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001【摘要】

壹、新興領域動向觀測

006【新興領域:11 月焦點 1】台灣早期投資動向觀測:旅遊科技獲投趨勢與發展動向 015【新興領域:11 月焦點 2】2019 年第三季全球數位醫療投資下滑,Frost & Sullivan 提出 2020 年數位醫療市場九大預測 025【新興領域:11 月焦點 3】隱形生醫新銳 Nuvation Bio 初登場,拿下 A 輪 2.75 億美元鉅 額投資 031【新興領域:11 月焦點 4】重新定義新金融服務輪廓的金融科技新創 041【新興領域:11 月焦點 5】大麻新藍海-大麻在 23 個產業的應用與新機會 048【新興領域:11 月焦點 6】2019 年 10 月物聯網早期投資趨勢觀察 055【新興領域:11 月焦點 7】去中心化的 Blog?MattersXLikecoin 打造創作者理想國 061【新興領域:11 月焦點 8】從收看、收聽到支付,娛樂產業的下一世代 067【新興領域最新發展與獲投消息】 067【2019.11 自駕車動態】從 Uber 自駕車死亡事故調查報告及早期投資看自駕車技術缺 口 073【2019.11 零售科技與電子商務動態】鉅額獲投事件吸睛 電商亦有人工智慧 080【2019.11 AR/VR 動態】AR 手術導航平台 讓外科醫生一次掌握 083【2019.11 區塊鏈動態】Libra 被群起圍攻,中國 DCEP 卻昭告天下 085【2019.11 雲端運算動態】2023 年台灣公有雲服務支出將逾 11 億美元 087【2019.11 人工智慧動態】近期的人工智慧消息 091【2019.11 金融科技動態】2019 年金融科技吸金魅力不減,共享乘車搖身成全球金融 科技巨星

貳、募資亮點分析 094【全球鉅額投資觀測站】10 月鉅額交易趨緩,以企業軟體/軟體開發/雲端運算領域最為活絡 107【群眾募資亮點觀測站】從群募發展趨勢看見台灣群眾募資的價值 114【FINDIT*STAR】明谷農業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Contents

參、政策與觀點評析 116【名家專欄-吳孟道】中國搶推央行數位貨幣(CBDC)背後的意涵與省思 119【新創園地專欄-林冠仲】新創事業的兩難:找補助/投資?還是找群募? 124【新創園地專欄-邱重威】新創企業邁向獲投之路會遭遇的小坎坷

127【新創園地專欄-陳顯立】關於募資這檔事-Andy 的我思與我見 131【創新創業與產經政策】 131 國內創新創業與產經政策

131 國發會推開放資料法 草案預計明年底出爐 131 小企業想借款 未來可用水電瓦斯繳費紀錄徵信 132 我國企業 5G 專網專頻政策未來三大方向 132 因應金融科技發展,金管會要導入監理科技建立數位監理申報機制 132 中小信保基金「千億保專案」力挺青年農、漁民,普惠青年農、漁民 133 國外創新創業與產經政策 133 法國政府冀望推動整合人臉辨識法案 133 法參議院提出立法草案 試圖終結 Google 及蘋果在應用程式市場的獨佔 134 英國將對全國電動車款實施綠色車牌計畫 134 電動車未來:南韓政府預計在 2030 年修建一條充電公路 135 南韓設立 3000 億韓元基金培植金融科技公司 136 新加坡三大銀行推出新服務吸引新創公司 136 新加坡明(2020)年將推出人工智慧工程師技術認證

肆、新興籌募資之數位工具介紹 About 關於全球早期資金趨勢觀測報告 138【新興籌募資數位工具介紹】終結執行長惡夢的利器-線上財會軟體介紹 「全球早期資金趨勢觀測報告」是一有系統 蒐集與分析全球早期資金流向與創新趨勢的 伍、FINDIT 活動訊息 報告,提供創業者或中小型企業選擇新事業/ 新產業構想或募資規劃的參考,也協助早期投 146【FINDIT 系列活動花絮】 資人即時綜覽全球投資的動向,作為選擇投資 方向的參考,敬請不吝給我們批評與指教。

總編輯:林建甫 2019 全球早期資金趨勢觀測月報-11 月號 執行編輯:吳孟道、林秀英、黃敬翔 網址:http://findit.org.tw 撰寫人員 出版單位:經濟部中小企業處 林秀英、張嘉玲 、徐慶柏、范秉航、簡淑綺、周佳寧、 執行單位:財團法人台灣經濟研究院 楊孟芯、劉育昇、黃敬翔、劉聖元、施雅庭、余家皓

長期徵稿, 請寄至 E-MAIL:[email protected]

版權宣告 1. 本報告係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委託,台灣經濟研究院編撰發行。(本報告係受委託機構之觀點,不應引申為經濟部中小企業處之 1.意見) 2. 本報告中之文稿保留所有權利,欲利用該內容者,須徵求台灣經濟研究院同意。

摘要

由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支持,台灣經濟研究院執行的「全球早期資金趨勢觀測月報」 是一份從新創企業與投資人需求角度出發,每月定期提供早期資金市場動態的刊物,期 望讀者可掌握更多具價值的資訊,提昇創業募資/投資的趨勢洞察力。

2019 年 11 月號「全球早期資金趨勢觀測」報告涵蓋以下幾個重點:

一、 新興領域動向觀測

1. 【本月焦點】:安排八篇新興領域投資與發展動向的專題分析。 (1) 【台灣早期投資動向觀測:旅遊科技獲投趨勢與發展動向】:隨著數位環境 的演變,消費者的網路搜尋和消費歷程也比以往更加多元化,不再是規則的 線性發展,旅程當中的細節很容易成為影響消費決策的一環,旅遊科技則是 用盡各種方法掌握消費者從靈感的啟發到旅程當中任何的可能商機。本篇將 藉由獲投資訊分析,帶領讀者一覽台灣旅遊科技獲投新創的動向。 (2) 【2019 年第三季全球數位醫療投資下滑,Frost & Sullivan 提出 2020 年數位 醫療市場九大預測】:數位醫療新創已成為創投市場的新寵兒,過去幾年早 期投資金額屢創歷史高點。本文依據 StartUp Health Insights 與 Mercom Capital Group 在 10 月公布的最新數據,解析 2019 年第三季與前三季全球數位醫療的 早期投資趨勢、投資風口與亮點獲投案例;最後,引用 Frost & Sullivan《Global Digital Health Outlook, 2020》最新的報告,引領讀者掌握 2020 年數位醫療市 場的九大趨勢預測。 (3) 【隱形生醫新銳 Nuvation Bio 初登場,拿下 A 輪 2.75 億美元鉅額投資】:本 月健康醫療焦點主要彙整與分析 2019 年 10 月全球健康醫療領域投資交易金 額超過5,000萬美元的18件投資亮點案件,其中生物製藥與療法就占了15件, 延續投資火紅的趨勢。在投資金額 1 億美元以上的 3 件鉅額投資交易案件中, 值得關注的案件為隱形模式營運的 Nuvation Bio 初亮相,專注於腫瘤標靶藥 物開發中的未滿足需求研發創新療法,成立一年時間就獲得 A 輪 2.75 億美元 的投資,引發市場關注。另外。中國太美醫療科技,以大數據+AI 力助醫藥企 業研發,其產品和服務涵蓋臨床研究和藥物警戒領域,6 年內完成 7 次募資, 究竟這類以面向醫院的 SaaA 與 AI 支援的公司,有何魅力持續吸引資金挹注, 答案就在文章中。 (4) 【重新定義新金融服務輪廓的金融科技新創】:金融科技功能在金融業務內 嵌科技,促進金融服務流程的數位化、智慧化、脫媒化、去中心化,從實體 走向虛擬,從線下走向線上,從限時限地走向無所不在,普惠金融的落實, 讓消費者享有更好的金融服務體驗。有鑑於金融科技新創的崛起,使得各種 金融服務創新逐漸落地實現,本文將分析金融科技投資趨勢、風口與 16 類次

1

領域獲投樣貌,並進一步掃描近兩年內在早期資本上獲得鉅額投資的 12 家金 融科技新創,剖析其為新金融服務帶來何種顛覆。 (5) 【大麻新藍海-大麻在 23 個產業的應用與新機會】:大麻的應用與影響層次廣 泛,涵蓋醫療、研究、相關衍生保健產品及娛樂,隨著市場熱潮,現在有更 多傳統產業,包括銀行業、農業、建築業等,已開始或即將開始將大麻納入 其產品和研發中。本文將簡介 CB Insights 提到 23 個很有可能被影響的產業。 (6) 【2019 年 10 月物聯網早期投資趨勢觀察】:一如 Gartner 在 2018 年底所公 布「2018 至 2023 年引領數位企業創新的十大物聯網策略技術趨勢」,物聯網 裝置與系統的質量將益重要,近期物聯網的應用已加速落實於生活當中。有 鑑於此,本文將對 2019 年 10 月全球物聯網早期投資概況與重要個案進行觀 測,以協助讀者掌握當前物聯領域技術應用的方向。 (7) 【去中心化的 Blog?MattersXLikecoin 打造創作者理想國】:在一個人人都 可以上臉書發文分享、轉載及留言的資訊爆炸時代,文字這個工作本身的價 值也越來越微薄,從過去許多人單純作為一個自由的「作家」來賺錢,到如 今「作家」可能只剩下一個名譽上的身分表示,真正的金流往往來源於其他 贊助或商業廣告洽談等。也因為眼見這個文字內容產業瀕臨衰亡的窘境,曾 任端傳媒總編的張潔平女士希望透過區塊鏈「高度安全」、「破碎化」及「可 發行流通性代幣」的特性來解決此一問題。本文將帶您瞭解區塊鏈與內容產 業結合所打造的「創作者理想國」。 (8) 【從收看、收聽到支付,娛樂產業的下一世代】:娛樂媒體結合科技的發展 創新,讓我們的感官體驗邁入下一世代。過去我們家家必備的電視因為影視 串流平台的興起,讓我們的「收看」體驗轉移到了電腦或手機上;而廣播「收 聽」的人口,也因為 podcast 市場的興起有了不同的面貌。不僅於此,如果未 來的電影都和區塊鏈代幣支付掛鉤的話,我們還可以隨時把手上的電影票券 派發給千里之外的朋友,創造不同的「支付」體驗。本文將帶您從串流平台 的競爭、podcast 潮流的興起與全球首部區塊鏈電影的上映,以及全球投資趨 勢,一窺娛樂媒體產業下一世代的樣貌。

2. 【新興領域最新發展與獲投消息】:就 2019 年 10 月 11 日到 11 月 10 日全球熱門 領域發展動態、股權投資相關議題,整理重要的消息報導,本期包括:

(1) 雲端/大數據/人工智慧領域動態:2023年台灣公有雲服務支出將逾11億美元、 近期的人工智慧消息

(2) 電子商務、零售領域動態:鉅額獲投事件吸睛 電商亦有人工智慧

(3) 汽車科技/AR 領域動態:從 Uber 自駕車死亡事故調查報告及早期投資看自駕 車技術缺口、AR 手術導航平台,讓外科醫生一次掌握

2

(4) 金融科技/區塊鏈領域動態:2019 年金融科技吸金魅力不減,共享乘車搖身成 全球金融科技巨星、Libra 被群起圍攻,中國 DCEP 卻昭告天下

二、募資亮點分析

1. 【全球鉅額投資觀測站】本月「10 月鉅額交易趨緩,以企業軟體/軟體開發/雲端 運算領域最為活絡」一文,主要針對 2019 年 10 月全球鉅額股權投資交易事件進 行剖析。10 月鉅額交易件數下滑至 40 件,為本年度單月第三低,總募資金額與 平均交易規模均下滑。不同與以往由金融科技或健康醫療領軍,10 月以企業軟體 /軟體開發/雲端運算領域鉅額交易 8 件最多,電子商務 7 件也不遑多讓;大數據/ 商業智慧/人工智慧、社交、媒體與娛樂、金融科技、健康醫療各有 3 件。A 輪鉅 額獲投的腫瘤標靶藥物開發 Nuvation Bio、定位服務開放平台千尋位置網絡、印 度知名影音播放器、OTT 平台 MX Player 值得關注。 2. 【群眾募資亮點觀測站】本月「從群募發展趨勢看見台灣群眾募資的價值」一文, 主要透過 FINDIT 數據觀察及嘖嘖專案經理丁展譽、flyingV 總監陳柏安於群眾募 資平台之實務觀察綜整近期台灣群眾募資四大趨勢:(1)傳統產業透過群募創造價 值—羊群效應有待領頭羊帶頭創造;(2)台灣群眾募資平台國際化—舶來品進得來, 台灣群募商品出得去;(3)台灣群眾募資市場已吸引一群忠實粉絲—專案募資水平 整體性的提升;(4)年輕不是問題—學生也能夠創造相當成功的群眾募資。同時, 本文也透過「2019 群眾募資企業博覽會」業者訪談,了解群眾募資帶給業者的實 質效益及執行面的困難點,並探討台灣群眾資帶來的價值。

3. 【FINDIT*STAR】每月將介紹台灣創業之星,10 月號介紹參與本計畫媒合會活 動的「明谷農業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三、 政策與觀點評析

1. 【名家專欄-吳孟道】:最近,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 學習會議上,史無前例地宣布將把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全面推動各領域及各產業 的自主創新發展。習近平這番談話不只吹皺鏈圈一池春水,更帶動金融市場的瘋狂 演出。究竟為何中國這麼積極地想推出 CBDC?在台經院研六所吳孟道所長「中國 搶推央行數位貨幣(CBDC)背後的意涵與省思」一文中,將鞭辟入裡剖析中國搶推 央行數位貨幣(CBDC)背後的意涵。

2. 【新創園地專欄-林冠仲】:群眾募資(Crowdfunding)是近年興起也熱絡的募資 形式,不同於補助款的資金來源,也跟找天使投資人或者創投業者有異。群眾募資 已經逐漸成為新創業者在傳統資金攫取之外,一個不同的募資管道。台灣新光國際 創投林冠仲副總經理在本月提出「新創事業的兩難:找補助/投資?還是找群募?」 一文,除了說明群眾募資類型、特色外,還特別提醒成功群募的新創朋友應該注意 的事項與提出幾個群募成功後逐步邁向加速事業營運發展的好例子。

3

3. 【新創園地專欄-邱重威】近半年多來,全國創新創業總會新事業部邱重威主任透 過協助 20 餘家新創企業建立市場鏈結與資金輔導的歷程,將新創企業遭遇到 60 多個問題歸納出七大問題類型,包含:創業股本形成、投資人類型、生產成本的問 題、專利侵權的問題與預防、商品銷售的問題、商業模式的問題、聚焦的問題等, 特別撰寫「新創企業邁向獲投之路會遭遇的小坎坷」一文,提醒創業者注意與應對, 期望新創企業能跨越創業中的各項阻礙,邁向成功之路。

4. 【新創園地專欄-陳顯立】特別邀請前富盈數據(Breaktime)公司執行長陳顯立撰 寫「關於募資這檔事-Andy 的我思與我見」一文,分享作者投資新創時的考量因 素、獲利與風險判斷原則,提供給新創與投資人參考。作者歷經大企業高階經理人、 新創企業辦創人與天使投資人三種身份,這幾年來參與過十數筆的天使投資,而近 兩年也有兩個網路應用科技業的成功投資出場案例。 5. 【創新創業與產經政策消息】:將彙整 2019 年 10 月 11 日到 11 月 10 日國內外重 要的創新創業產經重要政策或計畫之動向新聞。

四、新興籌募資之數位工具介紹 損益表、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想必讓非商科背景的創業家一個頭兩個大。在 公司還沒找到 CTO(或是沒錢找),CEO 得自己校長兼撞鐘的情況下,是否有較為方便使 用的軟體,可以協助大家較為妥善地處理這些問題?本月【新興籌募資數位工具介紹】 安排「終結執行長惡夢的利器-線上財會軟體介紹」一文,將針對這個問題與大家分享 四款目前較為知名的系統,、FreeAgent、FreshBooks、NexTrek,讓新創執行長輕 鬆上手,擺脫滿頭$的夢魘。

五、活動訊息

【FINDIT 系列活動花絮】:介紹本年度台經院「FINDIT 冬季媒合會」活動花絮。

FINDIT 執行團隊/台灣經濟研究院

2019.11.15

4

1. https://news.cnyes.com/news/id/4261733。 2. 梁世煌,”陸獨角獸流血上市 半數股價破發”,旺報,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80830000121-260301。 3. W 品牌實驗室,“香港 IPO“鑼鼓喧天”,難掩企業的集體歎息”, 2018/12/27, 4. 2018/10/10,http://www.gbimonthly.com/2018/10/33560/。

壹、新興領域動向觀測

5

【新興領域:11 月焦點 1】台灣早期投資動向觀 測:旅遊科技獲投趨勢與發展動向

早期投資、台灣新創獲投、旅遊科技

日期:2019.11.15

圖片來源:Culture Trip

隨著數位環境的演變,消費者的網路搜尋和消費歷程也比以往更加多元化,不再是規則 的線性發展,旅程當中的細節很容易成為影響消費決策的一環,旅遊科技則是用盡各種方法

掌握消費者從靈感的啟發到旅程當中任何的可能商機。本篇將藉由獲投資訊分析,帶領讀者

一覽台灣旅遊科技 獲投新創的動向。

旅遊產業發展行之有年,根據 Booking.com 所公布的「2019 年八大旅遊趨勢」指出旅遊觀 光的風向球正在轉變:消費者認為旅遊經歷的價值遠高於物質享受,因此不再對於大眾式走馬 看花的觀光行程趨之若鶩,取而代之的是對於自我實現的追求、環境保護的重視、以及深度旅 遊的期待;此外,隨著科技融入生活,旅程安排工具、線上預訂住房票券和行程等實用性工具 顯得更加重要。Booking.com 調查也指出,旅遊產業目前主要發展型態為隨興即時、體驗導向 和自我實現,而台灣旅客最希望能透過旅遊科技充分具備「工具性」和「便利性」,如即時追 蹤行李、App 一指完成旅遊規劃 (約占 67%);語音助理(約占 33%)等。換言之,在智慧型手機 的高滲透率下,懶人經濟發酵,消費者期待「說走就走」的即時消費體驗,更期待優化後的透 明交易和流程服務,這些都是科技與人性的交互作用,也是新形態商機的開端。本篇將藉由獲 投資訊分析,帶領讀者一覽台灣旅遊科技獲投新創的動向。

6

一、台灣旅遊科技獲投概況

台灣經濟研究院 FINDIT 研究團隊近兩年以來持續掃描台灣新創企業獲投狀況,整合並交 叉比對全球早期投資資料庫、各主要媒體報導、獲投企業發布新聞、投資機構資訊、政府投資 報告、公司登記等資料,所收錄的台灣獲投交易資料(上市/櫃前的股權投資),於 2015 年至 2019 年 9 月期間為 1,169 筆,其中旅遊科技領域占了 35 件,占比約為 2.9%,獲投金額已揭露 的部分為 7,975 萬美元(見圖 1-1),約占總獲投金額的 3.3%。本篇將獲投旅遊科技新創分為幾個 細類別探討,分別為目的地旅遊活動(供旅遊目的地的門票、特色旅宿與體驗活動等,但不含機 票預訂)、搜尋比價預訂服務(透過技術把主要的旅宿網站、機票網站、行程等資訊,結合在同 一平台內,提供旅客自由搜尋、選擇、搭配)、旅遊資訊工具(透過綜整或經驗分享的方式介紹 旅程規劃或相關工具使用)、旅館經營(飯店或民宿連鎖經營)、行程規劃(客製化行程規劃工具)、 訂房管理(針對企業端的管理系統)、一站式線上旅遊平台(單一平台完成所有旅程所需預訂服務, 含各式票券及行程販售)。以下介紹台灣旅遊科技獲投概況:

註:2019 年統計至 2019.8.23,但 2019 年上市櫃企業轉投資資料目前僅納入第一季資料。 資料來源:台灣經濟研究院 FINDIT 研究團隊。

圖 1-1 2015-2019.9 台灣旅遊科技新創獲投總覽

二、目的地旅遊活動以及搜尋比價預訂服務為近年熱門趨勢

下圖 1-2 可見自 2015 年以來,獲投交易最多的分別為 2016 及 2018 年,皆有十件左右, 獲投總金額大約在 2,500 萬美元上下,這兩年比較大宗的交易事件獲投前五名主要為提供目的 地旅遊活動以及搜尋比價預訂服務的新創企業,包括酷遊天股份有限公司(KKday)、亞洲遊科 技股份有限公司(AsiaYo)、曙客股份有限公司(Zoek,產品為 FUNNOW),但其中有一筆獲投為 從事飯店經營的群欣置業股份有限公司(QUN XIN PROPERTIES),由此可知線上預訂服務,如 比價平台、訂房平台、特色旅遊體驗為近年熱門趨勢。

7

30.00 12 10 10 25.00 10

20.00 8 6 15.00 5 6 24.20 25.46 4 10.00 4 13.05 5.00 10.70 2 6.34

0.00 0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1~9

金額(百萬美元) 件數

註:2019 年統計至 2019.9,但 2019 年上市櫃企業轉投資資料目前僅納入第一季資料。 資料來源:台經院 FINDIT 團隊統計

圖 1-2 2015-2019.8 台灣旅遊科技新創獲投統計-件數與金額

如以細分類來看,旅遊科技各項目獲投以目的地旅遊活動的獲投資金額和件數居冠,共 13 件、約 4,192 萬美元,其次為旅館經營,共八件、約 2,139 萬美元,搜尋比價預訂服務獲投件數 也是八件,但獲投金額較低,約 1,258 萬美元。從獲投的總件數與細分類來看,台灣獲投新創 皆和全球旅遊科技隨興即時、體驗導向的趨勢一致。

各項目獲投金額與件數(2015-2019.9) 45,000 41,918 14 13 40,000 12 35,000 10 30,000 21,392 25,000 8 8 8 20,000 12,581 6 15,000 4 10,000 1,797 150 2 1,200 2 2 5,000 1 717 1 0 0 目 搜 旅 旅 行 訂 一 的 尋 遊 館 程 房 站 地 比 資 經 規 管 式 旅 價 訊 營 劃 理 線 台 遊 預 工 上 活 訂 具 旅 動 服 遊 獲投金額(千美元) 獲投件數 務 平

註 1:2019 年統計至 2019.9,但 2019 年上市櫃企業轉投資資料目前僅納入第一季資料。 註 2:單一新創可能橫跨多種不同類別,本統計分類係以該公司主要經營業務為基準 資料來源:台經院 FINDIT 團隊統計

圖 1-3 2015-2019.9 台灣旅遊科技新創獲投統計-各項目獲投金額與件數

8

如以獲投輪廓圖的方式呈現(如下圖),台灣旅遊科技新創各細分類領域獲投情況如下,值 得注意的是,儘管目的地旅遊獲投件數最多,但多為單一新創重複獲投,因此總獲投家數實際 上少於進行旅館經營的新創(八家),和提供搜尋比價預訂服務的新創家數一樣都是五家。

註:單一新創可能橫跨多種不同類別,本統計分類係以該公司主要經營業務為基準 資料來源:台經院 FINDIT 團隊統計

圖 1-4 2015-2019.9 台灣旅遊科技新創獲投統計-細分類獲投概觀

三、獲投新創成立時間、獲投階段與規模分析

旅遊產業在市場上出現的早,獲投企業的成立日期最早可回溯至 1983 年,但由下圖可知, 獲投的 35 筆旅遊科技新創企業成立年份明顯集中在 2014-2015 年之間,分別有九家之多,主要 集中在搜尋比價預訂服務和目的地旅遊活動的新創,其次為 2013 年,但並未出現任何兩年內才 剛成立就獲得投資的新創。

9

獲投旅遊科技新創成立年份 9 9 9

8

7

6

5 4 4 件數 3 3 2 2 1 1 1 1 1 1 1 1 1

0 1983 1990 1993 2001 2003 2005 2007 2009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註:獲投旅遊科技總計 35 筆,其中包括單一新創重複獲投。 資料來源:台經院 FINDIT 團隊統計

圖 1-5 2015-2019.9 台灣旅遊科技新創獲投統計-成立時間分布

如果以獲投階段來看,獲投的大多數旅遊科技新創集中在早期階段(A 輪之前),約占 70%, 中期的則占 14%,但仍有部分交易屬未揭露,故無法判斷獲投階段。獲投階段達到 B 輪的包括 酷遊天股份有限公司(KKday)、玩咖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Tripresso)、承億文旅股份有限公司 (CHANYEE HOTELDAY)以及英屬安圭拉商樂走走股份有限公司(Fungogo),除了 Fungogo 已於 今年初解散,其餘如 KKday 和 Tripresso 均為穩定成長的旅遊新創,承億文旅則為已經成立十 年有餘的旅館業。

17% 100% 14%

69% 50%

0%

早期階段(A輪以前) 中期階段(B+C輪) 後期階段(D輪以後) 未揭露

資料來源:台經院 FINDIT 團隊統計

圖 1-6 2015-2019.9 台灣旅遊科技新創獲投統計-獲投階段分布

10

如果以投資規模分布來看,投資規模主要分布在 100 萬美元以下(共 14 件、40%),其次為 100-500 萬美元(10 件、29%),總計約 69%,和其獲投階段大多為早期階段的結果一致。

投資規模分布

11%

6% 100萬美元以下

40% 100-500萬美元

14% 500-1000萬美元 1000萬美元以上

未揭露

29%

資料來源:台經院 FINDIT 團隊統計

圖 1-7 2015-2019.9 台灣旅遊科技新創獲投統計-獲投規模分布

如以各年度的獲投階段分布來看,2015-2016 年獲投的主要為天使輪和種子輪的新創,2017 年比重各半,2018-2019 年則是 A+輪至 B 輪獲投的比重增高,顯示前幾年獲得投資的新創順利 拓展業務、往下一階段邁進,發展顯得較為成熟;但整體而言,2015 年至 2018 年的交易仍然 以早期投資為大宗,早期投資均占有一定比重,2019 年則以中期階段為主。

100% 10% 17% 90% 25% 25% 80% 40% 70% 40% 25% 60% 50% 50% 50% 40% 40% 30% 30% 50% 20% 33% 12.5% 10% 20% 20% 12.5% 0%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1~9

天使輪 種子輪 A輪 A+輪 B輪 未揭露

註:2019 年統計至 2019.9,但 2019 年上市櫃企業轉投資資料目前僅納入第一季資料。

資料來源:台經院 FINDIT 團隊統計

圖 1-8 2015-2019.9 台灣旅遊科技新創獲投統計-各年度獲投階段分布

11

四、獲投新創排行榜及投資者輪廓分析

從台灣獲投 35 筆交易的前九大交易筆數和金額來看,以目的地旅遊活動為主要產品的新創 獲投次數/金額最高,如酷遊天股份有限公司(KKday)、曙客股份有限公司(Zoek,產品為 FUNNOW),其次為旅館經營的華亞開發股份有限公司、群欣置業股份有限公司(QUN XIN PROPERTIES),第三則是搜尋比價預訂服務的亞洲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AsiaYo)

表 1-1 2015-2019.9 台灣旅遊科技新創獲投統計-投資金額前九大 公司名稱 投資/公告日期 投資輪次 金額(百萬美元)

酷遊天股份有限公司 2018.2 天使輪 10.5 酷遊天股份有限公司 2019.8 A 輪 10 華亞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2015.12 B 輪 9.96 亞洲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8.11 未揭露 7 酷遊天股份有限公司 2016.12 種子輪 7 群欣置業股份有限公司 2016.12 天使輪 6.6 曙客股份有限公司 2018.8 A 輪 5 酷遊天股份有限公司 2016.3 A 輪 4.5 亞洲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7.1 天使輪 3 註 1:2019 年統計至 2019.9,但 2019 年上市櫃企業轉投資資料目前僅納入第一季資料。 註 2:上述統計不含未揭露的交易,僅以已揭露的公開資料為基準

資料來源:台經院 FINDIT 團隊統計

由投資件數來看,國發基金為台灣旅遊科技產業最活躍的投資者,投資件數達九件之多, 其次為阿里巴巴創業者基金,投資件數為五件,中華開發創新加速器則以四件位居第三,大多 數投資機構的投資件數為一至兩件。

表 1-2 2015-2019.9 台灣旅遊科技新創獲投統計-前三大活躍投資者 投資者名稱 投資件數

國發基金 9 阿里巴巴創業者基金 5 中華開發創新加速器 4 註 1:2019 年統計至 2019.9,但 2019 年上市櫃企業轉投資資料目前僅納入第一季資料。 註 2:上述統計不含未揭露的交易,僅以已揭露的公開資料為基準

資料來源:台經院 FINDIT 團隊統計

12

根據台灣經濟研究院 FINDIT 團隊資料分析,旅遊科技產業在國內的投資者輪廓橫跨各類 型投資人,包括國內創投、金融金控公司創投、策略型投資機構、天使投資者以及國發基金, 其中策略型投資者,如中興保全、璞真建設、鳳凰旅遊、三普旅遊集團、國賓大飯店等所投資 的對象大多為進行旅館經營的企業。國外投資機構而言,主要分布在日本,投資件數有六件, 包括 Cool Japan Fund、LINE Ventures、Venture Republic、Accord Venture、CSV Venture Fund II Limited Liability Partnership、三賢旅遊(H.I.S.)等,其次為中國的阿里巴巴創業者基金(五件),美 國和新加坡次之,均有四件。

註 1:2019 年統計至 2019.9,但 2019 年上市櫃企業轉投資資料目前僅納入第一季資料。 註 2:上述統計不含未揭露的交易,僅以已揭露的公開資料為基準

資料來源:台經院 FINDIT 團隊統計

圖 1-9 2015-2019.9 台灣旅遊科技新創獲投統計-國內外投資者一覽

五、結語

雖然旅遊科技的獲投件數和金額占整體表現約 3%左右,但旅遊科技一直是台灣新創的創 業熱門題材,近年來也多有出色案例,如 KKday、AsiaYo、FUNNOW,這幾家成立時間均未 滿五年,但屢屢受到投資人青睞,身為旅遊新創,這幾家的共同特色是不會侷限於台灣市場, 大膽放眼國際,本著體驗即為旅遊本質的理念,積極尋求跨國異業合作,AsiaYo 則是看準目前 比價預訂的熱潮,導入技術,立志成為亞洲最具代表性的民宿平台。

根據 Klook 資料 2019 年的調查指出,全球旅遊的趨勢已不若以往,顛覆了訂完機票住宿後, 才考慮當地行程的想法,全球也有高達 63%的人偏好以體驗為優先的旅遊模式,其中台灣消費 者對於此方式的接受度更高達 74%,顯示台灣這幾家新創恰巧就是站在潮流的風口上。除此之

13

外,一人旅行的接受度也逐年升高,2019 年台灣地區消費者的接受度從三成提升至四成,顯示 客製化旅遊為時下取向。自由行商機發酵下,單一平台比價購買、一站式旅遊自然而然備受矚 目。大趨勢吸引下,同產業自然競爭者眾,如何把餅做大、馳騁戰場將是這些產業新星的下個 課題,也期待欲投入旅遊科技產業的台灣新創們,都能從風口浪尖上找出別有洞天的商機。

楊孟芯(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六所 助理研究員)

14

【新興領域:11 月焦點 2】2019 年第三季全球 數位醫療投資下滑,Frost & Sullivan 提出 2020 年數位醫療市場九大預測

關鍵字:數位醫療、健康醫療、早期投資、展望

日期:2019.11.15

Global Digital Health Funding 2019Q3

隨人口老化及對醫療品質的追求,市場對於創新數位醫療科技與服務需求與日俱增。加上 近年來搭配病患及醫學資料庫,將大數據分析與人工智慧引入預防保健、健康照護與醫療 診斷後,不僅提高健康醫療服務的效率與疾病診斷準確率,以及提供更好的個人化的預防 醫學與精準醫療體驗,更重要是降低龐大醫療與保險成本。數位醫療新創已成為創投市場

的新寵兒,數位醫療早期投資金額屢創歷史高點,在 2019 年上半年數位醫療投資也表現不

俗。本文將依據 StartUp Health Insights 與 Mercom Capital Group 在 10 月公布的最新數 據,解析 2019 年第三季與前三季全球數位醫療的早期投資趨勢、投資風口與亮點獲投案 例;最後,引用 Frost & Sullivan《Global Digital Health Outlook, 2020》最新的報告,引 領讀者掌握 2020 年數位醫療市場的九大趨勢預測。

隨人口老化及對醫療品質的追求,醫療產業數位化與轉型已成為趨勢,根據美國食品藥物 管理署(FDA)的定義,「數位醫療」(Digital Health)領域包含行動醫療(mHealth)、醫療健康資訊 (Health IT)、穿戴式裝置(wearable devices)、遠距醫療與照護 (telehealth and telemedicine)、個人 化醫療 (personalized medicine)等應用領域。而世界衛生組織 (WHO) 對「電子醫療」(eHealth) 定 義為資通訊科技 (ICT) 在醫療及健康領域的應用,包括醫療照護、疾病管理、公共衛生監測、 教育和研究。概括來說,數位醫療即將資通訊技術(ICT)運用於醫療照護,破除地理及時間之限 制,以使用者為核心,提供趨向個人化的醫療或健康管理服務,並提升醫療資源使用效率及品 質。

15

近年來搭配病患及醫學資料庫,加上將大數據分析與人工智慧引入預防保健、健康照護與 醫療診斷後,不僅提高健康醫療服務的效率與疾病診斷準確率,以及提供更好的個人化的預防 醫學與精準醫療體驗,更重要的是降低了龐大的醫療與保險成本。Frost & Sullivan 在 2019 年 10 月新的展望報告中,預估全球數位醫療市場將從 2019 年 1,470 億美元成長至 2023 年 2,345 億美元。有鑑於數位醫療對醫療體系影響深遠,正吸引新創企業投入創新之列,科技巨頭也積 極跨界搶攻數位或智慧健康醫療的龐大新商機,目前在全球正掀起一波數位醫療的早期投資風 潮。以下將分析全球數位醫療早期投資最新動向與 2020 年數位醫療市場趨勢展望。

一、全球數位醫療整體早期投資最新動向

1.2019 年第三季全球數位醫療投資:投資金額較上季與去年同期衰退

根據美國知名健康醫療領域加速器 StartUp Health10 月公布的全球數位醫療投資數據,全 球數位醫療在 2018 年 146 億美元創下投資金額歷史高點後,2019 年上半年的投資也交出超乎 預期的好成績。至於第三季表現如何呢?根據 StartUp Health Insights 報告,第三季全球數位醫 療投資大多為早期階段的交易案件,交易規模中位數為 420 萬美元,遠低於去年同期的 810 萬 美元,使得第三季全球數位醫療全球總金額僅為 28 億美元,明顯較前二季投資金額來得低,同 時也較 2018 年第三季 49 億美元大幅衰減了 43%,但仍然是近十年第三季投資金額次高水準。

2.2019 年前三季全球數位醫療投資:投資件數與金額均較去年同期減少一成以上

累計 2019 年前三季全球數位醫療投資件數為 556 件,較去年同期減少 13%,累計投資金 額為 104 億美元,也較去年同期約減少 10%

(件數) (億美元)

160 1000 $146億 869 900 140 776 800 120 $117億 679 700 641 104億 610 100 565 $49億 556 600 $82億 474 億 80 億 $28 500 $71億 $25

$62億 400 60 287 $24億 300 $20億 40 $18億 152 億 200 $21億 $22億 $23 20 $11億 100 $7.14億 $5.38億 $7.73億 $2.5億 0 0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Q1~Q3

註:投資資料涵蓋截至 2019 年 9 月 30 日的種子(含加速器投資)、創投、公司創投、私募股權的資料。 資料來源:StartUp Health Insights (2019.10)。

圖 2-1 全球數位醫療獲投趨勢

16

二、2019 年第三季全球數位醫療的投資風口

由於 StartUp Health Insights 本季報告並未提供數位醫療細分領域的投資數據,本文採用另 一家知名數位醫療投資機構 Mercom Capital Group「2019 年第三季數位醫療/醫療資訊技術領域 投資和併購活動年度報告」數據,觀察數位醫療投資風口。

Mercom Capital Group 將數位醫療/醫療 IT 領域的技術分為 B2C 消費者與 B2B 醫療實務端 技術,B2C 端技術包括:社群醫療(Social Health)、行動醫療(Mobile Health)、遠距醫療 (Telehealth)、個人醫療(Personal Health)、比價與購買(Rating & Shopping);B2B 端技術則包含健 康資訊管理(Health Information Management)、收入週期管理(Revenue Cycle Management)、 服務提供者(Service Providers)與資安(Cybersecurity)。

根據 Mercom Capital Group 統計,2019 年第三季 VC 投資金額最高的前六項數位醫療技術 細分領域,分別是遠距醫療(Telemedicine)6.51 億美元、行動醫療應用程式(mHealth Apps) 3.91 億美元、分析(Analytics)2.01 億美元,如利用人工智慧進行數據分析與預測;接著是行 動無線(Mobile Wireless)技術 1.73 億美元,如資料傳輸與交換;第五為健康醫療服務預約 (Healthcare Service Booking)1.51 億美元,第六為臨床決策支援(Clinical Decision Support)1.38 億美元。

至於 2019 年前三季累計前六大細分領域為遠距醫療 15 億美元、分析 13 億美元、行動醫 療應用程式(mHealth Apps) 10 億美元、健康醫療服務預約(Healthcare Service Booking) 4.87 億美元、接著是行動無線(Mobile Wireless) 4.37 億美元、臨床決策支援(Clinical Decision Support) 4.25 億美元。

細分領域 2019Q3 (百萬美元) 2019年Q1~Q3(百萬美元)

遠距醫療(Telemedicine) 651 1,500

分析(Analytics) 201 1,300

行動醫療應用程式(mHealth Apps) 391 1,000

健康醫療服務預約(Healthcare Service Booking) 151 487

行動無線(Mobile Wireless) 173 437

臨床決策支援(Clinical Decision Support) 138 425

資料來源:Mercom Capital Group。

圖 2-2 VC 投資數位醫療金額前六大細分領域

三、2019 年第三季與 Q1~Q3 全球數位醫療投資前十大

根據 StartUp Health Insights 統計,2019 年第三季全球數位醫療獲投金額排行榜,名列獲投 金額前五大有六家,分別是 AI 遠距診療服務供應商 Babylon Health(5.5 億美元)、智慧網路藥局 Capsule(2 億美元)、液體活檢 Freenome(1.6 億美元)、AI 新藥發現與開發 Recursion Pharma(1.21

17

億美元)、為初級基層醫療保健醫生提供資料驅動服務與照護模式 VillageMD(1 億美元)、骨科 專科醫院兼互聯網醫療大數據與教育平台業務的唯醫骨科(AllinMD) (1 億美元)。

第七到十名為研發癌症和自身免疫疾病的抗體藥物 HiFiBiO Therapeutics(6,700 萬美元)、家 用尿液檢測套件 Healthy.io(6,000 萬美元)、開發炎症性疾病新型療法 Inotrem S.A.(4,300 萬 美元)與糖尿病管理平台 One Drop Informed Data Systems(4,000 萬美元)。

表 2-1 2019 年 Q3 全球數位醫療獲投金額前十大排行榜 投資金額 成立 名次 名稱 總部 輪次 類別 (百萬美元) 時間

1 Babylon Health 英國倫敦 C 輪 550 人口健康 2013

2 Capsule 美國紐約 C 輪 200 病患賦權 2016

3 Freenome 美國舊金山 B 輪 160 研究 2014

4 Recursion Pharma 美國鹽湖城 C 輪 121 研究 2013

5 VillageMD 美國芝加哥 B 輪 100 人口健康 2013

5 AllinMD 中國北京 B 輪 100 行政管理流程 2013

7 HiFiBiO Therapeutics 法國巴黎 B 輪 67 研究 2013 生物特徵數據採 8 Healthy.io 以色列特拉維夫 C 輪 60 2013 集

9 Inotrem S.A. 法國巴黎 B 輪 43 研究 2013

10 One Drop Informed Data Systems 美國紐約 B 輪 40 病患賦權 2015

資料來源:StartUp Health Insights (2019)。

2019 年第三季獲投金額前十大之數位醫療企業介紹,分述如下:

Babylon Health 成立於 2013 年,總部位於英國倫敦,為一家線上 AI 醫療服務提供者,主 要以 AI 遠距診療服務聞名。Babylon 的人工智慧醫生 triage 是 Babylon Health 最近推出的一款 遠距診療 App,能夠為使用者提供全天候醫療諮詢服務。無論何時何地,用戶使用 App 就能輕 鬆問診。患者可以透過與 AI 醫生聊天機器人查詢病症,也可以透過視訊、文字訊息向線上的 專業醫生獲取醫療建議。另外,App 還包含健康追蹤以及藥品配送等服務。根據 Babylon Health 網站訊息,Babylon 收費模式分為月費、年費或一次性付費三種形式。

Capsule 將自身定位為一家線上 App 的智慧網路藥局。任何醫生都可以直接從 Capsule 的 App 開具處方箋,隨後 Capsule 便會將配好的藥物在 2 小時內送到紐約市內的任何地方,交付 到患者手中,並向患者提供有關支付和可能的藥物副作用等資訊;如果患者需要更換藥方,也 只需要讓醫生透過 App 重新填寫新的藥方即可。患者還可以在 App 上與醫生聊天或發簡訊,向

18

他們詢問用藥建議。除此之外,Capsule 還提供動態藥物庫存系統,可以讓醫生在開具藥方時能 夠更加合理的進行調配。

Freenome 成立於 2014 年,總部在賓州,致力於開發液體活檢技術,深度融合基因測序與 雲端運算技術,採用自家設計的學習引擎-適應性基因組學引擎(Adaptive Genomics Engine, AGE)全面整合基因組中關於癌症的資訊片段,儘早找出更多癌症細胞的位置。Freenome 的策 略是對健康人樣本和癌症病人樣本進行全基因組測序,將資料提交到適應性基因組學引擎 (AGE),直到系統學會如何區分它們。AGE 分析的樣本越多,它區分樣本為癌症組和非癌症組 的能力就會越強。一旦該系統強大到足以應用於臨床檢測,Freenome 將能夠對客戶的迴圈游離 DNA(cfDNA)進行測序,並對其進行精確的分類。

Recursion Pharmaceuticals 於 2013 年成立,總部位於美國猶他州鹽湖城,是最早使用 AI 掃描技術處理細胞圖像的生物製藥新創之一。電腦每周將數千種潛在藥物應用於各類患病細胞 上,運用電腦視覺技術來處理 500 萬至 1,000 萬個細胞圖像資料,透過分析細胞特徵來評估疾 病細胞藥後的反應情況,有效地發現各種適應症的潛在藥物,包括遺傳病、炎症、免疫學和傳 染病等疾病,藉以有效縮短藥物研發時間。Recursion 的機器人平台擁有豐富的、可關聯的資料 庫,其中包含超過 2,000TB 的生物圖像,這使得該公司的機器學習方法能夠揭示候選藥物作用 機制和潛在的毒性,解碼生物學,並推進新的療法;此外,Recursion 結合機器自動化和人工智 慧技術,大規模地並行多個實驗。現在 Recursion 的實驗室每週可以進行 3 萬個實驗。未來可 以每週進行幾十萬個實驗,相當具有競爭優勢。

VillageMD 成立於 2013 年,總部位於美國芝加哥,致力於為初級醫療保健醫生提供資料驅 動服務,目標是建立美國最大與最好的基層健康醫療網路。該公司推動以基本護理為主導的高 價值臨床模式,並與醫生團體、獨立協會和衛生機構合作,支援其所需的工具、技術和人員, 讓基層醫療服務提供者可以更加專注於主動照護病患,以提高臨床服務品質與患者體驗,同時 降低其服務社區患者的醫療成本。VillageMD 目前與超過 2,500 名基層醫療保健醫生合作,管 理著價值 30 億美元的醫療支出總額。VillageMD 開發其市場領先的基層醫療技術平台 docOS, 透過專有的操作系統,收集整個護理過程中的資訊,並透過演算法提供醫生視覺化的臨床洞見 分析,協助醫生能夠做出更佳決策。此外 VillageMD 也透過新一代的護理模式和支援資源,幫 助醫療院所達成以品質和成本為目標的財務機制,提升價值導向的健康醫療績效。VillageMD 總部位於伊利諾州芝加哥,近年來已將業務擴展至德州休士頓、印第安納州、密西根州、肯塔 基州與喬治亞州。

唯醫骨科(AllinMD)成立於 2013 年,是中國首家專注於服務骨科全產業鏈的生態型企業。 從醫生教育和培訓入手,目前已覆蓋 15 萬(80%)骨科醫生,累積超過 10 萬筆學術資源,成 為中國骨科醫生值得信賴的專業工作學習平台之一。2017年,唯醫骨科獲得網路骨科醫院牌照, 正式展開向患者的診療服務,透過網路技術連接骨科醫院、醫生和患者,改善醫療資源配置、 提升醫療服務體系效率,打造骨科診療服務平台。2018 年,唯醫骨科與銀川市第一人民醫院合 作的「銀川唯醫互聯網骨科醫院西北中心」落成,唯醫骨科醫院將在中國境內逐漸落地。未來 唯醫骨科將透過把「大數據+人工智慧」應用於骨科診療,全方位協助醫生的成長與發展,提 升中國骨科診療水準。目前唯醫獲利模式主要來自於醫療器材的精準行銷,網路醫院收入和線

19

下建立的自營及託管醫院產生的收入等三大塊來源。從線上的教育開始到網路骨科醫院掛牌, 再到分診線下的自建醫院,過程十分漫長,預計在 2019 年會有較大規模的盈利。

HiFiBiO Therapeutics 成立於 2013 年,總部位於法國巴黎,擁有獨特的單細胞分析平台, 用於廣泛的免疫分析,進而開發用於治療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新型抗體藥物,以解決全球 未滿足的醫療需求。HiFiBiO Therapeutics 利用其獨特的免疫分析平台和藥物智能科學(DIS™), 以更精確的患者亞群為目標,提高成功率,同時降低總體時間和成本。自 2018 年 5 月以來, HiFiBiO Therapeutics 已經宣布了幾個重要的里程碑,包括與武田達成多靶點抗體開發戰略協定、 與 Kite 合作研究開發新抗原反應性 T 細胞受體(TCRs)治療實體腫瘤的潛在發現技術、獲得 H- 免疫療法、與 Victa Biotherapeutics 成立合資企業,開發新的 MSDC 通路藥物,並在《自然遺 傳學》(Nature Genetics)雜誌發表了單細胞方法用於發現新的生物標誌物來對抗癌症。

Healthy.io 成立於 2013 年,總部位於以色列特拉維夫,其核心產品 Dip.io 是一款家用尿液 檢測套件,包含一隻用來裝盛尿液的杯子、試紙棒以及彩色對比卡。使用者檢測時,先將尿液 裝入杯中,將試紙棒置入尿液浸潤並放置在彩色對比卡的凹槽中,60 秒後通過手機拍照並上傳 至 APP,系統將自動給出檢測結果。檢測記錄會形成電子病歷文件,傳送給患者的私人醫生。

Inotrem 成立於 2013 年,總部位於法國巴黎,是一家生技製藥公司。該公司專門針對 TREM-1 途徑開發免疫療法,以治療急慢性炎症綜合症。主要候選藥物 Nangibotide 是一種特異 性 TREM-1 抑製劑,可充當誘餌受體並干擾 TREM-1 與其配體的結合過程,可治療多種適應症, 如感染性休克和心肌梗塞等,其中,感染性休克是敗血症的最終併發症。Inotrem 擬利用本次募 資的資金來推進 Nangibotide 的 IIb 期臨床試驗,以評估其安全性及有效性。

One Drop(Informed Data Systems Inc.)成立於 2015 年,總部位於美國紐約,該公司開 發了一個人工智慧驅動的糖尿病管理平台,該平台利用手機應用程式與數據管理及分析,幫助 糖尿病患者監控自身胰島素水準,記錄最近吃什麼以及進行了什麼類型活動,這些飲食和活動 每天都會影響血糖水準,目的讓糖尿病患者監控血糖並獲得更佳的生活品質。One Drop 當前提 供的產品包括:經過 FDA 認證的 One Drop Chrome、CE 認證的藍牙無線血糖監測系統。One Drop 應用程式能聯動 iPhone 上的 HealthKit、CareKit、Health Records、Siri Shortcuts 以及 Android 上的 Google Fit。

至於 2019 年前第三季全球數位醫療獲投金額前二十大排行榜,如下表所示。

20

表 2-2 2019 年 Q1~Q3 全球數位醫療獲投金額前二十大排行榜 投資金額 成立 名次 名稱 總部 輪次 類別 (百萬美元) 時間 1 Babylon Health 英國倫敦 C 輪 550 人口健康 2013 2 Clover Health 美國加州 E 輪 500 保險 2013 3 Collective Health 美國加州 E 輪 250 保險 2013 3 Tencent Trusted Doctor 中國北京 C 輪 250 個人化醫療 2018 5 Tempus 美國芝加哥 F 輪 200 研究 2015 5 Capsule 美國紐約 C 輪 200 病患賦權 2016 7 Doctolib 法國巴黎 E 輪 170 病患賦權 2013 8 Freenome 美國舊金山 B 輪 160 研究 2014 9 Beam Therapeutics 美國麻州 B 輪 135 研究 2017 10 Recursion Pharma 美國鹽湖城 C 輪 121 研究 2013 印度班加羅 11 CureFit D 輪 120 健康/福利 2013 爾 Thrive Earlier 12 美國麻州 A 輪 110 個人化醫療 2019 Detection 13 Encoded Therapeutics 美國加州 C 輪 104 研究 2014

14 BostonGene 美國麻州 A 輪 100 研究 2015

F 輪/債權融 14 Health Catalyst 美國猶他州 100 行政工作流程 2008 資 14 Hims 美國加州 C 輪 100 健康/福利 2017 14 VillageMD 美國芝加哥 B 輪 100 人口健康 2013 14 AllinMD 中國北京 B 輪 100 行政管理流程 2013 19 DocPlanner 波蘭華沙 E 輪 90 病患賦權 2011 20 Calm 美國加州 B 輪 88 健康/福利 2012 資料來源:StartUp Health Insights (2019)。

四、全球數位醫療最活躍的投資人

根據 StartUp Health 統計,從 2010 年到 2017 年間全球數位醫療的投資人數目逐年攀升, 而 2017 年投資人數為 1,235 人,而 2018 年較 2017 年微幅減少至 1,219 人。2019 年前三季參與 數位醫療領域交易之不重複投資人數為 1,061 人,仍維持高度參與的水準。其中投資件數最多 是 StartUp Health 參與 13 件投資交易、Khosla Ventures 與 F-Prime 投資 10 件、Y Combinator 與 GV 則投資 8 件交易。

21

歷年來數位醫療領域總投資人數

投 資 人 數

投資人投資的件數 獨立投資人數合計

資料來源:StartUp Health Insights (2019)。

圖 2-3 全球數位醫療活躍的投資人數目

資料來源:StartUp Health Insights (2019)。

圖 2-4 2019 年迄今全球數位醫療最活躍的投資人

五、全球數位醫療投資熱點-美國舊金山灣區、紐約、波士頓為前三大,中國北京與法國巴黎強 勢崛起

StartUp Health 分別統計美國與國際主要城市在數位醫療投資交易概況,以 2019 年前三季 獲投金額為比較基礎,在美國獲投金額超過上億美元的城市,分別為舊金山灣區 27 億美元、紐 約市 12 億美元、波士頓市 7.34 億美元、芝加哥 3.54 億美元、鹽湖城 2.83 億美元、丹佛市 1.18 億美元。至於投資件數,也是美國舊金山灣區 97 件領先,其次是紐約市 56 件、波士頓市 34 件、洛杉磯 18 件最多。值得注意,舊金山灣區、紐約市、波士頓市獲投件數與金額都是全美最 高的前三大城市,顯示此三大城市的數位醫療新創最受 VC 注意。

22

另外,2019 年前三季美國以外的國際大都會城市之數位醫療獲投情況,中國北京以 7.25 億美元,勇奪第一。法國巴黎以 3.94 億美元緊接在後;其次是以色列特拉維夫的 1.82 億美元、 印度班加羅爾 1.78 億美元、英國倫敦 1.29 億美元、中國廣州 1.03 億美元、中國杭州 1 億美元, 上述幾個城市獲投金額都超過 1 億美元以上。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北京與法國巴黎打敗過去常 勝軍,如英國倫敦與以色列特拉維夫,擠入前兩名。

美國地區

非美國地區

資料來源:StartUp Health Insights (2019)。

圖 2-5 2019 年 Q1~Q3 全球數位醫療投資熱點城市

六、展望

(一) StartUp Health Insights 預測 2019 年全球數位醫療全年投資金額有機會到達 2018 年水準

2017~2018 年連續二年全球數位醫療投資金額突破百億美元,2019 年初時相關機構對數位 醫療投資展望抱持悲觀態度,認為中美大戰對數位醫療領域 VC 投資造成衝擊。根據 StartUp Health Insights 數據顯示,累計 2019 年前三季全球數位醫療投資件數為 556 件,較去年同期減 少 13%,累計投資金額為 104 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約減少 10%,但 StartUp Health Insights 仍預 測 2019 年數位醫療全年投資金額可能有望與 2018 年水準並駕齊驅,其提出二個主要原因:(1) 在過去的兩年中,10 月到 11 月之間的數位醫療的投資金額會來到峰頂,二個月總和甚至超過

23

前幾年(如 2010-2015 年)第一季到第三季投資總和;(2)鉅額投資交易已成為成熟市場的新 常態,其認為第四季將有多個超過 1 億美元的鉅額投資交易事件,推升整體數位醫療的投資金 額。不過,根據 FINDIT 研究團隊掌握的 10 月數位醫療鉅額投資僅 1 件而已,第四季可否大幅 攀升,恐怕不如 StartUp Health Insights 預測的那麼樂觀。

(二)Frost&Sullivan 對 2020 年全球數位醫療市場的展望預測

Frost&Sullivan 在最新報告《2020 年全球數位醫療展望》中,提出了有關 2020 年數位醫 療市場的九種預測看法,這些預測集中於多個領域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其中包括網路安全、大 數據、數位治療和遠距患者監測等方案將為數位醫療市場提供成長的機會。

將 Frost&Sullivan 對 2020 年數位醫療市場的九種預測,歸納如下:

1. 對人工智慧的支出將降低 50%,因為企業將優先轉向將該技術在現實世界中應用落地。

2. 在數位醫療中的網路安全服務將面臨不斷成長的需求。

3. 數位治療的進步將引領資通訊技術的新發展方向。

4. 隨著遠距病人監控擴展到對慢性疾病管理之外的其他領域,數位醫療機會也將增加。

5. 女性科技(Femtech)崛起,不僅將繼續在婦女健康中發揮關鍵作用,而且還將成為數位醫 療前五大投資領域之一。

6. 數據分析將成長到占世界數據健康市場至少 65%的覆蓋範圍。

7. 目前遠距醫療次領域將被優化為端到端解決方案,以加速數位醫療的融合。

8. 雇主將把 IT 科技促成(IT-enabled)的員工健康計畫列為重中之重。

9. 市場將愈來愈依賴大數據基礎架構來實現數位醫療。

林秀英、余家皓(台灣經濟研究院研六所副研究員、研究助理)

參考資料

1. StartUp Health(2019),“2019 Q2 StartUp Health Insights Report”, https://pse.is/HHXHC。

2. Mercom Capital Group(2019), “9M AND Q3 2019 DIGITAL HEALTH (HEALTHCARE IT) FUNDING AND M&A REPORT”,https://pse.is/KUGRF

3. Andrea Park(2019), “9 predictions for digital health in 2020”, https://pse.is/JBVTL

24

【新興領域:11 月焦點 3】隱形生醫新銳 Nuvation Bio 初登場,拿下 A 輪 2.75 億美元鉅 額投資

關鍵字:鉅額投資、健康醫療、生物製藥、數位醫療、醫療 AI

日期:2019.11.15

全球健康醫療投資亮點案例分析

本月健康醫療焦點主要彙整與分析 2019 年 10 月全球健康醫療領域投資交易金額超過 5,000 萬美元的 18 件投資亮點案件,其中生物製藥與療法就占了 15 件,延續投資火紅的趨勢。在 投資金額 1 億美元以上的 3 件鉅額投資交易案件中,值得關注的案件為隱形模式營運的

Nuvation Bio 初亮相,專注於腫瘤標靶藥物開發中的未滿足需求研發創新療法,成立一年時

間就獲得 A 輪 2.75 億美元的投資,引發市場關注。另外。中國太美醫療科技,以大數據+AI 力助醫藥企業研發,其產品和服務涵蓋臨床研究和藥物警戒領域,6 年內完成 7 次募資,究竟 這類以面向醫院的 SaaA 與 AI 支援的公司,有何魅力持續吸引資金挹注,答案就在文章中,

就讓各位繼續看下去吧。

一、2019 年 10 月重大投資事件

本研究透過 Crunchbase Database 篩選 2019 年 10 月健康醫療領域股權投資金額大於 5,000 萬美元的案件共 18 件,其中 15 件為生物製藥與療法,僅有 2 件為數位醫療領域與 1 件其他(醫 院營運)的案件。投資交易金額大於 1 億美元的鉅額投資交易案件有 9 件,7,500 萬到 1 億美元 之間的案件亦有 7 件;此外,A 輪 5,000 萬美元以上的案件有 4 件,成立時間在 2015 年以後的 獲投案件共有 12 件,顯示愈來愈多年輕的健康醫療新銳登場亮相,就會獲得創投獲公司創投的 青睞。以下將 10 月獲投 5,000 萬美元以上的案件,彙整如下表所示。

25

表 3-1 2019 年 10 月數位醫療領域重要投資案件(股權投資金額大於 5,000 萬美元以上)

成立 宣布 金額 公司名稱 細分領域 國別 輪次 領投人 時間 時間 (百萬美元) Viz 數位醫療:運用 AI 分析 美國 2016 2019/ B 輪 50 Greenoaks Capital 10/23 腦部 CT 圖像,預測腦 中風機率的軟體平台 Verseau 生技製藥:新型免疫療 美國 2017 2019/ 未揭露 50 Therapeutics 10/21 法-巨噬細胞檢查點調 節劑 Disc Medicine 生技製藥:治療血液疾 美國 2017 2019/ A 輪 50 Novo Holdings 10/30 病之鐵調素相關藥物開 發 dMed 生技製藥:全方面服務 中國 2016 2019/ B 輪 50 Vivo Capital 10/16 的臨床 CRO 組織 Icosavax 生技製藥:新型呼吸道 美國 2017 2019/ A 輪 51 Qiming Venture 10/3 Partners USA 合胞病毒疫苗 Healx 生物製藥:AI 進行罕見 英國 2014 2019/ B 輪 56 Atomico 10/16 病療法開發 Fountain 生物製藥:新藥臨床開 美國 2006 2019/ D 輪 62 Goldman Sachs, Medical 10/25 Lilly Asia Development 發研究 CRO Ventures Cygnal 生技製藥:外圍神經系 美國 2016 2019/ 未揭露 65 Flagship Therapeutics 10/8 Pioneering 統(PNS)相關疾病藥 物開發 Tmunity 生技製藥:T 細胞免疫 美國 2015 2019/ B 輪 75 Andreessen Therapeutics 10/31 Horowitz 療法 Ansun 生技製藥:呼吸道宿主 美國 2003 2019/ B 輪 80 Junson Capital, BioPharma 10/15 Korea Investment 抗病毒藥物的研發 Partners, Oceanpine Capital Arranta Bio 生技製藥:微生物 美國 2019 2019/ 未揭露 82 10/30 CDMO ArsenalBio 生技製藥:結合 CRISPR 美國 2016 2019/ A 輪 85 10/17 基因編輯、合成生物學 與機器學習開發新一代 無需病毒載體 T 細胞療 法 Arcellx 生技製藥:抗原受體複 美國 2015 2019/ B 輪 85 Aju IB 10/3 Investment, Quan 合物 T 細胞療法 Capital (ARC-T)開發 Tenaya 生技製藥:透過細胞再 美國 2016 2019/ B 輪 92 Casdin Capital Therapeutics 10/3 生、基因治療和精準醫

26

成立 宣布 金額 公司名稱 細分領域 國別 輪次 領投人 時間 時間 (百萬美元) 療研發心臟病療法 Arcutis 生技製藥:研發皮膚疾 美國 2016 2019/ C 輪 95 HBM Healthcare Biotherapeutics 10/22 Investments AG 病的相關療法 Taimei 數位醫療:醫療 AI 與大 中國 2013 2019/ E 輪 212 Tencent Holdings, Technology 10/18 Tiger Global 數據分析服務提供商 Management Nuvation Bio 生技製藥:腫瘤藥物開 美國 2018 2019/ A 輪 275 Omega Funds 10/28 發 Metro Pacific 其他:醫院營運 菲律 2006 2019/ PE 輪 685 Kohlberg Kravis Hospital 10/15 Roberts Holdings 賓 資料來源:Crunchbase, 本研究整理。

二、2019 年 10 月鉅額投資個案分析

在 10 月獲得單筆超過 1 億美元鉅額投資的案件,分別是菲律賓私人連鎖醫院體系、腫 瘤標靶藥物開發 Nuvation Bio 與藥物臨床開發 AI 與大數據分析服務提供商太美醫療科技。

1億美元鉅額交易案件 連鎖醫院體系

成立時間:2006 總部:菲律賓馬尼拉 獲投時間:2019/10/15 獲投金額:6.85億美元 獲投輪次:PE輪

醫療 與大數據 生技製藥:腫瘤 AI 服務分析提供商 標靶藥物開發 醫藥研發協作平台 成立時間:2006 成立時間:2006 總部:美國紐約 總部:中國浙江 獲投時間:2019/10/15 獲投時間:2019/10/18 獲投金額:6.85億美元 獲投金額:2.12億美元 獲投輪次:PE輪 獲投輪次:E輪

資料來源:台經院整理。

圖 3-1 2019 年 10 月一億美元以上鉅額投資亮點案例

1. Metro Pacific Hospital Holdings#6.85 億美元/PE 輪#私營醫院連鎖體系

菲律賓馬尼拉一家私營連鎖醫院體系 Metro Pacific Investments Corporation,在菲律賓境內 經營 14 家連鎖醫院,床位超過 3,200 張,其中許多是菲律賓最大,最現代化的醫院,如馬卡蒂 醫療中心和紅衣主教桑托斯醫療中心。在 9 月時向美國證交所提出 IPO 的申請,但後來延後上

27

市計劃,改與知名私募股權公司 KKR&Co.和新加坡主權財富基金 GIC Pte 在 10 月 15 日簽署 投資協議。根據協議條款,由 KKR 領導的財團將認購價值 52 億菲律賓比索(合 1 億美元)的 41,366,178 股公司新普通股,相當於公司總面值的 6.25%。此外,由 KKR 領導的財團還將投資 MPIC 發行的 301 億菲律賓比索(約 5.85 億美元)的強制性可轉換債券,合計股權與可轉換債 共投資 6.85 億美元。Metro Pacific Hospitals 預計將投資金額用於支持對其他醫院和新的醫療保 健業務的潛在投資,資金也將用於發展公司現有的子公司、聯營公司和合資企業,目標在 2030 年將有 5,000 張床位和 30 家醫院。

FINDIT 觀點:菲律賓 Metro Pacific Investments Corporation(「MPHHI 集團」)以授權病 床容量及收入來計算是菲律賓最大型私人醫院及醫療保健網絡營運商,目前仍處於虧損狀態, 為改善財務狀況並順利拓展業務,最後捨 IPO,改由出售股權方式,引進私募股權基金 KKR 與 GIC 的資金與海外經驗,協助其轉型與擴展。

2. Nuvation Bio#2.75 億美元/A 輪#腫瘤標靶藥物開發

美國時間 10 月 28 日,全美知名華裔醫生科學家 David Hung,也是前 Medivation、Axovant 總裁在 2018 年所創立的 Nuvation Bio 宣布,已完成 2.75 億美元的 A 輪募資,本次募資堪稱生 技公司規模最大的 A 輪募資之一。該輪募資由 Omega Funds 領投,Aisling Capital、Altitude Life Science Ventures、Baupost Group、Tavistock Group 的 Boxer Capital、新加坡經濟發展局投資公 司(EDBI)、ECOR1 Capital、富達投信、Pavilion Capital 等跟投。Nuvation Bio 成立於 2018 年, 專注於腫瘤標靶藥物開發中的未滿足需求研發創新療法;Nuvation Bio 表示,目前公司有七項 在作用機制上與現有療法截然不同的腫瘤相關計畫,但暫時仍將保持以祕密模式(stealth mode) 營運,因此,沒有太多的報導資訊。

FINDIT 觀點:Nuvation Bio 值得關注之處在於(1)擁有成功退場經驗的創辦人:Nuvation Bio 的創辦人 David Hung 以在Medivation 取得的成功而聞名,Medivation 曾在短短七年內,開 發出前列腺癌名藥安可坦(Xtandi),該藥物全球營收曾高達 22 億美元,也讓 Medivation 於 2016 年 8 月被輝瑞(Pfizer)以 140 億美元併購。(2)公司團隊陣容堅強:Nuvation 的營運團隊也主 要由Medivation 的高層組成,包括 Michele D. Bronson、Melanie Morrison 和 Thomas Thomasman 等,他們將分別擔任 Nuvation 的研發長、臨床營運副總裁及數據管理和藥品營運高級副總裁。 (3)Nuvation 研發具廣度和深度,才能贏得投資人高額 A 輪投資。

3. Taimei Technology 太美醫療科技#2.12 億美元/E 輪#健康醫療 AI 與 SaaS 服務

太美醫療成立於 2013 年 6 月,總部位於中國浙江,結合雲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先進技 術的臨床研究資料管理、生物統計、獨立影像評估、藥物警戒、藥物經濟學評價等專業服務, 提供專業軟體套件、協作平台和專業服務能力,透過全程資料驅動,太美醫療科技聯合合作夥 伴,提供臨床研究、藥物警戒等領域的整體外包解決方案。

太美於 2019 年 3 月 30 日發布最新的 TrialOS 醫藥研發協作平台,將太美醫療科技已有的 20 多款軟體整合進平台內,包括:eCooperate(臨床研究協作平台,CTMS)、eCollect(臨床 研究資料獲取系統,EDC)、eArchive(臨床試驗檔管理系統,eTMF)、eBalance(隨機分組 和藥物管理系統,IWRS)、eReport(患者報告自身獲益系統,ePRO)、eCollege(電子培訓

28

系統,TMS)、eSafety(藥物警戒系統,PV)等,可連結醫院、製藥廠、服務商、監管機構、 患者等參與者,透過密切合作並統一行業標準,實現多方成本降低、價值升級與共贏。

迄今太美醫療科技已與超過 500 家國內外領先製藥企業和 CRO 開展業務,包括葛蘭素史 克、阿斯利康、恆瑞、先聲等知名企業,並與 1,600 餘家醫院保持穩定合作,平台支撐中國 1/3 的註冊臨床研究和不良反應申報工作。公司獲得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稱號,產品獲得 ISO9001、 ISO27001、ISO20000-1 認證,公安部等級保護三級認證和可信雲企業級 SaaS 認證,率先對接 中國國家藥物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直報系統,也是中國第一家成功對接 FDA FAERS 和歐盟 EudraVigilance 資料庫的企業。

2019 年 10 月 18 日,太美醫療科技正式宣佈完成總額 15 億元人民幣的 E 輪募資。分別由 老虎環球基金與騰訊領投,軟銀中國、晨興資本、凱風創投、賽富投資基金、浙商創投、常春 藤資本等跟投,這是 2019 年以來中國科技醫療領域最大規模的募資之一。此前,太美醫療在 2019 年 1 月獲得 E 輪 8,000 萬美元的投資,本輪融資也是由老虎環球基金領投,軟銀中國和凱 風創投跟投。

FINDIT 觀點:太美醫療科技從 2013 年成立以來,短短的六年時間內已經獲得超過 3.54 億美元,是中國健康醫療新創中的佼佼者,之所以投資人看重這家新創,本文歸納以下幾點原 因:(1)掌握痛點:數據管理在以前是一個高度依賴人力的行業,無論是客戶還是經驗都面臨著 許多痛點,太美醫療科技將人工智慧技術和行業需求相結合,優化整個臨床新藥研發速度。(2) 太美科技繞過阿里、騰訊這類具有強大技術優勢的競爭對手,採用從應用場景上發力的策略, 朝一個更加專業的方向垂直深耕,建立自己的競爭優勢,並持續疊加和融入更好的技術和資源。 (3)美醫療科技新一代 EDC(臨床研究電子數據採集系統)版本,相比之前的版本將更加簡單、 強大、高效、可靠,目前已擁有 ISO、WHO-UMC 等國際認證,且在 500 多例使用太美 EDC 的臨床試驗項目中,超過 60%為 I 到 III 期的註冊研究,其中包括已經通過 CFDA 審批的項目, 為太美醫療科技加分不少。

三、結語

2019 年 10 月全球健康醫療早期股權投資金額高於 5,000 萬美元的投資交易共有 18 件,較 上月少一件,高度集中在生技製藥次領域。而單筆超過 1 億美元的鉅額投資交易僅 3 件,較 9 月 9 件鉅額遜色不少,不過 8,000 萬到 1 億美元之間的投資案也有將近 6 件,尚稱活絡。此外, A 輪 5,000 萬美元以上的案件有 4 件,成立時間在 2015 年以後的獲投案件共有 12 件,顯示愈 來愈多年輕的健康醫療新銳登場亮相就獲得 VC 的青睞,後勢發展可期。

林秀英(台灣經濟研究院研六所 副研究員)

參考資料

1. 創鑒匯(2019), “開創血液疾病治療新技術,新銳 A 輪融資 5000 萬美元”, 2019-10-30, https://pse.is/KR9TH 2. Mailman(2019), ”Viz.ai 完成 5000 萬美元 B 輪融資,借力人工智慧實現同步醫療”, 2019-10-25, https://pse.is/MUAMS

29

3. Mailman(2019), ” 生物技術公司 Verseau 完成 5000 萬美元融資,開發巨噬細胞檢查點 調節劑”, 2019-10-31, https://pse.is/M48PX 4. 締脈生物醫藥科技(上海)有限公司(2019), “締脈完成近 5000 萬美元 B 輪融資,加速 提升臨床運營能力和國際化佈局”, 2019-10-17, http://tinyurl.com/y5mnedmz 5. 動脈網(2019), “Icosavax 完成 5100 萬美元 A 輪融資 推進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研究”, 2019-10-08, https://pse.is/M5CJY 6. Mailman(2019), “用 AI 進行罕見病療法開發的 Healx 公司完成 5600 萬美元 B 輪融資”, 2019-10-16, https://pse.is/MDLB8 7. 方恩醫藥發展有限公司(2019), “方恩醫藥宣佈總額為 6,200 萬美元 D 輪融資”, 2019-10-25, http://tinyurl.com/y52473hf 8. 創鑒匯(2019), “由羅氏前高管掌舵的新銳,憑啥一亮相就收穫 6500 萬美元?”, 2019-10-10, https://pse.is/K9QGJ 9. 創鑒匯(2019), “細胞療法 2.0 的臨床資料即將出爐,新銳 Tmunity Therapeutics 再獲 7500 萬美元融資”, 2019-11-02, https://pse.is/MEGWE 10. Ansun Biopharma 完成 8 千萬美元 B 輪融資 11. 億歐網(2019), “Ansun Biopharma 完成 8000 萬美元 B 輪融資,加速靶向新藥研發進展”, 2019-10-14, https://pse.is/M48U9 12. 美通社(2019), “Arranta 公司獲 8200 萬美元融資並與賽默飛達成戰略合作”, 2019-10-30, https://pse.is/MQVNW 13. Mailman(2019), “ArsenalBio 完成 8500 萬美元 A 輪融資,發力免疫細胞療法新範式”, 動 脈網, 2019-10-18, https://pse.is/MM7L6 14. Mailman(2019), “Arcellx 完成 8500 萬美元 B 輪融資,以推進其智慧細胞治療平臺的 發展”, 動脈網, 2019-10-09, https://pse.is/LM7J8 15. 每日頭條(2019), “美國心臟病療法公司 Tenaya Therapeutics 完成 9200 萬美元 B 輪融資”, 2019-10-08, https://pse.is/KHXUA 16. 投資界(2019), ”太美醫療科技正式完成總額 15 億元的 E 輪和 E+輪融資,分別由老虎環 球基金與騰訊領投”, 2019-10-18, https://pse.is/MFDSG 17. 獵雲網(2019), ”太美醫療發布新一代 EDC 系統——eCollect® V,助力生物醫藥研發”, 每日頭條,2018-04-21,https://pse.is/LXAEB 18. 天一(2019), ”8000 萬美金!太美醫療 6 年不到敲定 6 筆融資,“大數據+AI”助力醫藥 研發,風口正盛 or 道阻且長?”, 貝殼社,2019-01-29,https://pse.is/MFB6W 19. Mailman(2019), “Arcutis Biotherapeutics 完成 9450 萬美元 C 輪融資,加速皮膚病學療法 研發與商業化”, 2019-10-22, https://pse.is/KSYUZ 20. Mailman(2019), “隱形生物技術公司 Nuvation Bio 完成 2.75 億美元 A 輪融資 將繼續 推進其腫瘤學計畫”, 2019-10-30, https://pse.is/LNDHJ

30

【新興領域:11 月焦點 4】重新定義新金融服務 輪廓的金融科技新創

關鍵字:金融科技、金融服務、Open Banking、早期投資

日期:2019.11.15

金融科技功能在金融業務內嵌科技,促進金融服務流程的數位化、智慧化、脫媒化、去中 心化,從實體走向虛擬,從線下走向線上,從限時限地走向無所不在,普惠金融的落實,

讓消費者享有更好的金融服務體驗。有鑑於金融科技新創的崛起,使得各種金融服務創新 逐漸落地實現,本文將分析金融科技投資趨勢、風口與 16 類次領域獲投樣貌,並進一步掃 描近兩年內在早期資本上獲得鉅額投資的 12 家金融科技新創,剖析其為新金融服務帶來何

種顛覆。,讓消費者享有更好的金融服務體驗。有鑑於金融科技新創的崛起,使得各種金

融服務創新逐漸落地實現,本文將以近兩年在 早期資本上被投資人重金投資的金融科技新 創,來觀測其為新金融服務帶來何種顛覆。

金融科技(FinTech)是指技術帶來的金融創新,它能創造新的業務模式、應用、流程或產 品,從而對金融市場、金融機構或金融服務的提供方式造成重大影響。隨著網際網路、行動通 訊、大數據分析、人工智慧到區塊鏈的科技革新,愈來愈多非金融的科技新創,從傳統金融機 構的協助者,轉變為傳統金融服務業的挑戰者,以鯰魚之姿不斷顛覆整個金融服務生態,重新 定義今日的金融服務,也宣告傳統金融機構壟斷價值鏈利益的時代結束,進入全新的金融服務 生態體系。

金融科技不斷地推陳出新,讓人眼花撩亂,究竟各種應用場景能否真正落地或只是曇花一 現呢?這個答案,從洞悉科技發展與市場前景的早期智慧資金(Smart Money)投資人的投資動 向,已經給出明確且肯定的答覆。根據本文研究,2014~2019 年 9 月間全球早期巨額投資(單 筆投資超過一億美元)的案件中,金融科技不僅拿下投資交易件數的亞軍,僅次於健康醫療領域 外,更是登上巨額投資總金額的榜首,反映出專業投資人對金融科技的高度興趣。

31

有鑑於此,本文將藉由早期投資數據與個案分析,觀測金融科技領域近年發展變化,更以 近兩年代表性獲投案例來闡釋其新金融服務帶來的改變,最後為新金融服務展望與挑戰。

一、金融科技定義、範疇與功能

根據 CB Insights 的定義,金融科技是透過網路、行動通訊、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等 一系列技術創新,全面應用於支付清算(Payments/Billing)、借貸(Lending)、保險(Insurance)、 貨幣移轉/匯款(Money Transfer/Remittances)、個人金融(Personal Finance)、財富管理(Wealth Management)、資本市場(Capital Markets)、區塊鏈/加密貨幣(Blockchain/Crypto)、監 理科技(Regtech)等十大金融領域。

金融服務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透過網路與行動通訊,改變用戶利用金融服務的方式與 習慣,從實體走向虛擬,從線下走向線上,從限時限地走向無所不在,如支付、保險、轉匯等。 另外,透過大數據的導入,消弭資訊不對稱的鴻溝,縮短消費者與專業距離,讓用戶更有效率 與更低成本獲得所需的產品與服務,如保險、借貸、抵押/不動產、投資。而機器學習與人工 智慧的引入,透過演算法進行優化與預測,提供適合用戶因應各式情境需求的無縫貼心服務, 如個人金融、財富管理服務,也協助金融機構業務流程簡化、自動化、安全化、智慧化、最優 化,如保險業、監理科技、資本市場投資與風控。區塊鏈技術的分散式認許制帳本(Permissioned ),透過自身分散式節點進行數據的傳遞、交流、驗證和存儲,提升跨境匯款、保險理 賠等業務的運作效率(圖 4-1)。

金融科技功能在金融業務內嵌科技,促進金融服務流程的數位化、智慧化、脫媒化、去中 心化,讓消費者享有更好的金融服務體驗外,更發展出新形態的金融服務和商品,讓更多消費 者參與或享有金融服務,落實「普惠金融」真義。

抵押貸款、數位化、 線上借貸平台與另類 融資平台 貸款平台

抵押/不動產 借貸 跨境資金轉帳和 將區塊鏈技術應 追蹤軟體 用於金融服務

貨幣移轉/匯款 區塊鏈/加密貨幣

投資和財富管理 審查、風控與法 財富管理 監管科技 平台與分析工具 遵軟體

資本市場 個人金融 提供金融機構銷售 管理帳單與追蹤 /交易、分析與基 個人或信用帳戶 礎設施工具 的工具 保險 支付

保險銷售數位化或提供保險 支付程序軟硬體、信用/金融 (再保)數位分析與軟體 卡開發、線上訂閱計費軟體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2019)。

圖 4-1 金融科技涵蓋的領域範疇

32

二、金融科技早期投資概況

(一)金融科技早期投資金額在 2018 年創新高,2019 年前三季投資尚稱穩健

根據 Venture Scanner 的報告《Financial Technology Report Highlights – Q3 2019》,可以發 現 2014~2018 年間,金融科技新創投資金額一路攀升,尤其 2018 年在螞蟻金服 C 輪 140 億美 元獲投的挹注下,金融科技總投資金額更推升至 430 億美元的歷史新高。2019 年累計前三季投 資金額為 310 億美元,雖較 2018 年同期衰退,若扣除去年第二季螞蟻金服超鉅額交易,2019 年金融科技早期投資仍相當穩健(圖 4-2)。

(二)金融科技平均投資規模持續上升

從平均投資規模來看,2019 年平均交易規模逐季攀升,第三季達 640 萬美元,僅次於 2018 年第二季,更為 2014 年第三季平均交易規模的 3 倍,主要有二個原因,一是商業模式落地,並 開始至國際市場複製擴張,所需募資的金額愈來愈龐大;二是產業逐漸成熟,資金投向中後期 階段的案件或獨角獸企業(圖 4-3)。

(三)金融科技次領域的獲投概況

金融科技的早期投資風口吹向何方是大家關注的議題,根據 Venture Scanner 研究(2019), 從 2013 年至 2019 年 6 月,共收錄 2,701 家金融科技新創獲投資料,累計獲投(投資人不限創投 機構)金額達 1,480 億美元。在金融科技領域下的 16 個類別中,累計獲投金額最高的為消費信 貸,其次是支付後台、消費支付與商業信貸,此代表這四個類別用戶對於金融科技的需求最大, 因此,需要更多的技術支撐,讓這類解決方案供應的新創,成為投資人追逐的焦點。(圖 4-4)

(十億美元) 45 Q1 Q2 Q3 Q4 40

35

30

25

20 15 10

5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Q1-Q3)

資料來源:Venture Scanner (2019.10)。

圖 4-2 全球金融科技領域投資概況

33

(百萬美元) 120 Q1 Q2 Q3 Q4 100

80

60

40

20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Q1-Q3)

資料來源:Venture Scanner (2019.10)。

圖 4-3 全球金融科技領域平均投資交易規模

(億美元)

450 400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支付

匯款

/

消費信貸 支付後台 消費支付 商業信貸 數位銀行 個人金融 散戶投資 機構投資

POS

金融基礎設施 金融交易安全 股權群眾募資

國際轉帳

回饋型群眾募資 金融研究與數據

中小企業金融工具

註:投資金額為累計 2019 年 6 月為止。 資料來源:Venture Scanner,2019/07、本研究繪製。

圖 4-4 金融科技各類別累計獲投

三、新金融服務的創新趨勢與代表性新創

Venture Scanner 針對 2013 年至 2019 年 9 月間獲投的 16 個類別新創,計算各類別企業的平 均成立年數(縱軸,成熟度)以及各類別平均募資金額(橫軸,受市場歡迎程度),將其切分為 四個象限,不同象限表示企業不同發展程度與機會(圖 4-5)。以下針對四個不同創新象限做 一分析,並篩選各象限次領域中近兩年獲得巨額交易的公司為代表性分析個案。

34

獲得市場認同者(Established) 重量級巨星(Heavyweights)

金融基礎設施 支付後台

金融研究與數據

金融交易安全

平 機構投資 POS支付 均 國際轉帳/匯款 消費支付 成 中小企業金融工具 立 個人金融 年 商業信貸 數 散戶投資 消費信貸 股權群眾募資

回饋型群眾募資 數位銀行 先驅者(Pioneers) 顛覆者(Disruptors) 平均獲投金額

註:1.資料係累計至 2019 年 9 月。 資料來源:Venture Scanner,2019/10、本研究繪製。

圖 4-5 金融科技創新象限

(一)重量級巨星(Heavyweights)

「支付後台」是此象限唯一出現的類別,主要服務企業端用戶,提供支援企業線上收付的 軟體,讓交易更為便利與安全。最具代表性新創為 Stripe、Klarna、Adyen、Paytm、Checkout.com 等公司。值得關注是 Stripe 與 Klarna 兩家累計獲投都在 10 億美元以上,且近兩年獲投金額也 都上看 5 億美元以上,是技術與市場的領頭羊。

1. Stripe—全球金融科技估值最高的獨角獸

Stripe 成立於 2010 年,總部位於美國舊金山,根據 Crunchbase 的資料,截至 2019 年第三 季,Stripe 累計獲投 10 億美元,估值已達 225 億美元,不僅是金融科技身價最高獨角獸,也名 列全球第六大超級獨角獸。其核心業務是對商家提供便捷的線上支付接口 API,讓商家在自家 網站後台使用現成的 SDK 範本,將支付功能整合到 App 或網站上。身為金融科技的領頭羊, 當然創新作為絕非如此。近年來 Stripe 擴增提供信用卡的防詐騙技術與銀行基礎設備的建設服 務,同時服務對象由跨境電商擴大至電商以外的行業,並積極擴展國際市場,讓規模與營收加 速成長,獲利來源更多元化,並與競爭對手做出差異化,才能在近兩年又完成 5.95 億美元的 PE 輪募資。

35

2. Klarna—歐洲金融科技估值最高的獨角獸

Klarna 於 2005 年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創立,Klarna 累計獲投達 12 億美元,近兩年獲投金額 為 5.73 億美元,估值為 55 億美元,為歐洲金融科技身價最高獨角獸。Klarna 以電子商務平台 線上支付服務起家,簡化線上付款及消費金融服務流程,協助電商提供消費者「直接付款」、 「先買後付」和「分期付款」便利的服務。2017 年 6 月獲得瑞典金管局核發的銀行執照,並將 公司名改成 Klarna Bank,更將業務進一步擴大為提供金融卡及薪資帳戶等服務,目前更積極進 軍國際市場。

(二)獲市場認同者(Established)

此一象限的企業通常是進入市場一段時間,雖規模不一定很大,但具有特定利基與市場認 同度,並準備與現存或新的企業合作,產生化學效應,包括:金融基礎設施、金融交易安全、 金融研究與數據三個類別的供應商。

1. 銀行基礎設施:代表性新創—Symphony

此一類別是指為銀行業務提供軟硬體設施,包括:雲端設備、協作通訊軟體、流程自動化 機器人等服務,代表性廠商如:Kyriba、Alkami 與 Symphony 等。其中 Symphony Communication Services 為美國加州新創,開發即時通訊應用程式,可作為企業(如銀行)協作通訊流程之平 台,同時加入自訂機器人、工作流程自動化及整合等功能,協助用戶透過 Symphony 的開放應 用程式介面(Open API),在全球開發了超過 500 個獨立機器人,是銀行重要的合作夥伴。從 2014 年成立迄今已獲投 4.6 億美元,近兩年則獲得 2.32 億美元。

2. 金融交易安全:代表性新創—同盾科技

金融交易安全為金融業提供安全交易、辨識用戶與預防詐欺等服務,代表性廠商如 Guardian Analytics、ForgeRock、同盾科技等。其中同盾科技於 2013 年 10 月,總部位於浙江杭州,是中 國專業的智慧風控和分析決策服務提供者,將人工智慧與業務場景深度結合,為金融等行業提 供智慧用戶分析、智慧信貸風控、智慧反詐欺、智慧營運等智慧決策產品&服務,提升金融行 業的科技營運效率、優化人員成本、抵禦詐欺及信用風險。成立迄今獲得 2.5 億美元,2019 年 4 月完成 D 輪 1 億美元的投資。

3. 金融研究與數據:代表性新創—Plaid

金融研究與數據類別的廠商,主要為金融機構、投資人與其他相關機構提供財務或公司相 關數據、資料分析與預測、信用評等服務,或是數據介接 API 技術或雲端解決方案。代表性廠 商包括:Xignite、Plaid、Credit Benchmark、VELA、Aphasense、Second Measure 等。其中 Plaid 是這類新創的佼佼者,成立於 2012 年,主要業務是提供企業 API 的構建服務,幫助該企業用 戶能夠透過應用程式(App),直接連接到個人的銀行帳戶。該公司的產品包含:讓用戶可以 在單一應用程式中,核准用戶身份、即時認證帳戶、管理多個帳戶、查詢餘額,甚至分析信用 數據等多種服務。2018 年 12 月獲得 2.5 億美元 C 輪投資,該輪投資由網際網路女皇 Mary Meeker 領投,本輪投後估值為 26.5 億美元,晉身獨角獸。

36

(三)「市場顛覆者」(Disruptors)

此一象限的企業是相對年輕的公司,找到市場的突破點切入,快速擴張掀起革命,並獲得 投資人認同,願意重金投資的領域,包括:消費支付與消費信貸等兩個類別。

1.消費支付:代表性新創—Marqeta

消費支付是以信用卡/金融卡發行者和消費者為中心的支付公司,包括:行動支付、智慧 手機錢包或 P2P 點對點支付,這類企業累計獲投名列第一,是需求較大的市場。代表性新創有 MyCheck、Boku、MobiKwik、Clip、Marqeta。其中 Marqeta 為美國加州一家提供電子支付平台 解決方案的公司,產品還包括虛擬卡、支付對帳、即時資金轉帳以優化公司現金的最佳利用、 客戶互動語音答覆服務等。從 2010 年成立迄今,累計獲投 3.78 億美元,其中 3.05 億美元為近 兩年獲投。

2.消費信貸:代表性新創—Sofi

消費信貸是獲投第三大的類別,業務涵蓋為信用評等較低與無信用資料的人士提供融資服 務,或提供信用與風險評等服務等。代表性企業為 Sofi、Kreditech、Avant 等。其中 Sofi 成立 於 2011 年,是一家美國知名的線上貸款機構,主打有潛力在未來賺到高薪的學生貸款之服務, 而後業務擴充至個人貸款、住房抵押貸款等。迄今 Sofi 累計獲投達 25 億美元,2019 年 5 月獲 得私募股權基金 5 億美元的注資,估值達 45 億美元,為美國金融科技估值第三高的獨角獸企業。

(四)「先驅者」(Pioneers)

此一象限的企業通常是年輕的技術型或嘗試創新商業模式公司,還在找市場切入點,或是 已有受到市場認同的利基,惟市場不如重量級巨星、市場顛覆者。處於該象限的金融科技類別 相當多,包括:POS 支付、國際轉帳/匯款、個人金融、機構投資、散戶投資、中小企業融資 工具、回饋型群眾募資、股權型群眾募資、商業信貸、數位銀行等十類。

位於「先驅者」象限中,最能抓住投資人目光與錢包的,非「商業信貸」與「數位銀行」 類別莫屬了,以下以這兩個類別作為先驅者象限中的分析重點。

1.商業信貸:代表性新創—Judo Bank

商業信貸是獲投第四大的類別,業務涵蓋為不易從傳統銀行取得融資的企業提高借貸,或 提供信用與風險評等服務。2007 年次貸危機後中小企業借貸需求復甦,提供線上商業信貸的企 業迎來春天。代表性企業如:Kabbage、Funding circle(已上市)、BlueVine、Judo Bank 等。 其中 Judo Bank 成立於 2017 年,總部位於澳洲墨爾本,在 2019 年 4 月獲得澳洲金融監理署 (Australian Prudential Regulation Authority, APRA )核發的銀行執照,成為澳洲首家面向中小 企業的數位銀行,透過為中小企業客戶提供靈活的線上商業貸款、小額信貸、設備貸款、融資 租賃和房屋貸款服務,其貸款利率與大銀行相當。近兩年已獲得 10.66 億美元投資,其中股權 投資為 6.2 億美元。

37

2.數位銀行-挑戰者銀行的崛起

近兩年中「挑戰者銀行」(Challenger Bank)或稱為「數位銀行」(Digital Bank)的新創 頻頻出現在金融科技巨額投資交易清單中,包含:英國 Atom Bank、OakNorth、Monzo、Revolut, 來自美國 Chime 與 Varo Money,以及德國 N26、巴西 Nubank 與澳洲 Judo 等,其中 OakNorth 股權投資獲投超過 10 億美元,Nubank 與 N26 也分別獲得 7.28 與 6.83 億美元(表 4-1)。根據 CB Insights 的統計,在 2018~2019 年 9 月間,創投公司投資數位銀行新創共 145 件投資案,合 計投資 47.4 億美元。同時,也展示這些銀行的開戶數大幅快速成長,反映新崛起的數位銀行模 式,抓住投資人目光與錢包。

表 4-1 數位銀行代表性新創獲投概況 (億美元) 公司名稱 總部 成立時間 累計股權投資金額 估值 Atom Bank 英國 2014/03 5.34 10 OakNorth 英國 2015/01 10.41 24 Monzo 英國 2015/02 4.18 25.5 Revolut 英國 2015/07 3.36 17 Chime 美國 2013/01 3.09 20 Varo Money 美國 2015/11 1.73 - N26 德國 2013/02 6.83 30 Nubank 巴西 2013/05 7.28 100 Judo 澳洲 2017/03 6.20 10.4 註:-表無相關資料。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2019/10)。

(1)英國數位銀行代表:Atom Bank

Atom Bank 2014 年在英國創立,是首家獲得銀行執照的英國數位銀行,鎖定慣於使用手機 App 的年輕人為目標客群,以透明的方式創新銀行業務,改變世人對銀行業的刻板印象,包括: 提供客製化功能的介面設計上,如顏色及呈現方式;在註冊及登入流程上,客戶可自行選擇以 密碼、面部或語音識別三種不同方式登入 APP,吸引重視便利性的年輕人。Atom Bank 由線上 定期存款業務擴大至帳戶管理、房屋貸款、現金卡和信用卡等一系列產品,並設有結合 AI 及 機器人學習的客服團隊,為客戶即時解決所有疑難雜症。

(2)美國數位銀行代表:Chime

美國 Chime 成立於 2013 年,允許客戶在其線上平台上存款,並使用借記卡消費,以不需 月費及透支罰款,加上其 App 簡單易使用等特性,吸引年輕數位原生代。Chime 每月吸引了大 約十萬名使用者,公司目前擁有 300 多萬個銀行帳戶。

38

(3)德國數位銀行代表:N26

德國 N26 成立於 2015 年,2016 年取得歐洲全銀行牌照,成為歐洲第一家擁有此牌照的數 位網銀。N26 號稱開戶只要八分鐘,上傳證件、填完個人資訊後,再透過視訊驗證即可完成, 金融卡還會自動寄送到家。N26 透過與其他金融科技公司合作,推出 P2P 匯款服務、儲蓄帳戶、 買保險及辦信用卡等項目。

(4)巴西數位銀行代表:Nubank

巴西 Nubank 成立於 2013 年,由於傳統銀行掌握主要金融服務業務,但仍有高達 5,500 萬 人口沒辦法享受好的金融服務,加上金融服務使用的體驗差,例如:巴西治安差,去銀行需要 機場等級安檢;信用卡申請手續繁雜,年利率還高達 400%。在這樣背景下,Nuban 允許無銀行 帳戶的人在手機就能申辦信用卡,且不收年費,還可以直接讓用戶在 App 上管理帳戶和消費, 除了門檻降低,也可以避免治安不佳的恐懼。Nubank 深受巴西年輕人的歡迎,截至 2019 年已 經拿下 850 萬信用卡用戶,成為巴西五大信用卡發行商之一,並打算向國際市場積極擴張。Nuban 成立六年多的時間,就累計獲投超過 11 億美元,估值已達百億,進入超級獨角獸之列。

(5)綜合分析:數位銀行崛起的原因與特色

從數位銀行代表性新創獲投概況不難發現,英國在數位銀行發展的腳步領先其他國家,此 源自 2007 年爆發的金融危機,讓人們對傳統銀行產生不信任感及不滿。為此,英國金融監管機 構展開一連串的數位改革,其中包括放寬銀行執照的申請手續及門檻,以及展開「開放銀行」 各式沙盒實驗,鼓勵更多競爭者加入,為英國金融業注入一股活水,也成為其他國家效法的對 象。

考慮到傳統銀行獲客成本過高,數位銀行先鎖定對金融需求更短期、更及時、也更容易接 受新服務的年輕消費者開始,並選擇更加頻繁、門檻更低的金融場景,例如:短期借貸款、信 用卡、日常支出管理、支付、小額存款等羽量級的金融場景,以手機 App 遠端實現新形態的銀 行服務。數位銀行掌握傳統銀行服務缺口,將產品設計及操作流程訴求個性化及透明化,並利 用病毒式行銷模式,在短時間內積累大量的客戶,進而從監管者手中獲得銀行業務執照;隨後 用低營運成本推出更高回報的金融產品,大規模獲得客戶,經營方式澈底顛覆傳統銀行。

四、無所不在的新金融服務願景與挑戰

這幾年金融科技浪潮席捲全球,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預測在未來十年,金融服 務將會變得無所不在(From Bank to Banking),開放銀行(Open Banking)概念將成一大重點。

Nubank 的傳奇訴求的重點不在「黑科技」,而是能依使用需求、使用時間、使用目的來客 製化、個性化服務。如同金融創新教父,布雷特金( Brett King)提出 Bank 4.0 概念所強調的, 金融服務業者必須重新從客戶角度思考,即時、即地提供切合當下情境的服務,讓金融服務將 會變得無所不在。

39

至於實現「無所不在的金融服務」,更多客戶消費行為的取得與分析是關鍵,如何把過去 被銀行視為重要資產的客戶資料解放出來,以 API 的方式授權給第三方業者使用,或是透過 AI 演算法洞悉消費者在各種情境的需求,開發出更符合客戶各情境下所需的產品與服務。實現 「無所不在的金融服務」說起來簡單,但做起來不易,需要政府、銀行業者、非銀行的金融科 技服務者跨界協作,才能在金融服務創新的賽道中大幅前進。

林秀英(台灣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

註:本文改寫自作者在台灣經研究月刊(2019.11)「從 Fintech 早期投資剖析金融服務創新趨 勢與變革」一文。

參考文獻

1. Brett King (2018),“Bank 4.0: Banking Everywhere, Never at a Bank”, John Wiley & Sons Inc., 2018/12.

2. Cara Waters (2019), “Challenger bank Judo raises $400 million”, 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 2019/07/29, https://pse.is/KZXY2.

3. CB Insights (2019), “Global Fintech Report Q2 2019,” Research Report.

4. Venture Scanner (2019), “Financial Technology Report Highlights Q2 2019 ”, https://pse.is/K66SD。

5. 周蕾(2019),“全美 FinTech 新創估值第一,Stripe 能否坐穩交椅?”,雷鋒網,2019 年 4 月 15 日,https://pse.is/KGV6S。

6. 高彩紅(2019),“Klarna 再融資 4.6 億美元,成为欧洲最大的未上市金融科技公司”,億歐網, 2019 年 8 月 8 日,https://pse.is/L2BUN。

7. 高敬原(2019),“開放銀行浪潮席捲各行業,資策會 MIC:未來 10 年金融服務將無所不在!”, 數位時代,2019 年 9 月 19 日,https://pse.is/H57HZ。

8. 熊子川(2019),“挑戰者銀行的邏輯”,ThoughtWorks 洞見,2019 年 2 月 20 日, https://pse.is/LPS9M。

9. 墨騰創投(2018),“騰訊 2 億美元入股的巴西 Nubank,是何方神聖”,每日頭條,2018 年 10 月 10 日,https://pse.is/F8LD2。

40

【新興領域:11 月焦點 5】大麻新藍海-大麻在 23 個產業的應用與新機會

關鍵字:食品科技、農業科技、大麻、工業大麻、CBD、THC、Cannabis、Marijuana、 Hemp

日期:2019.11.15

大麻的應用與影響層次廣泛,涵蓋醫療、研究、相關衍生保健產品及娛樂,隨著市場熱潮, 現在有更多傳統產業,包括銀行業、農業、建築業等,已開始或即將開始將大麻納入其產品和 研發中。本文將簡介 CB Insights 提到 23 個很有可能被影響的產業:

1. 醫學:大麻正在徹底改變世界範圍內治療多種疾病的方式,越來越多研究人員開始研究大麻 中的化學物質(即大麻素),期能發現新的醫學應用。如今,已知最著名的大麻素是四氫大 麻酚(THC)、大麻酚(CBN)和大麻二酚(CBD)。特別是 CBD 吸引了研究人員的注意 力,正在研究其對癲癇、神經精神疾病、癌症、焦慮症和其他疾病的影響。最近,美國 FDA 已批准使用 CBD 治療兩種類型的癲癇。醫用大麻現已能在美國 33 個州合法提供,也正取代 鴉片類藥物治療慢性疼痛。在大麻植物中已發現 100 多種大麻素,隨著持續研究,醫學應用 可能會變得更廣泛。

2. 製藥:根據美國喬治亞大學的研究顯示,隨著醫用大麻處方大量普及,製藥業很可能會遭受 重創-以每年減少近 40 億美元的速度下滑。因大麻在緩解疼痛、焦慮、睡眠障礙和其他醫學 疾病(如纖維化問題和神經性疼痛)的治療中使用地越來越普遍。

41

因此,許多製藥公司正在嘗試將大麻納入其發展策略。其中最知名的 GW 製藥,是主要開 發基於大麻素藥物的全球領導者,其開發的大麻處方藥 Epidiolex 已獲得 FDA 的批准。這一 政策轉變為 Epidiolex 於 2018 年 11 月進入市場鋪路。

同樣在最近,總部位於加拿大卑詩省的醫用大麻生產商 Tilray 宣布與加拿大 Sandoz 合作, 這是第一個已知的大麻生產商與主要製藥公司間的合作。

3. 養生保健與美妝:大麻的應用正在保健和美妝業中迅速掘起,特別是 CBD 油吸引了很多關 注。它不會讓你的情緒高漲(non-psychoactive), 其支持者聲稱它能緩解疼痛、焦慮和沮喪, 還具有抗炎和抗粉刺的特性。CBD 油的潛在目標客戶還包含運動員和那些希望提高鍛煉效 果的人,因有些人聲稱 CBD 油可減輕運動後的炎症並促進肌肉生長。

在美容和彩妝方面,包括睫毛膏、面霜、護唇膏和沐浴球等產品。知名 CBD 產品品牌 Lord Jones 製造 CBD 軟糖和一種流行的潤膚乳,用於“緩解肌肉痠痛、關節疼痛和皮膚狀況”。美 容和化妝品零售巨頭絲芙蘭(Sephora)也開始販售各種 CBD 產品。

由於合法化程度提高,大麻已逐漸開放地整合到消費品中,特別是集中於健康與美容產品。 以往市場僅將 CBD 美妝市場視為更廣泛的天然及清潔美容運動的延伸,但是持續上漲的熱 度已經讓市場決定將大麻美妝品形成一個獨立的類別。

4. 包裝:根據市調公司 Reports and Data 的研究,大麻合法化程度提高將包裝產業推升至全盛 時期,至 2026 年,大麻包裝市場的價值有望達到 50 億美元。因大麻產品的包裝受到嚴格監 管,需能夠防止兒童開啟和可重新密封蓋子、防篡改和不透明。對於不同類型的大麻,規定 也不同,從玻璃罐中的大麻花到耐熱玻璃和聚苯乙烯容器中的大麻濃縮物,再到可重新密封 的防臭袋中的食品,這都提供公司新的市場商機。除了類似 Ziploc 保鮮袋的產品之外,還 採用創新的"大麻"包裝技術,並發明罐子、滑動盒、各種顏色的鈍管、看起來像隱形眼鏡盒 的小罐子,以及防篡改的滴管瓶。公司甚至開始重新構想傳統的藥瓶,以適應大麻產業的需 求,提供諸如帶有核桃(或竹子或白蠟木)螺旋蓋的瓶而不是傳統的白色塑料的產品。

隨著大麻合法化程度的提高,販售大麻產品的公司需要學習如何進一步將其包裝,與貨架上 其他主流消費產品區分開。還需要考慮如何有效地傳達產品上 THC 的劑量,而包裝創新可 以協助品牌提高產品銷量。

5. 銀行業:銀行業多是由少數幾家全國性的大型銀行主導,由於大麻在聯邦政府仍然是非法的, 因此許多銀行都不願向大麻企業提供貸款和銀行帳戶,其資金需求由規模較小的本地銀行和 信用合作社來弭補,為合法大麻公司提供除了現金交易外的替代選擇。美國已有 400 多家本 地銀行和信用合作社擁有與大麻相關的客戶,自 2014 年以來,這一數字已經增長了兩倍多。

然而 2019 年 9 月 25 日美國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投票通過了《安全銀行法(SAFE Banking Act,又稱 H.R. 1595)》,目前已將法案移交參議院修改審議,之後再由美國總統川普簽署。 該法案將允許美國的金融機構向合法大麻公司提供各種傳統的金融服務,這對大麻產業具有 重要的正面意義。

6. 加密貨幣:除了小型銀行和信用合作社外,還湧現出許多新的加密貨幣,以填補傳統銀行目 前受限於大麻有關的放款限制所造成資金缺口。例如,總部位於西雅圖的杜伯公司(Düber) 旨在幫助努力確保銀行賬戶安全的大麻公司。它正在計劃一種叫做 dübercoin的新加密貨幣, 它將使大麻消費者和零售商之間的交易更加高效。

42

此外,諸如 SinglePoint 和 POSaBIT 之類的技術公司正在努力為使用比特幣的藥房和消費者 打造出專屬的付款方式。 近年來,一些加密貨幣專門用於大麻交易,例如 PotCoin 和 HempCoin。大麻創業公司 Paragon 最近推出了自家區塊鏈的加密貨幣 Paragon Coin(PRG), 以及位於洛杉磯占地 4,300 平方英尺的大麻友好型聯合辦公空間,稱為 Paragon Space。

對於主要以現金為基礎的市場,加密貨幣可以提高交易的安全性和透明度,同時還可改善資 金管理。隨著合法的大麻相關公司每天處理 50,000 至 75,000 美元的純現金交易,加密貨幣 的運用空間具有相當大的發展潛力。

7. 農業:工業大麻(Hemp)四氫大麻酚(THC)含量低,其生產一噸紡織品所需的土地面積是棉花 的一半。隨後,它迅速改變了農業的格局,特別是在美國國會通過《2018 年農場法案》後, 工業大麻的種植、加工和銷售合法化以後。根據市場研究公司 Brightfield Group 表示,這對 大麻衍生的 CBD 市場具有重大影響,預計市場規模到 2022 年將達到 220 億美元。

大麻可編織成服裝用的輕質材料、商業用的耐用紡織品,甚至是結實的繩索和耐重的纜線。 與棉花不同,大麻在濕潤時仍能保持強度,且抗菌。

儘管 CBD 油產品目前是美國大麻種植者最大的市場(Future Farm 報告稱,2017 年每英畝收 入為 9 萬美元),但工業大麻還可製成其他 25,000 多種產品,包括食品、織物、建築材料、 乙醇,以及生物柴油等,還能在不同的土壤和溫度下快速生長,使其成為農民利用的靈活資 源。由於工業大麻能去除土壤中某些污染物,因此也被視為不錯的輪作作物,它也是地球上 最耐旱的作物之一。

8. 電商:對於目前以現金和個人交易為主,價值高達數十億美元的合法大麻產業,電子商務是 零售商的下一個前沿領域。已有許多新創公司提供支援大麻產業的新電子商務解決方案。例 如 Meadow 這個網站,讓消費者能透過視訊聊天取得醫用大麻處方,並從附近的商店訂購取 貨。Baker’s Shop 則是大麻產業的 Shopify,能提供零售電商線上開店的解決方案。

而 Shopify 這家加拿大電子商務巨頭也正踏入合法大麻產業,已與安大略省的大麻零售公司 合作,處理該省大麻市場的線上銷售。Shopify 已經為一些大型的大麻生產商提供銷售據點, 例如 Canopy Growth Corp、Aurora Cannabis Inc 和 HexoCorp。電子商務為大麻零售商和購物 者提供在數位平台進行交易的渠道,進而使企業能夠更快、更有效地擴展規模。

9. 戶外廣告:在大麻合法的州,大麻戶外廣告牌變得越來越普遍。部分原因和州的法律規定有 關:廣告牌為商店提供了一種方式,可以規避州監管機構對零售地點標牌的數量限制。在某 些州,大麻零售商也許在自家商店只能有一定數量的標誌。(例如,阿拉斯加的零售商只能 有 3 個。)只要廣告牌不在零售商的物業上,它就不會計入標牌限制。

2014 年 8 月,總部位於西雅圖的大麻生產商 Dàmà 推出了被大麻企業譽為全美有史以來第 一個廣告牌活動。在洛杉磯,MedMen 是“主流大麻”商店之一,它使用移動廣告牌,除了在 廣告牌上展示相同的廣告外,還讓包裹廣告的卡車在整個城市中行駛。

除了傳統的廣告牌廣告之外,隨著合法化程度的提高,網路上也會看到大量廣告湧入,目前 幾個主流社群平台(如 Facebook、Twitter 和 Google)上,付費廣告禁止大麻業務。隨著合 法大麻變得越來越主流,我們可以開始看到更多的數位廣告、商業廣告和其他的行銷形式。 據 Billboard Insider 估計,到 2025 年,大麻行業的興起可能會產生高達 30 億美元的廣告需 求。

43

10. 食品:在過去的十年內,食品工業早就看到大麻的食用商機。2016 年,加州消費者共計購 買價值 1.8 億美元的大麻食物和飲料,占該州大麻總銷售額的 10%。根據《綠色市場報告 (Green Market Report)》,該比例在 2018 年 2 月升至 18%。如今,混和大麻的食物成為主要 的烹飪趨勢。根據國家飯店協會和美國烹飪聯合會的最新調查,四分之三的廚師認為混合 CBD 或大麻的食物是 2019 年的熱門趨勢。

除了加州以外,其他州的食品市場也在不斷擴大。2016 年,在娛樂用大麻合法的華盛頓州, 混合大麻的點心銷售額成長了 121%。自科羅拉多州首次允許使用娛樂用大麻以來,銷售額 從 2014 年第一季的 1,700 萬美元增長到 2016 年第三季的 5,300 萬美元,成長了兩倍。位於 科羅拉多州的 Dixie Elixirs 是最早進入市場的公司之一,其販售混和大麻的食品,例如松露、 巧克力棒、薄荷糖、果汁等。現在也出現了其他公司,包括 Mirth Provisions(含有大麻的食 品和飲料)、Auntie Dolores(大麻油零食)、Defonce Chocolatier(高級巧克力公司)和 Cheeba Chews(巧克力太妃糖)等。

美國食品藥物監督管理局(FDA)於 2019 年 5 月就食品和飲料中使用 CBD 進行首次聽證會, 然而,根據其 2019 年 6 月的聲明指出,在聯邦法律的規範下,在食品和飲料中使用 CBD 或 將 CBD 標註為保健品進行銷售均是非法的。由 FDA 目前發出的警告信可歸納出以下取締重 點:宣稱療效、宣稱可緩解疼痛、焦慮或具其他藥效、在社群媒體或網站上宣稱具療效、利 用宣稱具療效的使用者證言進行宣傳等行徑。

11. 酒類:因人口結構的變化,全球的酒精消費量正在下降。據酒類行業研究公司 IWSR 和 BDS Analytics 最近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越來越多人同時使用酒精和大麻產品,這可能會破壞飲 料產業鼓勵顧客長期忠誠度的努力。為因應此趨勢,啤酒、葡萄酒和烈酒公司都希望能藉由 提供含大麻的飲料以擴大產品範圍。包括英國烈酒製造商 Diageo,旗下品牌包括 Smirnoff、 Johnnie Walker、Guinness 和 Bailey's。全球酒業巨頭美國星座集團 Constellation Brands 今年 則宣布對大麻公司 Canopy Growth 進行 40 億美元的投資,將其所持有的股份從略低於 10% 增至 38%。

此外,各種含有大麻的飲料正設法與啤酒的吸引力互相抗衡。啤酒公司也注意到這一點,故 與大麻企業合作開發特殊的啤酒。例如,總部位於加州的 Lagunitas Brewing Company 宣布 推出兩種具有精神活躍特性(psychoactive)的蘇打水產品。此外,總部位於加拿大的大麻公司 Tilray 與啤酒巨頭 AB InBev 合資 1 億美元成立新公司,以研究含大麻的飲料。

12. 菸草:也許沒有哪個行業比煙草業受大麻合法化的影響更深了。和酒類公司一樣,煙草品牌 可能會逐漸將大麻納入其產品中。煙草公司也可以推銷使用無菸設備,例如大麻用的噴霧器 (vaporizer)。

2018 年,煙草公司 Imperial Brands 和美國西岸嘻哈教父 Snoop Dogg 出資的創投公司 Casa Verde Capital 聯合向英國醫用大麻研究公司 Oxford Cannabinoid Technologies 投資 1,000 萬美 元。美國煙草公司 Alliance One International 收購了加拿大大麻種植設施 Goldleaf Pharm 80 %的股權,以及加拿大大麻公司 Island Garden 75%的股權。菲利普·莫里斯產品公司(Philip Morris Product SA)是總部位於瑞士的捲煙和煙草製造公司 PMI 的子公司,甚至擁有一項專 利,用於改善用於種植大麻的 GMO 系統。

13. 法律:隨著美國越來越多的州將大麻合法化,每個州法律的錯綜複雜推動了一個新興的行 業—大麻律師。2015年在美國成立的美國國家大麻律師協會正在改組為國際大麻律師協會。 該協會在美國和海外舉辦大麻法律界感興趣的活動,例如柏林和特拉維夫。

44

隨著大麻已廣泛融合至各行各業,隨之衍生出必須為消費者和企業制訂和解釋法律的需求。 專精於大麻的律師可以提供從廣告策略到消費量,再到商業慣例等各方面的建議。

14. 紡織品與時裝:當消費者願意多花 20%的錢購買環保產品,大型零售商和時尚品牌紛紛依 靠大麻來提高利潤。儘管在不過度使用水和殺蟲劑的情況下,大麻通常具有較佳的耐用性和 快速生長的優點,但染色效果不如棉花,也不是每個人都喜歡它類似亞麻的感覺。但包括科 羅拉多州的 EnviroTextiles 在內的製造商都在推出新的看起來像牛仔布或羊毛的大麻製紡織 品。其他生產大麻服裝的公司包括哥倫比亞運動服裝公司旗下的瑜伽品牌 prAna 和戶外品牌 Patagonia。牛仔品牌 Levi's 也不落人後,推出可完全回收的棉麻系列產品。

隨著大麻合法化程度的提高,時尚品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利用無品牌的方式來增加大麻產品 的主流接受度。尤其是名人和有影響力的人,能透過穿著和分享工業大麻製的設計服飾來減 少對大麻的污名化。

15. 塑膠製品:儘管塑膠用途廣泛且價格相對便宜,但其中許多塑膠不能被生物分解,對環境構 成持續威脅,解決此問題有望帶來 800- 1,200 億美元的商機。工業大麻可以成為更環保的塑 膠替代品,從而影響從瓶子到家用電器,再到玩具等各種產品的生產。隨著大麻產量的增加 以及 2018 年《農場法案》使工業大麻的生產合法化,該領域的創業者可能有機會利用工業 大麻開發可被生物分解的生物塑膠。

阿拉斯加的生態包裝開發商 Best Practices Packaging 表示,已準備好因應大麻塑膠的廣泛應 用提高產量。此外,樂高承諾將改用比塑膠更具可永續的材料,並為此投資 1.5 億美元於研 發由大麻衍生的塑膠材料。

16. 生質柴油與能源:工業大麻可以在各種土壤中成長茁壯,且僅需要最少的養分,據美國媒體 Modern Farmer 表示,每畝種植面積的大麻能較同面積的黃豆生產出近四倍的油,而黃豆是 目前唯一在美國為了生產生物柴油而大規模種植的作物。既然美國工業大麻的生產已經合法, 未來工業大麻可能會取代黃豆,這將使亨利·福特用工業大麻作為汽車燃料的夢想更加可 行。

康乃狄克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工業大麻的特性使其具有潛在的吸引力,可作為生產生質柴 油的原料。

17. 製紙:據 Statista 的資料顯示,全世界每年消耗約 4 億噸紙,估計每噸紙平均需要 17 棵樹。 然而,據美國農業部 1916 年的一份報告,一英畝的工業大麻所製造的紙量大約是一英畝樹 木能生產紙量的四倍。

科羅拉多州的大麻公司 TreeFreeHemp 和加州的 Green Field Paper Company 出售工業大麻製 成的紙張,並盡可能使用本地採購的材料。諸如此類的新創公司正為多種目的製造紙張,包 括名片、傳單和明信片。未來工業大麻或許可以減少森林砍伐。

18. 建築業:大麻混凝土(Hempcrete)是一種輕質的水泥材料,由工業大麻植物芯的木質纖維、石 灰和水製成,可能會以類似混凝土砌塊的模組形式出現,有潛力能動搖建材業的基礎。

經銷商 American Hemp 稱,大麻混凝土可以製成定向纖維版(OSB)、隔熱和室內隔間材料 drywall。這種基於大麻的建材耐黴菌、碳負離子,且能提供結構支撐。第一棟現代工業大麻 住宅建於 2010 年,目前在美國已有 50 棟。對於大麻作為建材的興趣目前也已遍及全球。

45

19. 無酒精飲料:無酒精的大麻飲料市場正在湧現,其中包括混入 CBD 或 THC 的各種果汁、水、 氣泡水、咖啡、茶和紅茶菌茶(kombucha)。據了解,CBD 可以減輕焦慮和炎症,而不會讓 消費者情緒高漲,因此 CBD 飲料可作為健康飲料銷售,也激發了大眾對保健產品的濃厚興 趣。根據 Canaccord Genuity 的數據顯示,到 2022 年,混和大麻製成的飲料市場估計在美國 將達到 6 億美元。

據報導,2019 年可口可樂考慮與加拿大大麻生產商 Aurora Cannabis 簽訂協議,開發基於 CBD 的飲料。加拿大新創公司 Province Brands 則開發了一款不含酒精的「大麻啤酒」,且飲用 此啤酒的效果會比食用大麻會更有感更快速。

20. 寵物產品:乘著大麻的健康趨勢,一些公司現正行銷寵物用的大麻產品。多數“寵物用大麻” 產品中都含有非常少量的 CBD,而非 THC,其中包括大麻油、咀嚼類食品、零食和用來治 療常見寵物疾病的外用藥膏,如關節炎、焦慮症、癲癇發作和疼痛。

儘管醫用大麻在美國超過一半的地區是合法的,但已通過法律多數未具體提及可作為獸醫用 途,這表示對於希望開處方醫用大麻的獸醫而言,尚未有明確的法律依據。2019 年 1 月, 加州成為美國第一個能讓獸醫與客戶合法討論大麻治療的州,儘管該法律不允許實際配藥。 這將為大麻在寵物產品市場中提供有利可圖的發展機會,據美國寵物產品協會估計其價值約 為 720 億美元。根據科羅拉多州立大學進行的一項線上調查結果顯示,近 80%的受訪者表 示他們曾為狗購買大麻或大麻產品,許多製造人類可食用的 CBD 食品公司也正在向寵物推 銷類似產品。

21. 助眠用品:根據《消費者報告(Consumer Reports)》的一項調查,大約 25%的美國成年人多 數晚上無法入睡,其中 68%的人每週有一天難以入睡。根據 CB Insights 研究結果顯示,大 麻產品可能很快就會擾亂價值約 630 億美元的睡眠輔助設備市場,並逐漸成為 ZzzQuil 和 Ambien 等當前產品的競爭對手。

Gravity 是流行的重力毯(weighted blanket)製造商,重力毯能幫助人們睡得更好,其最近與 CBD 產品供應商 Mellowment 合作,提供將 CBD 結合褪黑激素及洋甘菊的 CBD 助眠劑。

22. 運動產品:大多數職業運動聯盟都不允許運動員使用大麻,但許多職業運動員本人,特別是 那些仍在與運動相關疾病,如慢性創傷性腦病(CTE)對抗的國家美式橄欖球聯盟(NFL)運動 員,不僅主張放寬限制,也在推廣大麻相關產品用於治療疼痛和焦慮症。最重要的是,由於 已知大麻產品具有抗炎特性,因此諸如 NFL 的 Marvin Washington 和 UFC Nate Diaz 等職業 運動員都在倡導大麻產品的優勢,如食品和護膚油,均有助於運動恢復。

NFL 的 Ricky Williams 和 NBA 的 Cliff Robinson 等職業運動員甚至還在創立以大麻為主題的 健身房,並提供以大麻為主題的運動產品和服裝。幾位運動員建立了商業合作關係,其中包 括與 Civilized Games (前身為 420 Games)合作,舉辦一系列以推廣大麻為主題的活動,包括 現場樂團表演和運動比賽。

23. 大麻旅遊:儘管阿姆斯特丹一直以大麻旅遊聞名,但隨著大麻在越來越多地方合法化,從加 拿大安大略到牙買加的其他地區也正踏入大麻旅遊市場。

在多倫多,新開的合法大麻商店老闆希望能引進發源於美國的大麻旅遊熱潮,而對大麻友善 的 Airbnb 房主正在推出以大麻寢具和吸煙休息室為特色的”大麻和早餐(bud & breakfasts)”。 牙買加則開始放寬法律限制,以健康為主的大麻旅遊業正在蓬勃發展。例如,醫用大麻結合 Kaya 農場設有水療中心、咖啡廳和吸煙室,提供具有醫用大麻認證的遊客使用。

46

大麻旅遊業也正在大麻合法化的美國各州興起。“葡萄酒和大麻”旅遊在加州變得越來越流行, 其中包括釀酒廠和藥房的旅行,遊客可以在這裡品嚐當地產品。自 2014 年以來,科羅拉多 州的大麻旅遊量就成長了 51%,2016 年吸引大約 650 萬大麻遊客。例如像 Kush Tourism 這 樣的大麻旅遊機構也參與其中,提供大麻旅遊服務、商店和活動。

周佳寧(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六所 助理研究員 編譯與整理)

參考來源:

1. “Cannabis For … Everything? 23 Industries Seizing The $32B Market Opportunity”, CB Insights, 2019/04/16. http://tinyurl.com/y55ys6ow 2. LAURA REILEY, “CBD-infused food and beverages are still illegal under US law. So why are they everywhere? ”, WASHINGTON POST, 2019/07/24。 https://www.chicagotribune.com/marijuana/sns-cbd-infused-food-still-illegal-20190724-yp3d7n 3fpjd2zb4eyczwoepnla-story.html 3. Allison Fulton and Sarah Blitz, “FDA warning letters shed light on enforcement priorities for CBD-infused food ”, Fooddive, 2019/10/17。 https://www.fooddive.com/news/fda-warning-letters-shed-light-on-enforcement-priorities-for-c bd-infused-fo/564974/

4. “CBD 爆發式增長的背後,你需要注意什麼?”,美瑞健康,2019/10/06。 http://tinyurl.com/y3pyt6t8

5. ”快消品的下一個風口-大麻啤酒” ,漢麻情報局,2019/09/30。 https://www.51jinke.com/news/5d9144b5ad194b00017de3ec

6. 金宸瑋,”加拿大開發無酒精「大麻啤酒」 不會宿醉又能 High”, 鏡週刊,2018/07/23。 http://tinyurl.com/yytvpyzs

47

【新興領域:11 月焦點 6】2019 年 10 月物聯網 早期投資趨勢觀察

關鍵字:物聯網、IoT、Internet of Thing

日期:2019.11.15

一如 Gartner 在 2018 年底所公布「2018 至 2023 年引領數位企業創新的十大物聯網策略技術 趨勢」,物聯網裝置與系統的質量將益重要,近期物聯網的應用已加速落實於生活當中。有

鑑於此,本文將對 2019 年 10 月全球物聯網早期投資概況與重要個案進行觀測,以協助讀者 掌握當前物聯領域技術應用的方向。

2019 年 10 月全球物聯網早期投資觀測

◼ 整體概況

依據 CrunchBase 資料,2019 年 10 月物聯網領域早期投資金額達到 3.14 億美元,相較 9 月的 4.89 億美元下跌了 35.78%;以案件數來觀察,10 月獲投案件為 41 件相較 9 月 42 件,減 少一件(降幅 2.38%),呈現累計獲投金額與案件數雙降的現象。關於物聯網領域之應用,依 據獲投之物聯網相關公司所屬領域進行分析,前 10 大應用方向依序是軟體、資訊科技、網路、 人工智慧、軟體即服務、Apps、雲端運算、安全、消費電子、硬體。

48

◼ 重要獲投個案

#1.EMnify /早期階段(Seed/Angel、A)

EMnify 成立於 2014 年,總部位於德國,為一家致力於物聯網和 M2M 連接管理平台技術 開發的企業;2019 年 10 月 8 日,獲得 800 萬歐元(約 878 萬美元)投資方未公布,累計募資 金額達 2,000 萬歐元(約 2,290 萬美元)。

EMnify 是物聯網領域全球發展最快的 SaaS 公司之一,最近一輪的募資將用於國際行銷和 市場拓展,EMnify 全球的合作夥伴包括 Amazon AWS、Microsoft Azure 和 Google Compute Engine。EMnify 與 Amazon 的合作主要在解決 AWS 雲環境中連接、安全性問題,並對解決方 案的安全性、性能和可靠性進行評估。

EMnify 以快速成長的業務模式運營,客戶忠誠度很高,該公司的平台預計可在 180 多個國 家/地區使用。EMnify 的 SaaS 解決方案可廣泛應用於各個行業,其中在交通部分,例如:共享 汽車、共享滑板車、共享單車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其技術應用的重點。EMnify 在全球擁有超 過 1,000 名客戶,並為全球發展快速的 IoT 電信服務提供商提供其支援,例如:1nce(德國 NB-IoT 廠商)、BICS(全球有線和無線運營商,總部位於比利時)和列支敦士登電信。

資料來源:EMnify,https://www.emnify.com/。

49

#2. Sweepr(Seed/Angel、A)

資料來源:Sweepr,https://www.sweepr.com/。

如果遇到洗碗機出現因清潔不慎落下的刷毛造成故障或智慧燈具無法打開時,消費者可以 使用語音助理快速撥號尋求幫助;這就是 Sweepr 的巧思。Sweepr 成立於 2017 年是一家愛爾蘭 新創公司,其致力於開發情境式物聯網設備管理平台。透過使用知識庫的數據和連接設備的診 斷數據,其平台透過應用程序提供特定指令,以幫助使用者解決常見的技術問題。

2019 年 10 月 9 日 Sweeper 獲得來自 Draper Esprit(英國創投)900 萬美元 A 輪投資;募資總 額達到了 1,170 萬美元。最新一輪的資金將使 Sweepr 擴大其在歐洲和北美的擴展,將其員工擴 展至 75 名。Sweepr 的服務已經獲得市場證實,透過其支援將傳統客服中心模式轉變成家庭內 部智慧服務,客服與售後支援產業已準備進行轉型,如果客戶能以他們理解的語言獲得支援, Sweeper 就可以在當中扮演關鍵角色。

50

#3. RapidSOS/中期階段(B、C)

資料來源:RapidSOS,https://rapidsos.com/。

災防技術應用公司 RapidSOS,為一家致力於以雲端為基礎的通知和安全管理平台;公司成 立於 2012 年總部位於紐約;2019 年 10 月 8 日 RapidSOS 宣布完成 2,500 萬美元的 A 輪募資。 主要投資者為能源技術投資公司 Energy Impact Partners。累計獲投金額達 9,056 萬美元。

透過這一輪募資可望加快 RapidSOS 與數千個公共安全機構合作的進展。透過與多數公共 安全軟體提供商和連接的設備公司合作,以因應災難應變與後續支援管理。透過 RapidSOS 的 服務,將超過 2.5 億美國人直接連接到 3,500 多個當地 911 和急救機構,並可傳輸及時健康和醫 療訊息、車輛遠程訊息處理、建築物感測器數據以及急難情況下的訊息傳遞。

自 2018 年以來陸續與蘋果、Google、微軟和 Uber 等公司進行技術合作,RapidSOS 已幫助 急救人員處理了超過 9,000 萬個緊急事件,挽救了數千人的生命。2019 年 10 月 28 日 RapidSOS 與 911inform 宣布了一項合作夥伴關係,在緊急情況下智慧建築與 911 連接;透過這種合作關 係,RapidSOS 連接的公共安全機構可以在緊急情況下與 911informed 連接的建築物進行通訊, 提供現場的準確位置信息,並允許 911 調度員控制門和安全攝影機。與 RapidSOS 的這種合作 關係將改變公共安全領域的系統。

#4. Particle/中期階段(B、C)

專注於物聯網設備平台技術開發之 Particle 於 2019 年 10 月 30 日宣布完成由 Energy Impact Partners 以及 Qualcomm Ventures 領投的 4,000 萬美元 C 輪募資;該公司歷史投資者包括:SOSV、 Green D Ventures、Bonfire Ventures、Counterpart Ventures、Industry Ventures、Spark Capital、 Root Ventures 等;累計募資金額達 7,577 萬美元。

51

Particle 成立於 2012 年,總部位於舊金山,其建立的物聯網平台主要提供後端協助,具有 加密、安全性、可擴展以及數據自主性;客戶無需建置自己的軟體基礎架構,而能快速將物聯 網設備推向市場。這意味著傳統企業可以購買大量的感測器和其他監控設備,將其連接到自己 的設備上,並使用 Particle 的基礎架構進行監控。該公司目前擁有 100 名員工,為農業、汽車、 智慧城市和其他業別,共計 85 個以上企業客戶提供其解決方案。

資料來源:Particle,https://www.particle.io/。

#5. Level Home/其他

Level Home 成立於 2016 年,其為美國一家專門從事家庭自動化和智慧家庭控制的新創公 司,2019 年 10 月獲得 Walmart(美國的跨國零售企業)、Hut 8(加拿大比特幣區塊鏈基礎設施供 應商亦是挖礦公司)、Lennar Corporation(全美前三大房地產公司) 7,100 萬美元的策略投資。

智慧家居中的設備,除可以連接和控制新的互聯網設備,取得氣候資訊和連結安全系統外, 甚至與智慧居家核心裝置相聯甚至成為核心;Level Home 所專注的則是前門的鎖,其產品水平 鎖的關鍵(heh)是安裝後,門看起來不會有任何不同,整體不會有違和感。但是將其與 HomeKit(Apple 的軟體框架)鏈接後,可以使用 iPhone 或 Apple Watch 對其進行解鎖(也可使用 物理鑰匙)。透過該應用程式,還可以進行進出人員監視。該鎖直接銷售售價為 249 美元。

蘋果公司和亞馬遜等公司正規畫合作,將 Level Home 的服務整合到房屋建築商的解決方案 中。而零售業巨頭 Walmart 則布局在電子商務方面的“升級”,以透過其他類型服務,增加與購 物者聯繫的方式。透過將門鎖設置在許多人來人往的零售地點,對於 Level Lock 是非常強大的 銷售渠道,也是獲取戰略投資的誘因。

52

資料來源:Level Home,https://level.co/。

小結:物聯網應用加速融入生活,台灣企業應何去何從

是的,短時間針對新的服務或商品做出國際能見度高的品牌不容易;是的,不是每個商品 或服務都要由單一家企業完成並提供。台灣當前的代工生態系就是如此,但是不表示代工是一 門毛三到四的產業。台灣需要的是將客製化的製造能力「品牌化」並作為接單中心。再一次, 是的,台灣已經有不少單位與計畫資源投入鏈接海外企業,尋求製造機會與訂單合作;但這些 單位與後端製造企業利益關係薄弱。如果可以,這種以仲介者角度出發的單位應完全民營化, 串接公協會與製造商,設計出適合的金流與商業模式;並以品牌方式進行國際化經營(例如:以 加速器、專業管理顧問公司模式經營)。短時間或許需要政府支援與引導,但有利於我國企業長 期發展。

徐慶柏(台灣經濟研究院研六所副研究員)

參考資料

1. IoT News(2019)、 “IoT-focused SaaS provider EMnify secures €8 million in series A funding”、 2019-10-14、IoT News,https://reurl.cc/L1arb3。

2. Kyle Wiggers(2019)、 “Sweepr raises $9 million to diagnose smart home devices in real time、 VentureBeat、https://reurl.cc/5gKWgV。

3. RapidSOS(2019)、“RapidSOS Closes $55M Series B to Advance Emergency Response Globally”、PR Newswire、2019-10-08、https://reurl.cc/YlYr2o。

53

4. Zack Whittaker(2019)、 “IoT security startup Particle raises $40M in Series C”、2019-10-30、 TechCrunch、 https://reurl.cc/EKVMWR。

5. Ingrid Lunden(2019)、“Level Home emerges from stealth with $71M from Walmart and Lennar and a new take on the smart lock”、2019-10-15、TechCrunch、https://reurl.cc/5gKy1R。

54

【新興領域:11 月焦點 7】去中心化的 Blog? MattersXLikecoin 打造創作者理想國

關鍵字:內容產業、去中心化、區塊鏈、Matters、Likecoin

日期:2019.11

(圖片來源:Matters 創辦人 張潔平)

在一個人人都可以上臉書發文分享、轉載及留言的資訊爆炸時代,文字這個工作本身的價值 也越來越微薄,從過去許多人單純作為一個自由的「作家」來賺錢,到如今「作家」可能只 剩下一個名譽上的身分表示,真正的金流往往來源於其他贊助或商業廣告洽談等。也因為眼 見這個文字內容產業瀕臨衰亡的窘境,曾任端傳媒總編的張潔平女士希望透過區塊鏈「高度 安全」、「破碎化」及「可發行流通性代幣」的特性來解決此一問題。

今年十月,由張潔平所創辦的 Matters 與高重建所創建的 Likecoin 完成了深度整合,兩大 創辦人也雙雙受邀在 11 月初台北華山舉行的「鏈上生活節」分享其平台理念與營運模式, 本文將帶您瞭解區塊鏈與內容產業結合所打造的「創作者理想國」。

一、時代下內容產業的痛點

如同前言所述,因應當今社群媒體與網絡的興盛,文字創作本身很難被視為一個私有化資 產;相反地,它成了公有化的財產,甚至成為服務商業活動的奴隸,或者輿論箝制的最前線。 一旦它被發表後,擁有權往往就已和創作者脫鉤,連帶的會衍伸出盜用、下架及分潤等問題, 以下容我們花點時間正視此問題的本質。

55

版權盜用問題

盜版猖獗恰恰與新興技術發明呈正向關係,不論是光碟燒錄、數位圖像竊取或書籍印刷等, 都是製作盜版品的有力管道。而文字創作本身更難免於其外,隨著臉書、Twitter、Instagram 及 微博等這樣的社群媒體創建後,所有的文字創作內容不像書籍具有完整的 IP(Intellectual Property)與 ISBN 編碼作為引用的媒介,創作內容往往成為一個可以被任意轉載或節錄的思想 結晶,關於其「版權該如何被規範」、「轉載引用的分潤該如何實現」等問題探討,顯然因為 太難解決了,都暫時被社群平台的用戶所忽略。也因而使得轉載與節錄毫無章法,恐怕早已成 為各種網路霸凌的工具,不論是對平台用戶亦或是平台本身都不是一個好的創作環境。

無法永久性保存問題

不像紙本記錄能易於翻找到幾十年前的內容,線上的文字創作,往往會因為平台公司的資 料庫問題或公司面臨倒閉,使得文字內容化為烏有。以台灣的用戶來說,過去所熟知的「無名 小站」是許多中學生及青年抒發情緒與記事的文字園地,由於資料庫的汰換更迭,常有網站搬 家的公告,期間也曾導致文字創作的遺失。另外,像是香港早先的新聞媒體-「主場新聞」, 突然在 2014 年夏天因擔憂損益無法兩平而結束營運,所有記載的內容也同樣一夕間消失無蹤。

除此之外,中國境內因為政治因素與維穩要件,言論審查時有聽聞,放上線的發文內容無 法被任何單位確保妥善保存,隨時有下架的風險,這也是文字上線到網路媒體後,真實遇上的 毀滅性問題。

金流分潤問題

(圖片來源:取自張潔平簡報,由台經院繪製)

如圖所示,過去媒體產業的商業模式主要是向廣告商收取費用,再把這些資金向創作者購 買文字版權,創作者能仰賴文字創作的收益養家活口,此時期的讀者,不論是透過報紙或雜誌, 都能享受免費閱讀的樂趣。

56

然而,在眾多社群平台大規模吸納用戶後,創作者與讀者再也沒有那麼明顯的疆界劃分, 大型的平台透過所有用戶的創作與參與,創造一個利於商業利益演算的環境,不斷透過演算法 把用戶的喜好串連推播,除了生產出一批黏著度極高的用戶外,廣告商也食髓知味地希望透過 平台大者恆大的威力,讓廣告內容能推播給那些真正關注的受眾,因而願意支付比先前更鉅額 的款項,來維持商業上的影響力。從此,文字創作者很難透過純粹的文字工作而營生,讀者也 在商業演算的利益下被屏蔽掉多元閱讀的可能。

雖是如此,市場上仍有不屈服的傳統媒體尚有活下去的鬥志,他們鎖定忠實讀者,並對他 們收取相應的費用,並將此筆費用付給頂端創作者(獨家代理)。雖然這樣的方式是因應時代 下的變通作法,但仍有 99%的非頂端創作者,成為了這些媒體上免費服務的勞工,無法獲取任 何利益與收入,金流問題仍無法普及,創作的價值依舊被低估。

二、去中心化部落格-Matters

有鑑於上述內容產業的痛點,曾任端傳媒總編、已投身文字媒體工作十幾年經驗的張潔平 女士決心透過「區塊鏈技術」解決問題,並創辦了 Matters。

Matters 事實上可以理解為以區塊鏈技術運作的無名小站,都同樣必須通過註冊帳號始有發 文權,差別在於每篇文章都被區塊鏈清楚地標記,且皆登錄在 IPFS 這樣的分散式網絡系統中; 也就是說,Matters 只是擔任一個撰寫的介面與揭露的平台,所有的文字內容都在區塊鏈所打造 的去中心化網絡之中,用戶能透過自己的帳密(公鑰、私鑰)保管自己的文章,是否要公開發 布至平台上也可由自己決定,倘若有一天 Matters 這間公司倒了,這些文章也不會被刪除,只 要再透過一個解讀程式的平台,就可以再次呈現這些文字內容,也解決了無法永久性保存的問 題。

Matters 是 2018 年 4 月正式商業化營運,且為了使平台的討論氛圍能具備多元的宗旨,創 辦團隊花了很長的時間進行內部測試,2018 年 11 月才正式地公開上鏈。目前,平台歷經了六 次的更新,所經營的 16 個月以來,已有兩萬多個核心的創作用戶加入 Matters 平台,為了能實 現版權移轉分潤的機制,Matters 今年在 10 月 15 日正式宣布與 Likecoin 深度整合,整合方式揭 示如下。

57

(圖片來源:Matters 官網)

三、落實創作有價-Likecoin

Likecoin 是一套基於區塊鏈底層技術架構發行的「讚賞幣」,目的是希望線上的創作都能 受到區塊鏈標記且經由讀者讚賞獲得報酬。該概念是由 2017 年開始發想,高重建為其主要創辦 人,每位用戶可以在 Likecoin 生態系中註冊為讚賞公民(Liker ID),只要安裝一個 Like 插件, 就能自動「化讚為賞」-讀者每一按讚,作者就能獲得收入。

(圖片來源:Likecoin 懶人包)

特別的是,讀者可以選擇免費加入或以每月 5 元美金的月費支付來參與這樣的生態系,而 就算你是免費進入,體系裡面對創作者的回饋還有一部分是來自生態系中的基金池,創作者依

58

然能取得報酬。目前獨立媒體、立場新聞、眾新聞、香港獨立媒體網與 Matters 都加盟了這套 生態鏈,讀者只要成為讚賞公民,就能在閱讀這些平台文章時給予創作者讚賞。

(圖片來源:Likecoin 懶人包)

另一方面,如果你是創作者,可以在 BitAsset(幣安)交易所註冊帳號、認證身份 (KYC), 就能順利把在平台上透過讚賞取得的 LikeCoin 兌換成美元或新台幣,創作者不再只是為平台免 費打工,而是能從文字創作上取得相應的報酬。

接續前段所述,Matters 與 Likecoin 於今年 10 月中旬開始成為緊密合作的關係,往後只要 註冊成為 Matters 用戶就會有一組對應的 Liker ID,就可以直接對平台上的文章給予讚賞。目前 成為 Liker 已有 3.4 萬人,付費加入者(Civic Liker)也有 804 人,累計創作人總報酬則高達六萬 元美金,真真實實地讓創作者獲得來自社群讀者的報酬,解決版權與金流分潤的問題。未來, LikeCoin 還預計在今年 12 月以 Likecoin 的方式進行社群投票,由用戶自己決定這生態系的走 向,而非商業利益導向的環境,不但是對區塊鏈去中心化技術最具體的實踐,更能完善「讚賞 公民共和國」的願景。

四、結語

過去有很長一段時間,「區塊鏈」這三個字在眾多市場投資人眼中都是惡名昭彰的負面形 象,主要是因為在技術未成熟、資訊不夠透明的情況下,許多不肖的業者應用其來做為金融商

59

品炒幣的工具,使得市場上詐騙亂象四起,多人蒙受其害所致。然而,從 2018 年初熱潮退下後, 仍有許多人不放棄地在尋找區塊鏈在當代無法被取代的獨有功能,或許 Matters 與 Likecoin 在 內容產業的結合,就是一個成功的開始。

自從有像 FB 這樣的大型社群平台後,透過商業機制的篩選,一直餵養我們「該」看與「愛」 看的東西,讓我們難以克制地為絢麗奪目的商品掏錢,但創作者卻在這當中從來沒有辦法得到 相應的報酬,且在該機制日復一日的循環下,我們不知不覺地堆疊了自己的同溫層,烙下了不 同社群之間的歧異,社會的分裂與攻擊可能就此展開。然而,透過區塊鏈的本質「去中心化」 的落實,我們可以擺脫商業平台背後的枷鎖,所有的文字產出不再是經由平台背後的商業演算 機制,也不會因為莫名牴觸了哪些神聖不可褻瀆的詞彙而被消失,每篇內容都會有自己的標記, 同時,還能因區塊鏈「破碎化」的特性將資產金額分到極小的位元,可以為每個創作者積累報 酬,這就是 Matters 與 Likecoin 想做的事。或許,現在說他們能為內容產業的創作者打造「理 想國」,還是一個太早的評價,需留待時間去驗證。但,就在此時,我們已看見政府無預警攻 擊香港校園,已讓香港人喪失了基本生命安全與人身自由,未來會否有言論管制或審查未得而 知,套句張潔平女士在分享中所說的『寫作是最小單位的自由』,而 Matters 正是為了這個自 由而開啟先例並努力實踐的平臺,至少未來面對言論審查的時候,透過 Matters 寫入的都能確 保不會被消失。

施雅庭(台灣經濟研究院研六所助理研究員)

60

【新興領域:11 月焦點 8】從收看、收聽到支付, 娛樂產業的下一世代

關鍵字:串流平台、原創內容、Podcast、區塊鏈

日期:2019.11

娛樂媒體結合科技的發展創新,讓我們的感官體驗邁入下一世代。過去我們家家必備的電視 因為影視串流平台的興起,讓我們的「收看」體驗轉移到了電腦或手機上;而廣播「收聽」 的人口,也因為 podcast 市場的興起有了不同的面貌。不僅於此,如果未來的電影都和區 塊鏈代幣支付掛鉤的話,我們還可以隨時把手上的電影票券派發給千里之外的朋友,創造不 同的「支付」體驗。

本文將帶您從串流平台的競爭、podcast 潮流的興起與全球首部區塊鏈電影的上映,以及全 球投資趨勢,一窺娛樂媒體產業下一世代的樣貌。

一、產業動態

(一) 串流平台力拼獨家好牌吸客

如果要問現在全球最值錢的企業都看上什麼市場?影音串流平台肯定是答案之一,特別是 2019 年底到 2020 年初可說是串流平台真正的「戰國時代」來臨。事情可以從今年 11 月 1 日蘋 果(Apple)在加州舉辦的發表會正式宣布 Apple TV+上線說起;同月 12 日宣布跨足串流平台的內 容產業的迪士尼也推出 Disney+;此外,由美國電信營運商 AT&T 旗下華納媒體(WarnerMedia),

61

也計畫於 2020 年春季提供串流影音服務「HBO Max」,使得在美國創立最早、在全球發展最 成熟的 Netflix (網飛)恐將面臨一場獨家內容、價格與平台服務的硬戰。

影音串流勢必成為未來主要的觀影媒介,所有的業者也就是因為看中此一市場龐大的商機 才會毅然投入,然而,一旦這麼多業者大舉瓜分後,價格廝殺與內容服務再進化也成了各家最 為頭痛的課題,因此,所有業者都致力擁有最多的獨家以在市場上取勝。

以 Apple TV+來說,雖公布的自製原創作品不多,但主要以演員卡司及製作團隊來吸睛, 如在發表會上公布的《末日光明》係由水行俠 Jason Momoa 主演;《晨間直播秀》由睽違多時 再現小螢幕的 Jennifer Aniston 主演,光是預告就吸引近 250 萬的觀看次數;另還有《星艦迷航 記》編劇 Ronald D. Moore 打造的太空影集《太空使命》,更邀請談話節目主持大腕歐普拉撐 台等,都令人十分期待。

而本就是世界第一的內容平台–迪士尼當然也不落人後,除自家經典作品外,還會包含漫 威、星際大戰(Star Wars)、皮克斯與國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等豐富影劇作品與原創內容。 迪士尼官方更表示,2019 年上映的集團電影也都將在下檔後上架 Disney+平台,包含《冰雪奇 緣 2》也將在 2020 年夏季上架,可以說該平台涵蓋的內容跨年齡層的接受度最高,親子家庭較 容易買單。

另外,HBO Max 也不容小覷,同樣也會彙集集團內包括 HBO、華納兄弟(Warner Bros)、 新線影業(New Line Cinema)、DC 娛樂、CNN、卡通頻道(Cartoon Network)、Boomerang、The CW 等長達 1 萬小時的影劇節目,其中更有包含膾炙人口的《六人行》、《冰與火之歌:權力遊戲》、 《魔戒》三部曲等等,可謂來勢洶洶。值得一提的是,HBO Max 近期又宣布取得日本動畫工作 室吉卜力旗下 21 部作品的獨家授權,包含《神隱少女》、《龍貓》、《霍爾的移動城堡》、《天 空之城》等,不僅大大為平台的競爭吞下了一顆定心丸,更有望順利開拓東亞市場。再者,HBO Max 上線後,還將轉播備受歡迎的美國職籃 NBA 和美國職棒大聯盟 MLB 球賽,希望透過體育 賽事與娛樂獨家內容的加乘,異軍突起。

由此一趨勢可知,過去坐穩影音串流平台先鋒與龍頭寶座的 Netflix 未來將飽受威脅,因為 其本身既非內容產業,也不如蘋果能砸重金聘請國際級巨星為其製作原創內容,在用戶追求多 元至上的市場環境下,使得影音串流產業的更迭消長更加瞬息萬變。

(二) 台灣掀起 Podcast 市場浪潮

你今天 Podcast 了嗎?

Podcast 是「 iPod」和「broadcast (廣播)」兩者的混成詞,在華語世界又可以稱為「播客」。 簡單來說就是一個新型態的網路廣播,但用戶可以不受空間、時間及頻率的限制,隨時從節目 列表中下載喜歡的訂閱內容、離線收聽。其實,早在 2004 年 iPod 流行的時候,這樣的媒介就 已經存在,只是當時 Podcast 用戶必須先將 iPod 連上電腦,才能透過網路下載節目;但現在, 受惠於智慧型連網裝置的發展與影音串流技術的成熟,只消任意手機隨意點擊就可以收聽,使 得 Podcast 最先在美國與中國兩大市場備受喜愛,尤其特別受 40 歲以下的網路原生世代歡迎。

根據 2019 年尼爾森(Nielsen)和 Edison 等公司對 Podcast 市場的調查,目前全球有 70 萬個 Podcast 頻道,並有 290 萬集的內容,包含了超過 100 種的語言;而在美國約有 22%(1.03 億人)

62

常用戶每周收聽,平均收聽 7 種不同的節目、花費 6 小時 37 分鐘。該報告更指出,Podcast 的 廣告收入從 2015 年的 6,900 萬美元飆漲至 2018 年的 4.02 億美元,且依據市場熱度,還預測 2020 年的廣告收入將達 6.59 億,顯示其在短短五年間能有 10 倍數的驚人成長。

(資料來源:Podcast Statistics,2019)

在此背景之下,美國串流音樂巨人 Spotify 意識到「音樂」不再是唯一的發展方向,更看 好能同時提供娛樂、教育及啟發性的「有聲」內容,於今年 2 月計畫以 5 億收購 Podcast 內容 製作公司 Gimlet Media 及 Anchor;而蘋果(Apple)也不甘示弱,在今年 6 月舉行的 WWDC 開發 者會議上,宣布將在新版本的 MacOS Catalina 中,把 Podcast 獨立出來,希望與製作公司洽談 推出平台獨享的節目內容,以搶攻市場。近日 Spotify 所公布的最新財報,達到 30%的年成長 率,成績表現好到打破所有分析師的預期,該公司認為 Podcast 功不可沒,不僅串流時數季成 長達到 39%,有 14%月活躍用戶觸及到 Podcast 服務,在歐美更已儼然蔚為風潮。

相對台灣在此方面,過去由於華語市場的節目較少,以中國市場為主的 Podcast 則以學習 性質居多,大多台灣的 Podcast 創作者係透過個人社群平台或外部網站發布內容,根據 2019 年 路透社年報,台灣每月的 Podcast 收聽率為 38%,以兩大收聽平台 Apple 及 Spotify 為主,未出 現在地團隊開發的 Podcast 專屬平台。然而,今年 9 月後曾任 Uber 北亞洲區的前總經理顧立楷, 看準繁體中文市場 Podcast 生態系,上架 SoundOn 聲浪媒體科技,不僅化身為台灣 Podcast 市場 的集大成者,更推出 20 多個自製節目,吸引更多聽眾慕「聲」而來,成為一股流行,其中更有 多個頻道已培養出固定的聽眾客群,如主打網路科技發展的《科技島讀》、進行人物深度專訪 的《馬力歐陪你喝一杯》及探索文化新知的《鏡好聽》等,此波收聽流行也悄悄在台灣發生。

63

(SoundOn 平台 Podcast 頻道)

若要分析台灣掀起 Podcast 市場熱度的原因,可能可以歸納以下幾點:一、付費的串流音 樂平台在台灣已形成龐大且穩定的用戶群,因此轉換為 Podcast 聆聽的門檻低、機率高;二、 不同於以往錄製的高成本,現在只需要一個 USB 介面的高音質麥克風就可以完成,比影像製作 的成本要低許多,創作人因而更願意加入製播的行列;三、不像 Youtube 影片,Podcast 能支援 背景播放,不僅流量較少、讀取速度也快,可以填補現代人的各種零碎化時間,特別是大眾運 輸通勤時或健身房運動時;四、Podcast 節目中也有大量語文學習的內容,符合台灣學生或上班 族語言學習的需求,養成一批定時收聽的聽眾;五、在 YouTube 有聲量的網紅,如呱吉、丹妮 婊姐和政治圈紅人陳柏惟、資深政治評論媒體人周偉航、專業體育主播卓君澤等,紛紛開始製 作原創聲音節目,吸引大批粉絲轉而收聽。基於上述這五點,使台灣的播客市場在過去的基礎 上,因新興平台的建立,逐步引爆浪潮,未來還有許多潛力用戶等待開挖,預期會再擴大規模。

(三) 區塊鏈與電影的第一次親密接觸

今年的 10 月中旬有一部與過往國片類型很不同的電影-《聖人大盜》上映了,不要說是 台灣很少有這樣商戰題材的影視作品,也是全球第一部以「區塊鏈」為題材的故事。電影名稱 取材自《莊子.胠篋》中『聖人不死,大盜不止』這個說法,除了揭穿傳統金融與政商名流中 假扮「聖人」實則「大盜」的真正面目外,也說明區塊鏈能使資訊不對稱的金流體系透明化, 找回被偷走的錢。

最令人興奮的是,電影當中所提及的區塊鏈代幣-Self Token 是在現實生活中真實存在的, 如同電影內容般,這個代幣也參與了該部電影的募資工程。過去製作國片,資金一直以來都是 令導演與片商頭痛的問題,大多是爭取政府輔導金及地方政府補助,再以此去吸引其他大規模 的電影投資人,過程往往十分辛苦,也有其難度與局限性。而《聖人大盜》的導演徐嘉凱,因 為對區塊鏈技術有高度興趣,也認為此技術有益於改善目前在台灣拍片的痛點,因此,集結一 幫電影圈、金融產業及區塊鏈圈的好夥伴共同組成了「自元股份有限公司」,於 2018 年 4 月在 其官網及貝殼放大平台募資,同時也發行了 Self Token 這樣的區塊鏈代幣。

64

募資過程吸引許多技術人與藝文界的關注,成功集資到 339 萬元(達標 169%),累計共 有 1148 人贊助,而這些贊助者除了可以獲得常見募資活動中的回饋方案之外(如:電影特映會、 電影拍攝現場導覽等),還可以獲得 Self Token 及一個已用區塊鏈技術標記的 DAPP 遊戲卡牌, 贊助者只要在手機上面安裝數位錢包,就可以體驗用 100 個 Self Token 兌換一張電影票,或在 合作場域消費的實境支付樂趣;在消費的同時,也會讓遊戲卡牌的角色有不同的經驗值累積, 使贊助者也會變成程式裡的玩家,落實真正的「沉浸式娛樂」。

未來,區塊鏈募資與數位代幣經濟將會隨著電影與實體支付場景更多的結合,以及遊戲 同時的帶動,讓這個技術不再只是技術圈自相喃喃、搆不著邊際的虛幻字詞,也可以帶動許多 愛看電影的同好越來越熟知相關的支付與應用。

(圖片來源:《聖人大盜》官方臉書)

二、鉅額獲投事件掃描

MX Player(1 億 1,080 萬美元,A 輪)

MX Player 成立於 2011 年,總部位於韓國首爾,創辦人暨執行長為 Karan Bedi,主要瞄準 龐大的人口市場,針對印度新興地區的網路用戶及農村消費市場提供影視播放服務;同時,也 包含影視串流平台;日前,更整合印度該地最大的音樂串流平台 Gaana 及部分迷你遊戲內容, 目的係要吸引更多的用戶加入其中。目前平台月活躍用戶達到 1.75 億人,並在全球用戶已累積 逾 2.8 億人。再根據 Price water house Coopers 指出,未來四年印度的串流影音市場有望達到 170 億美元的產值,可見得該公司前景看漲,仍有許多潛在市場等待開發。

從 2018 年年中推出電影和電視節目串流服務迄今,該平台已擁有 200 個電視頻道,並與 全網絡節目製作商合作,其中包含印度的 HoiChoi 以及該地前五大電視有線電視網,平台透過 大數據蒐集能提供給節目製作商瞭解即時的觀看流量,並給予消費者用戶回放觀看服務,而目 前所有的商業模式仍是以廣告收入來支持,暫不向任何用戶收取訂閱費用。最近,MX Player 也逐步開始在美國、加拿大、澳洲和紐西蘭測試其影音串流服務,未來希望能夠盡快為這些市 場提供與當地觀眾相關的原創性節目。

MX Player 在 2019 年 10 月 30 日公布獲得由中國騰訊投資的 1 億 1,080 萬美元資金,該公 司執行長 Karan Bedi 表示,此輪所募集的資金將用於製作原創電視節目並致力擴大節目庫的內 容與多元性,希望能在年底前達成委託製作 20 個原創電視節目的目標,另外,也將會改變合作

65

戰略,從以往只瞄準成熟企業轉向以新創企業及內容應用端的合作為主。根據外界估計,此輪 投資後 MX Player 估值上看 5 億美元。(https://ppt.cc/fNB8Tx)

三、亮點獲投事件掃描

MIRROR(3,400 萬美元,B 輪)

MIRROR 成立於 2016 年,總部位於美國紐約,創辦人是 Brynn Jinnett Putnam,是一個利 用串流媒體把健身房搬到家裡的服務平台,參與的用戶必須先購買由該公司提供的「鏡子」, 平常它看起來像一面普通的全身鏡,但它作為一項高科技的健身產品,能播放各種鍛鍊課程的 直播,而且用戶還能在鏡子中看到反射自己,以導正自己的操作姿勢;再加上該鏡面建有立體 揚聲器、攝影機、麥克風等配備,在運動過程中,遠端的教練還可以提供即時指導;甚至,用 戶可以搭配藍牙心律監測器追蹤目前的健康指數,是一項結合直播、串流媒體以及運動健身的 驚奇發明。

目前實際鏡子的價格為 1,495 美元,課程及線上教學內容每月必須支付 39 美元的訂閱費, 雖然起初比起健身房會員費昂貴許多,但卻也吸引沒有時間去健身房或無法離開家裡的用戶參 與。然而,現在平台更驚訝地發現,有許多學齡前的幼兒已經跟著在鏡子前上起了舞蹈課程; 更有 80 多歲的老人,透過鏡子進行居家的康復訓練,多元的用戶需求超乎平台原本設定的目標 客群,也讓這樣的商業模式吸引了許多投資者的目光。

MIRROR 在 2019 年 10 月 30 日獲得 3,400 萬美元的 B 輪投資,由 Lerer Hippeau、Steve Lockshin、 Point72 Ventures、Karlie Kloss、Spark Capital、Lululemon 及 Kevin Huvane 投資。 該公司迄今已獲得 4 輪的股權投資,總獲投 7,475 萬美元。(https://ppt.cc/fubAMx)

(圖片來源:MIRROR 官網)

參考來源 musicoomph、Crunchbase、科技報橘、科技新報 (施雅庭摘要整理)

66

【新興領域最新發展與獲投消息】

1. 【2019.11 自駕車動態】從 Uber 自駕車死亡事故調查報告及早期投資 看自駕車技術缺口

關鍵字:自駕車、早期投資

日期:2019.11.10

近期,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NTSB)公布了 2018 年 3 月 18 日晚上 Uber 自駕車撞死 人的調查報告,是日,Uber 自駕車在亞利桑那州坦佩市以時速 70 公里的速度行駛,49 歲的 Elaine Herzberg 則正推著單車橫越馬路,她離最近的人行穿越道約 109 公尺。事故發生前 5.6 秒,自 動駕駛系統首次「看」到 Herzberg。然而,Uber 自動駕駛系統只能判斷前方有物件,無法進一 步辨識該物件究竟是什麼。於是,系統猜她也許是「車輛」,然後依次將判斷改為「其他」→ 「車輛」→「其他」→「單車」→「其他」,但最後決策落在「單車」。然而,自動駕駛系統 「改變想法」時,每改變一次「主意」,系統就得重新估算眼前物體的移動趨勢。事故發生前 1.2 秒,Uber 自駕車系統確認將撞上 Herzberg,想繞開又不可行,於是系統決定,得剎車了。 這時,另一個被詬病的功能開始作用──行動抑制機制(action suppression)。出現需剎車的情 況,「行動抑制機制」會將緊急停車的動作延後 1 秒,以二次確認「風險本質」,規避誤判。 同時,這也是安全駕駛員可直接剎車的時間,只是當時駕駛正在看手機,並沒有留意到眼前的 行人。事故發生前 0.2 秒,自動駕駛系統發出警告聲,安全員接手方向盤。車撞上 Herzberg 近 1 秒後,安全駕駛員才踩剎車。(https://reurl.cc/72K0N5)。

因此,我們會看到新聞媒體敍述著這項「讓人不安的發現」──Uber 的自動駕駛系統是「看」 到推著單車過馬路的受害者,但由於她不是走在斑馬線上,系統無法辨識她是人。事實上,如 果將上述媒體所報導之車禍事故調查結果進一步分析,筆者以為此次自駕撞死人車禍可究責於 Uber 自駕車系統對以下關鍵技術的缺口:(1)感測器—事實上,並不是所有自駕車系統都無 法辨識前方物件究竟是不是人,Uber 自駕車系統無法辨識前方物件為人,主要乃因其為節省成

67

本之故未配置光達,若光達設備充足應可克服無法辨識前方物件為何之難題。另外,Uber 自駕 車車禍發生於晚間,視線不佳及極端氣候一直是自動駕駛感測器持續在改善解決的課題;(2) 人工智慧晶片運算或車聯網—從 NTSB 的報告中,我們知道從 Uber 自駕車系統看到 Herzberg 到發生車禍的時間點只有 5.6 秒。當中,光是為了要辨識該物件為何然後做出正確決策便花了 4 秒多的時間。因此,我們總是會想著,如果我們有更強大的晶片、5G 通訊車聯網系統來幫助電 腦運算更快以及更有效率的接收資訊,或能避免該事故;(3)自動駕駛決策系統—自動駕駛決 策系統取決於背後各式演算法,然而,演算法如何撰寫不僅是程式問題,更牽扯道德問題,有 賴各方如何整合出完整的自動駕駛規範。此外,人工智慧演算法再如何強大畢竟不是人,自人 類出現的 500 多萬年來,人類為躱避各式災害,大腦運作也不斷的在演化,其中,捷思反應 (Heuristic Actions)幫助人類能在瞬間避開災害的重要功能,自駕車訓練未來是否能像人腦反 應不得而知。

正因上述自駕車關鍵技術尚未完備成熟,因此,各路兵家對技術的渴求也反應在早期投資 上,2017、2018 年皆有許多自動駕駛決策系統及光達公司獲投,2019 年無論大廠或智慧資本皆 意識到自駕車關鍵技術需要極大量的資金投入,因此,將資本集中在幾家已有成績的企業上(如 Argo AI、Innoviz、…),希望能在既有基礎下取得突破。以下本文將介紹 10 月份自駕車領域 早期投資重要獲投項目。

1.自動駕駛決策公司 Zoox 再獲 2 億美元繼續用於自動駕駛研發

Zoox 成立於 2014 年,公司總部位於加州,該公司的願景是開發和生產非常個性化的無人 駕駛汽車,其規劃中的自動駕駛汽車沒有明顯的前後之分,車內將取消方向盤、制動器和油門 踏板,甚至還會取消儀表控制盤,同時,Zoox 在自駕車的發展也極具野心,不但是生產自動駕 駛軟體及感測器硬體,更計劃在 2020 年之前開發製造一輛完整的自動駕駛汽車並提供出行服務。 10 月份 Zoox 近日簽署了 2 億美元的可轉換債券,此次簽署可轉換債券是公司完成 C 輪募資的 第一步,該輪募資將會在今年晚些時候或者明年年初完成。(https://reurl.cc/lLzN0l)

68

資料來源:Automotive News, https://reurl.cc/b6W3n6

2.以色列汽車資安公司 Upstream Security 獲 3,000 萬美元 B 輪投資

據 IHS Markit 預計,汽車網絡安全市場規模將會迎來指數級增長,從 2017 年的 1,600 萬 美元成長到 2025 年的 23 億美元。因此,早期投資市場投資人也積極找尋投資標的,以色列新 創企業 Upstream Security 便獲得了由法國汽車製造商雷諾、日本汽車製造商日產和三菱所設立 的投資基金 Alliance Ventures 的 3,000 萬美元投資,同時瑞典卡車製造商沃爾沃集團、韓國現代 汽車、Nationwide Mutual Insurance 以及該公司的早期投資方 Charles River Ventures、Glilot Capital 和 Maniv Mobility 也參與了該公司的本輪投資。Upstream Security 將尋求進入競爭日益 激烈的軟體市場,從而保護車輛免遭黑客攻擊。(https://reurl.cc/VaY045)

69

資料來源: Upstream Security, https://www.upstream.auto/

3. 自動駕駛電動運輸車 Einride 獲 2,500 萬美元 A 輪投資

成立於 2016 年的瑞典新創公司 Einride 研發出一個軟體平台和模組化自動駕駛電動車 Einride Pods,該車可以適應各種負載。隨著全球範圍內對商品的需求不斷增長,物流系統已經 不堪重負,因此加速發展更高效、更可持續的物流系統已經非常迫切。此外,該公司研發出一 套自動駕駛電動運輸系統,因沒有座位可以實現更大的載荷,能夠提更高效、更可持續的物流 系統。10 月份獲得由 EQT Ventures 和 NordicNinja VC 領投,愛立信風險投資、Norrsken 基金 會、Plum Alley Investments 和 Plug and Play 風險投資參投的 2,500 萬美元 A 輪投資。 (https://pse.is/LWTXP)

資料來源:KKNews, https://pse.is/LWTXP

4.降低自駕車發生碰撞意外風險的 Realtime Robotics 獲 1,170 萬美元 A 輪投資

自駕車不僅需要規劃從起點到目的地的詳細路線,還需要預見在接下來的幾秒鐘內處理可 能發生的狀況,確保自駕車可以安全地應對各種可能性的情境。優秀的駕駛員可以做到,自動 駕駛系統則未必能做到。成立於 2016 年的 Realtime Robotics 便是針對感測器資料及人工智慧模 型推論所有潛在事件及其各種機率並計算最佳的即時行動來開發更加敏捷的自動駕駛系統幫助

70

他們避免在空間移動時,特別是動態環境下,所發生的碰撞。包含 Hyundai 與 Toyota 皆為 Realtime Robotics 本輪投資人。(https://pse.is/LUE6K)

資料來源:Realtime Robotics, https://pse.is/LUE6K

5. Waycarey 利用大數據人工智慧模型降低車禍事故獲 725 萬美元 A 輪投資

以色列新創 Waycare 於 2016 年在美國加州成立,該公司利用人工智能和預測分析技術進 行主動交通管理優化,從現有交通網絡和車載數據源中的大量數據點中提取資訊,以提供可行 的見解。據該公司表示,其服務已幫助拉斯維加斯市改善其最繁忙的高速公路之一的道路安全, 並將撞車事故減少約 17%,協助交通管理當局做出更明智的決策。Waycare 於 10 月份獲得由 SJF Ventures 領投的 A 輪 725 萬美元資金,資金將用於推動在北美,歐洲和以色列的業務,並 增強其雲端平台服務。(https://pse.is/JVJK6)

71

資料來源:nocamels, https://pse.is/JVJK6

近年自動駕駛領域變化快速,繼早期資金瘋狂追捧關鍵技術後,2019 年我們似已能嗅出 資本有逐漸集中的趨勢,未來,自駕車關鍵技術提供者不會是許多家,而會是少數幾家的寡占 局面。然而,也隨著自動駕駛關鍵技術越發成熟,我們也在早期投資市場看到汽車資安、車禍 事故預測及預防等週邊技術的崛起,當然在卡車物流應用領域也提供給無人貨車更多的想像。 韓國政府於 10 月份也正式公告原本 Level4 自駕車在 2030 年於南韓進行商用化的目標將推前至 2027 年。如果實現的話,南韓將是全球首個達成 Level4 自駕車商用化目標的國家。另外,也 預計在 2025 年,讓飛天汽車進入實用階段(https://pse.is/LG4GQ)。上述皆反應了在自駕車 領域的發展策略上,該追求的不只是關鍵技術上的精進,還有許多空間會在整體自駕車生態系 技術的提升及顛覆性的創造上。

參考來源

科技新報、鉅亨網、KKNews、Automotive News、Upstream Security、Realtime Robotics、 nocamels(張嘉玲摘要整理)

72

2. 【2019.11 零售科技與電子商務動態】鉅額獲投事件吸睛 電商亦有人 工智慧

關鍵字:零售科技、電子商務

日期:2019.11

一、鉅額獲投事件掃描

(一) Rue Gilt Groupe (2.8 億美元,公司輪)

Rue Gilt Groupe 成立於 2007 年,總部位於美國。Rue Gilt Groupe 是一家低價電子商務組合 公司,該企業利用營銷規劃、技術和零售方式,為消費者帶來便利購物,為品牌合作夥伴提供 戰略支持。未來該企業將推出一個全新的限時搶購網站,將一家實體零售公司和一家在線零售 商聯合起來,為廉價商品創造一個新的市場。(詳見:https://pse.is/LZYZP)

Rue Gilt Groupe 在 2019 年 10 月 3 日募集 2.8 億美元,Simon Property Group 為本輪次的投 資人。迄今獲得 1 輪的股權投資,獲投 2.8 億美元。

(二) Benlai (2 億美元,D 輪)

Benlai 成立於 2012 年,總部位於中國,創辦人為 Huafeng Yu、Jerry Yue。Benlai 是中國領 先的生鮮零售及供應鏈整合企業,該企業為消費者提供健康高品質、高性價比、種類豐富的食

73

品。該企業當前的發展,其提供的商品總數量有 15,000 多款、生鮮食品配送地點覆蓋中國 109 個城市、常溫食品配送地點覆蓋多達 300 個城市。(詳見:https://pse.is/KY6KW)

Benlai 在 2019 年 10 月 8 日募集 2 億美元,投資人包括:Gaorong Capital、CDH Investments、 Mingde Holdings、Beishang Capital。迄今獲得 5 輪的股權投資,獲投 3.49 億美元。

(三) Faire (1.5 億美元,D 輪)

Faire 成立於 2017 年,總部位於美國,創辦人為 Daniele Perito、Jeffrey Kolovson、Marcelo Cortes、Max Rhodes。Faire 是手工品批發平台,其成立旨在幫助本地零售商和製造商「擺脫過 時批發模式的低效率」。該企業透過人工智慧和預測分析,來預測哪些商品會熱賣,從而更加 高效地進行採購和庫存管理。當前 Faire 已將 7,000 家製造商和 5 萬家本地零售商帶入其市場, 並售出了 1,500 萬產品。該公司擴展到包括來自 39 個國家/地區的國際製造商,近期也加入了 加拿大零售商。(詳見:https://pse.is/MLEL3、https://pse.is/MPKH3)

Faire 在 2019 年 10 月 30 日募集 1.5 億美元,投資人包括:Forerunner Ventures、Founders Fund、 Khosla Ventures、YC Continuity、Lightspeed Venture Partners。迄今獲得 6 輪的股權投資,獲投 2.66 億美元。

74

(四) Commercetools (1.45 億美元,未接露輪次)

Commercetools 成立於 2016 年,總部位於德國,創辦人為 Denis Werner、Dirk Hoerig。 Commercetools 是電商 API 新創公司,該企業主要協助大公司創建電商網站,並站穩「B2B2B」 平台的戰略位置。該企業擁有行業領先的 API(應用程式接口)和微服務架構,可應用於智慧 型手機、穿戴設備、VR 設備、物聯網、線下門店等領域。其還為客戶打造直觀便捷的用戶介 面和個人訊息管理器,以維護目錄數據和查看客戶和訂單數據。除了 B2B2B 的業務以及 API 技術的精進外,Commercetools 也在新加坡進駐,開始拓廣亞太市場。(詳見:https://pse.is/MKT9J)

Commercetools 在 2019 年 10 月 21 日募集 1.45 億美元,Insight Partners 為本輪的投資人。 迄今獲得 4 輪的股權投資,獲投 1.67 億美元。

(五) Club Factory (1 億美元,D 輪)

Club Factory 成立於 2014 年,總部位於中國,創辦人為 Aaron Jialun Li、Vincent Lou。Club Club Factory 是印度電商企業,其已經超越 Snapdeal,與 Amazon、Flipkart 並肩成為印度電商前 三名。該企業建置了本地對本地「0%佣金」的 Marketplace 平台,任何具有合法資質的印度賣

75

家皆能在 Club Factory 上面進行售賣。同時,公司也首創在印度電商平台進行店鋪概念的強化, 允許買賣雙方透過其開發的通訊應用進行聯繫,改變了印度電商由平台壟斷買賣雙方信息的狀 態,讓中小賣家可以更好地運營自己的用戶。除了更本地化的用戶運營與營銷,其「賦能印度 生態」的願景也逐漸落地,甚至在民族服飾等本地電商傳統強勢品類,讓其成為了印度最大的 線上銷售管道。(詳見:https://pse.is/KB68G)

Club Factory 在 2019 年 10 月 11 日募集 1 億美元,投資人包括:FREES FUND、Bertelsmann Asia Investments、Qiming Venture Partners、Bertelsmann。迄今獲得 4 輪的股權投資,獲投 2.2 億美元。

(六) KK Group (1 億美元,D 輪)

KK Group 成立於 2014 年,總部位於中國,創辦人為 Yuening Wu。KK 館是進口品零售商, 其融合「線上商城+線下門店」的進口品集合店,線上打造粉絲評價、社交推薦等購物環節, 線下是一家快時尚模式的多品類進口品集合店,該企業精準的消費市場定位、線下門店+線上 商城,以及柔性供應鏈體系,這三點能夠有效幫助其突破價格、坪效、複製三個天花板。(詳見: https://pse.is/J9SWT)

KK Group 在 2019 年 10 月 23 日募集 1 億美元,投資人包括:Matrix Partners China、N5Capital、 eWTP Technology & Innovation Fund、Heizao Capital。迄今獲得 3 輪的股權投資,獲投 1.7 億美 元。

76

(七) CARS24 (1 億美元,D 輪)

CARS24 成立於 2015 年,總部位於印度,創辦人為 Mehul Agrawal、 Ruchit Agarwal、 Vikram Chopra。CARS24 是印度二手車交易平台,該企業允許車主在賣車時能立即獲得車款,並將二 手車透過旗下拍賣平台轉售給經營二手車的企業。目前該企業的業務已經覆蓋到了印度 50 座城 市,該公司採用特許經營模式進行擴張,計劃到 2021 年擴大到 300 多個城市。(詳見: https://pse.is/LYYJ4)

CARS24 在 2019 年 10 月 17 日募集 1 億美元,投資人包括:Mahendra Singh Dhoni、Sequoia Capital India、Euler Capital LLC、Exor Seeds、Freemark holdings、Moore Strategic Ventures、KCK Global、Unbound、Shravin Bharti Mittal、DST Global、Agnelli Family、DST Global。迄今獲得 3 輪的股權投資,獲投 1.5 億美元。

77

二、千萬級獲投事件掃描

(一) NEIWAI (2,122 萬美元,C 輪)

NEIWAI 成立於 2012 年,總部位於中國,創辦人為 Jiang Li、Xiaolu Liu。NEIWAI 是內衣 家居運動生活方式品牌。作為中國新消費領域的品牌代表,該企業堅持做有意義的設計,期望 於不同場景下滿足更廣泛人群的功能需求,在人與衣物之間創造默契而有溫度的情感連結,鼓 勵人們探索並了解內在自我與外在世界。在產品層面,該企業透過品類的拓展以及品牌推廣上 的策略,不斷豐富品牌的人群、年齡與層次,填補用戶生活場景中的品類空白,擴大用戶基數。 其還成立了獨立品牌線 NEIWAI ACTIVE 運動線,在上海、北京等重點城市簽署了自己的運動 品牌大使,定期開展線下運動社區活動,擴大運動品牌影響力。(詳見:https://pse.is/MT9SA)

NEIWAI 在 2019 年 10 月 28 日募集 2,122 萬美元,Qiming Venture Partners 為本輪次的投資 人。迄今獲得 6 輪的股權投資,獲投 4,471 萬美元。

(二) Bewakoof (1,123 萬美元,A 輪)

Bewakoof 成立於 2011 年,總部位於印度,創辦人為 Prabhkiran Singh。Bewakoof 是印度孟 買的線上時尚品牌。該企業最初從銷售服裝和手機套起家,之後慢慢發展成了一個線上時尚門 戶網站。該企業的客戶群中很大一部分來自 16-34 歲年齡段的千禧一代,而且旗下服裝和配飾 品牌的主要市場都集中在大城市和二線城市。現在,其平台上除了銷售 T 恤之外,還覆蓋了帽 衫、毛衣、慢跑服裝、鞋類和筆記本等其他商品類別,業務規模達到了 10 億盧比,每月交易額 超過 1,500 萬盧比。(詳見:https://pse.is/M7HUF)

Bewakoof 在 2019 年 10 月 14 日募集 1,123 萬美元,Investcorp 為本輪次的投資人。迄今獲 得 2 輪的股權投資,獲投 1,123 萬美元。

78

三、產業動態消息

Appier 透過 AI 和滑鼠游標追蹤技術,分析消費者在網頁上的即時行為動態,如網頁瀏覽 數、停留時間、點擊、頁面滾動、滑鼠移動軌跡等,即時比對網站數據並加以分群,判斷哪些 是立即購物者,哪些是只逛不買的消費者,或是游移不定的猶豫型顧客。該解決方案為「AiDeal」, 將協助電商業者深入了解消費者在網頁上的行為軌跡,以及真實的消費意向,特別針對這群猶 豫中的消費者,在最有可能成交的時機點,推送限時電子優惠券或優惠促銷訊息,藉由創造購 買動機,讓消費者不再猶豫並快速結帳,提高轉換率。以日本服飾電商 Urban Research 為例, 該客戶導入 AiDeal 偵測與分析出猶豫型消費者,並在適當時機推送免運費優惠,轉換率分別在 行動裝置和電腦上提高到 142%和 116%。(詳見:https://pse.is/L2R4K)

參考來源

Crunchbase、每日頭條、TechNews、數位時代 (劉育昇摘要整理)

79

3. 【2019.11 AR/VR 動態】AR 手術導航平台 讓外科醫生一次掌握

關鍵字:AR、VR

日期:2019.11

一、千萬級獲投事件掃描

(一) Sandbox VR (1,100 萬美元,A 輪)

Sandbox VR 成立於 2016 年,總部位於美國,創辦人為 Steve Zhao。Sandbox VR 是致力於 將虛擬現實體驗帶到購物中心和電影院的新創企業。該企業採用的開放式空間同時允許他們可 以輕鬆地替換體驗,並在同一位置運行多種體驗。Sandbox VR 目前提供的內容包括恐怖作品 《Deadwood Mansion》、電競遊戲《Unbound Fighting League》,以及科幻主題體驗《Amber Sky 2088》等。(詳見:https://pse.is/L7JF9)

Sandbox VR 在 2019 年 10 月 22 日募集 1,100 萬美元,投資人包括:Andreessen Horowitz、 David Sacks、Michael Ovitz、Will Smith、Keisuke Honda、Dreamers VC、Orlando Bloom、Rich Kleiman、Kevin Durant、Katy Perry、Justin Timberlake。迄今獲得 4 輪的股權投資,獲投 8,200 萬美元。

80

二、百萬級獲投事件掃描

(一) FundamentalVR (500 萬美元,種子輪)

FundamentalVR 成立於 2012 年,總部位於英國,創辦人為 Chris Scattergood、Richard Vincent。 FundamentalVR 創建了 Fundamental Surgery 教育平台,是一個使用 HapticVR 的外科手術仿真 軟體系統,該系統將 VR 與觸摸感相結合。該企業獨特的外科觸覺智能引擎(SHIETM),其 經過校準,可模擬由亞毫米級阻力精度內的眾多醫療工具和組織變體提供的真實感覺。(詳見: https://pse.is/M68GZ)

FundamentalVR 在 2019 年 10 月 30 日募集 500 萬美元,投資人包括:Sana Kliniken、Downing Ventures、Mayo Clinic、Brighteye Ventures、EPIC Private Equity、Tern。迄今獲得 6 輪的股權投 資,獲投 956 萬美元。

(二) Mediview XR (450 萬美元,種子輪)

Mediview XR 成立於 2017 年,總部位於美國,創辦人為 John Black。Mediview XR 是醫療 MR 新創企業,其 AR 手術導航平台能夠為外科醫生提供 AR 圖像,帶來類似 3D X 射線的視覺 感知能力。MediView XR 公司開發了一種即時的全息可視化系統,可以把微軟 HoloLens 變成 一種導航裝置。外科醫生可以繪製出腫瘤切割過程的數位圖像,提高病人對手術過程的理解程 度。在手術過程中,佩戴 HoloLens 眼鏡的外科醫生可以直接看到病人皮膚下的所有內部解剖結 構,其是透過 CT 或 MRI 掃描構建出患者的初始 3D 人體地圖(類似於谷歌的定位地圖)。因 此,在人體地圖上,外科醫生可以看到病人的器官、血管、骨骼和其他結構的位置。(詳見: https://pse.is/M6J39)

Mediview XR 在 2019 年 10 月 21 日募集 450 萬美元,投資人包括:Plug and Play、Northwest Ohio Tech Fund II、InsideView。迄今獲得 2 輪的股權投資,獲投 450 萬美元。

81

三、產業動態消息

美國專利及商標局最近公開一份蘋果提交的新專利,專利內容是如何在有限視野之內實時 顯示在圖片或動態圖像均適用的 X、Y、Z 軸視覺全景。其中一張專利圖片顯示一個頭戴式眼 鏡裝置,用戶戴上去之後移動頭部,動態圖像就會跟著頭部移動的方向移動,從而顯示相關的 圖像,這與 VR 眼鏡的原理非常相似。專利文件中也說明了兩件事:蘋果如何減少因為頭戴式 顯示器的圖像移動延遲令用戶有暈浪的感覺,這份專利與 Facebook 旗下 Oculus VR 裝置的不 同,更能證明了今次蘋果提交的專利是為了 VR 眼鏡而設。(詳見:https://pse.is/KXWLU)

參考來源

Crunchbase、每日頭條、流動日報 (劉育昇摘要整理)

82

4.【2019.11 區塊鏈動態】Libra 被群起圍攻,中國 DCEP 卻昭告天下

關鍵字:區塊鏈、加密貨幣、Dapp

日期:2019.11

(一)比特大陸創辦人決裂,吳忌寒回歸、詹克團被解除職務

全球最大挖礦機生產商比特大陸 10 月 29 日發生重大人事變動,比特大陸創始人吳忌寒向 全體員工發郵件通知,宣布解除詹克團在比特大陸的一切職務。

吳忌寒和詹克團為比特大陸的聯合創始人,分別畢業於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兩人於 2013 年 4 月合作創辦比特大陸。2019 年 3 月時比特大陸除了宣布上市失敗,也宣布重大人事變動, 改由王海超擔任 CEO,原比特大陸詹克團和吳忌寒的聯席 CEO 模式走入歷史,但詹克團繼續 擔任公司董事長,吳忌寒繼續擔任公司董事。

如今,隨著兩位創始人之間的分歧擴大化並完全公開,比特大陸的未來發展增加了更多不 確定性。(http://bit.ly/33BxTN5 )

(二)Libra 重大變革,PayPal、Visa、Mastercard 等皆退出臉書的 Libra 聯盟

Libra 在經過數月風雨後,支付巨頭 PayPal 於 10 月初決定退出聯盟,在此之後,Visa、 Mastercard、Stripe、eBay、Booking Holdings 也相繼宣布退出,這讓 Facebook 主導的 Libra 加 密貨幣聯盟遭受打擊。

Libra 在對外正式公告後,便不斷地受到各國監管機構的「關心」,法國、德國先後表態欲 禁止 Libra,美國國會更是多場公聽會輪番質問 Facebook,或許就是這些來自各國的壓力下, 造成許多協會核心成員內心的動搖與遲疑。(http://bit.ly/2NBG8DB、http://bit.ly/2rpTycW )

83

(三)中國總書記習近平說道:「把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重要突破口,加快 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

中共第十八次的集體學習,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提出:「將區塊鏈視為核心發展技術,中國 應當加大投入力道於相關產業」等言論。這也是自 2017 年「中國 94 全面封殺加密貨幣」事件 以來,中國政府首度正向影響市場走向。(http://bit.ly/2qEFvA4 )

(四)人民銀行或將推出全球首個「央行數位貨幣 DCEP」(數位人民幣)

10 月 28 日,前重慶市長、現任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CCIEE)副主席黃奇帆在 2019 上 海外灘金融峰會上的演講也針對數位人民幣發表樂觀看法:「中國人民銀行對於 DCEP(數位 貨幣、電子支付)的研究已經有五六年,我認為已趨於成熟。」(http://bit.ly/2rxsfO5 )

(五)海南高燈科技發票平台於 10 月宣佈完成 B 輪募資超過 10 億人民幣

海南高燈科技於 10 月宣佈完成 B 輪募資,融資金額超過 10 億人民幣,本輪募資由原股東 騰訊、鼎暉攜手中投中財、深創投聯合領投,高瓴、萬達、普思、IDG 等原有投資方跟投完成。

高燈科技以發票為切入點,利用區塊鏈技術,基於身份憑證、交易憑證、支付憑證、發票 憑證,完成發票從發行、開具、接收、保存、查驗系統,讓企業獲得財稅數據的數位化和全自 動化,解決不同行業在票稅管理上的盲點,幫助企業和納稅人降低納稅成本。 (http://bit.ly/2NysUHA )

(六)德州比特幣挖礦新創獲得 5,000 萬美元投資

絕非時空旅人報導,Layer1 位於德州米德蘭以西 150 英里處,其採礦設施包括變電站,該 變電站具有太陽能和風能設施,以獲得廉價的能源。本月 Layer1 從 Peter Thiel、Shasta Ventures 和其他未公開的加密貨幣投資者籌集總計 5,000 萬美元的資金,目標是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比特 幣礦工。(http://bit.ly/2qK8hPu )

(七)DApp 版爐石戰記《Gods Unchained》再獲 1,500 萬美元投資

卡牌遊戲《God Unchained》在 Naspers 和 Galaxy Digital 共同領投下,完成 A 輪 1,500 萬美 元的投資。Naspers 是南非起家的跨國媒體公司,也是騰訊的大股東,旗下的投資基金 Naspers Ventures 前陣子也才剛完成對立陶宛 DApp 新創「DappRadar」的種子輪投資。

在 10 月初的共雪禁賽事件,《Gods Unchained》母公司 Immutable 也不忘順道提升自己的 聲勢,在自家推特上炮轟暴雪公司將商業利益看得比民主自由重要:「暴雪剛剛將聰哥禁賽, 沒收了他的比賽獎金,看樣子暴雪更看重商業利益,而不是個人自由。我們支付該選手損失的 獎金,並附上《Gods Unchained》錦標賽邀請卡,總獎金達 50 萬美元:任何選手都不該為了自 己的立場受到懲罰。」(http://bit.ly/2Q3hCg9、http://bit.ly/36WBXKe )

參考來源

INSIDE、International Business Times、Technews、清科研究、動區動趨 (黃敬翔摘要整理)

84

5.【2019.11 雲端運算動態】2023 年台灣公有雲服務支出將逾 11 億美元

關鍵字:雲端運算、大數據

日期:2019.11

(一)微軟財報出爐,Azure 營收成長 59%

微軟 10 月中公布了截至今年 9 月底的 2020 會計年度第一季財報,顯示該季創下 331 億美 元的營收,成長 14%,淨營收為 107 億美元,成長 21%,其中 Azure 仍是所有微軟業務中成長 最快的,成長率高達 59%。(http://bit.ly/34MyWKo )

(二)IDC 研究顯示 2023 年台灣公有雲服務支出將逾 11 億美元

根據 IDC 最新全球半年度公有雲服務支出指南指出,台灣公有雲服務支出預計於 2023 年 達到 11.22 億美元,預計五年複合成長率達 11.83%。

IDC 台灣資深市場分析師葉振男表示:「台灣公有雲服務市場目前仍處於正在快速成長的 階段,不同於過往營收主要來自新創、遊戲和直播業者,現階段台灣的高科技製造業廠商也開 始使用公有雲的運算資源來加速產品開發、設計和生產流程,彈性和敏捷的運算資源配置是客 戶考量採用公有雲服務的主要原因。」(http://bit.ly/2K9NQmi )

(三)Amazon 消費業務關掉最後一台 Oracle 資料庫

Amazon 將儲存近 7,500 個 Oracle 數據庫中的 75PB 內部數據遷移到多個 AWS 數據庫,包 括 Amazon DynamoDB、Amazon Aurora、Amazon Relational Database Service(RDS)和 Amazon Redshift。所有採購、型錄管理、訂單、會計、影片串流作業等全都搬入 AWS 平台。

Amazon 並宣稱離開 Oracle 有種種好處,包括自家資料庫成本比甲骨文提供給他們的折扣 授權還少 60%,面向消費者的應用延遲性降低了 40%,此外管理成本也大減 70%。在搬移到 AWS 過程中,也訓練該公司 Oracle DBA 成為資料庫搬移顧問和專家,拓展了其職涯出路,並 以此昭告所有甲骨文客戶,如果想從 Oracle 資料庫搬移,Amazon 可提供完備的工具,以及技 術和人員協助。(http://bit.ly/2NyNHL9、https://amzn.to/2qCB0WL )

85

(四)邊緣運算企業 Pensando 完成 1.45 億美元 C 輪募資

由思科前員工 Mario Mazzola、Prem Jain、Luca Cafiero 和 Soni Jiandani 組成的 Pensando Systems,其核心能力類似於軟體定義的網路,可在資料所在的位置提供雲、運算、網路、儲存 和安全服務,透 過本地端處理設備,而不是直接將數據直接傳輸到雲或遠程數據中心進行處理, 從而減少最終需要發送的數據量。本月在由惠普和 Lightspeed Venture Partners 領投的 C 輪投資 中獲得了 1.45 億美元。(http://bit.ly/2qI0MIS )

(五)Contentstack 為其 Headless CMS 平台籌集 3,150 萬美元的 A 輪募資

Contentstack 是一家為企業提供 Headless CMS 平台的新創公司,10 月時宣布已籌集 3,150 萬美元 A 輪投資,由 Insight Partners 領投,原投資者 Illuminate Ventures 和 GingerBread Capital 也參加了這一輪投資。隨著內容與顯示設備的日益複雜化,Headless CMS 架構將後端內容功能 (例如創建、管理和儲存)與前端功能(例如呈現和發佈)分離,是當前隨著內容與顯示設備 複雜化後倍受歡迎的解決方案。(https://tcrn.ch/2Cv36ph )

參考來源

AWS、businessinsider、IDC、iThome、Techcrunch(黃敬翔摘要整理)

86

6.【2019.11 人工智慧動態】近期的人工智慧消息

關鍵字:人工智慧、AI

日期:2019.11

一、【發展新聞:2019.10.10-2019.11.10】

#1. 2019 北京智源大會開幕,吸引眾多海內外學術權威研討人工智慧研究前沿

10 月 31 日,由北京智源人工智慧研究院主辦的 2019 北京智源大會在國家會議中心開幕, 為期兩天。大會期間,將圍繞人工智慧基礎理論研究的前端學術熱點,討論範疇包括人工智慧 的數理基礎、資料、知識與認知推理、智慧體系架構與晶片、自然語言處理、智慧資訊檢索與 挖掘、神經科學與 AI、自動駕駛等應用落地熱點,以及人工智慧倫理、安全與治理等行業發展 的熱點問題,一共舉辦 9 場專業論壇,與國際人工智慧前沿發展趨勢密切吻合。(詳見: https://reurl.cc/YlXQgx)

#2. 保險業者使用人工智慧 SaaS 作為解決痛點的方案

慕尼黑再保險公司於保險市場推出了一種全新的服務,其服務功能可以使保險流程更為智 慧化,是一種可以自動承保的解決方案。根據慕尼黑再保險公司的一份聲明,該服務「Allfinanz Spark」是一種軟體即服務(SaaS),它使得一般企業能夠自動化其承保流程,並幫助探索有價 值的新機會,並增強其人壽保險客戶體驗。(詳見:https://reurl.cc/5gdNLV)

#3. 第十八屆中國計算語言學大會(CCL 2019)在昆明成功召開

10/18 至 10/20,第十八屆中國計算語言學大會在昆明成功舉行。會議由中國中文資訊學會 主辦,昆明理工大學承辦,協辦單位為清華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本次會議共收到稿件 371 篇, 收錄有 136 篇,其中口頭報告論文 20 篇,發表報告論文 126 篇。會議評選出最佳中文論文 2 篇和最佳英文論文 2 篇。並安排了 1 個口頭報告主會場、1 個海報張貼分會場和 1 個系統展示 分會場。來自中國海內外的 800 多名與會代表,就電腦語言學相關領域的前沿問題展開了深入 的交流和探討。(詳見:https://reurl.cc/e5ygGm) #4. 平頭哥開源 RISC-V 晶片設計平台,軟硬體代碼全公開於 GitHub

87

10 月 21 日,在烏鎮網路大會上,阿里巴巴旗下晶片公司平頭哥宣佈開源低功耗微控制晶 片(MCU)設計平台。自此,平頭哥成為了中國首家實現晶片平台開源的企業。據介紹,這一平 台因應 AIoT 時代的客製化晶片設計需求,目標群體包括晶片設計公司、IP 供應商、學校及研 究單位等。通過全面開源的設計方案,全世界的開發者都可以設計出各類領域的客製化晶片, 供應商可以研發原生於該平台的核心 IP,學校與研究機構則可展開晶片相關的教學及科學研究 活動。(詳見:https://reurl.cc/e5ygGm)

#5. 威爾士資本將舉辦人工智慧和大數據會議

在威爾士中心論壇舉行的新會議上,來自 Centrica Group,Amazon 和 Atos 的專家就人工智 慧和大數據如何改變業務分享觀點。人工智慧正在幫助組織自動化客戶參與流程的要素,釋放 人力資源,改善客戶服務並降低成本。大數據可根據過去的觀看習慣,通過提供內容來保持用 戶的黏著度,從而幫助 Netflix 每年節省 10 億美元的客戶保留費用。除了來自科技界知名人士 的主題演講外,與會代表還可以共同探討其業務所面臨的產業痛點,並且與專家一起展示最新 產品和服務的博覽會,以說明他們如何可以幫助各種組織。(詳見:https://reurl.cc/24jOQm)

#6. Mozilla 和 Element AI 希望在人工智慧時代建立出「信任數據」

Mozilla 是免費開源碼的網頁瀏覽器 Firefox 背後的非營利組織,與一家加拿大人工智慧 Element AI 合作,推動以人本道德為主的使用 AI。為此,兩家公司正在探索數據信任的概念, 這是一種保護客戶隱私權的數據收集方法,旨在提供對其個人資訊的控制權。隨著人工智慧不 斷滲透到日常生活的各個層面,無論是好是壞,該技術現在都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做得更多。這 需要從道德上使用這種解決方案,以防止濫用,並確保對這些演算法訪問的大量數據進行充分 控制。(詳見:https://reurl.cc/nVvM62)

#7. 從首個智慧產業經濟帶,看「工業河北」如何牽手百度走向「科技河北」

在本次 2019 中國國際數位經濟博覽會上,百度和滄州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達成全面合 作,將合力聯手加快人工智慧、自動駕駛、雲端、資料科學等技術與滄州市經濟、社會等多領 域的深度合作,共同打造智慧城市。在這之前,百度已經與雄安、保定等多個河北省重要城市 在自動駕駛、人工智慧等領域達成深度合作。百度擁有幾乎最為完備的工業智慧技術體系,其 產業智慧化已經佈局在產業流程線,例如廣受好評的智慧品質檢測,與河北省的製造業(例如鋼 鐵)有很好地契合,尤其適宜更尖端、更精密產品的生產。(詳見:https://reurl.cc/L1loN4)

#8. 在 Workday Rising 2019 中的焦點將是人工智慧於金融業的應用發展

在今年度的 Workday Rising 會議上,Workday 在產品公告中提出了利用機器學習的重大應 用。重點包括用於財務團隊的流程自動化工具,例如依據偏好的客製化用戶體驗,或者是依據 人才技能為基礎的招聘產品,以及用於憑證自動驗證的區塊鏈的系統。( 詳 見 : https://reurl.cc/qDNM7n)

88

二、【投資消息:2019.10.10-2019.11.10】

#1.Faire 完成 1.5 億美元 D 輪投資

Faire 是一個手工藝品批發平台,通過人工智慧和預測分析,來預測哪些屬於暢銷商品,從 而更加高效地進行採購和庫存管理。日前完成 1.5 億美元 D 輪投資,交易後估值達到 10 億美元, 成為獨角獸。該輪投資由光速創投和 Founders Fund 領投,其他投資方包括 Forerunner Ventures、 YC Continuity 和 Khosla Ventures 等現有投資者。(詳見:https://reurl.cc/D1K5bO)

#2. Activ Surgical 完成 1,100 萬美元 A+輪投資

Activ Surgical 是一家美國數位醫療技術研發商,致力於改善內視鏡和手術輔助機器人的手 術效率、準確性、患者治療結果和可實現性。Activ Surgical 的外科手術平台技術是以電腦視覺、 人工智慧分析為主。日前宣佈完成 1,100 萬美元 A+輪投資。本輪投資由 DNS Capital 領投, GreatPoint Ventures、Tao Capital Partners、SONY Innovation Fund、Rising Tide Financial、WS Investment 和 Mintz 跟投。(詳見:https://reurl.cc/e5GYpR)

#3. Blue Canoe 獲 250 萬美元投資

Blue Canoe Learning 是一家人工智慧英語口語練習服務商,通過人工智慧技術根據使用者 的需求創建與詞彙和目標(或活動)有關的特殊課程,主要業務包括技術術語、句子練習等課程 客製化服務,該公司在其 App 中創建了一個具備機器學習和語音辨識功能的虛擬 AI 教師。Blue Canoe 在十月獲得 250 萬美元投資,由清源資本領投,高通創投、Fantail Ventures 等多家投資 方跟投。(詳見:https://reurl.cc/0z4rLx)

#4. Primaa 完成 200 萬歐元種子輪投資

Primaa 是一家法國健康科技新創公司,公司的主要業務是開發人工智慧和深度學習的軟體 工具。這些軟體工具能通過對樣本進行自動分析,為專業從醫人員提供即時、精確的初診資料。 Primaa 宣佈已完成 200 萬歐元種子輪投資,本輪投資由 Bpifrance 和 AngelsSanté 領投, Entrepreneurs Investis、50 Partners 跟投。(詳見:https://reurl.cc/oDVaO5)

#5. Hummingbird Technologies 完成由 BASF 領投的 B 輪投資

Hummingbird Technologies 是一家英國農業無人機服務提供商,公司利用無人機、人工智 慧和衛星圖像製作高解析度地圖,為農民提供預測農作物狀況和監測雜草,並在 24 小時內預測 產量。 Hummingbird Technologies 已經完成了由 BASF 領投的 B 輪投資,金額為 1,000 萬美元, TELUS 創投也參與了這輪投資。(詳見:https://reurl.cc/Va0dyy)

#6. Robobloq 獲得戰略投資

Robobloq 魔塊智慧是一家從事人工智慧研究和 STEM 教育產品研發,生產和銷售的高科技 機器人企業,致力於為世界各地 STEM 教育機構和從業者提供從教學教材、教學內容、比賽、 國際交流等教育方案。近日宣布眾合創投將戰略投資魔塊智慧,雙方將在海外市場擴張、動畫 IP 等方面展開合作。(詳見:https://reurl.cc/Gk51bD)

89

#7. 鯨集獲近千萬元 Pre-A 輪投資

鯨集是一個透過人工智慧演算法來改變高端人才和職場之間的連接方式,平台上的 B 端客 戶在第一階段主要為網路、科技和金融類公司。公司的演算法團隊會先定位每位使用者的基礎 資訊,如職能、技能、行業等。並且透過組織行為學的輕量測評方式,來挖掘人才在職場的表 現、直觀資訊背後所隱藏的價值觀、性格、動機等因素,結合人才的職場資料,透過推薦模型 來連接企業的職位、諮詢等一系列需求。十月份獲近千萬元 Pre-A 輪投資,投資方為浩方創投。 (詳見:https://reurl.cc/5gDmq6)

#8. Viz 完成 B 輪 5,000 萬美元的投資

Viz 是一家利用人工智慧技術執行緊急醫療事件,並協助中風患者的治療,Viz 能快速將患 者的腦部掃描圖像,和其它數十萬張掃描圖像進行對比,從而設計出一套醫療模式。十月宣布 完成 B 輪 5,000 萬美元的投資。本輪投資由 Greenoaks 領投,Alphabet 旗下風險投資部門 GV 和 Kleiner Perkins 參與投資。(詳見:https://reurl.cc/L15Eb7)

#9. LabGenius 完成 1,000 萬美元 A 輪投資

LabGenius 是一家蛋白質治療法開發商,該公司主要關注人工智慧與醫藥合成生物學等領 域,致力於開發新穎技術,並探索人類生命遺傳的規則。宣布完成 1,000 萬美元 A 輪投資。本 輪投資由 Lux Capital 和 Obvious Ventures 領投,Felicis Ventures、Inovia Capital、Gigafund 及 Air Street Capital 跟投。(詳見:https://reurl.cc/yyDqey)

參考來源

數位時代、機器之心、雷鋒網、iThome(劉聖元摘要整理)

90

7.【2019.11 金融科技動態】2019 年金融科技吸金魅力不減,共享乘車搖 身成全球金融科技巨星

關鍵字:FinTech100、萬事達卡、Fintech Express 、共享乘車

日期:2019.11

全球 FinTech100 強企業 1 年募資額逾 180 億美元

KPMG 今天發布「2019 FinTech100 金融科技創新者報告」,入榜的 100 家公司,近 1 年合 計募資額高達 180 億美元;其中,募資額超過 1 億美元的 FinTech 公司多達 32 間,較前次調查 多出 6 間,吸金魅力不減。其中前 10 大 FinTech 公司的平均募資金額超過 12.5 億美元,參與 投資者不乏知名國際巨頭,如紅杉資本、軟體銀行、Alphabet(Google 母公司)、西班牙外換 銀行(BBVA)、騰訊等。

KPMG 創新金融科技團隊與 H2 金融科技投資公司今天共同發布「2019 FinTech100 金融科 技創新者報告,以平均年度募資金額、近期募資比率、地區分散性、產業多樣性及產品或商業 模式創新性等指標,選出全球「前 50 大」FinTech 公司,並另外選出「新興前 50 強」。

螞蟻金服連續 4 年奪冠,共享乘車成金融科技巨星

今年入圍前 10 名的金融科技企業分別為:螞蟻金服(中國)、Grab(新加坡叫車軟體龍頭)、 京東金融(中國)、GoJek(印尼叫車平台)、Paytm(印度支付公司)、度小滿金融(中國)、Compass (美國房地產商)、Ola(印度租車公司)、Opendoor(美國房地產商)與 OakNorth(英國純 網銀)。

2019 年全球前 10 大金融科技巨頭變化劇烈,過半數企業為新面孔,如 GoJek、Paytm、 Compass、Ola、Opendoor 與 OakNorth 都是首次進榜者。其中一明顯趨勢,即是「共享乘車服 務」企業的崛起,如 Grab、GoJek 與 Ola 透過生活圈金流服務的提供,發展成為金融科技巨頭。

Grab 在金融領域的業務不僅有支付 App -- GrabPay,貸款、保險等服務一應俱全,並提供 更適合旗下司機的小資方案;而 GoJek 也同樣涉足支付、繳費業務,其 Go-Pay 是印尼第 4 大 電子錢包,成為推動當地擁抱無現金社會的重要助力。

支付與借貸仍是金融科技的重心

從提供的服務類別來看,入選 100 家 FinTech 企業有 42 間為支付與借貸服務公司,家數最 多,不過較去年調查減少 12 間,財富管理與投資公司則由去年的 14 間增加至今年的 19 間,保 險業則由 12 間增加至 17 間,純網路銀行共有 9 間,提供綜合服務公司有 13 間。

印度金融科技公司正在快速竄起

觀察地區分布,入選企業有 42 間來自亞太地區(含澳洲與紐西蘭),36 間來自英國與歐 非中東,22 間來自北美與南美洲。值得注意的是,印度也正快速崛起。印度擁有 9 億位智慧手 機用戶,但僅有 2.71 億人有銀行帳戶,成為金融科技公司進攻的缺口。本次榜單上,印度有 8

91

間公司入圍,更有 2 間公司名列前 10,分別是 Paytm(印度支付公司)、Ola(印度租車公司)。 (詳見:https://bit.ly/32LsQZo)

萬事達卡推出金融科技快遞服務,助金融科技業者全球快速竄出

全球數百家金融科技公司的首選合作夥伴─萬事達卡 2019 年 11 月 11 日在新加坡金融科技 節期間宣布推出金融科技快遞(Fintech Express)服務。根據其新聞稿,金融科技業者可透過萬事 達卡的金融科技快遞服務獲得第一手的數位產品、靈活的商業協議以及支持全球性規模化發展 的全球授權。

金融科技快遞服務為萬事達卡加速平台(the Mastercard Accelerate platform )最新功能,旨在 簡化萬事達卡與全球金融科技公司合作的方式。加速平台以單一窗口方式協助金融科技公司取 得萬事達卡專業完善的協助,包括市場進入、成長、轉型與全球化擴張等一系列的支援協助。 隨著金融科技快遞服務的推出,透過客製化的專案協助,將可為金融科技業者提供他們最需要 的協助:速度、規模、性能。

Rapyd 為金融科技快遞的第一位合作夥伴。Rapyd 是一個金融科技即服務平台,最近籌集 了 1 億美元的資金,並在新加坡獲得了匯款許可。透過金融科技快遞服務,Rapyd 在兩週內取 得萬事達卡發卡許可,讓 Rapyd 可為亞太地區企業客戶發行萬事達卡,並取得萬事達卡網絡資 源與金融科技市場專家的戰略諮詢建議。Rapyd 基於 API 的平台,為區域型、全球型電子商務 商家、零工經濟平台和技術業者,提供多元客製化的支付解決方案,並運用相關金融科技資源, 從而最大程度地縮短開發時間與產品上市時間。

Rapyd 亞太區副總裁 Joel Yarbrough 指出,相信 Rapyd 和萬事達卡之間的伙伴關係將有助 於推動亞太地區經濟的加速增長,亞太地區正見證著新的支付服務領域的革命,而這些創新業 者正在尋找下一代金融科技平台,萬事達卡金融科技快遞正在幫助這些創新業者提供更快速、 專業的發展服務。(詳見:https://bit.ly/2CFUEUj)

參考來源: 數位時代、Fintechnews Singapore (簡淑綺摘要編譯)

92

貳、募資亮點分析

93

【全球鉅額投資觀測站】10 月鉅額交易趨緩, 以企業軟體/軟體開發/雲端運算領域最為活絡

關鍵字:鉅額投資、Mega Deal、Mega Round、募資亮點分析

日期:2019.11.15

日期:2019.7.15 鉅額交易件數多寡通常是左右該年整體股權投資金額向上或向下的重要因素,尤其

近年來鉅額投資件數屢創新高,也引起全球科技媒體矚目與報導。本文將針對 2019 年 10 月全球鉅額股權投資交易事件進行剖析,10 月鉅額交易件下滑至 40 件,為本 年度單月第三低,總募資金額與平均交易規模均下滑。不同與以往由金融科技或健

康醫療領軍,10 月以企業軟體/軟體開發/雲端運算領域鉅額交易 8 件最多,電子商務 7 件也不遑多讓;大數據/商業智慧/人工智慧、社交、媒體與娛樂、金融科技、健康 醫療各有 件。 輪鉅額獲投的腫瘤標靶藥物開發 、定位服務開放平台 3 A Nuvation Bio 千尋位置網絡、印度知名影音播放器、OTT 平台 MX Player 值得關注。

2019.10 Mega Deals

FINDIT-全球鉅額投資統計

一、 資料統計說明

FINDIT 團隊以 Crunchbase 資料庫為基礎進行過濾,篩選獲投型態是股權投資(不含債權 投資、ICO、補助、可轉換公司債),投資交易金額在 1 億美元以上者,稱為鉅額交易(Mega Deals)。

94

二、 2019 年 10 月鉅額股權交易統計

2019 年 10 月共收錄全球 40 筆鉅額投資交易(投資金額在 1 億美元以上)案例,較 9 月 54 件大幅減少 26%,也較去年同期 52 件減少 23%,為本年度交易件數單月第三低,僅高於 3 月與 8 月的 37 件。至於募資金額總計為 85 億美元,較上月下滑 31%,亦較去年同期大幅減少 48%,為本年度迄今單月次低。從交易量與金額來看,2019 年 10 月全球鉅額投資活動再度轉 弱。累計 2019 年 1 到 10 月鉅額交易件數為 466 件,較 2018 年同期減少 4.7%,累計前十月鉅 額交易金額為 1,186 億美元,較 2018 年同期減少 30.06%,顯示 2019 年鉅額交易件數與金額都 低於 2018 年同期。

2019 年前十個月全球鉅額投資的表現,由於受到中國早期資金市場降溫與去年高基期的影 響,FINDIT 研究團隊預估 2019 年鉅額投資件數與金額將不會超越 2018 年的水準。

2018012014--20182019.10年鉅額交易統計 鉅額交易統計 201801-201910鉅額股權交易件數

80 400 67 70 61 350 56 59 60 52 54 52 54 300 48 51 48 50 51 50 45 42 42 44 250 39 37 37 40 40 36 200 30 150 20 100 10 50 170 151 120 155 120 358 180 136 142 164 209 269 137 124 113 124 143 95 159 83 123 85

0 0

201803 201804 201808 201809 201901 201902 201906 201907 201801 201802 201805 201806 201807 201810 201811 201812 201903 201904 201905 201908 201909 201910 鉅額交易金額(億美元) 鉅額交易件數

資料來源:台經院FINDIT(2019/11/2)

三、 2019 年 10 月鉅額股權投資平均規模

2019 年 10 月鉅額投資平均交易規模與中位數:10 月鉅額平均交易規模為 2.13 億美元,較 9 月 2.28 億美元下跌 6.78%,較去年同期的 3.15 億美元減少 32.46%。至於 10 月鉅額投資規模 中位數為 1.475 億美元,低於平均值,較 9 月 2 億美元減少 26.25%,也較去年同期 1.7 億美元 下降 14.59%,此意味 2019 年鉅額投資狂潮已逐漸回歸理性。

四、 2019 年 10 月鉅額股權投資前十大案件

95

9 月收錄的鉅額投資前十大案件分別是:菲律賓私營醫院連鎖體系 Metro Pacific Hospital Holdings(6.85 億美元/PE 輪)、英國供應鏈金融公司 Greensill Capital(6.55 億美元/未揭露)、印度 B2B 電商平台 Udaan(5.85 億美元/D 輪)、以色列行動廣告平台 IronSource(4.5 億美元/PE 輪)、美 國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慧解決方案 Databricks(4 億美元/F 輪)、北美最大度假屋租賃管理商 Vacasa(3.19 億美元/C 輪)、美國能源產業外包服務提供商 RigUp(3 億美元/D 輪)、美國時尚電商 Rue Gilt Groupe(2.8 億美元/公司輪)、首次亮相的美國腫瘤標靶藥物開發 Nuvation Bio(2.75 億美 元/A 輪)、美國共享電動滑板車出租公司 Bird(2.75 億美元/D 輪)。10 月全球鉅額交易前十大入 榜門檻為 2.75 億美元,低於 9 月的 3 億美元。

2019.102014-2018 鉅額交易年鉅額交易統計-前十大交易案

供應鏈金融 B2B電商 行動廣告 連鎖醫院 公司 平台 科技 體系 成立時間:2006 成立時間:2011 成立時間:2016 成立時間:2010 總部:菲律賓馬尼拉 總部:英國倫敦 總部:印度班加羅爾 總部:以色列特拉維夫 獲投時間:2019/10/15 獲投時間:2019/10/28 獲投時間:2019/10/2 獲投時間:2019/10/3 獲投金額:6.85億美元 獲投金額:6.55億美元 獲投金額:5.85億美元 獲投金額:4.5億美元 獲投輪次:PE輪 獲投輪次:未揭露 獲投輪次:D輪 獲投輪次:PE輪

大數據與AI 度假屋租 能源業產外包 時尚電商 分析 賃管理 與人力仲介 成立時間:2013 總部:美國加州舊金山 成立時間:2009 成立時間:2014 成立時間:2007 獲投時間:2019/10/22 總部:俄勒岡州波特蘭 總部:美國德州奧斯汀 總部:美國麻州波士頓 獲投金額:4億美元 獲投時間:2019/10/29 獲投時間:2019/10/11 獲投時間:2019/10/3 獲投輪次:F輪 獲投金額:3.19億美元 獲投金額:3億美元 獲投金額:2.8億美元 獲投輪次:C輪 獲投輪次:D輪 獲投輪次:公司輪

電動滑板 腫瘤標靶 車出租 藥物開發

成立時間:2017 成立時間:2018 總部:美國加州 總部:美國紐約 獲投時間:2019/10/3 獲投時間:2019/10/28 獲投金額:2.75億美元 獲投金額:2.75億美元 獲投輪次:D輪 獲投輪次:A輪 資料來源:台經院FINDIT(2019/11/2)

以下分述 2019 年 10 月獲投金額前十大之個案:

1. Metro Pacific Hospital Holdings#6.85 億美元/PE 輪#私營醫院連鎖體系

菲律賓馬尼拉一家私營連鎖醫院體系 Metro Pacific Investments Corporation,在菲律賓境內 經營 14 家連鎖醫院,床位超過 3,200 張,其中許多是菲律賓最大,最現代化的醫院,如馬卡蒂 醫療中心和紅衣主教桑托斯醫療中心。在 9 月時向美國證交所提出 IPO 的申請,但後來延後上 市計劃,改與知名私募股權公司 KKR&Co.和新加坡主權財富基金 GIC Pte 在 10 月 15 日簽署 投資協議。根據協議條款,由 KKR 領導的財團將認購價值 52 億菲律賓比索(合 1 億美元)的

96

41,366,178 股公司新普通股,相當於公司總面值的 6.25%。此外,由 KKR 領導的財團還將投資 MPIC 發行的 301 億菲律賓比索(約 5.85 億美元)的強制性可轉換債券,合計股權與可轉換債 共投資 6.85 億美元。Metro Pacific Hospitals 預計將投資金額用於支持對其他醫院和新的醫療保 健業務的潛在投資,資金也將用於發展公司現有的子公司、聯營公司和合資企業,目標在 2030 年將有 5,000 張床位和 30 家醫院。

2. Greensill Capital#6.55 億美元/未揭露#供應鏈金融公司

繼第三方支付、消費金融之後,供應鏈金融再次吸引了各路資本的競逐。成立於 2011 年的 Greensill,是英國供應鏈融資領域的領頭羊,針對中小企業客戶的應收帳款提供融資服務,解 決供應商應收帳款帳期過長、資金周轉困難的問題。然後,再把接收到的保理資產,打包成短 期債券出售給投資者,以此盤活資金。目前該公司是歐洲最大的非銀行債券發行商之一,該公 司聲稱,僅在 2019 年就已經為來自超過 165 個國家 800 多萬家供應商和客戶提供超過 1,500 億 美元的融資。自 2015 年以來,該公司平均年成長率均超過 100%。Greensill Capital 在 10 月 28 日宣布,獲得軟銀願景基金 6.55 億美元投資。此前,軟銀願景基金在今年 5 月也投資 Greensill Capital 8 億美元。Greensill 迄今累計獲投達 17 億美元,除了 2.5 億美元是來自 General Atlantic 的私募股權投資外,其餘全部來自軟銀願景基金。

3. Udaan#5.85 億美元/D 輪#B2B 電商平台

Udaan 成立於 2016 年,總部位於印度班加羅爾,是一個 B2B 電商平台,由 Flipkart 前主管 Vaibhav Gupta、Amod Malviya 和 Sujeet Kumar 創辦。在 Udaan 線上交易平台上,零售商、中 小型企業可以從服飾、電子、製藥、食品和消費性產品等類別的批發商和貿易商購買所需的大 宗商品。Udaan 公司提供的服務包括:信貸、物流、軟體、營銷、銷售和分銷。據估計,該公 司的年商品交易總額將達到 12 億美元。在 10 月 2 日 Udaan 宣布獲得 GGV 紀源資本、騰訊、 Altimeter、步道創投、高瓴資本和花旗創投聯合投資的 5.85 億美元。老股東光速創投和 DST Global 繼續跟投。隨著本輪募資完成後,Udaan 的融資總額已經超過 8.7 億美元,為印度電商 獨角獸。

4. IronSource#4.5 億美元/PE 輪#行動廣告平台

IronSource 成立於 2010 年,總部位於以色列特拉維夫,是一家提供全球軟體投放廣告和協 助客戶廣告變現的技術驅動型創新科技公司。在 2018 年推出 SDK 的聚合資源服務平台(Hybrid Mediation),該平台結合了程式化即時競價等特徵,同時也為開發者保留了傳統的廣告序列管 理形式,為開發者提供了最多的選擇、最大的收益,讓開發者對流量擁有最大限度的控制力和 配置上的靈活性。藉由 IronSource 的整合平台,開發人員不僅可以從每一個可能的流量源收益, 還可以同時通過程式化和手動兩種方式來對同一個廣告網路進行管理,改善廣告投放和優化效 率。2019 年 10 月 3 日 IronSource 宣布,獲得私募股權基金 CVC Capital Partners 4.5 億美元投資。

5. Databricks#4 億美元/F 輪#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慧解決方案

Databricks 是由大數據領域赫赫有名的開源項目 Apache Spark 的創始成員在 2013 年創立, 該公司為客戶處理「無聊的人工智慧」需求,它的服務不如自動駕駛汽車或其他華而不實的人 工智慧應用那麼酷炫,但該公司幫助大企業快速處理、整合和分析大量資料。其統一分析平台

97

在孤立的資料存儲系統之間建立數位管道,並協助工程師和資料科學家能更好地溝通。除了 Spark 開源項目外,Databricks 在 2018 年 6 月、2019 年 4 月先後又開源了全流程機器學習平台 MLflow 和存儲層 Delta Lake,均在業內引起熱烈反響。Databricks 的客戶包括 Hotels.com、 Viacom、HP、殼牌能源、Expedia,以及來自廣告、技術、能源、政府、金融服務、醫療保健、 遊戲、生命科學、媒體和零售等領域的衆多企業,目前共有超過 5,000 個組織的數據團隊正在 使用 Databricks 的數據分析平台,為 2019 年初 Databricks 公佈的組織數量(2,000 個)的兩倍 以上。

美國時間 10 月 22 日 Databricks 宣佈完成 4 億美元 F 輪募資,本輪投資由美國 Andreessen Horowitz 領投,微軟、Alkeon Capital Management、BlackRock 等跟投。本輪投後最新估值高達 62 億美元,與今年 2 月份完成 E 輪募資的估值已經翻了不止一倍!在過去一年中,Databricks 的年度經常性收入(ARR)成長 2.5 倍以上,在本輪募資前,Databricks 剛剛宣佈其 2019 年第 三季度營收達到 2 億美元,而四年前他們幾乎還沒有任何收入。

6. Vacasa#3.19 億美元/C 輪#度假屋租賃管理商

Vacasa 成立於 2009 年,總部位於美國奧勒岡州波特蘭的國際度假屋租賃公司,擁有 5,000 多名員工,旗下管理著 23,000 多處房產,這些房產遍布美國 31 個州和全球 17 個國家,其中 9,000 處來自其收購的溫德姆度假租賃公司。與其他租賃公司不同,Vacasa「負責度假屋所有方面的 管理,從營銷到預訂,從客房清潔和維護到稅收」。Vacasa 提供十分強大的物業管理,有一支 團隊專門提供租房室內設計服務,以及僱用和培訓專門的房屋管家。最重要的是,租客可以透 過一款行動 APP 享受全年無休的服務。10 月 29 日 Vacasa 宣布,完成 3.19 億美元 C 輪募資, 交易後估值超過 10 億美元,晉級獨角獸。該輪投資由加州銀湖資本(Silver Lake)領投,從成 立迄今累計募資 5.265 億美元。Vacasa 表示目標將成為北美最大的度假屋租賃平台。

7. RigUp#3 億美元/D 輪公司輪#能源行業外包服務提供商

RigUp 成立於 2014 年,總部位於美國德州奧斯汀,是一家為再生能源、中游和下游公司業 務外包與熟練勞動招募的仲介平台,該公司表示,預計今年其平台上的服務總額將超過 20 億美 元,比 2018 年成長 200%以上。在 10 月 11 日宣布獲得由 A16Z 領投的 D 輪 3 億美元,除了來 自英國的 Baillie Gifford 和 Brookfield Growth Partners 這些新投資者外,現有投資者 Founders Fund、Bedrock Capital 和 Quantum Energy Partners 也參與了本輪投資。RigUp 的 D 輪募資是在 C 輪 6,000 萬美元結束 9 個月後推出的,自 2014 年成立以來,這家新創公司目前已籌集了 4.5 億美元,D 輪投後的公司估值為 19 億美元,晉身為獨角獸。

8. Rue Gilt Groupe#2.8 億美元/公司輪#時尚電商

Rue Gilt Groupe 成立於 2007 年,為美國老牌的時尚電商集團,在 10 月 3 日將與美國購物 中心開發商 Simon Property Group 合作建立一個針對折扣零售商的線上電商平台。Rue Gil Groupe 將會成立一家新的控股公司,其旗下業務包括新推出的折扣電商網站以及 Rue Gilt 已有 的全部業務。Simon Property 將會以 2.8 億美元的價格收購這家控股公司 50%的股權。Rue Gilt 旗下擁有 Rue La La 和 Gilt 兩家時尚折扣電商。此次合作雙方將會共用消費者資訊與品牌關係 網絡等等。

98

9. Nuvation Bio#2.75 億美元/A 輪#腫瘤標靶藥物開發

美國時間 10 月 28 日,全美知名華裔醫生科學家 David Hung,也是前 Medivation、Axovant 總裁在 2018 年所創立的 Nuvation Bio 宣布,已完成 2.75 億美元的 A 輪募資。該輪募資由 Omega Funds 領投,Aisling Capital、Altitude Life Science Ventures、Baupost Group、Tavistock Group 的 Boxer Capital、新加坡經濟發展局投資公司(EDBI)、ECOR1 Capital、富達投信、Pavilion Capital 等跟投。Nuvation Bio 專注於腫瘤標靶藥物開發中的未滿足需求研發創新療法;Nuvation Bio 表 示,目前公司有七項在作用機制上與現有療法截然不同的腫瘤相關計畫,但暫時仍將保持以祕 密模式(stealth mode)營運。

10. Bird#2.75 億美元/D 輪#共享電動滑板車出租

Bird 成立於 2017 年,總部位於加州聖莫尼卡,是一款電動滑板車共用服務提供商,可為 使用者提供無樁滑板車,用戶可以透過一款智慧手機應用程式對其進行定位和解鎖。在 10 日 3 日宣佈獲得 CDPQ 和紅杉資本領導的 D 輪投資 2.75 億美元,Bird 累計獲投 5.48 億美元,獲投 後公司的估值為 25 億美元。

五、 獲投企業總部所在地域

2019 年 10 月收錄的 40 件鉅額投資交易事件中,獲投企業的總部所在地來自 7 個國家,其 中總部位於美國的鉅額交易有 18 件,比重由 9 月 42%上升至 45%。其次是中國 12 件,比重由 9 月 22%上升至 30%、印度 3 件(7%)、以色列 2 件(5%);其餘如菲律賓與德國各 1 件, 占比為 3%。整體而言,9 月鉅額交易高度集中在美、中兩地。投資金額占比超過 10%的國家, 包括:美國(45%)、中國(19%)與英國(10%)。

2019.102014 鉅額交易統計-2018年鉅額交易統計-國別

2019.10鉅額投資地點-件數 2019.10鉅額投資地點-金額 (億美元) 菲律賓, 1, 3% 德國, 1, 3% 德國, 1.5, 2% 以色列, 5.6, 7% 以色列, 2, 5% 菲律賓, 6.9, 8% 英國, 3, 7%

印度, 8.0, 9% 美國, 38.0, 印度, 3, 7% 美國 , 18, 45% 45%

英國, 8.6, 10% 中國, 12, 30% 中國, 16.6, 19%

資料來源:台經院FINDIT(2019/11/2) 六、 投資輪次

2019 年 10 月共收錄的 40 件鉅額交易的投資階段分布,僅有 3 件早期階段的投資交易,占

99

比 7%,中期階段(B 輪與 C 輪)有 14 件,占比 33%,而後期(D 輪(含)以後輪次與私募 股權基金 PE)合計有 18 件,占總件數的 44%,與 9 月比重相同。公司輪與未揭露案件則為 5 件,占總獲投件數的 16%。至於金額占比以後期 52%最高,其次是中期 24%、公司輪與未揭 露占 19%,早期階段金額僅占 6%。

七、 企業成立時間分布

2019 年 10 月鉅額投資交易中,獲投企業成立於 2015-2019 年期間的家(件)數多,達 45 %,顯示越近期成立的新創,因具突破性或獨特性,備受投資人矚目。其次是 2010-2014 年期 間的公司,占比 38%,2009 年前設立的企業家數約占 17%。從分布來看,10 月鉅額交易案高 達 83%是發生在近十年成立的企業。

2019.10鉅額交易統計-輪次與成立時間

2019.10鉅額投資交易之輪次分布 2019.10獲得鉅額投資企業成立時間 100% 家數分布 90% 16% 19% 80% 70% 2009年(含)之前, 60% 44% 52% 7, 17% 50% 40% 2015-2019年, 18, 45% 30% 33% 20% 24% 10% 2010-2014 7% 6% 0% 年, 15, 38% 投資件數 投資金額(億美元)

早期(A輪) 中期(B輪+C輪)

後期(D輪(含)之後+PE輪) 公司輪+未揭露

資料來源:台經院FINDIT(2019/11/2)

100

八、 獨角獸獲投概況

2019 年 10 月 40 件鉅額投資交易中,有 19 件是投向獨角獸,約占鉅額投資件數的 47%, 卻獲得高達 62%的資金,顯示投資人對於獨角獸企業的偏愛。

2019 年 10 月鉅額獲投的獨角獸中,企業軟體/軟體開發/雲端運算、電子商務各有 3 件, 其次為金融科技 2 件,其餘如 HR 科技、大數據/商業智慧/人工智慧、不動產、共享電動滑板車 租賃、行銷/銷售科技/廣告、物聯網、社交、媒體與娛樂、旅遊科技/旅館預訂平台、健康醫療、 零售科技與其他(精品俱樂部)等領域各有 1 件鉅額投資投向獨角獸企業。

2019.10鉅額交易統計-獨角獸企業交易 2019.10獨角獸鉅額交易件數 2019.10獨角獸鉅額交易金額 鉅額投資件數 鉅額投資金額(億美元)(億美元)

非獨角獸, 非獨角獸, 21, 53% 32, 38%

獨角獸, 53, 62% 獨角獸, 19, 47%

電子商務 企業軟體/軟體開發/雲端運算 金融科技

社交、媒體與 不動產 HR科技 零售科技 物聯網 旅遊科技 娛樂

大數據/人工智慧 健康醫療 共享滑板車 其他

資料來源:台經院 FINDIT(2019/11/2)

九、 領域分佈

2019 年 10 月鉅額投資交易的領域分布不同以往由金融科技或健康醫療領頭的趨勢,10 月 以企業軟體/軟體開發/雲端運算領域鉅額交易最多,共有 8 件,占比為 20%;其次為電子商務 7 件(18%);大數據/商業智慧/人工智慧、社交、媒體與娛樂、金融科技、健康醫療各有 3 件, 分別占有 8%;物流/供應鏈管理與能源/資源科技各有 2 件,占比為 5%;其餘如:HR 科技、 不動產、共享電動滑板車、行銷/銷售/廣告科技、物聯網、旅遊科技/旅館預訂平臺、航太科技 與服務、零售科技與其他領域各有 1 件,占比分別為 3%。

若就金額來看的話,2019年10月鉅額投資交易中有3個領域鉅額投資合計超過10億美元, 包括:電子商務15.60 億美元(18%)、健康醫療 11.72 億美元(14%)、金融科技 10.05 億美元(12%)。

101

另外,件數最多的企業軟體/軟體開發/雲端運算領域,鉅額獲投金額也達 9.71 億美元,占比為 11%。

2019.102014-2018 鉅額交易統計年鉅額交易統計-領域

領域 件數 件數占比 加投資金額(億美元) 金額占比 企業軟體/軟體開發/雲端運算 8 20% 9.71 11% 電子商務 7 18% 15.60 18% 大數據/商業智慧/人工智慧 3 8% 6.10 7% 社交、媒體與娛樂 3 8% 4.11 5% 金融科技 3 8% 10.05 12% 健康醫療 3 8% 11.72 14% 物流/供應鏈管理 2 5% 3.60 4% 能源/資源科技 2 5% 4.00 5% HR科技 1 3% 3.00 4% 不動產 1 3% 1.90 2% 共享滑板車 1 3% 2.75 3% 行銷/銷售科技 1 3% 4.50 5% 其他 1 3% 1.00 1% 物聯網 1 3% 1.41 2% 旅遊科技/旅館預訂平臺 1 3% 3.19 4% 航太科技與服務 1 3% 1.40 2% 零售科技 1 3% 1.00 1% 總計 40 100% 85.04 100%

20142019.10-2018 年鉅額交易統計鉅額交易統計-領域分布

企業軟體/軟體開發/雲端運算(8) 電子商務/線上市集(7)

社交、媒體與娛樂(3) 金融科技(3) 健康醫療(3)

大數據/商業智慧/人工智慧 能源/資源科技(2) 物流/共應鏈管理(2) HR科技(1) (3)

行銷/銷售/廣告科技 不動產(1) 共享出行服務/工具 零售科技(1) 物聯網(1) (1) (1)

旅遊科技(1) 航太科技與服務(1) 其他(1)

精品俱樂部 資料來源:台經院FINDIT(2019/11/2)

102

十、 鉅額投資金主

2019 年 10 月 40 件鉅額投資交易中,共有 168 家投資機構與企業參與投資,其中最活躍的 幾家投資機構為高瓴資本集團(Hillhouse Capital Group)、騰訊集團(Tencent Holdings)、老虎環球 管理(Tiger Global Management),各參與了 4 件投資;其次是 Andreessen Horowitz 與淡馬錫集 團(Temasek Holdings),各有 3 件。

20142019.10-2018 鉅額交易年鉅額交易統計-投資人

資料來源:台經院FINDIT(2019/11/2)

103

附件、2019.10 全球鉅額交易一覽表

單位:億美元 公司名稱 領域 國別 輪次 投資 宣布 描述 領投人 金額 日期 Metro Pacific 健康醫療 菲律賓 PE 輪 6.85 2019/ 菲律賓私營醫院連鎖 Kohlberg Hospital 10/15 Kravis Roberts Holdings 體系 Greensill 金融科技 英國 未揭露 6.55 2019/ 英國供應鏈金融公司 SoftBank Capital 10/28 Vision Fund Udaan 電子商務 印度 D 輪 5.85 2019/ B2B 電商平台 Altimeter 10/2 Capital, DST Global IronSource 行銷/銷售科技 以色列 PE 輪 4.50 2019/ 行動廣告平台 CVC Capital 10/3 Partners Databricks 大數據/商業智慧 美國 F 輪 4.00 2019/ 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 Andreessen 10/22 Horowitz /人工智慧 能解決方案 Vacasa 旅遊科技/旅館預 美國 C 輪 3.19 2019/ 北美最大度假屋租賃 Silver Lake 10/29 Partners 訂平台 管理商 RigUp HR 科技 美國 D 輪 3.00 2019/ 能源行業外包服務提 Andreessen 10/11 Horowitz 供商 Rue Gilt 電子商務 美國 公司輪 2.80 2019/ 美國時尚電商 Simon Groupe 10/3 Property Group Bird 共享滑板車 美國 D 輪 2.75 2019/ 共享電動滑板車出租 Caisse de 10/3 Depot et Placement du Quebec, Sequoia Capital Nuvation Bio 健康醫療 美國 A 輪 2.75 2019/ 腫瘤標靶藥物開發 Omega Funds 10/28 Distributed 能源/資源科技 美國 未揭露 2.50 2019/ 分散式太陽能開發 Fifth Third Solar 10/23 Bank, Morgan Development Stanley, Silicon Valley Bank Next Insurance 金融科技 美國 C 輪 2.50 2019/ 面向小型企業的線上 Munich Re 10/7 Ventures 保險公司 Syncreon 物流/供應鏈管理 美國 未揭露 2.50 2019/ 供應鏈物流管理 10/4 Taimei 健康醫療 中國 E 輪 2.12 2019/ 健康醫療 SaaS 服務提 Tencent Technology 10/18 Holdings, Tiger 供商 Global Management Benlai 電子商務 中國 D 輪 2.00 2019/ 農產品電商平台 Mingde 10/8 Holdings Scopely 社交、媒體與娛 美國 D 輪 2.00 2019/ 手機遊戲開發平台 NewView 10/28 Capital 樂 Danke 不動產 中國 D 輪 1.90 2019/ 公寓出租平台 CMC Capital Apartment 10/29 Group, Primavera Capital Group

104

公司名稱 領域 國別 輪次 投資 宣布 描述 領投人 金額 日期 Chayora 企業軟體/軟體開 中國 C 輪 1.80 2019/ 數據中心設計商和運 Actis 10/15 發/雲端運算 營商 Faire 電子商務 美國 D 輪 1.50 2019/ 手工藝品線上交易平 Founders 10/30 Fund, 台 Lightspeed Venture Partners Leyline 能源/資源科技 美國 PE 輪 1.50 2019/ 再生能源專案發展資 Newlight Renewable 10/17 Partners Capital 本供應商 commercetools 電子商務 德國 未揭露 1.45 2019/ 雲端電子商務軟體提 Insight 10/21 Partners 供商 Pensando 企業軟體/軟體開 美國 C 輪 1.45 2019/ 雲端運算與邊緣服務 Hewlett 10/16 Packard 發/雲端運算 解決方案供應商 Enterprise, Lightspeed Venture Partners Golden 企業軟體/軟體開 中國 B 輪 1.41 2019/ 線上發票平台和稅務 CDH Technology 10/21 Investments, 發/雲端運算 雲端平台 Shenzhen Capital Group, Tencent Holdings Qianxun 物聯網 中國 A 輪 1.41 2019/ 衛星定位、雲端運算和 China Spatial 10/18 State-Owned Intelligence 大數據技術的定位服 Capital 務開放平台 Venture Investment Fund, ICBC Investment, Shanghai International Group (SIG) Relativity 航太科技與服務 美國 C 輪 1.40 2019/ 3D 列印製造火箭、提 Bond, Tribe Space 10/1 Capital 供衛星發射服務 MX Player 社交、媒體與娛 印度 A 輪 1.11 2019/ 印度知名影音播放 Tencent 10/30 Holdings 樂 器、OTT 平台 Algolia 大數據/商業智慧 美國 C 輪 1.10 2019/ 網站內搜尋服務新創 Accel 10/15 /人工智慧 Fabric 物流/供應鏈管理 以色列 B 輪 1.10 2019/ 自動化物流公司 Corner 10/23 Ventures Instabase 企業軟體/軟體開 美國 B 輪 1.05 2019/ 數據社群網路平台 Index Ventures 10/21 發/雲端運算 CARS24 電子商務 印度 D 輪 1.00 2019/ 二手車交易平台 K C K Cargo 10/17 Transport, KCK Global, Kingsway Financial Services Inc.,

105

公司名稱 領域 國別 輪次 投資 宣布 描述 領投人 金額 日期 Unbound

Club Factory 電子商務 中國 D 輪 1.00 2019/ 跨境電商平台 Qiming 10/11 Venture Partners KK Group 零售科技 中國 D 輪 1.00 2019/ 線上與實體零售業 eWTP 10/23 Technology & Innovation Fund Kujiale 企業軟體/軟體開 中國 D 輪 1.00 2019/ 居家設計 SaaS 軟體服 Hillhouse 10/25 Capital Group 發/雲端運算 務 Midu Reader 社交、媒體與娛 中國 B 輪 1.00 2019/ 中國網絡小說閱讀平 CMC Capital 10/16 Group 樂 台 Pendo 企業軟體/軟體開 美國 E 輪 1.00 2019/ 企業服務軟體 Sapphire 10/17 Ventures 發/雲端運算 Rapyd 金融科技 英國 C 輪 1.00 2019/ 金融科技服務 Oak HC/FT 10/1 SparkCognitio 大數據/商業智慧 美國 C 輪 1.00 2019/ AI 認知安全分析服務 March Capital n 10/8 Partners /人工智慧 商 Tsign 企業軟體/軟體開 中國 C 輪 1.00 2019/ 第三方電子簽名服務 Ant Financial 10/13 發/雲端運算 平台 Xforceplus 企業軟體/軟體開 中國 C 輪 1.00 2019/ 發票管理及供應鏈協 Temasek 10/11 Holdings 發/雲端運算 作雲端平台 Soho House 其他 英國 PE 輪 1.00 2019/ 全球精品會員制俱樂 Raycliff 10/28 Capital, Simon 部,號稱俱樂部界的 Property 「LV」 Group 資料來源:Crunchbase Database, 本文整理。

林秀英、余家皓(台灣經濟研究院研六所副研究員、研究助理)

106

【群眾募資亮點觀測站】從群募發展趨勢看見台 灣群眾募資的價值

關鍵字:群眾募資、台灣群募、嘖嘖、flyingV、2019 群眾募資企業博覽會

日期:2019.11.11

本文透過 FINDIT 數據觀察及嘖嘖專案經理丁展譽、flyingV 總監陳柏安於群眾募資平台之 實務觀察綜整近期台灣群眾募資四大趨勢: (1)傳統產業透過群募創造價值—羊群效應有待 領頭羊帶頭創造;(2)台灣群眾募資平台國際化—舶來品進得來,台灣群募商品出得去;(3)

台灣群眾募資市場已吸引一群忠實粉絲—專案募資水平整體性的提升;(4)年輕不是問題— 學生也能夠創造相當成功的群眾募資 。同時,本文也透過「2019 群眾募資企業博覽會」業 者訪談,了解群眾募資帶給業者的實質效益及執行面的困難點,並探討台灣群眾募資帶來的

價值。

FINDIT 自 2015 年以來,便透過對國內外群募數據的搜集進行群眾募資趨勢分析。11 月 6 日在三創生活園區舉辦的「2019 群眾募資企業博覽會」則提供 FINDIT 平台業者觀察、業者實 際操作經驗等質性研究素材。本期筆者特別參加「2019 群眾募資企業博覽會」希望透過綜整數 據面與質性面研究給予讀者更全面的台灣群眾募資趨勢解讀,此外,FINDIT 也透過「2019 群

107

眾募資企業博覽會」業者訪談,了解群眾募資帶給業者的實質效益及執行面的困難點,並探討 台灣群眾募資帶來的價值。

資料來源:2019 群眾募資企業博覽會,FINDIT 拍攝 註:左起分別為泛科共同創辦人鄭國威、嘖嘖專案經理丁展譽、flyingV 總監陳柏安、Get Set Goal 香港群 募平台創辦人林國威 圖 1 國內外群募趨勢大解密論壇

一、台灣群眾募資趨勢觀察

台灣回饋型群眾募資起始於 2012 年,包含現今台灣的兩大群眾募資平台-嘖嘖、flyingV 皆是 2012 年開始營運,2014、2015 年群募貝果及創夢市集亦陸續加入群募戰場,但未能撼動 台灣群募領先者嘖嘖、flyingV 的地位,其中,創夢市集在 2017 年更受到樂陞案影響,結束了 回饋型群眾募資的業務。若以嘖嘖、flying V、群募貝果三大平台作為衡量台灣群眾募資市場的 基礎,可發現自 2012 年起,台灣回饋型群眾募資已累計超過 4,700 件。2012-2015 年間台灣群 眾募資飛快成長,2015 年台灣群眾募資案件首度超過了 700 件,2016、 2017 年群眾募資提案 略微下滑約 50 件,2018 年無論是嘖嘖或 flyingV 皆交出漂亮的成績單,全年度台灣群眾募資案 件則超過 900 件,2019 年截至 Q3 為止,亦累計有 872 件提案。

1.傳統產業透過群募創造價值—羊群效應有待領頭羊帶頭創造

根據 FINDIT 資料統計,可發現台灣群眾募資案中有超過 1,500 件群募案件為屬於傳統產 業之中小或微型企業發起之募資案,約占整體募資案件的 1/3,足見群眾募資中已有許多傳統

108

產業文藝復興的案例,其中,台灣傳統產業成功群募案件超過 800 件,成功募資金額超過 13 億新台幣,整體傳產商品群募成功率超過五成。若就年度別來看,2018、2019 年為傳統產業群 募爆發年,傳統產業相關的提案皆超過 300 件,成功募資案件亦都超過 200 件。以 2019 年來看, 截至第 3 季為止,群募平台傳統產業募資案共計 356 件,成功募資案件 225 件,整體傳統產業 募資成功率約為 63%,成功募得超過 4.8 億新台幣。

資料來源:台經月刊(2019.11)。 圖 2 歷年傳統產業群眾募資成功案件數與成功募資金額

其中,最令人感到驚喜的類別莫過於寢具類市場,過去台灣人購買寢具的通路大多是透過 IKEA、特力屋等家具賣場、傳統家具店商、百貨公司或網路電商等管道,現在,則多出了群眾 募資管道,特別是在 2018、2019 年家具類商品在群募平台募資成績斐然。相當大的一部份原因 歸功於台灣人對「好眠經濟」的需求。嘖嘖專案經理丁展譽表示,2018 年於嘖嘖平台募資的「眠 豆腐 | 躺一秒就不想起來的台灣製手工床墊」專案正是扮演寢具類商品群募的領頭羊角色,其 募資金額超過 1,900 萬元,贊助人數超過 1,000 人。眠豆腐創造的並不只是自身專案的成功,而 是帶動了整體寢具業在群眾募資的羊群效應,自眠豆腐後,便陸陸續續有更多的寢具業者願意 嘗試群眾募資,目前,台灣寢具相關的募資案已超過 25 件,成功募資總金額超過 5,900 萬元, 不扣除重複贊助已吸引超過 9,700 人贊助,透過群眾募資平台打造創新、高品味、高品質等品 牌形象,也區隔出偏好高質量但追求合理價格的客群。

2.台灣群眾募資平台國際化—舶來品進得來,台灣群募商品出得去

據 flyingV 總監陳柏安表示,2018、2019 年台灣群眾募資頻傳佳績其中一部份原因可歸功 於群眾募資平台的國際化,今年已有不少國際團隊來台募資,日本群募平台 Makuake 募資前三 名的商品亦是來自台灣的團隊。

109

根據 FINDIT 群眾募資資料顯示,群眾募資商品中與外國募資商品競爭最為激烈的為耳機 音響與空氣清淨機。在耳機音響類部份,累計成功金額已突破 1.6 億新台幣。雖然 2014 年起台 灣便有耳機音響類募資,但是,募資金額則是在 2018、2019 年才有了爆炸性的成長,這與國內 平台引進國外亮眼募資案不無關連。以 2019 年耳機音響類群募案件為例,於台灣募資平台募資 金額拔得頭籌的為來自瑞士的「Hyphen 無線藍牙耳機」,第二則是來自英國的「Pamu Scroll 無線藍牙耳機」,兩者皆有國際群募經驗,第三才是來自台灣英霸聲學科技的「VERSA 無線 藍牙耳機」。在空氣清淨機商品中,2015 年以來共有 19 件空氣清淨產品專案中,成功 13 件, 失敗 6 件,募資成功率約 68%,截至目前為止,台灣空氣清淨機在群眾募資市場的募資總規模 已超過 1.45 億元,來自新加坡的 Poiema 零耗材空氣清淨機已在 flyingV 平台募資超過 7,500 萬 元,是目前空氣清淨機中募資最高的專案。

3.台灣群眾募資市場已吸引一群忠實粉絲—專案募資水平整體性的提升

嘖嘖專案經理丁展譽預測 2019 年台灣群募成功募資金額將突破 2018 年的 12 億元,上看 15 億新台幣。這樣的市場規模並非勝者全拿式的靠少數幾個明星個案撐起,而是雨露均沾,大 案小案,均受其惠。據其觀察,過去可募得 3-5 萬元的小案現在約可募得 40、50 萬元,過去 可募得 40、50 萬元的案子現在可募得上百萬元。關於這樣觀察,FINDIT 團隊在進行資料搜集 與亮點個案撰寫時特別有感,2015 年台灣群募百萬募資案尚未達 40 件,今年截至第三季為止 百萬募資案已突破 140 件,這個現象反應了台灣群募市場發展日益穩健,且有一群忠實粉絲願 意支持群募平台專案。

4.年輕不是問題—學生也能夠創造相當成功的群眾募資

嘖嘖專案經理丁展譽分享近期最讓他印象深刻的募資案由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系校友所開發 的「 Lasty 食物包」,Lasty 團隊曾於 2018 年參加成大精實創業新創團隊成果發表暨創業競賽以 口金包結合保鮮盒的設計概念奪得創業潛力獎,展出後亦被分享到網路社團「不塑之客」引發 熱烈迴響,有了目標客群市場初測驗證後,2019 年 8 月開始正式在嘖嘖平台啟動群眾集資計劃, 並與擁有四十年以上生產經驗廠商合作進行產品製造與生產,透過群眾募資,Lasty 團隊不斷的 調整符合市場需求,從一群大四面臨升學或就業的學生多了創業這個選項,目前該專案,已吸 引超過 9,000 人贊助,募得超過 1,800 萬元。

二、募資 11 次的 Zenlet 成功募資心法傳授

Zenlet 是一個結合設計、工程、影像傳達與行銷背景的團隊,其設計理念便是提供簡單的 設計,更好的品質、更友善的售價且使用更少的資源浪費的商品給消費者。2014 年,Zenlet 團 隊透過觀察 Kickstarter 群募專案,了解市場需求尚未被滿足的商機到底在哪裏。團隊發現,當 時 Kickstarter 平台最為吸金的類別分別為科技類與設計類,科技類中火紅的商品為智慧手錶及 3D 印表機,設計類則為包包與卡夾,因後者與團隊才能更為接近,因此團隊便開始研究 Kickstarter 平台包包與卡夾類商品的弱點,進而開發屬於團隊自己的商品。對於 Zenlet 來說, 群募最大的效益為取得資金與市場驗證,透過專案的進行也能更明白贊助者的真實需求。

110

資料來源:Zenlet。 圖 3 Zenlet 各系列商品

過去,Zenlet 團隊曾有 11 次募資經驗,曾於台灣(flyingV 平台)、美國(Kickstarter 平台)、 日本(Makuake 平台)、韓國(Wadiz 平台)、中國(淘寶眾籌)發起募資案,團隊認為在國 外募資容易有較高且易忽略的隱藏成本,包含:較高的空運費用、特殊國家高額運費、關稅、 包裹寄丟的風險、退換貨時間長,運輸成本也較高、各國檢驗與認證費用等;在國內募資則成 本及風險較低,除了運費較低外也毋需支付關稅,包裹也更容易追蹤。此外,團隊於「2019 群 眾募資企業博覽會」中針對欲發起群眾募資的企業給予以下建議:

1.上線時機

建議訂於當地時間的週二或週三 11:00-12:00 或 20:00-22:00,日本 Makuake 平台則是唯一 的例外,建議訂於週五晚上。

2.結束時間

建議訂於週日晚上的 20:00-22:00。

3.募資期間長短

募資前己充分預熱建議設定在 30-45 天,若在募資中才逐漸蘊釀人氣則建議設定在 60 天, 欲於日本 Makuake 平台募資則可設定在 100 天。國內平台則可視情況改變募資期間。

4.募資目標設定

建議設定在最基本的生產費用,不宜設定太高。

111

5.出貨時間設定

Kickstarter 最為寛鬆,一般而言,募資結束起算 6 個月以上亦可被接受。國內平台雖無明 文規定,但建議募資結束後 6 個月內出貨。日本 Makuake 平台大約是 2 個月,淘寶眾籌則約莫 1 個月就得出貨。

三、聽聽新創業者心中的苦,群眾募資到底難在哪裏?

於「2019 群眾募資企業博覽會」中,筆者也特別採訪業者了解企業進行群眾募資的困難之 所在。 其中,曾於嘖嘖募資的一間房子旗下的一間印刷 行 (https://www.zeczec.com/projects/aletterpress003)表示群募最困難的莫過於民眾對傳統活字不 了解,需花一筆教育成本來協助民眾了解鉛字系統;電商起家發起吸刮拖 (https://www.zeczec.com/projects/watermelon_mop)的佶達有限公司則認為群眾募資需注意的 細節多,廣告投放與訂價策略都是一門學問;社會企業養貓人家 (https://www.zeczec.com/projects/puzzlecathome)表示因其產品並非商品類導向,因此當理想 與市場發生衝突時,需花更多的成本與經理人溝通,此外,該公司也表示雖然公司群眾募資立 意甚佳,但因對市場不熟悉故在群眾募資當中仍犯下不少錯誤,例如,他們曾推出的米、菜都 有不易保存的問題,漸漸調整到最後才將回饋品項訂為較易保存的茶葉;將發起「Take-Cover 拿蓋子」募資案的爆彈汽水有限公司則認為創意概念的產生最為困難,雖然該公司已透過政府 協助請工研院繪製 3D 列印設計圖,但是台灣以 3D 列印製作產品原型的成本偏高,軟性材質 3D 列印製作質量偏低,以致廠商需花更多時間成本尋求合適的原型生產業者。

資料來源:嘖嘖。 圖 4、社會企業養貓人家群眾募資概念圖

112

四、金錢之外,台灣群眾募資的價值

就個體面來看,許多業者認為群募帶來最直接的效益是透過群眾募資直接對接關心公共議 題、支持創新的受眾,藉由群眾募資的曝光,進而能夠吸引誠品、電商或國外群募平台主動接 觸開拓行銷通路等。若就總體面來看,群眾募資在早期資金市場的份量微乎其微,近來每年早 期股權投資破 1 億美元之鉅額交易件數往往一年都是超過 500 筆以上,群眾募資的規模根本無 法相提並論。然而,筆者自 2015 年以來觀察國內外群眾募資發展趨勢,深感台灣群眾募資就像 是一片養份充足的土壤,在你還沒有丟進種子之前,完全無法預期它未來將開出什麼樣的花朵。 正如,在眠豆腐之前我們並不知道群眾募資竟能協助台灣傳統產業走出低價廝殺的戰場另闢一 片天,進而改變寢具市場行銷生態,這是筆者心中台灣群眾募資為產業面所創造出最有意義的 貢獻;在貓便當菜專案之前,筆者從未想過身為被施捨者的流浪貓竟能有透過提供貓糞反過來 滋養人類,在人類主導的社會中,群眾募資也讓吾人再度思考人類與動物間的共生關係。群眾 募資不似午后炎陽那麼明亮奪目,但是她卻像夕陽晚霞,細細品味便能懂她的美麗,又像晨間 一抹東方白,在黑暗中,看到那一微微的希望。

本文作者:張嘉玲(台灣經濟研究院研六所副研究員)

參考資料 張嘉玲(2019),“專題探索:傳統產業的文藝變身—台灣傳產如何透過群眾募資打造三品行 銷及籌資”,台灣經濟研究月刊,42(11),p.81-90。。

113

【FINDIT*STAR】明谷農業生技股份有限公 司

官網: https://www.meansgood.com.tw/

「將蟲草的好分享給全世界」為許,從無到有,不僅從既有的基礎上開展,更力求積極創新, 不斷尋求技術上的突破,讓明谷成為台灣唯一量產「蟬花」,更是亞洲唯一同時量產三種蟲草- 「蟬花」、「黃金蟲草」、「白凰蟲草」的公司。

「只種自己敢吃的蟲草」為信念,不惜成本使用有機食材作為蟲草的培養基,不僅無農藥、無 重金屬,同時不添加化學肥料與抗菌劑,更為了充分掌握研發來源和管控品質,採取原料育種 栽培、應用、開發、萃取、品質監控測試、銷售及售後服務的一站式營運模式,每一環節均有 嚴謹、縝密的審核,層層把關只為了守護您的健康。

資料來源:明谷農業生技股份有限公司官網截圖

114

參、政策與觀點評析

115

【名家專欄-吳孟道】中國搶推央行數位貨幣 (CBDC)背後的意涵與省思

關鍵字:央行數位貨幣、CBDC、區塊鏈、人民幣國際化

日期:2019.11.15

最近,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會議上,史無前例地宣布將 把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全面推動各領域及各產業的自主創新發展,讓中國大陸可以在這個新 興領域走在理論最前沿、站在創新最高點、取得產業新優勢,進而提升國際話語權與規則制定 權。

這一番中國將全力衝刺區塊鏈,把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重要突破口的談話,立刻 在市場引起軒然大波。不只圈內人議論紛紛,連鮮少接觸區塊鏈的圈外人也開始夸夸其談。就 好像周星馳在食神一劇裡說的,懂的跟不懂的都摻在一起,做成撒尿牛丸了。一夕間,區塊鏈 彷彿成為一門顯學、一場全民運動,令人頗有種「為人不識區塊鏈,便稱牛逼也枉然」之感。

值得注意的是,習近平這番談話不只吹皺鏈圈一池春水,更帶動金融市場的瘋狂演出。作 為區塊鏈始祖的比特幣,短短一天內就暴漲超過四成。更不用說,與區塊鏈有關的個股,幾乎 都成為資金瘋狂競逐對象,漲幅都相當驚人。例如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迅雷(XNET),當天晚 上開盤後走勢就跟旱地拔蔥沒兩樣,直線拉升超過一倍。顯然地,中國獨特的社會主義制度, 加上 14 億人口的龐大市場,讓區塊鏈這個新興技術,充滿無限多的想像空間,而這正好應驗「三 軍未發,糧草先行」這句話。區塊鏈技術從習近平口中脫口而出到真正落地商轉,可能還有很 長一段時間,但資金早已迫不及待,先炒再說。

有趣的是,在習近平登高一呼力推區塊鏈之前,新任人行數位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早 已在各大場合公開發表大陸專屬的央行數位貨幣(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CBDC)雛形, 並預告近期就會上路。兩起事件看似獨立,實則不然。因為現行各國積極投入研究的 CBDC,

116

本質其實就是奠基於區塊鏈技術。或者更進一步來說,CBDC 核心技術幾乎非區塊鏈莫屬。習 近平在 CBDC 即將上路的這個時點大推區塊鏈,明顯帶有一點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意味。

也就是說,習近平大張旗鼓將區塊鏈列為國家重點發展項目,除了是想在特定新興領域達 成掌握國際話語權與規則制定權的目標外,另一個重責大任或許是幫 CBDC 背書、助推 CBDC, 即使穆長春曾經說過中國 CBDC 不見得一定要用區塊鏈技術。為何中國這麼積極地想推出 CBDC?主要原因至少有四個:(1)拿回民眾消費金流與訊息的主導權;(2)完善「三防(防偽鈔、 防洗錢、防資恐)」目標;(3)降低臉書幣(Libra)等新興數位貨幣的威脅,以及(4)加速人民幣國際 化進程。分別說明如下。

首先,在拿回民眾消費金流與訊息的主導權方面,我們都知道,隨著電子商務的普及化, 電子支付早已是中國最主流的支付工具。然而,九成以上的電子支付業務與訊息(根據 Bloomberg 報導,這個數字高達 94%),幾乎都掌握在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寶與騰訊的微信支付手裡,這絕 非執掌貨幣生殺大權的人行所樂見。人行行長易綱在早些時候曾公開表示,在科技與網路愈來 愈加普及的當下,互聯網科技巨頭跨入到金融領域的行為,可能會為現有金融市場帶來新的挑 戰與風險。尤其是在部分金融業務(如電子支付)出現集中壟斷的現象,更會加劇這類風險的形 成。因此,人行與互聯網科技巨頭之間的金融界限,必須明顯區隔。

其實,對於人行的舉動,並不會令人感到意外。早於 2017 年 3 月人行轄下的非銀行支付機 構網路支付清算平台(俗稱網聯平台)開始試營運以來,包括支付寶及微信支付等這類第三方支 付機構的清結算服務,就都已被接入網聯平台,由網聯來進行清結算工作。換句話說,人行早 已實質掌控電子支付資金的流向。未來 CBDC 的發行,無疑只會更加強化人行在消費金流與訊 息的主導權,同時弱化甚至取代第三方支付機構的支付功能。對人行來說,這無非也是降低前 述新金融風險與挑戰的一種做法。

其次,在完善「三防」目標方面,不管是防偽鈔、防洗錢或防資恐,基本上都是基於數位 加密貨幣相較於現鈔難以偽造、可以追溯的特性,來避免這類不易監管的問題發生。過去以現 鈔為主要交易媒介的中國社會,常得面臨人民幣偽鈔大量流通的問題,這讓中國貨幣信用遭受 極大損害,甚至造成貨幣政策無法發揮預期作用,使得金融市場陷入混亂。更不用說,洗錢與 資恐行為常會透過地下金融管道,擾亂金融秩序,這都對金融監管機構帶來諸多困擾。因此, 若能讓 CBDC 取代傳統現鈔,勢必可以大幅避免偽鈔盛行問題,同時也可藉由清楚掌握資金流 向來強化防制洗錢及打擊資恐作用。

再者,在降低臉書幣等新興數位貨幣的威脅方面,雖然這部分威脅在中國這類高度金融管 制的國家比較不會存在(尤其臉書在中國是被封鎖的),但難保一旦在境外形成風潮,也會影響 到人民幣日後跨境交易、投資、匯兌等行為,形成變相的貨幣政策外溢效應。畢竟在經濟全球 化的當下,關起門來自成一套交易體系,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商品貿易如此,資本流動更是如 此。與其這樣,不如先行發展自身的數位加密貨幣,搞不好還可進一步取得國際話語權與規則 制定權。而這也就延伸到最後一個加速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考量(可能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原 因)。

不容否認,自 2009 年 3 月人行前行長周小川發表「關於改革國際貨幣體系的思考」一文、 昭示人民幣國際化的野心以來,隨著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的全面實施、人民幣跨境投資業務的

117

開放、人民幣債券國際化的推動、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廣設、以及與其他國家或地區貨幣互換協 定的簽訂等,人民幣國際化確實取得大幅度的實質進展。只是,這樣的進展在 2016 年 10 月人 民幣正式納入 SDR 成為計價通貨籃成員以後,出現明顯停滯的現象。從近幾年來人民幣國際化 的一些數據,不進反退,便可略窺一二。

例如,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公布的最新數據指出,9 月人民幣國際支付份額 再度回落至 2%以下,來到 1.95%,不只低於 8 月的 2.22%,也較三年多前(2016 年 1 月)的 2.45%, 整整少了 0.5%,清楚刻劃出人民幣國際化步調不進反退的現象。此外,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IS) 9 月中旬針對全球外匯交易所進行的三年期調查報告,同樣可以發現,儘管全球外匯市場每日 平均交易量在這三年期間成長將近三成,來到 6.6 兆美元,但身處其中的人民幣市場份額卻幾 乎維持原貌,僅從 4%微升至 4.3%,這在在都突顯人民幣國際化進展緩慢。

面對這樣的僵局,人行想要有所突破,把腦筋動到 CBDC 頭上,自然不難理解。正所謂,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畢竟結合區塊鏈技術的 CBDC,不只是單純地把現鈔數位化、替代 M0(流 通中的現金)而已,更可能會是挑戰當前美元本位的國際貨幣體系重要工具,而這也是過去人民 幣國際化一直想要達成的目標。就如同 Mark Zuckerberg 在美國聽證會時所提到的,如果美國 監管機關不斷阻撓 Libra 開發計畫,等同變相幫助中國這類新興市場國家發展自身的主權加密 貨幣,這無疑是在損害美國利益與美元霸權地位。同樣地,英國央行總裁 Mark Carney 早先在 美國 Jackson Hole 舉行的全球央行年會上,也曾公開呼籲,為了避免國際貨幣體系長期被美元 把持,全球央行應該慎重考慮合作發行合成霸權貨幣(Synthetic Hegemonic Currency)—一種概念 類似 SDR 的數位加密貨幣。

不管是 Mark Zuckerberg 的反擊或是 Mark Carney 的提案,顯然都與中國加快 CBDC 發行 步調相互呼應,而背後攸關的當然就是人民幣取代美元的大夢。姑且不論這個夢最終會不會實 現,至少中國這個大動作已讓 CBDC 這股風潮逐漸吹向全球各地,未來或許有機會形成一股新 的勢力,聯手抗衡美元。例如突尼西亞日前宣布正式啟動以真實紙幣作為儲備發行 CBDC,成 為全球第一個發行央行數位貨幣(e-dinar)的國家。而周遭包括摩洛哥、阿爾及利亞及茅利塔尼亞 等國也表示,未來可能加入突尼西亞 e-Dinar 這個系統,用共同的 e-Dinar 來進行國際支付與交 易。更不用說,原本已經在試運行(先導試驗)的瑞典 e-Krona 與烏拉圭 e-Peso,勢必會加快腳步。 從貨幣演進的角度來看,這可能不是一件壞事,因為可以加快無現金社會的到來。只是,一個 無現金的社會,真的是我們想要的嗎?這或許才是要認真思考的。

本文作者吳孟道 博士(台灣經濟研究院研六所/所長)

118

【新創園地專欄-林冠仲】新創事業的兩難:找 補助/投資?還是找群募?

關鍵字:創新園地、募資方程式、新創、投資、補助、群募

日期:2019.11

群眾募資(Crowdfunding)是近年興起也熱絡的募資形式,不同於補助款的資金來源,也 跟找天使投資人或者創投業者有異。群眾募資已經逐漸成為新創業者在傳統資金攫取之外,一 個不同的募資管道。國外知名群眾募資平台例如 Kickstarter、Indiegogo,台灣兩大群募業者有 flyingV、嘖嘖。群眾募資填補了新創早期資金的不足,也銜接了概念驗證到商品可行性驗證的 過程。

「群眾募資」的定義與類別

群眾募資不論在國內或者國際上,都已經不算是很新的名詞,新創業者多數也都對此有基 本的認知。本文一開始須要先說明群眾募資的兩大類型:

1. 股權式群眾募資(Equity Crowdfunding):透過「網路平台」由投資人(Investor)對於專 案(通常是一個公司或者 SPV 註 1)做投資,並且獲得「公司股權」作為對價。承擔的是 投資的風險,也可能享受到投資新創的高報酬。簡單的想,股權群募就是一個「人人皆創 投」、「創投網路化」的概念註 2,只是對象不固定,是一群群眾。

119

2. 非股權式群眾募資(non-Equity Crowdfunding):利用「網路平台」由贊助人(Backer) 對於專案進行集資,透過資金支援專案提案者將專案執行完畢,通常會是獲得產品或者服 務體驗等作為對價。相對來說,是一個「預購」或者「贊助」的概念。

國內大多數文章提到群募,通常指的都是後者的非股權式群眾募資,本文也會以非股權群 募為主,後續提到「群募」皆為非股權之概念。國內並非沒有股權群募業者,較知名之國內股 權群募平台有過去的創夢市集註 3,以及目前僅存的元富證券股權群募、第一金證券股權群募、 大昌證券股權群募三家。國內股權群募之發展,在歸為證券業管理作為法源下開啟其濫觴,而 其現況本文暫不討論。

依據 European Crowdfunding Network 之分類,還有債權式股權群募,利用網路對不特定對 象進行借款。而非股權群募尚細分出「報酬型 Reward-Base」以及「捐贈型 Donation-Base」兩 種。國內業者多數都融合報酬型以及捐贈型兩者在同一平台上。

「群眾募資」的內涵與資金階段

新創業者需要在不同發展階段,尋求較適切的資金來源。創立之初免不了需要三個 F--Friend、 Family & Fools 的支持,爾後透過補助申請、天使投資接續到創投業者。而群眾募資在資金階 段上,正好介於補助、天使投資以及後續進入尋找創投資金中間。

資料來源:http://www.ifanr.com/48496,本文作者補充調整。

在資金的額度上,通常群募的額度介於新台幣百萬到一千萬元之間,能夠突破千萬群募的 案件相對少,通常會是稍微高價的產品。例如 flyingV 知名的 POIEMA 空氣清淨機專案、嘖嘖 的 Hinding 飲料杯,都是破千萬的國內案件。

120

群募對於新創業者,不僅是協助早期資金的應用,新創團隊可以透過群募平台獲得除資金 之外,更重要的三個啟示(Hints):

1. 「市場可行性」的驗證過程:群募是一個市場可行性的前期驗證。創業家必定會覺得自己 的產品有需求,但是需求的高低往往不見得在預期之中。群募平台讓創業者可以在低成本 下,做一個市場需求的測試。當支持者(Backer)認購速度快、專案快速達到設定標準(預 期募資金額),表示消費者認可了這個產品的需求;若是能夠快速超標,並且超過預期金 額許多倍,恭喜新創,您的產品 Hit 到市場了!若是專案募資失敗,新創業者反而可以在 早期做思考,是產品面的問題?還是產品溝通的隔閡?或者行銷策略上的失誤?

2. 「產品量產可行性」的檢驗測試:群募提供了新創業者獲得第一筆量產的必要資金。量產 往往是創業者在 POC(概念驗證)後的另一個挑戰,透過群募獲得啟動資金,團隊可以 好好的將心思放在第一次的量產上,包含 OEM 的洽談、工廠的選擇以及重要的品管標準 建立,以及與協同單位(設計或者生產)的權利義務合約。此階段也是群募的關鍵,近年 許多群募的爭議都發生在這個環節!嘖嘖杯風光在兩個月募得超過 2,000 萬資金,但在與 生產單位的專利、相似產品爭議上,讓募資的心血付諸東流註 4。

3. 「行銷策略」的規劃檢討:好產品除了設計、生產,後面一定要有很好說故事的行銷策略。 群募平台通常會協助基礎的行銷建議,以過去相似產品成功的作法,提供給新創團隊可行 銷方案的概念,搭配影片、時事、議題創造等,形塑出熱烈需求的氛圍,產品的整體形象、 包裝設計等,這些行銷規劃也是募資過程重要學習。

除此之外,透過群募的過程,也建立新創事業在生產管理、合作契約的基礎概念。料、工、 成本精算到產品訂價,利用這個過程讓團隊落實 Business Model 的建立與執行,回歸到 Business Model Canvas 下方的財務規劃註 5。

募資成功的後一章

群募成功是新創事業邁向商品化的第一步!

募資成功之後,在資金面團隊因為有了「第一單」開始準備走出創業的谷底(死亡之谷 Valley of Death)註 6。而離開死亡之谷後,通常比較有機會獲取較大天使投資挹注或者創投業者的青 睞。

在事業營運面,成功群募之後,團隊需要趕緊思考接續的產品線以及通路策略。單一產品 在創投角度,會有風險過高的擔憂,怎麼從 One Product Company 走向 Multi-Products,需要團 隊在產品線上做佈局,可以是既有產品的延伸,例如 POIEMA 空氣清淨機從直立機型衍生出車 用版本,或者不同客群區隔的新產品推出。通路佈建則是緊接的另一課題。謹記「利基產品走 特殊通路」,以台灣多數募資成功案例的商品多偏向設計、文創、小物,傳統大型通路不見得 是第一選項,回歸到小成本的網路操作,Pinkoi、叁拾選物、BS 視角等也許是新創團隊更適合 的通路選項。

121

國內群募業者 flyingV 與蝦皮購物合作,推出了長預購計畫,也是一個群募平台跨界合作, 延續產品銷售週期的作法,對於新創業者也是一個較精準的通路選項。

從補助到群募的銜接,加速事業營運發展

透過補助讓新創事業進行概念驗證,若能夠利用群募平台銜接往產品化邁進,成功完成產 品驗證到商業模式驗證,新創團隊不僅能夠提早度過新事業初期的高風險階段,也能夠在相對 上不致於面臨資金捉襟見肘的困境。

小山坡生活是一個以物理原理與科普出發,推出設計產品的業者,早期推出立體拼圖音響, 從摩艾石像到可愛動物系列,獲得千里馬創業競賽佳作、文化部文創之星工藝設計組冠軍,開 啟了創業之路。早期從競賽獎金到獲得國發會天使補助計畫,完成 POC 到初步商品化驗證所需 的資金,創辦人後續推出 Inde-Pen 自立筆,並且成功在台灣、美國、日本、韓國之募資平台募 資,除產品線延伸,也走過市場可行性、量產可行性以及行銷規劃的驗證。團隊透過群募除了 募得資金外,也尋找到國外代理商、協同生產的代工業者,並且將產品上架 uDesign 網路平台 做持續銷售。是一個群募成功後逐步邁向加速事業營運發展的好例子。

資料來源: https://udesign.udnfunlife.com/mall/cus/cat/Cc1c02.do?dc_cateid_0=0_059_049_149&dc_cargxuid _0=DU00046747

本文作者為台灣新光國際創投副總經理、大同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122

註釋

1. 註 1:SPV-Special Purpose Vehicle,或稱 SPE- Special Purpose Vehicle。其目的通常作為投 資的中介,不會是實質營運的公司,而是作為目的信託、投資或者風險隔離的法人實體。

2. 註 2:只能說概念之原因,一來在於投資新創的評估需要相當專業,二者各國法規上皆對 於投資人有基礎限制(投資資格與投資金額等),就實際上不會是「人人」皆創投。

3. 註 3:創夢市集是由多家國內遊戲業者合資成立之產業加速器,其發起設立之「創夢市集 股權群募」曾是國內第一家非證券業設立之股權群募平台,但於 2017 年停止營業進行解 散。

4. 註 4:參閱「群眾募資的杯劇?剖析嘖嘖杯的愛恨糾葛」,關鍵評論網。2017/12/3。資料 來源: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85042 。

5. 註 5:商業模式九宮格在台灣已經算是新創業者耳熟能詳的思考模式。是由 Osterwalder & Pigneur 兩位學者研究提出的方案。Business Model Canvas: nine business model building blocks, Osterwalder, Pigneur & al. 2010。

6. 註 6:創業死亡之谷(Valley of Death), Howard Love 著 the Start-up J curve 以及 Paul Graham 的 How to Start a Startup 等著作,都有一樣的概念。

123

【新創園地專欄-邱重威】新創企業邁向獲投之 路會遭遇的小坎坷

關鍵字:創新園地、募資方程式、新創、投資

日期:2019.11

今年度,筆者有個機緣,接手 20 餘家新創企業輔導/協處,協助這 20 餘家新創企業去鏈結 市場與資金,並在這個過程中詳實地記錄。半年多的時間過去了,茲整理這些紀錄,勾勒出新 創企業的 60 個問題。透過本次邀稿,再盤點了這 60 個新創企業問題,去除足以辨識企業資訊, 依照產銷人發財等構面,將新創公司容易重複發生,或是發生了就要整個打掉重練的問題整理 出來,撰寫成為本文。之所以稱之為小坎坷,不是真的這些坎坷很小,而是當創業者跨大步邁 出,再回頭看的時候,這些小坎坷足以作為創業成功者身上抹滅不去的光榮痕跡。

為了避免造成邀稿單位的困擾,筆者還是申明一件事情,以下觀點為個人結合台灣投資人 及新創業者觀點,與邀稿單位無關,若有不同觀點,歡迎提出打臉。

我們看到的第一個問題,在一開始創業就會遇到,就是股本形成。在這 20 餘家企業中,能 夠談到未來具有投資價值的,約莫不會超過 5 家,但在這 5 家中,就有 2 家所採取的模式為低 面額及高股數。當然在公司法修訂之後,筆者認為這是一種具有彈性的作法,新創企業創辦人

124

在股本形成的當下考量,會意識到「在無法拉高資本額的情況下,未來很容易被後續投資者稀 釋股權,而造成持股比率過低」;或者是「在未來增資,以低面額情況,即使溢價發行,每股 價格也比較容易說服潛在投資人投資」的觀點,但是看在習慣運用10元面額估算的投資人觀點, 他們會認為「每股價格低,以低資本換算成高額的股數,感覺創辦人在創業初期只想賺資本利 得,而非真的有心經營企業創造股東利益」而作罷。

對於投資人來說,他們想要投資的對象,當然希望能夠專注在事業發展本質上,而非一開 始就在股權結構上著墨;而且對於新創業者所擔心稀釋股權的考量,其實還有其他許多做法, 包含達到里程碑時可採取附買回、經營團隊優先認購等,以平等對賭方式,進行股權結構上調 整,投資人還可以藉此了解創業者對自己創業是否具有信心。

我們看到的第二個問題,在今年度特別明顯,有較多的新創業者寧願找財務型投資人,也 不願意找策略型投資人。在創業初期,希望尋求財務型投資人,希望減少投資人干預,但在筆 者的經驗中,這犯了兩個假設錯誤:(1) 認為財務型投資人干預較少;(2) 自己不需要除資金外 的資源。這可能跟某些失敗創業者的經驗有關,然而他們搞錯了一點,不是錯在找策略型或是 財務型投資者,而是根本找錯投資人。

然而,有趣的是,我們看到每個說要財務型投資人的新創企業,卻都希望一個不相關的潛 在策略型投資人,能夠提供手上的產業人脈資源。

我們看到的第三個問題,就是生產成本的問題。在這 20 餘家企業中,僅有 1 家企業,商品 成為今年度群募平台募資金額最高的項目之一,這其實對政府補助計畫是一個相當大的亮點。 然而由於在商品設計時未考量到生產的難度與成本,而造成生產材料成本與加工費用高,導致 毛利不足;且由於毛利不足,因此實體通路分潤低,且商品在群募平台熱銷是靠大量的語音素 材才能傳遞商品價值,因此實體通路銷售意願低,即使願意,也難以推動。也就是,當我們商 品獲致市場極大的迴響時,可能不在於原來的業者不知道可以這樣做,而在於原來的業者知道 這樣做會產生何種困境。

另外,新創業者在委外生產策略可能針對不同組件會尋求不同代工廠商進行生產,以避免 單一代工廠商生產不出,而導致出貨延宕。然而,在生產數量已經不足狀況下,分割委外代工 訂單,會無法建立主力協力廠商,廠商配合度低,無法快速解決生產端問題,品質無法歸咎至 單一廠商,且代工廠商也不願意以較低價格承接,反而弊多於利。

我們看到的第四個問題,就是專利的問題。在這 20 餘家企業中,大約有 5 家企業具有一定 技術領先優勢,而其中 3 家企業商品開發速度,相較於同業,速度異常快速,然深究其原因, 會發現其中 2 家新創企業,與過去團隊所屬企業所做的商品同質性高,即使新創企業認為已規 避了前者專利,但還是會引發專利侵權的疑慮。然而,從投資人觀點,首先須釐清專利上是否 有侵權,即使沒有侵權,也要評估當前公司提出侵權告訴時,是否能夠因應侵權官司訴訟及可 能採取假扣押等動作,會不會影響公司商譽及商品銷售;另外,在財務上也應該編列部分預算, 作為侵權公司預計損失備抵(若有更專業的會計用語歡迎指正)。

我們看到的第五個問題,就是商品銷售的問題。在這 20 餘家企業中,大約在市場銷售上可 以依照自己發展進程的,只有其中 7 家企業,其他全部都有銷售問題。銷售的問題涉及太廣, 有可能是未鎖定目標客群;未進行客群分析,包含任務、痛點及效益;產品商品化程度不足;

125

定價太高未考量整體採購行為,太低未考量中間推廣費用;無合適通路,展演使用情境等。然 而,在其中,筆者覺得最大的問題在於,新創業者都寧願先花錢把商品/服務做出來,而不願意 花錢(花時間)先預估市場規模、了解客戶需求剛性、評估需要藉由哪些通路與客戶互動、如何 建立客戶關係,還有市場上有多少的競爭者。不先預估市場規模,就不知道未來的可能成長動 能;不先了解客戶需求剛性,就不知道東西要怎樣訴求;而不先了解市場上有多少的競爭者, 就不知道會遇到怎樣推廣阻力。

然而,常常看到新創業者自詡提出破壞式創新商品,認為這是一個新市場新產品,殊不知 這是最不可能推動成功的。即使在舊市場推出新產品,在製造過程中,如果上游材料是單一來 源(single source),沒有替代品,往往都難以推動,筆者發現,後進者唯有先遵循業界規格, 建立信任感之後,才能夠進行創新商品的推動。

我們看到的第六個問題,就是最終商業模式是否能夠開始轉動,轉動需要花多少資源,且 這個商模循環是否為正向循環,且商模越轉越快,越轉越大,但成本與費用卻僅是部分成長, 其中最需要注意的就是「瓶頸」在哪?

在初期發展,積極的新創業者因為存活,都會發展許多專案,成為專案型(project base) 營收企業,但除取得營收外,新創業者也必須思考未來發展方向。將已有專案服務做成標準化 商品,同時依據最大公因數法則,將多數客戶需求簡化商品訴求,提升客戶的接受度,有助於 將營收模式調整成為 product base。

我們看到的第七個問題,就是聚焦。建議新創業者只能問一個問題,那就是「我能不能再 聚焦」;而不是一再解釋「我這是在聚焦策略下所做的嘗試」。但聚焦是個新創業者的最難的 必修課題,往往都要發散後才知道怎樣收斂。

以上,是筆者個人在過去半年中,協處新創企業所得到的歸納,可能尚未觸及如何呈現包 裝企業,或者如何進行財務預估,有機會在下一次專文論述,但對於筆者而言,投資是一種信 任,更是一種緣分,獲得投資不是結果,而只是一個過程,聰明的新創業者,應該思考的是, 如何透過投資,取得企業所需的發展資源才對。

本文作者為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全國創新創業總會新事業部主任

126

【新創園地專欄-陳顯立】關於募資這檔事- Andy 的我思與我見

關鍵字:創新園地、新創、募資

日期:2019.11.15

在擁有創業家與高階經理人雙重身分交替的工作歷程中,自然也接觸到了很多新創公司,在 某些時機點自身也從事了十數筆的天使投資,而近兩年有兩個網路應用科技業的投資出場案例, 報酬率約在 6 倍和 9 倍間,持有時間都在五年上下,有了一些成功經驗因此其實很常被問到:「身 為個人投資人(天使),沒有專業投資團隊去評估新創公司的估價,是如何選擇投資標的呢?」

市場上常見對天使投資人的定義,引用維基百科的說法:『天使投資者(英語:Angel investor) 或天使,在歐洲稱為商業天使(Business Angel)或非正式投資者,是指提供創業資金以換取可 轉換債券或所有者權益的富裕個人投資者。』簡言之,天使投資人代表其資金是自己的錢。以創 業家的角度來看,公司啟動資金常來自親友、同事和有間接關係的陌生人,他們的投資行為不盡 然出於商業利益考量,多是屬於認同創業家的創業目的,並認為未來將有利可圖,願冒著風險投 入資金,以賺取將來的可能投資收益。

就我個人的評估,是四個階段的思考:

A 投資階段

B 投資成交因素

C 出場評估項目:風險控制

D 如何算價格:找到最恰當的投資時機點

127

資料來源:大和有話說(https://lihi1.com/fR5MZ)

有一個思考點,分享給天使投資人與新創團隊:「事業的每個階段都可以進行天使投資,因 為都需要策略協助的投資人。」這句話的意思是我將天使投資人定義為會有策略投入的資源,天 使投資人帶來的不是錢,而是策略資源的投入和落實,而且是實際的投入產出。舉個例子來說: 公司上市櫃前,也可以找天使投資人,這時候就適合找投行經驗的高階經理人作為天使投資人, 因為他擁有的輔導企業上市櫃的經驗,也能協助新創減少不恰當資源分配下的時間和金錢成本。 相對來說,新創團隊怎麼檢驗這個天使投資人是否有實力幫助自己? 端視天使投資人是否具有 策略資源的投入落實且擁有執行的能力。

因為我個人的工作經歷,從先創業開始,接著到大企業擔任高階主管職務,然後再創業,下 個階段即將又回到世界級的大集團,是個擁有創業經驗與領導才能的高階經理人,所以在投資新 創的選擇上,會受到我個人性格的影響。選擇新創公司,我看的關鍵是:『人』,特別是創辦人。 除了觀察創辦人,也要注意投資的時機點。由於我是直覺式的人,思考邏輯強,但不喜歡複雜的 生意,可以短時間講清楚商業模式(Business model)的生意是最好的,這個考量因素受到我個 人「性格」影響。

另一個考量因素是「時機點」,這裡的時間點指的是,投資標的所從事的業務內容,會與我 自己當下的工作領域相關,對我來說是屬於本業的延伸生意,這是一種策略投入的思維。所以投 資與否,會視當時階段在做什麼事情有關。

投資的『成交』,取決於兩點:哲學的夢想以及數學的財務曲線,成本=哲學的夢想 X 數學 的財務曲線。哲學性的夢想,屬於不可被量化的因素,比如說:Google 的企業夢想之一,是希 望資訊可以快速的流通,大家皆能平等地獲取資訊。但假使企業夢想單純只有這個,投資形式可 以選擇『捐贈』就好,還能節稅,不需要承擔投資風險。因此另一重要因素,是要有數學可算的 財務曲線,加法或乘法都可以。投資人若單純只看財務,選擇買上市櫃公司股票比較省事,所以 前面我強調天使投資人要有投入策略資源的能力。當新創團隊的商業計劃書(Business Plan)能 提出公司願景(夢想)如何具體的執行,並能有可預見的財務計算,就是很重要的投資評估。

投資的獲利,是大家相對也很重視的:如何評估出場的可能性?

128

今天我投資一個團隊,有個很重要的心法,看這個團隊的生意模式是否會有持續的現金流, 也就是有沒有被動收入的存在性,那代表了這個生意模式的「風險控制」程度。也就是假設什麼 都不做,還是會有生意上門,乍聽很不可思議,讓我舉例說明:交友 APP,前面建置完,市場 佔有率衝刺後,如果哪天發生什麼狀況下,團隊沒有做任何營運行為的狀態下,APP 的使用者 會慢慢消失,但不會馬上死掉。相反地來說,如果餐飲業開店做生意,廚房師傅沒來,無法營業 當日就沒有營收,這類的生意風險太高就不會是我想投入的項目。

其他評估的因素還包含了前面提過的,是否為自己本業可延伸的相關項目,投資的生意有什 麼可以轉換成自己本業的協助?這個是運用剩餘價值再利用的思考點,一個好生意是能幫助自己 和投資人雙贏的。

以外部環境來看,還要判斷市場上有沒有其他買家也需要這個項目,那將可計算出投資風險 有多少的風險分攤的對象,會協助天使投資人去思考:

1. 市場上有沒有大的買家需要這個生意?投資的項目以後會有被收購的可能性。

2. 風險分攤的效益,裡面有沒有重要人士或因素不會讓這家公司倒掉。以市場知名的企業: 特力屋跟特力貿易來看,前者代表通路銷售,後者是特力集團起家的根基,負責採購和代 理進口商品,如果特力屋營運不好,集團也不會讓它倒閉,否則將會損失重要的銷售通路。

資料來源:作者自繪。

以生意風險控制延伸,將能較容易地判斷出手的「投資價格」,我個人有個簡單的算式,投 資價格=最低限定的自然營收、最小營運的成本,加上時間因素去評斷。

129

資料來源:作者自繪。

如投資商品的廣告文案上常寫的:「投資有賺有賠」,在我看來投資新創團隊,不是投資報 酬率優先的問題,最重要的是雙方是否能在某部分彼此加乘。這世界已經不再是單打獨鬥的市場, 而是打群架的時代。只有可常態性營運的生意才是好的投資標的-之於我而言!

本文作者為陳顯立/Andy,前富盈數據(Breaktime)執行長 畢業自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系。關於過去的職場經歷,曾經於 2016 創辦富盈數據(Breaktime)擔 任執行長一職、也曾擔任過燦坤 3C 營運長、特力零售集團電子商務部協理、摩比家電子商務整 合行銷副理、誠品書店全球網路中文採購主任、Beauty Shop 網路購物平台共同創辦人等,專精 於數據解析與商業應用、零售/電商虛實整合應用、網銷營運管理、系統管理等領域,陳顯立曾 在三年內將特力屋打造為全台最大居家修繕電商平台,業績成長 20 倍,另外於 2006 年推出的社 群交友電信加值服務,更是讓營收高達 6,800 萬元。

130

【創新創業與產經政策】

一、國內創新創業與產經政策

1. 國發會推開放資料法 草案預計明年底出爐

關鍵字:開放資料、國發會

日期:2019.11

為了鼓勵政府機關資料開放,同時有規範可依循,國發會將著手制定「開放資料法」,預 計明年底前提出草案。

目前政府資料開放平台上共計約 4 萬 1000 筆資料,其中達到機器可讀、規格化,並能完整 詮釋的「金質獎」資料,達到 64%,比起去年僅 3%的情形大幅成長。目前對於開放政府資料, 仍是由內規規範,因此有些政府部門認為缺少法律依據,執行時較不積極。但未來當開放資料 越來越多,甚至擴及至民間單位,就必須要有國家標準作為依循的準則,並以法律為基礎。因 此國發會也將著手研議,提出「開放資料法」草案,做為未來推動開放政府的依據,並能夠與 其他國家接軌。

參考來源:中央社 (https://pse.is/LN3A7)

2. 小企業想借款 未來可用水電瓦斯繳費紀錄徵信

關鍵字:中小企業、信用評等、聯徵中心、金管會

日期:2019.11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委顧立雄表示,信用卡聯徵中心正在建置介接政府資料,未來可參 考企業繳納水電瓦斯費紀錄,來輔助加速銀行徵信核貸的速度。

立委郭正亮在財政委員會質詢時表示,有些中小企業規模小、與銀行往來不足,實際上根 本無法取得銀行融資,雖然銀行總放款戶數高達 143 萬戶,但其中各家銀行重疊,實際往來企 業家數可能不到 40 萬、占比僅三成左右。建議金管會應引入數位化等新科技,例如中國銀行或 是 P2P(網路個人貸款)等,運用一些非傳統的信用資料,例如行動數據或是網路消費歷程等, 創造多元授信指標,可發展成為徵信數據。

金管會主委顧立雄回應表示,未來中小企業放款,除了金額外也要考慮家數。台灣有聯徵 中心對財務資料收集相當完整,但這的確是傳統金融,至於行為數據的應用,因為涉及個資, 監理機關在核准是會相對小心,只要不涉及個資保護法的部份,企業金融這塊可以考慮來發展。 目前,聯徵中心已在介接水電瓦斯費等繳交紀錄平台,還有純網銀等等,未來考慮利用科技及 數據分析,可以強化中小企業信用不足的部分,讓中小企業更容易取得銀行貸款。

參考來源:經濟日報 (https://pse.is/JJKMF)

131

3. 我國企業 5G 專網專頻政策未來三大方向

關鍵字:5G 專網專頻政策、金管會

日期:2019.11

針對我國企業專網專頻議題,交通部長林佳龍及 NCC 代理主委陳耀祥邀請五大電信公司 總經理喝咖啡討論,交換意見並做出未來三大方向,包括:(1)專頻將延後至第二波 5G 商 用頻譜釋照後,也就是大約 3 年後才進行;(2)專頻將採審議制,取得成本與商用頻譜相當; (3)開放企業可以與電信業者共同合作申請專頻,但申請人必須以專網所有權人或使用人為 申請主體。

同時在第二波 5G 頻譜釋出,已規畫主流頻段 4.4~4.5GHz 釋出 200MHz 作為競標頻寬。 至於,未來企業專網專頻將採審議制,將落在 4.8~4.9MHz。

專頻發放時程方面,改成第二波 5G 商用頻譜釋出後,也就是約落在 2023 年,至少 3 年後 才會正式釋出專頻。

專頻規畫及發放方式,是參考德國模式採用審議制,有意爭取專頻的企業,必須先申請 PoB 實驗網並且經過審核通過之後才能申請專頻,專頻執照年限 3 年。

而專頻取得成本,將與電信業者競標取得的商用頻譜成本相當,以避免企業、電信兩邊取 得頻譜資源的不公平競爭。

參考來源:科技產業資訊室 (https://pse.is/GJY3P)

4.因應金融科技發展,金管會要導入監理科技建立數位監理申報機制

關鍵字:監理科計、金管會

日期:2019.11

因應金融科技發展,金管會的監理機制也要與時俱進,金管會主委顧立雄表示,金管會要 利用推動純網銀的契機,重新檢視現行監理資訊申報系統,希望導入監理科技,建立數位監理 申報機制,針對監理資料蒐集、處理、分析等工作,建立自動化、即時化、智慧化的作業流程, 提升監理的效率與能力。

參考來源:iThome(https://bit.ly/2ObWeCG)

5.中小信保基金「千億保專案」力挺青年農、漁民 普惠青年農、漁民

關鍵字:千億保證專案、中小信保基金、青年農、

日期:2019.11

為落實挺青年農、漁民生計,中小信保基金日前宣布,「千億保專案」適用範圍將從中小 企業擴大至小型農、漁民,且九成五優惠保證融資額度將從 50 萬元提高到 100 萬元,保證手續 費僅需 0.375%,且最快當日即可核保。

132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及中小信保基金 5 月推出「中小企業千億融資保證專案」,為實收資本 額 3 千萬元以下的營利事業提供「小額貸款」及「批次保證」優惠保證措施。中小信保指出, 因具備高保證成數、低保證手續費率、核保快速及保證融資額度最高 600 萬元等特色,截至 10 月底已核保 2 萬 9 千家中小企業、超過 620 億元資金。

中小信保表示,為進一步擴大適用對象及保證優惠,力挺青年農、漁民,信保基金即日起 升級專案內容,修改名稱為「千億保專案」。除延續原專案特色外,並將「小額貸款」原提供 九成五的優惠保證融資額度由 50 萬元提高至 100 萬元。

中小信保表示,擴大適用至農、漁民範圍定義為,凡銷售免稅貨物或勞務的營業人,且有 營業事實者,包括飼料及未經加工的生鮮農、林、漁、牧產物、副產物等;農、漁民銷售其收 穫、捕獲之農、林、漁、牧產物、副產物;以及漁民銷售其捕獲的魚類、貝類。

參考來源:中小企業信保基金、大紀元(https://bit.ly/2qeKQOq ; https://bit.ly/2Xbo5ap)

二、國外創新創業與產經政策

1. 法國政府冀望推動整合人臉辨識法案

關鍵字:法國、人臉辨識法案

日期:2019.11

鑒於未來人臉辨識技術可能普及化,法國數位事務部有意與法國國家資訊自由委員會 (Commission nationale de l’informatique et des libertés;簡稱 CNIL)攜手建立一項針對應用該技 術之監督評估機構,以保證法國民眾個人資料隱私權。

法國內政部目前正測試一項取名為 Alicem 之人臉辨識 APP,以人臉辨識功能取代線上 500 項公共服務使用者登錄介面。雖歐洲個人法保護規範(GDPR)禁止任何生物特徵辨識數據處理行 為,法國內政部於本(2019)年五月以法令形式容許該 APP 之測試,並預計於下個月開放給全國 民眾使用。CNIL 強調所有使用該技術之實驗必須遵守現行立法,且希望就此草案提共意見以 確保民眾個人資料的隱私。

參考來源:法國/駐法國代表處經濟組 (https://pse.is/LXUJ8)

2. 法參議院提出立法草案 試圖終結 Google 及蘋果在應用程式市場的獨佔

關鍵字:法國、數位市場獨佔

日期:2019.11

法國參議院經濟事務委員會近日提出一立法草案,旨在對抗獨佔數位市場的大型企業,以 保障消費者於網路空間的自由選擇;這些企業對於消費者的網路使用習慣影響過鉅,欠缺民主 正當性。

133

該草案的三個主要規範重點,首先是智慧型手機或平板的使用者,得以自由選擇所需服務; 第二個立法重點是社群網路之間的互通性,以確保使用者在脫離特定社群網路時,不會因此與 已建立的聯絡人失聯;最後,立法草案欲終結「掠食性」的行為,即大型企業合併競爭者,以 建立或維持市場的壟斷。接下來將進行與相關企業、大型數位產業企業、電子通訊監督管理委 員會、市場競爭監督委員會的商議,以期於 2020 年初提出法案,或者作為今年 11 月將送交部 長委員會的視聽傳播法修正案一併處理。

參考來源:法國/駐法國代表處經濟組 (https://pse.is/MJACJ)

3. 英國將對全國電動車款實施綠色車牌計畫

關鍵字:英國、電動車

日期:2019.11

英國將對全國電動車款實施綠色車牌計畫,使零排放車輛受益於政府獎勵措施。政府期望 該計畫能促進電動汽車的銷售量,使英國向 2050 年的淨零排放目標邁進,但若沒有更好的經濟 獎勵措施及更多的充電站,將很難使英國進入全電動車時代。自去年以來,全電動汽車 (all-electric vehicles,EVs)的銷售量急遽上升,顯示汽車市場已達到一個轉捩點。但全電動 汽車仍僅占汽車總銷售量的一小部分,且在普及化方面存在汽車成本過高及缺乏充電站等挑 戰。

交通部(Department for Transport,DfT)表示,隨著英國向淨零排放目標前進,新措施旨 在提高英國人民對道路上零排放電動車輛的認識,且該計畫將利於實施允許電動車使用公車專 用道、減免支付停車費用等獎勵措施。

交通部長 Grant Shapps 表示,英國位於全球解決汽車排放問題的前鋒,但仍希望加速進展, 綠色車牌計畫是非常正面積極和令人興奮的方式,可以使人們意識到電動汽車數量的增加,交 通部目前正在協商該採用何種車牌設計。該計畫是英國政府花費 15 億英鎊資金的道路零排放戰 略(Road to Zero Strategy)之一,政府的一系列措施目的為使英國成為世界上最適合擁有電動 汽車的國家。

參考來源:英國/駐英國台北代表處經濟組 (https://pse.is/K6HXY)

4. 電動車未來:南韓政府預計在 2030 年修建一條充電公路

關鍵字:電動車、南韓、充電公路

日期:2019.11

根據南韓政府於 2019 年 10 月 15 日公佈未來汽車產業願景,計畫將在 2024 年前完成全自 動駕駛(autonomous driving)所需的通訊、道路和交通的基礎建設,並預計 2027 年在南韓主要幹 道達到商業使用 L4 自動駕駛的目標。不僅如此,南韓政府還將促進氫能(hydrogen)和電動車(EV) 的使用,使氫能和電動車至 2030 年可佔南韓購買新車的 30%以上。因此,南韓政府計畫於 2030 年修建一條專為汽車及卡車電池的充電公路(electrified roads)。

134

南韓國土交通部(The Ministry of Land, Infrastructure and Transport)10 月 18 日宣布其 「2021-2030 年道路技術發展策略」,以實現結合數據、人工智慧(AI)和物聯網(IoT)等技 術的未來道路計劃。該策略旨在實現四項目標:(1) 將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數減少 30%;(2) 交 通擁堵減少 30%;(3) 道路維護成本降低 30%;(4) 道路噪音降低 20%和有害物質降低 15%。

首先,國土交通部將利用太陽能開發自熱(self-heating)和發光(light-emitting)車道,使 駕駛即使在惡劣氣候下(大雨或大雪)也能識別車道,防止交通事故。另外,國土交通部將施 行一項計畫,透過在道路面上應用污染物吸附( pollutant adsorption ) 和 自 我 分 解 (self-decomposition)技術,避免駕駛和行人受粉塵等污染物的侵害。

該公路充電技術是由南韓國土交通部委託南韓科學技術院(KAIST)進行開發無線充電技 術。日後,國土交通部將通過大數據來分析頻繁發生災害的道路,進而進行道路強化措施,使 道路免受颱風、地震和意外事故等的侵害,並透過虛擬實境(VR)和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建立 24 小時監控路況的系統。

參考來源: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https://ppt.cc/fJeRgx)

5. 南韓設立 3000 億韓元基金培植金融科技公司

關鍵字:金融科技、南韓

日期:2019.11

2019 年 9 月 18 日,南韓金融服務委員會(FSC)宣布,計劃在今年(2019)底前成立金融科 技(Fintech)投資基金,約 3000 億韓元(2.5178 億美元),以活絡南韓的金融科技新創公司, 希望有機會培育國際級 Fintech 獨角獸公司,計劃在 10 月底前公布 Fintech 發展策略。

首先,FSC 將在四年內籌集 3000 億韓元(2.5178 億美元)設立 Fintech 新創基金,以擴大 對 Fintech 新創公司的投資。並計劃將銀行與 Fintech 新創團隊或公司進行投資配對,以獲得資 金支援。FSC 將以創投、投資、撤資、再投資,建立良性循環生態系統,以穩定創投基金協助 Fintech 公司有機會長大。

還有,FSC 將更積極運作金融監理沙盒(regulatory sandbox),在明年 3 月前,也就是系 統運作一週年,將選定 100 個創新金融服務案例。之前,FSC 已經篩選了 42 個創新金融服務 案例進行金融監理沙盒。同時,為了活絡 Fintech 公司,FSC 將完備有關 P2P 借貸的相關金融 信用資訊和法律的修訂。

此外,FSC 將引入開放銀行(open banking)系統,並持續支持基於區塊鏈的沙盒測試。南 韓業者認為,沙盒的想法需要得到保護,政府應放寬對新創企業的門檻及法規,甚至建議政府 增加投資以幫助新創企業進軍全球市場。

參考來源: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https://ppt.cc/f2T1sx)

135

6. 新加坡三大銀行推出新服務吸引新創公司

關鍵字:新創、新加坡

日期:2019.11

根據新加坡統計局的資料,從 2018 年 8 月至本(2019)年 8 月期間,超過 6 萬 5,000 家新創 公司成立。區域市場新創公司發展迅速,新加坡三大銀行紛紛推出新服務吸引新創公司,培育 下一個獨角獸。

華僑銀行(OCBC)於本年 11 月 4 日宣佈,新創公司可於成立後立刻開設企業銀行戶頭, 一般而言,在新加坡設立新公司,需一天後才能申請開戶;OCBC 和全球資訊服務業者 Experian 合作推出的應用程式介面(API),當公司成立時銀行可經由 Experian 認證會計與企業管制局 (ACRA)公佈的新創公司資料。

星展銀行(DBS)則宣佈為軟體、互聯網和新興科技領域新創公司提供一系列免費銀行和 專業服務;新推出的 Startup Unleashed 工具包,為新創公司提供了免付費的多元貨幣戶頭、會 計軟體和共同工作空間。

大華銀行(UOB)推出了上門送貨 QR 碼付款服務 mCollect,企業可以在送貨時候讓買家通 過 PayNow 付款,減少現金交易風險,改善現金流和生產力;根據 UOB 的資料,小商家多數 仍採現金付款,這將面對安全和欺詐風險,也需手動核對付款和對帳。

參考來源:新加坡/駐新加坡台北代表處經濟組( https://bit.ly/2pcJvHt)

7.新加坡明(2020)年將推出人工智慧工程師技術認證

關鍵字:人工智慧、認證、新加坡

日期:2019.11

新加坡全國人工智慧核心(AI Singapore,AISG)本(2019)年 10 月 29 日表示,明(2020)年 初將為人工智慧工程師推出技術認證,提供有意加入該領域者精進技能,並協助企業確認相關 專才之能力。AISG 致力於推動新加坡人工智慧發展,前述認證架構係依據已落實之 100 項人 工智慧專案所取得經驗而制定,企業可參考此架構,規劃員工培訓方向。

人工智慧技術認證分為 4 等級。基礎級(Associate Engineer)申請者僅需通過評估測試和 面試即可,1 級至 3 級申請者則得在人工智慧領域累積一定實際工作經驗,並通過鑒定小組審 核。鑒定費用介於 250 至 1,000 星元,合格者需每 2 或 3 年更新認證資格,視等級而定。該認 證將先讓 AISG 所執行之人工智慧人才培訓計畫(AI Apprenticeship Programme)第 3 批學員申 請;明年第 1 季起開放給所有相關專才申請。由於人工智慧普及化,過去 1 年半,前述人才培 訓計畫,已吸引不少未具備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STEM)或相關領域學歷背景者加入。

參考來源:新加坡/駐新加坡台北代表處經濟組(https://bit.ly/2q9C1p5)

136

肆、新興籌募資數位工具介紹

137

【新興籌募資數位工具介紹】終結執行長惡夢的 利器-線上財會軟體介紹

關鍵字:新興籌募資數位工具、會計

日期:2019.11.15

損益表、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一個頭兩個大,想必各位創業家在創業一段時間後,必 定要面臨這三大表的摧殘,在公司還沒找到 CFO(或是沒錢找),CEO 得自己校長兼撞鐘的情況 下,是否有較為方便使用的軟體,可以協助大家較為妥善地處理這些問題?本期新興籌募資數位 工具介紹,將針對這個問題與大家分享數個可試用的軟體,這些在筆者微弱且遙遠的初會知識下, 也使用無礙的軟體,想必對各執行長而言絕對是小菜一碟、蛋糕一片。

網路上其實不乏善心人士分享可運作於 Excel 或 google 試算表的簡易公式檔案,這些檔案 也相對容易依據各公司的情況做重新撰寫安排,但只是這樣的話這篇文章就結束了,因此我們將 介紹五款目前較為知名的系統,供大家參考。但請切記,若公司上了軌道,還是建議至少需委外 記帳,此外為了享受所得稅法中的各項獎勵,也必須完成經會計師「稅簽」的稅務申報,另當公 司實收資本額達 3,000 萬元以上、全年營業收入達 1 億以上、年底員工人數達 100 人以上,上 述三項條件滿足至少一項的公司,財務報表應先經會計師查核簽證,也就是「財簽」,這些都攸 關公司的權利義務,以及在募資階段是否可提供投資人掌握公司的現況,因此在公司情況許可下, 還是讓開交給專業的來吧!

138

Xero

第一款軟體為 Xero,Xero 由同名公司所提供的 SaaS 會計系統,Xero 的總部位於紐西蘭, 並於澳洲、英國以及美國設有分公司,Xero 同時在紐西蘭交易所和澳洲證券交易所上市。

Xero 的特色之一,即是在 Xero 的介面上,首頁的 Dashboard 提供了一目了然的帳號金額變 動、帳單與發票資訊、現金流動狀態等。

資料來源: Xero

Xero 可直接連接全球數個銀行帳戶將帳戶資訊直接導入(但似乎無法與台灣的銀行帳戶串 接),亦可自行設定不與銀行連線。在其他功能上,也提供員工的支出管理以及薪資計畫,前者 讓員工可以更即時的上傳支出狀況,後者則自動化安排薪資支出,這些都有利於企業及時控管資 金流動。

在銷售以及進貨的登錄上,需要有詳細的產品編號、品項名稱、數量以及收付款對象,這部 分在登打時較為繁雜,需先設定好避免同品項、同收付款人卻因隨手登記而混亂。

在可視化的圖表提供上,除了標準的損益表、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自動彙整外,亦提供 多種業務表現的統計數據圖表報告,例如毛利率、資產負債率等,這些都能加速決策者快速了解 公司的發展現況。

139

資料來源: Xero

Xero 除了本身功能完整詳盡外,亦可與許多其他服務系統串接,方便使用者跨平台分析以 及導出入數據。綜言之,Xero 適合對於傳統會計資訊較有需求的團體與個人使用。

FreeAgent

第二款軟體為 FreeAgent,FreeAgent 的公司總部位於蘇格蘭愛丁堡,於 2016 年時在倫敦證 交所掛牌,2018 年被蘇格蘭皇家銀行收購。FreeAgent 與 Xero 類似,在首頁 overview 的部分, 直接顯示現金流、發票、帳單等資訊,較特別的是也提供了當其財報年度可供作股利的資訊,讓 股東更直覺的瞭解公司資金現況。

資料來源: FreeAgent

140

FreeAgent 可直接連接全球數個銀行帳戶將帳戶資訊直接導入(同樣地無法與台灣的銀行帳 戶串接),亦可自行設定不與銀行連線。在其他功能上,「Expenses」的功能是一大特色,畢竟 小企業常常先墊後給付,或是許多支出是老闆先付錢,這部分讓老闆與員工的暫時性支出統整至 公司帳務中,避免資產負債表等資訊失真。

此外,FreeAgent 另一項較為特殊的功能,就是「Projects」,以專案方式記錄花費時間、金 錢的出入,方便管理專案並檢視是否有所收益,有助於排定未來的專案規劃。

資料來源: FreeAgent

相較於 Xero,FreeAgent 更注重一些貼近現實的紀錄需求,包含專案系統、私人帳務整合等, 而傳統會計報表僅提供資產負債表與損益表,因此,FreeAgent 更適合一些剛起步的公司使用, 在最小的紀錄成本下了解公司夥伴的進度與資金現況。

FreshBooks

FreshBooks 的風格應該是最接近近年來的 SaaS 新創,簡單的引導以及略帶可愛的畫風構成 FreshBooks 的板面,在各項目輸入方面模擬填寫紙本單據,更具臨場感。

資料來源: FreshBooks

141

FreshBooks 的設計必須直接連接全球數個銀行帳戶將帳戶資訊直接導入(同樣地無法與台灣 的銀行帳戶串接)。在其他功能上,類似於 FreeAgent,但在團隊協作以及進度追蹤上更加友善, 但就會計軟體而言稍嫌不足,FreshBooks 更接近於專案以及應收付的追蹤與記錄軟體。

資料來源: FreshBooks

NexTrek

最後,介紹一款較為簡潔,由台灣的新創團隊匯雲數位所提供的 SaaS 雲端記帳系統 NexTrek, 如同個人記帳 App,使用者只需輸入金額、分類、日期等項目,就可由 NexTrek 為使用者完成相 關報表。NexTrek 依照使用人數多寡,提供一個月 699 元 Lite 方案及 999 元 Pro 方案,也提供額 外客製化帳戶數量的 Elite 專案。

NexTrek 的設計是以公司帳戶為依歸,因此使用上需先設定好公司有哪些帳戶(如不同的銀 行帳戶、公司現金,甚至是老闆或員工代墊等),未來的收支在登記時都需選定帳戶。所有收支 紀錄也提供附件上傳的功能,在每項收支紀錄時,同時可做手續費、營業稅等紀錄,不須為此類 項目再自行登打資料。

NexTrek 除了提供標準的損益表、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自動彙整服務,也提供當前公司 的資金現況,以利使用者快速掌握公司各個資金帳戶以及應收應付的現況。

142

資料來源: NexTrek

綜言之,使用 NexTrek 可能須對財務報表上的一些名詞具備基本的認識,且該系統不包含 存貨管理,收支皆以總金額登錄,因此若營業項目有頻繁的進出貨數量需留意,則需其他系統服 務。但 NexTrek 仍為一款簡單易用的系統,不太需要過多繁雜的設定,非常適合創業者使用。

資料來源: NexTrek

結語

以上介紹的軟體都各有特色與擅場,當然,其他知名軟體包含 QuickBooks、blackline 等, 因需要設定的環節較為複雜,或是不提供試用環境,可能更適合由專職會計人員或已有一定會計 知識水準的朋友操作,因此就未於本文中多做介紹。對於創業團隊而言,應該挑選一個適合自己 團隊的軟體,而非去挑選一個高尚大或是便宜耐操的軟體,此外,為了避免公司或團隊運作一段

143

時間後,發現現金不足或帳務混亂,雖然會計容易快快忘記,還是建議各創業家必須花點心思多 多了解狀況。

本文作者:黃敬翔(台灣經濟研究院 研究六所 副研究員)

參考資料

施怡婷, 2019/1/4, 丟掉 Excel 表格,NexTrek 雲端系統讓新創公司輕鬆記帳, 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51825/nextrek-accountingtech-forstartup-cloud-fintech-erp

144

1.

伍、FINDIT 活動花絮

145

【FINDIT 活動花絮】

「投資人有約−冬季媒合會」,為優質新創企業與投資人的媒合交流活動,於 2019 年 11 月 12 日在集思台大會議中心隆重舉辦。其中 8 家優質新創企業從 75 家募資徵案中脫穎而出, 在當天媒合會中,由創辦人或 CEO 介紹其事業與募資計畫,共計超過 70 多位投資人出席冬季 媒合會。希望藉著此次活動增進投資人與新創企業的互動交流,促使 8 家創業團隊能順利取得 所需的資金。2019 年 FINDIT 媒合會活動在冬季媒合會後劃下句點,今年共舉辦了 5 場媒合會, 65 家新創發表募資計畫。別忘了,FINDIT 團隊將與新創與投資人相約在明年春天,敬請期待。

146

資料來源:台經院

圖 1、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六所 徐慶柏副研究員 活動說明

資料來源:台經院

圖 2、新創企業-睿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itch 簡報

147

資料來源:台經院

圖 3、參與的投資機構

資料來源:台經院

圖 4、會後交流

148

149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