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香文議員新聞速遞 News Express from Mandy Tam (16.1.2008-31.1.2008)

(若想閱讀<報章專欄>的全文,請登入 www.mandytam.com 選取<傳媒中心>的<報章專欄>) (Please forward this e-mail to your accountancy friends so that they can know my work too. If you don’t want to receive “ News Express” in the future, please reply this e-mail at [email protected])

(1) 報章摘要 Newspaper Highlights

南華早報 Albert Wong 2008-01-23

Court to hear claim of election misconduct

The High Court will be asked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results of a district council seat, marred by accusations of election violence and misconduct, should be declared void, paving the way for a by-election.

Civic Party member Mandy Tam Heung-man said she would file an election petition in the High Court tomorrow, regarding the loss of her Wong Tai Sin District Council seat to independent candidate Choi Luk-sing in November's polls.

The filing of the petition will initiate a hearing, after which the judge will determine whether Mr Choi was duly elected or not.

Ms Tam said yesterday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was to send out a message that Hong Kong would not accept a culture of poll violence. Ms Tam's chief complaint would revolve around alleged material irregularity of the election due to the presence of a large crowd during the final moments of polling on election day within the non-canvassing zone.

A video recording shows the crowd surrounding Ms Tam and fellow party member Kah-kit against the wall at the Lung Sing constituency polling station, hurling abuse at them, while using a black coat to cover their faces. A fist was pushed through the coat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two lawmakers.

The crowd dispersed after 45 minutes, when the deadline for casting votes elapsed.

Mr Choi, an independent who appeared with Federation of Trade Unionist Chan Yuen-han in his election pamphlets, was declared the winner with 2,654 votes to Ms Tam's 2,444. 南華早報 Polly Hui 2008-01-25

EOC chairman's budget too much for one-day seminar, say members

The chairman of the Equal Opportunities Commission, Raymond Tang Yee-bong, has been accused by his members of wanting to spend too much money on a one-day seminar on disability discrimination.

An anonymous fax sent to the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yesterday indicated Mr Tang had to cut his proposed budget of HK$500,000 to HK$350,000 for the event, held at the Convention Centre yesterday, following disapproval by some commission members during an internal meeting in December.

Among the complaints against Mr Tang, who was appointed for a five-year term in 2005, was one over his decision to pay for the transport and accommodation of seven mainland guests who did not speak at the event, and for an assistant of Zheng Gongcheng, a guest speaker at the event and a member of the Standing Committee of the 10th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Lo Wing-lok, who has sat on the commission for three years, said many commission members did not support the HK$500,000 budget put forward by Mr Tang.

Dr Lo and another commission member, legislator Mandy Tam Heung-man, said yesterday there also appeared to be a conflict of interest in Mr Tang chairing both the commission and its secretariat, which effectively meant he was monitoring his own work. The issue, and that of budget monitoring, would be tackled at the next meeting, they said.

信報財經新聞 2008-01-16

公民黨續支持譚香文選立會

距離0 八立法會選舉仍超過半年,公民黨在昨天召開的執委會會議上決定, 繼續由現任立法會議員譚香文代表出選立法會會計界功能組別,譚香文昨晚接受 查詢時表示,感謝黨對她的支持,她的確有興趣參與選舉,並有信心應付繁重的 選舉工程。

譚香文二 00 六年底與擁有二萬六千名會員的香港會計師公會決裂,公會一 度發表聲明,指譚香文多次在報章專欄抨擊會計師公會,因此,宣布與她「劃清 界線」,並拒絕為對方派發議員通訊,譚香文就此上訴得直。她接受查詢時強調, 最近已經與會計師公會逐步修好,有信心獲得其支持。

星島日報 2008-01-18

維港會

譚香文與煲呔為「二流分析員」鬥嘴

對於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日前表示,香港不會受到美國次按的影響,立 法會議員譚香文昨日在特首答問大會上,翻出曾蔭權任財政司時的舊帳,「九七 年金融風暴還未打到來的時候,當時身為財政司司長的你,曾經批評一些經濟分 析員是二流的分析員。他們只是危言聳聽,結果金融風暴打到來,香港損手爛腳。」 她問「煲呔」,觀乎近兩日股市大幅波動,到底政府,還是經濟分析員,才是二 流的分析員。

「煲呔」信心十足地表示,「不要緊,我向你保證,譚議員,你一定不是二流分 析員。最重要的問題是,因為你都不似是分析這個問題,你問我分析。」他又謂, 「股票市場當然不能夠憑陳局長一句說話,可以『嗌』一聲便跌一千點,『嗌』 一聲便升一千點,他有這樣的能力便會很厲害,我不相信、亦不可以做得到。」 曾蔭權強調,現時特區政府和整個經濟基調,有應付這一類危機的能力,「比起 一九九七年、九八年好很多」。

明報 2008-01-17

議員歌神「上身」 齊唱《加價熱潮》

昨日立法會議事廳內充斥「歌神」許冠傑的金曲,當然不是真正的阿 Sam 大駕 光臨,只是一眾議員齊齊扮歌神。事緣,昨日動議辯論有關通脹的議案,各議員 紛紛指今年是「加價年」,衣食住行樣樣加,促請政府推出措施紓緩通脹壓力。

譚香文自嘲走音

公民黨會計界議員譚香文(Mandy),她不單止讀歌詞,還唔怕醜在大家面前 大開金口,唱出《加價熱潮》。當唱到最後一個音時,她還跟大家說: 「不好 意思,唱到走音添!」其實 Mandy 都唔駛咁謙虛,她確是唱得比較高音,但總 算唱啱音!

香港經濟日報 2008-01-29

旅發局聘經理 議員抨黑箱作業

【本報訊】立法會政府帳目委員會昨繼續聆訊旅發局管治問題;有議員批評, 該局過往聘一名總經理時無公開招聘,只接見前總幹事臧明華推薦的一名人選是 黑箱作業。

周梁稱急請人 沒公開招聘

被批評黑箱作業聘請的總經理,為策略籌劃及市場推廣唐慧玲,年薪過百萬 元;唐於 01 年入職、去年 10 月離職。

議員譚香文批評,旅發局當時只接見唐慧玲,過程又無文件紀錄,是黑箱作 業;議員鄭經翰亦批評,該局招聘程序欠缺透明,並非良好管治。

旅發局前主席周梁淑怡說,局方當年面對轉型,急聘請人才,故無深究過程, 受聘者表現出色,得到理事會及海外同業肯定,故被批評不良管治是不能接受。

臧明華表示,當時欠缺人才及市場上選擇不多,故引薦一名行內表現出色的 舊同事,當時無想過要登報招聘,並強調無參與招聘過程及決定。

議員又指,旅發局容許未正式到任的經理,參與篩選部門聘任是違反程序。 臧明華回應表示,該名未到任的員工對職能範圍非常熟悉,要求就聘用提供意見。

新報 2008-01-30

旅發局被轟先斬後奏無王管

【新報訊】立法會帳委會昨日繼續聆訊旅發局的管治問題,多名議員關注旅發局 的應酬活動超支,部分更是事後才獲得批准,議員批評做法是先斬後奏及「無王 管」,有議員批評旅發局前總幹事臧明華,指她本身多次在未獲批准下出外公幹, 下屬亦學習臧的作風,立下壞榜樣。旅發局於 2006 年舉辦的四項宴會活動,都 出現超支的情況,超支額由 10,000 多元至 60,000 多元不等。 譚香文指摘大花筒

公民黨的譚香文更指旅發局是大花筒。她說,「這一大堆證據是否證明旅發局的 人員是大花筒?洗腳不抹腳,是否搞活動的人根本沒有睇吃飯的概念?或是有人 疏忽計錯數?」旅遊發展局前總幹事臧明華強調,有些超支項目是得到地區總監 即場的口頭批准,不存在先斬後奏的情況,而旅發局宴請每位賓客都有一個開支 的指引,但不適用於籌辦大型活動及研討會,而舉辦宴請活動時由於包括場地的 開支,所以不能用同一個指引來比較。

蘋果日報 2008-01-29

旅發局高層申請公幹文件失蹤

【本報訊】一份否決公幹申請的文件不翼而飛,造就職員「先斬後奏」到歐洲公 幹兼放假。立法會政府帳目委員會昨繼續就旅遊發展局管治問題展開聆訊,內容 圍繞該局前公關經理劉伊雯公幹糊塗賬,兩名關鍵秘書作供,一方堅稱已送出文 件,一方卻表示文件從未到手;現任旅發局總幹事劉鎮漢補充,不排除有人取走 秘書桌上的文件。劉伊雯在 2006 年 5 月以公帑到巴黎及倫敦公幹,再自費作 私人旅遊三個月,出發前向上司、即旅發局企業傳訊及公關總經理梁美寶提出申 請,梁把文件交予秘書劉麗媚處理。劉麗媚於是把文件轉予該局前副總幹事李陳 嘉恩,李其後否決有關申請,並把文件交回自己的秘書黃楚霞跟進。

立法會議員譚香文批評李陳嘉恩向劉伊雯發還費用是有規不依,李回應指,該次 公幹有推廣香港成份,對旅發局亦有價值,而且劉伊雯在該局工作十多年,表現 令人滿意。

東方日報 2008-01-31

外遊團搵笨客人一肚氣

聖誕、農曆新年為旅遊旺季,亦為旅行社的黃金檔期,大、小旅行社均各出奇謀 「搶客」,惟行內質素參差,不少旅客乘興外遊,最終卻敗興而回,大呻「貼錢 買難受」。立法會議員卻狠評旅議會現有指引並無法律效力,與無牙老虎無異, 促政府立例監管以保障消費者權益。

立法會議員譚香文則認為,目前並無法例監管旅行社經營手法,只靠旅議會指引 敦促旅行社,才致良莠不齊。譚促政府立例監管旅行社服務,保障消費者。

東方日報 2008-01-28

康文署霸場丟空耗資源

本港康樂設施不足的問題存在已久,但在康文署的「霸道」安排下,情況已日趨 嚴重。自精英運動員因體院改建而須另覓場地訓練後,場地使用者便愈難租場, 當中尤以馬鞍山區的場地供求最為失衡。

不少馬鞍山居民雖認同,配合精英運動員訓練需要封場,但康文署的實際安排招 人非議。

除室外運動場外,本報早於去年三月,亦曾報道歌和老街室內運動場出現相同情 況。該室內運動場被「徵用」作乒乓球精英訓練場地,但市民發現,場地的使用 率極低,出現「有場冇人用,有人冇波打」的荒謬情況。在多番接獲市民投訴以 及本報的反映後,康文署才作彈性安排,並與乒乓球總會協商,決定騰出更多時 段供市民使用。立法會議員譚香文批評康文署做事「死板」,未有派員監管場地, 結果導致「有場冇人用」,浪費政府資源。

(2) 專欄精華 Newspaper Columns

譚香文 信報財經新聞 2008-01-29

談會計

會計師「食鐘」文化須糾正

上星期,我在地區辦事處接見市民,一位中年女士向我說,她朋友的子女是 新入行不久的會計師,每天都要工作至三更半夜,做父母的自然憂心不已。回想 十多年前我剛回港發展的光景,每天日做夜做,有工作、無生活的日子,對這位 女士的分享實在滿有共鳴。

我認為,問題的根源是:會計師行「食鐘」的情況相當嚴重。我想先解釋一 下「食鐘」是什麼一回事。會計師行派會計師核數須要會計師報告完成工作所需 的時間,會計師行就是根據這些數據,計算核數工作的成本和人力需要,然後向 客戶徵收合理的核數費用。同時,會計師行亦會根據這個數據,安排每個核數工 作的人手需求,並作出人力資源方面的策劃。

所謂「食鐘」,就是會計師蓄意少報完成工作所需的時間。例如會計師實際 需要十六小時才完成一項核數工作,卻向所屬的會計師行報告只用了十二小時。 換言之,就是隱瞞自己實際的工作時間。

為什麼「食鐘」會成為會計師行的工作文化?很簡單,食了鐘,就可以製造 一個工作效率高的假象,上司只會看員工上報的核數紀錄,誰管我實際上用了多 少時間?只要老闆覺得我工作效率高、表現好,他朝考慮提升員工時,捨我其誰? 結果,為了爭取表現,大家都「食鐘」。你又食,我又食,就形成了一種文化。

會計師行的老闆,對「食鐘」的文化也樂此不疲。因為若會計師紛紛「食鐘」 的話,從數據上看,完成一個工作所需的時間,肯定會被競爭對手短,成本自然 較低,會計師行就可以用更具競爭力的收費接生意。今天會計服務市場的競爭異 常激烈,會計師行實在有很大誘因,容許員工「食鐘」。

會計師流失率高

任由「食鐘」文化在會計師行存在,無論是僱主還是僱員,都沒有好處。會 計師固然要繼續承受工時嚴重過長的痛苦,會計師行也要承受會計師流失率偏高 帶來的惡果。

會計師「食鐘」帶來的直接影響,就是令會計師行的人力資源規劃出現偏差。 不要以為因為「食鐘」導致工時過長,只是會計師的問題,會計師行的老闆可以 置身事外。因為冗長的工時,是磨滅年輕會計師工作熱情的致命傷。有會計同業 與我分享,指以往一個會計師會在一間會計師行工作四年後才「跳槽」甚至轉行, 但今天呢?只要兩年光景,會計師的熱誠就會被磨滅殆盡,萌生去意。

還有,核數是一項講求高度準確,質量要求相當高的服務,如果因為員工工 時過長,或者因為僱員流失率太高影響工作質量,無論成本因為「食鐘」效應而 被壓得多低,最終也是得不償失。

要杜絕「食鐘」的情況,我認為老闆必須先行第一步,嚴厲打擊員工「食鐘」 的情況,定期抽查。老實說,「食鐘」本身就是一種欺騙行為,有違會計師的專 業操守,任何一個負責任的會計師都不應該容忍。

譚香文 信報財經新聞 2008-01-22

談會計

由會計師處理企業報稅

踏入年頭,又是交稅的高峰期。在社會紛紛討論今年有多少稅收、政府有多 少盈餘的同時,我想趁這個機會提出一個有關香港稅務政策的改革:就是建議政 府立例,要求所有持有商業登記的企業都須要透過會計師報稅。

三贏局面

這個建議的核心,可以達致企業、會計業界和政府三贏的局面。為什麼這麼 說呢?因為透過專業人士,可以事先審閱報稅表和相關賬目,及早發現報稅時可 能出現的錯漏;或因不熟悉《稅務條例》而造成的無心之失。否則,一旦這些錯 誤被稅務當局發現,可能會被視為違法而惹上官非,或者被徵收幾倍罰款造成損 失。

其實香港有不少中小企業、個體商戶或純粹領取商業登記的自僱人士,都可 能遇過「漏報」或「誤報稅」的情況。如果只是因為無心之失而被誤以為逃稅, 繼而要承受巨額罰款,對企業和個人的現金流將造成很大壓力,甚至直接導致企 業因周轉不靈,而要走上關門大吉的厄運。

對企業而言,會計師的角色不僅在於事前審閱和糾正錯誤,更可以透過協助 報稅了解企業的財務狀況,給予適當的財務管理意見,協助企業更好地善用資 源,或提高企業向金融機構融資時的成功率,方便企業得到足夠資金,應付營運 和發展須要。

規定由會計師處理企業報稅,對政府也有一定的好處。首先,近年來稅務局 矢志加強覆查以往的稅務個案,積極檢視可能出現逃稅的個案。不查猶自可,一 旦加強審查以後,就發現政府過去少收了不少稅款。有的個案正如前文所述,是 因為納稅人疏忽;但有些卻是因為企業蓄意漏報或瞞報所致,令政府的收入受損。

新加坡引入規定

對稅務當局而言,會計師可以充當守關者的角色,利用他們的專業知識,提 供獨立意見和監察。一方面可以理順報稅的程序,省卻稅務當局處理企業報稅 時,因資料不足或誤報而產生的行政成本。另一方面,由會計師把關,可以盡早 發現可能造成瞞報或漏報稅款的情況,這樣,稅務當局就可以減少調查或覆查懷 疑瞞稅個案的數目和時間,省卻不少公共資源。

要求由會計師處理企業報稅,在環球市場中並非新鮮事物。我們在金融業方 面的強勁對手新加坡,已引入相關規定。香港的稅務當局大可借鑒,並研究有關 制度是否適用於香港。同時,這個政策並不會影響香港行之有效的低稅率和簡單 稅制政策,對香港的競爭力應該不會有任何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