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rn and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现当代艺术夜场

2020 年 08 月 18 日 北 京 | BEIJING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现当代艺术夜场 2020. 08. 18 BJ0001

北京永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现当代艺术

夜 場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索 引 索 引 INDEX OF ARTISTS INDEX OF ARTISTS

朝 戈 CHAO GE 829 王衍成 WANG YANCHENG 824

陳鈞德 CHEN JUNDE 828 王 音 WANG YIN 858

陳逸飛 CHEN YIFEI 838 吳大羽 WU DAYU 801,802,803,804

陳彧君 CHEN YUJUN 871 吳冠中 WU GUANZHONG 813,814,815,816,817

朱德群 CHU THE-CHUN 822 吳作人 WU ZUOREN 826

段建偉 DUAN JIANWEI 830 謝南星 XIE NANXING 856

陳蔭羆 GEORGE CHANN 823 徐 冰 XU BING 832

關 良 GUAN LIANG 805,806,807,808,809 徐 累 XU LEI 837

黃宇興 HANG YUXING 865,866 楊飛雲 YANG FEIYUN 831

郝 量 HAO LIANG 863 草間彌生 YAYOUYI KUSAMA 877

賈藹力 JIA AILI 861,862 趙無極 ZAO-WOUKI 818,820

KAWS KAWS 876 曾梵志 ZENG FANZHI 847

林風眠 LIN FENGMIAN 810,811,812 張恩利 ZHANG ENLI 855

劉 丹 LIU DAN 836 趙 洋 ZHAO YANG 872

劉 野 LIU YE 848,849,850,851 趙 趙 ZHAO ZHAO 875

羅爾純 LUO ERCHUN 827 周春芽 ZHOU CHUNYA 839,840,841,842,843,844,845,846

秦 琦 QIN QI 867

仇曉飛 QIU XIAOFEI 870

尚 揚 SHANG YANG 833

屠宏濤 TU HONGTAO 869

丁雄泉 WALASSE TING 825 「蜡彩之突出渲染细描,叠层加工,复衬 必应,来居先操纵,说明这一工具之于 敏感范畴是夺变、力定、强速作用上。 这一心目吐彩新工具,不全象是粉彩、 油彩、水粉彩、水彩、素彩的复道品, 又有其独特点。素绘也有其独立彩章, 书法艺术之神彩是其主例之解。」

— 吴大羽

| 吴大羽的蜡笔画情怀

当我们回顾20世纪的风云艺术家的成就时,虽然那些完美的大型作品代表了每一位艺术家的 风格,但是还有一些少为人知的纸本绘画显示出了艺术的多样性和灵动性。这次精选四件吴大 羽的纸本蜡笔画,这些蜡笔手稿,可能是灵光一现,信手为之,也可能是为绘制油画创作的草 图,创作的过程充满了随意性和偶然性,但是作品依然精致考究,风格鲜明。这些不常见的画 作,可以一窥大师的另一种艺术面貌,以及他在作品中倾注的岁月情怀。

吴大羽是中国抽象油画的开拓者,他将西方现代艺术和中国画的技法进行了拆解再重构,建 构起自己的抽象世界,他喜欢运用色彩和块面去表现感受与情绪,这在他的蜡笔画中也可以 看到。这次专题的四幅蜡笔画大约作于1970至1980年代。吴大羽晚年创作的蜡笔画数量比 较多,一方面是因为形式简单,另一方面是因为蜡彩作为一种古老的技法,具有油画所不具 有的优势,吴大羽称之为“夺变、力定、强速”。这四幅画的尺幅都不大,但是视觉冲击力 却很强,色彩丰富鲜艳,笔线粗犷不羁,稚拙的笔意有儿童画的天真之趣,画中没有明显的 空间感,而是用纯粹的色彩和形状来传达内在的激情。 801 802

吴大羽(1903-1988) WU DAYU (1903-1988) 吴大羽(1903-1988) WU DAYU (1903-1988) 无题 Untitled 隔海相望 I-343 Over the Sea I-343

纸本油性蜡笔 oil pastel on paper 纸本油性蜡笔 oil pastel on paper 3 7 7 14.5 × 10 cm 5 /4 × 3 /8 in. 14.8 × 10.2 cm 5 /8 × 4 in.

出 版: LITERATURE 出 版: LITERATURE 《吴大羽画展》,国立历史博物馆,2001 年,P142-143 Wu Dayu Exhibition, National History Museum, 2001, P142-143 《吴大羽纸上作品集 上册》,大未来林舍画廊,2010 年,P199 Wu Dayu: Artworks on Paper Volumn 1, Lin & Lin Gallery, 2010, P199 《吴大羽纸上作品集》,大未来林舍画廊,2007 年,P28、60 Wu Dayu: Artworks on Paper, Lin & Lin Gallery, 2007, P28, 60 《吴大羽纸上作品集》,商务印书馆,2016 年,P182 Wu Dayu: Artworks on Paper, The Commercial Press, 2016, P182 《吴大羽纸上作品 上册》,大未来林舍画廊,2010 年,P254、275 Wu Dayu: Artworks on Paper Volumn 1, Lin & Lin Gallery, 2010, P254, 275 展 览: 吴大羽画展,国立历史博物馆,台北,2001 年 EXHIBITED 吴大羽油画艺术回顾展暨纪念吴大羽先生百年诞辰,上海美术馆,上海, Wu Dayu Exhibition, National History Museum, Taipei,2001 RMB 20,000 - 120,000 2003 年 Retrospective Exhibition of Wu Dayu’s Oil Paintings, Art 吴大羽个展,耿画廊,台北,2011 年 Museum, Shanghai, 2003 Wu Dayu Solo Exhibition, Tina Keng Gallery, Taipei, 2011

RMB 20,000 - 120,000

現當代藝術夜場 | MODERN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803 804

吴大羽(1903-1988) WU DAYU (1903-1988) 吴大羽(1903-1988) WU DAYU (1903-1988) 无题 II-170 Untitled II-170 无题 II-588 Untitled II-588

纸本油性蜡笔 oil pastel on paper 纸本油性蜡笔 oil pastel on paper 7 3 3 7 20 × 11 cm 7 /8 × 4 /8 in. 14.5 × 10 cm 5 /4 × 3 /8 in.

出 版: LITERATURE 出 版: LITERATURE 《吴大羽纸上作品下册》, 大未来画廊艺术有限公司, 2010 年, Wu Dayu: Artworks on Paper Volumn 2, Lin & Lin Gallery, 2010, P349 《吴大羽纸上作品集 下册》,大未来林舍画廊,2010 年,P330 Wu Dayu: Artworks on Paper Volumn 2, Lin & Lin Gallery, 2010, P330 P349 Wu Dayu Works on Paper, The Commercial Press, 2016, P476 《吴大羽纸上作品集》,商务印书馆,2016 年, P476

RMB 20,000 - 120,000

RMB 20,000 - 120,000

現當代藝術夜場 | MODERN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关良与戏剧大师俞振飞、童芷苓合影于 20 世纪 70 年代 Liang Guan with drama master Zhenfei Yu and Zhiling Tong photograph taken by 1970s

「京剧既是一种概括的、富有象征性的、现实主义的艺术,因此,为要充分传达 其神髓,就不能拘泥于一定的技法。这样,我在基本上采用了一部分国画的表 现方法,如线条、泼墨、渲染、平涂散点透视,以使画面更突出,更生动;同 时又以表现对象为主,灵机应变地去活用各种技法,不为技法所拘束。」

現當代藝術夜場 | MODERN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 大巧若拙,得意忘形:关良

Lot.808 东郭先生受教图 Lot.806 伏虎罗汉 Lot.809 风景 Mr.Dong Guo in Teaching Fu Hu Luo Han Landscape

关良是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的人物画大师,他 的作品,文革中饱受磨难的关良曾经把数以千计 的最后一首长诗:神佛都是假,这首诗后来发表在 成为时代进步的标志。 以独创的彩墨戏曲人物画蜚声艺坛,他的戏曲 的画作毁掉,文革结束后,关良在相对平静的生 《人民日报》副刊上。 人物画造型夸张,色彩明快,风格稚拙天真, 活中重新拾起画笔,迎来了他的最后一个艺术创 《晴雯补裘》描绘了《红楼梦》中晴雯带病连夜织 李苦禅曾经称赞他的画法为“得意忘形”。关 作盛期,这个阶段他的戏曲人物画较之以前风格 这幅画的画题出自《水浒传》第三回《赵员外重修 补贾母送给宝玉的孔雀氅的情景。晴雯坐在凳子上 良的人物画有着广泛的形式来源,他在20世纪 变化不大,笔墨更加率意,色彩也更加丰富。 文殊院,鲁智深大闹五台山》,故事讲述鲁智深打 专心补裘,宝玉在身后拿着蜡烛为她照明,这一幕 初东渡日本留学,师从于藤岛武二和中村不折 死镇关西后,为避祸,前往五台山剃度为僧,然而 将戏曲舞台上的“看”、“瞟”、“盯”、“瞄” 两位老师,这期间受到了印象派和西方现代艺 《神佛都是假》是一幅有特殊意义的作品,代 与佛无缘的鲁智深却醉打山门,与寺内的僧人发生 等眼神,捕捉到位,画家刻意营造出一个充满感情 术的影响。关良在归国后又重新致力于学习中 表了郭沫若和关良长达50年的惺惺相惜的友 了剧烈冲突,将一座清净山寺搞得鸡飞狗跳。画中 浓度的瞬间,通过动作和凝视表现出两个人对彼此 国画,他在上海美专任教时迷恋上了京剧,不 情。郭沫若比关良年长8岁,两人在20世纪20 仅描绘了鲁智深一人,其一手提禅杖,一手执腰 的关心。《东郭先生受教图》则是充满讽刺意味, 仅经常观看京剧,而且拜师学戏,他对京剧的 年代相识,关良从日本回国后在上海任教,与 带,步态有些踉跄,有醉酒之状,相貌依据了《水 东郭先生救助中山狼,反而被狼所害,画家在这里 研究颇为深入,甚至能够自拉自唱,这也是他 同在上海的郭沫若一见如故。国民战争爆发 浒传》中的描述,凶恶如莽汉,令人见而生畏,不 以夸张的方式表现出东郭先生的迂腐和狼的狡黠。 的戏曲人物画能够生动传神的原因。 后,郭沫若邀请关良加入“北伐”,并推荐他 敢近前,不敢怠慢,虽然身着僧衣,却没有出家人 《伏虎罗汉》貌似是一幅充满力量感的画,但实际 在政治部负责美术宣传工作。后来国内政治形 的模样。为了更好的呈现一个莽汉,画家运用了率 上令人忍俊不禁,罗汉双手握拳,准备打虎,老虎 关良的戏曲人物系列并不追求形似,而是追求 势变化,两位朋友在十余年内未见,40年代的 意的大写意法,以干涩的墨笔勾出轮廓,再以湿润 转过头来露出狰狞状,在罗汉和老虎对视之时,不 Lot.807 神佛都是假 动态和意趣,他往往用迅疾洒脱的笔法写出人 抗日战争时期两人在重庆避难时重逢,关良在 的水墨和淡色晕染,面部的刻画较为细致,络腮 知是否会发笑,因为老虎看起来像一只猫,这大概 God Buddha is Fake 物,将舞台上的一个瞬间定格,抓住某个戏剧 重庆举办展览,郭沫若为其撰写了长篇评论文 胡、散发、瞪圆的眼睛显示出强烈的性格特征,使 是关良有意流露的幽默感。这几张画造型生动风 性或滑稽的场面。关良对水墨的运用达到了游 章,还在文汇报发表了《关良艺术论》。郭沫 人感受到鲁智深的我行我素、不守规矩的性格。 趣,用笔质朴平易,人物惟妙惟肖,充满谐趣,是 刃有余的程度,同时他也将西方现代艺术的技 若对关良的艺术评价很高,他认为关良不是折 关良晚期的戏曲人物画佳作。 巧引入水墨画中,比如印象派的时间效应和光 衷主义者,而是用西画改造中国画,企图创造 郭沫若在题写诗文时,有意运用了“打油诗”的风 色理论,现代艺术的形式构造理论,他将中西 一种时代的、前进的、发扬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格,以与关良的诙谐画风相契合,“神佛都是假, 《风景》是一件水彩写生画,以很随意的方式呈现了 技法完美地融合起来,为他的戏曲人物画和风 的新绘画。郭沫若对关良的认可和提携在当时 谁能相信它”,这首诗写作的时间是文革之后,因 一个普通的乡村景致,民居周围有繁茂的树木,村前 景画都带来了独特的风格。 的环境中非常重要,一方面使关良的艺术更快 此有明显的时代特色,郭沫若借助这个“鲁智深醉 的高桥上,村民络绎不绝,近景中还有几个村民在河 地受到社会认可,另一方面也使关良躲过了一 打山门”的故事来寓意当时中国的政治状况,他认 边洗衣服,乡村生活平淡而闲适。关良在这里将西方 本次专题的作品《晴雯补裘》、《伏虎罗 些政治风潮。1977年冬,在郭沫若去世前数 为在百废待兴之时,应打破旧体系,建立新体系, 风景画和水墨画的技法结合起来,用水彩的透明色块 汉》、《神佛都是假》、《东郭先生受教 日,关良拿着一幅《鲁智深醉打山门》,请郭 以促进现代化建设。这首政治寓意的题画诗也使关 和粗率的墨线共同营造出一种雅致的青绿色调,那些 图》、《风景》,都是关良在20世纪70年代末 沫若题诗,郭沫若抱病在画上题写了生平所作 良的《神佛都是假》超越了绘画本身的艺术价值, 粗犷不羁的笔线令人联想起他的戏曲人物画。

Lot.805 晴雯补裘 Qing Wen Mends Fur

現當代藝術夜場 | MODERN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805

关良(1900-1986) GUAN LIANG (1900-1986)

晴雯补裘 Qing Wen Mends Fur

1978 年作 1978 纸本水墨 ink on paper 7 3 81 × 65.5 cm 31 /8 × 25 /4 in. 款 识:晴雯补裘 戊午九月 关良 signed in Chinese and dated 1978.9 with one seal 钤 印:关良 PROVENANCE 来 源: Provided from Artist's Family 直接得自艺术家家属

RMB 300,000 - 800,000

京剧《晴雯补裘》剧照 Peking Opera, Qing Wen Mends Fur, stage photos

現當代藝術夜場 | MODERN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806

关良(1900-1986) GUAN LIANG (1900-1986)

伏虎罗汉 Fu Hu Luo Han

1978 年作 1978 纸本水墨 ink on paper 1 5 130 × 67.5 cm 51 /8 × 26 /8 in. 款 识:伏虎罗汉 戊午六月作于沪江 关良 signed in Chinese and dated 1978.6 with one seal 钤 印:番禺关良 PROVENANCE 来 源: Provided from Artist's Family 直接得自艺术家家属

RMB 300,000 - 800,000

現當代藝術夜場 | MODERN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807

关良(1900-1986) GUAN LIANG (1900-1986)

神佛都是假 God Buddha is Fake

1977 年作 1977 纸本水墨 ink on paper 3 1 90 × 56.5 cm 35 /8 × 22 /4 in. 款 识:一九七七年十月 番禺关良画 signed in Chinese and dated 1977.10 with two seal  神佛都是假,谁能相信它?打破山门后, 提杖走天涯!见佛我就打,见神我就骂。 PROVENANCE 骂倒十万八千神和佛,打成一片稀泥巴。 Provided from Artist's Family 看来禅杖用处大,可以促进现代化。开遍 大寨花。 一九七七年十二月一日题 关良同志画鲁智深 郭沫若 钤 印:关良

来 源: 直接得自艺术家家属

RMB 300,000 - 800,000

現當代藝術夜場 | MODERN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808 809

关良(1900-1986) GUAN LIANG (1900-1986) 关良(1900-1986) GUAN LIANG (1900-1986) 东郭先生受教图 Mr.Dong Guo in Teaching 风景 Landscape

纸本彩墨 ink and color on paper 纸本水彩 watercolor on paper 3 3 1 1 67 × 45 cm 26 /8 × 17 /4 in. 33 × 26 cm 12 /2 × 10 /4 in. 款 识:东郭先生受教图 番禺关良 signed in Chinese with one seal 钤 印:关良 one seal of the artist 钤 印:关良 PROVENANCE 来 源: PROVENANCE 来 源: Collected from Huang Qingxin, and Confirmed by Artist’s Family 直接得自艺术家家属 Provided from Artist's Family 黄青新旧藏;经艺术家家属确认此来源。

RMB 150,000 - 300,000 RMB 300,000 - 600,000

現當代藝術夜場 | MODERN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Lot 810 戏剧人物 林风眠 《戏剧系列:关羽义释曹操》 1960 年代作 Opera Figures 佳士得香港 2019 年 5 月 25 日 Lot.44 成交价:HKD 6,725,000 Lin Fengmian, Opera Series: Guan Yu releases Cao Cao at Huarong Trail, 1960s, Christies Hongkong 25 May 2019, Lot.44, Sold Price HKD 6,725,000

「林风眠在中国现代绘画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己是世界公认的了。因为他的开创使中国的艺 术家们能以现代的手法表达出完全中国化的感受 , 从西方艺术理念的影响中得到解脱。不少 有代表性的现代中国画家曾跟他学过画 , 包括赵无极、吴冠中、朱德群等 , 可见其影响有多 大。因此 , 他真正是中国现代绘画的先驱者。」

— 苏立文

林风眠 Lin Fengmian

戏曲人物画是林风眠的一个标志性的画题,这个系 术结合起来,开启了中国现代艺术的新方向,“从 比强烈,同时又含有丰富的色调层次,如淡蓝、松绿、墨 列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初。1951年,林风眠为了 民族形式中找到一条出路”。 绿,参杂在浓重的色调中,使那些被粗重的墨线分割的色 避免在艺术创作方面的批判与冲突,辞去中央美术 块显得不那么生硬。 学院华东分院的教职后,移居上海,开始在一个相 《戏曲人物》与林风眠在1960年代创作的《关公 对自由的空间内进行独立的创作。在这段闲居的时 与曹操》、《关羽义释曹操》有相似之处,可能是 林风眠的戏曲人物画借鉴了西方现代艺术的造型元素,比 间内,老友关良常邀请他去看京剧、绍剧,林风眠 同样的主题。方正的构图中,四个人物前后错落, 如毕加索的立体主义,马蒂斯的装饰性色调,他还从中国 逐渐迷上了传统戏曲。戏曲舞台上的形象、动作、 构成极具张力和戏剧性的结构。画家把戏曲人物的 民间剪纸和皮影戏中获得了灵感。在这幅画中,人物的稚 格局给他带来很大的启发,他从中提炼出一种个性 衣饰和动态进行了拆解,又重组为各种几何形,人 拙造型,夸张变形的动作就显示出了皮影戏的影响;平面 化的表达方式,不仅创作出抽象的、符号化的形 物头部是椭圆形,躯体上套叠着各种大小不一的椭 化的结构、分割的几何形和平涂的色彩则是来源于立体主 象,而且融合了中西绘画的技法,探讨了时间与空 圆形、矩形、三角形,几何形与直线、斜线、曲线 义。戏曲人物画对于对于林风眠而言,不仅只是一个新的 间的连续与对立的关系。林风眠的戏曲人物不仅是 铺排重叠、相互穿插、彼此交织,错综复杂又井然 题材,也让他从另一个角度重新进行中西艺术的调和探 个人风格的标志,在中国画的现代化进程上也占有 有序,形成节奏感和形式趣味。色彩浓郁饱满,以 索,他通过戏曲舞台的光影变幻成功地融合了多种技法。 京剧《古城会》剧照(改编自三国演义第 28 回) Peking Opera, Sworn Brothers, stage photos (Adapted from Romance No.28) 十分重要的地位,他将中国传统艺术和西方现代艺 青绿、赭红色调为主,各种色彩交错在一起,对

現當代藝術夜場 | MODERN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810

林风眠(1900-1991) LIN FENGMIAN (1900-1991)

戏剧人物——单刀赴会 Opera Figures - San Antonio

1950 年代初作 1950s 纸本彩墨 ink and color on paper 1 1 64 × 64 cm 25 /4 × 25 /4 in. 款 识:风眠 signed in Chinese with one seal 钤 印:风 LITERATURE 出 版: Chinese Opera Figure Painting Exhibition, Liu Haisu Art Museum, 《中国戏剧人物画大展》,刘海粟美术馆,2018 年 2018

展 览: EXHIBITED 中国戏剧人物画大展,刘海粟美术馆,上海,2018 年 Chinese Opera Figure Painting Exhibition, Liu Haisu Art Museum, Shanghai, 2018 来 源: 源于关良家属,藏家九十年代末期直接购自关良家属。 PROVENANCE From Guan Liang's family, the collector bought directly from Guan Liang's family members in Late 1990s.

RMB 1,200,000 - 2,200,000

中国戏剧人物画大展,刘海粟美术馆,展览现场,上海,2018 年 Site View of Chinese Opera Figure Painting Exhibition, Liu Haisu Art Museum, Shanghai, 2018

現當代藝術夜場 | MODERN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811

林风眠(1900-1991) LIN FENGMIAN (1900-1991)

秋江 Qiujiang

纸本设色 ink and color on paper 3 3 67 × 67 cm 26 /8 × 26 /8 in. 款 识:林风眠 signed in Chinese with one seal 钤 印:林风瞑印 REMARK 说 明: The work was framed for the exhibition in Seibu Museum of Art 此作品画框为日本西武美术馆制作原框

RMB 1,000,000 - 2,000,000

作品背面 林风眠 《双鹭》 佳士得香港 2011 年 5 月 31 日 Lot.2769 on the back 成交价:HKD 4,820,000 Lin Fengmian, Two Egrets, Christie's Hongkong 31 May 2011 Lot.2769, Sold Price HKD 4,820,000

林风眠是20世纪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最具变革精神的艺术 笼罩整幅画面,清气逼人,具有一种令人感动的孤寂之 家之一,他于1918年赴法国留学,回国后在杭州国立艺术 美。简化的姿态中精准地传达了鹭鸶灵动的身形,以浓淡 学院任教,毕生致力于绘画创作和美术教育。他的理念是 曲线勾画的羽、尾、足、嘴及屈伸的颈部,除了流畅劲柔 兼容并蓄,反对墨守成规的传统绘画,主张东西方艺术要 的线条功力之外,更体现出朴拙却又奔放不拘的淋漓畅 互相调和,取长补短,以民族文化为基础,发展新的艺术 快,一种生命与自然互动的生机悠然而生,芦苇的三两交 形式,他的“林风眠格体”启发了很多现代艺术家,包括 错,逸笔涂刷,皆营造出毫不作态的空间美感。白鹭是林 朱德群、赵无极等。 风眠一贯所采用的题材,其造型优美,笔墨提炼,色彩柔 和以及意境恬淡,宛如一首优美的抒情散文诗。 《秋江》为林风眠成熟期花鸟画的典型作品。一片淡青色

現當代藝術夜場 | MODERN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812

林风眠(1900-1991) LIN FENGMIAN (1900-1991)

窗前静物 At the Window

1940 年代末作 1940s 纸本彩墨 ink and color on paper 3 3 68 × 68 cm 26 /4 × 26 /4 in. 款 识:风眠 signed in Chinese with one seal 钤 印:林风眠印 PROVENANCE 来 源: Xi Suhua's old collections 席素华旧藏 Important private collections in Asia 亚洲重要私人收藏

RMB 600,000 - 1,200,000

《窗前静物》应为林风眠在上海时期的作品,创作时 各种几何形前后交错,直线与曲线彼此交织,搭配巧 间大约在1940年代末期。林风眠在这一时期前后创 妙,变化多端。这幅画在整体上运用了偏冷的色调, 作了多幅构图大同小异的向日葵作品,这幅画是其中 背景的窗户以粗笔重墨勾写出框架,再以湿润的水墨 之一,向日葵的向旋光性和温暖色调大概是林风眠对 加以晕染,花叶和柠檬都是浓重的青绿色。这些水 这一题材情有独钟的原因。此画取典型的方纸布阵, 墨和重色的运用营造出一种向日葵在室内阴影中的效 构图简约,一盆向日葵在窗前左侧位置,右侧有两个 果,窗外的光线照在向日葵上,产生了微弱的逆光效 柠檬,后面是一扇窗户,窗户上是带有方格的窗棂。 果,同时也衬托出了鲜艳明丽的黄色花朵。林风眠在 画面中的物象虽然不多,但是林风眠充分发挥了形式 这幅画中将西方现代艺术的形式构造与水墨画的意趣 构造的趣味,圆形的向日葵,三角形的花瓣,椭圆形 结合了起来,为西方的静物画和中国传统的花鸟画都 的花叶,窗台、窗棂分割成大小不一的方形和矩形, 带来了新的表现元素。

現當代藝術夜場 | MODERN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行年七十后,我终于跌入、投入了黑色时期。银灰或素白,谦逊而退让,与人民大众的审美观矛盾 不大。求同存异,我之选择银亮与素净也许潜伏着探求与父老乡亲们相通语言的愿望,属于“风筝 不断线”范畴内的努力吧!意识形态在变异,五十年换了人间,中国人民心眼渐开,审美观不断提 高,我先前担心他们能否接受抽象的考虑已是迂腐之见了。任性抒写胸怀吧,人们的口味已进入多 种多样的高品位,信任他们的品评吧!我爱黑,强劲的黑,黑得强劲,经历了批黑画的遭遇,丝毫 也割不断对黑之恋。黑被象征死亡,作丧事的标志,正因这是视觉刺激之顶点。当我从具象趋向抽 象时,似乎与从斑斓彩色进入黑白交错是同步的。」

— 吴冠中

現當代藝術夜場 | MODERN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813

吴冠中(1919-2010) WU GUANZHONG (1919-2010)

秋瑾故居 The Former House of Qiu Jin

2002 年作 2002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1 1 70 × 140 cm 27 /2 × 55 /8 in. 签 名:荼 二○○二 signed in Chinese and dated 2002

出 版: LITERATURE 《此岸彼岸 吴冠中》,ART RETREAT,2003 年,P53 Shore to Shore: Wu Guanzhong Retrospective, ART RETREAT, 2003, P53 《吴冠中作品收藏集 I》,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3 年,P263 Collected Works of Wu Guanzhong vol.I, People’s Fine Arts Publishing 《2002-2003吴冠中作品年鉴》,广西美术出版社, House, 2003, P263 2004 年,P22 2002-2003 Almanac of Wu Guanzhong's Works, Guangxi Fine Arts 《吴冠中全集 IV》,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7 年,P264 Publishing House, 2004, P22 《风筝不断线:缅怀吴冠中先生经典作品收藏大展 I》,保 The Complete Works of Wu Guanzhong vol. IV, Hunan Fine Arts 利艺术博物馆 ,2010 年 Publishing House, 2007, P264 《风筝不断线:缅怀吴冠中先生经典作品收藏大展 II——来 In Memory of Wu Guan Zhong vol.I - A Retrospective Exhibition of Wu 自全球华人珍藏》,保利艺术博物馆, 2011 年,P30 Guan Zhong’s Most Significant Artworks, Poly Art Museum, 2010 《永无坦途:吴冠中自述》,湖南美术出版社,2015 年, In Memory of Wu Guan Zhong vol.II - A Retrospective Exhibition of Wu P287 Guan Zhong’s Most Significant Artworks, Poly Art Museum, 2011, P30 《吴冠中油画风景范本》,湖南美术出版社,2019 年, No Royal Road to Success - Autobiography of Wu Guanzhong, Hunan P148 Fine Arts Publishing House, 2015, P287 Wu Guanzhong's Oil Landscape Paintings, Hunan Fine Arts Publishing 展 览: House, 2019, P148 独立风骨——吴冠中捐赠展,香港艺术馆,香港,2010 年 EXHIBITED 艺术北京 风筝不断线——缅怀吴冠中先生经典作品收藏大 展,全国农业展览馆,北京,2011 年 Lofty Integrity:Donation of Works by Wu Guanzhong, Hong Kong Museum of Art, Hongkong, 2010 注: In Memory of Wu Guan Zhong - A Retrospective Exhibition of Wu Guan 竞投本件拍品,请与本公司有关业务人员联系办理特殊竞 Zhong’s Most Significant Artworks, National Agricultural Exhibition Center, 投号牌 Beijing, 2011

NOTICE Bidding for this lot, please contact us in advance for special bidding plates.

估價待詢

現當代藝術夜場 | MODERN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吴冠中部分重要作品创作时间线 Timeline of Wu Guangzhong's a part of Important Works

1. 吴冠中 《水乡周庄》 纸本水墨 1986 年作 Wu Guanzhong, Zhouzhuang Water Town, ink on paper, 1986 2. 吴冠中 《秋瑾故居》 纸本水墨 1988 年作 Wu Guanzhong, Former Residence of Qiu Jin, ink on paper, 1988 3. 吴冠中 《双燕》 纸本设色 1988 年作 北京保利 2018 年 12 月 6 日 Lot.3202 成交价:RMB 54,050,000 Wu Guanzhong, Two Swallows, ink and colour on paper, 1988 Beijing Poly 6 December 2018, Lot.3202, Sold Price RMB 54,050,000 1 4 6

4. 吴冠中 《双燕》 布面油画 1994 年作 北京保利 2018 年 12 月 6 日 Lot.3203 成交价:RMB 112,700,000 Wu Guanzhong, Two Swallows, oil on canvas, 1994 Beijing Poly 6 December 2018, Lot.3203, Sold Price RMB 112,700,000 5. 吴冠中 《周庄》 布面油画 1997 年作 保利香港 2016 年 4 月 4 日 Lot.0121 成交价:HKD 236,000,000 Wu Guanzhong, Zhouzhuang, oil on canvas, 1997 Poly Hongkong 4 April 2016, Lot.0121, Sold Price HKD 236,000,000 6. Lot 814 吴冠中 《秋瑾故居》 布面油画 2002 年作 Wu Guanzhong, The Former House of Qiu Jin, oil on canvas, 2002

说明:以上作品均为新加坡好藏之美术馆吴冠中重要作品旧藏 2 3 5 Remark: All Wu Guanzhong's distinctive paintings from the Collection of Art Retreat Museum, Singapore

| 画不尽江南村镇,都缘乡情 ─秋瑾故居 个就是人民。”因此,他的创作在追求抽象、构成之现代 形式,格外注重东方情思的灌注和表达。 美的同时,也讲求“风筝不断线”,演绎中国文化精神的 诗意与风情。可以说,这一艺术理念之精粹贯穿于吴冠中 这种情思的表达与作品所表现的内容题材是分不开的,作 先生的整个生命历程:从最初对景写生具象写实的技术打 为江苏宜兴人,吴冠中对江南景色充满炽热之情贯穿艺 磨到七十年代尝试将感情与形式意蕴融于变幻的银灰色调 术创作始终,正如先生所言:“画不尽江南村镇,都缘 中国现代艺术在二十世纪的发展,是一段以“开放”和 在杭州艺专读书时,校长林风眠提出的“调和中西艺术, 之中,从八十年代强化形式结构的提炼和明丽色彩的使用 乡情,因此我的许多画面上出现许多白墙黑瓦的江南民 “变革”为核心特征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而吴冠中先生即 创造时代艺术”便为其奠定了坚实基础;后来吴冠中远赴 以表现中国诗意与情味到九十年代更侧重于以“点”、 居”。在八十年代,先生在其得意之作《双燕》中便把江 构成了此进程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其中的代表性艺术家, 法国负笈求学,他更多地学习了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学成 “线”、“面”抽象符号在画面上的组合对写意精神的表 南民居的意象纳入自己的画面之中,将一腔真挚之情释放 先生以其艺术创作和思想成果蜚声海外,尤其是对于“形 后却毅然归国,在与他的老师吴大羽的通信中多次表示他 达,以及2000年以后先生的艺术创作进入化境,不再局限 其中。然而,在艺术家吴冠中看来江南风景不仅仅饱含诗 式美学”这一学术话题所进行的深入探讨和实践,开启中 坚信做艺术还是要回到自己熟悉的生活里去,只有在自己 于形式元素的束缚,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纯任自然而能一 情和画意,这民居还是进行绘画形式经营的绝好载体,他 国艺术创作的新篇章,成为两百年来第一个入选法兰西艺 的民族中才能创作出有感情的内容。吴冠中将他所学到的 超直入。 说“起最主要作用的还是形式构成……分析其中的造型因 术院院士的中国人。 西方现代绘画的精髓— 形式、空间及艺术的规律带回中 素,主要是黑与白的对比,几何形的组合:方、长方、扁 国,却反对完全模仿西方艺术,而是深入践行油画民族 创作于2002年的作品《秋瑾故居》便是步入千禧年之后吴 方、三角、垂直的、横卧的……简单因素的错综组合,构 关于吴冠中先生对于中国美术史发展的贡献,学者李霖灿 化、中国画现代化的探索。 冠中先生已然八十岁高龄之时艺术创作面貌的集中体现。整 成多样统一的形式美感,这大概便是色调素雅的江南民居 曾将其总结为“通古今之变,成中西之美”,其艺术创作 体画面简洁明了,一扇黑色的大门兀自横立,在构图上尤为 耐人寻味的关键”。于是在《双燕》的创作中即开始尝试 在中西融汇、古今通达中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样式,为中国 为此,吴冠中先生强调中国艺术发展中的“民族主体性” 凸显,形成强有力的视觉冲击。“黑”与“白”在形成强烈 横与直,黑与白的形式上的对比美之表现,在探索获得成 艺术百年发展的现代性探索写下了浓重一笔。 和“现实时代性”,他认为在艺术创作中“中国人要挺 对比的同时又通过块面的位置和大小的安排构造出视觉上的 功后便成为长留先生心头的眼目,并沿此路径开启了持续 直自己的脊梁,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节奏感。以黑白块面在画面上进行调度为主的形式是吴冠中 性的艺术实践。吴冠中于1988年创作的水墨版本《秋瑾故 吴冠中先生的绘画探索致力于将西方油画进行本土的诗意 因此,在中国现代艺术发展历程中,不应该再“托钵乞 对蒙德里安以水平和竖直线条对画面进行几何形分割的构成 居》,在题材和形式上都与其系同一方向和主题的延伸之 性转换,并和中国画的写意传统相融合,与当代人的审美 食”,无论向洋人还是古人,而是应该立足于中国传统创 法的取用。然而,在吸取其营养的同时,吴冠中先生也认为 作,用先生的话说即是“属《双燕》的嫡系”。这充分体 相应和,为中国艺术发展开拓新境的同时也为世界现当代 作,与西方进行对照检验,来彰显艺术创作的固有价值。 “蒙德里安画面的几何组成追求简约、单纯之美,但其情意 现出将西方抽象概念手法与东方写意精神融汇的《双燕》 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意义。可以说,这一艺术理 吴冠中先生对于中国艺术的发展有着深沉的使命感,他说 之透露过于含糊,甚至等于零”。由此可见,吴冠中在《秋 及《秋瑾故居》姐妹篇,堪称吴冠中最钟情也最重要的 念是在吴冠中先生多年学习和实践探索中逐渐形成的:早 “画画时想着背后有两个观众:一个是西方的大师 , 另一 瑾故居》的艺术创作中充分凸显出不拘于物象,亦不受限于 “江南水乡”母题之范本。

現當代藝術夜場 | MODERN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运用和挥洒层面上更为自由,任意书写情怀,同时也更重 之于《秋瑾故居》,吴冠中先生援道入艺,不仅注重形式 精神世界的宣泄,在心态上也回归璞真,在手法上将“写 的经营,强调图式个性,更寄托了深深的家国情怀和历史 意”与“抽象”相结合,使画面更单纯、更厚重。其次, 之思,从而令作品更为厚重丰赡。他以具有现代审美价值 同样以江南民居建筑为表现对象的油画作品《秋瑾故居》 的方式表现中国革命历史题材,无疑会以它的美感和张力 的独特性在于,它一改江南水乡的清幽恬淡和温婉秀丽的 感染着观者。诚然,这也是为何“吴冠中”这个名字在 气质而营造出一种庄严静穆的氛围,从而升华出厚重的纪 二十世纪后半叶的现当代艺术史中傲然独立,无可替代的 念碑性。正是在瞻仰民族英烈秋瑾的故居时对她革命生涯 原因所在。 豪放壮烈的回忆,使先生在作品的艺术表达中呈现出与众 不同的意蕴。

「上世纪80年代,我用水墨作了幅《秋瑾故居》:厚厚的墙,乌黑宽大的门紧闭在画面中央,近乎顶天 秋瑾故居 2007 年 10 月,吴冠中最后一次拜访秋瑾故居,李大钧摄影 Former Residence of Qiu Jin In October 2007, Wu Guanzhong visited Former Residence of Qiu Jin for the last time. 立地,门上方印着小块红色标志,营造了灵堂气氛。墙外电线上,栖息着几只凭吊的燕子。我写了画外 Photo by Li Dajun 话:忠魂何处,故居似黑漆棺材,燕语生生明如剪。今移植成油画,屋顶收缩较原先窄而略曲,黑门锤 炼更坚挺,由铁而钢,更强调黑、白、灰之间的对照,拓宽了空间,去掉了“秋瑾故居”的文字标志, 画面更偏抽象,悲剧意境伸向深远。」 在题材方面,《秋瑾故居》和《双燕》具有同一性,二者 续关注和由衷热爱由此可见一斑,这也充分体现出其在艺术 ——摘自《吴冠中文丛—文心画眼》 皆是对江南民居及深切情思的演绎与表现,在《双燕》中 家的个人创作历程中所具有的代表性和典型性。 作为点睛之笔的意象“燕子”,也在《秋瑾故居》画面的 上部出现,七只线上栖息之燕,寄寓深意,两件作品亦由 《双燕》表现了白墙黛瓦,色调素雅的江南民居,房前一 此形成呼应之势,平添画中情味。从艺术角度来看,《秋 片白亮亮的水面,具象刻画的绿柳虬曲挺拔,双燕展翅飞 瑾故居》与《双燕》在画面的视觉形式上也有着异曲同工 翔,呈现出一派融融江南水乡气象。较之《双燕》,《秋 之妙,在此两幅作品中这种平面分割、几何形组合构成, 瑾故居》在视觉构成上更具超越性,景深被强力压缩,画 “黑白”的相间对照是先生尤为感兴趣的形式探索方向,画 面聚焦于建筑的黑门白墙,去除了柳树、水面等因素,画 面中呈现出抽象的意味,而这种意味又同西方的抽象绝然不 面内容更加纯粹和洗练,从而使得画中的抽象意味与形式 同,先生在这其中更着意于具有中国文化视觉特质之“画 美感更为突出;整体上的平面性加之门与墙主观的比例关 境”的经略。继八十年代以水墨媒材对此主题进行表现之 系处理,增强了画面的冲击力。《双燕》着重表现白色调 后,先生又分别在1996年和2002年对《双燕》和《秋瑾故 的明净,正如先生所说在此画中“墙横卧中央,占领了宣 居》进行了油画版本的移植性创作,吴冠中对这一主题的持 纸之纯白,俨然画中女皇”,与纵向的较短的黑色块形成 对照。而《秋瑾故居》则反其道而行之,扩展了“黑”与 “白”之间的张力,先生在著作中专门写到:“厚厚的 墙,乌黑宽大的门紧闭在画面中央,近乎顶天立地,门上 方印着小块红色标志,营造了灵堂气氛。墙外电线上,栖 息着几只凭吊的燕子。我写了画外话:忠魂何处,故居似 黑漆棺材,燕语生生明如剪”。形式语言的不同表现是以 意境的营造和表现为核心宗旨的,《双燕》飞临东方民居 表达的是幽幽乡情,而《秋瑾故居》寄托的是对革命英雄 的哀思。 吴冠中先生于2002年创作的油画版本《秋瑾故居》在形式 上又进行了高度的简化,从而更集中地表达了画面的凝重 之感,正如吴冠中先生也更偏爱于油画文本的表达:“今 移植成油画,屋顶收缩较原先窄而略曲,黑门锤炼更坚 挺,由铁而钢,更强调黑、白、灰之间的对照,拓宽了空 间,去掉了‘秋瑾故居’的文字标志,画面更偏抽象,悲 剧意境伸向深远”。

卡西米娅·马列维奇 《黑色正方形》 1959 年作 国立特列季 亚科夫画廊藏,莫斯科,俄罗斯 《秋瑾故居》从八十年代的水墨画到2002年油画的变化, Kazimir Malevich, Black Square, 1959, Collection of Tretyakov 缘于2000年后吴冠中先生的艺术创作不仅在绘画语言的 Lot.813 秋瑾故居 Gallery, Moscow, Russia The Former House of Qiu Jin

現當代藝術夜場 | MODERN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Lot.813

9

《秋瑾故居》部分出版物封面 An Incomplete List of Literature for The Former House of Qiu Jin 1.《此岸彼岸吴冠中》 Shore to Shore: Wu Guanzhong Retrospective 2.《吴冠中作品收藏集 I》 Collected Works of Wu Guanzhong vol.I 3.《2002-2003 吴冠中作品年鉴》 2002-2003 Almanac of Wu Guanzhong's Works 4.《吴冠中全集 IV》 The Complete Works of Wu Guanzhong vol. IV 5.《风筝不断线:缅怀吴冠中先生经典作品收藏大展 I》 In Memory of Wu Guan Zhong vol.I - A Retrospective Exhibition of Wu Guan Zhong’s Most Significant Artworks 10 6.《风筝不断线:缅怀吴冠中先生经典作品收藏大展 II—来自全 球华人珍藏》 In Memory of Wu Guan Zhong vol.II - A Retrospective Exhibition of Wu Guan Zhong’s Most Significant Artworks

1 2 3 4 7.《永无坦途:吴冠中自述》 No Royal Road to Success - Autobiography of Wu Guanzhong 8.《吴冠中油画风景范本》 Wu Guanzhong's Oil Landscape Paintings 9. 2002 年 3 月,吴冠中在香港艺术馆画展海报前。 Wu Guanzhong in front of the Hong Kong Museum of Art Exhibition poster in March 2002 10. 2002 年 3 月,吴冠中在香港艺术馆平台上,示范写生维多利 亚港。 On the platform of the Hong Kong Museum of art, Wu Guanzhong demonstrated the sketching of Victoria Harbour in March 2002 11. 艺术北京 风筝不断线——缅怀吴冠中先生经典作品收藏大 展,展览现场,北京, 年 2011 11 Site View of Art Beijing In Memory of Wu Guan Zhong - A Retrospective Exhibition of Wu Guan Zhong’s Most Significant Artworks, Beijing, 2011 5 6 7 8

現當代藝術夜場 | MODERN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現當代藝術夜場 | MODERN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814

吴冠中(1919-2010) WU GUANZHONG (1919-2010)

英国乡村旅店 A Village in England

1992 年作 1992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5 3 60 × 73 cm 23 /8 × 28 /4 in. 签 名:九二 荼 signed in Chinese and dated 1992

出 版: LITERATURE 《吴冠中画集》,四川美术出版社、外文出版社, Selected Works of Wu Guanzhong, Sichuan Fine Art Publisher & Foreign 1990 年,P109 Languages Press, 1990, P109 《吴冠中水墨新作、油画及素描》,赛纽奇艺术博物馆、 Contemporary Chinese Artist - Recent Ink & Brush Works, Oil Paintings 艺达作坊,1993 年,P55 and Sketches by Wu Guanzhong, Musée Cernuschi & L’Atelier 《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吴冠中》,锦绣文化企业、 Productions Pte Ltd., 1993, P55 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 年,P176 Chinese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Master – Wu Guanzhong, Chin Hsiu 《天南地北风情》,新加坡斯民艺苑、一画廊,1994 Cultural Enterprises & Tianjin Fine Arts Press, 1994, P176 年,P25 Panorama by Wu Guanzhong, L'Atelier Production Pte Ltd., 1994, P25 《吴冠中精品选集》,艺达作坊,1996 年,P133 Wu Guanzhong - A Selection of 128 Fine Works, L’Atelier Productions, 《吴冠中作品收藏集 I》,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年, 1996, P133 P168 Collected Works of Wu Guanzhong vol.I, People’s Fine Arts Publishing 《吴冠中全集 IV》,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7 年, House, 2003, P168 P38-39 The Complete Works of Wu Guanzhong vol. IV, Hunan Fine Arts 《吴冠中画集 下卷》,江西美术出版社,2008 年, Publishing House, 2007, P38-39 P366 Selected Works of Wu Guanzhong Volume II, Jiangxi Art Publishing 《世界艺术大师·吴冠中(续)》,文化艺术出版社, House, 2008, P366 2010 年,P92 Great Master of Art in the World Wu Guanzhong, Culture and Art 《吴冠中油画风景范本》,湖南美术出版社,2019 Publishing House, 2010, P92 年,P121 Wu Guanzhong's Oil Landscape Paintings, Hunan Fine Arts Publishing House, 2019, P121 展 览: 当代中国画家—吴冠中水墨新作、油画及素描展, EXHIBITED 立塞纽奇艺术博物馆,巴黎,法国,1993 年 Recent Waterink Paintings, Oil Paintings, and Drawings of Wu Guanzhong, A Contemporary Chinese Painter, by the Cernuschi Museum, Paris, French, 1993

RMB 15,000,000 - 25,000,000

現當代藝術夜場 | MODERN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1992 年 4 月,吴冠中在英国乡村写生 Wu Guanzhong was painting in british countryside in April 1992 Lot.814

吴冠中是20世纪中国近现代艺术的先驱者,他在自己漫长的艺 作品,这批英国题材的风景画不仅展示了吴冠中的 白、五彩的相互融合中,以半抽象、半具象的形态 术生涯中一直都在坚持着“油画民族化”的探索,将油画和水墨 独特视角,而且呈现了他的艺术在90年代初的风 表现出自然的律动。《英国乡村旅店》正是体现了 画两种艺术语言相互融合,各取所长,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艺术体 格转折期的那种充满不确定性的多姿多彩的面貌。 吴冠中在这个阶段的极具实验性的表现主义风格。 系,成功地融合了中西方两种文化。1992年3月至5月,大英博 吴冠中的风景画创作主要有三个阶段。20世纪30 这幅《英国乡村旅店》令人联想起吴冠中的著名的 物馆为73岁的吴冠中举办了“吴冠中—一个二十世纪的中国画 至50年代是其风景画的成形期,在杭州艺专学习 “江南水乡”系列,尤其是他在1989年创作的那 家”展,这是吴冠中的作品第一次进入西方主流艺术阵地,也是 时,吴冠中接受了林风眠关于中西艺术融合的理 些极其简约的江南民居绘画。“江南水乡”系列是 他获得世界声誉的开始,吴冠中赴伦敦参加了画展开幕式,英国 念。后来赴巴黎留学时,吴冠中又接触了欧洲的 吴冠中实现其艺术理念的重要题材之一,他在这一 BBC电视台还为其拍摄了同名专题片。与此同时,吴冠中在英国 古典绘画和现代艺术,受到了梵高、塞尚、莫里 主题中阐述了点、线、面交叉纵横而形成的复杂结 北部和南部地区进行了写生。在5月份回到北京之后,吴冠中又 斯·郁特里罗等人的影响,创作了一些写实性的城 构,用黑与白的块面,弧线与曲线的搭配构成了多 创作了一批以英国风景为题材的油画。《英国乡村旅店》即为这 市风景。从60至70年代,吴冠中的风景画进入成 样变化的画面,在单纯与丰富之间探索出一种富有 个时期的作品,次年巴黎立塞纽奇艺术博物馆举办了“当代中国 熟期,他不再局限于写生,而是从写生中进行再创 视觉张力的表现形式。这幅画尽管是描绘英国的乡 画家—吴冠中水墨新作、油画及素描展”,这幅画也在其中。 造。90年代以前,吴冠中的风景画以写实为主, 村风景,但是吴冠中并没有选择和康斯太勃尔、特 《英国乡村旅店》与《英国酒吧》、《英国乡村酒店》等作品共 90年代以后,吴冠中的油画向着抽象化和风格化 纳一样的现实主义视角,而是借用了“江南水乡” 同构成了一个具有异国情调的系列。在吴冠中的风景画中,以故 的方向发展,他将西方现代艺术的构成理念与水墨 系列的基本形式,同时通过一些局部的装饰物点名 乡风景占多数,因其曾在巴黎留学以及对于巴黎的特殊情缘,法 画的语言相结合,以点、线、面相互搭配,在黑、 这幅画中的客人“身在他乡”。 年 月,吴冠中及其长子可雨在伦敦大英博物馆 国的风景画也比较多。英国的风景画是比较少见和珍贵的一部分 1992 3 “吴冠中——一个 20 世纪的中国画家”画展海报前 Wu Guanzhong and his eldest son Ke Yu were in front of the poster of "Wu Guanzhong, a 20th Century Chinese Painter" at the British Museum in London March 1992

現當代藝術夜場 | MODERN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英国乡村旅店》的构图十分简单,一切都删繁就简,一栋高 大的白色房舍占据了视野内的主体部分,房舍前的道路蜿蜒远 去,远景依稀有一座塔楼。吴冠中利用房舍的墙体对画面空间 进行了块面分割,屋顶为三角形,墙体的矩形和方形中套叠 着大小、形状不一的窗户和门,白墙、黑瓦、黑色门窗构成 了强烈的对比。为了打破几何形的单调,墙体上点缀了一些欧 洲的灯具和挂件,墙体前还随意地放置着长凳和盆栽,以增添 一份生活气息。吴冠中善于描绘“小桥流水人家”,在没有流 水的情况下,他用另一种方式表现了流动的美感,房舍前弯曲 的道路代替了流水,其长曲线与墙体的几何块面相对照,一方 面化解了几何形的生硬和刻板,同时也带来了一种东方式的韵 律感。画面的色彩非常淡雅,除了留白的墙体,只有道路、田 野、天空几块灰色块面,没有明显的色度差别,也没有缤纷的 色点,合乎英国多雾阴冷的气候状况。

从空间设置和图像构造的角度看,这幅画并不太注重透视和基 本的物理规则,而是强调主观性,吴冠中基于想象将风景进行 解构,然后用简洁生动的形式将其重构,这些经过提炼的风景 元素虽然没有脱离写实的范畴,却有一种独立的形式趣味。整 幅画布局巧妙,简约而富于变化,在抽象和具象之间表现出了 节奏、韵律和诗意,正如吴冠中所称:“简单因素的错综组 合,构成多样统一的形式美感”。

文森特·梵高《阿涅尔的里斯帕尔餐馆》 1887 年作 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藏,堪萨斯州,美国 Vincent van Gogh, The Rispal Restaurant at Asnieres, 1887, Collection of The Nelson-Atkins Museum of Art, KS, US

現當代藝術夜場 | MODERN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815

吴冠中(1919-2010) WU GUANZHONG (1919-2010)

松 Pine

1986 年作 1986 纸本设色 ink and color on paper 7 7 32.8 × 45.3 cm 12 /8 × 17 /8 in. 款 识:一九八六,吴冠中 signed in Chinese and dated 1986 with one seal 钤 印:吴冠中印 LITERATURE 出 版: Great Master of Art in the World Wu Guanzhong, Culture and Art 《世界艺术大师·吴冠中(续)》,文化艺术出版社, Publishing House, 2010, P53 2010 年,P53

RMB 1,200,000 - 2,200,000

吴冠中 《双松》 1988 年作 北京保利 2011 年 6 月 3 日 Lot.2977 成交价:RMB 13,225,000 Wu Guanzhong, A Pair of Pines, 1988 Beijing Poly 03 June 2011, Lot.2977, Sold Price RMB 13,225,000

現當代藝術夜場 | MODERN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安徽黄山迎客松 The Greeting Pines Guests of Mount Huangshan Anhui

从吴冠中一生的创作历程上看,八十年代是吴冠中的水墨画创作盛期。他将点、线、面 这些抽象元素与水墨画的独特的笔墨趣味和写意性融合起来,以富有现代感的形式语言 触及了传统文化的内核,超越了传统的图式和美学观念。

吴冠中在生平创作中以近景构图独显松树风貌的作品极少,所以更为珍贵,早在1996 年出版的《吴冠中画选》中吴冠中亲选1988年创作的《双松》作为封面,可看出吴老 对松树题材的重视之情。在吴冠中心目中,树不仅是风景,它们也是人。他曾借用王国 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话,来说明他对树的理解,他认为王国维的话准确的点出了 中国传统绘画的精粹。画面中的松树何尝又不是如此呢?它们轻摇曳姿,互相攀扶,虽 是静止的生命,但又象是两个翩翩的舞者,抑或是窃窃私语的情侣。树变成了人,是人 Lot.815 自然就会有情感,吴冠中在表现这样的精灵时,一定是把它们当作人来看的,因为他要 传达的是一种情感,“画不传情,作者之失”,这是吴冠中对自己艺术作品的要求。

魏晋刘祯诗曰,“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松树作为早已泛滥的文化意象,极易流 于俗套,画家如果完全被物象所掣肘,并乘此而取画,实为画之大忌。然而吴冠中以流 动笔法写枝干,使之盘活了全图,而不失松树之气韵,松之意蕴顿时成为全图的画眼。 「我想捕捉松魂,试着用粗犷的墨线表现斗争和虬曲,运动不停的线紧追着奋飞猛撞 画中的大大小小跃动的色点,共同组成了点线、水墨、泼染之间的纷然交杂,自成章 的魂。峭壁无情,层层下垂,其灰色的宁静的直线结构衬托了墨线的曲折奔腾,它 法。松树顶天立地,与山峦以深浅拉开距离,松枝取律动的线条表现,伸展、停顿、转 们相撞,相咬,搏斗中激起了满山彩点斑斑,那是洪荒时代所遗留的彩点。」 折,极具力度。整幅作品构图饱满,更具有审美情趣,体现出虬曲向上的精神。用灵动 的自然景观巧妙地加以组合,追求新颖手法表现真情实感。自由放纵,色线富有节奏, — 吴冠中 情感流动,不拘一格,使人观后仿佛有种置身于天籁空灵的自然中。

現當代藝術夜場 | MODERN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816

吴冠中(1919-2010) WU GUANZHONG (1919-2010)

老重庆 The Old Chongqing

1984 年作 1984 纸本水墨 ink on paper 1 28.6 × 48.4 cm 11 /4 × 19 in. 签 名:荼 重庆 1984.11 月 signed in Chinese and dated 1984.11

出 版: LITERATURE 《吴冠中作品集 东寻西找新航道》,艺术新闻社, Wu Guanzhong Artworks - Dong Xun Xi Zhao New Direction, Art 1992 年 News Japan, 1992

RMB 280,000 - 480,000

「在重庆和万县,我用油彩和墨彩多次写生过长江山城。滨江山 城密密的吊脚楼从江边依山重叠到山顶,门窗坐落,道路曲折, 几乎所有的长江山城都有相似的特色,巴东亦然。但我从未从巴 东下船,每次经过都只是凭栏眺望,匆匆速写。」

— 吴冠中

吴冠中 老重庆 1989 年作 1970 年代老重庆 香港苏富比 2009 年 10 月 5 日 Lot.46 成交价:HKD 5,540,000 The Old Chongqing in 1970s Wu Guanzhong, The Old Chongqing, 1989 Sotheby's Hongkong 5 October 2009, Lot.46, Sold Price HKD 5,540,000

現當代藝術夜場 | MODERN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817

吴冠中(1919-2010) WU GUANZHONG (1919-2010)

女人体 Nude

1990 年作 1990 纸本素描 sketch on paper 7 3 43 × 29 cm 16 /8 × 11 /8 in. 签 名:荼 1990 signed in Chinese and dated 1990

出 版: LITERATURE 《夕照看人体 吴冠中》,艺达作坊,1992 年,P124 Nudes in the Twilight, Arts de Square, 1992, P124 《吴冠中速写集》,艺达作坊,1993 年,P161 Sketches by Wu Guanzhong, Arts de Square, 1993, P161

RMB 180,000 - 280,000

「画人体重要,画人体速写重要,我画过半辈子人体和 人体速写,深有体会。今天我不画人体了,仍不忘怀 在人体中所吸取的营养。」

— 吴冠中

吴冠中 《金项链》 1990 年作 Wu Guanzhong, Golden Necklace, 1990

現當代藝術夜場 | MODERN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我想表现动感:或迂回缠绵、或风驰电擎;我想藉对比和同一色彩的多重震颤 使画布跃动起来,我要找到一个放光的中心点。我大笔挥洒,有时用画刀把颜 料压进画布,像要使颜料更穿透到空间中去,在纷乱的色彩和重重架迭的笔触 间,我从容自在,我还没有发觉画“空白”的高度困难,强烈的和喧嚣的对我 的吸引力远过于静默。」

— 赵无极

現當代藝術夜場 | MODERN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818

赵无极(1921-2013) ZAO-WOUKI (1921-2013)

无题 Untitled

1949-1951 年作 1949-1951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5 1 32 × 41 cm 12 /8 × 16 /8 in. 签 名:无极 ZAO signed in Chinese and English

来 源: PROVENANCE 私人收藏,日内瓦,瑞士 Private Collection, Geneva, Switzerland 苏富比纽约 2007 年 9 月 20 日 Lot.50 Sotheby’s New York 20 September 2007, Lot.50

RMB 3,000,000 - 5,000,000

保罗·克利 《港口与帆船》 1937 年作 蓬皮杜中心国立现代美术馆藏,巴黎,法国 Paul Klee, Harbour with Sailing Ships, 1937, Georges Pompidou Center, Paris, France Lot 819 为空号

現當代藝術夜場 | MODERN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西周 平盖兽面纹鼎 宝鸡青铜器博物馆藏 西魏 敦煌 249 窟天花神异景观图 Western Zhou Dynasty, Tripod with Animal Face Pattern, Western Wei Dynasty, Mogao Grottoes Cave 249 Ttruncated Pyramiaal Ceiling Collection of Baoji Bronze Ware Museum

在二十世纪下半叶世界现当代艺术发展历程中,赵无极无 时的感受。我在博物馆中流连许久,绕了一圈又一圈,不厌 疑是屈指可数的在国际上享有重要影响力的华人艺术家。 其烦地观看这些画,想识破其间的奥秘,为物象变成符号的 英国著名艺术评论家赫伯特·里德(Herbert Read)在其 方式所震撼。西方绘画—眼前这幅就是最纯粹的例子— 里程碑式的著作《现代绘画简史》中将赵无极列为“重要 就是这样借鉴了一种我所熟悉的观察方式”。 Lot.818 局部 Detail of Lot.818 画家”,同时他也成为载入美国现代艺术史家阿纳森(H. 这些作品之所以能给赵无极带来如此大的震动,是由于克 Harvard Arnason)《西方现代艺术史》中的唯一华裔画 利本人非常喜欢中国的古诗,在绘画中强调“情味”的表 家。2003年,赵无极被授予法国艺术研究院“终身院士” 达,同时在绘画创作上更是提出“艺术不是为再现可见事

称号,其以独特的艺术面貌和非凡的艺术成就获得了西方 物,而是要变不可见为可见”的艺术观点。这一主张唤起 进入到一种艺术化的视觉处理。他将主体部分的“绿色” 完全不同的效果:无数微小的线条使人联想到中国的书 艺术界的充分肯定。 了赵无极对于他在国内早年艺术熏陶中便融入于精神之中 和边缘的“红色”在色彩气氛的“氤氲”中加以幻化,从 法,并且往往发源于中国书法”,赵无极先生将“西方油 回溯赵无极先生所到达的艺术高度,渊源于他早年学艺的历 的“传神”、“意境”等诸多东方美学思想的共鸣。由 而营造和暗示出富有巨大张力的空间启迪,以玄妙的色彩 画的抽象方法”与“中国画的写意画法”相融合,从而独 程和独特的人生轨迹,以及在其中的思考和体悟。自十四岁 此,赵无极开始在西方现代艺术的修辞方式与传达语境之 构成创造出斑驳的肌理感,犹如历经千年岁月的青铜重器 创了“抒情抽象派”的绘画风格,最终将“天人合一”的 进入杭州艺专,赵无极先生在老师林风眠、吴大羽的引导和 下思考与“东方艺术”的共通性,其根本是在遥远的他乡 让人感觉厚重而深沉,幽深而悠远。背景之上的线条又如 自然观和“浑然天成”的中国哲学精神以现代绘画的媒介 影响下,逐渐发现自己对于西方现代艺术尤为倾心,于是赵 重新发现了故土文化的思想精髓,进而重新反思中国艺术 刀刻斧凿般遒劲有力,好似甲骨、藻井或钟鼎上镌刻的神 形式表达出来。 无极于1948年启程赴法国巴黎大茅舍美术学院学习,在读 的核心所在。正是在克利这位西方现代艺术大家的作品 秘文字。这些符号似是虚无缥缈的物象,又好像漂浮在 赵无极虽长期旅居法国,于海外进行艺术创作,但其绘画 书的同时周游法国和欧洲其他各国,尽情地参观展览—塞 中,赵无极找寻到自己绘画创作的新方向,从而得以进入 “和谐的色调”与“朦胧的气氛”之中,从而最终走向了 却与中国文脉和东方审美息息相通,不可隔离。作为中法 尚、雷诺阿、莫迪利阿尼、马蒂斯、毕加索、库尔贝、伦勃 到另外一个世界。 抽象表现的意态。可以说,在赵无极的这些抽象符号背 文化交流活动的重要内容,“赵无极绘画六十年回顾展” 朗……他仔仔细细地研究这些西方现代大师的作品,在饱游 由此,赵无极开始尝试探索艺术形式的真正转变,逐渐走 后,蕴含着两方面的内涵:首先,抽象符号在画面上的组 于1998-1999年在北京、上海、广东多地举行,当时的 沃看之中深入体味作品的核心,读解画家的意图并了解点、 出对自然物象的具体描绘,而朝向符号化的抽象向度发 合和排布成为艺术家个人内在情感和个性抒怀的视觉载 法国总统希拉克在为展览撰写的前言中便对赵无极在中法 线、面之间交错构成画面的艺术原理。 展。这是赵无极艺术风格演变的关键阶段。 体;其次,淡雅古朴的色调以及具有书法意趣的、抑扬顿 两国文化交流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高度赞许:“中国和法 1951年,赵无极看到保罗·克利的绘画,便专注投入数 创作于1949-1951年间的油画作品《无题》便充分体现 挫的笔触均致力于在画面中营造出一个虚静、空灵的精神 国,传统殊异,而从中焕发出的热爱艺术之忱则一。艺术 个小时于观察画面上那些长方形的色块以及点缀它们的线 了赵无极在这一重要转型时期所进行的充分的艺术探索。 空间。 家赵无极独立不群,才气横溢,学贯中西而竟能熔两种文 条和符号。他被克利画面上那自由的笔触和轻盈如歌的诗 在这张作品中,艺术家传达出全新的审美体验,画面以纯 由此可见,这件《无题》深刻呈现了赵无极从“具象时 化于一炉……赵无极洞彻我们两大民族的天性,集二者为 意所倾倒。小小的画面在克利的营造下变得无限辽阔,多 粹的单色为背景,其上布局着一些若隐若现的主题。这些 期”逐渐过渡至“非具象时期”的视觉特征。作为艺术家 一身,既属中华,又系法兰西”。由此,足以证实赵无极 重空间里的符号共同构建出令赵无极叹为观止的世界。克 符号图式无法以日常生活的经验来辨识和读解,却以更为 个人艺术发展史上的关键节点,进而展现出艺术家对于中 先生一生砥砺,终能融贯中西,以跨文化的身份和视角, 利的作品给赵无极带来精神上的强力冲击和艺术上的独特启 真切的方式反映着感性层面上的“认知”与“体验”。在 国文化审美意趣以及东方意蕴的诗意追求。正如阿纳森所 在中西两座文化高峰对话过程中就其“丰富性”与“创造 示,正如他本人在后来回忆中所说:“不知该如何描述我当 此,赵无极先生对于画面背景的处理并非机械平涂,而是 言:“赵无极是运用光影效果的一位艺术家,但那是一种 力”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現當代藝術夜場 | MODERN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820

赵无极(1921-2013) ZAO-WOUKI (1921-2013)

2.3.60 2.3.60

1960 年作 1960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7 5 45.5 × 55 cm 17 /8 × 21 /8 in. 签 名:无极 ZAO signed in Chinese and English

来 源: PROVENANCE 收藏者父母于 1960 年代中期购自法国 巴黎 Galerie Acquired by the owner's parents in the mid-1960s from Galerie de France de France, Paris, France 佳士得香港 2007 年 5 月 27 日 Lot.230 Christies Hongkong 27 May 2007, Lot.230

RMB 5,800,000 - 8,800,000

Lot 821 为空号

現當代藝術夜場 | MODERN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 象外之象 — 以赵无极的抽象作品为观

「戴荣州云,‘诗家之景,如蓝天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象 外之象,景外之景岂容易可谈哉!」

— 司空图《与极浦书》

正如司空图文中而言,所谓的“象外之象” , 并不受限于既定的笔墨技巧与运笔法则,而 即形象之外的形象,指在一些具有“实在性” 是不断地质疑和颠覆中国传统文化。从求学 与“具象性”的客观事物之外,兼具“意象 时期的肖像、风景与静物画中,便可一窥他 性”与“抽象性”的特质。它主要强调了一种 独树一帜的创作风格,从而初步探求了具有 意境的抒发,而这些特点又都能在赵无极的绘 自我特质的绘画语言。自1948年前往巴黎 画创作中得以展现,有如从可辨别的山林、静 之后,赵无极先生得以有机会结识许多艺术 物、墨迹,再到不可辨别的气韵、混沌、空无 名家,一方面,他通过不断地学习西方绘画 之景。赵无极在自我的创造性想象中,将艺术 的技巧与风格,增强了其艺术的“多样性” 提升至意境之维。 与“变幻性”;另一方面,正是由于这种对 Lot.820 局部 于不同地域艺术的吸收与接纳,反而促使他 Detail of Lot.820 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最早留法的一批艺术 自觉地在艺术创作中更为强调自身的民族身 家,赵无极成功地将中、西方艺术文化融合 份,继而在画面上得以展现和确证。 于自己的绘画之中。这首先要归功于自幼以 相呼应,在画面构造上则以“留白”的形式塑造出一种“空 像坐落在平原的山脊一般,与自然共鸣,从而彰显出磅礴的 来赵无极所受到的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 就艺术风格而言,赵无极受到保罗·克利很 灵”之感。1954年创作的作品《风》可视作赵无极正式开 气韵。同时,它也像一团流动中的气焰,周围的光晕变幻莫 与吸收。无论是祖父启蒙了其童年书法的兴 大的影响。他曾赞赏克利绘画中的“玄妙世 始抽象绘画的转型之作。画面中,赵无极在“黑白模糊的色 测,仿若蕴含着无限的动力。需要指出的是,虽然赵无极的 趣,抑或是对于家中珍藏名师真迹的临摹, 界”:“从多重空间背景之前的地面上闪过 彩”之间故作“空白”,从而凸显出画面的流动之感,并将 画作与“自然”相关,却往往在画面上无法窥见任何具体的 都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赵无极对于中国千百 的那些微小符号,从它们之中升起了一个令 其分割成两个界限:一方面艺术家在画面中通过模拟相互交 风景和客体,如同诗人亨利·米肖所指出的那样:“那是没 年来意蕴深厚的艺术形式以及东方美学理念 我目眩的世界”。诚然,克利画面中精致的 错的气流,以呈现画面的运动感;另一方面则在其中赋予中 有山没有水,没有石没有树的风景”。这一切都显现在于艺 的认知与理解。少年时,他进入杭州国立艺 字母、人形等抽象符号与鲜艳的色彩构筑了 赵无极 《风》 1954 年作 国文化中的阴阳理念,继而象征中国古代文化一直推崇的哲 术家的脑海以及观者的想象之中。 蓬皮杜中心国立现代美术馆藏,巴黎,法国 专学习,得以师从林风眠,并受到当时潘天 一个具有梦境般的虚幻空间。赵无极则将克 学观— 世间万物彼此依存又相互对立的关系。除此之外, Zao Wou-ki, Wind, 1954, Collection of Georges 寿、吴大羽等诸多大师的影响,从中获得了 利画面中的“符号”标志与中国传统文化结 Pompidou Center, Paris, France 画面中出现的类似中国象形文字的符号凸显了文化指涉性, 因此,无论是“重复”、“渐变”抑或是“密集”等形式营造 中、西方艺术体系的规范性训练。然而,他 合起来,通过书法、笔墨及墨点等元素遥 蕴含了中国历史及东方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得见,赵无极 出一个富有韵律感的空间,抑或是色彩的渲染凸显了画作的质 绘画作品中“虚实相生”的画面意在营造出一种“具象”与 感,毋庸置疑,《2.3.60》谱写了艺术家对于“生命”乃至 “虚空”、“色彩”与“层次”、“光晕”与“黑暗”、 “文化”的画面狂想曲。毫不夸张地说,《2.3.60》是赵无 “空间”与“运动”的多重混沌之境,从而旨在体现世间百 极将中西艺术气韵以及审美观念融合为一体的完美体现。艺术 态所具有的精神力度及宇宙能量。可以说,赵无极的绘画如 家通过抽象的形式来捕捉中国文化中所强调的“气”乃至“气 同“文人诗学”,借助于抽象的符号形式来书写自然之美, 韵生动”的表征,从而超越形态的限制,以达“空灵”之境的 并以独特的语言空间来调和文化差异。 精神诉求。

在进行抽象探索的初级阶段,赵无极偏爱于用与“自然”相 作为西方现代“抒情抽象派”的巨擘,赵无极的艺术创作之所 关的名称来命名这一系列。随着艺术创作日趋成熟,他便 以能够在中国乃至全球的艺术界占据一席之地,正因为其绘画 不再给作品进行命名,而是仅仅标注完成的日期。在创作 呈现得以超越中西绘画艺术所存在的巨大差异,进而将二者弥 于1960年的作品《2.3.60》中,画面以黑、白、灰为主色 合并提升至兼容并蓄的文化境地。赵无极不仅推动着西方抽象 调,然又加以更多的色彩加以调和,从而似乎折射出不同的 绘画走向多元性的道路,同时也为东方绘划开拓了更为广阔的 光景。画面构成的主要元素为“点”、“线”、“面”,并 前景,从而在此基础上重新塑造了中、西文化语境之下对于彼 宋 屈鼎 《夏山图》 大都会博物馆藏,纽约,美国 且结合了平面构成的方式,交错的笔触强劲而有力度,似乎 此艺术形态更为多重的认知以及无穷的可能性。 Song dynasty, Qu Ding, Summer Mountains, Collection of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New York, United States

現當代藝術夜場 | MODERN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822

朱德群(1920-2014) CHU THE-CHUN (1920-2014)

空中的花朵 Flowers in the Air

1997 年作 1997 纸本彩墨 ink and color on paper 3 3 34 × 45 cm 13 /8 × 17 /4 in. 签 名:朱德群 CHU TEH-CHUN 97 signed in Chinese & English and dated 1997

RMB 300,000 - 500,000

朱德群的艺术的来源十分多元化,他早年就读于国 朱德群在这充满偶然性的水墨艺术中,表达了他本 立杭州艺专,受教于林风眠,20世纪50年代时赴法 性最直接的一面。他保留色彩给白昼世界,黄昏暮 国留学,在他初踏巴黎画坛之时,正逢西方的抽象 色则只使用中国水墨。艷阳的光辉中,他是宇宙华 艺术盛行,面对西方现代文化的语境和中国传统文 丽之颂扬者,然而日落之际,感性和审思超越一 化的背景,他开始克服两者之间的矛盾,他的绘画 切。漫满墨的紧密团块,随之为不受任何透视所限 首先从具象转向抽象风格,将有形的风景提炼为无 制的光亮旅程,最后则是剎那间同时散出的有机涌 形的宇宙元素,继而寻求在抽象的秩序中融入东方 现。若大的悬崖峭壁,垂直的构图高耸孤独地矗立 的哲学观和情致。他借鉴了尼古拉斯·德·斯塔埃 着,象征着深沈和遥远,充满强烈的生命。活力的 尔和保罗·克利的抽象艺术形式,融入了水墨画的 线条由虚无中冒出,将数个单元连接起来,或将空 虚实概念和易经阴阳的哲理,发展出一种单纯而强 间划出一道道斑纹,这是他艺术的又—特征。这绘 烈的抒情化抽象风格,使西方与东方艺术在一种新 画文字强调无止境的曲线,主要来自朱德群书法家 的空间格局内相互交融,和谐共生。 之功力,不断持续地练习。

現當代藝術夜場 | MODERN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823

陈荫罴(1913-1995) GEORGE CHANN (1913-1995)

能 Energy

约 1960 年作 1960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3 77 × 56 cm 30 /8 × 22 in. 签 名:GEO CHANN 艺术家手绘钤印 signed in English with one painted seal of the artist

出 版: LITERATURE 《陈荫罴》 ,台湾大未来艺术有限公司,2006 年, George Chann, Lin & Keng Gallery Inc., Taipei, 2006, P135 P135 Elegance Transcendent of Time - An Oversea Collection of 《时光积累的风华——陈荫罴海外珍藏精品展》,保 George Chann, Poly Auction Hong Kong Ltd., Hong Kong, 2015, 利香港拍卖有限公司,2015 年, P29 P29

说 明: REMARK 附台湾大未来画廊开立之原作保证书 This work is to be sold with a certificate of authenticity issued by Lin & Keng Gallery, Taipei, Taiwan.

RMB 280,000 - 480,000

陈荫罴是从事抽象绘画艺术探索的先驱性华裔艺术家。 2006年3月,上海美术馆与广东美术馆相继举办陈荫罴个 1980年,美国媒体将其誉为“被遗忘的艺术家”,而近年 人回顾展,进一步确立了其高度的美术史价值。 来海内外艺术界对其遗作不懈的整理与倾力推广,才让这 位昔日画坛巨匠的艺术历程逐渐为人所知。2005年7月和 1950-1960年代,陈荫罴身处西方抽象表现主义的大潮 之中,波洛克、德库宁等艺术家的创作逐渐成为当时艺术 界的风向标,陈荫罴也开始思考艺术的向度,努力赶上 这股艺术的潮流。《论语·子路》有云:“君子和而不 同”,如果说西方抽象表现主义是在格林伯格理论支持下 的纯粹的媒介叙事的话,那么陈荫罴的艺术则偏向一种文 化的结构与重构,是对中国传统书写、文字、笔墨、结构 的理解和提炼,含蓄而沈静,集拼贴、书写、涂抹、移植 于一体的综合表现手法。他借助油画媒介的丰富表现力, 来表现东方文化的元素特征,在中西结合的绘画道路上找 到了完美的结合点,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富有中国韵 味的抽象表现主义风格。观看陈荫罴的抽象表现作品,我 们感受不到文化的距离,更多的则是一种植根于内心的亲

陈荫罴 George Chann 近,因此他的艺术是既属于世界的,更是属于东方的。

現當代藝術夜場 | MODERN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824

王衍成(b.1960)

无题

2018 年作 布面油画 200 × 260 cm 签 名:Wang Yancheng 王衍成 2018

说 明: 此件作品将参加 2020 年 11 月 2 日在意大利艺术研 究院美术馆举办的佛罗伦萨王衍成作品展,具体情况 请联系现当代艺术部门

WANG YANCHENG (b.1960)

Untitled

2018 oil on canvas 3 3 78 /4 × 102 /8 in. signed in Chinene and dated 2018

REMARK This work will be exhibited in the Exhibition of Wang Yan's works in Florence on November 2, 2020 in the Italian Academy of Art Museum. For details please contact the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art department.

RMB 8,800,000 - 18,000,000

「王衍成很是强调和谐的概念。鲜亮跳动的笔触在画家的审美狂欢中创造出光与影的至高平衡,西方评论家欲说还休的阴 阳互动,也不会向淡然自持、无尚纯美的画面强施它的法则。王衍成创造了他自己的审美方向,他自己的抒情的形而上 学。德勒兹将杰作定义为介乎于纯粹的混乱与完美的宇宙空间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太混乱,作品遭到解散;太多空间 架构,又将作品束死。德勒兹选择了一个新词“混乱空间”来解释他所理想的喧动与和谐。王衍成恰恰认购了这个灵活 而均衡的定义。」

— 帕特里克·格兰维尔

現當代藝術夜場 | MODERN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王衍成从十四岁开始就从事绘画工作,研习书法的珍贵技艺,并通 | 王衍成 色彩宇宙的起源 过父亲的收藏来接近艺术。在王衍成的美学视野中,诞生于俄罗斯 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已然过去,随之而去的还有集权政治坚定支持 的自然主义的形象结构,取而代之的,是1978年在北京的法国绘 画展,它像命中注定的流星一样照亮了这里。也许正是这次经历给 予了他灵感,让他在政治改革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对西方文化开放 的年代选择移民、并定居法国,住在离巴黎不远的地方。从那以 后,他与人物画和肖像画渐行渐远,他的艺术表现力转而致力于在 中国传统绘画和欧洲艺术— 尤其是印象派之间,寻求一种全新 的、个性化的融合:他研究了赵无极发起的“抒情抽象主义”,向 朱德群的理念靠近,但随后又超越了这个阶段,其内心世界与外部 宇宙之间的关系不断加深。

王衍成疏离了物理图像的自然真实,放弃了具象绘画的形状、纹理 和颜色,他与自然的关系不断地扩大和巩固,直至将其画作与贯 穿我们这个星球的能量建立起一种直接的联系:地壳的运动,水 流,旋风,还有跳动的火光。他运用变化无穷的各种颜色绘就的汹 涌澎湃的画稿,似乎是从画布内部一跃而出,而不是涂在画布表 面,保罗·劳迪西亚(Paolo Laudisia)目光如炬,他如此评价 道:“如同大海的潮汐,王衍成的色彩浮出表面,刚劲有力,坚不 可摧,这位艺术家就是月亮,既是因,也是果。”实际上,人们一 定会注意到,他的作品中,色彩的每一个层次、挥洒、呼吸、条理 或羽化都与设计好的、成熟的最终表达意图相对应。

艺术家王衍成在各个方向上掌控着颜色,就像一个技艺高超的水手 熟练地驾驶着帆船,操纵桅索,升帆或收帆。颜料滴落,挂在钟乳 石上,在石笋上攀升,与嶙峋的岩柱犬牙交错。各种颜色消散成 絮片、逗号、三角形,就像风中飘落的花瓣,又像一把把星形的 五彩纸片或是喷图的镶拼画。消散的色彩像古斯塔夫·克里姆特 (Gustav Klimt)雕凿、分离的装饰品一样珍贵,但又拒绝在形 式上过分重复。紫色和黑色,黑暗笼罩着上方、下方和边缘:黑暗 的背景在夜晚或虚无的深渊中张开嘴巴。在王衍成的画布上可以感 受到这样的提示:这是另一种创世纪,它始终以反思性的节奏前 行,是缓慢的工序和极大的耐心沉淀的成果,没有任何一笔是随意 而为。

接近王衍成的艺术并不仅仅代表一次与艺术相遇的简单经历,也不 仅仅是一次可预见的对审美和心灵的震撼,更是一种激励,让我们 对事物的深刻本质和人类所具有的力量提出疑问,人类以其固有的 脆弱性,如何能够直接、持续地与宇宙进行较量:提出问题,找到 答案。

摘录《王衍成 色彩宇宙的起源》 —克里斯蒂娜·阿契蒂尼(意大利艺术研究院院长)

現當代藝術夜場 | MODERN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825

丁雄泉(1920-2010) WALASSE TING (1920-2010)

孔雀 Peacock

1998 年作 1998 纸本丙烯 acrylic on paper 5 3 126 × 200 cm 49 /8 × 78 /4 in. 钤 印:采花大盗 one seal of the artist

出 版: LITERATURE 《A Very Hot Day》,上海美术馆,1998 年 A Very Hot Day, Shanghai Art Museum, 1998

RMB 800,000 - 1,000,000

丁雄泉的艺术作品充满了主流西方文化意识,同时 画创作中较罕见而有特色的题材。大尺寸的横式构 揉合了东方艺术手法,从他的创作可看到其广阔的 图有宽阔之感,突出了孔雀开屏片刻的壮丽。艺术 艺术视野。这因他年少时经常四处游历,与世界各 家选用鲜明夺目的绿蓝色调,以流畅简练的线条搭 地的顶尖艺术家互相交流、切磋,丁雄泉作品独特 配着层次多变的压克力色块,描绘出孔雀大尾屏上 之处在于,他把传统东方的写意笔法,与西方现代 的金翠线纹与细腻羽毛。在不同浓烈饱和的色块互 艺术形式,如普普艺术、表现主义融为一体。丁雄 相交迭中,孔雀昂首、充满傲气的模样,散发着强 泉多以美女与花卉作绘画对象,《孔雀》 为他绘 烈的生命力,仿佛向生命喝采。丁雄泉曾说:“不 要向我学,向大自然学。花朵、鹦鹉,甚至于西 瓜,颜色都是鲜艳的。要学,学做人有广阔的胸 襟,学接受太阳的光彩。”《孔雀》在一片绿意盎 然的画面下捕捉了孔雀展开屏展示最动人的一面, 深深地表现出画家对于大自然之美的赞叹与向往。古 乐府《孔雀东南飞》云:“四角龙幡,婀娜多姿随风 传。”形容女子风韵姿态柔美动人,而孔雀优雅的姿 态亦可与丁雄泉画中特有的女性之美相对应,可见艺 术家擅于捕捉事物种种吸引人的鲜明特质。 孔雀开屏 Proud as a Peacock

現當代藝術夜場 | MODERN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826

吴作人(1895-1953) WU ZUOREN (1895-1953)

蒋碧薇像 Portrait of Jiang Biwei

1941 年作 1941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1 1 49 × 38.5 cm 19 /4 × 15 /8 in. 签 名:作人 1941 signed in Chinese and dated 1941

来 源: PROVENANCE 现藏家直接得自于蒋碧薇本人 Acquired directly from the Jiang Biwei by the present owner

RMB 500,000 - 1,000,000

Lot.826 秦宣夫 《蒋碧薇像》 1941 年作 Qin Xuanfu, Portrait of Jiang Biwei, 1941

現當代藝術夜場 | MODERN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蒋碧薇像 1933 年,徐悲鸿夫妇在比利时看望吴作人等留学生 前排右起李娜、徐悲鸿、沈宜甲, Portrait of Jiang Biwei 后排右起赵梅伯、吴作人、蒋碧薇 In 1933, Xu Beihong and his wife visited Wu Zuoren and other overseas students in Belgium Front row (Right Side):Li Na, Xu Beihong, Shen Yijia, Back row (Right Side):Zhao Meibo, Wu Zuoren, Jiang Biwei

吴作人早期在比利时接受了严格的写实训练,在1940年代时赴西北 道藩随后产生了一段情愫。1941年蒋碧薇为避战乱,迁居重庆磁器 写生,又受到藏族的绚丽民风和敦煌壁画的重彩的影响,这些因素都 口,任职于四川省立教育学院图书馆。此时教育部在凤凰山上四川教 在某种程度上促使了他的人物画风格的形成。而女性肖像则是吴作人 育学院的宿舍里成立了“美术教育委员会”,在蒋碧薇、张道藩的积 非常重要的绘画题材。画家擅于以客观的视点,不加矫饰的用笔直接 极游走下,美术教育委员会会址也迁入磁器口四川教育学院内。秦宣 描绘女性。 夫、常书鸿、王临乙、吕斯百、吴作人等人均在其中。在那里,他们 经常聚会,一起切磋画艺,彼此家庭之间也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此幅 早在留学时期吴作人就与蒋碧薇有过接触。1933年徐悲鸿夫妇到访 《蒋碧薇像》便是1941年吴作人为蒋碧薇精心绘制的一幅肖像画, 比利时,举办中国近代美术展览及个人画展,期间二人曾去看望吴作 并之后将此画送于蒋本人。但多年之后,蒋将此作误认为是徐悲鸿的 人等留学生。多年来,徐悲鸿、蒋碧薇夫妇与吴作人保持着亦师亦 作品送给现藏家,才得以使这件吴作人的经典之作重现世人。 友的融洽关系。1935年,一封徐悲鸿寄来的信,将吴作人召回国。 30年代末北平国立艺专和杭州国立艺专因躲避战事而合并,虽然合 在此幅《蒋碧薇像》造型写实,人体结构比例准确,色彩鲜艳而和 二为一但两所院校在 谐,在光源上运用了法国古典主义绘画中普桑式的侧光,从左下侧照 艺术思想上产生了严 射的光线略过桌布、旗袍、椅子、伞,最后散落在远处的树叶上,光 重分歧,并在1940年 线所在之处,塑造出各种物像的不同体量与质地,厚重的红色桌布、 8月引起了一场风波。 光滑的丝绸旗袍和轻柔的丝巾均以不同的笔触描绘,极为生动。主人 次年,国民政府教育 公蒋碧薇彷佛旧上海月份牌上的时髦女性。画面有着舞台式的布局和 部为安置受到国立艺 戏剧性的光线效果,构图平衡而富于变化。女子一袭优雅的蓝色旗 专冲击的教员,在重 袍,从容自然地立于画面中央,在旗袍的修饰下窈窕、温婉的身姿楚 庆设立“美术教育委 楚动人。右侧的西式座椅、倒地的雨伞、妩媚的卷发和无袖旗袍也都 员会”,张道藩任主 是民国时期最为经典的时尚元素。在色彩构成与画面节奏上,画家进 任委员,常书鸿任秘 行了精心设计:草木葱郁的室外环境中,女子斜倚在铺着红布的桌 书。而徐悲鸿与蒋碧 前,大块的红色与蓝色形成强烈的视觉反差,而女子裸露的手臂旁放 薇于1937年迁居重 着一块白色丝巾,又巧妙地调和了红、蓝交织的冲突性,令画面在强 庆,1938年应印度诗 对比的色彩关系中又保持了整体的和谐。吴作人以纯正的油画语言表 人泰戈尔之邀徐悲鸿 现出蒋碧薇性感、开朗的一面,画中的女子无所顾忌地摆脱了固有的 赴印度办展览,一走 社会观念的束缚,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勇敢地表达出对一个自由的新 就是3年。迁居重庆的 世界的向往。因此,可以说吴作人女性肖像系列实际上拓展了传统的 徐悲鸿 《持扇人像》 1920 年作 徐悲鸿纪念馆藏 , 北京 蒋碧薇与随民国政府 仕女题材的内容和技巧,以一种全新的观点重塑了新时代的女性形 Xu Beihong, Portrait of a Woman with a Fan, 1920, Collection of Xu Beihong Memorial Museum, Beijing 内迁的教育部次长张 象,这在他的都市女性、藏女、女童系列中均可见一斑。

現當代藝術夜場 | MODERN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827

罗尔纯(1930-2015) LUO ERCHUN (1930-2015)

荷塘蛙声 Lotus Pond

1990 年代作 1990s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5 1 65 × 85 cm 25 /8 × 33 /2 in. 签 名:尔纯 signed in Chinese

RMB 250,000 - 500,000

罗尔纯在创作中力戒“重技轻艺”。他认为,写实 呵成,在一两个小时中尽快地把新鲜感觉在画布上 不是艺术的归宿,技术只是画家修养的一部分他的 固定下来。它潦草奔放,甚至“文体拙劣,句子不 画从不死抠细描,却十分重视独特印象的表现和整 通”,但却洋溢着股顿时就能令人觉察到的激情。 体画面的构成。他的画大都是心灵跳荡、情绪郁积 他不善于长时间地细琢慢磨,作品似乎总带着某种 或奔放的轨迹。其作品几乎都是趁灵感降临时一气 “未完成性”。他在不全中求全,如果说凡·高的 笔触像燃烧的火焰在回旋的气流中窜跳,那么罗 尔纯的笔触则是像裹着暗火的浓烟在大气的压力 下奔突。后者比前者更少些排比的秩序,更多些 水墨似的洒泼,更多些独特的东方韵味。如果说 凡·高爱用鲜明的亮黄和深沉的普蓝,那么罗尔 纯的用色则更为丰富。他似乎就用原色在画布上 纵横涂抹,完成的画上还保留着高纯度的大红大 黑、翠绿浓紫群青赭石,有时又将蓝绿、红黄、 蓝白等相近色粗放地搅和在一起,使它们互相搏 斗而又互相渗透,互相吞并又互相游离,记录着 内心激情的翻滚或压抑。他用强烈而复杂的高色 阶破坏了自己原有的“中调子”和谐,在更高层 次上达到了不和谐的和谐。

克劳德·莫奈 《睡莲》 1916 年作 国立西洋美术馆藏,东京,日本 —翟墨 Claude Monet, Water Lilies, 1916, Collection of The National Museum of Western Art,Tokyo,Japan

現當代藝術夜場 | MODERN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828

陈钧德(1931-2019) CHEN JUNDE (1931-2019)

秋韵 Autumn Rhyme

2007 年作 2007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1 3 80 × 100 cm 31 /2 × 39 /8 in. 签 名:2007 钧德 signed in Chinese and dated 2007

RMB 300,000 - 500,000

陈钧德早年师从林风眠、刘海粟、关良、颜文樑等 陈钧德的作品总是透露出一份沈静与高雅,即使是 前辈,半个多世纪以来对东西方艺术融合做了积极 平淡无奇、司空见惯的景致也能在他的笔下散发出 探索,其油画带有表现主义特征,又凸显中国传统 富有生机的诗意气息。此幅创作于2007年的作品 写意的趣味,既葆有西方的油画质感,也体现了东 《秋韵》中,作者运用明亮淡雅,清新自然的色彩 方的审美精神。自1990年代起,陈钧德前往欧洲 将初入秋季时的场景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气韵 做艺术巡礼。西方艺术史上那些经典作品让他深受 生动,草木之间主次分明、疏密得当。以静态的色 感动,同时也促动他对新艺术的探索。他以更加自 彩表现繁复的世界,统一而又稳固的空间状态,流 由不羁的精神状态作画,笔法顿挫有力而舒展自 动着画家强烈的生命和情感意识。 如,色彩鲜明强烈而统一和谐。

現當代藝術夜場 | MODERN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829

朝戈(b.1957) CHAO GE (b.1957)

云 Cloud

2004 年作 2004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3 1 72 × 52 cm 28 /8 × 20 /2 in. 签 名:朝戈 2004 signed in Chinese and dated 2004

出 版: LITERATURE 《站在精神的高地上 朝戈》,湖南美术出版社, Standing on the High Land of Spirituality, Hunan Fine Arts 2006 年 Publishing House, 2006

RMB 700,000 - 1,500,000

「我这些画不是为了人们的仅仅一瞥而画,而是试图使它们具有持久的特性,我在这些画中 实现某种绘画曾有过的令人尊敬的特征。我所做的努力并不是为了创造与这个世俗时代等 同价值的东西,而是更为深远的具有普遍价值的东西,我把目光投向人类的总体历史并从 中获得我认为有价值的东西。我依赖这些作品表达了我们全部内在的升华感,并使这些作 品成为有关严格的理性与人类信念存在的标志。我不去做普遍市场意义的东西,也不去追 逐浮浅的流行观念,而是去实现一高层次的精神存在。这些作品是长久以来我内心所期望 的,它们经得起持久的注视。我在这些作品中探讨了曾经千古流传的广义的造型方式,并 在此之上建立个人的艺术感觉。」

— 朝戈

現當代藝術夜場 | MODERN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830

段建伟(b.1961) DUAN JIANWEI (b.1961)

俩少年 Two Boys

2006 年作 2006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1 3 132 × 90 cm 51 /2 × 35 /8 in. 签 名:06 DUAN signed in and dated 2006

出 版: LITERATURE 《二段·段建伟》,吉林美术出版社,2008年, Secondary Duan Jianwei, Fine Arts Press, 2008, P126 P126 EXHIBITED 展 览: Duan Zhengqu and Duan Jianwei Oil Painting Exhibition, National 段正渠、段建伟油画作品展,中国美术馆,北京, Art Museum of , Beijing, 2008 2008 年

RMB 300,000 - 600,000

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现代艺术大潮中,以中国 凝视着观者,传递出一种庄重的纯真憨厚之感。平 乡间的自然风景和人文风貌为创作题材的艺术家不 面化的构图和简明的色彩,使少年朴素的凝视自然 在少数,然而像段建伟这样,注重自我内心的艺术 而然地转变为带有象征和隐喻性的精神肖像。段建 表达,朴实得近乎木讷的艺术家,却是凤毛麟角。 伟作品中的憨气,是一种由里至外的实实在在的憨 他热衷于探讨农民和黄土地之间的联系、人们身上 气,他没有选择十分讨巧的“反绘画”的“拙画 散发的质朴、天然和坚韧的精神。其油画创作在真 法”,而是以老老实实的凝炼的“批判现实主义” 实地反映社会现状的基础上,也把油画创作提升到 笔法,严谨、细致地刻画着每一个物象,他以文艺 了人文关怀的层面。 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弗朗切斯卡笔下那些精神肖像 在作品《俩少年》中,两位略显稚嫩的青年没有过 的古典史诗意味为依托,给这些平凡的中原农民身 多的肢体动作,也没有丰富的面部表情,他们在乡 上赋予了一种庄重的纯真憨厚之感。 土高地上肃然静立,一贯木讷呆滞的脸谱,执着地

現當代藝術夜場 | MODERN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831

杨飞云(b.1954) YANG FEIYUN (b.1954)

灵视 Vision

2006 年作 2006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1 1 115 × 125 cm 45 /4 × 49 /4 in.

出 版: LITERATURE 《再现写实 2011 成都双年展》,2011 成都双年展 Reproduction Realism 2011 Chengdu Biennale, 2011 Organizing 组委会,2011 年,P141 Committee of Chengdu Biennale, 2011 P141 《斯土斯情 中国与俄罗斯写实绘画特展》,佳士得香 Sentiments of Two Nations A Special Selection of Chinese Russian 港有限公司,2013 年,P97 Realist Painting, Christie’s Hong Kong Limited, 2013, P97 《收藏有艺事》,艺术家出版社,2014 年,P285 Art in Collection, Artists Publishing House, 2014, P285 《收藏有艺事》,四川美术出版社,2019 年,P396 Art in Collection, Sichuan Fine Arts Publishing House, 2019,P396

展 览: EXHIBITED 再现写实 2011 成都双年展,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 Reproduction Realism 2011 Chengdu Biennale Century City New 2 号馆,成都,2011 年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Center NO.2 , Cheng Du, 2011 斯土斯情 中国与俄罗斯写实绘画特展,香港会议展览 Sentiments of Two Nations A Special Selection of Chinese Russian 中心会议厅,香港,2013 年 Realist Painting, Hong Kong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Centre, 收藏有艺事,中正纪念堂中正艺廊,台北,台湾, Hong Kong, 2013 2014 年 Art in Collection, Zhongzheng Art Gallery, Zhongzheng Memorial Hall, Taipei, Taiwan, 2014

RMB 2,000,000 - 3,000,000

杨飞云是中国当代写实油画的领军人物。西方写实油画有 中,一个少女站立在一棵芭蕉树旁,她右手搭在芭蕉树的 着漫长的发展历程,从文艺复兴时代的达·芬奇、米开朗 枝叶上,仰起头向远方凝望,似乎看到了怪异之物或陷入 基罗,到17世纪的伦勃朗,19世纪的库尔贝、米勒,从 了思索。“灵视”通常指人能看见感官以外的东西,即第 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从赞美神性到赞美人性,古典油画 二视觉,杨飞云用这种诡异的神秘学现象来表现少女的 强调的是均衡的图式和肃穆的气息,是一种严谨、高贵、 “灵气”,当属十分罕见。少女造型写实,形象清秀,饱 理性的艺术形式。在中国当代艺术蓬勃发展的浪潮中,杨 满的面部、精致的五官,以及细细的发辫均有典型的东方 飞云选择写实油画作为自己的表达载体,是因为他认为: 人的特质,衣裙和首饰的色彩较为鲜艳,暗红的色调与芭 “写实绘画是超越画面本身的,写实是一种表现力,是一 蕉树构成了冷暖对比。光线从左侧射入,落在少女的面部 种手段,是一种语言。”他的艺术继承了欧洲古典油画的 和芭蕉叶上,散漫平和的自然光并没有造成强烈的明暗对 写实主义传统,并与当下的中国语境相结合,发展出一种 比,而是增加了丰富微妙的灰调子。背景是缺乏空间深度 有着完美形式和东方韵味的古典主义风格。 的暗棕色墙面,衬托出前景的少女和植物。整幅画尽管运 用了西方写实油画的技巧,但是有着东方式的含蓄优雅, 杨飞云的人物画很少有社会批判色彩或其他社会属性,他 杨飞云很善于营造氛围,描写中国人的内在气质,他的目 热衷于描绘青春靓丽的江南女子,他喜欢在画中烘托出一 标是“在画里创造一种永恒——能代表中国人本质的典型 种宁静超然的意境,表达个人的情感体验。在《灵视》 形象”。

現當代藝術夜場 | MODERN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832

徐冰(b.1955) XU BING (b.1955) 禪詩注

中国禅宗第六代祖师惠能(公元638-713)在禅的历史里, 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禅诗注(二) Zen Poetry II 事实上, 他比其他的中国禅宗创始人更加杰出从他禅偈可看出他对禅的诠释:

2004 年作 2004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纸本水墨 ink on paper 3 5 68 × 370 cm 26 /4 × 145 /8 in. 这首偈是回应五祖的另一子弟—神秀,他自认已经了解佛法的明心见性,故作一首偈: 钤 印:Xu Bing one seal with artist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惠能和神秀两人均是第五代祖师弘忍的弟子,他认为惠能已经悟出禅的精随,因此将他的僧服

和钵传给惠能,而使他成为第六代禅宗祖师。 RMB 1,200,000 - 2,200,000

現當代藝術夜場 | MODERN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我的作品始终贯穿一个线索,就是对现有观念的一种质疑。为什么用文字?文字是人类文 化概念最基本的一个元素。对文字的改造,就是对人的思维最本质的那一部分的改造。」

— 徐冰

1990年初抵美国的徐冰,面对排山倒海的异乡新鲜的事 师弘忍藉由两位门下弟子慧能和神秀对于「禅」的诠释, 物,他期望在此两种异质文化间探求交融的可能性,他从 挑选继承者的故事。神秀提出: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 根本的文字着手,进行中文与英文字符对话的实验,《新 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说明人需要经由不断修行 英文书法》便是经过他不断尝试后的结晶。徐冰破坏英 入世的态度,来抵抗外界的诱惑。而慧能提出:菩提本无 文单词常规的顺序,将每一个英文字母转换为中文字部首 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他认为世间 的形式,重新排列成为仿中文字的结构体,然而新英文依 万物本来就是一场空,何须执着的挣脱抵抗诱惑的出世态 然保留书法撇捺笔画之间的书写性,但也不失文字原始承 度。而五祖师弘忍认为,慧能悟出禅学的精髓:应无所 载的叙述性。《新英文书法》打破西方人由于未能理解中 住,而生其心,因此付其衣法,象征成为正统的继承人。 文字内涵,而将书法作为纯粹图像学的审美观,透过新英 《禅诗注(二)》 不单用新英文诠释广为人知的两首禅 文,西方人得以延展对传统书法除了笔画结构,更高深层 偈,并且阐述故事的前因后果,完整纪录禅学发展史中相 次的意涵欣赏。 当重要的时刻,因此《禅诗注(二)》无论是宗教选材的 稀罕性或内容的重要性都可称为《新英文书法》相当难得 禅诗注系列为少有的宗教性选材,主旨描述禅宗第五代祖 的作品。

現當代藝術夜場 | MODERN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833

尚扬(b.1942) SHANG YANG (b.1942)

册页 -8 Album - 8

2009 年作 2009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3 100 × 150 cm 39 /8 × 59 in. 签 名:Shang. 09 signed in pinyin and dated 2009

RMB 800,000 - 1,200,000

Lot 834、835 为空号

現當代藝術夜場 | MODERN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在尚扬的艺术生涯中,风景始终是一个重要的主 题就是将传统的元素进行现代化转换,将西方现代 题,从20世纪80年代的“黄土”系列,到90年代 艺术的元素进行东方化转换,尚扬的“董其昌计 的“大风景”系列,再到2002年以后的“董其昌 划”完美地将各种艺术元素进行了转换。 计划”,以及之后中的册页系列,不同时期的风景 画,见证了他的艺术从现实主义过渡到后现代主 《册页》系列是《董其昌计划》的伴随物,以一种 义,正如他所说:“当我们感觉身边的风景一如往 较轻松的方式表达同样的主题。《册页-8》这幅画 常时,其实,它正在发生着令人难以察觉的深刻变 很像是一件创作过程中的手稿,可以看到画家所进 化。对于这些变化,寻常人可以忽略,艺术家却不 行的探索性和实验性的用笔。这幅画的主题来源于 能。” 董其昌的山水画册页,董其昌的山水小品有着南派 山水画的韵致,笔墨松秀含蓄,意境幽远静美。尚 在“黄土”系列中,尚扬用写实的笔法和标志性的 扬在画中描绘了几座云山,表面上覆盖着一些草稿 偏黄色调表现了黄土高原上的风景。在“大风景” 式的笔线,不过画家并不是要复制董其昌画中的诗 系列中,他不再描绘具体的风景,而是将风景抽象 意,而是借用山水的元素,提炼出抽象和半抽象的符 化、人格化,用波普艺术的方式将风景变成符号。 号,然后用移植、并置、拼贴的方式将风景进行重新 2002年以后的“董其昌计划”是尚扬的艺术观念 组合,这种重组,使画面看上去既是一个整体,又 的一次飞跃,他以山水为意象提炼出概括的形式, 呈现出明显的断裂,仿佛时空在这里错位,过去和

通过一种抽象的山水画图式表达了他对人类生存危 现在,东方和西方在这个狭小的空间内相逢。尚扬的 Lot.833 局部 Detail of Lot.833 机的思考。这种图式在尚扬后来的“剩山图”、 “董其昌计划”,其中既有传统水墨画的元素,也受 “坏山水”系列中得到了演化发展。尚扬的风景系 到了西方画家塔皮耶斯与基弗尔的影响,他将古典山 列的演变实际上也体现了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的发 水画和德国表现主义的造型语言融合了起来,创造出 展,中国当代艺术在“85美术新潮”后形成了与 这种独特的山水画图式,表达了他对自然环境和文化 传统脉络截然不同的多元格局,其中一个重要的命 传承的思索,以及对人类家园被破坏的忧思。 「在开始时,并没有构图,只是有一些想法。这个痕迹就是用布擦的,。然后就用了这个痕 迹,把它画成了这个形状,然后就画了这个方块,是有肌理的。又用了蛋彩画的方法画, 但最后又觉得太死了,就又刮掉,还拿松节油来洗。然后这三个几何体整个的结构让我感 觉太挤了,我就又在这随便加了条线。其实我采用的方法,就是中国人画国画的方式。我 觉得这边应该让它尽量空虚,但是太空了又不行。弄了点痕迹,又把它洗掉,成为它和这 里的关系。 一个是书,一个是山。这都是我坐在远处看,发现画布有痕迹,然后慢慢把它加强,最后 使得痕迹从画面中显现出来。所以这实际上是在画布上寻找出来的东西。」 — 尚扬

Lot.833 册页 -8 明 董其昌 《书画合壁图全卷纸本》 辽宁省博物馆藏 Album - 8 Ming Dynasty, Dong Qichang, Complete Picture of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Collection of Liaoning Provincial Museum

現當代藝術夜場 | MODERN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836

刘丹(b.1953) LIU DAN (b.1953)

我们这时代 Our Times

2014 年作 2014 纸本水墨 ink on paper 1 3 62.1 × 122.8 cm 24 /2 × 48 /8 in. 签 名:刘丹作 signed in Chinese with one seal 钤 印:刘丹之印 LITERATURE 出 版: Why Not Ink and Wash, Today's Art Museum, 2012 《何不水墨》,今日美术馆,2012 年 Liu Dan The Union of the Mind and the Dao, Suzhou Museum, 2013 《刘丹 心道合一》,苏州博物馆,2013 年 Painter Collection, Art of Hanxiang, 2014, P69 《画家藏》,汉乡艺术,2014 年,P69 Art in Collection, Artist Press, 2014, P218-219 《收藏有艺事》,艺术家出版社,2014 年,P218- Water Ink Datura, Kaohsiung Municipal Art Museum, Kaohsiung, 219 2017, P48 《水墨曼陀罗》,高雄市立美术馆,2017 年,P48 Art in Collection, Sichuan Fine Arts Pubilshing House, 2019, P117 《收藏有艺事》,四川美术出版社,2019 年,P117 EXHIBITED 展 览: Why Not Ink and Wash, Today's Art Museum, Beijing, 2012 何不水墨,今日美术馆,北京,2012 年 Liu Dan The Union of the Mind and the Dao, Suzhou Museum, 刘丹 心道合一,苏州博物馆,苏州,2013 年 Suzhou, 2013 画家藏,高雄汉乡艺术,高雄,台湾,2014 年 Painter Collection, Art of Hanxiang in Kaohsiung, Kaohsiung, 收藏有艺事,中正纪念堂中正艺廊,台北,台湾, Taiwan, 2014 2014 年 Art in Collection, Zhongzheng Art Gallery, Zhongzheng Memorial 水墨曼陀罗,高雄市立美术馆,高雄,台湾,2017 年 Hall, Taipei, Taiwan, 2014 Water Ink Datura, Kaohsiung Municipal Art Museum, Kaohsiung, Taiwan, 2017

RMB 1,600,000 - 2,600,000

現當代藝術夜場 | MODERN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人,不管是在谁的旁边在艺术中有一个地位了,所以好好的干下去。同意他的意见,但是如果我在四十岁时画出一幅他所说的那样好的人物画我就会在任何画,画的是在一个日本大花瓶里的向日葵,非常好,但是他更喜欢我画的向日葵。我不日葵时我又增加了另外十五幅新的习作,高更有一天对我说他看了一幅克罗德莫奈的油继续画向日葵有一幅是在绿色与黄色背景前面的十四朵一束的鲜花,数着我画的这些向是一个热爱手工创造的一切事物的人,我们在爱好上的这种差别归根结底是一致的,我个希腊古董收藏家给朋友写的一封信,其中有这样的句子:你是一个热爱自然的人,我以高价去买已经死掉的画家的作品。像这样问题我是不必去操心的,我从报纸上读到一我们这个时代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一方面没有足够的钱维持生活与买颜料,另一方面却

录梵高于阿尔

致西奥之书信

刘丹作

Lot.836 局部 Lot.836 局部 Detail of Lot.836 Detail of Lot.836

刘丹的静物画总是选择非同寻常的题材,比如罂粟花、 的“穿越”。关于这种独特的创意,刘丹称:“我很高 向日葵、太湖石等,他善于捕捉这些物象的不为人知的 兴这种即兴连接能给人一种‘穿越’的兴奋。书画合璧 一面,比如罂粟花的花蕊,向日葵的背面,他还喜欢摘 本是前贤特有的一种优雅形式。在我的绘画里,这种形 录书籍中的语句或随性感悟题于画上。在他的向日葵系 式也经常得到延续。我喜欢在熟悉中创造陌生感,有次 列中,他最喜欢摘录文森特·梵高写给弟弟提奥的信 观察这个花,偶然发现反面比正面有意思,其实许多事 件。梵高是世界上最孤独的人之一,他的弟弟提奥是他 物都是反面更有意思,真实往往体现在被隐藏的部分。 唯一的朋友和知己,在经济上和精神上给予他巨大的支 持,梵高写给弟弟提奥的信共有600多封。刘丹之所以 刘丹致力于挖掘“被隐藏的真实”,所以画中的向日葵 选择梵高的信件,可能是因为当代生活中的孤独感与梵 不再是向阳之花,而是表现花的背面。向日葵在慢慢枯 高的时代产生了共鸣。 萎时,花盘就会向下垂落,花的背面是人们很少注意到 的一面,就像月之暗面,隐藏着你所体会不到的静寂和 《我们这时代》是2014年的作品,这幅画借用了传统中 沉重。刘丹在这里舍弃了向日葵原本的鲜艳色彩,而是 国画的形制,右侧的向日葵和左侧的长题跋并置,题跋 运用水墨的黑白色调营造出一种沧桑久远的效果。向日

文森特·梵高 《静物:瓶中的 15 朵向日葵》 中摘录了梵高给提奥的信,刘丹摘录的部分是梵高在创 葵粗大的茎部呈现出一个弧度,花盘上环绕着一圈花 1888 年作 梵高美术馆藏,阿姆斯特丹,荷兰 Vincent Van Gogh, Still Life - Vase with Fifteen 作向日葵的过程的思考,正好与绘画的主题相契合。水 瓣,花瓣因为枯萎而蜷曲。整幅画用笔细致精微,细节 Sunflowers, Collection of Van Gogh Museum, Amsterdam, Netherlands 墨画配以梵高书信,别有妙趣地实现了中西画家跨时空 惟妙惟肖,虽然画法写实,却有着戏剧性的张力。

現當代藝術夜場 | MODERN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837

徐累(b.1963) XU LEI (b.1963)

壁虎之城 City of Gecko

1998 年作 1998 纸本水墨 ink on paper 1 1 66 × 145 cm 25 /2 × 57 /8 in. 签 名:徐累制 signed in Chinese

出 版: LITERATURE 《墨韵》,北京林正艺术空间,2009 年,P74 Ink Rhyme, Beijing Linzheng Art Space, 2009, P74 《再现写实 2011 成都双年展》,2011 成都双年展 Reproduction Realism 2011 Chengdu Biennale, 2011, Organizing 组委会,2011 年,P128 Committee of Chengdu Biennale, 2011 P128 《徐累画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13 年,P144 Xu Lei’s paintings, Culture and Art Press, 2013, P144 《收藏有艺事》,艺术家出版社,2014 年,P222- Art in Collection, Artists Publishing House, 2014, P222-223 223 Collection of Famous Artists of China Academy of Arts, Xu Lei, 《中国艺术研究院著名艺术家精品集 徐累》,文化艺 Culture and Art Press, 2016 术出版社,2016 年 Art in Collection, Sichuan Fine Arts Publishing House, 2019, 《收藏有艺事》,四川美术出版社,2019年, P128-129 P128-129 EXHIBITED 展 览: Ink Rhyme——Chinese Contemporary Ink and Wash Exhibition, 墨韵——中国当代水墨展,山艺术北京林正艺术空间, Mountain Art Beijing Linzheng Art Space, Beijing, 2009 北京,2009 年 Reproduction Realism 2011 Chengdu Biennale, Century City New 再现写实 2011 成都双年展,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Center NO.2, Chendu, 2011 2 号馆,成都,2011 年 Art in Collection, Zhongzheng Art Gallery, Zhongzheng Memorial 收藏有艺事,中正纪念堂中正艺廊,台北,台湾, Hall, Taipei, Taiwan, 2014 2014 年 Fugue - Xu Lei’s Solo Exhibition, Suzhou Museum, Suzhou, 2015 赋格——徐累个展, 苏州博物馆,苏州,2015 年 Complex - Dialogue Across Time and Space, Mountain Art Beijing 复——跨越时空的对话,山艺术北京林正艺术空间, Linzheng art space, Beijing, 2019 北京,2019 年

RMB 1,500,000 - 2,500,000 「戏剧性是我绘画里面重要的东西,所以我的绘画里面会体现舞台感。这个舞台感也用 了布莱希特这种戏剧的概念,就是间离效果。尤其是我更早的一些作品,里面的画面 是个旧时光,有旧时光里面发霉的、颓败的那种气息。观众在一个帷幔或者屏风之 外,看到里面呈现情景的时候,有一种凭吊式的东西。」

— 徐累

現當代藝術夜場 | MODERN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 如生似动 — 徐累《壁虎之城》

1985 年 10 月 15 日,在南京艺术学院、江苏各界青年人士 素,以宣纸和丙烯为材料。可以看出,此时的他,与年少时 隔绝自我屏蔽的状态,精神上出世的徐累如何在创作中入 另有深意?礼貌带着艺术家本人优雅沉静的气质,像是借物喻 以及省委宣传部的带领和支持下,江苏省开展了首次大规模 随着父亲画宣传画的自己已然分类,从红至蓝是历史的选 世,维持自己与时代,与世界之间的联系呢?他把视角放到 人,又像这壁虎们化作人形时的另一番装扮。画中乾坤,仅靠 的综合性艺术活动“江苏青年艺术周”。这次艺术周虽然在 择,也是时代的需要。颜色之外,徐累与动物的情结也早早 了西方,采用了地图入画的这一经典元素。在平面的绘画同 标题四字不能解谜,如梦似幻,捉人心魄。 八五时期的浪花中并不突出,但是由它引发的红色·旅— 埋下,在学校的生物教具室,“我与标本之间,就像牲灵与 时,交代了一种在世界上的存在感,就仿佛是存在于地图中 这种游离与贴近的状态也是徐累惯常的方式,从1990 年时 超现实主义团体培育了代表中国绘画精神性的八位艺术家, 标本之间,恍若隔世。虽然常常只见其中影影绰绰的部分, 的标示一般。然而这个存在感也是虚妄,因为地图都是不是 决意离开熙熙攘攘的艺术大潮开始,他的创作生活始终在观 其中就有徐累。以“我们在献身的严肃性中找到共同的支 但似乎已经感受到,世界的真相原来如此。” “每到秋季 真实的世界,《壁虎之城》的地图取材于古苏州地图,却以 众目光中闪烁。近些年来他作品的关注度飞涨,在其他艺术 点;我们渴望在内心深处再创一个生命体;我们在涉向彼岸 某个风和日丽的周末,这些僵硬的动物便被拿出来蒙受艳阳 古琴谱为标注。画面依旧延续经典蓝色,以两重空间分割。 家急于展示图示以供择选之时,徐累为艺术史提供了超越符 的旅程中获得了崇高;我们在与永恒碰撞时感应到召唤的神 的光芒,梅花鹿、猴子、山羊、豹子、孔雀凡此等等几十种 前景是海上之城,城中云气缭绕,山石栉比。五只壁虎分别盘 号的“操作方式“。他从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发展阶段,不

秘”为四项基本原则,八位青年艺术工作者迈出了构建真正 伫立在周遭鲜活的环境中,像被女巫施了魔咒一样固定在那 踞在地图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牢牢把握大局。这扇门既是屏 同风格特征中汲取灵魂,抽离出擺脫了地域定义的东西方平 自我存在的第一步,此时徐累23岁。 里,“既栩栩如生,又死气沉沉”。 风画,右上角印章在提醒观众不要深入其中,但是由于艺术家 等共存。在精神与物质,观望与交融中建立起自己的城池, 作为一名青年探索者,徐累十分活跃,作品《逾越者》、 《壁虎之城》中,出现了徐累标志性的地图元素,作为徐 的运笔巧妙总被带入幻境,中国的重屏之意在此处尽显。进入 城池中每一只生物,都如生似动,回扣当年四则母题,生命 《误断者》直接借用了玛格丽特某些画面的形式语言和元 累上世纪90年代的作品,彼时他还处于与前卫与主流自我 二重,阴影笼罩下的圆桌上静置五顶礼帽,这数字是巧合还是 体的崇高与神秘。

現當代藝術夜場 | MODERN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Lot.837 局部 Detail of Lot.837 838

陈逸飞(1946-2005) CHEN YIFEI (1946-2005)

金桥(苏州) The Gold Bridge (Suzhou)

1980 年代作 1980s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v 7 1 76 × 107 cm 29 /8 × 42 /8 in. 签 名:Chen Yifei signed in pinyin

出 版: LITERATURE 《陈逸飞:最新作品》,哈默画廊,1984 年,P15 Chen Yifei Recent Paintings, Hammer Galleries, 1984, P15

展 览: EXHIBITED 陈逸飞最新作品展,哈默画廊,纽约,美国,1984 年 Chen Yifei Recent Paintings, Hammer Galleries, New York, USA, 1984

来 源: PROVENANCE 艺术家 The Artist 哈默画廊,美国 Hammer Gallery, USA, acquired from the above 美国私人收藏 Private collection, USA 美国私人收藏,新泽西 Private collection, New Jersey, USA 美国私人收藏 Private collection, USA

说 明: REMARK 此作品画框为美国哈默画廊制作原框 The work was framed for the exhibition in Hammer Gallery 附哈默画廊证书 Provide the Certificate from Hammer Gallery

RMB 3,200,000 - 5,200,000

現當代藝術夜場 | MODERN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览西方的艺术。陈逸飞来到纽约后,找到了艺术修复的工 品很少有现场写生,基本上都是拍照之后回去再创作,他 作,并很快在亨特学院攻读美术硕士学位,后来提起的时 所创作的都是让他念念难忘的景致。画中呈现了古镇中最 候还经常说他口袋里只带着38美元就来到这里。 常见、也最有情致的风景:晨光中的悠长水巷和千姿百态 的石桥。两座单孔拱桥跨过河水,桥畔的民居临水而筑, 很快,1981年的时候,陈逸飞卓越的才华就被受到阿尔 隔河相望,河岸的民居都是明清和民国时期的建筑,尚有 芒·哈默博士(Dr. Armand Hammer)所赏识,这时他才 旧时的阁楼和木窗,古韵犹存,拱桥是青石、花岗岩质 抵达美国一年。 1982年秋天,陈逸飞回到中国苏州寻求艺 地,在暖黄色的晨曦中显得斑驳沧桑。画家用精确的透视 术创作的灵感。苏州是一个以风景秀丽而闻名的地区。凭借 法和明暗法营造出一个深远的空间,令观者看到一个河巷 其独特的氛围,水道,运河,街道和拥有1000年历史的桥 纵横、桥街相连、古桥联袂的小镇,体味到那种“咫尺往 梁,苏州有着“东方威尼斯”的美誉。在整个中国历史上, 来,皆须舟楫”的生活方式。 这座城市也是许多诗人和画家的灵感源泉。对陈逸飞来说, 水边的村庄充满了他年轻时的回忆。在国外度过的时光加深 陈逸飞在创作水乡系列时运用了欧洲风景画和印象派的技 了他对中国的热爱,此时变得异常明确且强烈。随后他就将 法,同时又有着浪漫主义色彩。这幅画的构图饱满稳重, 这些记忆,情感和爱国情感转化为艺术创造力。1985年, 虽然只描绘了一个片段小景,但是空间层次丰富,令人联 他在美国华盛顿科克伦艺术博物馆(Corcoran Museum of 想起水道交错回环的小镇全貌。画中的色彩较为写实,色 Art)举办了回顾展。同年,阿尔芒·哈默博士代理的其作 调低沉黯淡,以突出小镇的历史久远感。画家以厚重而灵 品,《家乡记忆—双桥》作为礼物送给中国领导人邓小平。 动的笔触描绘出石桥、粉墙、木窗等,各种物象都有不同 的肌理效果,再以晕涂笔法展现出色调的过渡推移,微妙 此幅创作于1980年代的《金桥(苏州)》是一幅精心设 的灰色调模糊了景物之间的距离,使画面上似乎笼罩着一 计的作品,江南古镇中的古老的石桥和运河仿佛苏州评弹 层朦胧的水雾,精致的造型和优雅的色调渲染出了清幽寂 的调性一样婉约悠扬,回味无穷。陈逸飞的这个系列的作 寥的诗意氛围,仿佛凝固了时光。

周庄水乡图 Zhouzhuang Water Town

1984年,《纽约时报》和《ARTNews》用“浪漫现实主 义”来形容中国艺术家陈逸飞的风格。陈逸飞毕业于上海市美 术专科学校(现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之后又在美国完成 了艺术教育。陈逸飞的风格结合了欧洲艺术里的写实主义和与 艺术家历史经历相关的中国的主题。陈逸飞扎根于他的本源再 不断提升,成功地向西方观众介绍了当代中国油画。

1963年,陈逸飞被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现上海大学上海美 术学院)录取。师从俞云阶学习油画,他的导师曾跟随苏联艺

1984 年 11 月,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阿曼德·哈默访华时将陈逸 术家康斯坦丁·麦法季耶维奇·马克西莫夫在其来中国访问 飞作品《故乡的回忆》作为礼物赠予邓小平同志 Armand hammer, chairman of American Western oil company presented 教学期间学习。在校时严谨的绘画训练使得陈逸飞打下了扎实 Chen Yifei's "Memory of Hometown - Double Bridges" as a gift to 的写实主义绘画的基本功。从上海美术学院毕业一年后,随著 Comrade Deng Xiaoping During his visit to China in November 1984 文化大革命的到来,由于陈逸飞作品可起到的宣传作用,而受 到了共产党官方的注意,其中包括毛泽东和英勇士兵的肖像。 陈逸飞成为了当时由国家资助的上海绘画学院的主要艺术家之 一,尽管他后来对被视为革命社会主义画家表示过抱怨。

1980年,陈先生不再任职上海画院油画系主任,而成为了中 国第一批获准在美国工作和学习艺术的艺术家之一。他当时已 经是一位有着自己风格的成熟艺术家,并在中国的艺术圈具有 一定地位,但陈逸飞想要在纽约展出他的画作并得以机会一 陈逸飞 Chen Yifei

現當代藝術夜場 | MODERN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現當代藝術夜場 | MODERN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 周春芽 - 苏州太湖石

現當代藝術夜場 | MODERN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839

周春芽(b.1955) ZHOU CHUNYA (b.1955)

苏州太湖石 Suzhou Taihu Lake Stone

2000 年作 2000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1 150 × 120 cm 59 × 47 /4 in. 签 名:2000 周春芽 Zhou Chunya signed in Chinese & pinyin and dated 2000

出 版: LITERATURE 《周春芽作品和雕塑》,Chinatoday Gallery,2007 Zhou Chunya Paintings and Sculptures, Chinatoday Gallery, 2007, 年,P10 P10 《周春芽》,东八时区,2010 年,P437 Zhou Chunya, Timezone8, 2010, P437

RMB 10,000,000 - 20,000,000

马远 《踏歌图》 (局部)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Ma Yuan, Detail of Singing,The Palace Museum, Beijing

現當代藝術夜場 | MODERN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周春芽在中国当代艺术领域中是一位始终致力于形式探索的艺 又称骷髅石,造型怪异。当时我还在骷髅石中间画了一些红色 术家,他的艺术成长于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艺术交错冲 的土画起来像血一样,但当时我并没有想画血,我只是突出 击的环境中,他在20世纪80年代时赴德国留学,西方现代艺 了土的红,与太湖石本身灰色调有些许对比,画了差不多十 术流派开阔了他的眼界,同时也引发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 几张。后来我去学院办讲座还有学生的提问:周老师你的太 思。他尝试将西方现代艺术中的色彩、笔触与水墨画中的笔线 湖石里边有血腥的、色情、暴力,但其实我画的时候并没有 趣味结合起来,在传统的题材和布局内融入表现主义的形式构 这么想。当时只考虑的是把重心放在画太湖石本身造型刺激 造和强烈色彩,从而形成了一种全新的视觉语言:构图疏空、 的一部分。” 笔触稠厚、反自然的用色与炽热的情感表达。在周春芽几十年 的艺术生涯中,他一直都在探索中西方两种文化之间的关联, 《苏州太湖石》是2000年的作品,同类题材此件为其中之 以及最反常规的形式,从“石头”,到“绿狗”,再到“桃 一,在珍藏二十年之后,这件作品首次亮相拍卖会,不能忽视 花”,这一系列的作品见证了他是如何摆脱传统图式的限制, 它的罕见性与稀缺性。太湖石是石灰岩遭到长时间侵蚀后慢慢 用想象力和多元化的艺术元素建构起自己独特的视觉空间。 形成的窟窿石,是中国的四大奇石之一,也是传统中国画中经 常出现的题材,比如卫贤的《高士图》、苏轼的《木石图》。 在周春芽的作品中,“石头”系列是他从德国留学回国后创作 周春芽的这幅画舍弃了山水画的其他元素,将太湖石作为主 的第一个系列,包括90年代的“红石”和2000年以后的“太 体,在纯黑的背景前,一块巨大的太湖石几乎占满了画面,太 湖石”。石头在山水画中很常见,往往是一种儒雅、静态的存 湖石直立如碑,形态挺拔,浑穆古朴,石表或凹陷,或凸出, 在,周春芽的作品完全剥离了文人画的属性,他用强烈的色彩 并有大大小小的孔洞,玲珑剔透。太湖石的基本形态较为写 赋予石头一种不安的躁动感,周春芽的石头并没有给你精神上 实,同时也进行了概括性和夸张化的处理,使太湖石看起来稍 的慰藉,那些太湖石上的红土反而带来血腥、色情、暴力的感 微变形,增加了形式趣味。周春芽在画法上吸收了水墨画中的 受,他将雅致的太湖石与感官刺激联系起来,将传统的文人山 元素,用灵动的线条来刻画外形,但他也很注重体积感的表

石和表现主义的色彩结合起来,实际上拓展了当代艺术的表现 现,用丰富的灰调子和阴影效果表现出太湖石的复杂结构,以 2000 年左右,周春芽在玉林沙子堰小区的工作室 Around 2000, Zhou Chunya in his studio at Shaziyan Area in Yulin 语汇。 及圆润的表面质感。周春芽还在画中融合了表现主义的技法,

太湖石中心的孔洞周围的鲜艳红色看起来极不合理,与白色的 「我在创作“山石”的时候,正在研究文人山水画,我并没有像国画家那样在材质属性和图式形态上去理解,而是按照我 “太湖石”系列大概出现在2000年左右,周春芽的爱犬黑根 太湖石、炭黑的背景构成强烈的色彩对比,红、白、黑三种色 的表现意图去寻找那些令我觉得陌生又能带来惊喜的东西,我在肌理和质感上花费了很大的工夫,近似于强迫症似的去 在1999年去世,他十分难受,所以暂时告别了“绿狗”系 调单纯而浓郁。周春芽将原本代表着宁静的太湖石注入了感性 捕捉和玩味那些潜藏在石头自然属性中的视觉因素,把这些东西强化、放大本就是形式,而视觉的呈现本就是内容,已 列,在苏州园林散心时,他看到一些太湖石,那些奇形怪状的 的力量,一改文人山水画的淡泊悠然,而是借助太湖石这一符 经不需要你进行更多的解释和引申,这比我们从概念、方法出发所看到和理解到的石头更让人惊讶、震撼。」 石头启发了这个系列。关于这个题材的缘起,他称:“太湖石 号表达一种关于生与死、永恒与瞬间的哲学思考。 — 周春芽

周春芽 《苏州太湖石》 2000 年作 周春芽 《苏州太湖石》 2000 年作 周春芽 《苏州太湖石》 2000 年作 周春芽 《太湖石》 2000 年作 周春芽 《太湖石》 2000 年作 台湾罗芙奥 2012 年 周春芽 《太湖石》 2000 年作 周春芽 《太湖石》 2000 年作 北京保利 2018 年 12 Zhou Chunya, Suzhou Taihu Lake Stone, 2000 Zhou Chunya, Suzhou Taihu Lake Stone, 2000 Zhou Chunya, Suzhou Taihu Lake Stone, 2000 Zhou Chunya, Taihu Lake Stone, 2000 12 月 02 日 成交价:NTD 56,320,000 Zhou Chunya, Taihu Lake Stone, 2000 月 06 日 成交价:RMB 27,600,000 Zhou Chunya, Taihu Lake Stone, 2000 Ravenel Taipei Zhou Chunya, Taihu Lake Stone, 2000 Beijing Poly 02 December 2012, Sold Price NTD 56,320,000 06 December 2018, Sold Price RMB 27,600,000 周春芽破译 Hi:你画的太湖石尤其是感觉像一个生命体,是有血肉的。 | 周:我画画有一个特点,流滴淌水的,那么红颜色一下子从洞里面 太湖石密码 流出来,别人都会觉得是血流岀来,我当时画的时候完全没有这个 想法。虽然没有这个想法,但我觉得一个物体对一个人的潜意识 文 / 佳一 可能会有某种内在影响,一个下意识的感觉就很容易产生一种情 绪,就像为什么晚上看太湖石感觉白天完全不一样。 Hi:晚上看是不是感觉他活了,特别狰狞? 周:有点,前几天我去苏州,又去看了一次太湖石,感觉又很不一 样了。而且晚上去看的时候,远处的地方有一个亭子是亮的男一女 在唱昆曲,周围都是黑的,很多太湖石藏在黑暗裹面,感觉特别有 意思。 「我不知道为什么山石是传统中国画的一 Hi:太湖石”系列也是你的代表作了,画了多久? 个永恒的主题。可能是因为山石是自然 周:大概画了一年半,也没有画多少,我估计纯粹的太湖石可能不 的象征,山石的力量和完整性能让画家 会超过七八件。一年半以后我对黑根的那种感情好像有点开始轻松 充分表现自己的精神,也能让他充分展 了,就又开始画“绿狗”了,但不是黑根了。 现绘画技法。」 Hi:太湖石帮你度过了对黑根的怀念期。

— 周春芽 周:我画了差不多一年半的太湖石,其实我还是很怀念那个阶段 的,那时我去过了好几次苏州,就在园子裹走过去,走过来直在 想,中国人为什么对太湖石特别感兴趣,特别留念。你看现在全国 很多景观中都搞太湖石,包括北京的故宫,还有很多楼盘,都把太 Lot.839 湖石作为一个符号性的象徴,我觉得这种特殊的石头生命力特别顽 苏州太湖石 强。 Suzhou Taihu Lake Stone

(Hi艺术=Hi 周春芽=周) 一种很深厚的文化意义在裹面,它单独就能成为一个景致,跟大自 Hi:石头也一直是文人墨客的传统题材,特别能寄托情怀。 Hi:“太湖石”系列应该是在二○○○年前后,“绿狗”系列之后 然裹的石头挺不一样的。 周:我觉得这是一个经久不衰的情结,也是一个经久不衰的题材。 周:就像我画桃花、画绿狗,其实都不是在画桃花、画绿狗。为 新的一组创作吧? Hi:很有文化的属性在裹面吧周:它虽然是从自然形态裹面取出来 Hi:所以你的文人情结也被太湖石激发了? 什么?因为其中肯定有很多对生活、对文化的理解,是有思想性 周:是这样的,其实我以前画过很多石头,最早是在一九九四 的,但是又经过一些人工的斧凿,在自然形态上又加工成为了一个 周:中国艺术家都对画石头有特别的感情,真的很奇怪,你看曾梵 的,不单纯是一个技术的问题。 年,那时候起就画石头了,但都不是太湖石。后来开始画“绿狗 文化符号,就把它改变得内涵丰富了。每次看到太湖石我就会想到 志也画了一些太湖石,画得也很有意思包括尹朝阳的搬起来的石头 Hi:你的作品很有象征意味。 直到一九九九年,那年我的狗生病死掉了,之后我心裹一直很难 很多,特别是在不同的时间段去看的话感觉很不同,有非常丰富的 也很有意思,石头给人提供的信息量是非常大的。 周:之所以想画太湖石,是因为画太湖石跟画绿狗的思维方式不太 受,一想到狗就难受,所以不可能再画狗了,就停下来了。 表情。所以后来我就开始画它,画的时候,石头的洞里面有一些泥 Hi:西方人是雕刻石头,中国人都是描绘石头。 一样,看到太湖石的时候,想的东西跟画绿狗想的完全不同。 Hi:实在太感情用事了,怎么就开始了“太湖石”的系列? 巴,那种泥土的颜色有点泛红。Hi:原来那种猩红色一开始是从画 周:真的没办法,就像树与花一样,从古代一直到现代,这些题材 Hi:不同在哪裹? 周:那段时间我刚好去苏州玩,看着太湖石,觉得很有意思。 泥巴而来的? 都是没法避开的,自然而然又碰到了它。虽然每个艺术家画得都 周:有点冲突的。我以前曾试图把桃花、绿狗、太湖石结合起 Hi:太湖石跟别的石头有什么不一样吗? 周:对,开始我没有想那么多,有什么色情、暴力在里面,我就觉 不一样,提供的信息不一样,语言也不一样,但是题材都是不变 来,但是很难结合,因为思维方式都不一样画绿狗的时候,可能想 周:太湖石虽然好像是一个自然的形态,但是如果你去苏州的留 得太湖石给别人提供的信息是一种文化含义但是,为什么别人说它 的。 到的是那个动物的身上,毛发底下隐隐的绿色传递出来的生命信 圉、拙政园、网师园这些园林游玩的时候,你会发现太湖石其实有 是骷髅石呢,可能它的确有些方面蕴含着暴力的因素吧。 Hi:传统意义上讲,石头象征着顽强、桀鷔不驯,但是看你的太湖 息,与生病好像有一些联系。但是太湖石让你想到的又是另外一 石,有种深层的灼伤感,或者焦虑。 种。所以,有一段时间,我对这个题材特别有感觉。 周:有次我去一个美院,把太湖石拿幻灯放出来以后,有个学生 Hi:面对太湖石,你想得更多的是什么? 就提出来,周老师你的太湖石裹面有色情和暴力的形象。我说哪 周:我觉得在画太湖石的时候比划绿狗和桃花时心里要复杂一 里?其实我真没想那么多。不过我觉得也是正确的,艺术品就应该 点,太湖石让我想得更多。你会想到几乎所有中国的传统文化形式 给观橐提供很多层面的东西,信息越多越好,越深刻越好。艺术绝 里面都有园林和太湖石。包括古典戏剧、绘画、小说,都与园林有 对不只能是一个表面的技巧,任何技巧都是反映艺术家思想的。 关联,园林、山石这个符号代表了太多太复杂的东西与传统了。并 Hi:你的表现主义技巧搭配中国传统山石题材,产生的化学反应很 且在当代,社会发展这么快,这种影响还是存在着现在房地产装修 宋 苏轼 《木石图》 佳士得香港 2018 年 11 月 26 日 成交价:HKD 463,600,000 Song Dynasty, Su Shi, Wood and Rock, Christie's Hongkong 26 November, 2018, Sold Price HKD 463,600,000 有意思。 都离不开这个思路。

現當代藝術夜場 | MODERN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 生命的精神象征 — 周春芽绿狗系列 「“绿狗”,狗应该说很多颜色都有,唯独没有绿色,这完全是我主观的,一个意外的,完 全是意外的表现。我没有具体的预先的一个酝酿,开始在画一个黑色的,很普通一个颜色 时,突然想到绿色,把所有的都画成绿色,我自己觉得非常奇怪,别人看了很奇怪,也可 能加深了别人对这狗,对这个动物,对这个艺术家,对作品的好奇的想法。」 — 周春芽 五十年之前,全中国的绘画主题是现实主义工农兵的生活和理想主 义上的学术理由的,可却是具有自然性的人能够觉察和感受到滋润 义共产未来。当时全国的学校都寥寥无几,1971年,15岁的周春 的——没有任何字面的陈述和证据有像这样的觉察和感受能让我 芽有幸在“五七艺术学校“读书,和只比他大十岁的老师学习绘 们体会到经历了数百千年的不同文化的交融与渗透。如果说早年 画。高度学术性的教育和专注于复制现实使”艺术作品为人民服务 《藏族新一代》等西藏系列偏重展现的是色彩、肌理和线条等现实 “的意识植根在他的心中。后来,在1986年,周春芽在朋友帮助 主义精神以及后来山石系列聚焦于中国传统笔墨文人的写意情景与 下自费去德国读书,在这期间,他经历的不只是地域上的差异,文 虚实变化的话,那么,承载着情感人文关怀的绿狗则正式开启了周 化和精神差异为他带来了彻底的创作转折。从出国之前对于艺术的 春芽对于叙事趣味的关注和探究,并持续成为周春芽后续创作的主 客观认识,对事物客观存在的坚信,转变成了主观表达和精神提 题关照,从绿狗中记忆对于生命某种再现方式的呈现,直至延续到 炼,也是在这时,中国传统技法的渗透功力逐渐显现。能够以水墨 后来东南形胜主题的持续探索。 的笔法、构图和图像符号等文化资源自然融入创作,游走在本土的 审美基因与西方油画教育经验之中,汲取营养并追求统一情趣,是 作为周春芽最成熟的艺术系列之一,绿狗系列以现实还原和精神 周春芽立足于中国当代领域的根本力量,绿狗也成为这种交杂的最 抽象方式,以物喻人,生动呈现出艺术家本人经历中西融合的体 直接寄托。 验和中国社会变迁史。从拒绝表象,走向对观察对象的视觉选 择,突破画面对于形似与逼真的追求,到将艺术家的个人观念、 1994年,周春芽的朋友送了他一只德国牧羊犬黑根。他与它同床 绘画经验、在理知识等依托忠于自己视觉的观看方式,超越以逼 共卧,周春芽认为他知道黑根在想什么,黑根也知道他的思想。 真为标准,还原视觉和心理上的双重真实,最终实现由经验再现 1997年,他首次将黑根完全描画成绿色。艺术评论家栗宪庭将 到主观创作的表现。周春芽这种关键性的转变,其实是解决了东 周春芽采用绿色归因于他那段时间幸福的爱情生活,是一首抒情 方“不似之似”和西方具象表现主义的双重命题,不管是在中国 诗——安逸、温情和浪漫。前期热情的笔触在这里变得缓和而绵 艺术分野节点上,还是在世界当代绘画语境中,都提供了新的养 密,色彩变得纯净、鲜艳和漂亮。只有那幅在空旷背景中画的小 分。新一代优秀艺术家身上,总可见周春芽的色彩逻辑、形象意 狗,有一种可怜兮兮的孤独感,但那是一种温情的孤独——满怀着 味、语言氛围的影子。在印尼国家美术馆第一次以《绿狗》为大 对爱的眷念与期盼。1999年,黑根病死。对于周春芽来说,“天 型专题的个展中,印尼国家美术馆馆长评价艺术家:周春芽是一 昏地暗”。这种悲痛带来的绿狗形象的消失直到展览《1981- 位美术人物,代表文化革命之后的第一次行动。他的作品除了可 2001新形象》宣告终止,狗的形象此是幻化为了精神符号,一个 以带来启示以外,也可以扩展鉴赏的观念,同时也可以作为近年 富于生命的象征。周春芽的生理和心理在这样的综合情境里释放出 来中国当代美术现象的参考资料。这种现象以绿狗为生发点,延 鲜活气息。吕澎评述:正因为血缘来自异国,黑根浑身散发的气息 伸至传统文人雅境,也延伸至世界舞台。长舌阔口,绿毛白牙的 是攻击性的,精神气质与本地土狗的不精确与惰性形成对比。所 标准化形象,或狡黠机灵,或憨厚可掬,或英姿勃发的姿态和神 以,一方面,狗的自然性成为理解与联系生命自然本质的依托;另 情,如此种种,总能让人联想到日常生活中的种种故事。这是生 一方面,特殊的灵性提示了差异,构成了必须面对的紧张。来自西 命特有的精神共鸣的图式化呈现,但同时,以假借身份和盘托 方的灵魂也许通过这只被称之为“黑根”的生灵将两种文化的潜在 出,在绿色这种带有鲜明情绪感知的色彩后,注入了对于时代的 精神联系起来,而这种联系是没有文本说明的,甚至是没有一般意 宏观反思,以及艺术家积极的自我映射。

現當代藝術夜場 | MODERN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840

周春芽(b.1955) ZHOU CHUNYA (b.1955)

飞机、大炮和 TT Plane, Cannon and TT

2008 年作 2008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3 3 250 × 200 cm 98 /8 × 78 /4 in. 签 名:2008 周春芽 Zhou Chunya signed in Chinese & pinyin and dated 2008

出 版: LITERATURE 《周春芽 绿狗》,印尼国家美术馆,2008 年 Zhou Chunya Green Dog, Jakarta Indonesia National Gallery, 2008 《周春芽》,东八时区,2010 年,P403 Zhou Chunya, Timezone8, 2010, P403

展 览: EXHIBITED 周春芽绿狗主题个展,印尼国家美术馆,雅加达,印尼, Zhou Chunya Green Dog, Jakarta Indonesia National Gallery, 2008 年 Jakarta, Indonesia, 2008

RMB 5,800,000 - 12,000,000

拍摄于周春芽工作室 Photograph by Zhou Chunya's Studio

現當代藝術夜場 | MODERN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我随时都在注意不要跟别人发生粘连。我的性格比较随和, 我的作品也都是即兴性的, 有很 大的随意成分, 如果说我唯一有刻意成分的地方———那就是绝对刻意不与别人雷同。作为 一个画家, 也许没有必要去太多的考虑什么“主流”和“边缘”, 因为这些概念是认识论问 题, 而不是创作论问题, 画家最要紧的是创作。」 — 周春芽

“革命”热情,但变得真实、真诚了,慢慢学会了走自己 是形式,抑或是内容,都与观念绘画的早期状态完全不同: 的路让别人去说。”这是周春芽走过这段路的感悟,他自 对于西方现代艺术手法的直接挪用逐渐失效,对于集体性政 己也从青涩中走向成熟。 治情结与身份政治的游戏心态逐渐远离。

与西方观念绘画具有一条明确的艺术史线索不同,对于中国 因此,在90年代回国后的周春芽,以自然本土之物,在传 当代观念绘画发展的溯源欠缺一种充分自足的艺术叙事。因 统文化与国际融合的大背景下,在国际界突显在地的艺术 此,就这一角度来看,政治波普、新具象主义等本质上是一 表现,推动了整体中国艺术风格的再进化。而绿狗作为周

2008 年周春芽《飞机、大炮和 TT》创作过程 种在西方艺术现存修辞与中国政治符号、社会图像之间加以 春芽对于人际关系和社会缩影的视觉改造,不是基于迎合 The creative process of Zhou Chunya's airplane, cannon and TT in 2008 调和的产物,借以修正“后文革”时期的“伤痕美术”和 对中国内部分野的窥探目光,不是对西方旧有语言本文的 “生活流”倾向。中国观念绘画的转折来自于九十年代中期 照搬挪用,而是对于绘画本体的延展和扩充,就显得尤为 一批青年艺术家在绘画上的新实践。在他们的艺术中,无论 珍贵。

| 生乡土与边界

— 周春芽《飞机大炮和 TT》

周春芽画过的绿狗很多,但是有名字的只有一只,TT。它 “绿狗是一个符号,一种象征,绿色是宁静的、浪漫 代表着去世的实体生命黑根,但同时也附着更多虚拟的寄 的、抒情的,包含了爆发前的宁静的意境。”此时,周 托。曾经在2008年印尼国家美术馆作为重要作品展出的 春芽对于绿狗寄托的期待已经超出了他曾经对于黑根生 《飞机大炮和TT》与他其他“TT”系列相比,然在探索 命的投射,完成了以幽默诙谐形式展现的艺术家本人对 更多的拼接组合可能。飞机和大炮的出现以图伊曼斯式的 于人际关系和社会形态的复刻与评论。这种基于历史的 安置将辽远空旷的背景突出,前景的绿色TT和后景灰白 背景图像,为艺术家的风格呈现提供了公众化的演示 TT形成了真实与幻境的双重想象。上方灰色飞机滑翔而 渠道。 过,下方迷彩大炮用雷达瞄准,左方鱼雷悄然埋伏,三种 海陆空巨型武器营造出剑拔弩张的气氛,在画面三边制造 在周春芽读书时期,也是创作初期,国门初开,艺术界急 张力。战争之下,无一完卵,灰白色两只TT在画面左下方 于引起国际的关注,激进、夸张、矫饰是情理之中的事 与小人相依相守,嘴巴大张似在呼救。画面无声,但枪炮 情。“到了成熟期,这些外在的东西就慢慢的变得次要 隆隆,犬吠汪汪合成了战争奏鸣。 了,艺术的中心话题还是形态和趣味的问题,少了虚妄的

2008 年 周春芽绿狗主题个展,印尼国家美术馆展览现场 Site View of 2008 Zhou Chunya's green dog Exhibition,Exhibition of National Gallery of Indonesia

現當代藝術夜場 | MODERN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841

周春芽(b.1955) ZHOU CHUNYA (b.1955)

三个斗犬 Three Fighting Dogs

2007 年作 2007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3 3 200 × 250 cm 78 /4 × 98 /8 in. 签 名:2007 周春芽 Zhou Chunya signed in Chinese & pinyin and dated 2007

出 版: LITERATURE 《周春芽 绿狗》,印尼国家美术馆,2008 年 Zhou Chunya Green Dog, Jakarta Indonesia National Gallery, 2008 《周春芽》,东八时区,2010 年,P392-393 Zhou Chunya, Timezone8, 2010, P392-393

展 览: EXHIBITED 周春芽绿狗主题个展,印尼国家美术馆,雅加达,印尼, Zhou Chunya Green Dog, Jakarta Indonesia National Gallery, 2008 年 Jakarta, Indonesia, 2008

RMB 6,800,000 - 12,000,000

現當代藝術夜場 | MODERN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 意外之外

— 周春芽《三个斗犬》 创作于2008年的《三个斗犬》是周春芽“绿 尚未拉紧,虚带在胸前,但是牵狗主人却不见 狗”系列的成熟典型范例,也是他进入到脱离 踪影,呼应了背后的大面积留白,这不仅是周 了原本德国牧羊犬形象的第二阶段的大尺幅作 春芽在油画中探索中国画空间语言的深化,而 品。在画面中,《三个斗犬》继承了绿狗系列 且是他将复杂叙事安排融入到简单形象的技法 一直以来的留白,将场景的空间表现和叙事轻 探索。 松达成平衡,为主角的刻画留出足够舞台。三头 周春芽的“绿狗”得之意外,却又是潜移默化中 斗犬按次排列,主角昂首中间,左前爪似有打 在2008年,这幅画曾经在印尼首都雅加达国家美 的必然安排。说是意外,是因为绿狗的原型是 斗后的负伤痕迹,似胜利功勋章。左侧斗犬身 术馆展出,作为当时周春芽的新创作新题材示人。 黑色德国牧羊犬,毫无绿色痕迹。就算是放眼整 形偏瘦,但两眼目光炯炯,好像随时等待发起 如今十二年过去,绿狗的符号已经深入人心,周春 个犬族,也没有生来就是绿色的毛皮。在自然界 进攻,左眼微眯,心思颇多。最右一只着色偏 芽也已经摆脱了艺术家风格转型带来的矛盾与困 中,绿色属于植物,是草是书,是拥有细胞壁的 红,神色平缓,远眺前方。虽然都是斗狗,但是 惑。考验之后,我们再次站在后人的立场回望,可 大部分生命。与其说是周春芽臆造出了绿狗的形 神情面貌各不相似,精明、骄傲、憨厚,各怀 看见当时大胆以几乎单一的色彩和大面积留白挑战 象,不如说是绿狗给予了他灵感。从太湖石到桃 心思。狗的形象不只在于体态,似不经意流淌 观众视野的心境。其实,这样的行动贯穿周春芽 花,再到近来创作的园林空间,无一不是脱胎于 的油画颜料形成了汗水垂涎烘托气氛的潜在载 一直以来的艺术实践,1986年赤手空拳到德国留 自然孕育,而绿狗在这些系列中作为动物,自然 体。三只狗形成犄角之势,吐舌张嘴,中间大狗 学,1989年不惧困居归国创作,远居川蜀不求喧 也带入了植物山石的特征。 背后残影预示未来战斗激烈还是历史争斗的记 闹。管中窥豹,可见艺术家一生以来的风格:走向 忆,身前项圈给出了答案——战斗在即。项圈 未知,走向挑战,走向意外之外。 842

周春芽(b.1955) ZHOU CHUNYA (b.1955)

四个 TT Four TT

2007 年作 2007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5 1 220 × 320 cm 86 /8 × 125 /2 in. 签 名:2007 周春芽 Zhou Chunya signed in Chinese & pinyin and dated 2007

出 版: LITERATURE 《周春芽 绿狗》,印尼国家美术馆,2008 年 Zhou Chunya Green Dog, Jakarta Indonesia National Gallery, 2008 《周春芽》,东八时区,2010 年,P396 Zhou Chunya, Timezone8, 2010, P396

展 览: EXHIBITED 周春芽绿狗主题个展,印尼国家美术馆,雅加达,印尼, Zhou Chunya Green Dog, Jakarta Indonesia National Gallery, 2008 年 Jakarta, Indonesia, 2008

RMB 12,000,000 - 25,000,000

現當代藝術夜場 | MODERN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其实真正的创造的符号是很难想象出来的,更多的是过去的经验,那些曾经想要表现的题 材是否可以被利用。我翻阅了一些照片,在这些照片中寻找奇怪的动作正是我塑造有个性 形象的基础。」 — 周春芽

中西方文化中,三都是很神秘的数字。以三为 面更加肆意,直白疏泄伦理束缚下人性的隐喻。进 法,构成了中西方共有的审美意识和文化形式, 入第三阶段,TT成型,绿狗群体性重复使这个系 三位一体,三生万物。但是周春芽在TT系列的探 列的符号化主体凝固,表现范畴也脱离了绘画局 索中,并未以三为结束,TT系列技法与内涵的统 限。周春芽的符号数量观念承袭着他在德国留学时 一,在《四个TT》中达到的顶峰,四为一体,臻 期受到德国新表现主义的启蒙,并在导师莱勒·卡 于化境。 尔哈尔德的构成主义试验影响下,“洛书九宫”、 易经术数早已被他内化,以数理逻辑归置自己的 在传统的三分构图中,左中右的方向感是很容易 画面秩序成为新的画面符号实验。这幅曾创作于 拿捏的,观众可以轻易理解其中的层次。进入到 2008年,并于同年在印尼首都雅加达国家美术馆 四层,周春芽的功力则显现无疑。左侧TT仰首凝 展出的《四个TT》。三真一假,抑或三假一真, 视,右侧TT挺胸直视,右二TT俯首盯视,三只猛 点阵变化,攒动画面张力。 兽吐出长舌,面对的是来自四方的变化。唯有左二 与众不同,不吐舌头,目中也无攻击意图,但是与 从《一个TT》到《四个TT》,渐次递进的符号关 其他三只不同的隆起后腿,以便随时进攻的姿态暴 系不仅是一脉相承的系列安排,更是在绿狗已经蜕 露了他的心理活动。与这只相比起来,其他三只外 变为周春芽个人语汇后的重新探索载体。以近似中 强中干的姿态显得像是替身。 国文人画中以不断重复打破程式化花鸟符号的传统 研习,形成语言中朴素但多变的复杂魅力。在重 实际情况也趋近于此。在儿子“黑根”去世后,周 叠的歌咏中,情感也在渗透交叠,就像画面中的 春芽找到了其他的猎犬作为模特,他们拥有相似的 TT,早已分不清哪里是真,哪里是记忆。这样的 外形,但却属于不同的回忆。从周春芽绿狗系列 表现手法,成为后续周春芽系列创作的基础,交错 第一阶段代表作《月下情人(绿狗2号)》起,莹 暧昧的情感浓度和拆而为一的绘画技法相融合。画 润碧绿的绿狗就抒发着不同形式的欲望。在第二阶 面超越被表达对象本身的形式位置,升华为讨论有 段,2001年到2003年之间,黑根去世的影响使画 关解释与赋予的当代重要母题。

現當代藝術夜場 | MODERN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Lot.840 Lot.841 Lot.842

2008 年在印尼国家美术馆举办的周春芽绿狗主题个展重要展览作品 Zhou Chunya Green Dog Exhibition Important Works in Jakarta Indonesia National Gallery, 2008

周春芽 《回过头的 TT》 2007 年作 周春芽 《两个 TT》 2007 年作 周春芽 《两个卡恩》 2007 年作 周春芽 《站着的 TT》 2008 年作 周春芽 《3 个 TT》 2007 年作 Zhou Chunya, TT Looking Back, 2007 Zhou Chunya, Two TT, 2007 Zhou Chunya, Two Kahns, 2007 Zhou Chunya, Standing TT, 2008 北京保利 2017 年 12 月 16 日 Lot.4441 成交价:RMB 23,575,000 Zhou Chunya, Three TT, 2007 Beijing Poly 16 December 2017 Lot.4441, Sold Price RMB 23,575,000 現當代藝術夜場 | MODERN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 绿狗叙事 文 / 吕澎

周春芽绿狗主题个展,印尼国家美术馆,展览现场,雅加达,印尼,2008 年 周春芽与黑根 周春芽与黑根 Site View of Zhou Chunya Green Dog, Jakarta Indonesia National Gallery, Jakarta, Indonesia, 2008 Zhou Chunya with Heigen Zhou Chunya with Heigen

正如画家自己意识到的,形式的力量对年轻的反应来说具有强烈 透力——西方现代艺术在80年代的中国所起到的改变中国艺术 家、莫迪格尼阿尼、契里柯,而很容易让人想起宋代山水和草 开始,尽管对象细节仍然是画家兴趣的部分。 的渗透力——西方现代艺术在80年代的中国所起到的改变中国 家的感受性的作用不仅是革命性的同时也是自然而然的。回到 书书法。转变是内在的,所以我们看不到在西方画家那里容易 艺术家的感受性的作用不仅是革命性的同时也是自然而然的。 成都后,周春芽购买的书藉基本上是中国传统艺术画册,听的 看到的形式逻辑,可是,一旦了解画家的精神土壤和经历,就 在经历了“太湖石”的表现主义和书法主义的实验之后,画家的 音乐是古筝古琴,艺术家似乎在补偿国外生活对中国情境的丧 可以体会到在这样的中国画家的作品里,为什么风格的变化和 方法进一步滑向了传统的精神——放弃对形的物质性的任何兴 1986年3月,周春芽完成了一幅题为《阳光下的狗,阴影里的 失带来的精神失衡。人的肉体生命就是自然的完整性的象征, 方法的改变是那样地不同于运动与潮流中的艺术家。 趣。现在,狗的物质性是被毫无变化的色彩笔触虚拟的,对于画 羊》(100×115cm)的油画。这大概是画家最早有狗的作品 生长的土壤来自文明与传统以及生活习惯。周春芽的生理和心 家来说,重要的是笔法,对象的存在与特征仅仅是笔法的提示。 之一。作为熟悉那段历史的人,我记得土屋与神坛的图像来自 理需要这样的文明、这样的传统以及这样的生活习惯。对于画 1997年,绿色的“黑根”出现了。一开始,绿色的“黑根”出 所以,像草书那样随意和不经思索的放肆成为新的“绿狗”系列 藏区,更准确地说很可能是理塘县藏民居住区,而像幽灵般的 家来说,这种需要是如此地迫切和必不可少,以至只有回到这 现在有大小不同的男女人物之间,“黑根”处于“性”的包围 的特征画家从来就具有的敏感性、自然性与语言的表现性在这时 狗也是这个地方随处可见的生灵。阴冷的光与投影构成的内心 样的综合情境里并且深入地理解和体会这种综合情境的内在精 之中,很明显,绿色的“黑根”在灰色的都市里与那些具有自 有了新的表达。绿色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它使画家进一步走向了 惶惑使我们想起了契里柯这位意大利人。 神,才可以释放出活的气息。 然性特征的人物非常接近,“黑根”似乎熟悉人的性生活,或 远离具体的抽象,它引发了画家过去就显现的自然天性,只是语 者说人的性生活成为生命共性的提示。所以,这样的作品仍然 言在这时彻底解放了——绿狗形成了新的艺术样式。 1994年,一只被称之为“黑根”的狗成为周春芽画室里的主 正因为血缘来自异国,黑根浑身散发的气息是攻击性的,精神 是叙事,尽管这样的叙事与思想的抽象和感性的理性化有关。 人。自然中的生命进入了自己的生活空间,仿佛成为与遥远的朴 气质与当地土狗的不精确与惰性形成对比。所以,一方面,狗 “绿狗”系列本身经历了方法与风格的变化,数十幅绿狗构成 实的生活的一种联系,尽管这只让客人紧张的狗来自异国他乡。 的自然性成为理解与联系生命自然本质的依托;另一方面,特 很难解释绿色是怎么出现在画布上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绿 了画家艺术经历的全新阶段。绿色是转折的开始,而画法却经 殊的灵性提示了差异,构成了必须面对的紧张,来自西方的灵 色与潜意识的偶然性有关,也与画家过去精神历程有关。画家 过了一个近3年的过程,直至绿色系列的所有作品构成画家转 潜在的意识不是每个人都能够经过反省之后意识得到的。如果 魂也许通过这只被称之为“黑根”的生灵将两种文化的潜在精 曾经热爱明快和草原,这热爱的内心储存着符合生命愿望的信 折的整体形象,以至事实上我们不能将这些作品分而视之。 我们站在画家的一旁,如果你熟悉他的生活与经历,倘若你能 神联系起来,这种联系是没有文本说明的,甚至是没有一般意 息——画家从来没有表现出忧郁与悲哀的情绪。当灰色与受到 够观察到他的性格与特殊的感受性,你一定会意识到狗在画家 义上的学术理由的,可却是具有自然性的人能够觉察和感受到 山水画册的褐色调子影响太多时,内心凸发出鲜活的色彩就成 黑根在1999年就去世了,画家说他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所致。 的生活中是潜意识的需要,这样的与人相比看来无意识的生命 滋润的——没有任何字面的陈述和证据有像这样的觉察和感受 为一种自然的心理现象甚至是一种自然的生理要求。生活本身 但可以肯定的是,黑根生活在相对很不自由的都市水泥环境 成为逐渐减少自然性的都市环境中的人的一种渴望。事实上, 能让我们体会到经历了数百千年的不同文化的交融与渗透。 也许是愉快的,但是,使用某种色彩的最后依据来自受自然心 中,他已经远离了更为有利的自然环境。可是,黑根以自己短 只有一种通情的、具有依附性的生命也许可以让人感受到慰 理影响的美学趣味的突发性转向。所谓风格的变化就是这样的 暂的生命不仅维系了豢养者的自然心境,而且也给予了艺术家 籍,使你在逐渐枯燥和空泛的社会环境里沾染一点自然与淳朴 1996年,画家对用黑色画出的黑根作过解释,不过,这个时 突发性转向的结果。 一种关于生命力的提示,进而唤起了画家新的艺术生命。从这 的气息。 候的“黑根”更多地是画家的生活日记。黑根的个性与生动性 个意义上讲,黑根是周春芽艺术生命转折的直接诱因,这对于 成为画家感到愉快的特征,标题使用“平顶上玩耍的黑根”这 绿色的出现不仅仅是色彩问题——事实上根本就不存在绿色的 许多艺术家来说都是不可多得的。 我们很容易将“黑根”视为思想综合的一个富于生命的象征, 样的字眼表明了画家在这个时期的生活状态:轻松的、愉快 狗,绿色的出现同时表明画家进一步放弃视觉的真实性的努 因为在画家德国生活的前后,是文化倾向性和感受性的融合阶 的、自然的和朴实的。在黑色的黑根时期前后,受到中国传统 力。在1997年,周春芽开始十分纯粹地将绿色的狗放置于构 (吕澎,银川当代美术馆艺术总监。2017年10月,四川安仁双年展 段,之前,画家对西方的艺术方法充满兴趣,他知道,对自然 手法与精神态度影响的“石头”作品开始改变画家的方法,所 图的中心。最初的几幅里,犬齿与头部的细节描绘显然受着多 “今日之往昔”总策展人;2018年12月,布拉格市立美术馆“诗哲重 的真实感受可以通过生动的笔触和任意的色彩来表现,正如画 以,无论是“跑动的黑根”还是“站立的黑根”都使我们看不 年写实绘画性的影响,物质层面的因素起着构成作品风格的作 逢:张晓刚、王广义艺术展”策展人。以及数个中国当代艺术家个展的 家自己意识到的,形式的力量对年轻的反应来说具有强烈的渗 到任何曾经影响过画家的西方艺术家的痕迹——如像印象派画 用。在与毛焰共同举办的展览上,绿色的狗显示了新的阶段的 策展人。)

現當代藝術夜場 | MODERN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843

周春芽(b.1955) ZHOU CHUNYA (b.1955)

背靠背 Back to Back

2011 年作 2011 不锈钢烤漆 版数:6/8 polyurethane coating on stainless steel Ed.6/8 1 245 × 89 × 310 cm 96 /2 × 35 × 122 in. 签 名:周春芽 ZHOUCHUNYA 2011 版数:6/8 signed in Chinese & pinyin and dated 2011 Ed.6/8

出 版: LITERATURE 《周春芽》,东八时区,2010 年,P410-411 Zhou Chunya, Timezone8, 2010, P410-411

RMB 1,000,000 - 2,000,000

現當代藝術夜場 | MODERN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844

周春芽(b.1955) ZHOU CHUNYA (b.1955)

绿狗 Green Dog

2006 年作 2006 不璃钢烤漆 版数:5/8 polyurethane coating on stainless steel Ed.5/8 3 1 5 101 × 57 × 210 cm 39 /4 × 22 /2 × 82 /8 in. 签 名:2006 ZHOU CHUNYA 5/8 signed in pinyin and dated 2006 Ed.5/8

出 版: LITERATURE 《周春芽 绿狗》,印尼国家美术馆,2008 年 Zhou Chunya Green Dog, Jakarta Indonesia National Gallery, 2008

展 览: EXHIBITED 周春芽绿狗主题个展,印尼国家美术馆,雅加达,印尼, Zhou Chunya Green Dog, Jakarta Indonesia National Gallery, 2008 年 Jakarta, Indonesia, 2008

RMB 600,000 - 1,200,000

現當代藝術夜場 | MODERN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845

周春芽(b.1955) ZHOU CHUNYA (b.1955)

绿狗与梅花 Green Dog and Plum Blossom

2013 年作 2013 青铜、烤漆 polyurethane coating on bronze 7 3 5 53 × 34 × 93 cm 20 /8 × 13 /8 × 36 /8 in. 签 名:2013 周春芽 signed in Chinese and dated 2013

展 览: EXHIBITED 周春芽绿狗主题个展,印尼国家美术馆,雅加达,印尼, Zhou Chunya Green Dog, Jakarta Indonesia National Gallery, 2008 年 Jakarta, Indonesia, 2008

RMB 320,000 - 420,000

現當代藝術夜場 | MODERN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846

周春芽(b.1955) ZHOU CHUNYA (b.1955)

绿狗 Green Dog

2007 年作 2007 不锈钢、烤漆 版数:8/8 polyurethane coating on stainless steel Ed.8/8 1 3 35.5 × 23 × 69.5 cm 13 /2 × 9 × 27 /8 in. 签 名:周春芽 2007 版数:8/8 signed in Chinese and dated 2007 Ed.8/8

展 览: EXHIBITED 周春芽绿狗主题个展,印尼国家美术馆,雅加达,印尼, Zhou Chunya Green Dog, Jakarta Indonesia National Gallery, 2008 年 Jakarta, Indonesia, 2008

RMB 350,000 - 450,000

現當代藝術夜場 | MODERN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我采用夸张、变形的手法,强调在人和人的过分亲密和大笑背后所

隐藏的虚假。合影式的构图安排,场面的戏剧化处理以及人物脸上

各种表情的假面所营造的一种近似于装腔作势的舞台效果。」

— 曾梵志

現當代藝術夜場 | MODERN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847

曾梵志(b.1964) ZENG FANZHI (b.1964)

面具系列 1996 NO.6 Mask Series 1996 No.6

1996 年作 1996 油彩 画布 oil on canvas 每件 : 199 x 179.3 cm each: 78 1/4 x 70 1/2 in. 整体 : 199 x 358.6 cm overall: 78 1/4 x 141 1/4 in. 签 名:曾梵志 96 signed in Chinese and dated 1996

出 版: LITERATURE 《首届当代艺术学术邀请展 1996·1997》,岭南美术出版社, The First Academic Exhibition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Ning 1996 年,P76 Nan Arts Publishing Co., Guangzhou, 1996, P76 《曾梵志:1993-1998》,香格纳画廊,1998 年,P50 Zeng Fanzhi 1993-1998, ShanghART Gallery, 1998, P50 《我·我们:曾梵志的绘画 1991-2003》,湖北美术出版社, I/We: The Painting of Zeng Fanzhi-1991-2003, Hubei Fine Arts 2003 年,P110-111 Publishing House, 2003, P110-111 《20 世纪中国艺术史(增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A History of Art in Twentieth-Century China (Revised Edition), P1025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09, P1025 《曾梵志:面具的每一个标记》,Hatje Cantz Verlag, Zeng Fanzhi: Every Mark Its Mask, Hatje Cantz Verlag, 2010, P60-61 2010 年,P60-61 New China, New Arts: Interviews with Contemporary Chinese 《新中国 新艺术─中国当代艺术家访问录》,艺术家出版社, Artists, Artist Publishing Co.,, 2010, P106-107 2010 年,P106-107 Thirty Years of Adventures, Timezone 8, 2010, P397 《中国新艺术三十年》,东八时区,2010 年,P397 Zeng Fanzhi: Parcours, Ullens Center for Contemporary Art 《曾梵志:散步》,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2016 年,P83 (UCCA), 2016, P83

展 览: EXHIBITED 曾梵志:1993-1998,中央美术学院画廊,北京,1998 年 Zeng Fanzhi 1993-1998, Gallery of the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曾梵志:1993-1998,香格纳画廊,上海,1998 年 Art's, Beijing, 1998 曾梵志,巴黎市立现代美术馆,巴黎,法国,2013 年 10 Zeng Fanzhi 1993-1998, ShanghART Gallery, Shanghai, 1998 月 -2014 年 2 月 Zeng Fanzhi, Musée d’Art Moderne de la Ville de Paris, Paris, 曾梵志:散步,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2016 年 France, 2014 Zeng Fanzhi: Parcours, Ullens Center for Contemporary Art 来 源: (UCCA), Beijing, 2016 中国 上海 香格纳画廊 PROVENANCE 私人收藏,1998 年购自上述画廊 ShanghART Gallery, Shanghai, China 佳士得 香港 2008 年 5 月 24 日 Lot.156 Private Collection, acquired from the above gallery in 1998 保利 香港 2017 年 4 月 3 日 Lot.173 Christie's Hong Kong, 24 May 2008, Lot 156 注: Poly Hong Kong, 3 April 2017, Lot 173 此作品交接地点为中国香港,具体信息请联系现当代艺术部 工作人员 NOTICE 竞投本件拍品,请与本公司有关业务人员联系办理特殊竞投 The work is to be handled and claimed in Hong Kong, China. 号牌 Please contact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Department's staff for further details. Bidding for this lot, please contact us in advance for special bidding plates.

估價待詢

現當代藝術夜場 | MODERN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 面具系列 1996 No.6

弗朗西斯·培根 《弗洛伊德肖像三习作》 1969 年作 曾梵 志《协和医院系列之三》 1992 年作 佳士得香港 2013 年 11 月 23 日 Lot.50 成交价:HKD 113,240,000 Francis Bacon, Three Studles of Luclan Freud, 1969 Zeng Fanzhi, Hospital Triptych No.3, 1992, Christie's Hong Kong, 23 November 2013, Lot.50, Sold Price HKD 113,240,000

曾梵志的“面具”时代 一般被描绘为扭曲变形的姿态,但衣物与周遭环境却保持了正常 是单纯的外在形式,从“标准化”开始向“非标准化”进发。 粉饰世界。 的视觉效果。在《面具》系列中,面具脸与放大的手被扭曲地刻 面具与脸的关系逐渐消融,假面与人面合二为一。 作为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艺术家之一,曾梵志的作品始终走在 画,人物所遭受的痛苦则掩盖于面具之下。“面具”作为一种富 曾梵志往往选择以简单的形式和简洁的构图来凸显画面主题,以 一条坚定的道路上: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如何与现代性共 有喜剧性的形式,将痛苦与阴暗放大,以喜剧衬托悲剧。于是, 尽管在人们的记忆中,对于60年代的艺术家而言,表现主义 此呈现饱满的故事情节。尽管画面整体形式与颜色较为单纯,但 存?在他的作品中,每一系列的作品都旨在回应当下生活对艺 可怕的现实在幽默、反讽的画面中更显得荒诞不堪。 显然是除了现实主义和抽象绘画之外的唯一选择。但曾梵志从 不可避免地笼罩在一曾不可名状的恐怖感之下。他的绘画作品中 术家的深刻影响与烙印。无论作品存在何种形式,曾梵志自始 未放弃对自身的探究与突破。他的视觉图像不断发生改变,作 存在着几种典型性特征:过分夸张的造型和线条、纯度极高的颜 至终都立足于自身的感官体验与精神思考,不断向世人展现其 另一个同样以人物为重点表现对象的便是鲁西安·弗洛伊德 品中的冲突与矛盾超越了单纯的符号、线条、色彩、图像与媒 色使用,在二者的背后隐藏的是强烈波动的情绪感受。 深刻的艺术意象与文化内核。 了。弗洛伊德与培根一般,选择了荒诞的人物造型和扭曲的笔 介,呈现出更多的是对精神气质和心理意识的刻画。 曾梵志笔下的人物都是凸出的眼珠、嶙峋的大手、鲜艳的红 触,但是他更多的是为了揭露事物本身真实且丑陋的内在。同 唇。值得强调的是,曾梵志在这一系列中似乎有意在抑制他曾 面具与表现主义的浸染 时弗洛伊德通过这种悖论的方式揭示出具有老子“反者道之 “面具”时代的到来 经广为人知的表现主义技法。他仅仅将其运用在手部和面部的 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历程中,曾梵志的成功显然与其成熟的 动”的思想。曾梵志与弗洛伊德也具备良好的私交,曾经为其 描绘中。模式化的夸张变形隐喻了现代社会中没有个性和真我 众所周知,曾梵志的创作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协和医院系 表现主义风格无法分割。对于曾梵志而言,他对诸多西方艺术 绘制肖像。弗洛伊德促使曾梵志开始对自身的作品做更加深入 的驱壳,去除了面部的标识,消灭了个性的标签。 列、面具系列、肖像系列以及乱笔系列。每一个阶段不仅代表 大师的吸纳是构造其艺术技巧与理念的重要基础,典型如马克 的哲学思考和拓展。从2003年开始,曾梵志的面具和肖像人 了曾梵志对于外界的回应,也同时代表他对自身过去的颠覆与 思·贝克曼、弗朗西斯·培根和鲁西安·弗洛伊德。曾梵志分 物便进入了新的变化阶段。依附在人脸上的白色面具逐渐不再 当观者凝视这些作品时,画中人物对画外观者的注视深刻地传 再创造。 别从三人身上吸纳了笔触线条、人体风格和批判精神。 达出一种浓烈的空洞感。人们透过面具呈现出的欢笑、冷漠、 不屑、嘲讽、哭泣等不同神态,空气里却弥漫出接近死亡的绝 90年代,曾梵志选择离开武汉来到北京。尽管协和医院系列让 曾梵志对马克思·贝克曼的吸收主要来源于后者作品中的黑色 望与凝重的虚空。隐藏在面具之下的是千人一面的孤独、恐 曾梵志逐步受到国内外的关注,但他始终在尝试将新事物、新 线条。贝克曼作为德国表现主义的新客观派,他对不太正常的 慌、紧张、局促与不安。 生活和新感受以新的方式表达出来。如果说曾梵志的早期作品 社会化现象通常包邮否定和反讽的态度。所以他选择了具有象 风格和精神内涵都受到80年代以来中国前卫艺术运动和表现主 征性且极富个性的表现方式来描摹一些具有病态或畸形的人 义的影响的话,那么他在北京这个文化激荡碰撞的城市中所感 物。曾梵志从早期的《协和医院》系列就开始逐步偏向表现主 受的体验无疑为其未来创作指出了新的方向:如何突破旧有的 义的线条,到了后期《面具》系列和《乱笔》系列更是如此。 表现主义风格?如何在画面中表现更为深刻的人性思考?曾梵 《面具》中人物造型严谨独特,假面符号简洁直白,同时也吸 志为此提交了他自己的答卷。 纳了贝克曼的鲜艳色彩。而《乱笔》系列中则展现了在简洁构 图中依旧干净利落的线条。两个系列共同构成了曾梵志的独特 “面具”系列是曾梵志对于都市生活的一个强大回应。现代 识别标志。 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是必不可少。但都市中的 人们却选择了一套虚伪的模式化交往方式,他们往往不愿意 弗朗西斯·培根所令人熟知的或许便是扭曲的人体形态。培根的 展现真实的内心世界,取而代之的是一套程式化的套路。在 画中常见学籍和扭曲的肢体,且多为“套中人”,对他人的处境 马克斯·贝克曼 《黑夜》 1918-1919 年作 这样的社会图景中,曾梵志选择用“面具”这一方式去揭露 漠不关心,自己却深处痛苦之中。曾梵志同样继承了培根的画作 北莱茵─威斯特法伦艺术品收藏馆藏,杜塞介多夫,德国 Max Beckmann, Night, 1918-1919, Collection of Kunstsammlung Nordrhein- 社会的冷漠和可悲的生存本相,不再使用乌托邦式的场景来 卢西安·弗洛伊德 《沉睡的救济金管理员》 1995 年作 欧洲私人收藏 理念,将人脸与身体作为许多作品的表达主题。人体如培根风格 Westfalen, Dusseldorf, Germany Lucian Freud, Benefits supervisor sleeping,1995, Private collection, Europe

現當代藝術夜場 | MODERN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1. 曾梵志 《艺术家的朋友们》 1993 年作 中国嘉德 2011 年 11 月 16 日 Lot.2348 成交价: RMB 16,100,000 Zeng Fanzhi, Friends of the Artist, 1993 「我其实是想把它画得特别的灿烂,但特别的虚假,就像舞台上的一种布景。人都是一种 China Guardian 16 November 2011, Lot.2348, Sold Price RMB 16,100,000 2. 曾梵志 《无题(医院系列)》 1994 年作 自我安慰,等着谁来拍照的很做作的姿态,包括人的手,一种假装出来的得意的城里人 佳士得香港 2009 年 11 月 29 日 Lot.1031 成交价: HKD 19,140,000 Zeng Fanzhi, Untitled (Hospital Series), 1994, 的姿态……我觉得可能是我到北京来了以后,刚开始真正可以交流的朋友其实很少,互 Christie's Hongkong 29 November 2009, Lot.1031, Sold Price HKD 19,140,000 相之间场面上的感觉太多,而且又需要和很多人去打交道,需要和很多人见面。我在武 1 2

汉的时候就很少去交新朋友,也不会社交,都是很自然的从小长大的老朋友,到一个新

的环境要学会和陌生人一起,这种感觉对我内心很触动,所以我觉得这批东西还是画了 面具本身:《面具系列1996 No.6》 齐。而这种大面积平涂在“面具”系列极为罕见。早期焦躁不安的 我自己内心的东西,不一定是别人内心的,只是我自己内心的感觉。」 人物动态变得和谐,但过分亲昵的肢体语言,却暗示了人物内心之 《面具系列1996 No.6》是曾梵志“面具”系列中极其罕见的多 — 曾梵志 间的无可奈何。热烈、迷人的色彩与冷漠、疏远、麻木等情感的完 人群像画作。 全对立让画面更具争议性与冲击性。

画中五男三女总共八人,一字型排开,身着成人衣装,头戴白色 值得关注的是,曾梵志似乎也在画中展现了阶段性的自我认同。右 面具。他们手挽手正一同向前迈步,面具表情呈现微信或大笑状 边数来第二位的男士明显突出画面,他是画面中唯一穿着高彩度色 态,一派欢乐、阳关的景象。作品鹅黄色的背景象征乌托邦的新世 系衣服的个体,天蓝色的上衣与黄色背景对比性十分强烈,显得跳 界,但白色面具与每个人的独特位置站立都暴露了现实的麻木、异 脱群众,然而身着蓝色T恤,外罩衬衫与红领巾的扮相与同年创作 常和成年人在社会中明确“站位”和身份的世故。 的《自画像》相同,让人不免猜想曾梵志是否藉此将自己置于画面 角色。 构图仿佛定格的相片,画中的焦点都聚集在人像细节之上。无论是 那一双双布满血管、痉挛般的大手,或是衣服因为动态形成的皱折 群众式的亲昵合影,仿佛让人回到90年代的中国。社会的急速转 处,都不难发现曾梵志精密的处理。每个人都穿着时下流行的装 型,都市与社群、个体之间的关系复杂、隐匿甚至是虚伪。每个人 束,衬衫、T恤、裙子、皮带、短裤、开衫都是从西方传至中国的 都拥有另一幅“面具”来掩盖内心的真实欲望,隐藏人际社交背后 物品,右边男子甚至穿着具有橄榄枝图案的衣服。加上他们互相搭 的日渐肤浅和失衡。这是属于中国人共同经历的城市发展人文景 肩的动作姿势,种种都充斥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影响。 观,是如今中国当代所拥有的深刻情感和回忆。《面具系列1996 No. 6》成为艺术家最具精神性和代表性的巅峰之作。无论是在 而有趣的是,画中每个人物的脖子上都佩戴着红领巾,进而使人群 艺术家创作历程的关键性或是对于时代群体经验象征,皆堪“面 拥有了团结一体的意义。红领巾在代表共产主义理想的同时,如领 具”系列之最。 带般的型态同样也带有西方的色彩。在当初的文化大革命之中,成 为少先队员的成员会被授与象征荣耀的红领巾,证明被组织所认 正如曾梵志本人所说:“我采用夸张、变形的手法,强调在人和人 同。然而孩提时的曾梵志因为不得师长喜爱,成为全班五十四人中 的过分亲密和大笑背後所隐藏的虚假。合影式的构图安排,场面的 不能成为少先队员仅有的三位学生之一,这样的阴影让他记忆深 戏剧化处理以及人物脸上各种表情的假面所营造的一种近似於装腔 刻。长大后,红领巾便时常出现在曾梵志的作品中。在1996年的 作势的舞台效果。” 一张《自画像》里,曾梵志就曾经为自己配戴上红领巾,一方面是 向往成为集体主义的一员,另一方面同时抚慰他年幼时的创伤。 无疑,面具系列是曾梵志艺术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它代表了艺术 家不再去表现那些他应该表现的东西,转而表现那些他乐于表现的 与之前创作初期所不同的是,曾梵志在《面具系列1996 No. 6》 东西。至此,曾梵志成功与中国当代绘画中的“风格化”和“商业 中完成了对自我的挑战。作品的氛围进一步纯粹化,背景颜色逐 化”的悲天悯人形成重要反差。大道至简,曾梵志所坚守的不过是 曾梵志:散步,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展览现场,北京,2016 年 渐从灰霾、土黄等较为混浊的色调往单纯的红、黄、蓝三原色靠 Site View of Zeng Fanzhi: Parcours, Ullens Center for Contemporary Art (UCCA), Beijing, 2016 聆听内心真实的召唤罢了。

現當代藝術夜場 | MODERN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現當代藝術夜場 | MODERN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隐秘而感性 — 刘野的童话哲学

「弗洛伊得说:世界上有三种事不能完善至美,一是为人父母,二是执掌政权, 三是精神分析。对童年和少年时的片段回忆,是无法完美地解释自己的精神世 界,也不能仅仅依靠它,来搜寻我的艺术钱索。我常常害怕人们问我:为什么 你的画中出现那么多小孩儿?为什么他们经常穿着水兵服?为什么蒙德裹安的 画常常出现在你的画中?我的绘画往往只是提供给人们和自己一个饯索、意图 深深潜在画中,并且陶醉于人们对我的作品的误读。我不可能把自己所有的秘 密都告诉别人。童年时的富于幻想和少年时的理性的训练,基本上决定了我以 后的思维方式,越到后来他们越融合在一起。我喜欢冷静地去幻想。」

— 刘野

現當代藝術夜場 | MODERN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中国当代艺术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逐渐获得世界性瞩目的一个原 因,很大程度是基于创作中与社会学之间的密切关联性。例如众 所周知的“政治波普”或“玩世现实主义”,就一度被视为官方 意识形态的颠覆者,具有很强的政治体制批判性。除此之外,也 不乏相对年轻一代的艺术家多以个人经验化的叙事方式有效传达 这种颠覆与批判的声音。与这些围绕意识形态进行图像生产形成 鲜明对照的是,追求审美自治,并极为着重恢复艺术本真性使命 的创作迹象正在兴起,它有效地摆脱了意识形态的束缚和短暂时 效性的反讽。在这一过程中,刘野既是一个矛盾体的存在也是一 个鲜明而亮眼的标杆。所谓矛盾体的存在指向的正是其个人成长 经历与艺术创作的背离。尤其刘野的童年正处于中国特殊且动荡 的十年,但投射到画面中却未有呈现出一丝对这一极端化意识高 压的喻意迹象。这种背离如同本人曾表明的那样,在更为宏阔的 宇宙或者更具精神层面的人类情感面前,无论政治还是意识形态 似乎都显得极其微不足道,绘画因而不必受此重负,它只需要 “一克重”即可。正是在这一理念的驱动下,刘野以一种近乎纯 粹的童话方式逐渐从纷扰的现实社会中抽离出来,而此次专题中 Lot.850 北京圣母 Lot.851 女孩背影的构图 的四件作品又可以说是集中见证了艺术家本人经由世纪之交创作 Beijing Madonna Composition with Girl Back Lot.848 蓝色记忆 Memory in Blue 转向的重要节点,那就是由符号化的童话记忆升至为一种内化的 抽象视觉。 真与幻的辩证 纯化的形与构

记忆的疏离 梦幻中带有戏谑,平静间又有些许滑稽,这相辅相成的悖论式特 尽管刘野的艺术总是以具象画面予以呈现,但本质上始终保有着 点正构成我们释读刘野绘画的一种观感。又或者可以说在这悖论 一种对抽象的执着追求。这种追求一方面体现在近年来图像间愈 作为当代艺术浪潮涌现中的一员代表,刘野身处的时代无论是创作 式观感的背后实际注入的是一种存在于真实与幻象之间的辩证逻 加趋于纯化的形构塑造,另一方面是作为引子般出现的蒙德里安 者自身还是大众,对于历史上的艺术风格和图像的兴趣可谓与日俱 辑。在早期,这种辩证逻辑是通过后现代式折衷主义的“杂糅” 及变体的惯性式存在。因为有过学习工业设计的经历,刘野在蒙 增。不仅后现代艺术频繁利用过去图像进行戏拟式拼凑以作为自身 来实现的。而后,特别是从90年代中期开始,以个体经验和具 德里安的画面中似乎找到了某种共鸣,平衡、单纯及秩序感似乎 的显著标志,还有诸多艺术家以反记忆和解构来重新塑造对历史记 象元素来并置于童话文本则成为作者的主要方式。譬如,在《蓝 更能令观者内心趋于平静。如果说90年代经常能在不同置景中 忆的一般性理解。在刘野的创作中,反记忆和解构则体现为从早期 色记忆》和《北京圣母》中,真实事件发生的现实场景首先被剔 看到鲜明体现蒙德里安风格的绘画作品还仅仅只是作者有意安排 纠结于集体经历到完全褪去记忆色彩的一个疏离过程。特别是相较 除掉了,换上具有虚拟色彩的幕布舞台,人物姿态的静滞以及略 的元素,以及世纪之交进而将这一元素转为空间化的构图意图, 于最早一幅作品《画室》中带有典型时代象征的符号元素“毛泽东 为呈现的机械状,似乎犹如在动态进行中被定格一般,给人以脱 那么这之后,作为画面元素的蒙德里安作品已经完全消失在刘野 画像”,1996年创作的《蓝色记忆》和1997年的《北京圣母》 离现实时空之感。而在《粉》的女性肖像式塑造中,不仅意欲安 的画面中,随之而来的是作者借用这一“皮壳”开始完美演绎其 即便是置入了熟知的视觉经验,如“全家福”式家庭照,传统式的 排的叙事被艺术家有意地隐藏起来,与此同时,稚相化的延展处 所追求的秩序编码。此次专题中出现的2005年作品《女孩背影 “合唱团”,但显而易见,原本承载着历史内容的仪式所具备的各 理也拉开了与真实原有的距离。即便是具有身份或职业属性的标 的构图》可以说极其典型地体现了这一特点。墙面背景与悬挂作 种特性已然不复存在。不论是中山装、红宝书还是带有政治宣传画 识性女性形象,经过刘野虚构化的童话处理,也仅留存于一个现 品都被作者以近乎大面积单色的运用达到最为精简的处理,而背 特点的视觉色彩都早已褪去了本原之外的政治意义与形态象征。换 实之外的自我编织过的梦幻世界中。值得注意的是,真与幻的并 对观者站立的女孩也与地平线及作品外框线构成一种视觉秩序上 句话说,正是在刘野的童话式编排下,令这些符号印记脱离了原本 置塑造并不是作者面对现实社会或政治意识形态的一种回避策 的平衡。诚然,这样的处理手法并不是意味着刘野要转向为纯粹 语境从而重新获得纯粹价值的自在本体。 略,反之,他希冀透过这样的塑造能够获得对生命本相的留恋观 抽象性的艺术家,他对于抽象内化的追求和体现并非要完全剔除 Lot.849 粉 Pink (Girl) 照与精神释放。 物象的意义,而是能够经由这一系统结构重新流转至具象当中, 尽可能地在提升纯粹表达之间获得真正的精神自治。

現當代藝術夜場 | MODERN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848

刘野(b.1964) LIU YE (b.1964)

蓝色记忆 Memory in Blue

1996 年作 1996 布面丙烯 acrylic on canvas 3 5 29 × 22 cm 11 /8 × 8 /8 in. 签 名:野 signed in Chinese

出 版: LITERATURE 《刘野》,明经第画廊,1997 年,P21 Liu Ye, Mingjingdi Gallery, 1997, P37 《Making Sence of Liu Ye》,今日中国杂志,2000年, Making Sence of Liu Ye, China Today 1, 2000, P57 P57 Liu Ye: Catalogue Raisonne 1991-2015, HATJE CANTZ, P270 《刘野:作品著录 1991-2015》 ,HATJE CANTZ, EXHIBITED 2015 年,P270 Liu Ye, Mingjingdi Gallery, Beijing, 1997 展 览: 刘野,明经第画廊,北京,1997 年

RMB 2,800,000 - 5,800,000

現當代藝術夜場 | MODERN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 游走于现实之外:刘野《蓝色记忆》

院工作,从小便能接触诸多话剧与电影,因而受到潜移默化地影响。后者则体现为 在作者看来,真实的生活本质也就是一种人造的生活。两相结合,让刘野的绘画始 终充斥着对舞台与电影的迷恋,而不同的主人公都在作者精心设计的妙境中演绎着 自我人生。创作于1996年的《蓝色记忆》同样也不例外,四口之家以近乎合影的 方式被刘野安置在拥有幕布和聚光灯的舞台中央,这种家庭合影的场景实则勾联的 是一种个人化的记忆经验。然而,当我们进一步仔细审视却会发现,看似出现于生 活中极其熟悉的合影场景却在这里显得如此虚幻。因为无论是人物的姿势动作、服 装还是表情都极其“标准化”,甚至于作为背景的幕布褶皱也是如此整齐划一,令 画面充斥着“设计”和“秩序感”。更有甚者,作者还为具有中国标识的人物形象 宋冬 《家庭成员照相馆》 录像投影装置 年作 添置了特殊道具,即经常出现于文艺复兴绘画中的天使翅膀,以此混搭来强化形象 1998 Song Dong, Photo Studio for Family Members, Installation of 的超现实意味,同时也让原本自然化的生活不再自然,一切都转为了某种非真实的 Video Projection, 1998 存在,如其所言,生活实际已经被电影化了,每个人都在饰演一个角色,过着一种 置景化、人造的生活。

戏谑性的仪式感

尽管《蓝色记忆》是一种置景化的生活,但不得不说,画面中所关联的家庭、合影 等关键词实际上是90年代当代艺术发展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对于家庭主题的关注可 以说是当代艺术家在中国社会、政治发生重大变化后对之做出的反映。这其中,与 之相关的作品最早出现于90年代初,大多数都是集中于90年代中期就是1995年、

1996年。造成这一现象的一个原因是当时希冀打造“微观历史”而掀起的“老照 冯梦波 《私人照相簿》 互动装置 1996 年作 Feng Mengbo, Personal Photo Album, Interactive Installation,1996 片热”,与这种“微观历史”愿望不同的是,以合影方式出现的全家福图式在一 些当代艺术家如冯梦波《私人照相薄》那里所表征的是一个“集体式的记忆”, 特别是从旧式家族到标准家庭,家庭照的这种仪式自身可以说就是一种“历史的容 器”,能够装载变迁的历史内容。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艺术家他们全家福作品里的 仪式感,是与他们个人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陌生感有关,譬如张晓刚《大家庭》和 Lot.848 宋冬《家庭照相馆》。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集体式记忆、陌生异化的家庭关系还 是家庭照仪式本身,在刘野的《蓝色记忆》这里其实都已在赋予童话色彩的非真实

在中国当代艺术喧嚣的浪潮里,刘野似乎总是身处其中而又跳脱于外。尽管以他为 生活里走向式微。尽管图像中人物都身着中山装,手持带有时代特点的红色语录, 主要代表的90年代艺术家都开始在作品中重新审视和寻找自我,但刘野的特殊性 特别是左边微笑的女性甚至还会令人彷佛看到特殊年代政治宣传画的再版,但不得 在于他的审视和寻找始终都是极其私密与个人的,而艺术也不必时常保有与商业社 不说,这一切虽然赋予了仪式化行为本身的存在,但是原有仪式所具备的要素、特 会、政治时代相匹配的紧密联系和回应,相反,它更应借助不同角度与方式去彰显 性却在逐渐被艺术家消解。布尔迪厄《论摄影》中曾说:“家庭摄影从功能上令摄

自身魅力。对于刘野,这样彰显艺术自身魅力进而完成超越的过程正是借助画面中 影快速普及,也作为一种“家庭崇拜的仪式”被保留,实现了摄影“社会功能的内 张晓刚 《大家庭 16 号(血缘系列)》 1998 年作 香港苏富比 2019 年 10 月 6 日 Lot.1124 置景化的生活、戏谑性的仪式感实现的。 在化”。但在今天,无论是照相馆的照片、观念摄影还是以刘野《蓝色记忆》为代 成交价:HKD 32,575,000 Zhang Xiaogang, Big Family No.16 (Bloodline Series), 1998 表的当代艺术创作,这种仪式感的全家福其实已不再鲜明,甚至更可以说是渐趋渐 Sotheby's Hongkong 6 October 2019, Lot.1124, Sold Price HKD 32,575,000 置景化的生活 远。与之相并行的是一种新兴迹象的显露,它告知我们在返回记忆,通过艺术想象 “置景化”之所以成为刘野作品的一个鲜明特点,一是基于个人童年时代成长的家 重构历史的过程中,主体是能够实现自我抒情与视觉本体的无限延展的,而这或许 庭影响,二是其自身对于现实生活的观念。前者主要得益于父亲在北京人民艺术剧 也凸显了刘野在当代艺术中的一个独特价值。

現當代藝術夜場 | MODERN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849

刘野(b.1964) LIU YE (b.1964)

粉 Pink (Girl)

2004 年作 2004 布面丙烯 acrylic on canvas 5 3 60 × 45 cm 23 /8 × 17 /4 in. 签 名:04 野 signed in Chinese and dated 2004

出 版: LITERATURE 《Hymn to Childhood》,北京青年周刊,2008 年, Hymn to Childhood, BQ Weekly 3, 2008, P13 P13 Artists Through the Eyes of a Critic, Hunan Fine Arts Publishing 《艺术批评中的艺术家》,湖南美术出版社,2008年, House, 2008, P24 P24 The Revival of Tradition: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Exhibition, 《传统的复活:中国当代艺术展》,2012 年,P67 2012, P67 《传统的复活:中国当代艺术展》, 美博文化艺术中 The Revival of Tradition: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Exhibition, 心,2013 年,P99 Mebo Culture, 2013, P99 《刘野:作品著录 1991-2015》 ,HATJE CANTZ, Liu Ye: Catalogue Raisonne 1991-2015, HATJE CANTZ, P319 2015 年,P319 EXHIBITED 展 览: Through the Artists' Eyes: A Tribute to Manfred Schoeni, Schoeni Through the Artists' Eyes: A Tribute to Manfred Art Gallery, Hong Kong, 2004 Schoeni,少励画廊,香港,2004 年 The Revival of Tradition: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Exhibition, La 传统的复活:中国当代艺术展,拉·盖拉里亚艺术中心, Galleria Pall Mall, London, UK, 2012 伦敦,英国,2012 年 The Revival of Tradition: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EXhibition, 传统的复活:中国当代艺术展,TUYAP 会展中心, TUYAP Fair Convention and Congress Center, Istanbul, Turkey, 伊斯坦布尔,土耳其,2013 年 2013

RMB 4,800,000 - 6,800,000

現當代藝術夜場 | MODERN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 稚相延展与静默忧伤:刘野《粉》

基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商业化环境及消费文化潮流,架上绘画出现了一个主要倾向,即由 主体青春体验和成长记忆衍生出的寓言化表征。对于刘野而言,这样的寓言化表征是通过画 面中极具标识性的童话形象来实现的。无论是此前酷似自身的主人公小男孩,还是此后逐渐 凸显的少女小天使、女教师和女孩,都可谓是在充满童趣的氛围中书写和诉诸着个人内心深 处的微妙感受。值得注意的是,刘野式的“童趣”是极为鲜明地有别于同期“卡通一代”的 演绎,尤其相较“卡通一代”明快、率真且通俗化的美学品格,刘野更多是在“童趣”绘画 中不断找寻与突破自我,甚至于在每一次变奏的主观化叙事背后还会勘验着其自身对艺术本 原的某种新发现。

隐藏的叙事

刘野作品中用孩童特征表现成人模样的稚相化处理尽管已成为其创作方法论的一种,但明显有 刘野 《粉》 2003 年作 佳士得香港 2008 年 5 月 25 日 Lot.440 成交价:HKD 3,847,500 所改变的是在世纪之交时,诸多的女性形象逐步占据了画面的视觉中心。这些女性形象既有洛 Liu Ye, Pink, 2003, Christie's Hongkong 25 May 2008, Lot.440, Sold Price HKD 3,847,500 丽塔式的小女孩,亦有象征职业和身份的女教师、女明星,她们之间并非独立割裂式的存在, 相反,借助于作者差异化的出场和塑造,在彼此深处似乎总会有一条隐藏的叙事将其关联起 来。譬如创作于2004年的作品《粉》,仅从画面本身来看,作者是基于纯色背景下表现了一 位身着白衬衣卡通化的女性形象。但事实上,若将其与之前创作的《粉》和此后创作的《谁 怕L夫人》并置在一起,会发现当中潜在的深意。这三者犹如三部曲那般展现了一个曾经面露 胆怯不安的小女孩蜕变为镇定且自信,并能掌握权力和自我归属感的女性。而2004年的这幅 《粉》中的女孩,可以说正处于这蜕变过程中的关键转折点,在她的脸庞上,虽然流露着些许 惆怅忧伤,但已经褪去了此前的害怕与羞怯,而身着白衬衣又为其之后的命运埋下了伏笔。因 为在此后的创作中,标志性的白衬衣女孩尽管面容稚相,却从中透着几分成熟,无论是曾经的 不安还是惆怅都已经从表情中剔除,留有的只是从容与坦然。在某种程度上,隐藏的叙事其实 可以视为是一种对现实的隐喻,亦或者是对原本内心纠葛冲突的一种化解。对于刘野而言,在 这过程当中出场的女性,有可能仅仅构成旁观之物,也可能会成为他个人的自我变体与幻化。 刘野 《谁怕 L 夫人》 2005 年作 佳士得香港 2014 年 11 月 22 日 Lot.32 成交价:HKD 5,440,000 轻逸的回响 Liu Ye, Who is Afraid of Madame L, 2005, Christie's Honkong 22 November 2014, Lot.32, Sold Price 隐藏的叙事也为我们昭示了刘野创作的一大特点,即回避意识形态和本真现实。尤其在经历 HKD 5,440,000 了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国普遍政治高压下压抑且沉重的精神形态,作者可以说是一反而为之在 画面上由内到外的减少叙事的沉重感、形式的沉重感,崇尚轻逸化的美学品格。在这一点 上,刘野的《粉》似乎与日本艺术家奈良美智存在某些共鸣。在他们的画面中经常可见简练 的用笔和纯粹的背景,甚至于回归到形象塑造也依然剔除了诸多复杂性的元素,如褶皱、夸 张式的表情与动作等。所不同的地方在于,奈良美智的“轻逸”更多是受日本浮世绘等绘画 艺术的影响,而刘野的“轻逸”却是自发的对长久以来受现实社会影响的精神形态的一种反 拨。更为重要的是,虽然都有着童话般的形象构建,但奈良美智的“女孩”始终充斥着日本 流行文化的影子,甚至有时还会被作者极端化突出犹如大人世界般的疯狂、刺激和邪恶的一 面。而在刘野这里,无论是女孩蜕变为大人,还是成人被稚相化,始终都处在平静与静默的状 态中,对她们情绪的释读也只能透过静默背后的些许细节来予以感知,这种状态以至于某些时 刻会让人感受到维米尔《戴珍珠耳环的少女》那净化心灵的气息。如果说奈良美智的“女孩”

投射的是自我内心深处孤独与疏离感,那么刘野笔下这些稚相延展的女性却在自在与虚构的童 奈良美智 《失眠夜(站着)》 1997 年作 香港苏富 比 2013 年 4 月 05 日 Lot.803 成交价 HKD 9,400,000 话文本中达至了一种对生命本相的留恋观照,而后者的这一特性恰恰令中国前卫艺术在沧桑巨 Yoshitomo Nara, Sleepless Night (Standing), 1997, Sotheby's Hongkong 05 April 2013, Lot.803, Sold 变的时代中不再停留于表层的狂欢,同时还获得了精神形态上的特殊意义。 Price HKD 9,400,000

現當代藝術夜場 | MODERN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850

刘野(b.1964) LIU YE (b.1964)

北京圣母 Beijing Madonna

1997 年作 1997 纸本水彩 watercolor on paper 1 1 36 × 42 cm 14 /8 × 16 /2 in. 签 名:liuye 97 signed in pinyin and dated 1997

RMB 400,000 - 600,000

刘野 《北京圣母》 布面油画 1994-95 年作 Liu Ye, Beijing Madonna, oil on canvas, 1994-95

現當代藝術夜場 | MODERN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851

刘野(b.1964) LIU YE (b.1964)

女孩背影的构图 Composition with Girl Back

2005 年作 2005 纸本水彩 watercolor on paper 3 5 93.5 × 60 cm 36 /4 × 23 /8 in. 签 名:05 野 Liu signed in Chinese & pinyin and dated 2005

RMB 450,000 - 650,000

刘野 《月光的构图》 2005 年作 香港苏富比 2013 年 10 月 06 日 成交价:HKD 3,520,000 Lot 852-854 为空号

現當代藝術夜場 | MODERN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855

张恩利(b.1965) ZHANG ENLI (b.1965)

夜晚的树(一) Trees at Night (NO.1)

2014 年作 2014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7 1 180 × 160 cm 70 /8 × 62 /2 in. 签 名:2014 恩利 signed in Chinese and dated 2014

RMB 1,000,000 - 2,000,000

张恩利的作品在当代艺术潮流之下,具有很强的绘 树。弯曲状的黑色枝干和枝条在清冽的冬日天空衬 画性,他把内容当作形式本身来看待,因此其作品 托下,充满了抽象美感,也散发着一种疏离的孤寂 的形式和内容是不可分割的。自2000年之后,张 感。画面中色彩深浅交接,错落有致,柔软的质感 恩利艺术创作题材从早期对人们日常生活行为的表 让画面更添曼妙,又点缀出生机与活力。 现,开始转为身边日常所见之物。工作室及周边的 对象和景物都成为艺术家用来处理空间及时间的交 自2003年首次展示《树》系列以来,随着四季变 融,藉以传递精神世界的托物言志,寄情于景。如 换,树的百态让张恩利展开了对时间、天空、生命 果说张恩利早年的作品带有压抑、沉重和人性拷问 的思考。通过对树不间断的观察、思考和表现已经 的视觉与心理双重色彩,那么如今的张恩利则是愈 进行了十余年,每一次落笔都带着不同的感触和心 来愈趋于平和沈静,含蓄内敛。 态,每一幅树的肖像都是画家内心世界的低语。在 对树这一主题的不断重塑中,张恩利提炼出了独特 在2014年创作的作品《夜晚的树(一)》中,艺 的线条表现形式,柔中带刚、盘根错节的线条不仅 术家以极简写意的方式,采用从下至上的视觉取景 为每一棵树塑造出曼妙的舞姿,更赋予他笔下的这 结构法,呈现了一棵在稀薄而清冽冬天中屹立的大 些树以炽烈的生命。

現當代藝術夜場 | MODERN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856

谢南星(b.1970)

无题3号

2007 年作 布面油画 220 × 385 cm 签 名:谢南星 2007.1.8(背面)

展 览: 我们的未来:尤伦斯基金会收藏展 , 尤伦斯当代艺术 中心,北京,2008 年

XIE NANXING (b.1970)

Untitled No.3

2007 oil on canvas 5 5 86 /8 × 151 /8 in. signed in Chinese and dated 2007.1.8 (on the reverse)

EXHIBITED Our Future: The Guy & Myriam Ullens Foundation Collection, Ullens Centre for Contemporary Art, Beijing, 2008

RMB 2,500,000 - 3,500,000

Lot 857 为空号

現當代藝術夜場 | MODERN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谢南星 《无题(有声音的图像 I)》(三联) 2001 年作 乌利·希克藏 Xie Nanxing, Untitled (Picture of Voice I), 2001, Collection of Uli Sigg

「完成这一系列作品后,我筋疲力尽,因为我必须不断地严格控制每 幅画的表现,以防它发生太多的变化,这太辛苦了。在感情上,也很 艰难,一个人怎么能如此长时间地沉浸在同一种感情中?」 —谢南星

在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序列中,谢南星具有着某 得模糊而迷离,有一种黑暗、古怪的哥特式美感。2015年的

种无可替代的重要性。在九十年代后期同样以照片为视觉资源 “无题”系列进一步消解了具体的物象,画家的目的是借助光

的艺术家群体中,与张晓刚对照片图式的借鉴不同,谢南星所 源、绘画以及其他摄影媒介,来探讨图像与绘画的关系。

选择是一种完全复制照片的方式,同时,与前两者采用具有时

代属性的私人照片与公共图像不同,他所援引的是一种私密化 谢南星曾多次在他的访谈中提及此系列作品,在他看来,他是

的图像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种反叛性的青春意识。而相对于更为 想“玩一下时间和空间的感觉”,人物的出现及消失在时间主

年轻的八零后艺术家而言,与他们在画面中所呈现的欢快色 轴上,令空间也产生变化,并从中表现艺术家重新处理此空间

彩、消费时代的个人体验以及受到大众文化图景的影响之外, 及时间的诠译,让观者重新看待图像及视像。对于艺术家而

谢南星画中沈闷忧郁的气氛以及深沈敏思的反观似乎来得更加 言,创作这一系列作品是种极其痛苦的挑战,除了对于细节

深刻。 的专注让创作时间相当长之外,对艺术家,反复从同一主题变

奏,也呈现出艺术家对于绘画性的探索。

在谢南星的创作生涯中,“无题”系列是他最具实验性的一个

系列,这个系列从2000年以后开始,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

“无题”系列,称为无题三部曲。2000年以后是谢南星的风

格转型期,他的艺术从写实转向抽象,从现实性的思考转向心

理学的表达。2003年的“无题”系列共有六幅,每幅画之间

并没有必然的联系,画家用电视中的影像来建立这一组画,就

如同电视转台时或电视信号变化时你所看到的快速变化的影

像。而此幅《无题3号》创作于2007年,属于2006-07年的

“无题”系列,这个系列延续了影像的快速跳跃性,以及如同 谢南星 《无题 No.2》 2006 年作 摄影暗房中的昏暗效果,但是物象更难辨认,全部被虚化,变 Xie Nanxing, Untitled No.2, 2006

現當代藝術夜場 | MODERN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858

王音(b.1964)

2006 年作 布面油画 100.4 × 179.8 cm 签 名:王音 2006.4.12(背面)

WANG YIN (b.1964)

Flower

2006 oil on canvas 1 3 39 /2 × 70 /4 in. signed in Chinese and dated 2006.4.12 (on the reverse)

RMB 650,000 - 850,000

2000年初,王音的视线从小说月报等大众读物 成为了80、90年代普通家庭中最常见的墙上装 用大笔触描绘天地,天之轻、地之沈,皆在自信且 兀自开放着,打破一切审美的可能,成为一种真正 转移至更草根、更普遍、更“土”的风俗画上。 饰。塑料的质感、粗糙的印刷、艳丽的色彩成为早 大胆地写意笔触中得以体现得淋漓尽致。然而,那 草根的“趣味”,迫使着人们去习惯,去接受。王 “花”系列便是这样思维下的一个创作。牡丹是中 期改革开放下社会欣欣向荣,又过度快销下的一道 高度细节化、犹如工笔般强调色彩过渡和瓣叶姿态 音在这件充满拼贴、重组的恶趣味作品中,对中国 国历史与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花卉之一,被称为 独特的生活回忆。 的牡丹花阵,却硬生生地与黄土蓝天相生一处,而 社会主义审美及绘画本身皆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研 “花中之王,群芳之首”。在20世纪初的辛亥革 单点透视下的数组排布又让你无法将花儿们从土地 究。该作不仅是王音对于技法和技法发展、传承与 命、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等一系列历史性变革之 王音与民间画师合作,在自己的创作上,让画师们 中抽离开去。两种审美、两种意境、两种情趣便这 变化的冷静审思,体现着20世纪中国的当代艺术 后,封建王朝被推翻,中国传统文化遭到历史最大 批量复制艳俗的牡丹,有序地布满整片画布。大朵 样突兀地、强势地、不合情理地存在于同一空间, 发展历程,也将艺术家的生活经验、思想脉络贯穿 程度的断层和重组,“牡丹”这一图式正如旧时王 的花儿彷佛从泥土中兀自生出,恣意开放至狂欢热 迫使你去观看,去审视,去接受。正如当年遍地可 其中,藉由画面来引领观者反向思考人们所有既定 谢堂前之燕,翩翩飞入中国最广大草根民众家中, 烈,直至开到了土地的尽头,与天空相连。艺术家 见的牡丹装饰画一般,在中国人民朴素的日常中, 的审美与习惯,无论传统,抑或当下。 Lot 859、860 为空号

現當代藝術夜場 | MODERN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861

贾蔼力(b.1979)

蓝山

2010 年作 布面油画 210 × 270 cm 签 名:JAL 2010

JIA AILI (b.1979)

Blue Mountains

2010 oil on canvas 5 1 82 /8 × 106 /4 in. initials in English and dated 2010

RMB 7,000,000 - 12,000,000

蓝山国家公园,悉尼,澳大利亚 Blue Mountains National Park, Sydney, Austraila

現當代藝術夜場 | MODERN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作为出生并成长于改革开放的后生代艺术家,贾蔼力并未陷 入以解构社会政治因素为诉诸的流行创作方式中,相反,在 他的细微绘画中所流露的是城市现代化快速发展和日常生活 巨变诱发的个人化心绪表达。尤其从早期充满学院风格的人 物绘画,到后来的“疯景”系列、“山”系列以及“荷花” 系列,经由画面生发出的精神性追求愈发明显。即便在表 象上描绘的是一个具体对象或场景,但实质却超越了对象 本身,成为一种交换媒介。譬如创作于2010年的作品《蓝 山》,不仅是作者“山”系列的开端力作,同时亦表征了作 为视觉具体对象的风景的远逝。画面中,虽然陡立山体占据 了主要位置,但显然,经由作者编码和形式氛围再造后,同 时兼具了真实与幻象的双重特征。更为重要的是,冷色调的 铺陈和压缩的天空令该作跳脱了原本展现自然之美的风景品 质,以极度理性化和冷峻的气息转为一种自我的精神感知, 进一步赋予了可视化图像承载情感慰藉,传达超验灵性体验 的观照存在。

二十世纪以来,以“道”为核心的中国文化与以 “logos”(逻辑)为中心的西方哲学思维,从怀海特(Alfred North Whitehead)时代到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 和老庄思想的会通,开启了东西方异质性对话的通道。《庄 子》《达生》篇里的粘蝉者回答,他的技巧不在“有巧”而 在于“有道”,说到身心定力的锻炼过程是‘用志不分,乃 凝于神’ 。从“为学”通向“为道”的路途中,“出新意于 法度之外,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是一束照亮东西方哲学殊途 同归的灵光。

在贾蔼力2010年油画作品《蓝山》中,群山因为其本身具 有的复杂和多义而发出精神性的解释,当对叙事化语言的解 构步入智性概念时,就会以越来越凝练的方式来表现,从感 知到相信,从相信到推理,再到直觉的过渡,各种不同的经 验如一系列混乱又不固定的图像,只有智性的拢聚能使之达 到一种意识层面的提升和超越( berwachsen)。“从心 Ü 灵的角度看,我们既是山谷又是山峰,因此感觉自己超越于 人似乎是一种徒劳的幻觉。我们当然会感受到情感,并且为 之震撼,受之折磨。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能觉知到一种更高 的意识,它阻止我们把自己等同于情感,使我们能够客观待 之。” (荣格Carl Gustav Jung)

「我关注一种自由的叙事性。在我看来,当代绘画真正应当引以为豪的,便 《蓝山》中画面右上方象征冷抽象的彩色方块,左下角象征 是在这种自由的叙事性中潜藏的解构意义的可能。换句话说,就是消解被 热抽象的球形元素,以及远山部分里的结构主义,分别隐伏 权力建构的图像知识,解放传统视觉体系中被奴役的符号。尽管符号的堆 在貌似自然主义的风景绘画中,是艺术家在作品中对现代主 义最大程度的压缩与呈现。这件作品完成于2010年,艺术家 砌将导致荒诞的产生,但只要足够警惕纯形式的抒情泛滥,便好。」 彼时那种年轻人特有的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以一种光明的 — 贾蔼力 姿态内聚于画作之中。

現當代藝術夜場 | MODERN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862

贾蔼力(b.1979) JIA AILI (b.1979)

闪光的世界 Shining world

2015 年作 2015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1 1 130 × 110 cm 51 /8 × 43 /4 in. 签 名:JAL 2015 initials in English and dated 2015

来 源: PROVENANCE 此件原为贾蔼力捐赠给国际特殊奥林匹克组织的慈善 This is a charity auction work donated by the artist to Special Olympics 拍卖作品 International (SOI) 香港苏富比 2015 年 10 月 4 日,Lot.1090 Sotheby's Hongkong 4 October 2015, Lot.1090

RMB 2,600,000 - 5,600,000

現當代藝術夜場 | MODERN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绘画就怕道貌岸然,要注意叙事姿态的舒适从容,如此一来,手中的资料如历史、现场、人物等等

素材,便也会自然的舒展开来,并能连通我们当代的视角,以当代人的价值观念与情感记忆复归历

史的碎片,这样,画中的人与物便都焕发出一种与我们更贴近、更具真实感的生命状态,成了我们

身边的一部分。时间的河流被抽象为一个空间场,素材与所谓现实,在消解的过程中被呈现为俯

视,也使原型再度回归奇点,并复归时间在空间中生成与覆灭的运作中,人之为人的视角。」

— 贾蔼力

贾蔼力 《足球警察的反暴力梦想》 2014-15 年作 贾蔼力 Jia Aili, Anti-violence Dream of the Football Police, 2014-15 Jia Aili

2015年创作的《闪光的世界》在断壁残垣间迸发出一种非现 追寻个体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才是闪光的地方所在。形式语言 实般的跃动奇景。“非现实”也可意解为是一种失真、去真实 上,史诗级力量能够迸发激起观者认同要得益于画面主体摇晃 化的现实,它通过异质空间维度、重组时间秩序和神秘形象 大树抽离出的节奏感。摇晃,不仅造成了一种空间维度的不确 塑造等元素集合成为贾蔼力绘画的一个主要标识。在以往绝大 定性,还在交织运动中释放出极具视觉冲击力的能量因子。与 部分作品中,这一主要标识背后始终贯穿传达的是不安与焦虑 此同时,以近似赋格形式充斥画面占据主要色彩的灰蓝色,也 心绪,以至于整个画面散发着类如托尔斯泰述说着的挣扎的悲 在含混模糊的亮暗转换间构筑起一个充满魔幻象征的异时空画 剧气质。而《闪光的世界》独特之处恰恰在于,先前挣扎的悲 面。对于贾蔼力来说,无论是此前超越对象本身的山系列,还 剧气质在这里却转为一种寻找希望的史诗级力量展现。即便画 是其后的“非现实”奇景,似乎都是主体追问现实生活和宏大 中主角仍然是作者笔下常见的孤独少年,以及犹如风暴侵袭后 社会问题的一种思考方式,而由此带来的形式探索和图像延展 的碎片残骸景象,但正如题目主旨所呈现的,年轻少年面对断 也无疑是令绘画这一精神化的语言更为开放和富有养分。 壁残垣,不畏惧不欢喜,平静望向远方,生存不是唯一目的,

現當代藝術夜場 | MODERN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863

郝量(b.1983) HAO LIANG (b.1983)

幽暗 Dim

2010 年作 2010 绢本设色 ink and color on silk 1 3 165 × 95 cm 64 /2 × 37 /8 in. 签 名:量制 signed in Chinese

展 览: EXHIBITED 寒舍秘笈——新世代年度展当代水墨,寒舍空间,台北, My Humble House 2010 - Exhibition of A New Generation, My 2010 年 Humble House Art Gallery, Taipei, 2010 第七届深圳水墨国际双年展,关山月美术馆,深圳, The 7th International Ink Art Biennale of Shenzhen. Shenzhen Fine 2010 年 12 月 - 2011 年 1 月 Art Institute, Guan Shanyue Art Museum, Shenzhen, December 窠影记——郝量个展,寒舍空间,台北,2011 年 2010 - January 2011 Nest Image - Hao Liang Solo Exhibition, My Humble house Art Gallery, Taipei, 2011

RMB 5,000,000 - 8,000,000

「郝量面对传统的态度,不是简单找些“文化符号”说故事,而试图将传统对这些“文化符号”的

“认知观”激活。……他精心编制的“图”与“辞”,无论典故互文,抑或笔记散录,都围绕着传

统认知方法的重新获取,并因此“重新面对”被理性逻辑异化的思维结构。他的画面,不再向我们

兜售一种整体的文化结构,而是在具体的视觉方案中渗透片段化的“体验”。亦如他对古籍的阅

读,没有知识结构的整体构建欲望;有的,只是“日饮一瓢”的经验过程。」

— 摘引自杭春晓《传统的“折枝”》

Lot 864 为空号

現當代藝術夜場 | MODERN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Lot.863 局部 Detail of Lot.863

Lot.863 作品未完成时 Imperfect of Lot.863

| 奇幻叙事 与交融秘境 —郝量《幽暗》

郝量在工作室 Lot.863 局部 Hao Liang in His Studio Detail of Lot.863

区别于传统工笔画通过塑造物象的“视觉真实”传达人们对经 “肉”在郝量这里,已不仅止步于医用解剖与艺术解剖间的关 验世界的真实认知,并借以实现超乎于物本身的精神性价值, 系探讨,而是最终上升为一种游走于东西方美学体系,进而追 新工笔在当下的探索兴起除却保有先前造型技巧和艺术手法 问生命、寂灭等人生哲学命题的形而上层面。这种追问也令作 外,还以隐喻、象征及超现实主义的并置特征彻底颠覆传统的 品始终在虚实空满的间隔间、部分特有符号变征使用中充斥着 审美情趣与固有观念。在这一过程中,郝量的绘画以偏冷的色 某种交融式的诡秘气氛。更颇有意味的是,有别西方绘画以作 调、精确构思的工笔勾画、奇幻式的叙事演绎而独树一帜,获 者视线为中心的透视显现,郝量于画面中展现的却是一种类如 得国内外众多关注。创作于2010年的《幽暗》,除参加第七 X光的穿透式想象,并在经由穿透营造出的镂空重迭中赋予形 届深圳水墨双年展、台北“寒舍秘籍”等重要展览外,更为重 象共相化特征。这种共相化特征从视觉心理角度来说虽然并不 要的是它集中体现了郝量以宋画工笔语汇作为艺术表达个性化 直接与观者达成互动和交流,但毫无疑问会更耐人寻味。因为 体系进入学理层面上的“物性存在”想象研究。画面以半蒙面 以器形写无形,用古典情境工笔语汇捕捉瞬息万变的物象和风 男子为中心,老鹰、繁华和蓝鸟等置景安排与宋代全景式花鸟 景,并提供一种寓言或暗示密码,比起浮于表面的直接显现无 画构图相比肩,男子右手类如佛教的“智慧”手印令形象塑造 疑会令作品具有持久的吸引力和生命力。正是在这一点上,郝 流露出一种丝路交流后的潜在影响。进一步看,人物衣饰细节 量的这种奇幻叙事开始重构并激活着传统与当代、过去与未来 处隐约显现的骨骼又注入了西方解剖学的科学想象。“骨”与 的时空转换,彰显出水墨本体的奥妙所在。

現當代藝術夜場 | MODERN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或悲剧性的内在情感,用几何化分割的空间造成画面的冲突和 张力。黄宇兴在艺术表达上受到了南非艺术家马琳·杜玛斯影 响,杜玛斯通常被称为“精神表现主义者 ”,她的含有性隐 喻的绘画暗示了现实世界的精神混乱。这幅《局外人》令人联 想起杜玛斯的《年轻的男孩》或《人之初》,画中隐喻了人类

马琳·杜马斯 《年轻的男孩》 1993 年作 的孤独感和世界的荒诞性。画面正中是一条船,尽管看起来像 Marlene Dumas, Young Boys, 1993 一个棺材,船上三个裸体的人物挤在一起,右侧一个人想上船 却挤不上去,船上均使用了偏紫的暖色调,右侧的局外人以及 周围都呈现出忧郁的蓝色调,船的左侧是黄宇兴的标志性的流 水和气泡。画中运用了强烈的表现主义风格,各种物象都提炼 成简约的几何形,细节尽失,人体只有粗率的轮廓,但仍有稍 许真实性,线条或粗重、或细长,变化多端,色彩以紫、蓝相 互搭配,对比鲜明,画家还运用了水彩的晕染、流淌等技巧, 营造出一种透明感。黄宇兴在这幅画中用独特的视角和简洁的 艺术语言描述了现代人的普遍感受:被排斥、无法融入环境的 恐惧,以及被同化的担忧。在加缪的小说《局外人》中,一些 马琳·杜马斯 《人之初 I-IV》 1990 年作 Marlene Dumas, The First People I-IV, 1990 人在融入局内的过程中想要改变现状或保持中立,最终却被强 Lot.866 局部 大的世俗力量同化,这是因为世界的运行规则是根深蒂固的, Detail of Lot.866 只有保持作为局外人的清醒,才有改变的可能性。 列。在这个系列中,黄宇兴认为:“作为生物的人类的每个个 体,从出生开始,就被衰老、发情、疾病、欲望、以及社会变 黄宇兴是当代艺术领域中的一位尤其重视个人体验 术的生动之处在于他从不随波逐流,他去除了图像 革与自然的巨大力量无休止地改变着,并始终体现出生理化的 的表现主义艺术家,他在200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 中最根本的叙事、交流功能,不为观者提供精神慰 坚韧。”既然生命作为个体时很容易被改写历史,于是黄宇兴 学院壁画系,并没有选择学院派艺术或流行的观 藉,甚至有意挑起困惑和恐惧,用直观的方式表现 开始创作解剖关系的人体,将“人”的文化标签抽离出来,让 念艺术,而是选择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之路,黄 人物的心理状态或某种社会困境。 它作为一个柔软的生命,面对这个不能被控制的客观世界。 宇兴的创作大致分为“日志”、“改变中的生命

史”、“光芒”、“流水”、“气泡”等几个系 《杨勇的肖像》是2008年的作品,与《生理学家 《杨勇的肖像》并不是一件真正的肖像,而是带有透视与解剖 列,从最初的图像的挪用与借鉴,到慢慢脱离图像 的肖像》属于同一主题,是“改变中的生命史”系 特征的人体,仿佛是一个医学院的人体模型,人物的内脏、动 的影响,他越来越多地凭借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个 脉直接显露出来,悬挂在身体上,这个没有生命感的模型又搭 人体验来进行创作,最后进化成独一无二的风格。 配上栩栩如生的面部五官,显得诡异离奇。黄宇兴在这里打破 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次触发他的风格转型的因素都 了传统观念的禁忌,模糊了真实与想象,客观与抽象之间的界 是来自于生活本身的体验,而非观念或技法。 限,他用毫无美感的色彩描绘这件肖像,薄涂的灰色调造成冰 冷压抑的感觉,人物的面部和身体部分比较写实,简单、概 比如《生理学家的肖像》,作品以二十世纪杰出的 括、有立体感,提示着观者这是真实的人,内脏、主动脉、性 生理学和医学家肖像为主题,黄宇兴称他们为“生 器官都很精确,以至于给观者带来不适感。画家刻意运用这种 命历史的改变者”,因为他发现“每一个体都有历 反差和视觉刺激来表现焦虑不安的内在精神世界,以及失控的 史,而任何病毒,高明或糟糕的医生都可以轻易地 外部世界,在古怪的表象之下,黄宇兴所探讨的仍旧是深层的 成为历史的改变者”,他在这里表达了对渺小的个 社会问题和文化问题。 体以及变化中的社会形态的感受。后期的“流水”

和“气泡”则是黄宇兴对时间、生命的思考,河流 《局外人》是2017年作品,与2010年以前的作品相比,黄宇 如同流逝的时间,永远流向前方,从不回头,气泡 兴后期的作品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色彩的释放,以及几何化的空 则是在激流碰撞中偶然产生,瞬间出现,转而破 间架构。由于个人体验的变化,黄宇兴在画中增加了主观性的 黄宇兴 《生理学家的肖像》 年作 灭,永恒性与幻灭感同时出现在画中。黄宇兴的艺 2008 Huang Yuxing, Portrait of Physiologist, 2008 成分和表现主义的元素,倾向于用绚丽灿烂的色彩表现理想化 Lot.865

現當代藝術夜場 | MODERN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865

黄宇兴(b.1975) HANG YUXING (b.1975)

局外人 Outsider

2018 年作 2018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3 150 × 100 cm 59 × 39 /8 in. 签 名:Huang Yuxing 2018 signed in pinyin and dated 2018

展 览: EXHIBITED 黄宇兴:黄金之国,白石画廊,台北,2018 年 Huang Yuxing: Kingdom of Gold, Whitestone Gallery, Taipei, 2018

RMB 600,000 - 1,200,000

黄宇兴:黄金之国,白石画廊,展览现场,台北,2018 年 Site View of Huang Yuxing: Kingdom of Gold, Whitestone Gallery, Taipei, 2018

現當代藝術夜場 | MODERN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866

黄宇兴(b.1975) HANG YUXING (b.1975)

杨勇的肖像 Portrait of Yang Yong

2007 年作 2007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1 5 151 × 131 cm 59 /2 × 51 /8 in. 签 名:Huang Yuxing 2007 signed in pinyin and dated 2007

出 版: LITERATURE 《改变中的生命史——黄宇兴个展》,红桥画廊, Life History in Changing - Huang Yuxing Solo Exhibition, Red 2008 年,P80-81 Bridge Gallery, 2008, P80-81

展 览: EXHIBITED 改变中的生命史——黄宇兴个展,红桥画廊,上海, Life History in Changing - Huang Yuxing Solo Exhibition, Red 2008 年 Bridge Gallery, Shanghai, 2008

RMB 380,000 - 580,000

改变中的生命史——黄宇兴个展 红桥画廊 展览现场,上海,2008 年 Site View of Changing life history - Huang Yuxing's solo exhibition, Red Bridge Gallery Shanghai, 2008

現當代藝術夜場 | MODERN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867

秦琦(b.1975) QIN QI (b.1975)

阿里巴巴 3 Alibaba No.3

2019 年作 2019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7 5 170 × 220 cm 66 /8 × 86 /8 in.

RMB 350,000 - 650,000

2017年开始,以热带沙漠为主题的异域风情绘画题材成为秦琦的显著特征,他的创作经 过之前五年的观念探寻和绘画实践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语境。《阿里巴巴3》是秦琦2019 年的新作,以后印象派卢梭式的象征化语言和高更式的象征主义进行描绘。画中热带蓝 色的天空下,马云被画成了阿拉伯人形象,水袋干瘪,背靠骆驼坐在沙漠中。从马云联 想到阿里巴巴,从阿里巴巴产业联系到《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的故事,再联系到阿拉 伯人——秦琦利用这个简单的逻辑推进着自己的绘画,他将平面化和叙事性进行有趣的 结合,观念和记忆把我们从熟悉的“面孔”中解放出来,一切都是围绕故事和语言展 开,从写实走向平面,走向装饰,走向叙事性的迷惑。在秦琦的“故事新编”中,可以 直接地体会到他广泛的艺术史视野、多变的风格引用、灵活的画面处理方式,和他有一 点冷的幽默感。秦琦的绘画已经跳脱出所谓“观念绘画”的概念化解读的包围,而进入 一个由颜料组成的物质世界,属于秦琦的绘画迷宫仍将会继续扩建,他不会急于为我们 安排一个出口,也不会急于为自己的绘画安排一个归宿,对于秦琦来说,在这个世界中 还有不少可能性将等着他来发现,所以人们只能期待尘埃落定的一天,而期待的本身也 就是一个悬念。

Lot 868 为空号

現當代藝術夜場 | MODERN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869

屠宏涛(b.1976) TU HONGTAO (b.1976)

盛茂松林 Dense Pine Forest

2015 年作 2015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1 3 130 × 100 cm 51 /8 × 39 /8 in. 签 名:屠宏涛 2015(背面) signed in Chinese and dated 2015 (on the reverse)

展 览: EXHIBITED 屠宏涛:时间的旅行者,龙美术馆(西岸馆),上海, Tu Hongtao A Timely Journey, Long Museum (West Bund), 2018 年 Shanghai, 2018

RMB 500,000 - 800,000

「中国画拥有一套程式化的图式结构,反映了空间和时间的关系,我想改变这种图式结

构。我想利用时间的波动表达空间关系,以此重新组织画面的构成。」

— 屠宏涛

2009年,屠宏涛的艺术产生了显着的转变,他摒弃了 创作于2015年的《茂盛的松林》,则是“植物系列”的成 2003 年来以“城市与人偶”为主题的叙事体,开始画 熟代表之作。尽管屠宏涛接受的是严格的西画训练,他却 “风景”,抽象自然景观内蕴的强大能量蓄势待发。如果 乐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画面中的深渊绿植和安 说2009至2011 年间,“植物系列”尚处摸索阶段,那么 静的气质,来自于艺术家对古代文人士大夫所追寻的自然 天地与人之间和谐共处,并从自然的瞬息万变中获得人生 启发的追寻,他所描绘的树木来自于北宋文豪苏轼的四川 故居。植物的形象虽然狂放不羁,但却并不是毫无控制的 涂抹。书法式的线条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草木的狂乱,赋 予了画面结构与体量,使其“于颓放中复有规抚”。在空 间上,屠宏涛选择了传统中国绘画的平铺方式,并采用散 点透视,由于消除了焦点,画面中的物体失去了正常的空 间比例,形成了一种并置却又分散的空间关系。这样的做 法使得画面不具有明确的图解性,因而进一步抽离了叙事 的可能,放大了情绪与感知的比例。 屠宏涛:时间的旅行者,龙美术馆(西岸馆),展览现场,上海,2018 年 Site View of Tu Hongtao A Timely Journey, Long Museum (West Bund), Shanghai, 2018

現當代藝術夜場 | MODERN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870

仇晓飞(b.1977) QIU XIAOFEI (b.1977)

小凉亭 Gazebo

2005 年作 2005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3 1 100 × 140 cm 39 /8 × 55 /8 in. 签 名:仇晓飞 2005 signed in Chinese and dated 2005

出 版: LITERATURE 《黑龙江盒 仇晓飞》,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 年, Heilongjang Box - Qiu Xiaofei, Heibei Education Press, 2006, P42 P42

RMB 700,000 - 1,000,000

現當代藝術夜場 | MODERN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黑龙江盒子 仇晓飞》 Heilongjang Box - Qiu Xiaofei

《小凉亭》创作于2005年,这件作品出版于仇晓飞在环碧堂画廊的首次个展同 名画集——《黑龙江盒》之中。展览画集装在手工制作的小盒子里,盒子里另 装一支儿时的水彩笔,两个玻璃球,一封用生锈的别针别着的请柬。童年的游 戏,最初的理想,没有压抑的生活,都装在这个盒子里。《小凉亭》这件作品 如同这本画册,完整的阐述了他对于艺术的追求——回忆的过程。

作品描绘了日常生活中的城市花园一景。带有俄式风格的建筑,欧式对称分布 的花园和中式凉亭,深深烙印着那个时代哈尔滨的印记。关于《小凉亭》描绘 的主要建筑对象,在哈尔滨有着许多存在,从三角楣来看,极有可能是以道外 巴洛克、折衷主义等风格的建筑群为原型,并非是具体存在的一处建筑,仇晓 飞没有完全写实的复制历史图像,而是通过人为的再创造,完成了对记忆的描 绘。在这个过程中,他关注的不是记忆的原型,而是如何在再复制过程中重新 将那些干枯的对象解救出来,使之重新获得生命。解救的目的不在于使之复 活,而是在于为他们重新注入色彩。如果说现代摄影封冻了我们的记忆的话, 那么仇晓飞则是用笔触,色彩和光解救了这些往日的风景,场景和人,使它们 获得了新的生命,重新存在于感官和记忆之中。

現當代藝術夜場 | MODERN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871

陈彧君(b.1976)

亚洲地境 56 平方米

2009 年作 布面油画 80 × 100 cm × 2 签 名:陈彧君 2009.1(背面)

CHEN YUJUN (b.1976)

Asian Land 56 Square Meters

2009 oil on canvas 1 3 31 /2 × 39 /8 in. × 2 signed in Chinese and dated 2009.1 (on the reverse)

RMB 160,000 - 260,000

現當代藝術夜場 | MODERN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872

赵洋(b.1970) ZHAO YANG (b.1970)

飞机 Airplane

2009 年作 2009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1 3 79 × 100 cm 31 /8 × 39 /8 in. 签 名:ZHAO YANG 2008.11 signed in pinyin and dated 2008.11

RMB 80,000 - 160,000

Lot 873、874 为空号

現當代藝術夜場 | MODERN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875

赵赵(b.1982) ZHAO ZHAO (b.1982)

无题 Untitled

2016 年作 2016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3 1 200 × 160 cm 78 /4 × 62 /2 in. 签 名:赵赵 2016(背面) signed in Chinese and dated 2016 (on the reverse)

RMB 250,000 - 350,000

「每一件事对一个人来说都有着不同的启示,关于创作我更关注和自己有关的 事。任何事儿对我来说都是一个线索。」

— 赵赵

赵赵的作品从来都不是直接的视觉产物,而是在经 绘制了这件架上作品。玻璃的裂纹被塑造成一条条 历一系列事件后产生的对于现实的感知。创作于 明确而又写实的线条,成为纯粹的技术挑战。裂缝 2016年的《无题》属于赵赵的星空系列,是对此 的细节部分被剔除,只留下粗略的主干,在深邃的 前“碎片系列”的延伸。2015年天津发生了重大 蓝色背景上,犹如荒原中的杂草,毫无头绪的印 爆炸,赵赵第一时间赶往现场,从那里带回一块被 痕。画面视觉上的不适,引发出不安的慌乱感,模 爆炸冲击的玻璃,它属于离爆炸中心不远的一处民 糊不定,瞬间消逝。这件暴力与美同时并存的作 居,破损的玻璃散落在地面,成为一场灾难中遗留 品,再现了一道道被外来物击破出现的裂痕、每一 的物证,测试着突发事件背后,人们的安全,体系 处淡淡的印记,都在画布上转化为干净、锐利而饱 的运转。在现实中的锋利与伤害,被一种沉淀的、 含力量的线条,展现出一个坚实个体被击破、内部 遥远的纪念碑属性所替代。由此而来的创作并没有 能量竞相迸发的一瞬间。 停止,在《无题》中,赵赵用古典细笔划的技法,

現當代藝術夜場 | MODERN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876

KAWS(b.1974) KAWS (b.1974)

无题 Untitled

1997 年作 1997 布面丙烯 acrylic on canvas 1 1 41 × 41 cm 16 /8 × 16 /8 in. 签 名:KAWS 97(背面) signed in English and dated 1997 (on the reverse)

来 源: PROVENANCE 香港画廊有限公司 Hong Kong Gallery Limited

RMB 800,000 - 1,000,000

作品背面 on the back

KAWS本名布莱恩·唐纳利,是当今波普艺术的 和色彩的硬式绘画令人钦佩,混合卡通人物的作 领军人物。在过去的二十年里,KAWS的作品始 品也是他探索人性最有力的例子。从他与全球各 终如一地展示了他作为一个艺术家在形式上的敏 个品牌的合作中可以看出,这位艺术家的作品形 捷,以及潜在的智慧、和对我们这个时代的热爱。 象带有一种复杂的幽默,并揭示出他与消费产品 通过他精致的图像语言、大胆的手势和有趣的错综 的深刻互动。广泛的吸引力,使艺术家的作品在艺 复杂的图案使作品重新焕发生机。 术界内外都引起了收藏热浪。 KAWS的成功可媲 美安迪·沃霍尔、草间弥生以及村上隆艺术家, KAWS经常从流行文化以及动画片中汲取灵感, 创造了独特的当代视觉文化,让通俗文化与艺术 形成跨媒介的独特艺术。他的作品形象以强调线条 界限不再分明。

現當代藝術夜場 | MODERN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877

草间弥生(b.1929) YAYOUYI KUSAMA (b.1929)

到达宇宙,星点南瓜 Reach Up to the Universe, Dotted Pumpkin

2011 年作 2011 铝上烤漆 polyurethane coating on aluminum 1 1 3 129.5 × 129.5 × 200 cm 50 /2 × 50 /2 × 78 /4 in. 签 名:Yayoi Kusama signed in English

展 览: EXHIBITED 到达宇宙,星点南瓜,高古轩画廊,纽约,美国, Reaching the universe, star pumpkin, Gagosian Gallery, New York, 2011 年 USA, 2011 草间弥生,安迪·沃霍尔,皮埃尔·于热,亚伦·库里, Cleijne+Gallagher, Curry, Höller, Huyghe, Kusama, Warhol, Beverly 卡斯腾·霍勒等作品联展,贝弗利山,美国,2011 年 Hills, USA, 2011

RMB 10,000,000 - 15,000,000

到达宇宙,星点南瓜,高古轩画廊,展览现场,纽约,美国,2011 年 Site View of Reaching the universe, star pumpkin, Gagosian Gallery, New York, USA, 2011

現當代藝術夜場 | MODERN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草间弥生:看现在 知永远,展览现场,昆士兰现代美术馆,布里斯班,澳大利亚,2011 年 Site View of Yayoi Kusama: Look Now See Forever, Gallery of Modern Art, Brisbane, Australia, 2011

| 无始无终,无形无界 无穷倒映,直至永恒

《到达宇宙,星点南瓜》以草间弥生最喜爱的南瓜为题 贯穿着西方艺术史,文艺复兴时期,人们以镜子代表绘画 草间弥生 Yayouyi Kusama 材,创作于2010年,并于2011年在高古轩画廊贝弗利山 等艺术,这种比喻来自柏拉图,他在《理想国》中谈到艺 分画廊展出。此件装置艺术品的创作思路上融合了草间弥 术时就用镜子做了很形象的比喻:“请拿出一面镜子到处 生“无限”与“镜屋”两大思想,“南瓜”以铝制空心铸 照一照,很快你就会创造出太阳、天空、大地、你自己以 如今草间弥生虽已年届九旬,但仍日日创作,不曾停歇,以 件,高度抛光并打孔,镂空的波点满布在巨型南瓜上,露 及其它动植物和我们刚才提到的所有事物。文艺复兴时期 她惊人的创造力一次次成为众人的焦点,她从未枯竭的灵感 出内里的亮眼紫色。“南瓜”被置于相匹配的单色紫色环 自然主义思想盛行,镜子的流行与当时的绘画关联紧密, 总能带来震撼人心的创作,正如草间弥生本人所述: 境中,墙面上点缀着各种尺寸的凸面镜,雕塑和环境无休 直至出现自画像的滥觞。到了16世纪,艺术家不仅可以 止地相互反射,观者可以在此空间之内移动观看。铝制材 模仿自然也能够利用镜子修正自然中不完美的物像,创造 料与镜面反射营造出无限延伸的空间,令置身其中的观者 出更完美的形象,艺术家借助于镜子获得了创造能力从而 我要以我的艺术 混淆游走于真实世界与幻境之间的边界。霍夫曼家族当代 提高了自己的社会地位。进入20世纪下半叶,镜子进入 艺术的高级策展人盖文·德拉哈蒂(Gavin Delahunty) 了当代艺术的话语体 系中,与消费、放纵、商业等结合 填满亿万光年的浩瀚宇宙 对草间弥生有如下评价:“在草间弥生60年的艺术创作 在一起,出现在雕塑、摄影、影响等各种媒介类型的艺术 我要让地球上 中,她的艺术作品跨越了概念艺术、流行、超现实主义和 品中。而在草间弥生的创作里,镜子这一元素回归到了最 极简主义。无限镜屋是理解她的作品的关键。”草间弥生 本质的纳西索斯情节,反映着草间弥生对于宇宙的无限之 所有人看到我的作品 认为自己的作品是“执念艺术”,并在创作中追求达到 爱,也时刻提醒着我们镜子在当代社会里的自恋含义。 怀着这样的希望 一种“自我消融”的状态。这件作品可以看作是她1993 年参加威尼斯双年展的装置艺术品《纳西索斯花园》 草间弥生对于南瓜的“执念”由最初的二维画布发展到三维 我的心在燃烧 (Narcissus Garden)的延伸,她巧妙的利用波尔卡圆点 立体物品,再延展到立体空间,最终打破了现实空间的界

形状的“镜子”,加之镜面材质的南瓜本体,以物理反射 限,实现了她“执念艺术”的终极化目标—无限。她以永 打破了实际空间的界限,实现了真正的“无限”。 无止境的好奇心,在形式上不断探索、突破,超越了自我 —草间弥生 草间弥生 《圆点的痴迷 - OWENG》 2004 年作 的同时也超越了一个时代。她的艺术像如同她眼中的南瓜一 佳士得香港 2017 年 11 月 26 日 Lot.203 成交价:HKD 2,980,000 Yayoi Kusama, Dots Obsession - OWENG, 2004 镜子在现代艺术中代表着永恒神秘的意义,镜子这一元素 样,有旺盛的生命力,她的艺术无始无终,无穷无尽。 Christie's Hongkong 26 November 2017, Lot.203, Sold Price HKD 2,980,000

現當代藝術夜場 | MODERN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各地联络处及图录索取 委托竞投授权书 ENQUIRES & CATALOGUES 永乐拍卖官方网站 : www.yongleauction.com 「LE PRÉLUDE 前奏」永乐夏季拍卖会 此表格複印有效

現申請並委託北京永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指定特定人 北 京 新加坡 杭 州 員,持本授權書就下列編號拍賣標的按表列委託價格進 拍卖标的 拍卖标的 委托价格 電話委託 BEIJING SINGAPORE HANGZHOU 行競投,並同意如下條款 : 图录号 名 称 (人民币元) 需要请「∨」

北京永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斯民國際藝苑 杭州市濱江區長河街道科技館街 1600 號 一、若競投成功,委託人須自拍賣成交日起 7 日內向北 京永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一次性支付落槌價及相當於落 北京市朝陽區建國門外大街 19 號國際大廈 A 座 9F 10 Ubi Cres, Singapore 408564 銀泰國際商務中心 2605 室 槌價 15% 的佣金及其他各項費用,此後領取拍賣標的 +8610 5925 0855 +65 6837 2777 聯絡人:湯小姐 ( 包裝及搬運費用、運輸保險費用、出境鑑定費用自理 ); [email protected] +86571 8695 7079 二、委託人知悉並且認可北京永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對 香港 代表處 拍賣標的的真偽及 / 或品質不承擔瑕疵擔保責任 ; 新加坡 HONG KONG 重 慶 SINGAPORE 三、北京永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拍賣規則》之“委託 CHONGQING 香港灣仔港灣道 6-8 號瑞安中心 1204-07 競投之免責”條款為不可爭議之條款。委託人不追究北 215 Henderson. # 01- 05 Singapore 159554 京永樂國 際拍賣有限公司及其工作人員競投未成功、競 聯絡人:Vivian Li +852 9258 0682 CCA 華人當代美術館 聯絡人:David, Sui Chen 投有過失或未能代為競投的相關責任 ; 业务聯絡人:张琳 +852 6211 5011 重慶市渝北區湖濱東路 59 號 +65 6747 4555 [email protected] 聯絡人:羅群毅 四、委託人須最遲在拍賣日二十四小時前向北京永樂國 際拍賣有限公司出具本委託競投授權書並繳納相當於表 023-67451993 美國 舊金山 列委託價 格 30% 的保證金。為使委託人能順利購得拍 賣品,請在拍賣日之前與北京永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聯 SAN FRANCISCO, USA 馬來西亞 吉隆坡 繫付款方式,如在拍賣日二十四小時前北京永樂國際拍 KUALA LUMPUR, MALAYSIA 成 都 3777 Stevens Creek Blvd., #400 M, Santa 賣有限公司尚未收到前述保證金,則本公司有權決定是 CHENGDU Clara, CA 95051 USA 吉隆坡冼都路 801 號 D6 商業中心 D6-1-8 單位 否接受該委託 ; 聯絡人:舒建華 +1 408 248 2698 聯絡人:紀治好 K 空間 五、委託人承諾已仔細閱讀刊印於本次拍賣圖錄上的北 聯絡人:Tim Liang +1 650 483 9656 +60 12375522 成都市高新區芳沁街 87 號附 3-4 號 京永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的《拍賣規則》,並同意遵守 [email protected] 聯絡人:楊凱 該《拍賣 規則》中的一切條款 ; +8628 8512 5029 六、競投委託人在本委託競投授權書中填寫的即時通訊 美國 洛杉磯 拍卖会时间:2020 年 月 日 日本 大阪 方式及工具在競投期間所傳達之競買信息 ( 無論是否為 LA, USA 本人所傳達 ),均為本人所為,本人承諾對其行為承擔 OSAKA, JAPAN 廈 門 法律責任。 雙木美術館 大阪蝸廬美術館 XIAMEN 委託人姓名 : 818 W. Las Tun as Dr. San Gabriel, USA 如北京永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決定接受上述委託,將本 日本國大阪市北區野崎町 9-10 〒 530-0055 廈門市禾祥西祥濱路心和美術園 216 室 著從客戶利益出發的原則,以盡可能低的價格為委託人 聯絡人:胡女士 身份證 / 護照號碼 : 聯絡人:上明 聯絡人:蔡銘超 代為競 投,成交價格不得高於表列委託價格。 +1 626 766 1616 +81 663 633 033 +86952 2212 222 開戶銀行及賬戶、信用卡信息 : 香 港 敬請注意 : HONG KONG 法國 巴黎 濟 南 填寫此表時,須填寫所有項目,包括拍賣品序號、名稱、 香港集古齋 地址 : PARIS, FRANCE JINAN 出價 等,否則無效。如果有兩人以上 ( 包括兩人 ) 以相 香港中環域多利皇后街 9 號中商大廈 3F 同委託價對 同一拍賣標的出價,且最終拍賣標的以該 福田花雨藝術中心 郵編 : 聯絡人:施養耀 77 rue des archives, 75003 Paris 價格成交,則先委託 者先購得拍賣品。如果委託人以 山東省濟南市市中區馬鞍山路 56 號 -2 +852 2526 2388 聯絡人:林宥汝 電話方式委託本公司競投,應 在拍賣開始前按照上述 聯絡人:盧峰 電話 : +33 6 62 03 28 57 標準支付保證金或由有信譽客戶提供連帶擔保,否則委 香 港 +86 155 0865 5880 託無效。 傳真 : HONG KONG 上 海 香港皇后大道中 240 號地下 廣 州 海外人士辦理競投牌或委託拍賣手續 : 委託人签字: SHANGHAI 聯絡人:李健球 GUANGZHOU 一、提供銀行帳戶。 上海寶龍藝術中心 / 言午畫廊 +852 2854 4636 華藝廊 二、提供信用卡號及註冊銀行電話。 上海市閔行區漕寶路 3199 號 廣州市越秀區東湖路 125 號 三、由本公司信譽客戶填寫擔保書。 日 期: 台 北 聯絡人:蔡先生 聯絡人:柯曉玲 TAIPEI 8621 - 5227 1999 027 - 8730 6617 羲之堂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台北市信義區逸仙路 42 巷 10 號 请将本委托竞投单 汇款请至 聯絡人:陳筱君 南 京 深 圳 NANJING SHENZHEN 邮寄或电邮至 人民幣賬戶 境外匯款請匯至以下賬戶: 電話:886-2-8780-7958 江蘇畫店 雅昌藝術圖書 長流美術館台北館 郵寄地址: 開戶名稱:北京永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ACCOUNT NAME: BEIJING YONGLE INT'L AUCTION CO.LTD. 江蘇南京市王府大街朝天宮 2 號 深圳市南山區深雲路 19 號雅昌大廈 ACCOUNT NUMBER: 7110 1101 8220 0087 410 台灣台北市中正區仁愛路二段 63 號 B1 北京市朝陽區建國門外大街 19 號 開戶銀行:中信銀行北京國際大廈支行 聯絡人:邵志堅 聯絡人:王小姐 趙小姐 銀行賬號:7110 1101 8220 0087 410 聯絡人:黃承志 國際大廈 A 座 9 層(郵 編:100004) BANK NAME: Beijing CITIC Building Sub-Branch 8625 - 8420 2557 0755 - 8608 3051、8336 6138 BRANCH ADDRESS: +886 02 2321 6603 開戶名稱:北京永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电子邮箱: CITIC Building,No.19 Jianguomenwai Dajie Chaoyang District, 開戶銀行:北京銀行紅星支行 Beijing,China. [email protected] 銀行賬號:2000 0043 7591 0003 4420 863 SWIFT CODE: CIBKCNBJ100 委托竞投授权书

「LE PRÉLUDE 」YONGLE SUMMER AUCTIONS * THIS FORM CAN BE COPIED

Yongle International Auction Co., Ltd. is now applied to and entrusted, to designate a special person to carry out the competitive bidding for LOT MAXIMUM ENTRUSTMENT the Lots numbered below according to the entrusted price listed below LOT NO. ( ) BY PHONE「∨」 relying on this Letter of Authorization, and agree to the following terms: DESCRIPTION BID RMB I.In the event of a successful bid, a slump-sum payment of the Hammer Price plus an additional 15% of the Hammer Price as the commission and all other expenses shall be made by the entrusting party to Yongle International Auction Co., Ltd. within 7 days following the Sale Date, after which, the entrusting party may take possession of the Lot (and shall pay for such costs such as packaging charges, cartage, transportation insurance premium and export appraisal fees). II.Then entrusting party knows and accepts that Yongle International Auction Co., Ltd. assumes no liability for the authenticity and/or quality of any Lot; III.The “Disclaimer of Authorized Bidding” contained in the Auction Rules of Yongle International Auction Co., Ltd. is an incontestable clause. The entrusting party waives investigation of responsibilities of Yongle International Auction Co., Ltd. and its employees bear for any unsuccessful bids, bidding negligence, or failure to carry out the competitive bidding; IV.The entrusting party must issue this Letter of Authorization on Entrusted Bidding to Yongle International Auction Co., Ltd. at latest twenty-four hours prior to the Auction Date with the payment of an amount of guarantee money equivalent to 30% of the entrusted price listed. In order to ensure a smooth and successful bid, the entrusting party shall contact Yongle International Auction Co., Ltd. by the Auction Date for the method of payment. If the aforesaid guarantee money has not been received by Yongle International Auction Co., Ltd. twenty-four hours prior to the Auction Date, this Company is entitled to determine whether this entrustment will be accepted; V.The entrusting party acknowledges that he/she has carefully read the Auction Rules of Yongle International Auction Co., Ltd. as printed in this catalogue, and agrees to abide by all such clauses as AUCTION DATE:2020(DD) (MM) (YY) contained therein. VI.The entrusting party promises to undertake the legal liability for the instant communication mode and tools filled in this Letter of Authorization on Entrusted Bidding, the bidding information conveyed CLIENT NAME : during the competitive bidding, as well as the results arising therefrom. The entrusted party will bid on behalf of the entrusting party at the lowest ID / PASSPORT NO : possible price on the principle of protecting the client’s interests and the transaction price shall not be higher than the entrusted price listed. DEPOSIT BANK, ACCOUNT, and CREDIT CARD INFO:

PLEASE NOTE 张大千 晚霭横看 1980 年 70 × 138 cm All such items as the Lot No., Name and Bid Price in this Form must be fi lled in; otherwise it shall be invalid. If two (including two) or more ADDRESS: 估价:RMB 6,000,000 - 8,000,000 entrusting parties successfully bid for the same Lot with the same entrusted price and the Lot is sold out at this price finally, the Lot POSTCODE: will be awarded to the entrusting party who submits the Letter of Authorization on Entrusted Bidding earlier. In the event of entrustment of the competitive bidding through telephone, the entrusting party CONTACT NUMBER: shall pay the guarantee money based on the standard or have a reputable client to provide the joint and several guarantee; otherwise, FAX / E-MAIL: this entrustment is invalid.

THE PROCEDURE FOR FOREIGN CLIENTS TO HANDLE SIGNATURE: THE COMPETITIVE BIDDING OR ENTRUSTED AUCTION: 中国书画专场 I. Providing your bank account information. II. Providing your credit card information and registered bank telephone number. III. One of our prestigious clients can sign guarantee statement for you. DATE: Chinese Paintings and Calligraphy

拍賣時間:8 月 17 日 19:30 拍賣地點:北京四季酒店 5F A 廳 Please Remit the Deposit to Our Bank A/C:

ACCOUNT NAME: BANK NAME: BEIJING YONGLE INT'L AUCTION CO.LTD. Beijing CITIC Building Sub-Branch VIP 精品预约展:8.5 - 8.11 预展时间:8.12 - 拍卖结束 预展地点:北京四季酒店 2F : 永樂拍賣官方 「 永樂在線 」 同步拍联盟 ACCOUNT NUMBER: BRANCH ADDRESS CITIC Building,No.19 Jianguomenwai Dajie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China. [email protected] | +8610 5925 0855 | www.yongleauction.com 微信公眾號 在線拍賣小程序 艺典中国 7110 1101 8220 0087 410

SWIFT CODE: CIBKCNBJ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