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委员会 Publishing committee 新加坡广惠肇碧山亭文物馆管理委员会 主编 Editor-in-chief 施义开 执行主编 Executive editor-in-chief 李国樑 作者 Authors 蔡志详 岑康生 康伟民 李达政 李国樑 区如柏 施义开 曾玲 郑伟权 Chean Hui Tuan 梁少逵协助资料

图片Images 新加坡广惠肇碧山亭 李国樑 刘麒芳 施义开 王丽莉 郭永发 刘国汉

设计 Design 排版 Layout 水木作坊 Traveler Palm Creations

印刷 Printing Vinlin Press Sdn Bhd No. 2, Jalan Meranti Permai 1 Meranti Permai Industrial Park Batu 15, Jalan Puchong 47100 Puchong, Selangor,

出版 Publisher 新加坡广惠肇碧山亭 Kwong Wai Siew Peck San Theng 2019年1月

国际书号 978-981-11-9784-0 新加坡广惠肇碧山亭 Singapore Kwong Wai Siew Peck San Theng 50 Bishan Lane Singapore 579847 Tel: 6256 2426 Fax: 6256 3826 Email: [email protected] Website: sgpecksantheng.com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Copyright@2019 by SINGAPORE KWONG WAI SIEW PECK SAN THENG All rights reserved. No part of this publication may be reproduced, distributed, or transmitted in any form or by any means, including photocopying, recording, or other electronic or mechanical methods,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the copyright owner. 目录

我们的话 6 - 庙宇文化:福德祠 72

- 庙宇文化:南无地藏王菩萨 73 第一部:碧山亭到碧山 - 旗舰活动:万缘胜会 75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7 - 斋姑||客家特有的佛家子弟 78

- 广惠肇的由来 8 -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 80

- 碧山亭的起源与重建 11 - 清明祭祖,重阳追思 82

- The evolution of Peck San Theng 18 - Peck San Theng and ancestor veneration 87

- 广东人坟山:两个世纪的主要发展里程碑 23 - 碧山亭的主要亭务活动 89

- 甘榜山亭 25 第三部:追远溯流 - 座落在广东人坟场的碧山亭学校 30

- 碧山亭重新发展背后的故事 35 昨日因成今日果 前人栽树后人凉 93

- 碧山亭致函国家发展部,请求50英亩地 40 - 广惠肇碧山亭档案中的“山”、“亭”与 血缘、地缘、业缘组织 94 - 一鳞半爪忆碧山 42 - 碧山亭先贤 108 - 广惠肇碧山亭大纪事 45 - 曹亚志的墓碑(第三亭)与新加坡开埠的 第二部:礼与民俗 年代 111 - The Story behind the Landing at Singapore 现在之福积自祖先 将来之福贻及子孙 59 Island by Raffles 113 116 - 广惠肇碧山亭先贤纪念碑 60 - 正原大总坟与辛亥革命 118 - 为三万多火化海葬亡魂建龛立碑 65 - 林谋盛的父亲林路跟碧山亭的渊源 120 - 七君子亭 67 - 广惠肇碧山亭与广惠肇留医院 124 - 庙宇文化:观音庙(碧山大庙) 69 - 老街坊蔡乙权记忆中的甘榜山亭在哪里? - 从现代碧山地图寻找碧山亭的“亭” 127 - 碧山文化之旅 193

- Looking back in 2004: Rising from the ashes 129 第六部:文化艺术殿堂 第四部:旧照片里的碧山亭 根深不怕风摇动 树正何愁月影斜 195

卅年弹指间 故地改旧颜 133 - 碧山亭的宝塔陵园建筑风格 196

- 碧山亭的中国石狮 202 第五部:广惠肇碧山亭文物馆 - 碧山亭的对联文化 205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157 - 碧山亭的七大百年文物 208

- 广惠肇碧山亭文物馆正式开放了 158 - 碧山亭的陶瓷壁画 211

- 文物馆开幕日的温馨场景:前甘榜山亭居民 - 碧山亭立体模型 242 热烈“回乡” 163 - 金箔浮雕 244 - 文物馆导览员的贡献 166 - 名家墨宝:碧山亭公所大厅的两对长联 246 - 广惠肇碧山亭文物馆的设计理念 169 - 名家墨宝:黎省三,徐祖燊,罗荣基, - 碧山亭文物馆展区 179 “慎终追远,源远流长” 250

- 碧山亭文物馆创建里程碑 183 - 名家墨宝:净空长老的“慎终追远, - 国家文物局资助创建碧山亭文物馆 民德归厚” 255 的时代意义 188 我们的话

广惠肇碧山亭文物馆是近年来碧山亭同仁齐心协力, 在此,我们对碧山亭众多的理监事及其他同事无私协 在先民奠下的基业上所创造的新价值。落叶归根,桑梓情 助敬表谢意。 深,它为过来人保存生命中珍贵的记忆,亦为有心人提供寻 根探索的空间。 谨以郑板桥的《竹石》共勉:

碧山亭融合了丰富的人文风貌,16成员会馆的努力不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懈,以及于不同时期,协助碧山亭度过重重难关,陪伴碧山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亭成长的社会人士的心血结晶。众人在这片土地上留下的足 迹,为碧山亭所献出的心意,组构成文物馆的内涵。 新加坡广惠肇碧山亭 文物馆管理委员会 主席: 周奕年 顾问:李国樑 执行秘书:刘麒芳 2016年6月,我们战战兢兢地接受了任命,最终大业完 委员: 施义开,岑安和,卢劲辉,陈华昌,张汉君, 成,文物馆于2018年6月揭幕开放,这是第一步。接着,我 莫振强,黎富荣,关汝经,伍素芬 们不懈余力,将丰富的文化遗产编录成册,为碧山亭精神留 下见证,方便后人览读历史,研讨文物,欣赏传统中华文化 与艺术。

(左起)刘麒芳,陈华昌,卢劲辉,施义开,周奕年,莫振强,黎富荣,关汝经,李国樑, 伍素芬。不在照片内:岑安和,张汉君。 第一部 碧山亭到碧山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广惠肇的由来

梁少逵协助资料

晚清时期,中国国内动乱,鸦片战争后清朝被迫开 广惠肇是中国清朝时,广东省的广州府、惠州府、 放海港,五口通商。中国南方沿海地区的先民纷纷下南 肇庆府的合称,指广州府、惠州府、肇庆府管辖下的各 洋寻找出路,来自广东的先民也不例外,近代的广东逐 县市地区。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它代表了祖籍来自广 渐发展成为中国的主要侨乡。 东省大部分地区的人文历史和宗乡团体。提起广惠肇, 人们很自然的把它当作广东人的团体总称。

1.1 先民下南洋的港口。

8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清朝末年,广东省划分为10个府(口诀:广惠肇 新加坡广惠肇碧山亭的16成员会馆中,有9间已经成 潮嘉,雷廉高韶琼),分别是:广州府、惠州府、肇庆 立了百多年: 府、潮州府、嘉应府、雷州府、廉州府、高州府、韶关 府、琼州府。 宁阳会馆(成立于1822)、惠州会馆(1822)、 中山会馆(1837)、南顺会馆(1839)、冈州会馆 各州府属下有很多县,单是广惠肇三属府就有45个 (1840)、东安会馆(1870)、肇庆会馆(1878)、 县,涵盖了广东省大部份的面积: 番禺会馆(1879)、三水会馆(1886)。

迈入20世纪,本地新增加了三属地方会馆,加入碧 广州府有14个县(口诀:南东番顺香,清水化城龙, 山亭的7间地缘组织有花县会馆(成立于1919)、清远会 三新一支花): 馆(1924)、顺德会馆(1948)、鹤山会馆(1939)、 南海、东莞、番禺、顺德、香山(中山)、清远、三 高要会馆(1940)、增龙会馆(1947)、恩平会馆 水、从化、增城、龙门、新会 (冈州)县、新宁(宁 (1948)。 阳)、新兴、花县(花都)。

惠州府有10个县: 早期这些会馆都集中在牛车水一带,随着市区重建 惠阳、博罗、河源、龙川、紫金、和平、建平、海 与取消屋租统制后,有些已经搬迁到芽笼了。 丰、陆丰、新丰。

肇庆府属下有15个县: 云浮、高明、高要、阳春、肇山、开平、恩平、阳 江、罗定、德庆、开建、广宁、郁南、丰川、四会。

广东省政府近年来作出一些管辖行政的改变,所谓 三府已经不存在了,基本上以市管辖各地区和县区,譬 如番禺市归入广州市,江门市包括了五邑的新会和鹤山 市。

广惠肇三属与新加坡华族文化

在新加坡,有些县乡的移民数量不多,有些会馆是

邻近地区的县联合组成的,目前新加坡的会馆中,南顺 1.2 广东省简图:广惠肇碧山亭16成员会馆的来源地,其中东莞和宝安合组 会馆、东安会馆、增龙会馆,就是南海县和顺德县、东 东安会馆,增城和龙门合组增龙会馆。 莞县和保安县、增城县和龙门县所组成。

9 第一部:碧山亭到碧山

1.3 碧山亭学校第三届毕业照(罗汉林捐赠)。

广惠肇先民都很团结,互相帮助,兴办学校和慈善 广惠肇人士创建的同济医院与广惠肇留医院已经超 医院。自1905年以来,广惠肇三属先辈陆续联合创办了 过一个世纪,广惠肇留医院继续由三属人士管理,为平 养正学校、南华女校、静方女校、广福学校、实用学校 民大众提供具有一定素质的医疗保健服务。 和碧山亭学校,三属会馆也兴办义学,如宁阳、冈州、 南顺、三水、番禺、东安以及很多私塾。

10 碧山亭的起源与重建

李国樑

上世纪70年代,汤申路还可见到占地324英亩的垒垒 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愚公移山的巨大变化后,时代 群山,面积差不多等于180多个足球场。这里每一座广惠 巨轮辗破了入土为安的观念,先人纷纷被请“出土”, 肇碧山亭的坟山,都埋葬着先民离乡背井,到头来不是 新加坡华人从土葬盛行的年代进入火葬的新纪元。 落地生根,就是有家归不得的辛酸血泪。 红尘大厦千年计,白骨荒山土一丘。碧山偌大的坟 场,只活在过来人的记忆中。

碧山的变迁就是一部本地华社的发展史,代表着华 社在异地自力更生,保留传统礼孝的可贵精神,成为新 加坡历史上不可磨灭的足迹。死人让出土地是为了让更 多后人活下去,十万座墓碑林立的坟地演变为今日的三 分之二个碧山镇。

坟场三迁

碧山亭是广惠肇人士于1870年,在“遥远的郊区”

1.4 红色范围内为昔日坟山。 所购置的义山。根据碧山亭的碑铭,碧山亭乃广东人继

1.5 碧山镇一隅。

11 第一部:碧山亭到碧山

市区边缘的青山亭(麦士威路)与绿野亭(河水山)之 • 第四个50年(1970至今):为旧人做记录, 后所扩建的坟山,广惠肇三属先贤梅南瑞等人发起购置 为新人留见证。碧山亭坟场清山,碧山亭理事 碧山坟地,安葬“聚萍踪于石叻,有人时运不济,命途 最终向政府争取到8英亩之地,延续先贤创建碧 多舛,在异地溘然长逝”的同乡人。 山亭的使命。“广惠肇碧山亭文物馆”于2018 年落成。 “青山”取义自麦士威路一带山峦起伏,草木青 葱。十多年间,青山亭已经无法应付需求,1840年政府 与死人为邻的甘榜山亭社区 批准在河水山的23英亩地段设立绿野亭坟山,绿野青山 1890年“劝捐碧山亭小引”的金石碑文显示,经 遥遥相望。 过二十年的努力,碧山亭的组织管理渐趋完善。除了梅

三十年间绿野亭也葬满了,广客人士决定分道扬 氏人士如梅南瑞、梅湛轩、梅旺、梅遂和、梅端成等人 镳,丰永大人士于1882年在荷兰路设立丰永大义山,嘉 外,“七家头”朱广兰、朱有兰、胡南生、罗奇生、广 应人士于1887年在荷兰路设立双龙山,广惠肇三属则于 恒号、罗致生、同德号都乐捐庞大的数额给碧山亭,作 1870年开辟碧山亭。值得注意的是当时的华商除了在新 为建筑庙宇和开辟道路等用途。胡亚基则通过个人影响 加坡各社团组织行善外,影响力往往扩及海峡殖民地, 力,向殖民地政府“求免地税”。 例如同治元年(1861年)槟城广福宫重建,梅南瑞也是 20世纪初,大量中国移民南来寻出路,在坟山内 捐款人之一。 创建了甘榜山亭,住家店铺逐渐增加,人文经济开始成 形。碧山亭创建了碧山亭学校(1936-1981),为各族孩 新加坡的广东人坟场在互助互重中走了两百年 童提供免费教育,甘榜山亭发展成为一个人文孝道的社 之路: 区。1948年,广惠肇先贤添置了175英亩地来发展坟场。

• 第一个50年(1820-1870):雾锁南洋,落 叶归根。先后设立了青山亭、绿野亭和碧山亭 义山,埋葬不幸客死他乡的先民。

• 第二个50年(1870-1920):互助为先,社 群共祖。陆续设立血缘、地缘与业缘总坟,甘 榜碧山亭也开始发展。

• 第三个50年(1920-1970):取之社会, 用之社会。跟广惠肇留医院合作,设立总坟义 塚,为在医院往生的先友下葬立碑;创建碧山 亭学校;为日据时期的死难人士超度。 1.6 甘榜山亭民居。

12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为了方便管理,碧山亭坟山以“亭”为界,划分出十 人社区。再往内走到了收费站和福德祠(大伯公庙), 个亭,加上后来增添的新五亭和新七亭,共十二个亭, 车辆必须先停在一旁的“礼亭”,下车向大伯公“拜码 其中新五亭和第九亭分别以黄福(黄亚福)和鲁保林命 头”,献上“买路钱”之后才能过关。 名。每个“亭”都有个路亭,为前来拜祭的亲属提供 歇脚之处。十三座山头以“星加坡广惠肇碧山亭盂兰胜 大庙戏台隔邻的茶亭是现代食阁的雏形,内有木制 会”为名,如星字山、加字山、坡字山等,以此类推。 桌椅,为过路人提供包点饮食。茶亭也是居民平日的活 动中心。 汤申路圣德兰疗养院(St. Theresa’s Home,前名Little Sisters of the Poor)对面的甘榜山亭路是通往坟场的主 收费站仿佛是阴阳界的隔间,平时越过收费站的 干公路,道路两旁有卤鸭店、酱油厂、药堂、西饼店、 人,一般都披麻戴孝,难掩悲怆之情。喃呒佬(民间道 学校、戏台和民居耕地,俨然是个坟场旁自给自足的活 士)摇铃诵经,棺木徐徐下降,洒下黄土后又见新坟。

1.7 碧山亭入口处。

13 第一部:碧山亭到碧山

坟场内道路弯弯,在没有电子全球定位系统(GPS)的 年代,靠的是脑子里的GPS,不然就是熟悉地形的居民引 路。

根据老居民的记忆,碧山亭第一至第三亭的居民多 数是广东人,第四至第七亭则潮州人与福建人参半,第 八亭为福建人。由于坟山是从第一亭开始发展起来的, 可见广东人是碧山亭最早的居民。

在碧山亭义务服务多年的梁少逵和老街坊蔡乙权表 示日战期间,日本战机轰炸牛车水,许多牛车水居民徒 步前来碧山亭避难,其他籍贯人士也纷纷逃到碧山亭坟 场来。梁少逵追述当时一辆辆的罗厘车,载着住在豆腐 街的三水妇女到碧山亭寄居,直至日据结束。显然碧山 亭是华人眼中的福地,理想的避难所,大家互相扶持, 靠种植番薯蔬菜过日子。日本兵士敬畏鬼神,或许正因 如此,碧山亭的居民获得先人眷顾,逃过一劫。

战后甘榜山亭住了三户印度人家,其中两户 (Peritam Singh和Karrupian)居住在靠近入口处,另一户 (Muthuaya)住在第三亭,负责打理坟场事务。Peritam Singh的女儿的中文名“碧丽”来自校长李文,取义在碧 山亭学校念书和人长得秀丽。他们一家大小都口操流利 的广东话,在碧山亭学校念书,跟村民打成一片。 1.8 印度籍小孩碧丽(中间)与她的童年玩伴。

那时并没有现在政府不断强调的“融合”的问题, 大家已经自然地磨合了。或许是靠碧山亭的山,喝碧山 给村民。新加坡独立后积极发展工业,年轻人由罗厘车 亭的水,已经在碧山绿水间同化了吧! 载送到电子厂或军港工作,老人家和妇女则在家里养家 禽种蔬菜。农民养的猪不多,每户最多十只八只,靠赊 李文在碧山亭学校当了29年校长,他的口述历史阐 账来买饲料,卖猪后才还钱给供应商。在彼此体谅,有 述了甘榜山亭的生活。碧山亭的机械工匠都是广东人, 欠有还下猪仔长大了,母猪生下小猪,农民在坟场旁度 日据时期向日本人收买旧金属,用飞机铁做锅子锅铲卖 过一年又一年。

14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碧山亭的四大特色 除了设在碧山亭的血缘、地缘、业缘总坟,各会馆 社团也在会所以异姓同乡或同业共祭。灵牌置放在会馆 碧山亭漫漫长路中,四个最大的特色为社群共祖、 的神主之间,在参拜自己的血缘亲人的时候,同时参拜 万缘胜会、轮流管理和模范山制度。 其他人的亲人,那些没有子孙的先友一样得到后人的香 火,进一步催化同乡同业一家亲的感情。 不论是土葬或是火葬时期,碧山亭都秉持着传达孝 道的信念,为华人社会注入特殊的意义。碧山亭设立社 碧山亭一个半世纪的发展中,“集万人之缘,结千 群坟山和社团总坟,对社群共祖的祭拜,含义就是“孝 祥之福”的万缘胜会是重要的旗舰活动。1921年掀开序 敬”;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幕后,多年来都有众多善男信女参与。

1.9 万缘胜会的文娱表演。

15 第一部:碧山亭到碧山

万缘胜会可能是清末民初在珠江三角洲兴起的渡 重建碧山亭 亡救赎仪式,传到新加坡后成为碧山亭所主办的尊敬祖 碧山亭从永久产业的业主摇身一变,成为建屋局 先,饮水思源的孝道活动。佛教有“六道轮回”,道教 的租户,契约年限至2079年。表面上,碧山亭将来的 也有投胎转世之说,基于固有的怀念祖德的文化,为人 命运并不迫切,但是,除了灵塔必须面对其他业者的竞 子女的都希望先辈能够消除业障,早登仙界,或轮回再 争外,政府有权动用国家土地法令,提早结束碧山亭租 世,投胎到幸福的家庭。万缘胜会设立僧道尼法坛,由佛 约,如何“保山”成为不可掉以轻心的课题。 道法师一起诵经,举行超度法会仪式如“破地狱”、“过 金银桥”等,一般上为农历九月,连续三天三夜。 上世纪70年代碧山亭面对何去何从的命运,不论是 保山或是结业都是艰巨的抉择。时任理事们迅速取得共 1943年日据时期,碧山亭主办了另一个万缘胜会, 识,保存了碧山亭的百年基业,并为后世制造了发展与 为日战中不幸殉难的死者与检证时被杀害的五万华人超 寻根的空间。 度幽魂。1978年,裕廊造船厂发生史拜罗斯号(Spyros) 油槽船发生爆炸,76人不幸被活活烧死,碧山亭为各族 当时政府效率奇高,除了安排起坟出土,将骸骨火 死者超度。这些义举已经超越了广惠肇族群,进一步落 化外,还免费将先人的骨灰迁徙至风景宜人的万里骨灰 实各族群籍贯人士和谐共处,互相照应的理念。 安置所。数年间,百年坟山从此在地图上消失。

所谓一命二运三风水,大家自然会为先人争取好 这段封山清山的历史背后,还有鲜为人知的故事。 墓地。1916年,吴胜鹏出任碧山亭总理时发起模范山制 度,通过编排列号来划分坟塚,不论山势高低,土壤潮 1973年初,政府以国家土地有限,必须充分利用为 湿,按照号码下葬。由于这个做法过于先进,引起社团 由,向碧山亭发出封山令,停止私人坟山的土葬活动。 的不满。为了安抚众人的情绪,碧山亭实行了九家会馆 其他方言群的义山都遭受相同的冲击。 联合管理的制度。战后随着另外七家会馆加入,1960年 起实行16家会馆轮流担任领导任务,直至如今。 停止私人土葬后,做法只有两个,一是埋葬在更加 偏远的蔡厝港政府坟场,不然就是火化后安置在骨灰置 1948年,碧山亭落力推行模范山计划,跟计划初 放所。 启时已经相隔30余年。由于不能自行选择墓地,因此流 行“死得要及时,福人葬福地”之说。旧文件中的第四 1979年,政府正式宣布征用碧山亭全部坟地来发展 亭、第五亭和新五亭(黄福山)注明了广字模范山、惠 碧山新镇。碧山亭理事认为碧山亭是一个由热心人士联 字模范山、肇字模范山,第八亭和第十亭则为三属先人 合组成的百年机构,坟地的管理层也是由广惠肇16会馆 编号葬地。由于第四和第五亭是“旧”坟场,第八和第 义务组成,历年来通过购置坟地、兴建庙宇、学校及公 十亭是“新”坟场,通过时间点可以看出战前与战后的 所,设立奖学金等公益事业服务大众,因此,碧山亭应 模范山之分。 该被定位为慈善组织,而不是盈利的私人坟山。

16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碧山亭由时任理事长何国章率领谈判,要求政府提 主要参考资料: 供50英亩,也就是约六分之一的原有地段,让碧山亭延 1. 岑康生,〈碧山亭重新发展的始末〉,http://pecksantheng. 续为社会服务的使命。碧山亭的建议包括保留百年的碧 com/index.php/cn/history/188-2012-06-28-14-23-00. Accessed 1 山庙,同时将碧山亭学校转型为养老院。在增建设施方 Jul 2016。 面,碧山亭建议设立殡仪馆和焚化厂,提供一站式的殡 2. 岑康生,陈翠玲,〈大纪事〉,http://www.pecksantheng. 葬服务。此外,碧山亭考虑到广惠肇留医院需要地方扩 com/index.php/cn/history。Accessed 2 July 2016。

展,希望政府能够拨地另建一间医院,扩大慈善医院的 3. 陈明鸾,〈新加坡教育史||口述历史访谈,受访者:李 功能。 文〉,新加坡国家档案馆,Accession Number 000109。 4. 〈广惠肇方便留医院 碧山亭义地扩大〉,《南洋商 建屋局则表明政府将全权负责清山工作,包括掘取 报》1938年8月29日。

及火化骨骸,记录墓碑资料,通知家属领取先人骨灰, 5. 韩山元,〈守住最后一片乡土——暮色中的旧碧山〉, 并让家属选择安置骨灰处。至于无人认领的骨骸,政府 《联合晚报》1987年7月17日。 会安排火化与海葬。政府也接受碧山亭的建议,只是殡 6. 区如柏,〈从海唇福德祠到绿野亭 谈广客两帮百年关 葬服务、老人院和医院跟原来坟山的方针不符,政府不 系〉,《联合早报》 1987年9月20日,34页。 能接纳。 7. 区如柏,〈广惠肇碧山亭〉,《广惠肇碧山亭成立128周年 纪念特辑》(广惠肇碧山亭),14页。

最终,碧山亭负责遣散甘榜山亭与顺福村的两千 8. 各期的《扬》(广惠肇碧山亭)。 租户。拿到剩余的少许土地赔偿费后,碧山亭作为一个 9. 曾玲,《福德祠绿野亭发展史:1824-2004》(华裔 社团注册的组织,大可结束坟山任务,但三属人士认为 馆,2005),ISBN 981-05-3286-5,7-8页。 “碧山亭”三个字蕴藏着新加坡百年进程的使命感,因 此坚持着这股精神力量,继续为往生者提供安息之地。 虽然如今拜山(扫墓)已经无山可拜,但多年来,各广 东人社团会馆坚持到碧山亭进行春秋二祭,显然蕴藏着 一群老乡里对会馆、对社群细水长流,血缘绵长的情 愫。

2016年,在时任理事与16成员会馆一致同意下,广 惠肇碧山亭文物馆的创建工作如火如荼地进行,2018年6 月3日开幕并对外开放。创建文物馆不论对保留广惠肇三 1.10 1985年碧山亭变成荒芜坟山的旧景。数年后荒芜之地发展为碧山新 镇。 属人士对社会贡献的史迹,或是对守护与传承华族文化 都一样意义深厚。国家文物局对此项目的支持就是最大 的肯定。

17 The evolution of Peck San Theng

LEE Kok Leong, CHEAN Hui Tuan

Kwong Wai Siew Peck San Theng is a cultural organisation Peck San Theng and Chinese immigrants and columbarium. Formerly it was one of the Singapore’s Since 1980s, Peck San Theng cemetery has converted to largest Chinese cemeteries. The 324 acre land was equivalent becoming a columbarium offering niches to the public. It is to over 180 football fields. Today the plot of land has become currently managed by 16 clan associations. two-third of the bustling Bishan town.

Peck San Theng was established in 1870 by In the 1980s, Singapore saw massive urban redevelopment. and Hakka immigrants from the prefectures of Guangzhou, Cemeteries were cleared and graves were exhumed. For a Huizhou and Zhaoqing in Province, China. cemetery that once contained more than 100,000 graves, the story of Bishan epitomises the concept of living and giving. During the colonial era, the Chinese community had to be self-reliant as the government did not provide even basic welfare services to the immigrants. Clan associations and trade organisations were established to bridge the social gaps.

Upon arrival in Singapore, the majority of Chinese migrants would seek shelter from their clan associations. These associations were dedicated to aiding their clansmen. Over time, our forefathers broke away from dialect politics and contributed to society as a whole. Aside from being a point of contact for clansmen, the clan associations also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schools and charitable medical institutions, and the promo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1.11 Peck San Theng cemetery (red boundary) overlaid with today’s Bishan The clan associations supported their clansmen in matters Town.

18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of everyday life such as housing, employment, business Shan Ting School was also operated for 45 years before ventures, marriages, rituals and funerals. closing down in 1981. - The fourth 50 years (1970-now): In 1973, the The span of two centuries Government ordered for the closure of Peck San Theng cemetery. Following a lengthy negotiation, the In the past, the last wish of our forefathers was to receive Government eventually allocated 8 acres of land to Peck a proper burial. The founders of Peck San Theng provided San Theng on a 99-year lease. The resting place of our a final resting place for them to embrace their afterlife with forefathers was sacrificed to provide a better life for dignity. Ritual activities are performed during Qingming and future generations.

Chongyang Festivals. Peck San Theng management upholds their commitment and continues to provide a columbarium and memorial The Cantonese cemeteries in Singapore have a history garden for the deceased. The ground was laid in 2017 for of two hundred years. The timeline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Kwong Wai Siew Peck San Theng periods: Heritage Gallery. The setting up of the Heritage gallery is vital in preserving the values of filial piety and providing a platform - The first 50 years (1820-1870): Prior to the for reflection and root searching. establishment of Peck San Theng along Thomson Road in 1870, Cheng San Teng (Maxwell Road) and Loke Yah Teng (Bukit Ho Swee) were established in the 1820s and Kampong San Teng besides the cemetery 1840 respectively. Peck San Theng cemetery had 13 burial hills demarcated - The second 50 years (1870-1920): The cemetery by 12 pavilions. They were named Pavilion 1 to 10, New management was stabilised after two decades of efforts. Pavilion 5 and New Pavilion 7. A shelter was built at each Community burial grounds based on kinship, locality pavilion as demarcation. and trade were set up. Along with an influx of Chinese immigrants, Kampong San Teng began to take shape and Located just across St. Theresa’s Home at Thomson brought about a vibrant community. Road, Kampong San Teng Road was the main road leading to - The third 50 years (1920-1970): Introduction of Kampong San Teng and Peck San Theng cemetery. The Tea Wanyuan shenghui (Salvation Ritual). Since then, it has Pavilion (a giant coffee shop) served as an activity centre for become a flagship event for Peck San Theng to promote residents. the family value of filial piety. During this period of rapid development, Peck San Theng collaborated with In the days before GPS became accessible, visitors had to Kwong Wai Shiu Hospital to set up a community burial ground for departed patients. Kwong Wai Shiu Peck rely on their memories to navigate through the cemetery.

19 第一部:碧山亭到碧山

The residents of Kampong San Teng led a humble life. Mr Chan, who lived at Pavilion 2 of the cemetery, recalled Most of the Cantonese residents lived at Pavilion 1, 2 and that the majority of the residences at Kampong San Teng were 3. A mix of Teochew and Hokkien residents settled between attap dwellings or wooden houses with zinc roofs. Facilities Pavilion 4 and 7. Pavilion 8 was populated by a Hokkien were inadequate and there was a lack of proper sanitation. majority. However, the residents satisfied with a simple lifestyle. The residents of Peck San Theng formed close bonds among them.

Indian residents like Peritam Singh also lived in Kampong San Teng. His whole family were able to speak fluent Cantonese and his children attended the Peck San Ting School alongside other residents. His daughter even had a ‘Bili’ (碧丽) which was named by the school principal.

A safe refuge during the Japanese occupation

During the Japanese occupation, Peck San Theng was perceived as a safe refuge by the Chinese community. The 1.12 Ex- Pavilion 8 residents and their daughter who graduated in 2017. residents supported each other and lived through the Syonan years. Superstitious Japanese soldiers were fearful of spirits Young people travelled by lorry to work at the nearby and chose not to disrupt the residents, allowing the residents to electronic factories, Sembawang Naval Base and shipyards. live in peace. The elderly and women led a peasant life. The average Residents recalled that when Japanese aircraft bombed household could afford to raise at most 8 to 10 pigs. It was common practice to feed on credit, only paying the suppliers Chinatown, many people escaped to Peck San Theng cemetery. once the pigs were sold. The Samsui women who lived at Upper Chin Chew Street took lorry rides to seek refuge at the cemetery. Families living in During the Qingming Festival, many residents would other districts, from various dialect groups, also moved to tuck a sickle at their waists and offer to search for graves and the cemetery at this time. They returned to the city when the trim the grass. They earned about 50 cents for each trimming Japanese Occupation ended on 15 August 1945. but later rose to 2 dollars. Some rich families would pay as much as 30 dollars, allowing some to earn over 100 dollars People tried to lead an ordinary life despite facing per day. hardships under the Japanese. Peck San Theng resident Loh

20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Weng Fatt and Wong Ah Loi registered their marriage in the In 1978, an explosion occurred on board the oil tanker year ‘2604’. However, this is not about living in the future. The Spyros at Jurong Shipyard. A Wanyuan Shenghui was year is counted based on the Japanese imperial year system conducted for the 76 victims who died in the accident. which, according to the Gregorian calendar, should be 1944. Model burial system Community burial grounds Peck San Theng cemetery implemented a model burial The 4 distinguished features of Peck San Theng are system in 1916 and 1948. The deceased, regardless of them community burial grounds, the salvation ritual, model burial being rich or poor when alive, were buried in sequential order system and chairmanship rotation system among the 16 clan instead of having a burial plot of their choice. This practice associations. gave rise to the locals saying that ‘one must die in an opportune time in order to be buried at an auspicious location’. Peck San Theng cemetery played host to a series of community burial grounds. They were set up for the Kwong Rebuild Peck San Theng Wai Siew community, 90 locality-based associations, 30 trade-based associations and 140 kinship-based associations. Peck San Theng cemetery was acquired by the government Each association would hold ritual ceremonies for collective in 1979. A special committee, led by Ho Kok Cheong and worship. It enhanced community spirit and displayed the made up of members from 16 clan associations, was formed to negotiate for compensation with the Government. significance of ancestral veneration.

The Housing Development Board eventually agreed to Salvation ritual allocate 8 acres of land for rebuilding. The Peck San Theng Inaugurated in 1921, the Wanyuan Shenghui (Salvation management was tasked to resettle 2,000 residents from Ritual) is held generally once every five years. The name is Kampong San Teng and Soon Hock Village. derived from the Chinese phrase ‘gather the fate of 10,000 people to create thousands of blessings’. The origin of this ritual Carrying the beckon can be traced to the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 of Guangdong According to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the building of province at the turn of the 20th century. wells, roads and bridges are considered as 3 major contributions

During the Japanese Occupation in 1943, a Wanyuan for the mass. The tradition has been carried forward by our Shenghui was organised for 50,000 Chinese who perished in forefathers who laid their roots in Singapore, and further the war and Operation Sook Ching. established cemeteries, temples, associations, hospitals and schools for the society.

21 第一部:碧山亭到碧山

1.13 Peck San Theng has gone through massive changes during the rebuilding stage.

Kwong Wai Siew Peck San Theng advocates the References: importance of filial piety laid by our forefathers, and of being 1. 李国樑,“碧山亭的起源与重建”,《扬》periodical, No. able to contribute to the nation and its community. It has 35 marked a new chapter upon opening of the heritage gallery on 2. Peck San Theng Heritage Gallery panel texts 3 June 2018.

22 广东人坟山:两个世纪的主要发展里程碑

李国樑

“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夫祭者,非物自外至者 1890 “劝捐碧山亭小引”的碑文显示,经过二十 也,自中出生于心也;心怵而奉之以礼。是故,唯贤者 年的努力,碧山亭的组织管理渐趋完善。陆 能尽祭之义。”——《礼记》 续设立血缘、地缘与业缘总坟。 1900 – 1920 随着大量的移民南来,甘榜山亭住家店铺逐 在那久远的年代,漂泊一生后能够好好的入土为安 渐增加,人文经济开始成形。 是先友生前最后的心愿。创办碧山亭的初衷是让先友入 土为安,生者得尽人道,并通过清明与重阳的祭祀活动 第三个50年(1920 – 1970):取之社会,用之社会 来表达敬意。

1921 “集万人之缘,结千祥之福”,万缘胜会掀 人们对敛葬的观念在转变中,从土葬发展到火葬, 开序幕,成为碧山亭的旗舰活动。 见证了新加坡的发展进程。 1923 与广惠肇留医院合作,埋葬病逝的先民。

广东人坟场在新加坡已经走了将近两百年之路,可 1930 在第二亭设立广惠肇留医院总坟义塚,为在 以分成四个50年的阶段: 留医院往生的先友下葬立碑。 1936 创建碧山亭学校。

第一个50年(1820 – 1870):雾锁南洋,落叶归根 1942 日战的避难所,市区的华人逃到碧山亭定 居。

1820年代 麦士威路一带设立青山亭。 1943 为日战罹难者与大检证时被杀害的五万名华 1840 河水山设立绿野亭。 人超度,进一步落实各族群籍贯人士和谐共 处、互相照应的理念。 1870 汤申路设立碧山亭。 1948 积极推行模范山计划。

第二个50年(1870 – 1920):互助为先,社群共祖 1957 绿野亭被征用,一万多个坟墓迁移至蔡厝港 坟场。

1870 – 1890 碧山亭初建。 1960 实行16成员会馆轮流领导制。

23 第一部:碧山亭到碧山

第四个50年(1970 – 2020):为旧人做记录、为 1983 – 1998 碧山亭在现址发展为宝塔陵园。 新人留见证 1990年代 十万人坟山发展成为三分之二个碧山镇。

2016 蔡厝港的绿野亭坟地再度被征用,广客人士 1973 政府下令碧山亭“封山”,停止敛葬。 为先民迁葬。

1979 政府下令清山。与政府磋商后,以8英亩土地 2017 设立广惠肇碧山亭文物馆,将先民的足迹永 交换原来的324英亩坟地,碧山亭从999年地 留。 主变为99年租户。 2018 广惠肇碧山亭文物馆开幕,免费对外开放。 1981 碧山亭学校送走最后一批学生,完成半世纪 的华校使命。

1.14 碧山亭学校运动会: 随着学校完成半世纪的华校使命,美好的乡村学校时光跟着消失。

24 甘榜山亭

李国樑

建在坟山上的碧山镇 不过人算不如天算,20世纪初,随着大量中国移民 下南洋,人口开始往郊区迁徙。碧山亭坟山的人文经济 碧山镇内没见到叠叠山峦,难以想象这里曾经环山 逐渐成形,发展成为活人与墓地共存的甘榜山亭。 拥抱,十多座山丘组成了广惠肇碧山亭坟山。

上世纪70年代,路经汤申路上段时,还可见到占地 对比当年的碧山亭地图和现在的碧山组屋区,三分 约180多个足球场的坟山。绿茵草浪黄土坡下,埋葬着离 之二个碧山镇座落在原来的十万座墓碑的坟山上。先人 乡背井的先民,有些落地生根,日久他乡即故乡;有些 让出土地是为了让后人好好地活下去。 则叶落萍踪,等不到回家的日子。

碧山亭是将近一个半世纪前(1870年),来自广东 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愚公移山的大变化后,先人 的广惠肇人士所购置的义山。当时新加坡的人口集中在 纷纷被请出土,本地华人从土葬的年代进入火葬的新纪 市区,相信汤申路上段(Upper Thomson Road)这个“遥 元。碧山偌大的坟场,只活在过来人的记忆中。 远的地方”,可以让先人得到安宁,免受市区发展的干 扰。 当时的新加坡正面对着翻天覆地的社会变迁,没多 少人在意急速流失的人文生态。碧山亭从坟山社区转型 为古色古香的骨灰陵园,广惠肇16成员会馆以不及原来 百分之三的土地,延续坟山的精神意义。

碧山组屋初落成的时候,有些住户绘声绘影说活见 鬼,进行了宗教仪式后才得到安宁。1987年底,川行于 大巴窑与杨厝港之间的地铁线通车,有人深夜经过碧山 站,老是感觉到阴风阵阵。民间甚至流传着乘搭末班车 时,最好避开首尾两节车厢,免得无端端吓破胆。

碧山亭原居民陈先生指出,地铁通行的年代,还可

1.15 圣德兰疗养院(St Theresa Home):对面就是甘榜山亭的入口处。 看到体育场旁刻意保留的路亭,为碧山的历史留下蛛丝

25 第一部:碧山亭到碧山

马迹。由于太多住户投诉那个地方“不干净”,结果唯 薯车(死人车)载送尸体到碧山亭,由碧山亭负责下葬 一可供回味的亭子也被拆除了。 事宜。

碧山亭以“亭”为界,划分出十二个地段(亭),每 个“亭”都有个路亭,为前来拜祭的亲属提供歇脚处, 其中第九亭以鲁保林命名,新五亭以黄亚福命名。黄亚 福这位新柔两地的社会闻人,捐献了新五亭作为坟山 之用。黄亚福也是养正学校和广惠肇留医院的创建人之 一。

黄亚福逝世后,他的家人订制了一对大理石意大利 狮来守候墓园,清山后黄氏家族将石狮赠送给转型为骨 灰陵园后的碧山亭。这对毛发自然,肌肉发达,将西方 艺术所强调的真实感充分表现出来的意大利狮,出自佛 罗伦萨著名的雕刻家劳尔·毕卡西(Raoul Bigazzi)。黄 1.16 碧山体育场旁的这个小草坡,曾经保留了第四亭。由于居民投诉 亚福墓地能够展现佛罗伦萨的精湛艺术,可见黄家的财 “不干净”,结果被拆除了。 势非同凡响。

“碧山”的名字承继自“青山”与“绿野”

根据碧山亭的碑铭,碧山亭乃承继青山亭(麦士 威路的天一景大厦一带)与绿野亭(河水山)之后所扩 建的坟山。由于青山亭与绿野亭“客满”,由“三国领 事”胡亚基向殖民地政府争取新地段,梅南瑞等人购置 碧山坟地,安葬“聚萍踪于石叻,有人时运不济,命途 多舛,在异地溘然长逝”的异乡人。

在那久远的年代,死者为大乃民间的共识。死,葬 之以礼,祭之以礼。先贤贡献的义山义塚为往生者保留 了人生最后的尊严。

1.17 栩栩如生的“黄亚福狮” 出自佛罗伦萨著名的雕刻家劳尔·毕卡西 20世纪初,广惠肇留医院成立后,碧山亭跟留医院 (Raoul Bigazzi)。 合作,拨地埋葬在留医院去世的伶仃老人。留医院用番

26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新加坡有另外两件劳尔·毕卡西的作品,分别坐落 至于村民的娱乐消遣,丽的呼声的李大傻“讲古”, 在甘榜·鲁的圣德兰教堂(Church of St. Teresa),以及 陪伴着大家一路走到方言被禁的年代。李大傻曾经下乡 丹绒巴葛火车站。 讲古,明星风范为甘榜带来节日般的喜气。一些居民喜 欢到碧山茶亭旁的南国露天戏院看五毛钱的旧片,下雨 甘榜山亭趣事 天就撑着雨伞看戏。付不起钱的孩子掀开四周吊着的纱 丽布,滋滋有味地看免费电影。 汤申路上段,麦里芝蓄水池旁的圣德兰疗养院(St. Theresa’s Home )对面,曾经有一条甘榜山亭路,那是深 苹婆是碧山亭的特产,三四月开花,八九月结果, 入坟山村落的唯一公路。道路两旁有原产局、茶亭、巴 果实的味道像栗子。牛车水恭锡街一带的妈姐(自梳 刹、商店、学校、庙宇、戏台和民居耕地,俨然是个自 女)都有农历七月初七拜七姐的习俗,苹婆结果的季节 给自足的社区。附近的果菜批发中心前有棵参天大树, 碰上七姐诞,成为应节的供品。老街坊蔡乙权每年都接 只要跟德士师傅说去“汤申大树脚”,就可抵达目的地 到许多订单,直到上世纪80年代,妈姐老的老,回乡的 Jalan Pemimpin 了( )。 回乡,拜七姐的习俗才骤然而止。

每个社区都有个约定俗成的聚会场所。对甘榜山亭 年关到了,杂货店老板感谢街坊们常年光顾,以 的居民而言,宽敞的碧山茶亭就像一座霸级咖啡店,除 瓶装荷兰水(汽水)相赠,开开心心过新年。这些玻 了为路人提供美食外,亦成为大家的情感联络站。天下 璃瓶印着红色狮子商标,俗称红狮汽水,由红狮汽水厂 大势与乡居琐事都在茶亭开讲,不能说的秘密就这样传 (F&N)生产,大人小孩都喜欢。 遍整个甘榜。 平日猪农逐家逐户收“馊水”,吃剩的冷饭残渣跟 凤眼莲混合烹煮后,就是猪只享用的美食了。一年又到 尽头,养猪人家喜滋滋地提着生鸡活鸭和新鲜鸡蛋送上 门,大家寒暄一番之余,骨子里是心照不宣的甘榜情。

日战的记忆

梁少逵和蔡乙权回忆起日战期间,日本战机轰炸牛 车水,受影响的居民纷纷徒步前来碧山亭避难,罗厘车 则载着住在豆腐街的三水女工到碧山亭寄居。后来一传 十,十传百,各籍人士也陆续逃到碧山亭坟场来。显然 碧山亭是华人眼中的福地,理想的避难所,这也是大家 1.18 南国戏院上映《通臂猿拳》,1970年代。 发挥甘榜精神的时候。

27 第一部:碧山亭到碧山

话虽如此,碧山亭还是免不了血的记忆。日战期 守在“90山头”(Hill 90)的第二剑桥郡步兵营(2nd 间,日军兵分三路,沿着裕廊线、武吉知马线和汤申线 Cambridgeshire Regiment)跟日军背水一战,双方伤亡惨 向市区挺进。碧山亭坟山是汤申线的主战场之一。 重。15日下午3时30分,联军总部发出最后指示,半小时 后停火。 战事发生在1942年2月14日凌晨,也就是新加坡沦陷 前一天。当时英军估计日军会沿着汤申路上段南下,重 英军撤退一个多小时后,联军总司令白思华提着英 军部署在碧山亭的西北部。没想到日军避重就轻,沿着 国旗,走到福特汽车厂(Ford Factory)签下降书,新加 布莱德路(Braddell Road)袭击,结果防不胜防。驻 坡进入昭南岁月。

1.19 莱佛士书院的游泳池就是90山头(Hill 90)的原址。

28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90山头”就是如今的莱佛士书院的所在地。 每年都风雨不改,跟许玉泉来到悼念现场的郑有道 (76岁)住在碧山亭附近的海南山。他还在母亲的怀抱 李文阐述道,碧山亭战事结束后,大胆的村民走上 里的时候父亲已经被带走,永远没有回来,由母亲带大 坟山,触目所见的多数是英军的尸体,身边留下书籍和 他们三个孩子。郑有道的父亲是暨南大学的毕业生,避 蚊帐,日军则轻装上阵。当时山上留下一大堆印度军的 过了检证却躲不过汉奸,日军走入海南村,高呼他的父 军服,这些印度军赤着身子跑下山,日军以为是平民, 亲的名字,整个村子只带走父亲一人。 并没有向他们开枪。 虽然事隔多年,每年的反思活动,就是为了不曾忘 日军占领新加坡后,下令学校复课,军政府不允许 却的纪念。 学校教中文,只能教“国语”(日文)。当时老师校长

早上都必须学日文,同时接受跑步一小时的体能训练, 主要参考资料: 下午回到学校教书。由于军政府对华人逼害,下令缴纳 奉纳金等,本地华人产生抗拒与仇日心理,有些干脆令 1. 岑康生,“碧山亭重新发展的始末” 。 孩子不去上课,因此很多适龄的学生都失学了。 2. 岑康生,陈翠玲,“大纪事” 。

3. 陈明鸾,“新加坡教育史||口述历史访谈,受访者:李 碧山亭的居民也接到检证的通知,必须准备粮食 文”,新加坡国家档案馆,Accession Number 000109。

到中心报到。李文觉得不对劲,决定留在家里,管理碧 4. 区如柏,“从海唇福德祠到绿野亭 谈广客两帮百年关 山亭的宪兵只眼睁只眼闭,结果逃了一劫。那些遵从指 系”,《联合早报》1987年9月20日,34页。

示,前去报到的居民下场不一,知识分子一去不回,没 5. 区如柏,“广惠肇碧山亭”,《广惠肇碧山亭成立128周年 再出现过,机械匠、木工头手、农民等则安然回家。 纪念特辑》(广惠肇碧山亭),14页。 6. 曾玲,《福德祠绿野亭发展史:1824-2004》(华裔 住在碧山亭坟场旁的顺福村的老街坊许玉泉(81 馆,2005),ISBN 981-05-3286-5,7-8页。 岁),每年都出席在美芝路(Beach Road)的日本占领时 7. “Becoming Bishan, a project in celebration of SG50”, A project 期死难人民纪念碑举办的常年祭礼。新加坡沦陷75周年 of Becoming Bishan Team, Raffles Archives and Museum. 纪念日(2017年)现场,许玉泉哭诉他的父亲就是大检 证时被杀害的。他激动地说,纪念碑使用“死难人民” 是不对的,是过于政治化了,应该称为“被杀害人民纪 念碑”。

29 座落在广东人坟场的碧山亭学校

李国樑

坟场内的学校 顺利升上了第一选择的立化中学。虽然事隔多年,仍然 不难想象她当时雀跃的心情。 1870年开发的广惠肇碧山亭坟山并不单纯是个广东 人坟场。20世纪初,随着大量的移民南来,坟场旁的甘 消失的乡村学校背后的精神内涵,是我记述碧山亭 榜山亭住家店铺逐渐增加,发展成为商店民居、殡葬孝 学校的动力。通过广惠肇碧山亭多份半年刊《扬》杂志 道并存的活人社区。 和旧照片,加上国家档案馆的录音,让我从这些分散的 旧资料整理出完整的学校轮廓。 当时的广惠肇碧山亭由9家会馆联合管理。战后,随 着另外7家会馆加入碧山亭,1960年起实行16家会馆轮流 广东先贤为了鼓励家长让孩子们接受正规教育,设 担任领导的制度。 立了养正学校、南华女校、静方女校、广福学校、实用 学校等。各会馆也在会所设立义学。碧山亭学校跟其他 广惠肇碧山亭文物馆内展示了一本署名罗惠贞的 学校一样,属于华社自力更生,惠国惠民的时代产物。 “碧山亭学校”成绩册。罗惠贞以优秀的成绩结业,并

1936年9月,广惠肇碧山亭创建的“广惠肇碧山亭义 学”(后来易名为碧山亭学校)在碧山亭大庙内开课,

1.20 罗惠贞的碧山亭学校成绩册。 1.21 碧山亭学校班级颁奖礼。

30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为甘榜山亭、顺福村和附近的汤申路居民提供学习的场 校一样纳入政府教育体系,成为政府辅助学校,在政府 所。 津贴下继续办学。

看着孩子们喜滋滋地上学,一天天地成长,就像为 随着碧山亭清山,碧山亭学校亦于栽培了数以千计 校董们打了一针强心剂。校董计划通过超度先人的万缘 的学子后,结束了时代的使命。1981年碧山亭学校送走 胜会与义款等筹募资金,兴建独立的校舍。多位热心教 最后一批毕业生的年代,也是新加坡华校消失的年代。 育的董事捐献义款、书籍、校服等,资助学校的运作。 还没创建碧山亭学校的时候,广东人和其他籍贯人 20年后,碧山亭学校终于有了六间课室的新校舍, 士偶尔会发生冲突。广东人办丧事出殡,必须经过福建 分上下午班上课。1957年,碧山亭学校跟当时的民办华 人的地方。有些丧家过度铺张,福建人觉得不吉利,不

1.22 碧山亭学校关闭前,校友回校留影。

31 第一部:碧山亭到碧山

让棺材经过住家门口,双方为此争执得面红耳赤,甚至 拳脚相向,必须劳动老人家出面调解。

学校开课后,孩子们都来读书,课余以广东话交 谈,林立的墓碑变成捉迷藏的儿童乐园。学校有一份报 纸,村民互相传阅,不知不觉中开拓了视野。大家接触 多了,进一步了解到不同籍贯人士的生活习俗,过去不 必要的纠纷就这样迎刃而解。久而久之,居民已经习惯 了“棺材车”来来往往,百无禁忌的日子。

碧山亭学校见证建国史

碧山亭学校由当时的碧山亭总理黄适安义务担任校 1.23 老师和学生郊游。 长一年,隔年李文受聘为第二任校长。李文在广东台山 出生,到美国上大学,1937年因中日战争来到新加坡。 馆、双林寺、虎豹别墅、植物园、巴西班让海边等地游 李文的口述档案显示,碧山亭学校的校董请他到小坡皇 玩。新加坡四面环海,我们对海已经见怪不怪。碧山亭 后酒楼吃饭,诚意邀请他当校长,并提供住宿,所住 有坟山但没有大海,望海对于生活在坟山旁的学生而言 的竟然是过去停放棺材的地方。更没想到的是这一顿饭 是非常新奇的体验,到海边郊游也使老师们乐翻天,穿 局,奠定了他日后的人生。 得漂漂亮亮去旅行拍照,留下经典的回忆。

李文原本只想在学校工作一两年,没想到竟然当 日战蔓延到新加坡前,碧山亭学校参与了由海天 了29年的校长。当时汤申路一带只有碧山亭学校,学校 游艺会负责的抗日筹赈活动,全校总动员,带着一箱箱 成立之前,学生要上学都必须“落坡”(去市区)。学 的纸花到市区、新世界、快乐世界等人多密集的地方筹 校的教科书来自中国,由中华书局和商务印书馆出版。 款。李文就是用脚车载着女学生去卖花的。学校通过周 公共假期也跟中国一样,中国国庆日、孔子诞辰等都放 会向学生解释,卖花筹款是为了将钱寄回中国,帮忙祖 假,耶稣诞(耶稣受难节)则不放假。学校的图书由董 国抗战,救济祖国难民。日本人侵占中国,也就是我们 事乐捐,商家则采用多买多送的方式来捐献。战前学生 的地方,我们不能打输,输了就会亡国,我们就没有国 买不起校服,因此校服也是由校董报效的,战后才自己 家了。 买布动手做。有些学生连每个月五毛钱的堂费(杂费) 都交不起,也是由校董赞助的。 当时的海天游艺会为广帮的筹赈中心,领导人是同 时出任碧山亭总理的吴胜鹏。祖籍广东恩平的吴胜鹏平 儿童节到了,校董还会出资租车,让学生到博物 民出身,发迹后为社会服务,除了碧山亭和海天游艺会

32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1.24 到海边郊游也使老师们乐翻天,留下经典的回忆。

外,他也参与创办了养正学校与广惠肇留医院,出任同 战后甘榜山亭有些印度人家庭,其中一户叫Peritam 济医院、南华女校、广福学校以及其他社团的重要义务 Singh的,女儿的中文名“碧丽”是李文为她取的,取义 职位。吴胜鹏是一个典范,也代表着华社将互助精神发 在碧山亭学校念书,人也长得秀丽。他们一家大小都口 挥得淋漓尽致的时代特性。 操流利的广东话,跟村民打成一片。

日军攻入新加坡后,碧山亭坟场是汤申战线的最后 碧山亭学校的第三位校长,也是“末代”校长郭明 战场之一。炮弹无眼,好些躲在学校的村民都被炸弹击 表示在乡村学校教书,没有杂工的时候,校长还得送信 中了。日本占领新加坡后,下令学校复课,军政府不允 扫地洗厕所。在那个年代,校长兼校工,上课兼打钟是 许学校教中文,只能教“国语”(日文)。当时碧山亭 司空见惯,见怪不怪的。 学校的校长和老师早上都必须“落坡”学日文,同时接 受跑步一小时的体能训练,下午回到学校教书。学生不 郭明为学校拉下帷幕的时候,华社的“祖国”已经 愿意学日文,很多都停学了。 从中国演变成新加坡,碧山亭街坊分散到各地,学校简 朴的生活或许能够为大家留下珍贵的回忆。

33 第一部:碧山亭到碧山

碧山母校广惠肇所创,绿草如茵空气清新。

先生慈祥同学亲密,礼义廉耻德智优良。

探求真理贯彻始终,为社会服务为母校争光。

探求真理贯彻始终,为社会服务为母校争光!

对在甘榜山亭成长的孩子而言,学校让他们留下了 珍贵的记忆,校歌亦为广惠肇人士对在地的贡献留下永 恒的足迹。

1.25 Peritam Singh和碧丽是甘榜山亭的居民。

校歌

碧山亭文物馆于2018年6月开幕后,吸引了许多前居 民重返老地方回味。热心的前碧山亭学校校友陈德隆将 校歌传了给我们:

1.26 碧山亭学校歌谱(陈德隆捐赠)。

34 碧山亭重新发展背后的故事

岑康生

碧山亭自1870年创办至今,一向处事皆是群策群 事缘早在1973年初,新加坡政府向碧山亭发出封 力逐步进行,由建庙宇、开马路、建公所、兴建碧山小 山令,停止一切土葬活动。其他方言群,如福建、潮 学,甚至设立理监事会都无不按部就班。正所谓事缓则 州、海南等也先后接到通知。这是国家土地充分利用的 圆,凡事都能得到圆满解决。 政策。理事们亦着手讨论碧山亭今后应配合国策推行火 葬,继而迅速展开策划大庙两旁青山祠与谧安祠存放骨 可是在1970年代,碧山亭却发生了一件刻不容缓的 灰,同时也开拓另一营运收入。 事件,关乎碧山亭今后的抉择。有幸当时的理事们,当 机立断快速处理,碧山亭的百年基业,不但得到保存, 1979年4月7日,新加坡政府通过宪报正式宣布征用 还给后世制造了发展的空间,改变了碧山亭的业运。 碧山亭全部坟地作为发展碧山新镇的用途。

1.27 由于事态严重,碧山亭理监事会决定据理力争,保留若干土地及赔偿金额。

35 第一部:碧山亭到碧山

当时掌管碧山亭业务的是第84届理监事会。六常 义务轮流组成。本亭亦设立奖学金,以鼓励三属人士之 务为理事长何国章、副理事长李顺森、总务黄炎芳、副 子女努力向学,为国家培育英才。因此,本亭纯为民众 总务林树泉、财务梁春乐、监事长刘波德。由于事态严 服务的慈善组织。现政府将征用本亭324英亩之坟地,为 重,应寻求据理力争保留若干土地及赔偿金额事项,提 着十余万墓穴骨骸妥善处理及日后碧山亭的发展, 提出 供优惠给原本土葬先人的事主,在火化先人骨骸后继续 多项建议,望部长能认真考虑。 存放在碧山亭骨灰灵位。理事们双管齐下,马上展开行 动,在短短的三个星期内火速办妥以下三件事: 建议可归纳如下:

(一) 个别邀请以下两位专业人士帮助本亭处理有关坟 A. 保留现有的建筑物: 地征用事: • 百年的碧山庙具有历史价值,应得以保留,此 A. 林清如律师:请他代表本亭与有关政府部门谈 庙极有潜能成为本地旅游景点之一。 判,并且妥善处理来往公文。 • 保留及改换现今的碧山亭学校为养老院。 B. Johnny Loh估价师:请他负责处理一切有关赔 B. 增建以下设施,务使本亭改火葬后仍能继续经营其 偿的估计,包括测量地界与面积,周边租户安 业务: 置与赔偿等。同时,他必须与律师通力合作为 • 于碧山庙邻近建一灵塔,以便所有被认领或未 本亭争取合理的赔偿。 认领之骨骸火化后,其骨灰皆可妥善收容。 (二) 于1979年4月29日召开同人大会,报告与商讨有关 • 允许本亭在灵塔旁建一焚化炉(crematorium), 强制征用碧山亭坟地,并正式通过聘请两位专业 处理火化骨骸与尸体。 人士。 • 增建一殡仪馆于碧山庙附近,方便丧家举行葬 (三) 争取同人代表大会通过议决案成立“政府征用本 礼。 亭地段处理委员会”,全权处理地段征收事宜, 直至任务完成为止。成员计有第84届六常务、5位 C. 增建新设施,扩大本亭对社区与国人服务: 产业受托人、16会馆代表及两位专业人士林清如 • 在碧山庙邻近为各16成员会馆、社团及广惠肇 律师与Johnny Loh估价师。 留医院建纪念碑及灵厅,务使各团体有自己拜 祭的场所。 以上行动不但在最短的时间内争取共识,并确保日 • 广惠肇留医院迫切需要地方扩展,希望政府 后工作能顺利进行,为碧山亭铺下了重生的基石。 能拨适当的地方另建一间医院,免费为群众服 务。 同年5月19日,理事长何国章去信国家发展部长,

清楚表明本亭的立场及意愿,并提及本亭为一个百年机 以上设施需约50英亩的地段,希望政府能给予优先 构,由热心的三属人士联合组成,购置坟地、建庙宇、 考虑。 学校及公所,坟地管理亦由三属16成员会馆各委派代表

36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1.28 碧山亭被令清山事宜受到公众人士的关注。

37 第一部:碧山亭到碧山

约一个月后,同年6月22日,建屋局(HDB)来函邀 • 由于与发展方针不符,政府不能接纳本亭提议增 请本亭代表于7月2日面谈有关本亭向发展部长提出的诉 建焚化炉及另建一间医院。至于其他所提出的项 求事。 目,HDB皆无异议,但必需先获得公共工程计划组 的批准方可动工。

经过一番讨论后,认为这只是一个初步会议,目的 • HDB建议在现有碧山亭地段划出一块相当于六英亩 是让双方了解对方的立场与任务,因此决定由林清如律 半土地作为碧山亭各项用途。HDB将负责安顿在这 师与Johnny Loh估价师代表本亭与HDB会晤。 六英亩半地段范围内的居民迁移问题。不过,此地 段的地契是99年。

随后林清如律师写了一份备忘录,作为日后与有关 • 林清如律师及Johnny Loh估价师指出所建议的六英 部门合作的依据。其要点如下: 亩半的地段实在太小,很难让碧山亭应付未来的 需求。HDB表示对与增拨地段,若碧山亭的请求合 • 政府有关部门将全权负责清山工作,包括掘取及火 理,将给予考虑。 化骨骸,一切按照程序,妥善处理,如记录现有的 • 估价师Johnny Loh将会尽早与本亭理监事取得共识, 墓碑资料,通知家属领取先人骨灰,并让家属选择 提呈赔偿要求。 安置骨灰处。无人认领的骨骸,将安排火化与海 • 双方应根据以上原则,马上展开行动,以后在适当 葬。 时候,再度面谈研讨细则。

1.29 碧山亭成立委员会跟政府经过八个月的面谈磋商,总算争取到8英亩地段重新发展。

38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此外,本亭亦增聘另外二位专业人士帮忙,其一是 Mr. Wang Yu Yung土地测量师,负责勘定本亭的地界与 面积,其结论是本亭拥地324英亩,此重要资料有助日后 Mr. Johnny Loh向HDB索偿。

其二是受雇于Akitek Tenggara的郑庆顺(Mr. Tay Kheng Soon)建筑设计师。他负责整个碧山亭重建的设 计,并且以其设计帮助本亭与HDB争取更大的地段面 积。自从由1979年7月9日受聘起,Mr. Tay多次与HDB去 信及面谈。其间,本亭理事长亦于10月24日去信HDB要 求多增地段面积,HDB在12月27日的来函中表示愿意考 虑增地段至8英亩。

经过八个月的时间落实本亭重新发展的基石,争取 地段重建碧山亭总算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行政与公文的 处理,目的是使土地移交定下赔偿细则,领取地契等合 法化。

1980年5月29日,本亭接到由HDB寄来的支票,面额 S$4,945,400。这笔钱包含了本亭负责的租户搬迁赔偿金 S$721,955和向政府缴纳的重建发展费S$888,643。与此同 时,本亭双手移交土地的拥有权给HDB,发展成今日的 碧山镇。

“政府征用本亭地段处理委员会”于1980年6月27日 召开了最后一次会议,主席何国章正式宣布委员会工作 圆满完成,并对诸成员的通力合作致衷心的谢意。

碧山亭新世纪的篇章也就在当届理监事赠予何国章 先生的横匾中所书写“热心公益”的谢意中,毅然地打 开了第一页。 1.30 新加坡政府与碧山亭达成重新发展的协议,报章亦有跟进。

39 碧山亭致函国家发展部,请求50英亩地

敬爱的部长先生: 碧山亭坟地之面积共有三百二十四英亩,至目前为 止葬于坟地者共约十万。此外,在办公室左邻之大庙, 阁下也许已知晓新加坡广惠肇碧山亭于日前已接获 已逾一百年之历史,事实它已成为我国内的一名胜古 政府当局书面通知有关征用碧山亭坟地事。 迹。地段内有小学一间及相当数字的屋宇,由这些房屋 所得来的租金,便是本机构经济来源之一。在原则上我 回溯本亭机构之成立,乃早在一个多世纪前, 由广东 们接受,因该地段是为了提供发展其他更有利益的用途 省三属之先人 | 广府、惠州府及肇庆府联合组成。碧山 上,我们了解,同时也同意政府征用该地段,是纯为了 亭坟地广阔,并建有庙宇、办公室及学校。除碧山亭坟 我共和国的利益,而征用乃势在必行者。 地外,本机构另创设“广惠肇留医院”于实龙岗律,给

贫苦人士予免费医药服务。 不过,在此我们要特别指出的一点是,征用碧山亭 广大坟地和其他私人地段有很大的不同。盖碧山亭坟场 关于碧山亭坟地之管理,乃由三属之十六间会馆各 有过十万骨骸,掘取死者之骨骸,对死者后代子孙可能 委派代表若干名组成,其细则请部长详见“新加坡广惠 产生一种莫名的感受与情绪。事实,自从该征用坟地通 肇碧山亭之章程”。事实,本机构乃纯为一慈善服务组 告发出后,有许多与死者有关的子孙或亲友,前来问长 织,其经费来源全由三属热心人士乐捐支持。 问短,总结地说,是问该坟地被征用后,那遍山的骨骸 应作怎样的安排? 在此我们要强调的是“新加坡广惠肇碧山亭”与其 他的会馆或公会一样,不分宗教与种族,为广大人群服 部长先生,碧山亭机构是一个富有责任感的组织, 务。有许多的事迹令我们感到荣幸及值得提的是,本机 我们向阁下保证我们站在新加坡共和国的利益大前提 构为造福人群服务社会,特设立“广惠肇留医院”,协 下,将尽所能与有关人士劝说,同时与政府有关部门合 助照顾贫苦大众的健康,即使有收费,也是象徵式的。 作,俾寻找出最妥善的解决方案。 还有近年来更设立奖学金,以鼓励三属人士之子女,努

力向学,为我共和国培育人才。除此之外,举凡政府推 就一般的意见,多认为将那掘出之骨骸能安葬在一 行之各项运动,本机构同人,无不尽力以赴! 个适当的地点,同时更希望政府当局念及本机构于过去 一百多年来的努力工作和对邦国的贡献,对我们下列的 几点建议与要求,能给予同情与适当的考虑。

40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一) 所有坟地掘取之骨骸,不论有人领取与否,建议 对征用地段能尽量避免无谓的拖延,因此更希望部长先 一概给予火葬并将骨灰存放在大庙邻近另行兴建 生能尽力协助我们解决问题。 一储藏骨灰之用之新建筑物。至于坟地所需要之 一些记录或其他事项,我们将尽力与政府有关部 最后我们要指出的是,新加坡广惠肇碧山亭负有 门合作。 三属十六会馆同人之重荷,上述所提出七点,都是三属 (二) 碧山亭大庙应予保存,盖该大庙具有其历史价 同人之意见,在此谨请部长先生能考虑我们的请求,或 值,同时对外来游客颇具吸引力。 者有必要的话我们可以在任何方便阁下的时间内前往谒 (三) 为了碧山亭坟地受征用之影响,我们衷诚地请求 见,这样也许更能表达或了解本机构同人的请求与实 政府当局大力协助并批准于大庙邻近兴建一火化 况。 炉及骨灰储藏室以备将来之需用。

(四) 请求政府当局,兹因受征用地段迁移骨骸之影 广惠肇碧山亭理事长何国章签 响,应为广惠肇碧山亭机构之十六会馆各立一纪 1979年5月19日 念碑,另立一个纪念碑给广惠肇碧山亭及一个给 广惠肇留医院,还有其他直接与本机构有关之团 体也应各立一纪念碑。上述纪念碑应建立在大庙 邻近。我们之所以会这样提出理由是三属十六会 馆及其他有关团体都有他们各自的总坟。

(五) 请求政府有关当局批准现有的碧山亭小学改为安 老院。

(六) 请准碧山亭大庙邻近兴建一殡仪馆,以便死者之 子孙及亲友在死者火葬或土葬前可行祭礼。

(七) 目前的广惠肇留医院,很急切需要一较理想地段 为将来扩建之用。我们希望政府当局能考虑这个 请求,并早日给予一适当地段作为兴建另一纪念 医院。

我们作了一初步估计,为了适应上述的需求,新加 坡广惠肇碧山亭全部计划需地约五十英亩。因为需要特 殊,我们请求该地段应在今碧山亭大庙邻近。盖被征用 之地段面积广大,本机构同人希望政府当局能给予公平 及合理的补偿。我们为了本共和国的利益大前提下,愿 1.31 重新发展后的碧山亭,除了清明重阳外,除夕也可见到祭祖的活动。

41 一鳞半爪忆碧山

林清如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本人于上世纪70年代与广 有个市价?既然是个坟场,不论潜能多大,也只能当一 惠肇碧山亭“道是有缘,却似雪泥鸿爪,都成陈迹”。 个坟山来估值。在公所理事陪伴下,本人曾和特许估价 日前应邀重回公所一游,喜见重建后的祖庙与新建的灵 师Johnny Loh几次走遍坟山,除了约略核实坟墓的数字, 塔巍峨壮观,环境清幽,大厦内处处图文并茂,香火不 也点算散落坟场各处的木屋,这些数据都会影响土地的 绝。不禁惊叹,慎终追远,推崇孝道,广惠肇族人实为 估价。可想而知,赔偿数额微不足道,经过上诉后,300 典范。顿然间,几十年前碧山亭的另类天地历历在目。 多英亩土地的赔偿总数不超过500万元,计每方尺三毛钱 左右。至于清山工作,包括挖掘及火化尸骸,一概由建 为配合国家发展需要,新加坡政府从上世纪60年代 屋局负责。 起逐步强制征收私人坟地。70年代初期,时任碧山亭公 所负责人的何国章等人找本人商量,探讨争取由碧山亭 碧山亭同仁更为关注的,是如何争取保留已有百多 本身配合政府计划,重新发展碧山亭坟地的可行性。建 年历史的碧山祖庙,及如何协助族人在清山后妥善处理 筑设计师Tay Keng Soon受托提出多种构思,久经探讨, 先辈的骨灰。这些都是触及众乡亲感情深处的问题,议 但阻力重重,最后沦为纸上谈兵。 事时难免几分情绪,几分沉重。众人议决力争保留碧山 亭祖庙,并要求在其周围拨地,供公所建立一个附设尸 碧山亭300多英亩墓地位于大巴窑与拟议中的宏茂桥 体焚化炉及骨灰储存塔的殡仪馆。 两大卫星镇中心,对于建屋发展局来说,乃要害之地, 势在必得。到了70年代末期,政府宪报终于公布了全面 广惠肇族人300多英亩的坟山被强制征用,公所同仁 征用碧山亭坟山的决定。 也希望当局能拨地扩建广惠肇留医院。该院位于实龙岗 路,多年来为公众人士提供免费留院与门诊医疗,地契 先辈苦心经营了百多年的祖业即将化为乌有,广惠 很快到期,也面对重新发展的需要。 肇众乡亲一时无不痛在心头。很明显的,碧山亭公所理 事无能为力,只有依法争取应有的权益。何国章等人委 本人代表公所两度上书建屋局与国家发展部常任秘 任本人为法律顾问,协助处理法律及善后问题。 书,得到的答复是,全面征用碧山亭来自最高的决策, 难有商量的余地。与何国章等理事商量后,决定再向国 法令规定,地主可获赔偿,而理论上赔偿是以土地 家发展部长,已故郑章远提出上诉。本人受托为公所拟 的“市价”(market value)为准。可是谁听过,坟山也 就一份请愿书,阐明碧山亭历史及广惠肇族人一路来对

42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1.32 碧山亭观音庙(祖庙)热闹的情景。

社区的贡献,并详细说明各项诉求的缘起,由何国章理 这些木屋。公所同仁只好让建屋局按照原定计划,全面 事长签署,致给郑章远部长。 征收坟地,由建屋局属下的移置部门清理木屋,然后另 发地契予公所。建屋局的立场是,新地契只能有99年租 不久,郑章远部长即指示建屋局,约定公所负责人 期,而公所也需承担移置部清理木屋的费用。 面谈。几番商议,建屋局同意保留旧庙,并拨出周围地 段给公所重修庙宇与建造一个储存骨灰的灵塔。至于兴 大势即已定夺,剩下的就是全面展开具体的善后工 建殡仪馆与医院,建屋局坚持不准。 作。

当时旧庙四周是个木屋区,旧屋都受屋租统治法令 广惠肇族人慎始慎终,为建国大业让路,碧山遍野 的保护。依照当时私人发展商清理木屋的“行情”,除 从此海阔天空,利国利民。 非准备花上好几百万元的补偿金,公所不可能自己清理

43 第一部:碧山亭到碧山

1.33 重建后的碧山亭:鹤山会馆的醒狮前来春祭。

44 广惠肇碧山亭大纪事(1870-2018)

岑康生 陈翠玲

建立碧山亭 应由各行业派代表共同管碧山亭,吴胜 鹏召集九会馆,即南顺、番禺、东安、 1870年 继青山亭(建于1824年)及绿野亭(建 中山、宁阳、冈州、三水、惠州、肇庆 于1840年)满额后,三属同人于1870年 代表,出示碧山亭地图、地契证明碧山 以梅南瑞为首,开始合资购买山地于汤 亭坟地,置业又捐献土地者都是属于三 申路旁,命名“广惠肇碧山亭”,以上 府九大会馆的宗亲,因此,应由九大会 三亭皆为当时广客两帮群埋骨专用。 馆共同管理为原则,即席议决组织碧山 亭公所董事会,由九会馆各派出二位代 1890年 立碑“劝捐碧山亭小引”详细记录二十 表组成。此乃本亭董事会之始。之后, 年来热心人士劝捐所得的款项。分发给 另七会馆,即花县、清远、增龙、顺 以下坟山办事用。 德、鹤山、高要和恩平,先后加入而演 | 办碧山亭支银4,699.50元 变成理监事会,由十六会馆共同管理碧 | 办绿野亭支银2,158.00元 山亭至今。 | 办青山亭支银2,019.50元 1920年 郑秀谦任总理,积极执行碧山亭建设工 其间,梅湛轩任碧山亭大总理,督管碧 作,重修青云路、礼亭、茶亭,并倡议 山亭建庙及开车路。 全体董事于星期日一起参加巡山,确定 地界,以免地广之坟地遭受被霸占。巡 1914年 碧山亭公所内装置第一部电话机,方便 山后在公所设便餐一顿。从此董事们在 与参加巡山之值理联络。 星期日集会/工作后,都会惯例地在公 所吃一顿午餐。此例继续至今。 1916年 吴胜鹏任总理,当时司理是陈锦俦,发 起“模范山”制度,即不分贫富,不许 1935年 花县会馆加入碧山亭为基本成员。 自由选择。一概依序安葬棺木。此制度 引起部分人的不满。发传单建议碧山亭 1947年 清远会馆加入碧山亭为基本成员。

45 第一部:碧山亭到碧山

1948年 继本亭成功举办第三届万缘胜会后,为 1951年 冈州会馆在8月5日举行之特别同人大 着善用筹得钜款作购买土地用,本亭设 会,提议在新购山地中划出部分地段成 购山委员会,群策群力,购得山地175 为自由选择坟地的议案得到大会通过。 依吉,并且组成小组,落力推行模范坟 自择坟地深受许多三属乡亲欢迎,经济 场计划,无贫富之别,必需按照排编葬 效果良好,收入剧增,竟成日后发展资 地号码安葬。不得自行选择墓地,因 金的主要来源。 此,当时有句流行语“死得及时,福人 葬福地”。 1953年 当年本亭第60届理监事会,理事长黄信 满、总务廖荣坡、经年前三属同人大会 1950年 顺德、鹤山两会馆加入碧山亭为基本成 提出重建新公所议案后,锐意进行,公 员。 开招标后,由吴福茂建筑公司以标价3

1.34 1953年10月4日碧山亭公所落成典礼,养正铜乐队到场助庆。

46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万5100元承建,新公所地点选在旧公 亭学校创校28周年纪念三庆,订在1963 所后面,由产业受托人曾纪宸主持奠基 年9月14日,在快乐世界体育馆,动员 礼,工程顺利完成后,择于1953年10 本亭旗下各会馆百中选一后优秀音乐剧 月4日举行剪彩开幕典礼,为提倡敬老 艺成员,举行为广惠肇留医院义演粤剧 起见,通函三属十三会馆征求各会馆选 “凤血化干城”筹款之游艺大会。(理 派一年龄最高者主持剪彩,计选出三水 事长郭兴业、总务胡锡章)。当时有百 黄兴元、花县陈福生、东安姚仲璜、南 多单位社团,均热烈赞助,并代售义演 顺许桂荣、番禺莫高义、宁阳许泽洪、 戏票,筹得善款可观。 中山邓朝光、惠州黄湘琴、冈州朱伯 敏、鹤山吴三和、清远苏瑞南、肇庆刘 1964年 恩平会馆加入为碧山亭为基本成员。 溥天、顺德陈象棠、十三会馆中以98岁 1967年 5月28日,李光耀总理访问淡申区,驾 三水黄兴元为领导主持,此次剪彩之特 临碧山亭。本亭除了开会讨论准备欢迎 色,表示提倡敬老之先声,这种精神一 仪式外,也商讨当时面对有关葬地问 直延续至今。这一年,捐献南洋大学建 题,由三属团体联名起草备忘录向总理 校基金一万元。 申请批准碧山亭清理原有旧山骸骨,以

1955年 开始六常务轮流制度。六常务指理 供重新营葬。 事长、副理事长、正总务、副总务、 财务及监事长等六个理监事会核心职 位。1960年章程将这变动确定下来。章 程规定,这六个职位由碧山亭属下的三 属各会馆,按照公所制定的会馆轮值表 顺序轮流担任。

1960年 1947年章程规定同人大会提案的提呈以 人为单位。每20人就可以在同人大会或 特别同人大会上提交一份提案。1960年 的章程规定,提案必须以会馆的名义提 出才有效。

1963年 本亭第70届理监事为庆祝成立本亭93 1.35 1967年,时任总理李光耀访问碧山亭。 周年纪念,新公所重建10周年,碧山

47 第一部:碧山亭到碧山

1970年 1970年11月1日(农历十月初三),假 | 第一次颁发十六会馆会员子女奖学金 于养正学校礼堂举行宴会庆祝本亭百周 予三属优秀子女订在1978年4月30日, 年纪念,定名为“广惠肇碧山亭百周年 在区域语文中心举行同人代表大会并颁 纪念大会”。柬请本国广惠肇三属注册 发第一次颁发十六会馆会员子女奖学 社团、本亭有关人士,冢工及土工、十 金,由理事长何国章主持,获得奖学金 六会馆之主席及总务、本亭理监事、建 的有小学组84名,每名80元,初中组27 委会委员、碧山亭学校教职员及职工等 名,每名120元;高中组4名,每名150 300余人参加。 元,大专组8名,每名200元。总奖金 为12,160元。之后,本亭每年都继续至 1974-75年 碧山大厦建于1974年。 今。

| 1974年5月5日接受建筑费835,430元, 1978年 1977年11月27日第83届第六次理监事会 由东南企业私人有限公司承建,一座五 联席会议,由公所拨款1万元为敬老贺 层楼20单位的大厦于5月20日开始建造 岁金红包予十六会馆基本会员,年龄70 后于42个星期竣工。 岁以上,人数不限。 | 1975年12月14日举行落成仪式,全部 工程总值977,287.35元。 1978年1月19日 第84届第10次理监事会议通过由公所拨 款1万元,再由理监事乐捐为敬老渡岁 1976年 8月29日召开第83届第3次特别同人代表 金红包,申请人数883人。每位红包20 大会讨论修改本亭章程接受理事会任期 元。借用珍珠坊楼下广场颁发。继后至 由一年一任改为二年一任。 今,本亭每年春节前,都会依例颁发敬 老贺岁金予十六会馆之年老会员,藉以 1977年 开始二年一任制,第84届(1977 / 1979 发扬敬老尊贤之传统美德。2005年开 年)理事长是何国章(顺德会馆)。 始,本亭也在每年的团年宴会颁发红包 给年达到65岁/以上的产业受托人、亭 1978年 为了配合政府教育政策,培养优秀人才 务顾问、理监事、建委会/投委会委员 为国家效力,每年设奖学金鼓励广惠肇 与雇员。 三属子女努力向学。

1978年 11月19日第84届第3次特别同人代表大 | 1977年11月27日第83届第六次理监事 会通过增设康乐组组织(章程第三章组 会议通过议决,本亭应该设立奖学金, 织第八条)。 并组织11人小组研究细则。

48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1979年 1月18日第84届理监事会会议通过议决 重建碧山亭 案为广惠肇留医院筹款义演,由珍珠山 1973年 新加坡政府向碧山亭发出封山令,停止 建业有限公司赞助,本亭康乐组为广惠 一切土葬活动。 肇留医院筹款义演,于1979年6月24日 假国家剧场成功演出,筹得捐款高达12 1979年 新加坡政府通过4月7日宪报正式宣布征 万8千6百60余元。 用全部碧山亭坟地,同年,本亭通过4 月29常年同人代表大会议决案成立“政 1979年 11月30日召开第85届第六次理监事联席 府征用本亭地段处理委员会”全权处理 会议卖灵位接受支票付款。 地段征收事宜至任务完成为止。成员计 有第八十四届六常务(理事长何国章为 1980年 1979年11月25日召开第85届第一次特别 委员会主席)、产业受托人、十六会馆 理监事会议通过塑造财帛星君神像供 主席/代表及二位专业人士、当届六常 奉。经过报价后,交王茂成号承造,于 务列席。 1980年7月23日农历六月十二日延请喃 呒开光,之后,本亭每年农历七月廿二 1980年 主席何国章正式宣布“政府征用本亭地 日财帛星君宝诞举行庆祝仪式。 段处理委员会”,工作圆满完成。本亭 得到近5百万元的赔偿,并且政府还答 1982年 金榜大厦建于1980年。 应划出一块相当于八英亩地段作为碧山 | 1978年4月30日第84届常年同人代表 亭各项发展用途。此地段的契约是九十 大会通过继续发展仰光律碧山大厦隔邻 九年。从此,碧山亭的重建由4月27日 地段,碧山亭理监事会即着手负责策划 常年同人代表大会成立“建设发展委 一切发展事宜。1979年7月27日申请图 员会”从零开始策划发展成今日之碧山 测获得批准后,接受东洲打桩私人有限 亭。 公司(Easternland Piling Co Pte Ltd)进 1980年 3月31日特别同人代表大会通过接受 行打桩。 HDB提出的政府赔偿条件。 | 1980年6月8日接受合华建筑工程私人 有限公司承建,这座五层楼10个单位的 1983-90年 碧山亭重建,于1983年7月26日由八十 大厦被命名为金榜大厦,在1982年7月 七届理事长吴文练先生主持奠基典礼展 25日落成举行开幕典礼。全部工程总值 开。重建工程分六个阶段进行。第一期 为1,481,206.65元。 工程是兴建灵塔。第二期工程是兴建碧

49 第一部:碧山亭到碧山

山亭办公楼。第三期工程为兴建福德祠 与纪念碑。第四与第五期工程兴建茶亭 和安老院;第六期工程则是建造马路、 停车场、部分沟渠及路围等工程。

| 1984年8月25日本亭会徽获得社团注 册局批准。 | 1986年9月28日福德祠开光,并为公 所门前一对青白石狮子开光。 | 1988年9月25日本亭庆祝118周年纪 念,邀请我国第二副总理王鼎昌主持庆 典仪式。 1.36 由专人美化的公所礼堂。 | 1990年6月3日第90届第1次常年同人 代表大会,接受建委会提案,翻新及美 1992年6月7日 第91届第1次常年同人代表大会,通过 化大庙。有关工程,包括建造化宝炉、 理监事会要求理监事会在适当时候投资 牌楼、凉亭、鱼池以及整个环境的美化 产业之提案,授权理监事会连同产业受 设施。工程在1994年12月9日举行动土 托人,在适当时候投资产业。 仪式,由南北建设与供应私人有限公 司负责承建,1996年3月16日完成。于 1997年 碧山大庙内原没有设立主神。碧山亭重 1998年11月7日为碧山大庙落成举行开 建大庙后,在1997年10月立观音为主 幕典礼。邀请名誉顾问梁汉基议员、何 神,并请新加坡金塔寺释法照法师主持 家良与当届理事长何顺结主持剪彩仪 开光仪式。 式。 1999年1月24日 第94届第1次特别同人代表大会接受投

1991年8月31日 第91届第1次特别同人代表大会,通过 资发展委员会要求,批准动用500万元 应美化礼堂,授权建委会与理监事会之 的权力,以备投资之需。2000年6月11 美化小组,按照计划共同处理。(原料 日第95届第1次常年同人代表大会,同 美金25万3千2百60元外,其他工资与杂 意增加拨款100万元(即可动用款项共 项开支不得超过10万元)。1993年2月 为600万元),以购买超越500万元的产 由佛山厂方派专人前来安装后完成整个 业。 工程。

50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1999年1月24日 第94届特别同人代表大会通过章程第九 互相协调。本亭第九十七届理监事会在 条之教育科改为青年团。 理事长梁少逵及总务罗荣基之领导下, 经过多次周详的讨论后,再呈2004年7 2003年 投资发展委员会于6月22日第96届第2次 月4日同人代表大会通过提案进行重修 常年同人代表大会,获得大会同意接受 福德祠。工程完成后,本亭择定吉日于 委员会汇报已经成功买下珍珠坊对面两 2005年1月9日(星期日)为福德祠重修 间的双层楼店铺, 买价520万元。目前, 竣工举行开光恭请大伯公陞座庆典。 继续出租予安昌珠宝,以获得租金收 益。 2007年 随着时代的变迁,本亭除了继续秉承慎 终追远,源远流长的华族文化精神, 2003年 为了纪念七位曾维护三属同人的利益而 为社会提供服务外,也需要在新的环境 不惜牺牲了宝贵生命的七君子,本亭在 里,重新打造自己适应生存,进一步提 大庙西侧八角凉亭建塔立碑,命名“七 升本亭之声誉,于是,2005年11月理监 君子亭”,另由曾玲博士撰写碑文镌刻 事会及建设发展委员会各派代表组成 在纪念碑上。工程完成后,延请道士择 的“设施改善小组”成立后,经过16次 吉于2003年11月17日举行仪式,请原本 会议,终于提出了一个十年发展构思计 供奉在大牌12的七君子灵位迁移,并于 划备忘录,呈交2007年7月同人代表大 11月30日本亭周年纪念日,敦请本亭名 会通过后,定下8个今后发展的项目: 誉顾问曾士生先生及郭城先生联合主持 剪彩开幕仪式。 (一)改善拜祭的设施 (二)改善与提升现有的建筑物 2003年 为响应文化局于3月15至23日之“2003 (三)增设展览室 年文化节”活动,本亭订于3月16日, (四)特色园林 首次开放由主办当局组团前来参观。文 (五)学术研究 物局副局长乌玛黛薇与家人也到场参观 (六)设立青年委员会 拍照留念。 (七)发扬庙宇文化 (八)发展旅游 2003年 4月14日申请征收消费税。8月1日开始

增设Nets,方便主家付款。 2007年12月16日 第99届第1次特别同人代表大会,通过 拨款180万元确认建设发展委员会负责 2004年 本亭于1985年重建的福德祠渐显陈旧, 执行发展改善拜祭的设施及提升现有的 屋顶亦开始漏水,并为了使各建筑风格 建筑物的修缮,完成的项目有:

51 第一部:碧山亭到碧山

(一)改善拜祭的设施: 2009年 7月23日,本亭努力使碧山亭融入社区 · 翻新灵塔旁的拜台与磁砖地 的工作下,带头与碧山镇里9个组织共 面 同出版的“碧山镇文化之旅”手册正式 · 加建有盖走廊及残障人士厕 完成,本亭邀请新加坡中区市长再努丁 所,方便坐轮椅人士能直达 先生,为这本共36页介绍十个景点的手 行政楼。 册与完成十年计划中提升建筑的修缮工 · 扩建地藏王菩萨神坛,使之 程举行发布会与亮灯仪式。 庄严美观 · 改建坐灵位(即:积德堂) 2009年10月11日 总理公署部长暨财政兼交通部第二部长 加饰八吉祥图案,使之庄严 陈惠华部长莅临访问本亭,并为本亭主 美观 持“碧山文化之旅”启动仪式。三个团 · 加建白钢神主牌位及11个神 队为公教中学的小学生20人、碧山-大 龛,大大增加本亭的收益 芭窑北市民35人(市镇理事会负责召 · 重修2个化宝炉 集)、本亭成员45人,分别乘坐3辆巴 士,在中午12时在部长的主持启动下

(二)改善与提升现有的建筑物 开车出发,游览手册里碧山镇的十个重 · 加盖行政楼屋顶配合凉亭屋 要景点。目的是使国人、游客及学生, 顶设计华丽庄严,更换全部 除了了解碧山现有环境外,也知道碧山 玻璃窗口,不但解决了礼堂 亭的历史及其传统文化。这是我们成功 已久的漏水问题,还使整个 融入社区的行动重要的一步,希望大家 礼堂光亮清新 继续为碧山亭努力将碧山亭的名尽量推 · 在灵塔停车场入口处上方安 出,让越多人知道越好。 装了八个显眼的大字“慎终 建设发展委员会负责修缮工程中,完成 追远、源远流长”,把本亭 的白钢神主牌位,并打破碧山亭一贯神 的传统精神画龙点睛呈现出 主牌位不得选择的惯例,定制各种价格 来。 选择,为碧山亭制造另类选择。

2007年 本亭当届总务岑康生于6月4日报章上呼 2009年6月21日 第99届第2次常年同人代表大会通过理 吁学者到本亭作学术研究后,引来了多 监事会提案,批准建设大牌62灵位,预 位学者到访。有数位应邀为本亭140周 算约450,000元。本亭利用大牌62面向 年纪念特刊写专文探讨有关本亭的文化 布莱德路的优越位置,采用铝合金骨灰 内涵。

52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箱,建成1521个灵位,分单位与双位两 年6月14日经同人代表大会通过后,并 种,让主家有多种选择。 定名为“广惠肇碧山亭义学”。黄适安 为义务校长,于是年9月1日正式开课。 2010年 本亭成立迄今达140年历史,又适逢 学生约40人。自此以后,由各会馆派 第100届理监事会,具有双重意义,于 代表及当值的司理、财政、查数等组成 是,理监事会成立筹备工作委员会,经 「教育委员会」负责管理校务。如此, 过讨论与研究后,提呈213,500元预算 本亭理事前仆后继办学45年,数以千计 案,在2010年2月28日召开特别同人大 学子受益,这也是本亭为教育下一代尽 会要求讨论通过举办140周年庆典。除 过一番绵力。 了本地政府机关、社区团体、十六会 员会馆外,将广邀马来西亚、泰国,甚 1938-1941年 继黄适安辞职回国后,李文受聘任校长 至中国等等乡亲参与庆祝。并出版纪念 兼主任教员,又得多位慷慨热心教育董 特刊与光碟等,将我们140年以来所做 事,捐义款、书籍、学生制服等,校务 的工作完整的收集起来,还邀请一些学 蒸蒸日上,学生人数剧增至160余人,分 者、专人写专文,使这本书成为值得尊 上下午班,董事有意计划筹款建新校舍。 敬的一本书,或者保存在国家图书馆, 甚至在国外,所以,这本书很重要,我 1942年 是年春,日军南侵,新加坡沦陷,学校 们也会举办研讨会,主要是让会馆参 被迫停办。 加,将资料向会馆介绍,让会馆成员 1942-1945年 1942年春,日军南侵,学校停办。时至 对碧山亭更深入的认识,尽量向外再宣 1945年,日军投降后,李文回校主持复 传。 课,学生增至170余人。

2018年 碧山亭文物馆于2018年6月3日,由主宾 1955-1957年 1955年1月16日,假冈州会馆召开广 贸工部长陈振声开幕。 惠肇三属同人代表大会,碧山亭公所 理监事提议建筑碧山亭新校舍案被通 碧山亭学校(1936-1981) 过。1956年1月8日,当年理事长廖平先 1936年 时任总理黄适安于是年3月12日,在第 生主持新校舍奠基典礼。是年冬,新校 307次董事会议动议在本亭碧山大庙内 舍完成,1957年元月13日举行新校舍落 设立平民义校,免费教育本亭附近住户 成典礼,恭请前立法议员黄富南先生剪 失学儿童,全体董事会赞成,照案通 彩。新校舍共有六间课室,分上下午共 过,即席成立筹办平民义校委员会。同 十二班,学生450人。

53 第一部:碧山亭到碧山

23,296.50元,除开支12,852.20元外,净 得10,444.30元,义款主要为重修茶亭祠 庙用。自此之后,每隔数年,本亭都会 举行类似的活动,为本亭筹得巨资。不 但如此,万缘胜会亦成为本亭主要活动 之一,延行至今。

1943年 时值日治进入第二年昭南岛时期,本亭 选定重阳节前五日即阴历九月初五晚 起醮至初八晚,一连三昼四夜,集僧道 尼三启坛三属七十二行群众,举行第二 届万缘胜会,为的是超度已故亡魂及 不幸殉难者,尤其是阵亡三军将士,自 此,“海陆空三军阵亡将士神位”成

1.37 学生利用学校假期美化校园。 为以后万缘胜会主要神位之一。时任正 主席:梁元浩,副主席:曾纪宸及胡文 钊。 1957-1981年 碧山亭学校在1957年后正式纳入政府教 育体系,并且得到政府的津贴。由于社 1946年 光复后一年碧山亭举行第三届万缘胜 会的变迁,特别是新加坡建国后,政府 会,定阴历七月十五晚至十八晚,三 渐次实施建国大计,特别是普及教育, 昼四夜,同样的集僧道尼超度已故亡魂 碧山亭学校于1981年停办。 及殉难者。在万缘胜会宣言也特别提 及“……惨溯壬午暴敌南侵,黎元遭 万缘胜会(1923-2017) 戳,籍名检证,肆意凶屠,大人物,则

1921年 成功举办了第一次广惠肇碧山亭万缘 楚囚缨冠,小侨胞,多傅车载道,强 胜会。全归功于当年邱雁宾及董事们倡 征苦役,诬罪毒刑,人命草菅,生民涂 办万缘胜会。一方面超度先人,另一 炭,寡人妻,孤人子,何止千百家,新 方面为本亭筹得可观义款作为多项发 鬼哭,故鬼啼,不下十万众...... ”筹得 展用途。盛大的万缘胜会终于在各人 巨款。盈余将用于购买新山地。时任正 落力筹备近一年后举行,僧道尼三坛诵 主席:黄秉盛,副主席:梁元浩、胡文 经礼懴 ,通宵七昼夜,筹得善款共计 钊。

54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1.38 村民投入万缘胜会的气氛中。

1952年 本亭举办第四届万缘胜会,定农历九月 四夜举办第五届万缘胜会,集僧、道、 初一晚至初四晚,三昼四夜,照例集僧 尼主持醮建三坛。总收入143,007元, 道尼开坛诵经超度亡魂,收入为整理第 总支出66,330元,盈余76,677元作购山 一旧山地用。时任正主席:邓炳耀,副 用途。时任主席:李时珍、黄耀富、陈 主席:林卫民、黄晋藩、任国源、潘洁 国栋、杨荣兴、潘霖瑞、黄均南、蔡振 夫。 华,总务:王维驹、陈章耀

1958年 本亭举办第五届万缘胜会,本亭第六十 1964年 本亭举办第六届万缘胜会,当届理监 五届董事,由1958年10月10日晚农历 事会列举三个理由(埋屏、埋葬于本亭 戊戌年八月廿八晚起至1958年10月13日 山地约共八千余三属先人遗骸超度、 晚农历戊戌年九月初一晚止。一连三昼 藉此盈余利清山),在1964年1月19日

55 第一部:碧山亭到碧山

召开第72期同人代表大会,请核准1964 灰储藏场地举办万缘胜会”,于1976年 年兴建万缘胜会案获得通过。总收入 10月13日农历九月初一下午2时开坛至 110,885.10元,支出约72,260.55元,盈 初四子夜散坛,七昼连宵, 三坛礼诵, 余38,624.55元。时任理事长:陈国栋, 法事与特刊盈余12万。时任理事长:罗 总务:关耀森。 荣基,总务:李顺森。

1971年 本亭举办第七届万缘胜会。广惠肇碧山 1978年 第84届理监事会主办第十届万缘胜会, 亭重修大庙,古庙两旁建有青山祠及万 并为史拜罗斯号油槽船爆炸的76名各 安祠两所,以供三属人士放置先人之神 籍罹难人士超度。日期:1978年10月 主牌位经已满座,故经开会议决择于10 27日至1978年10月29日(农历九月廿 月23日星期六(即农历九月初五日)下 六-廿八日)。收入:97,859.93元,支 午二时举行重修开光及神主埋屏暨超渡 出:52,356.25元,盈余:45,503.68元。 幽魂,一连两日建醮连宵延道士、尼姑 时任理事长:何国章,总务:黄炎芳。 做功德超渡幽魂,供三属人士附荐。总 收入24,580元,总支出9,248.96元,盈余 1980年 第85届理监事会主办第十一届万缘胜 15,331.04元。时任理事长:林继祖, 副 会。日期:1980年10月24日至1980年10 理事长:黄东河,正总务:郭玉泉, 副 月27日(农历九月十六日至十九日)。 总务:陈玉生。 收入:147,168元,支出:143,470.68 元,盈余:3,697.32元。时任理事长: 1974年 本亭举办第八届万缘胜会。总收入 李顺森,总务:郑桐。 54,227元,总支出34,134.24元(包括 捐助广惠肇留医院3千元,中华医院1 千元,同济医院1千元,甘榜山亭天后 会香油5百元,合计5千5百元),盈余 20,092.76元之款项拨入公所账目。

1976年 第 83届理监事会主办第九届万缘胜 会。1975年12月29日第82届第11次理监 事会议提呈同人代表大会提案授权下届 理监事会举办附荐超度幽魂胜会,1976 年4月2日第83届第2次理监事会议赞成 举办,并订定名称“为筹建火化场及骨 1.39 为史拜罗斯号(Spyros)油槽船的76名各族罹难者超度。

56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1982年 第86届理监事会主办第十二届万缘胜 2003年 第96届理监事会主办第十六届万缘胜 会。日期:1982年11月13日至1982年 会。日期:2003年6月5日至2003年6 11月14日(九月廿八-廿九日)。收 月7日(农历五月初六– 初八)。收 入:86,947.50元,支出:67,721.10元, 入:281,467.36元,支出:208,979.07 盈余:19,226.40元。时任理事长:黄炎 元,盈余:72,488.29元。时任理事长: 芳, 总务:梁春乐。 郭城,总务:曾锡源。

1985年 第 88届理监事会主办第十三届万缘 2007年 第98届理监事会主办第十七届万缘胜 胜会。日期:1985年7月25日至1985 会。日期:2007年6月8日至200年6月 年7月28日(农历乙丑年六月初八至 10日(农历四月廿三– 廿五日)。收 十一夜)。收入:190,652.20元,支 入:321,177.91元,支出:265,239.39 出:135,403.29元,盈余:55,248.91 元,盈余:55,938.52元。时任理事长: 元。时任理事长:吴文练,总务:陆文 邝元亨/李国威, 总务:岑康生。 权。 2012年 第101届理监事会主办第十八届万缘 1987年 第88届理监事会主办第十四届超度幽 胜会,设有传统的僧道尼三坛法事 魂。日期:1987年8月14日至1987年 祭拜。日期:2012年 8月31日至9 月 8月16日(润六月廿– 廿二日)设僧 2日(农历七月十五– 十七日)。收 尼坛法事超度。收入:78,244元,支 入:399,935.35元,支出:248,754.32 出:73,754.25元,盈余:4,489.75元。 元,盈余:151,181.03元。时任理事 时任理事长:陆文领, 总务:莫佐生。 长:施义开,总务:岑安和。

1998年 第94届理监事会主办第十五届万缘胜 2017年 第104届理监事会主办第十九届万缘胜 会。日期:1998年6月21日至1998年6 会,除了僧道尼三坛法事,还首次增加 月23日(农历五月廿七–廿九日)。收 了客家斋姑坛。日期:2017年10月27 入:386,560.10元,支出:256,547.99 日至29日(农历九月初八–初十)。收 元,盈余:130,012.11元。时任理事 入:563,975.04元,支出:317,523.03 长:何顺结,总务:郭城。 元,盈余:246,452.01元。时任理事 长:周奕年,总务:陈华昌。

57 1.40 碧山镇发展前的道路图。图中虚线的“Ang Mo Kio Avenue”发展为现在的碧山路(Bishan Road), 虚线的“Marymount Road”(玛丽蒙路)是发展 碧山镇的时候才建设的。

58 现在之福积自祖先 将来之福贻及子孙 第二部 礼与民俗

现在之福积自祖先 将来之福贻及子孙

59 广惠肇碧山亭先贤纪念碑

施义开

每间会馆、每位主家、每个游人到碧山亭拜祭先 人时,都不免注目用蓝珍珠云石砌成,位于草场中央的 “广惠肇碧山亭先贤纪念碑”。它就好像竖立在美芝路 的“日本占领时期死难人民纪念碑”一样令人注意,因 为它是有历史的。

这座纪念碑于1981年由庄绘测师设计,经过风水师 陈中岳指点略加修改,定位于碧山大庙(观音庙)和福 德祠的平行点的草场,设计图在1983年4月获得政府批 准,1985年4月招标,同时建造纪念碑和福德祠,由大地 建筑公司得标承建,1986年竣工,9月28日设道坛正式开 光。

纪念碑高度为11.5米,寓意当时碧山亭正值115周 年,基座呈八角形,离地面三级,两层各有8棵青松。 四周保留广大草坪,看起来非常庄严、美观。纪念碑 正柱的“广惠肇碧山亭先贤纪念碑”大字由乡贤黎省三 所书。纪念碑正面朝向大巴窑,背后是碧山亭的长廊和 灵塔,左边是优美的鲤鱼池、凉亭和公所大楼前面的广 场,右邻福德祠(大伯公庙)和碧山大庙(观音庙)。

2.1 广惠肇碧山亭先贤纪念碑 征用坟地清山火化遗骸

为什么要建立纪念碑呢?原来碧山亭的百年历史正 地区的全部324英亩的坟地,要挖掘所有10万多个大小 走到1980年代,新加坡政府计划发展一个大型综合新市 坟墓。除了广惠肇三属府,还有至少147座总坟,属于碧 镇,宪报于1979年4月7日公布正式征用碧山亭在汤申路 山亭16成员会馆、各行业、社团、姓氏公会和地缘性同

60 现在之福积自祖先 将来之福贻及子孙

乡会的。碧山亭要如何面对万千族人?当时的选择之一 碧山亭为了公开处理问题,第86届(1981年度)理 便是接受政府的赔偿金而结束广府人百年的殡葬祖业。 事长黄炎芳领导与政府商谈,并且在1981年10月25日, 然而,碧山亭的理监事们深明大义,一致要继承先贤 假客纳街(Club Street)的养正学校召开社团代表大会, 伟业,于是努力向政府争取回50英亩地段,以便重建发 邀请147个有总坟的社团共同讨论,取得共识,碧山亭负 展,安置族人骨灰,让后人有适当地方追思先人。这就 责建立纪念碑的费用,并保证每年春秋二祭。同年11月6 是碧山亭的慎终追远,传承孝道的精神。 日,碧山亭六常务依照大会议决案晋见政府官员,获得 延长登记挖掘骨骸期限(原订于8月31日止),各社团可 1979年12月27日,建屋发展局公函建议在原地范 以取回火化后骨灰的一小撮,无人认领的由政府处理。 围内回租8英亩(3.2公顷)地段,地契99年期。不放弃 祖业,要重建发展,是一件艰巨的工作,而当时碧山亭 在1983年到1985年间,仍然有约30,300冢无人认领, 迫不及待,必须马上解决的是怎样处理政府火化后的先 建屋发展局代为起坟火化收留。1986年7月21日,经佛教 人骨灰。政府的政策是火化后海葬。碧山亭认为,有责 仪式后,撒于榜鹅尾海面。2010年7月10日,碧山亭第 任尽力去安置先人骨灰,包括那些总坟。至于没有后 100届理监事会为这些先人设立两座神龛立碑记载史实, 人拜祭的,只有到最后真的没有人认领,才由政府撒入 并保留完整名册,让后人可以追查拜祭。这个神龛设在 海洋。无论如何,都必须有个纪念方式,最好就是纪念 地藏王殿斜对面,对着化宝炉。 碑。

2.2 基石的四面石碑都刻上设立总坟的社团的名字。

61 第二部:礼与民俗

2.3 鹤山会馆醒狮向先贤致敬。

2.4 三水会馆醒狮向先贤致敬。

62 现在之福积自祖先 将来之福贻及子孙

2.5 冈州会馆的40人醒狮队伍向先贤致敬后,在公所前留影。

63 拜祭先贤纪念碑 秋祭祭文

碧山亭正名纪念碑为“广惠肇碧山亭先贤纪念碑”, 维公历 年 月 日(农历 年 月 日) 刻字于碑柱前后左右四个方向,入石三分,贴金箔。碍 广惠肇碧山亭全体理监事、亭务顾问、产业受托 于政府条例,出土后的骨灰不能再土葬,所以纪念碑完 人、建委委员、投委委员,谨以三牲酒礼、鲜花果 全没有寄储骨灰。为了纪念三府先贤,碧山亭尽量将当 品,祭祀于广惠肇三属列祖列宗之灵前。 时幸存的总坟墓碑埋藏于纪念碑底下的土壤里。纪念碑 的基石四面的蓝珍珠石上,正面方向刻上:广惠肇留医 诏曰: 院、福德祠、绿野亭和16成员会馆全名,其他三面,每 时维重阳,进礼酒于碧山,祭祀先贤,化宝帛于山 面分40行,刻上其他有总坟的社团的名字。 亭。

追怀祖德,源远流长,报本之典,永记不忘。 自从先贤纪念碑落成开光以来,碧山亭全体理监事 三属同人,共申献典,虔修祭祀,敬答先贤。 及委员,在每年的清明和重阳节前,齐集拜祭庙宇、社 伏维 尚飨 公、地藏王后,必定到纪念碑前举行简单庄严的拜祭仪 式,献上花圈三牲礼品,由理事长宣读祭文,向先贤致 最高敬礼。

之后,碧山亭开放所有灵厅、神位供万千寄灵主家 敬祖拜祭,上百碧山亭的同事也必定义务执行任务,维 持秩序。最近数年的清明时节,碧山亭在纪念碑四周放 置大阳伞,让主家遮阳挡雨,追思先祖。

64 为三万多火化海葬亡魂建龛立碑

施义开

2010年4月,有人从吉隆坡来信,要求碧山亭代查 他的妈妈的坟墓,以便全家来拜祭。死者是在1951年去 世,根据她遗照上的文字“芳魂长留碧山亭”,希望找 到线索。

广惠肇碧山亭在1980年代交还300多英亩的土地给 政府,以供发展新碧山卫星镇,于是清山和拾金全面进 行,本亭也投入重建工作。在仅剩8英亩的原地大施土 木,建立多座存放骨灰埕的灵塔、观音庙、福德祠和办 公楼,以服务万千的三属府乡里。当时大多数先人的家 属纷纷起坟火化移葬,最后仍然有3万300个冢无人认 领。1983至1985年期间政府遣人代劳,建屋发展局于 1986年7月11日在联合早报公告,准备7月21日,在旧碧 山亭坟山的第八亭附近举行佛教祭拜仪式,然后送往榜 鹅尾海面处理这些骨灰。

因此,这位吉隆坡人士的娘亲应该就是这3万多亡魂 之一。我们深深感到责无旁贷,要妥善恭请这些无主亡 魂归位安息。碧山亭第100届全体理监事一 致决定,设立 一 座神龛以安抚所有火化后海葬的亡魂。

神龛靠近地藏王菩萨,对着化宝炉,并于2010年7月 10日立碑,在7月25日(农历六月十四日),诚邀太阳宫 广荣法师诵经祭拜,全体碧山亭同人虔诚陪祭。是日天 气睛朗,亡魂归位,后人得以拜祭追思,功德无量。 2.6 碧山亭山坟火化海葬亡魂灵位。

65 第二部:礼与民俗

红头巾遗孤寻找母亲骨灰 碑石全文

2011年5月,新传媒8频道报道,中国广东三水县芦 苞镇人士卢全殷切寻找在新加坡因工伤逝世近60年的母 吾等三属府先贤为提供埋骨异域之侨乡早日入土为 安计,于同治九年(1870年)购置吉地于今汤申大 亲余杏桂骨灰及有关保险金事。本亭为服务三属族人, 路旁,命名“广惠肇碧山亭”。坟场管理起初是由 彻查现在贮放的所有灵塔骨灰名册,没有找到名字,然 当时广惠肇三属府之人士照管,直至民国初才改由 后再翻查以前碧山亭土葬时期的坟山纪录,这些登记10 九大会馆委派代表组织理事会管理。二战光复后, 多万名埋葬时的个人身份资料都已被影印成胶片纪录, 三府县属会馆相继增加,并加入广惠肇碧山亭之组 存放在碧山亭办公室。经过冗长的查阅,终于找出写 织,而形成今日之十六会馆照章管理碧山亭。自此 有“胜”字地538号的副本纪录,确证广府三水人(芦) 行政组织巳臻完善。时至1973年初,新加坡政府向 41 1952 4 20 余杏桂是在民国 年,即 年 月 日葬于胜字山模范 碧山亭发出封山令,并于八十年代征用本亭全部坟 新坟场,碑石538号坟穴,由当时三水会馆安排。 地作为碧山新镇发展。当时,碧山亭有十余万墓 穴,占地324英亩,为本埠最大坟场之一。 由于新加坡政府在1970年代征用碧山亭旧坟 山,1983至1985年清山火化另葬。如果没有其他亲属将 于1983-85年间政府着手清理碧山亭坟地,曾登报 余女士骨灰另移他处,相信她的骨灰就包含在这次海葬 通知家属。逾七成家属认领骨骸火化后各自选择 群里。本亭将事情始末告诉三水卢全先生,好让他和家 庙宇存放供奉,其余三成约30,300件遗骨无亲人认 人在中国乡下能够安心,也希望卢先生他日连同子孙到 领,连同1400件旧樟宜路福山亭的遗骨皆适当处 碧山亭拜祭。 理后于一九八六年七月廿一日进行火化与海葬。同 时,本亭理监事会亦迅速召开同人大会立案,于 电视台记者赵全胤在2011年6月10日专访本亭录影, 1980年成立建设发展委员会,并于1983年着手在已 在当晚第8波道和U频道新闻中播出。这件事体现了本亭 分配之八英亩土地上重建碧山亭,使到理监事会日 的无私服务精神,以及有远见的经营政策。 常运作、行政与建委会分工合作。经近十年努力建 设与经营后,于1991年完成灵塔、行政楼、福德 碧山亭在本地可能还是最具规模的坟山组织,所储 祠、大庙、纪念碑等设施。最近几年也完成福德祠 藏的10多万份土葬时期的档案资料,曾经协助了一些广 重建、行政楼为配合全体建筑群规划而屋顶重盖、 东广惠肇后人追寻先人的下落,本亭还时常收到中国, 修缮提升拜祭设施工程。本届理监事鉴于1986年火 广东和马来西亚的相关请求。虽然时日太久,翻查不 化海葬事件,久未悉怀,故而决定建此神龛以安抚 易,我们会尽力而为,协助有心人寻祖。 所有火化后海葬之亡魂归位,以供后世追思祭拜。

第100届理监事会2010年7月10日立

66 七君子亭

岑康生博士

每年春秋二祭,碧山亭的理事们都到君子亭恭恭敬 先生同时代。根据大清律例,当时移民国外是犯法的, 敬地拜祭,从不间断。究竟七君子是何许人?为何能得 只有那些所谓弃民才移居海外。这法令一直到1893年才 到理事们重如祭祖的礼遇? 解禁。因此,七君子也代表了中国人初到新加坡的非常 时代。 七君子确有其人,他们就是李亚保(恩平),黄义 宏(开平),赵亚德(新兴),梁亚德(三水),赵亚 为着多了解当时社会的情况,笔者曾到国家图书馆 女(高要),顾文中(新兴),谢寿堂(高要)。根据 参阅 《新加坡自由报》(Singapore Free Press),细读了 碧山亭的档案,七君子是由绿野亭移葬至碧山亭第五亭 1841年全年的报导[注1],以下是全年有关新加坡资料整 的,是一个合葬之墓。他们在道光辛丑年去世,也就是 理后的结论: 1841年。所以,七君子除了移葬外,可以说与碧山亭毫 无关系,因为本亭是在七君子死后29年才建立的。但七 根据1841年8月的官方纪录,新加坡的人口是31,206, 君子却与广惠肇三属先人大有关系。 其中中国人17,179,马来人9,032,印度人3,147,欧洲人 634,其他1,214。 1841年是莱佛士开埠后22年,也正是中国处于鸦片 战争时期,可以断定七君子是清朝人。他们与佛山梁赞 中国人当中,大部分是福建人及潮州人,广府人估 计约有2,500人。

当时,新加坡的治安非常差,英殖民政府的警察不 上百人。他们采取不干预的分治政策,族群各自为政, 纪律皆由各族群的所谓“头子”处理。他们常在郊外的 庙宇进行会议,有时还执行自定的纪律行动。

注[1]: 新加坡自由报是一个英国民办的商业周报。专门报导英 人在远东活动,包括印尼、中国、马来亚、新加坡等地 2.7 第五亭的七君子墓。 的事故与商机。

67 第二部:礼与民俗

族群间的纷争与冲突是非常普遍的。据1841年8月的 记录,开埠以来,总共有2,376宗事故。通常冲突都是由 于维护各自族群的利益而引起。

因事故引起争执导致肢体冲突,同族群风闻后,便 拉大队,不分青红皂白,加入格斗,往往伤亡收场。

那个年代到新加坡的所谓弃民有两种。一种是契约 劳工(俗称卖猪仔),约有三分之二,大都是因家贫而 冒险南来营生。当时有句流行的口语“饿死不如淹死”, 估计约四分之一的人是中途遇难。另一种是其他种人, 可能是天地会人,约有三分之一。

本来天地会人的共业是“反清复明”,他们都是结 义兄弟,誓言“虽未能同年同月同日生,但誓为同年同 2.8 君子亭:纪念为了维护三属同人的利益,不惜牺牲宝贵生命的七位义 士。 月同日死”,仿效三国演义及水浒传的“忠”与“义”的 精神,来完成救国救民的大志。这些人来到南洋后, 碧山亭清山后,七君子的骨灰埕,祀奉于碧山亭第 “忠”与“义”的精神逐渐演变成维护族群利益为己 12座灵厅。 任。

2003年,第97届理监事会决定兴建“君子亭”。纪 七君子都是义士,深得当时三属先人的敬重。究竟 念亭采用白色云石雕刻,竖立在中间的塔为传统八 七君子因何事故械斗身亡,不得而知。不过这已经不重 角墓塔格式,塔前走廊立碑石志记史实。 要了。他们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来换取族群的利益,这种 忠义精神深深感动了当时的三属先民,促使三属后人世 2003年11月17日,七君子灵位从第12座骨灰灵塔移 世代代慎终追远,怀念祭拜至今。 奉至君子亭。

68 庙宇文化:观音庙(碧山大庙)

施义开

广惠肇碧山亭在1890年时巳经建有一座参拜观音菩 碧山庙从以往的古老朴实风貌改变成黄墙绿瓦的大 萨的大庙,当时坟冢垒垒,万千三属乡亲到碧山亭扫墓 庙,外观美伦美奂,气势堂皇,内堂宽大,3公尺高的观 祭祖,尤其是每年的清明和重阳时节,都到庙里上香拜 音坐莲神像镇守庙中,慈祥赐福万千善信。座前有文殊 神,碧山庙自然成为大众聚集的中心。1979年政府征用 菩萨和普贤菩萨,神座两旁各有5尊神祗,厅堂两边内墙 所有324英亩坟山,碧山亭便着手重建计划,蓝图里包括 镶嵌上巨幅500罗汉的立体瓷雕,庙的两侧外厅,分别供 再建碧山庙,观音菩萨金身在1997年10月18日开光,新 奉财帛星君和齐天大圣。 的碧山庙终于在1998年11月7日举行落成典礼。

2.9 碧山亭清山重建前的碧山庙。

69 第二部:礼与民俗

碧山大庙凝集了浓厚中华文化气息,展现许多传 统典故。碧山庙正门上方挂着新加坡著名书法家徐祖燊 的“碧山庙”大字,正门对联写着“南无大慈大悲观世 音菩萨 ,南无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门的两旁是大幅 龙凤雕塑壁画,庙内墙壁还呈现另外19幅中国古代民间 故事的大型艺术瓷塑,人物惟妙惟肖,细腻生动,都是 广东佛山特别为碧山亭制作的精品。

这些精品可分为两大类,在财帛星君厅的是鼓励 孝道、尊贤、祝寿系列,包括24孝的经典故事、群英祝 寿、福禄寿全、八仙过海、郭子仪贺寿等。另一边齐天 大圣厅的主题是弘扬忠、义、仁、勇,以三国演义的7个 2.10 现在的碧山庙。 经典片段表现出来,包括桃园 结义、三英战吕布、千里 走单骑、赵公截子、孔明借箭、甘露寺招亲和五虎将。

2009年,碧山亭在庙正前方加建宏伟的牌楼,高8.3 公尺,宽7.5公尺,凸显碧山庙含蓄内敛的意境。建筑风

2.11 碧山庙立观音为主神。 2.12 碧山庙一隅,两幅陶瓷壁画清晰可见。

70 现在之福积自祖先 将来之福贻及子孙

格完全融入庙的传统,牌楼格式是4柱3间3楼,顶盖琉 加上观音42手的雕塑。牌楼基石用数吨重的花岗岩雕琢 璃绿瓦,上饰以琉璃彩陶的胡芦、卷草、翘角。正对庙 了石鼓和石狮,增添中华文化内涵。除了新牌楼,大庙 的一面雕有千手观音和护法神韦驮像,向布莱德路的一 的左右两边外墙上方近屋顶处,新砌上圆形龙凤呈祥浮 面,三楼镶着“观自在”匾,下有三幅观音坐像衬托, 雕,每幅直径4公尺多。

2.13 碧山庙屋檐上精致的岭南风格陶瓷雕塑。

71 庙宇文化:福德祠

施义开

福德祠俗称大伯公庙,与广惠肇三属同人的聚居有 重建后的福德祠的门口仍然悬挂着保留下来的对 着悠久密切的关系。早在1824年三属先民已在直落亚逸 联。此对联不仅证实了碧山亭福德祠悠久的历史,还说 街(Telok Ayer Street)创建海唇福德祠,之后又在碧山 明了三属同人因何长期供奉祠内的大伯公。 亭建立、重建与修缮福德祠。 原来大伯公是本地华人对土地神的共称。土地神 根据档案,碧山亭创建于1870年,1922年重修碧山 亦称福德正神,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地方守护神,正称 大庙,工程包括了福德祠。因此我们可以肯定,碧山亭 “后土”、“社神”。后土是守护先人墓地的土地神, 福德祠建于19世纪末或20世纪初。 先人安好,后人也安好。社神是供奉在屋内或庙内的土 地神,保护一方五谷丰登。因此碧山亭的福德祠供奉的 福德祠有一对立于1923年的对联:“苍郁碧山亭永 大伯公是保护与赐福先人与善男信女的福德正神。 荫航洋群业,英灵华土地长扶侨叻众生”。1979年碧山 亭坟山被征用,碧山亭决定在政府拨回的土地上重建福 德祠。

2.14 碧山亭福德祠始建于19世纪末或20世纪初。 2.15 重建后的福德祠悬挂着保留下来的1923年的对联。

72 庙宇文化:南无地藏王菩萨

施义开

大乘佛教中最著名而又最象征大乘意义的是五位菩 萨:大智文殊师利菩萨,大行普贤菩萨,大悲观世音菩 萨,大慈弥勒菩萨,大愿地藏菩萨。五位菩萨所表现的 智、行、悲、慈、愿五德,也就是佛陀一身人格上最具 体的五德,因此,也可说五位菩萨即是佛陀的分身。

关于地藏王菩萨来历的传说众多,一说他是古代一 位富翁的长子。有一天,他步行到旷野时,遇见金光闪 耀、庄严无比的如来。他请问如来,要做什么善因才能 具有像您这样的身相?如来告诉他,必须长久的度脱一 切受苦的众生,才能获得。

年轻人听了跪在如来足前发愿:“我从现在起至 未来的边际,为着罪恶中的六道众生,我要广设种种方 便,尽令他们解脱后,我自身才愿成佛。”从那时起到 现在,许多菩萨都成了佛,很多众生也成了佛,只有地 藏王菩萨孜孜不倦地度着无尽的众生,尚未成佛。

传说二,地藏王菩萨未出家之前是一个小国的国 王,和邻国的小国王交情很好,两人都照佛法中不杀、 不盗、不淫、不恶语、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 贪、不嗔、不痴的十善法统治国家。可是,邻国的人民

偏偏多造众恶,善法无法实施。 2.16 地藏王菩萨神坛。

73 第二部:礼与民俗

一个国王很感慨地发愿:“愿我早日成佛,普度这 出家之后,他爱静,爱修习禅定,决定寻找清幽的 些众生,不令有一个遗漏。”另一个国王也有同感而发 深山去栖修。他准备一艘帆船,随身行李和干粮,牵着 愿:“我如不先度尽罪恶众生,我如不能使诸众生从安 随他出家的白犬,离开仁川港。帆船沿着大陆的近海航 乐中圆成佛道,我终不愿先成佛道。” 行,开进了中国的长江,遇到港口沙滩的障碍。他弃船 步行,走过了很多崎岖道路,抵达了安徽青阳县,找到 不久,发愿成佛道的国王出了家,成为一切智成就 了九子山,就在九子山中唯一的盆地歇脚,并在盆地溪 如来。发愿先度尽众生然后成佛的国王,至今仍不辞辛 畔的石岩栖住。 苦的度众生,住着难行能行的菩萨位,这就是地藏王菩 萨。 金乔觉在溪畔修禅感动了乡民,乡民为他建造一座 禅宇并供养他。贞元十年(公元795年)金乔觉圆寂成为 传说三,地藏菩萨||金地藏,又名金乔觉,公元 地藏菩萨。 696年在韩国首尔诞生,即古代的新罗王国。他是一国的 王子,生性淡泊,保持静默,嗜爱读书,非常仁慈。 另有两个传说,古代印度的婆罗门女行善,救母而 成为地藏菩萨。每个菩萨都有圣诞,七月三十日是地藏 唐高宗永徽年间,有一天,金乔觉读完了诸子百家 王菩萨的圣诞。 的书籍,慨然兴叹说,儒教六书,三清道术,唯佛学最 合我的心意,于是剃度出家了,时年24岁。

2.17 清明时节,地藏王菩萨神坛前热闹的情景。

74 旗舰活动:万缘胜会

万缘胜会的由来(施义开)

碧山亭举办超度幽灵的万缘胜会是结合佛教与道教 的宗教活动,满足后人祭祀先人的愿望。

佛教有“六道轮回”之说,佛教认为人死后轮回 于六道之中,所谓六道就是天道、人道、阿修罗道、鬼 道、畜生道、地狱道。

道教也有投胎转世之说,道教认为,人死后可能转 入天道、人道、畜生道或地狱道。虽然生前的修行影响 死后六道轮回,但是如果死者的子孙能为先人超度,可 以提升先人轮回的等级。

为人子孙总是希望父母、祖父母或长辈死后投胎转 世为人,并且投胎入幸福家庭。为了祈求先人有个美好 的“前途”,于是佛教与道教都有举办法会的传统,由 2.18 万缘胜会碑记 (截图)。 佛教的法师或道教的道士诵经及举行超度仪式,使先人 早日轮回。 碧山亭创立的目的是使先人能够“落叶归根,入土 为安”。办理先人的后事之后,当然也要考虑到先人魂 据碧山亭举办万缘胜会的缘起说:“该宗教法会乃 归何处、轮回转世的前景,让孝子贤孙心有所安。“超 属释(佛教)道(道教)之超度,以安泉壤而慰幽魂, 度幽魂万缘胜会”设僧、道、尼三坛超度先人。 使孝子贤孙心有所安。”这是一项大型法会,通常参与 的有万人或近万人,大家通过这项法会结缘,因此称 碧山亭于1921年举办第一届万缘胜会,获得各界热 为“万缘胜会”。 烈支持。1943年日本占领时期,被炸死、检证、杀害者 有五万人以上,碧山亭再办万缘胜会,超度幽魂。

75 第二部:礼与民俗

1978年新加坡发生史拜罗斯号油槽船爆炸,那是本 地最严重的工商意外,76名各族人士罹难。碧山亭举办 了小型的万缘胜会,为众罹难人士超度。

万缘胜会每四五年举办一次,2017年的万缘胜会已 经是第19届了。

万缘胜会可能源自广州珠三角

(节录自:蔡志祥教授,香港中文大学, 2.20 万缘胜会仪式。 “万缘胜会||从华南到东南亚”) 据1923年的碑刻,碧山亭倡议举办的万缘会强调纪 1921年新加坡广惠肇碧山亭举行了可能是东南亚华 念:“民国肇典以来,纪念二字,播于全国。观乎武汉 人社会首次举办的万缘胜会。 兴师北讨,挽回中原,国有纪念。志士成仁救国,以争 汉族之光荣,有纪念。家有祀奉祖先或尊尚敬如在,此 明证家之纪念。清明重阳二节,绅商、各界妇孺,车马 络绎于途,争先恐后,驰赴碧山亭者,何只万人,费几 许金钱,此个人之纪念。”万缘会,“奠土开光、超破 大道幽魂。神安鬼乐,僧道尼三坛诵经礼忏…”

碑刻告诉我们万缘会的几项特征:

(1) 万缘会不是迷信活动。它是等同民国以来的国 家、民族认可的纪念活动。

(2) 它实践的是普世的救赎(主荐),个人的、家庭 的亡魂只是祭祀的副产品(附荐)。

(3) 它通过仪式、整合了不同的宗教(佛、道)和族 群(广府、客家群体)。

海外华人社团可能在19世纪末,因为运棺回乡的关 系,已经对万缘会有所认识。如顺德陈村济义庄,“位 2.19 万缘胜会的“破地狱”法事。

76 现在之福积自祖先 将来之福贻及子孙

于新旧墟交界处。义庄设立,有悠久历史。义庄之设, 小,关于儒家思想、破除偶像的报导越来越多。也就是 是以储藏骸骨及停棺等事,例如侨胞经商外洋,客死异 说,清末以来,国家精英向往的反迷信思潮,无可避免 乡,骸骨保留,装置木箱,然后付回先侨之家乡。此属 的从不同的媒介,播种到海外的华人社会。 善举,由各埠善堂打理,骸骨则付之该地义庄。义庄 报告尸亲家属待领,其有日久无人领去之骸骨,葬诸义 1908年槟城新报报导广州方便医院的万缘会。1921 地,义庄负祭坟扫墓之责…向例,每十年建盛大醮会一 年新加坡的广府和部分的客家方言群组成的坟山组织广 次,超度先友亡魂。” 惠肇碧山亭第一次筹办“万人缘会”时,同样是秉承反 迷信的信念、通过僧、道、尼的仪式,实践普世救赎和 济义庄1895年举行超度亡魂的醮会后,至1935年始 思亲孝道。 再次以万缘会的名义,聘请“鼎湖高僧、罗浮高道、比 丘尼”等执行仪式,重新举行醮会。故此,万人缘可能 综言之,万缘会很可能是清末民初珠江三角洲一带 是通过医院、义庄、义山的网络,从广州或珠江三角洲 的广府人为了对应科学和反迷信的思潮而创造的渡亡救 一带的侨乡社会传播到海外华人社区。民国以后,反迷 赎仪式。万缘会的仪式,一直采用与珠江三角洲的万缘 信思维越烈、纪念成为正统的宗教行为。从海峡殖民地 会相似的僧、道、尼、以及主荐、附荐的形式。然而对 的华文报章如叻报、槟城新报等,我们可以考察到19世 万缘会的解释和作用,在新加坡以至其它地方的华人社 纪末报章对传统宗教活动如游神等的报告的版面越来越 会,却因应地方宏观坏境而改变。

2.21 上世纪70年代的万缘胜会现场。

77 斋姑--客家特有的佛家子弟

郑伟权

碧山亭主办的第19届万缘胜会于2017年十月底结 坛,一连三日三夜的大法会,总共吸引了超过四千人出 席。这届的法会有个特色,除了邀请传统的憎、道、尼 法师主持法事之外,碧山亭还特邀马来西亚《普光堂》 的斋姑一起为亡灵超度。

斋姑的另一称号是“斋嫲”,是广东省梅州特有的 佛家女弟子,她们是既出家又不削发的“尼”。斋嫲的 兴起是近代以来产生于梅州,随着移民的南来再传入马 来西亚和新加坡,但在新加坡少见。

普光堂派出的斋姑年纪都很轻,我们称她们为

“斋姐”。据她们透露,斋姑、斋姐的背景除很少数是自 2.22 来自马来西亚普光堂的斋姑正在准备法事。 愿出家之外,大多数是孤儿,自幼就被她们的父母送给 “斋堂”抚养。相信这些父母是有其苦衷,否则有谁愿 外,其余教规与僧、道、尼一样, 念同样的经文,做同 意将目己的亲生骨肉这给外人? 样的功德,主要的不同是不能结婚,在生活中大家用客 家话交流,诵经及做法事也是以客家方言及习俗为主。 这些孤儿从小就被斋堂抚养长大,并给她们提供 教育识字的机会,也分担炊事及打扫工作,闲时学经事 另一特色是斋堂供奉的神明主要是观音菩萨和地藏 佛,每月能从斋堂领到零用钱买些生活必需品。由于从 王,她们认为观音菩萨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大士,能 小一起生活成长,像个大家庭一样,大家都能和睦共 为众信解除痛苦。观音菩萨普遍受到斋堂供奉的主要原 处,互相照顾,并以姐妹相称。 因,相信是以客家妇女身处当时的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 中,生活受到压迫有很大的关系。 斋堂的堂务行政工作,由资深的斋嫲 主持,并专 称为“姑太”和“老太姑”。这些孤儿们由她们抚养 像其他的佛庙寺观一样,《普光堂》的主要经济来 长大,并教导如何事佛及学习经文。斋姑、斋姐不削发 源是靠替人家做功德法事,小部分是靠香油钱和外来的

78 现在之福积自祖先 将来之福贻及子孙

捐款。因为居住在马来西亚的客家族群人口众多,请斋 经,另一位则按节奏敲击木鱼和铜锣。 堂的斋姑来主持法事,是普遍受到欢迎的。也因为斋堂 以客家话诵经,法事功德以梅州的民俗文化为依据,客 莲花池这头围绕着几位斋姐,主导人手中舞动着 属众信会感到有一份亲切感。 约一米长的铁杖,其他人手指则套上铜饶,有规律地沿 着莲花池的外围来回走动,并随着诵经及敲击法器的节 打八角莲花池 奏,运用唱、跳、做的动作手法起舞,舞态轻盈。这种 佛事舞蹈非常具有艺术功能,确实让我们耳目一新。假 万缘胜会当晚结坛,《普光堂》所贡献的法事“打 如说广府人的“破地狱”是“硬功”,那客家人的“打 八角莲花池”,就是典型的梅州传统民俗文化。打莲花 莲花池”就是“软功”了。 池讲的是目莲救母的故事。据说,这个仪式是从梅州的 这场为亡灵超度的法事,整个过程足足有一个多小 传统群蹈“莲花池舞”发展而成的一种佛事仪式。 时,斋姐们的落力付出,总算功德圆满,除了自己有份 法事开始,斋姐在广场地面上摆上一个直径约两 满足感之外,也给到来观礼的众信带来心灵上的慰籍。 米的纸制八角形莲花池(莲花池代表地狱),外围摆着 斋姐们也脸带倦容收拾着法器。在她们离去之前,我们 几个香炉插上香火,以及一些装满贡品的盘子,池内插 向她们道别,表达谢意,并道明有意在近期内到怡保拜 有纸花,不远处设有香案,上置贡品、木鱼、戒尺等法 访她们,希望从交谈中进一步了解斋姑和斋姐们对信仰 器,桌旁挂有铜锣,由两位斋姐负责,一位用客家话诵 及人生观的看法。

2.23 普光堂斋姑呈献法事“打八角莲花池”,以梅州民俗的传统舞蹈象征目莲救 母故事超度亡魂。

79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

施义开

(Earnestly arranging proper funerals for deceased parents while 碧山亭大停车场的顶楼外墙,挂着斗大的“慎终追 not forgetting to continuously pay respects for many years 远,源远流长”八个字。“源远流长”出自唐朝诗人白 after, the morals of society as a whole would be substantially 居易写的墓誌铭句,“夫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 enhanced.) 意思是源头很远,水流很久,比喻历史悠久,影响深 广,任重道远。 孔夫子的孝道 2013年5月10日,碧山亭在公所礼堂侧面的停车场 1870 慎终追远是碧山亭自 年创建以来,严格遵守的 竖立一座大理石,刻有“慎终追远,民德归厚”8个一尺 核心思想。我们的先贤从中国南渡到这里谋生、创业、 方金漆大字。当天刚好一位报人路过,对大石的形状、 落地生根、开枝散叶,始终没有忘记孔子的教诲,弘扬 颜色、石纹和稳重形态深觉美感,认为这8个大字将能给 中华民族传统的孝道。 人们启发,更深一层认识碧山亭。也有些人看后,询问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意义和出处。 孔子教导:学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 众,而亲仁。又强调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 曾子: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礼,祭之以礼。就是教导大家,对去世者的殡葬,要慎 重处理,表以孝敬的心态,对先人要有长存不灭的爱, 中国经典著作《论语》流传中外两千多年,记载的 这种孝道精神是世代相传,普及大众。 都是孔夫子的众弟子和再传弟子追记孔子的言行思想论 句。 南来的先贤,多年来回馈社会的不止于办教育,设 立学校,也不遗余力地使族人往生后能好好安葬。碧山 孔子说:学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 亭继青山亭、绿野亭之后,继续购地建坟达324英亩, 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又补充说:父在, 无偿地服务广惠肇族群及其各行业人士,就是为了“守 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 礼” 和“孝道”。1980年代重建后,在8英亩地兴建多座 矣。又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灵厅,可贮放10多万先人骨灰灵位,每年清明重阳以及 不敬,何别乎? 19次的万缘胜会,都是对孝道的体现,是慎终追远的力 行。

80 现在之福积自祖先 将来之福贻及子孙

“慎终追远”指的对象是父母、祖先,是孝的一部 所以慎终追远,民德归厚,便是要人们慎重处理往生者 分,“孝”是构成“仁”的基础,爱是德与仁的核心意 丧礼,之后并定期举行祭拜、追思、这样长久相传、普 义,所以,对先人有不灭的爱,才能对自己和在世者深 及,社会的风俗道德就自然逐渐笃厚起来,全民互相尊 厚的爱,这种博爱可进一步推展到全社会,就是仁,是 敬爱护,造成国泰民安,天下太平。 一种崇高的民风。 我们虽然是凡夫俗子,仍然可以尽力向朋友、子女 论语中“学而第一”篇,曾子把孔夫子的“孝” 传输儒家孝道,推广以达到社会升平,真是功德无量, 归纳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在论语里,“里仁第 这就是“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真谛。 四”篇,也记载了曾子的话: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2.24 “慎终追远 民德归厚”大理石与背后“慎终追远,源远流长”八个大字。

81 清明祭祖,重阳追思

永在怀念中(李国樑) 广东人还有嚼甘蔗的习俗,寓意欢欢喜喜、甜甜 蜜蜜。嚼甘蔗必须从头咬到尾,以后做事情才会有头有 每年阳历4月4日清明节前后,新加坡的华人坟场和 尾,善始善终。 骨灰安置所都热闹起来,一家人扶老携幼,传承着“行 清”这个流传了两千多年的古老习俗。 会馆拜山,烧猪是例常的供品,那是由同乡报效 的。拜山后是“太公分烧肉”时间,每人拿一份烧肉回 清明本来是24节气之一,《岁时百问》说:“万物 家,加料的晚餐特别丰富。太公分烧肉的习俗源自中国 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后来,清明 乡下,祭祖后由老人家将烧猪分给村民,落实团结互 从一个春耕的节气演变成重要的传统节日。 助的理念,同时将福泽代代相传,希望子孙们“红皮赤 壮,宏图大展”。 至于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虽然本地民间较少有追 思活动,碧山亭和16成员会馆则坚持社群共祖的礼俗, 慎终追远。

过去的清明节,我们一家人乘着当时流行的“霸王 车”(就像现在的Grab),从汤申路进入广惠肇碧山亭 拜祭先人。当时清明扫墓称为“拜山”。的确,碧山亭 是连绵的坟山,坟墓都安置在山坡上。

我们提着一篮子的白酒供品和大袋的元宝香烛, 当然忘不了随身携带割草的镰刀。拨开几乎跟小孩等高 的草丛,找到隐藏的墓碑,清除周遭的杂草后,为褪色 的碑文上漆,并将食物排列在亲人墓前。我们所使用的 是典型的广东人祭品,有三生(鸡、鸭、烧肉)、水煮 蛋、甘蔗、水果、白糖糕等。我们也会准备咖啡乌,让 先民在九泉之下好好享用。 2.25 碧山亭坟山:清明扫墓,拜祭先人。

82 现在之福积自祖先 将来之福贻及子孙

至于本地清明节舞狮祭祖的习俗,可以追溯到1920 春秋二祭是碧山亭重要的活动 年。当时鹤山乡里李怡生来到新加坡,在香港街的估俚 间组织了“怡怡堂瑞狮团”,将鹤山狮艺传到本地。每 (节录自:曾玲,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殖 逢春秋二祭,怡怡堂都派狮队到“广惠肇碧山亭居新三 民地时代新加坡华人的坟山组织与碧山亭的春 秋二祭 ”) 属粤人总坟”祭祀先人。由于怡怡堂是新加坡第一头醒 狮,因此特别引人注目。 春秋二祭在碧山亭近一个半世纪的运作中,是一项 重要的制度和活动。从1947年开始,碧山亭理监事会在 19年后,逐日壮大的狮团转型为鹤山同乡会,后来 每年“清明”“重阳”的常月会议上,都要部署坟山整 易名鹤山会馆。当年重阳节,同乡会组织会众往碧山亭 修工作,这些工作包括修建因雨水冲刷等原因毁坏的道 拜祭鹤山总坟,代表对先辈的孝顺和感恩。此后岁岁年 路、凉亭;割平坟场内过高的茅草等;同时也要为春秋 年,舞狮拜祭成为本地一些会馆春秋二祭的传统习俗。 二祭进行组织安排。

虽然如今拜山已经无山可拜,但社群共祖的价值观 由于碧山亭坟场在二战后逐渐发展至三百多英亩的 并没有消失。多年来,碧山亭成员会馆坚持春秋二祭, 规模,碧山亭理监事会组成临时管理机构,在春秋二祭 除了贯彻守礼的传统价值观外,显然蕴藏着老乡里对会 期间安排有关人员在坟场内的各交通路口站岗以维持秩 馆、对族群那股细水长流,连绵不断的情愫。除了早年 序。当祭祀开始时,正、副理事长、正、副总务及财务 同乡们异地惜缘,患难与共所缔结下来的情意结外,他 则在公所内坐镇总指挥,监事长任总监督和总巡查,其 们还见证了民间社团的成长历程。他们都为社团贡献过 他理监事成员则在各自的岗位上执行任务。 最珍贵的青春年华,他们都曾经协助后来的同乡人融入 本地,落地生根。 整修坟山和组织安排工作的重要意义在于为广惠肇 三属提供了一个祭祀先人的共同场所,由此来团结和加 当年身在南洋,放眼望去,大家的移民身份大致相 强三属的社群认同感。 同,差异只是时间的深浅。人在异乡求存,人地生疏, 像风筝般情牵一线,在翱翔中充满变数,脆弱无常。风 春秋二祭期间,碧山亭另一项重要工作是代表广惠 筝线连接到生活的源头,通过会馆同乡的照顾,才能 肇社群祭祀三属总坟。碧山亭坟场内的葬地安排有两种 自力更生。因为有远在中国的地缘种下的因,才会有把 基本形式:个人坟地和社团总坟。所谓社团总坟,即由 来南洋谋生的同乡们牵成一线的果,这种因果关系很奇 社团设立的坟地,这是东南亚华人移民时代创设的一种 妙,说不清,但内涵深远,为行清赋予了时代意义。 埋葬祖先或先人之方式。社团总坟又可分成两类,一类 是广惠肇三属总坟,另一类是碧山亭属下诸多社群、包 括地缘会馆、同乡会、业缘的行业公会,姓氏宗亲组织 等社团设立的总坟。如冈州会馆总坟、南阳堂邓氏大总 2.25 碧山亭坟山:清明扫墓,拜祭先人。 坟、广帮机器行大总坟等。

83 第二部:礼与民俗

三属总坟是”三属认同”的象征。对三属总坟的祭 碧山亭的16会馆,以及多间其它社团、机构,每年 祀是以所有三属先人为对象。当各项准备工作就绪后, 都集体来扫墓,场面隆重。鹤山会馆、冈州会馆和三水 碧山亭理监事会就在预定的日子里祭祀三属总坟。在整 会馆必定出动醒狮,在公所礼堂表演采青和武术,使清 个祭祀总坟的过程中,广惠肇三属已成为一个整体,通 明气氛活跃起来。此外,还有数个舞狮、武术团体也阵 过对三属总坟的祭祀,达致团结整合广惠肇社群组织的 容浩大,前来敬祭师傅先人。 目的。 碧山亭清明祭祖活动,全体同事从耶稣受难日前的 碧山亭宝塔陵园的祭祖活动(施义开) 两个周末便开始义务站岗,维持秩序,以确保几万人潮 和车辆顺利舒畅。通常清明节的首两个周末和耶稣受难 虽然碧山亭坟山已经转型为宝塔陵园,碧山亭理监 日最为拥挤。 事代表全体同人在“广惠肇碧山亭先贤纪念碑”前的礼 制活动依旧保留,在纪念碑前宣读祭文,行礼献花。 这些主家及家属,有的三几人,有的是整群三、四

2.26 一家大小分享得到祖先祝福的食物。

84 现在之福积自祖先 将来之福贻及子孙

十位,扶老携幼。有些大家庭,焚化供品后围坐在树荫 组以及特设为主家填写祭品封条的同事们,酷日下往往 下,或在大伞下纳凉,或坐在鲤鱼池旁,或走上小山丘 忙得不可开交,汗流浃背,尽量以100 plus和橙汁进补。 的清心亭休息闲聊,分享食物,拍照留念。这情景令人 防火组的成员不断的到处巡视,善意提醒大家安全第 回忆起以前那种徒步登上碧山亭坟山,在炎日下扫墓, 一,还预备16部灭火器,分布在各个重要的场所,还有 然后聚集一起吃喝谈天的野餐风味。 6条大水喉和许多沙粒桶备用。当大家看到许多家庭扶老 携幼一同来拜祭祖先,再聚集分享得到祖先祝福的食物 由于焚化祭品几乎每年都在增加,碧山亭的化宝炉 时都非常感动,再辛劳也是值得的。

2.27 清明节热闹的祭祀场面。

85 第二部:礼与民俗

2.28 清明节的家庭聚会。

2.29 清明节的家庭聚会。

86 2.28 清明节的家庭聚会。 Peck San Theng and Ancestor Veneration

San Kong San

Kampong San Theng, commonly known as Peck San religion. PST is managed by a federation of 16 Cantonese clan Theng (PST, 碧山亭), which means “pavilions on the green”, associations and Kwong Wai Siew Peck San Theng at Bishan used to be a burial ground. It was established in 1870 by Lane is a gentle reminder of the past. immigrants who largely came from the three prefectures of Kwong Fu (广府), Wai Chow Fu (惠州府) and Siew Heng Fu Now, Bishan Town is bounded by Ang Mo Kio Avenue (肇庆府) in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The full name of this 1, Upper Thomson Road, Central Expressway and Braddell burial ground is called Kwong Wai Siew Peck San Theng (广 Road. It is one of the best sought-after residential areas not only 惠肇碧山亭). This is because the burial ground was intended because there are top-ranking schools but also because of its to cater solely to the Cantonese community in the early days. locality and many facilities. These schools include Guangyang Within a century, Peack San Theng (PST) became one of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Ai Tong Primary School and biggest Chinese cemeteries in Singapore; holding more than Raffles Institution. Nearby facilities include the Bishan Park 100,000 graves spread over 324 acres of land. (the biggest park in Singapore), Junction 8 shopping centre and modern HDB flats. The word Bishan encapsulates a long In 1979, the Singapore government decided to acquire history and rich culture of Singapore. all its land to create a new town. All the existing graves were exhumed and the remains were cremated during 1980s. The Ancestor veneration has a long history in China, dating new town was named Bishan, which is the same as Peck back to more than 4000 years. It has strong ties to filial piety. San except the former is in Hanyu and the latter is in It was brought to Singapore with the early immigrants from the Cantonese. In order to continue with its tradition, PST managed southern part of China after Stamford Raffles founded Singapore to get back from the government a lease of about 8 acres of in 1819. Ancestor veneration is based on the belief that family land for the accommodation of an office block, a monument, members have a continued existence after their death, take an two temples, and a columbarium. The columbarium houses interest in the affairs of the world, and also possess the ability to some 100,000 niches, which have, since 1980, been offered to influence the fortunes of the lives of later generations, provided members of the public irrespective of their race, language and the living family members perform their filial duties.

87 第二部:礼与民俗

In a way, ancestor veneration is also about teaching the In other words, if a person thinks that he would like to young not to forget their family, values and roots and that they bring some household items and give money to his deceased should respect their elders. This is in line with the Confucian parents or relatives, he should by all mean offer them in paper teaching “慎终追远” meaning “to earnestly handle a proper form and burn these paper models at the end of the praying funeral for your deceased parents and not forget to pay ceremonies. If a person feels like sharing some of his favourite continuous respects to them years after.” food with the deceased, then he should bring it along and eat the food together with other family members after paying his The descendants have one whole month during the Qing respect, almost as if the deceased is sharing the meal with Ming Festival (清明节) period from end March to end April them. All these rituals are good education for the young and each year to do their filial duties. The general guidelines for the traditions will pass on. doing such duties are “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 至也.” Meaning “Utmost filial piety means do whatever the Ancestor veneration has become a living heritage for descendants would like to do for their ancestors as if they are Chinese Community in Singapore. Over 100,000 peoples will still alive.” visit PST during the Qing Ming period every year to express respect to their ancestor in their own way.

2.30 Ancestor veneration is a living heritage for Chinese Community in Singapore.

88 碧山亭的主要亭务活动

广惠肇碧山亭周年庆

每年12月举行的碧山亭周年庆,除了检讨过去一 年的工作,汇报青年组的活动之外,大家在享受美食的 同时,也欣赏由碧山亭歌唱班呈献的时代曲与粤曲的节 目。周年庆的特别节目,就是颁发长期服务奖给服务十 年以上的理监事及为碧山亭服务多年的员工。凡届满10 年、15年、20年、25年、30年、35年、40年及45年, 都会在周年庆上获颁金牌,感激他们为碧山亭作出的贡 献。

颁发奖学金给16会馆会员子女 2.31 周年庆女声合唱。 碧山亭非常重视每年12月颁发奖学金的常年活动。 奖学金虽然不多,但是意义重大,这是碧山亭对同学们 过去一年来在学业上所付出的努力的肯定,这是非常值 得自豪的。碧山亭希望同学们能够体会奖学金的内涵, 今后更努力搞好学业,孝顺父母和长辈,尊师重道,同 学们之间互相友爱,学成后回馈社会。过去数年来,颁 发奖学金的仪式和游戏节目,全部由碧山亭青年组组织 与安排。

团年晚宴、贺岁红包、新春团拜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32 由青年团组织的颁发奖学金暖身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

89 第二部:礼与民俗

宋朝宰相王安石写下这首千古绝唱,流传至今。如 颁发敬老贺岁金 今我们没有在正月初一喝屠苏酒的习俗,上世纪70年代 每到岁末,碧山亭向16会馆的年龄超过70岁的男女 已经停止燃放爆竹迎新年,在桃符上画门神辟邪的习俗 会员,颁发敬老贺岁金,由理监事亲自到会馆颁发,发 也已经演化为春联。可是我们有现代人迎新年的方式。 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传统精神。 碧山亭办公楼每年农历新年前后都举行团年晚宴与新春 这些年来,每年都有约1200名老人家受惠。团年晚宴 团拜,为旧的一年团聚,也为新的一年祝福。每人都会 上,则由理事长、总务和财长负责颁发红包给碧山亭服 拿到一份爱心贺礼包,年长者也领到贺岁红包。 务的同事。

2.33 团年晚宴上的精彩表演。

2.34 新春团拜,瑞狮为碧山亭献上祝福。 2.35 《扬》37期。

90 现在之福积自祖先 将来之福贻及子孙

支持社区福利活动 的《碧山亭历史与文物》专书。这些出版物都环绕着碧 山亭的“慎终追远 弘扬孝道”的传统精神。 碧山亭每年都付出款项,资助新加坡各社区的福利 与文化活动,包括广惠肇留医院、南洋孔教会、华社诊 民俗神诞 所,以及碧山镇庆典节目。 碧山亭依照民俗传统,每年按时隆重举行贺诞仪 出版碧山亭刊物 式,集体敬拜观音诞(农历二月十九生日,六月十九出 家日,九月十九得道日),土地诞(农历二月初二)和 出版代表碧山亭的半年刊《扬》、不定期周年纪念 财帛星君诞(农历七月廿二)。 特刊、碧山文化之旅册子、文物馆开幕手册,以及大型

2.36 观音诞纪念活动。

2.37 福德祠的福德正神。 2.38 财帛星君诞。

91 2.39 结合奖学金颁奖礼的文化活动,认识早期广东妇女的行业:红头巾(建筑),蓝头巾(建筑),黑头巾(洗船舱,俗称洗廊西)。

92 第三部 追远溯流

昨日因成今日果 前人栽树后人凉

93 广惠肇碧山亭档案中的“山”、 “亭”与血缘、地缘、业缘组织

1948年碧山亭落力推行模范坟场计划,死者无贫富 7个亭发展至战后的12个亭,其中新五亭和第九亭分别以 之别,按照葬地号码安葬,因此流行“死得要及时,福 人名黄福(黄亚福)和鲁保林命名。 人葬福地”之说。 碧山亭的12个亭处于13座山头间,这些山以“星加 当时购山辟路刻不容缓,于是广惠肇先贤添置了175 坡广惠肇碧山亭盂兰胜会”为名,如星字山、加字山、 英亩地来发展坟场,之后陆续扩展至324英亩,从战前的 坡字山等,以此类推。

3.1 1957年的广惠肇碧山亭坟场地图,显示12个亭、13座山,总坟与广惠肇留医院义地的位置。

94 昨日因成今日果 前人栽树后人凉

旧文件中的第四亭、第五亭和新五亭(黄福山) 注明了广字模范山、惠字模范山、肇字模范山,第八亭 和第十亭则为三属先人编号葬地。由于第四和第五亭是 “旧”坟场,第八和第十亭是战后添置的“新”坟场, 通过时间点可以看出战前与战后的模范山之分。

3.3 碧山亭的第十亭准葬证。梁少逵捐赠。

3.2 购买会字山(第十亭)自由选择坟场山地。梁少逵捐赠。

95 第三部:追远溯流

表1:社团总坟统计

亭号 山名 公所 会馆 社团 姓氏 总共 1 星字山 0 1 0 2 3 2 加字山 0 1 6 6 13 3 坡字山 0 4 11 9 24 4 广字山 0 3 11 1 15 5 惠字山 0 0 17 10 27 新五亭 (黄福山) 肇字山 0 1 9 7 17 6 碧字山 1 3 21 29 54 7 山字山 0 3 8 6 17 金塔山 亭字山 4 4 10 8 26 新七亭*[1] 盂字山 0 0 0 0 0 8*[2] 兰字山 1 0 0 0 1 9(鲁保林亭) 胜字山 0 15 54 25 94 10*[3] 会字山 0 0 0 0 0 总共 6 35 147 103 291

注: *[1] 新七亭(孟字山) 为三属先人金塔葬地。 *[2] 第八亭(兰字山) 除了碧山亭总坟外, 皆为三属先人编号葬地。 *[3] 第十亭(会字山)为三属先人编号葬地。

96 昨日因成今日果 前人栽树后人凉

表2:会馆社团姓氏总坟集编名册

亭号 山名 序号 总坟名称 立碑日期 1 星字山 1 刘关张赵古城会馆 民国卅八年己丑春旦(1949) 2 吴氏副总坟墓 民国卅九年庚寅二月(1950) 3 广东吴氏书室正总坟 一九六九年春季(1969) 2 加字山 1 杨氏总坟 光绪六年吉旦(1880) 2 溯源堂历代先人坟墓 光绪六年庚辰孟夏吉旦(1880) 3 三水总坟 光绪癸巳年四月吉旦(1893) 4 同寿行大总坟 光绪丁未年孟春吉旦(1907) 5 恩邑范阳堂邹姓总坟 光绪丁未年冬月(1907) 6 中洲叶姓总坟之墓 民国十四年十二月(1925) 7 奕世堂岑氏总坟之墓 民国丙寅年冬月(1926) 8 东邑同胜堂总坟墓 戊辰年三月(1928) 9 敦睦堂李氏正总坟 戊辰季冬吉旦(1928) 10 诒燕堂蒋氏总坟之墓 民国庚午年(1930) 11 始兴堂麦氏总墓 丙午年八月十九日重修(1966) 12 广惠肇方便留医院先友总坟 民国廿三年六月廿八日(1934) 13 豫章堂义冢墓 - 3 坡字山 1 曹公讳志之墓 道光十一年辛卯仲春(1831) 2 汝南堂濂溪别墅周家祠 光绪六年庚辰子年(1880) 3 谯国郡曹氏祖先坟 光绪七年季春吉旦(1881) 4 沛国堂朱公之墓 光绪辛卯年二年吉日(1891) 5 肇府要明大总坟 光绪十八年仲秋吉日(1892) 6 广义堂先人总坟 光绪甲午孟夏(1894) 7 一乐居义冢坟墓 光绪甲午年九月重阳(1894) 8 姑苏行慎敬堂大总坟 光绪丙申年仲春(1896) 9 南顺列先人总坟 光绪念四年仲春吉日(1898) 10 蔡氏先人总坟 光绪廿四年季春吉旦(1898) 11 梨园行八和堂之总坟 戊戌年十二月三号(1898) 12 南海沙头万安堂总坟 光绪廿五年已亥孟秋吉旦(1899)

97 第三部:追远溯流

亭号 山名 序号 总坟名称 立碑日期 3 坡字山 13 高要会馆总坟 光绪已亥季冬吉旦(1899) 14 机器行大总坟 光绪廿六年庚子季秋(1900) 15 吕罗行列位先友总墓 宣统元年孟冬吉日(1909) 16 八和会馆列位男女先人墓 庚戌秋月吉旦(1910) 17 梨园行列位男女先友总坟 癸丑年岁月重修(1913) 18 香邑沙湾何氏总坟 民国丁已仲春吉旦(1917) 19 颍川堂陈氏总坟 民国九年四月重修(1920) 20 潘氏大总坟 民国九年庚申三月(1920) 21 中山堂甄氏大总坟 民国十六年丁卯季夏重修(1927) 22 八和会馆大总坟 民国廿五年丙子二月吉旦(1936) 23 许氏总坟 民国乙酉年春季吉日(1945) 24 颍川堂陈氏总坟 乙卯年二月吉旦重修(1975) 4 广字山 1 保安堂大总坟 光绪廿六年庚子孟冬吉日(1900) 2 诠真堂/云锦行大总坟 光绪廿七年季春吉日(1901) 3 联安堂群记大总坟 光绪廿七年六月吉日(1901) 4 番禹阖邑总坟 宣统二年庚戌孟春吉日(1910) 5 兴和行诸先友大总坟 民国元年五月吉日(1912) 6 广友堂先男女列位同胞总坟 民国二年癸丑年孟夏(1913) 7 广帮猪肉行诸先友总坟 民国三年甲寅孟春吉日(1914) 8 什货行大总坟 民国丙辰季夏吉旦(1916) 9 上谷堂候姓大总坟 民国五年孟夏吉日(1916) 10 新兴阖邑大总坟之墓 民国八年已未仲秋吉日(1919) 11 广帮打金行诸先友大总坟 民国九年庚申仲夏吉日(1920) 12 三水副总坟 民国九年庚申仲冬吉旦(1920) 13 会宁总坟 一九五九年四月五日(1959) 14 张追远堂总坟 民国廿六年丁丑仲春吉旦(1937) 15 永福堂大总坟 民国廿七年戊寅二月廿一申时(1938)

98 昨日因成今日果 前人栽树后人凉

亭号 山名 序号 总坟名称 立碑日期 5 惠字山 1 荣阳堂祖考湛露郑公坟墓 光绪六年庚辰仲夏吉旦立(1880) 2 安定堂伍氏总坟 光绪廿四年戊戌孟夏(1898) 3 巨鹿堂莫族祖公总坟 光绪十六年庚寅孟冬吉旦(1890) 4 恢复堂凌氏大总坟 壬寅仲夏吉旦(1902) 5 同乐堂大总坟 光绪廿八年仲冬吉旦(1902) 6 安邑广和兴行船行总坟之墓 光绪壬寅廿八年吉日(1902) 7 鲁北行总坟 光绪卅四年吉日(1908) 8 善乐大总坟 光绪卅四年三月(1908) 9 恩邑岑姓总坟 光绪戊申年七月吉日(1908) 10 玻璃行英义堂大总坟 宣统二年季冬吉旦(1910) 11 道腾公之总坟 天远戊午年(1918) 12 台山黄江夏堂总坟 民国八年已未九月吉日(1919) 13 广裕和大总坟 民国九年庚申三月(1920) 14 袁汝南堂总坟 民国十一年壬戊九月(1922) 15 南北园狮山社总坟墓 民国癸亥年仲秋吉日(1923) 16 番邑马氏大总坟墓 民国十三年甲子春季(1924) 17 姑苏行大总坟 民国甲子年吉月重修(1924) 18 黄氏总坟 民国十五年丙寅年三月(1926) 19 何氏先人坟墓 民国十五年岁次丙寅十月(1926) 20 江夏黄大本堂总坟 民国十六年重修(1927) 21 中山澳门林氏先人总坟 民国十九年庚午七月(1930) 22 顺德江尾星槎顺意堂总坟 民国二十年九月吉旦(1931) 23 春邑宋姓 民国廿三年三月(1934) 24 中山榄镇同乡会总坟 民国廿五年孟夏重修(1936) 25 顺德南涌李庆盛堂大总坟 民国卅九年庚寅季秋(1950) 26 新兴阖邑总坟 庚戌年五月廿四日重修(1970) 27 冈州天河慎远堂总坟 -

99 第三部:追远溯流

亭号 山名 序号 总坟名称 立碑日期 新五亭 肇字山 1 谢姓先人之墓 光绪六年孟秋芝兰堂立(1880) 黄福山 2 惠州府义冢总墓 光绪壬午月(1882) 3 惠府循郡集福堂古墓 光绪十五年孟秋月重修(1889) 4 南阳堂邓氏大总坟 民国九年庚申季冬重修(1920) 5 番禺石楼陈氏总坟 民国十一年四月吉日壬戌年(1922) 6 荣阳堂郑姓副总坟墓 民国癸亥年六月重修(1923) 7 鲁城行总坟墓 甲子年四月吉日重修(1924) 8 三水上乐塘胡氏大总坟 民国十三年季冬吉日(1924) 9 新会石头陈氏总坟 民国十四年三月吉日重修(1925) 10 香安大总坟 民国十四年十月廿五吉日(1925) 11 协和堂大总坟 民国十五年元月吉日(1926) 12 惠阳行惠邦旅社大总坟 民国十八年季冬月吉日(1929) 13 中山古镇同乡总坟 民国廿一年岁次壬申(1932) 14 黄昭信堂总坟 民国廿二年癸酉(1933) 15 飞霞精舍总坟 民国廿九年庚辰重阳节(1940) 16 南海凤冈同乡先人总墓 民国卅二年癸未五月(1943) 17 武功堂苏氏大总坟墓 民国五十二年十月初九重修(1963) 6 碧字山 1 广东皇清肇庆广州惠州三府 光绪四年戌寅仲冬月吉旦(1873) 义冢总坟 2 豫章堂罗氏总坟 光绪庚辰年五月重修(1880) 3 梅氏先人坟墓 光绪六年孟秋吉日(1880) 4 西河郡林氏先人之墓 光绪甲申孟夏吉日(1884) 5 清显张氏总坟 光绪十五年季春(1889) 6 结义堂刘关张赵总坟 光绪十五年孟夏(1889) 7 太原堂温氏总坟 光绪十六年仲夏吉日(1890) 8 光裕堂东安义冢大总坟 光绪乙未年仲冬吉日(1895) 9 浡海欧阳氏义坟 光绪戊戌润三月吉日(1898) 10 安定堂伍氏总坟 光绪廿四戊戌孟夏重修(1898) 11 武威石氏总坟之墓 光绪庚子年(1900)

100 昨日因成今日果 前人栽树后人凉

亭号 山名 序号 总坟名称 立碑日期 6 碧字山 12 汾阳郭氏总坟之墓 光绪廿六年庚子仲秋(1900) 13 江夏堂黄氏二总坟之墓 光绪廿八年孟夏吉旦(1902) 14 高明总坟 光绪癸卯年孟夏吉日(1903) 15 同福社列位先友总墓 光绪卅三年丁未孟秋吉旦(1907) 16 沙藤行厚德堂先友总墓 光绪卅四年戊申夏吉旦(1908) 17 慎远堂先达总墓 宣统辛亥(1911) 18 南邑金瓯大同樵岭之总坟 民国元年孟秋吉日(1912) 19 汾阳郭门女总坟墓 民国二年癸丑重修(1913) 20 仁义堂义冢总坟 民国甲寅年立(1914) 21 始平堂冯氏大总坟墓 民国丙辰年重修(1916) 22 南邑招氏总坟之墓 民国五年丙辰仲冬吉日立(1917) 23 东莞朱沛国堂坟墓 丁已八月吉日(1917) 24 联义堂最善阁大总坟 民国六年丁已八月吉日(1917) 25 崇义堂刘关张赵总坟 民国七年戊午秋季重修(1918) 26 花邑总坟 民国八年已未七月吉日(1919) 27 三益堂江黎何总坟 民国八年已未冬季重修(1919) 28 台山黄江夏堂大总坟 民国八年已未季秋九月吉日(1919) 29 风采堂余氏总坟 民国已未年孟冬吉日重修(1919) 30 肇庆府大总坟 民国十年幸酉孟夏吉旦(1921) 31 公输行总坟之墓 民国壬戌年冬月(1922) 32 太原堂王氏总坟之墓 民国十五年丙寅二月廿三(1926) 33 广安大总坟 民国丙寅年孟秋吉日(1926) 34 李氏先人坟墓 民国十五年丙寅仲冬重修(1926) 35 李姓副总坟 民国十五年丙寅仲冬重修(1926) 36 李氏女界大总坟 民国十五年丙寅仲冬重修(1926) 37 莞邑张氏总坟墓 民国十七年(1928) 38 端芬梅氏大总坟 民国十七年十二月吉日重修(1928) 39 陈培记工厂总坟 民国乙亥年三月吉日(1935) 40 广帮生果商行总坟 民国卅年三月廿五日(1941)

101 第三部:追远溯流

亭号 山名 序号 总坟名称 立碑日期 6 碧字山 41 桃园堂列位先友总坟 民国辛巳年十月十二日(1941) 42 鹤山关远堂陈氏总坟 民国辛巳年冬重修(1941) 43 番禺原大总坟之墓 壬午岁仲冬吉旦(1942) 44 台山叶姓总坟 民国卅二年清明节(1943) 45 光德堂叶氏先友总墓 民国卅六年丁亥年二月十四(1947) 46 南海黎氏家塾总墓 民国卅六年二月十七日(1947) 47 荣阳堂潘氏总坟之墓 民国卅七年七月十一日 (1948) 48 高要黄江夏堂大总坟 民国四十七年十一月十四日(1958) 49 平洲桂华夏教三堡总坟 岁次丙辰孟秋吉日立(1916) 50 天德堂大总坟之墓 - 51 安定堂广肇梁氏总坟 - 52 李氏女界副总坟 - 53 柴竹陈妙琛姑娘之墓 - 54 良德堂天竺堂姑娘墓 - 7 山字山 1 北城行大总坟 民国三年甲寅五月十五吉日(1914) 2 协盛行大总坟 民国八年二月吉日(1919) 3 香山会馆大总坟 民国十年四月吉日(1921) 4 台山县宁阳大总坟 民国十二年孟冬(1923) 5 林西河堂总坟 民国十三年孟春吉旦(1924) 6 梁氏大总坟 民国十四年四月吉日(1925) 7 三益堂江黎何副总坟 民国十四年五月吉日(1925) 8 谭氏大总坟 民国十五年丙寅秋季吉日(1926) 9 正原大总坟 民国十八年(1929) 10 中山海洲大总坟 民国廿四年乙亥清明节(1935) 11 鹤山冼氏总坟之墓 民国卅五年十一月十四日立(1946) 12 冼氏副总坟墓 一九五一年元月廿一日重修(1951) 13 清远县始总坟 一九五三年二月廿七日(1953) 14 佛祖堂西天东土历代师慈之 - 总坟

102 昨日因成今日果 前人栽树后人凉

亭号 山名 序号 总坟名称 立碑日期 7 山字山 15 厚福堂义总坟墓 民国四年七月吉日(1915) 16 南海中村李氏先人总坟 民国廿七年农历历八月十二日(1938) 17 南海滕涌冯务本堂大总坟 民国卅六年润二月十四日(1947) 金塔山 亭字山 1 肇府七君子列公合葬之墓 道光辛丑季春绿旦重修(1841) 2 皇清惠州广州肇庆三府总坟 光绪已卯季冬吉日(1879) 3 肇庆广州惠州三府先人阖墓 光绪辛丑仲春吉日(1901) 4 广东广惠肇三府先人之坟墓 光绪廿九年孟夏(1903) 5 广东鹤邑先人之坟墓 光绪甲辰孟冬吉日(1904) 6 安定堂胡氏总坟墓 光绪乙巳年年六月吉日(1905) 7 文华行总坟墓 光绪乙巳年端阳吉日(1905) 8 南阳堂邓姓先人总坟 光绪卅四年三月吉日(1908) 9 永福总坟 宣统元年已酉孟春吉旦(1909) 10 晋福会馆大总坟 宣统辛亥年四月(1911) 11 卢江堂何氏总坟 民国元年四月吉日(1912) 12 教伦堂司徒氏总坟墓 民国七年戊午岁重修(1918) 13 广惠肇先达合葬总坟 民国已未季秋(1919) 14 增城慈善堂大总坟 民国十年辛酉吉日(1921) 15 绿野亭广惠肇先友合葬之墓 民国十七年戊辰四月吉日(1928) 16 龙溪陈氏总坟 民国孟秋立廿二年迁(1933) 17 同积社诸先友大总坟 民国廿三年甲戌仲夏吉旦(1934) 18 清河堂张公总坟之墓 丙子九月吉日(1936) 19 冈州龙溪兰陵堂萧氏总坟 民国廿八年已卯季春吉旦(1939) 20 昭远堂冈州先友总坟 民国卅年辛巳冬日重修(1941) 21 东安副总坟 癸未年四月吉旦(1943) 22 鹤邑副总坟之墓 民国卅四年乙酉年(1945) 23 冈州伍裕昆堂总墓 民国卅九年十月吉日(1950) 24 广帮客栈行总坟 民国辛丑十月廿九日重修(1961) 25 绿野亭广惠肇三属先友总坟 民国壬寅八月初五日(1962) 26 炖煌容姓总坟 民国八年己未五月重修(1919)

103 第三部:追远溯流

亭号 山名 序号 总坟名称 立碑日期 8 兰字山 1 广惠肇先灵总坟 民国四十二年秋月吉日(1953) 9 胜字山 1 桃园佛堂列位师友总坟 民国已丑年十二月吉日(1949) 鲁保林 2 大光堂先友总坟 民国卅九年一月吉日(1950) 3 冈州天河慎远堂第二总坟 民国卅九年十一月初九日(1950) 4 何思成堂总坟 民国卅九年岁次庚寅春吉(1950) 5 星槎同乡会总坟 民国卅九年五月吉日(1950) 6 西樵区村西房总坟 民国卅九年庚寅二月十二日(1950) 7 西樵同乡会大总坟 民国卅九年二月廿八日(1950) 8 刘关张赵古城会馆总坟 民国卅九年庚寅正月十二日(1950) 9 番禺凤岗天元总坟 民国庚寅年冬月吉日(1950) 10 中山曹步同乡会总坟 民国卅九年庚寅元月十二日(1950) 11 中山榄镇同乡会总坟 一九五零年秋季(1950) 12 广帮沙藤行大总坟 民国卅九年庚寅秋季(1950) 13 众福堂大总坟 民国卅九年六月廿六日已时(1950) 14 爱福堂大总坟 民国卅九年六月廿六日已时(1950) 15 新会石头陈明湮堂总坟 庚寅五月十九日(1950) 16 番禺凤岗徐氏总坟 民国庚寅年冬月吉日(1950) 17 佐勉堂陈老师淡池总坟 民国四十年辛卯四月吉日(1951) 18 清远县大总坟 民国卅九年五月初十日 (1950) 19 许氏总坟 民国四十年秋季吉日(1951) 20 风采堂余氏总坟 壬辰年二月吉日重修(1952) 21 华人洋服工会总坟 民国四十一年壬辰三月初一(1952) 22 顺德逢简刘追远堂总坟 壬辰年三月吉日(1952) 23 谭氏第二总坟 一九五二年(1952) 24 南海大同金瓯两堡总墓 民国四十一年壬辰五月吉旦(1952) 25 豸浦乡胡氏总坟 一九五二年六月十二日(1952) 26 中山会馆总坟 一九五二年六月廿六日未时(1952) 27 中山隆镇大总坟 民国四十一年九月十一日(1952) 28 刘氏大总坟 民国四十一年壬辰孟冬吉旦(1952)

104 昨日因成今日果 前人栽树后人凉

亭号 山名 序号 总坟名称 立碑日期 9 胜字山 29 顺德江尾沙浦同乡会总坟 壬辰年孟秋吉日(1952) 鲁保林 30 高明二总坟 民国四十一年十一月(1952) 31 星洲什货行副总坟 一九五三年六月十六日(1953) 32 四邑李氏女先灵总坟 民国四十二年八月初五(1953) 33 四邑李氏先灵总坟 民国四十二年八月初五(1953) 34 广帮熟食行大总坟 民国四十二年仲春(1953) 35 司徒氏宗亲互助会总坟 民国四十二年九月吉日(1953) 36 三水布心黎氏同乡会总坟 民国四十二年九月十二日(1953) 37 欧阳家族总坟 壬辰十二月初八日(1953) 38 天福佛堂大总坟 民国四十三年二月初二(1954) 39 凌村陈氏第二总坟 一九五四年五月吉日(1954) 40 西樵同乡会副总坟 甲午年六月(1954) 41 中山古镇同乡总坟 甲午年六月初六日(1954) 42 恩平会馆总坟 甲午年八月初五日(1954) 43 光裕堂杨奎骧公副总坟 民国四十三年九月初二日(1954) 44 增龙会馆总坟 民国四十三年甲午孟秋下浣(1954) 45 尹氏宗亲副总坟 民国四十三年甲午秋季(1954) 46 中山海洲大总坟 民国四十四年季春月吉旦(1955) 47 黄族同乡第二总坟 乙未年二月三十日(1955) 48 南洋黎氏联宗总坟 民国四十四年三月初一日(1955) 49 大明堂大总坟 民国四十四年乙未三月吉日(1955) 50 东安第二副总坟 民国四十四年闰三月廿五日(1955) 51 东莞黎仁义堂总坟 民国四十四年乙未八月(1955) 52 高要宋隆乐溪社先友总坟 民国四十四年季秋吉日(1955) 53 大本堂广东黄氏互助社总坟 岁次乙未季秋(1955) 54 尹润湘堂总坟 丙申三月廿六日(1956) 55 卢籍成堂总坟 丁酉七月(1957) 56 星洲中华佛教会先友总坟 一九五七年十月二日(1957) 57 惠州十属大总坟 戊戌岁三月初十日(1958)

105 第三部:追远溯流

亭号 山名 序号 总坟名称 立碑日期 9 胜字山 58 祥成佛堂先友之总坟 戊戌十月吉日(1958) 鲁保林 59 汝南周氏历代总坟 已亥年元月廿三日重修(1959) 60 三水会馆副总坟 一九五九年(1959) 61 黄氏体道堂总坟 一九五九年三月廿三日(1959) 62 东莞仙溪朱沛国堂副总坟 已亥年六月十一日(1959) 63 南阳堂邓氏之大总坟 已亥年八月十二日(1959) 64 凤岗杨元福堂大总坟 民国四十九年二月廿三日(1960) 65 番禺黄福荫堂大总坟 庚子三月初十日(1960) 66 昭远堂冈州先友副总坟 辛丑年二月廿日清明节(1961) 67 陈五昌堂总坟 一九六一年庚子(1961) 68 梁族先人之墓 一九六二年季春吉日(1962) 69 苦乐庵先祖总墓 癸卯年夏月(1963) 70 中山榄镇广德善堂大总坟 癸卯三月十二日(1963) 71 番禺会馆总坟 甲辰年十一月吉日(1964) 72 松杞林西河大总坟 乙巳年孟冬吉旦(1965) 73 冯务本堂副总坟 民国乙巳年十二月廿八日(1966) 74 陈氏第三总坟 一九六六年(1966) 75 新会外海陈氏家族总坟 丙午年九月十五日(1966) 76 顺德会馆副总坟 丁未年六月十九日卯时(1967) 77 广肇胡氏联谊会总坟 丁未年七月初十午时(1967) 78 南洋胡氏总会大总坟 丁未年七月初十午时(1967) 79 番禺慕德同乡会总坟 丁未年九月吉日(1967) 80 中山堂甄氏副总坟 丙午年十二月十一日午时(1967) 81 豫章堂罗氏副大总坟 已酉元月吉日(1969) 82 蔡氏副大总坟 已酉元月吉日(1969) 83 刘关张越古城会馆大总坟 已酉二月吉日(1969) 84 高要第三总坟 辛亥年九月初九日(1971) 85 邝氏宣城堂大总坟 民国卅九年仲夏(1951) 86 潮荷同乡会先友总坟之墓 民国卅九年岁次已丑辛季冬(1950)

106 昨日因成今日果 前人栽树后人凉

亭号 山名 序号 总坟名称 立碑日期 9 胜字山 87 慧光佛堂列位师友总坟 民国卅九年已丑十二月吉日(1950) 鲁保林 88 欢仁佛堂列位师友总坟 民国卅九年已丑十二月吉日(1950) 89 谢氏总墓 民国四十一年二月吉日(1952) 90 朋乐简氏大总坟 民国四十一年壬辰三月吉日(1952) 91 杨氏总坟 一九五三年农历五月初六日(1953) 92 华邑第二总坟之墓 民国四十二年癸已十一月吉日(1953) 93 顺德会馆总坟 戌申年季春吉日重修(1968) 94 高要会馆大总坟 -

107 碧山亭先贤

广惠肇碧山亭文物馆内有个复制的第四亭,柱子 梅南瑞 Boey Nam Sooi 上展示的是19世纪至20世纪初创建碧山亭及领导碧山亭 发起购置碧山坟地,安葬“聚萍踪于石叻,有人时 正常运作的先贤,他们就像建筑的柱梁,支撑着整体结 运不济,命途多舛,在异地溘然长逝”的同乡人。当时 构,为后人遮风挡雨。 的华社领导人除了在新加坡行善外,影响力往往扩及海 峡殖民地,例如同治元年(1861年)槟城广福宫重建, 第四亭前的展板上,则展示了政府强令清山,碧山 梅南瑞也是捐款人之一。 亭争取在原地发展的经历。如果不是时任碧山亭理事长 的魄力与远见,可能碧山亭已经成为历史名词。

3.4 文物馆内复制的第四亭的柱梁上,展示19世纪至20世纪初创建碧山亭 及领导碧山亭正常运作的先贤。 3.5 “劝捐碧山亭小引”(1890年)记载梅 南瑞捐献坟山土地,梅湛轩为大总理。

108 昨日因成今日果 前人栽树后人凉

胡亚基 Hoo Ah Kay 梅湛轩 Boey Ah Sam

购置碧山亭的时候,胡亚基通过个人影响力,向殖 梅湛轩,亦名梅三、梅亚三。发展碧山亭,建庙 民地政府“求免地税”。胡亚基在广东社稷里是位德高 开路的“大总理”。梅湛轩于1890年,同陈恭锡、陈若 望重的人物,受委为太平局绅,协助殖民地政府调解帮 锦、佘连城等人受委为第一届华人参事局委员,在柔佛 会纠纷。他同时出任中国驻新加坡第一任领事、日本驻 拥有椒蜜园丘,以及和盛港、瑞和港两个港区,取之社 新加坡领事和俄国驻新加坡领事,“三国领事”传为一 会,用之社会。 时佳话。创建碧山亭前,胡亚基联合陈嘉云、何亚炎等 广客人士负责开辟河水山的绿野亭坟山(1840年)。 中街七家头 The seven entrepreneurs of Market Street

新会人士从事粮油杂货与红烟业,在直落亚逸中街 设立了广恒、朱广兰、朱有兰、朱富兰、罗奇生、罗致 生、同德,形成“中街七家头”。“中街七家头”捐献 巨款给碧山亭修庙建路,并积极参与兴建惠及各籍贯人 士的同济医院。

3.7 实龙岗路(Serangoon Road)的广恒老建筑是中街七家头的产业。 3.6 19世纪的胡亚基的南生花园,位于文庆路、明地迷亚路、实龙岗路与 黄埔河之间的现组屋区,俗称“芒加脚”。

109 第三部:追远溯流

吴胜鹏 Ng Sing Phang 黄亚福 Wong Ah Fook

吴胜鹏出任碧山亭总理时发起模范山制度,通过编 黄亚福是横跨新加坡和新山的慈善家,捐献了新五 排列号来划分坟塚,按照号码下葬。吴胜鹏亦推出了由 亭(黄福山)给广惠肇碧山亭,并在黄福山为自己保留 各会馆联合管理坟山,轮流领导,支持开辟第二亭的树 墓地。黄亚福也是养正学校和广惠肇留医院的创建人之 胶园为广惠肇留医院义塚。吴胜鹏跟广帮领袖成立海天 一,与殖民地政府签下99年的留医院租约,出任第一任 游艺会,出任陈嘉庚等人成立的山东惨祸筹赈会,多次 广惠肇留医院总理兼主席。 为赈灾筹款。吴胜鹏担任养正学校总理,联合创办华侨 中学,受委为太平局绅、保良局委员、华人参事局委员 何国章 Ho Kok Cheong 等。 1979年是碧山亭的转捩点。新加坡政府通过宪报正 式宣布征用碧山亭全部坟地,作为发展碧山新镇用途, 邱雁宾 Yow Ngan Pan 时任理事长的何国章领导碧山亭同人向政府力争,讨回 邱雁宾为倡建万缘胜会的时任碧山亭总理。碧山亭 八英亩的土地发展为今天的碧山亭。何国章也带动修改 坟山的购置、建设、管理等都需要资金来运作,大型的 章程,从过去的每年一届定为两年一届,使碧山亭的发 万缘胜会成为主要的筹集资金的项目。邱雁宾的商场生 展比较稳健。他也率先聘请全职执行秘书及工作人员以 涯多姿多彩,曾督办海峡轮船公司,合办广益银行,出 执行各项日常事务。他在策划碧山亭第二期工程,扩建 任利华银行董事等。邱雁宾受委为太平局绅、保良局委 贮放骨灰祠,设立会员子女奖学金及敬老贺岁金,为广 员、华人参事局委员等,他也是养正学校和广惠肇留医 惠肇留医院义演筹款等贡献良多。 院的创建人之一。

3.8 何国章(右一)出席顺德会馆的晚宴。

110 曹亚志的墓碑(第三亭) 与新加坡开埠的年代

区如柏

有关曹亚志的事迹,殖民地的档案或《正史》都没 曹亚志加入莱佛土的舰队,充当木匠。 有记载,只能从学者洪锦棠、陈育耘等的考证勾画出一 个轮廓 。 据说,华族历史最悠久的宗亲团体“曹家馆”是曹 亚志创立的,新加坡开埠时急需大量劳工从事建设,曹 据说,1819年1月28日,服务于东印度公司的莱佛士 亚志到台山招募劳工南来。为了加强宗亲之间的联系, (Sir Thomas Stamford Raffles)率领舰队来到新加坡的水 他向政府要求拨给他地段,兴建简陋的房子作为曹家馆 域,身为统帅的他不可能率先登陆,看个究竟。他一 定 的会址,地址是劳明达街1号(1 Lavender Street)。 要派先头部队,上岸了解情况 。 1953年,曹家馆将简陋的房子拆除,兴建双层的店 第二天,曹亚志(一说曹亚珠)这位船上木匠,与 屋,楼下是药材铺“安和堂大药房”,二楼是曹家馆。 船上的厨师梁亚胜(中山人)自告奋勇充当先锋,乘小 艇登岸,观察形势,非常平静。他们将英国国旗插在十 1971年,政府要加宽劳明达街与加冷路,征用曹家 字路上(一说插在皇家山上),莱佛士看到旗才登岸 。 馆的那一排店屋,1974年1月6日在会所举行祭祖迁移仪 式后,搬离定居 了155年的曹家馆 。 曹亚志何许人也?据说他是广东省台山县端芬区那 泰村人,生于清乾隆壬寅年(1782年),卒于清道光庚 从台山南来拓荒、谋生的同乡有许多不同的姓氏, 寅年(1830年),终年48岁。 不可能全都加入曹家馆,为了照顾更多同乡,曹亚志再 向政府请求拨地。1822年,宁阳会馆在桥南路135号(桥 槟城开埠初年,曹亚志到槟城谋生。当时中国乡村 南路与福建街的交界处)创立,成为新加坡最早的同乡 的生活很艰苦,槟城急需劳工从事开拓及建设,曹亚志 团体。 招募了不少台山人到槟城工作。 根据学者的考究,曹家馆的地契署名曹符成,可能 莱佛士代表设在印度的东印度公司(当时印度是英 曹符成就是曹亚志,也有可能是曹亚志创立曹家馆后, 国的殖民地)到海外开拓,寻找殖民地,途经槟城时, 馆务交给曹符成料理,较后政府发给的地契便由曹符成

111 第三部:追远溯流

领取。[注1]

同样的,宁阳会馆的地契也不是由曹亚志签署, 而是以梁亚宽和戴亚洪两人的名义签署。曹亚珠名下的 地契一共有4张,是4间店屋,两间列号604和605,位置 在宁阳会馆隔邻,于1828年5月26日发给一间列号263于 1827年6月11日发给,在赌间口。另一间在源顺街(直落 亚逸街)列号150,于1827年1月5日所发。这种情况反映 了新加坡开埠初期,政府鼓励移民建房子。

另有一说,曹亚志是当时秘密组织义兴公司的领袖 3.9 碧山亭第三亭曹亚志迁葬之墓。 之一。槟城于1786年开埠,开埠初年,义兴公司已经存 在。莱佛士的舰队经过槟城时,曹亚志加入舰队南下探 有关曹亚志的妻室,据说他神主牌有写:妻“番 险,义兴公司也就跟着来到新加坡。 氏”两字,妻子附葬的墓碑则刻上“了氏”。两者合起 来研究,他的妻子可能是“廖内的马来妇女”,可能当 又说莱佛士开辟新加坡,曹亚志居功第一,于是 时把“廖”写成“了”。新加坡开埠初年,只有男人南 得到政府首长的厚爱与信赖。他在新加坡居住10余年, 来谋生,没有妇女南来,华族男子与当地马来妇女通婚 至道光庚寅年(1830年),他与新加坡总督一同到吉隆 是很普遍的。至于曹亚志的后人就无从考究了。 坡。吉隆坡人听到曹亚志与英人高官到来,非常害怕, 但无法抗拒,表面上殷勤接待。 一个从台山南来的木匠,作为新加坡开埠的第一 人,并为同乡和宗亲创立新加坡华人史上的第一家同乡 有一 天,吉隆坡酋长设宴款待英人高官与曹亚志 , 团体“宁阳会馆”,以及第一家宗亲会馆“曹家馆”, 第二天曹亚志暴毙。当时,人们怀疑他所喝的酒被人下 他的功绩应该写入新加坡历史。 毒,可是没有证据,无法追究,只好将他的灵柩运回新 加坡,埋葬在青山亭。[注2]

注1: 曹符成和其他义兴公司的义士神主牌,目前由普海禅寺保管。 注2: 广惠肇碧山亭清山前,第三亭有个迁葬的曹亚志墓碑。1986年,曹氏族人在碧山亭第32座灵厅安置了“台山曹公符义讳亚 志”的灵塔,生于乾隆壬寅年三月廿七日,终于道光壬寅年五月廿七日。道光壬寅年为1842年,比传说中的“卒于清道光 庚寅年(1830年)”晚了12年,可能是笔误。

112 The Story behind the Landing at Singapore Island by Raffles

(曹亚志与莱佛士 谁先登陆 新加坡?)

李达政 Lee Tat Cheng

It was in the year of 1819 that an Englishman by the Before Raffles set sail on his expedition to the south of name of Thomas Stamford Raffles, then in the service of the the Strait of Malacca from Penang island, which was already British East India Company, led an exploratory expedition to a British settlement, staff were recruited to work on his ship, try to establish a British base at the southern end of the Strait the Indiana. Among those recruited were two Cantonese men of Malacca. Raffles finally landed at the south of the island from China. One of them was Cao Ya Zhi ( 曹亚志 ) who known as Singapura (or Temasek, as in ancient times) on 29th worked as a carpenter and the other was Liang Ya Sheng ( 梁 January 1819, and thereafter transformed the little known 亚胜 ) who was a cook. fishing village into a modern port city which we now called Singapore. This is a well-known fact recorded in all history Raffles and his contingent set sail in late January 1819 books on the history of Singapore. down the Malacca Strait and on 28th January arrived at the sea to the south of the island of Singapura. The contingent However, very little, or may be none, had been written anchored at St John’s Island to wait for the next morning. in the history books about the events leading to the famous Being the commander of his contingent, Raffles could not landing. These details, on the other hand, are quite widely possibly take the risk to step ashore without knowing first the known in the Chinese communities, especially among the situation on the island. He wanted to send a reconnaissance Cantonese. This is through word of mouth or written in party ahead to attempt a landing and to find out whether the some articles in magazines published by the Chinese clan Dutch (who were then a Maritime power rival to Britain) had associations from time to time. There may be some variation established themselves on the island. to the details of the story as recounted by different persons. A credible version is as recounted below. While Raffles was still pondering the landing strategy, Cao Ya Zhi volunteered to lead the reconnaissance party since

113 第三部:追远溯流

he knew the local language, which he had learnt during his Meanwhile Raffles was watching through a telescope on stay in Penang. Raffles agreed and dispatched some soldiers board his ship. He was very happy to see the British flag being to go with Cao. So Cao Ya Zhi and his party, including his raised and quickly gave the order to go ashore. Hence Sir countryman Liang Ya Sheng, rowed a small boat towards the Stamford Raffles finally landed along the Singapore River at a shore and landed at the mouth of the present Rochor River. spot near to the present Parliament House. A statue of Raffles There they managed to find out from the local residents that was put up there to mark the landing spot. there were no Dutch soldiers on the island. Henceforth, Cao led his party to find a high point, which was the nearby Fort The rest, as they say, is history. Canning Hill, and raised the British flag there to show Raffles So in their own way Cao Ya Zhi and Liang Ya Sheng had that there was no resistance on the island. Incidentally the old played a part in the founding of Singapore. This is something Chinese name for Fort Canning Hill is “Flag Raising Hill” worthy of mention and that the Cantonese community in ( 升旗山 ). Singapore are always proud of.

3.10 A view of Fort Canning where flag post can be seen from the mouth of Singapore River in late 19th century. The iron Elgin Bridge is in front of Fort Canning.

114 昨日因成今日果 前人栽树后人凉

Post Landing Story and the link to Kwong Wai 家馆), founded in 1819, the oldest Chinese clan association in Siew Peck San Theng ( 广惠肇碧山亭 ) Singapore, for the clansmen with the same surname Cao. The other association was Ning Yeung Wui Kuan (宁阳会馆), for In passing, the following may be of some interest. the clansmen from the county of Taishan (台山). On the other

After the historic landing, Cao Ya Zhi and Liang Ya Sheng hand, Liang founded the Zhong Shan Association (中山会馆) settled down in Singapore. Both of them played important roles for the clansmen from the county of Zhongshan. in taking care of the welfare of their fellow clansmen, the early In later years, the clansmen of Ning Yeung Wui Kuan and settlers from the counties of Taishan ( Cao’s ) and Zhongshan Zhong Shan Association were among those who got together ( Liang’s ) in Guangdong province. Cao was credited with the to form Kwong Wai Siew Peck San Theng (广惠肇碧山亭) in founding of 2 clan associations. One was Chao Kah Koon (曹 1870. Then in 1916, Ning Yeung and Zhong Shan associations were also among the 9 clan associations which formed the first committee to manage the affairs of Peck San Theng.

The present day Kwong Wai Siew Peck San Theng has transformed from managing burial grounds to managing a columbarium, but it still remains in the Bishan area. The number of clan associations managing Peck San Theng has grown to 16 now, including the original nine.

Incidentally, the name “Bishan” is formed from the Chinese words “碧山” which are the first two Chinese characters of Peck San Theng (碧山亭). This shows that the history of Bishan town is linked to the history of Peck San Theng. Well ….., that is another story.

3.11 Ning Yeung Wui Kuan donated an 1878’s bell to the National Heritage Board. The bell is displayed in the History Gallery, National Museum of Singapore.

115 正原大总坟与辛亥革命

李国樑

尢列与正原大总坟 结合了饶宗颐的《新加坡古事记》和当时的历史事 迹,原来正原大总坟背后有一段鲜为人提起的新马同盟 碧山亭的档案文件中有一张特别的相片,墓碑上 会“过渡史”。这个公塚与清末四大寇之一的尢列息息 有个青天白日的标志,写着“正原大总坟”,左右对联 相关。 为“革新民共同努力 命党国和气勇为”,立碑于民国十 八年,即1929年。

3.12 设在广惠肇碧山亭坟山第七亭的“正原大总坟”。

116 昨日因成今日果 前人栽树后人凉

早在19世纪末,尢列已在九龙成立了中和堂(中和 1929年的墓碑 党),组织会众反清。1901年,尢列来到新加坡无牌行 从辛亥革命史来看,由孙中山和尢列创建的兴中 医,接触了许多工人和小商家,渐得民心,在新加坡、 会,和黄兴领导的华兴会等联合组成的同盟会,是团结 吉隆坡、霹雳、槟城、柔佛等地设立了中和堂分部。 海外华人的重要力量。建立民国后,同盟会联同其他四 个政团合并为国民党,但人心不齐。孙中山为了对抗袁 当时新马乃保皇党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势力,尢 世凯,成立了新党“中华革命党”,号召第二次革命。 列在新马各主要华人区成立中和堂分部后,革命思潮才 开始传播。醉心于民族主义的闽商陈楚楠、潮商张永福 1928年底,中国自辛亥革命以来的分裂局势重归统 等人知道尢列乃兴中会会员,于是跟他会面,研究革命 一。设在广惠肇碧山亭第七亭的正原大总坟上的对联, 事宜。后来,陈楚楠等人在新加坡筹办《图南日报》, 左右对称的文字有“革命”、“新党”、“民国”、 宣传革命。 “共和”,并于1929年重建,反映了本地人跟辛亥革 命、民国初建至全国统一的历史渊源。 《新加坡古事记》叙述道:“(创立中和堂分会 后),公(尢列)思永久维系之法,在新加坡之北山亭 可以这么说,新马的中和堂源自兴中会,弥补了兴 地方辟一宏伟公塚,亲题其碑曰“正原总坟”,中和堂 中会在南洋实力的不足;后来中和堂成为同盟会的主要 人心之固结者,亦一因也。”文中的“北山亭”,应 力量,促成反清革命功成。中和堂扮演了团结革命人士 为“碧山亭”之误。 过渡到同盟会的重要角色。不过一将功成万骨枯,民国 成立十多年后由谁出面,为中和堂重新立碑,就等待有 由于尢列祖籍广东顺德,应是征得广东人同意,在 心人出面释疑了。 碧山亭坟山建立团结党员的公塚。正原大总坟就是在这 样的时代背景下设立起来的。 尢列身为孙中山的亲密战友,对团结海外华侨支援 革命付出莫大贡献。他曾于1921年接受孙中山的邀请, 孙中山被禁止入境新加坡的五年期限已满,他重 出任总统顾问,但因理念差异,很快就从政坛退隐了。 新回到新加坡这个国际舞台,在晚晴园向尢列和众人宣 布同盟会已在日本成立,表示希望组织同盟会新加坡分 尢列晚年提倡“孔教革命,伦理救国”,跟在青岛 会。新马各地的中和党会员响应号召,多数转入同盟 定居的保皇党康有为不谋而合。两人终于成为“相望于 会。 江湖”的同道中人。

117 林谋盛的父亲林路跟碧山亭的渊源

李国樑

2018年7月2日,陈莹纮 、卞和在《联合早报·团 缘》报道了林谋盛父母的神主牌将于林氏大宗祠九龙堂 举行安位仪式。这两尊神主牌,一面是林路与正室陈水 莲的,另一面则是林谋盛的生母方牡丹的。方牡丹是林 路的第五房夫人,林谋盛则是林路的第11个儿子,也是 林路的第一个亲生儿子,前面10个儿子是领养的。

上世纪80年代,林路的第15子林再生移民澳洲, 把这两尊雕刻精美,鎏金灿烂的林家神主牌都带过去保 存。逢年过节,林再生的妻子颜明娘都会下厨备菜,等 候亲戚们前去祭拜。2010年林再生逝世前,嘱咐儿子林 玉成必须好好保管神主牌。

2016年颜明娘过世后,林玉成把神主牌带回澳洲阿 德莱德山上住家。由于山上经常出现林火,林玉成不想 神主牌被烧毁,让姐姐林玉珊将神主牌带回新加坡。

林玉珊回到新加坡后,将神主牌交给堂哥林怀玉医 生---林谋盛的第三子。林怀玉和林路的外曾孙张东孝决 定把神主牌安放在1928年落成的林氏大宗祠。

林路跟碧山亭的渊源

1929年林路去世时安葬在武吉布朗坟山。1992年 3.13 林路肖像,徐悲鸿画。

118 昨日因成今日果 前人栽树后人凉

初,林路的第13和第17子将他的骨灰迁往广惠肇碧山 从事建筑业,并在后港四条石买下一块地,创建了福安 亭,只留下墓碑在坟山上。 饼干厂和福安砖厂。日据时期,生产饼干的机器全被日 本兵运走,只好停产,福安砖窑则在战后依然运作。 碧山亭秉持一贯的信念,鼎力协助后人寻根问祖。 通过碧山亭的记录,林路和4位妻子(陈水莲、库氏、方 林路是本地著名地标如水廊头凤山寺、维多利亚纪 牡丹、陈氏)的灵塔安置在第91座灵厅。在碧山亭的安 念堂、林氏大宗祠、良木园等的主要建筑承包商。他在 排下,林怀玉和张东孝终于来到了林路(林志义)的灵 1900年买下官位,被大清国朝廷封为福建花翎道,也是 位前,亲自告诉他要把澳洲带回来的神主牌安放在林氏 清朝的二品官。 大宗祠。 林怀玉的记忆 张东孝在口述历史中追述(National Archive of Singapore, Accession Number 002450/20),外曾祖父林路 日据时期,林谋盛被关在怡保附近的华都牙惹监 1944 6 29 在后港创建了福安砖厂。他们的工作服很简单,只是一 狱,遭严刑拷问后病逝狱中。那是 年 月 日。 件圆领汗衫和一条宽裆的长裤罢了,活像“唐山阿伯”。 根据林怀玉的回忆,林谋盛往生的时候,家属全不

本地的闽南人曾经流传过一句口语:“有林路富, 知情。日军占领新加坡时,母亲颜珠娘带着他们一大群 1944 855 无林路厝”。原籍福建南安的林路在清末来到新加坡, 孩子四处避难,直到 年才搬回林路位于实龙岗路 号的大宅院。

林谋盛不要妻子留在林家大院是有其道理的。日 军刚占领新加坡时,曾到林宅抓了一些男性亲戚,他们 从此没再回来。1944年搬回林家大院时,也许因为林谋 盛已被捕入狱,日军不再寻找颜珠娘和孩子们。虽然院 子里来了一大群日本兵,在林家大院挖防空壕,他们也 不感到惶恐害怕。当时一些年轻士兵很好玩,上司不在 的时候便和孩子们玩成一堆,上司一出现就变得不苟言 笑。

林谋盛之所以会葬在麦里芝,可能是颜珠娘向英殖 民地政府要求的。麦里芝蓄水池是他们谈恋爱时最常去

3.14 林路是水廊头凤山寺的主要建筑承包商。 的地方。

119 广惠肇碧山亭与广惠肇留医院

李国樑

广惠肇先民创建百年留医院

实龙岗路(Serangoon Road)和马里士他路(Balestier Road)的交界处,以前有个俗名叫“十字路”。广惠肇 留医院(留医院)的正门大楼屹立在十字路的一角,被 列为受保留的历史建筑。外籍人士称这个地方为rumah miskin(济贫之家,意即留医院),可见留医院已经成为 实龙岗路的地标。

1910年殖民地时代筹办的留医院不仅是一所民办医 院,它更是新加坡近代史上一个规模庞大,救贫济困的 典范。

3.15 2018年修复后的广惠肇留医院正门大楼。 那时候,新加坡的医院设施不足,政府通过华民护 卫司署翻译官何乐如劝请华人领袖创立一家慈善医院, 当时位于实龙岗路705号的陈笃生医院搬迁到摩绵路 以缓和医院的需求。何乐如找到了当时的广帮领袖黄福 的新院址,时任总督安德逊爵士便将这块占地6英畝的陈 基(黄亚福)与梁敏修,将政府的意愿传达给他们。 笃生旧院址连同建筑物转让给广惠肇方便留医院。

黄福基与梁敏修召集广惠肇三属人士会议,即席 1911年2月23日,黄亚福跟殖民地官员签下文件,将 筹得万余元。接着又得到邱雁賓、吴胜鹏、陆寅杰、朱 实龙岗路的前陈笃生医院转让给广惠肇方便留医院的信 树铭、谭庆云、林雨之、李星南等支持,筹足了10余万 托人,只收五千元的产业转让费。至于日后的运作,土 元,筹备开设广惠肇方便留医院,第一届董事会由黄亚 地租约九十九年,租金每年一元,有效期至2010年,由 福出任总理兼主席。 黄亚福出任第一任总理。

120 昨日因成今日果 前人栽树后人凉

这份形同免费的土地契约对政府和留医院都非常重 令机构,由广惠肇人士负责管理。在“广惠肇留医院法 要。对殖民地政府而言,这个做法是对民间响应号召, 令”下,留医院必须向公众承担下列责任: 成立慈善医院的友善肯定。这样一来,民间才会在往后 的活动中跟政府互相配合,共创未来。对留医院而言, - 为贫穷人士设立产妇和接生病房。

由于不需要缴交昂贵的土地费,免除了许多后顾之忧, - 为贫穷人士提供医疗服务与其他协助。 能够全心全意投入医疗服务。 - 作为一家慈善医院,门诊不分种族籍贯,住院则只 限广惠肇三属人士。 20世纪初的新加坡律法已经相当先进,遵照英国的 - 通过民间捐款,免费施医赠药,重病者免费住院。 法律行事。广惠肇方便留医院是一家受到宪法约束的法

此外,为了确保留医院在法定范围下妥善运作,华 民护卫司和政府的医疗服务官员有权到留医院视察。

法令亦清楚阐明留医院成立的目的是作为慈善医 院,为来自中国广东省的广府、惠府和肇庆府人士服 务,金钱不能充当其他用途。

为了提倡慈善事业,留医院跟民间社团组织、商行 和社会人士建立长期伙伴关系,争取定期捐献。从留医 院的旧文件和转让的地契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民间认同 留医院惠民的意义,甚至捐赠产业来支援医院的日常运 作。这种民间自发自动,为社会注入暖流的精神是新加 坡逐渐流失的生态。

碧山亭与留医院

多年来,碧山亭与留医院紧密合作,为在留医院去 世,无人认领的往生者处理后事。

留医院的先人埋葬在第二亭的加字山总坟,到了 1938年,原有的留医院义地已经葬无可葬,因此进一步 扩张到第二亭以外的其他山地。 3.16 碧山亭地形图上,留医院义地分布多处。

121 第三部:追远溯流

留医院先民的两万多个骨灰埕,于1979年清山时无 面,逢年过节时能回家与亲人团聚。这种仪式可能源自 人认领,存放在碧山亭停车场。每年清明重阳都发出告 移民文化,通过执金将先人的遗骨带回故乡或者福泽之 示,希望先友的亲属前来认领。最后于1996年6月23日的 地。新加坡的老坟场一再搬迁,二次葬甚至多次葬已经 常年同人大会议决通过海葬来处理先友的骨灰,1997年6 包含了“逼不得已”的成分。 月4日护送至樟宜尾出公海举行海葬。 关于设立广惠肇总坟义塚,根据1923年的万缘胜会 对先民而言,入土为安是人生最后的归宿。留医 碑记,当时碧山亭已经拨款作为留医院义塚的用途。民 院与碧山亭紧密合作,为先人料理身后事,并为先人立 国十九年(1930年)的会议记录记载了由吴胜鹏、区冕 碑。碧山亭负责拨地与免费安葬留医院的往生者,留医 堂、陈赞朋、林文田等人参与的碧山亭三属同人大会表 院则负责“执金”(捡骨头)和骨灰瓮的费用。 决同意广惠肇留医院的要求,将第二亭的树乳园(橡胶 园)作为“历年在医院亡故之先友执骸迁葬,作为义塚 “执金”虽然是过去广东人殡葬文化的习俗,但 之用。…法律事不必过虑,是留医院执金,自然归留医 是二次葬并非广东人独有,福建人和客家人也有类似的 院担当。” 风俗。第二次葬时子孙必须先选好墓地,择定良辰吉日 开棺拾骨,把骸骨依序从脚骨至头骨捡起来,洗净后再 值得注意的是,曾经担任碧山亭总理的吴胜鹏是时 火化。一般相信执金可以帮助先人的灵魂从地下回到地 任广惠肇留医院总理,区冕堂、陈赞朋、林文田也是时

3.17 会议记录显示民国十九年(1930年),广惠肇碧山亭在第二亭拨地埋葬不幸在广惠肇留医院往生的先民。

122 昨日因成今日果 前人栽树后人凉

任广惠肇留医院的财产受托人与董事。祖籍广东恩平的 将他送回广州受教育。父亲往生后曾纪宸辍学回到新加 吴胜鹏原在火锯场工作,后来自起炉灶,发迹后为社会 坡,以他的聪明才智建立起人脉,成为广帮侨领之一。 服务的范围广泛,除了碧山亭之外,他也参与创办养正 他跟当时的粤商一样,担任多个广东人社会组织的领 学校和广惠肇留医院,出任同济医院、南华女校、广福 导。 学校、筹赈抗日的海天游艺会以及其他社团的重要义务 职位。 当时许多商界人士都在多个慈善与宗乡组织担任要 务,广东人创建的坟山、医院、会馆和学校的义务董事 吴胜鹏跟陈嘉庚的关系密切,担任第一届华侨中学 几乎都是同一批人士。在碧山亭服务了半个世纪的梁少 的副总理,成为陈嘉庚的副手。陈嘉庚等人成立山东惨 逵表示独立后的社会经历了巨大变迁,先民创建的学校 祸筹赈会,吴胜鹏身为财政团的成员之一,连续九个月 不是关闭就是交给政府管理,校董的意义跟过去民间办 的募捐运动筹得叻币134万元,创下筹款记录。 学的年代已经不一样。自从留医院企业管理化后,碧山 亭和留医院才由不同的人士管理。 英政府指定林文田为陈嘉庚领导的广帮公债委员会 主持人,较少被提及的是另一位由陈嘉庚点名加入筹赈 虽然如此,多年来碧山亭对留医院的捐助从不间 会的曾纪宸。 断。留医院地契满期后,获得政府批准,留在原地发 展,辅助政府的医疗设施。留医院扩建的费用高达9,600 新加坡东部实乞纳地区(Siglap)有一条以曾纪宸 万元,碧山亭义不容辞,秉持一贯行善的做法,拨款支 命名的Kee Sun Ave。曾纪宸在英华学校读书,后来父亲 援留医院的运作。

3.18 1960年广惠肇留医院正面大楼初落成,三楼左右两翼只是安装锌板,获得善款后才逐步改良。

123 老街坊蔡乙权记忆中的甘榜山亭在哪里?

施义开

广惠肇碧山亭正式的地址是50 Bishan Lane(碧山 开发期间,这个荒山野岭有一条小溪、木桥和池 巷),如果你写上地址50 Kampong San Teng(甘榜山 塘,是种菜和养猪的农村。山笆地带治安很坏,私会党 亭),邮差照样会把信送到公所。 徒群集,聚赌、酿私酒,不时有绑票、殴斗等传闻。这 里有很多广东人居住,较深入的农场,也有很多福建人 100多年前,甘榜山亭是新加坡广府人和客家人所熟 和潮州人,以及一些客家人。 悉的坟山地带,坐落于汤申地区。广惠肇三属会馆继青 山亭、绿野亭之后,逐渐在这里开辟坟地,修建道路, 有一天,华侨中学校友蔡乙权送来一张民国六年 成为碧山亭所在地。从汤申路转入有条名为“甘榜山 (1917年)的地契转让证书,说是他的爷爷蔡裕英当 亭”的小路,小路两边盖有锌顶店屋,包括咖啡店、中 时出银360元向谢珊瑚承顶下甘榜山亭门牌186-2号的农 药店、什货店、脚车店以及菜市等,后来兴建了学校和 场,这文件有新加坡殖民政府的印花作证。另一件是蔡 联络所。 乙权先生的报生纸,他是1938年8月出生于34-B KG SAN TENG 住家 。

我们再约了蔡乙权一起到公所隔邻的莱佛士书院去 寻根,设法确认旧的甘榜山亭街道所在地。

在布莱德路(Braddell Road)旁边的莱佛士书院网 球场边,正对停车场的方向,他依稀回忆起60年前,那 里是泥泞小道,两旁都是简陋的商店,他的老家34-B就 是小路旁的一间。他的父亲蔡镜湖是著名的中医,白天 在梧槽大伯公杏济堂行医,晚上则在住家为村民把脉看 病。蔡先生记得甘榜山亭一边有道德堂、奇香咖啡店、 正盛什货店、汤申联络所、原产局的猪配种店、李南记 3.19 甘榜山亭村前的杂货店。 (收骨灰和制碑石)等店铺,另一边是振和兴百货、

124 昨日因成今日果 前人栽树后人凉

锦和酱油、度明庵、成摩哆、梁作记鸭粥和其他店号, 2014至2015年,蔡乙权和莱佛士书院与碧山亭合作 接着是菜市(湿巴杀)、清明时节搭建的临时戏台、茶 搞SG50项目时,花了很多时间与心思,把甘榜山亭的住 亭、碧山亭公所、稷公祭台、碧山庙,然后是第一亭…。 宅、商店、工厂、戏院、公所、学校等建筑物和名称绘 回忆陆续浮现,讲到嘴边又不能一一印证。我们往后 制出来。 瞧,找到玛丽蒙路(Marymount Road),再过去是汤 申路(Thomson Road),看到了地势略高的安老院 2018年碧山亭文物馆开幕时,许多老街坊重回碧山 (LITTLE SISTERS OF THE POOR)。 亭,蔡乙权把握良机,逐一访问了他们,为原有的绘制 图补遗。蔡乙权保留“故乡”记忆的心意是我们所钦佩 的。

3.20 甘榜山亭街坊家庭照。

蔡乙权说上世纪50年代是没有玛丽蒙路的,布莱德 路也不是现在的样子,当时的汤申路把安老院和碧山亭 分隔两边,走入碧山亭的小路就是甘榜山亭。

这是很有意义的追忆。旧的甘榜山亭已不复存在, 原址变为现代化的运动场和停车场,新的玛丽蒙路封闭 了碧山亭原来的进口闸门,重建后的碧山亭改道而入, 沿着新建的碧山路(Bishan Road)边,开辟了碧山巷进 入碧山亭公所和莱佛士书院第14号门。虽然多年来太多 变迁,还好的是,广惠肇碧山亭依然存在。 3.21 80岁的蔡乙权在碧山亭文物馆开幕礼当天仍然访问老居民, 完善手绘甘榜碧山地图。当天的联合晚报亦给予相关报道。

125 第三部:追远溯流

3.22 蔡乙权绘制的最新甘榜山亭图(2018年10月修订)。

Bishan 就是以前的Peck San Theng (碧山亭)中 Peck San 的汉语拼音。

126 从现代碧山地图寻找碧山亭的“亭”

李国樑

碧山亭坟山以“亭”为界,划分为第一亭到第十 根据旧地图与老街坊的反馈,大家可以在现代碧山 亭,以及新五亭和新七亭,共十二个亭。每个“亭”都 镇地图上看到路亭的大略位置。在碧山走动时不妨对比 有个路亭,为扫墓者路人提供歇脚之处。第八、九和十 旧貌新颜,增添寻源的乐趣。 亭是战后添置的。这些路亭反映了不同年代的建筑风 格。

3.23 碧山亭战前的路亭的大略位置。 3.24 碧山21街(Bishan St 21)与碧山路(Bishan Road)交界处为第一亭 原址。

127 第三部:追远溯流

3.25 光洋学校为第二亭原址。

3.26 碧山11街(Bishan Street 11)第153座组屋为第五亭原址。 3.27 加冷河畔面对着BCA的游乐场为新五亭(黄福山)原址。

3.28 第七亭原址可以眺望加冷河对岸的碧山地铁维修厂。

128 Looking back in 2004: Rising from the ashes

Daryl Loo, The Straits Times, September 27, 2004

It is the kind of thing that gives rise to typical schoolboy is now looking for English-language Web programmers to ghost stories: A school campus right next to a columbarium, help extend the site’s reach, Mr Sam Said. (From the Editor of sited atop where an ancient cemetery once stood. this book: The bi-lingual website is now sgpecksantheng.com).

But far from spurring such stories, the Kwong Wai Siew Peck San Theng is also undergoing yet another round Peck San Theng in Bishan, whose origins date back 134 years, of renovations to its grounds, costing $2million, targeted for is being revamped once again, and one of its new aims is to completion by year’s end. connect with the young. Said Mr Leong Siew Kwai, 70, the president of the That might sound like a strange thing for a columbarium to executive committee that manages the columbarium: “We’re do. After all, death and the young aren’t traditional bedfellows. constantly working to preserve the place and its tradition. That’s how we were able to keep it going for so long.” Said Mr K. S. Sam, the head of Peck San Theng’s Youth Group, set up recently to attract the interest of younger Indeed, the association has taken pains to ensure that Singaporeans: “It’s a way for us to show the young that it is not the site does not conform to stereotypical impressions of about being superstitious. columbariums as being gloomy, mournful or scary places.

“We want to show that this is how the Chinese traditionally Peck San Theng, which now holds 45,000 urns and is honour the memory of their ancestors. able to accommodate twice that, was designed with modern, “Our hope is that by doing this, we can help them retain clean lines. the traditional value of always remembering their roots.” Fronting it is a beautiful landscaped garden, lush with A Chinese website (www.kwspecksantheng.com) was flowers and greenery, a pond, and an exquisite resting pavilion also setup recently to help attract the young, and the association in the centre.

129 第三部:追远溯流

There is also a compound comprising an office block, By that time, the cemetery already held over 100,000 canteen and recreational facilities. graves – the largest in Singapore – as well as a temple, a school, a market and a canteen. Not bad for a former Chinese cemetery that was founded in 1870 by immigrants from Guangdong province in China. About 2,000 squatters, mostly farmers, also lived in the area. ‘Kwong Wai Siew’ refers to the three prefectures in Guangdong – Kwong Fu, Wai Chow Fu and Siew Hing Fu – After taking over the land, the Government allocated 3.2 where the pioneering founders of the cemetery hailed from, ha of land – about the size of eight football fields – on a 99-year while ‘Peck San Theng’ translates, literally, to Bishan Pavilion. lease to the association for the building of the columbarium, a monument and an office. The place is owned and operated by an association of representatives from 16 clan groups in Singapore. The squatters were resettled, while the graves were exhumed and the remains cremated. Once upon a time, the cemetery occupied 146 ha of land – much of where Bishan town now stands – meant for the The ashes were then placed in urns, and most were later graves of early immigrants. housed in the new columbarium, which Peck San Theng finished building in 1985. “In those days, immigrants’ biggest fear was dying in a strange land, and many cherished the hope of being buried Five years later, the columbarium had its first brush with back in China some day,” said Mr Leong. youth, where Raffles Institution moved to Bishan from its old location at Grange Road. But for any number of reasons – poverty, or not having friends or relatives to claim their bodies – the bodies of many In 1997, a $4 million renovation and restoration project of these pioneers failed to make it back to their hometowns. was completed on the Peck San Theng temple within the compound, which was originally built in 1890. “In order to give these immigrants a proper final resting place, some of our ancestors decided to get together to buy the That renovation added features like porcelain wall land from the British colonial government,” he said. carvings based on legendary figures such as Yue Fei, and famous scenes from the novel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In 1979, the Singapore Government acquired most of this land from Peck San Theng to build Bishan New Town. More youthful energy will infuse the area next year, when Raffles Junior College moves into its spanking new premises,

130 昨日因成今日果 前人栽树后人凉

3.29 A group of RJC students visited the Peck San Theng Heritage Gallery which was fully established in 2018.

which are currently being built at another site next to Peck San In it, the students described the serenity and the beauty Theng. of the grounds, and how it was ‘completely without the eerie atmosphere’ that they expected from a place for the dead. That would add another 1,000 or so Rafflesians to the neighbourhood. They wrote: “With Peck San Theng and Raffles Institution side-by-side, it is as if the old and the new, the east and the Already – at least among Rafflesian youth – the hope of west are unified.” creating ties with the young is being realised. For Mr Leong, this is just how he hopes Peck San Theng In 1996, eight RI schoolboys in Secondary 2 and 3 were can be remembered. moved enough by a visit to the columbarium to open an essay titled ‘Peck San Theng: Past, Present, Future’ in the Chinese “This is not an unhappy place to come and shed tears. It’s language Friday Weekly newspaper. where people come to honour and cherish the memory of those who are departed.”

131 第三部:追远溯流

Then and now premises next to Peck San Theng.

1870: Kwong Wai Siew Peck San Theng cemetery November 1997: Renovation and restoration work built by immigrants from Guangdong, China, on at the Peck San Theng temple completed, costing land acquired from the British colonial government. $4 million.

1890: Peck San Theng temple built for visitors to February 2000: Works start on Raffles Junior the cemetery, as well as squatters who lived in the College campus. Completion and occupation is area, to worship at. expected by next year.

April 1979: Singapore Government acquires most June 2004: Another round of renovations at of the cemetery land, and 100,000 graves are Peck San Theng costing $2 million, this time exhumed to make way for Bishan New Town. involving refurbishment of its gates and boundary wall, rooftops and another, smaller temple in the June 1985: Peck San Theng Association completes compound. Expected completion by year’s-e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lumbarium on the site in Bishan allocated by the Government. Some of the exhumed remains from the cemetery are cremated and the ashes placed in urns at the new columbarium.

May 1990: Raffles Institution moves into its new

132 第四部 旧照片里的碧山亭

卅年弹指间 故地改旧颜

133 上世纪80年代初,碧山依然是叠叠山峦。卅年弹指 早在1824年已经立庙。那里俗称源顺街,也就是直落亚 间,故地改旧颜;新楼拨地起,老房难找前。让我们通 逸街。庙宇让异乡人寻求神灵慰藉,也是各籍贯人士的 过照片,回顾广惠肇人士两百年来,在新加坡落地生根 核心组织。 与传承之路。 广惠肇嘉丰永大指的是广州、惠州、肇庆、嘉应、 丰顺、永定、大浦。 1. 青山, 绿野, 碧山 Cemeteries - Maxwell Road, Bukit Ho Swee, Bishan 青山亭 Cheng San Teng

海唇福德祠 Fuk Tak Chi Temple 随着南来垦荒的广客人士越来越多,客死异乡的人 数跟着增加。广客人士进一步合作,开拓安祥山下(麦 由广惠肇嘉丰永大七属人士出资兴建的海唇福德祠 士威路)为青山亭坟场。

4.2 图中的“Chinese Burying Ground”为青山亭原址,1820年代已经开辟 为广客坟场。

绿野亭 Loke Yah Teng

青山亭无法应付需求,1840年政府批准在河水山的 23英亩地段设立绿野亭坟山。

4.1 海唇福德祠,座落在源顺街将近两个世纪。

134 卅年弹指间 故地改旧颜

4.3 1954年新加坡第一份街道图上的合洛路(Havelock Road)与欧南路 (Outram Road)交界处,“Chinese Cemetery”就是“绿野亭”。 4.4 碧山亭坟山与路亭格局。

碧山亭 Peck San Theng

三十年间绿野亭也葬满了。丰永大三属于1882年在 荷兰路设立丰永大义山,嘉应人士于1887年在荷兰路设 立双龙山,广惠肇三属则于1870年由梅南瑞发起,在汤 申路开辟碧山亭。发展到1970年代,碧山亭的324英亩坟 山埋葬了十多万先人。坟山划分成12亭区,各建有一座 简单的凉亭。

天一景大厦 Air View Building

殖民地政府收购青山亭地段后,广惠肇人士在原址 兴建了新亚旅店与天一景大厦,租金用来支持养正学校 与广惠肇留医院的运作。

4.5 麦士威路(Maxwell Road)与柏城街(Peck Seah Street) 交界处的新亚旅店。

135 第四部:旧照片里的碧山亭

4.6 新亚旅店修复后的天一景大厦。

4.7 上世纪50年代的合洛路(Havelock Road)绿野亭公所。

136 卅年弹指间 故地改旧颜

河水山 Bukit Ho Swee 2. 碧山亭到碧山 Becoming Bishan

绿野亭坟场原址为现在的河水山,1957年开始清坟 路亭 Pavilion 起骸。政府在原地兴建了河水山住宅区。 战后的碧山亭发展至324英亩地,约等于三分之二个 碧山镇。碧山亭坟场以路亭为界,共12个亭(第一至第 十亭,新五亭,新七亭)。

4.8 河水山是早期先民让地,后人建屋的典型例子。

4.10 新五亭,又名黄福山亭。

4.9 第四亭。

4.11 第九亭,又名鲁保林纪念亭。

137 第四部:旧照片里的碧山亭

入口 Peck San Theng entrance

甘榜山亭位于坟场旁,对面是汤申路圣德兰疗养院 (St. Theresa’s Home)。甘榜山亭有商店、学校、戏台、 巴刹和民居耕地。

4.13 甘榜山亭的路牌所在地,可以进入坟山与民居。

4.12 甘榜山亭的有盖巴刹。

甘榜山亭 Kampong San Teng

甘榜是马来文的乡村之意,路牌所在就是百年前的 碧山亭坟地进口处,位于现在的汤申路路旁,面对大路 另一边的安老院。甘榜山亭是本地区的最大村庄,入口

两旁建有几十家店屋。甘榜山亭第一至第三亭的居民多 4.14 甘榜山亭的民居。 数是广东人,第四至第七亭则潮州人与福建人参半,第 八亭为福建人居多。,当然,这个甘榜还“住”了许多 印度居民 Indian families

死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日军杀入汤申区,托先人之 碧山亭还住了毕淡星等印度家庭,他们协助整理园 福,日军并没有蹂躏甘榜山亭,所以很多人都说,甘榜 地,清明节则代收停车费。毕淡星一家大小接触华文, 山亭是片福地。 能说流利的粤语。碧山亭一些理事仍旧与他们保持联 络。

138 卅年弹指间 故地改旧颜

4.15 毕淡星的家人与亲戚在碧山亭公所大门留影。

碧山庙 Guangying Temple 上。1971年广惠肇碧山亭重修大庙,于10月23日(农历 九月初五日)举行重修开光及神主埋屏。 1890年,梅湛轩任碧山亭大总理,督管观音庙(碧 山庙,大庙)及道路建设。观音庙内供奉神祇十三尊, 1970年代末,碧山亭开始清山,万安祠和青山祠 观音为主神。 加建万能架,暂时安置先人的骨灰埕。新的骨灰亭落成 后,先人的神主牌位和骨灰埕都请到骨灰亭重新安置。 观音庙两旁的青山祠及万安祠,供三属人士放置先 人的神主牌位。每个神主牌位为两尺半丁方,镶在墙壁

139 第四部:旧照片里的碧山亭

4.16 古色古香的碧山庙,拆除后重建为现代化庙宇。

4.17 依据原碧山庙制作的模型,在碧山亭文物馆内展示。

140 卅年弹指间 故地改旧颜

福德祠 Fuk Tak Chi 1922年的福德祠正门两旁的对联:苍郁碧山亭永荫 航洋群业,英灵华土地长扶侨叻众生,依然悬挂在翻新 福德祠是在1922年后兴建的,供奉土地神(福德 过的福德祠大门两旁。 正神),即世俗所称的大伯公。2004年碧山亭提升福德 祠建筑,添加汉白玉围栏,治理内部水漏,外墙艺术美 化。

4.18 原福德祠正门的对联。这对对联受到保留,悬挂在翻新过的福德祠大门外。

141 第四部:旧照片里的碧山亭

4.19 茶亭是居民的情感联络站。

茶亭 Coffee shop

碧山亭茶亭和戏台是甘榜山亭村民最熟悉的公众 场所,也是居民的情感联络站。大家经常在茶亭聚会聊 天,送殡与扫墓的人士也在茶亭驻脚休息,饮食充饥。 茶亭设备简陋,只有木制台椅,可坐可蹲,茶亭外停放 罗里车辆。

礼亭 Liting (pavilion of propriety)

在碧山亭入土为安的棺木,必须先经过礼亭,停留 片刻,依礼仪拜大伯公,然后才移到墓地埋葬。

4.20 礼亭设在坟场的入口处。

142 卅年弹指间 故地改旧颜

总坟 Main tomb 碧山亭学校 Peck San Ting School

坟山以个人墓穴居多, 按祖籍宗乡入葬。十多万塚 碧山亭学校创办于1936年,在碧山庙里开课,属小 墓穴中,也有大型的总坟单位,依血缘、地缘、业缘、 学六年制。1957年1月,新校舍落成,设12班,学生450 姓氏等建立,供有关族人集体祭拜,碧山亭公所保管记 名。学校纳入政府教育体系后,享有政府津贴。学校创 录。1980年代清山时,所有团体总坟的碑石,都埋放在 办45年后,于1981年停办,培养了数千名毕业生。 后来兴建的广惠肇碧山亭先贤纪念碑地下,碑石四周刻 上各总坟名称。

4.22 碧山亭学校常年运动会。

4.21 总坟是衣冠冢,有血缘、地缘、业缘之分。1868年成立的北城行所 4.23 碧山亭学校校徽 (陈德隆捐赠) 代表的是建筑业者。

143 第四部:旧照片里的碧山亭

公所 Admin building

因为没有记录,碧山亭的第一间公所办公楼己鲜为 人知,一些年长的理事也无法回忆这段往事。

这栋两层建筑物就是大家较熟悉的碧山亭公所的旧 办公楼,它是处理大小事务的神经中枢,也是三府会馆 的活动中心。在这所办公楼里,曾经接见过许多新加坡 政要名人,也接待来自中国祖籍的地方机构领导。公所 传承中华文化与传统,融合本地社会环境,为新加坡建 国努力。这座建筑物于1980年代消失。

碧山亭文物馆内展示了公所的模型,为大家保留精 4.24 可能是碧山亭第一间公所。 神记忆。公所由产业受托人曾纪宸主持奠基礼,于1953

4.25 大家较熟悉的碧山亭公所是一栋两层楼的建筑物。

144 卅年弹指间 故地改旧颜

年10月4日举行剪彩开幕典礼。当时以提倡敬老精神, 十三成员会馆各选派一年龄最高者主持剪彩:三水黄兴 元、花县陈福生、东安姚仲璜、南顺许桂荣、番禺莫高 义、宁阳许泽洪、中山邓朝光、惠州黄湘琴、冈州朱伯 敏、鹤山吴三和、清远苏瑞南、肇庆刘溥天、顺德陈象 棠。十三会馆中以98岁的三水黄兴元为领导主持。

公所落成前,碧山亭的会议通常在晚间7.30时,于 应届总务的所属会馆进行。当时的会馆集中在牛车水。 公所落成后,一楼前面为会议室,后面为办公室,会议 改在白天于公所进行。由于经常有人出入,影响了会议 的进行,于是在二楼设立会议室。原来的一楼会议室改 为招待所。

4.26 碧山亭文物馆内展示的公所模型。

碧山镇 Bishan Town

碧山的变迁就是一部本地华社的发展史,见证新加 坡从殖民地到建国的进程。坟山与坟场甘榜演变为今日 的三分之二个碧山组屋区。 4.27 碧山亭将发展成为组屋区的报道。

145 第四部:旧照片里的碧山亭

4.28 现代化的碧山镇。

3. 重要节日 Important festivals

清明节 Qingming

清明扫墓是新加坡华人的大事,也是碧山亭每年 最重大的活动,万千族人在会馆和行业团体的带领下, 到来拜祭先人,车水马龙,热闹非凡。集体拜祭仪式隆 重,有的会馆出动醒狮,在总坟前向先贤与同乡敬礼, 宣读祭文,然后分享烧猪和其他祭品。有些大家庭的, 则几十人成群结队到来,体现了孝道精神。

4.29 怡怡堂(鹤山会馆醒狮团的前身)为本地第一支醒狮团,掀开广东 人舞狮拜祭先人的习俗。

146 卅年弹指间 故地改旧颜

1920年,新加坡第一支醒狮团怡怡堂到碧山亭舞 狮拜祭先人,掀开清明与重阳节,广东人舞狮祭祖的活 动。

义工巡山 Regular patrol

碧山亭坟山由广惠肇三府先贤购买,再捐献出来, 交给各会馆联合管理。所有代表理事都是义工,他们得 徒步走过高低不平的坟地,戴上草帽,在炎阳下巡视纠 察,有时还要帮忙锄草辟路。清明时节,漫山烟雾与汹 涌人潮,义工巡山更加频繁。

4.31 万缘胜会的破地狱是法事的高潮之一。破开九幽地狱门后,附荐主 家列队焚化龙牌,带着安详的心情回家。

4. 日战记忆 Remembering WW II

汤申路战场 The Thomson Road battles

碧山亭坟山是汤申线的主战场之一。战事发生在 1942年2月14日凌晨,也就是新加坡沦陷前一天。当时英 军主要部署在碧山亭的西北部。 4.30 义工戴上草帽,在炎阳下巡山。

战争的避难所 Refuge during Japanese occupation 万缘胜会 Salvation ritual 日本战机轰炸牛车水密集华人区,许多牛车水居民 每隔3至5年,碧山亭公所举办一次大规模的拜祭先 徒步前来碧山亭避难。其他地区的各籍贯人士亦全家人 人超度幽魂大法会,广结万人缘。法会仪式流程非常传 卷席逃到碧山亭坟场来寄宿。在豆腐街居住的三水妇女 统,设僧、道、尼三壇,三日三夜开坛诵经,参与法会 (红头巾)亦乘着一辆辆的罗厘车来到碧山亭落户,日 附荐的主家超过千户。早期的万缘胜会,也资助了碧山 治结束才陆续搬回市区。 亭的茁长。2017年的第十九届万缘胜会,第一次邀请客 家斋姑出席法会。

147 第四部:旧照片里的碧山亭

2604年的结婚证书 Marriage certificate dated year 2604

日据时期,人民在艰苦中如常生活,表现出极大的 勇气。Loh Weng Fatt和Wong Ah Loi结婚时为“2604年2 月9日”。2604年是日本天皇年,实为1944年。

4.32 日战时期,第二剑桥郡步兵营军人绘下的防守图。图中的Hill 90 为 现莱佛士书院,从前的碧山亭第一亭。图片来源:Kew Archives, London. Found by battle historian Jon Cooper in 2014.

4.34 日据时期,碧山亭居民Loh Weng Fatt的结婚证书。

第二剑桥郡步兵营 2nd Cambridgeshire Regiment

日军沿着布莱德路(Braddell Road)袭击,驻守在 “90山头”(碧山亭坟场第一亭)的第二剑桥郡步兵营 (2nd Cambridgeshire Regiment)跟日军背水一战,双方 伤亡惨重。

4.33 日战时期,许多三水女工集体到碧山亭避难。 1942年2月15日,新加坡沦陷,易名为昭南岛(南方 之光)。

148 卅年弹指间 故地改旧颜

5. 关怀社会 Social responsibilities

创建学校 Establishment of school for kampong children

牛车水地区早在1829年已经有广东人私塾。20世纪 初,广东人倡办的新学学堂和会馆学校如雨后春笋。养 正学校为历史最悠久的广惠肇人士民办新学学堂。

广东人会馆在会馆办学,到了上世纪60年代完成时 代使命后,都陆续关闭了。会馆学校有宁阳、东安、冈 州、南顺、三水、番禺。 4.35 第二剑桥郡步兵营(2nd Cambridgeshire Regiment)纪念牌。

4.36 “大门楼”(Club Street)的养正学校。

149 第四部:旧照片里的碧山亭

4.37 碧山亭学校1973年毕业班合照。

1936年9月,在碧山亭大庙内设立的学校,定名为 捐助高等学府 Donation to higher institution “广惠肇碧山亭义学”,为甘榜山亭与顺福村居民提供 1953年1月16日,陈六使宣布捐献500万元作为筹 义学,将前人的善举薪火相传。20年后,碧山亭学校新 建南洋大学基金。1953年6月18日,南大新加坡委员会 校舍落成。 正式决定福建会馆所捐献的裕廊十四英哩半的土地为南 大校址。新马各地的筹募南大建校基金运动如火如荼地 1957年,碧山亭学校成为政府辅助学校,在政府津 展开,尤其是中下层人士反应更加热烈。三轮车工友多 贴下继续办学。学校于1981年拉下帷幕。碧山亭学校停 数目不识丁,他们的孩子也很难有机会上大学,可是为 办的年代,也是新加坡乡村学校和各所华校结束教育使 了教育,他们非常热心地作出贡献。各界人士把捐款交 命的年代。

150 卅年弹指间 故地改旧颜

4.38 南洋大学图书馆,后来改为行政楼。

151 第四部:旧照片里的碧山亭

到《星洲日报》与《南洋商报》。四年的风起云涌,众 亭已经拨地创建医院义塚。随着人口急速增加,碧山亭 志成城建立南大的热忱是历史性的,感人肺腑,永难遗 亦顺应时势,拨出更多土地来安葬不幸在留医院往生的 忘。 先民。碧山亭与留医院的紧密合作,最早记载在20世纪 初的第一届万人缘(万缘胜会)纪念碑上。 碧山亭在陈六使宣布筹建南大一个月内决议,由公 所基金拨出1万元,捐给南洋大学基金,这件事登载入南 洋大学创校史的特刊里。

4.39 时任总务廖荣坡在1953年9月28日正式致函给南大当局,并附上利华 银行支票,图为公函的副本。

捐助广惠肇留医院 Donation to charitable 4.40 第一届万人缘(万缘胜会)纪念碑上记载“拨留医院义塚费银三千 hospital 元正”。

广惠肇留医院的重建工程顺利,崭新的12层大楼已 碧山亭长期将投资收益与骨灰灵塔的收入,拨款捐 于2018年正式开幕,每次可照顾600多名病人。此外,亦 助广惠肇留医院的慈善事业。除了直接捐款外,碧山亭 在邻近社区展开各项医疗服务。留医院创院初期,碧山 亦曾以义演的方式为留医院筹款。

152 卅年弹指间 故地改旧颜

颁发奖学金与贺岁金 Giving out scholarship and red packets

碧山亭的周年庆同时颁发16会馆会员子女奖学金, 常年奖学金分大学、中专及高中、中学、小学组。碧山 亭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将来为社团服务。颁发奖学金 的仪式和游戏节目,全部由青年组负责筹备。

此外,碧山亭理事也前往16成员会馆颁发贺岁红包 给70岁以上的乐龄会员,以示尊重,并灌输敬老尊贤的 美德。

4.41 1979年碧山亭为留医院义演。 参与文史活动 Involvement of cultural and heritage activities

碧山亭参与全国性与区域性文化活动,支持独立学 术研究员与学生的研究项目。

21世纪初,碧山亭筹办碧山文化之旅,为日后的多 个重要文史项目奠下基础。SG50项目,碧山亭与莱佛士 书院紧密合作,出版“Becoming Bishan”手册以及制作 甘榜山亭的日常生活模型,在多个社区展览,让碧山镇 和区外新加坡人明了碧山发展史。

汤申/大巴窑区的团体出版的精装纪念册“时间囊— 碧山汤申及大巴窑居民的回忆Time Capsule – Recollections from Bishan Thomson – Toa Payoh Residents”,碧山镇北 区民众俱乐部的纪念新加坡国民服役50周年活动等,许 多资料和珍贵照片都由碧山亭提供。

4.42 碧山亭捐赠一百万元善款作为广惠肇留医院重建经费。2018年10月6 日的留医院重建开幕典礼上,以义工海秋的水彩画作回赠。

153 第四部:旧照片里的碧山亭

4.43 1978年,碧山亭第一次颁发16会馆会员子女奖学金,这是实行数年后在养正学校礼堂举行的颁奖典礼。

154 卅年弹指间 故地改旧颜

4.44 颁发奖学金典礼前,同学们参与青年组所设计的游戏节目,其乐融 4.45 广惠肇碧山亭公所委派理监事到三水会馆颁发贺岁金给乐龄会员。 融。

4.46 莱佛士书院学生制作的甘榜山亭民居模型。

155 第四部:旧照片里的碧山亭

倡建文物馆 Setting up of heritage gallery

经过多年的讨论,碧山亭理事于2016年5月的理监事 会上,正式议决建立文物馆,用来展现碧山亭与其前身 200年来的历史与文物,让后人有个固定的场所,追思中 国广东乡人南来新加坡奋斗创业,安葬先人和发扬中华 传统文化活动的史迹。

2018年6月3日,广惠肇碧山亭文物馆正式开幕,免 费开放给公众参观,并为相关人士提供研究广东人与碧 山历史的平台。

4.48 导览员钟柱宏讲述广惠肇先民的拓荒精神。

4.47 2018年6月3日,广惠肇碧山亭文物馆的开幕礼,由时任贸工部长陈 振声担任主宾。

4.49 海峡时报(The Straits Times)报道广惠肇碧山亭文物馆的开幕典礼。

156 第五部 广惠肇碧山亭文物馆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157 广惠肇碧山亭文物馆正式开放了

施义开

贸工部长陈振声揭幕, “勤政亲民”送给陈部长 广惠肇碧山亭文物馆正式开放 在开幕仪式上,碧山亭理事长周奕年与文物馆委员 2018年6月3日上午,风和日暖,筹备近两年的广惠 会主席施义开代表碧山亭将一幅中堂“勤政亲民”赠送 肇碧山亭文物馆,在我国贸工部长陈振声主持下正式开 给陈部长,该礼物是由94岁的书法家徐祖燊挥毫的,接 幕了。 过墨宝后的陈振声部长步下讲台,向徐老致谢并问候。 徐老是番禺会馆的名誉会长,当天上午,徐老在儿子徐 陈振声在开幕仪式上致词时,感谢碧山亭当年让出 震汉医生的陪同下,前来碧山亭观礼。 土地供国家发展,才有今天的碧山镇。 呈送陈部长新书《大眼鸡,越洋人》 他说,碧山亭对我国的发展作出贡献,也是新加坡 历史中宝贵的一部分,这是新加坡土地面积小的生存与 接着,碧山亭文物馆的策划顾问李国樑向部长呈送 发展之道。 一本新作《大眼鸡,越洋人》,这本书记载了许多早期 华人南来和关于广惠肇碧山亭的建立发展历史事迹。 他也称赞碧山亭不仅料理长辈的身后事,同时也推 动教育及慈善公益事业,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碧山亭 9时35分,陈部长正式按下电钮,“哔”的一声,那 每年都颁发奖学金,帮助学生求学。他坦率的说,他在 块盖着“广惠肇碧山亭文物馆”的大柚木雕刻金字牌匾 读书的年代,也是碧山亭奖学金的受惠者之一。他赞赏 的红布徐徐张开,花絮缤纷,五彩气球升空,全场掌声 碧山亭每年资助广惠肇留医院,造福病人。 响起,为文物馆祝福。

陈部长又用英语致词说,新加坡进步的当儿,我们 近百位甘榜亭居民亲切叙旧 都想构建自己的回忆,但我们每个人的回忆都是基于先 辈们的牺牲,没有他们所牺牲的过往,我们就无法建立 仪式过后,陈振声及嘉宾参观文物馆,导览组班长 我们的梦想。同样的,希望未来几代人也会为了让后代 关汝经向陈部长讲述展览的内容,莱佛士书院的学生也 SG50 Becoming Bishan 拥有更好的将来,而分享我们的土地与资源。 向部长介绍他们制作的 作业|| 展 览区。

158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5.1 2018年6月3日碧山亭文物馆开幕礼,时任贸工部长陈振声为主宾。

当天,许多碧山亭的旧居民闻讯回来,有些居民 曾经帮助碧山亭向政府争取发展地段及赔偿金的林 还带子孙回来,大家见面非常亲切,叙旧话家常,重温 清如律师,特地回来参观文物馆。1979年时任理事长的 旧时岁月。碧山亭学校的校友在旧照片中找回自己的身 何国章,率领“政府征用本亭地段处理委员会”,向政 影,霎那间,仿佛时光倒流,回到旧日的甘榜山亭。 府争取碧山亭被征用后应得到的权益时,林律师给予很 大的帮助。

159 第五部:广惠肇碧山亭文物馆

当天,碧山|大巴窑集选区国会议员钟奇雄也莅临 陈部长的祝福 参加文物馆的开幕仪式,并参观文物馆。前立法议员何 陈部长在碧山亭特刊里对碧山亭文物馆以六大主题 佩珠,宗乡总会与多家会馆以及社团的领导人都莅临参 呈现200年来华族在我国的辛勤拓荒历史,让年青一代回 加开幕仪式及参观文物馆。文物馆的导览员站好岗位, 顾历史,感恩先辈表示认同,并祝福文物馆继续成功。 为参观者细心导览。 陈部长在参观文物馆后,在贵宾签名册留言纪念。

近百位碧山亭旧居民久别重逢,有几位老人家已经 认不出旧乡里,也叫不出对方姓名,因为自从搬离旧碧 碧山亭理事长周奕年在致欢迎词

山亭就没有再见过面,一晃就是三四十年,儿孙也长大 广惠肇碧山亭文物馆内设6个展区,由“守礼”,“守 成人。但是以前那种甘榜的情谊,依然存在。大家叙旧 地”,“守根”,“守家”,“守候”,“守道”来贯 到中午,直到负责自由餐的员工打烊清理会场,他们才 穿时空和展现历史面貌。另加上一个由碧山亭和莱佛士 依依话别。大家都手提一个碧山亭赠送的小礼包,里面 书院合作的特别展区,参观者能通过实物,华、粤、英 包含开幕日的册子和一张MRT卡,文史新书《大眼鸡, 语、视频和导览员的现场讲解,对广惠肇碧山亭150年历 越洋人》和半年刊《扬》,希望大家有空时再回忆一下 史和发展有较完整的认识。 碧山亭的历史。 碧山亭是由广惠肇三属(即中国广东省的广州、惠 州、肇庆),也就是广府人和客家人的南来先辈们在150 年前陆续购买了324英亩的永久地契土地,捐赠给碧山亭 作为坟山,给当时由中国南来而客死异乡者埋身之地, 后来规划成12个亭。随着新加坡的发展,碧山亭由单纯 的坟山逐渐成为甘榜,庙宇和学校都建立了。当年的甘 榜住了2000多人,除了华族,也有印族家庭。居民和往 生者平安相处,而居民多以务农、养猪、养鸡、养鸭, 酱油制作等为主。1973年政府宣布碧山亭封山,不能再 土葬,随后在1979年,政府宣布征用碧山亭所有土地以 发展碧山新镇。今天的碧山新镇有三分之二的面积,就 是当年的12个亭所在地。莱佛士书院就是当年的第一亭 所在地,光洋中学在第二亭。 5.2 估计有约400人于文物馆开幕当天前来感染温馨的气氛,现场有超过 一百位前碧山居民回到故地。

160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碧山体育场就是在当时的第四亭,碧山地铁站及地 历史意义的地标,希望正如陈部长的祝福,文物馆继续 铁列车维修厂,就是当年第三亭和第七亭的所在地。碧 成功! 山亭文物馆的设立,得到国家文物局的重视和资助,我 也非常高兴能见到几十位碧山甘榜的前居民和家属前来 施义开也强调,碧山亭欢迎三、四十年前搬离旧碧 参与今日的活动,文物馆由今日起将免费开放给社会大 山亭的老居民和他们的子孙们回来看看。上世纪80年代 众参观,有导览员带领,参观室内及户外的珍贵地标与 重建的碧山亭,不再是阴深凋零,而是先进的碧山镇的 文物,学校也可以组织学生来参观,多了解先辈们的刻 一部分,有深厚的华族传统文化气氛。 苦奋斗精神,对新加坡的历史多一些认识,同时我们也 他说,文物馆需要有小人物和小故事的推动,所 得到旅游局的支持和推荐。 以,他提到在甘榜山亭长大,现年80岁的蔡乙权老居 民。这几年蔡乙权为碧山亭与莱佛士书院提供了非常多 文物馆委员会主席施义开 的历史资料,也帮忙联络印族老居民毕淡星的家人,以 ||欢迎甘榜山亭旧居民回来 及其他的老居民。他凭记忆花了一年时间手绘出碧山亭 施义开特地用广府话致谢词,他非常感激陈振声部 昔日的地图,他移植的多棵当年名噪一时的“七姐菓” 长拨冗为碧山亭文物馆主持揭幕,使碧山亭多了一个有 树到碧山亭,已经开花结果了。

5.3 甘榜山亭老居民蔡乙权勤于奔走,跟多位前居民保持联系。

161 第五部:广惠肇碧山亭文物馆

5.4 “广惠肇碧山亭办公楼”是徐祖燊赠送给碧山亭的另一幅墨宝。 5.5 碧山亭衷心感激徐祖燊对碧山亭的深情厚意。

另一位被施义开提到的老人家是书法家徐祖燊,今 部长一幅中堂“勤政亲民”。碧山亭衷心感谢他对碧山 年94岁,是番禺会馆的人。徐老为碧山亭观音庙题名, 亭的深情厚意。 为新的文物馆挥毫写下“广惠肇碧山亭文物馆”招牌, 更赠墨宝“慎终追远,弘扬孝道”,放在文物馆出口 最后,施义开呼吁大继续给文物馆的维护发表意 处,总结碧山亭的不朽精神。今天,他老人家赠送给陈 见,协助提升文物馆。

5.6 广惠肇碧山亭文物馆全景。

162 文物馆开幕日的温馨场景: 前甘榜山亭居民热烈“回乡”

施义开

本地的中文报刊从2018年4月开始,便对碧山亭文物 馆的建成大力推荐。6月3日开幕当日,英文报《海峡时 报》,中文报《联合早报》、《晚报》和《新明日报》 都派记者出席典礼,并在报业网站与报章上刊出新闻, 推崇文物馆的历史意义,更报导有近百位以前在甘榜山 亭生活的老居民和子孙热情到会。所谓故里情深,大家 亲切叙旧,并参观文物馆,触景生情是自然的。

有不少观礼的人士向碧山亭文物馆负责人提供宝贵 意见,希望文物馆向上向善,甚至永远留存在碧山镇。

一些以前的居民送给碧山亭学校的文物,其中陈德 隆送交学校校徽,正是文物馆负责人遍寻不获的。这回 踏破铁鞋无觅处,校徽马上被挂在文物馆内的校服上。

5.7 在甘榜山亭长大的罗素夏表示甘榜山亭附近还有一所建南学校,1953 陈嘉琳小姐在典礼那天,特地呈上一份碧山亭在 年被烧毁了。 1958年刊登在报章上,有关当年10月10日到13日,举办 超度幽魂万缘胜会的游艺特刊原件,很有文物价值。 好像一个货仓,容纳大约一百学子,一、二、三、四年 级同在一个大课室上课,采用复式教学,只有一位女 在甘榜山亭长大的罗素夏 老师,科目有华文、英文和算术,一年级上课时,二、 旧碧山居民罗素夏在参观时提出,甘榜山亭附近那 三、四年级做功课,每天上午8 时上课,至下午4 时才放 时还有一所建南学校,当时是由一些居民筹办的,校址 学。1953年,祝融光顾,一把火将建南学校烧掉了,当 在第一亭与第二亭之间。那是一间锌板屋,面积很大, 时他是四年级学生,过后转到碧山亭学校念五年级。

163 第五部:广惠肇碧山亭文物馆

罗素夏记得当时的碧山亭学校在大庙旁侧的简陋 屋子,后来才另建正式校舍,他很怀念碧山亭的三位女 老师蓝佩英、陈琼珊和李玉珍。他小六毕业后,游手好 闲,蓝老师和陈老师带他四处找学校,最后找到了圣公 会中学。中学毕业后,他投入教育工作,直到59岁退 休。罗素夏经常联络旧朋友,回来重建后的碧山亭走 动,也协助莱佛士书院搞SG50 Becoming Bishan作业。

碧山亭学校校友怀念郭明校长

陈德隆(58岁)、何品桃(61岁)一群人,站在碧 山亭学校的展览板前,细心辨认集体照的旧同窗,回忆

他们从前的生活。陈德隆说,我们很怀念郭明校长,他 5.8 郭明表示在乡村学校教书,没有杂工的时候, 的人很好,办学很认真,我们都很尊敬他,上世纪八九 校长还得送信扫地洗厕所。 十年代,我还见过他,他在碧山亭公所做事。 坡理工学院)修读电机工程。工作了一段日子后,再到 陈德隆于1967年至1972年,在碧山亭学校念书,小 英国深造,回国后曾在公用事业局和新加坡地铁局SMRT 六毕业后到德新中学,过后到新加坡工艺学院(今新加 做事,现已退休。

5.9 碧山亭学校校友陈德隆(前排右三穿蓝衣)和一群老同学合影。

164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郭明是碧山亭学校的最后一任校长,学校停办后, 因为有缘,我们续缘 他将很多词典、字典、相片和书籍搬入公所办事处。 几十位前碧山亭居民难得聚在一起,那种喜悦心情 可以想象。这是40年后的第一次,岁月不留人,以后还 老街坊蔡乙权 有机会吗?当日,就有两位居民向碧山亭负责人建议, 另一位80岁老朋友蔡乙权,自幼在甘榜山亭成长。 应该继续这种难得的聚会,考虑以后再召集大家回到碧 这三年来,他频繁走动碧山亭和莱佛士书院,为文物馆 山亭聚餐。 的建设提供很大的帮助,还到处联络以前的碧山亭居 民。开幕日上午,他带来亲手绘制的修正过的旧碧山亭 马来西亚柔佛州广肇会馆的曾振强博士和曾振东父 地图,不停的访问老居民,征求新意见。他那股热情, 子俩专门捧上一幅中堂“海纳百川”交给本亭文物馆委 让人看起来只有四五十岁。 员会主席施义开,并互相勉励交流一番。

开幕日过后的数天,前碧山亭学校校友陈德隆打 电话通知,他还依稀会哼唱当年碧山亭学校的校歌,这 是重大消息。经过一番鼓励,他终于能完整地唱出来, 再几经努力,找人写成五线谱,用钢琴演绎出来觉得没 错,再改写成简谱。

广惠肇文物馆委员会全体成员在此虔诚地向所有鼎 力支持我们的朋友们致以万二分的谢意。

5.10 80岁的蔡乙权在碧山亭文物馆开幕礼当天仍然访问老居民,完善手 5.11 前碧山亭居民聚精会神地回味昔日的学校生活。] 绘甘榜碧山地图。当天的联合晚报亦给予相关报道。

165 文物馆导览员的贡献

施义开

碧山亭文物馆委员会策划建立文物馆的大计里,也 物,都为访客详细介绍,让大家拍照、发问和解答。历 非常重视培训为文物馆服务的导览员。文物馆顾问李国 时一个半小时的工作是满艰辛的,但导览员都及格了。 樑从碧山亭和各会馆的青年挑选了几位,加上碧山亭的 理事,最后培训了16位导览员。他们精通华语和英语, 到2018年7月中,短短的两三个月内,文物馆已经 有些还能讲广府话,并且都对碧山亭文化有着浓厚的兴 接待超过500名参观人士,导览员无论对大小团体都不遗 趣,有热忱来为碧山亭服务。 余力,生动地讲解并和观众互动交流。这些参观者有专 业人士、历史爱好者、宗乡团体、大学教授和师生,香 文物馆在开幕前的两个月就预先开放,让导览员 港、英国和澳洲教授、莱佛士书院学生、传媒和报章人 有机会从理论到实践,实地练习导览。从文物馆室内 士,还有相当多的本地受英文教育的年轻人。许多前碧 展览,到整个碧山亭这个大文物馆的各座建筑地标和文 山亭居民或子孙,也顺道来参观。

5.12 走馆:碧山亭文物馆第一批导览员培训节目之一 。

166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5.13 碧山亭文物馆开幕日,导览员与主宾和理事等人合影。

5.14 碧山亭文物馆开幕日,前碧山亭居民在文物馆内参观交流。

167 第五部:广惠肇碧山亭文物馆

此外,还有一些团体特地派代表到来观摩交流,因 碧山亭文物馆认为,导览员积极工作,是文物馆留 为他们也有计划建立与他们团体有关的文物馆,由李国 存的关键之一,碧山亭负责人很感激他们的贡献。 樑和导览团员与他们交流分享。

5.15 导览员关汝经为新加坡传统文化学会(Singapore Heritage Society)的来宾细心解说。

168 广惠肇碧山亭文物馆的设计理念

李国樑

“馆中馆”的宏观概念 文物馆的主题:守

广惠肇碧山亭创办于1870年,由广州府、惠州府和 文物馆入门牌坊的匾额“广惠肇碧山亭文物馆”来 肇庆府的16成员会馆联合管理。1970年代政府下令停止 自祖籍番禺的徐祖燊的墨宝,负责柚木雕刻的艺术家乃 殡葬时,碧山亭是新加坡规模最大的华人坟场之一,十 祖籍南海的杨昌泰,他也是一位书法家。 三个山头林立了10万华人墓碑,千万对足迹在占地180个 足球场的坟山上留下深深的印记。随着时代变迁,它已 牌坊两侧的竹墙书写着:守礼、守地、守根、守 转型为宝塔陵园和文化机构。 家、守候、守道。

碧山亭宝塔陵园是一座大文物馆,汇集了殡葬礼 关于以“守”为文物馆的主题,首要考量是这样 仪、文化艺术与儒佛道精神于8英亩的土地上。至于碧山 的。 亭对新加坡发展的影响力,则远远超过陵园本身。除了 广东人坟场在新加坡已经走了将近两百年之路, 陵园建筑与小桥流水,还有七件百年文物(劝捐碧山亭 拓荒之路绝对不是什么康庄大道,许多事业有成的人 小引、万缘胜会石碑、碧山亭宝鼎、碧山亭古钟、广福 士,负起照顾贫困乡亲的责任,弥补了社会福利服务的 古庙古钟、齐天大圣金像、一对黄亚福狮)、23幅陶瓷 缺口。华族先贤取之社会、用之社会,创建了坟山、庙 壁画、两幅金箔浮雕与遍布各处的名家墨宝。 宇、会馆、学校和医院。

广惠肇碧山亭文物馆展现了碧山亭浓缩的精华。按 在那久远的年代,漂泊一生后能够好好的入土为安 照30多年前的碧山亭宝塔陵园发展蓝图,碧山亭文物馆 是先友生前最后的心愿。创办碧山亭的初衷是“守礼”, 原建筑本来用作安老院,不过计划没有实行。碧山亭将 让先友入土为安,生者得尽人道,通过清明与重阳的祭 它改造成文物馆,以延续尊重历史、传承文化的使命。 祀活动来表达永远的敬意。 文物馆通过文字、图片、实物、百年文物(广福古钟) 与复制的劝捐小引,保存了新加坡广客群体的丰富文化 碧山亭的特殊性是由一个离市区偏远(五英里)的 资产,激励大家传承先辈们的奉献精神,同时为有心人 坟场发展成分布在坟场内的甘榜山亭,最终先人让地, 士提供寻根的平台。 让后人好好地活下去。上世纪70年代政府下令停止安

169 第五部:广惠肇碧山亭文物馆

葬,继而清山,时任理事据理力争,最终保留了现在的 为与道德的表现,“守”反映了碧山亭的回顾与前瞻之 少过5个足球场之地来发展宝塔陵园,从地主变为租户, 路,以它作为文物馆的主题是十分贴切的。 延续先贤创建坟山的使命。 文物馆的主线:礼、地、根、家、候、道 “守”有卫护、遵循、维持、看管、坚持等正面含 义,除了为同一屋檐下的人士提供安全网之外,还有行 文物馆的内容设计采用的是“点与线”的概念,点 为准则与道德观念。 指的是特定的时间点,线指的是时空的流程。通过点与 线的交融,为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定格,让访客在 为健康把脉的部分叫“寸口”,离手掌约一寸(三 博物馆特定的氛围中得到心灵上的激励。 厘米左右),字形由古代的“又”(手)和一横(指事 符号)构成,表示这是一寸的长度。 以“礼、地、根、家、候、道”为主要故事线的考 量点是这样的。 分寸拿捏得准便能探知脉搏,掌握好分寸便是行 “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夫祭者,非物自外至者 也,自中出生于心也;心怵而奉之以礼。是故,唯贤者 能尽祭之义。”——《礼记》

礼,是中国古代思想的核心概念。它是一套规章制 度,社会生活的行为准则,孝道的具体表现。先辈们以 礼相待,慎终追远,贯彻实行孝道精神。守礼,不仅是 尽孝,也是为人之道。

土地,是家族、社会形成与繁衍的摇篮。它承载着 历史的脚印,记录了先辈们离乡背井,在异乡打拼的辛 酸血泪。它也是人生旅途的最终归处。这片土地,守护 着我们的共同回忆,也守护着我们的未来。

根,依附着大地,吸收养分,使万物茁壮成长。 先辈们扎根于异乡的土壤,让漂泊的人生有了栖息的 港口。错综盘绕的根,将世世代代的人们紧紧联系在一 起。

5.16 “守”的演变。

170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家,是生活中最重要的场所。它像一棵繁茂的大 展区规划 树,为人们挡风遮雨。它是成长的乐园,也是情感的联 将文物馆的主线展现在竹墙上,跟室外280平方米的 系站。一个人,一个家,一个村落,一个社群,一个国 空间打造成朴素典雅的庭院,目的是勾勒起访客的好奇 家。守护我们的家园,也就是守护我们的国家。 心。

守候,是一种无私的奉献。先辈们辛勤耕耘,成就 至于室内的规划,首先是将原来的两间厕所打掉, 一番事业,仍不忘回馈社会,为贫困乡亲、广大社稷出 腾出约50平方米的空间,将室内面积增加至约320平方 力,甚至不惜牺牲生命,成全大我。一节复一节,千枝 米,同时亦解决了因厕所而带来的相关问题如潮湿、异 攒万叶。今日的付出,是为下一代而努力。 味和保安等。

道,是宇宙运行的自然法则。它是一盏明灯,指 其次是充分使用原有的玻璃窗户,通过采光设计 引着人生的方向。传统价值观的提倡,必须与时并进, 与看似开放式的空间来营造光与影的视觉效果。实际上 才能将先辈们遗留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延续至下一 “开放式的空间”并不完全开放,而是通过“自然”走 代。 道引导访客步入下一个展区。

5.17 原建筑室内有男女厕所,将厕所打掉解决了许多问题,有百利而无一弊。

171 第五部:广惠肇碧山亭文物馆

光和影的结合源自19世纪的印象派艺术,到了21世 至于莱佛士书院与独立日战研究人士的SG50项 纪还是一样精彩。展示品是定格的,光影则是流动的, 目-Becoming Bishan(碧山镇的成长),在文物馆规划阶 在不同的时间走入文物馆,访客都可以看到不同的光线 段,刻意将“碧山镇的成长”融入守道展区,并将原来 与影像。这种引进“活景”的处理方式,代表着生生不 的展板重新设计,两面日战展览板则增添新内容。作此 息的生命流程。时光流动中人来潮往,生命并不因殡葬 安排主要是让公众人士感受到“守道”的传承意义。 而结束,而是代代传承,开支散叶。 装置的主要考量

各个展区所采用的色调则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科 文物馆室内与室外都可见到竹子与竹的背景绘图。 学上,颜色是光谱分色的效果;艺术上,颜色是有象征 竹跟中华文化不可分割,它是古老的房屋建材,四季常 意义的。有趣的是科学与艺术的交叉点:色调可以感染 青,象征着顽强的生命。竹子空心,生而有节,代表虚 人的心情。展区所采用的色调,就是为了让访客感受不 怀若谷,高风亮节的品格。 同的氛围(表1)。

5.18 文物馆通过光和影的结合来打造层次感,在定格的展示品与流动的光影中制造时光的流程。

172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表1:展区的主线与色彩运用

展区 主线(守) 主色 代表性

入门简介 礼 碧绿 碧山亭的“碧”,优雅、生命 广惠肇碧山亭16成员会馆

第一展区 地 泥土 土地所包含的丰富的历史 主要发展里程碑 第二展区 根 深褐 扎根,两百年泥层的色泽 同舟共济同路人

第三展区 家 暖红 家的温馨 坟山周遭的民间生活

第四展区 候 浅紫 能量、激励、对未来的期待 惠国惠民之路

第五展区 道 蓝靛 祥和、深远与价值观 传承文化与价值观

特别规划的 展示莱佛士书院“碧山镇的成长”与独立人士的研究 暖红 家的温馨,祥和、深远与价值观 碧山展区 成果 蓝靛

室外的“劝捐碧山亭小引”是1890年所立的石碑的 复制品,原件镶在福德祠的墙壁上,已经支离破碎,无 法移动了。劝捐碧山亭小引叙述了创建碧山亭的经过, 是十分重要的代表性文物。

文物馆入门处的火炭与背景的图像,象征碧山亭 的老甘榜。火炭是过去家家户户的“日常用品”,黄昏 时分又见袅袅炊烟,一家人围着桌子吃饭,日子简单温 馨。火炭还有防潮除味的功能,可以消除一些由鞋子带 进来的气味。 5.19 “劝捐碧山亭小引”是记载碧山亭创建经过的代表性文物。

173 第五部:广惠肇碧山亭文物馆

第一展区的算盘和影像视频是互动区,访客可以转 亭是因为碧山新镇初建时,第四亭受到保留,立于体育 动算盘来了解碧山亭的4个50年,也可以通过自动更换的 场旁的小山坡。有些晨运人士表示那里“不干净”后, 珍贵旧照来了解过去“拜山”(扫墓)的情景与甘榜山 当局将路亭拆除了。复制第四亭,就是为了保留那一段 亭的风貌。 事迹。

第二展区的祭品、墓碑、陪葬品、萨克斯风等传达 第三展区的特色是地面上的坟场地图,让访客沿着 了过去的祭祀文化,复制的第四亭和亭内的1957年碧山 蜿蜒小路,走到坟场内的住家。甘榜屋子有亚答和锌板 亭路线图原件都是寻根的主要线索。创建碧山亭的主要 屋顶,古早味为访客制造怀旧的气氛。碧山亭也是日战 先贤的名字与照片都展示在第四亭的柱梁上。复制第四 的汤申线战场,中英文版的日战地图大家看多了,文物

5.20 导览员黄钰清为访客解释陪葬品的意义。

174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馆挑选了林少彬捐赠给国家档案馆的日文版地图,让访 的老师们山坟见多了,对大海则有另一番憧憬,到海边 客对日军的战略策划有新的认识。 郊游时都兴致勃勃,穿得漂漂亮亮的在岩石上留下英姿 倩影,成为经典画面。 第四展区以碧山亭学校的门廊为入口,悬挂着的 天灯代表了碧山亭与莘莘学子对未来的期待,上课的黑 第五展区将碧山亭的百年文物与壁画艺术等通过多 板、书桌和宽敞的空间都是该区的亮点。许多访客都喜 媒体展示,访客可通过视频上的二维码(QR code)链接 欢坐在该区的椅子上回味上学的美好时光。碧山亭学校 到碧山亭网站。碧山亭的七大百年文物之一的“广福古

5.21 访客沿着蜿蜒小路,走到坟场内的民居。

175 第五部:广惠肇碧山亭文物馆

钟”实物亦在该区展示,吸引访客续程到“大文物馆” 参观。碧山亭的旧貌新颜与徐祖燊的书法,让访客将传 承与“慎终追远,弘扬孝道”的价值观带回家。文物馆 出口处有两面刻意为访客守住时光的留言墙,日后将访 客的感言写上去,将“守”的理念贯彻始终。 接待访客

文物馆于2018年3月落成,6月正式开幕。除了开幕 5.22 精心打造的文物馆出口,是离去前留影的好场所。 盛宴外,亦参与了4月份新加坡文物局主办的文化遗产 节,7月份集五湖四海、卧虎藏龙的民间组织“寻根探秘 开幕以来,我们都收到访客的反馈,肯定文物馆的 逍遥游”的大型活动等。文物馆也招待了学生团体、文 价值,亦为将来提升文物馆提供了思索的空间。社会人 史工作者与各界人士。 士给予我们的支持是最好的动力。表二为访客的反馈的 部分节录:

5.23 2018年7月8日,民间组织“寻根探秘逍遥游”有超过100名人士集体参观文物馆,这是最大的单一参观团体之一。

176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表2:访客的反馈(部分节录)

日期 访客 留言 13 Apr 2018 Professor Tony Pollard A beautiful museum telling a very important story. Loves student work. Congratulation to all involved! 13 Apr 2018 Mr Jon Cooper I am so proud and honoured to visit this museum and especially visit the display for the 2nd cambridgeshire. May them RIP. Keep the candle burning! 13 Apr 2018 莫缕勇 非常详尽,从1820年至2018年的历史叙述!展览厅设计协调颜色很漂亮!勿忘历史!加油! 13 Apr 2018 Mr Alvin Lee and Michelle Tan Very happy and heartwarming to see the wonderful results on preserving the history and heritage of PST and SG’s WW2 history! 13 Apr 2018 Cheryl Yap Finally, the completion of the long Peck San Theng Gallery!! Long overdue as many residents in the Bishan community have little idea of the rich cultural history of Bishan. Congrats!! 13 Apr 2018 Anderson Teo Peng Hoe Wonderful collection. Memoirs on Peck San Theng. “Everyone of us has two Education. One that we received, the other we give.” 21 Apr 2018 Martyn Fryer A fantastic collection and great gallery. Very respectfully done! Jann Fryer, Perth Western Australia A wonderful journey of history. Extremely well done by all who have contributed. 29 Apr 2018 陈云仙 充满巧思,故事的展览。谢谢李先生仔细地导览!! 29 Apr 2018 许士新 族群精神。赞。 29 Apr 2018 新山广肇会馆 慎终追远。 29 Apr 2018 Faezale Ayub, Think City Malaysia Very well thought of. The gallery showcase element of history and culture of Chinese community for the past 200 years back. 6 May2018 王晓培,Jarmila Lee Yu Eng 有父母在就是家。先辈带我们来到这里。生活的一种记录。让我们回忆。很棒的展览,很精彩的对话。 6 May2018 黄坤浩 成立这个文物馆,留下先辈过番的历史,让下一代传承先辈在新加坡求生与发展的勇敢刻苦精神。 6 May2018 陈智卿 了解碧山亭的转变,以前的原貌,历史。 25 May 2018 Lin Zhaowei Used to study at RI and had no sense of the heritage of the neighbor. Very impressed by the effort put into the heritage centre! 3 Jun 2018 Chan Chun Sing, 陈振声, Minister Thank you for being care of Bishan history. for Trade and Industry 3 Jun 2018 曾振强 做得很好。 3 Jun 2018 方百成 承先启后。好! 3 Jun 2018 黄友江,新加坡族谱学会会长 An excellent contribution to community and nation. A model for other communities in Singapore. 3 Jun 2018 林斌,新加坡南洋孔教会 慎终追远,弘扬孝道。 3 Jun 2018 余冰惠,喜耀文化学会 守候,是一种无私的奉献 3 Jun 2018 Lee Hing Yan Great work by our forefathers. Keep up the community spirit! 3 Jun 2018 岑丽蓉 慎终追远,很感动!往事只能回味! 3 Jun 2018 Gigi Lee Precious memories! Great history! 3 Jun 2018 林耀松 非常好,让后人能了解历史。 4 Jun 2018 洪云生 饮水思源 4 Jun 2018 黄先生 饮水思源,同乡人永存心念。 4 Jun 2018 梁焕钻 重温旧地。谢谢! 4 Jun 2018 萧庆福 A very meaningful project, exhibiting our clan’s heritage. Thanks to those who work so hard, building this heritage gallery. 5 Jun 2018 潘雁莲 缅怀过去,心存感激。 5 Jun 2018 陈尊年 Alexandre Chin-Bardin 要做到百年树人,就得有“守候”的精神…今日的付出,是为下一代开辟新天地… 5 Jun 2018 王和涵 Ong Hoo Ham 中华人万岁。 7 Jun 2018 陈仕仲 很好的一间博物馆,希望以后会有多一些相片和地图。 7 Jun 2018 尤淑玲 感恩,让年青一代可以回顾历史,珍贵的照片! 8 Jun 2018 梁玮旂 我们这一群学生学了很多! 9 Jun 2018 廖日辉 香火不熄!

177 第五部:广惠肇碧山亭文物馆

9 Jun 2018 陈来华,石叻坡民俗文化馆 校长兼校工,教员兼打钟。较高格调,可注入生活化。 9 Jun 2018 卜清山 非常棒。内容文物丰富精彩,传承了不一样的中华文化。 10 Jun 2018 Susan Lee Impressive. 10 Jun 2018 Clement Kang A very rich heritage! Great. 10 Jun 2018 刘俊杰 Learn about the past. 10 Jun 2018 李佩谚 Interesting history about family’s old town 11 Jun 2018 Evonne Chua Very interesting collection and stories abour Bishan. Should have more young people to visit so to understand our heritage. 11 Jun 2018 Justin Pang, Choy Peck Hong, Pang Very interesting history of the locality. Ting Chuan 14 Jun 2018 Wong Family Very interesting. Will bring guest here. Thanks for effort. 14 Jun 2018 Low Sze Wee, Singapore Chinese 非常精彩!Impressive and educated. Cultural Centre 14 Jun 2018 Vincent Lai, Singapore Chinese Very educational. Good to preserve and share the history and culture. Thanks. Cultural Centre 16 Jun 2018 Chun Aik Leong Enriching experience. Enjoyed my time here. 17 Jun 2018 Jason Teo 看了之后,又回到往日,非常好! 20 Jun 2018 Wee Khee Khoon Very good exhibition of the history of Bishan that I’ve never know and history of SG during war before. 20 Jun 2018 Rita Sze Very interesting town. Will come back again to see more. 20 Jun 2018 Felicia Teo Great tour! Mr Kwan was very knowledgeable and generous with his information. Thank you! 20 Jun 2018 Lily Tan Great guide Mr Kwan. Thanks a lot! Very interesting and informative. Great heritage gallery! 25 Jun 2018 Tay Ser Yong 感恩。感谢广惠肇碧山亭理事与文物馆筹委会为先辈们南来开创历史与文物保护作出贡献! 29 Jun 2018 Julia Yap We learned a lot today about the heritage of Bishan. Appreciate the effort and attention to historical detail. 30 Jun 2018 Cheryl Learnt a lot about Bishan heritage. 4 Jul 2018 Chua Pei Wen Learnt a lot on the history of Bishan. Hope this heritage continue to live on and let the younger Singaporeans understand it. 7 Jul 2018 Chong 感谢广惠肇碧山亭文物的展出,让我们受益不浅。小小的浅见,如展出坟墓割草的镰刀,以及割草的形式,更 会更加深深的加深对历史的印象。谢谢。 7 Jul 2018 Choi Cai Cheong Very impressive. Well design. More interactive device desirable. 7 Jul 2018 苏芸若 希望增加多些女生视觉,e.g.三水妇女与碧山亭的关系?斋姑etc… 8 Jul 2018 黄木福 首先谢谢有关广惠肇,希望不久能出版一本完整介绍。 12 Jul 2018 林丽英 感恩!有机会和家人怀旧过去!希望有人可以拿多点碧山亭相片过来。谢谢。 14 Jul 2018 Christina Lim Very enriching. Great job! 14 Jul 2018 钟强顺 很好,很感动,主要花了很多心思。 15 Jul 2018 Ellis It is an impressive set up for a heritage centre. The colours used, diagrams made and use of media is young and fresh. I love the way history is presented that’s so easy to understand! 22 Jul 2018 Tony Khoo Awesome, interesting historic link. 22 Jul 2018 郭永发,寻根探秘逍遥游 感激碧山亭建立了这意义非凡的文物馆,为我国保留了珍贵的文物,让国人能了解这段宝贵的历史。 13 Aug 2018 陈德隆 Tan Teck Leong 碧草如茵踏青云,山高景行速自邇。情见乎辞简意足,怀才抱德深知玄。 17 Aug 2018 林清如 留住宝贵记忆,传承文化,精神可嘉。 28 Aug 2018 子渊 饮水思源,有意义! 16 Sep 2018 Liew Tet Fah Great place. Even though I visited alone, the staff still unlock and open up the museum for my solo visit. I spent more than 1 hour understanding her rich heritage and many inspiring stories and memorable history behind it. Please visit it to get the great experience! 27 Oct 2018 Loretta Foo, Sophia Yeo, Samuel Thank you for the wonderful exhibits. The children enjoyed the interactive activities and we learnt lots of meaningful Yeo, Chris Yeo things about Bishan and life in Singapore. 6 Nov 2018 谭祐晶,黎欣雁 曲终魂未散,万世留星洲。功名看得透,只在建国家。历史轮功过,留后来思恩。 10 Nov 2018 梁大禹,许永满,张延德 传承中华文化,留下先辈业绩。历史文物纪念性非常有价值。

178 碧山亭文物馆展区

施义开

从策划筹备到建设,经过约两年的努力,一座崭新 历史与各种活动,书槽上还摆放了各会馆最新的刊物, 的广惠肇碧山亭文物馆已经呈现给新加坡国人。碧山亭 所有的介绍紧紧维系于“弘扬孝道”的主旨。 与16会馆的同事们都庆幸这个文化遗产中心的诞生,并 期望它能永存。

广惠肇碧山亭文物馆虽只有约600平方米,却是把整 个碧山亭的历史精华聚集在一块,采用新科技与艺术形 态生动的展现出来。它将是碧山亭的一个新品牌。

新的广惠肇碧山亭文物馆,室内分六个展区,采 用不同色调与柔和的灯光,全程以“守”字贯穿,即守 礼、守地、守根、守家、守候、守道。“守”就是要严 守住碧山亭的历史与文化精神,守住传统儒家思想,守 住“慎终追远、弘扬孝道”的教诲。最后,加上一个特 别展区“碧山镇的成长” (Becoming Bishan),让大家看到 了从旧日的甘榜山亭到今天的碧山镇演化过程。 5.24 踏进文物馆的首个展区是“守礼”,并介绍碧山亭16成员会馆。 一、守礼展区

踏进文物馆的首个展区是“守礼”,“礼”是华人 二、守地展区 传统思想的核心概念,是社会生活的行为准则,孝道的 具体表现。在这里,访客们从75吋的大型屏幕的视频以 这展区详细介绍广惠肇碧山亭的主要发展里程碑, 及两个较小的触屏视频观赏到碧山亭和16会馆(宁阳、 用四个50年阶段,(从1820年到2020年)展现最早的青 惠州、中山、南顺、岡州、东安、肇庆、番禺、三水、 山亭、绿野亭到碧山亭的长达200年的进程演变过程,这 花县、清远、顺德、鹤山、高要、增龙、恩平)的悠久 也是早期华人从中国南方漂洋过海,远渡南洋的辛酸历

179 第五部:广惠肇碧山亭文物馆

史。访客也可以自由翻看某一个年代的事迹,或者归纳 前的第四亭,也表扬了几位先贤的事迹,所以,守根的 大事纪去深入研究,相信这里的资料既大众化,也有助 意义是体现族人同舟共济。 于学者的探讨。 四、守家展区

三、守根展区 守家这一展区充满古早的甘榜山亭(Kampang San 广惠肇三府先贤与族人生根落叶,进而生于斯,死 Teng)的纯朴情趣,让人回忆以前广大坟山的周遭,坟 于斯,移民互相维系,辅助谋生。为了解决入土为安, 地的格局,单纯的民生,乡居的风貌,快乐的碧山学 先贤购地建坟山,打造各类血缘、地缘和业缘的总坟, 校,还有日占时期的避难片段,访客们将能觅回碧山亭 推广清明、重阳和万缘胜会的祭拜,发扬慎终追远,源 当时用来分隔324英亩坟山的凉亭旧貌。这些回忆是从上 远流长精神,直到新加坡政府放弃土葬,进入火葬时 千张的旧照片中翻印后选出来的,每张旧照片都充满怀 代。而碧山亭仍然守住旧时的根。在这展区里,仿制以 旧的感情。

5.25 守地展区以古老的“算盘”来表达碧山亭的演变。

180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5.26 守根的意义是体现族人同舟共济的精神。 5.28 天灯寓意对族群、对未来的期待。

5.27 昔日甘榜山亭民居风貌。 5.29 传统价值观与时并进,让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持续传承下去。

181 第五部:广惠肇碧山亭文物馆

五、守候展区 感,体现出原来现在的碧山亭不是古旧阴暗的坟地。文 物馆最后标出了“礼”、“孝”大义,用一幅93岁高龄 阐述了碧山亭的康庄为国为民大道,先贤们胸怀社 的书法家徐祖燊老先生特地惠赠给文物馆的墨宝“慎终 稷,放眼社会。这里赞颂了三府先贤们辛勤奋斗,而又 追远,弘扬孝道”总结。 不忘回馈社会的义举,他们不懈地将碧山亭活动融合大 众社会,兴办学校教育下一代,推广会馆文化活动,也 七、SG50特别展区 创立广惠肇留医院。有好几位前碧山学校的校友,仍然 健在,他们捐出了一些纪念物,包括校徽、入学证、成 此外,文物馆特地辟出一个特区,展出2015年时, 绩册、离校证、运动会照片、毕业班集体照等等,希望 莱佛士书院师生们制作的SGD50作业Becoming Bishan, 一些访客从几帧照片里找回自己。 并加以改良一些陈设,让访客们认识到今天繁华的碧山 镇是怎样从旧日的甘榜山亭演化过来的。莱佛士书院师 六、守道展区 生的努力协助了碧山亭历史的整理,给碧山镇的现代居 民了解了历史。 道是庙宇运行的自然法则,指引人生方向,而传统 价值观与时并进,让遗留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永远传 文物馆内还建有一个容纳40人的会议厅,设备齐 承下去。在这展区里,要守住的是碧山亭的文化与价值 全,方便举办小型座谈会。文物馆免费开放给所有国人 观,百年以上的铜钟和大石碑,配上几十幅大型的木雕 与旅客,馆内有中英文说明,文物馆也有经过培训的双 和瓷雕壁画以及高大的牌坊,将给人们一个鲜明的时代 语导览员,可以协助访客们。

5.30 SG50特别展区。

182 碧山亭文物馆创建里程碑

施义开

2016年5月 文物馆委员会成立,成员包括:主任:施 2017年7月 获得新加坡文物局提供津贴。 义开,副主任:梁少逵,组员:岑安和、 周奕年、曾守荣、郑伟权、关汝经、吴 2017年7月 碧山亭与承建公司签约。 毓均、李振玉,李俐仪、区如柏、前居民 2017年11月 举行动土仪式。 蔡乙权、文物馆创建与整体设计顾问李国 樑。 2017年12月 展开导览员培训(16名导览员,年龄层从 20多岁到70岁,以华英粤语导览)。 2016年10月 完成基本内容与设计框架。

2018年4月 展开对外宣传,早报刊登“团缘”,晚报 2017年1月 完成内容与设计概念,将整个碧山亭打造 也有报道。电台958的“印象古早”播出文 成“大文物馆”。 物馆顾问李国樑主讲碧山亭历史。

2017年2月 邀请5家专业设计公司提呈建议书。 2018年4月 接待莱佛士书院师生。

2017年3月 临时会员大会通过创建文物馆提议。 2018年4月 新加坡文化遗产节开放日,安排华英粤语

2017年3月 提呈向加坡文物局申请赞助建议书。 导览,接待约百位访客。

2017年5月 配合新加坡文化遗产节,文物馆顾问李国 2018年5月 文物馆竣工。 樑在国家博物馆主讲“从碧山回溯碧山亭 2018年6月3日 主宾贸工部长陈振声为文物馆正式揭幕, 的二三事”。 招待贵宾与前碧山亭居民。

2017年6月 选定承建公司。

183 第五部:广惠肇碧山亭文物馆

5.31 广惠肇碧山亭文物馆委员会。

5.32 2017年7月7日,碧山亭与承建公司签约。

184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5.33 2017年11月12日文物馆动土,冈州会馆与鹤山会馆的醒狮参与仪式,瑞狮纳百福,和气致千祥。

5.34 夜色下的文物馆有另一番风情。照明工具是太阳能电灯,完全靠太阳能发电。

185 第五部:广惠肇碧山亭文物馆

5.35 文化遗产节:兴致勃勃的访客在“大文物馆”留影。

5.36 导览员钱凤婵与梁秀玲为访客介绍碧山亭的两百年流程。

186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5.37 李国樑导师向百人团讲述广惠肇三字的意思,背景是碧山亭文物馆。

187 国家文物局资助创建碧山 亭文物馆的时代意义

李国樑

从策划、筹备到建设,经过约两年的集思广益,一 所传承的价值观、陵园艺术与精致壁画等,都可通过文 座崭新的广惠肇碧山亭文物馆已经呈现给新加坡国人。 物馆适当地推荐给新加坡人,也让外地人士了解华人南 我们除了庆祝这个文化遗产中心的诞生,更期望它能永 来的奋斗史和习俗。 存。 碧山亭文物馆小组成员包括:主任:施义开,副 2016年5月29日的理监事会议上,碧山亭决定正式筹 主任:梁少逵,组员:岑安和、周奕年、曾守荣、郑伟 建文物馆,用来保留一个多世纪的历史与文物。碧山亭 权、关汝经、吴毓均、李振玉,李俐仪、区如柏、前居

5.38 特别同人代表大会:16会馆一致通过成立文物馆方案。

188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民蔡乙权、文物馆创建与整体设计顾问李国樑。加入碧 碧山亭跟国家发展部的99年租约将于2079年到期, 山亭团队前,李国樑也负责广惠肇留医院展览馆和其他 但是政府随时可以缩短租约期限。碧山亭希望文物馆的 文物局与华社项目。 创建能够获得国家认同,保留我们的文化遗产就是保留 我们的根,让碧山亭能够持续在原地发展,为国家作出 2017年3月19日的特别同人代表大会,课题是讨论有 贡献。 关筹建碧山亭的文物馆议案,结果出席的16会馆都一致 通过文物馆筹备委员会提出的方案和预算。 向文物局申请资助的过程

李国樑也代表碧山亭文物馆委员会撰写申请书,向 迈入21世纪,新加坡开始注重古迹与文化的保留与 新加坡国家文物局(NHB)申请津贴辅助,与时任理事 传承,正在积极地弥补过去政策的偏差。进入第二个十 长岑安和与文物馆小组主任施义开出席会谈,并负责后 年,文史活动已不局限于政府组织,而是鼓励民间进行 续的定期书面汇报。 相关项目的研究与参与。这样一来,民间的力量可以辅 助政府机构人手的不足,民间保留的独特人文内涵与创 为何申请国家文物局资助 意,也有利于强化新加坡整体发展的厚度。碧山亭从坟 山发展为甘榜山亭活人社区,从地主身份转变为租户, 广惠肇碧山亭始于1870年,若包括它从青山亭和绿 依然坚守祖先留下来的文化,就是新加坡独特的人文景 野亭的过渡期,有整整两百年的历史,真实地反映了中 观之一。 国乡民南渡到新加坡的血泪史。

碧山的变迁是一部本地华社自力更生,弘扬礼孝 的发展史。碧山亭先贤对早期移民的艰辛劳作,病老缠 身,甚至殓葬,都作出无私协助。碧山亭以及16成员会 馆不懈致力弘扬中华文化,兴建学校,办清明祭祀,推 广儒家孝道。后来,碧山亭配合新加坡发展碧山新镇, 放弃大片坟地,再在8英亩地段重建,继续以庙宇和贮存 骨灰灵位形式服务广惠肇及其他族群。所以,这段历史 进程,人物事迹和遗留下的文物都值得保存。

创建碧山亭文物馆,是为了保留广惠肇社群落地生 根两个世纪以来浓缩的精华史,为旧人做记录,为新人 留见证,亦为有心人士提供寻根的平台。 5.39 碧山亭继续以庙宇和骨灰灵位形式服务广惠肇及其他族群。

189 第五部:广惠肇碧山亭文物馆

因此,无论从碧山亭或是从国家文物局的角度来 of the past)。这场在国家博物馆进行的讲座全场爆满, 衡量,创建碧山亭文物馆是个互惠互利的项目。更何况 证实了国人对华人坟场与碧山的变迁的浓厚兴趣。碧山 我们有信心,拟议中的碧山亭文物馆将会是新加坡独一 亭施义开亦在讲座上解答了观众对碧山亭近况的踊跃提 无二的,通过碧山的坟山与甘榜的切入点来窥探华人的 问,他们表示热情支持创建文物馆的计划,并提供宝贵 发展史。文物馆的整体设计也朝向打造现代博物馆的氛 意见。这是一剂强心剂。 围,感染访客去流连、回味。 2017年6月7日,我们出席了国家文物局与外部独立 2017年3月20日,我们向国家文物局提呈了超过100 成员组成的审核委员会的面谈,详细讨论了碧山亭文物 页的书面申请。 馆的宏观理念,创建细节与开支预算等。

2017年5月6日,配合国家文物局主办的文化遗产 费用方面,碧山亭文物馆的开支可以归纳为10项。 节,李国樑主讲“从碧山回溯碧山亭的二三事”(Bishan 国家文物局的资助条件都在相关网站详细列明,我们可 of today, Kampong San Teng and Peck San Theng cemetery 以申请的部分资助为第1至第4项:

5.40 族群与宗教互信圈(IRCC)参观碧山亭及文物馆,感染广惠肇历史与文化。

190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1. 设计、构图与美工(Designer fee, graphic and art works)

2. 设置室内展览、展览品与灯光(Set up indoor exhibits, panels and lighting)

3. 制造立体模型(Make scale models as part of the exhibits)

4. 设置室外展区与展品(Set up outdoor exhibits)

5. 建筑翻新与局部重建(Refurbishment of building)

6. 装备工程(M&E services)

7. 地板、家具、墙壁与屋顶等(Flooring, furniture and fitting, ceiling and wall)

8. 室外美化(Landscape and link way)

9. 专业工程师与政府准证(PE and government licenses)

10. 应急款项(Contingency fee)

2017年7月13日,国家文物局通知碧山亭,对文物馆 的项目大力支持,在条件范围内给于文物馆的创建全力 5.42 国家文物局颁发给碧山亭文物馆的答谢证书。 资助。

5.43 参与文化遗产节的访客聚精会神地聆听导览员文崞鸿介绍碧山亭组 5.41 国家文物局对创建碧山亭文物馆给予赏识与认同。 织。

191 第五部:广惠肇碧山亭文物馆

5.44 文物馆顾问李国樑与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总裁刘思伟及其团队交流,分享创建以华人与地标为主体的文物馆的经验。

碧山亭最大的欣慰是得到了国家文物局的赏识与认 2018年5月30日,我们应国家文物局的邀请,出席了 同,碧山亭也多次咨询外界专业机构,交流意见,希望 文化遗产节的答谢会。 能将文物馆打造得更完美,以报答文物局与国人。 2018年6月3日,国家文物局的负责人参与了碧山亭 与国家文物局互惠互利 文物馆的开幕礼。

碧山亭应国家文物局的邀请,参与了2018年的文化 国家文物局的负责人对碧山亭文物馆的独特性与所 遗产节。碧山亭文物馆于4月22日开放给公众人士参观, 打造的氛围留下深刻印象,表示双方可以继续合作,由 并提供华英粤语导览。参与的公众人士必须先在文物局 国家文物局向各学校推荐,组团前来参观。 网站报名,不过60个名额很快便满额了,到场的访客超 过百名。访客都给予正面的反馈。 随着碧山亭文物馆的落成于开放,初步目标已经达 成,接下来的文化事业将由新成立的文物馆管理委员会 来处理。创业难守业更难,管理委员会在推广与提升文物 馆的层面上,正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192 碧山文化之旅 Bishan Heritage Trail

施义开

碧山亭第100届理事长岑康生在2007年开始,积极 2010年7月,碧山亭组织了碧山文化之旅,并出版36 呼吁各地学者来碧山亭作学术研究,探讨碧山亭大量的 页的精美册子,介绍镇内的十个知名景点。10月11日, 华人南渡到新加坡,以及从此生根散叶,开枝立国的资 总理公署部长陈惠华主持碧山文化之旅启动仪式,共乘3 料和浓郁的传统文化内涵,引起不少本地和海外学者到 辆巴士游览碧山。 访。岑理事长也致力使碧山亭融入社区,尤其是将现代 昇 化的碧山镇推介给国人。 之后,岑康生不断提 碧山亭建设,努力为碧山亭 在新加坡定位。

岑康生不幸于2013年2月病逝,与世长辞,他的信 念“为善引善 ,止于至善”将永远留存碧山亭。

岑康生结合文史与地理,推广碧山文化的精神,对 碧山亭文物馆的创建影响深远。

5.45 碧山亭文化之旅精美册子。 5.46 碧山亭文化之旅的十景。

193 5.47 2018年11月,一行百余人的徒步爱好者结合人文与史地,走入现代碧山市镇,寻找昔日的碧山亭坟山。

194 第六部 文化艺术殿堂

根深不怕风摇动 树正何愁月影斜

195 第六部:文化艺术殿堂 碧山亭的宝塔陵园建筑风格

康伟民

碧山亭的总建筑面积达15,000平方米,宝塔陵园内丰 富民俗文化内涵的特殊建筑群,已归纳为碧山亭“大文 物馆”的导览景点。碧山亭的建筑语言是多富多彩的, 它既是现代建筑,又处处展现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这 里就以下几方面做初步的探讨。

建筑形式

按使用性质,碧山亭的建筑有以下几种类型:

1. 行政建筑:公所大楼和附属建筑。

2. 宗教建筑:碧山庙(也称大庙或观音庙)、福德 6.1 碧山亭宝塔陵园内清幽的园林庭院。 祠。

3. 礼制建筑:灵塔、化宝炉。 5. 亭: 七君子亭、清 心亭。

4. 纪念建筑:七君子亭、先贤纪念碑。 6. 廊: 连廊。

5. 标志建筑:牌楼。 7. 门:主入口牌楼,大庙和福德祠前面的牌楼和广场 两侧的牌坊。 6. 园林建筑:亭子、连廊。

中国传统建筑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屋面形制。这方 就建筑单体而言,有以下几种型态: 面,碧山亭有多种巧妙的组合:

1. 宫殿: 公所大楼。 1. 重檐四角攒尖:公所大楼。 2. 庙宇: 碧山庙、福德祠。 2. 多檐八角攒尖: 福德祠。 3. 陵园: 灵塔。 3. 重檐八角攒尖: 七君子亭、清心亭。 4. 塔: 化宝炉。

196 根深不怕风摇动 树正何愁月影斜

4. 多檐圆攒尖: 化宝炉。 建筑色彩 5. 重檐硬山:大庙主殿。 在天际线起伏有致的屋面上,覆盖着的是产自广 6. 单檐硬山:大庙前殿、守卫室。 东石湾的彩色琉璃瓦,有金黄色和绿色两种传统色彩。 7. 单坡:文物室、餐厅、大庙走廊、地藏王殿。 大致上,祭祀性建筑如两庙和灵塔的筑棚用绿色,寓意 生息不已;行政性建筑如办公所大楼用金黄色,显示尊 8. 平顶:灵塔及大部分连廊。 贵,而园林建筑的瓦件亦采用金黄色,主要是和绿色的 环境起互补作用。

6.2 绿色寓意翠绿长青,生生不息。

197 第六部:文化艺术殿堂

碧山亭建筑的墙面颜色原本以灰色和白色为主,偏 主体颜色之外,建筑构件的色彩主要有三类:一类 於冷漠。2001年维修大庙时采用了本地产的Sunflower 是原材料颜色,最突出的是福德祠的围栏和七君子塔的 (向日葵)的黄色乳胶漆,色泽鲜丽而耐久,和绿地蓝 白色汉白玉,先贤纪念碑的黑色大理石,牌楼的雀替等 天、绿瓦红门窗以及色彩缤纷的彩陶装饰,容易取得赏 灰色花岗石,公所大楼墙帽和大门门框的黑白云纹花岗 心悦目的美感,所以后来的福德祠、地藏王殿和化宝炉 石等一类是镀上或髹上的颜色,主要是铝窗框红色电镀 等也陆续采用。而灵塔的大墙面也改白色为粉黄色,整 和木门窗的红色漆;另一类则是石湾烧制出来的彩陶构 个环境的色彩效果就变得比较亲切和协调。 件和装饰品的颜色,这一类的色彩已属工艺美术范畴, 颜色多样而绚丽。

6.3 灵塔的大墙面以粉黄色效果来衬托出亲切感。

198 根深不怕风摇动 树正何愁月影斜

6.4 七君子塔使用原材料颜色的汉白玉。

199 第六部:文化艺术殿堂

建筑装饰 难得的这些工艺品都是道地的广东省佛山石湾美术 陶瓷厂(佛山红狮陶瓷有限公司)的产品,或是根据设 碧山亭的建筑有非常丰富的装饰内容,这方面明显 计图纸精心制作的,过去十年前后参与的美术工艺师有 地是继承了领南建筑文化的传统。而其中大量订制和安 简贤、李义鹏、霍淑馨、霍然均、苏锦伦、潘景新、凌 装於各个建筑的石湾琉璃彩陶构件和工艺品,恐怕可以 康晔、赵雨华、吴钜强、陈爱东、何惠娟等;琉璃瓦匠 号称为中国之外单一机构最大规模的收藏了。 师有梁嵊和何先波等。

石湾陶瓷的特色是人物栩栩如生、造型独特、色 来自佛山的工艺品还有数量不少的红木宫灯,那是 泽丰润,自然泥胚和釉彩相互辉映,可谓巧夺天工。这 佛山民间艺术研究社承制的,垂吊的彩绘玻璃宫灯装在 些工艺品给建筑物带来温馨的生活气息和无穷的想象空 殿堂,吸顶灯装在廊道,素色玻璃的宫灯则装置在灵塔 间。它们的应用有一部份是屋顶上的装饰,包括大庙正脊 廊殿神主牌处。另有一种由琉璃瓦件和花岗石板组成的 上的戏文人物和鳌鱼,山墙上的花脊,各攒尖屋脊上的吉 柱头灯,在灵塔外檐的柱头上。夜幕低垂,这些风采各 祥兽和神仙人物,公所大楼特别烧制的“广惠肇”、“碧 异的灯饰为碧山亭增添一种思古情怀。 山亭”滴水瓦和有碧山亭标志的勾头瓦等;有一部份是 墙上的壁饰,如大庙左右山墙上的“龙风呈祥”浮雕和 正殿墙上的五百罗汉,地藏王殿上的“福”、“寿”照 壁等;另一部分是各牌楼上的吉样或神仙人物枋,其中 以观音为主题的大庙牌楼装饰也许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 仅有的一座。

6.5 碧山亭牌坊两旁有匠心别具的龙凤陶瓷壁画。 6.6 悬挂着宫灯与对联的连廊。

200 根深不怕风摇动 树正何愁月影斜

碧山亭的建筑装饰还有木雕和石雕。木雕有大礼 以上谈的琉璃彩陶、木雕和石雕,都是广东的工 堂内两大巨幅的“广惠肇风光风情揽胜”和“粤人石叻 艺,也是数量最大的一批。碧山亭也采纳了不少中国其 奋斗史略”樟木贴金浮雕,各高2米,长8米,是了解16 它地方的工艺,比如大牌楼四根大柱底部1.8米高的龙、 成员会馆的家乡风光、民情风俗和先民开荒奋斗的精要 凤、麒麟和狮子的花岗石夹杆,福德祠牌楼的花岗石抱 导引;石雕则有大礼堂二楼左右两壁的白色大理石浮雕 鼓和汉白玉石围栏,七君子亭的汉白玉石塔和碑,都是 “万里长城图”和“新加坡风景线”,各长21米,高2 苏州香山古建公司雕制的;而大庙牌楼的花岗石抱鼓和 米,表达出对已别故国的怀念和对新天地的期许而来的 两个化宝炉前的花岗石狮,则是福建泉州雕制的。 气概。

6.7 “粤人石叻奋斗史略”樟木贴金浮雕与“新加坡风景线”大理石浮雕相得益彰。

201 碧山亭的中国石狮

施义开

到来碧山亭参观,或者拜祭先贤的人,总是先察觉 出碧山亭丰富的龙凤文化。那些多姿多彩的立体龙凤瓷 塑壁画,给人一种中华文化的温馨感受。

除了龙与凤,大家也会注意到本亭有许多大小不一 的石狮子,都是石匠精工刻制出来,只只雄伟庄严,却 又带着一股祥和之气。是的,这群瑞狮镇守着碧山亭很 多年,与先人遗骸共处,现在还在这片福地上陪着先人 骨灰和神主牌位。 中国石狮

石狮向来就是中国各朝代统治阶级的高贵摆设物, 6.8 碧山亭大门两边的雌雄石狮。 也为民间接受推崇,在宫殿、官衙、寺庙、园林、桥 梁、豪宅,甚至陵墓、坟地,到处可见。中国的狮子是 碧山亭石狮 东汉时期从西域传入,被视为灵兽,他的悍猛体态,被 中土人士图腾化,变成头大卷发、四肢粗壮、注目蹲 碧山亭的闸门两边是一对雌雄石狮,体形只有0.7米 坐。总是左右一对摆在户外。一般上,雄狮昂首远瞻, 高,蹲坐石墩上,雕琢质朴,古典面貌,温顺精灵,静 张口露齿,爪踏绣球,雌狮稍微温顺,却也精神奕奕, 静地在大牌楼下的九龙壁和九凤壁后面,欢迎大家进来 脚下轻踩戏弄小狮。 碧山亭结缘。

中国石狮子多是由大理石雕刻,体型高大,重量可 碧山亭最大最重的石狮摆放在公所礼堂大门外两 观,蹲坐或伏在大石墩上,刻工注重粗悍,带有灵气, 旁,这对青白云石狮子是在1986年向中国北京购买的, 捍卫家园,内外祥和。 各高约1.4米,长约1米,宽0.6米,连同石墩重量超过10 吨,当年9月28日开光安置。左边的是雄狮,头大卷毛, 翘首瞪眼,四肢粗壮,前右爪踏圆球,蹲坐石墩上。右

202 根深不怕风摇动 树正何愁月影斜

边的石狮,配合体态,略显微笑,依然威武,左爪与一 走到福德祠,面向布莱德路的正门外,前后各有一 只小狮子嬉玩。两只石狮庄严地面对广场,共同肩负起 对小石狮,雕工细致,造型活泼,坐在刻有花草的石柱 保护公所内外的职责。 上,与福德祠四周的云石栏杆配合,相当雅观。这四只 小狮,本来是放在化宝炉旁边,后来迁移至福德祠。

6.9 碧山亭公所外的大石狮。

还有两只较小型的石狮子守着广场,正视路人与小 6.11 福德祠的小石狮。 丘上的清心亭,属陪衬性质。 2009年,碧山亭在碧山庙(观音庙)前搭建古典 大牌楼,牌楼4根大木柱下摆置8只小石狮,蹲在圆石墩 上,前四只面向大路,后四只朝拜观音像,古雅美观。

6.10 广场的石狮子。 6.12 碧山庙牌楼下的石狮。

203 第六部:文化艺术殿堂

6.13 碧山亭文物馆外的石狮子。

碧山亭文物馆外,有两只小石狮伏坐在牌楼下竖立 的雕花石墩上,相当风趣。 《施氏食狮史》

石狮子怪文 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施氏时时适 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 很多人谈到石狮子,总爱念“四十四只石狮子”这 市。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 句子,说它很难念上口。其实,中国近代语言学家赵元 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 任(1892至1982年)写了一篇只能看而不易读的怪文, 室。石室拭,氏始拭食是十狮。食时,始识是 题为“施氏食狮史”,全长只有91个字,每字都是用 十狮,实十石狮尸。试释是事。 音“Shi”,只用一个发音来叙述一件事,除了中文,怕 是再无其他语言能做到了。大家不妨试一试,把它读出 来。

204 碧山亭的对联文化

碧山亭的会议室和连廊走道,有许多幅怀古警世的 对联牌匾,文化气息浓郁,往往能诱发人们深思。

本亭会议室的布置宽阔而又严肃,所有理事、监事 同人在这幅对联面前开会:

根深不怕风摇动 树正何愁月影斜

大家坦诚交流,集思广益为碧山亭献谋立策,大公 无私,心正无惧,共同推动亭务。许多到碧山亭访问的 国内外团体,在会议室交流的时候,对这幅处事警世对 联给予高度的评价。

碧山亭有条长廊连系着办公楼、庙宇和灵厅,每年 都有成千上万人走过。这条长廊虽然没有中国古代历史 的古典,缺少宫廷巨匠的雕画,但是,长廊简朴明亮, 用吊灯装饰,两旁是青翠花圃,在每根柱子的正反面, 刻意写上共27对劝世对联,这是新加坡任何庭院所没有 的。

《劝世文》也称《警世录》,它源远流长,流传民 间,语言简练,通俗易懂,亦诗亦歌,脍炙人口。文中 所蕴含的教益和哲理,对于我们处世待人,建设和谐社 会和温馨家庭,影响巨大。在清明节来碧山亭祭拜祖先 时,很多人都会有所感触,有些人还拿起笔抄录,甚至 向办公室索取一份完整的对联记录。访客说这些劝世文 6.14 会议室内的对联时刻鼓励理监事们摆正心态,共同推动亭务。

205 第六部:文化艺术殿堂

字对联工整,很有教育意义,可以让子孙后代来祭祖时 从办公室朝福德祠方向走,柱子上红底白字的 顺便上一课,也淡化了肃穆的清明气氛,给人积极的鼓 警世对联,依次是: 励。

1. 世路崎岖须慎走,事情复杂要多思。

2. 无求得福人间少,有志成才世上多。

3. 知多世事胸襟阔,阅尽人情眼界宽。

4. 勤与俭治家上策,和而忍处事良箴。

5. 宽大为怀天地大,光明做事是非明。

6. 做事要设身处地,讲话莫开口伤人。

7. 忍一时怒保百年身,认半句错省千般累

6.15 警世对联连廊。 8. 处世交朋守信,待人接物贵诚。

这些劝世文对联经过本亭的细选,文字浅易,含 9. 松竹精神梅品格,天地气质海胸怀。 义围绕生活,强调居安思危,待人接物要宽人律己。如 果你当场领悟其中一些对联,对您的人生肯定是无穷受 10. 修身岂为名传世,作事惟思利及人。 益。 11. 积德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

12. 欲无后悔须修己,各有前因莫羡人。

13. 处世求真终达理,为人弃伪自通情。

14. 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

206 根深不怕风摇动 树正何愁月影斜

开始走进长廊,首先的一幅忠告大家生活的艰难 往正门走出去的方向,绿底白字的警世对联, 复杂,不可大意的警句。由于前程崎岖坎坷,总得胆大 依次是: 心细先作琢磨思量,然后行动,设身处地,宽大为怀,

1. 不晓炎凉难处世,饱尝苦辣好为人。 交友贵于诚信,百善以孝为首。这是简易的人生哲理, 大家都懂,却有多少人在日常生活中真能够做到?对与 2. 损人利己终无显达,害众成家决不久长。 错,善与恶,只在一念之差,人们在瞬间中取舍而终身 面对后果。 3.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当大家离开碧山亭的时候,劝世对联提醒你修身 4. 终身行善善犹不足,一日行恶恶自有余。 行善,知足逍遥,慎终追远,饮水思源。从地藏王殿走 出时,看到的第一幅是“现在之福,积自祖先,将来之 5. 馅言媚语小人技,浩气侠肠君子心。 福,贻及子孙”,这是人生修行的总结。无论今生今世 6. 不知足时时苦海,能安分处处逍遥。 遭遇好坏,大家都要努力积德积福,造福子孙,这样, 生活自然心安理得,逍遥写意。 7. 宁心安可行走天下,若烦恼则寸步难移。

8. 勤为无价之宝,慎是护身之符。 长廊的劝世对联源出于碧山亭第97届(2003- 2005年)理监事会,当时的理事长梁少逵连同 9. 走路常逢弯与直,做人莫弄是与非。 几位资深理事,立定主意,多次精选细挑,摘 录出这27对劝世文对联,由在碧山亭服务了21 10. 慎终追远,饮水思源。 年的理事阮国成选字制作。

11. 成事在理不在势,服人以诚不以言。 阮先生已于2009年往生,阳寿63载。他留下了 杰作给本亭: 12. 忧先于事故能无忧,事至而忧无救于事。 广惠肇三府源远流长,碧山亭一地慎终追远 13. 现在之福积自祖先,将来之福贻及子孙。

207 碧山亭的七大百年文物

“同侨谋生,斯地捆载,荣旋魂归故国者固多, 然环境关系,埋骨异域者亦不少。其葬基缺乏,临事仓 皇,生死不安,可怜孰甚。”

秉着为先友提供长眠之地的信念,广惠肇先贤设立 了义山义塚,为先友保留了人生最后的尊严。广东人坟 场就这样从19世纪初的青山亭和绿野亭,1870年在“偏 远郊区”的汤申路创建的广惠肇碧山亭坟山,到重建的 广惠肇碧山亭,走了将近两个世纪之路。

碧山亭保留了七大百年古物,让我们追源溯流,追 寻先民在这块土地上所走过的足迹。

1.“劝捐碧山亭小引”纪念碑(1890年立)

“劝捐碧山亭小引”的碑文显示,经过二十年的 努力,碧山亭的组织管理渐趋完善。除了梅氏人士如梅

南瑞、梅湛轩、梅旺、梅遂和、梅端成等人外,“七家 6.16 劝捐碧山亭小引。 头”朱广兰、朱有兰、胡南生、罗奇生、广恒号、罗致 生、同德号都乐捐庞大的数额,作为建筑庙宇和开辟道 人命的地方。华工一入猪仔馆就失去人身自由,稍有反 路等用途。“三国领事”胡亚基则通过个人影响力,向 抗便遭到拳打脚踢,被当作牲口一样。不过话说回来, 殖民地政府“求免地税”。 卖猪仔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不同的时代都会有不同的市 场经济活动。所谓万绿丛中一点红,是不是有些猪仔馆 或许叫人意外的是,广合源号猪仔馆也是捐款者之 比较有社会道德,出淤泥而不染,将人当作人来看待? 一。对于猪仔馆,我们都认为那是一个剥削工人,草管 这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

208 根深不怕风摇动 树正何愁月影斜

2.“万缘胜会”纪念碑(1923年立) 3. 大理石意大利狮(1918年)

“集万人之缘,结千祥之福”的万缘胜会是碧山亭 碧山庙入口处有一对白色大理石意大利狮,基 的旗舰活动。1921年掀开序幕后,多年来都有众多善男 石上刻着“RAOUL BIGAZZI SCULPTOR AND ART 信女参与。根据万缘胜会的碑石记载,邱雁宾为倡建万 DEALERFLORENCE”,也就是雕塑这对狮子的艺术 缘胜会的时任碧山亭总理,收益用来修复寺庙和茶亭。 家。这对伏在地上的狮子毛发自然,肌肉发达,将西方 艺术所强调的真实感充分表现出来。 碧山亭坟山的购置、建设、管理等都需要资金来运 作,从1890年碧山亭发动较大规模的“劝捐”筹款活动 1918年黄亚福逝世后埋葬在新五亭黄福山,他的家 之后,大型的万缘胜会乃主要的筹集资金的项目。 人订制了这对狮子来守候着黄亚福的墓园,清山后黄氏 家族将石狮赠送给碧山亭。黄亚福这位新柔两地的社会 闻人,捐献了新五亭给广惠肇碧山亭,并在黄福山为自 己保留墓地。黄亚福也是养正学校和广惠肇留医院的创 建人之一。

6.18 大理石意大利狮。

4-6. 两个铜钟和齐天大圣像 (1880年,1889年)

碧山亭大庙展示了光绪十五年(1889年)由信徒 赠送的古钟,以及另一口同样具有历史意义的光绪六年 6.17 万缘胜会纪念碑。 (1880年)梅氏族人捐赠给广福古庙的铜钟,捐赠者为

209 第六部:文化艺术殿堂

梅启华、淇章、连昊、绍基、淇秀。劳明达街(Lavender Street)的广福古庙(如今的大悲佛教中心所在地)在 上世纪80年代拆除,庙内供奉的齐天大圣和铜钟都迁 往碧山亭大庙。铜钟的特点是捐赠者乃台山端芬的梅氏 族人,钟上的祝词“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反映了农耕 社会的愿望,希望天公保佑,辛勤耕作的庄稼都有好收 成,国家昌盛,人民安居。

6.20 齐天大圣像。

随着人文社会的进展,鼎从过去烹饪的器皿,转型 为祭祀祈福的礼器,寓意吉祥如意。商周时代已经有作 为祭祀的青铜鼎,由于铸造功夫繁杂,需要花费大量的 人力与资源,鼎成为贵族地位和阶级的象征。汉朝灭亡 后,魏蜀吴三国鼎立,可见三足圆鼎的形象早就已经在 古人的观念中根深蒂固了。 6.19 广福古庙铜钟,碧山亭古钟。

广福古庙以齐天大圣为主神,在新加坡是比较少见 的。创建广福学校时,学生在广福古庙的戏台上课。战 后广福古庙拨款兴建广福学校校舍,造福庙宇邻近的工 人子弟。

7. 三足宝鼎(1892年)

光绪十七年由碧山亭信徒捐赠的宝鼎,如今安置在 碧山庙。沉雄厚实的三足圆鼎刻上精细的纹饰,刻镂深 重凸出,单是从审美的观点,已经深具艺术价值。 6.21 三足宝鼎。

210 碧山亭的陶瓷壁画

古代中国经历多次改朝换代,始终吹不熄民间的窑 九龙壁 灶和陶瓷器,民间生计因窑火而延绵不绝。海上丝绸之 九龙壁是一种以九条大龙为装饰的影壁,明清的皇 路经过东南亚下西洋,并且在新加坡留下精致的龙窑制 亲国戚用来彰显尊贵的地位。根据礼制,四趾龙爪的称 成品的烙印。 为蟒,代表天子的则为五爪龙。

广惠肇碧山亭内张挂着精致的陶瓷壁画,这些特地 由佛山石湾陶瓷厂制作的艺术品,以民间故事如二十四 Nine-dragon wall 孝、岳母刺字等为题材,讲述着流传下来的民间故事。 A Nine-Dragon Wall is a type of screen wall with reliefs of nine different Chinese dragons. Such walls are typically 一幅幅精巧的艺术结晶,传承的是古人从生活中累 found in imperial Chinese palaces and gardens. 积的智慧,通过陶艺来开展社会文明,当代人将教育寓 意于古老的传统作业中,薪火相传中传达了影响世代的 忠孝仁义的价值观。

6.22 九龙壁。

211 第六部:文化艺术殿堂

九凤壁 Nine-phoenix wall

凤凰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在中华文化中 The phoenix represents power sent from the heavens 的地位和龙相同。凤凰被认为是百鸟中最尊贵的,是人 to the Empress. If a phoenix is used to decorate a house, it 们心目中的瑞鸟,天下太平的象征。古人认为时逢太平 symbolises that loyalty and honesty are in the people that lived 盛世,便有凤凰飞来。 there. Hence, the phoenix has very positive connotations. It is a symbol of high virtue and grace.

6.23 九凤壁。

212 根深不怕风摇动 树正何愁月影斜

二十四孝 Twenty-four deeds of filial piety

元朝郭居敬编撰《二十四孝》。书中以董永、郯 Guo Ju Jing in the Yuan Dynasty compiled a book entitled 子、江革、陆绩、唐夫人、吴猛、王祥、郭巨、杨香、 “Twenty-four deeds of filial piety”, which was based on the 朱寿昌、老莱子、蔡顺、黄香、姜诗、庾黔娄、王裒、 stories of filial people viz, Dong Yong, Tan Zi, Jiang Ge, Lu Ji, 丁兰、孟宗、黄庭坚、大舜、汉文帝、曾参、闵损、仲 Madam Tang, Wu Meng, Wang Xiang, Guo Ju, Yang Xiang, 由,共二十四人的孝行,以四句五言诗表彰,旨意用 Zhu Shouchang, Lao Laizi, Cai Shun, Xiang, Jiang 以训导童蒙学子,以警醒世人“为人子女者,应孝顺父 Shi, Yu Qianlou, Wang Pou, Ding Lan, Meng Zong, Huang 母,敬奉翁姑”。 Tingjian, Da Shun, Han Wei Di, Zhen Can, Min Sun, Zhong You. The 24 stories of filial piety, which were praised in poetic form, are intended to exhort both children and adults to obey and respect their parents and elders.

6.24 二十四孝。

213 第六部:文化艺术殿堂

五百罗汉 五百罗汉雕刻塑造,工细艺高,各有不同形象, 各有不同动作,有坐有立,有蹲有睡,有半昧半醒,有 佛典中说及五百罗汉,然而其名皆无可考据。故象 低眉沉思,表情各异,有喜有怒,有悲有笑,皆栩栩如 器笺云:“五百罗汉名,莫闻藏乘说。”通过传说,可 生。 辨认者有醉酒罗汉、托塔罗汉、伏虎罗汉、长臂罗汉、 长腿罗汉等。

6.25 五百罗汉(1)。

214 根深不怕风摇动 树正何愁月影斜

Five hundred arhats Arhat, Tiger-subduing Arhat, Long-armed Arhat, Long-legged Arhat etc. According to Buddhist records, there are as many as 500 Arhats altogether. However, their individual names cannot be This sculpture of 500 Arhats depicts all the Arhats so confirmed due to lack of records. A classical literature also vividly in different poses of sitting, standing, squatting, sleeping reaffirms that not all the names of the 500 Arhats are traceable. and pondering. All of them are also brilliantly animated with Nevertheless, several Arhats’ names can be found in various facial expressions for happiness, anger, sadness and laughter. widespread legends. They are Drunk Arhat, Pagoda-held

6.26 五百罗汉(2)。

215 第六部:文化艺术殿堂

三打白骨精 for Buddhist scriptures, Master Tang and his three disciples came to the foot of a steep mountain one day. Observing the 话说唐三藏师徒四人到西天取经途中,走到了一 mountain path being too rough and dangerous for the horse 座高山前,因山路险峻,马不能行,师徒四人便歇息 to move on, they stopped to rest. Master Tang ordered Sun 下来,唐三藏命孙悟空去化些斋吃。这高山里有一尸魔 Wukong to get some food. The demon “Lady White Skeleton” “白骨夫人”要吃唐僧肉,尸魔三戏唐三藏,但都被孙 wanted to taste Master Tang’s flesh and tried to trick Master 悟空火眼金睛识破。可是,唐三藏却误会孙悟空乱杀好 Tang three times. Sun Wukong saw through these attempts and 人,无故伤害平民生命,猪八戒趁机在旁搬弄是非,唐 subdued the demon in time. 三藏非常生气,要对孙悟空念“紧箍咒”,孙悟空只好 忍气含泪别了师父回花果山去了。 With Zhu Bajie’s instigation, Master Tang believed that Sun Wukong had killed innocent people and decided to expel Beating the white skeleton demon thrice him. Sun Wukong left his master reluctantly. With tears in his

On their way to the western paradise to go on a pilgrimage eyes, he returned to Hua Guo Mountain.

6.27 三打白骨精。

216 根深不怕风摇动 树正何愁月影斜

三英战吕布 Three heroes fight a duel with Lu Bu

吕布是董卓手下的一名猛将,善使长戟,天生蛮 Lu Bu was Dong Zhuo’s leading general and was 力,作战勇猛,诸侯大将,无人能敌。董卓把持汉室, exceptionally valiant, powerful and skilful at using the halberd. 号令天下,引起公愤,因而各路诸侯联合起兵征讨。两 No other warriors in his camp could match him. When Dong 军对峙,董卓派吕布出阵,诸侯方北平太守公孙瓒迎战 Zhuo usurped the power of the Han imperial government, public 吕布,几个回合后便败下阵来。吕布乘胜追击,被张飞 indignation was aroused over the whole country. Local dukes 截住,数十回合的你来我往,不分胜负。关羽见状,催 from various territories sent allied forces to go on punitive 马舞刀,上前夹攻,三十余回合后,仍久战不下。此时 expeditions against him. Facing with belligerency, Dong Zhuo 刘备也提了剑上来,三人走马灯般地围攻吕布,只见刀 ordered Lu Bu to combat with the enemies. Gongsun Zan, the 光剑影,喊声震动天地翻,杀气迷漫牛斗寒,双方都奋 Keiping governor, fought Lu Bu, but was defeated after a few 力厮杀。一场龙争虎斗,八路人马都看得呆住了。 rounds and fled. Zhang Fei moved in to intercept and fought for many rounds. Guan Yu charged forward on his horse to join in the fight but still could not defeat Lu Bu. Liu Bei, holding a sword, also joined in to help his sworn brothers. All the soldiers were stunned on what they had witnessed.

6.28 三英战吕布。

217 第六部:文化艺术殿堂

五虎将 He took over the territories as Emperor of Hanzhong. Liu Bei conferred his subordinates, appointing Zhuge Liang as 汉献帝末年,曹操专权,自立为魏王。刘备几经艰 his military advisor, and bestowing the title of “Five Grand 辛才占有荆、襄及两川之地。诸葛亮与其他下属皆劝他 Generals” to Guan Yu, Zhang Fei, Zhao Zilong, Ma Chao and 晋位汉中王。刘备即位后,大封群臣,诸葛亮为军师, Huang Zhong. 铜陵军国重事;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为五虎

大将。自此形成三国鼎立,北有曹操,江东有孙权。当 At that time, Guan Yu was posted to JingZhou. He said, 时关羽驻守荆州,得知被封为五虎将之首说:“翼德吾 “Zhang Fei is my sworn brother. Ma Chao comes from a noble 弟也,孟起时代名家,子龙久随吾兄,即吾弟也;位与 family. Zilong has followed my sworn elder brother Liu Bei for 吾相并,可也。黄忠何等人,敢与吾同列!”几经使者 years. It is right that they are all given the same titles as mine. 费诗的解释,关羽大悟:“某之不明,非足下见教,几 Who is Huang Zhong? How could he be included in our rank?” 误大事。” After much explanation by Fei Shi who was an envoy, Five brave generals Guan Yu finally came to realise that he may have made a blunder. Liu Bei conquered Jingzhou, Xiangyang and Xichuan.

6.29 五虎将。

218 根深不怕风摇动 树正何愁月影斜

八仙过海 Eight Immortals crossing the sea

古代有八位神仙:跛子乞丐铁拐李、美丽仙女何仙 The Eight Immortals are Limp beggar Li Tieguai, 姑、倒骑驴子的张果老、一派严肃的曹国舅、又高又胖 beautiful fairy maiden He Xiangu, Zhang Guolao who often 的汉钟离、诡计多端的吕洞宾、文质彬彬的韩湘子和活 rode his mule backwards, stern-looking Cao Guojiu, stout Han 泼可爱的蓝采和。 Zhongli, wily Lu Dongbin, suave Han Xiangzi and lively Lan Caihe. 王母娘娘每年一度的蟠桃盛会要到了,八仙齐往 西天为王母娘娘拜寿,没想到路上与东海龙王发生了激 The Eight Immortals were invited to attend the annual 战。原来东海龙王的太子看中了蓝采和的如意花篮,以 Peach Tasting Festival celebrated by the Queen Mother of 巨浪把蓝采和打入海中,抢走了花篮。为了救同伴,七 heaven. On their way to attend the gathering, they engaged in 位仙人在海上各显神通,击败了龙王的虾兵蟹将,救回 a rigorous clash with Dragon King of East Ocean. The fight 了蓝采和。 was triggered because Dragon Prince who took a fancy to Lan Caihe’s magic flower basket, threw him into the stormy sea and 八仙过海的故事和人物都代表了一般民众想要脱离 snatched his flower basket. To rescue their partner, the rest of 苦海现实,进入逍遥世界的美丽幻想。 the Immortals joined hands with their respective supernatural powers. They defeated the prawn and crab soldiers of Dragon King and rescued Lan Caihe.

6.30 八仙过海。

219 第六部:文化艺术殿堂

凤凰来仪 of all birds. Together with the dragon, the phoenix constitutes the so-called Dragon-Phoenix culture which has become very 凤凰为传说中的瑞鸟,在百鸟中居首位。凤凰与龙 important part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This can also 一起构成了龙凤文化,成为华人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 be evidenced with the popular idiomatic phrases like “Dragon 一部份,一向有“龙凤呈祥”,“丹凤朝阳”等说法。 and phoenix bringing about prosperity” and “Red phoenix facing the sun”. 凤凰身为百鸟之王,其形象习性自然特别些,符合 仁义伦理的解释,也被神学政治家利用为王道仁政的最 As the king of all birds, phoenix naturally has some special 高体现。 habits and characteristics which are mostly in conformity with concepts of justice and virtue. Therefore, theological Greeting of phoenix politicians frequently adopt the name of phoenix as the best Phoenix is an auspicious bird. It is regarded as the leader way to reflect a benevolent government.

6.31 凤凰来仪。

220 根深不怕风摇动 树正何愁月影斜

天女散花

唐朝诗人宋子问写过一篇设斋叹佛文“龙王献水,喷去车马之尘埃;天女散花,点缀山林之草树。”维摩经问疾 品:“在蟠桃盛会中,有一天女以天花散诸菩萨。”图中一天女散花,以新加坡为背景,用以降幅人间。

Female celestial scattering flowers

In a prose in praise of Buddhism, Poet Song Zi Wen in the Tang Dynasty wrote: “Dragon King offers water to splash off the dust on chariots; the fairies scatter flowers to decorate bushes and trees all over the mountains.” Another classical works entitled “Weimojing” also depicted: “At the Peach Tasting Festival, a fairy is scattering flowers over the Buddhas present.”

The fairy scattering flowers in this picture with Singapore in the background symbolises blessings to mankind.

6.32 天女散花。

221 第六部:文化艺术殿堂

千里走单骑

刘备、关羽、张飞桃园结义之后,前往徐州投奔吕布。曹操率大军攻破徐州,刘备与张飞败走,刘备的两位夫人 (甘夫人和糜夫人)滞留当地。为了保护皇嫂的安全,关羽只好暂时栖身在曹操的军营里。

曹操赏识关羽的忠义勇武,对关羽礼遇有加,赠金银锦袍,企图留住关羽。关羽对刘备忠心不二,却也感到曹操 的厚待,因此在曹营期间,将曹操死敌袁绍的两员猛将(颜良、文丑)杀死,又替曹操击败了汝南军阀刘辟。

关羽听到刘备在袁绍处,立刻辞行。关羽带着两位皇嫂,离开许昌,一路上单枪匹马,经过曹操控制下的五处关 隘,斩杀了六名拦截的曹将,并收勇士周仓与义子关平,将两位皇嫂平安送达翼州刘备处。

Escorting the wives of Liu Bei

After becoming sworn brothers in the Peach Garden, Liu Bei, Guan Yu and Zhang Fei headed for Xuzhou to go to Lu Bu for shelter. Cao Cao led his mighty army to conquer Xuzhou. Liu Bei and Zhang Fei fled the city, leaving Liu’s two wives behind. Guan Yu remained at Cao Cao’s camp to protect his sisters-in-law.

Craving for talents and admiring Guan Yu’s virtuous character and prowess, Cao Cao treated him very well, hoping to win him over. Guan Yu’s allegiance to Liu Bei remained unchanged although he showed gratitude to Cao Cao. He killed Yan Liang and Wen Chou, the valiant generals under Yuan Shao. He also defeated Liu Bi, who was another enemy of Cao Cao.

On hearing the news that Liu Bei was at Yuan Shao’s camp, Guan Yu immediately bade farewell to Cao Cao. Liu Bei’s wives were escorted home safely.

222 根深不怕风摇动 树正何愁月影斜

6.33 千里走单骑。

223 第六部:文化艺术殿堂

孔明借箭

赤壁之战中,周瑜与诸葛亮(孔明)共议军事,周瑜以军中正缺箭用,以十日为限,请孔明监造十万支箭。孔明 却一口答应三天便可,并立下军令状,三日不办,甘受重罚。周瑜大喜。

孔明向鲁肃借用二十只船,每船以青布为幔,两边分布草人。到了第三晚,孔明请鲁肃同往取箭。是夜大雾漫 天,长江雾气更甚。孔明促舟前进,船靠近曹营,孔明叫所有船只头西尾东,并擂鼓呐喊。曹操不敢轻举妄动,恐有 埋伏,只叫水兵乱箭射之。待至日高雾散,孔明令收船急回,二十只船两边草人排满箭支,共得十万余支箭。

Kong Ming borrows arrows

In the battle at Chi Bi, Zhou Yu asked Zhuge Liang (aka Kong Ming) to supervise the production of 100,000 arrows within 10 days. Kong Ming promised to get them ready in three days. He signed a written statement, which would render him severe punishment for failing to accomplish the task. Zhou Yu was overjoyed.

Kong Ming borrowed 20 boats from Lu Su, each lined with men of straws on both sides. On the evening of the third day, Kong Ming invited Lu Su to go along to “borrow” arrows. It was a foggy night. Kong Ming ordered to sail the boats towards Cao Cao’s camp. His soldiers beat the drums and shouted loudly when getting near. Cao Cao commanded his naval force to shoot arrows at the “invading” boats. The following morning, Kong Ming waited until the sky was clear before withdrawing his troops. They returned with more than 100,000 arrows embedded in the men of straws.

224 根深不怕风摇动 树正何愁月影斜

6.34 孔明借箭。

225 第六部:文化艺术殿堂

桃园结义

东汉末年,汉灵帝即位,太监专权,朝政是非,以致天下人心思乱,盗贼蜂起。其时黄巾起义,四五十万人作 乱。州官贴出募兵榜文,当日刘备见了榜文不禁兴叹。后面有一个人厉声说道:“大丈夫不与国家出力,何以在此长 吁短叹?”刘备忙请教,原来是张飞。此时见一名红面大汉也说要投军杀贼,两人上前交谈,原来此人叫关羽。三人 相约到张飞庄上共议大事,并在庄后桃园结为异姓兄弟,协力同心,共图大计。

Sworn brothers in the peach garden

At the end of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Emperor Ling succeeded to the throne, but with the power being seized by the eunuch. The whole country underwent great upheavals. Riots erupted everywhere. About 400,000 to 500,000 men joined the Yellow Scarves Rebellion Force. The local government put up a recruitment notice, which drew the attention of Liu Bei. Liu Bei sighed while reading the notice. Zhang Fei cried out, “A true man should serve his country. What’s that sigh for?” Liu learned that he was Zhang Fei. Guan Yu, a tall man with ruddy face came forward and said that he also intended to join the army to suppress the revolt.

The three men went to Zhang Fei’s farm. At the peach garden in the farm, the trio became sworn brothers, planning to work together for a great cause in future.

226 根深不怕风摇动 树正何愁月影斜

6.35 桃园结义。

227 第六部:文化艺术殿堂

甘露寺招亲 arrange for the marriage of Sun Quan’s younger sister to Liu Bei. His plan was to lure Liu Bei to Nanxu and hold him as 吴国失去荆州后,周瑜妙计要以孙权之幼妹,招赘 hostage. He would then demand for the return of Jingzhou in 刘备为女婿,其实要将刘备骗到南徐,囚禁狱中,再派 exchange. However, Zhuge Liang saw through the plot. 人去换取荆州。但此计被诸葛亮识破。乔国老与孙权母

亲吴国太在甘露寺设宴,召刘备相见,若合国太之意, State Elder Qiao and Madam Wu, Sun Quan’s mother 便把女儿嫁给他。刘备内被细铠,外穿锦袍,赵云全副 holding a banquet for Liu Bei at Ganlu Temple. At the banquet, 武装,带剑随于其身旁。吴国太接见了刘备,大喜。对 Liu Bei was seen wearing a suit of fine soft armour covered 乔国老说:“真吾婿也。” with a splendid robe. Zhao Yun who was also armour clad stood on his side. Madam Wu felt very happy to meet Liu Banquet at Ganlu Temple Bei, saying to State Elder Qiao, “He is the right man to be my

After losing Jingzhou, Zhou Yu set an ingenious plot to son-in-law.”

6.36 甘露寺招亲。

228 根深不怕风摇动 树正何愁月影斜

花果山 over mountains and sailing across the seas, accompanying the immortal Xiputi. 花果山上有一仙石,一日裂开,产一石卵,见风

化为石猴。那猴子在山中行走跳跃,食草木树果,饮涧 Xiputi named his disciple “Sun Wukong”, taught him 泉,被众猴尊为猴王。后来几经艰辛,登山渡海,拜须 many skills and the secret of immortality. Monkey King 菩提祖师为师,赐名为孙悟空。修仙学道,学会了七十 mastered the skills of 72 magical transformations. He could 二变化,纵起筋斗云,可去十万八千里,更得如意金箍 travel thousands of miles by somersaulting. 棒为武器,如虎添翼,便在花果山水帘洞聚集四万七千 群猴,树立“齐天大圣”旗帜,在花果山称王。 He had also found a magic weapon called “Golden Wishing Cudgel”, thus making him even more powerful. He Hua Guo Mountain assembled about 47,000 monkeys at the Water Curtain Cave on Hua Guo Mountain and declared himself as “King of Hua There was a magic stone on Hua Guo Mountain. The stone Guo Mountain”. A huge banner with the words “Qi Tian Da burst apart and out sprang a stone egg, which instantly turned Sheng” was displayed to reflect his being the “Great Sage into a stone monkey. The monkey was made king of all other Equal to Heaven”. monkeys. Later, he went through many difficulties, climbing

6.37 花果山。

229 第六部:文化艺术殿堂

赵子龙拦江截阿斗

孙权密探周善潜入荆州,向刘备新娶的孙夫人暗传假讯:“国太病重,旦夕思念夫人,恐去得迟,不能相见 矣。”并怂恿孙夫人携带阿斗同行。孙夫人念母心切,不假思索,即刻将阿斗暗藏车中,到江边上了大船。

当时赵云巡哨方回,听到此消息,大吃一惊,连忙沿江赶来,弃马提枪跳上渔船,飞快赶至大船,吴兵乱箭射 出,赵云手执青虹剑拨开,直入舱中。孙夫人喝止赵云不得无礼。赵云说道:“主母探病,何故带小主人同去?”赵 云迅速自她怀中夺过阿斗,一手抱定阿斗,一手仗剑,其他人不敢走近,张飞及时赶到。

Zhao Zilong rescues Ah Dou

Sun Quan secretly sent Zhou Shan to penetrate into Jingzhou to pass a false message to Madam Sun, Liu Bei’s newly wedded wife. Zhou told Madam Sun, “The Empress Dowager is very ill and anxious to see you. You’d better hurry home or you won’t be able to see her again.” Zhou instigated her to bring Ah Dou along. Madam Sun hid Ah Dou in her chariot and left immediately without any hesitation. They soon came to the riverside and went onboard a sailing vessel.

Zhao Yun had just returned from his round of military inspection. He was greatly astonished about Madam Sun’s sudden departure. He rushed to the riverside and jumped into a fishing boat with his long spear in hand. He soon caught up with the vessel. The soldiers of Sun Quan attacked him with showers of arrows when they saw him approaching. Zhao Yun used his sword to fence off the arrows and managed to jump onto the vessel. He dashed into the cabin and was stopped by Madam Sun. “Madam, you are to visit your mother. Why should you take the young master along?” Zhao asked. Zhao snatched Ah Dou from her arms, held Ah Dou in one arm and a sword in the other hand to prevent anyone from coming near. At that crucial moment, Zhang Fei came to his assistance.

230 根深不怕风摇动 树正何愁月影斜

6.38 赵子龙拦江截阿斗。

231 第六部:文化艺术殿堂

郭子仪贺寿

郭子仪为唐朝名将,武举人出身,升职为朔方节度使,曾平定安史之乱(安禄山与史思明),被封为汾阳王。唐 代宗屯河中,被回纥数十万军众围住,郭子仪率将数十人亲入回纥军营。回纥首领说:“郭令公仍健在?”乃不战而 退兵。郭子仪身系唐室安危二十年。图中坐在寿字下白须者为郭子仪。

Guo Zi Yi at his birthday

Guo Zi Yi was a well-known general during the resurgent period of the Tang Dynasty. He started his official career since becoming an outstanding military scholar and was later promoted to be the ambassador to Suo Fang. Due to his outstanding performance in suppressing the An-Shi revolt led by An Lu Shan and Shi Si Ming, Guo Zi Yi was bestowed the title of “Lord of Fenyang”.

One day, Emperor Dai Zhong was besieged at Tun River by a hundred thousands of Huihe troops. Huo Zi Yi led only a few dozens of cavalrymen to the Huihe camp to persuade them to give up the siege. The Huihe chief saw him in such a good health despite his old age, voluntarily agreed to pull back his troops.

Guo Zi Yi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ecurity and stability of the Tang Empire for nearly 20 years. He became one of the most outstanding officials with meritorious services in the resurgent period of the Tang Dynasty. The elder man seated below the Chinese character of “Longevity” in the picture is Guo Zi Yi.

232 根深不怕风摇动 树正何愁月影斜

6.39 郭子仪贺寿。

233 第六部:文化艺术殿堂

龙的传人

龙是中国传说中最大神物,也是最大的吉祥物。几千年来。没有一刻离开过华人的生活。过去,最高 统治者被称为“真龙天子”,有关皇帝的种种事物,从容颜到骨相,从居处到行走,从言谈到文书,都冠以 “龙”字。普通民众也视龙为神物,灵物,吉祥物,称子孙为“龙子龙孙”,女婿为“乘龙快婿”。华人的生活里, 龙的形象应用极广,从屋顶飞檐到壁画,从染织到服饰,从画稿到雕刻,从陶瓷到龙舟,从寺庙屋脊到皇室家具,随 处可见。

Descendants of the dragon

Dragon is the greatest mythical and most auspicious symbol of all Chinese legends. Over the past thousands of years, the myth of dragon has always been related with the life of the Chinese people. In the old days, the paramount ruler was regarded as “authentic dragon”. The word dragon was always associated with an emperor for his expression, body, residence, action, language and documents.

Likewise, ordinary people regard the dragon as something mythical, intelligent and auspicious. The Chinese people often name their male offspring with the Chinese character of dragon. The figure of dragon is used widely, as can be seen from the decorations of mural paintings and sculptures, dyeing and designs on cloth, ceramic designs and dragon boats, roof-tops and eaves of temples and furniture in imperial homes.

234 根深不怕风摇动 树正何愁月影斜

6.40 龙的传人。

235 第六部:文化艺术殿堂

群仙贺寿

南极仙翁是中国神话中的长寿之神,又称寿星公。南极仙翁被视为长寿的吉星,经常与福星和禄星并称福禄寿三 星。南极仙翁的形象一般是额秃顶广、须发尽白、面容红润的老仙人,常乘白鹿或白鹤,持拐杖、仙桃等物,与诸童 子戏耍。是长寿之神,极受尊敬与喜爱。杜甫在《泊松滋江亭》中有“今宵南极外,甘作老人星”的佳句。民间信仰 中相传活了八百多岁的仙人彭祖,就是南极仙翁的化身。

Birthday celebration for “the Old Man of the South Pole” The Old Man of the South Pole is often depicted in the Chinese pictures as an old man with a long white beard, with a deer by his side. Canopus is usually called in Chinese the Star of the Old Man of the South Pole (南极老人星). Since Carina is a Southern constellation, Canopus is rarely seen in Northern China and, if seen in good weather, looks reddish lying near the southern horizon. Because red is the symbol of happiness and longevity in China, Canopus is also known in China as the Star of Old Age (寿星).

236 根深不怕风摇动 树正何愁月影斜

6.41 群仙贺寿。

237 第六部:文化艺术殿堂

福禄寿全

福禄寿在中国神话中,是福星、禄星、寿星三位星君的合称。又称“财子寿”、“三星”、“三仙”,象征财 富、功名与继承人、长寿。福星主管“利”,禄星主管“名”、“多子多孙”,寿星主管“健康”、“长寿”、“善 终”。福星为中国古代官员造型,峨冠博带是重要特征;禄星主管官禄及送子,手抱孩儿;寿星代表高寿,一手持 杖。

Fu(fortune), Lu (prosperity) and Shou (long life) The star of Fu (福), Fuxing 福星, is believed to be auspicious. He is generally depicted in scholar's dress, holding a scroll, on which is sometimes written the character “Fu”. He may also be seen holding a child, or surrounded by children. The star of Lu (禄), Luxing 禄星, is the star of prosperity, rank, and influence. The Lu star is usually depicted in the dress of a mandarin. The star of Shou (寿), Shouxing 寿星, is a Carina (Canopus), the star of the south pole in Chinese astronomy, and is believed to control the life spans of mortals. He is recognised by his high, domed forehead as a symbol of immortality.

238 根深不怕风摇动 树正何愁月影斜

6.42 福禄寿全。

239 第六部:文化艺术殿堂

岳母刺字 Yue Fei Tattoo

岳飞被同时描绘为一个文武双全的完美军人与恪守 According to legend, Yue had the four Chinese characters 儒家道德的模范,强调他与生俱来的民族主义精神。其 jin zhong bao guo (尽忠报国), literally “serve the country with 母通过在他的背上刺“尽忠报国”四个字,让他铭记国 the utmost loyalty” tattooed across his back. The Biography of 仇家恨。岳飞被秦桧陷害,在公堂上解开衣裳,展示背 Yue Fei says after Qin Hui sent agents to arrest Yue and his 上的四个大字,证实自己是无辜的。 son, he was taken before the court and charged with treason, but Yue ripped his jacket to reveal the four tattooed characters to prove that he was clearly innocent of the charges.

6.43 岳母刺字。

240 根深不怕风摇动 树正何愁月影斜

红玉击鼓 Lady of the drum

梁红玉是中国宋朝抗金女英雄,她与丈夫率领士兵 Liang Hongyu and her husband led their forces to ambush 们抗御金兵,以寡敌众。梁红玉英勇的丢掉身上的军帽 the enemy army on their way back to Jin territory. Their troops 盔甲,登上十几丈高的楼橹,冒着流矢,亲执桴鼓,指 were outnumbered. When the battle started, the Song troops 挥作战。众军兵士气大振,终于击败来犯的金兵。 were pushed back by the Jin troops due to superior numbers on the Jin side. With great courage, Liang threw her helmet and armour, beating the drums and led the charge into the enemy formation. This became the turning point of the battle.

6.44 红玉击鼓。

241 碧山亭立体模型

2018年的新模型 台上。展示台可以推动,台面模型可以调改角度,方便 人们对栩栩如生的各个地标一览无遗。 碧山亭筹建文物馆时,文物馆委员会决定重新制作 一个大立体模型,呈现碧山亭重建至今日的形象,好让 模型里的景象包含碧山亭所有的景点,如公所办 大家游览碧山亭的时候,留下一个完整的印象。 公楼、文物馆、餐厅、福德祠、观音庙、化宝炉、君子 亭、多座贮存骨灰灵厅、凉亭、鱼池、园林和停车场, 这座新模型由本地制作建筑物立体模型专家赵平和 也有各地标的牌楼,整个碧山亭所在地的黄色围墙。 先生亲手制作。他花了约一年的时间精心测量打造,按 1:150的比例,将碧山亭的土地、园林和各座传统建筑 碧山亭将新模型放置在公所礼堂靠大门进口,自然 物,浓缩建立在一张2.4米 x 1.2米(约8尺 x 4尺)的展示 光线充足,供大家参观。

6.45 以1:150比例制作的碧山亭新模型。

242 根深不怕风摇动 树正何愁月影斜

1989年的模型 生,做了这个模型。由于当时新大庙(观音庙)仍在施 工中,模型是按旧大庙的建筑而制作的。 碧山亭曾于1989年制作立体模型,当时碧山亭还处 于封山起坟重建阶段。为方便许多正在安排寄放先人骨 这个旧模型一路来都在公所礼堂展示。它完成了任 灰埕的主家的了解,我们特地邀请模型制作师关俊明先 务,功成身退,现在已经移到大庙底层的房间寄存。

6.46 1989年的碧山亭模型,可看到旧的大庙外观。

243 金箔浮雕

祖籍风光风情揽胜 整个木雕风光秀丽,诗情画意,情景交融,精工细 刻,不但以山川村舍展示了珠江三角洲的迷人风光,也 这幅长8米,高2米的金箔樟木浮雕,重1000公斤, 以名胜民俗贯穿了上下数千年前南粤祖籍地的历史,令 全部黑漆贴真金箔。它所展现的画面是广惠肇三府18县 人倍增思乡深情。 市的风光风情缩影,共有28个景点。

6.47 祖籍风光风情揽胜。

木雕共有28个景点:

1. 高要鼎湖山 2. 肇庆七星岩 3. 恩平鳖峰山项 4. 宁阳凌云古塔 5. 冈州崖门炮台 6. 冈州小鸟天堂 7. 鹤山坎桥堂 8. 鹤山铁夫画阁 9. 南海西樵山 10. 康有为故居 11. 顺德清晖园 12. 中山故居 13. 佛山梁园 14. 佛山祖庙 15. 广州六桲寺 16. 广州镇海楼 17. 番禺馀荫山房 18. 番禺莲花山 19. 清远飞霞涧 20. 花县洪秀全故居 21. 增龙挂绿 22. 增龙文昌阁 23. 东安可园 24. 虎门炮台 25. 东安信国公祠 26. 三水芦苞祖庙 27. 惠州西湖 28. 罗浮山

244 根深不怕风摇动 树正何愁月影斜

粤人石叻创业史略 全部黑漆贴真金箔。它所展现的画面是早期的广东人南 来新加坡时艰苦创业的情景。 这幅长8米,高2米的金箔樟木浮雕,重1000公斤,

6.48 粤人石叻创业史略。

木雕共有21组画面,以热带的椰树、蕉叶、亚答屋和节日舞龙来点缀:

1. 初到石叻 2. 星洲垦荒 3. 驳业估俚 4. 耕种饲养 5. 市集小贩 6. 茶楼小食 7. 中草药店 8. 广东妈姐 9. 酱料制作 10. 牛车水街景 11. 洗衣烫染 12. 制糖做饼 13. 工地红头巾 14. 五脚基行 15. 扯面梳妆 16. 西洋映画 17. 代写书信 18. 广东大戏 19. 行医济世 20. 培养英才 21. 会馆生辉

245 名家墨宝:碧山亭公所大厅的两对长联

梁少逵 协助资料

碧山亭公所大厅有两对(四条)杉木雕刻贴金的长联。

早在1987年新的行政办公楼落成后,大家都渴望好好的装饰这古典式大楼的宽大内厅。正值1991年,中国广东省 佛山市文化局局长胡正士受我国当局邀请访问新加坡,可能是参与一年一度的“春到河畔”活动。当时国家博物馆林 源福先生介绍胡局长认识了碧山亭,并出席在本亭大厅举行的农历年团圆晚宴,宾主一见如故,侃侃而谈。

负责理事们引导胡局长参观碧山亭的展览,追述百多年来广东乡亲先贤南渡新加坡和马来亚谋生、奋斗与发展, 从事各种行业工作,为本地社会的成长与繁荣作出重大贡献,更使无数中国乡民在此落地生根,开枝散叶,建埠兴 邦,传播中华文化,造福子孙万民。

先贤们的事迹给胡局长灵感,他建议碧山亭应该成立一个大厅装潢小组,全盘策划打扮整个大厅,增加一些文化 氛围。于是,在胡局长的推动下,佛山市民间艺术社征集对联,最后选出佛山人陆增撰写的对联,由南海名书法家庞 国锺挥毫,再以正楷雕刻成长联。

龙裔发星洲 幸赖先民创业 建埠一百余年 独立兴邦 犹以礼仪传国粹

华侨源粤海 全凭桑梓深情 新修三府会馆 萦怀故里 留此文明寄乡思

上联赞颂华人先贤艰辛南渡到新加坡创业,百多年来建造了新加坡的繁荣昌盛,并在此播散中华文化传统。

下联表达本地侨民继承了家乡浓郁情谊,建立广东的广州府、惠州府和肇庆府的多个会馆,让族人得以眷念故 乡。

246 根深不怕风摇动 树正何愁月影斜

6.49 陆增撰写的对联,庞国锺挥毫。 6.50 陆增撰写的对联,庞国锺挥毫。

247 第六部:文化艺术殿堂

这对结合广东和新加坡两地的深厚情感的对联,就吊挂在大厅正面礼堂舞台两侧的两根主柱上,每条长约6米, 宽0.6米,差不多是从天花板垂挂到地面。配合了舞台两边另外两幅正方形各2.5米平方“和合二仙”与“富贵有余” 的樟木真金箔通雕,给人古雅庄严的感觉。

当大家回头面向大门时,看到的又是两条大木雕对联,吊在另外两根主柱上:

羡故郡地灵 镇海楼雄 楚庭源远 星湖漾碧 泗塔浮岚 胜景赖言传 万里关山萦客梦

仰珠江人杰 崖门吊古 御宝捐桥 玉聘鸿儒 记题石室 英名欣史载 千年功烈肃乡心

上联介绍广东三府地的名胜古迹,包含了广州市越秀山内镇海楼,肇庆市的七星湖,惠州的泗洲塔,新会的崖山 等地,令人不胜怀记。

下联则是歌颂珠江(广东)的名人事迹,包括元宋时期在新会崖山大海战,写下苏东坡被贬到惠州时捐金建造西 新桥,也提到明宪宗以一方碧玉聘理学大师新会陈白沙出仕,记题石室指的是刻于星湖石室岩内的唐代李邕的《石室 题记》碑文。种种名人轶事,都英名千载,令人敬仰。

这对联是顺德伍嘉陵书写的,正值壬申年(1992年)正月,以半行草体刻在杉木条板,同样是6米长的刻凹字贴 金箔黑漆底制作,这对联安置在向大门的两边,中间的上樑是铺有6片各长1.5米的云石彩塑浮雕,画的是仿敦煌壁画 的仙女飞天,歌舞散花。

两对(四条)长联紧紧绑系着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华人情怀,广惠肇碧山亭服务三府先人族群 ,用这些对联来装 饰办公楼礼堂大厅,是再恰当不过了。这四条杉木对联挂饰,在1993年由两位佛山艺术师瓦匠专程到来安装,它们今 天的价值可是无价之宝。

248 根深不怕风摇动 树正何愁月影斜

6.51 伍嘉陵书写的对联,以半行草体刻在杉木条板。 6.52 伍嘉陵书写的对联,以半行草体刻在杉木条板。

249 名家墨宝:黎省三,徐祖桑,罗荣基, “慎终追远,源远流长”

李国樑

黎省三的墨宝 劲,长期为招牌业公司书写招牌,星展银行的前身“发 展银行”和“发展金融”的招牌字亦出自他手。许多华人 碧山亭的“广惠肇碧山亭公所”和“广惠肇碧山亭 社团都邀请黎省三献墨宝,譬如“中山曹步同乡会”、 先贤纪念碑”的墨宝出自黎省三。 芽笼“福德祠绿野亭公会”、武吉班让“客属公会大 厦”和芽笼32巷的“丰顺会馆大厦”。 黎省三(1902–1999)祖籍广东丰顺,字体饱满有

6.53 黎省三“广惠肇碧山亭公所”。

250 根深不怕风摇动 树正何愁月影斜

6.54 黎省三“广惠肇碧山亭先贤纪念碑”。

251 第六部:文化艺术殿堂

徐祖燊的墨宝

碧山亭的“碧山庙”、“广惠肇碧山亭文物馆”和 在文物馆内展示的“慎终追远 弘扬孝道”出自徐祖燊。

徐祖燊(1925-),原籍广东番禺,书法启蒙老师为 粤籍名书法家谭恒甫。徐祖燊平生从不卖字,只为慈善 机构、文化团体义务代书,绝不取酬。中国黑龙江省国 家森林公园,为增添文化气息,特将徐祖燊于1992年所 书对联五十件,雕制成文化长廊,作为永久保存,并特 颁特别贡献奖及终身成就奖。

6.55 徐祖燊“碧山庙”。

6.56 徐祖燊“广惠肇碧山亭文物馆”。

252 根深不怕风摇动 树正何愁月影斜

6.57 徐祖燊“慎终追远 弘扬孝道”

253 第六部:文化艺术殿堂

罗荣基的墨宝

碧山亭福德祠内的“福德庇佑”出自罗荣基。

罗荣基是一名中医师兼书法家,一生不断钻研书 法。上世纪90年代的一段时期,他曾参加乐龄书画会雅 集,写颜体大字和对联。他的书法被收录在《罗荣基大 字书法》一书里。

慎终追远,源远流长

唐• 白居易《海州刺史裴君夫人李氏墓志铭》: “夫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噫!李氏之世禄世德, 有所从来。”

碧山亭停车场的顶楼外墙,挂着“慎终追远,源 远流长”八个大字。“源远流长”出自白居易写的墓誌 6.58 源自白居易诗句的“慎终追远 源远流长”。 铭句,寓意凡事只有历史悠久,源远根深,才能持续繁 荣。

6.59 清远道人罗荣基“福德庇佑”。

254 名家墨宝:净空长老的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

施义开

大石头的由来 同年12月,理事长在广东肇庆、佛山、鹤山和广州 市也参观了一些展示的大石。在2013年3月,理事长施义 碧山亭公所礼堂侧面的停车场竖立了一座大理石, 开连同副理事长李达政专程飞到福建的水头市,这是一 刻上“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金漆大字。 个专门销售中国大石块(原石和加工石板)的小城市, 最后,敲定了一座重约5吨,高2.5米,宽1.5米,厚0.7米 这座新的大石头地标,是怎样来的呢? 的晚霞色,形态优美的大理石,请雕刻师傅依照净空长 2010年12月的碧山亭140周年纪念大庆时,受世界万 老的真迹和署名“八四叟净空”刻在这块大石的正面, 民尊崇的香港净宗学会主持净空长老书写“慎终追远, 入石2公分,背面加雕花草和第101届理监事立碑日期。 民德归厚”八个大字,惠赠碧山亭。碧山亭立即将净空 经过一番张罗,这座大石头终于海运抵达新加坡, 长老的墨宝刊登于纪念特刊。 于5月10日用吊车竖起平稳安置在公所礼堂侧门停车场预 这幅珍贵墨宝的涵义,完整总结了碧山亭百多年来 先制好的10平方米的地台上,八个金漆大字朝向本亭大 努力的核心精神,大家都渴望找个适当的方式,将净空 门,以红黄色菊花围绕,晚上有灯光照明。任何行人车 长老的好意,让本亭同事和万千主家共赏。 辆进入碧山亭后,就看到这座大石上净空长老的“慎终 追远,民德归厚”八个金字,然后仰首又看到停车场大 第101届理事长施义开在2012年4月旅游中国厦门, 楼上面的“慎终追远,源远流长”大字,相得益彰,让 在纪念陈嘉庚公园内看到一座大石标志,觉得碧山亭也 人记住碧山亭的核心精神。 可以将净空长老的赠言雕刻在一座大石上作为地标。于 是开始寻石,经过其他市区,包括水头市,心中有了底 2013年7月7日傍晚,新加坡社会及家庭发展部代部 稿。 长兼国防部高级政务部长陈振声先生特地为这尊碧山亭 地标揭幕,所有第102届的碧山亭同事都出席观礼,一对 瑞狮起舞助兴。

255 第六部:文化艺术殿堂

净空长老

净空长老为时任香港佛陀教育协会的 董事主席,经常穿梭世界各地,弘扬佛法, 联合各宗教为世界和谐祈祷和平。2010年除 夕,长老在新加坡联合10大宗教首领为新年 祈福,碧山亭同事罗荣基、施义开、曾守荣 等多位出席结缘,并邀请长老有暇到碧山亭 设坛讲经,让同事们聆听教诲。

净空长老原籍中国安徽省庐江县, 俗名徐业鸿,诞于1927年,1949年远渡台 湾,1953年从师学经史佛法,1959年取法名 觉净,号净空。多年来,在各地成立净空宗 学会,弘扬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 经,弟子无数。1955年曾来新加坡与佛教居 士林合办弘法人才培训班。1997年在新加坡 长居三年,协助团结各大宗教。2009年2月 在澳大利亚的布里斯本市,举办3天以示世 界宗教是一家为主题的澳州、亚太地区多元 宗教高峰会议。2011年10月,在美国纽约市 主办联合国世界宗教和平会议。

近几年来,净空长老更不懈奔波欧洲、 印度和斯里兰卡各国。长老弘法,阐明佛教 不应只被视为宗教,佛法其实是佛陀教育, 融入中华传统文化,重视弟子规等因果伦 理,致力改善社会风气。净空长老以香港作 基地,开办无数讲座弘法,还利用新科技, 通过网络、卫星电视等多媒体渠道使佛陀教 育普及大众,经论著作无数。 6.60 净空长老“慎终追远,源远流长”。

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