結構之研究》,著重在各類 疑問詞的語意詮釋機制及其在句法結構上的分布。賽夏語是典型的疑問詞在位 (wh-in-situ) 語言,根據句法和構詞上的表現,分為名詞性、狀語性兩類。名詞性 疑問詞如同一般名詞可以被格位記號標記,也可以在等同結構中擔任謂語;並提 出狀語性疑問詞 nak’ino’(怎麼)和’ampowa’(為什麼)會因結構位置而產生不 同語意。

黃舒屏(2008 )的《多義詞的分析及其在語料庫標記的應用:以賽夏語為例》 以「台大台灣南島語多媒體語料庫」的多義詞彙為案例分析詞彙,發現在呈現語 料時,超語言翻譯的影響是很直接的。理論上,認為互動主觀化的考量對象包含 整個語言社群,才能解釋語言獨特性的產生。應用上,多義詞在經過分析和對照 之後,語料標記需採用一致的超語言注解(Lehmann 1982 )。並提出多義詞的本 質是一種分類,而多義詞的原型可作為尋找超語言註解的根據。此論文結合了單 一語言的多義詞研究和跨語言的多義詞比較,除從理論方面的思考外,也探討語 意學研究在語言田野調查的進行和語料標記的應用。

2.2.4 賽夏語相關研討會及期刊論文篇章文獻

從 2000 年開始研究賽夏語的研討會論文或期刊論文也有相當數量的成果出 現,如表 2-1 所列。

歷年來的賽夏語研究不論是學術論文、研討會或期刊論文都比較著重在音韻 及語法方面的研究。而 Hsieh (2006 )的《The si-construction in Saisiyat: Window connecting the world and the mind 》,雖不屬於音韻及語法方面的研究方向,仍藉由 語法結構加以分析所要表達的意思,故仍比較趨近於語法層面的研究,在詞彙結 構上的研究只出現在小部分的文章之中。因此本論文想在詞彙結構中探討詞彙所 蘊涵的語義,透過構詞暸解族人造詞的心理進而暸解族人對人生的看法、生活方 式和思維方式,也希望能進一步探究賽夏文化的內涵。

25

表2-1. 賽夏語的研討會或期刊論文

作 者(年份) 主 題

葉美利(2000a) 布農語與賽夏語的重疊結構

Yeh(2000b) Nominalization in Saisiyat.

Yeh(2000c) Negation in Saisiyat.

Zeitoun(2001) Negation in Saisiyat: another perspective.

Yeh(2003) Adjectives as Verbs in Saisiyat.

Sung(2004) Raising to Object in Saisiyat.

Iconicity as Evidenced in Saisiyat Linguistic Coding of Huang & Su(2005) Causative Events. Zeitoun & Wu(2005) Saisiyat reduplication revisited The si-construction in Saisiyat: Window connecting the Hsieh(2006) world and the mind Hsieh & Huang(2006) The Pragmatics of Case Marking in Saisiyat.

Yeh(2006a) Evolution of Future Meaning in Saisiyat.

Yeh(2006b) The grammaticalization of ’am in Saisiyat.

葉美利(2006c) 賽夏語重疊結構的形式與語意

Beyond Transitivity and Ergativity: The si-(RF) Hsieh(2007) Construction in Saisiyat. Another look at the Saisiyat case marking system: Zeitoun(2007) Synchronic and diachronic implications. The linguistic position of Saisiyat: a morphological Yeh(2008a) perspective. 葉美利(2008b) 從語法化的觀點看賽夏語工具焦點 si-的多重用法

另一個與構詞相關的研究是重疊結構。賽夏語的詞彙依其結構方法可分成單 純詞、複合詞、衍生詞、重疊詞四大類。葉美利(2000:57 )除了單純詞非本文研 究的主題之外,重疊詞是這些文章中,內容與構詞相關且較常被討論的題材。研

26

究過賽夏語重疊現象的學者有葉美利(2000 ,2003 ,2004 )、溫知新(2001 )26 、 Zeitoun & Wu (2005 )等。

賽夏語的重疊形式,葉美利(2004 )認為有三種:CVC-重疊、CV-重疊與 Ca- 重疊;Zeitoun & Wu (2005)也認為可分為三類:分別為 (i) Ca-重疊,(ii) CV - 重疊、CVC-重疊與 CVV-重疊和-CV-重疊,(iii) 完全重疊。重疊後的語意兩位學 者的分析如表 2-2 所示。葉美利(2004 )指出賽夏語的重疊形式及意涵包含以下 幾種27 :

表2-2. 賽夏語重疊結構的形式與語意

重疊形式 語意 來源詞詞類 複數 名詞 加強 靜態動詞 增加 持續 動作動詞 反複 動作動詞【+bound 】 CVC- 分佈 瞬間動詞 小化、類似 名詞 縮減 變淡 靜態動詞 嘗試 動作動詞 工具焦點的未來 動詞詞根 目的 Ca- 工具名詞 動詞詞根 相互性 相互性 動詞詞根 CV- 進行貌 主事焦點動詞

Zeitoun & Wu (2005 )指出賽夏的重疊形式及意涵包含了以下幾種,如表 2-3 所示:28

26 溫知新神父的文章採用列舉式,分析方向與另二位學者不同,故不一起討論。 27 轉載自葉美利,2004 〈賽夏語重疊結構的形式與語意〉,頁 16 。 28 轉自 Zeitoun & Wu, 2005 〈Saisiyat Reduplication Revisited 〉, 頁 53 。

27

表2-3. 賽夏語重疊結構的形式與語意

重疊形式 語意 來源詞詞類 未來 動詞 相互 動詞 Ca- 工具 動詞 全體 狀態動詞 持續∕進行 動態動詞 增加 全體∕處所 名詞 CV- & 重複 動態動詞 CVC- 縮小 名詞 減少 減弱 狀態動詞 減少 減弱 狀態動詞 CVV- 增加 持續 動態動詞 持續 動態動詞 -CV- 增加 重複 動態動詞 Full RED + -an 全體∕處所 名詞

兩篇文章皆同意,賽夏的重疊結構有 CVC-重疊、CV-重疊與 Ca-重疊等重疊 形式;在重疊語意上亦認為有表持續、反複、縮小、弱化、未來、相互、工具及 持續∕進行的含意。而在重疊形式上,Zeitoun & Wu 的文章將 CV- & CVC-重疊 歸於同一類屬部分重疊形式,另增加 CVV-及-CV-的重疊形式。在重疊語意上, 葉的文章指出 CVC-重疊在語意上尚有複數及分佈的含意;而 Zeitoun & Wu 的文 章認為 Ca-重疊尚有全體的意思,CV- & CVC-重疊有全體∕處所的意思。我們想 再驗證賽夏語的重疊形式,是否與前人研究相同,或還有其他形式未被發現。

另外過去的研究之中,對於語義的研究仍屬萌芽階段;又因其涉及語言所蘊 涵的文化語義,所以非為自身母語者,需要更多的琢磨才能體會箇中意涵。由於 筆者從小就沉浸在族語的環境中長大,對於語言感知尚有體會,所以語義為研究 方向,除了讓族語能讓人更暸解也可從語言結構及語言所承載的文化意涵中,一 窺賽夏文化的內涵。

28

第三章 賽夏語詞彙的結構

詞彙是語法的一部分,它包含語言使用者對於個別的詞或詞素的語義知識。 (黃宣範,2003:227)賽夏語的構成方式主要有衍生、重疊及複合,三者亦可互 相交疊使用形成綜合方式的構詞方法。本章將介紹構成賽夏語詞彙的結構,希望 能利用結構的分析瞭解語言所承載的意涵,從語言的角度分析文化有助於瞭解賽 夏族人解讀或理解事務的觀點,發掘文化的真實面。

3.1 衍生結構

所謂衍生詞是透過在詞根上加綴而成的,詞綴是相對詞根而來的,指的是在 進行構詞時,附加在詞根上具有一定語義的成分,詞綴無法單獨構成一個詞彙, 屬於束縛詞素(bound morphemes)。衍生結構是賽夏語擴展詞彙的主要方法之 一。我們依照詞綴的附著位置,將賽夏語詞綴分為前綴(prefix)、中綴(infix)、 後綴(suffix)和環綴(circumfix)加以介紹。

3.1.1 前綴

前綴顧名思義,就是出現在詞根前面的詞綴,附加前綴是賽夏語衍生詞彙中 最常使用的方式。我們發現前綴中,有些具有明顯語義,如 ko-表示「吃」的意 思和自由詞彙 si’ael 的「吃」大致相同,在文獻上有學者如 Tsuchida(2000)稱 之為詞彙性前綴(Lexical prefixes),Yeh(2003)指出賽夏語的詞彙性前綴有些 可以有焦點變化,有些則無。相對的像 kama-之類的前綴,詞彙語義不那麼明顯, 用來從動詞衍生名詞,表示「專門…;常/總是…的」或類似「者」含義,基於 此,以下我們依據前綴是否為詞彙性,而詞彙性前綴中是否有焦點變化加以區 分,並列舉之。

3.1.1.1 非詞彙性前綴

有別於詞彙性前綴具有明顯語義,我們將這些不具明顯語義,附加之後能使詞 性改變的前綴,稱之為非詞彙性前綴,並列舉如下。

29

1. kap-:加在動詞後衍生工具名詞,特別是「做…用途的工具」。

No. 詞幹 中文 衍生詞 衍生語義 備註 1. nazip 釣魚 kap-nazip 釣具 2. ti-masa’ 洗臉 kap-ti-masa’ 洗臉用具;手帕 3. ranaw 洗澡 kap-ranaw 洗澡用具 4. Sile’ 帶項鍊 kap-Sile’ (項鍊)裝飾品

前綴 kap-與 ka-同樣表示工具,但在使用以上詞彙時,會特別用 kap-表示「用 於…」的工具。例如 nazip 指“釣魚"附加前綴 kap-之後,衍生詞 kap-nazip 指 “用於釣魚"的工具,也就是“釣具"(34a.)。而 kap-ti-masa’“洗臉用具;手 帕"這個詞彙的加綴順序是 masa’“眼睛"→ ti-masa’“洗臉"→ kap-ti-masa’ “洗臉用具;手帕"如(34b.),將 masa’變成動詞後再附加前綴 kap-形成工具名詞。

(34) a. niSo’ kap-nazip hayno’ ila ? So: hawka’ ’am nak’ino’ nazip ila? 你的 用於-釣魚 哪裡 了 如果 不見 將 如何 釣魚 了 你的釣具哪裡去了?如果不見了要如何釣魚了? b. hini kap-ti-masa’ ’iniSo’, Sa’ila ti-masa’ ila. 這 用於-洗-眼睛 你.予格 去 洗-眼睛 了 這個毛巾給你用,快去洗臉。

2. kama-:加在動詞上衍生名詞表示,「專門做什麼者」意 思,葉 美 利(2000a:60)。

No. 詞幹 中文 衍生詞 衍生語義 備註 1. ’alep 打獵 kama-’alep 獵人 2. pit-’aelaw 打漁 kama-pit’aelaw 漁夫 3. tortoroe’ 教 kama-tortoroe’ 教師 4. kiS-ka:at 讀書 kama-kiSka:at 學生

前綴 kama-將動詞衍生成名詞,表示「專門做什麼者」的意思。這個詞綴的 衍生能力很強,只要附加在動詞之前皆可衍生成與該詞幹相關的語義,現在也將 語義延伸解釋成「職業」的意思,如 tortoroe’指“教"的意思,加綴之後衍生詞 kama-tortoroe’表示“教的人;老師"(35a.)。No.3-4 的詞彙是學校產生後才新 增出來的詞彙,其語義的產生採形容的方式,如 ka:at“寫"附加 kiS-“唸的意 思"之後形成 kiSka:at 表示“讀書",再附加 kama-“專門做…者"衍生出 kama-kiSka:at“專門讀書的人",即現在所謂的『學生』(35b.)。

30

(35) a. yako kama-tortoroe’ ray kakiSka:atan. 我.主格 專門-教 在 學校 我在學校教書(我是老師)。 b. yako kama-kiSka:at, yako ray ’ima ’ibabaw ka-kiSka:at-an mam kiSka:at. 我.主格 專門-唸書 我.主格 在 關係詞 高 ka-唸書-LF 正在 唸書 我是學生,我在大學唸書。

3. kin-:將詞幹轉變成名詞。29

No. 詞幹 中文 衍生詞 衍生語義 備註 1. Sekla’ 認識;知道 kin-Sekla’ 知識 2. narmeS 忍耐 kin-(n)armeS 耐心 3. ’i’iyaeh 活著 kin-’i’iyaeh 生活 4. si’ael 吃(午餐) kin-si’ael 午餐

詞綴 kin-附加在一般動詞可以形成名詞,大部分的衍生詞皆可從詞幹語義中 瞭解,其所衍生的語義,如 Sekla’“認識;知道"附加 kin-的衍生詞 kin-Sekla’指 “知識"意思是指“很知道的東西"(36a.);但是有些衍生詞的語義,需從文化 的角度加以分析,才能明白其意涵,如 si’ael 表示“吃"的意思,當附加上 kin- 之後的 kin-si’ael“午餐"所表示的是午餐(36b.)。由於語言是人發明來為自己服 務的工具,因此語義對世界的劃分始終遵循著人的需要。(馬清華,2006:15) kin-si’ael 指“午餐"、kin-hamae’是“早餐"、kin-Sa:o’為“晚餐"我們解讀為賽 夏族人一天之中可能比較重視 si’ael“中午的吃"這一餐,後來被泛指為吃的詞彙 si’ael 來表示。與有關文化的詞彙,我們將在第五章再進一步討論。

(36) a. ray kina:at, pa-kakreng kiSka:at ka kina:at, kayzaeh nom 在 書 使-認真 唸 受格 書 可 用於 rompa: ka kin-Sekla’ mita’ .30 增加 受格 kin-認識 咱們 在書裡,勤讀書可以讓我們增加知識。

29 葉美利(2003:28-29)指出動貌標記 kin 附加在狀態動詞則形成有副詞作用的程度詞,表示很、 夠、這麼、比較等意思。例如:hini mae’iyaeh kin kayzaeh ’iniman, kano’ ma’ Si-bo:ay. 這 人 很 好 我.予格 什麼 也 IF-給 這個人對我很好,有什麼就給什麼。 30 摘自賽夏語九階教材第八階第四課。

31

b. ’isa:hini ’ima kayzaeh kin-si’ael ray kakiSka:atan ay ? 31 這些 關係詞 好 kin-吃 在 學校 嗎 這些是學校的營養午餐嗎?

4. la-:表示複數的意思。

No. 詞幹 中文 衍生詞 衍生語義 備註 1. siwazay 分開 la-siwazay 分離 2. siya 他 la-siya 他們 3. yanay 媳婦 la-yanay 媳婦們

齊莉莎(2008)表示,la-是用於人稱表“複數"的詞綴,從詞彙的衍生詞裡 我們可發現前綴 la-所表述的語義都是兩者以上,如 la-siya“他們"(37a.),如 la-siwazay 指“分離"(37b.)也指兩者以上的人,故含有複數概念。la-也可以 附加在一個詞組之前,記錄時應分開書寫,如 la ’ae’aew ’aehae’ taew’an 指的是 “’ae’aew 一家人",而非’aew’aew 一個人32。

(37) a: la-siya Saywalo’. 複數-他 東河人 他們是東河人。

b: yami ’am la-siwazay ila, pil’awan ila! 我們.主格 將 複數-分開 了 再見 了 我們要分離了,再見了!

5. ta-:加在動詞之前,表示「(一起)來做…」的意思。

No. 詞幹 中文 衍生詞 衍生語義 備註 1. ila 去 ta-ila 前往 2. pa’onhael 一起 ta-pa’onhael 一起 3. singozaw 詢問 ta-singozaw 請問

前綴 ta-是由 ita’“咱們(包含式)"減化而來,表示「(一起)來做…」的意 思。如 ila 是指“去"的意思,附加 ta-之後的衍生詞為 ta-ila“一起前往"的意思;

31 摘自賽夏語九階教材第六階第九課。 32 我們認為 la 是為了要表述’ae’aew ’aehae’ taew’an“’ae’aew 一家人"這個片語而存在的,所以 應記為 la [ ’ae’aew ’aehae’ taew’an] rima’ ila kilapa:.“’ae’aew 一家人去五峰了。" 複數 女子名 一 家 去 了 五峰 如果記為 la-’ae’aw ’aehae’ taew’an 只加綴於’ae’aw 一人,沒有複數的概念。所以我們認為 la 有二個功能:一為前綴,如 la-siwazay;一為功能詞,如 la ta’ay ki toway.

32

又 singozaw 表示“詢問"的意思,如果直接用原形動詞33通常是比較屬於命令式 的說法,如(38)用於命令同行者去問路。如果用 ta-singozaw 則含有「(一起)來 問」的意思,即指「請問一下…」用於「詢問他人」,如同中文的“請問"的意 思,是比較禮貌的用法(39);也用於徵詢同行者的意見,如「我們來問問看」 的意思。

(38) Q: ta-ila ila! singozaw naehan, pinoeh’ong hayno’ ? 一起-走 了 問 一下 加里山 哪裡 走了(咱們一起去)!先問一下,加里山在哪裡? A: ’a:i’, ya:o ta-’oSa’ . 好 我 一起

(39) Q: ta-singozaw naehan, pinoeh’ong hayno’ ?34 一起-問 一下 加里山 哪裡 來先問一下(請問一下),加里山在哪裡? A: pinoeh’ong ray ka-pay-hahila:-an . 加里山 在 ka-經過-太陽-LF 加里山在東邊。

6. ta’-:表示「很;極(反諷)」的意思。

No. 詞幹 中文 衍生詞 衍生語義 備註 1. ngoray 笨 ta’-ngoray 大笨蛋 2. ngabas 嘴巴 ta’- ngabas 大嘴巴 3. bawki’ 猴王 ta’-bawki’ 大猴王 35 4. -yabow -嘴饞的人;-肚皮很能撐 ta’-yabow 餓死鬼 而這組的前綴 ta’-有「很;極」的意思,感覺上如中文「大…」的意思,但 其語義上不是要表示真正的大,而是反諷的意思。例如 ngoray“笨"(40a.), 加入程度詞後的 kin ngoray 則有程度上的增加(40b.),如果用 ta’-ngoray 表示“大 笨蛋"且詞性轉換將動詞變成名詞(40c.)。前 綴 ta’-所附加的詞根,通常都不會

33 原形動詞,在賽夏語是表示命令或否定時使用,由於 singozaw“詢問"的 AF 形式為 s-om-ingozaw,故這個詞是表示命令。 34 摘自九階教材賽夏語學習手冊第五階第八課。 35 “-"這個符號表示該詞不單獨使用,故以“-語義"表示推擬出來之中文語義,如-yabow“-嘴 饞的人;-肚皮很能稱";賽夏語的實詞雖然是兩個音節以上,但這些詞卻不單獨使用,依照 詞彙結構的分析,該詞應可拆解,只是目前不單獨使用。

33

產生屬於稱讚或讚美的語義,而是產生負面評價的語義,如 ngabas“嘴巴"是一 般名詞,但加綴之後的 ta’-ngabas“大嘴巴"則有負面意思(41a.),這樣的用法 不使用在形容屬於讚美的語義(41b.)。

(40)

a. So’o ngoray. 你.主格 笨 你(很)笨。

b. siya kin ngoray! 他.主格 很 笨 他很笨(他真笨)!

c. kalih ta’-ngoray! 男子名 大-笨 kalih 是大笨蛋!

(41)

a. So’o ta-ngabas. 你.主格 嘴巴 你是大嘴巴。

*b. So’o ta-kayzaeh. 你.主格 好 你是大好人。

3.1.1.2 有焦點變化的詞彙性前綴

賽夏語有些前綴會因為所要表達的主語不同而產生焦點變化,詞彙如果附加前 綴之後能使衍生詞變成動詞,就可能產生焦點變化。在我們的前綴語料中,由於只 蒐集詞彙性前綴,所以只有主事焦點的用法。接下來我們將有焦點變化的前綴整理 並略舉之。36

36 我們將前綴資料整理後,發現在賽夏語有很多的前綴,如果將其一一呈現會顯得冗長,因此與 指導老師葉美利教授討論後,將這個部分如此的劃分,更理出了另一條脈絡,顯得十分有趣。

34

7. ’iS/miS-:依據所附加的詞彙不同有不同的語義。

(a.) ’iS (ka):附加在屬於味道語義的詞彙上表示「聞起來的味道」。

No. 詞幹中文衍生詞衍生語義 備註 1. -lal’i: -魚腥味 ’iS-lal’i: 臭魚腥味 2. -nganre: -焦味 ’iS-nganre: 燒焦味 3. -lalba’ -腐味 ’iS-lalba’ 腐臭味 4. -banghez -酒氣味 ’iS-ba-banghez 臭酒氣味 Ca-Red 5. -koyan -異味 ’iS-ka-koyan 臭異(體)味 Ca-Red 37 6. -kowa:om -毛味 ’iS-ka-kowa:om 燒毛味(野味) Ca-Red 7. -ngahe: -糞便味 ’iS-nga-ngahe: 臭糞便味 Ca-Red 8. pinopae:aeh 酒 ’iS-pa-pinopae:aeh 臭酒味 Ca-Red ’iS ka pinopae:aeh 38 9. hana’ 花 ’iS-ha-hana’ 花香味 Ca-Red ’iS ka hana’ 10. kano’ 什麼 ’iS ka kano’ 什麼味道

(a.)組的詞彙,附加 ’iS-之後含有「聞起來…的味道」的意思。miS-是 ’iS- 的主事焦點形式。這組詞彙本身都已具有味道的意思,再附加前綴 ’iS- 之後產 生與詞幹的味道相關所散發出來的氣味,衍生詞通常須加上 ka 或是 Ca-重疊。 例 No.1-7 的詞幹通常是不單獨使用的,需要加綴後才會產生語義39,如(42)。 No.8-9 的詞彙則需要通過重疊後再附加前綴才會有意義;屬於名詞的詞彙也可以 使用加入格位標記產生同樣的語義,如(43)。

(42) Q: hato’ miS ka kano’ nay? 遠處-方位 聞起來 受格 什麼 疑問 那邊傳來的到底是什麼問麼味道?

A: bazae’en ’iS-ka-kowa:om, ki:zaeh hiya’ mam s-om-oloeh ka hapis. 感覺 聞起來-燒毛味 不知 誰 動貌 燒-AF- 受格 飛鼠 感覺上是燒野味的味道,不知是誰正在燒飛鼠。

37 此詞應記為“’iS kakowa:om"或“’iS ka kowa:om"呢?由於語音的呈現是連續性的故很難判 定,但是如果在語義上討論,“kowa:om"是不單獨使用的詞,則加上格位標記是無意義的, 所以我們採用“’iS kakowa:om"這個記法。 38 hana’是日語借字,如果用 pongaeh“花"來表示,則寫成(m)iS ka pongaeh“花香味"或 miS-papongaeh。 39 ’iS-lal’i’“臭魚腥味"、’iS-nganre:“燒焦味" 及’iS-lalba’“腐臭味"都可不經 Ca-Red 即可直 接加上’iS-前綴使用。

35

(43) a. So’o miS-pa-pinobae:aeh. 你.主格 聞起來-Ca-酒 你聞起來都是酒味。 b. So’o miS ka pinobae:aeh. 你.主格 聞起來 受格 酒 你聞起來都是酒味。

(b.) ’iSka-:附加在屬於家族或親屬稱謂上的詞彙,則表示「各自」的意思。

No. 詞幹中文 衍生詞衍生語義 備註 1. hihimi’an 安靜 ’iSka-hihimi’an 個個都安靜 2. nonak 自己 ’iSka-nonak 各自做(分家) 3. Sinraehoe’ 姓氏 ’iSka-Sinraehoe’ 異姓 40 4. ka’ama’an 父親 ’iSka-ka’ama’an 不同父親的兄弟姐妹 5. kabaki’an 祖父 ’iSka-kabaki’an 不同祖父的兄弟姐妹

(b.)組詞彙沒有 miS-的形式的組合,’iS 附加在親屬稱謂的詞彙前表示「各自」 的意思,這個組合都會加入 ka 的格位的形式。但是如果只說出“’iS-ka-kano’" 較突顯出來的語義是「聞起來是什麼味道」(44)。 ’iSka-附加上 nonak 表示“自 己"衍生詞’iSka-nonak“各自一家"(45),這組詞彙看起來像一個詞組,因為 這些詞幹只附加 ka 是沒有意義,如 *ka-nonak/*ka-Sinraehoe’/*ka-hihimi’an,必 須同時加上’iS+ka 之後才有意義,所以我們這樣書寫。

(44) lasiya ’iS ka kano’ ila ? 他們 聞起來 受格 什麼 了 他們聞起來像什麼了?

(45) Q: lasiya ’aehae’ taew’an ’iSka-nonak ila ay? 他們 一 家 各自-自己 了 嗎 他們一家人已經分家了嗎? A: ’ihi’, lasiya ’iSka-nonak honaehnge: ila. 是 他們 各自-自己 很久 了 他們已經分家了。

40 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第三卷」賽夏族記載為’iSka’ama’an 指“不同父親的兄弟姐妹"; ’iSkabaki’an 指“不同祖父的兄弟姐妹"。

36

8. ’alno-/malno-:指「講…語言」的意思。

No. 詞幹 中文 衍生詞 衍生語義 備註 1. SaySiyat 賽夏族人 ’alno-SaySiyat 講賽夏話 2. SaypapaS 泰雅族人 ’alno-SaypapaS 講泰雅話 3. moto: 客家人 ’alno-moto: 講客家話 4. baboy 豬 ’alno-baboy 講中文 詞綴 ’alno-表示「說什麼話」的意思,附加在族名上表示說該族的語言,大 部分都使用主事焦點形式加綴,只有在命令句時使用詞根,例如(46)。

(46) Q: siya kama-malno-kano’? 他 專門-講-什麼(話) 他使用什麼語言? A: siya kama-malno-moto:, ’alno-baboy ma’ kayzaeh. 他 專門-講-客家(話) 說-中文 也 好 他通常講客家話,但是說國語(中文)也可以。

9. ’iya-/miya-:前綴附加後表示「想要」的意思。41

No. 詞幹 中文 衍生詞 衍生語義 備註 1. tabin 足夠;到達 ’iya-tabin 貪心 2. ralom 水 ’iya-ralom 渴(想喝水) 3. -hae:ae’ -慘(狀聲詞) ’iya-hae:-hae:ae’ 哭得很慘 CVC-Red 4. h-in-angih 哭 ’iya-h-in-angih 想哭 *miya- 5. sawa’ 笑 ’iya-sawa’ 想笑 *miya-

’iya-加於詞幹後,表示「想要」的意思,如 tabin 表示“足夠"的意思,附 加前綴的’iya-tabin 表示“貪心"(47a.);miya-是’iya-的主事焦點形式(47b.)。 又如-hae:ae’雖不單獨使用,但經過 CVC-重疊後再附加前綴’iya-可以衍生 出’iya-hae:hae:ae’表示“哭得很慘"的意思(48a.),而 miya-hae:hae:ae’“哭得 很慘"(48b.)是主事焦點的用法。有些詞幹習慣上只有’iya-的形式,如原形的 hangih“哭"的意思(49a.),通常用於表達個人的情緒,表達想達成的狀態, 故使用前綴 ’iya-加上表完成的-in-衍生為’iya-h-in-angih“想要哭"的意思,就如 中文的「成-功」或「成-仁」;由於未發生所以沒有 miya-的形式,如(49b.)的 例子就不成立。如果要表達哭,且已經發生則需用(49c.)的例子。

41 我們發現’iya-表示「要」也表示「變化」的意思。在我們的語料中,有一例“ ’iya-ka:i’ "是 指“說人家的閒話或批評別人",它是由 ka:i’“話"加綴而來,不是動詞的 payaka:i’“說" /mayaka:i’“AF-說"的變化,它所產生的語義屬於負面的。此例無法歸屬於任一語義,故列舉 於此。前綴’iya- 表示「變化」,如’iya-SamSem“天黑未黑時",詳見第四章的 4.2.1 的討論。

37

(47) a. ’izi’ ’iya-tabin ka walo’, ’a’apel-ani! 否定 想-足夠 受格 糖 分配-命令 不要貪心於糖,要分享! b. yako miya-ralom ila, Sangay naehan. 我.主格 AF.想-水 了 休息 一下 我想喝水了,休息一下。

(48) a. yako ’okay ’iya-hae:hae:ae’ o: k-om-ita’ ka hini ’inalingo’. 我 沒有 想-哭得很慘 語氣 看-AF- 受格 這個相片 影片 我看了這個影片沒有哭得很慘啊! b. yako miya-hae:hae:ae’ na: k-om-ita’ ka hini ’inalingo’. 我 AF.想-哭得很慘 語氣 看-AF- 受格 這 影片 我看了這個影片哭得很慘呢!

(49) a. ’izi’ hangih! So’o nonak ’okay honasamez. 不要 哭 你 自己 沒有 安分 不要哭!你自己不安分。 *b. yako miya-hangih na: k-om-ita’ ka hini ’inalingo’. 我 AF.想-哭 語氣 看-AF- 受格 這 影片 我看了這個影片很想哭呢! c. yako ’iya-h-in-angih na: k-om-ita’ ka hini ’inalingo’. 我 想-哭-完成- 語氣 看-AF- 受格 這 影片 我看了這個影片很想哭呢!

10. to-/t-om-o-:依據所附加的詞彙不同有兩種不同的語義。

(a.) to1-/t-om-o-:附加在動物名詞上表示「啼叫」的意思。 No. 詞幹 中文 衍生詞 衍生語義 備註 1. tata:a’ 雞 t-om-o-tata:a’ 公雞啼 2. kowaw 老鷹 t-om-o-kowaw 老鷹啼叫 3. biwa’ 雷 t-om-o-biwa’ 打雷

前綴 to-附加在動物名詞上有「啼叫」的意思;這一類的詞彙在使用上通常使 用 t-om-o-主事焦點的形式。例如 tata:a’“雞"加綴之後的 to-tata:a’是“雞啼"的 意思,但一般使用都是用主事焦點的形式 t-om-o-tata:a’“雞啼"如(50a.);

38

t-om-o-kowaw“老鷹啼叫"如(50b.)。而 t-om-obiwa’指的是“打雷"雖然不是動 物名詞,但是都表示發出聲響,這應該與賽夏族神話傳說─“雷女的故事"(鄭 依憶,2008)有關42。

(50) a. t-om-o-tata:a’ ila! ’am’amoeh ’in’itol! 叫-AF-公雞 了 快 起來 公雞叫了!快起來! b. So: ririm’anan bazae’-en ka kowaw t-om-o-kowaw ’am 如果 早晨 聽見-PF 受格 老鷹 啼叫-AF-老鷹 將 ’-om-aezaw a tomal ila .43 放晴-AF- 非常 了 早晨時,如果聽見老鷹啼叫,那麼天氣一定晴朗。

(b.) to2-/t-om-o-:附加在詞彙上表示「強行…」的意思。 No. 詞幹 中文 衍生詞 衍生語義 備註 1. ra:i: 設計(拐騙) t-om-o-ra:i: 相親 2. wa’is 力量 t-om-o-wa’is 盡量 44 3. taew’an 家 t-om-o-taew’an 鳩佔鵲巢 tino-taew’an

前綴 to-附加在詞彙上表示「強行…」的意思。例如,ra:i:指的是“設計;拐 騙"加綴之後的 to-ra:i:表“相親"的意思,,通常也較常使用主事焦點形式 tom(o)-ra:i:“求婚"45。而 wa’is 指“力量"也可加綴前 to-wa’is“盡量"如 (51a.),主事焦點形式的 t-om-o-to-wa’is“窮追不捨"的意思,如(51b.)。另一 個例子為 taew’an“家"衍生詞 t-om-o-taew’an“家被強行(佔用)"(52)。

42 『雷女的故事』“雷公從熟葫蘆切開取出小米的種子,教賽夏人種植小米。雷公派遣雷女來與 賽夏人生活,雷女與年輕人 Tayin 成婚。Tayin 的父親原是雙眼失明,雷女讓他復明。雷女以 個人的神力開墾土地,可以很快就完成墾地的工作,且她所開墾的土地上種的作物收穫都特別 好。雷女曾言明她不碰鍋子煮飯。有天,她的公公勉強雷女一定要煮飯,雷女不得不遵從。只 是當她一觸摸鍋子,「轟」一聲雷聲,人就不見,只留一棵芭蕉樹在原地。"因此我們認為「轟」 的一聲是雷公打的雷聲,用賽夏語叫 t-om-o-biwa’“打雷"。 43 摘自九階教材賽夏語學習手冊第九階第二課。 44 to-taew’an 的完成式 t-in-o-taew’an 表示“定居"。 45 根據發音人表示,以前結婚是需要一些設計;拐騙的手段才能完成終身大事的。ra:i:“哄騙" 的主事焦點 r-om-a:i:較常使用。衍生詞 to-ra:i:是“相親";hin-ra:i:是指“結婚"的意思。

39

(51) a. koSa’-en niSo’ basang hayza’ ka kak’ayaeh ’izi’ ila ra’oe: 說-PF 你.屬格 身體 有 受格 病 不要 了 喝(酒) So’o ’okay pa:ka:i’ So’o to-wa’is r-om-a’oe: ’am ’awhay ka basang. 你 否定 聽話 你 強行-力量 喝-AF- 將 壞 主格 身體 跟你說你身體有病,不要再喝酒了,你不相信,再盡量喝你的身體會壞掉。

b. ’ita’ roSa’ ma’oenhael ’am ’oki’ honahnge:, So’o ’ampowa’ 咱們 二 做伴.AF 將 不 久 你 為何 t-om-o-to-wa’is mowa:i’ k-om-i:im ’iyakin. 強行-AF-CV-力量 來.AF 找-AF- 我.受格 我們二個做男女朋友不可能很久,你為何窮追不捨的來找我?

(52) hini taew’an Sapang ’inma’ana, So’o ’izi’ to-taew’an. 這 家 原來 我.所有格 你.主格 不要 強行-家 這個家原本就是我的,你不要佔為己有。

3.1.1.3 無焦點變化的詞彙性前綴

相對於含有主事焦點變化的前綴,這個部分我們稱為「無焦點變化的前綴」 既「一般前綴」。所謂「一般前綴」就是必須附加於詞彙之前的詞綴,並承載語義, 加綴後產生與詞彙相關的語義。我們也將前綴的結構略舉如下:

11. kil-:表示「做用…」的意思。

No. 詞幹 中文 衍生詞 衍生語義 備註 1. wa’is 力量 kil-wa’is 盡力;努力 2. -ih’el -撐著 kil-ih’el 加油(撐著) ka’el 柱子 3. balbalay 慢慢 kil-balbalay 慢慢來 4. katin 牛 (pa)kil-katin 放牛

前綴 kil-是將名詞變成動詞,含有「做用」的意思,如 kil-wa’is“努力"。 kil-wa’is 和 kil-ih’el 都有加油的意思,根據發音人的說法,前者採反諷的說法 (53a.),後者才是正向的加油(53b.)。katin“牛"加綴之後變成 kil-katin“放 牛",但說這個詞時通常採用使動的形式加入 pa-形成 pa-kil-katin 指“放牛"的 意思(53c.)。

40

(53) a. kil-wa’is naehan! 做用-力 再 再用力(加油)! b. kil-ihel naehan! 做用-撐 再 再撐著點(加油)! c. kaysa’an ’am So’o ila rima’ pa-kil-katin. 今天 將 你.主格 了 去 使動-做用-牛 今天輪到你要去放牛了。

12. kit-:表示與「死」相關情形的語義。

No. 詞幹 中文 衍生詞 衍生語義 備註 1. ’amet 全數;盡 kit-’amet 死光光 2. ’atoe’ 光光;不剩 kit-’atoe’ 死得一個不剩 3. SoSo:iy 順著;跟隨 kit-SoSo:iy 接著就死了

kit-加在詞幹上表示“死"的狀況,No.1-2 的詞彙表示死的結果,如’amet“全 數;盡"附加 kit-的衍生詞 kit-’amet 表示“死光光"指全數都死了;而 ’atoe’指 “光光;不剩"附加 kit-的衍生詞 kit-’atoe’也表示“死光光"但指死得一個都不 剩的意思(54)。SoSo:iy 是“順著"的意思,而衍生詞 kit-SoSo:iy“接著就死 了"表示死的狀態(55);由此可知,衍生詞的語義需配合詞幹的意思而定。

(54) Q: ma’an tata:a’ ’ampowa’ kit-’amet? 我.屬格 雞 為什麼 死-全數 我的雞為什麼全數死光光?

A: soka’ kit-’atoe’ ila ay? 難道-語氣 死-不剩 動貌 疑問 難道真的死光光一個都不剩了嗎?

(55) Q: siya nak’ino’ masay ? 他.主格 怎樣 死.AF 他怎麼死的?

41

A: siya ma’rem o: kit-SoSo:iy ila. 他.主格 睡.AF 語氣 死-接著 了 他睡著睡著就死了。

13. makak-:表示「互相…」、「都很…」的意思(葉美利 2000a:60;2003:42)。

No. 詞幹 中文 衍生詞 衍生語義 備註 1. Sekela’ 認識 makak-Sekela’ 相互認識 2. Siyae’ 高興 makak-Siyae’ 互相娛樂 3. si’ael 吃 makak-si’ael 通婚 4. liyabo’ 有錢 makak-liyabo’ 都很富有 5. tikot 害怕 makak-tikot 都很害怕 makak-附加在詞彙上產生與詞幹語義相關但有互相之意的語義,從詞幹上我 們可以暸解其所要表達的意思,如 liyabo’指的是“有錢"makak-liyabo’則表示 “都很富有"(56a.)。 除 了 makak-si’ael“互吃"即表示“互為一家人"再將語 義借代為“通婚"之意(56b.)。

(56) a. moto: kita’-en makak-liyabo’. 客家人 看-PF 互相-富有 客家人看起來都很有錢。 b. hini ray hito’ So: hayza’ ka mae’iyaeh makak-si’ael, ’isa:a’ 這 在 部落 如果 有 受格 人 互相-吃 那

koSa’-en ’ima sobae:oeh ka howaw noka ’aehae’ tatini’.46 說-PF 關係詞 最大 受格 事情 屬格 一 祖先 部落裡有人結婚(同桌吃),是整個家族的大事。

14. papi-:表示「為了…」的意思。

No. 詞幹 中文 衍生詞 衍生語義 備註 1. kano’ 什麼 papi-kano’ 為了什麼 2. ’oemaeh 土地 papi-’oemaeh 為了土地 3. korkoring 小孩 papi-korkoring 為了小孩 4. ko’amet 完成 papi-ko’amet 為了做完 5. sini’ael 吃過的 papi-sini’ael 為了吃過的

前綴 papi-附加在詞彙之前,表示「為了…」的意思。如 papi-kano’“為了什

46 摘自賽夏語九階教材第九階第九課。

42

麼"(57Q);papi-’oemaeh“為了土地"(57A)。而 ko’amet 表示“墾完",加 上前綴 papi-衍生成 papi-ko’amet 表示“為了做完"(58a.);衍生詞 papi-sini’ael 表示“為了吃過的"(58b.)。

(57) Q: lasiya papi-kano’ mam ma’oe’oe’ ? 他們.主格 為了-什麼 正在 吵架 AF. 他們為什麼吵架? A: lasiya papi-’oemaeh ma’oe’oe’ ila. 他們.主格 為了-土地 吵架.AF 了 他們為了土地而吵架。

(58) a. lasiya papi-ko’amet ha:wan ila haysiya matawaw. 他們.主格 為了-墾完 天黑 了 還在 工作.AF 他們為了把開墾工作完成天黑了還在工作。 b. lasiya roSa’ papi-sini’ael ka-bo:ay-en ’oka’ ila nanaw. 他們.主格 二 為了-吃過的 ka-給-PF 不 了 而已 他們為了付吃飯的錢而沒完沒了(爭吵不休)。

15. Sa’-:有二種不同的語義。

(a). Sa’1-:表示「去」的意思。 No. 詞幹 中文 衍生詞 衍生語義 備註 1. ila 去 Sa’-ila 去 派遣 2. mari’ 拿 Sa’-mari’ 去拿 3. kita’ 看 Sa’-kita’ 去看

(a.)組前綴 Sa’-有「去」的 意 思,由 於 ila 已表示“去",再加上前綴變成 Sa’-ila 也是“去"的意思,但有命令的意味且加重語氣(59a.)。而 Sa’-mari’“去拿" (59b.);Sa’-kita’“去看"所產生的語義都是詞幹與前綴的語義相加而成的。

(59) a. So’o ’am ila ’ino? Sa’-ila kiSka:at! 你.主格 要 去 哪裡 去-了 唸書 你要去哪裡? 去唸書! b. ’ataw Sa’-mari’ ka tatpo’ ’iniman. 男子名 去-拿 受格 帽子 我.予格 ’ataw 去拿帽子給我。

43

(b.) Sa’2-:表示「看」的意思。 No. 詞幹 中文 衍生詞 衍生語義 備註 1. -hoero: -發現;記得 Sa’-hoero: 看到;找到 2. ’awhay 不好 Sa-’awhay 看衰 3. kosiza’ 那邊 Sa’-kosiza’ 眺望 (b.)前綴 Sa’-加在不同的詞幹會產生不同的語義,例如-hoero:“發現;記得" 附加 Sa’-之後的 Sa’-hoero:“看到"(60a.);’awhay“不好"加綴後的 Sa’awhay 則表示“看衰"的意思,如例(60b.)。 (60) a. yako rima’ lalangoy Sa’-hoero: hi ’oya’. 我.主格 去 游泳 看-發現 受格 媽媽 我去游泳看到媽媽。 b. ’oya’ Sa’-’awhay ’iyakin. 媽媽 看-壞 我.受格 媽媽覺得我不會很好(媽媽看衰我)。

16. tiS-:指「曬」的意思47。

No. 詞幹 中文 衍生詞 衍生語義 備註 1. ’a’i’ 嚴重 tiS-’a’i’ 曬的很嚴重 2. hahila: 太陽 tiS-hahila: 曬太陽 3. law’ong 蔭涼處 tiS-law’ong 太陽曬不到 地名 48 4. ba:i’ 風 tiS-ba:i’ 風乾 p-in-atiS 前綴 tiS-附加在詞彙上產生「曬」意思,如’a’i’“嚴重"衍生詞 tiS-’a’i’表示 “曬的很嚴重"(61);如果前綴 tiS-附加在 hahila:“太陽"衍生詞 tiS-hahila:

47 我們也發現 tiS-ralom 這個例子有兩個意思,一為「裝水」之意,還可衍生為 ka-tiS-ralom-an 指「裝水處」;另一則表示「水占」。水占是用形似管狀之物,用來噴水,誰偷了東西,水 會在偷竊者的家門前噴水。如果被水噴到了那麼就知道是誰偷的。如果不是,就不會被水噴到。 例句:摘自中央研究院台灣南島語語料庫,賽夏語「水占者」一文。 SaySiyat ’oka’ ’i karma’, tikot nak ’isa:a’, hiza tiS-ralom, kama-tiS-ralom. 賽夏 否定 連詞 偷 害怕 像 那 那 占-水 專門-占-水 賽夏族人不偷竊,害怕水占用水(找小偷)。那個水占,水占者(所做的事)。 48 paSta’ay 祭歌的第二首、ro:i’“薊"裡有一句 p-in-a-tiS babalay 讓它慢慢的風乾。 某次與'oya'的對話中聽見如下的句子,發現“風乾"也可以用 p-in-atiS,但需要語境配合才可。 kari’ael wa:i’ ila mari’ ka ’anhi’, ma’an p-in-atiS ila, kayzaeh ’okay ’awhay. 後天 來 了 拿 受格 竹筍 我.屬格 風乾-完成 了 好 否定 壞 後天來拿竹筍,我已經風乾好了,這樣比較不會壞掉。 所以詞綴 tiS 有“曬"的意思,可以用於前綴,其詞根可能是 patiS“曬"的縮減。

44

表示以太陽「曬」;但是附加在 ba:i’“風"的衍生詞 tiS-ba:i’表示用風「吹」, 所衍生的語義是依照所附加的詞幹而定。

(61) kaysa’an hahila: tiS-’a’i’ a tomalan, 今天 太陽 曬-嚴重 連詞 非常 tiS-law’ong kayzaeh ’okay tiS-hahila:.49 曬-蔭涼處 好 否定 曬太陽

今天太陽非常強烈,tiSlaw’ong(地名)真好沒有曬到太陽。

17. tiSko-:表示「回應時講(說)的…」的意思。

No. 詞幹 中文 衍生詞 衍生語義 備註 1. -ba:oh -回應 tiSko-ba:oh 回答 2. lampez 十 tiSko-lampez 叫十幾次 3. salaz 過頭;誇大 tiSko-salaz 講的誇大 50 4. balbalay 慢慢來;憑空 tiSko-balbalay 委婉的講 5. masak 空著;沒有 tiSko-masak 單刀直入的講 6. -’oehay -歪 tiSko-’oehay 顛倒是非

前綴 tiSko-附加在詞幹上產生「講得…」的意思(葉美利 2003:47)。原本 以為其組合方式是 tiS+ko 產生複雜形式,但是以上詞彙裡,除了 tiSko-ba:oh“回 答"的 ko-ba:oh 有“回應"的意思,-ba:oh 又不單獨使用之外,其他的 No.2-6 的詞彙,如 *ko-lampez/ *ko-salaz 都無法產生意思,只有附加前綴 tiSko-於詞幹 前才有意思。如 lampez 指數字“十"衍生詞 tiSko-lampez 為“叫十次",若要 誇張表示叫很多次則再重疊數字成 tiSko-lamlampez“叫幾十次了"(62Q); balbalay 指“慢慢來;憑空"附加上前綴 tiSko-的衍生詞 tiSko-balbalay 指“慢慢 的講;委婉的講"(62A)或“無緣無故的說"(63),從語境中我們方能知道 區別語義。

49 tiS-hahila:“曬太陽"指被太陽曬到;pa-hila:“曬太陽"主動給太陽曬,如 a. hini ka-pa’rem-an tiS-hahila: ila. “這個睡覺的地方被太陽曬到了。" 這 ka-睡覺-LF 曬-太陽 了 b. hini poway Sa’ila pa-hila:. “這個棉被拿去曬。" 這 棉被 拿去 使動-陽光 50 babalay 指“慢慢來"的意思,但在 tiSko-babalay“憑空回應"及 Sin-babalay“無緣無故的打" 可以知道 babalay 含有“憑空;無緣無故"的意思。

45

(62) Q: yako tiSko-lam-lampez ila, ’ampowa’ ’oka’ ka mae’iyaeh tiSko-ba:oh. 我.主格 講-幾十次 了 為何 否定 受格 人 回-應 我已經叫了幾十次了,為什麼沒有人回答我。 A: tiSko-babalay ka ’am manabih ’izi’ bi’i:. 講得-慢慢來 受格 要 講.AF 不 生氣 慢慢的講不要生氣。 (63) So’o ’ampowa’ tiSko-babalay ka tatini’ ? 你 怎麼 講得-憑空 受格 老人家 你為什麼無緣無故的跟老人家這樣說?

我們發現賽夏語的前綴豐富且多樣,而同一個前綴也會因加在不同詞幹而產 生不同的語義,故產生很多種組合。有些前綴語義明確,甚至在句法上有焦點變 化亦或可加入格位標記,是賽夏語擴充詞彙的主要來源之一。為了使整個架構更 完整,下一個篇章我們將以語義為基礎,將發現或是可繼續深入討論的前綴,依 照語義於文章中繼續探討。

3.1.2 中綴

中綴就是插在詞根中間的詞綴,插入之後其原來詞彙的意思改變。在大部分 的南島語裡中綴的使用是少數,而賽夏語目前所蒐集的也只有幾個,相較於前綴 的豐富多樣算是少數。

賽夏語的中綴有主事焦點符號的-om-及表示完成的-in-,皆在動詞的第一個 輔音和其緊鄰的元音之間。許多名詞加上-om-之後就變成動詞(葉美利 2000a:62)。如 taew’an“家"加入焦點變化從名詞變成動詞,如 t-om-aew’an“蓋 房子";但賽夏語的原形可以用否定句還原,如’izi’ taew’an 指的是“不要蓋房 子",故其原形就是 taew’an,所以可視為動名同形,因此-om-的變化屬於屈折 變化51,我們不列入討論。而-in-雖然屬於屈折變化的完成式,但加入-in-之後有 名物化的現象(葉美利,2001:5),如 taew’an(蓋房子,動詞)→ t-in-aew’an (蓋好的房子,名詞)表結果,因此我們將-in-視為中綴,以下為-in-衍生的名詞。 葉美利(2000a:63;2003:31)

51 屈折變化是指標記語法功能的束縛詞素,表示時式、單複數、性別、格位等等。

46

No. 詞幹 中文 衍生詞 衍生語義 備註 1. laSo’ 帶(東西) l-in-aSo’ 便當 2. pa:ka:i’ 相信 p-in-a:ka:i’ 信仰 3. pama’ 背 p-in-ama’ 背的(東西);萬 4. patiyay 耕田 p-in-atiyay 水田

附加中綴-in-之後所產生的語義表示與動詞相關的名詞,通常是動作所產生 的結果或成品,如 laSo’“帶(東西)"衍生詞 l-in-aSo’表示“便當"(64),而 pama’ “背負"加入中綴後的 p-in-ama’有二個意思,一個表示動詞的完成式(65a.); 另一個為名物化“萬"的意思52(65b.)。

(64) niSo’ l-in-aSo’ kano’ Si-laSo’ ? 你.屬格 帶-完成- 什麼 帶-IF 你便當帶了什麼東西?

(65) a. niSo’ koza’ p-in-ama’ rayhil? 你.屬格 多少 背-完成 錢 你的負債(背的)多少? b. lampez p-in-ama’ o monaSeb kinkaboehoel p-in-ama’ rayhil. 十 背-完成 連接詞 五十 百 背-完成- 錢 負債十萬五千元。

賽夏語的中綴使用,也許還有更多,但是我們僅能找到這一個,相較之下真 的是少數,且屬於屈折的變化使用,可見這樣的衍生用法不是賽夏語主要增加詞 彙的方法策略。

3.1.3 後綴

所謂後綴即指附加在詞尾的詞綴,它能改變原來詞彙的意思。賽夏語和大部 分的南島語一樣,最常用來衍生詞彙的後綴是處所焦點符號-an,可以組合成名 詞,衍生後的語意可大部份都用來指處所,少數用來表示工具和時間的例子。如 以下的討論:

52 p-in-ama’表示“萬",含有沉重的意思,使用時需要配合語境。賽夏語尚未發展「千」以上的 數字,一般借用外來語 siyan 表示“千",或用 lampez kinkaboehoel“十百"表示「千」。

47

No. 詞幹 中文 衍生詞 衍生語義 備註 1. wa’is 力量 wa’is-an 強;厲害;貴 2. waliS 獠牙 waliS-an 山豬 3. ’ilaS 月亮 ’ilaS-an 雉雞 4. ’amiS 北方 ’amiS-an 冬天 5. hila: 陽光 hila:-an 中午

後綴-an 雖為處所焦點,但是詞根附加上-an 之後並非表示「處所」(葉美利, 2000:63),而是產生與詞根相關的特質,例如 wa’is“力量"加綴之後的 wa’is-an “強;厲害"(葉美利,2003:112)表示形容力量的集中的一種狀態(66a.), 再延伸為價格的“貴"變成形容詞(66b.)。又如 waliS 指“獠牙"附加後綴-an 衍生詞 waliS-an 變成有獠牙的“山豬";hila: “陽光" 附加後綴-an 衍生詞 hila:-an 指陽光直射的“中午"。

(66) a. ’ataw sopaloy ka wa’is, wa’is-an a ta:an. 男子名 大 受格 力量 力量-LF 連詞 非常 ’ataw 力量很大,非常厲害。 b. ni ’ataw b-in-ae:iw ka katin, wa’is-an a tomalan. 屬格 男子名 買-完成- 主格 牛 力量-LF 連詞 非常 ’ataw 買的牛非常厲害/貴。53

3.1.4 環綴

環綴是一種附著於詞根或詞幹前後的詞素,也叫做不連續詞素(discontinuous morphemes)(黃宣範 2003:99)。賽夏語的環綴數量也不多,如果要把焦點變 化刪除則會更少,但是在本論文裡我們透過語義角度將焦點變化所產生的名物化 現象視為環綴的一部分來討論。以下分別介紹賽夏語的環綴。

53 這句可以譯成「厲害」或是「貴」都可以,需視語境而定,有時也會產生一語雙關的效果。

48

1. ka-/kak-~-an:表示「…的處所」,葉美利(2000a:64)。

No. 詞幹 中文 衍生詞 衍生語義 備註 1. pa-ya’zaw 使冷 ka-pa-ya’zaw-an 冰箱 2. tiS-ralom 裝水 ka-tiS-ralom-an 裝水用具 3. pay-hahila: 太陽昇起 ka-pay-hahila:-an 東邊 4. ti-’ala’ 抵禦敵人 ka-ti-’ala’-an 前面 5. ’alipozo’ 頭髮的中心 ka-’alipozo’-an 髮窩 54 6. lobih 回 kak-lobih-an 回來的地方/時間 7. laloehay 練習 kak-laloehay-an 遊戲 8. rangi’ 富有 kak-rangi’-an 東西、財產 9. ’ina’ 生者 ka-’ina’-an 已身所從出

前綴 ka-與後綴-an 常一起搭配使用,表示「…的處所」,如 ka-pa-ya’zaw-an 表示“使冷的處所"即“冰箱";ka-tiS-ralom-an“裝水用具"。No.3-5 則轉化 語義為「位置」,如 ka-’alipozo’-an 指“頭髮的中心點"即髮窩;No.6-8 使用的 kak-是靜態動詞的標示55,如 kak-lobih-an 則有兩種意思,一表回來的地方(67a.); 二是指“回來的時間"(67b.)。一般而言,時間是空間的延伸,由於人類的抽 象思維是從具體思維轉變和躍昇而來,最基本的抽象範疇常常不得不借助更基本 的具體範疇來表達,例如幾乎所有語言都以空間比喻時間(馬清華,2000:10), 賽夏語也不例外。另外 kak-rangi’-an 則轉喻為“財產"(68a.)。ka-’ina’-an 指 的是「己身所從出」的地方,現在喻為父母的意思,但大部分是使用在動物身上 (68b.),而有時也會用於人。

(67) a. hini niSo’ mayhael kak-lobih-an. 這 你.屬格 以後 kak-回-LF 這是你以後要回來的地方。 b. niSo’ kak-lobih-an potngor ila. 你.屬格 kak-回來-LF 到 了 你回家的時間到了。

(68) a. noka SaySiyat a ka-raroton-an ka ’inoka tatini’ a kak-rangi’-an 屬格 賽夏 ka-集中-LF 受格 所有格 祖先 kak-富有-LF 賽夏文物館

54 以中文為例,“空(平聲)"原指“空隙、沒有內容",後來指“餘暇";用空間的“前、後" 來表示時間的將來或過去則更為普遍,例如“前天、後天"。 55 kak-是靜態動詞名物化所使用的標記。詳見葉美利,(2003:72)。

49

b. hini ’inoka hiza ’aehoe’ a ka-’ina’-an. 這 所有格 那 狗 所有格 ka-生者-an 這隻是狗的父/母。

2. ka-~-en:表示「要…的東西」,葉美利(2000a:65)

No. 詞幹 中文 衍生詞 衍生語義 備註 1. patawaw 做 ka-patawaw-en 工作 56 2. patoki: 使燃燒 ka-patoki:-en 火柴 3. ra’oe: 喝 ka-ra’oe:-en 要喝的;飲料 4. Sa:eng 坐 ka-Sa:eng-en 坐的東西;位置

前綴 ka 與後綴 -en 一起搭配使用,表示「要…的東西」,如 ka-patawaw-en 指「要做的事」即“工作"。Sa:eng 指“坐"的意思,可以產生名物化表示「位 置」,且有兩種說法,一為 ka-Sa:eng-an 利用 ka-~-an 表示要坐的地方(69a.); 另一為 ka-Sa:eng-en 利用 ka-~-en 表示要坐的東西(69b.),就功能而言兩者都 能達成所要表達的語義。

(69)

a. hini niSo’ ka-Sa:eng-an. 這 你.屬格 ka-坐-LF 這是你的位置。

b. hini ma’an ka-Sa:eng-en. 這 我.屬格 ka-坐-PF 這是我要坐的位置。

3. kin-~-an:是將詞彙名物化的功能。

No. 詞幹 中文 衍生詞 衍生語義 備註 1. mae’iyaeh 人 kin-mae’iyaeh-an 臉;臉孔 2. tatini’ 老 kin-tatini’-an 古老;傳統 3. ’awhay 壞 kin-’awhay-an 曾經犯的錯 4. bazae’ 聽 kin-bazae’-an 傳說;故事

kin 是表程度的功能詞,與後綴-an 一起使用有名物化現象,例如 kin-mae’iyaeh-an“臉孔"(70a.),詞根 mae’iyaeh 指“人"加綴之後有「部分 代替全體」的轉喻功能。kin-tatini’-an“古老"或是“傳統"都是形容與詞根 tatini’“老"相關的事物;而 kin-bazae’-an“傳說"(70b.)呈現了名物化的現象。

56 有一詞彙是日本借詞 toki:“手錶",與 patoki:是二個不同的詞彙。

50

(70)

a. nisiya kin-mae’iyaeh-an ’ampowa’ kin tatini’ kita’-en? 他.屬格 kin-人-LF 為何 很 老 看-PF 他的臉看起來為什麼這麼老?

b. hini ka kin-bazae’-an ni yaba’ pinanapih. 這 主格 kin-聽-LF 屬格 父 說的 這個故事是爸爸說的。

4. Sin-~-en:表示「叫…名字」的意思。

No. 詞幹 中文 衍生詞 衍生語義 備註 1. hiya’ 誰 Sin-hiya’-en 叫什麼名字 2. kalih 男子名 Sin-kalih-en 叫 kalih(名字) 3. toway 女子名 Sin- toway -en 叫 toway(名字)

環綴 Sin-~-en 只能附加在與名字相關的詞彙上,在賽夏語,如果要詢問對 方的姓名,嚴格來說,前綴 Sin-必定要與後綴 -en 一起使用才是「叫…名字」的 意思,而且有-en 結尾也比較有肯定的意思(71)。

(71) a. So’o Sin-hiya’-en?57 你.主格 叫-誰 你叫什麼名字?

b. yako Sin-maya’-en. 我.主格 叫-maya’ 我的名字叫 maya’.

3.1.5 小結

賽夏語言有些前綴會因為所要表達的意思不同而產生焦點變化,我們所蒐集 的語料大都以主事焦點的用法為主,和一般的主事焦點用法大致相同。 有’iS-/miS-、’alno-/malno-、’iya-/miya-、to-/t-om-o-會有焦點變化,其餘大部分的 前綴皆不產生焦點變化,如表 3-1 所列。

57 賽夏語九階教材第一階第四課的例句 So’o hiya’ ?“你是誰"是較口語化的說法,或上對下的 問法,但是回答時就不一定是指名字,也可以是稱謂或關係等。如果是使用(71a.)的問句, 就只能回答名字,如(71b.)的例句。

51

表3-1. 略舉賽夏語的前綴

類型 詞綴 例子 語義 kap- kap-nazip“釣具" 做…用途的工具 非詞彙性kama- kama-’alep“獵人" 專門做什麼者 kin- kin-’i’iyaeh“生活" 表示名物化 la- la-siwazay“分離" 表示複數

ta- ta-singozaw“請問" 一起來… ta’- ta-ngoray“大笨蛋" 很;極(反諷) ’iS-/miS- ’iS-lal’i:“臭魚腥味" 聞起來的味道 ’alno-/malno- ’alno-SaySiyat“講賽夏話" 講…語言 有焦點變化 malno-moto:“說客家話" ’iya-/miya- ’iya-tabin“貪心" 想要 miya-ralom“想喝水"

to1-/t-om-o- to-tata:a’“公雞啼" 啼叫 t-om-o-kowaw“老鷹啼叫" to -/t-om-o- to-ra:i:“相親" 強行… 詞彙性 2 t-om-o-wa’is“盡量" ’iSka ’iSka-nonak“各自做/分家" 各自…

kil- kil-wa’is“盡力;努力" 做用… 無焦點變化kit- kit-’amet“死光光" 與「死」相關情形 makak- makak-Sekela’“相互認識" 互相;都是 papi- papi-kano’“為了什麼" 表示「為了」

Sa’1- Sa’-mari’“去拿" 表示「去」

Sa’2- Sa’-hoero:“看到" 表示「看」 tiS- tiS-’a’i’“曬得很嚴重" 曬 tiSko- tiSko-’aewhay“回應時講壞話" 回應時講(說)的…

賽夏語的詞綴非常豐富尤其是前綴數量最多,是主要構詞方法之一,利用各 種加綴可以衍生很多相關的詞彙。例如前綴 ’iS-表示「聞起來的味道」衍生 詞’iS-lal’i:指“魚腥味",也可以用’iS-ka-’aelaw 表示“聞起來像魚的味道"; 又’iS 若與 ka 一起使用,如’iSka-nonak 表示“各自"的意思;有些詞綴在使用上 甚至可以在句子中獨立使用,像’iS ka kano?“聞起來像什麼?"

賽夏語的前綴具詞彙的特性,例如 miS-“聞的味道";malno-“說什麼話 的";tiS-“曬"…這些都具有明確的語義,且可在句子中獨立使用(72);就 如同一個獨立的詞彙一般。

52

(72) miS58 ka kano’? 聞起來 受格 什麼 聞起來是什麼?

賽夏語有豐富的前綴,但其他的詞綴如中綴、後綴或環綴則是屈指可數,兩 者相比較差距懸殊,如表 3-2 所列:

表3-2. 賽夏語的中綴、後綴及環綴

位置 詞綴 舉 例 語 義

中綴 -in- l-in-aSo’“便當" 表示結果名詞

-an hila:-an“中午" 表示與地點、處所或時 後綴 間相關的含義

ka-~-an ka-pa-ya’zaw-an“冰箱" …的處所

ka-~-en ka-patawaw-en“工作" 要…的東西 環綴 kin-~-an kin-mae’iyaeh-an“臉" 將詞彙名物化

Sin-~-en Sin-hiya’-en“叫什麼名字" 叫…名字

依照四個不同位置的詞綴比較,以前綴最多,而中綴和後綴都只有 1 個,除 了我們列舉的前綴之外,還有很多的前綴,讓我們很想知道這些詞綴是否有所分 工,因此我們將以語義為基礎,將蒐集的語料加以分類歸納,希望能進一步瞭解 前綴的功能。

3.2 重疊結構

Sapir(1921:76)指出沒有任何一種比重疊更自然的構詞方法,即重疊全部或 部分詞根。語義重疊過程一般使用圖像化的概念,包含分配性、重複性、慣性動 作、表示複數、變大、增強或持續。59南島語有豐富的重疊詞,許多詞彙在構詞 上具有重疊的特色。賽夏語的重疊形式也一樣豐富,賽夏語的重疊現象有葉美利 〈2000,2006〉及 Zeitoun & Wu(2005)的文章討論過。我們試著從構詞的形式方 面加以討論,發現比較常見的有 Ca-、CV-、CVC-以及完全重疊等四種,以下將

58 可以替換成以上所列舉的前綴而產生不同的語義。 59 轉引自 Francis Katamba ( 1993), Morphology, 頁 180。

53

一一介紹各種不同形式的重疊結構。

3.2.1 Ca-部份重疊

賽夏語的第一種重疊形式為 Ca-重疊,這種重疊形式只複製詞的第一個子 音,母音則固定用/a/。以下就詞類不同分類介紹。

3.2.1.1 動詞的 Ca-重疊

賽夏語的動詞 Ca-重疊可用來衍生工具名詞,也有表示「互相」的意思,如 以下介紹。

1. Ca-動詞:表示工具名詞

No. 詞幹 中文 重疊後 重疊後語義 備註 1. reme: 染 ra-reme: 顏料 2. hako’ 包;裹 ha-hako’ 包巾 3. ka:at 寫 ka-ka:at 筆

葉美利(2004:12)指出,動詞的 Ca-重疊可以產生一個名詞,這個名詞是用 來執行該動詞所指動作的工具(73)。

(73) ’ano hini ka-ka:at ka:at ka kina:at. 利用 這 Ca-寫 寫 受格 作業 用這枝筆寫作業。

2. Ca-動詞:有些動詞經過 Ca-重疊後變成一個與該動詞有關的名詞。

No. 詞幹 中文 重疊後 重疊後語義 備註 1. hila: 陽光 ha-hila: 太陽 2. hola’ 結冰 ha-hola’ 霜;冰 3. ’oral 下雨 ’a-’oral 雨水

賽夏語的 Ca-重疊可以指自然現象的名詞,如 ha-hila:“太陽";’a-’oral“雨 水",葉美利(2004:12)依 Blust(1998:37-38)將其歸類為非典型工具類。60

60 有時候所產生的名詞似乎看不出來是指工具,Blust(1998:37-38)稱之為非典型的工具 (non-canonical instrments)。(轉載自葉美利 2004b:12)

54

3. Ca-動詞:表示互相(葉,2004:13;Zeitoun & Wu,2005:34))

No. 詞幹 中文 重疊後 重疊後語義 備註 1. seme: 捐 sa-seme: 互相捐獻 2. roton 集 ra-roton 集合起來 3. kita’ 看 ka-kita’ 見面 4. ’awpo’ 抱 ’a-’awpo’ 互抱 5. ’angang 罵 ’a-’angang 互罵 6. ra’oe: 喝 ra-ra’oe: 互相喝酒 喝喜酒 7. panae’ 射 pa-panae’ 互射 打戰 8. langoy 遊(命令式) la-langoy 游泳

雖然有些動詞很難切割出是 CV-重疊還是 Ca-重疊,透過語境我們可以暸解 Ca-重疊表示互相語義(74)或是 CV-重疊的表示持續或重複。而這類的詞是 Ca- 重疊中頗具能產性(productive),很多動詞都可以用此構詞法產生新詞彙。

(74) lasiya ka-kita’ ’a-’awpo’. 他們.主格 Ca-看 Ca-抱 他們相見而擁抱。

另外,有些動詞因時間的累積或習慣形成表達一種固定的語義,但它原來表 示的語義仍然存在,所以需配合語境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意思。如重疊後的 ra-ra’oe: 有兩種意思,一為「喝喜酒;喜宴」,如(75a.);另一個為「一起喝酒」的意思, 如(75b.)。

(75) a. yako ’am rima’ ra-ra’oe: ’ini hewen. 我.主格 要 去 喝-Red 予格 女子名 我要去喝 hewen 的喜酒。 b. lasiya roSa’ sasbong ray ra:an o ra-ra’oe: ila. 他們.主格 二 碰見 在 路 轉折語 喝-Red 了 他們兩個在路上見面就一起喝酒了。

4. Ca-靜態動詞:表示分佈

No. 詞幹 中文 重疊後 重疊後語義 備註 1. ’itoSan 短 ’a-’itoSan 每個都很短 2. ’inaro’ 長 ’a-’inaro’ 每個都很長 3. hil’awan 輕 ha-hil’awan 每個都很輕

55

葉美利(2004:13)指出 Ca-動態動詞可以標示為相互性。但我們發現靜態動 詞也可以產生 Ca-重疊表示分佈,指“每個都…";例如 ’itoSan“短"重疊之後 為 ’a-’itoSan“每個都很短",如(76)。 (76) niSo’ ka-ka:at ’a-’itoSan ila. 你.主格 Ca-寫 Ca-短 了 你的筆都很短了。

3.2.1.2 名詞的 Ca-重疊 賽夏語的名詞 Ca-重疊必須與後綴-an 一起使用,重疊後的語義表示狀態。

5. Ca-名詞-an:表示狀態

No. 詞幹 中文 重疊後 重疊後語義 備註 1. masa’ 眼睛 ma-masa’(-an) 眼睛大大的 2. ngesel 鼻涕 nga-ngesel-an 流鼻涕的樣子 3. tiyal 肚子 ta-tiyal-an 肚子大大的 這類的重疊形式不多,我們只在與人的器官有關的語料才有此種名詞重疊後 形成動詞或狀態的現象,通常與後綴-an 一起使用。 「眼睛」在賽夏語只有名詞成分,但是眼睛是會動的器官,因此 Ca-重疊後 變成 ma-masa’“熬夜",再加上後綴-an 變成 ma-masa’-an“睡不著"的狀態,只 有 masa’這個字比較特別,如(77);其他的詞根沒有 Ca-重疊的用法,只有 Ca- 重疊-an 的用法,例如 nga-ngesel-an“流鼻涕";ta-tiyal-an“撐著肚子"。 (77) Q: So’o ’ampowa’ ma-masa’-an? 你.主格 為何 Ca-眼睛-an 你為何睡不著? A: yako ’am ma-masa’ tabin Sera:. 我.主格 要 Ca-眼睛 到達 亮 我要熬夜到天亮。

6. Ca-名詞:其他 詞幹 中文 重疊後 重疊後語義 備註 baki’ 祖父 ba-baki’ 大姆指 以上的例子是目前所蒐集到的唯一例子61,根據發音人解釋表示也許是因為 五根手指頭裡最前面的就是大姆指,而使用「baki’」重疊來創造新詞彙。

61 ba-baki’也有可能是 Ca-名詞重疊不得而知,由於語料不足,我們暫時將其歸類於 CV-重疊。

56

3.2.2 CV-部份重疊

賽夏語的第二種重疊形式為 CV-重疊,一般動詞可以經過 CV-重疊表示減 少、表示持續或重複、表示互相,我們依詞類不同做一一介紹。

3.2.2.1 動詞的 CV-重疊

賽夏語的動詞 CV-重疊表示持續或重複,亦有 CV-靜態動詞-an 表示減少或淡 化的意思。例如:

7. CV-動詞:表示持續或重複

No. 詞幹 中文 重疊後 重疊後語義 備註 1. hiyop 吹 hi-hiyop 一直吹 2. kowih 挖 ko-kowih 一直挖 3. matol 唱 ma-matol 一直唱 4. mari’ 拿 ma-mari’ 一直拿 5. sawa’ 笑 sa-sawa’ 一直笑 6. maSowal 打哈欠 ma-maSowal 一直打哈欠 7. kita’ 看 ki-kita’ 一直看 8. ta’i’tol 爬 ta-ta’itol 爬上爬下

這一類的 CV-重疊表示持續且重複的做某種動作,賽夏語用「hiyop」表達的 是用嘴巴吹,動作上必定是吹了又吹的一直吹,如(78)。

(78) hi-hiyop ka hapoy ’izi’ i pa-pazon. CV-吹 受格 火 不要 受格 使動-熄滅 一直吹不要讓火熄滅。

同樣的 ko-kowih“一直挖"的動作必定是從上到下的手部移動重複動作。另 外,ta-ta’itol“爬上爬下"也是爬上之後必爬下的反複動作,如(79a.);若要表 示一直愈爬愈高,則用(79b.)的例子表示,因此“持續或重複"應歸為同一類。

(79) a. kalih ta-ta’itol ka kapat. 男子名 CV-爬 受格 椅子 kalih 一直爬上椅子。 b. kalih ta’itol ka kahoey kin ta’itol kin ’ibabaw. 男子名 爬 受格 樹 動貌 爬 動貌 高 kalih 爬樹一直愈爬愈高。

CV-與 Ca-重疊的差異在 roton“集"這個例子中,看出若是 CV-重疊形式為

57

ro-roton,則意義為“慢慢累積起來",若是 Ca-重疊為 ra-roton 則為“一次聚集 起來"。在 kita’“看"這個例子中,若是 CV-重疊為 ki-kita’“監視"(80a.),Ca- 重疊的 ka-kita’表“見面"(80b.)。在以上例子中,我們可以歸納出動詞 CV-重疊 表示持續,Ca-重疊表示互相。 (80) a. ki-kita’ ka ngiyaw ’izi’ pa-si’ael ka ’aelaw. CV-看 主格 貓 不要 使動-吃 受格 魚 監視貓不要讓牠吃魚。 b. ka-kita’ ki ’oya’ yako ’iya-hinangih. Ca-看 和 媽媽 我.主格 想哭 和媽媽見面我好想哭。

8. CV-靜態動詞-an:表示減少;淡化(Zeitoun & Wu, 2005:40)

No. 詞幹 中文 重疊後 重疊後語義 備註 1. ba:in 懶惰 ba-ba:in-an 有點懶惰;懶散 2. ma:is 硬 ma-ma:is-an 有點硬 3. Soyah 淡;沒味道 So-Soyah-an 淡淡的 動詞 CV-重疊表示減少或淡化,重疊後衍生詞表示與詞根相關的狀態,通常 與後綴 -an 一起使用。這一類詞的演變方式為 ba:in“懶"(81a.),→ Ca-重疊(表 示分佈)為 ba-ba:in“都很懶惰"(81b.)→ 再加 -an 變成 ba-ba:in-an“有點懶 惰"(81d.),由於沒有叫 *ba:in-an 的詞彙(81c.),所以其變化的順序為先重疊 後加綴。其程度的變化從分佈的“很懶"加了-an 之後遞減懶的程度成“懶懶 的"。 (81) No. 例句 中文 備註

a. siya/lasiya ba:in. 他/他們很懶。 lasiya/siya 他/他們.主格 懶 皆可

b. lasiya ba-ba:in. 他們每個都很懶。 分佈 他們.主格 Ca-懶

c. * siya ba-ba:in. *他每個都很懶。 不合法 他.主格 Ca-懶

d. lasiya ba-ba:in-an. 他們懶懶的(病厭厭的)。 淡化 他們.主格 Ca-懶-an(病厭厭的)

e. siya ba-ba:in-an. 他懶懶的(病厭厭的)。 淡化 他 Ca-懶-an(病厭厭的)

58

3.2.2.2 名詞的 CV-重疊

賽夏語的名詞 CV-重疊有二種形式,一為 CV-名詞-an,表示有很多…的地方, 另一個為直接 CV-重疊但例子少。

9. CV-名詞 -an:表示有很多…的地方

No. 詞幹 中文 重疊後 重疊後語義 備註 1. raromaeh 竹子 ra-raromaeh-an 竹園 2. ’iyok 橘子 ’i-’iyok-an 橘子園 3. ma:ong 食用蕨 ma-ma:ong-an 蕨類很多的地方

名詞 CV– 重疊加-an 在賽夏語構詞能力也相當強,許多地名都是因此形成 的,例如「ra-reme:-an」“有很多 reme:(一種染料植物)的地方"指向天湖; 「ma-ma:ong-an」“有很多 ma:ong(食用蕨)的地方"指現今的蓬萊的大坪。

3.2.3 CVC-部份重疊

賽夏語的第三種重疊形式為 CVC-重疊。動詞、名詞、疑問詞皆可以有 CVC- 重疊的形式,以下依詞類不同一一介紹。

3.2.3.1 動詞 CVC-重疊

CVC-重疊可以與一般動詞或靜態動詞結合,也可以 CVC–瞬間完成動詞結 合。例如:

10. CVC-靜態動詞-an:表示減少

No. 詞幹 中文 重疊後 重疊後語義 備註 1. bangih 鹹 bang-bangih-an 有點鹹 2. lihpih 薄 lih-lihpih-an 薄薄的 3. ’awhay 壞 ’aw-’awhay-an 壞壞的 4. ’ahaes 酸 ’ah-’ahaes-an 酸酸的;微酸 5. ’anhil 甜 ’an-’anhil-an 甜甜的;微甜

動詞的靜態動詞的 CVC-重疊表示減少,與 CV- 重疊有相同的作用。葉美利 (2004:8-9)指出,若我們側重在原來形式上,將詞幹視為終點,則重疊後內容 雖然增加了,但比起目標仍然不足,因此語義為程度減弱或變淡。bang-bangih-an “有點鹹"的演變方式是由 bangih“鹹"做為終點,CVC-重疊後的 bang-bangih 減弱為“鹹鹹的",再加了-an 之後變成 bang-bangih-an“有點鹹"的狀態。

59

11. CVC–瞬間完成動詞:分佈

No. 詞幹 中文 重疊後 重疊後語義 備註 1. masay 死 mas-masay 死 2. min-pongaeh 花 min-pong-pongaeh 開花 min-完成式 葉美利(2004:5)也表示,如果動詞所指涉的動作是沒有內部結構、瞬間即 可完成的,如 masay“死",則 CVC– 重疊表示各各或一一等的分佈含意,例如 (82)的例子。

(82) a. hini tata:a’ ’ampowa’ mas-masay. 這 雞 為什麼 CVC-死 這些雞為什麼一隻接著一隻死了

b. pongaeh min-pong-pongaeh ila. 花 min-CVC-開 了 花一朵朵的開了

12. CVC-動詞:表示動作的持續

No. 詞幹 中文 重疊後 重疊後語義 備註 1. homayap 飛 hom-homayap 一直飛; 一個接著一個飛 2. manra:an 走 man-manra:an 一直走; 走一走;散步 3. bazae’ 聽到 baz-bazae’ 一直聽; 聽一聽 動詞的 CVC–重疊,對於表示動作的動態動詞而言,表示動作的持續(葉美 利 2004:4)。如 h-om-ayap“飛"重疊後的 hom-homayap 表示“一個接著一個飛" (83a.),也可表示“一直飛"(83b.)。兩句都是同樣的句型,但視語境來決定語義, 如果在一群中有一隻很特別則會加上’aehae’“一"來表示(83c.)。

(83)

a. hiza tata:a’ ’ampowa’ hom-homayap? 那 雞 為什麼 CVC-飛 那些雞為什麼一隻接著一隻飛?

b. hiza tata:a’ ’ampowa’ hom-homayap? 那 雞 為什麼 CVC-飛 那隻雞為什麼一直飛?

60

c. hiza ’aehae’ tata:a’ ’ampowa’ hom-homayap? 那 一 雞 為什麼 CVC-飛 那一隻雞為什麼一直飛?

3.2.3.2 名詞的 CVC-重疊

名詞的 CVC-重疊可以表示縮小(diminution)或是類似該詞彙的縮小形象或 概念,如以下例子。

13. CVC-名詞:表示縮小形象或概念

No. 詞幹 中文 重疊後 重疊後語義 備註 1. wasal 海 was-wasal 湖(似海的) 2. Siba:i’ 蛇 Sib-Siba:i’ 毛毛蟲 3. mae’iyaeh 人 mae’-mae’iyaeh 似人的形體;人偶 4. boway 果實 bow-boway 未成熟的果實;菜筍 5. taew’an 家 taew-taew’an 似家的形 名詞的 CVC-重疊「wasal」“海"依形式應為「was-wasal」湖,但是現代使 用賽夏語者為了發音方便,將「was-wasal」唸成「wal-wasal」形成換位,但是它 的原意沒有改變這亦符合輸入、疊加、過濾、整合和輸出的模式(石德富 2004:11), 既對因為疊加之後而產生的音節進行調整,使之符合該語言的詞形規律和發音的 經濟原則,最後再輸出。例如: wasal“海"→ was-wasal→ wal-wasal (換位) → wal-wasal 輸入 → 疊加 → 過濾、整合 →輸出

14. CVC-名詞:表示複數或多數(葉美利,2004:6)

No. 詞幹 中文 重疊後 重疊後語義 備註 1. ’aehael 兄弟姊妹 ’aeh-’aehael 親戚 2. walo’ 蜜蜂 wal-walo’ 很多蜜蜂 3. Sinrahoe’ 姓氏 Sin-Sinrahoe’ 族群 有的時候名詞的 CVC-重疊表示複數的概念,如 ’aehael“兄弟姊妹"重疊之 後變成’aeh-’aehael “親戚";又如 Sinrahoe’ “姓氏"(84 )重疊之後的 Sin-Sinrahoe’表示“ 族群"(85)。

(84)

Q: nisiya kano’ Sinrahoe’ ? 他.屬格 什麼 姓氏 他是姓什麼的?

61

A: siya kaybaybaw. 他.主格 高姓 他姓高。

(85)

Q: nisiya kano’ Sin-Sinrahoe’? 他.屬格 什麼 CVC-姓氏 他是哪一族的?

A: siya SaypapaS. 他.主格 泰雅族 他是泰雅族人。

15. CVC -名詞-an:表示聚集的地方

No. 詞幹 中文 重疊後 重疊後語義 備註 1. nga:aw 蒼蠅 nga:-nga:aw-an 到處都是蒼蠅的地方 2. bangol 荒蕪 bang-bangol-an 荒地 3. ’oeso’ 芒草 ’oes-’oeso’-an 野外;山上 4. bato’ 石頭 bat-bato’-an 石頭很多的地方 5. kahoey 樹 kah-kahoey-an 樹林

表示複數的 CVC–名詞重疊常與處所焦點詞綴-an 一起使用,產生的新詞彙, 表示「有很多…的地方」,表示範圍增加的部份應是複數或多數的語義範圍擴大使 用。語言學家 Lakoff & Johnson(1980)指出,重疊是一種語言的圖像化(iconicity) 現象,以語言形式的重複表達內容的重複。這樣的用法與 CV-重疊-an 表示「有很 多…的地方」是一樣的,差別在於 CVC-重疊時其詞根必為 Red-CVC(C)VC 結構 (86),而 CV-重疊時其詞根結構則是 Red-CVCVC(87)的組合。

(86) hini ’oemaeh bat-bato’-an nak ka bang-bangol-an kita’-en. 這 土地 CVC-石頭-LF 像 受格 CVC-荒蕪-LF 看-PF 這塊土地到處都是石頭,看起來像荒地。

(87) yaba’ rima’ ray ’i-’iyok-an matawaw. 爸爸 去 在 CV-橘子-LF 工作.AF 爸爸到橘子園工作。

3.2.3.3 其他 CVC-重疊

賽夏語的 CVC-重疊還可以和疑問詞及擬態(聲)詞互動,產生 CVC-疑問詞 及 CVC-擬態(聲)詞。例如:

62

16. CVC-疑問詞: 詞幹 中文 重疊後 重疊後語義 備 註 piza’ 多少 piz-piza’ 很少 用於可數 koza’ 多少 koz-koza’ 有多少 用於不可數

疑問詞亦可重疊 CVC – 表示與詞根相關的語詞。piza’“多少"重疊之後 piz-piza’表示“減少",用在可數名詞上,如(88.);koza’“多少"重疊後 koz-koza’ 表示“總和"用在不可數名詞上,如例(89)。

(88) ma’an p-in-amowa’ piz-piza’ nanaw. 我.屬格 種-完成 CVC-很少 而已 我種的一點一點而已。

(89) ma’an hini koz-koza’ sab-saboeh ? 我.屬格 這裡 CVC-多少 CVC-全部 我這兒全部多少?

17. 擬態(聲)詞重疊:表示狀態的摹寫或加強62

No. 詞幹 中文 重疊後 重疊後語義 備註 1. lamlam 閒逛貌 lam-lamlam 到處閒逛貌 擬態 2. tustus 滴水聲 tus-tustus 水滴不停貌 擬聲 3. -tonton 多的樣子 ton-tonton 很多人聚集貌 擬態 4. -bilbil 抖動的樣子 bil-bilbil 一直抖動貌 擬態 5. -ngalngal 說話聲 ngal-ngalngal 說話聲 擬聲 擬態詞或是擬聲詞重疊,都表示狀態的摹寫或加強。賽夏語慣用兩個音節成 詞,因此我們用兩個音節做詞根形成重疊,但基本上一般用語表擬態的摹寫不用 兩個音節,而是直接用三個音節,以表示程度的加強(90),雖然懷疑這些擬態詞 是否為具有重疊形式的詞根,但是lamlam“閒逛貌"卻是以動詞的形態出現,可 以做各種焦點變化,因此在形式的結構上仍屬於CVC-重疊(91)。

(90)

a. mae’iyaeh ton-tonton mo-wa:i’ ila. 人 CVC-多貌 AF-來 了 很多人來了。

62 有很多這一類看似重疊型式的多音節詞彙,如-ngalngal 雖然無法單獨使用,但 ngal-ngal-ngal 指“話說不停的聲音"具有重疊現象的特性,表示“加強"之意。不像 biSbiS“痛",雖然形 式上具重疊的特質,但“非常痛"是用 biSbiS a tomalan,而非重疊形式的*biS-biSbiS。

63

b. tus-tustus ila! CVC-滴水聲 了 下雨了!

c. niSo’ tiyal bil-bilbil kita’-en. 你.屬格 肚子 CVC-抖動貌 看-PF 你的肚子大得抖來抖去。

(91)

a. So’o ’ampowa’ l-om-amlam ’okay honasanez ? 你.主格 為什麼 閒逛-AF- 否定 安分 你為什麼不安分點而到處閒逛?

b. ’izi’ lam-lamlam! 不要 CVC-閒逛 不要到處閒逛!

3.2.4 完全重疊

賽夏語的第四種重疊形式為完全重疊,構詞層次的完全重疊可以出現在名 詞、動詞、擬態詞上,以下分別依詞類的不同一一介紹。

3.2.4.1 動詞重疊

動詞的完全重疊有兩種重疊方式,一是與受事焦點–en 一起使用,一是 Ca- 重疊後再完全重疊。

18. 動詞重疊-受事焦點:表示動作的重複

No. 詞幹 中文 重疊後 重疊後語義 備註 1. ’ilo’ 攪 ’ilo’-’ilo’-en 攪來攪去 -on 2. bahi’ 洗 bahi’-bahi’-en 洗來洗去 -in

賽夏語有些動詞可以完全重疊後再加上受事焦點的後綴 -en 表示表示動作的 重複,但是會受到最後一個音節的母音形成同化作用,例如 ’ilo’-’ilo’-on“攪來 攪去"(92),bahi’-bahi’-in“洗來洗去"。

64

(92) ’oya’ k-om-oSa’ pa-bahi’ noka ki’kay, kayba:en ’ilo’-’ilo’-en 媽媽 說-AF- 使動-洗 屬格 機器.外來語 衣服 Red-攪-PF nanaw haysiya ha:ra:i’. 而已 還在 髒 媽媽說用洗衣機洗衣服只是攪來攪去而已,還是很髒。

19. 動詞重疊往右邊複製(Ca-C1V1(C2)C3V2C4-C1V1(C2)C3V2C4):表示強調 No. 詞幹 中文 重疊後 重疊後語義 備註 1. posa’ 亂 pa-posa’-posa’ 十分散亂 2. boeloe’ 丟 ba-boeloe’-boeloe’ 到處亂丟 3. biyol 倒 ba-biyol-biyol 東倒西歪 4. roton 集 ra-roton-roton 到處聚集

有些動詞為表示加強效果,Ca-重疊之後再完全重疊,形成兩次重疊。這些詞 類在語義上有加強效果如-posa’指“亂"→ pa-posa’ 則指“散亂”(93a.)→ posa’-posa’表示“亂七八糟”(93b.)→ pa-posa’-posa’是“十分亂七八糟”(93c.)的 意思為程度的最高級。

(93)

a. s-om-i’ael ka walo’ ’izi’ pa-posa’. 吃-AF- 受格 糖果 不要 Ca-亂 吃糖果不要掉的滿地。

b. s-om-i’ael ka walo’ ’izi’ posa’-posa’. 吃-AF- 受格 糖果 不要 Red-亂 吃糖果不要掉的滿地(亂七八糟)。

c. s-om-i’ael ka walo’ ’izi’ pa-posa’-posa’. 吃-AF- 受格 糖果 不要 Ca-Red-亂 吃糖果不要掉的滿地(亂七八糟)。

3.2.4.2 名詞重疊

賽夏語名詞的完全重疊只有一種形式,即附加了處所焦點-an 的完全重疊名 詞-an。例如:

65

20. 名詞重疊-an:表示具有該性質的特徵

No. 詞幹 中文 重疊後 重疊後語義 備註 1. bori: 肉 bori:-bori:-an 肉肉的 2. pongaeh 花 pongaeh-pongaeh-an 花花的 3. pangih 傷口 pangih-pangih-an 到處都是傷口 4. panga’ 樹枝 panga’-panga’-an 到處都是樹枝 5. sama’ 泥 sama’-sama’-an 到處都是泥;泥濘 名詞的完全重疊須和後綴 –an 一起使用,表示具有該性質特徵的狀態。如 bori: 表示“肉"(94a.)的意思,重疊後 bori:-bori:-an 指“肉肉的"(94b.)。

(94)

a. hini ’ayam hahil ka bori:.63 這 肉 都是 受格 肉 這塊豬肉都是肉。

b. hini ’ayam bori:-bori:-an. 這 肉 Red-肉-an 這塊豬肉肉肉的(都是肉)。

3.2.4.3 其他重疊

賽夏語的完全重疊還有疑問詞64及數詞65的完全重疊的形式,但比較屬於句 法層次上的應用。

63 ’ayam 指的是“肉"不管是一塊豬肉或指整隻鳥指可食用的肉,而 bori: 指的是沒有脂肪的 “肉本身"可用於人。 64 ◎疑問詞重疊:表示疑問,屬於句法層次的應用 詞幹 中文 重疊後 重疊後語義 備註 hiya’ 誰 hiya’-hiya’ 有哪些人 用於人 kano’ 什麼 kano’-kano’ 有哪些東西 用於非人 如: hiza hiya’ hiya’ mowa:i’ ila? nasiya kano’ kano’ ’-in-araS ? 那 誰 誰 來.AF 了 他們.屬格 什麼 什麼 帶-完成- 有哪些人來了? 他們帶了哪些東西?

65 ◎數詞重疊:表示強調個體,屬於句法層次的重疊 詞幹 中文 重疊後 重疊後語義 備註 ’aehae’ 一 ’aehae’ ’aehae’ 一一;各各 roSa’ 二 roSa’ roSa’ 兩個兩個 例如 a. moyo ’ampowa’ ’aehae’ ’aehae’ papra:iw? 你們 為何 一 一 逃走 你們為什麼一個一個跑走?

66

3.2.5 小結

賽夏語的重疊形式會與語義產生互動,我們將不同的重疊形式與語義的關係 整理如表 3-3 所示。

表3-3. 賽夏語重疊結構的形式與語義

重疊形式 來源詞類 語義 工具名詞 動詞 名詞 Ca- 互相 靜態動詞 分佈 名詞-an 狀態 動詞 持續或重複 CV- 靜態動詞-an 減少 名詞-an 有很多…的地方 縮小形象或概念 名詞 複數或多數 名詞-an 地方(處所名詞) 靜態動詞 減少 CVC- 瞬間完成動詞 分佈 動詞 動作的持續 疑問詞 減少;總和 擬態詞 狀態的摹寫或加強 名詞-an 具有該性質的特質 Full 動詞-en 動作的重複 動詞往右邊複製 強調 歸納以上的介紹,討論重疊形式與語義的關係。就重疊形式而言,賽夏語的 重疊形式有固定的形式,CVC-重疊不受音節結構,若某一個詞的音節結構為

C1V1C2V2C3 則經過重疊之後,整個 C1V1C2-都被按照順序複製,不管 C2 屬於第一 音節還是第二音節,例如 Si.ba.:i’“蛇"變成 Sib-Siba:i’“毛毛蟲"。 賽夏語的 CV-靜態動詞-an 及 CVC-靜態動詞-an 的重疊語義上都表示減少, 如 CV-靜態動詞-an 的重疊形式 ba-ba:in-an“懶懶的",So-Soyah-an“淡淡的", CVC-靜態動詞-an 的重疊形式 bang-bangih-an“鹹鹹的",lih-lihpih-an“輕輕的" 或’aw-’awhay-an“壞壞的"都含有減少的語義,不同的重疊結構應該會有不同的 語義,但是它們都同屬重疊靜態動詞-an 的結構,也同樣都表示減少的語義之下,

應該歸納成同一類,因為在 CV-重疊中詞根 C1V1C2V2C3(如 ba:in“懶")中 C2

是滑音,所以是 C1V1-重疊的 ba-ba:in-an 還是 C1V1C2-重疊的 ba:-ba:in-an 呢?由

67

於 C2 是滑音是否被複製需要更周詳的檢測,這屬於語音層面的問題我們不討論。

3.3 複合詞結構

複合是「實詞」(lexeme)相加的一種形態組合。複合而成的「複合詞」 (compound)也是一種「詞」,但是它有詞內部的組合關係,常不容易跟反映詞 外部的組合關係的「詞組」分開來。(連金發,2000:61-78)

連金發(2000:63)也指出,在詞義方面,構件的語義如果是「非組合性」 (non-compositional),即由構件的語義無法組合成整個語串的語詞,該語詞就是 複合詞,比如「黑板」的語義不是「黑」和「板」兩個個別意義相加而成的,因 此是複合詞。在音韻方面,複合詞的內部音韻變化有「輕重音」(stress)、「連音」 (sandhi)、「聲韻變化」(phonetic modiffication)和詞組的變化有所區隔,但是唯 有音韻現象出現於詞內不出現於詞組,這個準則才有效,如閩南語「 寒.儂 」koan5. lang5(冬天);「寒儂」koan5 lang5(令人覺得冷)。在詞彙完整方面,複合詞有詞 內的組合關係(word-internal syntax),不同於詞組的超越詞的外部組合關係 (word-external syntax)。比如,一個語串成分的語序跟一般句子中的語序相左就 可以判定該語串是複合詞,如閩南語「米粉炒」的語序是賓動格式,跟「炒米粉」 是一般的動賓詞序剛好相反,因此是複合詞。國語的「炒米粉」也可以是複合詞。

依照以上的標準,我們可以加以檢視賽夏語的複合詞。葉美利(2000:58)指 出,賽夏語用複合方式形成的詞彙不多,只有表 3-4 的這些詞彙。

表3-4. 賽夏語之複合結構(葉美利,2000:58)

No. 實詞 實詞 中文語義 1. ’aehae’“一" + halapaw“床" → 夫妻 2. ’aehae’“一" + rina:anan “路" → 出草團體 3. sineme:“租" + ralom“水" 水租 4. banban“山棕" + boway“果實" → 檳榔

以上例子中 ’aehae’ halapaw“夫妻"是比較常使用的複合詞,如(95)。它不 是 ’aehae’“一"加上“halapaw"兩個個別意義相加而成,語義是非組合性的。

68

(95) niya’om SaySiyat koSa’-en “ ’aehae’ haelapaw”, mina ’isa:a’ 我們 賽夏 說-PF 一 床 語氣 轉折語 mayaka:i’ koSa’-en pak-li’aboe’ Sa’ .66 AF-告訴 說-PF 使動-入內 語尾助詞

我們賽夏人講:「同一張床」,就是結婚的意思。

從數量上,賽夏語不喜歡用複合的方式造詞,而’aehae’ rina:anan“出草團體" 因時空不同而較少使用之外,其餘的複合詞都有另一種普遍的說法,例如 sineme: ralom“水租"一般較常使用 sineme: noka ralom“水租";banban boway“檳榔" 則較常使用 noka banban a boway“檳榔"。葉美利(2000:58)又指出,許多詞彙 的結構,格位標記仍然保留著,看起來較像是片語,如表 3-5 所示:

表3-5. 賽夏語保留格位標記之複合結構(葉美利,2000:58)

No. 實詞 格位標記 實詞 中文語義

1. haleb“橋" noka 屬格 habon“靈魂" → 彩虹

2. masay“死" ka 主格 hahila:“日" → 日蝕

3. masay“死" ka 主格 ’ilaS“月" → 月蝕

4. manakiS“爬坡" ka 主格 ’ilaS“月" → 上弦月

黃美金(2000:58)也指出,泰雅語通常會在兩個名詞間加上連詞 na’形成詞 組,例如 balas“雄"+ na’“連詞"+ mit“羊"指公羊;tina’oh“雌"+ na’“連 詞"+ bawaq“豬"指母豬的意思,所以泰雅語似乎沒有複合詞。

賽夏語也一樣,會在兩個實詞之中加上格位標記或連繫詞形成詞組,可見賽 夏語比較喜歡利用詞組的方式,說明或解釋新的詞彙或語義,以上的例子較屬於 片語型式的複合詞,我們認為依照複合詞的構詞要件,這些詞組從詞義、音韻及 詞彙完整性做檢驗也已具有複合詞的特性了,所以我們姑且也將他們視為複合詞。

從語料中我們仍然發現了少數的複合詞出現,如表 3-6 所示。現在也有愈來 愈多的使用者接受這樣的造詞方式。

66 摘自九階教材賽夏語學習手冊第九階第九課。

69

表3-6. 賽夏語重疊結構的形式與語義 No. 實詞 連接詞 實詞 中文語義

1. minkoringan“女" -- kapa’oehaelan“朋友" → 女朋友

2. biwa’“雷" -- minkoringan“女" → 雷女

3. ’anhi’“竹筍" -- kasnaw“湯" → 竹筍湯67 4. katin“牛"pa’i’“脂肪" ka hapoy“火" → 煤油燈68 5. kaSapihan“過的" ka kawaS“天氣" → 季節

6. ’awpir“薯" a kahoey“樹" → 樹薯

7. ’a:im“李子" a pizos“汗毛" → 桃子

8. ’a:im“李子" a boehoe:“刺" → 梅子

9. ’a:im“李子" a kaway“--" → 黃肉李

10. ’a:im“李子" a talisi’“--" → 紅肉李

如表列 No.1~3 的複合詞是不加入連詞或格位標記的實詞相加結果,但是語 義部分也是兩個實詞相加的結果,在結構上即可分辦出複合詞所要表達的語義。 但是如果把兩者詞序調換其所表達的語義又會不同,例如 kapa’oenhaelan“朋友" + minkoringan“女"是指“女性的朋友",而不是女朋友;minkoringan“女"+ biwa’“雷"則是表示“女的雷",而非雷公的女兒“雷女"。這樣的用法與太魯 閣語是一樣的,許韋晟(2007:49)指 出,patas suyang 指「聖經」,若交換成 suyang patas 就變成是指「很好的書」,複合詞內部的詞序一般來說是不能互換的,互換 後可能會造成語意上的改變。 No.4~10 的複合詞雖然加入了連詞或格位標記但是在語義上卻非語義兩個個 別意義相加而成,而是超脫了詞組的整個意思,這是非常有趣的現象。

在九階教材賽夏語學習手冊中,我們發現’anhi’“竹筍"kasnaw“湯"形成一 個新的複合詞,如(96a.);而 kaSapihan ka kawaS“換過+連詞+天氣"指“季節" (96b.),這樣的組合也不再是個別語義的相加的結果,所以視為複合詞。

67 大部分的族語使用者仍較常用 ’anhi’ pilinaw 來表示“竹筍湯"或是用 noka ’anhi’ a kasnaw 又 或是用 kasnaw ’inoka ’anhi’ a. 68 摘自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第三卷,賽夏族,頁 70。

70

(96) a. ni baki’ ka kaehka:, tinawbon ki ’anhi’ kasnaw 屬格 爺爺 主格 竹雞 糯米糕 和 竹筍 湯 Si-pa-si’ael ’iniya’om .69 IF-使動-吃 我.予格 爺爺請我們吃竹雞、糯米糕和竹筍湯。 b. rini ’aehae’ tinal’oemaeh hayza’ Sopat kaSapihan ka kawaS. 這裡 一 年 有 四 換過 受格 天氣 這裡一年有四季。

從以上所介紹的例子中可以發現,相較於為數眾多的衍生詞綴以及構詞方式 活潑的重疊詞,複合形式的構詞方式可說是少之又少;所以賽夏語不喜歡用複合 形式造詞,有些複合詞仍然保留格位標記或連詞,例如 No.7~9 的例子。 ’a:im 指 “李子"70 加上 pizos 指“汗毛"所組成的複合詞 ’a:im a pizos“桃子"是取其 外觀上有汗毛的特徵;而加上 boehoe:“刺"複合詞 ’a:im a boehoe:“梅子"乃取 其植株外觀上有刺的特徵;又加上 talisi’雖語義不可考,但複合詞 ’a:im a talisi’ “紅肉李"為取其果肉的特徵,另一個以果肉為特徵的 ’a:im a kaway 指的是“黃 肉李"也可直接簡稱為 kaway,但 kaway 的語義也已不可考。大部分的複合詞與 其內部詞素的中心語具有上下位的關係,但有少部分的複合詞不具有這樣的特 色,複合後的詞義可能跟中心語呈現並列關係,這些詞彙採取了不同的方式來命 名,這和社會文化背景有很密切的關係。(許韋晟,2007:49)我們以’a:im“李子" 為例,可以圖解其上下位的關係如圖 3-1 所示。

’a:im“李子"

’a:im a boehoe: ’a:im a pizos ’a:im a kaway ’a:im a talisi’ “梅李" “桃李" “黃肉李" “紅肉李"

圖3-1. 複合詞的上下位關係

69 摘自九階教材賽夏語學習手冊第三階第九課。 70 ’a:im 指的李子,並非紅肉李也不是進口的李子,而是果肉略為黃色的李子。

71

我們認為複合詞的使用有愈來愈多的現象,為了要因應更多的新概念和新詞 彙的進入外,最重要的是外來文化的衝繫71,讓現在的人也愈來愈能接受複合形 式的詞彙組了。

3.4 本章小結

本章主要介紹了賽夏語的詞彙依結構形式可分為「衍生結構」、「重疊結構」 及「複合詞結構」等構詞方式。

我們在 3.1 節介紹衍生詞綴,由於賽夏語的衍生詞綴形式多且語義豐富,以 前綴的數量最多;而中綴及後綴的用法嚴格來說是一種焦點變化的延伸,例如 p-in-atiyay“水田"中綴 -in- 表完成;waliSan“山豬"後綴 -an 表處所的意思; 環綴 ka-talek-an“廚房"指的是處所名物化結果。而衍生詞本身並沒有加綴次數 的限制,例如 kama-kiS-ka:at“學生"即加綴兩次,而 kama-tor-toroe’則是先 CVC 重疊後再加綴的綜合用法。

而在 3.2 節中我們討論的是重疊結構,這種結構在賽夏語中也非常豐富,而 且可以和焦點系統一起使用,詞彙一但進入賽夏語,即可透過重疊產生相關的語 義。如 hana’“花"雖為日本借字,但其為名詞的特性亦可重疊為 hana’-hana’-an “花花的"的意思,所以賽夏語的重疊結構是很能產的。

3.3 節所介紹的是為數不多的複合詞,即使現在所蒐集的語料中也仍少有複 合詞出現,但如果是在一般會話中,我們會發現在簡答的結果下或是語境的搭配 之下,複合詞仍會被有條件的接受。

在這些構詞方式中我們無法斷定構詞方法的優先順序,在以上的例子中,我 們發現賽夏語決定其造詞的方向時,是先決定詞彙的語義,再決定其使用的構詞 策略,例如 kak-la-langoy-an“游泳的地方(游泳池)"先有詞根 langoy“游"→ la-langoy“游泳"(Ca-重疊)→kak-la-langoy-an“游泳的地方;游泳池"表處所。 San-San-’akoy“總是吃很多"的詞根是 San“吃"+’akoy“多"指“吃很多"亦 可視為是一種加綴→CVC-重疊後形成 San-San-’akoy“總是吃很多"。其構詞方 式可歸納為:若詞幹為動詞則可透過名物化或附加 ka/kak+動詞等方式形成名 詞;如果詞根是名詞則須先經過另一個構詞程序,如 to“啼叫"+tata:a’“雞 啼",使其成為動詞。沒有孰先孰後的問題,把每個詞幹視為一個獨立個體,視 需要依所需語義進行加綴或重疊的構詞變化,這也符合賽夏語的每個詞彙包含功

71 有些時候族人會翻譯中文稿,或先用中文書寫再逐字(句)翻譯,又由於中文與賽夏語詞序大 致相同,便會造出複合結構的詞彙。而能說的不能寫,能寫的不太會說,或新一代的使用者斷 章取義…種種原因,我們可能會發現愈來愈多的複合詞出現。

72

能詞都是一個個體,當我們需要時再加以排列組合的關係。

從詞彙結構上認識賽夏語可以描繪出基本的雛型─賽夏語有豐富而多樣的 前綴,這也引發我們想再瞭解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前綴,而這些前綴又如何分工 呢?因此在下一個章節中我們將尋找語義或功能相關的前綴加以討論,希望從語 義上的分析能對前綴有更進一步的瞭解。

73

第四章 賽夏語詞彙的語義

依據前一章節的歸納整理,發現賽夏語含有豐富前綴,而且有些前綴語義在 概念上多有重複,但又不盡相同,讓人難以區辨,例如單是表達空間的概念就有 hon-、kam-、kawna-N-an 等幾個。因此,在這一章節裡,我們從語義的觀點整理 及分析賽夏語詞彙所承載的文化意涵,將前綴略分成幾個概念,包含 4.1 空間與 移動;4.2 變化;4.3 動作等一起討論,從語義的觀點來檢視賽夏語使用者在使用 這些詞彙時的選擇。也希望能透過語義範疇歸類,分析並釐出各語義間之異同, 藉以幫助學習者在這些微的差異中找到脈絡,讓賽夏語較容易學習些。

4.1 空間與移動

人在特定的空間範圍內,從事的各種社會活動必然產生位置移動,位置移動 是人類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一節裡我們將空間與移動一起討論。含 有「空間或移動」概念的前綴,有 hin-、hon-、ka-、kam-、kaS-、kaSiki-、kawna-N-an 、 lo-、maS-、pat-、pay-、Say-、tako -、tani-等前綴,由於所要表達的概念及方式 不同,就會產生不同的說法,因此就這些概念的詞彙一一說明,讓學習者更快的 進入於賽夏語的世界。

4.1.1 hin-:表示「朝…方向」的意思。

No. 詞 幹 中 文 衍 生 詞 衍 生 語 義 備 註 72 1. -’ohay -反 hin-’ohay 反方向 2. -’alay -初;起點 hin -’a-’alay 從…開始(方向) Ca-Red 3. kosizaeh 某處 hin-kosizaeh 朝某處

前綴 hin-含有「朝…方向」的意思73 ,表示「方向從某一點向成另一點」,如 -’ohay 雖不單獨使用,但附加前綴 hin-的衍生詞 hin-’ohay 指“反方向”意思 (97a. );另 ’alay 指“初;起點”附加前綴 hin-的衍生詞 hin-’a-’alay 表示“從… 開始”;而 kosizaeh 指“某處”衍生詞 hin-kosizaeh 亦指“朝某處”(97b. )。

72 -’ohay 雖然不單獨使用,但 lo-’ohay 指“走錯方向”;Si-’ohay “穿反”,可推測其語義為“反” 的意思。 73 前綴 hin-還有「打」的語義,詳見 4.3.14 前綴 hin-。

74

(97) a. niSo’ h-in-iba: hahoway hin-’ohay ila 你.屬格 穿-完成- 鞋 方向-反 了 你的鞋子穿反了。 b. hin-’a-’alay rini hin-kosizaeh i raySinay kayzaeh potngor kanbawna y. 方向-Ca-初 這 朝-某點 方位 石壁 可 到達 神仙谷 從這裡往石壁的方向可以到達神仙谷。

hin-

圖4-1 hinkosizaeh 74

4.1.2 hon-:表示「更…」、「趨向於…」的意思。

No. 詞詞詞 幹幹幹 中 文 衍 生 詞 衍 生 語 義 備 註 1. roton 聚集 hon-roton 更集中一點 2. ra:waS 遠 hon-ra:waS 更遠一點 tako-ra:waS 3. ’al’alih 近 hon-’al’alih 更近一點 tako-’al’alih 75 4. -tini’ -老 hon-tini’ 更老一點(長壽) 附加前綴 hon-的衍生詞彙與未衍生前的詞彙語義差異並不大,從以上的詞彙 中可歸納出 hon-有「更或趨向…」的意思。如 roton “聚集”(98a. )加綴後的 hon-roton “更集中一點”(98b. ),roton 指從其他地方聚集在一起,但未集中, 所以用 hon-roron 讓東西更集中。而 ra:waS “遠”(99a. )附加後的衍生詞 hon-ra:waS “更遠一點”,也可以用 tako-ra:waS “挪移-遠(99b. );走遠一點” 表示(99c. );從 tatini’“老人”(100a. )衍生成 hon-tini’表示“長壽”(100b. ) 依照詞彙結構為「更老一點」的意思。 (98) a. roton ka kahoey no ’amiSan. 集中 受格 木頭 用以 冬天 為冬天收集木材。

74 本章節圖片未註明者皆摘錄於 microsoft 美工圖案;否則將註明出處。 75 我們所蒐集的資料中,只有二個與-tini’有關。ta-tini’指“長或老”,而 mina-tini’“長者” 相對於 minayti’“幼者”,也有“老”的意思。我們推測 hon-tini’“長壽”的意思是將 ta- 刪除,只留下-tini' ,並與前綴 hon-“更…”結合,衍生成 hon-tini’指“長壽”。

75

b. hon-roton ka kahoey ’-in-aSkan. 更-集中 受格 木頭 放-完成- 木材放更集中一點。

hon-

圖4-2 honroton

(99) a. nisiya ra:waS ka p-in-anra:an. 他.屬格 遠 主格 走路-完成- 他已經走了很遠的路。 b. paw-kongas ka ’aehoe’, mayhael siya ma’ ’am hon-ra:waS ka s-in-a’i’. 擦-餘便 受格 狗 以後 他 也 會 更-遠 受格 大便-完成- 給狗擦屁股,以後牠要大便時就會走(離)更遠一點。 c. paw-kongaS ka ’aehoe’, mayhael siya ma’ ’am tako-ra:waS 76 ka s-in-a’i’. 擦-餘便 受格 狗 以後 他 也 會 挪移-遠 受格 大便-完成- 給狗擦屁股,以後牠要大便時就會走(移)遠一點。

hon-

圖4-3 honra:waS

(100) a. siya ’am tatini’ ila. 他.主格 將 老 了 他將會老矣。 b. siya ’am hon-tini’ ila. 他.主格 將 更-老 了 他將會長壽。(他將會活到老。)

76 前綴 tako-表示“挪移”的意思,詳見 4.3.15 前綴 tako-用法。

76

4.1.3 ka-:附加在不同詞性的詞彙上有「沿」、「過去」的意思。77

(a.) ka-附加在名詞表示「沿」的意思。

No. 詞 幹 中 文 衍 生 詞詞詞 衍 生 語 義 備 註 1. ra:-ra:i’ 低 ka-ra:ra:i’ 沿低處(行) 2. babaw 高 ka-babaw 沿高處(走) 3. ba:la’ 河邊 ka-ba:la’ 沿著河邊 ka-附加在方位詞上形成「沿」的意思,如 ra:i’“土;低處”詞→ra(y)-ra:i’ “低處”78 形成方位詞之後才能加綴 ka-→衍生為 ka-ra:ra:i’“沿低處行” (101a. );又如 ba:la’指的是“河邊”的意思,附加前綴 ka-之後衍生成 ka-ba:la’ 指“沿著河邊”的意思,如例(101b. )。 (101) a. hini kabkabaehae h-in-ayap ’insa’an ka-babaw ’insa’an ka-ra:ra:i’? 這 鳥 飛-完成- 一會 沿-高 一會 沿-低 這隻鳥為何飛起來一下高一下低?

ka-babaw

ka-ra:ra:i’

圖4-4 ka-ra:ra:i’ & ka-babaw

77 ka-附加在動詞上變成名詞表示工具,葉美利(1991; 2000a:59; 2003:123; 2004:15 )。如 sisaw “蓋”是動詞,衍生為 ka-sisaw “被子”如 A: nimon ka-sisaw hayno’ ? 你們 ka-蓋 哪裡 你們的被子在哪裡? B: yami’ ’okay sisaw ’awhay ririka: ata:n. 我們 沒有 蓋 不好 熱 很 我們沒有蓋被子,因為太熱了。 但根據 Yeh(2003) ,ka-V 為 Ca-之變體,故與此處之 ka-應為不同來源。 78 ra:-ra:i’表示“低處”有二個可能:一是 ray-ra:i’的語音連音而成,我們可以直接用 ray-ra:i’ 替換,但是語音唸起來連接,故有人記為 ra:-ra:i’或 ray-ra:i’。二是 CVC-名詞為 ra:-ra:i’指 “髒”,但語義不符。我們採用第一種說法。

77

b. siya ka-ba:la’ rima’ man’oeson. 他.主格 沿-河邊 去 抓蝦 他沿著河邊抓蝦。

(b.) ka-附加在人名或時間名詞上表示「已逝的;過去」。

No. 詞 幹 中 文 衍 生 詞 衍 生 語 義 備 註 1. yaba’ 父親 ka-yaba’ 已故的父親 2. ’ae’aew 女子名 ka-’ae’aew 已故的 ’ae’aew 3. ’insa’an 待會 ka-’insa’an 現在;今天 4. monhael 一次 ka-monhael 去年

ka-附加在名詞上表示過去(葉美利 2000a:59 );在稱謂及人名前附加 ka-則 表示已故的人。而’insa’an 指的是“待會”的意思,附加 ka-之後衍生成 ka-’insa’an “今天”指時間「從未來到現在乃至今天」。對於時間的描述賽夏語所用的詞彙, 以 kaysa’an 79 “今天”為基準前後推三天,加上今天即表示一個星期的日子,如 圖 4-5 所示的時間軸。其中表示已過去的日子前皆有前綴 ka-所衍生。

80 ka-sa:ol ka -hakri’al ka -hiya’ ka -’isa’an rim’an kari’al sa:ol

大前天 前天 昨天 現在 明天 後天 大後天

圖4-5 時間軸

4.1.4 kam-:處所格的標記,所衍生的詞彙表示處所,即「在…地方」的意思。

No. 詞 幹 中 文 衍 生 詞 衍 生 語 義 備 註 1. ’awhay 壞 kam-’awhay 壞地方 2. kayzaeh 好 kam-kayzaeh 好地方 3. ra:waS 遙遠 kam-ra:waS 遠方 4. ’ol’ola’an 小的學校 kam-’ol’ola’an 小學 kakiSka:atan (指規模) kakiSka:atan

前綴 kam-是格位標記用於「非人稱」的處所格,相對於用於「人稱」的處

79 我們認為 kaysa’an 是 ka+’isa’an 而來,由於/ka/+/’i/ 連音為 kay (如 ka+’ibabaw 連音為 kay baybaw )組合成 kaysa’an 。其他還有如’isa’hini “此時”;’isa’za “那個”的用法。 80 kari’al “後天”是一個詞根指未來;而屬於過去的 ka -hakri’al “前天”,雖亦是 ka +kari’al 卻唸成 ka -hak ri’al ,其原因待查。

78

所格前綴 kan-,所衍生的詞彙表示「處所、地方」的意思81 。No.1~3 的詞彙皆可 望文生義,如 ra:waS 指“遙遠”附加前綴衍生詞 kam-ra:waS 指“遠方” (102a. ),指“不知道從何而來”,一般如果知道地名,通常會直接用 Say-地名, 如 Say-walo’“來自東河的”。另外 kam- 也可加綴於一個詞組之前形成一個片 語,如例(102b. )。 (102) a. hini mae’iyaeh ’ina(ra)y kam-ra:waS mo-wa:i’. 這 人 從 處所-遠 AF-來 這個人是從遠方來的。

b. ya:o ray kam-’oeloela’an kakiSka:atan kiSka:at . 82 我 在 處所 小 學校 讀書 我在小學讀書。

kam-

◎如果知道地名,則直接用 Say-地名;如 Say-walo’ ◎來自不知道地名的地方 則用 kam-ra:waS

圖4-6 kamra:waS

4.1.5 kawna-N-an :表示「集中於某處」的地方。

No. 詞 幹 中 文 衍 生 詞 衍生語義 備 註 1. katin 牛 kawna-katin-an 牛棚 2. tata:a’ 雞 kawna-tata:a’-an 雞舍 3. baboy 豬 kawna-baboy-an 豬舍 4. ’azem 靈魂 kawna-’azem-an 天靈蓋 5. tatini’ 祖先 kawna-tatini’-an 祭祀屋

81 今之“神仙谷”命名為 kan-bawnay 是一位叫 bawnay 的人發生事情的地點,指這個屬於 bawnay “男子名(泰雅族)”的地方。「神仙谷」位於苗栗縣南庄鄉鹿場部落約 1 公里前的路 上。大部分的原住民命名都有一定的根據,賽夏族的命名亦同,其中事件的發生地是一種 命名方式。詳見第五章。 82 摘自賽夏語九階教材第二冊第一課。

79

屬於名詞的詞幹,附加上前綴 kawna-需與處所格-an 一起使用才有意義,而 kawna-N-an 的衍生詞彙有「處所」之意,例如 kawna-baboy-an 指“豬舍”; kawna-tata:a’-an 指“雞舍”如例(103),而人們所重視的 kawna-’azem-an “天 靈蓋”在賽夏語也被視為靈魂之所在(104a. );一般人也視 kawna-tatini’-an “祭 祀屋”是祖先休息的地方,如例(104b.)。 (103) A. hini ’iniya’om a kawna-baboy-an, hiza kawna-tata:a’-an 這 我們的.受格 連詞 聚集-豬-LF 那 聚集-雞-LF 這是我們的豬舍,那邊是雞舍。 B. ray kawna-tata:a’-an ’ampowa’ ’oka’ ka tata:a’? 在 聚集-雞-LF 為什麼 沒 受格 雞 雞舍(籠)裡為什麼沒有雞?

kawna-baboy -an 豬舍 kawna-tata:a’-an 雞舍

圖4-7 kawna-N-an 的用法

(104)

a. noka korkoring a kawna-’azem-an haysiya hororay. 所有格 孩子 使聚集-靈魂-LF 還在 軟 小孩子的天靈蓋還很軟。

b. hini kawna-tatini’-an. 這 使聚集-祖先-LF 這是祭祀屋。

4.1.6 kaS-:表示「走、踩踏」的意思,葉美利(2003:44 )。

(a.) kaS-附加在名詞變成動詞表示「走」的意思。

No. 詞 幹 中 文 衍 生 詞詞詞 衍 生 語 義 備 註 1. ’abo’ 屋內 kaS-’abo’ 走進屋內 2. latar 門外 kaS-latar 走出屋外 3. ra:i’ 地 kaS-ra:i’ 走下來

前綴 kaS-表示「走」的意思,所要表徵的主要意思是「腳步移動」的動作。

80

前綴 kaS-附加在 ’abo’ “屋內”的衍生詞 kaS-’abo’ 表示“走入屋內”(105a. ); 附加在 latar “屋外”變成衍生詞 kaS-latar 指“走出屋外”;而 ra:i’指的是“土或 地”附加前綴 kaS-的衍生詞 kaS-ra:i’ 則是指“走下來”,即從一個較高處下到 地面上來,如例(105b. )。 (105) a. ’-om-oral ila, ’am-’amoeh kaS-’abo’. 下雨-AF- 了 CVC-快 走-屋內 下雨了,趕快進來。

b. ’izi’ honay halapaw nanaw, mak’aehae’ ma’ kaS-ra:i’ pan-panra:an. 不要 待在 床上 而已 有時 也 走-地 CVC-走路 不要一直待在床上,有時也要下床走一走。

83 84 kaS-’abo’ 入內 kaS-latar 出(門)去 kaS-ra:i’下來85

圖4-8 kaS- +名詞的用法

(b.) kaS-附加在動詞之前變成動詞表示「踩」的結果。

No. 詞 幹 中 文 衍 生 詞詞詞 衍 生 語 義 備 註 1. haloeh 滑 kaS-haloeh 滑倒 踩 2. tari: 爛 kaS-tari: 踩爛 踩 3. -potoeh -斷 kaS-potoeh 踩斷;走捷徑 踩 前綴 kaS-因附加的詞彙而有不同意思,附加在屬靜態動詞的詞彙之前,表示 「踩」的意思,在語義上則表示踩後的結果。如 haloeh 指“滑”的意思,附加 上前綴 kaS-之後衍生詞 kaS-haloeh “滑倒”指因踩滑而跌倒(106a.);-potoeh 有“斷”的語義,附加前綴 kaS-的衍生詞 kaS-potoeh 表示“踩斷”的意思 (106b. ),但也可隨語境不同而表達“走捷徑”的意思(106c.)。

83 圖片來源 http://www.flickr.com/photos/pichel/2499680372/ 摘錄自 970927 。 84 圖片來源 http://www.flickr.com/photos/chenac/2633092361/ 摘錄自 970927 。 85 圖片來源 http://www.flickr.com/photos/sputnik0913/2566952557/ 摘錄自 970927 。

81

(106) a. ’ataw kaS-haloeh ka taewmo’. 男子名 踩-滑 受格 香蕉 ’ataw 踩到香蕉而滑倒。

b. ’oemaw kaS-potoeh ka sinakoban. 男子名 踩-斷 受格 屋頂 ’oemaw 踩斷屋頂。 c. rini kaS-potoeh ka ra:an kayzaeh makSa’ potngor. 這 踩-斷 受格 路 好 馬上 到達 從這裡走捷徑才會很快到。

86 kaS-haloeh 滑倒 kaS-tari: 踩爛

圖4-9 kaS-+動詞表示“踩”的意思

(c.) kaS-nay-之後表示「住在…」的意思。87

No. 詞 幹 中 文 衍 生 詞詞詞 衍生語義 備 註 1. ’oes’oeso’an 野外 kaS-na(ra)y-’oes’oeso’an 住在山裡 2. wasal 海 kaS-na(ra)y-wasal 住在海裡 3. ba:la’ 河 kaS-na(ra)y-ba:la’ 住在河裡

前綴 kaS-與連詞 na-再加上 ray 一起使用,形成前綴 kaS-nay-表示「住在…」

86 圖片來源 http:://6.cn/plist/140164/24.html 摘錄自 970927 。 87 kaS-如果表示“位於…”的意思,則可替換為 kiS-,是個語音變體,如:

No. 詞 幹 中 文 衍 生 詞 衍 生 語 義 備 註 1. ’alay 開始 kiS-’alay 從頭 kaS-’alay 2. ray 處所 kiS-na-ray 往…地方 kaS-na-ray

例如:(台大台灣南島語多媒體語料庫,frog 1) kiS-na-ray h-in-oehas korkoring ’-om-o’oe: ila ka takem. 從 出來-完成- 小孩 叫-AF- 完成 受格 青蛙 那小孩在窗邊叫青蛙。

82

的意思。88 如’oes’oeso’an 指“很多芒草的地方;野外”加上 kaS-nay-的衍生詞 kaS-na(ra)y-’oes’oeso’an 是指“住在野外的”的意思(107a.) ;wasal “海裡”附加 kaS-nay-衍生詞 kaS-na-(ra)y-wasal 89 指“住在海裡的;棲息在海裡的”的意思, 而 kaS-na(ra)y-wasal 又可連音唸成 kaS-nay-wasal 或 kaS-ray-wasal(107b.);其衍生 的語義與下一個所要討論的 kaSiki-wasal “棲息在海裡的”是一樣的(107c. )。 (107) a. niSo’ hayza’ ay ka kaS-na(-ra)y-’oes’oeso’an ? 你的.屬格 有 疑問 受格 住-na-在-野外 你有野味嗎? b. hini kaS-na(-ra)y-wasal ’aelaw kayzaeh si’ael-en. 這 住-na-在-海 魚 好 吃-PF 這條海魚真好吃。

kaS-nay-’oes’oeso’an 野生的 kaS-na(ra)y-wasal 住在海裡的

圖4-10 kaS-nay-的相關語義

c. hini kaSiki-wasal ’aelaw kayzaeh si’ael-en. 這 棲息-海裡 魚 好 吃-PF 這條海魚真好吃。

4.1.7 kaSiki-:表示「棲息在…地方」90 的意思。

No. 詞 幹 中 文 衍 生 詞 衍 生 語 義 備 註 1. ko:ol 稜線 kaSiki-ko:ol 錦蛇 2. ralom 水 kaSiki-ralom 水蛭 3. bintoe’an 星星 kaSiki-bintoe’-an 雨傘節 黑白相間

88 衍生詞 kaS-na-’itol 表示“往上爬”的意思,此時前綴 kaS-na-表示“往”,而不是“位於…” 且不可與 kiS-na 替換。例如:中央研究院台灣南島語語料庫,賽夏語「老鷹的故事」一文。 例如:siya kaS-na-’itol ila haw ray kahoey babaw. 他.主格 走-na-起來 動貌 方向 在 樹 上面 他爬到樹上去了。 89 kaS-na-ray-wasal 也可說成 ka-Si-ki-wasal 表示“棲息在海裡的”意思。 90 也有人將“kaSiki-”詞綴亦有人讀成成“kaSaki-”。

83

前綴 kaSiki-附加於詞彙上表示「棲息在…地方」,指該動物的生活習性特徵, 例如 kaSiki-ko:ol“錦蛇”是棲息於山間的稜線;「水蛭」雖有專有名稱叫 wili’ (108a. ),但是其出現的地方大部分在水份充足之處,故也稱為 kaSiki-ralom ; 而 kaSiki-bintoe’-an “雨傘節”則是喜歡夜晚出沒屬於夜行性動物,黑白相間的 線條,在夜晚出現時光線反光如星辰般而得名(108b. )。 (108)

a. wili’ koSa’-en kaSiki-ralom kama-honaray ’oes-’oeso’an. 水蛭 稱-PF 棲息在-水 專門-處於 CVC-芒草-LF 水蛭,棲息在水裡的,專門待在山上。

b. koSa’-en kaSiki-bintoe’an ’isa:a’ haewan kita’-en nak ka bintoe’an. 稱-PF 棲息在-星星 那 夜晚 看-PF 像 受格 星星 雨傘節,晚上看起來像星星。

91 kaSiki-bintoe’-an 雨傘節 kaSiki-ralom 水蛭92

圖4-11 ka Siki-的用法

4.1.8 lo-:表示「流、走」的意思

No. 詞 幹 中 文 衍 生 詞 衍 生 語 義 備 註 1. sa:ah 倒掉 lo-sa:ah 溢出 2. nga’nga’ 笨;意識不清 lo-nga’nga’ 迷失方向 3. mikas 閃 pa-lo-mikas 閃電

前綴 lo-表示移動的方向,如 sa:ah “倒”(109a. )衍生詞 lo-sa:ah “溢出” 其所流出的方向是未預期的(109b. );同樣的 nga’nga’“意識不清”的衍生詞 lo-nga’nga’指“迷失方向”和 pa-lo-mikas “閃電”93 亦指未預期的方向或閃光。

91 圖片來源 http://blog.sina.com.tw/d100vs/article.php?pbgid=30839&entryid=221200 摘錄於 970921 。 92 圖片來源 http://blog.xuite.net/haa123/blog/5006609 摘錄於 970921 。 93 雷公派遣雷女來與賽夏人生活,雷女與年輕人 Tayin 成婚。Tayin 的父親原是雙眼失明,雷 女讓他復明。雷女以個人的神力開墾土地,可以很快就完成墾地的工作,且她所開墾的土 地上種的作物收穫都特別好。雷女曾言明她不碰鍋子煮飯。有天,她的公公勉強雷女一定 要煮飯,雷女不得不遵從。只是當她一觸摸鍋子,「轟」一聲雷聲,人就不見,只留一棵芭

84

(109)

a. Sa’ila sa:ah ila ka ralom! 去 倒 了 受格 水 去把水倒掉!

b. lo-sa:ah ila ka ralom. 溢出 了 主格 水 水溢出了。

lo-

sa:ah 倒 lo-sa:ah 溢出94

圖4-12 losa:ah

4.1.9 maS-:附加在詞幹上,依詞幹語義表示「一種狀態」。

No. 詞 幹 中 文 衍 生 詞 衍 生 語 義 備 註 1. taba’ 水瓢 maS-taba’ 面朝下,趴下 2. riyae’ 舔;親密 maS-riyae’ 想念 3. -ba:an -多 maS-ba:an 棲息(多) ha-ba:an “多” 95 4. -palaw -炫耀 maS-palaw 回娘家 maS-taba’指“趴下”來自於 taba’“水瓢”(110a. )的衍生詞,因為水瓢在 放置時都是杓子朝下,所以“如水瓢的樣子”就是面朝下的意思,如(110b. )。 而 maS-riyae’指“想念”的意思(111b. ),來自於詞根 riyae’表示“舔;親蜜” 的意思(111a. );而 maS-ba:an “棲息”則是(ha)ba:an “多數”衍生而來,指鳥 類棲息時大部分都會一群一起;所以大致歸納前綴 maS-的語義我們可以視為是

蕉樹在原地。(鄭依憶,http://www.sinica.edu.tw/ioe/tool/museum/pdf/saisiyat.pdf )賽夏族人 認為閃電、打雷的現象是雷公、雷女的作為。因此 pa-lomikas “使動-閃光”指「閃電」,pa-’oral “使動-下雨”卻不是指使天空下雨,是指「人去讓雨淋」;而 pa-hangih “使動-哭”則是指 「使人哭」,與閃電用法相同。同樣的 t-om-o-biwa’“啼叫-AF-電”,用法與 t-om-o-tata:a’ “雞啼”相同。 94 圖片來源 baike.baidu.com/view/1106374.html?goodTagLemma 摘自 980227 。 95 雖然-palaw 與 ba:an 都不能獨用,但從 t-om-o-palaw “炫耀”,似乎可推測-palaw 含有“炫 耀”之意;ha-ba:an “很多”,可推測-ba:an 含“多”之意。

85

一種,與詞根有關的動作狀態。 -palaw 大概的語義為“炫耀”,maS-palaw 是一種回娘家儀式之一96 ,指子 女成人之後,回娘家炫耀有好歸宿之意。這是賽夏族最受重視、最盛大的一次回 娘家,通常是女兒婚後所生子女都長大成人,而經濟能力又允許時,夫妻二人帶 著所有子女回娘家的儀式。(趙正貴,2005:134 ) (110)

a. kahoes ka ralom noka taba’. 舀 受格 水 屬格 杓子 用杓子舀水。

b. siya soka’ boSok ay? ’ampowa’ maS-taba’? 他.主格 難到 喝醉 疑問 怎麼 狀態-杓子 他難到喝醉了嗎,怎麼趴下呢?。

maS-

98 taba’ 杓子97 maS-taba’ 趴下

圖4-13 maStaba’

(111)

a. ’izi’ riyae’ ka hima’. 不要 舔 受格 手 不要舔手指。

b. ’izi’ maS-riyae’ ka korkoring ila. 不要 狀態-舔 受格 孩子 了 不要太想孩子了。

96 回娘家的習俗可以分成幾種形式:1. 新婚之後回娘家(monSaySa:ip )。2. 第一胎後回娘家 (mal’aza’)。3. 子女成人之後回娘家(maSpalaw )。4. 配偶中若有一方過世後回娘家(malraw )。 97 圖片來源 http://www.mnp.ks.edu.tw/meilon/1-3.htm 摘錄自 9708927 。 98 圖片來源 http://idv.creativity.edu.tw/ortus/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1090 摘錄自 9708927 。

86

maS-

riyae’ 舔 maS-riyae’ 想念99

圖4-14 maSriyae’

4.1.10 pat-:表示「放到…」的意思。

No. 詞 幹 中 文 衍 生 詞 衍 生 語 義 備 註 1. nga’nga’ 笨;忘記 pat-nga’nga’ 放到忘記 2. -’a:iS -隨便 pat-’a:iS 隨便放〈陷害〉 3. nonak 自己 pat-nonak 自己放;孤立 4. -’izaeh -完成 pat-’izaeh 收拾;清理 前綴 pat-附加在詞根上有「放置」的意思,如 nga’nga’“笨;忘記”附加前 綴 pat-之後為 pat-nga’nga’指“放到忘記”(112a. );而 pat-nonak “自己放”不是 只有表面的意思,而是指自己放,放得很隱密而忘了或找不到(112b. ),也可以 引申為孤立的意思(112c. )。 (112) a. siya pat-nga’nga’ ka rayhil . 他.主格 放-忘記 受格 錢 他把錢放到忘記。 b. ’ataw pat-nonak ka rayhil ’okay tihoero: ila. 男子名 放-自己 受格 錢 否定 找到 了 ’ataw 自己放錢放到找不到了。 c. So: SaySiyat hiya’ ’okay tani-kaspengan ka-pat-nonak-en. 如果 賽夏 誰 不 跟隨-習俗 ka-放-自己-PF 如果賽夏族人有誰不遵守習俗會被孤立。

99 摘自賽夏語九階教材第七冊第三課 p.14 。

87

4.1.11 pay-/may-:表示「經過」的意思(葉美利 2003:42 )。

No. 詞 幹 中 文 衍 生 詞 衍 生 語 義 備註 1. hini 這裡 pay-hini 經過這裡 2. bi:il 留 pay-bi:il 處於後;隨後 3. nonak 自己 pay-nonak 特立獨行 4. tata’ 小米 pay-tata’ 擣小米 5. hae’hae’ 九 pay-hae’hae’ 滿

may-是 pay-的主事焦點形式,pay-這個詞綴語義表示「經過」的意思,例如 hini “這裡”附加 pay-之後衍生詞為 pay-hini “經過這裡”(113a. )若為主事焦 點則為 may-hini (113b. )。hini “這裡” hiza “那裡”是相反詞,附加上前綴 pay-之後的 pay-hini “走這邊” pay-hiza “走那邊”也是相對的詞。而 bi:il 是指 “留”(114a. )衍生詞 pay-bai:il 則指“最後走”的意思(114b. );hae’hae’“九” 衍生詞為 pay-hae’hae’指經過九之後就是十了,也就表示“裝滿”的意思;而 tata’ “小米”衍生詞 pay-tata’ 是指小米脫殼的過程需經過搗的動作或現代的機器脫 殼,也解釋為“搗小米”。 (113)

a. So: So’o ’am rima’ kilapa: ila pay-hini ila. 如果 你.主格 將 去 五峰 了 經過-這 了 如果你要去五峰時再經過我這裡。

b.yako ’am may-hini So: ’am rima’ ila kilapa:. 我.主格 要 經過-這 如果 要 去 了 五峰 如果要去五峰的話,我會經過這裡。 (114)

a. bi:il ka rayhil ’ini ’ataw ka sa-si’ael. 留 受格 錢 予格 男子名 連詞 Ca-吃 留一點錢給’ataw 吃東西用的。

b. yami’ ’am minSala’ rima’ t-om-awbon, moyo pay-bi:il ila ka ’am mo-wa:i’. 我們 要 先 去 搗-AF- 你們 經過-留 了 連詞 將 AF-來 我們要先去打糯米榚,你們隨後再來。

88

pay-hini 走這裡 pay-tata’樁米100 pay-bi:il 處於後101

圖4-15 pay-的用法

4.1.12 Say-:表示「來自什麼地方的人」的意思。

No. 詞 幹 中 文 衍 生 詞詞詞 衍 生 語 義 備 註 1. ’ino’ 哪裡 Say-’ino’ 哪裡人 2. kilapa: 五峰 Say-kilapa: 五峰人 3. ’ase: 九芎樹 Say-na-’ase: 芎姓 姓氏 4. papa:aS 泰雅族 Say-papa:aS 泰雅族人

前綴 Say-有「來自什麼地方」的意思。如 ’ino’ “哪裡;什麼”附加前綴 Say- 之後的 Say’ino’表示“哪裡人”的意思,通常指來自什麼地方(115A. );回答時 則需回答地名(115B. )。另外’ase: 指“九芎樹;百日紅”加綴之後為 Say-na-’ase: 則指“芎姓”,按照字面意思為“來自於九芎樹的人”102 ;Say-papa:aS 指的是 “泰雅族人”,從賽夏族的觀點而言,泰雅族是來自 pakpak “大霸尖山”的人。

(115) A. So’o Say-’ino’ ? 你.主格 來自-哪裡 你是哪裡人? B.’iban Say-kilapa: Say-papa:aS. 男子名 來自-五峰 來自-泰雅族 ’iban 是來自五峰的泰雅族人。

100 圖片來源 http://picasaweb.google.com/guanyuu/RiPuVF#5079329073647463138 摘錄自 970928 。 101 圖片來源 http://www.flickr.com/photos/myluke/151204457/ 摘錄自 970928 。 102 有關 Say-na’ase: 「芎姓人的傳說」詳見 5.3 姓氏篇章討論。

89

4.1.13 tako-:表示「磨;挪移」的意思。

No. 詞 幹 中 文 衍 生 詞 衍 生 語 義 備 註 1. malat 番刀 tako-malat 磨番刀 2. sawki’ 長柄刀 tako-sawki’ 磨長柄刀 103 3. -kozaeh -移動 tako-kozaeh 挪移過去

前綴 tako-附加在詞根上含有「磨;挪移」的意思。如 malat “番刀”及 sawki’ “長柄刀”都是刀具,加上前綴 tako-之後,tako-malat 是“磨番刀”而 tako- sawki’“磨長柄刀”的意思(116a. );而-kozaeh 是不單獨使用的詞根,附加前綴 tako-之後的 tako-kozaeh 表示“挪移”的意思(116b. )。 (116) a. ’oya’ mam tako-sawki’ ’insa’an ’am rima’ S-om-ikSik. 媽媽 正在 磨-長柄刀 等一下 將 去 砍草-AF- 媽媽正在磨刀待會要去劈草。 b. So: hahila: tako-kozaeh ila ta-’oSa’ ila. 如果 太陽 挪-移 了 邀請-去 了 如果太陽下山(挪移)之後我們再去。

tako-malat 磨刀104 tako-kozaeh “挪移”105

圖4-16 tako-的用法

4.1.14 tani-:表示「跟隨著;順著」的意思。

No. 詞 幹 中文 衍 生 詞 衍 生 語 義 備 註 1. Sowaw 追 tani-Sowaw 追隨 2. minatini’ 兄長 tani-minatini’ 跟隨兄長 3. lolongan 小溪 tani-lolongan 順著溪 前綴 tani-有「跟隨著;順著」的意思。如 Sowaw 表示“追”的意思(117a. ), 附加前綴 tani-之後的衍生詞為 tani-Sowaw 表示“追隨著”的意思(117b. )。若

103 ki-kozaeh “挪-移動”、til-kozaeh “抬(移)-移開”都有表示“移動”之意。 104 圖片來源 http://www.brotherscutlery.com/productsView.asp?id=971 摘自 971012 。 105 圖片來源 http://renlinping.blog.hexun.com/6218028_d.html 摘自 971012 。

90

前綴 tani-加綴於表示“河邊”的 lolongan ,衍生為 tani-lolongan 指“跟隨著溪; 順著溪;沿著”的意思(117c. ),此時前綴 tani-與前綴 ka-的的概念相同都表示 “沿著”的意思。

(117) a. ’izi’ Sowaw ka ’aehoe’. 不要 追 受格 狗 不要追狗。 b. ’izi’ tani-Sowaw hi yaba’. 不要 跟隨-追 受格 爸爸 不要跟著爸爸。 c. siya tani-lolongan manmanra:an. 他.主格 跟隨-溪 散布 他沿著小溪散布。

表示“跟隨著”的前綴 tani-和表示“沿著”的前綴 ka-,加以相互對照,兩 者有不同的概念及用法,如圖 4-17 所示。前綴 ka-的概念是“沿著一個連續不斷 的方向”,如 ka-ra:an “沿著路”、ka-ba:la’“沿著河”106 、ka-’ibabaw “沿著高 處”;而前綴 tani-則是“跟隨著一個可以間斷但又連續的方向”,如 tani-pinori: “跟著指標”、tani-lolongan “順著小溪”、tani-yaba’“跟著爸爸”;我們無法 用*ka-pinori: “沿著指標”、*ka-lolongan “沿著小溪”或*tani-’ibabaw “跟著 高”。二者有時互通,有時互斥,前綴 ka-表示的是不間斷的連續線;而前綴 tani- 是可間斷的連續線。

↑ 前綴 ka-“沿著”

↑ 前綴 tani-“跟隨”

圖4-17 前綴 ka-&前綴 tani-的區別

106 ba:la’指“河”、lolongan 指“小溪”,兩者都可以附加前綴 tani-衍生為 tani-ba:la’“順著 河”、tani-lolongan “順著小溪”,但前綴 ka-只能衍生成 ka-ba:la’“沿著河”。我們認為河 比小溪大,水量較足不會突然隱沒,而小溪常因水量不足有斷源的可能,故形成不連續的 虛線,所以只能 tani-lolongan 而不能 ka-lolongan 。

91

4.1.15 小結

語義屬於「空間與移動」概念的前綴部分,歸納如表 4-1 所示。

表4-1. 略舉賽夏語屬於「空間與移動」概念的前綴

No. 前 綴 語 義 舉 例

1. hin- 朝…方向 hin-’a’alay “開始”

2. hon- 趨向於…;使處於… hon-ra:waS “處於遠處”

3. ka- (1) 往 ka-babaw “沿高處” (2) 過去(已故) ka-’isa’an “昨天”

4. kam- 來自於…地方 kam-ra:waS “來自於遠方”

5. kawna-N-an 集中於…處 kawna-katin-an “牛棚”

6. kaS- 指腳步的移動 (1) 走 kaS-’abo’ “走入屋內” (2) 踩 kaS-tari: “踩爛” kaS-nay- 住在… kaS-nay-wasal “住在海裡”

7. kaSiki- 棲息…之處 kaSiki-ko:ol“錦蛇”

8. lo- 流、走 lo-sa:ah “溢出”

9. maS- 一種狀態 maS-taba’“趴下”

10. pat- 放到… pat-nonak “獨自放”

11. pay-∕may- 經過 pay-hini “經過這裡”

12. Say- 來自什麼地方的人 Say-kilapa:“來自於五峰”

13. tako- 磨;挪移 tako-malat “磨番刀”

14. tani- 跟隨著;順著 tani-Sowaw “追隨”

我們所蒐集的語料中,屬於「空間與移動」概念的前綴有十三種,不同的前 綴表達不同概念的語義,如 hin-方向,至於方向到哪個地方則需視詞幹而定;hon- 有「靠近」或「更…」的意思,但動作不大,如果對譯成中文的說法就是利用『挪 移』的方式靠近,所以也可用前綴 tako-表“趨向於”替換,如 tako-kozaeh 指“挪 過去”。前綴 ka-有二個語義,ka 1-為「往;沿著」的意思,屬於空間的轉移; ka 2-為表示過去,與時間概念相關。至於 kawna-N-an 表示“使集中於某處”,如 kawna-’azem-an “天靈蓋”,如用於動物禽類等以人的觀點來說就是人為的將其 “集中豢養於一處”的意思。而 kaSiki-“棲息在…地方”所組合出來的語義則 是屬於該生物生活區,與 kawna-N-an 在使用上有所不同。

92

前綴 kaS-指的是「腳步的移動」,附加在詞幹上,所產生的語義是指腳步位 移的結果,如 kaS-’abo’“走入屋內”;前綴 lo-則是指「移動方向」,所附加的詞 幹上表示狀態,產生的語義是二者相加的結果,如 lo-ha’oe: “往下”;前綴 pay- 指的是「經過某個參考點」的過程,如 pay-hini “經過這裡”。而前綴 maS-「移 動的姿態」表示一種狀態,如 maS-taba’“趴下”指如杓子般的面向下。

kaS- lo- pay-

B A C

腳步的移動 移動方向 經過 B 點的過程

前綴語義的概念容易掌握,有時需要配合語境才能正確的掌握語義。有些前 綴可能經常被使用或能產性較高而有較明顯的語義,如 pay-指“經過”,有些前 綴則因不單獨使用,所以完整語義仍需搭配所附加的詞根才能呈現。

4.2 變化

前綴之中含有「變化」概念的有’iya-、ha:-、ho-、ma:-、min-、tato-及 tay-/tomay- 等前綴,以下針對擁有產生「變化」這個概念的語義,做一一介紹。

4.2.1 ’iya-:表示「將要」的意思。107

No. 詞 幹 中 文 衍 生 詞 衍 生 語 義 備 註 1. ngangilaeh 紅色 ’iya-ngangilaeh 將要變紅 2. ba:i’ 風 ’iya-ba:i’ 起風 3. siwi’ 暗 ’iya-siwi’ 天黑 4. -SamSem -暗而未暗 ’iya-SamSem 黎明剛亮未亮; -亮而未亮 傍晚天剛黑未黑 5. tilka: 亮 ’iya-tilka: 天將亮未亮;黎 明;亮麗;清爽

107 詳見 3.1.1.1 有焦點變化的前綴之 3.’iya-∕miya-:表示「想要」的討論。

93

當前綴 ’iya- 附加在與大自然現象相關的詞彙時表示「將要變成…」的意 思,這類詞只有 ’iya-的形式,沒有主事焦點 miya-的形式。如 ngangilaeh 指“紅 色”衍生詞 ’iya-ngangilaeh “將要變紅”的意思,使用在顏色相關的詞彙是最顯 著的例子。另外有關天氣的也常這樣使用,如 ba:i’“風”(118a. )加綴之 後 ’iya-ba:i’ “起風”(118b. )我們可以解釋成「將要變成有風」;又如 siwi’ “暗” (119a. )加綴之後 ’iya-siwi’ “將要變暗;天黑”(119b. )。

(118)

a. ’izi’ ’eleb ka ’inohaes ’am ’oka’ ila ka ba:i’. 不要 關 受格 窗 將 不 了 受格 風 不要把窗戶關起來會沒有風了。

b. ’iya-ba:i’ ila ’eleb ka ’inohes! 將要-風 了 關 受格 窗 起風了把窗戶關起來! (119)

a. So: ’oka’ ila ka ’ilaS ’am siwi’ a tomalan. 如果 沒有 了 受格 月亮 將 暗 連詞 非常 如果月亮不見了,就會太暗了。

b. ’iya-siwi’ ila ’am’amoeh lobih, So: haewan ila ’am ’okay kita’ ka ra:an. 將要-暗 了 快 回 如果 晚上 了 將 不 看 受格 路 將要暗了快點回去了,如果晚了就會看不到路了

c. ’iya-SamSem ila ta’ila tak-lobih ila! 將要-黑而未黑 了 走 邀請-回 了 天漸黑了我們回家吧!

’iya-SamSem ’iya-siwi’ siwi’ 天將要黑;天將要亮 變暗 暗

圖4-18 ’iya-的用法

94

4.2.2 ha:-:將名詞變成動詞,表示「變成」的意思。

No. 詞 幹 中 文 衍 生 詞 衍 生 語 義 備 註 1. ba:i’ 風 ha:-ba:i’ 吹風;起風 2. ra:i’ 土 ha:-ra:i’ 髒 3. moto: 客家人 ha:-moto: 變成客家人(漢化) 4. ’aroma’ 其他 ha:-’aroma’ 變成陌生人 5. hosong 猴子 ha:-hosong 變成猴子

附加了前綴 ha:-的詞彙有「變成」的意思,也讓所產生的衍生詞彙變成動詞, 但此動詞大部分是沒有焦點變化的,只有 ha:ba:i’“ 起風”可以有主事焦點形式 h-om-a-ba:i’“吹風”如例(120a. )。而 ’aroma’“其他”(120b.)附加 ha:-之後 的衍生詞為 ha:-’aroma’“變成陌生人”(120c.)。 (120)

a. h-om-a:-ba:i’ ila, ’izi’ ha:-ba:i’-en. 起-AF-風 了 不要 起-風-PF 起風了,不要被風吹(受涼)了。

b. yami ’aehael niSo’ s-in-’el ’okik hingha’ nak ka ’aroma’. 我們 手足 你.屬格 長-完成- 否定 一樣 像 受格 其他 我們兄弟姐妹你的長像不一樣像別人。

c. yami ’aehael ha:-’aroma’ ila ’iSka-nonak. 我們 手足 變成-其他 了 各自-自己 我們兄弟姐妹分家變成陌生人了。

ha:-

ra:i’ 土 ha:-ra:i’ 髒108

圖4-19 ha:ra:i’

108 圖片來源 http://www.flickr.com/photos/soundspirit/151969051/ 摘自 9709289 。

95

4.2.3 ho-:表示「形成…樣子」的意思。

No. 詞 幹 中 文 衍 生 詞 衍 生 語 義 備 註 1. Sa:il 藏 ho-Sa:il 躲 2. law’ong 蔭 ho-law’ong 成蔭 tako-law’ong 109 3. -ba:ang -圖案 ho-ba:ang 繪圖 前綴 ho-附加在詞根上產生主事者主動做某件事的意思。從 Sa:il “藏” (121a. )附加 ho-詞綴之後變成 ho-Sa:il “躲”(121b. ),這類詞將及物動詞改成 不及物動詞,又如 law’ong “蔭”(122a. )附加前綴後形成 ho-law’ong “成蔭” (122b. ),可與 tako-law’ong “成涼”替換(122c. )。 (121) a. ’izi’ Sa:il ka kasi’aelen! 不要 藏 受格 食物 不要藏食物! b. minayti’ kaSikar ho-Sa:il ray ’oya’ hikol. 弟/妹 害羞 形成-躲 在 媽媽 背後 妹妹很害羞把自己藏在媽媽背後。 (122) a. hila:an ila, ’oka’ ila ka law’ong. 中午 了 沒有 了 受格 蔭 中午了,沒有蔭涼的地方了。 b. ho-law’ong ila ’am’amoeh patawaw ila! 形成-蔭 了 快 工作 了 太陽晒不到了,快點工作了。 c. tako-law’ong ila ’am’amoeh patawaw ila! 移位-蔭影 了 快 工作 了 蔭影位移了(太陽晒不到了),快點工作了。

4.2.4 ma:-:指身體「長出…」的意思。

No. 詞 幹 中 文 衍 生 詞 衍 生 語 義 備 註 1. -riyae’ -舔 ma:-riyae’ 腫起來 2. ’aeloehoeh 疔瘡 ma:-’aeloehoeh 長疔瘡 3. kaktoS 小凸物 ma:-kaktoS 長針眼 4. Siba:i’ 蛇 ma:-Siba:i’ 帶狀皰疹 亦稱蛇疹

109 詞根 -ba:ang 雖不單獨使用,卻有明顯語義,如 ba:-ba:ang-an 表示“圖案很多的樣子。

96

以上這些詞幹本身並未帶有疾病的意思,但是附加上前綴 ma:-之後即產生 「長出…」特徵或症狀的意思,用來形容與疾病有關的症狀或特徵。例如 riyae’ “舔”的意思(123a. ),附加前綴 ma:-之後為 ma:-riyae’“腫起來”110 (123b. ); 而 kaktoS 指的是“小凸物”附加前綴 ma:-的衍生詞 ma:-kaktoS 指“長針眼”的 意思(123c. ),形成與身體相關的症狀。另外,Siba:i’指的是“蛇”(124a. )附 加前綴 ma:-的衍生詞為 ma:-Siba:i’是指“帶狀皰疹”(124b. ),指發病時的症狀 往往是長長的一條蔓延在胸部、軀幹或頭頸臉部的一邊,像蛇繞著身體一般,閩 南語稱為「皮蛇」。 (123) a. ’izi’ riyae’ ka kinmae’iyaehan pak’isis ilak! 不要 舔 主格 臉 很噁心 語氣 不要舔臉很噁心耶! b. nisiya kinmae’iyaehan Si-biSbiS ka nepen ma:-riyae’ ila. 他.屬格 臉 IF-痛 受格 牙 長-舔 了 他的臉因牙痛而腫起來。 c. ’ataw ma:-kaktoS ka masa’ kita’-en ba-boting-an. 男子名 長-小凸物 主格 眼睛 看-PF Ca-睜不開-LF ’ataw 長針眼看起來眼睛睜不開。

ma:-riyae’ 腫 ma:-kaktoS 長針眼111

圖4-20 前綴 ma:-的用法

(124) a. Siba:i’ ’inaro’ kita’-en. 蛇 長 看-PF 蛇看起來很長。

110 這個詞彙較年輕的人會唸成 ma:-riyae’,依據發音人之一所述 riyae’原本是“舔”的意思, 衍生詞 ma:-riyae’則表示“腫起來”,是因為腫起來時很像舔過的樣子;但是年長者會唸 成 ma:-liyae’。 111 圖片來源 http://chaoju68.pixnet.net/blog/post/22547588 摘自 980320 。

97

b. ’ataw ma:-Siba:i’ ila. 男子名 長-蛇 了 ’ataw 長蛇疹。

ma:-

Siba:i’ 蛇 ma:-Siba:i’ 帶狀皰疹112

圖4-21 ma:Siba:i’“帶狀皰疹(皮蛇)”

4.2.5 min-:有以下幾種用法。

(a.) ’in-/min-動詞,表示「一種狀態」的意思(葉美利,2003:190 )。

No. 詞 幹 中 文 衍 生 詞 衍 生 語 義 備 註 1. ’itol 起來 min-’itol 醒來 2. lakay 打破 min-lakay 破掉 3. kalkal 打開 min-kalkal 撐開 ’itol 指“起來”的意思’itol 的主事焦點形式為’-om-itol 指“叫醒”的意思 (125a. ),而 min-是’in-的主事焦點形式,附加於表示主事焦點的前綴 min-之後 為 min-’itol 表示“醒來”的意思(125b.);No.2-3 的詞彙也有二種主事焦點的 用法,如 lakay 指“打破”的意思,詞根的主事焦點 l-om-akay 指“打破”,而 附加 min-之後衍生詞 min-lakay 則指“破掉”的意思,所以我們歸納前綴 min- 附加在一般動詞之前有「表示狀態」的意思,其功能是將原來的及物動態轉變為 不及物動詞。 (125) a. yaba’ rima’ ’-om-itol ka korkoring. 爸爸 去.AF 叫-AF- 受格 孩子 爸爸去叫醒孩子。 b. korkoring min-’itol ila Sa’ila kita. 孩子 min-起來 了 去 看 孩子醒來了去看看。

112 圖片來源 http://tw.myblog.yahoo.com/jw!T_SUUCGLGQQLWuD9i4Syvg--/article?mid=172 摘自 980319

98

min-’itol 醒來 ’-om-itol 叫醒

圖4-22 ’itol

(b.) ’in-/min-名詞,會變成一個表示過程的動詞,有「產生」的意思。

No. 詞 幹 中 文 衍 生 詞 衍 生 語 義 備 註 1. boway 果實 min-boway 結果實 2. pongaeh 花 min-pongaeh 開花 3. ta’oeloeh 頭 min- ta’oeloeh 服喪 前綴 min-附加在名詞上表示「產生…」的意思,而 min-是’in-主事焦點形式, 如 boway 是指成熟的“果實”(126a. )附加前綴 min-之後的衍生詞 min-boway 指的是“結果實”(126b. ),指剛剛成形產生果實的意思;而 pongaeh 指的是 “花”附加前綴的 min-pongaeh 指的是“開花”的意思,我們可以解釋為“產生 花的過程”。另外,ta’oeloeh 原來指的是“頭”的意思,加綴 min-之後的衍生詞 min-ta’oeloeh 則指“服喪”的意思,是指頭上纏著東西的意思113 (126c. )。 (126)

a. niSo’ lapowar hayza’ ila ay ka boway? 你.屬格 芭樂 有 了 疑問 受格 果實 你的芭樂有果實了嗎?

b. niSo’ lapowar min-boway ila ay? 你.屬格 芭樂 min-果實 了 疑問 你的芭樂有結果實了嗎?

c. So: hiya’ ’ima min-ta’oeloeh ’izi’ ’oSa’ ray ’anoka ’aroma’ a taew’an. 如果 誰 關係詞 min-頭 不 去 在 所有格 其他 家 如果有人在服喪不要去別人家。

113 min-ta’oeloeh 指頭上缠有什麼東西之意,翻譯成中文為「服喪」。詳見黃智慧(1998:76-77 )。

99

min-

boway 果實114 min-boway 結果實115

圖4-23 minboway

(c.) min-N-an 之後,表示「老或舊…」的意思。

No. 詞 幹 中 文 衍 生 詞 衍 生 語 義 備 註 1. pazay 稻米 min-pazay-an 稻(禾)草 2. kayba:en 衣服 min-kayba:en-an 碎布;破衣 3. SaySiyat 賽夏族 min-SaySiyat-an 老賽夏族 4. tatini' 老人家 min-tatini’-an 百步蛇 這組詞彙比較特別,沒有’in-的形式而且必須與-an 一起使用,其所表達的語義 與文化背景有關,例如 pazay 指“稻米;稻子”(127a. ),而 min-pazay-an 指的 是收割後已去除稻穗的“稻草”(127b. );tatini’指的是“祖先;老人家”(128a. ) min-tatini’-an 是指“百步蛇”(128b. )而非真的祖先,因百布蛇是賽夏族所尊崇 的蛇,也表示百步蛇在賽夏族的地位如同 tatini’一樣116 ;而 kayba:en 是指一般的衣 服,衍生詞 min-kayba:en-an 則是指已經無法製成衣服的“碎布”或是已經破舊的 衣服。 (127) a. hiza pazay kita’-en ’as’asay ila. 那 稻 看-PF 熟 了 那些稻子看起來成熟了。 b. hiza min-pazay-an kita’-en haysiya hek’ezan . 那 min-稻-an 看-PF 還 綠 那些稻草看起來還很青。

114 圖片來源 http://www.flickr.com/photos/jeans_views/2230781856/ 摘錄自 970929 。 115 圖片來源 http://www.cdns.com.tw/20080419/news/nxyzh/U91014002008041817223365_z.jpg 摘自 970929 。 116 根據發音人的說法,min-tatini’-an “百步蛇”是不主動攻擊人的蛇,有如老人家一般;如 果不幸被百步蛇咬到,會被認為家族的祖先有所寄託,要後輩子孫注意的意思。

100

(128) a. hiza tatini’ kita’-en kayzaeh ka basang. 那 老人家 看-PF 好 主格 身體 那位老人家看起來很健康。 b. hiza min-tatini’-an kita’-en pak-tikot. 那 min-老人-an 看-PF 使動-可怕 那條百步蛇看起來很可怕。

min-N-an

pazay 稻子117 min-pazay-an 稻草118

min-N-an

tatini’ 老人 min-tatini’-an 百步蛇119

min-N-an

kayba:en 衣服 min-kayba:en-an 碎布;舊衣120

圖4-24 min-N-an 的用法

前綴 min- 附加在不同的詞彙產生不同的意思,前綴 min-可附加在一般動詞 之上表示「一種狀態」的趨向與原來的一般動詞的主事焦點形式相對比;附加在 名詞上則表示「產生」;另外也可以與後綴結合,產生 min-N-an 如環綴的形式, 其所產生的語義表示「老;舊」的意思與詞彙相關的延伸語義。這麼多的語義變

117 圖片來源 http://www. www.nipic.com/show/1/8/f2da6e4b5cdb2554.html 摘錄自 971001 。 118 圖片來源 http://www. www.baobaolong.com/yishu/jingwu/27852.html 摘錄自 971001 。 119 圖片來源 http://www.ntfd.gov.tw/images/tw/mountain/p01.gif 摘錄自 971001 。 120 圖片來源 http://www.flickr.com/photos/oldress/2405067947/ 摘錄自 971001 。

101

化我們可以做相互比較或對比的討論,如圖 4-25 所示。

min-動詞,一種狀態

min-名詞,表示產生的過程 MIN -詞幹

min-N-an ,表示老或舊

圖4-25 min-的相關用法

4.2.6 tato-:表示「變成…的關係」的意思。

No. 詞 幹 中 文 衍 生 詞 衍 生 語 義 備 註 1. ’aehael 兄弟 tato-’aehael 結拜兄弟 2. ’aeh’aehael 親人 tato-’aeh’aehael 姻親 3. ’ala’ 敵人 tato-’ala’ 變成敵人

前綴 tato- 附加在表示人際關係的名詞上,會變成『關係』,例如’aehael 指 “兄弟”(129a. )附加上前綴 tato-之後的 tato-’aehael 變成“結拜兄弟”(129b. ); 而’ala’ 指的是“敵人”附加上前綴 tato-之後 tato-’ala’ “變成敵人”(129c. ),這 種關係並非天生具有,而是後天形生的。 (129)

a. yami roSa’ ’aehael siya minayti’ yako minatini’. 我們 二 兄弟 他 弟 我 兄 我們兩個是兄弟,他是弟弟我是哥哥。

b. yami roSa’ tato-’aehael ila, siya minayti’ yako minatini’. 我們 二 變成-兄弟 了 他 弟 我 兄 我們兩個已經結拜兄弟,他是弟弟我是哥哥。

c. lasiya roSa’ taew’an papi-’oemaeh tato-’ala’ ila noka kin bi’i:. 他們 二 家 為了-土地 變成-敵人 了 屬格 很 生氣 他們二家為了土地氣得快變成敵人了。

102

4.2.7 小結

語義屬於「變化」概念的前綴部分,歸納如表 4-2 所示。

表4-2. 略舉賽夏語屬於「變化」概念的前綴

No. 前 綴 語 義 舉 例

1. ’iya- 將要 ’iya-siwi’ “將要變暗”

2. ha:- 名詞變成動詞, ha:-ra:i’“變泥;髒” 表示「變成」

3. ho- 形成…樣子 ho-law’ong “成蔭”

4. ma:- 身體「長出…」 ma:-’aeloehoeh “長疔瘡”

5. (1)min-一般動詞 表示「一種狀態」 min-’itol “醒來” (2)min-名詞 表示過程的「產生」 min-boway “結果實” (3)min-N-an 表示「老或舊」 min-pazay-an “稻草”

6. tato- 變成…的關係 tato-’aehael “變成兄弟”

從以上資料歸納,前綴會產生含有「變化」的語義是因為附加在詞彙上而產 生的,這組前綴所產生的衍生詞彙之中心語義,是在詞幹的部分。

例如: 前綴 + 詞幹 語義 ’iya’- + siwi’ ’iya’siwi’ 變化 + 黑;暗 暗

前綴 ’iya- 指的是「變化」,附加在詞幹 siwi’“黑;暗”上,所產生的語義 仍然是“黑或暗”故其語義的中心在詞幹上,前綴所承載的語義是「變化」的過 程,而衍生詞則是「變化」的結果。另 tato-表示「變成…關係」的語義,是需要 附加詞根或語境之中才有更明顯的「變化」的語義。

4.3 動作

前綴之中含有「動作」概念的有很多,如 ki-、kiS-、ko-、li-、maSna-、pal-、 pan-、paS-、paw-、pit-、po-、pon-、Sil -、hin-、Sin-、tal-、taSi-、ti-、til-及 tay/t-om-ay 等前綴都有動作的意思,以下針對含「動作」概念的詞綴做介紹。

103

4.3.1 ki-:表示「採收」的意思。

No. 詞 幹 中 文 衍 生 詞 衍 生 語 義 備 註 121 1. pazay 稻米 ki-pazay 割稻 2. boway 水果 ki-boway 採水果 3. tepen 木耳 ki-tepen 採木耳 4. SingaS 塞牙縫物 ki-SingaS 摘採牙縫物

前綴 ki-加綴之後將名詞轉變成動詞,表示「採收」的意思。如 tepen “木耳” 附加前綴 ki-的衍生詞 ki-tepen 則指“採木耳”的意思(130a. );前綴 ki-附加在 pazay “稻”衍生詞 ki-pazay 指“割稻”;其他衍生詞如 ki-tepen “採木耳”及 ki-SingaS “剔牙”(130b. ),從以上的例子中我們發現前綴 ki-有「摘採且清除」 的意思。 (130) a. ray kahoey hayza’ ka tepen, ’oya’ k-om-oSa’, Sa’ila ki-tepen! 在 木頭 有 格位 木耳 媽媽 說-AF- 去 採-木耳 在木頭上有木耳,媽媽說:「去採木耳!」 b. yako ’am ki-SingaS naehan, hani SingaS-en ’aewhay bazae’en. 我 將 摘採-牙縫物 先 這 塞牙縫-PF 壞 感覺 我先清牙縫,我的牙縫被塞住很不舒服。

122 ki-tepen 採木耳 ki-SingaS 剔牙123

圖4-26 ki-的用法

121 ki-pazay 的說法是唯一的,但是 ki-boway 也有人說成 ti-boway ,我們認為應該是依其採收 的方式而定,如果要全面採收則用 ki-boway ,如果要精選後採收則用 ti-boway ,見 ti-說明。 122 圖片來源 http://hljhulin.gov.cn/Investigate/Article.aspx?aid=9342&cid=56 摘自 97/11/21 。 123 圖片來源 http://052209200.travel-web.com.tw/ 摘自 980328。

104

4.3.2 kiS-:表示有「唱;唸」的意思,葉美利(2003:47 )。

No. 詞 幹 中 文 衍 生 詞 衍 生 語 義 備 註 1. poSal 二次 kiS-poSal 唸(唱)二次 2. ka:at 寫 kiS-ka:at 唸書 3. -poSi' -騙人 kiS-poSi' 未唸完 124 4. a tomal 真的;非常 kiS-atomal 唱真實之歌 5. habon 鬼 kiS-habon 信西方宗教

kiS-詞綴所表達的語義,大部分使用賽夏語的人會以“唸”或“唱”的意思 解讀(131a. ),所以我們將語義概念化,可以解讀為“嘴部所發出的聲音” (131b. )。如 a tomal 指“真的”的意思,附加 kiS-衍生為 kiS-atomal “真實之 歌”,這是 paSta’ay 第三天所唱的歌。相反的,在賽夏社群中信仰非本族傳統宗 教者則被視為 kiS-habon “信西方宗教”,從語義中我們可以發現它是「唸」的 延伸語義,發展而成「信仰」的意思。 (131) a. siya mam kiS ka kano’ ? 他.主格 正在 唸/讀 受格 什麼 ? 他在唱(讀)什麼? b. ma’an minayti’ minkoringan ray kiS-’alay kiS-ka:at . 125 我.屬格 弟妹 女生 在 讀-開始 唸-書 我的妹妹在幼稚園讀書。

4.3.3 ko-:表示「一直做…事」的意思。

No. 詞 幹 中 文 衍 生 詞 衍 生 語 義 備 註 1. ’aybol 打擾 ko-’aybol 一直打擾 2. ’oemaeh 土地 ko-’oemaeh 開墾 3. sizaeh 完成 ko-sizaeh 做完 4. ’amet 完、盡 ko-’amet 做盡(完)

124 見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第三卷」賽夏族,第 32-33 頁。 a tomal 通常用來表示“非常”的意思,但調查報告書所記載的 paSta’ay 第三天所唱的祭 歌為 kiS-atomal “真實之歌”。 125 摘自賽夏語九階教材第二冊第一課。但是這句東河方言習慣用以下的句子。 ma’an minayti’ minkoringan ray kakiS’alayan ’am kiSka:at . 我的 弟妹 女生 在 剛開始的地方 要 讀書 我的妹妹在幼稚園讀書。

105

前綴 ko-附加在不同的詞根上有不同語義,所衍生出來的詞彙語義都表示與 詞根相關的事情。’aybol 指“打擾”的意思(132a. ),附加前綴 ko-之後的衍生 詞 ko-’aybol 也指“打擾”的意思,但 ko-’aybol 含有一直被打擾的意思(132b. )。 ko-sizaeh 與 ko-’amet 都表示“做完”的意思,在語義上也有區別;ko-sizaeh 的 “做完”(133a. )是指一件事分成幾分,而把原本計劃完成的部分做完;而 ko-’amet 也表示“做完”(133b. )指將一件事全部做完,故 ko-’amet 的語義大 於 ko-sizaeh,但有時也可能重疊所以可以互用。 (132) a. ’izi’ ’aybol hi ’ataw mam kiSka:at. 不要 打擾 受格 男子名 正在 唸書 不要打擾’ataw 唸書。 b.’izi’ ko-’aybol ka ka-patawaw-an ma’an. 不要 一直做-打擾 受格 ka-工作-完成-LF 我.屬格 不要一直打擾我的工作。 (133) a. lasiya ko-sizaeh ka-patawaw-en ila o lobih ila. 他們 一直做-完 ka-工作-完成-PF 了 轉折語 回 了 他們把工作做完才回去。 b. lasiya minsalal ka p-in-atawaw-an ko-’amet ila, 他們 超前 受格 工作-完成-LF 一直做-完 了 rim’an ’am ’oka’ ila ka-patawaw-en. 明天 將 沒有 了 ka-工作-PF 他們超前進度把工作做完了,明天會沒有工作了。

4.3.4 li-:表示「帶著…東西」的意思。

No. 詞 幹 中 文 衍 生 詞 衍 生 語 義 備 註 1. takil 竹背簍 li-takil 背竹背簍 2. ko’ngas 未擦的大便 li-ko’ngas 大便沒擦乾淨 3. poway 棉被 li-poway 帶著棉被;包袱 4. hapoy 火 li-hapoy 帶著火的 ka-li-hapoy-an 火車 前綴 li-指的是「帶著…東西」的意思,會因附加在不同的詞幹而產生不同的 語義,如 takil “竹背簍”附加前綴 li-的衍生詞為 li-takil “背竹背簍”變成「背」 的意思(134a. );ko’ngas 指“大便”附加前綴 li-的衍生詞為 li-ko’ngas “大便沒 擦乾淨”變成「黏著」的意思,但所表述的就是「附著」的意思了。而 ’ali-poway “帶著棉被”來自於 li-poway 的衍生詞,以前的人都睡在一個大通舖一起蓋被 子,但是有些人喜歡抱著棉被,或是捲著棉被睡覺的意思(134b.)。

106

(134) a. ’oya’ li-takil ’am rima’ ti-kahoey. 媽媽 帶-竹背簍 將 去 撿-木柴 媽媽背竹背簍要去撿木柴。

b. So’o ma’rem li-poway o yako kayni’ s-om-isaw ki So’o . 你.主格 AF.睡 帶著-被子 語氣 我 否定 蓋-AF- 和 你.主格 你睡覺會搶被子,我不要跟你蓋同一條被子。

li-takil 背竹背簍126 li-poway 帶著棉被

圖4-27 li-的用法

4.3.5 maSna-的詞根,表示「下雨(雪)的情形」。

No. 詞 幹 中 文 衍 生 詞 衍 生 語 義 備 註 1. ’aboe’ 嚴重 maSna-’aboe’ 下很大的雨 2. ’anal 連綿 maSna-’anal 連綿不絕的下雨 3. beSbeS 噴水貌 maSna-beSbeS 毛毛雨 4. haehola’ 冰 maSna-haehola’ 下雪 前綴 maSna-的詞彙上,表示「下雨(雪)的情況」,但是精確的語義需配 合詞根所承載的意思而定。例如’aboe’ “嚴重”附加前綴 maSna-之後的衍生詞變 成 maSna-’aboe’ 是指“下很大的雨”或是“所下的雨已經造成災情了”127 (135a.~c. );而 haehola’ 指“冰、雪、霜”衍生詞後形成 maSna-haehola’表示 “下雪”的意思。 (135) a. kawhanan maSna-’aboe’ bi’bi’bi’ ka ’a-’oral. 昨晚 下雨-嚴重 雨擬聲 主格 Ca-雨 昨晚雨下得很大。

126 摘自賽夏語九階教材第二冊第七課 p.28 。 127 如何分辨語義,則視說話者的認知再配合語境而定,不同的說話者會有不同的看法。

107

b. kawhanan maSna-’aboe’ haleb ’arol-on ila. 昨晚 下雨-嚴重 橋 沖-PF 了 昨晚雨下得很大把橋都沖走了。

c. kawhanan maSna-’aboe’ nak ka bayoS na. 昨晚 下雨-嚴重 像 受格 颱風 語氣 昨晚雨下得很大像颱風一樣。

maSna-’aboe’ maSna-’aboe’ maSna-’aboe’ “一時下起傾盆大雨” “下很大的雨造成災情” “下起又風又雨的雨”

maSna-’anal maSna-beSbeS maSna-haehola’ “連綿不絕的下雨” “毛毛雨” “下雪”

圖4-28 maSna-的有關情形

4.3.6 pal-:表示用刀子「宰;殺」之意。

No. 詞 幹 中 文 衍 生 詞 衍 生 語 義 備 註 1. baboy 豬 pal-baboy 殺豬 2. katin 牛 pal-katin 殺牛 3. Siri’ 羊 pal-Siri’ 殺羊 4. Siba:i’ 蛇 pal-Siba:i’ 殺蛇

前綴 pal-附加於動物之前,使得名詞變成動詞,表示用刀子「宰;殺」之意, 例如 baboy 指“豬”的意思,附加前綴 pal-之後變成 pal-baboy “殺豬”的意思 (136a.) ;如果不用附加前綴 pal-的方式表達“殺豬”的意思,也可以是可以的, 這種表達方式就會變成詞組的方式了(136b. )。

108

(136) a. ’am paSta’ay ila, lasiya mam pal-baboy. 將要 矮靈祭 了 他們 正在 殺-豬 矮靈祭要到了,他們正在殺豬。 b. ’am paSta’ay ila, lasiya mam h-om-iwa’ ka baboy . 將要 矮靈祭 了 他們 正在 殺-AF- 受格 豬 矮靈祭要到了,他們正在殺豬。

4.3.7 pan-/man-:有「走;跌」之意。

No. 詞 幹 中 文 衍 生 詞詞詞 衍生語義 備 註 1. ra:an 路 pan-ra:an 走路 2. pangih 傷 pan-pangih 跌傷 3. Sawi’ 破 pan-Sawi’ 跌破 4. taba’ 杓子 pan-ta-taba’ 跌趴在地

man-是前綴 pan-的主事焦點形式,含例如 ra:an “路”(137a. )的衍生詞 pan-ra:an “走路”(137b. )其主事焦點形式 man-ra:an “走路”(137c. )即屬之。 前綴 pan-附加在 ra:an “路”有「走」的意思。而 pangih “傷口”衍生詞 pan-pangih 指“跌傷”(138a. );Sawi’ “撕破”衍生後 pan-Sawi' 表示“跌破”(138b. )。 如果前綴 pan-附加在詞幹上表示「跌」的意思,但正確的語義仍需前後文語境來 表示。 (137) a. hini ra:an hinkikiyo’. 這 路 彎彎曲曲 這條路彎彎曲曲。 b.’iya-siwi’ ila, ’izi’ pan-ra:an ila! 變-暗 了 不要 走-路 了 天黑了,不要走了! c. koko’ man-ra:an rima’ tatimae’an. 奶奶 走.AF-路 去 菜園 奶奶走路去菜園。 (138) a. yako ngiro’ pan-pangih ka ’ae’ay. 我 跌倒 跌-傷 受格 腳 我因跌倒而受傷。

109

b. yako ngiro’ pan-sawi’ ka hahngae’ 我 跌倒 跌-破 受格 褲子 我因跌倒而褲子破掉。

pan-Sawi’ 跌破129 pan-pangih 跌傷128

圖4-29 pan-的用法

4.3.8 paS-:是指一種動作並含「產生了…」的意思,可表示「儀式」的意思(葉 美利,2003:47 )。

(a) paS-:是指「產生出…」的意思。

No. 詞 幹 中 文 衍 生 詞 衍 生 語 義 備 註 1. korkoring 孩子 paS-korkoring 生孩子 2. kilkilo’ 幼獸 paS-kilkilo’ 生育幼獸 3. ’oesizo: 蛋 paS-’oesizo: 生蛋 4. -ki-ra:a’ -記號 paS-kira:a’ 蓋章;選舉 前綴 paS-附加在以上的詞根表示「產生出…」的意思,如’oesizo: “蛋”附 加前綴 paS-的衍生詞 paS-’oesizo: “生蛋”(139a. );korkoring “孩子”附加前 綴 paS-的衍生詞 paS-korkoring “生孩子”。在這裡前綴 paS-雖然沒有形成儀式 的形態,但是從文化的角度來看 paS-korkoring “生孩子”也是族群中的生命禮俗 之一。而 ra:a’是“楓樹”的意思,但是詞根-ki-ra:a’ 卻沒有語義,但附加前綴 paS- 之後形成 paS-ki-ra:a’ 是“蓋章;選舉”的意思130 (139b. ),由於選舉是現代社 會的產物,而選舉時的最重要動作就是蓋章,所以我們也可視其為做一個蓋章的 行為,而又引申為選舉的意思。

128 摘自賽夏語九階教材第六冊第十課 p.40 。 129 圖片來源 http://big5.yuanming.net/articles/200202/5465.html 摘自 971220 。 130 ki- 雖然也是前綴之一,但與 ra:a’“楓樹”的衍生詞 ki-ra:a’是沒有語義的;另有一個可能, ki-是“和”的意思,ki-ra:a’指“和-楓樹”,再附加前綴 paS-衍生詞 paS-ki -ra:a’指“蓋章” 即“生成-和-楓樹”的意思,但無法證明以前的印章是否為楓樹所製成。這種用法與 ka-Si-ki -ralom “棲息於水中的”有異曲同工之妙。

110

(139) a. tata:a’ paS-’oesizo: ila 雞 生-蛋 了 雞生蛋了。 b. ’insa’an ’am paS-ki-ra:a’ ka kamalaehang ’inimita’ mae’iyaeh. 待會 將 產生-記號 受格 照顧 我們.予格 人 等一下要選出照顧我們的人。

paS-’oesizo: 生蛋 paS-ki’ra:a’ 蓋章131

圖4-30 paS-的用法

(b) paS-:表示「祭儀」的意思。

No. 詞 幹 中 文 衍 生 詞 衍 生 語 義 備 註 1. baki’ 祖先 paS-baki’ 祖靈祭 2. ta’ay 矮靈的名字 paS-ta’ay 巴斯達隘 矮靈祭 3. ’ala’ 敵人 paS-’ala’ 敵首祭 4. Saka: 穀倉 paS-Saka: 開倉祭 前綴 paS-是一種動作含有“產生了…”的意思,但附加(b.) 組這些名詞前, 則表示「執行…儀式」或「祭儀」的意思,例如 ta’ay 指“矮人的名字”132 附加 paS-之後衍生成 paS-ta’ay 指“矮靈祭”(140a. );而 baki’ 指“祖先”衍生詞 paS-baki’ 表示“祖靈祭”133 (140b.)。 (140) a. yami ’am paS-ta’ay ila, lasiya man pal-baboy. 我們 將 祭-ta’ay 了 他們 正在 殺-豬 我們矮靈祭要到了,他們正在殺豬。

131 圖片來源 http://living.donghong.info/travel/2006/060507/DSCN4376s.jpg 摘自 97/11/30 。 132 祭歌第1-2首唱到“ila ta’ay ki toway ”,男矮人的名子叫ta’ay ,女矮人的名子叫toway ,據說 最後只剩下兩個老的矮人叫ta’ay 和toway 傷心的往東方離去。 133 paS-baki’ “祖靈祭”是賽夏族中重要祭典之一,屬於家祭的形式。在每年的收成之後舉 行,目前每年舉行兩次,除了感謝祖先庇佑我們能豐收平安外,也藉此連絡感情。

111

b. Sapang ’aza’ ma’ balong pa-wa:i’ ka tatini’ koSa’-en paS-baki’ . 134 主要 祭者 要 說 使動-來 受格 祖先 說-PF 祭-祖先 主祭者招請祖靈叫做祖靈祭。

paS-ta’ay 巴斯達隘135 paS-baki’ 祖靈祭136

圖4-31 paS-的用法

前綴 paS- 雖然也有二種用法,但仔細探究其語意仍屬同一類,先有「生成… 或產生了…」的意思,當這個產出成為固定模式之後,便成為「儀式」的意思了。

4.3.9 paw-:表示「用整隻手做…」的意思。

No. 詞 幹 中 文 衍 生 詞 衍 生 語 義 備 註 1. kowih 挖 paw-kowih 用手挖開 2. manmo’ 整個;完整 paw-manmo’ 抓整個(吃) 3. haSab 口水 paw-haSab 用整個手擦口水 4. lipaeh 撞擊聲(狀聲詞) paw-lipaeh 打耳光 前綴 paw- 附加在詞根上表示「用整隻手做…」的意思,如 kowih 是一般 “挖”的意思,附加前綴 paw-之後的衍生詞 paw-kowih 指的是“用手當工具挖” 的意思;而 manmo’是指“整個;完整”的意思(141a. ),附加前綴 paw-之後, 衍生成 paw-manmo’指“抓整個(吃)”的意思(141b. )。lipaeh 雖然是撞擊的狀 聲詞(142a. ),但也可以和前綴 paw-衍生成 paw-lipaeh “打耳光”的意思指打 的部位在臉頰上(142b.),和前綴 Sin-所衍生的 Sin-lipaeh “打巴掌”是不一樣 的位置,Sin-lipaeh 指打在身上任一處所產生的聲響。 (141) a. niSo’ pazay manmo’ ’okay si’ael-i. 你.屬格 飯 完整 否定 吃-否定 你的飯都整碗都沒吃。

134 摘自賽夏語九階教材第九冊第八課 p.49 。 135 摘自賽夏語九階教材第九冊第七課 p.28 。 136 摘自賽夏語九階教材第九冊第八課 p.32。

112

b. ’izi’ paw-manmo’ ka pazay ’am s-om-ih’i:. 否定 抓-整個 受格 飯 將 噎住-AF 飯不要抓整個吞(吞太大口)會噎到。

(142) a. lipaeh Sa’ ’ataw Sebet-en ni yaba’. 打的聲音 語氣 男子名 打-PF 屬格 爸爸 ’ataw “啪”一聲被爸爸打。 b. yaba’ paw-lipaeh hi ’ataw. 爸爸 揮-打的聲音 受格 男子名 爸爸打’ataw 一巴掌。

paw-lipaeh paw-kowih paw-manmo’ 139 137 “打巴掌” “整個手挖開” “抓整個(吃)”138

圖4-32 paw-的用法

4.3.10 pit-:表示「捕捉」的意思。

No. 詞詞詞幹幹幹 中 文 衍 生 詞 衍 生 語 義 備 註 1. ’aelaw 魚 pit-’aelaw 捕魚 2. ’oeson 蝦 pit-’oeson 捕蝦 3. hapis 飛鼠 pit-hapis 捕飛鼠 4. ’aza’ 主祭 pit-’aza’ 播種祭

葉美利(2003:37 )表示前綴 pit-有「catch 」的意思。如果附加在一般動物的 名詞上,表示「捕捉」的意思,如 ’aelaw “魚”加上前綴之後的 pit-’aelaw “捕 魚”;而 ’oeson“蝦”加綴之後為 pit-’oeson“捕蝦”(143a. )。

137 paw-kowih 指的是用整隻手合併後再挖,但怪手的形態也像整隻手,所以也可以使用 paw-kowih 。 138 圖片來源 http://www.flickr.com/photos/paoting/503090479/ 摘自 97/12/7 。 139 圖片來源 http://star.mop.com/starnews/hk_tw/2007-02-01/27872.shtml 摘自 97/12/7 。

113

(143) a. ya:o rima’ pit-’aelaw o ’okay kita’ ka ’aelaw, ’isa:a’ pit-’oeson ila. 我 去 抓-魚 語氣 否定 看 受格 魚 語氣 抓-蝦 了 我去抓魚但沒有看到魚,於是抓蝦了。 b. pit-’aza’ ila ’araS ka binSi’ o:! 獲-主祭 了 帶 受格 種子 語氣 播種祭了要帶種子喔!

pit-’aelaw 捕魚140 pit-’oeson“捕蝦”

圖4-33 pit-的用法

另外,’aza’ 原來是“主祭”的意思,加綴之後變成 pit-’aza’ 是“播種祭”141 的意思(143b. )。指在播種祭的過程中,需「搶得」主祭的福氣之意,賴盈秀 (2003:40-41 )指出:

其他家戶的人會預先算好時間,等祭主回到家後,才帶著前一天打 好的糯米糕前往主祭家,如果能在祭主作完儀式性的播種後,搶第一位 與祭主合飲糯米酒並找到祭主所藏的糯米糕者,可分到特別的福氣。

用前綴 pit- 衍生 pit-’aza’“播種祭”一詞,如同 pit-’aelaw “捕魚”、 pit-’oeson“捕蝦”一樣,表示「捕捉-詞根」之意,因此就結構而言 pit-’aza’“播 種祭”似乎顯示在賽夏族人的心理認為就是「捕捉主祭家族的福氣」的意思。由

140 圖片來源 http://www.brotherscutlery.com/productsView.asp?id=971 摘自 971012 。 141 播種祭不同於其他的祭儀之處,在其打破了姓氏和祖靈祭團的區劃界線,是以部落(’asang ) 內各家戶為單位而舉行的部落性儀式。舉行的時間大約是四月間,過去稻米播種的時候, 祭儀每年由不同家戶長輪流擔任主祭。主要的過程包括預備祭酒、糯米糕;祭典當天,主 祭代表部落內各姓氏家戶,至祭田秘密進行儀式性小米播種,祈求部落播種成功。播種儀 式後,主祭回家與各家戶代表輪流共杯合飲,以分享福氣;並分食各家戶帶來的糯米糕和 酒。儀式中,主祭成為部落的共同象徵,藉由主祭與各戶家長的合飲,強調跨越血緣的部 落認同;而各家戶所帶的糯米糕和酒,經過主祭重新分食,也再次建立新的整合關係(鄭 依憶 1989 ;楊淑媛 1990 ;陳淑萍 1998 )。資料來源:轉載自『1999 台東南島文化節』學 術演講臺灣原住民-賽夏族。

114

於文化的攝取角度不同,與中文對譯時被譯為「播種祭」較無法與族群文化相契 合,而無法補捉 pit-’aza’的意涵了。

4.3.11 po-/p-in-o-:表示「戴∕蓋」的意思(葉美利 2003:46 )。

No. 詞 幹 中 文 衍 生 詞 衍 生 語 義 備 註 1. masa’ 眼睛 po-masa’ 戴在眼睛上 2. hima’ 手 po-hima’ 戴在手上 3. timo’ 鹽 po-timo’ 加鹽 4. -’aSan -蒼白 po-’aSan 臉色蒼白

前綴 po-無法用“po-ka kano’”產生“戴∕蓋什麼”的意思,所以語義仍需 視所依附的前綴而定。其語義的決定在所附加的詞根上,例如 po-masa’本指“戴 在眼睛上”,但是現在已經愈來愈專指“戴眼鏡”了,如例(144a. );如果是 要指“覆蓋在眼睛”上則不能用 po-masa’(144b. )而 po-hima’ 則指“戴∕套在 手上”;po-ralom “澆水”指灑上水(145a. );po-’aSan “臉色蒼白”也都有複 蓋之意,如例(145b. )。 (144) a. niSo’ ka-po-masa’ hayno’ ila, ’ampowa ’okay po-masa’? 你的.屬格 ka-戴-眼睛 哪裡 了 為何 否定 戴-眼鏡 你的眼鏡哪裡去了,為什麼不戴眼鏡? b. hini ’iyo’ pori:-ani ka masa’ niSo’, to:o’ hahila: ’am kayzaeh ila. 這 藥 敷-命令 受格 眼睛 你.受格 三 天 將 好 了 把這個藥敷在眼睛上,三天就會好了。 (145) a. So’o po-ralom ila ay ka tatimae’ ? 你.主格 覆蓋-水 了 疑問 受格 菜 你有澆菜嗎? b. So’o ’ampowa’ po-’aSan (ka kinmae’iyaehan). 你.主格 為什麼 覆蓋-蒼白 受格 臉 你怎麼臉色蒼白?

115

po-masa’ 戴眼鏡 po-ralom 澆水142

圖4-34 po-的用法

4.3.12 pon-:表示一種動作,其意義為「碰觸」的意思。

No. 詞 幹 中 文 衍 生 詞 衍 生 語 義 備 註 1. babih 別的地方 (pa)pon-babih 推開 2. -lobo’ -腫的地方 pon-lobo’ 碰到 3. -’a:iS -順便 pon-’a:iS 碰觸 4. -tikol -推 pon-tikol 碰觸且推

前綴 pon-附加在詞根有「碰觸」的意思,因詞根不同所產生的語義也有些微 的不同。例如 babih 是指“別處”的意思(146a. ),附加前綴 pon-之後的 pon-babih 指“推開”的意思(146b. ),但是大部分都會與 pa-一起使用形成(pa)pon-babih “使推開”的意思。另外,-tikol 、-lobo’、-’a:iS 等,這些詞根都不單獨使用143 , 但是當這些詞根附加前綴 pon-之後有語義了,如 pon-tikol 指動物用頭“碰觸且 推”的動作(147a);pon-lobo’是指“腫或痛的地方被碰觸”的意思(147b. ); pon-’a:iS 則就是指“碰觸”的意思(147c. )。 (146) a. siya ’inay babih mo-wa:i’. 他.主格 從 別處 AF-來 他從別處來的。 b. hiza korkoring pon-babih ka-si’ael-en. 那 孩子 碰-別處 ka-吃-PF 那個孩子把吃的東西推開。

142 摘自賽夏語九階教材第六冊第五課 p.23。 143 這些詞根雖無法單獨使用,但從與其他詞彙之比較中可以發現具有語義。如 kal-’a:iS “順 道經過”、pat-’a:iS “隨便放”,可知-’a:iS 具有“順(隨)便”之意;pan-lobo’“跌倒而碰 到腫起來的地方”,-lobo’有“腫的地方”。

116

(147) a. ’aehoe’ noka ta’oeloeh pon-tikol ’iyakin. 狗 屬格 頭 碰-推 我.受格 小狗用頭碰我。 b. yako ’oki ’iya’azem pon-lobo’ ka nisiya pangih. 我.主格 否定 小心 碰-腫 受格 他.屬格 傷口 我不小心碰觸到他的傷口腫起來的地方。

c. ’izi’ pon-’a:iS ka kilakil. 不要 碰-隨便 受格 肩旗 不要亂碰肩旗。

pon- lobo’ 145 pon-babih 推開144 “碰觸到腫或痛的地方”

圖4-35 pon-的用法

4.3.13 Sil-:表示「燒;烤」的意思(葉,2003:48 )

No. 詞 幹 中 文 衍 生 詞 衍 生 語 義 備 註 1. ’amet 完 Sil-’amet 燒完 2. ’aSay 浪費 Sil-’aSay 燒得很浪費 3. ’asay 熟 Sil-’asay 烤熟 4. -’alto’ -焦 Sil-’alto’ 燒焦 5. paehtang 洞 Sil-paehtang 燒破洞 前綴 Sil-附加在詞根之前表示「燒」的意思;如’amet 是“完”的意思,附 加前綴 Sil-之後的衍生詞 Sil-’amet 表示“燒完”(148a. );而 ’asay 表示“熟” 的意思,附加前綴 Sil-之後的 Sil-’asay 指“燒到熟了”(148b. );而 Sil-’alto’ 表示“燒焦”的意思(148c. )。通常前綴 Sil-附加於非名詞的詞根上,以形容「燒 得…」的意思。

144 圖片來源 http://www.flickr.com/photos/xanth/253131271/ 摘自 971109 。 145 圖片來源 http://www.nsc.gov.tw/_NewFiles/popular_science.asp?add_year=2003&popsc_aid=101 摘自 971109 。

117

(148) a. niSo’ kahoey Sil-’amet ila ’am-’amoeh ’aSkan ka kahoey. 你.屬格 木 燒-完 了 Red-快 放 受格 木材 你的木材快燒完了趕快放木材。 b. niSo’ ’ae’ay Sil-’asay ila, ’izi’ kin ’al’alihan ki hapoy. 你.屬格 腳 燒-熟 了 否定 很 近 和 火 你的腳快熟了,不要那麼靠近火。

c. ma’an ’awpir s-in-oloh pat-nga’nga’-en Sil-’alto’ nak ka bae:aeh ila. 我.屬格 地瓜 烤-完成- 放-忘記-PF 燒-焦 像 受格 碳 了 我烤的地瓜被忘記而燒成碳了。

Sil-’amet 燒完146 Sil-’asay 燒熟147 Sil-’alto’烤焦148

圖4-36 Sil-“燒”的用法

4.3.14 hin -:表示「砍、切、劈」的意思。149 no. 詞 幹 中 文 衍 生 詞 衍生語義 備 註 150 1. pingi’ 根部 hin-ka-pingi’ 從根部砍 2. panga’ 枝幹 hin-ka-panga’ 從枝幹砍 hin-panga’ 砍枝幹 3. wazwaz 中間 hin-ka-wazwaz 從中間砍 wazwaz-ani 砍中間 4. raya’ 上部 hin-raya’ 從上部砍 5. mamo’ 完整 hin-mamo’ 整株砍

平常不能獨用的前綴 hin-附加在屬於樹的部位,表示「砍」的意思,通常指 砍樹的部位在指定位置時,以類似自由詞素的方式組合成詞組。例如 hin-pingi’ “指砍根部”(149a. ),整句是將 hin-pingi’視為一個動詞,再加上受詞 ka hini

146 圖片來源 http://picasaweb.google.com/soapp68/2008#5167096754268519522 摘自 971220 。 147 圖片來源 http://food.cqnews.net/system/2006/01/12/000572077.shtml 摘自 971220 。 148 圖片來源 http://www.flickr.com/photos/katestream/683695062/ 摘自 971220 。 149 前綴 hin-尚有「朝…方向」的語義,詳見 4.1 前綴。 150 hin-ka-pingi’ “從根部砍”有很多說法,也有人說 hin-ray-pingi’ 或 hin-pingi’ 。

118

kahoey “這棵樹”;而 hin ka pingi’指“從根部砍起”(149b. ),是句法層次的用 法,整句是將 hin 視為動詞,ka pingi’受詞151 ;其中加了格位 ka 之後指的是特定 的地方,使範圍縮小產生定指的作用。通常也可以用 ray “處所”來替換 ka “格 位”,如 hin ray raya’ “從上面砍”,我們可以看見「hin 」獨立使用,並可具體 的解釋為從什麼部位「砍」起。 (149) a. ’ataw, hin-pingi’ ka hini kahoey ’amkay pa-se’el ila. 男子名 砍-根部 受格 這 樹 否定 使-生長 了 ’ataw ,把這棵樹從根部砍下,不要再讓它生長。 b. hini kahoey ’izi’ hin ka pingi’ o: , ma’an ka-’o:ol-en. 這 樹 不要 砍 受格 根部 語氣 我.屬格 ka-留-PF 不要把這棵樹從根砍起喔,我要留下來的。

hin-panga’從枝幹砍

hin-wazwaz 從中間砍 hin-pingi’從根部砍

圖4-37 hin-+樹的部位用法

在賽夏語中,前綴 hin-附加在詞根的組合有“砍”、“切”、“劈”的語義, 雖然 hin-平常不單獨使用,但在特定的語境如砍樹時可用 hin ka pingi’ 的形態組 合,而且它的意義也是固定的。就如同 cran-這成分只出現在 cranberry 的組合中。 由於語音形式及意義固定,cranberry 既是某種特定的 berry ,跟所有其它漿果不 同,也可以認為 cran-是一種成分。(袁家驊等,2004:194 )

151 a. hin-pingi’ ka hini kahoey “把這棵樹從根部砍下。” V O (ka N ) b. hin ka pingi’ “從根砍” V O (ka N ) 如上述的分析,若 hin-pingi’和 hin 都視為 V,則二者皆屬 V+O 的例子,符合賽夏句法。

119

4.3.15 Sin- + 動詞:表示「打」的結果。

No. 詞 幹 中 文 衍 生 詞 衍生語義 備 註 1. -balbalay -憑空;慢慢來 Sin-balbalay 白白被打 2. paehtang 洞 Sin-paehtang 打破洞 hin-paehtang 3. -’ilaw -偏離 Sin-’ilaw 沒打中 hin-’ilaw 4. -’oepaeh -空 Sin-’oepaeh 打偏掉 hin-’oepaeh 前綴 Sin-附加在動詞之後,表示「打」的結果,如 Sin-balbalay 指“無緣無 故被打”的意思(150a. ),balbalay 是“慢慢來”的意思,是前綴 Sin 附加在 balbalay 的衍生詞。如 paehtang 指“洞”附加前綴 Sin-之後的衍生詞 Sin-paehtang 是“打到一個洞”的意思(150b. );Sin-’oepaeh 是“打偏掉”的意思(150c. ); 而-’ilaw 本身雖然不單獨使用,也可附加前綴 Sin-形成衍生詞 Sin-’ilaw 表示“沒 打中”的意思(150d. )。 (150) a. ’oya’ Sin-balbalay ka korkoring. 媽媽 打-憑空 受格 狗 媽媽無緣無故的打小孩。 b.’ataw Sin-paehtang ka taboway. 男子名 打-洞 受格 水缸 ’ataw 把水缸打破了。 c. siya Sin-’oepaeh ka mali’. 他.主格 打-空 受格 球 他沒打中球。 d. siya Sin-’ilaw ka mali’. 他.主格 打-空 受格 球 他沒打中球(他揮棒落空)。

Sin-balbalay 無故被打152 Sin-’ilaw 打沒中 Sin-’oepaeh 打空153

圖4-38 Sin-+動詞的用法

152 圖片來源 http://q.sohu.com/forum/14/topic/4326801 摘於 980718 。 153 圖片來源 http://news.dayoo.com/sports/news/2008-04/25/content_3374916.htm 摘於 980716 。

120

前綴 Sin-也有「打;砍」的意思。其用法與前綴 hin-幾乎無異,差別在於 Sin- 所使用的工具可能較小或細,如竹梢或手等,而 hin-所使用的工具可能較粗大, 如木棍、刀之類。雖然語義相同,但使用者對物體粗、細的認知是因人而異的, 也因此有模糊地帶產生。目前兩個前綴有互通的情形發生,如下表 4-3 所示。

表4-3. hin/Sin + 數詞:表示「砍;切;劈」的意思。 No. 詞 幹 中 文 衍 生 詞 衍 生 詞 衍衍衍生 語 義 1. roSa’ 二 hin-roSa’ Sin-roSa’ 成兩半 2. to:o’ 三 hin-to:o’ Sin-to:o’ 成三半 154 3. Sopat 四 hin-oSpat Sin-oSpat 成四半

因施事目標的形體不同,在中文翻譯時,會用不同的字眼代替,這時候前綴 Sin-與前綴 hin-語義相通,都與「手部位置的移動」有關。如 roSa’指“二”加上 前綴 Sin-之後的衍生詞 hin-roSa’為“成兩半”(151a. ),加綴於 to:o’“三”為 hin-to:o’“成三半”(151b. )。這種組合沒有 hin-’aehae’“砍一”的意思,因為不 合邏輯,超過“四”以上就不用這種組合形式了。前綴 Sin-的用法與前綴 hin-相 同,兩者差別在於 Sin-表示“打”的語意較強;hin-表示“砍”的語意較強,但 兩者都表示手部的從上而下的位移。 (151) a. hini ba:ih Sin-roSa’ h-in-iwa’.155 這 西瓜 切-二 切-完成- 把這個西瓜切兩半。 b. hini kahoey Sin-to:o’ ’iniman. 156 這 樹 切-二 我.予格 把這個木材砍成三段給我。

Sin-roSa’ 切二半 Sin-to:o’ 切三份 Sin-oSpat 切四份

圖4-39 Sin-+數詞的用法

前綴 hin-和前綴 Sin-都可附加動詞、數詞或名詞所衍生成的「打、砍、切、

154 Sopat “四”加綴後形成語音換位,變成 SinoSpat “切四份。” 155 切成兩半,另一種說法,為 pak-hing-hingha’an hiniwa’.“把它切成一樣一樣。” 156 切三份的,也可以用 pak-to:o’ hiniwa’.“使切成三份。”

121

劈」都可總結成「手的移動動作」,只是在句中的語意或因語境而有不同的解釋。

4.3.16 (pa-)So-:表示「射;打」的意思。157

No. 詞 幹 中 文 衍 生 詞 衍生語義 備 註 1. pasay 死 (pa-)So-pasay 射死 158 2. -’ilaw -未中目標(空) (pa-)So-’ilaw 射空(偏) 3. roSa’ 二 (pa-)So-roSa’ 一箭雙鵰 4. bolngaS 衝過去 (pa-)So-bolngaS 射偏

前綴 So-表示「射;打」的意思,由於使用上習慣採用使動形式的 pa-So-來 表示「射」的結果;衍生詞的語義與詞根相關,如加 pasay “死”衍生之後的 pa-So-pasay “射死”表示一槍斃命(152a. );而 bolngaS “衝過去”衍生詞 pa-So-bolngaS “射偏”(152b. )。如果不附加使動動詞 pa-也可以使用,只是一 般在使用這類的衍生詞時都是 pa-So-一起使用比較多。

(152) a. yako pa-So-pasay ka hapis . 我.主格 使動-射-死 受格 飛鼠 我射飛鼠一槍斃命。 b.hini pa-So-bolngaS ila hini ka boehoe:. 159 這 使動-射-偏 了 這 受格 弓 弓箭射偏了。

So-paehtang 射破洞160 So-’ilaw 射偏 So-’oepaeh 射空

圖4-40 So-動詞的用法

157 前綴 hin-;前綴 Sin-及前綴 So- ,有些用法如果語義表示「打」的話則可能相通。 158 雖-’ilaw 不單獨使用,但從 San-’ilaw “咬空”、Sin-’ilaw “打空”,可知-’ilaw 含有“空” 的意思。 159 摘自中央研究院台灣南島語語料庫,賽夏語「老鷹的故事」一文。 160 圖片來源 http://farm4.static.flickr.com/3174/2407329311_a4aedddc4c.jpg 摘於 971012 。

122

4.3.17 tal-:表示「整(塊;片;條)的做…事情」的意思。

No. 詞 幹 中 文 衍 生 詞 衍 生 語 義 備 註 1. ’oemaeh 田地 tal-’oemaeh 耕田 2. -boewah (除草) tal-boewah 除草 boe-boewah 3. ba:la’ 河 tal-ba:la’ 漁獵 4. haehael 一起 tal-haehael 一起做(幫助)

前綴 tal- 附加在詞根上有「做…事情」的意思。如’oemaeh 指的是“土地” (153a. ),附加前綴 tal-之後是 tal-’oemaeh 是指“耕田”的意思(153b. ),也可 以再加入中綴-in-衍生成 t-in-al-’oemaeh 指“耕好的田”的意思(153c. ),這個詞 彙由於配合著賽夏族的歲時祭儀,t-in-al-’oemaeh 也衍生出“年”的概念 (153d. )。另外,-boewah 這個詞根雖然沒有獨立的用法,但是可以重疊 CV-後 使用衍生為 boe-boewah 指除過草後“看起來很空曠”的感覺(154a. ),在詞根 附加前綴 tal-後衍生成 tal-boewah 則是指“除草”的意思(154b. )。 (153) a. hini ila ’oemaeh ’am hinaw ila.161 這裡 完成 田地 將 沈 了 這裡的土地即將沈沒了。

b. tal-’oemaeh ila! ’izi’ ba:in. 做-田 了 否定 懶惰 耕田了!不要懶惰。

c. ni baki’ pinatiyay t-in-al’oemaeh ila 屬格 爺爺 田 耕田-完成- 了 爺爺已經把田耕好了。

d. ya:o maykaSpat ila tinal’oemaeh. 162 我 八 了 耕田-完成- 我八歲。

(154) a. hini ’oemaeh tal-boewah-en kita’-en boe-boewah ila. 這 田地 做-除草-PF 看-PF Red-除草 了 這塊地除過草看起來很才比較空曠。

161 摘自台大台灣南島語多媒體語料庫,賽夏語「flood 」一文。 162 摘自九階教材賽夏語學習手冊第二階第三課。

123

b. ’oka’ nom tal-boewah ka p-in-a-tiyay. 163 否定 做 做-除草 受格 耕田-完成- 沒有把田裡的草清掉的人。

tal-’oemaeh 耕田 tal- boewah 除草164

圖4-41 tal-的用法

前綴中 ko-與 tal-為了涵蓋所有詞彙的語義,我們將兩者都歸納為表示「做… 事情」的意思,且兩個前綴也都可以與’oemaeh “土地”組合成衍生詞形成 ko-’oemaeh “開墾”與 tal-’oemaeh “耕田”,但仔細探究其語意仍是有分工的。 ko-’oemaeh 指的“開墾”用在表示墾荒或旱作上,而 tal-’oemaeh 指的“耕田” 是專指耕作水田才用的詞彙,所以在使用上仍有區分。

4.3.18 taSi-:表示「攜帶;接續」的意思。

No. 詞 幹 中 文 衍 生 詞 衍 生 語 義 備 註 1. hima’ 手 taSi-hima’ 用手拿著 2. malat 番刀 taSi-malat 拿番刀 3. -hoero: -發現;記得 taSi-hoero: 拿到 4. lotor 接 taSi-lotor 接續;延續

前綴 taSi-附加在詞根上含有「攜帶;接續」的意思。-hoero:這個詞根沒有語 義,但是前綴 taSi-附加之後衍生 taSi-hoero: 則是指“抓到;拿到”的意思;又如 malat 是“番刀”的意思(155a. ),衍生詞 taSi-malat 則是“拿番刀;帶著番刀” 的意思(155b. )。這二個例句都在說一樣的事情,但是用了不同表達方式,我們 仍可細分為 taSi-malat 指的是“帶著番刀”不一定是拿在手上,而 mari’ ka malat 則是指“手上拿著番刀”的意思,語義仍有些微的不同。

163 摘自台大台灣南島語多媒體語料庫,賽夏語「life 」一文。 164 圖片來源 http://www.xxyr.gov.cn/photos/2008716115828365411.jpg 摘自 97/12/7 。

124

(155) a. ’ataw mari’ ka malat t-om-ektek ka kahoey. 男子名 拿.AF 連詞 番刀 砍-AF- 受格 樹 ’ataw 拿番刀砍樹。 b. ’ataw taSi-malat ’am rima’ ray ’oes’oeso’an. 男子名 拿-番刀 將 去 處所 野外 ’ataw 攜帶番刀要去山上。

167 165 taSi-lotor 傳承 taSi-malat 帶著番刀 taSi-lotor 接手166

圖4-42 taSi-的用法

前綴 taSi-也可延伸語義表達非具體的語義,如 lotor “接起來”的意思 (156a. ),附加前綴 taSi-衍生為 taSi-lotor 指“接手;接續;延續”的意思(156b. ), 更可指“傳承”的意思(156c. )。 (156) a. ’inaro: monhae:ae’ ila, ’obay wa:i’ ila lotor ka ’inaro:. 水管 掉 了 男子名 來 了 接 受格 水管 水管掉了,’obay 來接水管。 b. maya’ taSi-lotor ni lalo’ ka kina:at . 女子名 延續-接 屬格 女子名 受格 書 maya’ 接手 lalo’的書。 c. ’oya’ taSi-lotor ni koko’ ka kapatawawen. 媽媽 延續-接 屬格 奶奶 受格 工作 媽媽傳承奶奶的工作。

165 摘自賽夏語九階教材第一冊第五課 p.23 。 166 摘自賽夏語九階教材第八冊第三課 p.14 。 167 摘自賽夏語九階教材第七冊第六課 p.27 。

125

4.3.19 ti-: 依照語義我們將前綴 ti-分為兩類。

(a.)ti1-:表示「摘、採、折」的意思。 No. 詞 幹 中 文 衍 生 詞 衍 生 語 義 備註 1. ka’niw 香菇 ti-ka’niw 採香菇 採 2. ’anhi’ 桂竹 ti-’anhi’; ki-’anhi’ 採桂竹 採、折 3. boway 果實 ti-boway 摘水果 摘 4. baetiw 苦菜(野菜) ti-baetiw 摘苦菜(找野菜) 摘 5. koso’ 頭蝨 ti-koso’ 找頭蝨 找 6. -hoero: -發現;發現 ti-hoero: 找到 找 7. kinsi’ael 午餐 ti-kinsi’ael 做午餐 做 8. roSa’ 二 ti-roSa’ 分兩半 分 9. kahaw 財產 ti-kahaw 賺錢(賺-財產) 賺 10. po’oe’ 膝蓋 (may-)ti-po’oe’ 跪在地上 11. ’ala’ 敵人 ti-’ala’ 攻擊-敵人 葉美利(2003:40 )表示前綴 ti-“採集、摘”相似於 tiklih “摘採、挑選”的 意思,如 ka’niw “香菇”衍生詞 ti-ka’niw 指“採香菇”的意思,如(157a.); 而 baetiw 指“苦菜”是可食用的野菜,衍生詞 ti-baetiw 則指“摘野菜”,但山 上的野菜,需要尋找才有得摘所以會譯成“找野菜”(157b. )。 (157) a. yaba’ rima’ tatilhaehael ti-kae’niw ila. 爸爸 去 幫忙 採-香菇 了 爸爸去幫忙採香菇了。 b. ’oka’ ka tatimae’, ’oya’ rima’ ti-baetiw ka-pa-tatimae’-an. 沒有 受格 配菜 媽媽 去 摘-苦菜 ka-使動-菜-LF 沒有菜了,媽媽去摘苦菜當作配菜。

前綴 ti-與 ki-有重疊之處,但與前綴 ki-比較前綴 ti-有“挑選”之意,如英文 的「PICK 」的意思,例如 No.1-4 的名詞詞彙附加前綴 ti-之後都表示“摘、採、 折”的意思。而 No.5-11 的詞彙雖然其語義無法用一個明確且概念性的字眼囊 括,但是這些詞彙都是與「摘、採、折」有關的動作,明確的語義決定在其所附 加的詞幹上。168 前綴 ti-的相關用法如圖 4-43 所示。

168 ti-po’oe’“跪”的語義是指膝蓋折起來,但不常使用,平常使用的詞彙是再加上前綴 may- 之後的 may-ti-po’oe’指“跪下”的意思;而 ti-’ala’是指“攻擊敵人”的意思,以前部落攻擊 敵人的方法就是獵人頭,含有“摘、採、折”的意思;ti-’ala’還可進一步衍生為 ka-ti-’ala’-an 表示“房子前面”的意思,想是由 ti-’ala’“攻擊敵人”譬喻衍生而來。

126

ti-koso’ “找頭蝨” ti-po’oe “跪” ti-kinsi’ael “做午餐” 手部 ti- 折 ti-’ala’“攻擊敵人” ti-roSa’“分二半” 動作 摘、採、折 ti -kahaw “賺錢”

圖4-43 ti-的相關用法

目前使用上前綴 ki-和 ti-有混用的情形,例如 ki-boway “摘水果”也可說成 ti-boway “摘水果”,但是我們認為兩者仍有所區別,前綴 ki-表達的是全面性的 收割或摘採,例如 ki-pazay “割稻”(158a. ),就沒有*ti-pazay “採稻”的說法 (158b. );ki-SingaS “剔牙”。 (158) a. moyo ki-pazay ila ay? 你們 收-稻 了 嗎 你們割稻了嗎? *b. moyo ti-pazay ila ay? 你們 收-稻 了 嗎 你們割稻了嗎?

ki-pazay 割稻169 ti- ka’niw 採香菇170

圖4-44 ki-“收割”和 ti-“摘採”的用法

(b.)ti2-:附加在身體部份的詞彙上,表示「洗」的意思。 No. 詞 幹 中 文 衍 生 詞 衍 生 語 義 備 註 1. hima’ 手 ti-ma’ (ti+hima’) 洗手 2. ’ae’ay 腳 ti-’ae’ay 洗腳 3. masa’ 眼睛 ti-masa’ 洗臉(洗-眼睛) 4. ta’oeloeh 頭 ti-ta’oeloeh 洗頭髮(洗-頭)

169 圖片來源 http://www.flickr.com/photos/lu_s/2835663468/ 摘自 97/11/22。 170 圖片來源 http://www.atlaspost.com/landmark-821449.htm 摘自 980328 。

127

以上詞彙加上前綴 ti-之後,表示含有「洗」的意思,而且其所附加的詞根 都是身體的部位(葉美利,2003:45 )。我們將中文的「洗」用賽夏族語表示(159)。 (159) No. 中文 賽夏語 例 句 a. 洗澡 ranaw So’o ranaw ila ay? 你 洗澡 了 疑問 你洗澡了嗎? b. 洗屁股 bahi’ ka ’ataw s-om-a’i’ ila ka hahnga’, terek 男名 大便-AF 了 受格 褲子 bahi’ ka tezek ’ini’ siya. 洗 受格 屁股 屬格 他 ’ataw 大便在褲子上了,幫他洗屁股。 c. 擦眼睛 ti:iS ka ro:la’-ro:la’-an So’o, ti:iS ka masa’. (洗臉) masa’ 眼屎-Red-LF 你 擦 受格 眼睛 你到處都是眼屎,把眼睛擦乾淨。 d. 洗眼睛 bahi’ ka ’oti:im-in ila yako ’am rima’ bahi’ ka masa’. ( 洗 眼 masa’ 眼睛進東西-PF 了 我 要 去 洗 受格 眼睛 珠) 眼睛進東西了,我要去洗眼睛。 e. 刷牙 ta:-nepen ya:o ’am minSa’la’ ta:-nepen . 我 要 先 刷洗-牙 我要先刷牙。 f. 洗牙 bahi’ ka baki’ ’oka’ ila ka nepen, ’am bahi’ ka nepen nepen 爺爺 沒有 了 受格 牙齒 要 洗 受格 牙齒 nisiya ka-p-in-askayzaeh nepen ti-hae:ae’-en. 他.屬格 做-完成 牙齒 摘-下-PF 爺爺沒有牙齒了,要洗牙時,他都會把假牙拿下來。 g. 洗衣服 ta:-kayba:en So’o ta:-kayba:en ila ay? bahi’ ka 你 洗-衣服 了 疑問 kayba:en So’o bahi’ ka kayba:en ila ay? 你 洗 受格 衣服 了 疑問

依照(159)的例句的比較,發現與中文「洗」意思相近的是 bahi’“洗”這 個詞彙,且不同的洗法有不同的前綴,如前綴 ta:-表示“刷洗”的意思,如 ta:-nepen “刷牙”(159e. );ta:-kayba:en “洗衣服”(159g. )。而前綴 ti- 比較 相似於 ti:iS “擦拭”的意思(159c. )。當前綴 ti-附加於 hima’“手”時,由於語

128

音減省唸成 ti-ma’“洗手”171 ;而附加在 ’ae’ay “腳”時,語音會連音而唸成 tiyae’ay “洗腳”,所以我們認為這組詞彙跟表示「摘、採」的前綴 ti-來源是不 一樣的。有趣的是,用 ti-masa’“洗-眼睛”替代“洗臉”是一種轉喻的功能,以 「部分代整體」172 ,在賽夏文化中,所關注的是眼睛是否洗乾淨了,而非整個臉 的情形。相反的,ti-ta’oeloeh “洗-頭”其語義表示“洗頭髮”173 是以「整體代部 分」。不同的語言集團,基於各自主客觀的文化背景,對關注對象作出各具特色 的文化抉擇。(馬清華,2000:15 )

ti-masa’ 洗臉174 ti-ma’ 洗手175

圖4-45 ti-“擦洗”的用法

ta:-powawan 洗碗176 ta:-nepen 刷牙 ta:-kayba:en 洗衣服177

圖4-46 ta:- “刷洗”的用法

前綴 ti-依據我們的歸納二者形成來源不同,所以應該是二個不同的動詞所 演變而來的,因此將前綴分 ti-1 手部的「摘、採、折」動作的擴大語意,但這個

171 hima’ 原為 Lima’“手”,由於閃音/L/ 的流失,形成 :ima’又加綴連音之後變成 tima’“洗手” (參李壬癸,1978 )。 172 詳見《我們賴以生存的譬喻》2006:63-70 。 173 *ti-bekeS 才是“洗頭髮”的意思,但賽夏語不使用這樣的詞彙。 174 摘自賽夏語九階教材第二冊第二課 p.11 。 175 摘自賽夏語九階教材第三冊第四課 p.19 。 176 摘自賽夏語九階教材第六冊第八課 p.34 。 177 圖片來源 http://discovery.panasonic.com.tw/electricity/lab/lab03was/l030101.html 摘自 980328 。

129

動作仍跟「摘、採、折…」等相去不遠。另一為 ti-2 附加在身體部位的詞根,形 成「洗」的意思。

4.3.20 til-:根據所附加的詞幹或詞性不同而產生不同的語義。

(a) til 1-:附加在名詞上表示「買」的意思。 No. 詞 幹 中 文 衍 生 詞 衍 生 語 義 備 註 1. Si’Si’ 米 til-Si’Si’ 買米 2. walo’ 糖 til-walo’ 買糖 3. kina:at 書 til-kina:at 買書 4. -howe:ih -換 til-howe:ih 再買回 前綴 til-附加在詞彙上,產生「買」的意思。一般要表示「買」的意思,通 常用 bae:iw 來表示,如(160a. )所示。但是前綴 til-也可表達同樣的效果(160b. ), 但只限於特定情境之下。通常前綴 til-附加在名詞之上,如附加在 kina:at “書” 之後衍生成 til-kina:at “買書”再附加 ka-V-an 後衍生成 ka-til-kina:at-an “買書的 地方;書店”(160c. )。 (160) a. So’o ’am mo-wa:i’ bae:iw ka kano’ ? 你.主格 要 AF-來 買 受格 什麼 你要來買什麼東西? b. So’o ’am mo-wa:i’ til ka kano’ ? 你.主格 要 AF-來 買 受格 什麼 你要來買什麼東西? c. yako ’am rima’ til-kina:at. 我.主格 要 去 買-書 我要去買書。

til-kina:at 買書178 til-walo’ 買糖179

圖4-47 til-“買”的用法

178 摘自賽夏語九階教材第八冊第六課 p.27 。 179 摘自賽夏語九階教材第五冊第六課 p.26 。

130

(b) 附加 til 2-在非名詞的詞彙上又產生「抬」的意思。

No. 詞 幹 中 文 衍 生 詞 衍 生 語 義 備 註 1. ’itol 起來 til-’itol 抬起;拉拔 2. loSo: 可負荷 til-loSo: 抬得動 3. -hae:ae’ -下 til-hae:ae’ 抬下;取下 4. -haehael 一起 til-haehael 一起抬

前綴 til-附加在非名詞的詞彙上又產生「抬」的意思,如 ’itol 表示“起來” (161a. ),附加前綴 til-之後變成 til-’itol “抬起;拉起”的意思(161b.),也可 用主事焦點形式為 t-om-il’tol “抬起”(161c.)。而-hae:ae’含有“下”的語義, 附加前綴 til-之後的衍生詞 til-hae:ae’指“抬下;取下”之意(162a. );另-haehael 表示“一起”附加前綴 til-的衍生詞 til-haehael “一起抬”(162b. )。 (161) a. ’itol ila ka korkoring, ta-’ila ila. 起來 了 受格 孩子 邀請-去 了 把孩子叫起來,我們回家了。 b. ’izi’ til-’itol ka hiza ’ima minpoetoeh ka boe’oel mae’iyaeh. 不要 抬-起 受格 那個 關係詞 斷掉 主詞 骨頭 人 不要抬起那個骨折的人。 c. ’oya’ t-om-il’itol ka korkoring komoSa’ biSbiS ay? 媽媽 拉起-AF- 受格 孩子 說 痛 嗎 媽媽拉起孩子說痛嗎? (162) a. tilhael ’iyakin til-hae:ae’ ma’an ka p-in-ama’ takil 幫 我.受格 抬-下 我.屬格 主格 背-完成- 竹背簍 幫我抬下背上的竹背簍。 b. Sa’ila til-haehael hi ’oya’ niSo’ 去 抬-一起 受格 媽媽 你.屬格 去幫你媽媽的忙。

131

180 til-’itol 抬起 til-haehael 幫忙 181

圖4-48 til-的用法

前綴 til-有二種用法,一為附加在名詞表示「買」的意思;二為附加在非名 詞之前表示「抬」的意思,可透過語境瞭解所要表達的語義,至於二者是延伸亦 是不同源的關係尚須更多的驗證才能分析出來。

4.3.21 tay/t-om-ay-:表示「做到…狀況」的意思。

No. 詞 幹 中 文 衍 生 詞 衍 生 語 義 備 註 1. ba:in 懶 t-om-ay-ba:in 做到懶 2. hopay 累;苦 t-om-ay-hopay 做到累;做到苦 3. tatini’ 老 t-om-ay-tatini’ 做到老

前綴 tay-即可表示「做到…狀況」的意思,屬於結果補語,但在使用時都以附 加上-om-的主事焦點形式出現居多。例如 hopay “累;苦”的意思(163a. ),附 加上前綴 t-om-ay-為 t-om-ay-hopay 指“做到累”的意思(163b. );tatini’“老” (164a. )附加上前綴 t-om-ay-為 t-om-ay-tatini’指“做到老”的意思(164b. )。前 綴 t-om-ay-產生「做到…狀況」的語義是需要附加詞根或語境之中才有較明顯的 語義。 (163)

a. siya hopay ka kin-’i’iyaeh. 他 苦 受格 生活 他的生活很苦。

b. siya t-om-ay-hopay ka ’am ’i’iyaeh. 他 做到-苦 受格 為了 活 他為了生活做的很辛苦。

180 圖片來源賽夏語九階教材第四冊第九課 p.39 。 181 圖片來源賽夏語九階教材第二冊第三課 p.15 。

132

(164)

a. siya tatini’ ila. 他 老 了 他老了。

b. siya papi-korkoring t-om-ay-tatini’ ila. 他 為了-孩子 做到-老 了 他為了孩子做到很老了。

4.3.22 小結

前綴語義屬於「動作」概念的前綴,歸納如表 4-4 所示。馬清華(2006:15 ) 表示,語言是人發明來為自己服務的工具,因此語義對世界的畫分始終遵循著人 的需要。文化準則首先決定人需要什麼,什麼對他們有用、對於跟自己利益相關 的目標產生注意,並賦予名稱。 馬青華(2000:259 )認為,文化上重視的事物,不但表現豐富,而且代表這 種事物的詞在話語中常常高頻率出現。與「動作」相關的前綴相較於其他語義的 前綴數量較多,代表著賽夏族語需要很多的詞彙描述這些細微的動作,因此創造 許多詞彙。和其他前綴功能一樣的是這些前綴是動詞性的,當名詞附加上前綴所 產生的衍生詞轉變為動詞;也有動詞為詞根附加上前綴很的衍生詞仍為動詞的。

例如: 名詞 → 〈前綴-名詞 〉動詞 baboy “豬” → pal-baboy “殺豬” korkoring “孩子” → paS-korkoring “生孩子” malat “番刀” → taSi-malat “拿番刀”

動詞 → 〈前綴-動詞 〉動詞 ka:at “讀書” → kiS-ka:at “讀書” ’itol “叫起” → til-’itol “抬起” lotor “接” → taSi-lotor “接續”

雖然前綴可能是動詞減化的結果,但是前綴一般而言並不單獨使用,有些詞 根也不單獨使用,卻仍可見於與附加前綴後的衍生詞之中;如-’awan 無語意,但 可衍生出 pil-’awan “再見”、tal-’awan “提早做準備”、til-’awan “提早買;準 備”非常有趣。由這些例子我們可以發現前綴與詞幹都是衍生詞彙語義的中心。

133

表4-4. 略舉賽夏語屬於「動作」概念的前綴

No. 前 綴 語 義 舉 例

1. ki- 採收 ki-pazay “割稻”

2. kiS- 唱;讀 kiS-ka:at “讀書”

3. ko- 重複做…事 ko-’oemaeh “開墾”

4. li- 帶著…東西 li-takil “背竹背簍”

5. maSna- 下雨的情形 maSna-’aboe’ “下很大的雨”

6. pal- 宰;殺 pal-baboy “殺豬”

7. pan-/an- 走;拉;拔 pan-ra:an “走路”

8. (a)paS- 生成… paS-korkoring “生孩子” (b)paS- 祭儀 paS-baki’“祖靈祭”

9. paw- 用整隻手做… paw-manmo’“抓整個(吃)”

10. pit- 捕捉 pit-’aelaw “捕魚”

11. po-/p-in-o- 複蓋 po-masa’“戴在眼睛上”

12. pon- 碰觸 pon-babih “推開”

13. Sil- 燒;烤 Sil-’asay “烤熟”

14. hin- 砍;切;劈 hin-mamo’ “整株砍”

15. Sin- 打 Sin-paehtang “打破洞”

16. (pa-)So- 射;打 (pa-)So-’ilaw “射空”

17. tako- 磨 tako-malat “磨番刀”

18. tal- 做…事情 tal-’oemaeh “耕田”

19. taSi- 攜帶;接續 taSi-malat “攜帶番刀”

20. (a)ti1- 摘、採 ti-ka’niw “採香菇”

(b)ti 2-身體部份 洗 ti-masa’“洗臉”

21. (a)til 1-名詞 買 til-walo’“買糖”

(b)til 2-非名詞 抬 til-’itol “抬起”

22. tay ∕t-om-ay- 做到…狀況 t-om-ay-ba:in “做到懶”

134

4.4 本章小結

從語言學的觀點看詞彙結構及語義,我們可以發現賽夏語慣用的策略是衍生 結構。在這個章節中我們介紹了許多富含語義的前綴,有表示空間的語義;有移 動的語義;也有表示變化的語義;亦有表示動作的語義。除了這些例子以外應該 尚有許多待發掘的語義,這也證明了賽夏語對衍生詞的偏愛。有很多與文化相關 的詞彙是利用衍生結構產生的,利用結構解析能進一步瞭解,創造詞彙最初的用 意是什麼。一般有關祭儀的詞彙利用前綴 paS-衍生詞彙,如 paS-ta’ay “巴斯達 隘”…,但也有例外的,如 pit’aza’“播種祭”,解析其結構 ’aza’“祭祀本家” 而利用含有“捕捉”意思的前綴 pit-衍生而成的詞 pit’aza’,看字面意思是“捕捉 祭祀本家”,而這與播種祭又有何關係呢?原來是要“捕捉祭祀本家的福氣”, 這像的分析較能瞭解先人造詞的想法,也讓人玩味這些有趣之處。

135 第五章 從詞彙的解構看語言與文化

語言是一種文化現象,表達了社會成員的「能力和習慣」,直接或間接表現 這個社會的文化信息。(陳原,2001:408-409 )除了從豐富的前綴認識賽夏語所 表達的語義內涵之外,在這一個章節裡我們試著從語言學的觀點來看賽夏語在相 關文化上的呈現方式,如飲食(5.1 );數(5.2 );姓氏的由來(5.3 );地名的 產生(5.4);動物的命名(5.5)及家族的稱謂與婚配的語彙(5.6 )等,應可一 窺賽夏語的另一個面向,因此我們希望從賽夏語在建構詞彙時的選擇來認識賽夏 文化及民族特性,以增進我們對賽夏文化內涵的認識。

5.1 飲食

詞綴之中的 ko-、’il-/mil-、pa:-、pil-、San-及 ti-kin-等,都含有與飲食相關 的意涵,針對與「飲食」相關的用法,做一一介紹。

5.1.1 ko-:附加在表示三餐的詞彙上,表示「吃…餐」的意思。

No. 詞 幹 中 文 衍 生 詞 衍 生 語 義 備 註 1. hamae’ 早餐 ko-hamae’ 吃早餐 2. si’ael 吃 ko-si’ael 吃午餐 3. Sa:o’ 晚餐 ko-Sa:o’ 吃晚餐

前綴 ko-如果附加在屬於「三餐」的詞根之上,其所衍生的語意就有「吃或 餐」的含意(葉美利,2003:43 )。hamae’是“早餐”附加前綴 ko-衍生詞 ko-hamae’ 指“吃早餐”,比較以下二個例子利用附加前綴 ko-的方式可以減化吃早餐的句 子(165)。

(165) a. wa:i’ ila ta-si’ael ka kin-hamae’. 來 了 邀請-吃 受格 完成-早餐 來吃早餐。 b. wa:i’ ila ko-hamae’. 來 了 吃-早餐 來吃早餐!

136

182 ko-hamae’ 吃早餐 ko-si’ael 吃午餐

圖5-1 ko-的用法

5.1.2 ’il-∕mil-:表示「喝」的意思(葉美利 2003:41 )。

No. 詞 幹 中 文 衍 生 詞 衍 生 語 義 備 註 1. ralom 水 mil-ralom 喝水 2. tamako’ 香菸 mil-tamako’ 抽菸 3. ’akoy 多 mil-’akoy 喝多 4. tikot 怕 mil-tikot 喝怕

mil-是’il-的主事焦點形式,這個詞綴語義很明確表示「喝」的意思(166a. )。 可以附加在名詞之前表示「喝了某種東西」作為受詞或賓語,如 mil-ralom “喝 水”;附加在動詞之前表示「喝的結果」,如 mil-tikot “喝怕”或 mil-’akoy “喝 多”(166b. ),這些衍生詞都表示與「喝」有關的詞彙。

(166) a. So’o ’am mil ka kano’? 你.主格 要 喝 受格 什麼 你要喝什麼? b.siya mil-’akoy ka ralom. 他 喝-多 受格 水 他水喝多了。

中文裡,「喝」使用在液狀物,「吃」則使用在非液狀物;但在賽夏語, mil-ralom “喝水”(167a. )及 mil-tamako’“抽菸”(167b. )都是可以被接受的 句子,我們可視’il-/mil-的語義為「通過口腔的流質物體」,是「喝」的另一種 形式動作,只是 mil-p-in-o-bae:aeh “喝酒”(167c. )及 mil-sinigo: “喝稀飯” (167d. )是不合法的用法,所以我們可以歸納為前綴 mil-附加在名詞之前表示 「喝了某種東西」只適用於少數的例子;附加在動詞之前是較普遍的用法。

182 摘自賽夏語九階教材第六冊第九課 p.38 。

137 (167) a. So’o ’am mil-ralom ay ? 你.主格 要 喝-水 嗎 你要喝水嗎? b. So’o ’am mil-tamako’ ay ? 你.主格 要 喝-菸 嗎 你要抽菸嗎?

*c. So’o ’am mil-pinobae:aeh ay ? 你.主格 要 喝-酒 嗎 你要喝酒嗎? *d. So’o ’am mil-siningo: ay ? 你.主格 要 喝-稀飯 嗎 你要喝稀飯嗎?

mil-ralom 喝水 mil-’akoy 喝多183 mil-tamako’ 抽菸184

圖5-2 mil-的用法

5.1.3 pa:-:表示「吃」的意思;葉美利(2003:44 )。

No. 詞 幹 中 文 衍 生 詞 衍 生 語 義 備 註 1. bori: 肉 pa:-bori: 吃肉 2. pazay 脂肪 pa:-pazay 吃飯 3. ’aelaw 魚 pa:-’aelaw 吃魚 4. ka:i’ 話 pa:-ka:i’ 聽話;相信 5. koSa’ 說 pa:-koSa’ 以為 前綴 pa:-附加在名詞之前變成動詞,例如 pa:-bori:“吃肉”;pa:-’aelaw “吃 魚”等用法,pa:-的語義都有明顯「吃」的意涵,如例(168a. );更有趣的是 ka:i’ “話”附加 pa:-之後衍生為 pa:-ka:i’表示“聽話;相信”(168b. )。而 koSa’是

183 圖片來源 http://www.flickr.com/photos/webber0629/2523064049/摘於 971220 。 184 摘自賽夏語九階教材第六冊第九課 p.38 。

138 “說”的意思,附加 pa:-之後的衍生詞 pa:-koSa’表示“以為”,與 pa:-附加名詞 所產生的語義相似(168c. )。

(168) a. siya pa:-bori: nanaw ’okay si’ael ka poer’oe’, ’iwa’ay kin kerpe: 他 吃-肉 而已 沒有 吃 受格 青菜 難怪 很 胖 他只吃肉不吃青菜,難怪這麼胖。 b. So: moyo ’okay pa:-ka:i’ hini ’oemaeh ’am hinaw ila.185 如果 你們 不 吃-話 這 土地 將 沈沒 了 你們若不相信,這塊土地將要沈下去了。

c. korkoring pa:-koSa’ ’oya’ lobih ila, rima’ mayna:a’ ila. 小孩 吃-說 媽媽 回 了 去 AF-等 了 小孩以為媽媽回來了,就去等人了。

pa:-pazay 吃飯 pa:-’aelaw 吃魚

圖5-3 pa:-的用法

5.1.4 pil-:具有與「煮」相關的意思(葉美利 2003:45 )。

No. 詞幹 中文 衍生詞 衍生語義 備註 1. -’aSay -浪費 pil-’aSay 煮-浪費 2. -Sa:iy -過燙水 pil-Sa:iy 川燙 3. talobon 竹筒 pil-talobon 用竹筒煮 p-in-il-talobon 用竹筒裝的 4. wae:hae:aen 木蒸籠 pil-wae:hae:aen 用木蒸籠煮 5. kasnaw 湯 pil-isnaw 煮湯 6. -’awan -準備 pil-’awan 再見 慣習調查 前綴 pil-附加在詞彙上,表示與「煮」的方式相關的意思,如’aSay 指“浪

185 摘自台大台灣南島語多媒體語料庫,「賽夏傳說」一文。

139 費”加綴之後的衍生詞為 pil-’aSay 形容“煮得浪費”(169a. );另外,-Sa:iy 是 不單獨使用,需要加綴才有意義 pil-Sa:iy 指的是“川燙”,表示煮的方式 (169b. )。talobon 是指“竹筒”衍生詞 pil-talobon 指的是“用竹筒煮”較常使 用完成式,如 pazay p-in-il-talobon “竹筒飯”指用竹筒裝食物所煮出來的東 西。而前綴 pil-附加在 kasnaw “湯”的衍生詞 pil-isnaw “煮湯”指煮的結果 (170a. )。另外,pil-’awan 原來的意思是“煮早一點;早點回去煮”再引申為 “再見”的意思(黃智慧,1998:68 ),如(170b. )。186

(169) a. ’izi’ pil-’aSay ka pazay, ’ita’ mina ’amkay ’amet. 不要 煮-太多 受格 飯 我們 語氣 否定 完 不要煮太多飯,我們真的吃不完。

b. ’insa’an pil-Sa:iy ka bahko’, ’awhay ’am hayayo’ ila. 等會兒 煮-過燙水 受格 蕨類 不然 將 枯乾 了 等一下要燙蕨類,不然會枯乾了。

(170) a. yako mam pili-snaw. 我.主格 正在 煮-湯 我在煮湯。 b. pil-’awan ila! yako ’am lobih ti-kinSa:o’ ila. 煮-準備 了 我.主格 要 回 準備-晚餐 了 再見!我要回去煮晚餐了。

pil-wae:hae:aen pil-talobon pili-snaw “煮湯” “用蒸籠煮”187 “用竹筒煮”

圖5-4 pil-“煮”的用法

186 番族慣習調查中記載:在路上兩人分別時,照例要互道 pil’awan (再見之意)。筆者曾經試探 過,此意是否為“煮早一點”的演變,但有些人接受,有些人不接受,但是依照結構的分析 應該是有跡可尋的。 187 摘自賽夏語九階教材第六冊第二課 p.9 。

140 5.1.5 San-:表示「吃」的意思(葉美利 2003:47 )。

No. 詞 幹 中 文 衍 生 詞 衍 生 語 義 備 註 1. ’akoy 多 San-’akoy 吃多 2. baba:ok 飽 San-baba:ok 吃飽 3. pilaz 幾(序數) San-pilaz 吃幾餐 4. -’aSay 浪費 San-’aSay 吃得浪費 5. ’apis 夾 San-’apis 咬到 6. -’ilaw -偏離 San-’ilaw 咬不到

前綴 San-有表示「吃」的語義,通常附加在非名詞的詞彙上;如’akoy 是“多” 的意思,附加前綴 San-之後的衍生詞 San-’akoy 表示“吃多”;而 tikot 表示“怕” 附加前綴 San-之後的 San-tikot 指“吃怕”(171a. );前綴 San-通常不附加在名 詞前,如*San-pazay “吃飯”(171b. )是不合法的使用。表達「吃」有相對的詞 彙“si’ael ”(171c. ),但是用 San-附加非名詞之前也可以形容「吃得…」的意 思(172)。

(171) a. yako San-tikot ila ka t-in-awbon. 我.主格 吃-怕 了 受格 搗糯米糕-完成- 糯米糕我吃怕了。 *b. yako San-pazay nonak. 我.主格 吃-飯 自己 我自己吃飯。 c. So’o ’am s-om-i’ael ka kano? 188 你.主格 要 吃-AF- 受格 什麼 你要吃什麼?

(172) A: So’o San-pilaz ’aehae’ hahila: ? 你.主格 吃-幾 一 天 你一天吃幾餐? B: yako San-to:ol ’aehae’ hahila:. 我.主格 吃-三次 一 天 我一天吃三次。

188 “你要吃什麼?”也可以用 San 及 pa: 如以下的問句,但使用在非正式場合。 So’o ’am San ka kano? So’o ’am pa: ka kano? 你.主格 要 吃 受格 什麼 你.主格 要 吃 受格 什麼

141 而’apis “夾”附加前綴 San-之後的 San-’apis “咬到”的意思(173a. ), 而 ’ilaw 指“偏離”附加前綴 San-之後的衍生詞為 San-’ilaw “咬不到”的意思 (173b. ),前綴 San-附加在動詞之前有『咬』的意思,對使用賽夏語者的認知 而言,前綴 San-即指「吃」也指「咬」,用「咀嚼」視之,應該可以囊括其意了, 只是中文轉譯時,在語義上產生「吃」或「咬」固態東西的概念。

(173) a. korkoring mam h-om-oehoe’ San-’apis hi ’oya’. 小孩 正在 喝奶-AF- 咬-夾 屬格 媽媽 小孩吃奶時咬到媽媽。 b. ’ahoe’ San-’ilaw ka mali’. 狗 咬-偏 受格 球 我沒咬到球。

San-baba:ok 吃飽 San-’apis 咬到189 San-’ilaw 咬空190

圖5-5 San-“吃”的用法

5.1.6 ti-kin-:表示「準備(餐)」的意思。

No. 詞 幹 中 文 衍 生 詞 衍 生 語 義 備 註 1. hamae’ 早餐(動詞) ti-kin-hamae’ 準備早餐 2. si’ael 午餐(動詞) ti-kin-si’ael 準備午餐 3. Sa:o’ 晚餐(動詞) ti-kin-Sa:o’ 準備晚餐

前綴 ti-kin-如果附加在屬於「餐」的詞根之上,其所衍生的語意就有「準備 (餐)」的含意。例如 si’ael 指“吃”,附加前綴 kin-將動詞轉變成名詞為 kin-si’ael 表示“午餐”再附加表示「做」的前綴 ti-又可讓名詞衍生成動詞 ti-kin-si’ael 指 “準備午餐”(174a. );hamae’指動詞“早餐”→kin-hamae’指名詞的“早餐” →ti-kin-hamae’則又變成動詞指“準備早餐”的意思。如果不使用附加前綴的衍

189 摘自賽夏語九階教材第六冊第二課 p.9 。 190 圖片來源 http://www.flickr.com/photos/pinkgogo/3233623668/ 摘自 980328 。

142 生詞,則需使用較長的句子(174b. ),這樣的用法雖然也行得通,卻是不普遍的 用法。

(174) a. maya’ ti-kin-si’ael ila ay? 女子名 準備-午餐 了 嗎 maya’準備午餐了嗎? b. maya’ t-om-alek ila ay ka kinsi’ael? 女子名 煮-AF- 了 嗎 受格 午餐 maya’準備午餐了嗎?

ti-kin-si’ael 準備煮午餐191 ti-kin-Sa:o’ 準備煮晚餐192

圖5-6 ti-kin-的用法

5.1.7 小結

前綴語義屬於「飲食」概念的前綴,歸納共有以下幾種:

No. 前 綴 語 義 舉 例

1. ko- 吃…餐 ko-hamae’“吃早餐”

2. ’il-∕mil- 喝 mil-’akoy “喝多”

3. pa:- 吃 pa:-bori: “吃肉”

4. pil- 煮 pil-talobon “用竹筒煮的”

5. San- 吃 San-baba:ok “吃飽”

6. ti-kin- 準備(餐) ti-kin-si’ael “準備午餐”

與「飲食」相關的前綴,也和其他前綴一樣屬於動詞性的,當詞根附加上前

191 摘自賽夏語九階教材第七冊第六課 p.24 。。 192 圖片來源 http://www.flickr.com/photos/anthonioo/3065838796/ 摘自 971220 。

143 綴後所產生的衍生詞大部分都會轉變為動詞。這些前綴在功能上也有分工的,如 圖 5-7 所示:

ra’oe: “““喝“喝喝喝”””” ’il/mil-動詞

喝 si’ael “““吃“吃吃吃””””

talek “““煮“煮煮煮”””” pa:-名詞 煮 飲食 吃 pil-詞幹 San-動詞

三餐 ko-三餐

ti-kin-三餐

圖5-7 前綴有關飲食的用法分工

我們將上表加以歸納,可分為以下幾個重點:

(一) 吃 (1) si’ael :::是「吃」的一般說法: ,我們可以用這個詞彙為基準,依句型需要 加以組合成有關「吃」的句子。如 yako mam s-om-i’ael ka pazay. “我正在吃飯。” (2) 前綴 pa:-:通常只附加在名詞之前,並將名詞轉換成動詞。如’aehoe’ pa:-bori:.“狗吃肉。” (3) 前綴 San-:通常附加在非名詞之前,所產生的衍生詞語義通常在表達「吃 得…」。例如 pa:-bori: nanaw, yako San-tikot ila. “只吃肉,我都吃 怕了。” (4) 前綴 ko-:::與「早、中、晚」三餐連接形成: 「吃」-「早、中、晚」三 餐的意思。如 ko-hamae’ ila! “吃早餐了!”

(二) 喝 (1) ra’oe: :::是「喝」的一般說法: ,我們可以用這個詞彙,依句型需要加以組 合成有關「喝」的句子。如 ra’oe: ila ka ralom! “喝水了!”

144 (2) 前綴 ’il-/mil-:通常只附加在非名詞之前,除了 ralom “水”和 tamako’ “菸”之外,所產生的衍生詞語義表示「喝得…」像形容詞一樣。 如 ’il-ralom ila! ’izi’ ’il-’akoy mina! “喝水了!不要喝太多喔!”

(三) 煮 (1) talek :::是「煮」的一般說法: ,用這個詞彙可依句型需要加以組合成有關 「煮」的句子。如 rohaenan mari’ ka ’anhi’ talek ka kasnaw. “晚上 拿竹筍煮湯。” (2) 前綴 pil-:通常附加在詞根之前,表示與「煮」相關的語義;pil-名詞或 pil-動詞都一樣表示『煮的方式』。如 pil-isnawn ka ’anhi’!“竹筍 煮湯。” (2) 前綴 ti-kin-:與「早、中、晚」三餐連接形成「煮」-「早、中、晚」 三餐的意思。如 ti-kin-hamae’ ila! “煮早餐了!”

(四) 三餐:將這個主題獨立出來,又可與 ko-和 ti-ki-二個前綴整合起來。 (1) 前綴 ko-:::與「早、中、晚」三餐連接形成: 「吃」-「早、中、晚」三 餐的意思。如 ko-hamae’ ila! “吃早餐了!” (2) 前綴 ti-kin-:與「早、中、晚」三餐連接形成「煮」-「早、中、晚」 三餐的意思。如 ti-kin-hamae’ ila! “煮早餐了!”

語言是有生命的,當它一直被使用時,會變化出很多的用法,形成豐富的詞 彙,例如表示「吃」的詞彙除了 si’ael 之外,還有前綴 San -、pa:-、ko-都可表示 吃,而且所附加的詞彙都不盡相同,也有分工現象,有時也可互通語義;對於食 物是固體還是流體也有所區別。從這些前綴裡我們發現賽夏的飲食文化有其專注 的一面,單就前綴而言就有不少與吃有關,若再加上詞根就更豐富了。

5.2 數

在這個小節中,我們以「數」的概念整理相關的詞綴,包含 ’apna-/papna-、 may/minay-、mon-、pap -、paSo-等前綴都與「數」有相關的意涵,以下針對這些 相關的概念做一一介紹。

145 5.2.1 ’apna-/papna-:表示「每個各…」,有分配的意思。

No. 詞 幹 中 文 衍 生 詞 衍 生 語 義 備 註 1. ’aehae’ 一 ’apna-’aehae’ 各一 2. roSa’ 二 ’apna-roSa’ 各二 3. koza’ 多少 ’apna-koza’ 各多少 前綴 ’apna-與 papna-都表示「各」的意思。原本是表示數詞或疑問數詞的詞 根,加入前綴’apna-之後有分配的意思。例如’aehae’指“一”的意思,加綴之後 衍生成 ’apna-’aehae’指“每個(單位)各一個”的意思;koza’是疑問數詞“多少” 的意思,也可以衍生成 ’apna-koza’表示“各多少”的意思(175)。前綴 ’apna- 與 papna-目前在使用上並沒有差別,兩者可以互換使用(176)。

(175) A: hini ’ayam ka taka’ino’en ka-’a’apel-en? ’apna-koza’ ? 這 肉 受格 如何處理 ka-分配-PF 各-多少 這個肉要如何分配?每份多少? B: Sapang ’apna-roSa’; ’aroma’ ’apna-’aehae’. 自家人 各-二 其他 各-一 自家人各二份;其他人則各一份。

(176) A. hini ’ititi’an ila moyo ’apna-’aehae’ ila. 這 少 了 你們 各一 了 這些只剩一點點了,你們每個人各拿一個。 B. papna-roSa’ ka b-in-o:ay. 每-二 受格 給-完成- 二個二個給。

’apna-’aehae’ 各一 ’apna-roSa’ 各二

圖5-8 ’apna-“各…”的用法

146 5.2.2 may/minay-:含有層級的概念,表示層次的意思。193

No. 詞 幹 中 文 衍 生 詞 衍 生 語 義 備 註 1. poSal 二次 minay-poSal 二層 2. to:ol 三次 minay-to:ol 三層 3. Sopat 四次 minay-Sopat 四層 4. pizal 幾次 minay-pizal 幾層 5. -ti’ -少 minay-ti’ 弟妹

minay-是前綴 may-的完成式,前綴 may-所附加的詞根都含有層級的概念, 表示「層次」的意思。如 poSal 是序數“二”衍生詞 minay-posal 指“二層” (177a. )。這類的疑問詞用序數衍生出 minay-pizal “幾次”,回答也要相對的 用序數回答(177b. )。有些衍生詞卻沒有 may-的形式,如 minay-ti’194 並沒有 may-ti’ 的說法,相較於 mina-tini’的“哥哥姊姊”minay-ti’是指年紀比較小的弟弟妹妹 (177c.),如圖 5-9 左圖所示。

(177) a. niSo’ h-in-iba: ’ampowa’ minay-poSal kita’-en ? 你.屬格 穿-完成- 為何 層次-二次 看-PF 你的穿著為何看起來有二層? b. Q: hini ’am t-om-aew’an minay-pizal ? 這 將 蓋-AF- 層次-幾 這要蓋幾層樓? A: ’am minay-to:ol t-in-aew’an. 將 層次-三次 蓋-完成- 要蓋三樓。 c. lalo’ minatini’ ’iniman, yako ’insiya’a minayti’. 女子名 兄姊 我.予格 我.主格 我.所有格 弟妹 lalo’是我的姊姊,我是她的妹妹。

193 may-是 pay-的主事焦點形式,含有「經過」的意思,有關 pay-/may-的用法參見 4.1.11 內容。 194 依照結構及語義,若 minatini’“兄姊”為 mina-tatini’所組合而成,則 minayti’“弟/妹”為 mina-’iti’所組合而成,而’iti’為’ititi’an “少”或 sowiti’“一點點”減化而來的。 與 minatini’的相關用法尚有 mina-hael 指的是“後代”,二個都含有層級的概念,也都用於“屬 人”的用法上。也許前綴 mina-與 minay-互有分工。

147 minatini’

yako

minayti’ 195 minay-ti’ 弟弟妹妹 minay-poSal 二層

圖5-9 minay-的用法

5.2.3 mon-:表示十位、次數等意思。

No. 詞 幹 中 文 衍 生 詞詞詞 衍 生 語 義 備 註 1. Sepat 四 mon-eSpat 40 十位 2. haseb 五 mon-aseb 50 十位 3. SayboSi: 六 mon-SayboSi: 60 十位 4. -hael 序數-一 mon-hael 上次 次數 5. poSal 序數-二 mon-poSal 二次 次數 6. to:ol 序數-三 mon-to:ol 三次 次數

mon-附加在不同的詞根上有不同的語義,附加在數字之前表示十位數,例如 haseb “五”加綴後之衍生詞為 mon-aseb 表示“50”(178a. );有些詞根加綴之 後在語音上可能有連音或弱化的情形196 ,造成與詞根有不同的寫法。附加在與序 數相關的詞根上表示次數,例如 mon-poSal 表示“二次”(178b. )。

(178) a. ’oya’ ma’an mon-aseb hayza’ ila tinal’oemaeh. 媽媽 我.屬格 十位-五 有 了 年 我媽媽已經五十多歲了。 b. yako mon-poSal ila rima’ k-om-ita’ ka singsangan. 我.主格 次-二次 了 去 看-AF- 受格 醫生 我去看二次醫生了。

195 圖片來源 http://buy.yahoo.com.tw/gdsale/gdsale.asp?gdid=1309037 摘於 98/01/26 。 196 Sepat “四”衍生詞 mon-eSpat 的/e/ 和/S/ 有換位的情形;而 haseb “五”衍生詞 mon-aseb 中/h/ 則不見了,但其詞幹的語義是明確的。

148 有趣的是同樣的前綴 mon-附加在數字 Sopat “四”、haseb “五”…以上的 數字產生十位數的效果197 ;附加在序數 poSal “二”、to:ol “三”則產生次數的 語義。

5.2.4 pap-:表示一種行為,有「一一、到處」的意思。

No. 詞 幹 中 文 衍 生 詞 衍 生 語 義 備 註 1. rae:iw 逃走 pap-rae:iw 紛紛逃走 2. Siba:i: 給;分享 pap-Siba:i: 到處給或分享 3. panabih 說 pap-(pa)nabih 閒聊;到處說 4. ’aehae’ 一 pap-na-’aehae’ 每個各一 前綴 pa-附加在一般動詞之前產生使動的意思,而前綴 pap-表示一種行為, 有“一一、到處”的意思。二者有時可以互通,但是二個不同的前綴。如 rae:iw 指“逃走”(179a. ),加入前綴 pa-組合成 pa-rae:iw “使逃走”的意思(179b. ), 而加上前綴 pap-的衍生詞為 pap-rae:iw 表示“一一或紛紛逃走”的意思(179c. )。 又如詞根 panabih “說”(180a. )加綴之後為 pap-nabih 表示“閒聊;到處說”的 意思(180b. )。

(179) a. hiza tata:a’ rae:iw ila. 那 雞 逃 了 那隻雞跑走了。 b. ’izi’ pa-rae:iw ka hiza tata:a’. 否定 使動-逃 受格 那 雞 不要讓那隻雞跑了。 c. ’izi’ pap-rae:iw ka tata:a’. 否定 一一-逃 受格 雞 不要讓那些雞逃了。

(180) a. panabih hi yaba’ niSo’ ma’an ka p-in-anabih. 告訴 受格 爸爸 你.屬格 我.屬格 受格 告訴-完成- 告訴你爸爸我所說的話。 b. lasiya pap-nabih ka kawhanan l-in-aliw-an. 他們.主格 到處說 受格 昨晚 地震-完成-LF 他們在到處說昨晚地震情形。

197 lampez “十”、Sam-’iyaeh “二十”及 mato:ol “三十”並非用前綴 mon-加數字組成。

149 5.2.5 paSo-:表示「每;各」的意思。

No. 詞 幹 中 文 衍 生 詞 衍 生 語 義 備 註 1. ’aehae’ 一 (paS)paSo-’aehae’ 每一 2. hahila: 天 paSo-hahila: 每天 3. kakaspengan 習俗 paSo-kakaspengan 各種(儀式)習俗 4. Sinraehoe’ 姓氏 paSo-Sinraehoe’198 各氏族 5. lagi’ 旁邊 paSo-langi’ 在各旁邊的位置

前綴 paSo-附加在詞根之前含有「每;各」的意思。例如 ’aehae’“一”附加 在前綴 paSo-衍生成 paSo-’aehae’“一個”,但在句子中通常以重疊的形式出現使 用 paS-paSo-’aehae’“一個一個”(181a. );Sinraehoe’“姓氏”附加前綴 paSo- 的衍生詞為 paSo-Sinraehoe’“各姓氏”(181b. )。前綴 paSo-附加在 kakaspengan “習俗”衍生詞 paSo-kakaspengan 表示“各習俗”的意思(181c. )。在習慣上 中文常喜歡用「各個…」表示「每一」,而賽夏語也有這種習慣用重疊結構表示 「多數中的每一個…」(182)。

(181) a. So’o paS-paSo-’aehae’ hahila: mam powa’? 你.主格 CVC-每-一 天 正在 做什麼 你每天在做什麼? b. yami SaySiyat paSpaSo:-Sinraehoe’ hayza’ saboeh ka ka-paSbaki’-an. 199 我們 賽夏 各-氏族 有 全部 受格 祭祖-LF 我們賽夏族的各氏族都有一間祖靈屋。

c. rini ray ’asang So: komoSa’ ’am paSo-kakaspengan mina, 這 在 部落 如果 說 要 每-習俗 語氣

hayza’ mae’iyaeh t-om-awbon ka tinawbon, hayza’ mae’iyaeh 有 人 舂打-AF- 受格 糯米糕 有 人

poSak ka pinobae:aeh, hayza’ mae’iyaeh palbaboy. 200 釀 受格 酒 有 人 殺豬

部落裡舉行祭典,有人舂打麻糬,有人釀酒,有人殺豬。

198 也有人使用 kakoSinraehoe’ 的用法。 199 摘自九階教材賽夏語學習手冊第九階第七課。 200 摘自九階教材賽夏語學習手冊第九階第一課。我們較傾向視為一個前綴,記錄成 paSo-kaspengan ,而這個詞彙南群用法為 tani-kaspengan.

150 (182) a. Sokira:a’ ray paS-paSo-langi’ p-in-amowa’ ’iwan ’asiz. 做記號 在 CVC-各-旁邊 種-完成- 當作 界線 在每個旁邊的位置種下東西以做為線界。 b. paS-paSo-Sinraehoe’ hayza’ ka ’in nonak a kakaspengan. CVC-各-家族 有 受格 所有格 自己 習俗 每個家族都有自己的習俗。

同樣是附加數詞,但有時 ’aehae’“一”附加在詞尾已不再只有「一」的意 思,其詞彙意思需視附加的前綴而定。如前綴 mak-表示“時間很短或偶發”的 意思,前綴 mak-雖無具體語義,加綴後為 mak’aehae’“有時”的意思201 ;前綴 pa:-有“吃”的意思,而 pa:pa:-是沒有意思的,但衍生詞 pa:pa:-’aehae’則表示“開 玩笑;騙人”的意思202 。

5.2.6 小結

前綴語義屬於「數」概念的前綴,歸納共有以下幾種:

No. 前 綴 語 義 舉 例

1. ’apna-/papna- 每個各… ’apna-’aehae’“各一”

2. may-/minay- 層次 minay-poSal“後代”

3. mon- 十位; mon-eSpat “40 ” 次數 mon-hael“上次”

4. pap- 一一、到處 pap-nabih “到處說”

5. paSo- 每… paSo-’aehae’“每一”

201 前綴 mak-若沒有附加於詞幹上,並沒有明確的語義,但是衍生詞 mak-’aehae’則表示頻率次數 的“有時”(i);而 mak-Sa’ 則是指時間的“馬上;剎那”(ii ),綜合兩者語義都表示“少 或短”的意思。 (i) yami hila:an mak-’aehae’ s-om-i’ael ka pazay, mak-’aehae’ s-om-i’ael ka wa:i:. 我們 日照-LF 有時-一 吃-AF- 受格 飯 有時-一 吃-AF- 受格 麵 我們中午有時吃飯,有時吃麵。 (ii) haewan ila, mak-Sa’ lobih ray taew’an. 天黑 了 馬上-去 回 在 家 天黑了,馬上回家。 202 lasiya mak-’aehae’ pa:-pa:-’aehae’ ka mae’iyaeh. 他們.主格 有時-一 CVC-吃-一 受格 人 他們有時會騙人。

151 與「數」相關的前綴中,除了前綴 mak-與 pa:-即使與數字加綴其語義也不與 數字相關。其餘的前綴皆有層次或分配的意思,因此與加綴於與數詞相關的詞根 就產生了更明確的數值,我們試著用圖 5-10 表示。

’apana-’aehae’“各一” mak -’aehae’“ 有時 minay-poSal “二層” 數 字 pa:pa: -’aehae’ mon-SayboSi: “六十” “開玩笑;騙人” mon-poSal “二次” pap-nabih “到處說” paSo-’aehae’“每一”

圖5-10 與數相關的詞綴

5.3 姓氏

賽夏族擁有自己的姓氏制度,即使是清朝政府或日治時期時都以音譯或意譯的 方式,給予相對應的姓氏紀錄原有的家族名,不因時代遷移而遺失了這個視為族內 人群分類的象徵符號。目前賽夏族姓氏有十四個(林修澈,2000:62 ),每一姓氏 都有自己的賽夏語名稱,大部分是以自然界動物、植物、天文或生理現象而命名。 (胡家瑜 1999:4 )以下我們依據語言結構討論賽夏的姓氏。

5.3.1 採用重疊結構的命名方式

No. 詞 幹 中 文 衍 生 詞 衍 生 語 義 備 註 1. ba:i’ 風 ba:-ba:i’ 風姓 CVC-Red 2. botol 狐狸 bot-botol 胡姓 CVC-Red 3. ka:ang 蟹 kar-karang 解姓 CVC-Red

賽夏族的姓氏裡利用重疊的方式命名的有 ba:ba:i’“風姓”、botbotol “胡 姓”及 karkarang “解姓”採用 CVC-重疊方式,而 CVC-重疊於名詞詞根上所衍 生出的語義表示複數或多數的意思,並沒有表示屬人的意思或用法。如果就整個 南島語體系的重疊概念而言,Ca-重疊的數詞含有屬人的概念(Blust, 1998:31 ), 所以重疊表示屬人是有跡可尋的,在賽夏語 CVC-重疊表示複數,以上三個名詞

152 透過 CVC-重疊表示姓氏,也含有屬人的概念,但僅只於這三個例子。 葉美利(2004:8 )指出,如果我們把詞根視為來源,重疊形式所對應的 內容增加為詞根所表示的內涵,若詞根所指為「人」,以詞根為起點,則「人」 將被視為重疊增加的對象,所映射出來的語意為「許多人」即複數的概念。 ba:i’“風”、botol “狐狸”、ka:ang “螃蟹”是一般名詞,重疊之後表示“多 數”之意用於姓氏也表示“眾多的同姓之人”,做為識別群我的象徵符號。 賽夏族是個氏族社會,ba:ba:i’“風姓”供奉 baki’ bo:ong(大霸尖山) 與 koko’ maya’(小霸尖山),baki’ bo:ong 掌管大風不止時祈求鎮風的鎮風祭 (賴盈秀,2004:8 )。botol 原指“狐狸”,重疊之後的衍生詞 botbotol 亦表 示複數或多數,而用於姓氏改成“胡姓”;ka:ang 原指“螃蟹”,重疊之後 的 衍 生 詞 亦 複 數 或 多 數 之 意 , 應 該 寫 成 ka:-ka:ang 但 目 前 的 發 音 為 kar-karang ,所以 ka:ang 的/:/ 應該是被弱化的/r/ ,但習慣上仍將姓氏念成 karkarang 的發音,就是“蟹姓”後又改中文字形為“解姓”。

5.3.2 採用衍生結構的命名方式

No. 詞 幹 中 文 衍 生 詞 衍 生 語 義 備 註 1. ’ibabaw 高 ka-’ibabaw 高姓 ka- 2. lala:i’ 蟬 kam-lala:i’ 詹(蟬)姓 kam- 3. ha:mes 根 kaS-a:mes 根姓 kaS- 4. rakeS 樟樹 min-rakeS 樟姓 min- 5. ’aSe: 九芎樹 Say-na-’aSe: 芎姓 Say-na- 6. hila: 陽光 tano-hila: 日姓 tano-

賽夏族的姓氏裡有些利用詞幹加綴衍生而來的,我們依照所附加的詞綴將它 們分類如下:

1. 前綴 ka-: kaybaybaw “高姓”依據構詞是由表示方位的 ka “往”203 加上’ibabaw “高”的組合變成 ka+’ibabaw 因音韻的連結而成為 kaybaybaw ,意指住高地 的人(賴盈秀,2004:36 );依據文獻記載高姓氏族的祖先是從鹿場出發,經 過石壁、大窩及 siwazay 即今大竹園(賴盈秀,2004:22-23 ;林修澈, 2000:107-108 )。比照地形來看,這些地方皆屬相對地勢較高的地方。

2. 前綴 kaS-: kaSa:mes 指“根姓”依構詞前綴 kaS 指“走;踩踏”等腳部的位移或動

203 參見第四章之 4.1.3 之「ka-」介紹。

153 作,而 ha:mes 是指“根”的意思204 ,衍生詞 kaS(h)a:mes 常會將/h/ 省略而形 成 kaSa:mes 指“腳部的位移生根了”即“落地生根”之意。原來潘、根、錢 本為一家,但潘姓家族要從獅潭移往蓬萊的紅毛館的時候,有一部份人表示不 願意離開現居地,而留在原地,如生根一般,因此用 ha:mes“根”稱呼之,另 成一新的氏族 kaS(h)a:mes“根姓”。(賴盈秀,2004:23 )

3. 前綴 kam-: kamlala:i’“詹姓”依構詞是 kam “非屬人之處所”+lala:i’“蟬”指住 在有蟬之處。lala:i’有二個意思,一為“蟬;知了”的意思,因其嗚叫聲而 得名;另一為地方名即中加拉彎部落,今往向天湖的半山腰處。在這裡使用 第一個 lala:i’“蟬”的意思,“蟬姓”後來在使用漢姓時改用“詹姓”。

4. 前綴 Say-: Sayna’aSe: 芎姓”依構詞是 Say “來自”+na “連詞”+’aSe: “九芎 樹”指住在長滿九芎樹之地的人(賴盈秀,2004:37 )。 台灣原住民族植物學習網之口傳文學的賽夏族「芎姓人的傳說」,金榮 華《台灣賽夏族民間故事》,紀錄著賽夏族「芎」姓家族的故事。205

以前芎姓的這個氏族,男孩子都很高大英俊,女孩子也都很漂 亮。他們不會死亡,所以人丁非常興旺。有一次,有人問他們:「奇 怪了,你們的人為什麼都不會死亡?」芎姓家族的人回答說:「我 們 Sayna’aSe: (即芎姓)的人老了就會去抱那種叫 ’aSe: 的樹。那 種樹會不斷地脫皮,我們抱住它以後會像蛇一樣也脫皮,然後就變 年輕了。但是脫皮的那段時間,全身很不舒服。脫到眼皮這邊,尤 其是痛的讓人受不了。」 芎姓族人透露了他們的秘密後不久,族中有一老人去抱著這種 數脫皮再生,一連拖了好幾天,身體發抖,非常痛苦。脫到眼皮時, 也是最痛苦的時候,被一些小孩子看見了。小孩子不懂事,竟然取 笑老人痛苦的樣子,老人一氣之下就詛咒說:「你們以後將喪失這 種脫皮的能力!」從此,芎姓的小孩再也不能脫皮永生了。 芎姓的人本來很多,雖然後來他們也會死亡,但是家族的人還 是很多。後來他們又犯了一個最大的禁忌-同姓通婚。他們認為自 己這個姓氏的人都很優秀,能力比別的姓氏強,不願跟別姓氏的人 通婚,只要同姓通婚。過了一段時間,芎姓家族就漸漸式微了。到

204 ha:mes 有名詞“根”的意思,如'inka kaehoey a ha:mes “樹根”;也有動詞“生根”的意思, 因為 ha:mes 有焦點變化,如 So'o homa:mes ila, 'ampowa' 'okay panra:an? “你生根了嗎,為何 不走路?” 205 台灣原住民族植物學習網之口傳文學 http://www.dmtip.gov.tw/event/tree/tree/biography02.htm 摘自 980214 。

154 了近代,芎姓家族只剩下一個女孩住在向天湖。風姓的人認為這樣 下去不行,就讓一個風家的男孩入贅芎家,「芎」這個姓氏才得以 延續下去。

’aSe: 是“九芎樹”,傳說他們是在九芎樹下脫皮變年輕的;而前綴 Say- 是“來自”的意思,通常用於比較大範圍的地方,如 Say-walo’“來自於東 河部落的”;而 Say-papaS 是指“來自於大霸尖山的”即“泰雅族人”206 。 而“芎姓”用前綴 Say-衍生姓氏,在賽夏族的氏族社會顯得很特別,也許是 表述其能長生不老或是比其他賽夏族人優秀的特性。

5. 前綴 tano-: tanohila: “日姓”207 依構詞是前綴 tano-“跟隨”+hila: “陽光”所衍生 而成的,指住在日出之處的人,或許與射日傳說有關(賴盈秀,2004:37,61)。 根據發音人的說法,日姓之人身手矯健、善於跑步及射箭,所以巴斯達 隘前到矮人洞射箭通知矮人前來參加祭典的就是日家的工作;日姓在賽夏族 的射日傳說中被負予射日的重任,但問及是否先有射日傳說才有 tanohila: 的 日姓家族產生,則是否定的。既原來就有日姓家族再執行射日任務,所以 tanohila: 雖有“跟隨出太陽”之意,但其原意用“住在日出之處的人”較為 洽當。

5.3.3 採用音譯、意譯的命名方式

No. 詞 幹 中 文 衍 生 詞 衍 生 語 義 備 註 1. tiptipbon 薏米珠 titiyon 朱姓 意譯208 2. ’isi’ 絲 tataysi’ 絲姓 紫色染料 3. tawtaw 豆 tawtaw-azay 豆姓 -azay 4. -- -- hayawan 夏姓 ha:wan 夜晚209 5. -- -- Sa:wan 潘、錢姓 指盤根錯節

有些賽夏族的姓氏採用音譯或意譯的方式與漢姓對譯,例如 titiyon “朱姓”

206 泰雅族人稱大霸尖山為 pakpak 轉成賽夏語時則變成 papaS ,所以稱泰雅族人為 SaypapaS 指來 自於大霸尖山的人。 207 tano-hila: 我們將其分解為 tano-“跟隨”+ hila: “出太陽”;hila: 是“出太陽”的意思,但我們 較常使用有“跟隨”語義的前綴為 tani-(詳見 4.1.14 );只有這個詞彙是用前綴 tano-衍生詞。 208 現在的人將薏米珠唸成 tiptipbon,其又稱為「數珠玉」草、雞母珠(米),是一種製作婦女及 小孩首飾的珍貴材料。根據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第三卷」賽夏族(1998:79) 一書中,直接記 載 titiyon 為朱姓;而林修澈(2000:64) titiyon “朱”姓是 tiptipbon 薏米“珠”的意譯轉音譯 “朱”而成。我們採用林修澈的說法。 209 賴盈秀(2004:61 )指出,夜晚稱為 ha:awan ,因此有黑色之意,引申為太陽落下之處,可能 是指住在西方的人。

155 是由一種叫 tiptipbon 的“薏米珠”轉譯而來的;而 tataysi’的“絲姓”是由 ’isi’ 指一種必須向漢人購買的“紫色染料”透過音譯轉譯而來的;tawtaw 是“土豆” 的意思,直接取其音譯或意譯都可對譯為「豆」(賴盈秀,2004:36 );hayawan 是由 ha:wan “夜晚”音譯而來;潘姓和錢姓在賽夏語都是指 Sa:wan 家族,乃取 其盤根錯節之意。

姓氏名是人群識別的標誌,若溯及姓氏的名稱由來,我們會發現與地域有絕 大的關係。(賴盈秀,2004:37,61 )從語言學的角度來解構這些姓氏,也可符合姓 氏命名的內涵。如 kaybaybaw“高姓”指住在高地的人,Sayna’aSe: “芎姓”指 住在長滿九芎樹之地的人,hayawan “夏姓”原意是黑色的,指住在太陽落下之 處的人210 ,tanohila:“日姓”原意是 hila: “陽光”,指住在日出之處的人,姓氏 名是對於不同地方的人群,居住地的地理特徵的描述。

從語言結構分類,我們可以加以分成重疊、衍生等結構及意譯或音譯的詞 彙,如圖 5-11 所示。我們也可以發現賽夏語不常使用複合結構,而較常用衍生 的方式組成詞彙。

titiyon 朱

tataySi’絲 ba:ba:i’風 意譯 Sinraehoe’ 重疊 tawtawazay 豆 音音音譯音譯譯譯 botbotol’胡 姓氏

haeyawan 夏 karkarang 蟹

Sa:wan 潘、錢 衍生

kaybaybaw 高 tanohila: 日

kamlala:i’蟬 kaSa:mes 根 minrakeS 樟 Sayna’aSe: 芎

圖5-11 依照語言結構分類姓氏

210 根據賴盈秀,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台灣原住民數位博物館計畫之《賽夏族》p.36 。

156 5.4 地名

地名是人類對其生活世界中,各種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加以命名,所得的人 文物。因此,可以說地名是自然的歷史產物,是人們對熟悉的地方所共同約定的 專有名詞,在日常生活上提供定位的功能,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地的自然 與人文環境的狀況,及對於該地理區加以命名之文化群體的特質。透過地名的認 識可以讓我們了解歷史時間的空間格局,也可以還原歷史地理的原景觀;地名不 只是標示方位,它也是建構和認識原住民對地名的了解,並且重新建立原住民對 本身文化的重視。(趙聰義,2008:4 )賽夏族的地名來源不外乎是命自植物、動 物、特徵或人名。以下我們將南庄鄉東河地區的傳統地名依命名來源不同分別列 舉如下:

5.4.1 採用重疊結構的命名方式

No. 詞 幹 中 文 結結結 構構構 賽夏地名 今 地 名 1. reme: 染 Ca-重疊-an rareme:an 向天湖 2. ’iyok 橘子 CV-重疊-an ’i’iyokan 東河至南庄的舊步道 3. ’araway 喬木名 CVC-重疊 ’ar’araway 光天高山東北方稜線 4. horok 山凹之處 CVC-重疊 horhorok 鵝公髻

從語言結構的角度來看,這些利用重疊結構命名的地名,大部分都與名詞或 靜態動詞相結合,不同的重疊形式表述著不同的意義,以下就不同的命名方式加 以介紹。 1. Ca-重疊-an reme: “可以染色的一種植物”利用 Ca-重疊名詞再附加上表示處所的 後綴 -an 衍生成 rareme:an 指“有很多 reme: 這種植物的地方”,現今的向天 湖部落就是一個這樣的地方211 。 2. CV-重疊-an ’iyok 是“橘子”的意思,CV-重疊後表多數的意思,再附加表示處所的 後綴 -an 衍生成 ’i-’iyok-an 指“很多橘子的地方”;這是東河要通往南庄的 舊步道,即今之東江溫泉對面。經過此地後沿著東河溪溯溪而行,不需跨過 河川即可到達東河。由於漢人於此地種植橘子,賽夏族人因此地的橘子園而 命名之。 3. CVC-重疊- ’araway 是一種“喬木”名,透過 CVC-重疊後表示多數,’ar-’araway 即

211 根據朱阿良先生口述,reme: 是一種可以染色的植物,開白色的花朵,每到開花季節白色花朵 佈滿山頭。

157 指“很多’araway 的地方”;指今向天湖光天高山東北方稜線,即中加拉灣 的左上方。 horok “山凹之處”利用 CVC-重疊後表示多數或放大的意思,hor-horok 指“類似山凹的地方”並且成為部落名;指今東河鵝公髻部落。從圖片可知 這是個典型的 horok ,在山與山之間形成一平坦之地,雖然每座山與山之間 都有 horok 產生,但相較之下這塊土地是較平坦且遼闊。

horhorok

圖5-12 horhorok “鵝公髻”212 的相對地理位置

重疊結構方式所表達的語義是「重複、複數或多數」的意思,而利用重疊結 構方式命名的地名,所呈現的也是以族人的觀點所關注到最典型的特徵,如 ra-reme:-an “有很多染料的地方”;’i-’iyok-an 指“很多橘子的地方”;hor-horok 指“典型的山凹之地”,藉以表達當地的特色。

5.4.2 採用衍生結構的命名方式

No. 詞 幹 中 文 前 綴 賽夏地名 今 地 名 1. ka:li’ 白櫸木 ka- kaka:li’ 鵝公髻溪與東河溪 會流口 2. kawa:on 已故的 wa:on ka- kakawa:on 中加拉灣左方 3. law’ong 蔭 tiS- tiSlaw’ong 大窩橋溪流附近

衍生結構是賽夏語最常使用的策略,由於詞綴亦含有語意,故利用加綴的方 式組成詞彙就可以表達所需的語義。ka 是名詞前的格位通常使用在句子的名詞 前,但在這裡並非在句子裡卻仍直接附加在名詞前,且變成衍生詞的方式組合,

212 horhorok “鵝公髻”亦有人拼成 hororok ,應是/h/ 常會被遺漏。圖片來源 http://www.donghe.org.tw/walo1-4_1.htm 摘自 980131 。

158 表示定指。213 如 kali’指“白櫸木”附加上前綴 ka 衍生為 ka-kali’指“有白櫸木的 地方”;ka-wa:on 是指“已故的 wa:on ”附加上前綴 ka 後的 ka-ka-wa:on 指“已 故 wa:on 事件發生的地方”214 。

law’ong 是指“蔭”而前綴 tiS-有被太陽晒的意思,衍生詞 tiS-law’ong 是指 “太陽晒成蔭的地方”,即山之陰,據說此地很晚才看得見太陽,又因四周高山 圍繞,故下午又很早就看不見太陽了。

5.4.3 採用詞組的命名方式

No. 詞 幹 中 文 處 所 格格格 賽夏地名 今 地 名 1. bowaloy 人名 kan kan bowaloy 番婆石河岸 2. bownay 人名 kan kan bownay 神仙谷 3. ’amiS 北方 ray ray ’amiS 橫屏背山 4. ngabas 口 ray ray ngabas 石門

這組的地名與處所格組合成片語的形式,如 kan 是人稱專有名詞處所格,而 bowaloy 及 bownay 都是人名,所以附加在人名之前衍生成 kan-bowaloy “番婆石 河岸”215 及 kan-bownayg“神仙谷”216 指“在此人所在的地方”。地名是當地人 對事物的紀錄及認知,三個同樣使用人名命名的地名,他們所關注的焦點是不同 的,kakawa:on 所著眼的是 wa:on 死去的這一件事;而 kan-bowaloy 及 kan-bownayg 所著眼的是當事人發生的事件。所以雖然這些人最後結果都是死亡,但我們在詞 彙的組成結構中可以瞭解,對於這些事件的不同認知。 而 ray 是普通名詞的處所格,所以附加在 ’amiS “北方”及 ngabas “嘴巴” 等普通名詞之前即形成 ray ’amiS 指“在北方之地”即今南庄鄉東河村北方的橫 屏背及 ray ngabas “在嘴巴的地方”即今之「石門」,從前河流至此經過狹壁深不 見底,遠看猶如嘴巴。為了把自然地理的特徵做通俗而又具體的描述,採用方位 或比對身體部位來命名是大部分語言所使用的策略,賽夏語也不例外。

213 詳見謝富惠,2006 ,The pragmatics of case marking in Saisiyat 。 214 以前有一個叫 wa:on 的孩子想跟媽媽一起去山上,但媽媽不肯,在媽媽離開之後就偷偷跟去, 結果走錯路,在另一個岔路上因誤踩蜜蜂窩而被叮死,已故的 wa:on 我們稱 ka-wa:on ,故此 地因此而命名。 215 以前這裡的巨石下有一深潭,潭中別有洞天,bowaloy 常常在這裡抓鱸鰻時游至洞中休息, 有一天,他又游至洞中休息,一陣大雨來溪水暴漲,他想游出去,此時洞口被大鱸鰻擋住, 結果被淹死於洞中。 216 bawnay 因故在瀑布處落水死亡,故以他的名字為地名。

159

圖5-13 ray ngabas “石門”217

5.4.4 其他的命名方式

No. 詞 幹 中 文 賽夏地名 今地名 1. walo’ 蜜蜂、糖 walo’ 東河部落 2. lala:i’ 蟬 lala:i’ 中加拉灣 3. ngalawan 模糊不清 ngalawan 下中加拉灣 4. siwasay 分岔路 siwasay 大竹園 5. pinoehon 角 pinoehon 加里山 以上的形式即是直接利用詞彙借代為地名的策略,但加以歸納仍可發現這些 地名都有命名的根據,如 walo’“蜜蜂、糖”的意思被借代為東河部落218 ,據說 此地以前盛產蜂蜜而得名;lala:i’指“蟬”被借代為中加拉灣部落,因此處是在 山之陰,太陽很快就下山,蟬很早就出來鳴叫了,故而命名之,而 lala:i’亦是採 用擬聲方式所創造出來的詞彙。 而 ngalawan 原指“景觀模糊,潭很深、陰沈”之意,這個地方指的是東河 國小對面吊橋底下的深潭,1963 年葛樂禮颱風之後,該處的深潭因山崩而埯沒 了(陳淑萍,1998:30 );siwasay 指“分岔路”的意思,以前的人路經此地往北 到五峰等地(參圖 5-12 );pinoehon 指“角”的意思;加里山山頂山峰獨立就像 角一樣,而得名,是鹿場最高點,標高 2220 公尺。當然有些地名可能有許多不 同的說法,尤其是以特徵或外貌命名的地方,從每個角度所看到的必定不一樣, 所採用的命名方式亦會有所不同。例如大霸尖山因狀似酒桶而被稱為「酒桶山」; 泰雅族稱其為 Papak-Waqa 指如耳朵般的;賽夏族神化的觀點視其為聖山而稱 為’oepoeh na bo:on g。 利用語言結構來瞭解地名的組成,除了瞭解地名所表徵的意義之外,也可以 發現賽夏語在選擇詞彙組合的策略時的想法,有趣的是我們很少發現採用複合結 構方式命名的地名。

217 圖片來源 http://www.donghe.org.tw/walo1-4_3.htm 摘自 980131 。 218 「東河」名稱的來源,是因其旁有東河溪流過,此溪流到南庄後與蓬萊溪匯合後稱為中港溪。 在地理位置上,此溪位於東邊故稱東河,而蓬萊溪位於南邊也叫南河。

160 5.5 動植物的命名 對於動植物的名稱,除了直接造詞命名之外,我們發現賽夏語所使用的方式 有兩種,一為利用衍生結構的方式命名,另一為直接借代詞彙為名,但其所呈現 的目的,一樣是在描述或形容此一物種的特微。

5.5.1 採用衍生結構的命名方式

No. 詞 幹 中 文 結 構 衍 生 詞 中 文 1. rokol 芋頭 kam- kam-rokol 毛毛蟲 2. bintoe’an 星星 kaSiki- kaSiki-bintoe’an 雨傘節 3. ko:ol 山地(稜線) kaSiki- kaSiki-ko:ol 錦蛇 4. pa:ow 平地 kaSiki- kaSiki-pa:ow 南蛇 5. ralom 水 kaSiki- kaSiki-ralom 水蛭 6. ripon 日本 kaSino- kaSino-ripon 紫花霍香薊

無論是動物或植物的名稱,對於新品種的命名兩者都有使用衍生結構的方式 命名。而這些衍生詞彙仍附加於不同的前綴所產生,因此我們依照前綴條列如下: 1. 前綴 kam- rokol 是“芋頭”的意思,附加含有“表處所”前綴的 kam-之後,衍生 成 kam-rokol 指的是一種“毛毛蟲”,這種毛毛蟲專門棲息在芋頭葉上,並 以芋頭葉為食故而命名之。 2. 前綴 kaSiki- 這個前綴我們可以分為 kaSi “來源”+ ki “和”的意思,組合成 kaSiki- “來自於”的意思,後面再接相關的名詞,如 bintoe’an 指“星星”附加前綴 kaSi-衍生詞 kaSikibintoe’an 指的是“雨傘節”,由於其“黑白相間”的特 徵,據發音人更進一步說明是因其夜間活動的特性,在月光照射下黑白相間 的特徵會一閃一閃的如星辰般而得名。

圖5-14 kaSikibintoe’an “雨傘節”219

ko:ol 指“山地稜線”而 koko:ol 則是指“山”的意思,附加上前綴 kaSiki-的衍生詞為 kaSiki-ko:ol 指“錦蛇”,在賽夏族人的認知裡,其棲息

219 圖片來源 http://studentweb.bhes.tpc.edu.tw/91s/s860591/www/new_page_6.htm 摘自 980220。

161 於山林間的特性很突出,故而命名之。而 pa:ow 則是指“平地”之意,附加 上前綴 kaSiki-的衍生詞為 kaSiki-pa:ow 指“南蛇”,指南蛇到處可在平地見 到的意思,亦是指其特性而言。在命名時會有相對性,kaSiki-ko:ol “錦蛇” 比較常在山地稜線處發見,而 kaSiki-pa:ow “南蛇”相對而言比較常在平地 看見。 利用前綴 kaSiki-也並不是只用在蛇類,有時也會用於表述其他動物的特 性,例如 ralom “水”附加前綴 kaSiki-的衍生詞 kaSiki-ralom 指的是“水 蛭”,水蛭的棲息地並非只是水邊,但其喜好潮濕的特性,使得賽夏族人以 “水”為其命名;雖然 wili’是“水蛭”專屬的詞彙,但 kaSiki-ralom (182a. ) 幾乎等於 wili’(182b. )的另一種說法了。

(183) a. rima’ ray ’oes-’oeso’-an hiba: ka lolok, ’awhay hayza’ ka kaSiki-ralom . 去 處所 CVC-芒草-LF 穿 受格 雨鞋 不好 有 受格 棲息-水 到山上要穿雨鞋,不然有水蛭。

b. yako noka wili’ ’oes’oes-en ka ramo’. 我-主格 屬格 水蛭 吸-PF 受格 血 我的血被水蛭吸了。

也可以將 kaSi-“來源”加上表示“用於”的 no 組成 kaSino-表示“來自 於”的意思,例如 ripon 是“日本”的音譯,直接附加前綴 kaSino-的衍生詞 kaSino-ripon 指的是“紫花霍香薊”220 ,因為這種花是日本人引進來的。就 如中文的「胡瓜」其意指由外由西漢時期張騫出使西域帶回中原的,故而命 名之。221

圖5-15 kaSino-ripon “紫花霍香薊”222

220 也有人用’iniSna-ripon 來指稱“紫花霍香薊”,前綴’iS-指聞起來→中綴-in-表完成,na 連詞, 附加在 ripon “日本”之前衍生成’iniSna-ripon ,指“有日本味”的意思。 221 980221 摘錄於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BB%83%E7%93%9C&variant=zh-tw 222 圖片來源 http://librarywork.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6/kinmen908/follow/36.htm 摘自 980220。

162 5.5.2 其他的命名方式

No. 賽 夏 語 原 意 中 文 備 註 1. haeShaeS 狀聲詞 眼鏡蛇 2. kas’ez 綠色 青竹絲(有毒) 3. mintatini’an min-祖先-an 百步蛇 4. kalih a ’aro’ 人名 紫心地瓜

除了利用衍生詞的方式形容動植物的特徵以外,也有利用原有的詞彙經借代 為名稱,在這個情形下通常需要語境才能知道所要表達的語義。而這些借代仍然 在表現其特性或特徵,例如 haeShaeS 指的是“眼鏡蛇”,當遇到敵人時頸部擴 展,背面呈具黑點之白色帶狀斑紋有如眼鏡,且會有 haeShaeS 的噴氣聲;在中 文裡採用“背面呈具黑點之白色帶狀斑紋有如眼鏡”的特徵而賽夏語則採用 “會有 haeShaeS 的噴氣聲”的特徵。也有些人用 kama-homnak “專門膨脹的” 指稱“眼鏡蛇”,利用其“當遇到敵人時頸部擴展”的特性來命名,但這樣的用 法需要配合語境。 而 kas’ez 原意是“綠色”的意思,被借代為“青竹絲”的意思,雖然青蛇也 是綠色的,但這個詞彙只被借代給“青竹絲”,指的是其綠色的特徵。 tatini’指的是“祖先”的意思,附加上前綴 min-的衍生詞 min-tatini’指“老祖 先”的意思,再附加上後綴-an 後衍生詞 mintatini’an 則專指“百步蛇”,利用 tatini’“祖先”來衍生百步蛇對賽夏語而言,意義很不一樣,在賽夏族的認知中, 百步蛇是祖先的化身223 ,所以用 mintatini’an 來表示“百步蛇”,與排灣族對百 步蛇的認知相似。224 相傳百步蛇是排灣族人的祖先,並被視為守護神,祭典中若 百步蛇出現,表示「秩序有誤」,百步蛇糾正之意,靈媒必須出面調解,請求百 步蛇息怒。(董瓅璟,2001 ) 我們發現無論是利用衍生結構的命名方式或是直接借代的命名方式,都是以 表徵這些物種的特質或特徵,這也是現在對一般新事物的命名手段之一。另外還 有一種方式是利用人名來命名的,如 kalih a ’aro’指人名,被借來指稱新品種的 “紫心地瓜”,它的意思是指 kalih a ’aro’這個人將這種紫心地瓜帶到賽夏部落

223 在賽夏族人的認知裡,百步蛇並不隨意攻擊人或咬人的蛇類,但如果有人被咬必定是祖先有 所指示,故將百步蛇與祖先連結在一起。 224 在排灣族,百步蛇也有 kavulungan “祖先”的意思。在排灣族人眼中,百步蛇的性格很類似 排灣族人的頭目形象─獨立、安定、和平、彼此不會互相攻擊、不會主動攻擊別人但會反擊、 不會到處遊走。

163 來,故用其名字來命名。225 這種命名的方式與英語的三明治(Sandwich )命名方 式類似。226

5.6 稱謂與婚配的語彙 羅常培(2003:107 )指出,民族中的親屬稱謂頗可做為研究初民社會裡婚姻 制度和家庭制度的佐證。賽夏族的社會裡的稱謂結構如圖 5-16 所示:

baki’ koko’ ( 祖父輩以上) ( 祖母輩以上)

mama’ yaba’(父親) ’oya’(母親) ’ata’ (與父母同輩的男性) (與父母同輩的女性)

-(姊夫) minatini’(兄/姊) to:anay( 嫂嫂)

mawan ’anay yako’ ba:iS balih (姊妹夫 (姻親男之互稱) (自己) ( 配偶) (妯娌) 互稱)

-(妹夫) minayi’(弟/妹) to:anay( 嫂嫂)

yama’ korkoring yanay (女婿) (孩子) (媳婦)

圖5-16 賽夏族人的稱謂結構

225 這種命名法會有很強的地域性,通常只適用在互動頻繁的部落或團體。如紫心地瓜有些地方 可能就用 kalih a ’aro’ ,如果不知道是由’aro’引進的地瓜,有些地方就可能會用其特徵命名 為’izo’ ’ima pongengsan ka ’awpir “裡面是紫色的地瓜”。 226 西元 18 世紀的英國,有個名叫三明治(Sandwich )的伯爵,很喜歡打撲克牌。有一天他玩牌 一直玩到深夜,覺得肚子好餓,就叫僕人把肉片就在麵包裡,邊吃邊玩。後人覺得這樣的方 式省時又方便,就爭相模仿,而成為今日的三明治。資料來源國立臺中圖書館虛擬參考服務 網 http://vrs.ntl.gov.tw/question_view.asp?id=5685 摘自 98/04/05 。

164 我們發現賽夏的稱謂系統,由自己出發往上有三代的稱謂,koko’“祖母” 也使用在其以上的稱謂,若要區別為何人則加上名字,如 koko’ ’ae’aew 即指 “’ae’aew 祖母”的意思,男子則用 baki’ 表示“祖父”;往下只有一代的稱謂, 通常在平輩的稱呼上,都直接呼名字,所以孩子輩也直呼其名,惟因婚姻關係所 產生的親屬則有不同的稱謂,男的叫 yama’,女的稱 yanay 。

名稱既然相同,往往認為實質也相同。(羅常培,2003:97 )賽夏語和其他原 住民的稱謂一樣,對與母親同輩的女性長輩都用 ’ata’ 來稱呼,相對於中文的阿 姨、姑姑、伯母、嬸嬸…等與父母同輩的女性;而男性長輩則用 mama’ 來稱呼, 相對於中文的伯叔、舅、姑丈、姨丈…等與父母同輩的男性,不分是血親或姻親 兩者都是一樣的稱謂。對於因婚姻關係進到家門的女子不分長幼都稱 to:anay “嫂 嫂”。至於要區分是哪一位 to:anay “嫂嫂”時,則會再名字之前附加上 to:anik -, to:anik -是一個含有“嫂嫂”意思的束縛前綴,它不單獨使用,如叫 paza’這位嫂 嫂時,則用 to:anik-paza’“paza’嫂嫂”;若是長輩稱媳婦稱為 yanay ,但若是要 區分是哪一位時,會利用前綴 yanik-再加上名字,例如叫 lalo’這位媳婦時,則用 yanik-lalo’稱“lalo’媳婦”。227

對原住民而言,無論是血親或是姻親都一樣,長輩只分男女及第幾代,否則 都是一樣的稱呼,親疏相同。如果是兄弟之妻不分長幼也都是一樣的稱謂叫 to:anay “嫂嫂”。其中很有趣的是對於姊夫或是妹夫沒有稱謂可叫是個空缺,這 可能表現了賽夏族的父系社會特質,出嫁的親生女兒有時候成為外人,而異血緣 的媳婦反而是「自家人」。(賴盈秀,2004:61 )

除了用稱謂系統看賽夏族文化之外,也可以從婚配用語看文化,如表 5-2 所 列的詞彙是婚配用語。

227 前綴 yanik-名字指媳婦輩,如 yanik lalo’指“lalo’媳婦”;前綴 to:anik-名字用於平輩的嫂嫂, 如 to:anik ’okay 指“’okay 嫂嫂”,這兩個字就像 ya-nay 轉變成 ya-nik ;to:a-nay 轉變成 to:a-nik 。

165 表5-1 婚配用語 No. 詞 幹 / 詞 組 原原原意意意 形 式 詞詞詞彙彙彙 / 詞 組 譯成中文 1. ra:i: 誘;哄 tomo- tomo-ra:i: 提親 2. ra:i: 誘;哄 hin- hin-ra:i: 出嫁 3. sasapih ka tamako’ 交換煙草 片語 sasapih ka tamako’ 訂婚 4. ’o:ol 保留 -in- ’-in-o:ol-an 未婚妻 5. kaS’abo’ 進來 kama- kamakaS’abo’ 妻子 6. pakaS’aboe’ 使進門 ka-V-en kapakaS’aboe’en 娶回家;娶 進門 7. mari’ ka mae’iyaeh 拿人 片語 mari’ ka mae’iyaeh 迎娶 8. ’inabos noka 迎娶人的 片語 ’inabos noka 聘金 mae’iyaeh 報酬 mae’iyaeh 9. ’ina ba:iw ka 買女子的 片語 ’ina ba:iw ka 聘金 minkoringan 代價 minkoringan

賽夏族的婚姻制度是一夫一妻制,在婚配的過程中男女雙方接觸,常用的幾 個詞彙。如 tomra:i: 指“提親”,而 ra:i: 指的是“誘;哄”,附加前綴 tom-衍生 詞 tomra:i: 表示“提親”之意。提親是由男方至女方家徵求女方的同意,並提出 結婚的條件;也可用 ti-kabazae’-an “探消息的意思”來表示提親。而附加有 “打、中”語義的前綴 hin-之後的衍生詞 hin-ra:i:即表示“出嫁”的意思,意思 是說這個婚姻在“又誘又哄”之中的成定局了。 tomra:i: “提親”完畢後要做 sasapih ka tamako’指“交換煙草”意思。一方抓 少許煙草給另一方,而另一方也抓少許煙草給對方,雙方喫交換的煙草,這是賽 夏族確定訂婚契約的方式。(黃智慧,1998:102 )已訂婚的人,男方稱女子 為 ’ino:olan “被保留的人”是’o:ol “留住”的完成式,後來也有人會使用’ino:ol 做為女子的別名。 kaS’abo’“入內”的意思,附加含有“專門…的人”的前綴 kama-,衍生詞 kama-kaS’abo’指“專門入內的人”的意思,即女子從娘家進入到夫家生活,所以 夫家又稱為 kakrowaSekan “住宿,休息的處所”,可見賽夏族屬於的父系社會。 對男子而言 kaS’abo’“入內”附加前綴 pa-“使動”衍生為 pa-kaS’abo’“使入 內”再附加環綴 ka-V-en 的衍生詞 ka-pa-kaS’abo’en 指“娶進門的意思”,這個 詞彙仍然只能用在女子身上。而 mari’ ka mae’iyaeh 表示“迎娶”的意思,也可 以用 mari’ ka minkoringan 表示;意思是“拿人或拿女人”,配合表示“聘金” 的 ’inaboS noka mae’iyaeh “迎娶人的報酬”或 ’ina ba:iw ka minkoringan “買女 子的代價”都表示結婚是買賣關係,而這種買賣婚需繳納聘金後婚約才算成立。 (黃智慧,1998:103 )婚配的整個過程男方為主動者,我們將過程整理如圖 5-17 所示。

166 tomora:i: /tikabazae’an (提親/探消息)

女方稱男子為 男方稱女子為 sasapih ka tamako ka mino:ol ka ’inma’ana ’ino:olan korkoring (交換煙草;訂婚) “被保留的 “預佔孩子之人”

papSikaka:i’ (協商和談)

kamakaS’abo’ 男方稱為 hinra:i: (妻子) mari’ ka mae’iyaeh 或 (出嫁) pakaS’abo’ ka mae’iyaeh (迎娶) monSaySa:ip 221 (新婚後回婚家)

圖5-17 賽夏族人的婚配過程228

5.7 本章小結

語言是文化的表徵,在本章節中我們試著以主題的方式,利用賽夏詞彙來認 識文化;在 5.1 我們討論與飲食相關的語義;在 5.2 討論含有數的概念的語義; 5.3 我們利用賽夏族現有特殊而又有限的姓氏解析其意義,這些姓氏或多或少都 述說著自己的故事,姓名的來源亦有所根據;5.4 利用地名的命名,可以認識當 時的地景地貌或人文風情,這些都被地名所紀錄著;5.5 利用動物的命名,認識 動物的名稱亦其來有自,只是有些已無從查證,利用詞彙結構或許可知一二,以 及 5.6 家族的稱謂與婚配的語彙為例子,瞭解賽夏族對婚姻的概念及想法,更可 確定賽夏是個父系為主的族群。賽夏文化透過語言傳達訊息,卻因時間的推移已 無從感受當時的背景,但語言的保留讓我們有機會推開賽夏文化的神祕面紗。

另外,在這些主題的例子中,我們利用語言結構分析及歸納,發現衍生結構 仍是普遍所使用的策略,而重疊結構次之,複合結構是很少用的策略。從我們所 蒐集到的語料數量來看這樣的分佈亦相符合。

228 monSaySa:ip 是指新婚之後回娘家,SaySa:ip 其意思不得而知,但前綴 mon-含有“次數”之 意,詳見 5.2.3 。賽夏族女子第一次回娘家的時間即新婚之後的第 2-3 天。

167

第六章 結論

賽夏語構造詞彙的方式在本論文的第三章做了介紹,有衍生、重疊及複合等 形式,其中以衍生的策略與現象最為豐富,而衍生加綴的前綴、中綴、後綴及環 綴中又以前綴的語義特別豐富。因此,我們在第四章,針對這些豐富的前綴語義 做主題式的分類及介紹,而在第五章裡則以飲食、數、姓氏、地名等例子加以印 證語言與文化的關係。本章的第一小節綜合本研究之發現;第二小節針對本論文 的貢獻與缺失討論;第三小節則在未來的研究方向上提供建議。

6.1 研究發現

賽夏語的造詞形式有三種組成方式,即衍生、重疊以及複合。我們蒐集了 70 個前綴、1 個中綴、1 個後綴、4 個環綴,共 76 個衍生詞綴,相較之下前綴顯著 的多。惟一的中綴-in-嚴格而言屬於屈折變化,但詞彙加入-in-之後有名物化的現 象故納入討論;另外,後綴的-an 形式上雖亦屬於屈折變化部分,但語義上卻有 不同之處,例如 waliS 指“獠牙”而附加後綴-an 的衍生詞 waliS-an 指的是“山 豬”。 在前綴中,我們以空間與移動、變化、動作等概念,來區辨各個不同的前綴 語義。有關動作概念的語義最豐富,因為需要指稱動作的地方很多,尤其是手部 動作,所以可以應用的範圍也很廣,如 ti-表示“手部動作”可以附加在名詞前 表示“做…事”語義很明顯,而有些語義並不明顯,尚需多些語料才能歸納出語 義,如前綴 ko-,它的語義可以是“做…事”也可以是“吃…餐”。 重疊是賽夏語創造詞彙的手段之一。賽夏語的重疊形式,葉(200 0,2003, 2004 )認為有三種:CVC-重疊、CV-重疊與 Ca-重疊;齊和吳(2005 )也認為可 分為三類:分別為 (i) Ca-重疊,(ii) CV -重疊、CVC-重疊與 CVV-重疊和-CV-重 疊,(iii) 完全重疊。我們發現賽夏語的重疊形式有 Ca-、CV-、CVC-、完全重疊 四種。在形式上或有重疊之處,但在使用範圍上則略有不同。賽夏語慣用雙音節 以上的實詞,豐富了重疊的形式。不同的分析角度及觀點會產生不一樣的結果。 不同於前二位的研究,我們認為賽夏語的重疊形式尚有以下幾種形式: (一) Ca-重疊部分 (1) Ca-靜態動詞:表示「分佈」,如’itoSan “短””→’a-’itoSan “每個都很 短”。 (2) Ca-名詞-an :表示「狀態」的用法,如 tiyal “肚子”→ ta-tiyal-an “肚 子大大的”。

168

(二) CVC-重疊部分 (1) 疑問詞重疊:如 piza’“多少”(用於可數)→ piz-piza’“很少”,koza’ “多少”(用於不可數)→ koz-koza’“多少”。 (2) 擬態詞的重疊:如 tobtob “氣憤貌”→ tob-tobtob “氣急敗壞的樣子”。 (三) 完全重疊部分:動詞-受事焦點─表示「動作的重複」,如 ’ilo’“攪” → ’ilo’-’ilo’-on “攪來攪去”。 有些用法需搭配句形或語境才會產生重疊形式,而不同形式又可能產生相同 語義,單就形式做整理無法歸納有效的分類,但賽夏語的重疊語義豐富且語義多 樣是不爭的事實,也是賽夏語較常使用的創新詞彙方法之一。 賽夏語的複合結構相較於衍生結構與重疊結構是少之又少,表示這個語言是 不喜歡使用複合詞的,既使有也包含了格位或連詞的方式,像片語一樣的以詞組 方式形成複合詞,如 biwa’“雷”+ minkoringan “女”→biwa’ minkoringan 雷 女、’a:im “李子”+ a“連詞”+ pizos “汗毛”→’a:im a pizos “桃子”。在語言的 傳承與創新之中,我們也發現了少數的複合詞出現,而且有愈來愈多的使用者接 受這樣的造詞方式。為了因應更多的新概念和新詞彙的進入,更重要的是外來文化 的衝擊,讓現在的人也愈來愈能接受複合形式的詞彙組。大部分的複合詞與其內部 詞素的中心語具有上下位的關係,也可能跟中心語呈現並列關係,至於採取什麼方 式來形成詞彙,則與族群使用語言的習慣有密切的關係。 從詞彙的解構認識文化是有興趣的,我們從飲食、數、姓氏、命名及稱謂與 婚配的語彙等面向來認識賽夏族,每個面向都有其觀注的焦點,如飲食文化重視 的是煮法及吃法,尤其在吃描述上更發現前綴互有分工。與數相關的詞彙頗多, 包含層級的概念,若與家族稱謂結構相比會發現在同一輩分裡又分長幼,形成代 與代之間又有層次區分,但在親屬稱謂上是不分內外的;我們也發現數的概念使 用在分配上有不只一個的用法,賽夏是個共食團體,一起狩獵也一起分享,想必 在分配上必定要精準。不論是動植物或地名,每個名字背後都有故事,解構這些 詞彙讓我們瞭解故事的來龍去脈及前因後果。

6.2 論文的貢獻與缺失

賽夏語除單純詞彙以外的詞彙結構,大致可分為衍生結構、重疊結構及複合 結構等三種構成詞彙的方式。在論文的第四章中我們蒐集更多的前綴語料,說明 賽夏語的構詞中以衍生結構最多,而衍生結構中的前綴尤其豐富,從語義出發加 以分類,對於前綴與詞幹的結合也提供豐富的詞彙。但是這些前綴有些語義明確, 而有些語義則模糊不清,以致增加了分類的難度,也難免流於主觀。在這些前綴 裡屬於「動作」語義的特別多,而且區分細微,這證明了語義的畫分是遵循著人

169

們的需要而定的。 透過語言認識文化是本論文的貢獻之一。語言的使用往往反應民族的觀點及 想法,例如中文的「動物」在賽夏語言裡是個詞彙空缺,賽夏語與之對應的詞彙 有二個即 Sinpan “養的”及 kaSiki-’oes’oeso’an “棲息於野外的”或 kaSnay-wasal “住在海裡的”,表示賽夏語對動物一詞早已加以區分,在我們蒐集的語料中也 發現這種例子,例如河裡的’oeson “蝦子”,若用網子捕捉的叫做 man-’oeson “蓋 (網)蝦子”;若用釣的方式捕捉的叫做 pit-’oeson “釣蝦”。我們發現 pit-’aza’“播 種祭”也利用前綴 pit-造詞,前綴 pit-含有捕捉之意,而 ’aza’指“主祭”,雖然 整個儀式就是播種的祭儀,但其精髓之處在於「捕捉主祭的福氣」,這個構詞及語 義深具文化性,若不知其所以然就無法瞭解其文化意涵。因此論文的第五章從姓 氏的由來、命名、稱謂及婚配等面向,利用詞彙認識文化,透過詞彙解析讓文化 意涵展現,語言與文化是一體兩面的。 教授族語者有感於教材難覓,或不知族語的構詞或語法,使教學陷入瓶頸。 透過本論文的歸納及分析呈現了詞彙結構與語義的關係,能幫助教學者或使用者 認識賽夏語的構詞及詞彙之間的差異。並利用圖像幫助使用者掌握前綴語義的用 法,藉由圖片及語義的對比,解釋詞彙間的差異,希望對於賽夏語的教學者與學 習者,在未來的研究及教材的撰寫等提供一些幫助。 藉由本論文的撰寫,讓我更加的瞭解自己的語言,對於詞彙結構更能掌握, 在教學上能更有條理,也常利用歸納的方式應用在教學,讓學習者能舉一反三, 也提升了自己對族群語言的認同及對文化的熱愛。 由於自己的能力不足與時間有限,本論文有許多不夠完備及待改進的地方。 首先是所蒐集到的語料仍不夠完備,致使分析的結果可能並不是完全的正確;再 者,發音人侷限在東河部落或同一家族之人,故使用的詞彙或語義有時會有另一 說法,或是被其他人所不認同;第三,論文以資料蒐集及描述為主,理論的支撐 尚顯薄弱,個人英文能力不足在閱讀相關文獻時,或有誤解或無法引用文獻,使 得論文張力不足。

6.3 未來可研究的方向

本論文著重在詞彙的基本結構,對於多重衍生結構並未著墨,而重疊結構亦 可重疊之後再重疊,或是先做焦點變化之後再重疊,也可衍生之後再重疊等等諸 多形式,應可再加以著墨。另外,我們雖然已利用一整個章節介紹前綴的語義, 但仍發現尚有許多未收錄的前綴,而且有些束縛的後綴也都有語義呈現,這些都 可再加以研究。未來也可以蒐集更多的語料,試著用量化的方式解釋或證明能產 力、詞綴的分工與互動等問題。

170

語言研究能服務教學是最好不過了,在本論文中利用圖示介紹詞彙與語義的 關係,希望能讓使用者能瞭解,以做為教學之用。坊間也沒有隨手可得的賽夏語 教材可供教學者或讀者使用,未來可從教學的面向著手,進行語言教學的研究, 也可為原住民語教學著力。 語言與文化是一體兩面,從語言看文化能暸解族人的價值觀和解釋世界的認 知模式,但我們在這兒只列舉一二,必定有很多的例子待蒐集,未來也可從文化 探討的角度來分析語言,或用更多的面向的語言語義來認識文化。

171

─ 參考書目─

Bellwood, Peter. 1991. The Austronesian Dispersal and the Origins of Languages. Scientific American July:88-93. Blust, . 1985. The Austronesian Homeland: A Linguistic Perspective. Asian Perspective 26(1):45-67. ------. 1998. Ca-Reduplication and Proro-Austroneisan Grammar. Oceranic Linguistics , Volume 37, No. I, 29-64. Bybee, J. L. 1985. Morphology: a Study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Meaning and Form, Amsterdam: Benjamins. Chiang, Fang-mei (江芳梅). 2004. The study of prosody in Saisiyat《賽夏語韻律研究》. Taipei: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dissertation. Chou, Yi-ming Marc (周一銘). 2008. Left Periphery and Wh-questions in Saisiyat 《賽 夏語疑問詞問句及其左緣結構之研究》. Hsinchu: 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Dyen, Isidore. 1965. Formosan Evidence for Some New Proto-Austronesian Phonemes. Lingua 14:285-305. Hsieh, Fang-yin Freda (謝方穎). 2006. Saisiyat Phonology: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Vowel Variations 《賽夏語音韻研究:以元音變化為例》. Hsinchu: 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Hsieh, Fu-Hui (謝富惠). 2006. Language of Emotion and Thinking in Kavalan and Saisiyat 《噶瑪蘭語及賽夏語情緒及思想語言之研究》. Taipei: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Ph. D. dissertation. Huang, Huei-Ju (黃惠如). 2002. The Tense, Aspect and Reality in Tsou and Saisiyat《鄒 語及賽夏語時制動貌與實現態之探究》. Taipei: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dissertation. Huang, Shuping (黃書屏). 2008. Analysis of Polysemy and Its Applications to Corpus Documentation: A Study Based on Saisiyat.《多義詞的分析及其在語料庫標 記的應用: 以賽夏語為例》, Taipei: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Ph.D. dissertation. Huang, Shuping and Lily I-wen, Su. 2005. Iconicity as Evidenced in Saisiyat Linguistic Coding of Causative Events. Oceanic Linguistics , 44(2), 341-356. Katamba, Francis. 1993. Morphology . St. Martin’s Press, New York.

171

Kavitskaya, Darya. 2002. Compensatory Lengthening: Phonetics, Phonology, Diachrony. New York: Routledge. Lakoff, G. and Johnson, M.1980. Metaphors We Live By.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Lehmann, Christian. 1982. Directions for interlinear morphemic translations. Folia Linguistica 16.199-224. Li, Paul Jen-kuei. 1978. A comparative vocabulary of Saisiyat dialects. Bulletin of the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Phonology 49.2:133-199. ------. 2006. Numerals in Formosan languages. Oceanic Linguistics . 45.1:133-152 Shih, Yu-mien (施玉勉). 1996. Yami Morphology 《雅美語構詞》. Taichung: Providence University dissertation. Starosta, Stanley(帥德樂)1 1995. A grammatical subgrouping of Formosan languages. Austronesian Studies Relating to Taiwan, ed. by Paul Jen-kuei Li et al., 683-726. Taipei: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Philology, . Sung, Lihsin (宋立心). 2007. Comparative Constructions in Saisiyat《賽夏語比較句結 構》. Taipei: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dissertation. Sung, Li-May . 2004. Raising to Object in Saisiyat. presented at the Twelf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hinese Linguistics (IACL-12), June 18-20,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China. Sung, Li-May, Lily I-wen Su, Fuhui Hsieh and Zhemin Lin. 2008. Developing an Online Corpus of Formosan Languages. Taiwan Journal of Linguistics 6.2, 79-118. Tsuchida, Shigeru. 2000. Lexical prefixes and prefix harmony in Siraya. In Videa P. De Guzman and Byron Bender, eds., Grammatical Analysis: Morphology, Syntax, and Semantics, Studies in Honor of Stanley Starosta, 109-128. Honolulu: Oceanic Linguistics Special Publication No.29. Wan-zhen Deng (鄧婉貞). 2006. Toward a Unified Analysis of Consonant Loss and Its Related Phenomena in Saisiyat 《賽夏語輔音丟失所產生之歷史音韻現象研 究》, 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dissertation. Weingartner, Fredric F. ( 溫知新). 2001. Reduplication in Saisiat' ,《Taipei Ricci Institute (台北利氏學社年刊)》,4:11-41. Wu, Hsiao-Ching ( 吳曉菁). 2003. Spatial Conceptualizations in Tsou and Saisiyat 《鄒 語與賽夏語的空間概念研究》. Taipei: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dissertation

172

Yeh, Marie M. ( 葉美利) 2000. Nominalization in Saisiyat. Paper presented at the Workshop on Nominalization in Formosan Languages. Academia Sinica, Oct 21-22, 2000. ------, 2002. Morphological causativization in Bunun. Paper read at the Ni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ustronesian Linguistics. Jan 8 —11, 2001. Canberra: National Australia University. ------, 2003a. A Syntactic and Semantic Study of Saisiyat Verbs .《賽夏語動詞的語意 與語法研究》 Ph.D. dissertation. Taipei: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 2003b. Adjectives as Verbs in Saisiyat. 2nd Workshop on Formosan Languages: On the Notion of “Verbs” in Formosan Languages. Institute of Linguistics, Preparatory Office, Academia Sinica, Nov. 1-2, 2003. ------, 2006a. The grammaticalization of ’am in Saisiyat.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Monograph Series Number W-5, Streams Converging Into An Ocean: Festschrift in Honor of Professor Paul Jen-huei Ki on His 70 th Birthday, 393-413. Eds. by Henry Y, Chang, Lillian M. Huang, and Dah-an Ho. Institute of Linguistics, Academic Sinica, Taipei, Taiwan. ------, 2006b. The linguistic position of Saisiyat. 台灣南島語言的內部與對外關係 研討會,8 月 31 日,台北:中央研究院。 ------, 2008. The linguistic position of Saisiyat: a morphological perspective, 南島民 族的分類與擴散,1 月 3 日,台北:中央研究院。 Zeitoun, Elizabeth and Chen-huei Wu. 2005. Saisiyat reduplication revisited . Concentric 31.2:31-56 . Zeitoun, Elizabeth. 2001. Negation in Saisiyat: another perspective . Oceanic Linguistics 40.1: 125-134 . ------. 2007. Another look at the Saisiyat case marking system: Synchronic and diachronic implications . The Tuesday Seminar, Linguistic Dept., University of Hawai‘i at M ānoa, Honolulu, HI . ------. 2008. Reassessing the reconstruction of plural affixes in PAn: Evidence from the Formosan languages .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The Past Meets the Present: A Dialogue Between Historical Linguistics and Theoretical Linguistics Taipei, Academia Sinica. 小川尚義 (Ogawa Yoshinao), 淺井上惠 (Asai Erin) 1935. 高砂族傳說集。台北: 台北帝國大學語言研究室。日本刀江書院重刊。 石德富. 2004.《台灣卑南語構詞法研究》,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博士論文。 吳新生. 2008.《尖石泰雅語前綴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碩士論文。

173

李壬癸. 1997. 《台灣南島民族的族群與遷徒》。台北:常民文化公司。 ------. 2004.《The position of Atayal in the Austronesian family 》,Selected Paper on Formosan Languages, Volume 2, Institute of Linguistics Academia Sinica. ------. 2006.〈台灣南島語言的奧秘〉,《中央研究院學術諮詢總會通訊》 15.1:59-62。台北市:中央研究院。 林太, 卜袞‧伊斯瑪哈單‧伊斯立‧端, 曾思奇, 李文甦. 2001. 《Isbukun 布農語 構詞法研究》。台北:讀冊文化。 林修澈. 2000.《臺灣原原住民史─賽夏族史篇》。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胡家瑜. 1999. 〈臺灣原住民-賽夏族〉,『1999 台東南島文化節』學術演講, http://tour.taitung.gov.tw/festivity/web_6-10.html ,摘錄於 20080704。 袁家驊, 趙世開, 甘世福譯. 2004. 〔美〕布龍菲爾德原著《語言論》1980 年 4 月 第 1 版,2004 年 11 月北京第 5 刷。北京:商務印書館。 馬清華. 2006.《文化語義學》,江西人民出版社。 許韋晟. 2007.《太魯閣語的構詞法訮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碩士論文。 連金發. 2000.〈構詞學問題探索〉,《漢學研究》第 18 卷特刊,頁 61-78。台北: 漢學研究中心。 陳 原. 2001.《在語詞的密林裡─應用社會語言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陳 芳. 2007.〈英漢構詞法比較〉,《鄖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Journal of Yunyang Teachers College 》第 27 卷第 4 期。湖北:鄖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陳淑萍. 1998.《南賽夏族的領域歸屬意識》,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黃宣範譯. Fromkin/Rodman/Hyams 原著. 2003.《語言學新引》。台北:文鶴出版。 黃美金. 2000a.《泰雅語參考語法》。台北:遠流出版社。 ------. 2000b.〈臺灣南島語言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漢家研究》第 18 卷特刊, 頁 79-110 。台北:漢學研究中心。 黃智慧. 1998.《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第三卷,賽夏族》,台北市:中央研究院民 族所。 葉乃靜. 2001.〈「臺灣地名辭書」選介〉,《全國新書資訊月刊》,台北:國家圖書 館。 葉美利. 1991.《賽夏語結構》,國立清華大學碩士論文。 ------. 2000.《賽夏語參考語法》。台北:遠流出版社。 ------. 2001.〈布農語與賽夏語的重疊結構〉,《臺灣人文》第 5 號 p.359-384 。台 灣師範大學人文教育研究中心。

174

------. 2004.〈語重疊結構的形式與語意〉,賽夏學國際研討會,12 月 5、6 日, 2004 ,苗栗南庄國中。 ------. 2008.〈從語法化的觀點看賽夏語工具焦點 si-的多重用法〉,《台灣語文研 究系列:第五屆台灣語文教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ISTLT )》,p.19-37 ,靜 宜大學中文系與台灣語文學會。 董瓅璟. 2001.〈百步蛇圖紋對排灣族的意義〉,國立台灣美術館, http://www.tmoa.gov.tw/action/snake.htm 摘自 980406。 雷可夫 (George Lakoff) & 詹森 (Mark Johnson)著,周世箴譯注. 2006. 《我們賴 以生存的譬喻》,台北:聯經,2007 年 3 月初版第二刷。 趙榮琅. 1957. 苗栗縣南庄鄉東河村賽夏族語言學調查簡報。考古人類學刊。頁 25-27 。 趙聰義. 2007.《拉庫拉庫溪流域語言、權力、空間的命名─從 panitaz 到卓溪》, 國立東華大學碩士論文。 劉還月, 李易蓉. 2001.《認識平埔族群的第 N 種方法》。台北:原住民文化事業 蔡中涵, 曾思奇. 1997.《阿美族母語語法結構分析》。台北:財團法人台灣原住民 基金會。 鄭依憶,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博物館/展示資訊/常設展示區Ⅰ:台灣原住民 文化展/賽夏族,http://www.sinica.edu.tw/ioe/tool/museum/pdf/saisiyat.pdf , 摘錄於 970704。 鄭裕霖. 2004.《布農語卓社方言的新詞研究》,暨南國際大學碩士論文。 賴盈秀. 2003.《誰是「賽夏族」?-- 賽夏族族群識別與認同界線之研究》,慈濟大 學碩士論文。 賴盈秀. 2004.〈賽夏族〉,《台灣原住民數位博物館計畫》,台東:國立台灣史前文 化博物館。 戴浩一. 2000.〈新世紀臺灣語言學研究之展望〉,《漢家研究》第 18 卷特刊,頁 511-519 。台北:漢學研究中心。 羅常培. 2003.《語言與文化》,北京:北京出版社。

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