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上海虹桥商务区 发展报告 2017 Annual Report on Development of Hongqiao CBD

上海虹桥商务区管理委员会 编

新 华 出 版 社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 / 上海虹桥商务区管理委员会编. —北京 : 新华出版社,2017.11 ISBN 978-7-5166-3687-9 Ⅰ. ①2… Ⅱ. ①上… Ⅲ. ①商业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上海-2017 Ⅳ. ①F727.51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7)第290238号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 作 者:上海虹桥商务区管理委员会

责任编辑:张 谦 统 筹:理 应 特约编辑:盛颖颖 成明瑶 监 制:常 琳 封面设计:郭欣中

出版发行:新华出版社 地 址:北京市石景山区京原路8号 邮 编:100040 网 址:http://www.xinhuapub.com http://press.xinhuanet.com 经 销:新华书店 购书热线:010-63077122 中国新闻书店购书热线:010-63072012

印 刷:上海新艺印刷有限公司

成品尺寸:185 mm×260 mm 1 / 16 印 张:17.75 字 数:320 千字 版 次:2018年1月第一版 印 次:2018年1月第一次印刷

书 号:ISBN 978-7-5166-3687-9 定 价:80.00 元

图书如有印装问题请与印刷厂联系调换:021-33872558 编审委员会

主 任 闵师林

顾 问 薛全荣

副 主 任 陈伟利 费小妹

指 导 鲍铁鸣 江小龙 柴尧迅

成 员

(按姓氏笔画排序)

卫爱民 王爱洁 李佳川 李 俊 何泽岗 贾开京 徐明生 赵 俊 俞颂勤

编写工作组

主 编 陈伟利

执行主编 王玉良

组织编写 盛 骏 毛翔宇 马小倩

编写成员

(按姓氏笔画排序)

毛大任 卢培培 朱小玲 朱莹华 刘 飞 刘成海 刘笑一 安丽萍 许 兵 孙晓慧 李劲东 李琳芳 李毓纲 杨 奕 吴 方 张艳芳 张燕怡 陆 杰 陈莉莉 卓 淳 罗 烜 罗婥琼 金健宁 周小山 周志鸿 周知秋 周雪华 徐 立 徐 骞 盛才国 董任远 颜巧永 I 序

开发建设虹桥商务区,是上海市委市政府立足全局,着眼全市未来 发展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七年多来,广大建设者们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 紧紧围绕世界一流水准商务区发展目标,立足服务长三角城市群联动发 展,坚持品质聚焦功能打造,坚守标准加快产业发展,坚定信心提升建 设、管理、联动水平,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目前,主功能区总部经济、 卫星应用与位置服务、医疗服务、生物制药、信息服务和职能制造等产 业初具规模,产业链日趋完善,智慧产业和智慧城市建设成效显著,开 发建设、运营、管理及功能落地和拓展区统筹发展等工作进入了新的发 展阶段。 按照上海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功能定位,虹桥商务区要建设成为 上海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区、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新平台、面向国内 外企业总部、贸易机构和经济组织的汇集地。这一功能定位既是上海经 济发展方式转型、城市空间布局调整的自身要求,也符合国家对上海加 快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的要求,更重要的是为长三角地区产业 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平台,为长三角企业走向国际,为长三角服务经济发 展,提供了更好的空间载体和发展平台。国家《长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 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基本形成经济充满活力、高端

I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

人才汇集、创新能力跃升、空间利用集约高效的世界级城市群框架。根 据上海“十三五”规划,虹桥商务区将为长三角城市群提供:一个绝无 仅有的综合交通平台,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会展服务平台,一个产业 发展和生产管理的企业总部发展平台,一个连接国内国际市场的贸易发 展和资讯、服务管理平台,一个全球的宜居之地。虹桥商务区作为上海 连接长三角区域的桥头堡,在长三角洲世界级城市群发展中,具备了独 特的区位条件和功能优势,地理和文化的相近,赋予了长三角城市之间 长期合作的基础,有望发展成为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引领区域。 “十三五”期间,虹桥商务区将牢牢把握国家实施重大区域性发展 战略的机遇,主动对接和服务国家战略,加强与长三角城市的联动,着 力打造大交通、大商务、大会展功能,加快相关产业集聚,形成长江三 角洲城市群的中央商务区;建成标志性的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和重要载

序 体,建设连通国际国内贸易网络的国际贸易枢纽,成为长江三角洲联动

言 发展的新引擎;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世界级城市群建设,促进 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城市群加快发展,带动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一 体化,在国家“一路一带”、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城市群发展战略中发 挥重要作用。

上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II i 目 录

第一篇 区域风采篇

第一章 大交通...... 002

第二章 大商务...... 006

第三章 大会展...... 010

第二篇 功能打造篇

第四章 环境提升...... 014

第一节 长三角联动...... 014 第二节 商旅文建设...... 016 第三节 低碳实践区...... 018 第四节 户外广告管理...... 023 第五节 安全文明工地...... 024

第五章 公共服务...... 028

第一节 公共交通...... 028 第二节 智慧虹桥...... 032 第三节 国际医疗...... 035 第四节 国际教育...... 043

II i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

第六章 配套功能...... 048

第一节 综合商业...... 048 第二节 文化休闲...... 052 第三节 体育健身...... 056 第四节 人才公寓...... 058

第三篇 区域发展篇

第七章 重点产业...... 062

第一节 总部经济...... 064 第二节 商贸服务业...... 065 第三节 会议展览业...... 066 第四节 金融服务业...... 068 第五节 专业服务业...... 069 第六节 现代航空服务业...... 071 第七节 医疗健康服务业...... 072 第八节 文化教育服务业...... 073

第八章 重点企业...... 074

第一节 壳 牌...... 074 第二节 罗氏诊断...... 078 第三节 唯 品 会...... 083 第四节 广 联 达...... 086 第五节 虹桥万科中心...... 090 第六节 光 宝...... 094 第七节 文晔领科...... 096 第八节 梅 塞 尔...... 100 第九节 永 恒 力...... 104 第十节 科施博格...... 108 第十一节 爱康金控...... 110 ii iii 目录

第十二节 中骏广场...... 114 第十三节 富 力...... 120 第十四节 恒基·旭辉中心...... 124 第十五节 龙湖虹桥天街...... 126 第十六节 虹桥·正荣中心...... 130

第九章 楼宇建设...... 134

第一节 核心区建成项目...... 134 第二节 核心区在建项目...... 150

第四篇 政府服务篇

第十章 三年行动计划...... 158

第一节 公交配套“三年行动计划”完成情况...... 158 第二节 智慧虹桥“三年行动计划”完成情况...... 160 第三节 商务配套“三年行动计划”完成情况...... 165

第十一章 专项扶持政策...... 167

第一节 专项发展资金管理办法...... 167 第二节 专项发展资金使用管理实施细则...... 172 第三节 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 177 第四节 人才公寓配租管理规定...... 185

第十二章 虹桥商务区综合交通规划...... 188

第十三章 虹桥商务区产业发展重点支持目录...... 192

第十四章 虹桥商务区外资发展情况...... 198

第十五章 企业服务便利化措施...... 200

第十六章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管理标准...... 203

ii iii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

第十七章 管理、建设和服务架构...... 216

附 录

第十八章 附 录...... 226

第一节 2016年度虹桥商务区大事记...... 226 第二节 2017年(上半年)虹桥商务区大事记...... 229 第三节 国家会展中心2017年展会全年排期...... 231

iv 第一篇 区域风采篇

第一章 大交通 / 002 第二章 大商务 / 006 第三章 大会展 / 010

iv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第一篇 区域风采篇

第一章 大交通

图1-1

002 │第一章 大交通

发挥上海国际性综合交通枢 纽功能,强化综合交通优势,建 设“内联外通、系统为重、动静 结合、管理为本”的交通网络体 系,使虹桥商务区成为本市西部 地区的交通疏解中心,形成集商 务旅行、市内通勤、过往转乘等 功能一体化的“大交通”功能, 以减少本市西部地区对中心城区 的公共配套依赖和交通通行压 力。

003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第一篇 区域风采篇

图1-2

004 │第一章 大交通

图1-3

图1-4

005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第一篇 区域风采篇

第二章 大商务

发挥国家会展中心和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功能优势,商务、贸易、会展三 大核心功能进一步做大做强,形成集总部经济、会议展览、保税贸易、旅游购 物、航空服务、文化传媒、科技创新等复合功能于一体的“大商务”功能平 台,促进长三角乃至全国各类商务创新发展、融合发展,提升虹桥商务区服务 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能级。

006 │第二章 大商务

图2-1

007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第一篇 区域风采篇

008 │第二章 大商务

图2-3

图2-4

图2-5

图2-2

009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第一篇 区域风采篇

第三章 大会展 图3-1

依托国家会展中心项目,打造 虹桥商务区国际会展之都的核心功 能承载区、世界知名的会展功能集 聚区和会展产业发展示范区。大力 发展高端会议展览业和配套专业服 务业,吸引设计、广告、装潢、物 流、租赁、翻译等与会展产业密切 相关的要素集聚,形成多层次、宽 领域、全产业链的会展管理组织体 系。

010 │第三章 大会展

图3-2

图3-3

011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第一篇 区域风采篇

图3-4

012 第二篇 功能打造篇

第四章 环境提升 / 014 第五章 公共服务 / 028 第六章 配套功能 / 048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第二篇 功能打造篇

第四章 环境提升

第一节 长三角联动

发挥上海在长三角地区合作和交流中的龙头带动作用,是上海自身发展的需 要,也是中央赋予上海的一项重要使命。为此,上海确立了自己的新定位:建设全 球城市,面向世界,联动长三角共同发展、一体发展。虹桥商务区起建于2009年, 紧临虹桥交通枢纽,地处长三角交通网络中心位置,又在上海到南京发展轴线和上

图4-1

014 第四章 环境提升│第一节 长三角联动

海到杭州发展轴线的交汇点上,区位优势显著。虹桥商务区规划区域总占地面积 86.6平方公里,目前重点开发约27平方公里的主功能区。 《上海市虹桥商务区管理办法》明确,虹桥商务区要建设成为上海现代服务业 的集聚区、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新平台,面向国内外企业总部、贸易机构和经 济组织的汇集地,以及服务长三角地区、长江流域、全国的高端商务中心。这是上 海的一大创举。经过七年多的努力,虹桥商务区正成为上海新的增长极。如果说上 海是长三角面向世界的窗口和平台,那么虹桥商务区就是这个平台的“心脏”。从 虹桥高铁站出发,45分钟到杭州,67分钟到南京,2小时21分钟到合肥……多种优 势在这里叠加,吸引了海内外众多企业,包括阿里巴巴、乐视、壳牌、冠捷等在此 布设区域总部。 虹桥商务区将通过“大交通”“大会展”“大商务”的核心功能,整合周边产 业、要素与经济资源,提高对生产服务、商务服务、知识服务、信息服务的综合供 给能力,形成集信息发布、中间品贸易、现代支付、会展物流、订单管理、信用保 障、定价机制和制度支持于一体的现代化贸易服务中心,提升长三角制造业在新的 国际分工中的作用与地位,持续提升长三角产业经济整体实力。

015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第二篇 功能打造篇

第二节 商旅文建设

为进一步营造虹桥商务区宜人、宜商、宜居的商务氛围和生活环境,加速推进 产城融合,2016年5月,虹桥商务区着力开展“商旅文观览路线及示范区”建设, 以文带旅、以旅兴商,打造虹桥商务区商务宝地、旅游胜地、文化高地三张名片, 实现商业、旅游、文化的完美融合。 自虹桥商务区“商旅文”示范区建设启动以来,虹桥天地、冠捷、虹桥绿 谷、新华联、龙湖等开发商以及新虹街道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举办 了“五一”启动月、九月“金秋之旅活动”、长三角30家媒体“金秋看虹桥”, “十一”商旅文系列活动、一周年庆等组团式活动,打造了华翔绿地“端午节 系列活动”,虹桥天地“灯光节”、 “SAVOUR米其林美食节”等特色品牌 活动,虹桥绿谷主办的“世界虹桥,绿 谷之梦”系列活动之“中外钢琴名家名 曲之夜”、“纪念莫扎特诞辰260周年钢 琴音乐盛典”更是为观众呈现了一场震 撼的视听盛宴,打破了世界纪录。初步 形成了以每年两次以上大型活动、月月 有活动为目标,以发挥核心区开发商和 入驻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发挥属地政 府和功能性公司主导作用为原则的“商 旅文”示范区建设格局,打造了具有特 色品牌的商旅文活动,吸引人气,活跃 区域氛围。 丰富多彩的商旅文系列活动,是 虹桥商务区对“崇人文”理念、产城融 合目标的不懈追求,在提升环境、提升 图4-2 人气、提升文化品位、提升影响力等方

016 第四章 环境提升│第二节 商旅文建设

图4-3

面均达到了预期效果。2017年5月,虹 桥商务区发布了“周游大虹桥”官方微 信公众号,每周推送商务区活动信息和 报道,介绍入驻企业,不断扩大商旅文 影响力。下一步,虹桥商务区将着力打 造商旅文文化联盟的交流平台,将核心 区已建成区域及国家会展中心纳入示范 区,逐步扩大商旅文示范区范围,进一 步提升虹桥商务区的人气和文化品位。

图4-4 图4-5

017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第二篇 功能打造篇

第三节 低碳实践区

一、绿色建筑

2011年,虹桥商务区被列入上海市首批8个低碳发展实践区,并将建设成为上 海市第一个低碳商务社区。2011年,管委会出台了《上海市虹桥商务区低碳建设导 则》,针对绿色建筑提出规划要求:核心区项目100%达到绿色建筑一星级标准, 50%达到绿色二星以上标准,地标建筑达到绿色三星级标准。2014年,虹桥商务区 完成低碳发展实践区中期评价工作,评价等级为“优秀”,并于同年被国家住房和 城乡建设部正式批准为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区”。 商务区严格遵循《上海虹桥商务低碳建设导则》的要求,推进区域内绿色建筑 的建设管理。通过制定绿色建筑全过程管理流程,建立从项目立项、设计、建设到

图4-6

018 第四章 环境提升│第三节 低碳实践区

竣工验收等阶段的绿色建筑实施管理机制和办法,明确相关管理部门在建设项目的 不同阶段的监管与服务内容,同时指导业主分阶段落实项目的绿色建筑建设目标要 求和技术措施。如在土地招拍挂阶段,就明确提出绿色建筑技术指标内容,将绿色 建筑建设要求纳入常规程序;在工程施工阶段,要求监理单位进行绿色建筑工程动 态监管;在竣工验收阶段,审核绿色建筑专项内容、验收报告。 随着竣工与运营项目的增多,商务区也将管理重心由绿色建筑设计标识转向运 营标识,出台了《关于推进实施建设工程绿色施工的若干指导意见》,进一步夯实 绿色建筑运营标识认定基础。 通过贯穿全寿命周期绿色建筑的实施,目前核心区实施的情况已远高于预期。 截至2017年11月,商务区获得绿色建筑设计标识认证(全部为二星级及以上)的项 目共65个,认证面积558万平方米,其中,二星级项目28个,三星级项目30个。此 外,部分项目还拥有中国绿色建筑及美国LEED双重认证,核心区一期13个地块项目 中,8个地块获得LEED绿色建筑设计认证,认证面积约101万平方米,约占核心区一 期楼宇建筑面积的33%。商务区通过四大绿地公园、街头公共绿地以及屋顶绿化建 筑、区域集中功能等打造名副其实的低碳商务区。

图4-7

019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第二篇 功能打造篇

二、能效管理

虹桥商务区依托区域集中供能系统,研究区域综合能效监测系统,突出低碳设 计和商务社区的规划理念,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大实践。 虹桥商务区是目前全市最大的“三联供”区域集中供能实践区。2011年3月, 国内首个区域冷热电三联供项目开建,该项目规划建设5座能源站,旨在构建以 天然气为一次能源、分布式功能为核心技术的区域集中功能系统,满足核心区内 约345万平方米建筑的冷热电供应需求。目前一、二能源站已建成并供能。“三联 供”系统的使用,能源中心集中供能使核心区能源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每年 为商务区节省近三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超8万吨。 2016年6月,覆盖全区域的集数据采集、传输、汇总、综合利用和形象展示于 一体的低碳能效运行管理信息平台建成并顺利上线,目前平台运行良好,已接入 29个地块,接入建筑350幢。该平台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区域能效全面采集和实时监 测,使区域能源信息可报告、可监测、可核查、可评估,准确掌握区域内各个用户 的实时和历史用能情况,从而为不同用户诊断评估、计量收费、用能方案优化等提 供个性化节能服务,为实现虹桥商务区能源使用与碳排放的数字化管理提供支撑。 低碳能效平台作为一个对外展示低碳成果的窗口,提高了企业和公众低碳意识,更

图4-8 虹桥商务区虹桥天地能效监测界面

020 第四章 环境提升│第三节 低碳实践区

好地引导低碳实践。 2017年1月,虹桥商务区根据《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低碳发展实践区验 收评价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开展了相应的验收评价工作。根据专家评分,虹桥商 务区为优秀低碳示范区。 虹桥商务区低碳发展指标及任务完成情况: 1. 建筑节能方面 目前虹桥商务区核心区内建筑100%达到绿色建筑二星及以上要求,地标建筑达 到绿色建筑三星级。相对常规用能情况,核心区建筑节能率达到60%以上水平。 2. 能源结构优化方面 目前区域能源站一期工程已建成,并开始对外供能,已接入用能的街坊数为9 个;二期工程管网已全线贯通,并开始对外供能,已接入用能的街坊数为4个。与 常规系统比较,商务区区域功能系统的节能率不低于15%。 3. 低碳交通方面 依托虹桥枢纽大交通的发展背景,大力发展低碳交通网络。随着核心区各个地 块项目的建设推进,商务区内已有一条环线正常运行,二层步廊和地下通道已基本 完工并投入使用,公共自行车租赁和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已具备使用条件,未来预 计商务区采用低碳出行的比例可达75%。 4. 绿化碳汇方面 商务区不断完善地区结构,平衡绿地布局。建设集中绿化空间的同时积极发展 立体绿化,不断提升市政绿化基础的同时营造绿化街区的特色文化氛围。目前,迎 宾绿地、天麓绿地、云霞绿地、华翔绿地已启动建设,核心区一期、南北片区公共 绿地已陆续建设完成,核心区公共建筑类项目均极大程度地引入立体绿化理念,核 心区一期50%建筑屋面实施了屋顶绿化。

三、LEED城区

2010年,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25号公布了《上海市虹桥商务区管理办法》,并 提出“鼓励虹桥商务区通过低碳经济发展方式,建设成为低碳商务区域”的理念。 “十二五”期间,虹桥商务区一直围绕这一理念,高度重视区域低碳和绿色建筑的 建设管理,促进核心区内全部建筑达到二星以上绿色建筑星级标准,50%达到三星 级绿色建筑星级标准,并获评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区”和上海市“低碳发展实践 区”。2015年11月,虹桥商务区管委会与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签订了战

0 21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第二篇 功能打造篇

略合作备忘录,获得市政府高度重视,标志着虹桥商务区的绿色低碳发展达到了新 的水平。 虹桥商务区作为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区”和上海市“低碳发展实践区”,在 前期规划阶段,已从城市规划布局、能源与资源管理、绿色交通和建筑设计等方面 落实低碳绿色发展目标。在功能布局方面,核心区主要以总部经济为核心,形成以 高端商务商贸和现代物流为重点,以会展、商业为特色,其他配套服务业协调发展 的产业格局;在规划布局方面,倡导路网高密度、街坊小尺度、建筑低高度,创造 宜人的环境品质;在能源利用方面,虹桥商务区建设了区域集中供能系统,为核心 区的商办建筑的空调系统和生活热水提供能源;在生态绿化方面,商务区已建设了 迎宾绿地、华翔绿地、天麓绿地和云霞绿地四个绿地公园,总面积超过58公顷;在 绿色建筑方面,核心区的规划要求:所有建筑均应按照绿色建筑要求进行设计,其 中50%达到绿色建筑二星级以上要求,地标类建筑必须达到绿色建筑三星级要求, 目前共有8个地块项目获得了中国绿标和美国LEED双重认证,涉及建筑面积超过100 万平方米。 以“国际一流商务区”为建设目标,商务区认真研究和学习了LEED for Cities相 关评价体系和发展情况,横向比对LEED for Cities评价工作和重点,明确将推进和开 展LEED for Cities相关认证工作,力争成为亚洲第一个获得认证的城市项目。

图4-9

022 第四章 环境提升│第四节 户外广告管理

图4-10

第四节 户外广告管理

户外广告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文明的外在表现,是塑造城市形 象和推广城市品牌的重要平台。依据《上海市虹桥商务区管理办法》第十二条的要 求,虹桥商务区管理委员会根据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的委托,对虹桥商务区主 功能区范围的户外广告设施设置实施行政审批。 为体现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窗口形象和虹桥商务区的商务氛围,根据《上海市 户外广告设施管理办法》和《上海市虹桥商务区管理办法》的规定,结合虹桥商务 区的景观特征与人文内涵、城市规划建设控制要求和户外广告专项规划自身特点, 虹桥商务区管委会高起点编制《上海虹桥商务区主功能区户外广告设施设置实施 方案》,对商务区主功能区户外广告设施设置的整体布局结构,按照禁设区、控制 区、展示区细化控制分区,并依据《上海市户外广告设施设置阵地规划(修编)》 的要求,对每处广告点位的各类控制要素提出具体的控制指标,做到“五定”,即 定性质、定数量、定位置、定形态、定规格。 商务区依法、依规、公平、公正、公开做好区域内户外广告行政许可申请受理 和委托审批管理工作,积极主动、跨前服务,为企业提供户外广告政策咨询服务, 宣传引导企业树立一流的户外广告品位。定期组织南虹桥商务区管委办、新虹街 道、七宝镇、华漕镇城管执法、市场监督等单位对虹桥商务区核心区和主功能区进 行重点巡查,并针对核心区内电子显示屏和景观灯光的开启,及时增加户外广告夜 间巡查。根据市相关部门确定的重点整治区域、整治内容,加大联合巡查力度和频 次,坚决遏制区域内新增违法户外广告,进一步规范虹桥商务区主功能区户外广告 秩序和环境。

023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第二篇 功能打造篇

第五节 安全文明工地

虹桥商务区核心区有建设面积和建筑体量大、参建单位众多、施工技术和安全 管理要求高等特点,为保证项目现场施工安全,管委会开发建设处组织相关单位进 行工地定期例行检查和特定施工阶段的专项检查,对核心区项目现场安全文明施工 进行监督和监管。 商务区始终把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放在工作首位,强调“安全第一”,抓好文 明施工和安全保障。加强施工现场监督管理,处理好政府投资项目与社会投资项目 的施工界面与工程时序,做好安全风险防控工作。加强能源管沟安全监测,理顺能 源供需衔接机制和协商处理机制,持续完善三联供系统应急处置预案。加强工程质 量巡查,重点检查各责任主体专业技术人员的配备情况,对地基基础、主体结构的 质量进行严格监督和管理。 2016年,在市总工会、市竞赛办的支持、帮助下,商务区作为单独赛区启动了 以“建功虹桥商务区,开发建设创一流”为主题的立功竞赛活动,激发广大开发建

图4-11

0 24 第四章 环境提升│第五节 安全文明工地

图4-12 车库改造 图4-13 结构封顶

设者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满腔热忱,全力以赴加快虹桥商务区开发建设步 伐,有效促进了工程文明施工和建设进度。 自虹桥商务区立功竞赛活动开展以来,各分赛区、各项目参建单位和一线员工 踊跃参与、奋勇当先、努力拼搏,有效促进了商务区重大工程高速、优质完成,区 域管理安全、有序运行,涌现了一支支思想领先、作风过硬、技术精湛的建设团队 和一批批先进建设者。

2016年度获奖情况

市五一劳动奖状(1个)

上海虹桥国际科技产业联合发展有限公司(核心区北08地块开发单 位)

市五一劳动奖章(2人)

孙中杰(中建八局青岛分公司上海虹桥新地商务区核心区一期04地块

025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第二篇 功能打造篇

新地中心项目经理) 施曙光(上海虹宇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物流片区2号地开发单位)

工人先锋号(4个)

上海市机械施工集团有限公司虹桥商务区核心区(一期)区域供能管 沟工程项目部 中建三局一公司虹桥商务区核心区05号地块龙湖酒店项目部 上海绿地江桥置业有限公司项目管理部 上海西虹桥商务开发有限公司规划建设部

上海市优秀公司(1个)

上海市建设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上海市建设功臣(1人)

闫登飞

上海市优秀团队(6个)

上海市长宁区河道管理所 上海建工集团虹桥T1航站楼交通中心项目 上海西虹桥商务开发有限公司规划建设部 上海中建孚泰置业有限公司中建锦绣天地项目部 华泰中心项目管理团队 上海青庭新地置业有限公司

上海市优秀建设者(6人)

程 珑(上海市长宁区绿化管理事务中心副主任) 王余龙(上海西虹桥商务开发有限公司副总工) 吴志军(上海西虹桥商务开发有限公司科员) 张致甫(上海华洽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

026 第四章 环境提升│第五节 安全文明工地

郑新武(中建三局华东公司上海分公司虹桥商务区核心区03北地块项 目经理) 熊明高(中建八局总承包公司虹桥商务区物流片区2号地块项目执行 经理)

赛区先进集体(8个)

临空园区开发建设中心 通州建总集团北斗二期扩建项目部 上海西虹桥商务开发有限公司规划建设部 上海市建设工程管理有限公司EPC管理团队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沪)上海华泰商务中心项目 正荣御品(上海)置业发展有限公司虹桥商务区核心区北片区13号地 块 江苏南通三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虹桥商务区核心区南片区03号地块商 办项目 上海星宇建筑有限公司虹桥商务区核心区北片区08号地块商办项目

赛区先进个人(21人)

陈金昌 吴 戬 邵四明 赵 亮 葛 丰 张志鹏 王 军 刘建国 潘桂华 葛 烨 熊 齐 黎加东 乐兴琴 张建伟 徐崭新 周 振 朱莉莉 蔡铁鑫 章 亮 徐金宝 张丽雅

027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第二篇 功能打造篇

第五章 公共服务

第一节 公共交通

根据市政府批复和控祥规划,虹桥商务区作为建设服务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和长 江三角洲地区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是上海实现“四个率先”、建设“四个中心” 的重要商务聚集区,是贯彻国家战略、促进上海服务全国、服务长江流域及长江三 角洲区域的重要载体。 2016年全年,虹桥枢纽日均客流约已达96万人次,年日均规模达到规划设计的 87%,已成为涵盖除水运外的所有交通的综合交通枢纽,具有承接上海中心城、辐 射长三角、联系亚太地区、面向世界的综合效益。

028 第五章 公共服务│第一节 公共交通

图5-1

虹桥商务区以构建“内联外通、均衡有序、便捷高效、低碳智能”的一体化综 合交通运输体系为目标,支撑虹桥商务区可持续发展。根据《虹桥商务区综合交通 规划总报告》,虹桥商务区路网将形成“四横三纵”高快速路网、“五横六纵”区 域地面干道系统、“七越九跨”穿越屏障通道的路网布局,实现高快速路网密度远 高于中心城,干道网密度和中心城水平持平,实现区域内组团的有机整合。 根据《虹桥商务区综合交通规划》,虹桥商务区管委会、市交通委共梳理出14 条跨区道路,其中,三区对接道路3条,嘉定-闵行对接道路5条,青浦-闵行对接道

029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第二篇 功能打造篇

图5-2

图5-3

路6条。2016年启动建设了5条道路,2017年又启动建设了4条道路,为上海内部 跨区域间经济文化交流搭建重要桥梁。同时,虹桥商务区将着力发展中运量, 在主干道规划中运量(快速公交)体系,覆盖地面公交客流走廊,串联商务区 主要功能区,衔接重要轨道站点及延安路中运量,优化既有公交系统,扩大公 交覆盖面,完善公交场站和换乘设施的建设,开创新模式公交和“微枢纽”模 式。此外,轨道交通方面,除2017年底开通的17号线之外,商务区内将规划建 设3条轨道交通线路,其中1条为13号线的延伸,1条为机场快线,1条为南北向 市域铁路,从而强化对外快速联系、推动内部勾联整体发展。

030 第五章 公共服务│第一节 公共交通

图5-4

图5-5

0 31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第二篇 功能打造篇

第二节 智慧虹桥

032 第五章 公共服务│第二节 智慧虹桥

在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热潮的新形势下,智慧商务区将承载更多推进城市、社 会与经济发展的作用。虹桥商务区作为上海未来重要的新兴商务区,服务于长三角 地区乃至全国的高端商务中心,推进“智慧虹桥”建设成为“必由之路”。 虹桥商务区在“智慧虹桥”建设 中,凸显“特智慧”的发展理念,进一 步推进了智慧发展的步伐。“智慧虹 桥”建设项目遵循“规划先行、 标准确立、重点突破、全面推 广”的思路,顶层设计和 标准规范体系先行, 着力进行信息基 础设施能级提

图5-6

033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第二篇 功能打造篇

图5-7 图5-8

图5-9

升、智慧交通、能源管理等公共服务领域内的智能化项目建设,从而有助于提升商 务区内市民的智慧体验。同时将核心区智慧项目建设积累的成功经验向全区域复制 推广,实现全区同步智慧发展。 虹桥商务区核心区至今已被批准为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区、上海市低碳实践 区、智慧城市示范区、首批智慧园区建设和智慧新城试点单位。

034 第五章 公共服务│第三节 国际医疗

第三节 国际医疗

一、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

重点打造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中心位于虹桥商务区内南虹桥板块,是 上海积极促进医疗健康产业集聚发展、着力打造的两个国际医学园区之一。新虹桥 医学园区规划面积约100公顷,其中一期约42公顷,二期约58公顷,按照“总体规 划、分步实施”的原则进行开发建设。经过数年的筹建,截至目前,医学园区一期 医疗项目全部落地,部分项目率先投入试运营,其余项目正在抓紧施工建设;二期 同步开展规划调整、土地征迁以及医疗项目招商储备。

二、发展目标

打造一个服务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医疗健康全产业链投资平台和具有全球影响 力的“医教研”医学综合体。

图5-10

035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第二篇 功能打造篇

1. 近期目标(“十三五”期间) 专注于以人为本的体验式临床医疗,努力提升医疗服务发展新高度。一期引入 一批具有国内外品牌影响力、医疗技术尖端、专家实力雄厚、管理理念先进的医疗

036 第五章 公共服务│第三节 国际医疗

图5-11

项目,建设形成“1+1+6+X”布局(即1家医技中心,1家综合医院,6家专科医院, X家特色诊所),总床位规模约2000张;依托世界级综合交通枢纽,初步建成一个 立足上海、辐射长三角、服务全国,逐步吸引国际旅游医疗人群的高端医疗服务集

037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第二篇 功能打造篇

聚区。 2. 中远期目标 加强一期二期的产业规划衔接和 联动,以临床医疗为核心,积极拓展医 生经纪、医护培训、健康金融等业态, 并逐步向医药及器械研发、科技成果转 化、医疗技术展示、国际交流合作等领 域延伸,逐步建设形成“1+2+10+X”布 局(即1家医技中心,2家综合医院、10 家专科医院,X家特色诊所),总床位 规模约为3000张,致力于打造一个服务 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医疗健康产业链投 资平台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医教研” 医学综合体。

三、入驻项目介绍

按照上海市卫计委对新虹桥园区的 医疗发展规划,一期分为8个产权地块, 采用协议出让方式引入国内外社会资本 进入园区集聚办医。一期入驻项目将形 成“1+1+6+X”医疗形态布局。 1.“1”——医技中心 位于园区中间地块,占地约50亩, 建筑面积约8.8万平方米,投资总额约9.6 亿元,由闵行区国资控股。作为园区核 心共享设施,医技中心整合第三方独立 检验中心、影像中心、药品中心、灭菌 消毒中心、污水处理中心等,为所有医 院、诊所提供集约化医技服务和餐饮、 会务、金融保险等商业配套。医技中心 通过地下物流通道、地面道路及空中连

038 第五章 公共服务│第三节 国际医疗

图5-12

039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第二篇 功能打造篇

入驻项目

医技中心 上海百汇医院 6家专科医院 X家高端诊所

图5-13 “1+1+6+X”的医疗形态布局

廊连接周边医院,形成园区立体交通系统。 2.“1”——上海百汇医院 园区一期唯一综合性医院,占地约50亩,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床位450张, 投资总额约13.6亿元,由亚洲最大的私人医疗集团——百汇医疗集团投资运营。 3.“6”——6 家专科医院 (1)上海泰和诚肿瘤医院 占地约70亩,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床位400张,投资总额约25亿人民币,由 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泰和诚医疗集团投资,邀请全球排名第一的美国安德森癌 症中心运营管理,未来将开展质子放疗业务; (2)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虹桥国际项目 占地约15亩,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床位200张,投资总额约3亿元,由复旦 医疗产业公司牵头投资,委托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运营管理; (3)上海慈弘妇产科医院 占地约15亩,建筑面积约为2.3万平方米,床位200张,投资总额约3.7亿元,由 闵行区国资和社会资本联合投资,委托复旦大学附属红房子医院运营管理; (4)上海览海康复医院 占地约15亩,建筑面积约2.9万平方米,床位200张,投资总额约5亿元,由上市 公司中海海盛投资,拟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医学中心开展合作; (5)上海绿叶爱丽美医学美容医院 占地约15亩,建筑面积约2.9万平方米,床位150张,投资总额约3.3亿元,由绿 叶医疗集团投资,引入韩国爱丽美整形美容医院资源;

040 第五章 公共服务│第三节 国际医疗

(6)上海威高骨科医院 占地约50亩,建筑面积约8.5万平方米,床位约400张,投资总额约14亿元,由 威高集团投资,委托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运营管理。

表5-1 各医院项目简表

序号 项目名称 规模 进度计划 竣工运营

50亩,8万平方米,450床, 1 百汇医院 2017年6月开工 预计2020年 约13.6亿元 泰和诚肿瘤 70亩,13万平方米,400床, 2 2017年6月底开工 预计2020年 医院 约25亿元 复旦儿科 15亩,2.5万平方米,200床, 预计2019年 3 2016年12月开工 新虹桥项目 约3亿元 下半年 慈弘妇产科 15亩,2.3万平方米,200床, 预计2019年 4 2016年11月开工 医院 约3.7亿元 下半年 15亩,2.9万平方米,200床, 预计2019年 5 览海康复医院 2017年6月底开工 约5亿元 下半年 15亩,2.9万平方米,150床, 预计2019年 6 绿叶美容医院 2017年1月开工 约3.3亿元 下半年 50亩,8.5万平方米,400床, 7 威高骨科医院 2017年完成拿地 预计2020年底 约14亿元

4.“X”—— X 家高端诊所 为配合上海公立医院改革,在医技中心内引入悦心综合国际门诊部、美视美景 眼科门诊部、Health Choice诊疗中心等高端诊所,未来将成为上海深化医改、推动 医生多点执业的承接平台。

四、发展展望

1. 经济社会效益预期 根据目前建设进度,预计2020年,园区一期将基本完成市卫计委规划的 “1+1+6+X”医疗形态布局,医疗建筑体量达到70万平方米,红线范围内的医 院、医技机构、诊所、市政设施、商业配套设施等项目总投资达100亿元。预计到 “十四五”末,园区内的社会办医项目逐步进入稳定运营期,床位开放达2000张, 医护及配套服务的从业人员数量接近7000人,年门诊服务量约130万人次,住院服 务约4.5万人次,医疗服务收入可达50-70亿元/年,医疗周边产业带动效应明显,医

041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第二篇 功能打造篇

表5-2 医技中心内入驻项目简表

序号 项目名称 筹备情况 运营计划

8F 餐饮、会务等配套 入驻签约、装修 2017年内运营 7F Health Choice门诊部 下半年进场装修 2017.12试运营 6F 悦心门诊部 执业许可申请、试运营 2017.4运营 3F 美视美景眼科门诊部 4月进场装修 2017.8运营 3F 检验中心 实验室搬迁 2017.4运营 2F 影像中心 大型设备配置 2017.7运营 1F 简餐、便利店、银行等配套 入驻签约、装修 2017.6运营 1F 药品中心 二次装修 2017.4运营 地下 药库、医疗灭菌、污水处理 装修调试 2017年内运营

疗服务的税收贡献约为5.5亿元/年。 2. 申报国家健康医疗旅游示范基地 2016年5月,国家卫计委启动“国家健康医疗旅游示范基地”评选,全国范围 遴选10个,通过试点示范推动先行先试的有关政策落地,并从全国范围加大推广推 介力度促使健康医疗产业的加速发展,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被市卫计委作为上 海唯一参评项目呈报国家卫计委。2016年10月,针对示范基地的政策倾斜,将大大 激发新虹桥二期医疗产业拓展规划、项目招商和运营、技术研发创新和医疗人才引 进等工作的活力,形成园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优势。

图5-14

042 第五章 公共服务│第四节 国际教育

第四节 国际教育

根据“十三五”规划明确的功能定位,进行规划深化完善,进一步明确产业发 展定位和公共配套重点,加大对教育等公共配套设施布局比重,虹桥商务区拓展 区区域现还有可开发教育用地15幅共计319亩,其中幼托(RS6)8幅共79亩,小学 (RS4)3幅共105亩,初中(RS3)3幅共94亩,高中(RS2)1幅共41亩。虹桥商 务区目前已有的教育资源有国家会计学院、德法学校、蒙特梭利幼儿园、民主幼 儿园等。

青浦世界外国语学校

西虹桥区域正在建设的青浦世界外国语学校,占地面积约64亩,包括了幼儿 园、小学、初中。校区2016年初开始建设,2017年9月完工并对外招生。上海青浦 世界外国语学校由均瑶集团下属上海世外教育服务发展有限公司举办,与上海世界 外国语中学、上海世界外国语小学及杭州上海世界外国语小学隶属于同一集团公 司。有着共同的学校领导班子,共同的世外小学师资,共同的教师队伍建设以及共 同的教学资源享受。青浦世界外国语小学的临时校舍设立在凤马塘路80号,并已在 2016年对外招生。

上海诺德安达双语学校

由诺德安达教育集团在中国开创经营的第一所融中西课程精粹、推进中英双语 教学的学校——上海诺德安达双语学校,于2017年9月1日正式开学,同时接收中国 籍和外国籍学生入学。 上海诺德安达双语学校最多可容纳2250名学生,并为200名学生提供寄宿服 务,招收6岁至18岁的中外籍学生。学制是从小学到高中毕业;除了学校的课程, 学校还为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提供国际小学课程、国际中学课程和国际文凭课程。

043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第二篇 功能打造篇

图5-15

上海外国语大学闵行外国语中学

图5-16

上海外国语大学闵行外国语中学已经正式开学,首批130名学生在这里开始了 自己的中学生涯。 上海外国语大学闵行外国语中学是由闵行区人民政府与上海外国语大学合作创 办的一所以外语为特色的闵行区重点寄宿制中学(实验性示范性中学),是闵行区 2015年引进的三所名校(交大附中、上外附中、市二中学)之一。

044 第五章 公共服务│第四节 国际教育

上海摩根亨利幼儿园

图5-17

上海摩根亨利幼儿园由旅美华侨陈摩根打造,在上海摩根亨利幼儿园,外方园 长Ms.Jill Stanbury来自美国,专修幼教专业,拥有超过20年的幼教经验;中方园长戴 美晶则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幼教系专业,在上海有超过30年的工作资历。目前的外 籍教师都来自海外。

上海美国学校

图5-18

上海美国学校由美国领事馆创立,只招收在沪外籍人士子女。学校的4000多名

045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第二篇 功能打造篇

学生分别来自44个国家和地区,包括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等。上海美国国际 学校在高年级中还开设了AP课程,以拓宽学生在书本之外的知识面。设置AP课程, 有丰富的实践活动。

上海英国学校

图5-19

上海英国学校是上海市第一所遵循英国国家教育大纲的英式国际学校,也是国 内最早一批由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它由英国最大的教育集团公司 诺安格教育集团公司投资兴建,为年龄在3-13岁的孩子提供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全英 式教育。上海英国学校是由英国著名教育集团Nord Angalia独立出资,在上海开设的 专为在沪外籍人士的子女提供就学的全日制国际学校。

上海韩国学校

图5-20

046 第五章 公共服务│第四节 国际教育

上海韩国学校占地面积为26895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8581平方米。其中,小 学部26个班级,中学部9个班级,高中部11个班级。该校是韩国教育部直属外资学 校。成立于1999年,学生生源为在沪韩国人子女,完全采用韩国教育体制的学校, 同时它还肩负韩国侨民聚会及开办培训课程的作用。

上海新加坡国际学校

图5-21

上海新加坡国际学校创办于1996年9月,是一座接收幼托班至高中年级学生的 双语学校。学校以新加坡教育大纲为基础,综合世界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提供国 际学校课程,注重融合东西方文化精粹,培养21世纪的有用人才。 学校拥有一支优秀的、高素质、高水准的教师队伍,以新加坡教师为主,同时 还有欧美和中方教师。目前学校的学生来自世界各地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上海新 加坡国际学校也是上海第一所获得IBO(国际文凭组织)批准开设MYP和DP课程的 国际学校。

047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第二篇 功能打造篇

第六章 配套功能

第一节 综合商业

048 第六章 配套功能│第一节 综合商业

截至目前,虹桥商务区核心区已开业的大型综合商业体有:虹桥天地购物 中心、新华联购物中心、龙湖虹桥天街,总面积达7万平方米,集高端影院、演 艺中心、屋顶花园、主题乐园、购物休闲等功能于一体,并拥有超过200家、总 面积近6万平方米的餐饮店。

图6-1

049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第二篇 功能打造篇

图6-2 图6-3

050 第六章 配套功能│第一节 综合商业

图6-4 图6-5

图6-6 图6-7

051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第二篇 功能打造篇

第二节 文化休闲

根据虹桥商务区“十三五”发展规划,着力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功能配套 服务,打造更多地标性文化建筑和文化休闲活动。 商务区核心区所在的新虹街道,在原新虹文化活动中心的基础上,对相邻建筑 进行改建和环境提升,规划建成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的新虹街道党建服务中心,建 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藏书近10万册的新虹图书馆,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的新虹 社区学校,把新虹文化中心升级为集文化、体育、教育、休闲于一体的市民文化休 闲综合体。同时,“筑台引凤”,引进上海中国书法院落户天麓绿地,规划建设新 虹艺术馆;引进专业性文化机构,在华翔绿地规划建设古琴博物馆。 利用华翔绿地资源,打造华翔绿地水岸主题游园会活动。2016年“五一”小长 假期间,以“礼乐中国风,水韵新虹秀”为主题,以弘扬传统国 粹文化为主线,举

图6-8

052 第六章 配套功能│第二节 文化休闲

办龙舟竞技比赛、皮划艇等亲水互动体 验、综艺文化演出、民俗技艺展示等丰 富多样的活动,为游园市民带来愉悦体 验,吸引5000多人游园。同时,积极建 立区域单位迎春文艺活动联展制度、举 办各种歌舞活动赛事和香囊制作、古琴 等传统文化体验活动。

图6-9 图6-10

图6-11

053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第二篇 功能打造篇

图6-12

图6-13

054 第六章 配套功能│第二节 文化休闲

图6-14

图6-15

图6-16

055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第二篇 功能打造篇

第三节 体育健身

充分利用虹桥商务区现有配套 设施(绿地、自行车慢行道、公共运 动场所等),加快添置配套体育设施 和健身器械,建设室外篮球场、羽毛 球场、健身步道、健身苑点等,满足 多元化的体育健身需求 ;优化基层公 共体育设施布局,大幅提高公共体育 设施的综合利用率,促进全民健身运 动深入开展。 引进市水上运动中心等机构,利 用华翔绿地等处水域的优越条件,开 展皮划艇体验和训练等推广活动。目 前的皮划艇活动包括新人体验、团队 活动、专业竞赛、技能培训、亲子互 动等多种类型,加上青少年水上项目 培训,形成了虹桥商务区体育精神的 独特风景线。 积极协调、促进社区和企业之间 的体育互动。以独立的社区体育中心、 商务楼综合体育健身馆为阵地,以游 泳、健身、羽毛球、乒乓球、太极拳、 健身操等为形式,群众体育活动如火 如荼,2016 年,邀请商务区企业组 队参加龙舟邀请赛,并计划把此项赛 事升级为一年一度的上海城市业余联 赛——闵行区“新虹”杯龙舟邀请赛。

056 第六章 配套功能│第三节 体育健身

图6-17

图6-18 图6-19

057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第二篇 功能打造篇

第四节 人才公寓

为服务虹桥商务区入驻企业员工,推进建设宜商、宜居、产城融合的“世界一 流水准”商务区,根据《上海市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实施意见》,虹桥商务区积极 加强人才公寓配套谋划筹建工作,推动人才公寓项目在商务区落地,制定主功能区 和拓展区人才公寓建设计划,对可用于人才公寓建设的地块进行了专项调查,明确 选址分析意见。协调落实了申虹公司收购建工集团北翟路市筹公租房项目和江桥镇 人才公寓等,进一步增加了区域房源。

一、旭辉人才公寓项目

旭辉人才公寓项目位于闵行区申贵路1799弄恒基旭辉中心9幢19号至22号内, 共112套,总建筑面积6136.24平方米,户型均为一室一厅。

图6-20

058 第六章 配套功能│第四节 人才公寓

图6-21

二、北翟路人才公寓项目

虹桥乐贤居(原北翟路市筹公租房)位于上海西郊华漕板块,地处闵行、长 宁、嘉定三区交界,总建筑面积84049.84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66842.81平方米, 商业面积5489平方米。本项目着眼于虹桥商务区未来发展,为商务区内企业的优秀

图6-22

059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第二篇 功能打造篇

图6-23

人才提供复合型的乐居生活综合体。 虹桥乐贤居可配租房源共计1561套,其中一室户1345套,面积为38.36-42.64平方 米;二室户216套,面积为58.29-70.16平方米,一室户月租金约为3000元/月,二室 户约在4000元左右(最终以评估价格为准)。项目于2017年10月初启动配租工作。

060 第三篇 区域发展篇

第七章 重点产业 / 062 第八章 重点企业 / 074 第九章 楼宇建设 / 134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第三篇 区域发展篇

第七章 重点产业

“十三五”期间,虹桥商务区的产业发展将围绕功能打造的主线,依托主 功能区的增量经济拉动整个商务区量经济的结构优化和能级提升,促进产业集 聚和业态布局实现产业价值链延伸,形成结构优、创新足、能级高、驱动强的 区域产业网络。

062 第七章 重点产业

图7-1

063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第三篇 区域发展篇

第一节 总部经济

虹桥商务区位于长三角“同城效应”的地理中心和两小时经济圈的枢纽节点, 具有高效的交通网络、人员往来和同城效应,将为各类企业总部在管理决策、功能 布局、贸易联系和市场开拓等方面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依托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和 国家会展中心两大功能性项目,大力吸引对交通和区位条件特别依赖的跨国公司总 部、中央企业功能性总部、国内行业龙头企业总部、上市公司总部和创新创业类成 长型企业总部入驻。根据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建设的定位和需求,完善相关政策, 吸引国际经济贸易组织、国际和地区性经贸促进机构、各类商会、跨国采购组织等 在虹桥商务区设立地区性分支机构。

064 第七章 重点产业│第二节 商贸服务业

第二节 商贸服务业

充分发挥流量经济要素汇集带来的巨大商机,优化现代商贸业发展环境,完善 餐饮、购物、娱乐、住宿业态配套,把虹桥商务区打造成为本市西部地区标志性的 现代商业中心和一流的现代商贸服务功能区。优化完善各片区、各地块项目商业的 业态配比,形成一批具有交通客流特色、会展配套特色、中央商务区特色的商业集 群。进一步做强航站楼免税购物业态。积极探索信息与消费的融合,打造“智慧商 圈”,促进信息消费。加大对区域内商业网点布局、社区商业和早餐工程等配套项 目的扶持力度。鼓励商业的业态和模式创新,引进国内外新型商贸业态、经营模式 和贸易主体,完善生活服务和商务服务配套。

图7-2

065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第三篇 区域发展篇

第三节 会议展览业

继续加强会展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推动连接会展中心的地下西通道 建设,完善办展保障。不断拓展展览展示功能,搭建商务洽谈平台,集聚跨采购功 能总部,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商品展示中心、商品信息采集与发布中心、国际大 型批发零售企业的采购中心、国际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的采购中心。引进和培育一 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展会、品牌会议和品牌会展企业,培育和扶持一批国际会 议、国际来展,以及新创办国际展览。重点扶持培育一批与展览业相关的会务、文 化、创意、广告、营销、商务企业。

图7-3

066 第七章 重点产业│第三节 会议展览业

图7-4

图7-5 图7-6

图7-7

067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第三篇 区域发展篇

第四节 金融服务业

积极吸引符合商务区定位要求的金融机构落户虹桥商务区,支持金融机构进一 步完善网点布局,建设若干功能性金融服务平台。完善金融服务业配套政策,鼓励 财富管理、融资租赁、风险投资、股权基金、航空金融、科技金融、消费金融、互 联网金融、品牌文化金融等特色金融服务业集聚发展。完善贸易金融配套政策,积 极落实人民币跨境使用、跨国公司总部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等政策试点,鼓励在 商务区设立融资租赁企业,支持保险机构开展保险业务创新。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 金融扶持力度,推动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支持金融机构对中小微企业的 融资服务创新,支持和指导有关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服务中小微企业成长。

图7-8

068 第七章 重点产业│第五节 专业服务业

第五节 专业服务业

积极吸引有影响力的专业服务机构在虹桥商务区设立法人机构和开拓专业服务 市场。引进一批法律、会计、审计、咨询、广告、评估、认证、检测、市场研究、 商务服务等方面的知名行业认证机构及培训机构。鼓励发展一批数字媒体、文化旅 游、演出及展示、创意设计与咨询、物联网、智能制造、生物医药、健康服务等企 业孵化平台。依托区域内医药、医疗、位置服务、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产业的龙 头企业,促进专业的研发服务业发展,推动科技应用创新和科技服务模式创新。

图7-9

069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第三篇 区域发展篇

图7-10

070 第七章 重点产业│第六节 现代航空服务业

第六节 现代航空服务业

按照打造国家航空服务业示范区的要求,加快推进机场东片区改造,发挥虹 桥综合交通枢纽功能优势,大力发展国际航空物流业,实现航空、物流、会展、商 贸、购物等业态的良性互动。积极吸引高端物流、仓储、分拨业务和航空服务业功 能性平台机构集聚,引导包括航空公司总部、货运航空总部、货运代理总部、地面 配套服务企业、航空贸易企业集聚。推动公务机产业功能向维修、展示、销售、租 赁、保理等高附加值环节延伸和拓展,形成公务机产业特色。推动航空专业服务业 发展,着力引进航空运输商协会、航空仲裁法庭、“一站式”服务中心等行业协会 和服务机构,简化航空相关行业的行政审批流程,激发航空服务业发展活力。优化 虹桥机场航线资源,完善国际精品商务航线布局,拓展国际航空快递功能,促进航 空快递业发展。

071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第三篇 区域发展篇

第七节 医疗健康服务业

加快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建设,延伸医疗卫生服务业产业链,拓展保健、康复 等功能,形成涵盖医学、医药、医械和医疗健康产业等内容的医疗产业集群。发展 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智慧医疗。鼓励国际医疗服务外包、医疗旅 游、康复疗养等高端医疗健康服务业发展。引进国际知名医疗健康服务资源,鼓励 社会参与康复、护理服务投资。鼓励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健 康信息等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应用,打造“医、教、研、养、康”一体化的高端服 务平台,形成医疗服务产业和智慧医疗产业集群。

图7-11

072 第七章 重点产业│第八节 文化教育服务业

第八节 文化教育服务业

依托商务区及周边地区丰富的涉外教育机构较多的优势,大力发展面对国际商 务人士和企业高管子女的教育产业,以及面向商务办公人群的职业培训产业。积极 引进和发展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娱乐和文艺演出精品项目,支持演艺娱乐载体建设, 加快公共文化艺术设施建设,营造开放的公共艺术空间。鼓励发展动漫、游戏、网 络文化、数字文化服务等新兴文化科技产业。扶持新型文化业态发展,鼓励发展移 动多媒体、移动文化信息服务、数字娱乐产品等增值业务,打造“虹桥”特色的文 化产业品牌。

图7-12

073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第三篇 区域发展篇

第八章 重点企业

第一节 壳 牌

一、壳牌中国简介

作为世界领先的能源公司之一,壳牌连年位居《财富》杂志世界500榜单前

0 74 第八章 重点企业│第一节 壳 牌

列。其秉承对经济、环境和社会负责的理念,帮助满足不断增长的全球能源需求, 并志在成为全球最有竞争力和最具创新精神的能源公司。 目前,壳牌所有的核心业务都已进入了中国,包括上游业务、天然气一体化业 务、下游业务以及项目与技术业务。其与中国主要的国有石油公司——中国石油、

图8-1

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以及延长集团都建立了双赢的合作伙伴关系,通过把从上游 油气资源到下游市场的整条能源业务链整合起来,壳牌在中国国内及海外为业务 伙伴实现最大价值。 在中国,有超过19000名员工及承包商雇员服务于壳牌中国及其合资公司, 其中99%以上是中国公民。在壳牌直接雇佣的员工当中,超过11%有在其他国家 和地区的壳牌公司工作的经历。自2007年起,连年成为“前程无忧”网站评选的

075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第三篇 区域发展篇

图8-2

076 第八章 重点企业│第一节 壳 牌

“中国最佳人力资源管理”榜单上唯一的能源公司。

二、壳牌(上海)商务中心简介

壳牌(上海)商务中心位于上海闵行区虹桥天地一号楼,成立 于2015年6月3日,壳牌中国集团大部分下游业务在此办公,包括润滑 油市场和销售业务、润滑油供应链业务、集团采购业务、航运油品业 务、沥青业务、化工产品销售业务、项目和技术部业务、新业务开发 业务,以及相应的人力资源部、财务部、房地产部等业务支持部门。 同时,壳牌第一个针对中国润滑油经销商的培训中心——壳牌上海经 销商大学也位于该中心。 商务中心现有员工400多人,占地约6400平方米。

三、公司发展战略

壳牌志在成为中国领先的国际能源公司,2025年宏伟愿景包括: ·成为所在市场的领先能源企业。 ·成为客户、合作伙伴、供应商及员工最青睐的品牌。 ·以壳牌的创新和清洁能源解决方案,帮助推动中国的进步。 ·持之以恒地为中国社会和社区造福。 壳牌在上海的商务中心强化了壳牌在中国已有的广泛商务网络, 包括在北京的中国集团总部、在上海的研发中心以及遍布全国200个 城市的销售和经销商网络。壳牌上海商务中心的成立,对壳牌中国集 团来说是具有战略意义的一步,是壳牌对中国市场长期承诺的重要体 现。它将使壳牌充分发挥其供应链资产和客户服务能力,帮助壳牌满 足中国市场不断增长的需求,为中国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进一步巩 固行业领导地位。

077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第三篇 区域发展篇

第二节 罗氏诊断

图8-3

罗氏集团始创于1896年,总部位于瑞士巴塞尔,是全球知名的制药与诊断领域 企业,产品应用于全球100多个国家,2016年全球员工数超过94000名。 2000年8月,罗氏诊断产品(上海)有限公司作为外商独资公司在上海成立, 开展中国大陆的业务。公司自成立以来业务不断增长,规模也不断壮大,是中国体 外诊断市场的领导者。截至2016年底,公司拥有2200名员工,分布在全国70多个城 市,公司销售首次突破100亿人民币。罗氏诊断中国的装机量于2015年居罗氏诊断 全球市场装机量第一,其中专业诊断部于2016年成为公司全球销售排名第一,罗氏 诊断中国将在未来两年内全面超越美国,成为罗氏诊断全球第一。 罗氏诊断以优秀的产品和服务赢得了中国医疗界优良声誉,带动了下游营销产 业链的快速发展,同时罗氏诊断以良好的企业社会形象和覆行社会责任赢得了社会 的充分信任。2016年,罗氏诊断中国总经理黄柏兴先生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和 上海市“荣誉市民”称号,多次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以外国专家身份向 国家有关部门及上海市政府建言建议。

078 第八章 重点企业│第二节 罗氏诊断

图8-4

079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第三篇 区域发展篇

罗氏诊断长期扎根 上海,2011年,罗氏诊断 出资10亿人民币,将罗氏 诊断产品(上海)有限公 司的中国总部办公地点设 置在虹桥天地,是落户虹 桥天地的第一家全球500 强企业。同时,以此为平 台,将亚太培训中心整合 在此。2016年,来自总部 及亚太区的超过2000名培 训讲师及工程师和外部客 户在此接受培训,使更多 来自全世界各地的商务人 士近距离接触了虹桥商务 区。 入住虹桥商务区以 来,罗氏诊断接待了超过 20个地方政府、开发区、 协会代表团以及专家、上 百家外资企业等来访与参 观。先后举办上海市“科 创中心”政策解读会, 2016矽亚投资第六届经济 预测与分析财经年会等重 大会议或接待。

图8-5

080 第八章 重点企业│第二节 罗氏诊断

图8-6

图8-7

图8-8

081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第三篇 区域发展篇

图8-9

082 第八章 重点企业│第三节 唯 品 会

第三节 唯 品 会

一、唯品会集团简介

唯品会是中国一家领先的线 上名牌产品折扣零售商,主要通 过唯品会网站(vip.com)以限时 抢购的模式向中国消费者提供高 质量的名牌产品。限时抢购是一 种网络零售模式,其结合电子商 务和折扣销售的优势,在有限时 间内以折扣价在线销售有限数量 的名牌产品或服务。自2008年8月 成立以来,已成功吸引了大量且 不断增长的消费者和知名品牌。 截至2015年12月31日,集团拥有 注册会员1901亿,累计客户多于 5000万,为超过17000个国内和国 际知名品牌推介和销售产品。 在美国零售行业杂志 《STORES》(STORES Magazine) 联合德勤(Deloitte)公布了2017 全球250强零售商排行榜,该榜单 采用企业公布的2015年度公开数 据(截至2016年6月的公司财政年

083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第三篇 区域发展篇

图8-10

度),其中,唯品会位列全球250强零售商的第157名,较上年度上升了89名,同时 以2010-2015零售额收益复合增长率184.6%的成绩再次蝉联全球增速最快零售商, 在同期公布的全球50强电商排行榜(Top 50 e-retailers)中,特卖电商唯品会以2015 财年的60.84亿美元电商营收跻身全球前十强,位列全球第八,同时也成为进入全球 十强的中国电商三甲之一。

二、唯品会金融简介

唯品会金融事业部成立于2015年,已经建成一支具有专业背景强、学历水平高 的互联网金融团队,总人数超800人。依托虹桥商务区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地处 长三角咽喉,面向世界,唯品会金融将自身业务及品牌影响辐射上海及周边其城 市。在虹桥商务区管委会的政策福利下扩展服务范围至唯品会体系外的企业和用 户,与园区其他高新企业进行交流合作,探索机器人理财,智能投顾业务,打造综 合性金控平台,构建闭环全面金融生态。 唯品会金融是唯品会集团背靠大数据打造的“一站式投融资平台”,致力于为 用户创造更多消费和投资价值以及陪伴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金融科技服务平台。成 立以来一直积极展开在金融领域的布局,先后推出消费信贷类产品唯品花,理财类 产品维多利、唯品宝等,针对供应链B端的唯小贷、唯易贷等产品。同时也在积极 开展支付类,众筹类业务。 在金融牌照方面,唯品会金融已获得商业保理牌照和小贷牌照、保险代理牌

084 第八章 重点企业│第三节 唯 品 会

照、资产管理等,并于2016年、2017年先后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和寿险牌照。此 外,唯品会金融还将继续积极布局消费金融牌照和互联网金融交易所、基金代销 等,民营银行的筹建工作也在积极准备。获取各类金融牌照资质,唯品会金融将形 成以支付为基础,大数据风控为核心,实现产业互联的完整金融生态圈。 唯品会金融基于商城庞大的客户群体、交易规模,深耕大数据建模,努力创 新产品及运营模式。业务经营范围涵盖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理财、保险、支付 等。 截至2016年12月末,唯品会消费金融业务贷款余额为24.6亿元,期末贷款户数 为186.83万,总授信额度为211.47亿元,累计授信客户数为526.46万,放款笔数为 1935.22万,不良贷款率为0.26%,预计2017年唯品会消费金融累计用户将达到2222 万。 而在供应链金融发展方面,截至2016年12月末,供应链金融贷款业务余额为 9.92亿元,期末贷款户数为272家,总授信额度为33.3亿元,累计授信客户数为526, 放款笔数为2415,不良贷款率为0.07%。 截至2016年9月,唯品会金融理财平台管理资产余额达到3.67亿,理财产品涉及 保险理财、唯品宝、唯安盈维多利等固收类产品,品种多样,覆盖面较广。 2016年唯品会金融支付业务主要针对唯品会商城会员进行服务,仅2016年1季 度,唯品会金融支付交易金额超65亿元,占商城总交易额的48%。 2017年,唯品会金融针对各业务线进持续精细化运营——在消费金融方面,持 续精细化运营提升唯品花客户营销的精准触达能力;加速拓展如装修和旅游等其他 细分场景,将体系外客户数和信贷额快速做大、上量,以实现规模效应;持续改进 风控模型和策略进行深入补充提升。

图8-11

085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第三篇 区域发展篇

第四节 广 联 达

一、企业简介

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2010年5月在深圳中小企业板上市 (股票简称:广联达,股票代码:002410)。 广联达立足建筑产业,围绕建设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是一家提供以建设工 程领域专业应用为核心基础支撑,以产业大数据、产业征信、产业金融等为增值服 务的数字建筑产业平台服务商。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公司以BIM、云计算、国际

图8-12

086 第八章 重点企业│第四节 广 联 达

化业务为战略支撑,产品从单一的预算软件扩展到包含工程造价、工程施工、工程 信息、工程教育、项目管理、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产业金融及投资并购等九大业 务,近百款产品。 面对产业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广联达公司正在积极布局“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 服务商”,由服务产业向融入产业发展。2016年8月,广联达公司签约虹桥正荣中 心,旗下上海兴安得力软件有限公司、广联达正源兴邦、广联达梦龙科技、广联达 筑业投资管理、广联达平方科技等将入驻虹桥商务中心。此次入驻,正是广联达的

图8-13

087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第三篇 区域发展篇

图8-14

图8-15

088 第八章 重点企业│第四节 广 联 达

战略布局之一。上海异地总部基地建设,将在整合广联达华东地区研发、营销、 市场、服务及管理等全价值链业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公司未来业务板块的区域 分布进行优化,充分利用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带发展的区位优势、政策优势、人才 优势、交通优势,加快广联达的转型升级进程。

二、企业特色

广联达重视企业价值的实现,一贯秉承“与用户、员工、股东、社会等相关 方和谐发展、共享价值”的理念。 1. 为用户——提供优秀产品和服务 广联达以专业产品,努力帮助客户提高效率、管控成本、促进节约、提升管 理能力。同时以服务品质作为立业之本,提供多方式、多选择的服务平台,提升 了服务效率,提高了客户服务满意度。 2. 为员工——追求物质与精神幸福 追求全体员工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幸福:重视人才培养,通过职位发展指 导、内部培训等方式实现员工与企业共成长;不断完善薪酬福利,建立长效激励 机制,以吸引和保留优秀人才;通过补充医疗保险、家庭基金、员工班车、免费 加班餐和多样的文体活动丰富员工生活,构建“大家庭”的和谐关爱企业氛围。 3. 为股东——保障合法权益 广联达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公司章程》和公司相关制度的要求,及 时、真实、准确、完整地进行信息披露,确保公司所有股东能够以平等的机会获 得公司信息,保障全体股东的合法权益。 4. 为社会——注重价值创造与回馈 注重社会价值的创造,努力创造和谐公共关系,广联达先后向汶川、玉树、 舟曲等灾区捐款捐物,全力参与灾区重建工作。2002年开始投身公益教育事业, 持续向多所高校捐赠实验室教学品、资助贫困大学生;同时兴建希望小学,给孩 子们带去爱心和希望。 从始至终,广联达公司的使命就是追求全体员工的物质和精神幸福,用科技 创造美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做一个员工幸福、行业领先、基业长青、世人尊敬 的美好企业。

089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第三篇 区域发展篇

第五节 虹桥万科中心

虹桥万科中心是万科集团在上海的首个商业综合体项目,上海万狮置业有限公 司为项目的开发商,负责项目的开发、建造和经营管理。虹桥万科中心坐落于虹桥 商务区核心区一期的核心位置,位于申长路以东、锡虹路以南、申虹路以西、苏虹 路以北,接壤虹桥交通枢纽。

一、项目情况

虹桥万科中心总占地面积3.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逾19万平方米,其中办公总 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商业总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 (一)功能定位 项目集超甲级办公楼、商业、文娱、教育为一体的生态能量办公乐园;定位为 人性化、智能化、生态节能型超甲级写字楼。高标准、低密度、生态化的特点使本 项目成为智慧化办公、总部基地的典范。 (二)设计特色 项目由国际知名设计团队NBBJ倾力打造,以“漂浮在花园之上的宝石建筑群”

090 第八章 重点企业│第五节 虹桥万科中心

图8-16

为核心设计理念,将七栋钻石型建筑和围合式下沉广场组合贯通,并通过空中花 园连廊两两相连。各自塔楼之间以不同间距创造出不同形状的入口空间,结合地上 的标志性建筑“枢纽”,使整个项目营造出别具一格的主入口空间感。全项目获得 LEED GOLD和国家绿色三星双重认证,绿化率高达到23%,7栋办公楼均屋顶绿化 面积近1万平方米。通过空间设计、绿化环保科技和人性化设计的完美结合,提供 造型独特又具有品质感的生态公共空间。 (三)项目建设情况 一期的1号至5号楼于2015年8月30日竣工交付; 二期的6号至8号楼于2016年4月30日竣工交付。

二、招商情况

(一)商业招商 虹桥万科中心首创生活能量补给型商业模式,针对虹桥商务区精英一族量身定 制。摈弃传统购物空间围合布局,营造更多休息广场、平台、亲水、庭院等公共空 间,引入满足白领味蕾需要的餐饮美食,符合白领需求的小资休闲娱乐商户,以及 便捷舒适的生活服务等能量补给型业态,充分平衡客群的办公生活及兴趣需求。 目前,已签约商户31家,万岛日本料理、BiBiGo韩式餐饮、家乐福easy超市、

091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第三篇 区域发展篇

7-ELEVEn、车享家、伊顿国际教育旗 下伊顿国际学前教育中心等已签约入 驻;更有国内最大联合创业办公P2与万 科合作运营ViP联合创业办公空间,提供 不同类型办公空间。强大的品牌效应将 为入驻企业带来品牌加成。 (二)办公租赁 虹桥万科中心在功能设计以及物 业服务上均从人本出发,经服务理念灌 输在每个细节中。办公楼层设计为开放 式的无柱空间,提供最大化的办公场地 规划的灵活性。同时采用可拆卸楼板设 计,轻松实现跨层办公,每个楼层都配 有标准淋浴间的VIP盥洗室,高私密母婴 室,茶水间和双消防通道,女厕配有全 身镜和梳妆台,充分考虑客户的日常所 需。项目致力于打造虹桥商务核心区内 最为领先和舒适的“企业总部中心”。 目前,办公租赁出租率达82%,6 家500强企业,8家企业总部入驻办公, 巨头云集,强强联合,包括:长江商学 院、上海万科地产总部及上海区域本 部、蒂森克虏伯工程技术(中国)有限 公司、西蒙电气(中国)有限公司、韩 国CJ(希杰)集团、科施博格(中国) 投资有限公司,三菱电机空调影像设备 (上海)有限公司等强势入驻。 未来,虹桥万科中心将持续建设优 质的商务载体、营造良好的商务环境、 提供便捷的商务服务、打造聚合平台、已 期促进各类商务创新发展、融合发展。

092 第八章 重点企业│第五节 虹桥万科中心

万科时一区

时一区办公园区共60986平方米,其 中标准办公368户,主力面积120-200平 方米,独栋办公4幢,面积2700-3300平 方米不等,已全部售罄并于2015年6月底 全部交付使用。 时一区4幢独栋办公均为企业总部 使用。标准办公部分,目前已入住248 户,整体入住率约67%,其中自用物业 51户,占整体入住比例约20%,出租物 业197户,占整体入住比例约80%。 目前入住企业包含多家上市公司 及知名企业,独栋办公入驻威刚科技、 九江银行、比瑞吉宠物等知名企业,受 大虹桥规划影响和万科品牌号召,比瑞 图8-17 吉宠物将公司总部迁至时一区,威刚科 技和九江银行也将上海总部迁移过来, 未来作为公司进驻上海市场的桥头堡。 标准办公部分多为中小企业入驻,涵盖 制造、建筑、金融、能源科技、对外贸 易、互联网等多个行业,其中也不乏清 水源能源科技、赛摩电气等知名企业。 虹桥时一区住宅项目建筑面积9.9 万平方米,共1050户,由34栋住宅及商 业、配套用房等组成。目前已入住780 户,入住率74.3%。

图8-18

093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第三篇 区域发展篇

第六节 光 宝

图8-19

光宝创立于1975年,以“光电节能、智慧科技最佳伙伴”为愿景,聚焦核心光 电组件及电子关键零组件之发展,致力以资源整合与管理优化建立量产优势。光宝 提供产品广泛应用于计算机、通讯、消费性电子、汽车电子、LED照明、云端运算 及生技医疗等领域,其中旗下产品包括光电产品、信息科技、储存装置、手持式机 构件等,皆居全球领先地位。 光宝是台湾LED产业鼻祖、光电零组件产业龙头,40年来专注于建立量产竞争 优势,将多元化产品组合进行效益优化的资源整合与管理,实现优质的营收成长与 获利能力。主要营运策略聚焦于提升资产使用率、运用自动化生产优化产能与效 率、推动精实生产改造整体生产流程与效能;长期则着重于实现获利、稳健营运体

094 第八章 重点企业│第六节 光 宝

质,提升股东权益报酬,以期为百年企业的 永续经营扎根。 台湾光宝科技集团地区总部目前已落户 上海虹桥商务区,注册资金达6500万美元。

光宝集团在大陆发展现况 · 光宝集团自1993年于中国投资设厂 逾 21 年 · 光宝集团对大陆投资金额30亿美元 · 光宝集团于大陆拥有45座工厂 · 光宝集团聘用大陆员工 6万人 · 2015年创汇金额达53亿美元

图8-20

图8-21 中国运营情况

095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第三篇 区域发展篇

第七节 文晔领科

图8-22

一、企业简介

文晔集团创立于1993年,为全球第四大电子通路商。作为提供全球专业集成电 路电子零组件通路服务的领导厂商,文晔领科已成功定位为半导体上下游间的最佳 桥梁,提供最专业的供应链管理服务给予原厂及客户,并且以“协助上游原厂制订

096 第八章 重点企业│第七节 文晔领科

图8-23

产品行销方向、支援下游客户缩短研发时程”为目标,不断深化在产业链上创造附 加价值的能力。目前在中国国内、韩国、新加坡、印度、泰国、马来西亚、越南等 地区共有40多个营运据点。 文晔集团代理全球一流半导体原厂超过40家,服务优质客户超过8000家。所代 理的电子零组件被广泛应用于通讯、电脑及周边、消费性电子、工业控制、物联网 及汽车等多样应用领域。 二十多年来,文晔领科累积出扎实的技术实力,辅以判断未来产品趋势的能 力,致力于供应链——上游原厂的零组件特性与下游客户终端产品的功能需求,为 原厂及客户提供最优化服务。 秉持着稳健扎实的营运风格,2016年文晔集团全年营收达50亿美元,刷新年度 销售历史纪录。合并营业利益超过5亿元人民币,全年税后EPS达TWD3.61元。 2016年12月7日,文晔领科获颁上海市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证书,落户上海市虹 桥商务区,借由虹桥商务区优越的地理位置及便捷的空中运输与高铁交通,成为连

097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第三篇 区域发展篇

图8-24

接华东、长三角甚至华中等地经济纽带。积极发挥总部经济优势,带动产业人才聚 集及行业科技创新。公司提供优美的办公环境,人性化的弹性工作时间,丰富的福 利文化生活。

二、经营理念

1. 深耕伙伴关系 文晔始终将原厂与客户视为自己的事业伙伴,彼此之间共存共荣。伙伴的竞争 力就是文晔的竞争力,伙伴的成功就是文晔的成功。回顾过去,文晔因此定位而获 得上下游肯定,共同奋斗出目前成就;展望未来,文晔亦将秉持此精神,开创持续 成长的动能。 2. 专注本业 文晔坚信一个成功的企业,必须专注于核心产业,并且持续在产业链上创造无

098 第八章 重点企业│第七节 文晔领科

图8-25

可取代的价值。面对瞬息万变的企业经营环境,唯有专注本业才能洞悉产业变化、 及时应变。文晔科技坚持心无旁鹜,力求在本业中持续深化为伙伴提供服务的能 力、强化在产业链的位置。 3. 精益求精 文晔将精益求精作为公司全体的处事准则,相信永远都有再提升的空间。所 有员工都秉持着超越自己、追求卓越的想法,认真把每一件事、每一项任务做到最 好,随时虚心检讨、认真改进,致力追求最大的成就。 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是文晔科技致力扩展营运规模,创造股东最大价值之余, 不忘坚持之理念。除了实践诚信经营本业、服务客户、照顾员工及回馈股东外,文 晔亦努力耕耘社会公益、环境永续及公司治理之企业责任。

099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第三篇 区域发展篇

第八节 梅 塞 尔

一、 工业气体行业113年的历史

(一)创业 1898 → 阿道夫·梅塞尔在赫斯特创立了“法兰克福梅塞尔&齐叶乙炔气体公 司”,制造乙炔发生器和乙炔照明装置。 1903 → 格里斯海姆电子公司的恩斯特·魏斯发明了第一台氢氧焊枪。接着又 制造出了气体焊接设备和机械。 1908 → 格里斯海姆电子公司化工厂的首家氧气工厂开始运营。

(二)发展壮大

1965 → 在汉斯·梅塞尔时代,阿道夫·梅塞尔有限公司和赫斯特集团的成员 之一克纳普萨克·格里斯海姆股份公司合并,成立了梅塞尔·格里斯 海姆股份有限公司。 1966 → 在西欧和北美实施扩张。 1990 → 在东欧和中欧实施扩张。 1995 → 进入中国市场并迅速扩张。 2001 → 高盛基金和安联基金联合收购了赫斯特(安万特)在梅塞尔的股份。

(三)由家族掌握所有权

2004 → 梅塞尔家族重新获得梅塞尔集团100%所有权。 2005 → 梅塞尔家族重新获得切割和焊接业务100%所有权。 2006 → 梅塞尔集团和MEC集团的总营业额超过了10亿欧元。公司继续在欧洲 和亚洲实施扩张。 2008 → 在德国建立梅塞尔工业气体股份有限公司。 2011 → 德国总部搬迁至巴佐登的联合总部。

100 第八章 重点企业│第八节 梅 塞 尔

图8-26

二 、梅塞尔世界

“梅塞尔世界的成员”旗下包括两大集团:梅塞尔集团和MEC集团,并以如下 知名品牌呈现在客户和合作伙伴面前: ·ASCO二氧化碳有限公司: 提供单独和成套的二氧化碳解决方案。 ·BIT分析仪: 专业为原厂加工生产精密医疗仪器。 ·卡斯特林: 是预保护、修复和连接技术领域的专家。 ·梅塞尔切割系统: 为金属加工行业提供领先的技术和服务。 ·梅塞尔: 是世界上最大的所有者经营的工业气体公司。 ·Spectron气体控制系统: 是供气系统领域的专家。 梅塞尔拥有5288名员工, 遍及34多个国家60多个地区,拥有近50个空气分离装 置,9家特气厂(3家在中国),84个技术气体充灌站。

图8-27

101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第三篇 区域发展篇

三、 梅塞尔中国

·1995年,梅塞尔进驻中国上海,设立了总部办公室。 ·1996年,梅塞尔中国的第一家合资企业获得了营业执照。 ·梅塞尔成为最先投资中国内地的外商企业之一,如四川和云南。 ·主要客户:钢铁、化学、金属加工、电子、环保、食品等。 ·员工人数: 1950人。 ·总部:上海。 ·在中国的企业数: 18家 (10家合资,8家独资)。 ·空气分离设备数: 31。 ·2014年,梅塞尔在中国建立了第一家电子特气工厂。 ·2015年,梅塞尔在中国的稀有气体精炼厂投产,这使梅塞尔成为了中国最大 的氪/氙生产商。 ·2016年,梅塞尔最大的二氧化碳工厂在中国江苏南京投产。

四、 梅塞尔的技术为世界带来了什么

梅塞尔的气体应用在各个行业,如: ·冶金行业

图8-28

102 第八章 重点企业│第八节 梅 塞 尔

·工业领域 ·焊接和切割行业 ·化学、造纸和环境行业 ·食品行业 ·为众多行业提供创新工艺

五、社会责任

目标:无论业务开展到哪里,都将与当地政府、合作伙伴及社区人民一起参与 到满足社区的需要和愿望的活动中去。 ·在云南西北边远山区创建梅塞尔云南希望小学。 ·为江苏张家港儿童福利院的学生捐赠爱心助学车。 ·四川地震灾区捐款207万元人民币,并且在四川省硝坝村建立了第二所梅塞 尔小学。 ·在四川省都江堰捐建了一个学校图书馆。 ·在云南德钦县为一所小学捐建了一个食堂。 梅塞尔上海总部于2016年1月正式搬至虹桥商务区,作为最早入驻大虹桥商务 区的第一批企业,其目睹了开发区的变化。从稀少的办公人群到现在一到中午就能 看见的熙熙攘攘的办公白领 们,亲自感受到了这里巨大的 改变。无论从餐饮还是休闲都 能满足到广大人群的需要。也 有越来越多的餐厅和配套设施 正在建设,在不久的将来, 这里会成为一个成熟的商业中 心。成为一个人们无论是工作 还是周末都会来的休闲娱乐中 心。梅塞尔选择这个地方作为 新的办公楼,看中的是虹桥火 车站和虹桥机场的便捷。尤 其是对于长期出差的员工来 图8-29 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103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第三篇 区域发展篇

第九节 永 恒 力

一、永恒力集团

永恒力集团由Jungheinrich博士于1953年创立,总部位于德国汉堡,是世界第三 大物料搬运设备制造商,也是世界领先的内部物流解决方案提供商。永恒力集团在 欧洲、亚洲及美洲拥有32家自营销售及服务公司,涵盖64个国家的代理商网络,足 迹遍布100个国家,拥有的员工数超过15000名。 永恒力的产品于1997年首次通过代理商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并于2004年7月在 中国上海成立了独资公司——永恒力叉车(上海)有限公司,全面拓展在中国的核 心业务。2013年永恒力在上海青浦投资2亿元人民币兴建海外唯一的总装工厂—— 永恒力叉车(上海)制造有限公司;过去20年,永恒力家族及管理层坚定中国信 心,坚持加大对中国投入,并始终把上海作为中国运营的大本营。

二、永恒力合力工业车辆租赁有限公司(下称永合力)

永恒力合力工业车辆租赁有限公司, 是全球领先的物流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德

图8-30

104 第八章 重点企业│第九节 永 恒 力

国永恒力集团与中国工业车辆行业的龙头企业—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 于2016年3月份成立的中德合资企业,总部设于上海虹桥商务区。公司致 力于充分发挥合力股份与永恒力集团在品牌、产品、技术、网络和服务上 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与资源共享,为中国市场和客户提供全系列的运搬 设备和专业的租赁服务。 依托母公司永恒力和合力股份的雄厚实力,合资公司永合力租赁拥有 中国最广阔的销售和服务网络,初期在全国设立了四个子公司,分别位于 上海、天津、广州和常州。此外,基于双方母公司在全国多数省会城市及 下属市、县设有的维修网点,确保客户的车辆故障能够快速响应及排除, 为永合力租赁的用户提供最贴身的服务。

三、永恒力中国地区总部

随着永恒力集团在中国的发展不断加快步伐,以及《上海市鼓励跨国 公司设立地区总部的规定》的实施,永恒力集团董事会一致通过了在上海 虹桥商务区设立了地区总部的决议,永恒力中国地区总部于2016年10月正 式注册并运营,全面管理在中国的各项投资及业务。

四、永合力2016年运营情况

2016年是永合力创立并落户虹桥商务区的第一年,永合力已经取得了 一个亮眼的成绩——车队规模4159台,营业额超过8000万人民币。2017年 计划实现车队规模6000台,营业额1.66亿。 公司有着健康的业务结构,长期合作的客户能带来稳定的资金回流保 障,同时一年以下短租的合作也使得更多永合力的租赁业务能覆盖到更广 阔,更大范围的用户群体,同时也为公司带来更多的利润。 2016年永合力的租赁车分布还是集中在已设立分公司的四个区域以及 一些重点开发的客户区域,从区域流向分布来说,中国大部分的区域仍然 具备增长潜力。永合力在这些大部分的区域中仍然可以继续借助母公司的 营销网络,使得这些区域的客户能够了解及接受租赁叉车这样新的业务模

105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第三篇 区域发展篇

图8-31

式,以至于这些区域也能够成为新的业务增长点。 永合力的公司愿景是希望与所有的同行一起,共同为叉车租赁行业建立标准, 形成一个规范的、共赢的租赁市场。2017年的目标是达到6000台的资产规模,充 分利用永恒力和合力的原有渠道、产品和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全面地推广租赁这 种业务模式,打造成一个优质的资产管理平台,提高每一台设备的可租率及利用 率,并利用产品规模优势开展更多更灵活的合作业务模式。公司未来的目标是两个 “一”:成为中国第一的叉车租赁公司并引领制定叉车租赁的行业规范及标准;成 为中国客户租赁叉车的第一选择。

五、竞争优势

随着电商、汽车、食品饮料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叉车租赁的需求在未来几年内 仍将保持快速的增长,永合力租赁以下的核心竞争优势将确保公司在这片叉车租赁 的蓝海中领航前行。 (一)专业的团队 永合力现在的团队大部分的员工都是来自于两家母公司的资深人员,在叉车行 业以及租赁领域都具有丰富的经验。 (二)永恒力、合力两家强大的母公司的支持 品牌上的优势,母公司在技术与实力方面是有目共睹的,永恒力是全球领先的 物流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合力是中国工业车辆行业的龙头企业;产品上的支持, 永合力的产品直接来自于合资方,所以无论在技术上、效率上、质量上、服务上都 具有充分可靠的保障。 (三)资金上的优势 租赁行业是重资产行业,如不能得到厂家有力的支持,车队规模越大资金上的

106 第八章 重点企业│第九节 永 恒 力

图8-32 图8-33

压力就越大。永合力注册资金1.9亿,总投资额5.7亿,在资金上有着坚强的后盾。 (四)产品的全面覆盖 双方母公司中永恒力的高端产品和合力的全系列产品,能够满足不同客户的需 求。 (五)网络与服务上的优势 依托母公司永恒力和合力股份的雄厚实力,合资公司永合力租赁拥有中国最广 阔的销售和服务网络,确保客户的车辆故障能够快速响应及排除。这样的网络优势 在叉车租赁行业说是非常有竞争力的,这也是永合力在市场上的取胜法宝。 中国的叉车租赁市场正处于百花齐放的高速发展期,虽然相对于每年的新车销 量来说,租赁车的整体保有量还非常有限,但它的活力已经超过了新车业务。这也 是为什么有越来越多的厂家和个人都投入到这一领域的原因。百花齐放体现了行业 的活力,当然也会有产品服务的参差不齐。永合力公司要本着开放透明、卓越服务 和创业精神,让员工以开放的心态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形成自己的企业文化;以 卓越服务以及基于此制定的一套员工行为细则,对待客户的服务;让每一名员工都 端正自己的心态,主动创新、充满激情、勇于承担、信守承诺、坚定信念,以一种 企业家的精神和企业一起奋发向上。期待与同行携手,创建一个更加欣欣向荣、稳 健规范的中国叉车租赁市场。 虹桥商务区几乎是世界上唯一的能够集中所有的现代核心交通方式的商务区。 立足于此,永恒力将按照集团战略部署,逐步完善中国管理平台,逐步推进综合共 享服务中心的建设。其次,虹桥商务区位居上海闵、嘉、青制造业板块与上海城中 核心商业板块的交界处,是产、城对接融合的黄金地带。永恒力中国地区总部也将 全面利用虹桥商务区的贸易、金融、人才、交通、区位优势参与到集团全球供应链 的优化整合中。

107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第三篇 区域发展篇

第十节 科施博格

科施博格(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于2015年11月20日经上海市商务委员会批准 设立并认定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并于2015年11月30日正式成立,注册于上

108 第八章 重点企业│第十节 科施博格

图8-34

图8-35

图8-36

海虹桥商务区核心区内。 科施博格(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所属于莱茵金属集团。作为全球汽车一级配 件供应商,莱茵金属集团在空气供给、有害物质减少和泵的领域以及在活塞、发 动机缸体、滑动轴承的开发、生产和备件供货方面在各自市场占有领先地位。公 司非常重视在中国的投资和业务的发展。2016年,在中国合资及独资企业员工达 2050人,总销售额超过70亿人民币。业务增长的幅度远高于行业的平均水平。

109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第三篇 区域发展篇

第十一节 爱康金控

一、企业简介

爱康金控是江苏爱康集团设立的金控平台。2015年,爱康 金控成立于国际金融中心上海,位于虹桥商务区核心区域。 江苏爱康实业集团创立于2006年,总部位于张家港市,集 团拥有员工5000余名,旗下子公司240余家。其中,爱康科技于 2011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股票代码002610)。2016 年集团资产突破300亿元,营收突破150亿元,位列中国民营企 业500强第325位。

图8-37

图8-38

11 0 第八章 重点企业│第十一节 爱康金控

图8-40

2006年至2011年,爱康以光伏产品 制造为核心业务,成长为太阳能光伏配 件综合供应商。2011年至2015年,爱康 以光伏电站投资、开发建设、运维管理 为核心业务,转型成为光伏电站综合运 营商。目前,爱康在全国拥有近50座太 阳能发电站,累计并网已超过1吉瓦,综 合实力位居全国同行业第八名,民营企 业前三名。 2016年,爱康集团开启能源互联网 时代,持续巩固新能源发电实力,深入 开拓新能源售电市场,扩大在新能源行 业的领导地位和领先优势,致力于成为 最值得信赖的清洁能源整体方案解决商 及新金融领域综合服务商。 基于上述愿景使命,作为爱康集团 设立的金控平台,爱康金控围绕于成为 新能源产业金融专家的定位,专注于为 新能源行业提供创新金融服务。 目前,爱康金控重点开展基金、融 资租赁、互联网金融、资产管理等四大 图8-39 板块业务。在新能源领域,爱康金控为

111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第三篇 区域发展篇

图8-41

中小光伏运营商提供完整的后端解决方案,为其他新兴产业提供低成本的资金解决 方案,为投资者提供基于光伏及其他新兴产业的金融产品。

二、企业特色

自成立以来,聚焦于新能源产业,爱康金控旗下基金、融资租赁、互联网金 融、资产管理四大业务不断发展壮大,并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 基金板块,致力于整合多方资源,主要聚焦在新能源、环保、新技术等领域, 从基金“募投管退”四大能力入手,助力爱康实现“实体+金融”两翼齐飞的战略转 型,从事股权投资基金、碳基金以及产业基金等三大投资业务。其中,爱康股权投资 基金专注于环保行业,已成功投资特利尔、康泰环保等项目;爱康碳基金以“盘活企 业碳资产”为使命,具体开展企业碳资产管理、碳资产交易,致力于构建控排企业、 碳资产咨询服务商、交易所、政策支持机构、第三方审核机构、机构投资人等共同参 与的生态圈,已落成总额度1.5亿的碳基金,并向10亿管理规模迈进;爱康产业基金 专注于投资成长期、科技创新型优质企业,具体涉足互联网+垂直领域,智慧能源及 消费侧能源结构升级领域如能源互联网、能源区块链、新能源汽车及储备等。 融资租赁板块,秉承“根植绿色金融,助力民族产业”的使命,以新能源、医 疗健康、城市公用为重点方向,以融资租赁为核心,保理、投资为两翼协同发展, 通过产业金融结合的运营模式,快速切入主流市场。目前,爱康融资租赁资产总额

112 第八章 重点企业│第十一节 爱康金控

已经突破十亿、实现利润过千万。未来三年,爱康融资租赁将实现资产规模突破 200亿的战略目标,并成功登陆资本市场。 互联网金融板块,简称爱康金服,于2016年4月12日正式上线运营,其核心管 理团队成员均拥有五年以上金融及互联网行业从业经验。依托爱康集团强大产业背 景,爱康金服研发绿色能源产业链下金融理财产品,提供普惠金融产品与财富管理 服务,上线的理财产品标的以光伏新能源上下游产业链为切入点,包括:先进制造 业、光伏电站投资、太阳能电站运营、碳金融开发等,承兑的企业均为新能源业 内优质领先企业及与爱康集团有深度合作的产业链企业及供应商。根据成为“新 能源+互联网+绿色金融”的金融科技公司的定位,爱康金服致力实现绿色金融+环 保收益,截至2017年3月29日,爱康金服已聚集环保人士270407位、投资绿色金融 880464051.4元、实现环保收益7018143.78元、并减少碳排放1368.76万吨。 资产管理板块,专注于成为能源产业升级换代的专业国际资产管理团队,具 体聚焦于太阳能光伏发电、风电水电及生物质发电等领域。爱康资产管理针对企 业(能源)类资产、金融类资产、债权类资产、商业不动产等资产,提供评估、募 集、投资、结构性融资、并购、管理、重组、去化等一系列整体服务。 依托雄厚的新能源产业背景,爱康金控最终是要打造成为服务于新能源领域的 知名新金融品牌,并在适当的时机开拓包括银行、保险、信托、小贷、公募基金等 领域。未来五年,成为资产规模近千亿的综合金融服务商,成功孕育旗下成员企业 登陆资本市场。未来十年,积极拓展成为拥有全牌照、服务于新能源领域的混业金 融控股集团。

图8-42

113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第三篇 区域发展篇

第十二节 中骏广场

114 第八章 重点企业│第十二节 中骏广场

图8-43

115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第三篇 区域发展篇

一、项目介绍

中骏广场位于虹桥商务核心区北片区,地处申长路以东,申贵路以南,申虹 路以西,宁虹路以北,邻近虹桥航空、高铁交通枢纽,地铁轨交二号线、十号线 及十七号线(建设中)仅约2公里,地理、交通环境优越,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 势。 中骏广场项目用地约10.05万平方米,拟建总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其中地 上计容总建面约27.9万平方米,不计容建面约12.23万平方米。项目分为南、北地块 开发,南地块用地面积约5.09万平方米,主要由标准办公、独栋办公产品、商业构 成;北地块用地面积约4.96万平方米,主要由标准办公、商业,地下一层包括下沉 式广场及地下商业步行街等丰富的综合性业态。 截至2017年3月,南地块已基本完工,于上半年完成验工交付。

二、项目设计

中骏广场从规划起,即站在“让建筑与城市协调共存,保证城市生态系统的 健康、持续发展”的高度,以“开放空间”的视野,集合世界一流的建筑和景观团 队,打造亿级企业竞相追逐的重要商务平台。 全球四大设计师事务所之一凯达环球,为中骏广场量身定制了区域内极具时代 感的建筑外立面——采用了夹胶LOW-E中空钢化玻璃,配合局部铝板,让企业翘楚 在享受商务体验中,享受至上的优雅与从容。 中骏广场的景观设计由世界知名景观大师贝尔高林掌舵,将风靡全球的花园式 低密生态办公模式引入中骏广场,以约3.5万平方米多维度的高端景观,让虹桥中的 商务体验更具有生命的气息。

三、商务配置与配套

凭借强大的科技投入和严苛的精工品质,中骏广场荣获有绿色建筑“奥斯卡 奖”之誉——三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证书。作为国内建筑业最高水平的绿色认 证,其由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授予,需满足35项严苛标准,这一荣誉完美印证了 中骏广场的独特魅力。中骏广场冷热源采用市政三联供,充分利用天然气热能,综 合用能效率大大提高的同时,可节省10%用能成本。 中骏广场拥有完善健全的商务服务体系,不仅有约3.8万平方米的商业配套,可

11 6 第八章 重点企业│第十二节 中骏广场

图8-44

满足世界知名企业的总部办公需求;还拥有公共区域100%WIFI网络覆盖,可打造 无界限的移动商务;约2700个停车位,充分满足企业、来访客户及商业消费人群停 车所需;含有视频寻车,BIM集成等智能安保系统,可进行24小时全天候全方位守 护。 充分考虑到商务人士的消费需求,中骏广场将由专业团队负责商业招商及运 营,预计引入金融银行、主题餐厅、休闲咖啡馆、奢侈品专卖店等多种业态,以满 足大众休闲交流、城市互动所需。同时,中骏广场将由国家一级资质物业——世邦 泰和物业,联合全球物业五大行之一世邦魏理仕为入驻企业提供高品质物业服务。

11 7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第三篇 区域发展篇

四、已入驻企业简介

中骏广场从2013年开发建设以来,备受行业内和市场青睐。2016年,中骏广场 以约47亿元业绩拿下上海市商办市场成交额第一。购方业主如平安保险、华夏人 寿、唯品会、安踏、贵人鸟等均是业内知名企业。 中骏广场南地块业主简介(排名不分前后) ·唯品会(中国)有限公司,国内排名前三的电商销售网站,已经于2012年美 国纽交所上市。 ·上海威研融创实业有限公司,河南汉威电子,是国内最早从事气体传感器研 究、生产的厂家之一,是河南省科学技术厅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于2009年中国创 业板上市。 ·平安保险,中国最大的全牌照金融实业公司,世界500强,于2004年香港上 市。

图8-45

118 第八章 重点企业│第十二节 中骏广场

·上海安踏实业有限公司,中国顶级的运动品牌企业,目前已经收购迪桑特等 多个国外品牌壮大自身实力,于2007年香港上市。 ·华夏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于2006年设立,总部北京,是一家全国性、股份 制人寿保险公司。总资产近4000亿元人民币。 ·上海舒华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舒华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96年,是一家集 产品研发、生产制造、营销推广、品牌运作为一体的规模化、多元化企业,于2016 年新三板上市。 ·上海索拉云展览服务有限公司,专注长三角高端会展服务的领先型展览企 业,为国内国际一流大型展览提供服务。 ·天津柚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国内领先的资产管理、投资企业。在北京、上 海、广州均设有办公地点及投资项目。公司注册资本资本50亿,是多家上市企业的 投资方。 ·上海晞惠软件开发有限公司,北京沃美投资旗下的新兴产业企业。从事软件 开发,行业投资等,是极具潜力的新兴产业公司。 ·贵人鸟(上海)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创于1987年,是一家集运动鞋、服装及 配套产品研发、生产、营销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是国内一流的知名运动品牌企 业,2014年于上海证交所上市。

六、企业发展

中骏置业,成立于1996年,是中国大型综合性集团——中骏集团旗下核心企 业。2010年,中骏置业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上市(股票代码:1966.HK)。 2013年11月8日,中骏置业成功获取上海虹桥商务区核心区北片区01、03地 块,正式启动中骏置业在上海的首个约40万方商办综合体项目——中骏广场。2016 年,中骏置业荣膺2016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品牌价值50强第43名、2016中国房地产 开发企业品牌价值成长性10强第5名。 从虹桥商务区首次取地、入驻上海开始,截至2016年底,中骏置业已在华东四 城市(上海、杭州、苏州、南京)布局10个项目。2017年1月,中骏置业运营总部 移师大虹桥,正式入驻中骏广场,开启全新的企业纪元。

11 9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第三篇 区域发展篇

第十三节 富 力

一、企业简介

广州富力地产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集房地产设计、开发、工程监理、 销售、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等业务为一体,自创立以来,富力地产始终致力于中 高端房地产项目的开发,参与推进中国城市建设与运营。23年来,富力的地产业务 已扩大到高端商业、高端酒店及养生度假新城等,全国布局超过30个城市及地区。 2006年富力地产进军上海区域,成立上海公司。逐渐开启华东区域整体布局, 现已成功进驻上海、南京、无锡、杭州、宁波、湖州、南通等9个城市,开发拥有 房地产项目及地块总数超过20个。以富力十号、富力悦居、富力城为代表的中高端 住宅品牌、以富力中心为代表的高端商办物业品牌,逐步获得了市场及消费者的普 遍认可。 2016年,富力上海公司及富力华东区域总部搬迁至虹桥商务区,办公地址位于 商务区虹桥富力中心11号楼。富力华东区总部下辖上海公司、浙江公司、江苏公司

图8-46

120 第八章 重点企业│第十三节 富 力

图8-47

121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第三篇 区域发展篇

图8-48 图8-49

和安徽公司共4个城市公司。富力上海公 司以房地产开发为主营业务,员工规模 300多人。当前主要运营项目有:虹桥5 号、6号、8号地块,嘉誉湾、富力湾和 富力桃园。富力地产将以虹桥商务区为 中心深耕华东区域。

二、企业特色

1. 多元化发展提速 为与城市共同发展的城市运营商, 富力的多元化发展始终为建立在房地产 核心优势上的多元化,并覆盖住宅地 产、商业地产、旅游/养生地产、物流地 产、城市综合体、医疗等产业领域。结

图8-50 合多年来的商业地产和物流地产经验,

图8-51

12 2 第八章 重点企业│第十三节 富 力

图8-52

进一步渗透到所承托的产业链条中的各个环节,利用平台和自身丰富的产业资源向 产业链上下延伸,由提供优质物业到提供优质服务以及优质运营不断优化升级。 2. 持续拓展海外市场 富力地产2013年进军海外地产,建立海外服务平台,首发VR看房,积极开拓马 来西亚、澳大利亚市场;2017年3月,通过项目收购进军英国,集团将加快推进全 球布局,进军柬埔寨、非洲这样的新兴国家和市场。 3. 提升华东区域 虹桥商务区是富力华东区域的总部所在,从2016年富力的数据看,华东区域增 长最强。集团会把资源向华东倾斜,在未来两三年,富力地产在华东的市场规模目 标做到500亿,占比超过整个集团的三分之一。

图8-53

123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第三篇 区域发展篇

第十四节 恒基·旭辉中心

恒基·旭辉中心是由旭辉集团携手世界500强恒基兆业打造的重点项目,业态 包含独栋办公、标准办公、商务会所、街区商业、旭派公馆等多重业态于一体。项 目建筑设计曾获上海建筑工程质量奖——白玉兰奖,2016年恒基旭辉中心销售业绩 达到16亿元。

图8-54

124 第八章 重点企业│第十四节 恒基·旭辉中心

恒基旭辉中心坐享虹桥交通枢纽总站,更扼守上海三横三纵交通脉络之一的北 横通道,是目前虹桥唯一现房办公场所。凭借虹桥核心门户占位,一站式办公生态 圈、浓厚的商务氛围,世界500强企业服务平台等优势,如今的恒基旭辉中心,已 然是虹桥商务区地标级综合体。截至2016年10月,已有超过60家知名企业入驻,其 中包含10家上市集团。未来,恒基·旭辉中心引入更多优质商务资源,将园区打造 成具有浓厚商务氛围的办公区,并为入驻企业提供全面、一站式的商务服务。

图8-55

125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第三篇 区域发展篇

第十五节 龙湖虹桥天街

2016年12月17日,地处上海虹桥商务区核心的龙湖虹桥天街正式开门迎客。这 座体量25万平方米的全业态商业综合体,是龙湖集团首次落子上海,倾力打造的首 个商业旗舰项目。龙湖虹桥天街是虹桥商务区体量最大的购物中心,汇集永辉Bravo 精品超市、晶浦会、避风塘、威尔士健身、卡通尼乐园等知名品牌,更有幸福蓝

12 6 第八章 重点企业│第十五节 龙湖虹桥天街

图8-57

海国际影城、iKart卡丁车馆、SPAREX 韩式汗蒸馆等多个体验品牌落户上海首 店。虹桥天街将传统购物升级为一站式 体验中心,构筑全天候“城市生活新 体”,对周边居民和办公人群的生活方 式带来一次革新与升级。 作为龙湖商业在上海的亮相之作, 虹桥天街摒弃传统商务区单一、冷漠的 设计风格,外立面以渐变菱形灯光点 缀,夜间闪耀的“龙鳞”灯光成为区域 内最亮建筑外表。空间内饰以自然元素 为灵感来源,如电梯大堂、接待处沿袭 了崖海的壮阔棱角;中庭空间又加入了 盘石般的纹路层层;天花和地板以流畅 曲线为元素,仿若漫步在云霄之间;电 梯、柱身等点位则采用了木叶的自然纹 路,恰与崖海盘石相呼应,刚柔并济, 相得益彰。虹桥天街还在购物中心顶楼 打造近2000平方米“屋顶花园”,营造 出全新的城市乐活气息。 图8-56 作为龙湖上海首个“天街”项目,

127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第三篇 区域发展篇

图8-58 图8-59

虹桥天街保持对人性化细节的追求,商场配置VIP会员中心、母婴休息室、残疾人 卫生间、免费充电站等,并专为女性设计“大尺寸”停车位,在公共空间的打造上 可谓不遗余力。 伴随着消费升级的发展趋势,龙湖虹桥天街大胆摒弃提袋式消费,选择通过体 验式业态突围。虹桥天街引进采用全球首款、上海首个六原色(6P)激光光源数字 电影放映机的幸福蓝海国际影城;可定制3D打印礼品、品尝3D打印美食和体验3D 打印技术的楽塑3D打印体验中心;不同于传统美食集市、集齐餐饮、潮牌、创意书 店、花铺、手工集市等多种业态的城市集市等创新体验品牌,全力打造不囿于寻常 的创新体验空间。 龙湖虹桥天街跨界合作落户上海首个“滴滴车站”,开辟专门区域设置固定换 乘点,全场景覆盖WIFI+LBS,并整合线下商圈和服务资源,省去定位不准、沟通不 便,为商场附近顾客提供更便捷的搭乘体验。 龙湖虹桥天街还与百度公司合作,将项目地图内置于百度APP移动客户端,为 驾车顾客提供精准导航服务。更与商场泊车系统对接,实时显示车位信息,并通过 车位导航直达停车位,以省去顾客泊车烦恼。此外,虹桥天街还以信息化技术搭建 会员管理平台,依托微信平台将线上线下进行融合,使得会员功能更多样化便利 化,实现场内定位、积分停车支付、会员线上换礼、活动线上报名等会员电子化功 能。同时增加积分抵现、积分打车等亮点功能,为会员提供购物中心拓展服务,丰 富体验式购物场景。并且也为租户端提供了极为便捷的营销工具,租户可以通过系 统自主完成发券与核销,实现精准营销进而提升运营效率。 在未来,龙湖上海虹桥天街将会不断刺激区域消费潜力,创造新的消费热点和 商业话题,还将带动消费模式进一步升级,激发大虹桥商业活力,成为西上海综合 体的新标杆。

12 8 第八章 重点企业│第十五节 龙湖虹桥天街

龙湖一展空间介绍

继北京和成都之后,一展空间旗舰店落户上海虹桥。“一展空间”将利用龙湖 在地产开发、商业运营、物业服务及新型业务运营管理等全产业链综合开发运营商 的优势,布局一线及领先二线城市,打造差异化服务及办公生态。 作为区域内体量最大的联合办公,一展空间不仅融合了五大办公空间业态,还 以丰富的空间配套设施、智能化办公系统和社区互动平台,为企业提供创新灵活的 办公环境,精心打造虹桥联合办公旗舰店。 龙湖早在虹桥商务区规划之初就抢先进驻开发,于虹桥商务区核心区打造了43 万平方米全业态城市商业综合体龙湖·虹桥天街。这一次,龙湖创新地将众创空间 与商业综合体相结合,1.1万方的一展空间与25万方的虹桥天街,为入驻一展空间的 企业提供了全方位的办公、社交、消费、娱乐体验。

图8-60

129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第三篇 区域发展篇

第十六节 虹桥·正荣中心

正荣集团创立于1998年,是一家专注于地产、资本和服务(商业、 物业)的综合性投资控股集团,集团总部位于中国上海。集团秉承“正 直构筑繁荣”的核心价值观,奉行“客户思维、匠心品质、精英团队、 幸福企业”的企业文化,将“成为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具有国际竞争 力的世界一流投资控股集团”作为企业愿景。旗下正荣地产位居中国房 地产百强企业23位,连续10年荣膺中国最佳雇主企业,并荣获“中国房 地产开发企业责任地产10强”“中国房地产公司品牌价值TOP20”等称 号。 目前,正荣集团旗下的正荣地产所投资地产类项目已经遍布长三角 经济区、环渤海区域、中部经济圈和海峡西岸经济区,业务覆盖上海、 南京、苏州、合肥、天津、济南、武汉、长沙、郑州、西安、福州、南 昌等18座一二线城市,累计开发运营大中型项目近100个,开发总面积 超过2000多万平方米,土地储备面积约1000多万平方米,总资产约800 亿元。

一、全新战略,助力社会繁荣

2016年,正荣集团升级战略,提出“三驾马车”即地产、资本、服 务(商业物业)并驾齐驱的发展势头。正荣地产作为正荣集团“三驾马 车”的核心业务之一,沿承集团19年的地产业务,致力于发展成为国内 最具发展质量的均好型房地产开发企业。以“145X”作为全国布局战 略,截至目前,正荣地产业务已进入长三角、环渤海、中部和海西四大 经济区域,落子上海、南京、苏州、合肥、天津、武汉、长沙、郑州、 西安、福州、南昌等18座一二线城市。

130 第八章 重点企业│第十六节 虹桥·正荣中心

图8-61

131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第三篇 区域发展篇

图8-62

正荣资本是正荣集团“三驾马车”中重要的利润增长极,是一家以股权投资为 主的专业投资机构。业务主要包括:一级市场股权投资、二级市场投资、上市公司 定向增发,资产管理业务等方面,涵盖投、融、管、退各个投资环节;其中,股权 投资以成长、成熟期的优质高潜力企业为主要投资标的,主要投资方向聚焦于大金 融、大健康、大消费、房地产上下游等产业领域。 正荣商业综合开发面积达600万平方米,商业体量逾200万平方米,商业资产达 300亿元,优质品牌商户库逾3000家,成为商业地产的一股新力量。正荣物业作为 国家一级物业管理资质企业,目前已在福建、天津、上海、江苏等地设有分公司, 是中国物业管理协会会员单位、福建省、南昌市物业管理协会副会长单位。

二、借力大虹桥,正荣集团“三大板块”齐头并进

2017年5月17日,正荣集团宣布将旗下地产、资本、服务(商业物业)3大板块 一并落地虹桥商务区,作为其立足上海放眼全国的重要战略布局。 正荣集团总裁黄仙枝表示,上海不仅是正荣的业务高地,也是最具优势的资 本和人力平台,能够为集团后续发展提供充足的资源支撑。而虹桥商务区背靠长三 角,联动整个长江经济带,拥有最便利的交通、服务等条件,非常适合设置管理中 枢,减少管理成本提高运营效能。

132 第八章 重点企业│第十六节 虹桥·正荣中心

“虹桥商务区的资源禀赋契合了正荣作为一家城市开发运营企业多元化发展的 要求,也使企业站上了更高的战略高度,我们希望三大板块落定商务区后,与这片 热土以及我们的合作伙伴一起成长”,黄仙枝表示。 为了成为“世界一流水准商务区”和“长三角联动发展新引擎”,虹桥商务区 利用各项资源优势,努力打造便捷优质的商务发展环境,强化软环境、软实力,这 无疑将使包括正荣在内的落户企业大大受益。 虹桥商务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企业服务中心将进一步完善人才服务窗口 和贸易服务窗口的功能设置,开展人才居住证、外国专家证和贸易相关许可证的受 理工作,维护好网上企业注册登记管理系统,优化网上行政服务中心覆盖范畴,从 商事制度、综合管理、投资贸易便利化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 借力大虹桥,正荣将获得更加快速高质的增长,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战略布 局。为了实现优势互补,正荣也会积极为大虹桥的发展“添砖加瓦”。正荣集团将 发挥自身行业和区域影响力,为虹桥商务区引进更多优质的企业和项目。未来,双 方将在现代服务业、人才引进、资金支持等展开全方位的合作,创造更大的资源协 同效益。

图8-63

133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第三篇 区域发展篇

第九章 楼宇建设

第一节 核心区建成项目

一、虹桥丽宝广场

虹桥丽宝广场项目位于上海虹桥商务区核心区一期01号地块,地块范围西至申 滨南路,东至申武路,南至苏虹路,北至申滨南路,总占地面积45282.1平方米。该 项目既位于虹桥商务区核心区与河滨公共绿带的门户位置,同时也处于虹桥商务区 核心区中轴线绿化带的端点,又与地下深10米西西延伸通道相连通,成为虹桥商务 区核心区一期与河岸绿带串联的界面,及核心区一期北向延伸联结国家会展中心的 重要门户角色。

滨 申

锡虹路 武

路 南

苏虹路

图9-1 虹桥丽宝广场项目平面位置示意图

13 4 第九章 楼宇建设│第一节 核心区建成项目

虹桥丽宝广场项目地上建筑面积总计119098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112177.55平 方米,容积率为2.63,总投资额约为33.6亿元。项目建筑功能包括休闲购物广场、 商务办公楼、综合性会议空间等,通过户外开放空间之高层变化串联不同属性空 间,创造多元复层绿化景观。项目整体包含D04a、D05两个街坊。D04a街坊基地总 面积11116.4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29185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25981.7平方米,街 坊内新建一栋8层复合型商务建筑,高38米。D05街坊基地总面积34165.7平方米,地 上建筑面积96394.29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86156.27平方米;街坊东西侧共新建4栋 总楼高38米(8层)及33.7米(7层)的复合型商务建筑,低层以连续裙楼串联。

图9-2 虹桥丽宝广场

二、虹桥万科中心

虹桥万科中心项目位于上海虹桥商务区核心区一期03地块南块,西至申长路, 东至申虹路,南至苏虹路,北至锡虹路,占地面积32000平方米。该项目为商业办 公文娱综合用途,建筑总面积195961.5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111961.50 平方米,地 下建筑面积商业面积为84100平方米,容积率3.43。

135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第三篇 区域发展篇

图9-3 虹桥万科中心

三、上海虹桥新地中心项目

上海虹桥新地中心项目位于上海虹桥商务区核心区一期04D09地块,地块范围 东至申武路,南至绍虹路,西至申滨南路,北至苏虹路,紧邻地铁二号线。该项目

图9-4

136 第九章 楼宇建设│第一节 核心区建成项目

出让用地面积为15700平方米,楼高43米,主要为商业、会展、办公等建筑功能。 总建筑面积约75650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25274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50376平方 米;地下三层,地上9层。 上海虹桥新地中心项目在地面上层以办公和会展相混合为主,而零售区则在地 面和地下层。线性公园为公众提供开放性的众休憩之地,重建的运河将会增加整体 公共设施配套。该项目被两个主机动车路线围绕:北部的苏虹路;西部繁忙的申滨 路和南面作为小通道的绍虹路;另一个小通道申武路将04地块一分为二,形成地块 D09和D10,使得每个地块由机动车交通环绕;D09地块同时靠近运河和加强了公园 在总体规划范围内的部分范畴。

四、虹桥天地

1. 项目位置 虹桥天地项目位于上海虹桥商务区核心区一期06号地块,分为D17、D19两个街 坊。地块范围北至苏虹路,东至申虹路,南至舟虹路,西至申长路。D17、D19街坊 中央为虹桥商务区中轴线绿化。东侧紧邻已运营的西交通广场,且部分建筑物地下 结构侵入原虹桥西交通广场停车通道;目前该项目已建设完成,项目地下结构与西

图9-5

13 7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第三篇 区域发展篇

图9-6

交通广场停车通道连通。 2. 项目规模及定位 该项目为商业办公建筑,包括1栋酒店(高11层)、4栋商务办公楼(高10 层)、1栋商场(高6层)、1栋星舟(会展及演艺中心)及4栋单体框架结构的新天 地休闲娱乐区(高1~4层)。项目总建筑面积约为39万平方米,其中上部结构建筑 面积约为24万平方米,地下室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 D17、D19 街坊地下共设三 层地库,其中地下一层层高为4.6米,地下二层层高为5.4米,地下一层至±0.00间存 在一层地下室夹层板,±0.00板(相对标高+5.50米)部分缺失;地下二层局部为6 级人防区域,占地面积约为6万平方米;地下建筑区域包括下沉式广场、商业及办 公区间、地下车库、设备用房等建筑功能。项目定位于集展示办公、购物、餐饮、 娱乐、演艺为一体的综合商业。

五、上海冠捷科技总部大厦

上海冠捷科技总部大厦位于虹桥商务区核心区一期07-1号地块,闵行区申长路 668号,舟虹路57号,紧靠上海虹桥商务区管理委员会大楼西方。该商办楼总建筑 面积43244.82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22085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21159.81平方米; 建筑高度为33.5米,地上7层,地下3层,工程总投资6.18亿元人民币。

13 8 第九章 楼宇建设│第一节 核心区建成项目

图9-7

图9-8

六、虹桥绿谷广场

虹桥绿谷广场项目位于上海虹桥商务区核心区一期08号地块D23街坊,落座于 虹桥商务核心区一期区域最南侧。项目北至甬虹路,东至申贵路,西至申长路,南

13 9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第三篇 区域发展篇

图9-9

至建虹路,整体呈梯形。 虹桥绿谷广场总用地面积为4372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53456平方米;其中地 下建筑面积115827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137629平方米,容积率3.1,总投资额约 32.9亿;主要为商业、娱乐、办公、会展综合用地等功能。该项目包括6栋建筑,地 下3层,地上7~9层。

七、虹桥三湘广场

虹桥三湘广场位于虹桥商务区核心区一期09号地块,东临申滨南路,西临新 角浦河,南北两端紧临河滨公园,苏虹路从地块内穿过。该地块由Ⅲ-D02-07、 Ⅲ-D08-03与Ⅲ-D08-05三个小地块组成,总用地面积1505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67013平方米;其中地上34806平方米,地下32207平方米。地上1~5层为整体结构, 5层以上分为南北两座塔楼,其中南楼8层,北楼7层;建筑高度37.95米。工程总造 价2.59亿元,项目由两幢5A甲级写字楼和系列商业建筑群组成,具备商务、娱乐混

140 第九章 楼宇建设│第一节 核心区建成项目

图9-10

合性综合功能,建成后便成为一个配套齐全、设施先进、具备商务、休闲、办公综 合功能的商务新地标。 Ⅲ-D02-07地块为三湘湘虹广场,用地面积63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4119平方 米。其中地下建筑面积14033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20086平方米,容积率为3.1。 Ⅲ-D08-03地块为三湘湘虹大楼,用地面积186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690平方 米。其中地下建筑面积558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3132平方米,容积率为1.6。 Ⅲ-D08-05地块为虹桥三湘商业广场,用地面积689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9204 平方米。其中地下建筑面积17616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11588平方米,容积率为 1.6。

八、上海国际新华联中心

上海新华联国际中心项目位于上海市虹桥商务区北09、北10地块,基地范围 东至申滨路,南、西至泰虹路、北至兴虹路,距离虹桥火车站1.8公里,西侧靠近

141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第三篇 区域发展篇

图9-11

142 第九章 楼宇建设│第一节 核心区建成项目

嘉闵高架,位于天然河流角浦河河湾处,景观资源优越。该项目总占地面积约 90867.2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8.86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约14.33万平 方米,地下建筑面积约14.53万平方米。项目设计定位为以世界级标志性五星级 酒店为标志,世界级企业总部高端办公为主体,高端商业与风情商业街相结合 的综合性地块;项目构成有1栋五星级酒店(设置二层地下室),1栋高层办公 (设置二层地下室),18栋世界级多层企业总部(设置一层地下室),2栋多层 商业(设置三层地下室)。 该项目共分为A、B、C区三个区,A区由五星级酒店、高层办公楼、企业总 部(多层办公)以及大地库等建筑组成;B区由16栋企业总部(多层办公)及其 下层地下室组成;C区由商业中心、商业街以及地下室等组成。

图9-12

143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第三篇 区域发展篇

九、万科·时一区

万科·时一区项目位于上海虹桥商务区核心区北片区11地块,地块范围东至申 长路,西至申滨路,南至润虹路,北至泰虹路。项目用地面积约为72723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由住宅和综合办公商业街组成。住宅为高层和低层组合, 建筑高度≤36米;办公部分为多层高层组合,建筑高度≤43米;商业为1-3层,建 筑高≤24米。 万科·时一区约20万方商务综合体,划制约6.8万方办公产品,约10万方住宅区 和约1.3万方商业街区,其中住宅区占据虹桥商务核心区约55%住宅资源。其商办产 品以约2200~2600平方米花园独栋办公和约120~250平方米灵动标准办公为主。花园 独栋办公,珍罕4席,总体量约12750平方米,入驻企业可享受独家冠名权;灵动标 准办公,可划分产权,以社交型、控温热、降噪声、高节能、高采光五大理念,筑 造4.5米层高的多变空间。 万科·时一区是上海万科的第一个商住办综合体,项目总投资约26亿元,地处

图9-13

144 第九章 楼宇建设│第一节 核心区建成项目

虹桥商务区核心,紧密毗邻国家会展中心。总占地面积约112864平方米,总建筑面 积约246101平方米,容积率为1.58,绿化率32.48%。 北11地块共有六个分区:15-01、16-01、17-01、17-02、17-03、17-04。 15-01、16-01为一期住宅项目(北住宅)。15-01用地面积17683平方米,总建 筑面33789.17平方米,其中地下建筑面积4686.19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29102.98平 方米;工程包括7幢住宅,3幢配套服务用房,1幢沿街商业,1个地库。16-01用地 96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7067.98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3016.69平方米,地上建筑 面积14051.29平方米;工程包括5幢住宅,3幢配套服务用房,一个地库。 17-01、17-02为二期住宅项目(南住宅)。17-01用地19894平方米,总建筑面 积46652.93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11972.83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34680.1平方米; 17-02用地1826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6987.17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13291.26平方 米,地上建筑面积33695.91平方米。17-01、17-02两个分区工程包括22幢住宅,8幢 配套服务用房,1幢沿街商业,1个地库。 17-03、17-04为商办项目。两个分区总用地面积约为33937平方米,总建筑面 积98476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地上建筑面积73146平方米。

十、协信项目

上海虹桥协信中心项目用地位于虹桥商务区北区,东临申虹路,西临申长路, 北临润虹路,南靠泰虹路。该项目为商业办公建筑,包括两个地块,南地块地上为 9栋塔楼,北地块为四层四栋联体建筑。总用地面积约45516平方米,其中10-02地 块8409平方米、12-01地块37107平方米。项目总建筑面积约22万平方米,其中地上 建筑面积约11.5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约9.9万平方米,配套设施面积0.595万平方 米。10-02地块为地下二层,开挖深度13米;12-01地块为地下二、三层,开挖深度 16.9米。项目地下一、二层主要功能为持有型主题SHOPPING MALL及写字楼配套会 议中心,地下三层主要功能为车库及设备辅助用房。地上由数幢4~9层的独立建筑组 成,每幢建筑的体量在5000~20000平方米左右,其中2层以上为写字楼共计约10.5万 平方米,建筑首层除写字楼大堂、核心筒外布置商铺,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

145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第三篇 区域发展篇

图9-14

十一、兆德项目

虹桥兆德项目地处上海虹桥商务区核心区(一期)07-2地块,申虹路、甬虹路 路口,与申长路相邻,南邻虹桥枢纽各高速和快速干道的上匝口,距离虹桥枢纽航

图9-15

146 第九章 楼宇建设│第一节 核心区建成项目

站楼仅200米左右,紧邻虹桥商务区管委会大楼。项目占地面积约1.54万平方米,总 建筑面积约10.43万平方米,地下部分总建筑面积约4.39万平方米,地上部分总建筑 面积共约6.03万平方米;地下为3层,地上为9层或10层,建筑高度最高39.9米,由5 幢建筑单体组成;地下三层为停车库(部分为人防区)及设备用房,地下一、二层 为商业、餐饮、超市、酒店A、B栋后勤用房及设备用房,地上由A、B栋为酒店, C、D、E栋为办公楼。

十二、中骏广场

中骏广场项目位于上海市虹桥商务区申长路以东、迁虹路以南、申虹路以西、 宁虹路以北,项目总用地面积为50895.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20394.55平方米,其中 计容建筑面积142768.82平方米,不计容建筑面积77625.73平方米。建筑采用围合式 布局,沿街布置了7栋高层办公楼及多栋多层办公楼。办公楼底层布置沿街商业。 两层的地下室主要的功能是停车库及地下储藏间。 该工程地上部分主要由6幢4F、10幢5F、2幢8F及5幢9F楼组成,地下部分则主 要由一层地下室与两层地下室组成。

图9-16

147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第三篇 区域发展篇

十三、恒基·旭辉中心

恒基·旭辉中心项目位于上海虹桥商务区核心区北片区02、04地块;地块北面 和东面为申贵路,南面为宁虹路,西面为申虹路,02、04地块中间为迁虹路。02地 块包括03-02、03-05两个项目,04地块包括05-05、05-02、05-04三个项目,其中 05-05项目为住宅,其余为商办建筑。该项目包括一层地下车库、7栋(7~11层)住 宅、8栋高层商务办公楼(7~9层)、22栋多层办公(2层、4层),1栋与E1#住宅合 建的体育设施。项目总建筑面积约为23.7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约为17.05万 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约6.65万平方米。旭辉集团总部办公楼位于C1#楼。

图9-17

十四、新长宁

上海虹桥新长宁项目位于虹桥商务区核心区北片区08地块,项目基地南临润虹 路,北临淮虹路,西至申虹路,东至申贵路,占地面积43941平方米,容积率1.93。 项目总建筑面积135939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84693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为 49382平方米。地下一层,局部地下二层,作为设备用房及汽车库、自行车库,结 合人防地下室。

148 第九章 楼宇建设│第一节 核心区建成项目

图9-18

项目按使用类型分为09-02、09-03商务办公地块和09-04住宅地块两部分。规 划设计与虹桥商务区核心区整体城市规划要求相契合,依托世界级规模虹桥综合 交通枢纽,打造服务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的高端商办居住综合体。创造绿色低碳 的商务办公和宜居生活住区协同发展的复合型社区。结合以运动、阳光、体育为 功能主题的社区商业核心将商务办公和居住功能融为一体,形成参与式互动体验 社区模式。

149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第三篇 区域发展篇

第二节 核心区在建项目

一、虹源盛世国际文化城

虹源盛世国际文化城项目基地北至通虹路、南至苏虹路、西至申武路、东至申 长路,场地北宽南窄,目前无现存建筑;地块以锡虹路为界分为北部的A区(III- D04b街坊)和南部的B区(III-D06街坊)两个街坊地块。该项目为集甲级写字楼、 酒店、文化会展、商业、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项目,建成后将与整个核心 区其他地块的综合体互相依托,充分发挥交通枢纽和商务功能的集聚整合作用,着 眼长远,面向未来,突出低碳设计和商务社区的规划理念,将整个虹桥商务区建设 成为功能多元、交通便捷、空间宜人、生态高效、具有较强发展活力和吸引力的商 务社区。

图9-19 虹源盛世国际文化城效果图

150 第九章 楼宇建设│第二节 核心区在建项目

二、金臣联美虹桥汇

金臣联美虹桥汇项目位于上海虹桥商务区03号北地块,东至申贵路,南至锡 虹路,北至扬虹路,西至申长路,占地面积5.13万平方米。商业面积约为8.8万平方 米、办公面积为17.7万平方米。甲级商务建筑9座,综合商场1座,部分裙房连接地 下大型商场2层。将建成集高品质甲级办公、企业总部办公、大型综合购物、休闲 娱乐等于一体的现代城市综合体。

图9-20 金臣联美虹桥

三、上海虹桥万通中心项目

上海虹桥万通中心项目位于上海虹桥商务区核心区一期04D10地块,地块范围 东至申长路,南至绍虹路,西至申武路,北至苏虹路,紧邻地铁二号线。总用地面 积1219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1779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53108平方米,地下建筑面 积28671平方米,建筑功能主要为商业、休闲餐饮、办公、地下车库等。地上由3栋 建筑连成整体,分别为7层、8层、9层,建筑高度43米;地下共三层,为商业、车 库及人防,其中-1F层高5.2米、-2F层高4.6米、-3F层高4.8米,人防面积7324平方 米。

151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第三篇 区域发展篇

图9-21 上海虹桥万通中心

四、虹桥富力十号

虹桥富力十号项目位于虹桥商务区核心区北片区06号地块,地块范围东至申 贵路,南至淮虹路,西至申虹路,北至宁虹路。项目用地面积25199平方米,总建

图9-22 虹桥富力十号

152 第九章 楼宇建设│第二节 核心区在建项目

筑面积为81130.30平方米,其中地下建筑面积为36328.9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为 44801.36平方米,由一幢大型地下车库及7幢高层住宅楼以及3幢多层住宅、相关配 套用房组成。地块规划主要为商业、办公、综合用地等功能。 虹桥富力十号06地块商办区进一步划分为3个小地块,其中07-01 号小地块为公 共绿地,07-02、07-03 号小地块为商办用地。07-02、07-03 号商办用地以3~8 层的 高、多层商业、办公建筑为主。商办用地地下室为二层,为机动车停车库(其中地 下一层局部为会所配套)以及设备用房、人防。

五、阿里巴巴虹桥综合体

阿里巴巴虹桥综合体项目位于虹桥商务区核心区北片区07地块,地块范围北至 淮虹路,西至申长路,南至润虹路,东边为北15地块。项目位置图如图所示。

图9-23 阿里巴巴虹桥综合体

该项目包括08-02、08-04、08-05共三个地块,包含商业服务用地、商务办公 用地及广场用地,主要建筑功能为办公及商业的综合楼。项目总占地面积25583平 方米,总建筑面积为140944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77469平方米,地下建筑面 积63475平方米;项目设有地下3层,包含4栋8~9F层的办公楼及多层裙房等。

153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第三篇 区域发展篇

该项目所在位置集城市互通公路、铁路(虹桥火车站)、航空运输(虹桥国际 机场)于一体,创造了上海西部独一无二的商业发展区域。北07地块周边商业、文 化、轨道交通等配置设施齐全,将形成地区内综合性项目场地。

六、虹桥正荣中心

虹桥正荣中心位于新虹街道北片区13号地块,宗地总面积73695.2平方米,东 临申贵路,西临申虹路,南临扬虹路,北临润虹路。宗地用途为其他商服用地,主 体建筑物性质为办公、商业、文化。地上总建筑面积139584平方米,地下空间中, 除地下车库外,商业、旅游、娱乐、金融、服务、商品房等六类经营性建筑面积为 20840平方米,项目建筑最高24米。 该项目标准化办公场地设置于单层或双层的商业群房之上,并于落客区悬挑, 形成鲜明的入口标识形态,俯瞰中央绿地。同时,一系列错落的低层独立办公楼被 散落分布在中央绿地之中,并结合庭院式绿化的设计,营造了亲近自然、品质高端 的独栋办公环境。

图9-24 虹桥正荣中心

七、上海宝业中心项目

上海宝业中心项目位于上海虹桥商务区核心区南片区02号地块。地块范围东至 申贵路、南至兰虹路、西至申长路、北至建虹路,东面靠申贵路侧有规划轨道交

154 第九章 楼宇建设│第二节 核心区在建项目

图9-25 上海宝业中心

通17号线。地块为L形,东西总长约为112米,南北总长约为109米;总用地面积为 8129.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25472.8平方米,地上计容建筑面积13008平方米,要 求容积率1.60;建筑地下二层,地上五层,最高高度22.8米。项目功能定位为适合 企业总部入驻的集办公、商务、会议等功能的办公建筑,由一幢分成A楼、B楼与C 楼的整体综合办公楼组成。三座办公楼之间通过两个跨度为24米左右的钢桁架廊桥 连接起来,平面上形成品字形。地下为两层地下室,主要功能为员工餐厅、设备用 房、停车库及其他辅助用房,地面上主体结构建筑高度17.1米。

八、隆视广场

隆视广场项目位于虹桥商务区核心南北片南05号地块内,北临兰虹路,西接申 长路,南临南虹路。该工程由两栋6层办公楼构成,分别为乐视楼及海隆楼,共用 地下室三层结构。地下室三层为地下车库兼做六级人防掩体,地下二层为车库,地 下室一层为主要设备层兼部分休闲区域。总建筑面积61041平方米,其中,地上总 建筑面积25300平方米,地下室总建筑面积35741平方米。1号乐视楼、2号海隆楼建 筑高度为23.65米,最大建筑高度27.85米。主楼均为多层公共建筑。

155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第三篇 区域发展篇

图9-26 隆视广场

156 第四篇 政府服务篇

第十章 三年行动计划 / 158 第十一章 专项扶持政策 / 167 第十二章 虹桥商务区综合交通规划 / 188 第十三章 虹桥商务区产业发展重点支持目录 / 192 第十四章 虹桥商务区外资发展情况 / 198 第十五章 企业服务便利化措施 / 200 第十六章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管理标准 / 203 第十七章 管理、建设和服务架构 / 216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第四篇 政府服务篇

第十章 三年行动计划

第一节 公交配套“三年行动计划”完成情况

2013年,虹桥商务区管委会编制完成《虹桥商务区核心区公共交通专项规 划》,该专项规划在全面梳理本区域地面交通现状以及商务区核心区建成后交通需 求的基础上,提出了“内四外六”的公交方案,即内部四条环线,对外六条线路的 方案,按照“远近结合、有序推进、逐步实施、平稳过渡、预留余地”的规划原 则,虹桥商务区管委会制订了分期逐步实施的公交配套方案即“三年行动计划” (2015年-2017年)。 公交“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加强虹桥商务区内部四条线路的实施,即新辟三

图10-1

158 第十章 三年行动计划│第一节 公交配套“三年行动计划”完成情况

条公交环线,延伸原闵行23路公交线。 四条公交线路充分实现虹桥商务区交通服务的全覆盖,通过环环相扣,环中套 环,实现商务核心区内部交通,商务区核心区与虹桥交通枢纽、国家会展中心的交 通连接,打造一个出行便捷、通达良好、舒适宜人的公共交通系统,提升虹桥商务 区公共交通服务水平。 按照计划,商务区已完成新辟三条公交线路并适时完善线路走向、加强线路频 次。 1. 2016年6月,连接虹桥商务核心区与国家会展中心的二层步廊启用,“虹桥 商务区1路”适时调整线路的走向,增设华翔路锡虹路公交站点,加强与国家会展 中心的连接,实现虹桥枢纽、虹桥商务区以及国家会展中心三者的密切联系。形成 最终公交环线。 2. 随着入驻虹桥商务区核心区企业越来越多,按需求实施“虹桥商务区2 路”,打造核心区内部商务环线,重点服务核心区一期及南北片区与虹桥枢纽本体 (西交通中心)的联系,预留线路连接会展中心西侧广场和西虹桥地区。 3. 按需实施“虹桥商务区3路”(n形线),连接机场东片区,加强商务区主功 能区东、西片区联系。 4. 为满足核心区北片区入驻企业员工和居民的公交需求,结合中运量公交对接 虹桥枢纽配套衔接工作,开通835路公交衔接申昆路中运量线路,推进东航在七莘 路设置公交站点设置,满足市民公交出行需求;结合申贵路公交枢纽站建设情况, 适时加密闵行23路公交站点设置并将该线延伸至申贵路公交枢纽;甬虹路公交枢纽 2017年底建设完成,拟延伸闵行28路公交,加强核心区与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的公 交联系。 5. 按照“最低碳”“特智慧”“大交通”“崇人文”的发展理念,推动虹桥商 务区道路完善,提升申长路道路品质,推进新能源车充电站的配置建设,引入低碳 环保的新能源公交车,推动建设公交专用道路,港湾式公交站点和公交候车亭建 设,加快推进申贵路首末公交站建设。

159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第四篇 政府服务篇

第二节 智慧虹桥“三年行动计划”完成情况

智慧虹桥“三年行动计划”推进情况

2016年,虹桥商务区按照《推进“智慧虹桥”建设2015-2017年行动计划》要 求,稳步有序推进“智慧虹桥”建设工作,计划中提出推进的15个重点项目已全部 启动或完成。目前,新增宏基站、导则评估工作、国家核高基项目上海试点等工作 已经完成;可视化监控平台、核心区空间基础信息服务平台、企业公共服务平台、 低碳能耗监测平台等4个重点项目已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核心区公共区域WIFI覆 盖、智慧交通诱导、核心区交通信息发布平台、新虹街道智慧社区项目等信息化建 设项目按计划推进建设实施;2016年商务区被成功列入新一批上海市“智慧新城” 试点建设区域,本地信息化队伍不断壮大,推进“智慧虹桥”建设领导小组工作机 制进一步完善,专项资金有效扶持信息化项目,信息服务产业不断积聚,商务区信 息化发展环境实现优化提升。 (一)市“智慧新城”试点建设 2016年,虹桥商务区被成功列入新一批上海市“智慧新城”试点建设区域。 “十三五”期间,商务区将以“智慧新城”试点为载体,围绕虹桥商务区功能性特 点,着力打造智慧便捷的交通枢纽、国际高端的会展之都、创新活力的商务集聚区 和宜人宜居的生活服务圈。 (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宏基站及通信网络建设方面,2016年上半年即完成了区域内15座落地塔,同时 优化了核心区37座宏基站的通讯信号,进一步完善了商务区移动通信覆盖能力。 导则评估工作方面,2015年11月已完成核心区一期所有地块《虹桥商务区智慧 城区(地块与建筑)建设导则》评估工作,已完成核心区300多栋楼宇的信息基础 设施配套设施的建设。 核心区公共区域WIFI建设方面,在前期工作基础上,目前项目已进入一期建设 阶段,核心区一期2017年将建成61个覆盖点位。

160 第十章 三年行动计划│第二节 智慧虹桥“三年行动计划”完成情况

(三)信息化应用建设领域 核心区可视化监控平台建设方面,2016年3月底完成核心区范围320个新增视频 探头建设,核心区可视化监控平台已投入使用,并已接入闵行城区监控平台。 低碳能效监测平台建设方面,完成覆盖全区域的集数据采集、传输、汇总、存 储、综合利用和形象展示于一体的平台建设,目前平台已投入运行,接入核心区楼 宇70多栋能耗信息监测。 核心区空间基础信息服务平台方面,2016年已完成项目上线试运行和验收工 作,目前平台已投入运行。 智慧交通项目建设方面,已启动西交通中心停车场智慧化改造项目,完成商务 区静态道路诱导系统,动态道路诱导系统及停车诱导系统正按工作计划有序推进。 此外,在西交通中心、公共事务大厦及其他运营地块上,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点 已落地并上线运营,到2016年9月份实现提供车位数84个、保障运营40辆新能源汽 车。 智慧社区服务平台建设方面,确定由新虹街道为建设主体,建设整合社区、商 圈实体各方资源,面向居民提供生活、文娱、商购等各类服务的社区商圈融合服务 平台,目前项目已经进入建设阶段。 (四)信息化环境进一步优化 完善组织架构方面,明确推进“智慧虹桥”建设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负责人, 定期开展工作会议,总结工作成果,部署工作重点,进一步发挥领导小组在“智慧 新城”试点建设的统筹协调作用。 信息化队伍建设方面,由上海信息化发展研究协会提供“智慧虹桥”技术咨询 服务,建立了外部专家的智囊团和市信息化专家委员会虹桥工作站,同时常年和上 海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 专项资金政策修订方面,编制《虹桥商务区“智慧虹桥”建设专项发展资金政 策意见》,完善商务区内专项资金流程管理、资金监管,积极发挥专项发展资金在 “智慧虹桥”建设领域的扶持作用。 互联网产业集聚方面,组织开发商企业宣传智慧虹桥政策并研讨智慧虹桥发 展,助推阿里巴巴、唯品会等知名电商企业落户虹桥商务区,促进商务区信息服务 业发展。

161 162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

“智慧虹桥”三年行动计划实施进展情况表(2016年度)

序号 2016年项目任务 进度节点目标 目前进展情况 下一步重点 责任单位

1 宏基站建设 2016年完成公共绿地(2个)、05 目前已完成区域内15座宏基站的新增 上海电信 地块、03北地块共4个宏基站建设 建设任务,同时优化了核心区37座宏 上海联通 基站的通讯信号 上海移动

(管委会规划处、建设处督促 │ 四 政府服务篇 第四篇 协调)

2 红线内信息基础 地块开发进度同步完成信息基础 根据《红线内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指导 进一步跟进, 地块开发商 设施建设 设施建设 意见》,指导开发商开展信息基础设 积极发挥协 (管委会建设处督促协调) 施建设。已完成300多栋楼宇的信息 调、推进作 基础设施配套设施的建设 用

3 地块智慧化建设 根据各地块施工规划设计方案报 2015年11月初完成核心区全部地块评 管委会规划处 方案评估(导则 批时间,同步按《虹桥商务区智 估工作 评估) 慧城区(地块与建筑)建设导 则》要求对规划方案评估

4 WIFI网络核心区 2016年应完成核心区公共区域 项目一期已投入建设 加快推进项目 社会企业 全覆盖 WIFI布点建设,完成统一认证平 建设进度 申虹公司 台建设 (智慧虹桥推进办督促协调)

5 商务区核心区建 2016年将实现在试点项目成功运 2016年已投入使用,已经纳入闵行城 新虹街道 设进展可视化监 行的基础上,积极与地区合作, 区监控平台 智慧虹桥推进办 控管理平台 结合闵行区城区视频监控平台实 现商务区核心区可视化监控 序号 2016年项目任务 进度节点目标 目前进展情况 下一步重点 责任单位 (续表)

6 低碳能效监测平 建设低碳数据采集、传输、综合 目前已完成覆盖全区域的集数据采 进一步加强平 管委会建设处 台 分析应用管理平台,建设智能电 集、传输、汇总、存储、综合利用和 台数据的合理 网项目;接入商务区主功能区内 形象展示于一体的低碳能效运行管理 利用 枢纽、会展中心以及核心区内所 信息平台建设,平台已经投入运行, 有已建成地块的低碳数据 接入核心区楼宇70多栋 智慧虹桥“三年行动计划”完成情况 三年行动计划 │第二节 第十章

7 企业公共服务平 2015年完成建设 平台投入运营 管委会企业处 台二期

8 商务区核心区空 2015年完成建设 平台已建成投入使用 管委会办公室 间基础信息综合 服务平台

9 承接国家核高基 2015年按市府办要求,配合做好 继续做好相关二期试点工作的部署 继续做好二期 管委会办公室 项目上海试点单 试点工作 试点工作 位工作

10 研究落实《“智 每年组织评审“智慧虹桥”专项 起草了新一轮专项资金的实施细则和 制定每年的专 管委会建设处 慧虹桥”专项发 发展资金申报项目,评估“智慧 政策意见,支撑了未来五年的专项资 项资金申报指 管委会办公室 展资金管理办 虹桥”项目建设情况 金的总体使用 南,开展每年 法》 专项资金申报 项目评审、监 督和管理

11 本地化队伍建设 专业信息化力量支撑 由上海信息化发展研究协会提供“智 继续推进 管委会办公室 慧虹桥”技术咨询服务,建立了外部 专家的智囊团,市信息化专家委员会 工作站,和上海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 163 164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

序号 2016年项目任务 进度节点目标 目前进展情况 下一步重点 责任单位 (续表)

12 信息服务产业集 推动商务区内信息服务产业发展 促进阿里巴巴、唯品会等电商企业落 组织开发商企 管委会商务处 聚 户虹桥商务区,推进商务区信息服务 业研讨智慧虹 管委会企业处 业发展 桥发展,宣传 智慧虹桥推进办 智慧虹桥政 策,推介优秀

项目 │ 四 政府服务篇 第四篇 13 核心区交通信息 项目方案设计、申报、招投标工 已投入建设 继续推进 管委会交通处 发布平台 作 申虹公司

14 停车诱导 商务区停车库智能化建设指南, 已启动西交通中心停车场智慧化改造 继续推进 管委会交通处 停车诱导项目方案设计、申报、 项目,已完成商务区静态道路诱导系 申虹公司 招投标 统,同时动态道路诱导系统及停车诱 导系统正按照工作计划有序推进

15 智慧社区 2016年进行智慧社区顶层设计、 由管委会、闵行区科委牵头,多次进 完成项目方案 新虹街道 项目方案申报 行新虹街道社区综合服务平台项目的 的 申 报, 加 智慧虹桥推进办 研讨会,确定项目需求和项目建设时 快“新虹生活 间安排 圈”——社区、 商圈融合服务 平台的开发建 设 第十章 三年行动计划│第三节 商务配套“三年行动计划”完成情况

第三节 商务配套“三年行动计划”完成情况

按照《虹桥商务区核心区商务配套三年经济计划(2015—2017)》内容,结合 《虹桥商务区商务配套三年行动计划进度表》,2016年商务区重点关注区域的功能 配套,不断完善和优化商务配套,满足白领、居民的生活、办公、休闲、娱乐、文 化等配套,按时、按节、按点推进了核心区商务配套建设。

一、餐饮配套

已有虹桥天地、万科中心、万科时一区、冠捷、新华联、龙湖等6家开发商投 入运营,目前核心区开业餐饮面积达6.59万平方米;已开业员工食堂9个——虹桥天 地、万科中心、万科时一区、协信、绿谷、九星集团、恒基旭辉、中骏广场、冠捷。

二、购物中心

虹桥天地购物中心、新华联购物中心、龙湖虹桥天街已投入运营,总面积7万 平方米。

三、文化影视

虹桥天地的英皇UA影城投入运营,设9厅共计1100个座位数;新华联的耀莱成 龙国际影城投入运营,设6厅共计760个座位数;龙湖的江苏幸福蓝海影院投入运 营,设7厅共计1100个座位数;截至2016年底,核心区共有影厅22个,座位数达2960 个,基本能够满足现阶段商务区的商旅人士观影休闲需求。

四、酒店

截至2017年11月,核心区共有5家星级酒店投入运营,合计客房套间数量1664 间。9月1日,国家会展中心内的洲际酒店开业,酒店拥有536间客房,建筑面积 87175平方米;9月28日,新华联索菲特大酒店举行试营业开业典礼。酒店拥有354 间装修典雅的客房,拥有1027平方米的豪华宴会厅可容纳900人举办会议和酒会; 5月26日,虹桥天地康得思酒店试营业,率先开放144间客房,9月底396间全部客房

165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第四篇 政府服务篇

开放。凯悦嘉轩酒店、凯悦嘉寓酒店2家四星级酒店于11月28日开业,进一步完善 酒店配套。

图10-2

166 第十一章 专项扶持政策│第一节 专项发展资金管理办法

第十一章 专项扶持政策

第一节 专项发展资金管理办法

上海市虹桥商务区专项发展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目的和依据 根据《上海市虹桥商务区管理办法》(市政府2010年第25号令),经市政府批 准,本市“十三五”期间设立“上海市虹桥商务区专项发展资金”(以下简称“专 项资金”)。为进一步发挥专项资金的引导和带动作用,规范专项资金管理,提高 资金使用效率,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使用和管理原则 专项资金主要支持虹桥商务区主功能区内且符合虹桥商务区功能定位、产业 政策、规划布局和开发建设要求的相关项目,按照“突出重点,注重绩效,加强监 督,专款专用”的原则加强使用管理。对已享受其他市级或区级财政扶持政策的项 目,专项资金不再重复支持,确保政策不重叠。 第三条 资金来源 2016年至2020年专项资金总量12亿元,由市级财政与相关区财政(即闵行区财 政和长宁区财政)按5∶5的比例共同安排,其中:市级财政预算安排6亿元,闵行 区财政、长宁区财政安排合计6亿元,由闵行区财政和长宁区财政分别对专项资金 支持的本区项目,按照支持金额的50%安排预算资金。对专项资金支持跨区的政府 公共管理服务项目,涉及区财政应安排的预算资金,可按项目所在闵行区、长宁区 的区域面积比例或收益范围比例,由闵行区财政和长宁区财政分别安排。 专项资金采取总量核定、分年安排的办法,每年可根据年度专项资金支持项目 的实际需要,由市财政和闵行区财政、长宁区财政在专项资金总额内分年安排。

167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第四篇 政府服务篇

第四条 部门职责 市财政局负责落实市级财政预算资金,监督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情况;市发展 改革委、虹桥商务区管委会会同市级相关部门及相关区政府协调完善虹桥商务区主 功能区开发建设机制;虹桥商务区管委会会同闵行区政府、长宁区政府制定专项资 金实施细则,研究提出年度专项资金的重点支持领域,制定项目申报指南,组织开 展项目评审,编制年度专项资金预算,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实施日常监督和绩效评 价,负责公开专项资金使用情况;闵行区政府、长宁区政府负责落实区级财政预算 资金,配合虹桥商务区管委会做好专项资金日常管理工作。

第二章 预算管理

第五条 资金用途 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以下四个方面: (一)聚焦“大交通”,推进交通体系完善。支持完善虹桥商务区内部各区之 间的道路网络体系,支持打造方便快捷的内部交通微循环网络体系,支持创新交通 建设、组织和管理模式等,促进路网交通体系完善。 (二)聚焦“大商务”,完善生态和商务环境建设。包括: 1. 推进低碳实践区建设。支持绿色建筑、绿色能源、绿色照明、绿色交通、生 态环境保护、区域集中供能项目、低碳节能和绿色环保输变电等项目,促进绿色低 碳发展。 2. 推进智慧虹桥建设。支持社会化投资智慧城市建设运营类项目,包括:支持 智慧政务管理,智慧社区、智慧园区和智慧商贸建设,促进智慧新城示范;支持智 慧建筑、智慧交通、智慧会展,提升商务区功能品质。 3. 强化高端商务功能建设。支持国际贸易、文化创意、航空服务、信息服务、 新兴金融等领域的重大项目,促进商务区高端商务和现代服务业发展。 4. 优化商务环境。支持虹桥商务区重点公共区域的高品质环境营造,支持提升 公共服务质量的平台项目建设。支持打造虹桥商务区整体形象的商务环境建设项 目,支持虹桥商务区“商旅文’,示范区建设。支持社会化投资教育培训、健康医 疗等领域的重大项目,促进商务区产城融合。 (三)聚焦“大会展”,推进上海会展之都建设。支持商务区高端会议展览及 专业配套服务业的重大项目,提升会展及其服务能级和影响力。 (四)其他支持项目。支持经市政府批准的其他与虹桥商务区建设相关的重大

168 第十一章 专项扶持政策│第一节 专项发展资金管理办法

项目和专项资金审计监督费用等。 上述重大项目是指符合虹桥商务区产业导向和功能定位,具有重大功能性,具 有行业和地区重要影响力,具有较好社会和经济效益的项目。 第六条 支持方式 专项资金支持方式包括无偿资助、贷款贴息、政府补贴以及政府购买服务等, 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原则上只采取一种方式。 第七条 项目申报 虹桥商务区管委会会同闵行区政府、长宁区政府,根据虹桥商务区“十三五” 发展规划和阶段性发展目标,研究提出年度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方向和领域,制订并 发布项目申报指南。根据实施细则以及项目申报指南的具体要求,申请单位向虹桥 商务区管委会申报项目。 虹桥商务区管委会牵头负责建立项目库管理制度,实现项目全程跟踪管理和有 关信息在政府相关部门间共享。 第八条 项目审批 虹桥商务区管委会会同闵行区政府、长宁区政府,组织开展项目评审。对评 审通过的项目,虹桥商务区管委会分别会同闵行区政府、长宁区政府下达项目批 复意见。 第九条 项目实施 项目单位根据经批准的项目预算和项目计划,具体组织项目实施。

第三章 支出管理

第十条 资金下达 每年10月底前,虹桥商务区管委会将下一年度专项资金项目预算分区的市级资 金分配表报送市财政局,市财政局审核后纳入下一年度市对区的财力结算分别下达 闵行区财政局、长宁区财政局。预算执行中若需调整预算,由虹桥商务区管委会会 同闵行区政府、长宁区政府研究提出调整方案,纳入下一年度专项资金项目预算分 区的市级资金分配表在10月底前报市财政局审核。 第十一条 资金拨付 闵行区财政局和长宁区财政局根据年度专项资金项目预算的书面批复意见,按 照市、区支持总额全额安排下一年度专项资金预算。年度执行中,闵行区财政局、 长宁区财政局根据项目实施进度,按照国库集中支付的管理要求,将专项资金拨付

169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第四篇 政府服务篇

到项目单位,其中符合政府购买服务、政府采购范畴的项目应按《关于进一步建立 健全本市政府购买服务制度的实施意见》(沪府发〔2015〕21号)和政府采购制度 实施。专项资金支出形成的固定资产属于国有资产的,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国有资 产管理有关规定实施管理。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十二条 审计监督 虹桥商务区管委会会同闵行区政府、长宁区政府,加强对专项资金的日常监 督,对专项资金使用和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全程跟踪监管,并向市财政局和市发展 改革委报告年度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情况。 专项资金接受市审计和监督部门审计检查,根据年度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市 财政局可会同虹桥商务区管委会、闵行区政府、长宁区政府,聘请有资质的社会中 介机构对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情况进行审计,确保专项资金使用安全、规范。 第十三条 绩效评价 虹桥商务区管委会会同闵行区政府、长宁区政府,建立虹桥商务区专项资金支 持项目的绩效评价体系,定期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评价,并将绩效评价情 况作为以后年度申报安排专项资金的重要参考依据。 第十四条 信息公开 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纳入政府信息公开范围,由虹桥商务区管委会会同闵行区 政府、长宁区政府按照政府信息公开的要求,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公开。 第十五条 责任追究 专项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挪用。对于不按规定配合进行专项资金使 用情况跟踪监管和信息披露的项目,将暂缓拨付其专项资金。 对以同一项目重复申报并享受其他财政专项资金的,将限期收回本专项资金, 并取消项目单位继续申报专项资金的资格。相关单位违规行为将录入本市社会信用 体系。 对弄虚作假、截留、挪用等违反法律法规或有关纪律的行为,除限期收回专项 资金、取消项目单位继续申报项目资格外,还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追究项目单位和 有关负责人的法律责任。

170 第十一章 专项扶持政策│第一节 专项发展资金管理办法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六条 实施期限 (一)本办法自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实行。 (二)本办法由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虹桥商务区管委会、闵行区政府、 长宁区政府按各自职责负责解释。

171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第四篇 政府服务篇

第二节 专项发展资金使用管理实施细则

上海市虹桥商务区专项发展资金使用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目的和依据 为了规范上海市虹桥商务区专项发展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使用和管 理,细化职责分工和操作流程,根据《上海市虹桥商务区专项发展资金管理办法》 (沪财预〔2017〕28号,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使用原则 专项资金主要支持虹桥商务区主功能区内符合虹桥商务区功能定位、产业政 策、规划布局和开发建设要求的相关项目, 按照“突出重点、注重绩效、加强监 督、专款专用”的原则加强使用管理。对已享受其他市级或者区级财政扶持政策的 项目,专项资金不再重复支持,确保政策不重叠。 第三条 部门职责 市财政局负责落实市级财政预算资金,监督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情况;市发展 改革委、虹桥商务区管委会会同市级相关部门及相关区政府协调完善虹桥商务区主 功能区开发建设机制;虹桥商务区管委会会同闵行区政府、长宁区政府研究提出年 度专项资金的重点支持领域,制定项目申报指南,组织开展项目评审,编制年度专 项资金预算,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实施日常监督和绩效评价,负责公开专项资金使 用情况;闵行区政府、长宁区政府负责落实区级财政预算资金,配合虹桥商务区管 委会做好专项资金日常管理工作。

第二章 资金用途

第四条 使用范围 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以下四个方面: (一)聚焦“大交通”,推进交通体系完善。支持完善虹桥商务区内部各区之

172 第十一章 专项扶持政策│第二节 专项发展资金使用管理实施细则

间的道路网络体系,支持打造方便快捷的内部交通微循环网络体系,支持创新交通 建设、组织和管理模式等,促进路网交通体系完善。 (二)聚焦“大商务”,完善生态和商务环境建设。包括: 1. 推进低碳实践区建设。支持绿色建筑、绿色能源、绿色照明、绿色交通、生 态环境保护、区域集中供能项目、低碳节能和绿色环保输变电等项目,促进绿色低 碳发展。 2. 推进智慧虹桥建设。支持社会化投资智慧城市建设运营类项目,包括:支持 智慧政务管理,智慧社区、智慧园区和智慧商贸建设,促进智慧新城示范;支持智 慧建筑、智慧交通、智慧会展,提升商务区功能品质。 3. 强化高端商务功能建设。支持国际贸易、文化创意、航空服务、信息服务、 新兴金融等领域的重大项目,促进商务区高端商务和现代服务业发展。 4. 优化商务环境。支持虹桥商务区重点公共区域的高品质环境营造,支持提升 公共服务质量的平台项目建设,支持打造虹桥商务区整体形象的商务环境建设项 目,支持虹桥商务区“商旅文”示范区建设,支持社会化投资教育培训、健康医疗 等领域的重大项目,促进商务区产城融合。 (三)聚焦“大会展”,推进上海会展之都建设。支持商务区高端会议展览及 专业配套服务业的重大项目,提升会展及其服务能级和影响力。 (四)其他支持项目。支持经市政府批准的其他与虹桥商务区建设相关的重大 项目和专项资金审计监督费用等。 上述重大项目是指符合虹桥商务区产业导向和功能定位,具有重大功能性,具 有行业和地区重要影响力,具有较好社会和经济效益的项目。 第五条 支持方式 专项资金支持方式包括无偿资助、贷款贴息、政府补贴以及政府购买服务等, 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原则上只采取一种方式。 对专项资金支持的跨区项目,按《管理办法》所确定的原则,一事一议协商确 定各区分担比例。

第三章 项目申报

第六条 申报指南 虹桥商务区管委会会同闵行区政府、长宁区政府,在每年第二季度研究确定下 一年度专项资金的重点支持方向和领域,编制发布项目申报指南,组织项目申报。

173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第四篇 政府服务篇

项目申报指南按照确定的重点领域分类编制,明确支持重点、支持标准、支持 方式、申报主体、申报时间、申报流程、评审程序、评审标准、项目管理等内容。 第七条 申报主体 申报主体为财务管理制度健全、纳税和会计信用良好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 业或者社团法人等,其申报支持的项目功能和作用主要发生在虹桥商务区主功能区 范围内。 第八条 申报材料 申报主体应当在规定时限内,按照相关政策以及项目申报指南的要求提交申请 材料,并保证提交材料的真实性。 第九条 项目受理 虹桥商务区管委会会同闵行区政府、长宁区政府,设立统一窗口负责受理项目 申请。

第四章 项目审批

第十条 条件审查 虹桥商务区管委会根据相关政策以及项目申报指南对申报项目是否符合申报要求 进行审查。审查不合格的,应当函告申报主体;审查合格的,进入项目评审环节。 第十一条 项目评审 虹桥商务区管委会会同闵行区政府、长宁区政府,根据申报指南明确的评审程 序和评审标准,组织开展项目评审,出具评审意见。项目评审可以委托第三方机构 进行。 第十二条 项目批复 对评审不通过的项目,由虹桥商务区管委会函告申报主体;对评审通过的,虹 桥商务区管委会分别会同闵行区政府、长宁区政府下达项目批复意见。 第十三条 管理合同 虹桥商务区管委会可以按照项目批复和相关政策意见,牵头与项目主体签订 《项目管理合同》或者相关协议,明确项目内容、实施进度和扶持资金额度、资金 拨付方式、项目验收、违约处理等内容。 第十四条 项目调整 资金申请获得批复后,对资金使用主体、项目内容、主要用途有调整需求的项 目,按照原审批程序重新进行审批。

1 74 第十一章 专项扶持政策│第二节 专项发展资金使用管理实施细则

第十五条 项目计划 虹桥商务区管委会会同闵行区政府、长宁区政府根据虹桥商务区“十三五” 发展规划和阶段性发展目标,加强项目储备,在每年8月底前梳理形成下一年度项 目计划。对已申报且评审的项目和已审批的项目按照实施进度,建立专项资金项目 库,将申报主体提交的项目材料录入项目库,根据项目的阶段及时更新状态,跟踪 项目的进展。

第五章 资金拨付

第十六条 专项管理 虹桥商务区管委会在每年10月底前,将下一年度专项资金项目预算分区的市级 资金分配表报送市财政局,市财政局审核后纳入下一年度市对区的财力结算分别下 达闵行区财政局、长宁区财政局,资金使用情况纳入虹桥商务区专项发展资金信息 管理系统统一管理。 专项资金的使用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专款专用,严格管理。项目单位获得 专项资金,应当单独核算,不得擅自挤占、截留和挪用。 第十七条 拨付程序 闵行区财政局和长宁区财政局根据年度专项资金项目预算的书面批复意见,按 照市、区支持总额全额安排下一年度专项资金预算。 年度执行中,闵行区财政局、长宁区财政局根据年度预算、项目实施进度、合 同约定,按照国库集中支付的管理要求,将专项资金拨付到项目单位。 第十八条 政府采购 专项资金使用中符合政府购买服务、政府采购范畴的项目应当按照《关于进一 步建立健全本市政府购买服务制度的实施意见》(沪府发〔2015〕21号)和政府采 购制度实施。 第十九条 国资管理 专项资金支出形成的固定资产属于国有资产的,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国有资产 管理有关规定实施管理。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条 监管责任 虹桥商务区管委会会同闵行区政府、长宁区政府,加强对专项资金的日常监

175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第四篇 政府服务篇

督,对专项资金使用和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全程跟踪监管,并向市财政局和市发展 改革委报告年度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情况。 第二十一条 绩效评价 虹桥商务区管委会会同闵行区政府、长宁区政府,建立和完善绩效评价体系, 定期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评价;逐步建立企业诚信数据库和专项资金数据 库,创新和完善绩效评价管理工作。 第二十二条 审计监督 专项资金接受市审计和监督部门审计检查,根据年度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市 财政局可以会同虹桥商务区管委会、闵行区政府、长宁区政府,聘请有资质的社会 中介机构对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情况进行审计,确保专项资金使用安全、规范。 对接受专项资金扶持的项目,虹桥商务区管委会负责聘请有资质的机构对项目 进行审计,形成审计报告,确保专项资金规范、安全使用,并将审计情况报市财政 局和市发展改革委。 第二十三条 信息公开 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纳入政府信息公开范围。虹桥商务区管委会会同闵行区政 府、长宁区政府按照政府信息公开的要求,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公开。 第二十四条 违规处理 对于不按规定配合进行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跟踪监管和信息披露的项目,暂缓拨 付其专项资金。 对以同一项目重复申报并享受其他财政专项资金的,限期收回本专项资金,并 取消项目单位继续申报专项资金的资格。 申报主体对申报材料弄虚作假、在资金实际使用过程中违反规定擅自改变资金 用途以及虚报、冒领、截留、挪用、挤占专项资金的,限期收回已拨付资金,立即 停止支付后续资金,取消该单位及项目负责人申请专项资金的资格,并按照国家有 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实施期限 本细则自2017年 7月20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0年12月31日。

176 第十一章 专项扶持政策│第三节 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

第三节 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

上海虹桥商务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目的依据 为规范虹桥商务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健全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完善建 设程序,提高投资效益,建立前期审批和后期监管并重的管理制度,根据《国务院 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上海虹桥商务区管理办法》《上海市市级建设财力项 目管理办法》及国家、本市相关法律法规,按照市政府常务会议决定和上海市发展 改革委《关于进一步加强虹桥商务区主功能区资金平衡和项目审批工作有关要求的 函》有关要求,结合本区域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虹桥商务区政府投资项目(以下简称政府投资项目),主要指位 于虹桥商务区(按照《上海市虹桥商务区管理办法》确定的范围)内,统筹列入商 务区主功能区政府投资平衡范围并由政府财政性资金直接投资建设的公共性、公益 性配套工程项目。涉及市级建设财力项目、区级政府投资项目除外。 商务区土地收储项目及未列入政府投资计划的商务区政府投资项目参照执行, 国家和本市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 工作职责 根据市政府常务会议(2012-5)精神,市投资管理部门、市建设管理部门委托 上海虹桥商务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委会)负责本区域政府投资项目的审批管 理工作,结合商务区实际,主要承担以下职责: (一)按照本区域中长期发展规划及专项规划、行动计划等,建立项目储备 库,组织编制年度商务区政府投资项目计划; (二)统筹平衡主功能区政府投资,组织开展政府投资项目前期工作,提出项 目执行的可行性方案;

177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第四篇 政府服务篇

(三)负责政府投资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及概算的 审批和综合竣工验收备案; (四)在市有关部门指导下,组织开展政府投资项目资金监管、项目稽察工 作。

第二章 项目计划管理

第四条 项目储备 根据“规划先行、资金平衡”的原则,经市政府批准的规划是建立项目储备库 的重要依据,项目储备库按照规划和计划实施情况进行动态管理。项目储备库是编 制规划期内中长期政府投资支出规划和年度项目计划的依据。 市政府批准的规划主要包括经市政府批准发布的本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 长期规划、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各类专项发展规划等,以及虹桥商务区开发建设 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审议通过的行动计划、工作方案等。 第五条 项目计划 本区域内的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实行年度计划管理制度,按照“轻重缓急、突出 重点”的原则,在对储备项目评估论证的基础上,依据市政府批复的规划、市政府 专题会议纪要和指挥部会议纪要、指挥部办公室(管委会)会议纪要等,每年编制 本区域年度项目计划。 第六条 资金计划 按照以收定支的原则,结合本区域土地出让计划和资金收支平衡情况,每年四 季度,管委会编制下一年度政府投资项目计划和土地出让收入支出预算,报市发展 改革委、市财政局等相关部门审核,由市发展改革委会商市有关部门后书面回复审 核意见,并纳入下一年度市级土地出让收入支出预算。

第三章 项目审批程序

第七条 审批程序 政府投资项目的审批程序,主要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 及概算等。 第八条 项目建议书申报和审批 项目(法人)单位应当根据年度项目计划组织编制项目建议书,报管委会审 批。项目建议书要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主要建设内容、拟建地点、拟建规模、投

178 第十一章 专项扶持政策│第三节 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

资匡算、资金筹措以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进行初步分析,并附相关文件资料。 项目建议书的编制格式、内容和深度应当达到规定要求。 管委会根据需要可征询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意见,委托具有相应工程咨询资格的 机构对项目建议书进行评估。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由管委会批复项目建议书。 前期工作深度达到项目建议书要求、建设内容简单、投资规模较小的项目,可 直接编报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者合并编报项目建议书。 第九条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申报和审批 项目(法人)单位依据项目建议书批复,组织开展可行性研究工作。项目可行 性研究报告必须委托具有相应工程咨询资格的机构进行编制,在进行多方案比选的 基础上,提出使用政府资金的合理需求,报管委会审批。 可行性研究报告应当对项目在技术和经济上的可行性以及社会效益、节能、资 源综合利用、生态环境影响、社会稳定风险等进行全面分析论证,落实各项建设和 运行保障条件,并按照有关规定取得相关许可、审查意见。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 格式、内容和深度应当达到规定要求。可行性研究报告应按照规定附具以下文件: (一)规划部门出具的规划意见; (二)土地部门出具的用地预审意见(不涉及新增用地,在已批准的用地范围 内进行改扩建的项目,可不进行用地预审); (三)节能审查部门出具的项目节能审查意见; (四)根据有关规定应当提交的其他文件。 管委会可以选择具有相应工程咨询资格的机构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评 估,可行性研究评估可以同步开展节能评估和项目社会稳定影响评价。未通过咨询 评估的项目不予审批。管委会可根据需要征询相关行业管理部门意见,或进行专家 评议。对符合规定、具备条件的项目,管委会批准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十条 初步设计及概算申报和审批 依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项目(法人)单位依法选择具有相应工程设计资质的 设计单位,编制初步设计文件。设计单位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可行性研究报告 批复文件的有关要求,明确各单项工程或者单位工程的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建设 标准、用地规模、主要材料、设备规格和技术参数等设计方案,并据此编制投资概 算。投资概算应当包括国家和本市规定的项目建设所需的全部费用。 管委会选择具有相应工程咨询资格的机构对项目初步设计和投资概算进行评估 后,批复初步设计和概算。在批复初步设计时,应当征询同级行业主管部门意见。

179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第四篇 政府服务篇

第十一条 概算调整审批 政府投资项目应严格按照批复要求组织实施,项目(法人)单位在执行过程中 发生重大变化,必须符合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且应按程序报批,未经批准严禁变更 项目(法人)单位、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和建设标准。 对于概算金额超出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投资的项目,尚未开工建设的,项目 (法人)单位应重新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上报管委会审批。 第十二条 项目建设指南 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商务区政府投资项目土地面积需求、项目选址、设 计等,应当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等, 符合节能环保、节约集约、科学合理的要求。 管委会会同相关部门,结合虹桥商务区实际特点,根据国家和本市的规定以及 政府投资项目不同的功能需求,编制或修订有关规划、指南,指导政府投资项目前 期工作。 第十三条 项目信息报备 管委会批复政府投资项目时,批文应抄送市发展改革委、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 委、市财政局、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市审计局等有关部门。 按照规定,政府投资项目纳入上海市固定资产投资管理信息系统,应及时如实 填报有关信息。 第十四条 项目信息公开 政府投资项目按照有关规定,依法合规做好有关项目信息公开、加强社会风险 防范等工作。

第四章 项目建设管理

第十五条 项目管理制度 项目建设管理制度包括项目法人制、代建制、招标投标制、财务(投资)监理 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等,上述制度应严格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执行。 (一)代建制 探索推行“代建制”,通过招标等竞争方式,选择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单位负责 建设实施,严格控制项目投资、规模、标准、质量和工期。具体按照本市有关规定 执行。

180 第十一章 专项扶持政策│第三节 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

(二)招标投标制 根据国家、上海市相关规定,达到招标限额标准以上的各类工程、货物和服 务,应当依法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招标。项目(法人)单位应按照批准的概算 实行工程(设备)分类或分项投资限额招标,施工招标应以施工图开展招标。 (三)财务(投资)监理 管委会按照“公开、公平、择优”原则,根据《政府采购法》《招投标法》通 过招标选择和确定财务(投资)监理机构,对项目的资金和财务等方面进行管理、 监督和投资控制。具体参照《上海市市级建设财力项目财务监理管理办法》执行, 并建立抽查考核制度。管理细则另行制定。 (四)工程监理制 对项目实行工程监理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 条例》《上海市建设工程监理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加强项目施工现场管理、安全 质量监督和工程进度控制。 (五)其他建设制度 应当严格执行投资项目的法人责任制、合同管理制等有关项目建设法律、法规 的规定。 第十六条 财务管理 项目(法人)单位应按照《基本建设财务规则》的要求,规范建设资金使用和 财务管理,建立完善的基建财务制度,遵循专款专用原则,实行单独建账、单独核 算,建设资金应依法合规使用,不得拆借、不得挤占和挪作他用。 第十七条 资金拨付和使用 根据“按预算、按项目年度投资计划、按进度、按合同”的原则及本市政府投 资管理的相关规定,项目(法人)单位应当根据批复的市级土地让收入支出预算、 项目年度投资计划、工程建设进度,按照程序向市有关部门申领建设资金。管委会 配合市有关部门做好日常项目资金使用监管工作。 第十八条 进度管理 项目(法人)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批复要求组织实施,在未经批准前严禁变更项 目(法人)单位、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和建设标准。项目(法人)单位应按月向管 委会上报项目建设进度和资金使用情况,管委会转报市发展改革委、市住房城乡建 设管理委和市财政局等相关市级部门。

181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第四篇 政府服务篇

第十九条 概算管理 项目建设过程中原则上不再调整静态投资概算,如有项目投资超概算因素发生 时,项目单位和财务(投资)监理应及时上报管委会,确需调整的,由项目单位提 出申请,按程序履行办理调整手续。 (一)概算调整受理 建设过程中的概算调整项目原则上先进行审计后,由项目审批部门视具体情况 做出是否受理申请的决定。经审计后,发现由于管理不善、失职渎职和未经批准擅 自扩大建设规模、提高建设标准、改变建设方案等违反规定的行为,造成投资超原 批复概算的项目,项目审批部门原则上不受理调概申请。 (二)概算调整审核 管委会将按照静态控制、动态管理的原则,对概算调整的内容和原因进行审 查,区分不可抗因素和人为因素。对项目建设过程中因原材料和人工价格出现大 幅变动、政策条件和地质条件发生变化等客观因素,确需调整概算的项目,由项 目(法人)单位提出投资变更申请,经具有相应资格的咨询机构评审后,按程序 核定。 (三)过失引致的概算调整 项目建设过程中,对因过失或违反相关规定,导致超概算的投资变更,由相关 部门按照规定追究相关单位和责任人的法律和经济责任,依法给予处罚。根据相关 部门的处理意见和项目(法人)单位的整改报告,管委会会同市相关部门研究决定 是否调整概算。对由于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招标代理单位过失造成投资超过 原批复概算的,根据合同约定的违约责任扣减有关责任单位的费用,超出的投资不 作为计取相关费用的基数。 第二十条 竣工管理 (一)工程验收 政府投资项目的竣工验收按照《上海虹桥商务区主功能区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 案操作规程》执行。工程竣工验收后,项目(法人)单位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及时组 织工程竣工结算。根据需要,项目审批部门可自行或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对竣工结算 开展审查。 (二)竣工财务决算 政府投资项目竣工后,项目(法人)单位应按规定在3个月内完成项目竣工财 务决算编制。竣工财务决算必须按规定进行审计,审计后的竣工财务决算由管委会

182 第十一章 专项扶持政策│第三节 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

转报市财政局审查。市财政局及时审查批复项目竣工财务决算,项目(法人)单位 以此办理核销拨款、固定资产移交手续。 (三)竣工验收 项目各单项验收完成后,由项目审批部门组织或委托项目综合竣工验收。 (四)资产移交。政府投资项目形成的国有资产应按规定完成资产登记、交付 使用、会计核算等手续,并加强固定资产的运行管理。

第五章 项目监督检查

第二十一条 审计制度 项目(法人)单位完成竣工决算后,向市审计局提出审计申请。市审计局按照 审计管理权限,并根据年度审计工作计划对项目组织审计,形成书面审计报告,并 作为有关部门办理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的依据。 第二十二条 后评价制度 建立健全政府投资项目的后评价制度,实行动态跟踪管理。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 或运营一定时间后,项目审批部门根据需要,会同项目建设单位、业主单位进行后评 价,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以不断提高投资决策水平和投资效益。 第二十三条 稽察制度 建立和完善项目稽察制度,管委会配备稽察联络员,做好商务区政府投资项目 的稽察工作,督促相关单位贯彻执行国家和本市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政策。

第六章 责任追究

第二十四条 项目单位 项目(法人)单位在政府投资项目实施过程中,未经批准,擅自提高建设标 准、扩大建设规模、改变建设方案的,由管委会和市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给予责令 限期整改、通报批评、暂停拨款等处罚决定。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依法追究项 目(法人)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涉嫌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有关部门 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 管理部门 政府投资项目发生重大质量和安全生产事故的,除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的法律 责任外,依法追究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在项目审批、执行建设程序、工程建设监督管 理等方面的行政责任。涉嫌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有关部门追究其刑事责任。

183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第四篇 政府服务篇

第二十六条 国家工作人员 政府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政府投资项目审批、建设、管理和监督过程中滥 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索贿受贿尚未构成犯罪的,由上级行政监察机关依 法追究其行政责任;涉嫌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有关部门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七条 参建单位 参与政府投资项目的工程咨询机构、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 理单位、财务监理单位、招标代理机构等弄虚作假、违反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的, 由主管部门根据情节轻重,依法给予处罚。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涉嫌 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有关部门追究其刑事责任。建立参建单位诚信评价制度,健 全对中介机构抽查管理机制,加强事中事后跟踪考核监督管理。参建单位准入管理实 施办法另行制定。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特殊事项 涉及国家安全、国家秘密、抢险救灾、重大民生等特殊情况的项目,经市政府 同意,可适当简化程序。 第二十九条 解释 本办法所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调整或修改,按最新规定执行,具体由管委会会同 市有关部门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 执行时间 本办法自2017年9月10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2年12月31日。

184 第十一章 专项扶持政策│第四节 人才公寓配租管理规定

第四节 人才公寓配租管理规定

虹桥商务区(主功能区)人才公寓配租管理规定(试行)

为满足上海虹桥商务区(主功能区)人才居住的需求,为企业及其人才营造良 好的商务配套和生活环境,根据《关于进一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 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沪委发〔2016〕19号)、《上 海市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实施意见》(沪府发〔2010〕32号)和《上海市虹桥商务 区管理办法》(沪府发〔2010〕第25号)的精神,结合商务区特点,制定本规定。 一、原则 (一)虹桥商务区(主功能区)人才公寓政策的实施由虹桥商务区管理委员会 (以下简称管委会)和所在区人民政府(以下简称区政府)共同负责。 (二)管委会会同相关区政府通过筹集公共租赁房(以下简称公租房)、回 购回租住房、全租赁住宅等多方式多渠道筹措人才公寓,解决虹桥商务区(主功能 区)各类人才阶段性、过渡性居住需求。 (三)属于公租房性质的人才公寓,视房源按本市市筹公租房或区筹公租房的 相关管理规定实施管理,同时适用本规定。 (四)管委会根据人才公寓不同房源项目情况,会同市、区职能部门和公租房 公司或项目营运公司制定相应的人才公寓项目供应方案和申报指南实施配租管理。 (五)申请人才公寓需同时符合企业条件与个人条件。 (六)人才公寓由企业申请和承租。符合人才公寓入住条件的企业员工向本企 业提出申请,企业审核后统一向管委会申报。配租后企业与人才公寓运营公司办理 租赁手续,安排员工入住和监督管理。 二、企业条件 (一)基本条件 1. 注册在虹桥商务区(主功能区)范围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且实际入驻办 公;

185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第四篇 政府服务篇

2. 企业人事、财务等各项管理制度健全,诚信经营和依法纳税; 3. 企业信用优良,无有损商务区形象的不良行为; 4. 同意并严格遵守虹桥商务区人才公寓管理相关规定。 (二)企业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优先配租供应 1. 虹桥商务区(主功能区)重点引进项目; 2. 经商务部门认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贸易型总部; 3. 国内上市公司和大型企业的总部或区域性、功能性总部; 4. 员工人数规模在50人以上; 5. 企业缴纳各类税收在300万元以上; 6. 需安排对企业有特殊贡献且确有居住困难人才的中小企业。 三、个人条件 1. 属于公租房性质的人才公寓,入住人员需视房源情况符合市筹公租房或区筹 公租房的准入条件。 2. 属于非公租房性质的人才公寓,优先安排入选中央和上海市“千人计划”引 进人才、上海市领军人才和特殊专业人才、紧缺人才以及重点项目企业中、高层管 理人员入住。 四、申请和配租流程 (一)企业申请 符合条件的企业基于员工申请向管委会申报人才公寓配租申请材料,并报备本 企业人才公寓入住分配和轮候方案。 (二)配租评审 管委会根据房源情况和企业需求,拟定房源额度分配方案;召开联合评审会, 评审通过后,报管委会审议后执行。 (三)确定人选 企业根据管委会下达的配租额度,按照报备的人才公寓入住分配和轮候方案, 在申请员工中提出入住和轮候人选,经企业内部公示无异议后确定入住和轮候名 单。 (四)资格审核 配租属于公租房性质的人才公寓,企业收齐入住员工公租房准入资格申请材料 后,统一提交单位所在区公租房公司进行审核,取得《准入资格确认书》的员工方可 入住;非公租房性质的人才公寓按照项目要求,由管委会对入住人员进行审核确认。

186 第十一章 专项扶持政策│第四节 人才公寓配租管理规定

(五)签约入住 企业与人才公寓运营公司签订租赁合同,再办理入住手续。 五、监督管理 (一)承租企业及入住员工应确保各类申报信息的真实性,租住期间承租企业 应以书面形式定期向管委会通报租住情况以及员工就业、住房变更情况,管委会对 人才公寓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二)承租企业及其入住员工不得将人才公寓转租、转借、擅自调换、改变 用途、破坏、擅自装修,不得在公寓内从事违法违规活动,并严格遵守租赁合同约 定。 (三)租住期间,企业入住员工通过购买、受赠、继承其他住房,或承租、承 购其他保障性住房,或累计拖欠租金超过三个月的,应及时腾退入住的人才公寓。 (四)租赁期间和轮候期间企业入住和轮候员工离职的,应及时腾退入住的人 才公寓或取消轮候资格,房源由企业另行安排符合条件的员工入住,企业应将相关 情况及时书面告知虹桥商务区管委会。 (五)企业及入住员工违反上述规定,经管委会督促仍不整改的,收回已配租 的人才公寓,取消企业申请资格,情节严重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六、其他 (一)属于公租房性质的人才公寓,租赁期限、租赁价格等按照公共租赁住 房相关规定执行。属于非公租房性质的人才公寓,将视房源项目明确人才标准;配 租期原则上为2年,到期重新配租;租赁价格参照公租房按略低于市场租金水平确 定;租金标准定期调整,租金调整发生在租赁合同期内的,仍按合同执行。 (二)虹桥商务区(主功能区)范围内服务于商务区的事业单位及其人才参照 本规定管理。 (三)本规定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19年9月30日。 (四)本规定由虹桥商务区管委会负责解释。

187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第四篇 政府服务篇

第十二章 虹桥商务区综合交通规划

近几年,虹桥枢纽客流和背景交通量持续增长,国展中心的全面运营、商务区 主功能区、核心区及拓展区的开发,虹桥商务区的交通将面临更大的挑战。《上海 市城市总体规划2040(纲要)》将虹桥主城片区共同纳入主城区统一管理,对虹桥 商务区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2015年下半年,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要求,虹桥商务区管委会和市交通委 共同牵头组织编制《虹桥商务区综合交通规划》,进一步优化、完善虹桥商务区内 外交通。近两年来,虹桥商务区管委会和市交通委组织开展了一系列调研,广泛征 求、反复听取闵行、长宁、青浦、嘉定区及市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意见,2015年底形 成了商务区综合交通规划的总体成果,明确了道路规划和近期建设计划,对区域内 的区区对接道路建设首先进行了统筹推进,其中2016年启动建设了5条道路、2017 年又启动建设了4条道路。 2016年,结合《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40(纲要)》的发布,《上海市近期轨 道交通建设计划(2017-2025)》的环评公示,管委会、市交通委多次牵头与相关 区、机场集团、申通集团等部门对接,开展轨道交通规划研究并形成中期成果。之 后,结合延安路中运量的开通运营,着力深化研究商务区地面公交、停车、慢行、 综合管理等交通专题。在此基础上,2017年6月最终成果通过专家评审。 虹桥商务区综合交通规划编制立足近期、展望远期,从地区交通需求及特征 分析出发,将虹桥枢纽、国展中心和商务区核心区、主功能区、拓展区作为整体综 合研究,并适当向外扩展,分析商务区未来的交通问题和挑战,提出相应战略与总 体规划方案,形成道路、轨道、地面公交、静态交通、慢行交通、综合交通管理系 统规划,并梳理了近期建设计划。2017年7月,管委会与市交通委召集相关区及单 位进一步研究了交通规划,推进规划中梳理的任务清单(“十三五”期间,四区共 计59项)的具体落实。“十三五”期间,虹桥商务区将进一步作任务分解、推进落 实,构建虹桥商务区“内联外通、均衡有序、便捷高效、低碳智能”的一体化综合 交通体系。

188 第十二章 虹桥商务区综合交通规划

图12-1

一、综合交通规划整体思路:适度超前、公交主导、均衡交通、分级保障

《规划》在制订过程中贯彻了适度超前、公交主导、均衡交通、分级保障的策略。 适度超前的区域整体发展策略。道路网络率先形成整体,并与中心城、周边 区域路网有效衔接。延伸城区轨道支撑区域发展,并通过纵向轨道扩展商务区辐射 面。 公交主导的多式协调策略。机场快线、市郊铁路快速保障,市域长距离出行以 轨道交通为主,周边区域以高等级公交及区域轨道为主,商务区内部以个性化公交 为主。 均衡交通流策略。完善枢纽“一纵三横”快速集散系统,完善国家会展中心的 配套设施建设,形成多路径、多通道和多选择的内外交通体系。 分级综合保障策略。管理体制上强调统一,注重信息化管理。形成虹桥枢纽和 国家会展中心交通保障协调机构,建立高效统一的应急指挥系统,实施分级保障, 应对突发大客流等应急情况。

二、综合交通规划具体实施分为:5个设施层面规划和1个综合管理规划

虹桥商务区内多种交通源汇聚,过境交通和到发交通重叠。虹桥枢纽主要是长

189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第四篇 政府服务篇

图12-2

距离到发交通,会展中心为展会交通,核心区是以通勤和商务交通为主,拓展区呈 现出新兴地区交通特征。预计到2020年,整个虹桥商务区交通出行量达到330万人 次/日,远期将突破500万人次/日。分析虹桥商务区未来的交通问题和交通挑战, 《规划》包含“道路交通、轨道交通、地面公交、静态交通、慢行交通”5个设施 层面的规划和1个综合管理规划。 1. 道路交通 “四横三纵”“五横六纵”“七越九跨”:虹桥商务区将通过推进既有规划快 速通道建设,完善快速路匝道系统、区域地面干道系统,加密跨屏障通道布局,辟 通跨区道路,构建组团内部路网格局,优化外围通道功能,形成“四横三纵”高快 速路网、“五横六纵”的区域地面干道系统、“七越九跨”的穿越屏障通道的路网 布局。 2. 轨道交通 规划建设3条轨道交通线路:除2017年底将开通的17号线之外,根据近期轨道 交通规划,近期商务区内将规划建设3条轨道交通线路,其中1条为轨道13号线的延 伸,1条为南北向市域铁路,1条为机场快线。远期将构建多通道进出中心城及轨道 快线,加强商务区与重要枢纽和城市重点区域的快速联系,推动内部勾联整体发 展。

190 第十二章 虹桥商务区综合交通规划

3. 地面公交 发展中运量,形成“七横八纵”客流走廊:围绕轨道交通建设情况和重点地区 建设,构建多层次、多模式的公交体系,发挥地面公交对轨道交通补充、衔接和过 渡的作用。商务区各功能区之间连接加强,未来商务区将形成“七横八纵”的客流 走廊。提出在主要干道规划中运量(快速公交)体系,覆盖地面公交客流走廊,串 联商务区主要功能区,衔接重要轨道站点及延安路中运量。优化既有公交系统,新 增换乘公交,扩大公交覆盖面。完善商务区公交线路、公交场站和换乘设施建设, 提高商务区公交服务水平。 4. 静态交通 停车场地加速扩容:进一步完善虹桥枢纽停车,加快扩建西交通中心二期停车 库和扩容东交通中心P5和P8停车场。加快国家会展中心配套停车场建设,加快国家 会展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原5号综合停车场)建设,推进4个外围配套客车停车场和 2个货运轮候区建设。合理规划核心区、主功能区和拓展区停车,将利用信息化手 段进行需求引导,强化区域停车资源共享。 5. 慢行交通 推进核心区立体慢行空间建设:规划日常慢行空间,并保障社区休闲慢行空 间。沿吴淞江滨水生态慢行空间,依托生态绿化走廊规划生态慢行空间。构建核心 区立体化慢行系统,持续推进核心区立体慢行空间建设。规划自行车三级交通通道 体系,鼓励共享单车,规范停放。

三、综合交通管理:区域一体化综合信息平台

虹桥商务区将完善区域一体化综合信息平台,强化交通信息交互中心,统一商 务区内交通信息系统的规范和标准,实现数据共享、信息互通。完善道路交通、公 共交通、客流与预警信息等信息发布。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出行需求进行引导, 采取差别化的交通需求管理政策。应对虹桥枢纽及国家会展中心客流突发事件建立 分级保障体系,针对不同客流强度实行分类分级保障。

191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第四篇 政府服务篇

第十三章 虹桥商务区产业发展 重点支持目录

虹桥商务区产业发展重点支持目录

为实现虹桥商务区功能定位,更好地服务于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和上海全 球城市战略,形成以总部经济为核心,高端商务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的产业格 局,建成产城融合世界一流的中央商务区,根据《上海市虹桥商务区管理办法》和 《上海市虹桥商务区发展“十三五”规划》,参照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1)》《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5年修订)》《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 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85号)》《上海市 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 导意见的实施意见》和《上海产业结构调整负面清单(2016)》等产业发展规范, 制定本目录(凡国家有限制性规定的从其规定)。现发布如下:

一、商贸服务业

1. 电子商务。 2. 无店铺销售。 3. 批发贸易。 4. 国际采购平台。 5. 新型商业设施开发。 6. 新兴商贸业集成服务。 7. 体验式购物中心建设及运营。 8. 高端品牌代理。 9. 贸易类企业总部。 10. 国际经济贸易组织、各类商会和跨国采购组织。

192 第十三章 虹桥商务区产业发展重点支持目录

二、房地产业

商业房地产(含商务楼、酒店等)开发、建设、经营。

三、会展旅游业

1. 大型国际会议。 2. 会展中心经营和服务。 3. 专业展览服务。 4. 大型国际性、专业性展览。 5. 酒店运营及管理。 6. 旅游开发、境内外旅游组织及会展旅游业务。

四、专业服务业

1. 律师、公证等法律服务。 2. 审计、税务、会计等财务服务。 3. 为专利、商标、版权、软件等提供的代理、转让、登记、鉴定等知识产权服 务。 4. 广告服务。 5. 市场调查。 6. 咨询服务、商务服务。 7. 风险评估、认证。 8. 品牌运作、管理及服务。

五、现代航空服务业

1. 航空公司总部和功能性机构。 2. 航空贸易服务。 3. 航空零部件和维修行业。 4. 公务机产业。 5. 航空专业服务业,包括航空运输商协会、航空仲裁法庭、“一站式”服务中 心等行业协会和服务机构。

193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第四篇 政府服务篇

六、医疗健康服务业

1. 医学、生命科学、基因检测。 2. 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研发和贸易服务。 3. 医疗机构。 4. 基于信息技术的智慧医疗。 5. 社会化、专业化康复和护理服务。 6. 多样化、个性化的卫生保健延伸服务。 7. 高端医疗健康服务业。 8. 养老产业。

七、金融服务业

1. 信托投资、理财管理、财务公司、公司银行与私人银行业务,融资担保、货 币经纪、汽车金融、航空金融、科技金融、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互联网金融、 品牌文化金融、小额贷款、融资租赁等特色金融服务业。 2. 证券经纪、证券投资基金、证券融资、券商直投、期货经纪。 3. 保险资金投资管理、养老保险、责任保险、健康保险和再保险等。 4. 金融数据处理、客户服务、电子支付、金融软件开发等金融后台服务。 5. 创业投资、股权投资、产业投资等各类基金管理。 6. 资信调查与评级等信用服务。

八、文化体育服务业

1. 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动漫游戏等文化内容产业。 2. 娱乐场所经营。 3. 数字印刷出版、发行。 4. 版权交易、文化产权交易、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出口贸易、演艺经纪、文物艺 术品拍卖。 5. 动漫游戏、影视传媒、数字出版等领域衍生品的开发。 6. 手机流媒体、移动电视、交互式网络电视等新媒体建设。 7. 数字影视前后期制作、互动娱乐、网络视听、数字音乐等制作中心。 8. 文化演出、演艺经纪、演出场馆运营等文化服务。

194 第十三章 虹桥商务区产业发展重点支持目录

9. 体育竞赛表演、产品研发、建设指导、场馆运营等体育服务。 10. 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制作。

九、科技教育服务业

1. 职业技术培训、继续教育及培训。 2. 幼儿教育。 3. 高端文化教育。 4. 远程教育系统建设及服务。

十、现代物流业

1. 分拨中心、保税物流中心。 2.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 3. 自动识别和标识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可视化技术、货物跟踪和快速分 拣技术、移动物流信息服务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道路交通信息通 讯系统、智能交通系统、物流信息系统安全技术及立体仓储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4. 专业化统一配送、大型批发采购分销网络建设。 5. 出版物等文化产品供应链管理技术服务。 6. 药品物流配送(含冷链)技术应用和设施建设,药品物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 服务。 7. 现代物流设施建设及服务及第三方物流服务设施建设。 8. 国际航空物流业,高端物流、仓储、分拨业务,航空快递业。

十一、信息服务业

1. 自主基础软件、大型行业应用软件、嵌入式软件等研发、生产、测试和质量 保证服务。 2. 数据处理及数据库服务。 3. 电子商务相关技术、系统开发应用,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电子政务技术及 系统开发应用,停车场(库)信息系统服务。 4. 基于手机终端(4G)与电子标签(RFID)技术的身份识别及移动信息服务的 开发与应用。 5. 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支撑系统技术开发及建设。

195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第四篇 政府服务篇

6. 计算机系统服务。 7. 专业化信息安全服务。 8. 互联网服务业。 9. 云计算、物联网。 10. 智慧城市建设服务。 11. 服务于制造业智能化、柔性化和服务化的软件、系统和解决方案。 12. 卫星导航、定位,空间技术推广应用。

十二、生产性服务业

1. 技术进出口交易中心。 2. 节能环保服务。 3. 科技研发服务。 4. 技术推广、技术转移、技术经纪、科技交流等服务。 5. 离岸服务外包。 6. 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园区)、商务楼宇众创空间和特色街区建设。 7. 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运营等。 8. 高端综合设计服务,包括新材料、新产品、新工业的研发和推广应用。 9. 面向重大装备、战略性新兴产业、医疗健康和食品安全、节能环保等产业的 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服务。 10. 产品质量认证和质量监督检验服务、国际检测服务。 11. 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工业云平台、服务云平台。 12. 人力资源服务和品牌建设。 13. 科技创新、科技保险、科技担保、知识产权质押、科研设备及创新载体运 营等服务。

十三、生活性服务业

1. 居民和家庭服务公共平台。 2. 家政服务。 3. 婴幼儿看护。 4. 长租、短租公寓。 5. (特色)餐饮服务。

196 第十三章 虹桥商务区产业发展重点支持目录

十四、创意产业

1. 研发设计创意。 2. 建筑设计创意。 3. 文化传媒创意。 4. 咨询策划创意。 5. 时尚消费创意。

十五、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城市燃气、热力和给排水管的建设、经营(中方控股)。

197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第四篇 政府服务篇

第十四章 虹桥商务区外资发展情况

虹桥商务区的开发建设,是国家及上海市的重大战略部署,顺应时代潮流,辐 射长三角城市群发展,服务国家现代建设大局。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以及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国家会展中心两大功能性项目,使得虹桥商务区与世界的对 接更为便利,联动长三角、连接亚太、面向全球的优势无可比拟,使得越来越多 的外资企业选择落地虹桥商务区,虹桥商务区正成为通往世界的登机口、联通全 国的始发站。 截至2017年3月,虹桥商务区3.7平方公里核心区引进外资项目94个,吸引合同 外资注册资金40.13亿美元。总体而言,随着虹桥商务区商务楼宇建设推进,交通、 区位优势呈现,外资导入趋势明显,利用外资稳中向好,并呈现以下特点: 1. 投资来源国相对集中,在94家企业中,香港投资者的外资企业达35家, 以37.2%的比例位居榜首,台湾省和德国投资者分别以30.9%和11.7%的占比分列 二、三位。此外,也有来自新加坡、萨摩亚、开曼群岛、韩国、美国、法国等的 投资者; 2. 从投资行业领域来看,主要涉及总部经济、医疗产业(泰和诚医疗集团、百 汇医院、千麦博米乐)、汽车产业(豪能贺尔碧格和科施博格在行业内处于世界领 先水平的零部件供应商同步入驻,永恒力合力叉车)、物流产业(虹宇、新地嘉 兆)、金融和文化娱乐等行业。 3. 地区总部数量呈增长趋势。截至2016年底,虹桥商务区核心区引入地区总部 5家(投资性公司4家、管理性公司1家),引进外资注册资本2.99亿美元。其中, 2015年核心区引入2家投资性公司地区总部——光宝科技、科施博格;2016年1-9 月,核心区引入3家地区总部——文晔领科、梅塞尔、永恒力。 一批台资企业做大做强后选择将总部落户到虹桥商务区核心区,占目前核心 区外资地区总部数量的40%。如台湾光宝集团,主要从事光电科技领域内的相关业 务,在全国设有30多个生产基地,如北京、广州、常州、南京、无锡等地。为集 聚实体业务、提升能级,光宝在虹桥商务区设立了“光宝节能科技(上海)有限

198 第十四章 虹桥商务区外资发展情况

公司”,于2015年被市商务委认定为投资性跨国地区总部,目前,注册资本增资至 7100万美元。据企业负责人介绍,他们还将进一步加大在国内的投资;另一家台资 企业——文晔领科,主要从事电子芯片、集成电路的研发、销售等业务,2016年从 自贸区迁入虹桥商务区并升级为投资性地区总部,注册资本为3515万美元,目前已 经在商务区内办公。 这些总部在长三角均设有工厂。以永恒力与合力合资设立“永恒力合力工业 车辆租赁有限公司”为例,为实现叉车领域的强强联合,它们在常州合资设厂的同 时,把研发中心和销售总部落户核心区。 2017年外资项目储备主要集中在:(1)地区总部;(2)欧美外资;(3)制 造业企业的管理、运营、研发、销售、分拨总部,如世界百强与国内上市、民营公 司的合资公司。

199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第四篇 政府服务篇

第十五章 企业服务便利化措施

作为虹桥商务区内“企业公共事务协调平台”,虹桥商务区企业服务中心(闵 行)自2014年7月揭牌成立以来,一直立足市级平台在企业注册登记及后续服务领 域,与各市级相关部门开展合作,打破行政区域限制,提升审批权限,充分释放企 业入驻服务能级。目前,中心主要提供投资咨询、市场监督管理(工商、质监、食 药监)、税务、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等窗口,为商务区企业提供服务,未来企业服 务中心还将力争在人才服务、创新创业服务等方面有所突破,设立更多的服务窗 口,为商务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一、投资服务

作为虹桥商务区企业服务的窗口单位,企业服务中心的一项重要工作之一就是 为商务区企业提供商务区整体环境介绍、楼宇信息咨询、投资政策咨询、接待意向 投资企业考察等服务。2016年,企业服务中心共接待二百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的投

图15-1

200 第十五章 企业服务便利化措施

资咨询,安排陪同多家企业实地考察商务区投资环境,有效跟踪服务了一批重点企 业。

二、窗口服务

企业服务中心常设三个主要窗口,为商务区企业提供招商咨询、企业注册登 记、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受理和协调等服务。 1. 投资咨询窗口 窗口为意向入驻商务区企业提供商务区投资环境、楼宇信息、投资政策、商务 区审批事项办理以及企业入驻指南等全方位咨询服务。 2. 企业注册登记窗口 为虹桥商务区入驻企业提供市场监管服务,商务区核心区(闵行部分)企业可 以通过企业服务中心市场监管窗口办理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的业务咨询 和办理等业务。 2016年,商务区市场监管窗口共办理469家企业注册登记。同时窗口企业咨询 接待1121件,业务办理1376件,涉及名称预核准、设立登记、变更、换照、注销、 迁出、迁入、食品流通受理核查、餐饮 服务受理核查等业务事项。税务咨询接 待229件,新开业218件、变更2920件、 迁入8件、《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 明》开具1698件、《外出经营活动税收 管理证明》缴销566件、丢失增值税专用 发票已报税证明单开具1174件。 3. 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窗口 根据管委会与市人社局的合作协 议,作为全市第一批试点单位,11月起 企业服务中心开始受理二证合一的外国 人来华工作许可业务,企业服务中心按 照市人社局要求通过培训并部署窗口 服务,开业至今已受理咨询90人次、用 人单位申请注册账号审核37件(通过20

件)、审核通过境外申请外国人来华工 图15-2 首张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

201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第四篇 政府服务篇

作许可通知3人。

三、平台服务

商务区企业服务中心开设“网上企业服务大厅”与市府办公厅下属上海市并联 审批平台对接,提升政府网上公共服务水平为核心,以转变职能、优化流程,拓展 应用、融合数据,实现“一表式受理”,将来虹桥商务区审批平台可以扩展到与四 区对接,实现平台统一。作为企业服务平台补充,还开发了适用于移动设备的“虹 桥商务区企业办事服务微助手”软件,为企业服务平台增加了连接途径。为便于企业 进行随时随地信息查询,提供随身的企业服务体验,商务区企业服务微信公众号“投 资虹桥”已实现在线试运行。初期开设“区域便览”“楼宇信息”“投资接待”“在 线办事查询”等内容,以信息查阅与互动咨询相结合、线下服务与线上推送相结合的 新兴方式,为企业客户提供更贴身便捷的服务。现在公众号介绍资料已基本覆盖商务 区全86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各个功能片区介绍,并将在今后不断丰富完善。

四、“兜底”服务

除了以上几项服务功能之外,根据管委会工作部署,企业服务中心还建立综合 受理窗口“兜底”服务机制,为企业提供运营全部阶段的综合服务事项,负责为商 务区企业提供卫生监管、工商执法、税务稽查等协调服务,负责为商务区企业提供 社会管理、公众服务等后续领域。若事项涉及暂未进驻商务区的职能部门,由“兜 底”窗口为企业提供代办式服务;若事项涉及金融行业审批等不可代办领域,则由 “兜底”窗口提供全程指导和咨询。

202 第十六章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管理标准

第十六章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管理标准

由于大型综合交通枢纽的运营管理在全国尚未形成统一的行业,也缺乏相应 的服务规范和标准。2009年根据虹桥商务区管委会要求,虹桥枢纽交通中心(东交 通中心、申虹国际大厦和西交通中心)的运行管理以虹桥机场的民航标准为基础执 行,并兼顾其他交通方式的标准。 2012年,为提高虹桥枢纽交通中心的运行管理与服务水平,提升交通中心的运 营效率,增强旅客满意,根据国务院颁布的《物业管理条例》及国家和上海市的有 关标准和法规,结合虹桥枢纽交通中心的管理特点和实际运行情况,上海虹桥枢 纽交通中心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与上海市房地产科学研究院等专业单位合作,编制了 《虹桥枢纽交通中心运行管理与服务规范》。该《规范》全面涵盖了交通中心运行 管理中的12大类,内容包括虹桥枢纽交通中心运行管理与服务活动中的服务企业要 求、旅客服务、交通运营协助、客流高峰管理、环境清洁卫生、绿化景观养护、公 共秩序维护、设施设备运行与管理、停车场(库)管理、蓄车场与出租车管理、突 发事件预防与应急处理、配套商业监管等。2013年4月,经上海申虹投资发展有限 公司批准开始实施,为综合交通枢纽的运行管理服务提供了标准依据,也为交通中 心公司建立了在综合交通枢纽运营管理上的专业优势和领先地位。

附:虹桥枢纽交通中心运行管理与服务规范

203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第四篇 政府服务篇

虹桥枢纽交通中心运行管理与服务规范(节选)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虹桥枢纽交通中心运行管理与服务活动中的服务企业要求、旅客 服务、交通运营协助、客流高峰管理、环境清洁卫生、绿化景观养护、公共秩序维 护、设施设备运行与管理、停车场(库)管理、蓄车场与出租车管理、突发事件预 防与应急处理、配套商业监管等内容和要求。 本标准仅适用于虹桥枢纽交通中心公共区域的运行管理与服务活动,交通中心 配套商务区域和办公区域内的运行管理与服务可参照相应的地方标准执行。

2 服务企业要求

2.1 基本要求 2.1.1 服务企业应具有从事相应业务的资质,诚信记录良好。 2.1.2 服务企业应根据服务项目(内容)的具体情况和合同约定,设置现场服 务机构。 2.2 资源配置 2.2.1 现场服务机构应当配置足够数量的合格人员从事交通中心运营管理与服 务保障工作。 2.2.2 国家与行业要求持有从业资格的岗位,该岗位的人员应当持有相应的资 格证书。 2.2.3 现场服务机构应当配置与服务展开相适应的设施和设备,确保其始终处 于完好状态。 2.2.4 现场服务机构应当合理配置备品备件的规格与数量,确保服务提供的及 时性。 2.3 管理服务 2.3.1 服务企业及现场服务机构应建立与交通中心公司沟通的有效途径,保持 信息传递畅通,实现信息共享,指令通畅,执行高效。

204 第十六章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管理标准

2.3.2 针对服务项目展开的运行管理方案应适用,项目目标、岗位设置、服务 内容、质量标准、作业计划等要求量化,并具可追溯性。运行管理方案应综合考虑 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节能降耗、公共卫生等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措施。 2.3.3 现场服务机构的管理服务人员、专业操作人员应统一着装,佩带标志, 行为规范,服务主动。 2.3.4 现场服务机构应能提供各类证明服务质量和服务提供的相应记录,包括 值勤、交接班、巡视、保养、账册、检查记录等,记录应表述清晰,具有可追溯 性。 2.3.5 现场服务机构应当就服务范围内可能的突发事件做出响应,包括突发事 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等。 2.4 持续改进 2.4.1 服务企业应根据教育培训需求制订培训计划和方案,定期对现场服务机 构的员工进行相应的岗位技能培训,保持并不断提高其岗位技能。岗位技能培训包 括岗前培训、定期复训、转岗培训、在岗培训和重新上岗的再培训。 2.4.2 服务企业应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如:委托合同、相关法律法规、行业规 范要求等),通过内部服务质量检查、顾客满意信息的反馈等,持续改进现场服务 质量。

3 旅客服务

3.1 引导问询 3.1.1 标识标牌 3.1.1.1 设置 ——标识设置应符合GB/T 10001.1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1部分:通用 符号》的要求,英文译写应符合DB/T457.1《公共场所英文译写规范第1部分:通 则》。 ——已设置的静态标识应能满足旅客服务需要,保持整齐统一、安装牢固、醒 目美观,满足昼夜显示要求。 ——动态或临时性标识的设置应清晰、易见和安全,与交通中心整体风格一 致,不影响客流的正常通行要求,并更新及时。 3.1.1.2 引导 ——标识应清晰,确保具有连续引导作用,使旅客在无人指引下能够顺畅到达

205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第四篇 政府服务篇

目的地。当标识不能实现连续引导时,应提供人工引导。 ——无障碍设施应在旅客主要流程上提供导向。 ——临近机场、铁路站、轨道交通站的区域标识应同时有中英文标识。 3.1.1.3 警示与警告 应按下述要求设置警示与警告标识: ——旅客通行狭窄地带、梯道、湿滑处所应设置安全警示标识; ——非旅客用通道、场所应设置警告标识; ——室内临时施工(作业面积大于20平方米)应设置围档,高度不应低于2米; ——其他可能导致旅客人身安全的场所应设置围栏和警示警告标识。 3.1.2 人工问询 3.1.2.1 固定式问询点位置应合理、有指向标识,在交通中心运营时段内至少 提供下列咨询、问询、指引服务: ——分区域提供航空、铁路等交通运营方式的时刻表及长途客运的时刻咨询; ——指引旅客需要前往地点的路径或位置; ——指引来自和去往机场、铁路站、轨道交通站、公交站、出租上客点、长途 客运站、停车场(库)的旅客分道、有序换乘; ——指引需要等待换乘、逗留的旅客前往休息区等候或至交通中心附近商场、 休闲区域购物、就餐、休闲; ——指引商务办公客户前往交通中心商务办公区域。 3.1.2.2 接受问询时,用语规范、回答准确、态度良好,并应达到下述要求: ——现场问询,服务人员应保持站立姿势,必要时,可提供中、英、日及手语 服务; ——电话问询,铃响应不过三声接听电话; ——多名旅客问询时,应顺序做答,5秒内作答或礼貌地请问询者稍等。 3.1.2.3 首问负责,旅客询问时所见的第一位工作人员为首问责任人,应答复 准确。若未能有效作答时,应将旅客引导至相关服务岗位。 3.1.2.4 客流高峰时段在交通换乘交界处应增设流动岗。 3.1.3 自助式查询 3.1.3.1 交通换乘通道两侧设置的自助式信息查询机,至少应实现下述功能: ——班次查询:航空、铁路、长途客运等线路班次时间的综合查询; ——路径查询:两个区域之间的路径查询。

206 第十六章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管理标准

3.1.3.2 问询台应配有旅客服务指南资料供旅客领取,内容应当包括: ——交通中心的平面图; ——功能区域指示图; ——换乘信息; ——其他与运营相关的基本资料。 3.1.3.3 可获得的查询结果应与现场交通运营情况一致,发现异常及时通报运 控中心予以更新。 3.2 配套服务 3.2.1 商业餐饮配套 3.2.1.1 换乘区域应能为交通中心最早和最晚到达的换乘旅客提供餐饮服务。 3.2.1.2 商铺店面醒目位置应公布投诉、监督电话,并悬挂经营、许可、卫生 等证照。 3.3 信息发布与通报 3.3.1 发生客流高峰时,应通过广播的方式告知旅客,协助交通运营站点管理 单位滚动播报交通班次的最新信息,做到公共区域广播覆盖率100%,各功能区域不 存在盲点。 3.3.2 应通过运行控制系统或现场服务信息反馈,实时获取交通运营信息,对 旅客密度大的区域及时通知相关单位实施重点保障。 3.3.3 客流高峰的服务过程及处理结果,应予记录并及时上报主管部门,以加 强对客流管理和服务质量的监控。 3.4 疏散与分流 3.4.1 发生客流高峰时,应及时到达旅客滞留点,协助交通运营站点管理单位 疏散旅客。 3.4.2 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旅客进、出交通中心的行走路线,合理分流 旅客进出交通中心,避免产生旅客过度集中而导致堵塞交通的现象。 3.4.3 雨雪灾害天气时,应关注区域内路面、疏散通道、疏散楼梯等通道路面 积水或结冰现象,及时清理,并在旅客必经道路上铺设防滑物品。 3.5 滞留区域管理 3.5.1 疏散与分流后仍有旅客滞留的,可使用隔离带增设现场休息区域作为滞 留旅客区域,滞留区域应增设临时标识。 3.5.2 滞留区域应增派巡视人员并增加巡视频次,保持良好的秩序,并应:

207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第四篇 政府服务篇

——主动安抚旅客的不安情绪; ——监控滞留区域内通风、照明、环境卫生以及服务设备设施的运行情况; ——增设临时垃圾收集点,增加区域清洁及消毒频次。 3.6 备用候客区的储备与启用 3.6.1 当发生因特殊天气或其他原因引起的旅客滞留后,使用隔离带无法满足 安全需求时,启用备用候客区。 3.6.2 备用候客区应按容留旅客人数的规模,分别设置相应的区域,常态下应 保持无障碍、可随时启用。 3.6.3 备用候客区使用时,应提供如下配置: ——按容留旅客人数的10%标准安置安放临时座椅、配置毛毯,供老、弱、 病、残、孕等旅客使用; ——提供饮水机、配置热水保暖桶等,以保障旅客饮水需求; ——设置一米线围栏和告示栏。 3.6.4 运行管理 3.6.4.1 运行管理方案的制定 根据设施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制定运行管理制度或操作规程,包括设定巡检周 期、确定检查内容和监测运行状况(运行参数、外观、振动、裂纹、异味、噪音、 温度、泄漏等)。 3.6.4.2 运行管理方案的调整 根据设施设备的实际情况、季节、天气变化等因素,合理调整设备的运行管理 方案(如:开关机时间、维护保养时间、技术参数设置等),以满足安全、经济运 行等方面的需求。引起调整的因素包括: ——特殊天气; ——设备变动后的运行,包括检修、改造或长期停运后的重新投入运行等; ——异常情况,包括过负荷或负荷剧增、设备发热或超温、系统冲击等; ——客流高峰; ——重要保障任务; ——其他。 3.6.5 维修养护 3.6.5.1 维修时限 建立建筑物及相关设施设备日常巡视制度,发现损坏及时修复:

208 第十六章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管理标准

——全年365天,全天24小时提供应急维修服务; ——影响运营和可能引发人身安全的维修项目应分别在10分钟和5分钟内到现 场处理,通常95%的此类故障应在90分钟内完成初步检修; ——一般维修项目应当天完成。 3.6.5.2 维修质量 ——维修后的质量标准达到相关验收规范的要求; ——发生材料、零部件更换的,宜保持品质与原配置的一致性。 3.6.5.3 检修告知 ——检修现场应设安全标志、警告牌以及其他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设置应明 显、可靠; ——未能及时修复的设施设备应设置规范的故障或暂停服务标识; ——进入交通中心公司、交通运营站点管理单位及商户租赁单元内进行必要的 设施设备维保工作,通常宜在提前通知的情况下进行。 3.6.6 能源管理 ——根据交通中心运营特点和服务需求,制定能源管理方案,对用能设备实施 进行合理分块、分区管理,落实管理责任制; ——在保证安全运营和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规范和细化能源计量、统计、分析等工作。 3.6.7 安全管理 3.6.7.1 涉及公共安全的房屋建筑及附属物应无安全隐患,发现主体结构、承 重构件、玻璃幕墙等损坏,应立即报告。 3.6.7.2 特种设备应具备准运许可证明,建立安全管理制度,维护保养应委托 有资质的专业维保单位,并按合同约定对维保过程实施监管和验证,具体要求应按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实施。 3.6.7.3 根据各系统要求,实施规定周期内的安全检测,确保达到规定的要 求,并保存检测报告。安全检测包括但不限于: ——供配电的预防性电气试验; ——特种设备的安全检测; ——消防系统设备设施的第三方专业检测; ——二次供水的水箱清洗与水质化验; ——幕墙玻璃的安全技术鉴定与查勘;

209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第四篇 政府服务篇

——避雷检测; ——其他规定的检测。 3.6.8 事故处理 ——制订设施设备突发故障的应急处置预案,有计划地实施培训和演练,确保 预案能随时有效启动; ——事故发生后,应当启动应急预案,快速解除事故对人身和设备的威胁,隔 绝事故源,限制事故的发展; ——应急处置应尽可能保持系统继续运行,以维持正常运营; ——如发生的事故超出应急预案和设备运行操作技术规程的范围,应根据事故 现象,确保安全的条件下停止设备和系统的运行,并及时向交通中心公司汇报; ——事故处理后,应如实记录事故发生的时间、现象、所采取的措施及后续的 原因分析。

4 停车场(库)管理

4.1 基本要求 4.1.1 停车场(库)的基础管理应符合《上海市停车场(库)管理办法》和 《上海市公共停车场(库)停车规则》中的相关规定。 4.1.2 机动车停放服务应符合JTJ 016 《公共停车服务规范》的要求。 4.2 停车区域与停车信息 4.2.1 停车区域指引 停车区域指引通过分区设置、标志/标线和通道标识等方式进行: ——分区设置:根据车型及所处区域设置的分区标识应保持正确、完好; ——标志/标线:交通标志牌、地面交通标线、车位标志、停车泊位线、限速 标识、限高标识等应规范、清晰、有效; ——通道标识:停车场(库)层面电梯厅内宜张贴停车库平面图,醒目地标注 车库所处层面、该处位置、停车区位编号以及人员紧急疏散出口等信息。 4.2.2 停车信息指引 停车信息包括静态和动态数据,应与现场保持一致,更新及时: ——静态数据,包括停车场(库)名称、出入口地址、泊位数量、开放服务时 间、收费方式与标准、服务与投诉电话等; ——动态数据,包括统计时间点各类开放泊位的占用数、空余数,统计时间段

210 第十六章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管理标准

内各类车辆的进、出场(库)数等。 4.2.3 停车信息联网 ——静态数据发生变化时,应立即报告交通中心公司,并协助交通中心公司在 24小时之内通过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补充报送相关管理部门。 4.3 停车收费 4.3.1 收费服务 ——停车场(库)入口处和收费处醒目位置公示收费价目牌(表)和停车收 费规则,收费价目牌(表)应当标明收费单位名称、计费单位和收费标准、投诉 电话等; ——收费服务应面带微笑,停车、收费、放行手势规范,唱收唱找,语言平 和,声音响亮。 4.3.2 票据管理 ——收费后应出具合法票据,现金交接清晰; ——停车与收费应台帐齐全,账账相符,票据使用准确无误。 4.4 车辆放行 4.4.1 放行速度 应根据车辆进出的频繁程度开放进出收费的窗口数量,确保车辆行驶顺畅, 做到: ——95%车辆的出入等候时间不超过3分钟; ——临时停车的收费速度小于25秒/次,长期停车的收费速度小于30秒/次; ——每个闸机出口排队车辆一般不超过3辆,当出现7辆车以上交通拥堵时,应 启动与停车场(库)车辆阻塞应急保障相关的预案。 4.4.2 按照相关部门通知或要求,配合进行现场车辆查、堵工作,发现情况及 时报告。 4.5 停放场地 停车场(库)的停放环境应满足下列条件: ——清洁:环境清洁、无杂物、无乱堆放垃圾; ——照明:根据使用要求及夜间车辆进出的频繁程度,合理设置,确保照明 要求; ——路面:平坦、通畅、无积水,无影响车辆通行的破损和起拱。 ——停车环境:空气质量、噪音等环境指标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211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第四篇 政府服务篇

4.6 停车场(库)秩序 4.6.1 停车场(库)的每个层面,应设专人24小时维护停车秩序,确保停车设 施的正常运行: ——发现停车场(库)公共设备设施、停车设施设备、标识标牌等损坏的,应 及时报告; ——发现车辆未关车窗门、刮擦划痕、交通事故、占用车道、车辆损坏或其他 可疑情况时,应采用提示、制止、清理、疏导、报告等方法及时处理。 4.6.2 每一层面每小时应巡视一次,需要时为停车人提供换乘、停车有关事项 的问询服务。 4.6.3 当因车辆故障原因导致车道阻塞后,应提供快速撤离的帮助: ——需要时应提供应急维修工器具,用于协助车主撤离交通通道,等待专业机 构后续处理; ——车辆发生故障时造成交通堵塞的,故障牵引车应在10分钟到场提供牵引 服务。

5 蓄车场与出租车管理

5.1 出租车的放行与停放 5.1.1 应结合蓄车场及周边的交通组织流向,引导出租车有序、快速进入出租 车站点,保持出租车依次排队候客的良好秩序。 5.1.2 在交通中心运营时段内,正常开放已启用的蓄车场内综合服务配套 设施。 5.1.3 停放场地要求同12.5“停放场地”。 5.1.4 上客点的出租车管理见7.2.2“出租车上客点管理”。 5.2 蓄车场监控 5.2.1 应设24小时专人坐席,对蓄车场及出租车站点实施不间断视频监控。 5.2.2 区域内的分监控坐席可实现即时互动,对发生的异常情况进行坐席与坐 席、坐席与现场巡视之间的信息传递。

6 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处理

6.1 应急预案编制与修订 6.1.1 预案涵盖范围

212 第十六章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管理标准

应急预案应涵盖交通中心可能遇到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及社会安 全四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明确突发事件等级及各等级下各现场服务机构的应急 职责、应急操作细则,应与服务区域、服务内容相适应。 6.1.2 预案编制 应根据国家、上海市关于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相关法律法规及《上海市虹桥综合 交通枢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总案)》要求,编制各专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应急 处置实施细则,包括但不限于: ——恶劣天气应急处置预案; ——突发火灾事故应急处置预案; ——突发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突发大客流应急处置预案; ——旅客大规模晚点应急处置预案; ——大规模旅客滞留应急处置预案; ——应急疏散处置预案; ——供电系统故障应急处置预案等。 6.1.3 预案修订 应急预案应至少每两年进行修正和改进,以提高预案的可操作性,修订时机 包括: ——在实战模拟和演练后; ——突发事件处置实战后; ——交通中心运行管理情况发生调整、变化时。 6.2 应急管理机构设置 应明确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领导机构、临时应急指挥机构、应急管理办事机 构、应急联动机构,必要时,应根据需要成立应急管理专家组。 6.3 突发事件预防与预警 6.3.1 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分析评估,落实避免和降低风险的措施, 强化风险隐患日常管理,对危险源、危险区域调查、登记、检查、监控。 6.3.2 应根据突发事件紧急程度、发展趋势、危害程度,对交通中心可能的突 发事件进行分级预警,明确预警发布和解除流程。 6.4 应急预案启动 应根据管理职责响应上级部门组织的预防、应急保障工作,完成应急处置和

213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第四篇 政府服务篇

事后通报工作。紧急状态的严重程度达到或超过下述状态时,应启动相关的应急预 案,并接受运控中心指挥调度,实施应急现场的即时和先期处置: ——人员:造成人员严重伤害甚至死亡的; ——设施设备:与运营相关的主要设施设备故障,影响交通中心正常运营的; ——秩序:交通中心局部秩序混乱,安全程度降低。 6.5 突发事件现场处置 6.5.1 应根据事件现场状况设置的应急现场警戒区域,控制人员出入。应急保 障人员可通过有效证件或通用识别服饰进入警戒区域。 6.5.2 应开辟事件的应急通道和待命区域,指引援助队伍到达应急通道口,并 按指定线路行进,到达待命区域。 6.5.3 应根据授权的管理层级发布的信息,关闭(或开放)交通中心公共区域 及其相关配套设施内事故发生的相关部分(或全部)。 6.5.4 现场服务机构在现场处置任务已完成的情况下,收到应急指挥机构指令 后方可撤离应急现场。 6.5.5 事件处置结束后尽快恢复正常运行。 6.6 应急保障 6.6.1 应急人员保障 应根据应急预案要求,明确应急保障人员,包括应急联络人员、应急管理人 员、应急保障队伍等。 6.6.2 应急物资保障 应根据应急预案要求配置必要的应急保障物资,包括但不限于: ——救灾救援及应急疏散物资; ——临时生活物资; ——专项保障物资,如汛期、冰冻雨雪恶劣天气等的应急物资。 应急物资应登记在册,并进行动态更新与管理;放置于公共场所的应急救援 设备和设施,应注明使用方法,并定期检测、维护,使其处于良好状态,确保正 常使用。 6.6.3 应急资金保障 应确定并落实必要的突发事件预防和应急管理专项资金。 6.6.4 应急通讯 应建立突发事件应急通讯手册,每半年对通讯手册进行一次核对与修订。

214 第十六章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管理标准

6.7 应急演练与培训 6.7.1 应急演练 ——每季度应对相关人员进行应急预案培训,每个应急预案每年至少演练一 次,演练可采用模拟、实战等多种方式; ——保持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实施记录、演练后的总结与评价记录,包括: 人员的能力、预案的有效性、物资装备满足程度等。 6.7.2 教育培训 ——应建立应急管理培训机制,对应急管理人员、驻场值班人员进行必要应急 培训,提高突发事件预防和应对能力; ——应每年定期在交通中心区域内组织开展面向公众的安全教育与宣传活动。

215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第四篇 政府服务篇

第十七章 管理、建设和服务架构

一、虹桥商务区开发建设指挥部

为进一步完善虹桥商务区开发建设体制,2012年2月8日,韩正市长来虹桥商务 区专题调研,明确组建实体性的虹桥商务区开发建设指挥部,将相关部门和单位统 一纳入指挥部。2012年2月27日,市政府常务会议听取了关于进一步支持虹桥商务 区建设工作的汇报,会议明确在商务区建设阶段,成立虹桥商务区开发建设指挥 部。指挥部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下,按照《上海市虹桥商务区管理办法》,协 调落实市政府各部门、所属区及申虹公司的相应职责;研究决定重要事项和重大投 资计划,协调解决开发建设中遇到的问题;推进各类规划编制和审批,落实开发建 设的资金平衡工作。 2012年3月9日,市政府下发《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虹桥商务区开发 建设指挥部的通知》(沪府办〔2012〕30号)。文件指出,为加快推进虹桥商务区 开发建设,形成权责相称、统一协调、运作高效的建设和管理体制,经市政府研 究,决定成立虹桥商务区开发建设指挥部。市政府副市长沈骏担任指挥部总指挥, 市政府副秘书长尹弘担任指挥部第一副指挥,虹桥商务区管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 主任薛全荣担任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市建设交通委主任黄融、市发展改革委副主 任王建平、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徐毅松、虹桥商务区管委会副主任江小龙、申 虹公司董事长林桂祥、闵行区区长莫负春担任副总指挥,市商委会、市经济信息化 委、市财政局、市工商局、市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市水务局、市交通港口局、市 公安局、市绿化市容局、市口岸办、市民防办、市监察局、上海铁路局、民航华东 地区管理局、虹桥商务区管委会、长宁区、青浦区、嘉定区、上海机场集团、申 通地铁集团、市电力公司的有关领导担任指挥部成员。指挥部办公室设在虹桥商 务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由薛全荣兼任,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由江小龙兼任,办公 室副主任由申虹公司总经理曹龙金担任。指挥部建立了重大事项决策机制、工作 情况通报机制、重点工作督查机制等工作协调机制;建立了指挥部全体会议、指

216 第十七章 管理、建设和服务架构

挥部专题会议、指挥部办公室例会、指挥部办公室专题会、指挥部办公室部门会 议等会议制度。 根据市政府关于成立虹桥商务区开发建设指挥部的有关精神,指挥部办公室 下发《上海虹桥商务区开发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关于各部门主要职责和负责人职责分 工的通知》(沪虹指办〔2012〕1号),指挥部办公室设立综合协调部、投资管理 部、规划土地部、工程建设部、招商服务部、协调管理部,明确了各部门主要职 责、负责人及职责分工。2013年3月15日,虹桥商务区开发建设指挥部召开成立大 会暨第一次全体会议。副市长、指挥部总指挥、管委会主任沈骏出席并作重要讲 话。会议由市政府副秘书长、指挥部第一副总指挥尹弘主持。指挥部常务副总指 挥、管委会党组书常务副主任薛全荣通报了虹桥商务区开发建设情况、指挥部筹备 工作情况及下一阶段指挥部工作安排。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指挥部办公室加快推进虹桥商务区的开发建 设,不断完善项目推进、管理协调、企业服务工作机制。建立了指挥部办公室每月 工作例会制度,每月初听取各部门上月工作完成情况和本月工作计划的汇报,研究 工作推进的问题,部署本月的主要工作。建立了指挥部办公室、管委会“四部四 处”每周例会制度,每周一上午专题研究、解决政府项目、社会项目推进中的具体 问题。建立了工程项目推进每周三8:00晨会制度,了解工作落实进展情况,及时 发现并解决存在问题,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推进。建立了与相关部门、开发企业 的商务例会制度,指导、协调、帮助做好入驻企业招商、企业落地服务的有关工 作。同时,与指挥部成员单位市发改委、市建交委、市规土局、闵行区、申通集 团等都建立了定期例会机制,及时沟通工作情况,协调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充分 发挥指挥部体制优势,不断健全完善具体工作机制,为加快虹桥商务区建设提供 了有力的保障。 2016年,虹桥商务区紧紧围绕“世界一流水准商务区”的发展目标,坚守发展 理念、坚守品质标准,聚焦功能打造和产业发展,扎实推进开发建设和各项管理工 作。核心区31个地块352栋楼宇,年底实现338栋结构封顶,建筑总面积500多万平 方米,超出年初制定的95%建筑结构封顶目标。103个项目先后获得国家、上海市 质量优秀荣誉称号。11个项目约170栋建筑单体完成了竣工验收备案。区域经济 发展和社会效益逐步显现,目前入驻企业800余家,累计外资注册39.6亿美元,主 功能区2016年税收24.45亿元,同比增长45.27%,区级财政收入10.96亿元,同比 增长37.7%。交通保障功能日臻完善,综合管理水平不断提升,2016年枢纽总客

217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第四篇 政府服务篇

流为3.5亿人次,日均96.2万人次,同比增长13.3%。其中,国庆单日客流达130.6 万人次。

二、虹桥商务区管理委员会

2009年,上海市委、市政府立足全局、着眼长远,做出了开发建设虹桥商务区 的重大战略决策,并将开发建设虹桥商务区定位为六件事关上海长远发展的大事之 一。2009年7月17日,上海市委下发《关于建立上海虹桥商务区管理委员会及沈骏 等同志职务任免的通知》(沪委〔2009〕436号),成立上海虹桥商务区管理委员 会,由沈骏同志兼任管委会主任,薛全荣同志任常务副主任,闵行区区长陈靖同 志、市商务委副主任杨国强同志、市建交委主任黄融同志、长宁区区长李耀新同 志、上海机场集团副总裁景逸鸣同志兼任副主任。根据上海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关 于核定上海虹桥商务区管理委员会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的批复(沪编〔2009〕197 号),确定上海虹桥商务区管理委员会为市政府派出机构,负责虹桥枢纽综合交通 组织管理、区域规划发展、组织实施区域开发和指导协调属地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内设机构设置6个,包括办公室、交通协调处、规划管理处、开发建设处、综合管 理处、商务发展处,机关行政编制核定为30名。 2009年10月30日,上海市市长韩正同志为虹桥商务区管理委员会揭牌。2010年 1月6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25号公布了《上海市虹桥商务区管理办法》,规定了 虹桥商务区的区域、功能定位,管委会职能、工作机制,以及专项发展资金、产业 发展导向、规划编制等措施,有力保障了商务区的开发建设。 2010年7月12日,根据管委会“协调落实应急保障工作”的职能,虹桥商务区 正式建立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应急响应中心(沪编〔2010〕122号),具体管理 和协调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应急保障工作。随着虹桥商务区开发建设的深入推进, 开发建设、综合协调的任务愈加繁重。2011年5月27日,根据上海市机构编制委员 会《关于调整上海虹桥商务区管理委员会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的批复》,增设企业 服务处、政策法规处。调整后,管委会内设机构由6个调整为8个,机关行政编制由 30名调整为45名。 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市有关部门的协助下,2012年3月6日,《上海市虹 桥商务区专项发展资金管理办法》(沪财预〔2012〕26号)由市财政局、市发展改 革委、虹桥商务区管委会、闵行区人民政府正式联合印发;2012年7月5日,《上海 虹桥商务区专项发展资金实施细则》(沪虹商管〔2012〕53号)由虹桥商务区管委

218 第十七章 管理、建设和服务架构

会、市财政局、闵行区人民政府联合发布,标志着虹桥商务区专项发展资金正式设 立并投入使用,为虹桥商务区的开发建设和功能塑造发挥重要作用。2017年,经过 多次征询意见和讨论,新修订的《上海市虹桥商务区专项发展资金管理办法》(沪 预财〔2017〕28号)和《上海市虹桥商务区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实施细则》(沪虹商 管法〔2017〕1号)对外公布,专项资金将继续为商务区的开发建设和功能塑造发 挥重要作用。 虹桥商务区管理委员会成立以来,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四个率先”的要求, 着眼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建设世界一流水准商务区的目标,全力推进商务区开 发建设步伐,各项工作总体上进展顺利,开发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审批、协 调、管理体制得到强化,区域协调和综合管理措施有力,整个商务区形成了良好开 发态势。

三、应急响应中心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应急响应中心,是枢纽各运营管理单位之间日常应急管理与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信息交互平台,承担枢纽应急工作的常态管理、信息汇总、应急 值守、综合协调和指挥平台等职责。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应急响应中心自2011年运行 以来,遵循“以人为本、安全至上”“保障运行、预防为主”“各司其职、协同应 对”“信息共享、应急联运”“依法依规、加强管理”的工作原则认真履行职责, 主动协调、科学应对,保障了枢纽安全、平稳、有序运行。 (一)坚持 24 小时应急值守 应急响应中心实行24小时值守制度,值守期间,值班长、值班员专人在岗,重 大节假日期间,采取加强班值守,由领导轮流带班。为确保应急值守无线通信系统 畅通,应急响应中心每周一检查设备状况并与枢纽内相关单位通过电台呼叫进行 信号测试,确保无线通讯在应急状态下的正常使用;中心架设“110接处警信息平 台”,应急响应中心分类统计接处警事件,并坚持每日通过短信平台向枢纽地区相 关单位报送接处警信息情况;中心架设“市政府总值班室可视调度系统”,当值值 班长和负责领导每周一定点准时向市政府总值班室汇报虹桥枢纽一周运行状况,并 接受工作指示。 (二)统筹枢纽交通运行数据 根据《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总案)》要求,按照“各司 其责、协同应对、信息共享、应急联动”的枢纽应急管理原则,枢纽各运营管理单

219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第四篇 政府服务篇

位收集、汇总、分析各自单位内部与应急管理相关的数据信息,并将有关信息报至 枢纽应急响应中心;枢纽应急响应中心将收集到的各类应急管理相关数据信息分析 汇总后,及时发送至各运营管理单位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共享。 2016年虹桥枢纽总客流量3.52亿人次,其中对外交通到发旅客合计1.54亿人 次,对内交通到发旅客合计1.98亿人次,日均96.24万人次,较2015年(日均84.91万 人次)增加13.33%。10月1日枢纽到发旅客130.68万人次,为2016年单日客流最大 值,也是枢纽运营以来单日客流最大值。

表17-1 2016年与2015年各交通方式客流对比统计表(万人次)

2015年 2016年 同比

机场 3808.87 3959.59 3.96%

铁路 9561.15 11125.72 16.36%

长途客运 328.13 352.84 7.53%

轨道交通 7915.73 9028.42 14.06%

地面公交 2747.34 2688.83 -2.13%

出租汽车 3141.66 3129.18 -0.40%

停车库 3490.76 4937.70 41.45%

合计 30993.64 35222.28 13.64%

(三)科学应对枢纽突发事件 应急响应中心是枢纽突发事件处置的平台,突发事件发生后,事发相关单位 或部门要及时将突发事件信息及处置方案报告枢纽应急响应中心。枢纽应急响应中 心将接收到的突发事件信息进行分析汇总并形成枢纽响应信息后,连同突发事件信 息一并及时上报给枢纽应急领导小组。由枢纽应急领导小组根据突发事件对枢纽影 响的程度和范围,确定应急响应等级,并通过枢纽应急响应中心,将该应急响应等 级信息迅速发布给枢纽应急办公室各成员单位,启动应急响应预案。目前,枢纽突 发事件主要是列车、航班延误引起的客流疏散工作,应急响应中心严格落实延误事 件处置程序,跟踪滞留旅客疏散情况,加强对机场、高铁出租车候车等候时间的关 注。2016年,枢纽共发生94起突发事件,其中列车延误68起,增开临客26起,有60 起延误旅客数超过千人次,在与市交通委、虹桥火车站等部门的有效沟通下,高铁 疏散延误滞留旅客27.30万人次。

220 第十七章 管理、建设和服务架构

(四)协调组织应急专项演练 根据工作要求,由枢纽应急办公室牵头,应急响应中心协调枢纽各运营管理 单位定期举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综合演练,重点对枢纽应急办公室各成员单位之间 的信息互通、协调联动机制等进行演练,以提高枢纽应急协调处置的效果。枢纽各 运营管理单位要根据应急管理工作需要,开展多形式的应急演练,提高突发事件预 防与应急处置能力。2016年度枢纽各相关单位共组织多项应急演练,覆盖机场、铁 路、长途、地铁、公交、交通中心公司等所有枢纽相关单位,包括虹桥火车站列车 大面积晚点应急处置演练、虹桥枢纽应急广播、无线视频通讯综合演练、地铁虹桥 火车站站区大客流响应及公交预案演练、长途虹桥站消防综合演练、西交防台防汛 应急处置演练、公交“11.9”消防比武演练、虹桥机场残损航空器搬移演练等。 (五)完善健全枢纽预案体系 应急响应中心作为枢纽应急联动的工作平台,积极与枢纽单元内各运营管理 单位沟通交流,认真做好枢纽各类预案的平衡、对接、整理、备案等工作,不断完 善健全枢纽预案体系。虹桥枢纽单元应急预案体系由虹桥枢纽单元应急预案(总 案)、虹桥枢纽单元专项应急预案和运营管理单位应急预案组成。《上海虹桥综合 交通枢纽市级基层应急管理单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总案)》是虹桥枢纽单元应急 预案(总案),于2010年制订,并于2015年重新修订,是指导相关单位预案建设的 规范性文件。虹桥枢纽单元专项应急预案,包括《虹桥枢纽大面积延误项应急预 案》《枢纽紧急疏散专项应急预案》等专项应急预案,是根据虹桥枢纽单元应急预 案(总案),为应对某类或几类突发事件而制定的可能涉及单元内多个部门和单位 职责的方案。运营管理单位应急预案,是运营管理单位根据虹桥枢纽单元应急预案 (总案)、专项应急预案和本单位职责,为应对本单位突发事件而制定的工作计 划、保障方案和操作规程,铁路上海虹桥站、虹桥机场2号航站楼、轨交虹桥枢纽 责任区等运营管理单位均制订了大客流疏散、防台防汛、消防等应急预案。 (六)组织应急管理专题培训 为确保枢纽各级应急管理人员、工作人员和现场值班人员接受必要的应急培 训,进一步增强枢纽各运营管理单位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枢纽安全运行,应 急响应中心每年定期组织枢纽应急管理专业培训课程以及相关学习调研等工作。为 进一步增强枢纽各运营管理单位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枢纽安全运行,业务科 根据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年度工作计划,于9月29 日,在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开展虹桥枢纽医疗急救培训,于12月7日至12月9日在上

2 21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第四篇 政府服务篇

海市市委党校开展虹桥枢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专题培训。

四、企业服务中心

2015年,伴随市场监督管理局与税务等职能部门的进驻企业服务中心,借助自 贸区改革契机,虹桥商务区利用平台优势推行了一系列具备商务区自身特色的商事 制度改革举措。 (一)相关部门入驻虹桥商务区 在属地区政府和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闵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工商、质 监、食药监)与税务等区属职能部门已经实际派员入驻虹桥商务区企业服务中心, 商务区企业服务中心大厅可以直接受理和办理商务区核心区企业的注册登记业务, 今后,商务区将根据整体开发建设情况,适时地协调其他三个行政区市场监督管理 局入驻企业服务中心,为商务区企业提供更为深入统一高效的服务。 (二)借鉴复制自贸区商事登记制度 根据市领导“虹桥事、虹桥办”要求,商务区与市工商、质监、食药监等部门 签订的三方合作协议,依照“一表式填报、一口式受理、一站式办结”的自贸区模 式,完成了“三表合一”“一门受理”及税务的自动赋码相关配套工作。 (三)持续完善企业服务平台软件 为配合商事制度改革举措,“网上企业服务大厅”进行了改版升级,对页面风 格设计、内容板块都进行了大幅改版设计。继续与市府办公厅下属上海市并联审批 平台对接,实现“一表式受理”的模块开发,在系统架构上,将来虹桥商务区审批 平台可以扩展到与四区对接,实现平台统一。作为企业服务平台补充,开发了适用 于移动设备的“虹桥商务区企业办事服务微助手”软件,为企业服务平台增加了连 接途径。软件分为安卓(Android)版本与苹果系统(ISO)版本同步发行,用户可 通过网站访问或二维码扫描直接下载安装。客户端涵盖精简的网上办事大厅功能并 附带办事进度扫描快速通道,跨前一步为企业提供服务。 (四)开通“投资虹桥”微信公众号 为便于企业进行随时随地信息查询,提供随身的企业服务体验,商务区企业 服务微信公众号“投资虹桥”已实现在线试运行。初期开设“区域便览”“楼宇信 息”“投资接待”“在线办事查询”等内容,以信息查阅与互动咨询相结合、线下 服务与线上推送相结合的新兴方式,为企业客户提供更贴身便捷的服务。现在公众 号介绍资料已基本覆盖商务区全86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各个功能片区介绍,并将在今

222 第十七章 管理、建设和服务架构

后不断丰富完善。 (五)法律咨询 2017年6月30日下午,上海虹桥商务区管理委员会与闵行区政府举行“闵行律 工委虹桥商务区法律服务工作站”揭牌仪式,正式启动法律服务共建活动。闵行区 政府和虹桥商务区管委会开展法律服务共建活动,是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司法部 “法律服务进社区(园区)”活动要求,更好地服务虹桥商务区建设,法律服务工 作站的志愿律师将定期开展法律咨询、公证咨询、企业法务指导、法律宣讲、法律 知识培训等活动,帮助矛盾纠纷化解,为商务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法律 服务。工作站窗口目前设在企业服务中心,每周四上午提供咨询服务。 虹桥商务区企业服务中心立足市级平台统筹虹桥商务区内各行政区、园区和 开发项目的企业服务工作,在企业注册登记及后续服务领域,与各市级相关部门开 展合作,打破行政区域限制,提升审批权限,充分释放虹桥商务区企业入驻服务能 级。商务区企业服务中心作为商务区内“企业公共事务协调平台”,在整合商务区 范围内属地化办事资源的同时,也提供如下服务: (一)招商咨询服务 为企业提供企业在开业和入驻过程中的咨询、指导和服务工作,负责解释虹桥 商务区专项资金申请流程,负责来点来访接待以及宣传与推介,提高商务区在企业 中的知晓率,负责解释其他相关的招商服务事项。 (二)注册登记服务 为商务区内外资企业提供注册与审批一门服务,商务区内企业涉及到办理企业 设立、项目审批的事项,均可在企业服务中心内办结,从根本上实现“虹桥事,虹 桥办”的目标。今后,虹桥商务区企业服务中心将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企业务办理 量的增加,逐步协调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审批窗口的入驻,进一步方便企业办事。 (四)协调服务 负责为商务区企业提供卫生监管、工商执法、税务稽查等协调服务,负责为 商务区企业提供社会管理、公众服务等后续领域。建立合受理窗口“兜底”服务机 制,为企业提供运营全部阶段的综合服务事项。若事项涉及暂未进驻商务区的职能 部门,由“兜底”窗口为企业提供代办式服务;若事项涉及金融行业审批等不可代 办领域,则由“兜底”窗口提供全程指导和咨询。

223

附 录

第十八章 附 录 / 226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附 录

第十八章 附 录

第一节 2016年度虹桥商务区大事记

2016年1月5日 德国贺尔碧格集团与成都豪能科技公司在虹桥商务区共同投 资成立中外合资企业豪能贺尔碧格传动技术(上海)有限公 司。 2016年1月7日 全球最大特卖电商网站唯品会上海总部、行业领军企业汉威 电子正式签约虹桥商务区中骏广场。 2016年1月25日 德国永恒力集团、安徽合力公司成立永恒力合力工业车辆租 赁公司并入驻虹桥商务区。 2016年2月4日 市政府副秘书长黄融到虹桥枢纽检查春运工作,在虹桥机场 T2航站楼查看了机场旅客出发情况,慰问了执勤的武警战 士,并在铁路火车站听取了铁路近期运营安排和出发大厅人 流密集区域安全管控措施的汇报,慰问了志愿者和地铁员 工。 2016年2月24日 虹桥商务区开发建设指挥部、管委会2016年工作会议召开, 副市长、虹桥商务区开发建设指挥部总指挥、管委会主任蒋 卓庆出席会议并作讲话。会议由市政府副秘书长、指挥部第 一副总指挥黄融主持。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管委会党组 书记、常务副主任闵师林对虹桥商务区2015年工作进行了总 结并部署了2016年工作。指挥部、管委会成员单位就相关工 作作了交流。蒋卓庆充分肯定了虹桥商务区2015年的工作成 效。指挥部、管委会成员单位,市、区有关部门、单位等负 责人出席会议。 2016年3月4日 虹桥商务区核心区重大项目(入驻企业)签约颁证仪式举 行,共签约项目28个,项目注册资本合计1174245.5万元,

226 第十八章 附 录│第一节 2016年度虹桥商务区大事记

企业入驻面积合计15.5万平方米。 2016年3月1日 管委会与青浦区政府签订工作协议,进一步推进西虹桥发 展。 2016年4月22日 管委会召开虹桥商务区“商旅文”示范区开门迎客媒体通气 会,并举行虹桥商务区“商旅文”示范区启动仪式。 2016年4月27日 管委会与市文联签订合作协议,进一步推进商务区人文发 展。 2016年5月4日 指挥部、管委会召开虹桥商务区开发建设立功竞赛动员大 会,虹桥商务区首次作为独立赛区全面启动新一轮立功竞赛 活动。 2016年5月6日 管委会中心组与解放日报社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推进 虹桥商务区功能打造以及宣传推介。 2016年6月16日 市委副书记应勇到虹桥商务区调研。应勇指出,虹桥商务区 区位、交通等优势明显,市委、市政府对商务区建设发展高 度重视,要充分发挥管委会的牵头统筹作用,按照市委、市 政府主要领导的要求,做好规划建设、招商推介、社会管理 等各方面工作,做到规划的高起点高标准、区域建设布局的 科学合理、各类功能配套逐步完善,实现商务区作为上海国 际贸易中心新平台等方面的功能定位。 2016年7月13日 北京市代表团考察参观虹桥商务区,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 员、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率领的北京市代表团在中共中央政 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市委副书记、市长杨雄,市 委常委、秘书长尹弘,副市长、管委会主任蒋卓庆等领导陪 同下到虹桥商务区考察参观。在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应急响应 中心,代表团一行听取了虹桥商务区管委会党组书记、常务 副主任闵师林关于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应急管理工作的汇报。 2016年7月19日 副市长、管委会主任蒋卓庆在管委会负责人陪同下到虹桥天 地、冠捷总部、虹桥万科中心等项目现场调研,在肯定商 务区建设成效的同时对综合配套、环境提升等方面提出了要 求。虹桥商务区开发建设指挥部、管委会2016年上半年工作 会议召开。副市长、虹桥商务区开发建设指挥部总指挥、管

227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附 录

委会主任蒋卓庆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会议由指挥部常务 副总指挥、管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闵师林主持。指挥 部、管委会各成员单位负责人出席会议。闵师林报告了2016 年虹桥商务区开发建设上半年工作情况及下半年重点工作部 署。 2016年7月28日 管委会与市金融办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合力推进虹 桥商务区特色金融功能建设。 2016年8月30日 副市长、虹桥商务区管委会主任蒋卓庆召开市政府专题会 议,围绕功能提升,深入分析商务区开发建设现状,研究提 出进一步推进落实的工作举措。 2016年9月20日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虹桥商务区管委会签署战略合作 协议。建立长效机制,全力推进合作,使虹桥商务区成为现 代服务业高端人才集聚区,人才服务功能完善的示范区和人 才政策的先行先试区。 2016年9月28日 长三角主流媒体“金秋看虹桥”活动在虹桥商务区核心区新 华联索菲特大酒店举行。 2016年10月 中骏总部——上海中骏置业公司入驻虹桥商务区。 2016年11月16日 市政协副主席方慧萍到虹桥商务区考察市重点项目推进情 况。方慧萍率市政协委员一行考察了核心区连接会展中心地 下通道、核心区人行天桥等项目并听取了管委会关于虹桥商 务区核心区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建设情况汇报。 2016年11月15日 虹桥商务区作为试点窗口率先对外开放“两证整合”受理工 作。 2016年12月19日 2016上海创新论坛·聚焦“虹桥商务区的功能打造与长三角 发展联动”在虹桥商务区举办。

228 第十八章 附 录│第二节 2017年(上半年)虹桥商务区大事记

第二节 2017年(上半年)虹桥商务区大事记

2017年1月13日 陈寅副市长赴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检查本市2017年春运保 障工作,并亲切慰问工作在春运一线的民航、铁路和公路职 工、公安干警、武警官兵以及相关工作人员。 2017年1月22日 虹桥商务区被列入新一批上海市智慧新城试点建设区域。 2017年2月4日 市政府副秘书长黄融深夜赴商务区管委会应急响应中心指挥 大厅检查春运工作。 2017年3月30日 虹桥商务区女企业家沙龙在虹桥绿谷正式启动。虹桥商务区 管委会副主任费小妹、上海市妇联发展联络部副部长金伟清 以及虹桥商务区女企业家等30余人出席。 2017年3月31日 陈寅副市长、黄融副秘书长到虹桥火车站检查清明小长假交 通保障工作,虹桥商务区管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闵师 林、市交通委副主任杨小溪等陪同检查。 2017年4月5日 世界技能组织评估考察团主席西蒙·巴特利、首席执行官大 卫·霍伊、竞赛部主任斯多基等一行赴虹桥商务区参观考 察。国家人社部副部长汤涛、副市长时光辉等领导陪同考 察。 2017年4月13日 虹桥商务区东片区综合改造指挥部召开会议。陈寅副市长、 黄融副秘书长出席,虹桥商务区管委会、市发改委、市交通 委、长宁区政府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管委会党组书记、 常务副主任闵师林汇报了有关情况,表示东片区是虹桥商务 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管委会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要求,全 力支持东片区开发建设、综合改造工作。 2017年4月19日 管委会召开2017年党风廉政建设会议。管委会党组书记、常 务副主任闵师林,副主任费小妹、市纪委驻市建交工作党委

229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附 录

纪检组组长姜蓉出席。 2017年4月27日 虹桥商务区开发建设指挥部召开季度工作例会。指挥部常务 副总指挥、管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闵师林主持会议, 传达了市委第十五次全会上韩正同志讲话精神,听取了指挥 部各部门和各片区(东虹桥、南虹桥、西虹桥和北虹桥)关 于一季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和二季度重点工作安排的汇报, 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的有关问题,部署下一阶段的各项重点 工作。指挥部副总指挥、申虹公司董事长朱嘉骏出席会议。 2017年6月7日 世界技能组织副主席施泰芬·普拉绍尔和来自20个国家和地 区的30名代表来到虹桥商务区参观考察,并经由虹桥综合交 通枢纽搭乘高铁赴苏州,国家人社部国际司吕玉林副司长、 市人社局余成斌副局长陪同。管委会副主任费小妹对代表团 一行表示热烈欢迎,并陪同参观考察了虹桥天地和虹桥综合 交通枢纽。 2017年6月27日 虹桥商务区经批准成为上海市首批低碳发展示范区。 2017年6月30日 上海虹桥商务区管理委员会与闵行区政府举行“闵行律工委 虹桥商务区法律服务工作站”揭牌仪式,正式启动法律服务 共建活动。

230 第十八章 附 录│第三节 国家会展中心2017年展会全年排期

第三节 国家会展中心2017年展会全年排期

表18-1

序号 展会名称 开幕时间 闭幕时间

1 2017上海国际瓦楞智能制造展览会 2017.3.29 2017.4.2

2 中国国际五金博览会 2017.3.30 2017.4.1

3 2017超越平凡迈向成功中国大会(上海) 2017.4.8 2017.4.9

4 2017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 2017.4.19 2017.4.28

5 mapfre保险企业大会活动 2017.5.12 2017.5.12

6 中国国际自行车展览会、中国国际电动车及零配件展览 2017.5.6 2017.5.9 会、上海国际户外骑行装备展览会、中国国际摩托车及零 部件展览会

7 上海大虹桥美博会 2017.5.6 2017.5.8

8 中国国际医疗器械(春季)博览会、中国国际医疗器械设 2017.5.15 2017.5.18 计与制造技术(春季)博览会

9 中国国际医药原料药/中间体/包装/设备交易会 2017.5.16 2017.5.18

10 第77届全国药品交易会/第5届中国健康营养博览会 2017.5.16 2017.5.18

11 中国人民保险客户节自驾游启动仪式活动 2017.5.20 2017.5.20

12 2017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 2017.5.23 2017.5.25

13 第十三届上海国际胶粘带、保护膜及光学膜展览会(模切 2017.5.24 2017.5.26 展),第十三届上海国际功能薄膜及聚酯薄膜展览会

14 第八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 2017.5.23 2017.5.25

15 CFA特许金融分析师考试活动 2016.6.2 2016.6.3

16 2017上海国际膜与水处理技术及装备(上海国际水处理、上 2017.6.7 2017.6.9 海国际污水处理)展览会、2017上海国际泵管阀展览会、 2017上海国际污水污泥处理与资源再利用展览会、2017上 海国际固体废弃物处置与废气治理展览会、2017上海国际 环保产业与资源利用博览会合同、2017上海国际建筑给排 水设备与技术展览会、2017上海国际空气污染治理与净化 设备展览会 、2017上海国际新风系统与通风设备展览会

17 D1 GRAND PRIX飘移大奖赛中国杯上海站 2017.6.9 2017.6.11

231 2017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报告│附 录

(续表)

序号 展会名称 开幕时间 闭幕时间

18 马可波罗瓷砖品牌推广活动 2017.6.18 2017.6.18

19 波科绿色骑行 2017.7.1 2017.7.1

20 中国国际机器人展览会 2017.7.5 2017.7.8

21 上海国际时尚育儿产业博览会 2017.7.19 2017.7.21

22 上海国际授权展览会 2017.7.18 2017.7.20

23 博大音乐节 2017.8.19 2017.8.19

24 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及辅料(秋冬)博览会 2017.8.23 2017.8.26

25 Lanstory电竞大会活动 2017.8.25 2017.8.27

26 万达商业年会 2017.8.30 2017.9.1

27 第40届中国(上海)国际家具博览会 2017.9.11 2017.9.14

28 网络信息安全博览会 2017.9.18 2017.9.21

29 2017年第十一届中国国际汽车商品交易会、2017年第八届 2017.9.21 2017.9.23 中国国际摩托车及零部件交易会、2017年第十一届中国国 际汽车改装博览会

30 中国国际口腔医学大会 2017.9.21 2017.9.24

31 2017国际正畸大会暨第十六次全国口腔正畸 2017.9.18 2017.9.20

32 第19届上海国际机床展、第三届智能工厂及机器人博览会 2017.9.20 2017.9.23

33 亚洲美容化妆与洗护用品博览会 2017.9.21 2017.9.23

34 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秋冬)博览会 2017.10.11 2017.10.13 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秋季)

35 中国国际五金展览会 2017.10.22 2017.10.24 中国国际厨房博览会

36 中国(上海)国际酒店设备及用品采购交易会 2017.10.25 2017.10.27

37 2017上海国际城市与建筑博览会 2017.10.30 2017.11.1

38 2017亚洲国际建筑工业化展览会 2017.10.30 2017.11.1

39 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 2017.11.7 2017.11.11

40 中国国际宠物水族用品展 2017.11.16 2017.11.19

41 WER世界教育机器人大赛 2017.11.18 2017.11.19

42 亚洲园艺博览会 2017.11.22 2017.11.24

43 上海国际汽车零配件/维修检测诊断设备/服务用品展览会 2017.11.29 2017.12.2

232 CONTENTS

Part One Regional Features

Chapter I Big Transport… …………………………………………………… 236 Chapter II Big Business………………………………………………………… 237 Chapter III Big Exhibition… ………………………………………………… 238

Part Two Functions

Chapter IV Environmental Upgrade…………………………………………… 240 I Yantze River Delta Linkage………………………………………………… 240 II Construction of Business Tourism and Culture… ………………………… 241 III Low-Carbon Practice Area… …………………………………………… 242 IV Outdoor Advertisement Administration… ……………………………… 247 V Safe and Civilized Construction Site… …………………………………… 249

Chapter V Public Services……………………………………………………… 253 I Public Transport… ………………………………………………………… 253 II Smart Hongqiao…………………………………………………………… 254 III International Healthcare… ……………………………………………… 255 iv Development Prospect… ………………………………………………… 260 IV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 261

233 2016 Annual Report on Development of Hongqiao CBD│CONTENTS

Chapter VI Supporting Functions… ………………………………………… 265 I City Complex……………………………………………………………… 265 II Cultural Leisure…………………………………………………………… 265 III Physical Fitness…………………………………………………………… 266 IV Talent Apartment… ……………………………………………………… 267

Part Three Regional Development

Chapter VII Key Industries… ………………………………………………… 270 1 Headquarters Economy… ………………………………………………… 270 2 Commerce and Trade Services……………………………………………… 271 3 Convention & Exhibition… ……………………………………………… 271 4 Financial Services… ……………………………………………………… 272 5 Professional Services … …………………………………………………… 272 6 Modern Aviation Services… ……………………………………………… 273 7 Health Care Services… …………………………………………………… 273 8 Culture Education Services………………………………………………… 274

234 Part One Regional Features

Chapter I Big Transport Chapter II Big Business Chapter III Big Exhibition 2016 Annual Report on Development of Hongqiao CBD│Part One Regional Features

Chapter I Big Transport

To play the role of international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hub of , enhance its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advantages, construct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linking, system-focused, static-dynamic-combined and management-based" transport network, so as to build Hongqiao CBD into a traffic relief center of West Shanghai, form the "big transport" features integrating business travel, urban commute and transfer, and lessen the west area's dependence to the public facilities of the central city area and the traffic pressure.

236 Chapter II Big Business

Chapter II Big Business

To make use of the functional advantages of National Exhibition and Convention Center and Hongqiao Integrated Transportation Hub, further reinforce the three core functions, i.e., commerce, trade, exhibition, develop a "big business" functional platform that integrate such composite functions as headquarters economy, conference & exhibition, bonded trade, tourism shopping, aviation services, cultural media, and scientific &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us promoting all kinds of innovative and integrated business development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even across the country, and enhancing the Hongqiao commercial district's competence level to serve both the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markets.

237 2016 Annual Report on Development of Hongqiao CBD│Part One Regional Features

Chapter III Big Exhibition

Based on the project of National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Center, it is planned to build Hongqiao business district into one supporting Shanghai's core function as 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 city, and into a world-renowned exhibition cluster district and an exhibition development demonstration district. It is required to vigorously develop the high-end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 industry and professional supporting services, attract the gathering of such factors as design, advertising, decoration, logistics, leasing and translation that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exhibition industry, thereby forming a multi-level, wide-ranging, full-industry-chain convention & exhibition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system.

238 Part Two Functions

Chapter IV Environmental Upgrade Chapter V Public Services Chapter VI Supporting Functions 2016 Annual Report on Development of Hongqiao CBD│Part Two Functions

Chapter IV Environmental Upgrade

I Yantze River Delta Linkage

It is a need of Shanghai's self-development, and at the same time an important mission entrusted to the city to play its leading role of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YRD) region. In this end, Shanghai is re-positioned to: global city, world orientation, linkage with YRD for mutual development, and integrated development. Hongqiao CBD was first initiated in 2009. As is right next to Hongqiao Transport Hub, it takes up the central position of the YRD traffic network, also the meeting point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axis from Shanghai to Nanjing and the development axis from Shanghai to Hangzhou, boasting significant regional advantages. The planned Hongqiao CBD covers 86.6 sq km in total, including the 4.7 sq. km. of its core area which is currently under development. Till the end of 2017, the framework of the core area will be wholy completed.

According to the Procedures of Shanghai Municipality on the Administration of Shanghai Hongqiao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Hongqiao CBD will be built into a cluster of the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a new platform of Shanghai International Trade Center, a center gathering domestic and foreign corporate headquarters, trade institutions 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s, and a high-end business center serving for the YRD region, the whole Yangtze Valley and the country. This is a great undertaking of Shanghai. After over 7 years of efforts, Hongqiao CBD has become a new growth pole of Shanghai. If Shanghai is a window and platform of YRD facing to the world, Hongqiao CBD would be the "heart" of this platform. Starting from Hongqiao High- Speed Rail Station, it needs 45 minutes to Hangzhou, 67 minutes to Nanjing, 2 hours and 21 minutes to Hefei... A number of advantages overlap here, attracting a variety of enterprises home and abroad, including Alibaba, Letv, Shell, AOC, etc., to set their

240 Chapter IV Environmental Upgrade

headquarters in this area.

Based on such core functions as "big transport", "big exhibition" and "big business", Hongqiao CBD is intended to integrate the supporting industries, factors and economic resources to advance its integrated supply capacity in production services, commercial services, knowledge services and, information services, and to form a modern trade service center incorporating information release, intra-mediate trade, modern payments, exhibition logistics, order management, credit assurance, pricing mechanism and system support, thereby enhancing the role and status of the YRD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the new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and continuing to develop the overall strength of YRD's industrial economy.

II Construction of Business Tourism and Culture

To further create a pleasant, livable and pro-business atmosphere and environment, and accelerate city-industry integration, Hongqiao CBD started to devote itself to the construction of "a business-tourism-culture viewing route and demonstration zone" in May, 2016, which is intended to promote tourism via culture, and drive business through tourism, to therefore build three name cards for Hongqiao CBD, i.e., business paradise, tourist destination and cultural highland, thus achieving the perfect integration of business, tourism and culture.

Since the launch of building a "business-tourism-culture" demonstration zone in Hongqiao CBD, a series of colorful events had been carried out with The Hub, AOC, Green Valley, Macrolink, Longfor, and with Xinhong Subdistrict, such as "May-Day" opening month, "Autumn Trip" in September, "View of Hongqiao in Autumn" by 30 media agencies of Yangtze River Delta, "National Day" business-tourist-cultural activities, group anniversary, etc. Featured brand events included Huaxiang Greenland's "Dragon-boat Festival activities", The Hub's "Light Festival", "SAVOUR Michelin Food Festival", etc. Hongqiao Green Valley held a series of activities titled "Hongqiao

241 2016 Annual Report on Development of Hongqiao CBD│Part Two Functions

of the World and Dream of Green Valley", among which the "Night of Chinese and International Piano Masterpieces" and "Piano Festival in Memory of Mozart's 260th Birthday" afforded a stunning audio and visual feast for the audience, breaking the world's record. The goal of launching two large events per year and activities every month was thus initially formed, to therefore play the market entity role of the developers and the settled enterprises in the core area, and to develop the "business- tourism-culture" demonstration zone construction layout following the principle that the local government and functional enterprises play a leading role. As a result, business-tourism-culture activities of featured brands have been provided to attract popularity and enliven the regional atmosphere.

The colorful business-tourism-culture series of activities indicate Hongqiao CBD's unremitting pursuit after the "pro-humanity" concept and the city-industry integration goal, having achieved expected effects in improving the environment, popularity, cultural taste and influence. In May 2017, Hongqiao CBD announced its official WeChat account named "Zhou You Da Hong Qiao" (literally "tour round Hongqiao"), which pushes activity information and reports of the CBD, introduces settled enterprises, to thereby continuously promote its commercial, tourist and cultural influences. Next, Hongqiao CBD will make efforts to build a communication platform for business-tourism-culture alliance, incorporate the built range of the core area and National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Center into the demonstration zone, and gradually expand the scope of the business-tourism-culture demonstration zone, thus further enhancing the popularity and cultural level of Hongqiao CBD.

III Low-Carbon Practice Area

Green Building In 2011, Hongqiao CBD was included into the first batch of 8 low-carbon growth practice areas in Shanghai, expected to be built as the city's first low-carbon business community. In 2011, the administrative committee issued the Shanghai Hongqiao CBD Low-Carbon Construction Guide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Guide") to present the

24 2 Chapter IV Environmental Upgrade

planning requirements on green building: for projects in the core area, all buildings must meet up to the green building one-star criteria, half up to the two-star criteria or above, and landmark buildings up to the three-star criteria. In 2014, Hongqiao CBD went through the low-carbon growth practice area mid-term assessment, in which it was rated as "excellence"; and in the same year, it was approved by Ministry of Housing and Urban-Rural Development of China (MOHURD) to be a national "Green Ecological Demonstration Urban Area".

The business district strictly follows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Guide while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green buildings therein. By employing whole process management on green building, it is required to establish green building implementation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s and measures from project initiation, design, construction, to completion and acceptance, define the supervision and service contents of relevant management departments during different stages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instruct the owner to confirm the green building construction objectives and requirements and technical measures in stages. For example, in the land bid, auction and listing stage, it is required to clearly present the green building technical indexes and contents, and take green building construction requirements into the regular procedure; in the construction stage, it is required that the supervision unit conduct dynamic supervision on green building construction; and in the completion and acceptance stage, it is required to examine and verity the specific contents of and acceptance report on green building.

As more and more projects were completed and put into operation, the business district shifted its management focus from the label of green building design to that of operation, and issued Some Instructions on Implementation of Green Construction to enhance the foundation for assessment of the green building operation label.

By green building implementation throughout the life cycl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mplementation in the core area is much better than expected. As of November 2017, business district for green building design identity authentication(all for two above) project a total of 65, covers an area of 5.58 million square meters. Among them, 28 two- star project, 30 three-star project.Moreover, some projects are certificated by both the

24 3 2016 Annual Report on Development of Hongqiao CBD│Part Two Functions

Chinese green building system and the American LEED standard. Among the 13 land lots of the first phase of the core area, 8 have acquired the LEED certification, affording about 1.01 million sqm of certificated area, which accounts for 33% of the total built- up area of the first phase buildings in the core area. By four major green parks, public green spaces, roof greening buildings, and regional centralized functions, etc., it is intended to build the district into a truly low-carbon business district.

Efficacy Management Hongqiao CBD employs a regional centralized energy supply system and a monitoring system studying the regional overall energy efficiency, thus highlighting the planning concepts of low-carbon design and business community. As such, it is a major practice of developing the low-carbon economy.

Hongqiao CBD is currently the largest "Combined Cooling, Heating and Power (CCHP)" central supply practice area in Shanghai. In March 2011, China's first regional CCHP project was initiated for construction. With 5 energy stations planned, the project aimed to build a regional central function system using natural gas as primary energy, and distributed functionality as core technology, thereby meeting the cooling, heating and power demand of 3.45 million sqm of buildings within the core area. So far, No. 1 and 2 energy stations have been completed and started to supply energy. The energy center, by using the CCHP system, can achieve centralized energy supply in the core area with comprehensive energy utilization rate up to above 80%, saving nearly 30,000 tons of standard coal and reducing more than 80,000 tons of carbon emissions.

In June, 2016, a low-carbon energy efficiency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that covers the whole area and integrates data collection, transmission, aggregation,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and image display was established and rolled out successfully. The platform is currently in a good operation and accessed by 29 lots and 350 buildings. The platform implements data acquisition and real-time monitoring of the regional energy efficiency by information means, so that the regional energy information can be reported, monitored, verified, and assessed, thereby accurately grasping the real-time and historic energy usage of every user within the region. As such, the platform can provide different users with diagnostic assessment, metering

244 Chapter IV Environmental Upgrade

and charging, optimized energy use program and other personalized energy-saving services, affording support for digital management of Hongqiao CBD's energy use and carbon emissions. The low-carbon energy-efficiency platform, as a window to show the low carbon achievements for the outside, contributes to improve the low-carbon awareness of enterprises and the public, and to better guide the low-carbon practice.

In January 2017, as per requirements of Shanghai Municip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s Notice on Implementation of Low-Carbon Development Practice Area Assessment and Acceptance, Hongqiao CBD carried out the assessment and acceptance accordingly. According to expert ratings, Hongqiao CBD was rated as an outstanding low-carbon demonstration district.

Hongqiao CBD low-carbon development indexes and task fulfillment:

1.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Currently, all buildings in Hongqiao CBD's core area are 100% up to the national two- star green building standard or above, landmark buildings up to three-star standard. To differ from regular energy use, the EEB rate in the core area has reached up to 60% or above.

2. Optimization of energy structure At present, the regional energy station first phase project has been completed, and put into operation for energy supply, currently accessible by 9 blocks; and the second phase's pipeline network has been fully connected through to afford energy supply, now accessible by 4 blocks. Compared with a regular system, the energy-saving rate with the regional functions system in the business district is not less than 15%.

3. Low-carbon transport Based on the "Big Transport" development context with Hongqiao Transportation Hub, it is required to develop a low-carbon transport network. As constructions of the land lot projects in the core area are carried forward, there has been a ring road running on the business district; the two-story gallery and underpasses have been completed and put into use; the public bicycle rental and new energy vehicle charging devices are

245 2016 Annual Report on Development of Hongqiao CBD│Part Two Functions

already conditional for use. In future, it is expected that the ratio of low-carbon travel in the business district will rise to 75%.

4. Greening The business district constantly improve the regional structure for a balanced green layout. While building integrated green spaces, the business district also focuses on developing three-dimensional green spaces to improve the civil greening foundation and at the same time render a characteristic culture atmosphere of green neighborhood. For the moment, Yingbin Greenland, Tianlu Greenland, Yunxia Greenland, Huaxiang Greenland have been started for construction. the core area, the north and south areas have successively completed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green spaces. In the core area, the public construction projects have all introduced the three-dimensional greening concept to a great extent, with 50% buildings applied with roof greening.

LEED City In 2010, Shanghai People's Government's Decree No. 25 announced the Shanghai Hongqiao CBD Administrative Measures and proposed the concept of "encouraging the building of Hongqiao CBD into a low-carbon business district by low-carbon economy development". The concept had been well carried through by Hongqiao CBD during the "twelfth five-year plan" period. It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regional low carbon and green building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promoted all buildings in its core area to meet the two-star green building standard or above, with 50% three- star. It was therefore named national "Green Ecological Demonstration Urban Area" and Shanghai "Low Carbon Development Practice Area". In November2015, Hongqiao CBD Administrative Committee and the US Green Building Council (USGBC) signed a memorandum of strategic cooperation, which was highly valued by the municipal government, marking Hongqiao CBD's new level of green low-carbon development.

Hongqiao CBD, as national "Green Ecological Demonstration Urban Area" and Shanghai "Low Carbon Development Practice Area", has set the low-carbon green development goals in urban planning, energy and resource management, green transportation and building design, and other aspects in the early planning stages. In terms of functional layout, the core area mainly centers on headquarters economy,

246 Chapter IV Environmental Upgrade

forming an industrial layout with high-end business commerce and modern logistics as key industries, exhibitions and commerce as characteristic industries, and other supporting service industries for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in terms of planning layout, it is proposed to practice high-dense road network, small-scale neighborhood, and low-height buildings, hence a pleasant quality of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in the use of energy, Hongqiao CBD is provided with a regional centralized energy supply system, which affords energy supply for air conditioning and domestic hot water of the commercial buildings in the core area; in terms of ecological greening, four green parks, i.e., Yingbin Greenland, Tianlu Greenland, Yunxia Greenland, Huaxiang Greenland, have been built in the business district, with a total area of more than 58 ha; in respect of green building, the planning requirements for the core area include: all buildings should be design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green building requirements, with 50% up to the two-star green building standard or above, and landmark buildings up to the three-star green building requirements. There are currently 8 land lot projects being certified by both China Green Label and the American LEED system, involving a built- up area of more than 100 million sqm.

Targeting to building a "world-class business district", the district has conducted a thorough study on the assessment system and development of LEED for Cities, undertaken horizontal comparison with the assessment items and emphases of LEED for Cities, and determined to proceed and advance the certification of LEED for Cities, striving to be the first certified urban project in Asia.

IV Outdoor Advertisement Administration

Outdoor advertis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urban landscape, an external manifestation of urban civilization, and a key platform to shape the city image and promote the city brand.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Article 12 in Shanghai Hongqiao CBD Administrative Measures, Shanghai Hongqiao CBD Management Committee takes the responsibility to conduct administrative approval for the installation of outdoor advertising facilities in the main functional domain of Hongqiao CBD.

24 7 2016 Annual Report on Development of Hongqiao CBD│Part Two Functions

To reflect the window image of Hongqiao Integrated Transport Hub and the business atmosphere of Hongqiao CBD, Hongqiao CBD Management Committee, according to the regulations of Shanghai Administrative Measures for Outdoor Advertising Facilities and Shanghai Hongqiao CBD Administrative Measures, and based on Hongqiao CBD's landscape features and humanistic connotations, urba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control requirements and outdoor advertisement planning features, stipulated the Measures for the Instal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Outdoor Advertising Facilities in the Main Functional Zone of Shanghai Hongqiao CBD at a higher baseline, which subdivides the overall layout into forbidden area, control area and display area, etc.; and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Plan of Installation Positions of Shanghai Outdoor Advertising Facilities (Rev.), specific control indicators were raised on all kinds of control elements with every advertisement position, so as to achieve the "five prescribed items", i.e., prescribed property, prescribed quantity, prescribed position, prescribed form, and prescribed specification.

The business district shall perform the application and approval management of outdoor advertisement administrative licensing according to laws and regulations in the just, fair and open manners, with positive initiation and advanced services, and provide enterprises with outdoor advertising policy advisory services to guide enterprises to develop a first-class grade of outdoor advertising. It is required that South Hongqiao CBD Management Committee Office, Xinhong Subdistrict, Town and Huacao Town regularly organize the law enforcement and market supervision agencies to undertake key inspections in the core area and main functional area of Hongqiao CBD, and to additionally carry out outdoor advertising night patrols as regards the opening of electronic signs and landscape lamps in the core area. According to the key regulating areas and contents identified by relevant departments of the city, it is required to raise the intensity and frequency of joint inspections, resolutely restrain new illegal outdoor advertisements within the said areas, and further standardize the outdoor advertising order and environment in the main functional area of Hongqiao CBD.

248 Chapter IV Environmental Upgrade

V Safe and Civilized Construction Site

The core area of Hongqiao CBD features large construction area and building volume, numerous construction units, high requirements o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safety management. As such, the Development & Construction Division of Management Committee,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the construction site, organized relevant units to carry out routine inspections and special inspections at specific stages to monitor and supervise the safety and civilized construction in the core area of Hongqiao CBD.

The business district puts safety production and civilized construction in the first place, emphasizes "safety first", and stresses on civilized construction and security assurance. It is required to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site, properly handle the construction interface between and the timing schedules with government investment projects and social investment projects, conduct security risk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o enhance safety monitoring of energy pipe trench, straighten out the energy supply-demand mechanism and negotiation mechanism, and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CCHP emergency disposal program, and; To reinforce construction quality inspection, focusing on inspection of technical personnel allocation of each subject of liability, and conducting strict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on the quality of foundation base and main structure.

In 2016, with the support and help of Shanghai Federation of Trade Unions and Shanghai Competition Office, the business district launched a competition event themed "contribution to Hongqiao CBD with top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as a separate competition division, which inspired the builders to go all out with high senses of responsibility, mission and enthusiasm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pace of Hongqiao CBD, and therefore effectively promoted the civilized construction progress. Since the competition was launched in Hongqiao CBD, the sub-divisions, participation units and front-line staff enthusiastically participated in it with hard efforts, effectively facilitating the business district's fast and quality competition of major projects, safe and orderly operation of regional management. Masses of progressive, meticulous, and

24 9 2016 Annual Report on Development of Hongqiao CBD│Part Two Functions

skilled construction teams and batches of advanced builders have therefore come forth in this regard.

Honors and Awards 2016

● Shanghai May 1 Labor Certificate of Merit (1) Shanghai Hongqiao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Joint Development Co., Ltd. (developer of Core Area North Lot 08 )

● Shanghai May 1 Labor Medal (2) Sun Zhongjie (GM of SunnyWorld Center, Shanghai Hongqiao CBD Core Area Phase I Lot 04,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Qingdao Branch) Shi Shuguang (GM of Shanghai Hongyu Logistics Co., Ltd., developer of Block 2 of Logistics Area)

● Vanguards(4) Hongqiao CBD Core Area (Phase I) Regional Energy-Supply Trench Engineering Department, Shanghai Mechanized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Longfor Hotel Project Department of China Construction Third Bureau First Engineering Co., Ltd.(Hongqiao CBD Core Area Lot 05) Project Management Department, Shanghai Greenland Jiangqiao Real Estate Co., Ltd. Department of Planning & Construction, Shanghai West Hongqiao Business Development Co., Ltd.

● Shanghai Outstanding Company (1) Shanghai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Co., Ltd. Shanghai Construction Meritorious Individual (1) Yan Dengfei

● Shanghai Outstanding Teams (6) Shanghai Changning District Watercourse Management Office Shanghai Construction Group Hongqiao Terminal 1 Traffic Center Project Department of Planning & Construction, Shanghai West Hongqiao Business

250 Chapter IV Environmental Upgrade

Development Co., Ltd. Coverall World Project Department, Shanghai CSCEC Futai Real Estate Co., Ltd. Huatai Center Project Management Team Shanghai Qingting SunnyWorld Real Estate Co., Ltd.

● Shanghai Excellent Builders (6) Cheng Long (Deputy Director, Shanghai Changning District Greening Management Center) Wang Yulong (Deputy Chief Engineer, Shanghai West Hongqiao Business Development Co., Ltd.) Wu Zhijun (staff, Shanghai West Hongqiao Business Development Co., Ltd.) Zhang Zhifu (GM, Shanghai Huaqia Investment Co., Ltd.) Zheng Xinwu (Project Manager, CSCEC Third Bureau Shanghai Branch Hongqiao CBD Core Area North Lot 03) Xiong Minggao (Project Executive Manager, CSCEC Eighth Bureau Contracting Company Hongqiao CBD Logistics Area Lot 2).

● Advanced Collectives (8) Linkong Business Park Development & Construction Center Beidou Phase II Expansion Project Department, Tongzhou Construction General Contracting Group Department of Planning & Construction, Shanghai West Hongqiao Business Development Co., Ltd. EPC Management Team, Shanghai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Co., Ltd. Shanghai Huatai Business Center Project, China Construction Second Engineering Bureau Co., Ltd. (Shanghai) Hongqiao CBD Core Area North Sub-area Lot 13, Zhenro Yupin (Shanghai)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Co., Ltd. Hongqiao CBD Core Area South Subarea Lot 03 Commercial Project, Jiangsu Nantong Sanjian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Hongqiao CBD Core Area North Subarea Lot 08 Commercial Project, Shanghai Xinyu Construction Co., Ltd.

251 2016 Annual Report on Development of Hongqiao CBD│Part Two Functions

● Advanced Individuals (21) Chen Jinchang, Wu Jian, Shao Siming, Zhao Liang, Ge Feng, Zhang Zhipeng, Wang Jun, Liu Jianguo, Pan Guihua, Ge Ye, Xiong Qi, Li Jiadong, Yue Xingqin, Zhang Jianwei, Xu Zhanxin, Zhou Zhen, Zhu Lili, Cai Tiexin, Zhang Liang, Xu Jinbao, Zhang Liya.

252 Chapter V Public Services

Chapter V Public Services

I Public Transport

According to the government approval and control planning, Hongqiao CBD is designed to build a large integrated transport hub serving for China's eastern coastal areas and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YRD) region. It is a key business cluster district with which Shanghai shall achieve the "four first" and build the "four centers", and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to carry out the national strategy and promote the city's role of serving the country,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and the YRD region.

Throughout the year of 2016, the Hongqiao Transport Hub received 960,000 passengers daily in average, the annual average daily scale reaching up to 87% of the designed capacity. It has been an integrated transport hub covering all transportation means except for sea transportation, playing the integrated role of linking the central city of Shanghai, radiating the YRD region, accessing to Asia-pacific areas and facing to the world.

Hongqiao CBD aims to build an "inwardly and outwardly inter-connecting, balanced and orderly, convenient and efficient, low-carbon and intelligent" integrated transport system, and to support i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the General Report on Hongqiao CBD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Hongqiao CBD shall form a "four-vertical and three-horizontal" high-speed road network, a "five-vertical and six-horizontal" regional trunk road system, and a "seven-over and nine-across" road layout through passage barrier, thereby achieving a higher density of high-speed road network than the central city, equivalent level of trunk network with the central city, and achieving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cluster groups within the region.

253 2016 Annual Report on Development of Hongqiao CBD│Part Two Functions

As per the Hongqiao CBD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Hongqiao CBD Management Committee and the Municipal Transportation Committee have sorted out 14 cross-district roads, among which there are 3 across 3 districts, 5 between Jiading and Minhang districts, and 6 between Qingpu and Minhang districts. In 2016, five roads were started to be constructed, and another four roads were launched for construction in 2017, bridging the economic and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and among the districts of Shanghai. Meanwhile, Hongqiao CBD will stress on the development of mid-traffic volume, that is, to plan a fast bus system on main roads that covers the ground flow of bus passengers, links through the main functional areas of the CBD, connects with key rail stations and the mid-traffic volume system of Yan'an Road, thus optimizing the current bus system and extending the bus coverage, improving the construction of bus stops and stations as well as transfer facilities, initiating the new mode of bus system and the "micro-hub" mode. In addition, as regards rail transport, in addition to Metro Line 17 opening up at the end of 2017, it is also planned to build 3 more lines, including one extension line of Line 13, one line for airport express, one north-south municipal line, thus strengthening the external rapid access and promoting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internal linkage.

II Smart Hongqiao

As per the new tide of smart city construction home and abroad, a smart CBD shall play a bigger role in promoting urban,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an important new business district in Shanghai, Hongqiao CBD serves the high- end business centers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and even the whole country;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mart Hongqiao" is the "only way" that must be passed.

Hongqiao CBD shows in "Smart Hongqiao" construction the highlighted development concept of "special wisdom", further advancing the pace of intelligent development. The "Smart Hongqiao" construction project follows the ideology of "plan-first, standard establishment, major breakthrough and all-round promotion", tops design and standard criteria first, stresses on upgrade of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smart transportation, energy management and other intelligent projects in the range of public

254 Chapter V Public Services

services, thereby constributing to improving the citizens' intelligence experience within the business district. At the same time, successful experiences accumulated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s of intelligent projects in the core area could be spread and copied to the whole region, hence synchronous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ce within the region.

The core area of Hongqiao CBD has so far been rated and honored as National Green Ecological Demonstration Urban Area, Shanghai Low-Carbon Practice Area, Smart City Demonstration Area, First Smart Park Construction and Smart City Test Unit.

III International Healthcare i. Shanghai New Hongqiao International Medical Center It is planned to focus on building Shanghai New Hongqiao International Medical Center, which is located in the the south plate of Hongqiao CBD. It is one of the two international medical parks that Shanghai strives to build to actively promote the agglomerated development of the medical and health industry. New Hongqiao Medical Park's planning area is about 100 ha, about 42 ha for the first phase and 58 ha for the second.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shall be conducted following the "master planning and step-by-step implementation" principle. After several years

255 2016 Annual Report on Development of Hongqiao CBD│Part Two Functions

of preparation, the first phase of medical projects in the medical park have been all grounded up to now; some have been put into pilot operation already, the rest are catching up in construction; the second phase is being meanwhile undertaken with planning adjustment, land resettlement and medical project investment invitation and reserve.

ii. Development Goal The goal is to create a health-care whole-industry-chain investment platform for both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markets and a global influential"medical-teaching-research" medical complex.

1. Short-term target ("13th five-year plan" period) Focusing on people-oriented experiencing clinical medicine, and striving to raise medical service development to new heights; the first phase shall introduce a group of medical projects with domestic and foreign brand influence, cutting-edge medical technology, competent expert strength and advanced management concept, forming the 1+1+6+x layout (that is 1 medical technology center, 1 general hospital, 6 specialist hospitals, and X specialty clinics), with approximately a total of 2000 ward beds; relying on a world-class integrated transport hub, it is planned to build a high-end cluster of medical services that is Shanghai based, radiates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serves the whole country, and gradually attract the international group of medical tourism.

It is planned to strengthen the integration and linkage of industrial planning between first and second phases, and taking clinical medicine as the core, to actively expand the business types of medical brokerage, medical training, health finance and so on , and gradually extend to the fields of medicine and devic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medical technology display, international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thereby gradually forming the 1+2+10+x layout (that is, 1 medical technology center, 2 general hospitals, 10 specialist hospitals, and X specialty clinics), with approximately a total of 3000 ward beds, targeting to build a health-care whole-industry-chain investment platform for both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markets and a global influential"medical-teaching-research" medical complex.

256 Chapter V Public Services

2. Mid-long-term target It is planned to strengthen the integration and linkage of industrial planning between first and second phases, and taking clinical medicine as the core, to actively expand the business types of medical brokerage, medical training, health finance and so on , and gradually extend to the fields of medicine and devic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medical technology display, international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thereby gradually forming the 1+2+10+x layout (that is, 1 medical technology center, 2 general hospitals, 10 specialist hospitals, and X specialty clinics), with approximately a total of 3000 ward beds, targeting to build a health-care whole-industry-chain investment platform for both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markets and a global influential"medical-teaching-research" medical complex. iii. Project Introduction According to the medical development plan of New Hongqiao Park made by Shanghai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the first phase consists of 8 property lots, which, by land sales in agreement, shall attract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social capital to gather in the medical park. The first phase of settled projects will form the 1+1+6+x medical form layout, specifically including:

1. “1” - Med & Tech Center: located in a central lot of the park, about 3.3 ha, built-up area 88,000 m2, total investment amount 960 million yuan, state- owned. As the park's core sharing facility, the medical technology center shall integrate third-party independent inspection center, image center, drug center, sterilization center, sewage treatment center, etc., providing all hospitals and clinics with intensive medical technology services, as well as catering, business, financial insurance and other supporting commercial facilities and services. The medical technology center connects with surrounding hospitals through the underground logistics channel, ground paths and aerial corridors, forming a stereoscopic traffic system in the park.

2. “1”- Shanghai Parkway Hospital: the only general hospital of the first phase in the park, about 3.3 ha, built-up area 80,000 sqm, 450 beds, total investment amount 1.36 billion yuan, invested and operated by Asia's largest private medical group - Parkway

257 2016 Annual Report on Development of Hongqiao CBD│Part Two Functions

Health Group.

3. "6" - 6 specialist hospitals (1) Shanghai Concord Cancer Hospital: about 4.7 ha, built-up area 130,000 sqm, 400 beds, total investment about 2.5 billion yuan, invested by Concord Medical Group, a NYSE-listed American company, operated and managed by the global top ranking 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 from America, proton radiotherapy business to be opened in the future;

(2) New Hongqiao International Project of Children's Hospital of Fudan University: about 1 ha., built-up area about 25,000 sqm, 200 beds, total investment about 300 million yuan, investment led by Fudan Healthcare Investment Co., Ltd., entrusted to Children's Hospital of Fudan University for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3) Shanghai Cihong Obstetrics & Gynecology Hospital: about 1 ha, built-up area about 23,000 sqm, 200 beds, total investment about 370 million yuan, jointly invested by Minhang District state capital and social capital,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entrusted to the Obstetrics & Gynecology Hospital of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Red House Ob & Gyn Hospital);

(4) Shanghai Lanhai Rehabilitation Hospital: about 1 ha, built-up area about 29,000 sqm, 200 beds, total investment about 500 million yuan, invested by the listed company China Shipping Haisheng Co., Ltd., planned to cooperate with the University of Nebraska Medical Center from the United States;

(5) Shanghai Luye-Ellium Aesthetic Plastic Hospital: about 1 ha, built-up area about 29,000 sqm, 150 beds, total investment about 330 million yuan, invested by Luye Medical Group, introducing the aesthetic plastic hospital resources of the Ellium brand from South Korea;

(6) Shanghai Wego Orthopedic Hospital: about 3.3 ha, built-up area about 85,000 sqm, 400 beds, total investment about 1.4 billion yuan, invested by Wego Group,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entrusted to Shanghai Sixth People's Hospital.

258 Chapter V Public Services

Summary of Hospital Projects Construction Completion No. Project Scale Schedule Date 1 Parkway Hospital 3.3 ha, 80,000 sqm, 450 started in June expected in 2020 beds, approx. 1.36 billion 2017 yuan 2 Concord Cancer 4.7 ha, 130,000 sqm, 400 started in late expected in 2020 Hospital beds, approx. 2.5 billion June, 2017 yuan 3 New Hongqiao 1 ha, 25,000 sqm, 200 started in expected in International Project beds, approx. 300 million December 2016 second half of of Children's Hospital yuan 2019 of Fudan University 4 Cihong Obstetrics & 1 ha, 23,000 sqm, 200 started in expected in Gynecology Hospital beds, approx. 370 million November 2016 second half of yuan 2019 5 Lanhai Rehabilitation 1 ha, 29,000 sqm, 200 started in late expected in Hospital beds, approx. 500 million June, 2017 second half of yuan 2019 6 Luye Aesthetic Plastic 1 ha, 29,000 sqm, 150 started in January expected in Hospital beds, approx. 330 million 2017 second half of yuan 2019 7 Wego Orthopedic 3.3 ha, 85,000 sqm, 400 land acquired in expected in late Hospital beds, approx. 1.4 billion 2017 2020 yuan

4.“X”- X high-end clinics: to cooperate with the reform of Shanghai state-owned hospitals, such high-end clinics as Everjoy Medical Comprehensive Outpatient Department, Shanghai Eyecare Ophthalmology Outpatient Department, Health Choice Medical Center are introduced into Med & Tech Center; they are expected to be the bearing platform for deepening of Shanghai medical reform and doctors' multi-site option of medical practice in the near future.

259 2016 Annual Report on Development of Hongqiao CBD│Part Two Functions

Summary of projects introduced in Med & Tech Center

Floor Project Status Operation Schedule 8F Catering, conference Contracted for entry, Commenced within 2017 and other supporting decoration facilities and services 7F Health Choice Decoration in the second Trail operation in Dec Outpatient Department half of 2017 2017 6F Everjoy Outpatient Application for licensing, Operation since Apr Department trial operation 2017 3F Eyecare Outpatient Decoration began in Apr Operation since Aug Department 2017 3F. Inspection Center Lab moving Operation since Apr 2017 2F Imaging Center Large equipment Operation since Jul 2017 allocation 1F Quick meal, convenient Contracted for entry, Operation since Jun 2017 store, banking and other decoration facilities 1F Drug Center Second decoration Operation since Apr 2017 Underground Drug storage, medical Decoration and Commenced within 2017 sterilization, sewage commissioning treatment

iv Development Prospect

1. Expectation of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progress, it is expected that in 2020, the first phase of the park will basically complete the "1+1+6+x" medical form layout, with medical construction volume reaching up to 700,000 sqm. Hospitals, medical technology institutions, clinics, municipal facilities, commercial facilities and other projects within the red line range will amount to a total investment of 10 billion yuan. It is expected that at the end of the "14th five-year plan", the socially-run medical projects in the park will gradually rise to the stable operation period, with the number of beds opening up to 2000, medical and supporting services accommodating nearly 7000 employees, annual out-patient service volume at about 1.3 million people,

260 Chapter V Public Services

hospitalization service for about 45,000 people; the medical service income will reach 5-7 billion yuan/year, the driving effect of peripheral industries be obvious, tax contribution of medical services being about 550 million yuan/year.

2. Submitted for selection of National Healthy Medical Tourism Demonstration Base May 2016, the National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launched the "National Healthy Medical Tourism Demonstration Base" selection, selecting 10 winners in the nationwide range. By pilot demonstration promoting the first trial and landing of relevant policies, and by promoting hard in the nation-wide range to facilitate the accelerated development of the health care industry, Shanghai New Hongqiao International Medical Center was submitted as the sole project in Shanghai to the Commission. In October 2016, the policy inclination for a demonstration base would greatly stimulate the vigor for the second phase of New Hongqiao project in terms of medical expansion planning, investment invitation, technological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and talents introduction, etc., forming important advantages for the park'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V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According to the clear functional positioning of the "13th five-year" plan, it is required to deepen and improve the planning, further clarify the orientation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emphasis of public facilities, increase the proportion of public supporting facilities of education, for example. At present, there are 15 land lots for educational use in the extended area of Hongqiao CBD, amounting to about 319 mu (21.3 ha), including 8 lots or 79 mu (5.3 ha) for childcare (RS6), 3 or 105 mu (7 ha) for primary school (RS4), 3 or 94 mu (6.3 ha) for junior high school (RS3), and 1 or 41 mu (2.7 ha) for senior high school (RS2). Existing educational resources in Hongqiao CBD include National Accounting Institute, German and French School, Montessori Kindergarten and Democratic Kindergarten.

Qingpu World Foreign Language School Qingpu World Foreign Language School, currently being constructed in West

2 61 2016 Annual Report on Development of Hongqiao CBD│Part Two Functions

Hongqiao, covers an area of about 64 mu (4.3 ha), and comprises of kindergarten, primary school and junior high school. The school was started to construct at the beginning of 2016 and is expected to be completed in Sep 2017 for recruiting students. Shanghai Qingpu World Foreign Language School is held by Shanghai WFL Education Development Co., Ltd., which is affiliated with JuneYao Group. Other schools the group runs include Shanghai World Foreign Language Middle School, Shanghai World Foreign Language Primary School, and Hangzhou Shanghai World Foreign Language Primary School. The school shares the common leadership, common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common team building, and common teaching resources. The temporary campus of Qingpu World Foreign Language School was established at No. 80 Fengmatang Road and opened up to start recruiting students in 2016.

Qingpu World Foreign Language School, currently being constructed in West Hongqiao, covers an area of about 64 mu (4.3 ha), and comprises of kindergarten, primary school and junior high school. The school was started to construct at the beginning of 2016 and is expected to be completed in Sep 2017 for recruiting students. Shanghai Qingpu World Foreign Language School is held by Shanghai WFL Education Development Co., Ltd., which is affiliated with JuneYao Group. Other schools the group runs include Shanghai World Foreign Language Middle School, Shanghai World Foreign Language Primary School, and Hangzhou Shanghai World Foreign Language Primary School. The school shares the common leadership, common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common team building, and common teaching resources. The temporary campus of Qingpu World Foreign Language School was established at No. 80 Fengmatang Road and opened up to start recruiting students in 2016.

Nord Anglia Chinese International School Shanghai Nord Anglia Chinese International School Shanghai, the first Chinese and Western courses combined Chinese-English bilingual school opened by Nord Anglia Education Group in China, was opened on Sep 1, 2017, admitting both Chinese and foreign students.

The school can accommodate up to 2250 students, and 200 students with boarding service. It admits Chinese and foreign students aged 6 to 18. The length of schooling

262 Chapter V Public Services

ranges from elementary school to the graduation of senior high school; and in addition to the school curriculum, the school also provides international primary courses, international middle school courses and international diploma courses for students of different age groups.

Minhang Foreign Language Middle School Affiated to SISU Minhang Foreign Language Middle School Affiated to SISU has been officially inaugurated as the first batch of 130 students began their middle school career here. The school is founded by cooperation of Minhang people's government and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SISU). It is a key boarding middle school (experimental demonstrative middle school) featured with foreign language, and one of the three renowned schools (High School Affiliated to SJTU,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School, No. 2 Secondary School) introduced into Minhang District in 2015.

Shanghai Morgan Henry Kindergarten Shanghai Morgan Henry Kindergarten is founded by Morgan Chen, an overseas Chinese in America. The foreign director Ms. Jill Stanbury comes from the United States, specializing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with more than 20 years of experience in this area; and the Chinese director Maggie Dai graduated from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majoring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has more than 30 years of work experience in Shanghai. Currently the foreign teachers are all from overseas.

Shanghai American School was founded by the U.S. Consulate, which recruits only children of expatriates in Shanghai. The more than 4000 students of the school come from44 countries and regions. It covers kindergarten, primary school, junior high school and senior high school. Shanghai American School opens the AP course for the senior grades to broaden students' scope of knowledge beyond books. AP course, and rich practice activities provided.

The British International School Shanghai The British School in Shanghai is the first British International School in Shanghai that follows the British educational syllabus, and was also one of the first batch of foreign-

263 2016 Annual Report on Development of Hongqiao CBD│Part Two Functions

funded schools for foreign children approv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It was invested and built by the UK's largest education group, Nord Anglia Education Group, offering full English-style education for different ages of children aged from 3 to 13. Shanghai British School is independently funded by a well-known British education group - Nord Angalia. It is a full-time international school in Shanghai that provides schooling for children of expatriates in Shanghai.

Shanghai Korean School Shanghai Korean School covers a land area of 26,895 sqm; built-up area of 18,581 sqm. It consists of 26 classes in the primary school division, 9 classes in the junior high school division, and 11 classes in the senior high school division. It is a foreign-funded school directly subordinated to South Korea's Ministry of Education. It was founded in 1999. Students are children of South Koreans in Shanghai. It fully employs the South Korean education system, and also plays the role of gathering place and course training site for Korean expatriates.

Shanghai Singapore International School Shanghai Singapore International School, founded in Sep 1996, is a bilingual language school ranging from child-care class to senior high school grades. The school provides international school curricula based on Singapore's education syllabus, integrating advanced experiences of other countries, focusing on essence integration of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es, and fostering useful talents for the 21st century.

The school boasts an excellent, high-quality and high­standard team of teachers, mainly Singapore teachers, and also European and American teachers as well as Chinese teachers. At present, students of the school are from more than 30 countries and regions around the world. Shanghai Singapore International School is also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school in Shanghai which wins the IBO (International Diploma Organization)'s approval for opening MYP and DP courses.

264 Chapter VI Supporting Functions

Chapter VI Supporting Functions

I City Complex

As of now, opened city complexes in Hongqiao CBD include The Hub, Macrolink Shopping Mall and Longfor Hongqiao Street, with a total area of 70,000 m2, integrating high-end cinema, performance center, roof garden, theme park, shopping center, etc., as well as over 200 restaurants with a total area of nearly 60,000 m2.

II Cultural Leisure

According to the "13th five-year plan" of Hongqiao CBD, it is required to improve the cultural infrastructure and functional supportive services and build more cultural landmark buildings and cultural leisure activities.

The core area of Hongqiao CBD is located in Xinhong Subdistrict. Based on the original Xinhong Community Culture Center, it is planned to conduct reconstruction and environmental upgrade over the adjacent buildings on Lot 216, including Xinhong Party-Building Service Center with planned built-up area being 1,000 sqm, and Xinhong Library with 4,000 sqm built-up area and a collection of 100,000 books, Xinhong Community School with over 2,000 sqm built-up area, thereby upgrading Xinhong Community Culture Center into a cultural leisure complex that integrates culture, sports, education and leisure all in one. Meanwhile, like "building a platform to invite the phoenix", the project intends to introduce into Shanghai the Chinese Calligraphy Institute at Huaxiang Greenland, and build Xinhong Arts Gallery; and plans to introduce professional cultural institute and build a guqin museum at Huaxiang Greenland.

265 2016 Annual Report on Development of Hongqiao CBD│Part Two Functions

By using Huaxiang Greenland resources, it is planned to launch a water shore themed garden tour activities at Huaxiang Greenland. During the "May Day" holiday in 2016, a number of activities, themed "Chinese rites & music style and Xinhong show on water charm", mainline being promoting traditional cultural quintessences, were held to render pleasant experience to the citizens; the activities included dragon boat competition, canoe and kayak, variety show performances, folk custom shows, etc., attracting over 5,000 tourists in the garden. Meanwhile, the business district actively establish such mechanisms as regional joint exhibition of Spring Festival activities, hold a variety of song and dance contest events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experience activities such as sachet making and guqin playing.

III Physical Fitness

It is required to make full use of the existing supporting facilities in Hongqiao CBD (e.g., green space, bicycle slow lane, public sports venues, etc.), speed up the acquisition of supporting sports facilities and fitness equipment, construct outdoor basketball courts, badminton courts, fitness trails, fitness courts, etc., so as to meet the needs of a wide range of sports fitness; and to optimize the layout of basic public sports facilities to greatly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public sports facilities, and thus promoting the wide spreading of national fitness campaigns.

Introducing such organs as water sports center, using the advantageous water conditions at such venues as Huaxiang Greenland to conduct canoe and kayak experience and training activities. So far, the kayak activities cover a wide range of types, including newbie experience, team activity, professional competition, skill training, and parent-child interaction, etc., plusaquatic sports training for teens, which form a unique scenic line that speak for the sports spirit of Hongqiao CBD.

Actively coordinating and facilitating the sports interaction between community and enterprise.Taking the independent community sports centers, comprehensive gyms in commercial buildings as the field, swimming, fitness, badminton, table tennis,

266 Chapter VI Supporting Functions

taijiquan, bodybuilding exercise, etc. being the forms, the mass sports activities are conducted in full swing. In 2016, enterprises in the business district were invited to join a dragon boat invitational tournament, which had been then planned to upgrade as an annually held urban amateur tournament in Shanghai, that is, Minhang "Xinhong" Cup Dragon Boat Invitational Tournament.

IV Talent Apartment

To serve for employees of enterprises in Hongqiao CBD, advance the construction of a world-class livable, pro-business and city-industry integrated business district, Hongqiao CBD, according to the Suggestions on Implementation of Developing Public Rental Housing in Shanghai, actively strengthens its supporting and planning on talent apartment, promotes talent apartment projects to be landed onto the district, develops talent apartment construction plans for main functional areas and extended areas, and conducts special surveys on land lots appropriate for talent apartment projects, thereby determining specific views on site option analysis. It has coordinated to fulfill the Rainbow Investment's acquisitions of Beizhai Road public rental housing project and Jiangqiao Town talent apartment project, thereby further increasing the regional supply of housing resources. i CIFI Talent Apartment CIFI Talent Apartment Project is located at No. 19-22 Henderson CIFI, Shengui Road,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112 apartments in total, total floor area being 6136.24 sqm, all in the one bedroom type. ii Beizhai Road Talent Apartment Project Hongqiao Ulive (formerly known as Beizhai Road public rental housing) is located in the Huacao plate of western suburbs of Shanghai, where Minhang, Changning and Jiading borders on each other. It has an overall floorage of 84049.84 2m , of which the residential area is 66842.81 m2, and commercial area 5489.00 m2. The project focuses o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Hongqiao CBD, providing a life complex for talents of enterprises in the business district.

267 2016 Annual Report on Development of Hongqiao CBD│Part Two Functions

Hongqiao Ulive boasts a total of 1561 apartments for rental, including 1345 one-bed apartments sized 38.36-42.64 m2 and 216 two-room apartments sized 58.29-70.16 m2; a one-room apartment is priced at about 3000 yuan/month for rental, and two-room at 4000yuan/month (whichever is subject to the final price). The project is planned to initiate rental affairs in Oct 2017.

268 Part Three Regional Development

Chapter VII Key Industries 2016 Annual Report on Development of Hongqiao CBD│Part Three Regional Development

Chapter VII Key Industries

During the "13th five-year plan" period, Hongqiao CBD shall center it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n the function-oriented main line, rely on the increment economy of the main function area to drive the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and capacity upgrade of the whole business district, promote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and business form layout to achieve the extension of industrial value chain, and thus form a regional industrial network with optimized structure, innovative perspective, high capacity and strong driving force.

1 Headquarters Economy

Hongqiao CBD is located in the geographic center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YRD) on one-city effect and the hub node of the two-hour economic circle, thus boasting efficient traffic network, personnel exchanges and one-city effect, providing efficient and convenient services for all kinds of enterprise headquarters in terms of management decision, function layout, trade linkage and market development, etc. With the two major functional projects, i.e., Hongqiao Integrated Transport Hub and National Convention & Exhibition Center, the business district is particularly appealing to the multinational company headquarters, central government-owned functional headquarters, domestic industry-leading enterprise headquarters, listed company headquarters and innovative entrepreneurial growth-oriented enterprise headquarters that are dependent on traffic and location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the positioning and demand of the new platform of International Trade Center, it is required to prefect relevant policies and attract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trade organizations, international and regional trade promotion agencies, various chambers of commerce, multinational purchasing organizations, etc., to set up their regional branch in Hongqiao CBD.

270 Chapter VII Key Industries

2 Commerce and Trade Services

It is required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gathering of runoff economy factors that cause great business opportunities, optimize the modern business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improve and optimize the supporting business forms for catering, shopping, entertainment and accommodation, striving to build Hongqiao CBD into a landmark of modern business center in West Shanghai and a first-class functional area of modern commerce and trade services. To optimize and perfect the business form proportion with each block or lot, thus forming a batch of business clusters boasting traffic passenger flow, exhibition support facility and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features. To further strengthen the duty-free shopping mode in the terminal building. To actively explore 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and consumption, build the "intelligent business circle" to promote information consumption. To increase the support to business network layout, community business and breakfast project and other supporting projects. To encourage business form and mode innovation, introduce new types of business patterns, business models and trade subjects from home and abroad, and improve and optimize the supporting life services and business services.

3 Convention & Exhibition

It is recommended to continue to enhance the construction of exhibition infrastructure and supporting facilities,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underground western corridor linking the exhibition center, and improve the guarantee for exhibition holding. To continuously expand the exhibition display function, set up the business negotiation platform, gather cross-procurement headquarters, build world-influential commodity display center, commodity information collection and distribution center, procurement center of international large-scale wholesale and retail enterprises, procurement center of international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and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To introduce and cultivate a number of internationally influential brand exhibitions, brand conferences and brand exhibition enterprises, cultivate and support a number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s, international exhibitions, and newly

271 2016 Annual Report on Development of Hongqiao CBD│Part Three Regional Development

founded international exhibitions. To focus on supporting and cultivating a number of exhibition-related conference, culture, creation, advertisement, marketing, and business enterprises.

4 Financial Services

It is suggested to actively attract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hat meet the positioning requirements of business district to settle in Hongqiao CBD, support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network layout, and build a number of functional financial services platforms. To improve supporting policies for the financial services industry, encourage the concentrated development of wealth management, financial leasing, venture capital, equity funds, aviation finance, sci-tech finance, consumer finance, Internet finance, brand culture finance and other featured financial services. To improve trade finance supporting policies, actively implement policy pilot of RMB cross-border use, and of centralized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multinational company headquarters' foreign exchange funds, encourage the establishment of financial leasing enterprises in the business district, support insurance institutions to undertake insurance business innovations. To increase financial support to medium small and micro-sized enterprises, promote enterprises to use the multi-level capital market, support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o conduct financing service innovations for medium small and micro-sized enterprises, support and guide policy-related financing guarantee companies to serve for the growth of medium small and micro-sized enterprises.

5 Professional Services

It is proposed to actively attract the influential professional service providers to set up corporate institutions and develop the market of professional services in Hongqiao CBD. To introduce a number of well-known industrial certification bodies and training institutions in law, accounting, audit, consultation, advertisement, evaluation, certification, inspection, market research, business services and among other aspects.

272 Chapter VII Key Industries

To encourage the development of a number of enterprise incubation platforms of digital media, cultural tourism, performance and display, creative design and consultation, Internet of Things,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biomedicine, health-care services, etc. To rely on the leading enterprises of such industries as pharmaceuticals, medicine, location services, electronic information and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profession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services, and advance the sci- tech application innovation and sci-tech service mode innovation.

6 Modern Aviation Services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for building a national aviation service demonstration zone, it is required to speed up the renovation of the east area of the airport, make full use of the functional advantages of Hongqiao Integrated Transport Hub to vigorously develop the international aviation logistics industry, and realize the benign interaction among such business forms as aviation, logistics, exhibition, trade and shopping. To actively attract the grouping of functional platforms and agencies of high-end logistics, warehousing, distribution services and aviation services, guide the gathering of airlines headquarters, air cargo headquarters, freight forwarding headquarters, ground supporting services enterprises, and aviation trade enterprises. To promote the function of corporate aircraft extending to high value-added parts such as maintenance, display, sales, leasing, factoring, thereby forming the industry characteristics of corporate aircraft. To advance the development of professional aviation services, strive to introduce Air Transport Association, Aviation Court of Arbitration, "one-stop" service center to simplify the aviation-related administrative approval process, stimulate the vitality of the aviation industry. To optimize the route resources of Hongqiao Airport, complete the layout of international boutique business routes, expand the international air express functio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ir express industry.

7 Health Care Services

It is recommended to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Hongqiao International

273 2016 Annual Report on Development of Hongqiao CBD│Part Three Regional Development

Medical Center, extend the industrial chain of the medical and health service industry, expand the functions of health care and rehabilitation, and thus form a medical cluster covering medicine, pharmaceuticals, medical instruments, medical health and so on. To develop smart healthcare based on Internet, mobile Internet and othe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To encourage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medical service outsourcing, medical tourism, rehabilitation and other high-end health care services. To introduce international renowned medical and health services resources, encourage participation of social investments in rehabilitation and nursing services. To encourage the application of IoT, cloud computing, mobile Internet, smart terminals, health information and other technologies to the area of health care, build a high-end service platform integrating "medicine, teaching, research, care and health", and develop the industrial cluster of medical services and smart health care.

8 Culture Education Services

Based on the advantage of rich foreign-related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in the business district and neighboring areas, it is suggested to vigorously develop the education industry specially for international business people and senior executives' children, as well as the professional training industry for office people. To actively introduce and develop influential cultural entertainment and artistic performance projects, support the construction of performance and entertainment carrier,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cultural and artistic facilities, and create open public art spaces. To encourage the development of animation, games, cyber culture, digital cultural services and other emerging cultural and technological industries. To support new cultural form development, encourage the development of mobile multimedia, mobile cultural information services, digital entertainment products and other value-added business, to build the "Hongqiao" featured cultural industrial brand.

2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