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荥经县境内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迁徙路线及停歇地选择 王聪, 程勇, 朱恒大, 韦定菊, 李波, 张洋, 姚永芳 and 倪庆永 文献标志码: A Citation: 四川林业科技, 42, 83 (2021) doi: 10.12172/202008100001 View online: https://doi.org/10.12172/202008100001 View Table of Contents: Published by the《四川林业科技》编辑部

Articles you may be interested in 荥经县生态资产评估及动态演变 Evaluation and Changing Analysis of Ecological Assets in Yingjing County 四川林业科技. 2017, 38(1): 54; https://doi.org/10.16779/j.cnki.1003-5508.2017.01.012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荥经县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及驱动力分析 Analysis of Landscape Ecology Dynamic and Driving Force on the Basis of Land Use Types in Yingjing County 四川林业科技. 2017, 38(1): 32; https://doi.org/10.16779/j.cnki.1003-5508.2017.01.007

四川省广元市鸳鸯繁殖种群与栖息地观察初报 Preliminary Observations on Breeding Population and Habitat of Mandarin Ducks in City, Province 四川林业科技. 2020, 41(1): 90; https://doi.org/10.12172/201909200002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的保护与管理 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World Natural Heritage of Sichuan Panda Habitats 四川林业科技. 2018, 39(1): 44; https://doi.org/10.16779/j.cnki.1003-5508.2018.01.009

四川盆地北缘山区森林资源动态及其经营对策研究——以剑阁县为例 The Dynamic, Problems and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of the Forest Resources o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Sichuan Basin——A Case Study of Jian'ge County 四川林业科技. 2018, 39(1): 113; https://doi.org/10.16779/j.cnki.1003-5508.2018.01.024

基于Landsat的青神县植被覆盖动态变化分析 Dynamic Change Analysis of Vegetation Coverage in Qingshen County Based on Landsat 四川林业科技. 2019, 40(5): 23; https://doi.org/10.16779/j.cnki.1003-5508.2019.05.005 第 42 卷 第 1 期 四 川 林 业 科 技 Vol.42, No.1 2021 年 2 月 Journal of Sichuan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eb. , 2021

生态建设

四川荥经县境内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 迁徙路线及停歇地选择

王聪1, 程勇2, 朱恒大2, 韦定菊1, 李波1, 张洋3, 姚永芳1*, 倪庆永3*

1. 四川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四川 雅安 625014; 2. 四川省荥经县大相岭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四川 荥经 625200; 3.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0

2020-08-10 收稿, 2020-11-06 网络版发表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基金项目 四川省荥经县“芦山地震灾后重建”项目(荥政采招[2014]28-1号) 王聪(1995—),女,在读硕士研究生,[email protected] * 通信作者 [email protected](姚永芳);[email protected](倪庆永)

摘 要 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为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其迁徙路线和动态始终是研究热点之一,对 这一濒危物种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四川省荥经县辖区是黑颈鹤迁徙所途经和停歇的重要区域之一,但长期以 来缺乏系统的监测及针对性管理。本研究对2015—2017年间迁徙途经荥经县境内的黑颈鹤数量动态、迁徙路 线和停歇地等进行了实地访查和定点监测,并对停歇地生境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黑颈鹤在春季向繁殖地迁 徙大多途径荥经县西部的部分区域,而在秋季向越冬地迁徙时则倾向于选择东部区域。新庙乡和龙苍沟镇分别 是春秋两季黑颈鹤在荥经境内的主要停歇范围,其对停歇地的选择受到食物资源、人为干扰、隐蔽条件等因素 的影响。划定专门的保护小区,保留开阔的农地并在3月和11月迁徙期适当减少人为活动,是荥经县境内进 行黑颈鹤保护的有效举措,有助于保证其顺利到达繁殖或越冬区。

关键词 黑颈鹤; 迁徙动态; 停歇地; 荥经

对迁徙候鸟类而言,迁飞途中需要适宜的生境 草甸和湖泊湿地为主[6-9],在辽宁双台河口研究中也 补充体能、停歇夜宿、避免天敌及人类威胁,中途 发现丹顶鹤停歇地主要为沼泽及沼泽化的草甸[10], 停歇地的选择对鸟类的生存及种群数量具有至关重 美洲鹤在迁徙过程中也通常选择湿地和低地草原作 要的影响[1-2]。不同的鸟类对迁徙停歇地的选择策略 为其日活动的主要地点[11]。针对鹤类等大型鸟类迁 各不相同,如Papageorgiou等发现啄木鸟春季迁徙 徙与停歇地的系统研究,有助于促进濒危物种保护 期间穿越撒哈拉沙漠和地中海后首次停歇栖息地的 并为合理的景观规划奠定基础。 选择与其觅食策略有关[3];紫崖燕在北美繁殖地和南 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又名高原鹤、藏 美越冬地之间迁徙时,将森林岛屿作为其栖息地[4]; 鹤,通常分布于海拔2 900~4 900 m的青藏高原及云 刘东平通过卫星跟踪发现斑头雁多选择河流湖泊密 贵高原地区,目前其种群数量大约在6 600~6 800 布,大面积种植青稞及冬小麦等作物的农田作为迁 只,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全球性易危 徙停歇地[5]。鹤类是鸟类迁徙监测及停歇地研究中的 物种(VU)[13],在我国被列为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 重要类群。孔维尧等对东北地区的白鹤进行了生境 生动物。作为典型的迁徙候鸟,黑颈鹤迁徙路线、 调查及过境数量统计,表明白鹤停歇生境以沼泽、 时间及目的地受到众多鸟类学家的关注。王紫江等

引用格式:王聪, 程勇, 朱恒大, 等. 四川荥经县境内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迁徙路线及停歇地选择[J]. 四川林业科技, 2021, 42(1): 83−90. Wang C, Cheng Y, Zhu H D, et al. Migration routes and stopover sites of black-necked cranes in Yingjing county, Sichuan province[J]. Journal of Sichuan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1, 42(1): 83−90. doi: 10.12172/202008100001.

© 2021《四川林业科技》编辑部 www.sjfsci.com 四川林业科技 2021 年 第42 卷 第1 期

于1988年在云南昭通大山包发现有黑颈鹤越冬[14], 比去除重复记录,目击频次分为4个等级:无记录 其后许多学者陆续在云南北部及邻近的贵州草海等 (0),目击次数少(1~2),目击次数一般(3~4), 地对黑颈鹤的越冬数量、食性、行为等进行研究[15-19]。 目击次数较多(≥5)。 吴志康等通过环志推测我国境内黑颈鹤分为西部、 1.2 停歇地范围划定 中部与东部种群,并分别通过3条路线进行越冬与 繁殖地之间的迁徙[20]。其中西部种群以新疆东南 以近5年内黑颈鹤目击记录地点为中心、2 km 部、青海西部、藏西北高原作为繁殖地,以雅鲁藏 为半径的圆形范围记为主要迁徙目击区域。根据访 布江中游河谷地带及不丹为其越冬地;中部种群以 查结果及林业局已有记录,以近5年中黑颈鹤停歇 青海玉树及其通天河流域附近作为繁殖地,选择滇 或接受救助的地点确定为其停歇觅食区域。区域范 西北横断山脉的湖泊作为越冬地;东部种群迁徙路 围以开阔地貌为主体,以林地、河流及山脊为边 线以四川若尔盖为繁殖地,贵州西北部的草海与云 界,通过手持GPS划定,计算周长及面积并导入 [21-23] ArcGIS 10.2 南东北部的大山包地区作为其冬季的越冬地 。 中。 2007年,研究者通过卫星信号发射器追踪黑颈鹤东 1.3 定点监测 部种群迁徙路线,发现其从越冬地到繁殖地途经 [24] 2015—2017 3—5 13个停歇地,包含四川省内10个县区 。 年,每年春季( 月)及秋季 10—12 荥经县位于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 ( 月)两个时间段,以上述确定的黑颈鹤停 60 8 下辖5镇16乡,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 歇地为监测范围,使用 倍单筒望远镜及 倍双筒 明,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南临东部黑颈鹤种群迁 望远镜观察记录迁飞的黑颈鹤种群数量及时间。 徙停歇地汉源、石棉、甘洛,北临停歇地天全、泸 2 结果 定。荥经县是黑颈鹤迁徙路线中的主要区域之一, 2.1 访问调查 研究人员发现黑颈鹤迁徙途中曾在荥经县的三合 [23-24] 乡、石滓乡及花滩镇停歇 。在邻近的汉源、美姑 整个访查过程中共有317位当地村民参与,平 地区,李凤山曾对黑颈鹤途经地形地貌及生境进行 均年龄55岁,其中男性162名,女性155名。访问 了报道[25],但目前有关荥经县境内黑颈鹤种群数 调查结果显示,除严道镇以外的20个乡镇均有黑颈 量、停歇地点、经停时间、生境等方面的研究较为 鹤的目击记录,其中春季有13个乡镇,秋季14个 欠缺。本研究通过访问及实地调查相结合,对途经 (见表1)。7个乡镇在春季和秋季均有黑颈鹤迁徙 荥经县境内的黑颈鹤迁徙种群进行全面记录和分 被目击,10个乡镇有黑颈鹤迁徙停歇记录,每次目 析,一方面弥补东部种群迁徙信息的缺失,另一方 击到的数量约为20~30只。新庙乡、五宪乡及龙苍 面可为荥经县在兼顾黑颈鹤停歇地保护的情况下进 沟镇目击频次最高,且均有黑颈鹤停歇记录,其次 行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及生态城市建设提供一定的 是泗坪乡、三合乡和花滩镇。 科学依据。 春季在新庙乡目击黑颈鹤频次最高,其次为新 建乡、泗坪乡、三合乡和花滩镇,其中村民反映新 1 研究方法 庙乡德义村境内的漫竹坪每年春季均有有黑颈鹤停 1.1 访问调查 歇情况,新建乡和平村后山的平坝上有黑颈鹤停 歇,三合乡和花滩镇在荥经林业志曾记录2007年黑 在荥经县所辖21个乡镇的43个村庄,共设置 颈鹤在春季迁徙过程中停歇夜宿。秋季在五宪乡和 86个访查点,进行全方位的实地调查和现场访问, 龙苍沟镇目击黑颈鹤频次最高,其次是烟竹乡、和 受访人员均为常年居住在当地的村民或农林业工作 新庙乡,其中烟竹乡在2013年11月救助黑颈鹤 者。其中在荥河与经河的交汇处居民点较为集中的 1只,安靖乡在2013年11月救助1只,荥经林业志 范围,访查点设置较为密集,其他区域访查点布设 记录2007年黑颈鹤春季迁徙过程中在龙苍沟镇停歇 较稀疏(见图1)。以个人为目击单位,根据其口述 夜宿。 内容,春、秋季两季分别记录近五年内目击到黑颈 访查过程中共确定16个主要迁徙目击区域,结 鹤的次数、地点及数量,根据时间、个体数量等对 果显示黑颈鹤在荥经县境内的迁徙目击记录分别集

84 王聪,等:四川荥经县境内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迁徙路线及停歇地选择 生态建设

N 天全 Tianquan W E

S 雨城区 Yucheng

新庙乡 青龙乡 Xinmiao Qinglong

泸定 Luding 河 荥

荥 经 Yingjing 访查点 龙苍沟镇 河流 Longcanggou 县界 河

主要迁徙目击区域 经 集中目击范围

0 2.5 5 10 15 20 km 汉源 洪雅 Hanyuan Hongya

图 1 访查点分布

Fig. 1 Distribution map of the investigated sites

中于东、西两片范围(见图1),且在春秋两季存在 2.3 停歇地特征 明显差异,春季主要出现在偏西部的乡镇(如新庙 在确定的8个停歇地范围中,面积最大的位于 乡、三合乡等),秋季则主要集中在偏东部的乡镇 东部的青龙乡境内,为5.47 km2,而烟竹乡境内停歇 (如青龙乡、五宪乡、龙苍沟镇等)。 地区域面积最小,不足1 km2(见表2,图3)。黑 2.2 迁徙动态定点监测 颈鹤主要选择坡度较缓的山坡或开阔的平坝及河谷

根据近5年的目击记录,我们确定了8个黑颈 地区作为停歇觅食地,植被以农作物为主,如六合 鹤停歇地范围,并将其作为定点观测区域(见表2)。 乡富林村、五宪乡毛坪村及龙苍沟镇发展村的目击 2015—2017年,在为期3年的定点监测中,我们发 记录均出现在农田和菜地,而新庙乡德义村境内的 现黑颈鹤的迁徙时间为每年3月中下旬和11月中上 漫竹坪、新建乡和平村后山及青龙乡曾家山村后山 旬,持续12~18 d。在8个定点观测点共目击到黑颈 的停歇地中灌丛和草地占优势。在定点监测过程 鹤37次,其中春季14次,秋季23次。 中,仅在龙苍沟镇发展村目击到1只黑颈鹤个体停 3年监测期内,位于荥经县西部的I、II监测点 歇,其余地点均未发现。访查结果也表明,在已确 在春季共有12次黑颈鹤迁徙监测记录,个体数量 定的8个区域中,每次停歇的黑颈鹤个体数量大多 192只,而秋季仅有2次记录共28只个体(见图2)。 在1~2只之间。 同期,以IV、VI、VIII为代表的东部区域在春季仅 2.4 迁徙路线与停歇范围 有1次黑颈鹤迁徙记录,而在秋季共记录21次, 320只个体。 访查及定点监测的结果显示,黑颈鹤在荥经县

85 四川林业科技 2021 年 第42 卷 第1 期

表 1 荥经县境内黑颈鹤停歇记录访问调查 Tab. 1 Investigation results of stopover record of black-necked cranes in Yingjing county Record of observation Record of stopover 乡镇 受访者人数 目击记录 停歇记录 Town Number of interviewees 春季 Spring 秋季 Autumn 年份 Year 地点 Site

五宪乡 8 + +++ 2014 毛坪村 龙苍沟镇 19 ++ +++ 2007* 发展村 安靖乡 20 − ++ 2013 长胜村 大田坝乡 12 − ++ 烟竹乡 20 − ++ 2013 莲花村 新添乡 13 − + 六合乡 17 − ++ 2014 富林村 天凤乡 13 − + 宝峰乡 9 − + 烈太乡 18 + − 烈士乡 13 + − 附城乡 18 + ++ 民建乡 13 + − 青龙乡 14 ++ ++ 2013 曾家山村 荥河乡 18 ++ − 新建乡 17 ++ + 2012 和平村 泗坪乡 11 ++ − 三合乡 15 ++ + 2007* 花滩镇 10 ++ − 2007* 新庙乡 19 +++ ++ 2015 德义村 严道镇 19 − − 注:“−”表示访查中没有目击记录,“+”表示目击次数少,“++”目击次数一般,“+++”目击次较多;* 荥经林业志记录。

表 2 监测点暨黑颈鹤停歇地特征 Tab. 2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nitoring sites (the stopover sites of black-necked cranes) 编号Serial number 停歇地位置Location of the stopover area 周长Perimeter/km 面积Area/km2 地形Topography 植被Vegetation

I 新庙乡德义村、铅翻沟、大坝沟 6.36 2.26 缓坡 农作物、草地、灌木 II 新建乡和平村、生基湾、高桥头 7.32 3.57 缓坡、河谷 竹林、灌木 III 六合乡富林村、幸福村、鹿背顶 5.42 1.65 平坝、河谷、缓坡 农作物、灌丛 IV 青龙乡曾家山、雷家沟 11.60 5.47 平坝、缓坡 农作物、人工林 V 烟竹乡周家湾、莲花村 4.58 0.95 平坝、缓坡 农作物、人工林 VI 五宪乡茅坪村、毛坪坝、坪阳村 6.53 2.23 平坝、河谷 农作物 VII 安靖乡长胜村 4.82 1.15 缓坡、河谷 竹林、灌丛 VIII 龙苍沟镇周坪、石马山、阳坪 7.00 3.00 平坝、缓坡 人工林、农作物

境内的迁徙路线分别位于东、西两片区域:在春 心的区域停歇觅食(见图3)。 季,黑颈鹤大多选择新庙乡—新建乡的西部线路, 3 讨论 由越冬地飞往繁殖地,迁徙途中,部分个体在以德 义村为中心的小片区域停歇;在秋季,则倾向于选 根据吴至康等的研究结果,途径荥经县境内的 择五宪乡—龙苍沟镇的东部线路,由繁殖地飞往越 黑颈鹤属于东部种群,即在四川若尔盖和贵州草 冬地,部分个体在以毛坪村、阳坪村及发展村为中 海、云南大山包地区之间进行迁徙[20]。在荥经县境

86 王聪,等:四川荥经县境内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迁徙路线及停歇地选择 生态建设

(a) VIII

VII

VI

Spring V Autumn

IV

III

II

I

5 3 1 −1 −3 −5

VIII (b)

VII

Spring VI Autumn V

IV

III

II

I

100 75 50 25 0 −25 −50 −75 −100 图 2 2015—2017年8个监测点春秋两季黑颈鹤迁徙频次(a)及个体数量(b)对比

Fig. 2 Migration frequency and number of individuals of black-necked cranes recorded in the eight monitoring sites from 2015 to 2017

内,黑颈鹤也形成了相对较为固定的迁徙路线,并 黑颈鹤个体中途休息范围。与周边的汉源县及美姑 在春、秋两季呈现出明显差异,这与张会格等的研 县相似,荥经境内以山地为主,黑颈鹤能够选择的 究结果一致:黑颈鹤迁徙路线相对比较固定,但春 停歇地面积小而分散,因此其停歇均是小群、短时 秋季路径有细微差别[23-24]。2015—2017年间,每年 间的形式,属于鸟类迁徙路线中的休息地,而不是 单一季节迁徙途经荥经县境内的黑颈鹤个体数量平 以补充食物和能量为主的补给地[25]。在少数情况 均为119±24只,说明选择这一迁徙路线的个体数量 下,部分小面积的停歇地也可能成为较大群体的选 也较为稳定,但与东部种群1 300~1 600只的总体数 择。如2017年春季,在荥经县西部新庙乡的漫竹坪 量相比,途经荥经的黑颈鹤仍然只是其中的小部分 一带,当地村民曾观察到43只黑颈鹤组成的群体在 群体。 此停歇超过10 d。漫竹坪是一个具有水塘的平坝, 本研究发现黑颈鹤在停歇地的停留时间通常比 同时是荒废的农耕区,平坝周围均是人工种植的桉 较短暂,大多数停歇地仅是作为夜宿地,在此停留 树林,区域内能够满足黑颈鹤饮水、觅食和隐蔽等 一个夜晚后继续迁飞。在白天迁徙途中,黑颈鹤有 多项需求,可能是维持较大群体长时间停留的主要 时会在一些停歇地作短则几分钟,长则几个小时的 原因。 停留。根据目击记录,每次荥经县境内停歇的黑颈 黑颈鹤迁徙期间停歇地的选择会受到食物资 鹤数量大多为1~2只,说明在本区域可能是零星的 源、环境变量、人为干扰、隐蔽条件等因素的影

87 四川林业科技 2021 年 第42 卷 第1 期

N

WE 天全 S Tianquan Ⅱ

雨城区 Yucheng Ⅳ Ⅰ 泸定 Ⅲ Luding 德义村 Deyi 毛坪村 Ⅴ Ⅵ Maoping

荥 经 洪雅 Yingjing 发展村 Ⅷ Hongya Fazhan 停歇地

河流 汉源 Hanyuan 县界

保护小区

0 2.5 5 10 15 20 km

图 3 荥经县境内黑颈鹤主要停歇地位置及迁徙路线

Fig. 3 Location of the stopover sites and migration routes of black-necked cranes in Yingjing county

响[15]。在访查的21个乡镇中,仅严道镇没有黑颈鹤 生境,某些黑颈鹤个体可能将其作为短暂的食物补 目击记录。严道镇为荥经县县城所在地,人口密 充地,这与Namgay等人发现黑颈鹤喜欢到农田觅食 集、车流量大,噪音及其他人为干扰严重,而目击 的特性一致[27]。 频次较高的五宪乡、龙苍沟镇及新庙乡远离县城, 新庙乡-新建乡及五宪乡-龙苍沟镇两条线路为黑 山地、林地较多,人为干扰较少。因此,避开人为 颈鹤在荥经境内的主要迁徙路线,分别以毛坪村-发 干扰及良好的隐蔽条件可能是黑颈鹤选择停歇地的 展村和德义村为中心的东、西两片区域为黑颈鹤的 重要影响因素。其他研究中也发现,黑颈鹤在迁徙 主要停歇范围,这两部分区域分别位于经河和荥河 过程中首选人类活动稀少,草本植物茂盛,水资源 的河谷地带,也是主要的人类聚居区。因此,针对 丰富且能够提供充足食物以及隐蔽地的湿地作为停 黑颈鹤迁徙与停歇特点采取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对其 歇生境[21-26]。 每年两次的顺利迁徙至关重要。本研究建议在集中 河谷及农田停歇通常伴随较多的人为干扰并缺 目击范围的基础上建立东、西两个保护小区,在此 乏良好的隐蔽条件,但部分黑颈鹤仍然选择此类生 区域内,严格管理规划土地使用,保留开阔的农田 境,可能更多基于其迁徙过程中的突发事件,如体 农地范围,避免在核心区域拉设电线等高空设施, 力不支或受伤等。尤其是烟竹乡和安靖乡境内的两 同时在黑颈鹤迁徙时间段禁止焚烧秸秆。 次救助记录均为单只个体,且在其他时段鲜有目击 本研究是在访查基础上进行的迁徙与停歇统 记录,说明这两只黑颈鹤仅为偏离航线的受伤个 计,因此调查区域倾向于人类聚居区,而对人迹罕 体,这两个停歇地点也并非黑颈鹤的主动选择。另 至的高海拔林地和草甸范围仍缺乏了解,如荥经西 一方面,在五宪乡和六合乡境内的停歇地均为农田 南部的大相岭自然保护区可能是黑颈鹤群体的潜在

88 王聪,等:四川荥经县境内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迁徙路线及停歇地选择 生态建设

停歇地,后续需要对这些范围加以补充调查。 草原局)与四川省荥经县大相岭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的大力支持和协助,四川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 致谢 徐怀亮老师在调查方法和数据分析方面给予了一定 本研究得到四川省荥经县林业局(现为林业和 指导,在此一并致谢!

参考文献

[1] Tietz J R, Johnson M D. Stopover ecology and habitat selection of juvenile swainson’s thrushes during fall migration along the northern

California coast[J]. The Condor, 2007, 109(4): 795−807. [2] Bonter D N, Moore F R. Stopover ecology of Nearctic-Neotropical landbird migrants: Habitat relations and conservation implications[J]. Journal

of Wildlife Management, 2001, 65(2): 368. [3] Papageorgiou D, Barboutis C, Kassara C, et al. Habitat selection of woodchat shrikes Lanius senator during spring stopover is related to foraging

strategy[J]. Current Zoology, 2017, 63(2): 139−149. [4] Fournier A M V, Shave A, Fischer J, et al. Precise direct tracking and remote sensing reveal the use of forest islands as roost sites by Purple

Martins during migration[J]. Journal of Field Ornithology, 2019.

[ 5] 刘冬平. 青海湖斑头雁(Anser indicus)的繁殖期活动性、迁徙路线及其与禽流感暴发的时空关系[D].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0.

[ 6] 谷红亮,林宝庆,李连山. 向海保护区白鹤春秋迁徙停歇期数量及生境选择[J]. 吉林林业科技,2018,47(1):14−17, 25.

[ 7] 孔维尧,郑振河,吴景才,等. 莫莫格自然保护区白鹤秋季迁徙停歇期觅食生境选择[J]. 动物学研究,2013(3):166−173.

[ 8] 刘晓强,朱成伟,赵玉海,等. 沈阳獾子洞湿地白鹤及其停歇地生境调查[J]. 野生动物学报,2008,29(4):184−186.

[ 9] 王磊,邹红菲,李晓民,等. 图牧吉自然保护区白鹤秋季觅食地生境初步研究[J]. 野生动物,2009,30(1):20−22.

[ 10] 金洪阳,郝萌,杨玉成,等. 双台河口自然保护区丹顶鹤春季迁徙停歇地生境选择[J]. 野生动物,2011,32(3):136−140. [11] Baasch D. M, Farrell P D, Pearse A T, et al. Diurnal habitat selection of migrating Whooping Crane in the Great Plains[J]. Avian Conservation

and Ecology, 2019, 14(1): 6. [12] Yang L, Zhuom C J, Li Z. Group size effects on vigilance of wintering black-necked cranes (Grus nigricollis) in Tibet, [J]. Waterbirds,

2016, 39(1): 108−113.

[ 13]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7. Version: 2016 [accessed 2016 October 01]. www.iucnredlist.org.

[ 14] 王紫江,胡志浩. 云南昭通大山包发现黑颈鹤[J]. 野生动物,1990(4):47. [15] 胡健生,吴金亮,党承林,等. 云南昭通大山包自然保护区越冬黑颈鹤的动物性食物研究[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6):459−461.

[ 16] 仓决卓玛,杨乐,李建川. 西藏黑颈鹤越冬期昼间行为的时间分配[J]. 野生动物学报,2008(1):686−691. [17] Bishop M A, Tsamchu D, Fengshan L I. Number and distribution of Black-necked Cranes wintering in Zhigatse Prefecture, Tibet[J]. Chinese

Birds, 2012, 3(3): 191−198. [18] 孙喜娇,张明明,Hannah Larson,等. 贵州草海越冬黑颈鹤飞出飞回夜栖地行为节律初步观察[J]. 动物学杂志,2018,53(2):

180−190. [19] Kong D, Luo W, Liu Q, et al. Habitat use, preference, and utilization distribution of two crane species (Genus: Grus) in Huize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Yunnan-Guizhou Plateau, China[J]. Peer J, 2018, 6(7): 1−15.

[ 20] 吴至康,李筑眉,王有辉,等. 黑颈鹤迁徙研究初报[J]. 动物学报,1993(1):1.

[ 21] 舒美林. 甘肃盐池湾黑颈鹤繁殖生态学与迁徙研究[D]. 兰州大学, 2017. [22] Kong D J, Li F S, Yang X J. Using bird banding and recovery to study the migration of Black-necked Cranes (Grus nigricollis) in China[J].

Zoological Research, 2014, 35(S1): 20−38.

[ 23] 张会格. 黑颈鹤东部种群的迁徙路线及其停歇地研究[D].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7.

[ 24] 高立波,钱法文,杨晓君,等. 云南大山包越冬黑颈鹤迁徙路线的卫星跟踪[J]. 动物学研究,2007,28(4):353−361.

[ 25] 李凤山,钱法文,张会格,等. 四川美姑、汉源黑颈鹤迁徙停歇地环境调查[J]. 动物学杂志,2007(5):83−89. [26] Song H, Zhang Y, Gao H, et al. Plateau Wetlands, an Indispensible Habitat for the Black-Necked Crane (Grus nigricollis)-A Review[J].

Wetlands, 2014, 34(4): 629−639. [27] Namgay R, Wangchuk S. Habitat preferences and conservation threats to Black-necked Cranes wintering in Bhutan[J]. SpringerPlus, 2016, 5(1): 228−234.

89 四川林业科技 2021 年 第42 卷 第1 期

Summary for “四川荥经县境内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迁徙路线及停歇地选择” Migration Routes and Stopover Sites of Black-necked Cranes in Yingjing County, Sichuan Province WANG Cong1, CHENG Yong2, ZHU Hengda2, WEI Dingju1, LI Bo1, ZHANG Yang3, YAO Yongfang1*, NI Qingyong3* 1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Ya’an 611130; 2 Daxianling Nature Reserve Administration Bureau of Yingjing County, Sichuan Province, Yingjing 625200; 3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611130 * 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 protected](YAO Yongfang);[email protected](NI Qingyong)

Abstract The black-necked crane (Grus nigricollis), listed as the National first-class key protected wild animals, has always been well documented in migration routes and dynamics, which is of significance to the protection of this endangered species.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reas for migration of black-necked cranes, Yingjing county received less systematic monitoring and targeted management for a long time. In this study, the population dynamics, migration routes and stopover sites of black-necked cranes in Yingjing county from 2015 to 2017 were investigated and monitored, and the habitats of stopover sites were evaluat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most of the individuals tended to migrate through the western areas of Yingjing county in spring, while they tended to migrate back to their wintering area through the eastern areas of Yingjing county in autumn. Xinmiao and Longcanggou town, characterized by high vegetation cover and less anthropogenic disturbances, were considered as the representative stopover areas of the black- necked cranes in Yingjing county in spring and autumn respectively. It is highly recommended to set up two mini nature reserves separately in the west and east of Yingjing county, and reduce human activities in March and November in stopover areas to ensure the natural migration pattern of black-necked cranes.

Key words Black-necked cranes; Migration dynamic; Stopover sites; Yingjing county doi: 10.12172/202008100001

90