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卷 第1期 水生生物学报 Vol. 37, No.1 2013 年 1 月 ACTA HYDROBIOLOGICA SINICA Jan., 2 0 1 3 doi: 10.7541/2013.29 Typha × glauca Godr., 香蒲属(香蒲科) 中国新记录杂种及其形态特征 朱秀玉 王 东 (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武汉 430079) 摘要: 香蒲属(Typha L.)为多年生水生或沼生草本植物, 种间存在十分普遍的杂交现象, 其中一些杂种在湿 地生态系统中有重要的作用。在查阅大量腊叶标本基础上, 结合野外居群生物学工作, 作者发现中国一新记 录杂种, 即 T. × glauca Godr. (T. angustifolia L. × T. latifolia L.), 并新拟“粉绿香蒲”作该杂种的中文名。对粉 绿香蒲的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 讨论了其与亲本水烛和宽叶香蒲的区别, 并给出检索表。 关键词: 香蒲属; 水烛; 宽叶香蒲; 粉绿香蒲; 新记录 中图分类号: Q94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3207(2013)01-0029-05 香蒲属(Typha L.)隶属香蒲科(Typhaceae), 世界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植物标本馆(CDBI)、中 约 24 种[1—4], 分布于南北两半球的温带和热带地 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植物标本馆(HIB)、武汉大学植 区。我国约有 12 种, 南北广泛分布[5, 6]。该属种间 物标本馆(WH)、四川大学植物标本馆(SZ)等所有馆 存在十分普遍的杂交现象, 欧洲、美洲等地已经报 藏香蒲标本以及我们野外采集的香蒲标本[存放华 道有 7 个杂种[7—13], 其中 T. angustifolia × T. latifolia 中师范大学植物标本馆(CCNU)], 尤其是馆藏标本 (= T. × glauca Godr.)、T. angustifolia × T. domingensis 中被鉴定为水烛(T. angustifolia L.)和宽叶香蒲(T. 和 T. domingensis × T. latifolia (= T. × provincialis latifolia L.)的标本。形态特征对比研究包括外部形 Camus)[8]等 3 个杂种经过细胞遗传学实验确认。在 态、花、果实、种子及花粉等。 欧洲和北美等地, 香蒲属杂种是湿地尤其是在严重 1.2 形态观察和测量 人为干扰或易受较大水位波动影响生境中的优势植 用直接观察法研究植物的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 物, 它们在湿地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一直受到植物学 的形态特征。在 NIKON SMZ-1500 体视显微镜下观 家和生态学家的关注[9—11, 14—19]。 察花、果实和种子, 在 OLYMPUS BX51 型光学显微 我们在研究香蒲属标本过程中, 发现采自新疆 镜下观察花粉粒, 并分别测量大小和拍照。取腊叶 西部的 10 份标本, 其形态特征属于杂种 T. × glauca 标本的花药, 并经冰醋酸浸泡、醋酸酐处理、离心 Godr.的范畴。该杂种以前在国内未见报道, 属于中 沉淀淘洗后制作装片, 用于花粉粒的观察和大小测 国的一分布新记录, 本文予以报道。 量。选取 10 个以上样本用于各项数据在显微镜下性 状的测量, 求平均值。 1 材料与方法 2 分类与形态学描述 1.1 腊叶标本研究 研究存放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标本馆 粉绿香蒲(杂种) 新拟 图版Ⅰ: 6—11, 20 (PE)、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植物标本馆(IBSC)、 Typha × glauca Godr. (T. angustifolia L. ×T. 收稿日期: 2011-12-06; 修订日期: 2012-04-13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870151);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LSEB2011- 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国际合作项目(31110103911);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收 支认证及相关问题(XDA05050206)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 朱秀玉(1984—), 女, 山东临沂人; 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植物分类学和生态学研究。E-mail:
[email protected] 通信作者: 王东, E-mail:
[email protected] 30 水生生物学报 37 卷 latifolia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