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始新世啮齿目一新科 ———争胜鼠科 ( Zelomyidae) 1)
第 41 卷 第 4 期 古 脊 椎 动 物 学 报 pp. 249~270 2003 年 10 月 VERTEBRATA PALASIATICA figs. 1~9 亚洲始新世啮齿目一新科 ———争胜鼠科 ( Zelomyidae) 1) Dawson M. R. 1 黄学诗2 李传夔2 王伴月2 (1 美国卡内基自然历史博物馆古脊椎动物学部 匹茨堡 15213) (2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北京 100044) 摘要 继 1990 年王伴月和李春田记述了发现在吉林桦甸中始新世的争胜鼠 ( Zelomys) 之后 , 近年又在山西垣曲 、河南卢氏 、江苏溧阳等地的中始新世到晚始新世 ( Irdinmanhan2late Shara2 murunian or Ergilian) 的 5 个地点中陆续发现了一些与争胜鼠相近的新材料。经研究后 ,将所 有材料归诸于创建的一新科 :争胜鼠科 (Zelomyidae fam. nov. ) 。它包括了争胜鼠及本文新记 述的安氏鼠 ( Andersomys gen. nov. ) 、耗子 ( Haozi gen. nov. ) 和苏鼠 ( Suomys gen. nov. ) 共 4 属 6 种 。新科的特征是 :始啮型头骨 - 松鼠型下颌 ;门齿釉质层散系 ;颊齿具有发育的次尖和下次 脊 ,后期种类上颊齿的外侧齿尖的唇侧发展成平凹到新月形。新科的系统关系不很清楚 ,尽 管与始鼠科 ( Eomyidae) 有某些相似之处 ,但它更可能是独立发展的一个支系。 争胜鼠属化石分布较广 ,在我国吉林 、江苏和山西的中 、晚始新世地层中都有发现 ,它的 特征是下颊齿 p42m2 宽度逐渐增大 ,p42m3 具下前边尖 ,并与短的下原尖前臂相接。属中除属 型种 ———东方争胜鼠 ( Z. orientalis Wang et Li) 外 ,还建立了一个约翰争胜鼠新种 ( Z. joannes sp. nov. ) , 一约翰争胜鼠相似种 ( Z. cf. Z. joannes) 。同时认为 Z. gracilis Wang et Li ,1990 是 Z. orientalis 的同物异名。约翰种与属型种的区别在于个体稍大和下臼齿上缺少自下外脊伸 出的附脊。安氏鼠属化石发现在山西中始新世晚期及有可能是晚始新世地层中 ,其特征是 P4 和 p4 分别大于 M1 和 m1 ;P4 前尖和后尖及 M1 后尖唇侧平 ;与争胜鼠属不同在于前臼齿和 臼齿的大小比例和上颊齿具平的唇侧尖。安氏鼠包括两种 :老文种 ( A. laoweni sp. nov. ) 和 南堡头种 ( A. austrarx sp. nov. ) 。两种的不同在于后者个体稍大 ,P4 唇侧齿带较发育和 p4 前 缘更显圆滑 。耗子属仅有一种 ,简单耗子 ( H. simplex sp. nov. ) ,与科中其他属的不同在于颊 齿齿尖较呈丘形 ,P4 和 M1 大小接近 ,上颊齿的前附尖和后附尖很发育 ,P4 三角凹宽于跟凹 。 该属化石仅发现在河南中始新世晚期地层中。苏鼠属也只有新月苏鼠 ( S. selenis sp. nov. ) 一 种 ,发现在江苏中始新世晚期到晚始新世地层中。该属的特点是 P4 比其他上颊齿大 ,具强的 前齿带和唇侧齿带 ;P42M2 的前尖和后尖及 M3 的前尖唇侧凹平 ,且向前 、后延长 ,形成 W 形 外壁 ,中附尖明显 ;下颊齿的唇侧尖也呈 W 形结构 ,使牙齿为新月形式样 ,这是与科中其他属 明显不同的特征 。 文中还对含化石地层时代问题做了评述。 关键词 亚洲东部 , 始新世 , 争胜鼠科 中图法分类号 Q915. 873
[Show full 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